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南洋幫(八)



從清末開始,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經歷幾番轉變。祖國的面貌也不斷變化:從文化根源、夢中故鄉,到國民黨或共產黨執政,黨國一體的民國與新中國,再變成跨國收購合併活動中的紅色生意夥伴。最新的發展,是某些由南洋華僑所創辦的老字號可能會消失,九十一歲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剛剛撒手塵寰。一個時代結束了,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進入另一個階段。

國民黨元老胡漢民 (1879-1936) 認為,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了得到朝廷恩寵(以及來自祖家的遙距保護)而向清廷捐官。翻查資料,二十世紀初,南洋華僑的人數大約是六百萬,約佔全球華僑人口的 79% ,單是新加坡的華僑人數已達二十萬。清廷遲至 1877 年才於新加坡設立第一所海外領事館,但是護僑的觀念始終未能確立。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大清壽終,但是捐官的「優良傳統」卻由中國共產黨繼承(提示:陳小春+惠州市政協)。

第二個階段:南洋華僑結識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流亡海外的康有為 (1853-1927),以加入主張君主立憲的保皇黨為榮。康有為於 1900 年到達新加坡,往後三年,他曾經在印尼爪哇的巴城、三寶隴成立中華學校,為之草擬章程,並且派遣學生主持教務,教育華僑子弟。二十世紀初,保皇黨曾經在南洋辦報,跟孫中山 (1866-1925) 的革命黨所辦的報刊進行筆戰。題目?保皇是否有必要!(題外話: Auntie 想起香港立法會內的建制派議員,即是:Tree Gun、厲魂、唔亮的星星。)

第三個階段:南洋華僑開始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出錢資助辛亥革命之前的十次起義。福建人陳嘉庚 (1874-1961) 是好例子, 17 歲到新加坡跟隨父親謀生,先後涉足多個行業,包括:米糧、食品加工(鳳梨和生蠔)、橡膠、皮革、藥物、航運。 1909 年他在新加坡晚晴園跟孫中山見面,同年加入同盟會,開始資助革命活動。他的角色,似電影<十月圍城>中的李玉堂。萬一閣下太年輕,不知道陳嘉庚跟廈門大學(提示:林語堂、魯迅)以及集友銀行之間的關係,請上網。

在上述三個階段的基礎上,沿著中國現代史的脈絡(即是政治權力的更替以及治國理念的改變),可以發展出第四、第五和第六個階段。

第四個階段:從 1921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直至 1949 年 10 月共產黨上台為止。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期間,南洋富商因為有利用價值,成為國民黨和共產黨拉攏的對象。陳嘉庚是好例子,早期親國民黨(提示:南僑總會、滇緬公路), 1961 年 8 月病逝北京,身份卻是大陸的政協委員,亦即是共產黨的政治花瓶。翻查資料,轉捩點應該是 1940 年 5 月到延安見毛澤東,之後陳嘉庚就被國民黨攻擊。中間發生甚麼事(其中一個說法是跟蔣介石意見分歧),要深入研究他的生平。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網上有很多他的資料,坊間也有不止一本的陳嘉庚傳記,有興趣自己找來看。撇開落葉歸根、造福鄉里、保家衛國、振興中華這些經常用於海外華僑身上的陳腔濫調,南洋華僑跟中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其實有押注的成份。押對了,大陸的生意順風順水。押錯了,被捲入派系鬥爭,禍延子孫。官商勾結,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1823-1885) 的舊路,有利亦有弊,請參考高陽所寫的胡雪巖三部曲,又或者是大陸拍攝的胡雪巖電視劇。

第五個階段:中共建國之後,南洋華僑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跟紅色中國的關係。走得太近,容易被捲入南洋各國的排華運動中,身家性命財產不保。走得太遠,思想傳統的第一代南洋華僑又不願意割斷跟故鄉的連繫。而第二代的南洋華僑已經長大為人,需要尋找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五六十年代是個迷失的階段,直到 1965 年新加坡建國,李光耀出於實際需要,替這個新生的國家設計特殊的定位:跟紅色中國保持距離,取締被紅色力量滲透的南洋大學,全面推行英語教育,以英文為第一語言,走多民族國家的道路。具備華人血統,並不代表你要認同中國大陸。九十年代初新加坡跟中國大陸正式建交,李光耀調整了策略,鼓勵新加坡人學中文,但只是為了方便經商,不是為了認祖歸宗。他的做法,冷靜、理智、務實、功利,視大陸為交易對象,利益先行,不涉感情,不會婆婆媽媽哭哭啼啼。李光耀這位一代偉人,為無數的南洋華僑以及港商台商樹立典範,提供了明確的指引。至於他的兒子李顯龍是否會繼承父親的治國理念,則有待觀察。

第六個階段:近年隨著大國崛起,開始在國際社會中爭取影響力和決策權,以及試圖重整某個地區、市場或行業的遊戲規則(例如:亞投行),南洋富商於是變成跨國收購合併活動中,助紅色中國一臂的生意夥伴、人頭(代理人)、先頭部隊、代客泊車仔。作用包括:提供資金和人脈關係,掩飾交易背後的政治動機,避開西方傳媒和政客的注意。有些南洋華僑,因此跟某間紅籌國企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係(例如:郭鶴年+中信泰富)。也有些南洋華僑,扮演代客泊車(港式財經術語:替客戶暫時保管重要的資產)的角色(例如:正大集團+平安保險)。坐擁幾百億身家的南洋富商淪為中共的泊車仔?無問題,只要有足夠的誘因以及可觀的回報就可以了。華人社會的食物鏈,當權者操生殺大權,生意人也要俯首稱臣。而最聰明的生意人,會以陳嘉庚為表,李光耀為裡,跟共產黨做買賣。香港的資本市場由於具備足夠的深度,同時又提供大量的法律和會計人才,於是成為理想的交易地點。香港(和新加坡)是南洋富商的資產管理中心,便於調動資金。東方之珠,本來就是南洋網絡的一部份。而香港的傳媒行業,向來也不乏南洋富商的身影(例如:張曉卿+明報,郭鶴年+南華早報)。個別的傳媒機構,於是成為大老闆的跨國利益輸送與交換網絡的一部份,亦即是淪為棋子。華人社會,辦報辦學(提示:李嘉誠+汕頭大學)是富商的燒錢生意、公關工程、應酬開支。生意人透過收購傳媒參與政治,屢見不鮮,請參考 2012 年 11 月 2 日的<狗咬人>。

圖左:陳嘉庚 (1874-1961)
圖右:李光耀 (1923-2015)
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The best of Lee Kuan Yew (6: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8rPofi-AUw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康有為 (1853-192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A%B7%E6%9C%89%E7%82%BA

維基百科:胡漢民 (1879-193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6%BC%A2%E6%B0%91

維基百科:陳嘉庚 (1874-196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98%89%E5%BA%9A

維基百科:集友銀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6%E5%8F%8B%E9%8A%80%E8%A1%8C
節錄:集友銀行有限公司 (Chiyu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於 1947 年 7 月 15 日,由祖籍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的南洋華僑陳嘉庚等創辦,註冊開業地在香港,是持牌銀行。集友銀行的成立是為了解決集美大學經費短缺的困境,成立資金為 10 萬港元,從中獲得股息與紅利,使集美大學有一個長期以及穩定的經費來源。 1952 年,集友銀行成為外匯銀行公會及香港銀行票據交換所成員。集友銀行在香港設有 23 間分行,在中國大陸福建省福州市有一間,廈門市有三間分行。在 1997 年,該行的資產總值在世界銀行中排第 603 名。集友銀行原本是中銀集團成員,在 2001 年 10 月 1 日起,中銀集團架構重組,集友銀行歸納成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的附屬機構。由於中銀香港只是持有集友銀行 71% 股權,同時私立集美學校委員會持有部分股權,所以其品牌獲保留,沒有併入中銀香港。集友銀行的註冊地址在香港德輔道中 78 號集友銀行大廈。集友銀行主席是和廣北,註冊會計師是羅兵咸永道。

集友銀行
http://www.chiyubank.com

港銀紛伺機賣資產增資
蘋果日報 2015 年 2 月 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04/19028499
節錄:銀行為應對陸續到位的<巴塞爾協定三>各類資本要求,包括今年實施的防護緩衝資本、逆周期緩衝資本及流動性覆蓋比率 (LCR) 等,港銀雖資本實力遠超監管要求,但仍伺機增資或出售資產,作「防禦式部署」。 除是次傳聞恒生(港股編號:11)出售興銀外,去年削減派息比率保留資本彈藥的中銀香港(港股編號:2388),上周亦傳出擬放售南洋商業及集友銀行,若單以市傳南商作價四百六十八億元計,分析師估計對其核心資本將提升六個百分點。

廈門大學
http://www.xmu.edu.cn/

維基百科:廈門大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E%A6%E9%97%A8%E5%A4%A7%E5%AD%A6
節錄: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 1921 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1921 年 5 月 3 日,鄧萃英向陳嘉庚提出辭職,辭去廈門大學校長一職。同年 7 月 4 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學校在林文慶校長的主持下,重金禮聘知名教授學者,林語堂於 1926 年 5 月到廈大, 9 月就任廈大文科主任,繼而,林請來了魯迅、<北京晨報>副刊主編孫伏園、研究中國古史權威學者顧頡剛、中西交通史權威學者張星烺、國學大師沈兼士、羅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廈門大學一時朝氣蓬勃,頗有北大南遷之景象。

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簡體字)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Singapore
http://www.wanqingyuan.org.sg

百度百科: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view/543104.htm

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孫中山與南洋 (10/03/2005 – 20/06/2005) 展板資料

台灣世界書局:李光耀回憶錄 (1965-2000)(精裝 2000 年版)
http://shopping.pchome.com.tw/DJAP47-A64195595
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收藏這本書(索書號:783.6 4099)。

維基百科:李光耀(英文:Lee Kuan Yew,1923-2015)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D%8E%E5%85%89%E8%80%80

維基百科:李顯龍(英文:Lee Hsien Loong,195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98%BE%E9%BE%99

新加坡總理府:李光耀病情惡化,感染嚴重肺疾(簡體字)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5-03-17)
http://news.163.com/15/0317/14/AKTPNRDG00014JB6.html

劉鳴煒捐錢背後 愛國泰商泵 10 億搶諾貝爾
蘋果日報 2015 年 3 月 11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1/19071004
節錄:<壹週刊>揭發梁振英促成華人置業(港股編號: 127)主席劉鳴煒,捐款五千萬美元(約四億港元)予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來香港搞幹細胞,梁振英兒子梁傳昕卻在該校進行幹細胞研究,事件原來並不簡單,除了劉鳴煒這個富二代之外,背後還有一條超級大水喉(粵語:財源),牽涉到與中共領導極為密切的深紅資金,為強國「諾貝爾工程」鋪路。本刊再調查發現,卡羅琳半年後來港開設的「劉鳴煒再生醫學中心」,涉及卡羅琳旗下一間瑞典科研上市公司 Karolinska Development ,而去年梁振英拉劉鳴煒捐錢期間,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生物製藥 (港股編號:1177),就宣布入股 Karolinska Development 成為大股東,將來可在港成立的新中心搵銀(粵語:賺錢)。中國生物製藥的母公司正大集團,是「泰國李嘉誠」謝國民的生意王國。謝國民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個到中國投資的外商,在多個省市都取得「001」公司編號,深得歷任中共領導信任,如今更是習近平眼中的當紅外資,先後獲准入股龍頭央企中國平安保險(港股編號:2318)及中信股份(港股編號:267,前稱:中信泰富)。跟中共關係密切的謝國民,今次以十億銀彈進軍卡羅琳這間主宰諾貝爾醫學獎的大學,背後的強國「聖意」味道濃厚,睇北京頭做人又為仔(粵語:兒子)鋪路的梁振英,與富商瓜田李下,愈揭愈紅。

相關的文章:

南洋幫(一)
2013 年 1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9.html
節錄:也許是「新加坡模式」太過成功,又或者是南洋的華文教育實在牽涉太多複雜的政治考慮,許多南洋華僑都向李光耀學習,把孩子送去外國讀書,接受英語教育。有需要的話,再循其他途徑學中文。近年香港的中產和富裕家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與其讓孩子在學校裡面被洗腦,不如從小就放洋,寧願他們不懂中文和不了解中國文化。有需要的話,將來再想辦法。

南洋幫(二)
2014 年 1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果你是香港的資深股民,一定數得出華資銀行放售的原因:(1) 08 年底金融海嘯之後,官府加強監管,內部監控成本增加,做生意綁手綁腳。(2) 中資機構入城,有偉大祖國當靠山,可以不跟商業原則辦事。(3) 銀行世家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不想繼承祖業,只想趁好價放售,然後擺脫家人,自立門戶,從此海闊天空,做自己喜歡的事。

南洋幫(三)
2014 年 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節錄:幸好正大集團的老闆是泰國華僑,不怕回家之後被泰國政府找麻煩。如果是西方國家的華僑,如此高調地替偉大祖國「代客泊車」,一定會被英語傳媒和外國政府找麻煩,認為謝國民是替中國共產黨辦事的南洋富商,有間諜嫌疑。之後參與競投外國的基建項目,容易被外國政客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理由叫停,又或者在投標的過程中被洋人踢出局。

南洋幫(四)
2014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1.html
節錄:今時今日,南洋富商眼中,香港的傳媒機構,不是用來賺錢的,而是用來對沖中國政治風險。走商業路線的文化產業,早已不跟商業原則辦事。南洋富商購入香港的傳媒機構,等於替府上添置籌碼、棋子、過河卒、歌姬舞女,一件次要的資產, Dog Business ,諸如此類。有需要的時候,權貴喜歡,立即奉上,至於歌姬的貞操、聲譽與性命,生意人從來不在乎。不是已經付了錢嗎?

南洋幫(五)
2014 年 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8.html
節錄:香港的股評人,不乏南洋華僑,謝清海和曾淵滄是好例子。曾淵滄來自新加坡,早年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的數學系。因此,接受訪問的時候,經常要回答「香港是否應該向新加坡學習?」之類的問題。對他來說,被記者要求解釋兩地在產業結構、公共房屋和人口政策方面的差異,是家常便飯。至於他對新加坡的理解是否正確,有沒有與時間並進,要問新加坡人,歡迎留言。

南洋幫(六)
2014 年 3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3/blog-post.html
節錄:長遠來說,男人若要尋找一個對華人比較有保障的地方,用來安置老婆情婦孩子,以及處理家族的財富,亞洲區的選擇,離不開前英國殖民地香港和新加坡。這個道理,很多南洋富商和大陸土豪都懂,所以這兩個城市近年有人滿之患,令本地人非常不滿。祖國母親的怪病一日未康復,孩子們都只好繼續往外跑,托庇於洋人所建立的社會制度。中國人,錢再多,也不過是難民。

南洋幫(七)
2014 年 6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21.html
節錄:那管香港的本土政治議題(例如:佔領中環、普選特首)鬧得熱哄哄,立法會的議政功能接近癱瘓,世代之爭 (Generation War) 開始白熱化和肢體化,見識過排華與屠殺的南洋富商卻眉頭也不皺,依舊相信香港,繼續用錢下注。西方國家的商學院,不會教你如何面對中國政治風險。南洋幫示範的,是身教(重於言教)。從這個角度看,南洋幫才是香港的「真正朋友」。

離岸中心(四)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8.html
節錄:銀行家來自潮州,戰後在香港創業。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他受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委託,接收了一筆來自廣東省政府的五億港元巨款,另外還有一筆數目不明的美元。那筆錢當中有沒有國民政府來不及調走的資金、因戰亂而被凍結的海外華僑匯款,以及共產黨抄家得來的財富,天曉得。銀行家把錢存入香港的獅子錢莊生息,那是大英帝國的金融旗艦。跟銀行家接頭的共產黨員,是個帶兵的客家人,來自廣東梅縣。

留下買路錢(二)
2011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6/blog-post.html
節錄:交保護費,要交給有能力維持秩序的人。這個道理,生意人一定懂。在缺乏法治和治安不靖的地方,生意人的身家和性命都缺乏保障,正常的商業糾紛亦無法透過司法制度解決。生意人為求自保,需要尋找有力的靠山,保護費於是成為必要的開支。這是沒有辦法當中的辦法,商人必須托庇官府或者黑社會,才能保命。「紅頂商人」胡雪巖 (1823-1885) 是官商勾結的表表者。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燒錢生意、湊客之道、中港足球
2014 年 6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0.html
節錄:有些昂貴的玩意或燒錢的生意,是用來「湊客」的,即是跟 VIP 建立更緊密關係,方便「埋堆」(打入小圈子)。前者的例子:紅酒、茅台、錦鯉、古董、沉香木、羅漢松、高爾夫球。後者的例子:足球隊、主流傳媒、娛樂事業。既然只是工具,又或者是用來娛賓的歌姬舞女,燒錢的生意,死亡率高,不得善終,不是賣盤收場,便是關門大吉。管理上常見的問題,是大老闆無心經營,得過且過,又或者是外行領導內行,結果鬧出笑話(提示:王晶:老周電視台)。

Revised 23/03/2015

For the first comment: Noted with thanks. Revised.

1 則留言:

匿名 說...

Typing error:

"托"庇於洋人所建立的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