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5年10月15日星期四

音樂教師(一)


音樂本來是簡單和美麗的東西,但是在現實世界,卻跟很多麻煩事扯上關係。

首先是政治。生命中有兩位長居於記憶中的音樂教師。第一位是年輕女子,性格溫文但敢言,不怕在學生面前談論政治。當年我還是小學生,她已經看出我外表老實,內裡古惑。她有眼光,比我父母更懂得閱讀我。第二位是中年男士,來自傳統愛國陣營,根正苗紅,但是在學生面前絕口不談政治。事有湊巧,兩位老師,同一姓氏,即是同宗,但是對政治的取態完全相反,令我思考音樂和政治之間的關係。於是這個博客之內,才有多篇從這個角度出發的文章。

其次是性別角色。讀書時代試過兼職教樂器班,班上有個十來歲的校服女生,不肯剪指甲而且非常怕痛,上樂器班只為監視一位十來歲的校服男生。我不清楚女生跟男生之間的關係,但是那位女生的態度很明確:她視男生為自己的獵物。我是女人但是對她沒有辦法,結果她甚麼也學不懂,但她不在乎。她是思想傳統的女人,理直氣壯的控制狂,絕不介意公開地宣示主權。而那一班學得最像樣的,是一位在職男士。我教他的歌,他可以完整地彈奏出來,節奏穩定。技術層面的東西,他是合格的,但是聽起來似背書,總是無法投入感情。當年我還是大學生,而他比我年長,我還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樂器班就結束了。

很多中國男人都這樣的,他們習慣把感情冰封深埋,不願意表達自己,也不敢輕易流露感情(怕示弱?)。你問他是否喜歡某個人,或者下一步應該怎麼辦?他的表情是非常為難,皺起眉頭,支吾以對,拖拉半天,還是擠不出答案,令發問的人非常無癮,甚至放棄跟他對話。這種情況,也許跟中國人父母教養男孩子的方法有關。華人父母思想傳統,要求兒子追名逐利,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如果兒子長大之後,選擇一些需要流露感情,經常跟其他人進行感情交流的行業,會被視為娘娘腔,又或者沒有本領。男人當音樂或戲劇教師,會被視為沒有出息。

因為文化背景的關係,中國男人處理感情問題,容易拖泥帶水(例如:跟女友拍拖十年但是既不結婚也不分手的那種男人),令女方不高興,又或者覺得受委屈。如果他娶的是一個思想傳統的女人,跟老婆之間容易溝通不良。女人的負能量不斷累積,但是又不願意放棄男人(因為她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婚姻或家庭之上)。日子久了,容易變成拿老師出氣的怪獸家長,虐待外傭的怨婦,又或者視媳婦為情敵的野蠻奶奶(婆婆)。華人社會怨偶多,不快樂的孩子更多,是有理由的。

慶幸生命中有音樂,讓我領悟這些道理。至於音樂教師所面對的問題,下文待續。

插圖來源:
http://sd.keepcalm-o-matic.co.uk/i/keep-calm-i-m-a-music-teacher.png

相關的文章:

紅歌(二)
2012 年 10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1.html
節錄:左佬 2 號,是我老師。他通曉多種樂器,從事中樂教育數十年,桃李滿門。老師讀過的那間中學,香港人叫左校或者愛國學校。在殖民地政府的機密文件中,被歸類為 communist-controlled school 。半個世紀之前,會把孩子送到這種學校讀書的,通常是左派家庭。按常理推測,老師應該是根正苗紅。他的性格內斂,豐富感情只會留待音樂中發放。音樂以外的東西,從不多說。

活罪
2010 年 5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5/blog-post_3857.html
節錄:當政治需要凌駕一切,所有人都必須小心翼翼,事事追求政治正確,唯恐一旦偏離不知道由誰人定調以及指揮的主旋律,就要人頭落地,抄家滅族。當事人為求自保,必須「畫公仔畫出腸」(粵語:披肝瀝膽)。旁觀者也許覺得手法笨拙、肉麻噴飯,又或者是出賣靈魂、人格墮落,當事人卻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唯恐不夠用力,令主子不夠騷麻。

盲炳(二)
2010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5/blog-post_7.html
節錄:按照中共標準的「政治正確」,如果阿炳的確是因為嫖妓而感染梅毒(或者淋病)致盲,他就變成不守清規的「淫道」和「神棍」(今日香港多的是!),比抽鴉片更不能接受(因為中國道士向來有煉丹和吸食五石散的傳統)。但更重要的是,嫖妓令阿炳不符合中共替他設定的角色 —— 於階級鬥爭中受盡壓迫,但是依然抗爭到底的「人民音樂家」。為了配合當權者的政治需要,有必要要刪去這一筆,把阿炳的生平重新剪輯,又或者含糊其辭,草草了事。

黃河協奏曲
2007 年 5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5/blog-post.html
節錄:<黃河鋼琴協奏曲>由<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後者由生於澳門的冼星海 (1905-1945) 作曲,寫於 1939 年,是延安時期的作品。原裝版<黃河鋼琴協奏曲>的結尾出現<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寓意明顯不過: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背靠共產國際,一定會取得勝利。 1990 年<黃河協奏曲>曾被修改,刪去結尾部份的國際歌旋律。為甚麼要改? 1990 年 10 月,柏林圍牆倒下,德國統一。天安門血跡未乾,老大哥已經翹辮子了。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她們認為,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排擠效應
2008 年 9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21.html
節錄:這種「排擠效應」,其實亦見於男女關係或者婚姻關係當中。其中一方用力過度,擠佔了另一方的空間,令後者投閒置散,關係嚴重向前者傾斜,失去平衡,結果受害的是孩子。沒有獲得丈夫支持的女人,將全部寄託放在孩子身上。婚姻越是不美滿,越要管教子女。(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母親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過份緊張的親子關係,反而製造出很多兒童心理的新問題。

目連救母(一)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故事用迂迴曲折的方式,表達了中國母親對兒子的霸佔式的愛,以及隱藏的慾望。讀懂了「目連救母」的故事,你自然會明白,為何華人社會中,婆媳糾紛特別普遍以及嚴重。你也會明白,為何戲曲故事當中,特別多兒子救母親的情節。戲名或有不同,戲軌卻如出一轍:丈夫也許遠行出征,又或者優柔寡斷、軟弱無力,受苦受難的妻子缺乏依靠,只能夠等待兒子長大成人、羽翼漸豐、中狀元又或者學成武藝下山,方能逃出生天,有好日子過。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男尊女卑,以男人的利益為依歸。不少思想傳統的父母,都相信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來追名逐利,又或者是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而不應該用來應付女孩子的成長與轉變。因此,東方人的婚姻必須男長女幼。原因是肉體歡娛和生育能力以外,男人要控制妻子會比較容易。

15/10/20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