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20年1月29日星期三

瘟疫蔓延時


瘟疫來得及時

武漢新型肺炎是天災也是人禍,以及毫不溫馨的提示。它提醒港人,不可以放棄抗爭。一日沒有民選的政府,閣下的生命安全都不受保障。就算過去七個月內你沒有被警暴所傷,也會死於無聲無息的國產瘟疫。當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都不可信,港人還可以怎樣?

踏入 2020 年,當抗爭運動看似稍為降溫,以及開始變得鬆散的時候,中港矛盾又一次大爆發,今次的導火線是瘟疫重臨,而官府的回應方式迫使香港人跟大陸人爭奪有限的醫療資源,令抗爭運動重新聚焦和注入新能量。簡單地說:再次激起香港人把火,也讓很多人明白有必要跟中國切割,即是替港獨派爭取支持。抗爭運動的新能量有可能來自承受最大壓力的前線醫護人員,令之前沒有發揮足夠效果的跨行業罷工行動得到民間的支持與授權,全面「三罷」(罷工+罷課+罷市)有可能在短期內成為事實,所以昨日下午林鄭急忙率領多位高官出來撲火。

答案:官府無能,民間自救(出處:民間記者會)。當香港人自發地組織起來,中共要控制香港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需要動用更多的資源又或者是改變手法。瘟疫蔓延,中共的官僚體制未必能夠分神兼顧香港。說句很難聽的話,撇開人命傷亡暫且不論,單從抗爭運動的角度看,這場瘟疫來得及時。

為瘟疫賦予意義

以下是香港網民的看法:

1. 官僚論:林鄭的反應慢幾拍、半桶水,連澳門都比不上,發現確診個案數日之後才局部封關,只針對來自湖北的旅客(但是拒絕向中國發出旅遊警示),還要依賴大陸人自願申報(黑色幽默!)。疫症早已蔓延全國,隨時有漏網之魚深入社區導致大爆發,令香港的醫療系統無法負荷,到時就死得人多。

2. 陰謀論/擦鞋論/報仇論:林鄭同意利用香港的醫療系統協助中央政府分流處理湖北以外各省市的疫症患者,變相讓大陸人亂吃野味導致疫症爆發的代價轉嫁給香港,由前線醫護人員來承受,即是犧牲香港人的生命來取悅中共。林鄭利用疫症向中共擦鞋(證據:向國務院乞求口罩供應),同時向香港人報復,因為疫症令上街抗爭的人減少,也可以趁機消滅部份的反對派,替香港換血。拒絕全面封關,半開門讓疫症患者入境,如果香港醫護因為承受不了額外的工作量而離職,又可以為輸入大陸醫護開路,讓大陸人接管醫療系統。一舉數得,以為自己很聰明,是個非常邪惡的奴才。香港人反抗!

3. 本土派:這場瘟疫是傳播港獨思想的良機。香港沒有完整的主權和決策權力,對抗天災或疫症要看中共的臉色,又或者等待中央政府把事情定性定調之後才能採取行動,容易錯失最佳時機,導致災難性後果。香港獨立,唯一出路。沒有從根本上進行徹底的政治制度改革,香港只會繼續被中國連累。

4. 天譴論:2003 年董建華推 23 條立法,沙士爆發,腳痛下台。 2019 年林鄭推送中條例,下半年爆發大規模的抗爭運動,然後 2020 年初大陸爆發武漢肺炎,蔓延到香港,輪到林鄭下台。野味大反擊,我信有報應!瘟疫說明上天也想「支爆」 (China meltdown),也贊成「攬炒」(意思:香港跟中國同歸於盡)。中共要分神抗疫,打壓香港的力度或資源會自動減少,這是推動抗爭運動的良機!手足們,不要放棄,上天站在我們這一邊!

5. 權鬥論:林鄭以為一舉數得,結果引火焚身,「攬炒之母」沒有說錯。至於維尼,他已經連輸三條戰線(美國、香港、台灣),如果今次抗疫有甚麼差錯,導致中國(及其國民)進一步被國際社會所孤立,會變成前所未見的「四連敗」。對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有甚麼影響,誰人要承擔政治責任,塵埃落定之後,又是否會調整政治或經濟路線,自己想。

卡謬的小說<瘟疫>

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總是不斷重複同樣的過錯。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看透世情,都具備預言功能,準確程度令人吃驚。華人社會的情況尤其明顯,因為缺乏改革和創新的力量,總是被封印於惡性循環之內。今次的武漢肺炎令不少人想起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卡謬 (Albert Camus 1913-1960) 的小說<瘟疫>(In French: La Peste, In English: The Plague),因為裡面有鼠疫爆發和官府封城的情節。作者透過故事中的幾個主要角色(包括:醫生、神父、記者、逃犯和公務員)如何回應瘟疫,帶出書中的主題:面對生命的荒謬,我們應該怎麼辦?人遲早會死,為甚麼還要救人?如果生命是荒謬的,是否意味着我們應該自殺,了結沒有意義的生命?不,卡繆說,我們必須反抗,即使看來徙勞無功。作家筆下的瘟疫(英文版節錄自維基百科):

Part one

A "special ward" is opened at the hospital, but its 80 beds are filled within three days. As the death toll begins to rise, more desperate measures are taken. Homes are quarantined; corpses and burials are strictly supervised. A supply of plague serum finally arrives, but there is enough to treat only existing cases, and the country's emergency reserves are depleted. When the daily number of deaths jumps to 30, the town is sealed, and an outbreak of plague is officially declared.

Part two

The town is sealed off. The town gates are shut, rail travel is prohibited, and all mail service is suspended. The use of telephone lines is restricted only to "urgent" calls, leaving short telegrams as the only means of communicating with friends or family outside the town. The separation affects daily activity and depresses the spirit of the town’s people, who begin to feel isolated and introverted, and the plague begins to affect various characters.

萬一你太年輕,沒有聽過「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提供的資料。面對荒謬,起來反抗,就是生命的意義。

插圖來源:
https://www.pinterest.it/pin/473933560758777770/

YouTube 精選:

The Plague by Albert Camus Book Summary (8: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4VZvDJSAvE
Listen the summary of the novel The Plague by Albert Camus. The Plague book story, characters, review and summary.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鼠疫》:能不荒謬地活着嗎?
作者:曉來雨
立場新聞 2016-08-25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ulture/
節錄:卡繆作品其中一個重要的意念,是對人類生存處境的關懷,提出人類與世界的相處之道。《鼠疫》在 1947 年出版,卡繆透過書中各個人物,探討了人類面對荒謬時的不同反應,從而導出重要的問題 ── 面對生命的荒謬,我們該怎麼做?此書講述鼠疫在阿爾及內亞的城市奧蘭爆發,死亡人數每天上升。為了控制疫情,奧蘭市政府決定封城。城中不同的人物也有迥異的反應。醫生李厄、身份不明的塔盧及政府小職員葛朗組成防疫隊,四處治療病人。神父潘尼祿講道,斬釘截鐵地解釋鼠疫的存在,說鼠疫是上帝對奧蘭居民的懲罰。巴黎記者藍柏,於奧蘭採訪期間碰上鼠疫爆發,被迫滯留。為了與在巴黎的妻子團聚,藍柏聯絡了無業遊民柯塔的小混混朋友,嘗試非法逃離奧蘭。後來塔盧告訴他,其實李厄跟他一樣,與妻子分隔兩地。藍柏的理由頓時站不住腳,決定留下,與防疫隊共同對抗鼠疫。人人都因鼠疫愁眉苦臉,柯塔卻例外。他在鼠疫爆發前犯了罪,每天活在會被拘捕的恐懼中。鼠疫爆發後,他不再孤單,因為每個人都活在恐懼中。鼠疫持續數個月後,地方執法官奧東的兒子染上鼠疫,經過長期的折磨,最後在痛苦中死去。塔盧沒多久也染上疫症而死。潘尼祿後來患病死亡,但病因不明。一月底,疫情終於降溫。奧蘭居民的生活重上軌道。

Wikipedia - The Plagu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Plague
Extract: The Plague (French: La Peste) is a novel by Albert Camus, published in 1947,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a plague sweeping the French Algerian city of Oran. It asks a number of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nature of destin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ranging from doctors to vacationers to fugitives, all help to show the effects the plague has on a populace. The Plague is considered an existentialist classic despite Camus' objection to the label. The narrative tone is similar to Kafka's, especially in The Trial whose individual sentences potentially have multiple meanings, the material often pointedly resonating as stark allegory of phenome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Camus included a dim-witted character misreading The Trial as a mystery novel as an oblique homage. The novel has been read as an allegorical treatment of the French resistance to Nazi occupa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Additionally, he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human reaction towards the "absurd". The Plague represents how the world deals with the philosophical notion of the Absurd, a theory that Camus himself helped to define.

Wikipedia - Albert Camus (1913-196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Camus
Extract: Albert Camus (7 November 1913 – 4 January 1960) was a French philosopher, author, and journalist. He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t the age of 44 in 1957, the second-youngest recipient in history. Camus was born in Algeria to French parents. He spent his childhood in a poor neighborhood and later studied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Algiers. He was in Paris when the Germans invaded France during World War II. Camus tried to flee but finally joined the French Resistance where he served as editor-in-chief at Combat, an outlawed newspaper. After the war, he was a celebrity figure and gave many lectures around the world. He married twice but had many extramarital affairs. Camus was politically active. He was part of the Left that opposed the Soviet Union because of its totalitarianism. Philosophically, Camus's views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the philosophy known as absurdism. He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n existentialist, even though he firmly rejected the term throughout his lifetime.

維基百科:存在主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存在主义
節錄:存在主義(英語:existentialism),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它認為人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尼采和齊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驅。在 20 世紀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 60 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保羅•沙特和卡繆是其代表人物。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世界讓人痛苦;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荒謬這個概念是指世界的不合理部分與我們渴望解釋一切的衝突和離異。卡繆認為,建立在懷疑論之上的生活是沒有真正意義的,但接受荒謬的誠實的人會以自己的反抗賦予生活意義。這種無意義性還涵蓋著世界的是非不分與不公平。這與「壞事不會發生在好人身上」的概念相左;對世界而言,打個比方說,沒有所謂的好人或壞人;發生的事就這樣發生了,它可能降臨在任何「好」人或「壞」人身上。荒謬這概念一直以來都在文學上相當突出。齊克果、貝克特、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內斯庫、烏納穆諾、皮藍德羅、沙特、海勒和卡繆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在描述人遭遇到世界的荒謬。

長春圍城 —— 不寒而慄的歷史真相(龍應台)
https://blog.xuite.net/unold_lin/twblog/537942167-長春圍城 —— 不寒而慄的歷史真相+++%28龍應台%29
節錄:長春圍城,應該從一九四八年四平街被共軍攻下因而切斷了長春外援的三月十五日算起。到五月二十三日,連小飛機都無法在長春降落,一直被封鎖到十月十九日。這個半年中,長春餓死了多少人?圍城開始時,長春市的市民人口說是有五十萬,但是城裏頭有無數外地湧進來的難民鄉親,總人數也可能是八十到一百二十萬。圍城結束時,共軍的統計說,剩下十七萬人。你說那麼多「蒸發」的人,怎麼了?餓死的人數,從十萬到六十五萬,取其中,就是三十萬人,剛好是南京大屠殺被引用的數字。

林彪在五月中旬就成立了圍城指揮所,五月三十日,決定了封鎖長春的部署:(一)堵塞一切大小通道,主陣地上構築工事,主力部隊切實控制城外機場。(二)以遠射程火力,控制城內自由馬路及新皇宮機場。(三)嚴禁糧食、燃料進敵區。(四)嚴禁城內百姓出城。(五)控制適當預備隊,溝通各站聯絡網,以及時擊退和消滅出擊我分散圍困部隊之敵人。(六)要使長春成為死城。共軍激勵士氣的口號是:「不給敵人一粒糧食一根草,把長春蔣匪軍困死在城裏。」十萬個共軍圍於城外,十萬個國軍守於城內,近百萬的長春市民困在家中。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就往外走,可是外面的封鎖線上,除了炮火器械和密集的兵力之外,是深挖的壕溝、綿密的鐵絲網、危險的高壓電網。

(Auntie 的補白:長春圍城一役中,共軍所用的戰術,跟去年十一月中理大圍城一役中,港警所用的戰術,相似程度有如倒模,令港人無法不相信,港警已經由中共派來的人指揮。萬一你太年輕,不知道林彪的下場,請上網。)

維基百科:1894 年香港鼠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894年香港鼠疫
節錄:1894 年香港鼠疫是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鼠疫第三次全球大流行中的一次重要爆發。 1894 年 5 至 10 月,在香港大流行的鼠疫導致 2000 人以上喪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香港。此後至 1926 年的 30 年間,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總共導致超過 2 萬人死亡。通過香港的海上交通,源於中國雲南的這次鼠疫大流行在 1894 年以後輾轉傳播各地,最終遍及全球所有有人類居住的各大洲。

這次鼠疫全球大流行相信源自中國西南的雲南。1850 年代中起,當地每年皆有相信是鼠疫的疾病報告,但未向外擴散。1855 年至 1873 年間,雲南回民之亂,部份雲南人口遷移,相信鼠疫是此時隨之遷移至人口較多之兩廣一帶。1882 年,廣東北海(現屬廣西境內)熱病爆發,經調查後懷疑是鼠疫,此後鼠疫成為當地風土病。1894 年 2 月,疫病開始在廣州大規模爆發,至 5 月已導致超過 5 萬人死亡。其時香港廣州兩地交通頻繁,從廣州到香港的輪船每天有 3 至 4 班;每週從廣州抵港的人數超過 1 萬人。疫症 2 月在廣州爆發後,有部份人從廣州到香港暫避。

國家醫院的主管醫生詹姆斯•勞森(James A Lowson)得知廣州爆發鼠疫,於 4 月底前往調查。勞森於 5 月 8 日回港。次日便在政府的國家醫院發現一名懷疑染上鼠疫的病者。勞森前往華人的主要醫院,使用中醫治療的東華醫院,發現原來該處已有 20 人患上鼠疫,而且病況嚴重。而據報,另外已有 40 多名華人死亡。病者多數來自上環華人貧困者聚居的太平山街。 5 月 10 日,代理香港總督據衛生條例,宣布香港為發生鼠疫的疫埠,並隨即緊急頒布防疫條例,試圖阻止疫病蔓延。政府的措施包括強制將鼠疫患者隔離治療;規定鼠疫死者屍體必須交政府處理;對曾有人染上疫症的民居進行清洗消毒。為接收眾多隔離患者,將醫院船「海之家」(Hygeia,即健康女神)從昂船洲移至西環對開維多利亞港作專門醫院,又在堅尼地城警署成立臨時醫院。

Coronavirus: How do you quarantine a city - and does it work?
By Owen Amos
BBC News (Jan 23, 202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51218014
Extract: So the question is - can you quarantine an entire city? And if you can - does it work? Wuhan is a huge place - the 42nd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UN data - and cannot easily be turned into an isolation ward. More than 20 major roads come into Wuhan, plus dozens of smaller ones. Even with public transport closed, sealing the city would require a massive military effort.

Gauden Galea,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puts it more bluntly. "To my knowledge, trying to contain a city of 11 million people is new to science," he told the Associated Press. "We cannot at this stage say it will or it will not work." And - even if it proves possible to shut the stable door on Wuhan - the horse may already have bolted. The Wuhan virus was reported to the WHO on 31 December. It wasn't until 20 January that officials in China confirmed it could be passed human-to-human. By that time,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had been and gone from the city. The virus has since been reported across China and Asia, and even in the US - all in people who had recently been in Wuhan.

武漢肺炎:當局封城防控疫情 死亡人數飆升
BBC 中文網
2020 年 1月 22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216354
節錄:武漢市政府在周四( 1 月 23 日)凌晨 2 點半左右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為題發佈公告,宣佈暫停全市公交運營,並關閉機場和火車站的離境大堂。「自 2020 年 1 月 23 日 10 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公告說,這是為了「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希望「市民理解支持」。該決定並未直接提及「封城」的字眼,也並未說明本地市民是否仍可以通過私家車等方式離開武漢,但仍迅速被大量網友解讀為「封城」。這是中國當局自去年 12 月疫情爆發以來採取的最嚴厲措施。此前,在 2002 至 2003 年的「非典」(即 SARS、沙士)疫情爆發期間,首都北京的部分小區和醫院實行完全隔離管理,市政府嚴格控制市民前往外地。

何栢良:封關為時未晚 
最理想限制所有內地人入境
RTHK 2020-01-28 HK Time 15:45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252-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是時候有必要落實封關措施,又說現時封關仍不遲,可以降低病毒進一步傳播。何栢良說,最理想是全部內地入境人士都限制入境,至於必需入境的人,包括回港的本地居民、來港工作和讀書的人,回港後應自我隔離 14 日,期間全天候戴口罩。商界可配合為內地來港僱員提供住宿隔離,亦可以參考澳門,出動警方協助境內的湖北居民離境。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建議香港要落實禁止所有中國旅客入境,而非只針對一兩個省份,具體做法可叫停所有旅客及自由行。

醫管局員工陣線:
倘通過動議 將採取兩階段工業行動
RTHK 2020-01-28 HK Time 15:03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243-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多個醫護工會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封關,防止肺炎疫情在本地爆發。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表示,由於截至昨晚仍未收到醫管局回應工會提出的要求,工會會在下月1日、即本周六的會員大會提出動議採取工業行動,如果動議獲通過,將採取兩階段的工業行動。余慧明說,兩階段的行動合共 5 天。第一階段是先停止非緊急服務,如果在下星期一晚上 23 時 59 分前仍未得到醫管局回應,就會採取第二階段的行動,即是所有會員罷工,將包括所有職系,預料屆時會令醫管局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第二階段行動會維持 4 天,在這兩個階段的行動後,亦不排除再有行動升級。她又說,現時已有約 1 萬人加入工會,當中包括護士及醫生。

【促請醫管局回應員工五大訴求 否則將發動工業行動】
醫管局員工陣線@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EmployAlliance
節錄:面對武漢肺炎極有可能於社區爆發,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作為公營醫療體系的最大持分者,其員工必定首當其衝,容易受病毒感染。然而,醫管局員工陣線(下稱本會)認為現時醫管局的措施未能有效保障員工工作安全,置員工於危險中。即使現時疫情尚未於本港爆發,本會已收到多宗醫管局員工的投訴,指出因應付大量武漢肺炎懷疑個案,導致近日多間醫院險象環生,但局方未有為疫症妥善做好準備,令員工工作環境危機四伏。一旦爆發社區疫情,員工只會面對更嚴峻的情況。因此,本會嚴正要求醫管局必須回應以下五大訴求,確保員工可於性命及健康不受威脅的情況下工作,否則本會將代表勞方,就資方未能保障員工工作環境安全而發起一系列工業行動。

48 個工會發聲明支持醫護工業行動
RTHK 2020 年 1 月 28 日 HK Time 16:39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268-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有醫護工會要求政府封關,否則下周發起兩階段工業行動,48 個工會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會以投名狀及白絲帶行動表態,不排除有進一步聯合工業行動。香港物理治療師總工會籌委會代表楊先生表示,陸續有治療師到隔離病房處理高風險程序,但有醫護反映部分隔離病房硬件未跟上,例如沒有雙重門負壓,亦擔心「隱形病人」瞞報外遊史,在普通病房散播病毒。

兩日三宗懷疑炸彈案 警:犯案者促醫護罷工及封關
RTHK 2020-01-28 HKT 18:58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308-20200128.htm
節錄:本港兩日內發生三宗懷疑炸彈發現案,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李桂華說,案發後有人在即時通訊程式 Telegram 一個頻道承認責任,分別希望醫護罷工和要求封關。

議員指限制湖北居民入境措施太遲 憂增加醫療系統壓力
RTHK 2020-01-28 HK 09:23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199-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說,政府限制湖北居民入境的措施來得太遲,沒正視疫情已擴散到其他省市。胡志偉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本港健康申報系統無法檢測是否誠實申報,即使加強追蹤入境人士都無法有成效;如果不透過封關阻止疫情擴散,香港醫療系統會超出負荷,並令香港成為疫情中轉站,屆時其他國家都會阻止港人進入。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建議,透過先訂立後審議,將口罩列為儲備商品,有計劃地確保有一定存量,相信不需要很長時間實施。他又說,為感染新型肺炎的病人提供免費醫療本身不是不合理,避免他們傳染其他人,但配合現時極大漏洞的入境安排,會成為內地人來港醫治的誘因,令醫療系統崩潰,不論醫護或香港市民都會有極大危險。

林鄭月娥譴責有人就疫情發放假消息
RTHK 2020-01-28 HK Time 16:58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274-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近日網上出現大量謠言散播和大量假消息,嚴重影響防疫工作,她對這些假消息的散播予以強烈譴責,呼籲市民不要輕信。林鄭月娥與及多名政府官員召開記者會,匯報防疫工作。她說,昨天網上貼文有假消息指,她同意以香港醫療體系,協助國家分流處理疫情。她指有關貼文內容荒謬,亦無可能用香港醫療系統做這些事。林鄭月娥說,大家都明白散播這些謠言有何目的及企圖,相信會令處理疫情的工作更加困難,包括要時常監測網上流言假消息並作出回應。

鍾健禮:若符合呈報機制 非本地人隔離治療獲豁免收費
RTHK 2020-01-27 HK Time 18:45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113-20200127.htm
節錄: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被問到,非本地居民到公立醫院接受新型肺炎治療是否免費,他說如病症符合呈報機制要下隔離令,根據政策是需要豁免病人收費,立法原意是希望病人就診,隔離病人治療有利於社會。至於負壓隔離病房或病床會否優先讓染病港人使用,鍾健禮說,如果病人面對生命威脅,不論他的國籍或膚色,醫護人員都會治療,而要求病人接受隔離亦可保護港人。

【武漢肺炎】多名保險經紀宣傳到港免費就醫
保險公司:嚴重可即終止合約
星島日報 2020 年 1 月 28 日
https://std.stheadline.com/
節錄:醫管昨日宣佈,豁免符合武漢肺炎呈報機制的非本地人收費,消息一出,引起全城嘩然,市民擔心大量內地人會湧港求診,加重公立醫院負荷。多名香港保險經紀於內地社交媒體發布貼文,呼籲內地民眾如出現武漢肺炎症狀,歡迎到港就醫。事件引起大批網民炮轟。有保險公司就事件今日(28 日)表示,已就事件要求經紀刪去帖文,以及作嚴重紀律處分,若嚴重的情況下,不排除停職或終止合約。網上流傳多名保險經紀發布貼文,內容呼籲內地民眾到港就醫,「湖北的朋友,快來香港躲避一下,順道過新年,還要跟我買保險。」 、「治療不分國籍、膚色,不存在港人優先」、「患難時刻見真情」等。事件引起大批網民怒批,「不知所謂的保險」 、「為賺錢不擇手段」 。

醫管局即日起向所有非符合資格人士收費
RTHK 2020-01-28 HK Time 16:54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273-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醫管局即日起會向非符合資格人士、即非香港人收費。林鄭月娥指出,留意到社會關注醫管局就非合資格人士、即非香港居民的收費安排,重申有關安排,是為免有人感染傳染病後,因擔心費用昂貴而避開檢測,她明白現時處於防疫的關鍵,為免增加非合資格人士來港求醫誘因,從而增加公立醫院的壓力,即日起醫管局會對有關人士收費。

內地暫停發出到港個人遊簽注
RTHK 2020-01-28 HK Time 16:48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5270-20200128.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將實施額外 7 方面防疫措施,包括暫時關閉部分口岸,暫停及減少來往香港和內地公共交通服務班次,林鄭月娥表示,做法有助調配人手,加強體溫監測。林鄭月娥表示,為控制疫情,將大幅減少兩地人流來往,而這些要由源頭做起,她已取得中央同意,停發內地個人遊到港簽注。她以去年 12 月數字為例,個人遊佔入境人士一半,而早前內地已減旅行團來港,這些旅行團佔整體入境人士百分之 20 多,現時只餘下一些商務,探親等來港人士。

休班記者:沒有主權,何來防疫?
https://www.facebook.com/ondutyjournalist/
節錄:官僚的港府多年來自我閹割,不做實事只討好及揣測北京,同時中共的威權管治加劇,結果就是,連原本可自決的內政都要交予北京拍板。香港就如另一個武漢,中共要穩定就隱瞞,要你封城就要封,要你開門就要開,要壓制疫情就屠城。於是乎,港府不是防疫不力,而是中門大開根本不設防,肉在砧板上成為疫症患者的分流集中營。一個政府連防疫等基本措施都做不好,難道還期望她會(或有能力)保護人民?難道還要妄想她會回應「五大訴求」等政治問題嗎?繼續迷信,只會讓香港陷入無間地獄輪迴,人民權利繼續被蠶食。經歷過 SARS 的港人,正努力抗爭的大家,此時此刻難免感到害怕又無力。香港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如何重奪我們的主權、治權、民主及民生等基本權利呢?事已至此已無法回頭,只得一途可循:中港區隔,不單是地域上,更是政治上的區隔,兩者互不干預。簡單來說就是「香港獨立」。只有獨立,才可擁有自治權;只有獨立,才可防災防疫;也只有獨立,才可以實現五大訴求,實現民主政治。

相關的文章: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眼前的香港股市,是卡夫卡 (Franz Kafka, 1833-1924) 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男主角是孝順兒子,任職旅行社推銷員,連續五年努力工作,替父母還清債務,某日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起初還有人類的意識,但是日子久了,語言能力退化,行為跟甲蟲無疑(倒掛在天花板)。由於被家人厭惡,缺乏照顧,自我放棄。他死後,家人的反應是:「感謝上帝!」

大辯論?
2018 年 5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9.html
節錄:那些在鏡頭前耍的(疑似)國產官腔,並非說給香港人聽的,真正的溝通對象是京官,所以要使用中共的語言。港官玩文字遊戲,甚至開倒車搞文字獄,容易引火焚身,搞到自己兩面不是人。是你自己闖進這個紅色移動迷宮的,怨不得人。最壞的結局,請參考卡夫卡 (Franz Kafka, 1833-1924) 的小說<審判>(The Trial) 。這個故事有電影和舞台劇的版本,對比今日的香港,相似度令人心寒。

2019 Top 10
2019 年 12 月 1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12/2019-top-10.html
節錄:因為當中有年輕人的鮮血,很多評論員都用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來解讀這場運動。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取得壓倒性勝利是「和理非」收割「勇武派」用鮮血換來的民意,當選者表示會用議員酬金為「勇武派」提供工作機會,這是「獲利回吐」還是「政治分贓」?也有人關心反對派是否會重回被體制所消耗或改變的老路,重蹈老白鴿(民主黨)的覆轍。

虛與實
2018 年 11 月 9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html
節錄:問題的根源,是華人社會沒有處理好官民關係,不論在政治、經濟或文化領域,個人或企業都難以獨立自主。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難有真正的創作自由。外國記者說得對,香港是借來的時間與地點,也是一個創意產業的實驗室,為民國三十八年前後南來的文人提供平台,但是派對始終會結束。當香港回歸中國,融入中國特色的治亂循環,鎮壓會成為常態,革命或動亂是短暫的脫軌。

港雞 (HK Chicks)
2018 年 11 月 23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1/hk-chicks.html
節錄: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定位,是商業社會、情報中心、移民城市、公眾碼頭及政治避難所。先天格局,是人來人往,過客匆匆,繁榮娼盛,弱勢女子容易淪為洩慾工具。歡場無真愛,嫖客無真心,不過是交易。花言巧語,聽完就算,無須認真。進進出出,迎送生涯,用完即棄。年老色衰,舉目無親,簡稱老舉(典出:胭脂扣)。用妓女比喻香港,是影視或文學作品的常見手法。

不是情人
2017 年 4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html
節錄:喜歡亞洲美食的法國少女,沒有被大她十年以上的中國男人剝削,她並非男人的性奴。誰嫖了誰,還說不準呢。今日女權份子愛說的「情慾自主」,十五六歲的法國少女已經懂了。原著中,早熟的法國少女這樣反擊她的中國情人或嫖客: 「中國人到那裡移民,都不會被同化,他們在這裡和美洲都是一個樣,遷徙流離,四處落腳,誰也沒辦法用殖民方式安頓他們,這還不教人難受嗎?」

寫女人(四)
2015 年 1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7.html
節錄:以下兩個故事,出自男作家之手。同樣以黃昏時份的下雨天為場景,女主角都是出軌邊緣的人妻,而她們都有充份的理由。兩位男作家都拿過諾貝爾文學獎,不幸地,同樣自殺身亡。男人明白女人心,實屬難能可貴,但偏偏有自毀傾向,非常可惜。也許人生太苦,所以觸覺敏銳的天才容易早逝,反應遲鈍的男人卻得享天年。得到一些,便會失去另一些。

雪隱成佛
2007 年 1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12/blog-post_17.html
節錄:老婆歡天喜地買了酒等老公回家,結果迎來了他的屍體。原來他去光顧鄰居的廁所,付了三文錢之後霸著毛坑不拉屎,有人敲門就扮咳嗽,因為蹲得太久起不了身,再加上臭氣薰天,暗病發作,一命嗚呼。這個故事叫「雪隱成佛」,「雪隱」是「廁所」的意思。人為財死,為了斂財而死在屎坑中,是最高的境界。

29/01/2020

2020年1月15日星期三

金融中心的黑暗面


緊隨「珍惜香港這個家」的主旋律,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說:「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值得大家珍惜以及守護。」如果他們眼中還有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即是穿黑衣戴防毒面具 Full Gear 上陣跟防暴警察埋身肉博的那一群(勇武派),這種呼籲年輕人不要摧毀上幾輩努力的論調,絕對是牛頭不對馬嘴,很大機會是應酬上司或裝傻。

原因?年輕人並不覺得失去金融中心地位有甚麼可惜。金融中心所帶來的好處,年輕人感受不到(電子貨幣也許用得著),但壞處卻首當其衝。想了解金融中心的黑暗面,請參考外國學者的文章,因為本地大學的經濟系長期被一群迷信「自由市場」的右翼學者所把持。最負盛名的那一位,叫「三綱五常」,被美國佬通緝。

依賴金融業 有如抽鴉片

外國學者用倫敦做例子,說明金融業過度膨脹之後所帶來的問題:來自共產主義國家(中國和俄國)的黑錢氾濫,令樓價飆升至不合理水平,金融業跟其他行業爭奪資源和人才(而非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令實體經濟失去生存空間或被掏空或變成賭博工具(提示:食神+爆漿瀨尿牛丸+開分店上市集資)。金融業發達有助官商勾結(因為利益交換可以透過金融市場進行),危害民主與自由,加劇貧富懸殊(因為權貴可以合法避稅但是打工仔無法避稅),影響社會流動。

金融中心也為間諜活動提供方便(因為收買情報和策劃各種行動都需要錢財),所以你會見到逃亡到倫敦的俄國間諜被下毒。對,金錢吸引鬼魅魍魎。外國學者說:金融業過度膨脹,令經濟發展失去平衡,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提示:Too big to fail)。每次金融泡沫爆破之後,幾代人的努力煙消雲散,年輕人向上流動更加困難,缺乏安全感,不婚不育,人口老化,日本是好例子。

簡單地說:依賴金融業,有如抽鴉片。這個道理,鴉片起家的香港一定懂。資本主義的老毛病,是只有一小撮人得益,惡果卻由人數眾多的弱勢來承受。金融業服務的,是塔頂的一群。這個道理,身為服務業奴隸的香港人一定懂。

金融業的染紅和換血

香港也出現上述的情況,而且比倫敦更加嚴重和具備中國特色(例如:打工仔要供養警察和中資)。例如:股市染紅,變得不適合香港散戶玩,金魚缸淪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提示:肖建華)。金融業的染紅和換血(大陸人取代本地人),回歸前已經開始。(提示:青島啤甚麼時候在香港上市?)不止是 iBank,商業銀行和專業服務界也一樣,只是程度上的差異。時至今日,推銷人壽保險和理財產品的招聘廣告乾脆使用簡體字(請參考各大外資保險公司的招聘廣告),寫明歡迎內地學歷,熟悉普通話和具備內地聯繫者優先考慮,於是請了不少大陸女人或內地生,榨乾她們的內地人脈之後用完即棄,事件演變成勞資糾紛。

不止是金融推銷員,金融寫手的招聘廣告也有類似的寫法:Must be native Mandarin speaker with simplified Chinese as first language. With proven experience as digital writer on Mainland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Weibo or WeChat. 如果你是本地生,還會申請嗎?我試過申請,但音訊全無。我的舊上司?全部離港,一個不留,無須應酬。原因?海歸派入城,沒有紅色背景的人或鬼(粵語:洋人)要讓路。所以你會見到本地大學的財經學者紛紛轉型做財經演員,因為小朋友已經收到風,知道讀完可能入不到行。學生人數減少,老師要自尋出路。紅色勢力所到之處,遊戲規則改變,生態環境扭曲,你估真係靠面試技巧咩?傻豬。

終極攬炒:失去金融中心地位!

難怪小朋友在網上論壇這樣寫:「香港失去集資和走資的功能,令支共(中共)無法借錢還債,加速支爆 (China meltdown)。終極攬炒,玉石俱焚!香港失去最重要的戰略價值,但可以加快獨立的過程,那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從這個角度看,匯豐獅子(圖)遭逢火劫(提示:星火同盟),令藍絲大媽落淚,年輕黃絲卻處之泰然,當中的情緒落差,也就不難理解。特區政府首先放棄了上街的年輕人,年輕人沒有動機守護國際金融中心,也很公平。你怎樣對人,別人怎樣對你。你拒絕回應小朋友的訴求,卻要求年輕人守護閣下的飯碗和救國救黨用的水喉(粵語:水為財)?這是甚麼道理?金融業重視大陸市場,優先聘請內地生或海歸派,本地生耳聞目睹,感覺自己被紅藍兩個經濟圈所排擠,趁機出氣,也很正常。想年輕人跟你合作,但是沒有提供糖果,你當小朋友傻的嗎?

(代郵:農曆新年快到,Auntie 希望自己、讀者和香港都能夠否極泰來!)

插圖來源:互聯網

說明:匯豐銀行的那對銅獅子

YouTube 精選:

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短片:「珍惜香港這個家」(3: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0WfdYV5Oo
香港網民的留言:「一大班罪魁禍首帶頭攬炒香港!」

Hong Kong Protest: HSBC Lion Burning - 1 January 2020 (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sROhYIhLA
外國網民的留言:They say: "When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OMG Why Stephen and Stitt? The lions survived WW2 but can't survive a bunch of angry protestors. HSBC are you going to be paying protection money?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漢語網:否極泰來
http://www.chinesewords.org/idiom/show-5022.html
節錄:壞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向對立面轉化。

每日頭條:
儒家思想裡的「三綱五常」是指哪「三綱」和哪「五常」?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38zxmga.html
節錄:「三綱」和「五常」作為一種道德規範的思想,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孔子,這兩個詞怎出現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做臣下、子女和妻子的必須對君主、父親、丈夫絕對服從,同時也要求君、父、夫要在各方面成為臣、子、妻的表率。這種思想體現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道德關係。「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是一種社會、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用來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係。

陳德霖:港人多年努力建設香港成國際金融中心值得守護
RTHK 2019-09-18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481232-20190918.htm
節錄: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一連數星期在《匯思》撰文,主要圍繞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如何應對。陳德霖表示,今日的香港正處於漩渦的中心,會盤旋而下,還是如漣漪般借一圈圈水波,最終將投石消弭於無形,重歸平靜,考驗的是香港人的集體智慧。他指,金管局及香港人多年來努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一切得來不易,值得大家珍惜及守護。

陳茂波︰暴力衝擊或令港國際評分下跌
【Now 新聞台】2020 年 1 月 5 日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75595
節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以「破壞容易建設難」為題,指上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了報告,再次肯定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區內貿易樞紐以及全球最開放經濟體之一。陳茂波指,香港在經濟、商業、金融、運輸和基礎設施、治安及法治等多方面持續得到不同國際機構的肯定,但陳茂波強調,部分排名和評分未反映香港去年發生的社會事件。他指過去大半年的暴力衝擊打擊了本港國際形象和競爭力,今年香港各方面評分可能會受負面影響。陳茂波又指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國際成就都是幾代人努力成果,輕言「攬炒」等同毀掉上一輩人的努力。

【元旦遊行】
羅致光稱匯豐獅子被縱火令人神傷 令人想起五四運動黑暗面
【852 郵報】(2020-01-05)
https://www.post852.com
節錄:匯豐銀行總行門外兩隻銅獅子在早前元旦遊行中,被黑衣人用火焚燒。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發表網誌,認為火燒銅獅子一幕令人神傷,令他聯想起五四運動中,學生「私了」章宗祥及火燒趙家樓事件,形容這是五四運動的黑暗面。他表示,學懂生火時人類文明的曙光,但縱火卻可以將文明摧毀,放縱心中的火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令社會更撕裂、更難以復和。他呼籲大家珍惜香港,稱「縱火,會燒去我們的過去,令到我們的未來再不一樣;難道真是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嗎?」

英倫銀行:港自 4 月累計走資 390 億
明報 2019 年 12 月 18 日
https://news.mingpao.com/
節錄:英倫銀行公布金融穩定報告及今年度的壓力測試,指香港自 4 月以來累計走資 50 億美元(約 390 億港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的 1.25%。據該行資料顯示,自《逃犯條例》草案於今年 3 月 29 日公布後,本港資金在 4 月便開始大幅流走,尤其在 4 月至 8 月走資情况最嚴重,之後走資開始放緩,至 11 月起更有資金流入。該行指出,香港政局緊張,使經濟活動出現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幅度下滑,反映政治風險成為本港經濟的弱點,相信在風險情緒改變之時,市場資本流動會維持脆弱,另由於英國銀行業於香港有龐大的風險承擔,其敞口總計約佔其普通股一級資本的 160%。該行又因應中美貿易戰惡化及香港政治局勢變差,為英國銀行做壓力測試,當中包括假設香港 GDP 下跌 8% 以及樓價下跌 5 成的情境,認為銀行具有彈性去應付。

Iconic HSBC lions in Hong Kong facing long period of restoration after being set on fire by protester
SCMP (Jan 3 2020)
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hong-kong-economy/article/3044497/iconic-hsbc-lions-hong-kong-facing-long-period
Extract: Two iconic lion sculptures that have guarded the entrance to HSBC headquarters in Central for decades will disappear from public view for only the third time in their history, so they can be restored after being vandalised on New Year’s Day. On Friday morning, the bronze statues were covered with hoardings after they were sprayed with red paint and briefly set alight with stickers after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vented their destructive fury against the banking giant. An HSBC spokeswoman said initial cleaning was being carried out on the damaged lions while conservation experts from Britain would be invited to advise on the restoration. "We are saddened by the attempts to vandalise the lions. Our first priority is always the safety of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she said.

Wikipedia - HSBC lio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SBC_lions
Extract: Various headquarters and branch buildings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and later the HSBC Group) feature a pair of lion sculptures. The HSBC lions have become distinctive landmarks in their own right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respectively, with a further pair to be found in London.

The Finance Curse: How Global Finance Is Making Us All Poorer – review
The Guardian (Oct 23, 2018)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8/oct/23/the-finance-curse-nicholas-shaxson-review
Extract: The author and journalist Nicholas Shaxson gives a chilling accou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s stranglehold on the UK. In its final decades, the Soviet Union was hooked on alcohol. It needed the revenue from selling vodka, and it needed the booze to keep its citizens happy. But there was a problem: the more Soviet citizens drank, the less they worked, and the more the economy withered. It was a vicious circle, with no clear exit, that helped doom the whole communist project. I was reminded of this parlous trap while reading Nicholas Shaxson’s excoriating analysis of the City of London’s effect on our economy in The Finance Curse. Shaxson argues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become so big that its gravitational field has distorted everything around it. Instead of serving the real economy, it now preys on it.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seen the working behind his claim that the City has cost Britain £4.5tn since 1990, but the grand analysis is utterly convincing: we are hooked on the City and the hot money it brings in, just like the Kremlin was addicted to flogging spirits to its own taxpayers.

Does London's financial centre boost or harm the UK economy?
The Guardian (Feb 25, 2014)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economics-blog/2014/feb/25/london-financial-centre-boost-or-harm-uk-economy
Extract: In The Growth of Modern Finance Robin Greenwood and David Scharfstein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how that the share of finance in US GDP almost doubled between 1980 and 2006, just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4.9% to 8.3%. The two main factors driving that increase were the expansion of credit and the rapid rise in resources devoted to 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ed, not coincidentally, with the exponential growth in financial-sector incomes). Greenwood and Scharfstein argue that increased financialisation was a mixed blessing. There may have been more savings opportunities for households and more diverse funding sources for firms, but the added value of asset-management activity was illusory.

But it is clear that financial firms compete with others for resources, and especially for skilled labour. Physicists or engineers with doctorates can choose to develop complex mathematical models of market movements for investment banks or hedge funds, where they are known colloquially as "rocket scientists". And we are not just talking about the so-called "quants". In the years before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more than a third of Harvard MBAs, and a similar proportion of graduates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went to work for financial firms. (Some might cynically say that keeping MBAs and economists out of real businesses is a blessing, but I doubt that is really true.)

Investopedia - Too big to fail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t/too-big-to-fail.asp
Extract: Too big to fail is a colloquialism applied to the theory that some businesses would cause widespread damage to the economy if they fail. Under this concept, the government will intervene in situations where failure threatens the economy at large. Key regulations post-crisis include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included the $700 billion 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 the Dodd-Frank Act of 2010 and new global Basel standards.

相關的文章: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一場佔領運動,令很多人露底。 689 、高官、議員和商界以外,還有財經學者。有一位作風很「雷」的經濟學者,以佔中運動開始 (9.28) 之後兩日的股市跌幅,計算出每位港人的金錢損失是五萬元(港幣),認為此乃佔中陣營欠港人的債。這位教授的治學態度,跟勒索金錢的北姑差不多。難怪有位寫財經專欄的「火雞」大學舊生,第一時間跟「雷」教授劃清界線,以免身上的標籤貶值。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節錄:這群港男,很會計數,也擅長考試,所以金融業的專業試難不到他們。但是由於成長階段沒有修讀政治、歷史和文學等學科,缺乏文化修養,視野狹窄、沒有深度,為人也缺乏氣度和風度。跟女人相處的時候,呆呆板板,焦慮不安,沒有話題,又或者斤斤計較,害怕被女人佔便宜。他們所修讀的學科,令他們相信萬事萬物都有方程式,於是欠缺隨機應變、鑑貌辨色的能力。

財演開 Show
2019 年 5 月 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5/show.html
節錄:文字傳媒式微,是不爭的事實。「財經演員」(港式財經術語:股評人的貶義稱呼,簡稱:財演)的應變之道,跟流行歌手差不多:當實體商品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是無利可圖的蝕本生意,想賺錢就要靠開 Show,讓粉絲購票入場,跟偶像進行近距離接觸。然後透過開 Show,讓偶像把名氣套現。

離岸中心(六)
2010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html
節錄:理論上,凡是可供巨額資金停泊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房地產、私人信託、珠寶首飾以及古董文物,都可以成為不法之徒清洗黑錢的工具,人壽保單亦不例外。洗錢者選中一家保險公司,先將贓款交給保險經紀,購買大量的保險單,然後解除保險,保險公司的退款支票到達指定的帳號後,黑錢就被洗淨。

離岸中心(五)
2009 年 1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25.html
節錄:表面上,貪官輸光了公款,暗地裡就由賭場或其附屬公司開出支票,上面的數字是扣除手續費之後的金額,貪官在第三地兌現支票,然後把錢轉移到海外的小金庫。就算日後被捕,亦可以堅稱錢已經輸清光。有需要的話,貪官亦可以辯稱手頭上來歷不明的巨款是在賭場贏回來的。換言之,輸贏都有辦法說得過去。所以,賭桌上的勝負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錢的流向。

離岸中心(四)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8.html
節錄:銀行家來自潮州,戰後在香港創業。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他受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委託,接收了一筆來自廣東省政府的五億港元巨款,另外還有一筆數目不明的美元。那筆錢當中有沒有國民政府來不及調走的資金、因戰亂而被凍結的海外華僑匯款,以及共產黨抄家得來的財富,天曉得。銀行家把錢存入香港的獅子錢莊生息,那是大英帝國的金融旗艦。跟銀行家接頭的共產黨員,是個帶兵的客家人,來自廣東梅縣。

離岸中心(三)
2009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1.html
節錄:透過英國或者歐洲的金融體系匿藏和調動資產的,當然不止前蘇聯的共產黨官僚,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貪官和政客,他們都懂得利用西方的銀行系統,在海外建立小金庫,為自己及家人舖定後路。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一份子,又跟大英帝國有深厚淵源,在資金的流轉過程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近期的例子,有泰國前總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 ,還有「台灣之恥」陳水扁一家。

離岸中心(二)
2009 年 1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04.html
節錄:冷戰時期,蘇聯不可能把國有資產直接存入美國的金融體系,因為隨時會被凍結,而且會走漏風聲,洩露國家機密。於是把錢存入歐洲的銀行,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東西歐本來就是一體,歷史文化淵源甚深。一個東歐人在西歐活動,容易融入當地社會,不會太過引人注目。戰後歐洲的金融體系很快發展出一個跨越國界並且頗具規模的離岸美元中心 (Offshore Centre for US Dollar)。

前記者(一)
2011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html
節錄:2009 年 3 月 9 日,匯豐(港股編號:0005)的股價創下港幣 33 元的歷史低位,香港股市哀鴻遍野,股民損失慘重。有香港網民把匯豐的商標改成一隻蟹,英文名字則改成 The Hongkong & Shanghai Big Crab, HSBC (原名:The 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HSBC),寓意股民被綁,有如大閘蟹。

洗黑錢督數偽術
2018 年 4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14.html
節錄:中資機構也懂得洗黑錢,所以有「影子員工」或「影子觀眾」的做法,用來誇大營運開支或票房收入,作用是掩飾資金的去向或來源,亦可以是把維穩費落格或者瓜分(即:食夾棍、內鬼運財)。應用於新聞機構或娛樂事業的話,便是長期不上班但是名字出現於員工名單內,定時支薪的記者編輯,又或者是沒有參與電影製作,但是名字出現於幕後工作人員名單中的大陸人。

套戥
2014 年 4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6.html
節錄:至於大陸散戶當中,財力最雄厚的一群(即:土豪和貪官),他們的一貫做法,是透過人頭或地下管道(即:地下錢莊、澳門賭場)把錢匯到香港,然後開戶口買賣港股、基金、保單、豪宅,又或者是透過香港的金融體系,把錢轉移到西方國家,注入海外的小金庫。今時今日,大陸黑錢南下的渠道很多,要避開資本管制並不困難。法庭版的洗黑錢個案,一百幾十億是平常事。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

阿爺造市?
2015 年 11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html
節錄:今時今日,港股難炒,就算你不求大富貴,只想賺點零用錢,也比過去困難得多(因為傳統的分析工具無助於解讀中國特色的政策市)。香港的資深股民說,大陸股市死左都唔知咩事(粵語:讓你死得不明不白),寧願炒美股算了,至少遊戲規則比較接近。外國機構投資者更簡單,分階段撤出香港市場就是。

災後評估
2015 年 7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死亡筆記
2017 年 6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_30.html
節錄:中資玩財技,還是停留於抄襲的階段,左抄右抄,炒埋一碟,似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特徵:用人頭隱藏真老闆、高槓桿收購、回購股份托價、大股東抵押股票(然後被斬倉)、自製同股不同權、持有上市業務的控股公司上面還有幾重的離岸公司(例如: TVB)。對付妖怪,監管機構用律師的方法,狙擊手用古惑仔的手段,中外決戰,看誰的本領高。股市有洋人狙擊手出沒,可以令生態環境稍為平衡一點,不至於向紅色勢力一面倒。

算盤打不響
2018 年 4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4/blog-post.html
節錄:美國五大科網股的負面新聞陸續有來,例如:Facebook 涉嫌販賣用戶私隱圖利、Facebook 跟 Apple 的高層隔空對罵、YouTube 總部槍擊案、特朗普多次發表針對 Amazon 的言論、英國和歐洲多國考慮動用反壟斷法迫使五大科網股分拆。凡此種種,令到投資市場對科網股的看法改變,再加上中美爆發貿易戰,導致美股和港股向下,對於有計畫在香港或大陸上市的國產科網股(例如:小米)來說,絕對是壞消息。

隱身術
2019 年 9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9/blog-post_27.html
節錄:早於 2018 年初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前,紅色資本的海外併購活動已經遇到困難。西方國家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對中資說不(提示:倫敦交易所),又或者設置障礙。中資的回應方式,是動用港人、台商、南洋華僑甚至親共洋人(Panda Hugger) 當人頭或Frontman,讓大股東可以退居幕後。這些雕蟲小技,曾經欺騙外資銀行的華為公主孟晚舟(提示:匯豐+Skycom)應該懂。

清檯
2017 年 8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17.html
節錄:國企或官媒或大學的黨委書記,所擁有的權力,足以凌駕首席執行官或校長,令後者變成有名無實的扯線木偶。林鄭月娥是否這種木偶,自己想。對股東來說,上巿的紅籌國企增設黨委,肯定是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股東的利益排在共產黨之後。對外資來說,發現遊戲規則對自己不利,他們會分階段撤退,令香港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餘下港資和中資,塘水滾塘魚,變唐人街中餐館。

翻身的日子
2017 年 12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_27.html
節錄:這種情緒轉化成影像版的「支那爆炸」(香港本土派用語)或 China Meltdown(西方傳媒用語):中國銀行電視廣告被網民接上外國電影的片段,變成中銀大廈被轟炸,有如被刀劍削斷的竹樹,斷裂倒下。那棟大廈,是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靈感來自節節上升的竹樹。在篤信風水的香港人眼中,卻是一把三尖八角的鐮刀,是用來收割的,最後是中港一體「攬炒」(港式粵語:同歸於盡),這是小市民對中資的觀感。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當金融市場慣用的財技,被用來掠奪民間的財富,老百姓就不再相信地面上的合法金融系統,轉而使用地下金融系統所提供的服務,以及試圖轉移資產到海外的小金庫。大陸常見的非法集資、影子銀行、地下錢莊,便是這樣搞出來的。金融系統的變質與異化,令到真正有資金需要的企業無法生存,幹實事的人找不到資金,生意便做不下去,於是離開或結業,留下來的便是跟官府共生共榮的利益集團,像腫瘤般快速成長。結局:腫瘤爆破,血肉糢糊,性命不保。

衍生產業鏈(一)
2018 年 9 月 29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29.html
節錄:領展和港鐵都是把公共資源私有化的好例子,成為上市公司有助擺脫官僚體制的約束,然後大條道理追求利潤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管理層致力提升資產的回報率(例如:領展旗下的商場透過大幅加租趕走年老的小商販,然後換入能夠負擔昂貴租金的大型連鎖集團;港鐵則透過地產項目補貼運輸業務,同時又北上拓展回報不高的中國業務),利潤和股價上升,管理層的薪金和花紅也水漲船高,變成企業肥貓 (Corporate fat cat)。

炒埋一碟
2019 年 6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26.html
節錄:小朋友明白,不可以再玩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和上街遊行的那一套,因為沒有用。要玩,就要玩老人家不懂的,還要爭取國際社會(及台灣)的理解和支持,香港才有機會找到出路。對,老調子已經唱完,那是魯迅多年前在香港演說的題目,因為他看見五四運動對於香港及華南地區沒有太大的影響力(證據:國學權威在港大教書),覺得不滿。

Know Your Customer
2019 年 11 月 2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11/know-your-customer.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發生質變,不論是華資、中資還是外資,都需要重新評估在香港做生意的風險,重新審視這個城市所潛藏的權力體制和遊戲規則,也要重新認識年輕一輩的黃絲顧客。華資可以派錢或捐地自保,外資可以分階段撤出香港,但是中資沒有這些選項。

15/01/2020

For silkroad: Noted with thanks. Revised.

For the second comment: 林鄭是英國佬留下的人肉炸彈,也是港獨派眼中的攬炒之母,以及小英助選團的最強義工。Multi-purpose. 林鄭上台的時候,我已經指出她身處險境,請參考 2017 年 3 月 29 日的文章<登上懸崖峭壁的女子>。看得開心請捐款,替 Auntie 積福,謝謝。

For the third comment: 「憂懷國恨心更傷,仇恨似海樣永難忘。且待等他年復國,我話過血染吳王。」(出處:新馬司曾+卧薪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