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星期六

芝加哥學派


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請放心,這一篇,不是學術文章,不會糾纏於悶死人的經濟學爭論,我不想趕客。文章的重點,是發掘他們的「香港特色」。

1. 張五常 Steven Cheung (1935-):領軍人物,知名度高,極富爭議性。多年前,他曾於<壹週刊>的專欄文章中披露成長歷程 ―― 青年時代居於港島區西灣河,結識作家舒巷城 (1921-1999) 和乒乓球名將容國團 (1937-1968)。舒巷城曾經替張五常修飾中文文稿,而容國團是中國體育運動史上的第一位世界冠軍。維基百科的資料說,張五常早年學業成績欠佳, 1957 年赴加拿大補修中學課程, 1959 年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隨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經濟碩士學位,他於 1967 年獲博士學位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下稱:芝大),再於 1969 年轉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張五常對香港的最大影響,是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他於 1982 至 2000 年期間出任香港大學(簡稱:港大)經濟金融學系系主任,曾大幅改革香港的預科經濟學課程,引入許多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概念。他出任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A-Level) 經濟科出卷員多年,將大量芝加哥學派的理論加入課程,更將部份的定義修改。多得他,香港學生以為經濟學等於芝加哥學派等於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其他門派,勉強知道凱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根據舊生回報,張五常態度傲慢,並非用心教書的老師,但是他用另一種方式惠澤舊生 ―― 他的其中一位學生兼助教離開港大後,成為經濟科的補習天王,賣點是對課程內容有「深入認識」,可以提供必勝「攻略」。香港的公營教育制度出了甚麼問題,自己想。近年香港高中課程改制,張五常的影響力是否依然存在,我不清楚,歡迎留言。(請參考 Dominic Law 的留言)

很多人都知道,他寫過一本普及經濟學讀物<賣桔者言>,書名來自多年前他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擺檔賣年桔,實踐經濟學理論的經歷。這本書,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修藏(索書號:550.7 1119)。之後再出過一本<新賣桔者言>,讀過的網民認為是「混吉」之作,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書評。

2003 年,張五常夫婦在美國被控出售假古董和逃稅。根據<東方日報> 2010 年 3 月 3 日的報導,他經營古董生意的那間公司,大股東是母親,他以顧問身份在幕後操縱業務。多得唐英年,今天大家都知道,香港男人就算有錢有面,遇事只會把家中的女人推出來擋箭。張五常沒有出席審判,因此被美國司法部和財政部發出通緝令。由於香港和美國有引渡協議,而大陸與美國沒有,張五常自此長居大陸(註:有報導指居所在深圳福田),筆下聲稱獨裁比民主更有效率。他間中低調地在香港出現(註:港大的校友刊物有張五常出席活動的照片),但是很奇怪,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沒有採取任何公開的行動,也許是牽涉高層次的考慮,張五常的大陸靠山到底是甚麼人,自己想。香港有些失敗商人,為了逃避債主、仇家和傳媒,躲藏於大陸生活,張五常很像這種人。

2. 王于漸 Richard Wong (1952-):生於上海,自幼移居香港,中學讀九龍華仁,於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並且在芝大取得碩士以及博士學位。返港之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1992 年加入香港大學,曾任商學院院長 (Director of the School of Business),最高職位是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現時是經濟學講座教授 (Chair of Economics)。在香港,財經學科教授、商學院院長、大學校長或副校長,如果具有江湖地位和人脈關係,又具備相關的專業資格(例如:會計和法律)的話,很適合出任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王于漸是好例子,另一位是前中大校長劉遵義(提示:中投公司、中投香港),兩位都是經濟學者。

王于漸的特色,是公職多,人脈廣闊,吸金力強。根據<蘋果日報>2009 年 4 月 14 日的報導,王于漸曾任多間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包括:新鴻基地產(港股編號:16)、盈大地產(港股編號:432)、東方海外(港股編號:316)、長江生命(港股編號:775)、鷹君(港股編號:41)、領匯(港股編號:823)、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簡稱:工銀亞洲,英文:ICBC (Asia),前港股編號:349,現已私有化)。該篇報導指王于漸是港大的外快王, 2007/08 年度外間工作所獲得的酬勞連同作為港大首席副校長的工資,年入接近 600 萬(港幣,下同),超越沒有擔任外間工作的校長徐立之(年薪 480 萬)。

又,根據<蘋果日報> 2013 年 5 月 19 日的報導,王于漸也是香港商品交易所(簡稱:商交所)的董事(已經辭職),而商交所的主席是梁振英的頭號支持者張震遠,他同時是俄鋁(港股編號:486)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已經辭職)。較早前,商交所由於財困停業(另一說法是被釘牌),調查期間証監會發現嚴重問題(有人行使假文件),轉交商業罪案調查科跟進。由於張震遠身兼不少公職,事件引發爭議。原因?政治人物欠債,或會令他們被債主要脅,危害公眾利益。此外,也有報導指張震遠背後的資金來歷不明,欲知詳情,請上網。根據傳媒報導,商交所的其中一個股東,是工銀亞洲,是王于漸出任董事的其中一間公司。

此外,根據<明報> 2011 年 4 月 18 日的報導,王于漸在物業投資方面收穫甚豐。他主攻豪宅,專吃大茶飯(做大買賣)。該篇報導指王于漸與妻子從 2001 年初至 2010 年 11 月期間,透過空殼公司或以個人名義,最少掃入七間豪宅,及後沽出兩伙,仍持有的五伙物業,料值 1.74 億元,帳面升值逾 8500 萬元,計及沽貨套現的利潤,合共可賺近 9000 萬元。小朋友讀經濟,未必有前途,揸鑊鏟(炒賣)也許更有錢途,但是也可以輸到跳樓(提示:大時代),這才是「香港精神」。

作為經濟學者,王于漸對地產市場有研究,也曾經就土地以及房屋政策向特區政府提供意見。 HIT 貨櫃碼頭工潮期間,他表示倘若工潮持續一年,船公司會改用深圳或蛇口的碼頭,令香港的物流生意一去不返。如果相關行業消失,倒有助於解決香港的住宅用地短缺問題,因為可以將碼頭用地改作公屋或私人住宅用地,馬上解決土地供應難題。這番言論,被網上的財經論壇廣泛轉載,有人認為是黑色幽默(失業的碼頭工人怎麼辦?),也有人進一步說明 ―― 貨櫃碼頭佔地甚廣,可以興建多個黃埔花園(註:李嘉誠旗下屋苑,前身是黃埔船塢),讓李嘉誠繼續賺錢,也許獲利更豐。也有香港網民這樣說:揸慣鑊鏟,手痕(技癢)。

3. 雷鼎鳴 Francis Lui:於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在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任教二十年,現職經濟學系系主任。外號「雷公」,的確很「雷」。「雷」是國產網絡語言,意思是太霹靂(厲害)了,超越常理,令人無言以對,目瞪口呆。他接受八卦雜誌<東週刊>訪問,大談個人理財心得,內容極富娛樂性,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連結。如果你是反對國民教育的香港人,很想跟大陸切割的「本土派」,是要求立即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激進」八十後,又或者是聽見「自由市場」就火滾的 V 煞仔,那麼雷鼎鳴對於國民教育、奶粉荒以及「佔領中環」行動的言論,足以替閣下疏通血管,甚至是「通波仔」(粵語:心臟搭橋手術)。在網上世界,雷鼎鳴的言論很惹火,欲知詳情,請上網。

4. 陳家強 Ceajer Chan Ka-keung (1957-):這一位,是 Honorable mention 。童年居於九龍彩虹村(公屋),中學讀過聖若瑟英文中學以及英皇書院。他曾經在芝大讀書,不過並非修讀經濟學,而是修讀工商管理碩士和財務學博士。 1993 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於 2002 年 7 月獲委任為商學院院長。

陳家強曾經競逐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校長之位。 2007 年的城大校長選舉中,當時是科大商學院院長的陳家強以及當時是理大教授的陳新滋(現任浸會大學校長)都是候選人,但是名單提早曝光,令二人雙雙墮馬,最後是台灣學者郭位(核電專家)當選。近期有報導指,當年的選舉合法性有問題,因為有參選的外國學者被勸退,當中可能涉及政治考慮(因為鬼佬不會接受中共標準的政治正確)。觀乎城大過去幾年的發展,負面新聞一浪接一浪,校長之位要不要也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陳家強於 2007 年 7 月獲委任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2008 年 9 月中雷曼倒閉,引爆雷曼迷債風暴,苦主上街,佔領中環銀行總部門前的公眾空間,披麻帶孝辦喪事。 2009 年 3 月,陳家強代表官府出席立法會的雷曼迷債事件聆訊,由於表現突出,被傳媒冠名「傻強」,即是電影<無間道>中杜汶澤的角色,經典對白:「如果有人明明做緊一啲野,又心不在焉咁望住其他人做另一啲野,佢一定係臥底。」不看港產片,無法解讀香港。有關片段可以在 YouTube 重溫(關鍵字:雷曼研訊、傻強、陳家強),看過之後你會覺得實至名歸。老一輩廣東人說的:「有中錯狀元,無改錯花名。」正所謂「傻人有傻福」,上天安排「傻強」避過城大校長這一劫,把他送入官場,背後一定有玄機,說不定「傻強」在官場混跡數年,建立了人脈關係之後,會有很多上市公司向他招手,邀請他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對了,即是另一個王于漸,另一位公職王。

5. 楊懷康:<壹週刊>社長,廣東開平出生,香港西貢長大。論右傾的程度,主流傳媒的財經寫手中,應該無出其右,恐怕只有老闆黎智英(外號:肥佬黎)能夠匹敵。同樣稱得上大右派的,還有本地的智庫組織「獅子山學會」以及美國的「傳統基金會」 (Heritage Foundation),後者長期把香港的競爭力名列全球第一,每年發表調查結果時,特區政府官員都高調回應,彷彿小孩子考第一,父母沾沾自喜。九十年代末我在中環某個商務中心 (Business Centre) 碰過「傳統基金會」的代表,兩隻鬼佬擠在一個不超過一百英尺的小房間內,似是 Freelancer。

是<壹傳媒>的讀者都知道,楊懷康把香港的經濟成就,歸功於兩位前財政司:郭伯偉 John James Cowperthwaite (1915-2006) 和夏鼎基 Charles Philip Haddon-Cave (1925-1999) 。三十歲或以上和稍為讀過書的香港人,都背得出他們的經濟理念,即是:大市場、小政府、積極不干預、審慎理財、量入為出。如果你是<壹傳媒>的長期讀者,一定知道該集團的總部設有郭伯偉的銅像。楊懷康的論述,把香港的經濟成就歸功於自由市場,未免太過簡單,因為忽略了當時英國的殖民地政策(即:自給自足)以及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考慮(即:圍堵中國)。此外,他也忽略了另外兩位對香港有重大貢獻的殖民地官員 ―― 前港督麥理浩 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1917-2000) 和前布政司姬達 Jack Cater (1922-2006)。麥理浩是民望最高的港督,而姬達是廉政公署 (ICAC) 的開山祖師。

很多本地學者都指出,麥理浩的施政(例如:九年免費教育、十年興建公屋計畫)帶有社會主義色彩,是一種財富的重新分配 (Wealth Re-distribution),直接影響香港的人力資源質素以及競爭能力。回歸之後的特區政府,害怕遭到利益集團的報復,不願意透過財政政策(即:稅制改革)把財富重新分配,結果令貧富懸殊加劇,階級矛盾累積。至於姬達,他是英國皇家空軍出身,二戰期間跟德國空軍決戰,保家衛國。六七暴動(即:「文化大革命」在香港的延伸)期間,他是平亂總指揮,帶領香港警察(土共叫黃皮狗)和駐港英軍(土共叫白皮豬)跟四處放炸彈(俗稱:波蘿)的土共進行街頭巷戰,同時兼顧情報工作。 1974 年,姬達創立廉政公署,出任首任廉政專員,跟數以十萬計的貪污華人警察和公務員為敵。職業生涯,連場惡戰,戰績彪炳。在香港網民心目中,姬達才是真正的「好打得」(驍勇善戰),現任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根本沒有資格跟他相提並論。(註:關於姬達於六七暴動中的角色,Peter Ko 有另一說法,請參考他的留言。)

如果麥理浩是採取懷柔手段、收買人心的文官,姬達便是披荊斬棘、清除障礙的武將。這個組合,一文一武,一高一矮,一軟一硬,為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起飛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分析香港的經濟成就,不能不提這兩位勞苦功高的英國人。老一輩的香港人,見識過有真本領的英國人,看不起惡形惡相、虛有其表的京官。

扯遠了,說回來。回頭說楊懷康,他還有另一個問題,是他的文章有時不好讀,同一篇文章有多個焦點,於是論述的重心不斷轉移,腦筋慢的讀者會跟不上。文筆有特色,但是也可以說是弱點(視乎讀者的水平和口味而定):他的文字經常夾雜文言文,喜歡使用反問或詰問語氣。以下的句子,來自楊懷康於<壹週刊>的專欄<無定向風>:天下當真大亂乎?這些現象又豈不有乖常理? XX 又何來合理水平可言?何以 XX 還是為人追捧?分散投資談何容易? XX 所為者何?這種「文白相混」的寫法,是高難度動作,非高手(例如:三蘇)不能駕馭。搞不好的話,容易令句子語意不清,影響行文的節奏,嚇走不懂文言文的年輕讀者。得罪講句,楊懷康有時眼高手低。然而,撇開立場不論,當楊懷康不賣弄文字,集中力量,用一篇文章討論單一議題的時候,他的寫作技巧是可以的。

中文的財經分析不容易寫,因為要面對一群不同程度的讀者,也需要運用一些抽象的理論或概念提供分析框架,然後適當地剪裁和安放相關的資料和數據。如何拉著這一大堆的工具和零件,運用簡單直接的語言,把問題解釋得清楚明白,讓讀者無痛閱讀,讀完之後又不會令作者的母親大人被問候,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思。<壹傳媒>旗下刊物的財經寫手當中,可讀性最高的一位,是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他的文章,思路清晰,有根有據,深入淺出,文字通順,一般人也可以無痛閱讀,而且非常配合<壹傳媒>的立場和定位,這一位,選對了。

插畫來源:
http://economics.olemiss.edu/files/2012/10/sandd.pn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芝加哥經濟學派(繁體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9D%E5%8A%A0%E5%93%A5%E7%B6%93%E6%BF%9F%E5%AD%B8%E6%B4%BE

Wikipedia: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_school_of_economics

張五常博客(網易:簡體中文)
http://blog.163.com/s_cheung/

憶容國團(作者:張五常)(繁體中文)
http://humanities.uchicago.edu/faculty/ywang/history/big5/Rongguotuan.htm

百度百科:容國團 (1937-1968)(簡體中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35662.htm

百度百科:舒巷城 (1921-1999)(簡體中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2362981.htm

維基百科:張五常 Steven Cheung (1935-)(繁體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4%BA%94%E5%B8%B8

書評:<新賣桔者言>(作者:張五常)
日期:2010-07-03
作者:hevangel
來源:哲子戲
http://www.horace.org/blog/2010/07/03/%E6%96%B0%E8%B3%A3%E6%A1%94%E8%80%85%E8%A8%80-%E5%BC%B5%E4%BA%94%E5%B8%B8/
節錄:上次去印度在香港轉機時,剛好在機場書店看見張五常的新作<新賣桔者言>。<新賣桔者言>開頭五份一本書,竟然把前作<賣桔者言>的舊文搬字過紙,賣桔者言變成混吉者言。第二部談論中國改革開放,那些兩篇文章寫於改革初期,觀點現在看起來有點過時。經濟學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可是張五常似乎看不到中國誠信破產導致的龐大交易費用。張五常長年在中國居住,可能他寫文章要附合中國國情,不敢正面批評共產黨,甚至給共產黨塗脂抹粉,說獨裁比民主好,實在看不過眼。這本將會是我買的最後一本張五常的散文,他現在的文章給我江郎才盡的感覺。不用錢借來翻翻沒有所謂,但付出真金白銀便很不值,倒不好買外國的經濟學流行讀物好過。不過張五常始終經濟學教授,他寫那硬皮書系列的經濟學課本,我還是會照舊捧場。

張五常幕後操控古董店
東方日報 2010 年 3 月 3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303/00176_009.html
節錄:中環古董店女職員涉嫌監守自盜,被控串同丈夫偷取店內三幅名畫一案,昨於區院續審。辯方律師昨在庭上質疑指張五常於○七年遭美國當局通緝時,曾在內地以涉案古董店名義拍賣名畫<黃河頌>,並將所得的四千萬元巨款袋袋平安,認為張五常才是公司老闆而非只是顧問,惟公司行政總裁昨否認有關說法,並指張已將該筆拍賣款項交予公司。西岸國際的行政總裁簡浩明昨日指,涉案古董店屬於西岸國際旗下,他表示張五常之亡母曾是西岸國際的大股東,惟張卻沒有股份,張只是該公司的顧問,並不參與公司經營。簡形容張一直沒有在公司收取人工,只有顧問費。辯方指其實張的妻女等俱是西岸國際相關公司的股東,張五常更是西岸國際之大股東,惟簡堅稱張的母親死後,公司轉由「匿名人士」持有,但該人並非張五常。

百度百科:王于漸(簡體中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4463800.htm

王于漸中港政經評論(繁體中文)
http://www.wangyujian.com/?lang=zh-hant

Y.C. Richard Wong(王于漸)
Chair of Economic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http://www.sef.hku.hk/people/faculty/richard-wong.html

港大副校長變港大外快王
蘋果日報 2009 年 4 月 1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90414/12634885
節錄:根據本報取得香港大學校董會一份內部文件,年薪 400 萬元(港幣,下同)的首席副校長王于漸上年度(2007/08)從事外間工作賺取了 179 萬元,主要為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袍金,以王于漸擔任首席副校長年薪約 400 萬元計算,加上兼職酬勞後年度收入高達 600 萬元,較沒有擔任外監工作的校長徐立之的年薪 480 萬元更高。

人脈廣闊 與李嘉誠等富豪關係密切
蘋果日報 2009 年 4 月 1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90414/12634886
節錄:現年 57 歲的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與商界政界關係極為密切。現時他擔任七間上市公司非執行董事,包括李嘉誠家族的旗下公司,分別由李澤鉅及李澤楷擔任主席的長江生命科技及盈大地產,單於 2007 年兩間公司一年已合共給予王于漸 35.5 萬董事袍金。王于漸與李嘉誠關係不淺,當年港大醫學院獲這名香港首富捐贈 10 億,有港大中人指王于漸從中拉線,居功不少。王于漸也獲其他富豪垂青,如新鴻基地產邀請他出任非執行董事, 2007 年獲董事袍金 21 萬元。

王于漸掃樓 帳面賺 9000 萬
知名經濟學者 02 年倡停建居屋
明報財經網 2011 年 4 月 18 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418/News/ea_eaa1.htm
節錄:2002 年建議停建居屋的香港知名經濟學者、港大講座教授王于漸,近10年投資物業屢有斬獲;本報記者翻查紀錄發現,王于漸與妻子介乎 2001 年初至 2010 年 11 月透過空殼公司或以個人名義,最少掃入 7 間豪宅,及後沽出 2 伙,現仍持有的 5 伙物業,料值 1.74 億元(港幣,下同),帳面升值逾 8500 萬元,計及沽貨套現的利潤,合共可賺近 9000 萬元。王于漸為港大前首席副校長,現任經濟學講座教授。他近 10 年投資物業的最重槌一擊,是去年 11 月中港府推出額外印花稅之前,以 4100 萬元購入中半山帝景園 4 座 29 樓 A 室連兩個車位,呎價達 2.1 萬元。由於王於額外印花稅公布前,已簽妥正式合約購入單位,所以單位轉售時不用受額外印花稅影響。

題目:王于漸的黑色幽默
作者:陸振球(明報地產版主管)
日期:2013 年 4 月 10 日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m/pb3.cfm?File=20130410/pba01/01.txt
節錄:港大經濟系講座教授王于漸昨在一項公開活動後指出,碼頭工潮若持續一年,船公司就會改到深圳或蛇口碼頭,令香港的生意一去不返。王于漸發揮他的黑色幽默,說若相關行業消失,倒有助解決特首的住宅用地短缺問題,因可將碼頭佔地改作公屋或私人住宅用地用途,馬上解決土地供應難題。

Francis T. LUI(雷鼎鳴)
Professor and Head
Email: fnfntlui@ust.hk
Ph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Economics
B.A. University of Chicago, Economics
http://www.bm.ust.hk/econ/staff/fnfntlui.html

維基百科:雷鼎鳴(繁體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B7%E9%BC%8E%E9%B3%B4

雷鼎鳴教授(中文簡歷)
http://www.hkuga-ef.org.hk/on/Prof_Lui.pdf

雷鼎鳴博客(繁體中文):用經濟學做眼睛
http://francis-lui.blogspot.hk/

題目:用儒家思想治理經濟?
作者:雷鼎鳴
原載:晴報 2013/05/20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雷鼎鳴-用儒家思想治理經濟-224421615.html
節錄:儒家思想的其中一核心是「孝」,但我們也被告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可輕易見到「多生貴子」的思想如何拖慢經濟。多了糧食,人民卻只是多生子女,糧食能養多少,便生多少,物質生活水平並沒有進步,經濟有如跌入貧窮陷阱中。人口經濟學中有「人口形態過渡」(Demograplic Transition) 的理論,我在這方面的研究,在世界學術界中被引用過四百多次,其中一個論點是:投資在子女素質的回報要勝於投資在子女數量的回報,把資源放在教育,少放在生育,經濟才可慢慢擺脫上述的貧窮陷阱,但儒家多生子女的思想,卻顯然與現代經濟增長所需的一個重要前提背道而馳。

<東週刊> 417 期 Book A:算到盡 雷鼎鳴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14601
節錄:雷鼎鳴成長於貧苦家庭,體會錢不會從天而降,自小賣舊報紙、補習、洗碗幫補家計。分毫計到盡的他,就連結婚都是為了申請面積較大的宿舍,他身上只穿 G2000,減價才入貨。私家車駕足十多年不更換。每月儲起收入八成轉做人民幣,只花稿費來生活。羅衣美食,他一點興趣也沒有:「經濟系裏面,大家都以爛身爛勢為榮,你不懂慳錢就係渣。」未雨綢繆方為上策,尤其是生於這個沒有安全感的年代。雷鼎鳴在科大任教二十年,去年榮升系主任,卻是個不喜歡應酬的主任:「應酬好蝕,這些節目通常在港島進行,開車去又要泊車,汽油又貴,餐飯又沒補水。」他甚麼也計算一餐:「大學有十三、四間食肆,多數去大家樂和美心,便宜些嘛!」

每日一膠.荒謬的香港:雷鼎鳴的老母真的是女人嗎?
http://plastichk.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香港知名博客林忌(提示:福佳始終有你!)回應雷鼎鳴對奶粉荒的言論。

題目:佔領中環每日損失 16 億元?
作者: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
日期:2013 年 5 月 7 日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3/05/16.html
節錄:早前科大的雷鼎鳴發表文章,以香港 GDP 每年約二萬億元,五分一來自中環推算,「佔領中環」行動會令港人每日損失 16 億元。筆者不同意雷教授的計算方法,但認同他文章的結論,指行動對中央政府不會有甚麼效果。發起「佔中」行動的人,都是一群天真和有原則的人,一早向外公佈行動細節,強調以和平方式進行運動,不會有突襲和出現暴力的場面。既然外界一早知悉「佔中」行動的細節,政府和商界自然會早早作出部署,避免政府和企業運作受到影響。

雷鼎鳴:若斷內地聯繫 港樓價跌九成
香港文匯報 2013-06-03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6/03/HK1306030004.htm
節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表示,香港過去相當長時間因內耗喪失了很多機會,社會應該檢討過去將精力放在不太有用的地方。他建議香港抓住內地發展高科技的機會,吸納高級科技人才來港發展。對於有「本土派」主張香港要與內地切割,雷鼎鳴警告若本土化走向極端,排斥內地的一切,切斷與內地的聯繫,會對香港造成致命影響,屆時香港經濟將會崩潰,外匯儲備及市民本身儲蓄很快會用完,樓價更會暴跌九成。他強調內地與香港同坐一條船,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離船。

題目:樓價跌九成
作者:陳也(漫畫家尊子的太太)
來源:蘋果日報 2013 年 6 月 6 日
節錄:香港樓價跌九成!雷教授繼「佔中令香港每日損失十六億元」調調後,再有驚人語錄。香港樓價跌九成,雷教授是這樣說!解放軍沒鎮壓,西環沒 call 坦克車入城,從長毛到戴耀廷都沒有被李旺陽。可是,樓價跌九成,是因為本土主義陣營要將香港跟大陸切割。一句講晒,斷自己財路,絕自己米倉,娘奶唔飲,飲毒水,抵死!「香港人實餓死!」教授睇死,網友讚一針見血,雷!手揸重貨的樓神大好友,讀了雷教授的見解,說不定會爆肺,當場血崩暴斃!

香港政府一站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
http://www.gov.hk/tc/about/govdirectory/po/sfst.htm
節錄:陳家強現年五十六歲。他於二零零七年七月一日獲委任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加入政府前,陳家強是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他於一九九三年加入科大商學院,之前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九年。陳家強畢業於美國 Wesleyan 大學,獲授經濟學學士學位,其後在芝加哥大學獲授工商管理碩士和財務學哲學博士學位。

維基百科:陳家強教授(Professor Ceajer Chan Ka-keung,1957-)(繁體中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AE%B6%E5%BC%B7

題目:「傻強」現象後的中國問題
作者:陶傑
來源:壹週刊 (2009-03-05) Book A, p. 110-111
節錄:雷曼兄弟醜聞,迷債風暴,嚴重衝擊特區政府行政權威,主管財經的書生局長「傻強」(陳家強)立法會失言,竟說直到迷債公開爆裂,他才知道「迷債」這回事。這番不成熟的言論,全港嘩然。「傻強」之所以為「傻強」,因為「學者」出身,在象牙塔裡住得太久,特別在香港,不但缺少江湖經驗,連人情世故的觸覺也容易退化。大學裡也有明槍暗戰的學院政治,玩起來可能厭惡指數更高,畢竟只限於「文人相輕」的書生傾軌,與官場和公眾的戰線不同。香港的精英少受真正的政治磨煉,「傻強」由學院橫跨官場,正合中國文人「學而優則仕」的夢想。光宗耀祖還來不及,又何能完成一場由猿猴直立進化為人的心理轉型?

維基百科:<壹傳媒>:經濟立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3%B9%E5%82%B3%E5%AA%92
節錄:於 2006 年 4 月 25 日,即郭伯偉的生忌,<壹傳媒>在位於香港將軍澳的總部為其豎立半身銅像,以表明其自由主義的立場,並由創辦人黎智英及楊懷康主禮揭幕。香港<蘋果日報>更連續兩日在<蘋果批>發表文章,表揚郭伯偉的自由主義思想。壹傳媒集團與自由意志主義思想類似,將「小政府、大市場」視如圭臬。以香港<壹週刊>為例:社長楊懷康執筆的社論「壹觀點」,向來以自由市場的角度來評論政經事件。至於專欄方面,「無定向風」同樣由楊懷康執筆,而黎智英的「事實與偏見」也宣揚以上思想。

維基百科:郭伯偉 John James Cowperthwaite (1915-200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4%BC%AF%E5%81%89

維基百科:夏鼎基 Charles Philip Haddon-Cave (1925-199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9%BC%8E%E5%9F%BA

維基百科:麥理浩 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1917-200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A%A5%E7%90%86%E6%B5%A9

維基百科:姬達 Jack Cater (1922-200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7%AC%E9%81%94

為我們社會的未來建言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告全港市民書
2009 年 6 月 24 日
http://hkdeclaration.blogspot.hk/2009/06/blog-post_24.html
節錄:所謂市場放任主義,師承自佛利民的經濟學說,即緊守著「自由市場至上」、「大市場小政府」及「拒絕政府介入市場」的教條,標榜低稅率及資本自由流通的政策,要把整個城市的發展路向及各種社會、經濟、文化資源交到商家手上,用企業管理思維治港。這種市場原教旨的思想,一直掌管著香港人的意識形態,結果如何?我們固然沒有最低工資、最長工時、集體談判權、公平競爭法或反壟斷法 ―― 主流經濟學認為會妨礙市場的正常運作。市民因而受盡大商家大集團欺凌和剝削,政府亦沒有好好監督那些壟斷了公共民生事業的大財閥,遏止它們想方設法搜刮民膏、瘋狂加價。明明經濟學教科書的理論與現實世界完全脫節,權貴的附庸和市場的信徒居然仍以「市場會自我調節」為由,阻止種種保護和關懷弱勢的政策和措施上馬。市場,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相關的文章:

笑話
2008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_11.html
節錄:金融海嘯令大家心情沉重,愁眉不展。是時候苦中作樂,輕鬆一下。今時今日,最適合拿經濟學家開玩笑。以下笑話來自互聯網,就由罪魁禍首芝加哥學派開始:Q: How many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A: None. If the light bulb needed changing the market would have already done it.

拋書包
2008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人讀書,總要計算準確。因此,Paul Krugman (中譯:克魯明、克魯格特曼,1953-)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公佈的第二天,香港的書店已經第一時間把 Milton Friedman (中譯:佛利民,1912-2006) 的英文著作下架,然後開始五折清貨。許多高官富豪,也立刻把書桌上的 Milton Friedman 合照收藏起來,然後叫秘書撥通長途電話,吩咐剛剛考入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兒子轉系。進退之間,盡顯香港人的生存智慧。

雙軌制(一)
2011 年 10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4542.html
節錄:華人社會的大學,經濟和政治這兩個學科是分開教授的,結果是經濟學者不懂政治,政治學者不懂經濟,然後兩個學系互相看不起對方,也無法溝通交流,平時就各忙各的,讀經濟的忙於炒股炒樓,讀政治的一心想做官府智囊。現實世界中,把市場視為萬應靈丹的芝加哥學派 (Chicago School) 的香港分舵總舵主,亦即是主張三綱五常的那位前港大經濟系教授,早就知道權力的重要性。他近年躲在大陸,筆下聲稱獨裁比民主更有利於發展經濟。至於曾任中文大學校長的另一位經濟學者,亦樂於向屠殺大學生的紅色政權獻媚和獻策。

經濟學人(一)
2009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1/blog-post.html
節錄:講到右傾的程度,<經濟學人>其實遠遠不及香港的<蘋果日報>和<壹周刊>,後者是誓死反對任何政府干預,寧願殺頭也要捍衛自由市場的原教旨主義者 (Fundamentalist)。對於金融海嘯,<蘋果日報>和<壹周刊>的看法是千錯萬錯都是民主黨的錯 —— 克林頓為了協助窮人置業而搞出個「大頭佛」(廣東話:難以收拾的局面),奧巴馬積極干預市場將會帶來大災難。換言之,與代表工商界利益的共和黨無關。讀<經濟學人>,你會看到金融海嘯對於西方經濟學所帶來的衝擊, 2008 年年底開始,該雜誌陸續刊出多篇文章,深入探討西方經濟學是否已經信用破產,反思今後應該如何尋找新的研究方向以及重新定位。

黎智英(一)
2012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他的外號)絕對是個人物,極富爭議性。在香港,很多生意人都喜歡進軍傳媒,結果一如上一篇<狗咬人>所述:不是惹禍上身,就是焦頭爛額,又或者損失慘重。只有命硬如鐵的肥佬黎,算是幹出了一點成績,而且某程度上改變了傳媒行業的遊戲規則和生態環境。想他死的人(例如:阿爺、官府、仇家、對手、學院派、文化人)很多,但他偏偏死不了。

08/06/2013

For Dominic Law : Thks for the info.

For Marco Chan : Go ahead. Pls quote original source. Thks.

For Peter Ko : 你提到的六七暴動內幕,可否提供資料來源?你話姬達曾經同左仔係酒樓講數,知否邊間?北角新光?謝謝指教。

For Peter Ko : Thks for the info.

For 餅:Thks for the info.

8 則留言:

Dominic Law 說...

今日新高中文憑試的經濟科連續兩年都是最多人報考的選修科(參考:http://334.edb.hkedcity.net/doc/chi/NSS%20Subject%20Survey%202012-13_Main%20Findings_c.pdf),至於內容,張五常遺留下來的已所剩無幾矣。

Unknown 說...

好文強文,一篇道盡香港真相。借問容我轉發否?

Peter Ko 說...

六七暴動既總指揮, 係護督 (布政司) 祈濟時 (Dr. Michael Grass), 及華民政務司 何禮民(Ronald Holmes) 當時署任布政司

二人屬港府內強硬派, 力抗倫敦外交部及駐北京代辦既反對, 封左校左報, 拉人及驅逐左仔

位處副防衛司及港督私人祕書既姬達, 可謂最高級跑腿, 包括與左仔高層酒樓講數等

Peter Ko 說...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第二本香港史巨著Profits, Politics and Panics:
Hong Kong's Banks and the Making of a Miracle Economy, 1935-1985

內裡有部份數臭夏鼎基爵士, 認為佢根本係唔識野, 外行領導內行, 連英倫銀行派港既顧問都有微言, 1983年港幣危機迫使繼任既彭勵治宣佈與美元掛鈎, 顧汝德認為係與夏鼎基有直接關係

Peter Ko 說...

我搞錯左, 姬達冇出席是次1967年9月(?)兩次會談, 港府代表係港府政治顧問 Anthony Elliott, 副政治顧問 George Walden

“The secrecy was essential to both sides. The communists did not want to be thought to be backing down and nor did we … Even agreeing to a location for the talks was difficult. Like petty gangsters, we met in the small back room of a Chinese restaurant in Wan Chai,” Walden wrote.(1)

(1)Cheung, Gary Ka-wai (2009-10-01). Hong Kong's Watershed: The 1967 Riots (Kindle Locations 2868-2870).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Kindle Edition.

Peter Ko 說...

姬達有份係早期(1967年5月)同左仔達成共識, 香港左仔要表忠, 到港督府示威, 只要和平理性, 港府願意配合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 in 1999, Cater said that he had met some leaders of the leftist camp before the demonstrations took place. “We had been assured that they would go down the hill quietly without causing any trouble.” Cater said the administration would allow the demonstrators to stage the protests outside the Government House so long as they proceeded in an orderly and peaceful manner.

Cheung, Gary Ka-wai (2009-10-01). Hong Kong's Watershed: The 1967 Riots (Kindle Locations 1066-1069).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Kindle Edition.

準確D講, 姬達除左跑腿, 仲係打手, 有份策劃逮捕左報報頭胡棣周及瞿暖暉

Britain’s National Archives show that the arrests of Wu Tai-chow and Chak Nuen-fai were masterminded by Jack Cater, the then 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governor.

Cheung, Gary Ka-wai (2009-10-01). Hong Kong's Watershed: The 1967 Riots (Kindle Locations 2804-2805).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Kindle Edition.

Peter Ko 說...

Please bear with me flooding with comments. But I agree with you Sir Jack Cater is way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the donkeys nowadays. His resourcefulness came into its fullness when he was made the first director of ICAC, especially during the crisis of the police rebellion and the aftermath over the discontent among the staff of ICAC with his conciliatory stance towards the Governor's clemency order. He had to persuade the talents hired from the Metropolitan Police to stay with the ICAC.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Leo Goodstadt as well as some other authors in the book "May Days in Hong Kong: Riot and Emergency in 1967" seem to have quite positive comment about Sir David Trench, MacLehose's predecessor. Many of MacLehose's reform was actually kicked start by Trench in response to the precar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ocal people, even if the locals decided to side with the British during the riot. In comparison between Trench and MacLehose, Goodstadt even furthered MacLehose was quite conservative about the reform in a sharp contrast to the willingness of Trench.

餅 說...

王于漸在芝大師承「家庭經濟學」鼻祖Gary Becker(王之論文導師),而非佛利民。故此,王對有關勞動市場的議題亦甚有研究。

唸中大時上王的課,他表達簡潔清晰,舉例生動,用語有力,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師。回想中大的日子,以授課質素而言,只有哲學系的李天命勝得過王教授。後來才知兩人當年俱為中大辯論隊的「教頭」。

作為經濟系的學生,當年隨眾追捧張五常的經濟學講座。然而其演講亂up的程度令人側目,跟王比有雲泥之別。及後讀張在壹周刊連載的文章,大都好像是說誰誰誰(例如佛老)思想快如閃電,然後引述佛老謂:「史提芬呀(即係張五常)!其實你響產權方面既見解,係我所見過既最高呀!」鑊鑊都係老鼠跌落天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