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

資料搜集



Garbage in, Garbage out (GIGO)

有讀者問:可否談談怎樣做資料搜集?可以。

學校教你的做法,是先有題目然後做資料搜集。你要看一大堆質素參差的東西(二手資料),然後才挑得出小部份比較像樣的東西,也可能一無所獲,似淘金或大海撈針。萬一你沒有眼光,專挑垃圾,那麼用垃圾材料寫出來的,自然也是垃圾,英文的說法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GIGO) 。

這種方法年輕時用過,缺點是:花時間、碰運氣、考眼光。學校教你的做事方法,通常都很笨,令年輕人白忙,但是沒有回報,又或者是被困於惡性循環之內,兜兜轉轉找不到出路(例如:寫求職信等通知,結果 100% 音訊全無,就算有機會面試,也是假招聘即是送上門被人玩),害你意志消沉,自我形象低落,甚至想死,然後叫你補充正能量或永不放棄,即是跟隨既定的遊戲規則玩下去。萬一你太年輕,不知道僱主或中間人怎樣佔求職者的便宜,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個系列<「進階版」求職須知>。老師和校長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還是把學生當作交數或擦鞋的工具,自己想。

扯遠了,說回來。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聽有見識的專家介紹,因為質素比較有保證,也比較節省時間,以下是 Auntie 的做法。

向外國專家取經

第一招,是向外國專家取經。怎樣結識外國專家?透過專業人士的社交平台。Auntie 的玩法,是透過 LinkedIn 做資料搜集。申報利益:到目前為止,沒有透過 LinkedIn 找到工作,有跟 HR or agent 談過,但是不成事。現階段我把它當作資料搜集的途徑,加入了一些研究洗黑錢及相關金融罪案的群組,然後看看外國專家在談論甚麼題目以及轉發甚麼文章。如果發現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文章,我會儲存起來,有時間慢慢看。遊戲規則:你要向某個群組敲門(發出 Request to join),群組的管理員可能 Accept or ignore。如果 Accept,閣下便成為某個群組的成員,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透過 Messaging 功能聯絡個別成員。

此外,我也 Subscribe 了一些外國非政府組織(例如:Tax justice)的免費 Newsletter,那些組織以反貪腐或打擊金融罪案為使命,裡面的文章比較技術性,需要一定的財經知識才看得懂,但外國人的好處是敢講真話,對金融業的認識也比較深入,願意談論金錢世界的黑暗面,不會迷信所謂的「自由市場」。

我以透過上述途徑取得的英語文章為基礎或主線,再配合一些來自華語世界的材料,把題材本地化,寫成中文文章,在這裡發表。這個博客內部份跟洗黑錢有關的文章(例如:金山黑錢、金融中心的黑暗面、隱身術)便是這樣搞出來的。

如果有時間,我會跟原作者打個招呼(透過 LinkedIn or Facebook or Blog),告訴對方我引用了你的文章,寫幾句簡單英文,講解一下自己文章的主題和角度,也會提供相關的超連結(因為對方身邊總會有懂得閱讀中文的朋友)。對方見我註明出處又沒有賣廣告,非商業用途,通常都會友善地回應。有歐洲鬼佬跟我說,歡迎翻譯他的文章(希望我把他的文章介紹給華語世界的讀者),也有外國的金融罪案專家跟我分享對香港局勢的看法。都是見過世面的中年人,部份人做過軍人或警察或情報工作,因為具備調查經驗,中年階段轉型,成為反洗黑錢、打擊金融罪案或防範商業詐騙的專家。有英國佬跟我說:This is sad for the people of HK。前美軍說:Your people should unite and fight back tyranny。俄國佬問我:How is it going in HK? 想聽本地人的觀點?送上一張中英對照的街頭文宣,上面有鐮刀幫的商標和英文口號:Take back autonomy. Kick out CCP. 他一看就懂,用英文回覆:I believe HKers are strong people and they could stand for their own rights.

對,Auntie 勾結外國勢力,是為了把好東西介紹給讀者。

透過讀者收集資料

第二招:向有見地的讀者埋手。有大陸讀者透過 Twitter 轉發這裡的文章,不清楚對方身在何方,不會披露網名。逃生路線,不便公開,你懂的。武漢肺炎爆發之後,大陸讀者用來隱藏身份的域名所在地,已非俄羅斯或烏克蘭,而是轉用幾個不同的小國。對,化整為零。為免危害讀者安全,不會寫在這裡。反賊總是不斷轉移藏身之所,你懂的。有時見到有見地的讀者回應我的文章,我會看一看對方關心甚麼題目,正在轉發甚麼文章,然後透過讀者找到一些有質素的評論文章(搜尋:上報、報導者、思想坦克)。那些文章的作者大部份是關心香港的台灣人,間中也有香港的本土派。我們香港人會告訴你,本地的中文傳媒尤其是稍為有一點歷史和名氣的,都已經被紅色勢力收編得八八九九,反對派尤其是本土派要發表文章,不容易找到平台,於是有人轉用台灣網媒或社交平台。這個博客近期有篇文章叫<醫療病變>,探討武漢肺炎對公營醫療系統所帶來的衝擊以及所暴露的問題,裡面所引用的部份中文參考資料,是透過這個途徑收集得來的。

選擇的標準:質素先行

換言之,我並非先有寫作題材然後做資料搜集,而是平日上網看新聞的時候已經在做功夫,儲備一堆日後可能有用的東西(中英文材料),寫文章的時候再從中挑選合適的參考資料。細心的讀者看完我的文章再看參考資料,會看得出兩者的聯繫,明白我怎樣運用材料。選擇參考資料的時候,質素先行,語言其次,我假設讀者能夠同時閱讀中文和英文。如果有兩篇文章的觀點非常類似,就選擇寫得比較好或參考價值比較高的那一篇。目的:如果讀者想進一步了解某個題目,可以繼續根據<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材料自學或做研究。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便是做福讀者,也是替自己積福。前半生缺乏運氣,我信寫作可以改運。最低限度,可以用來處理剩餘物資(提示:雞尾包)以及整理思路,對自己有益。

物先腐然後(紅)蟲生

<延伸閱讀>部份的參考資料,排列次序盡量跟隨文章的思路,目的是方便讀者。借用人家的好東西,好應該註明出處,以示尊重。如果讀者質疑資料的真偽又或者懷疑我錯誤引述,有原文出處(Original source)會比較容易查證。這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尊重原作者。得罪講句,香港的中文傳媒在這方面表現欠佳,甚至不合格,好幾位以「老師」或「大師」自居的財經寫手都被揭發是抄襲別人的文章,有人同時抄襲不同來源的東西,也有人抄襲大陸的財經媒體。原因?傳媒老闆沒有眼光(即是捧錯人)或出不起錢(或索性不付稿費),讀者也不懂得分辨好壞,財經寫手投身傳媒另有目的(名氣或人脈),諸如此類。得罪講句,部份人寫文章,並非把讀者放在第一位,他們也不是真心喜歡寫作,只不過視傳媒行業為踏腳石。市面上有那麼多低質素的東西,說明這個行業的生態環境有問題,劣幣驅逐良幣,導致人才流失,形成惡性循環,無力自救,繼續沉淪。廣東話的說法:「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北方話:好死不如賴活)。某程度上,舊媒體式微是自作孽,所謂物先腐然後(紅)蟲生。文字傳媒式微,為甚麼還要寫沒有錢收的東西?我是怕現在不寫,將來沒有機會寫。 Auntie 珍惜這個平台,但是能夠寫多久,我也說不準。萬一 Google 下跪,也許會封筆。還是那句話: Auntie 豪俾大家,希望大家豪給我指定的慈善團體,謝謝。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垃圾進,垃圾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垃圾進,垃圾出
節錄:垃圾進,垃圾出(英語:Garbage in, garbage out,縮寫:GIGO),或譯為廢料進,廢品出,是電腦科學與資訊通信技術領域的一句習語,說明了如果將錯誤的、無意義的資料輸入電腦系統,電腦自然也一定會輸出錯誤、無意義的結果。同樣的原則在電腦外的其他領域也有體現。

Garbage in, Garbage out (GIGO)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
Extract: Something produced from materials of low quality will also be of low quality: The meals are pretty poor but then they never use fresh ingredients -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相關的文章:

年結
2009 年 1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html
節錄:我寫博客,有幾個動機。首先是人有我有,整個玩玩。其次是學習運用新媒體。但最重要的是,我想搞個網上實驗室,嘗試在不受限制、完全自主的情況之下,寫新的題材,試不同的表達手法,以及做一些漠視商業原則、違反約定俗成的事情,看看會有甚麼結果。就算沒有結果,亦可自娛。這個博客裡面的多個系列,便是我的實驗成果。

雞尾包與棟督笑
2014 年 4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1.html
節錄:雞尾包精神,係食得唔好嘥(粵語:不要浪費任何食物),Any leftover should be recycled(中文:剩餘物資應該循環再用)。只要把它們重新組合和包裝,再改個名字,便可以推出市場,然後視乎市場的反應,再決定應該繼續生產,改良還是停產。雞尾包的本質,是炒雜錦。不瞞你說,這個博客,是 Auntie 的雞尾包。

拋書包
2008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之珠從來不是搞學問的地方。香港人能夠在國民黨、共產黨、英國人以及一大群來歷不明、各懷鬼胎的外國人之間生存,靠的是見風轉舵、鑑貌辨色、欺上瞞下,以及兩面食價的買辦本領,不是靠正確理解和詮釋任何學問。開明的英國人容得下各門各派的大師和弟子,底線是他們不能教本地人推翻殖民地政府。而務實的廣東土著只顧搵錢,大部份時間懶得理會這群過客。

財演開 Show
2019 年 5 月 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5/show.html
節錄:文字傳媒式微,是不爭的事實。「財經演員」(港式財經術語:股評人的貶義稱呼)的應變之道,跟流行歌手差不多:當實體商品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是無利可圖的蝕本生意,想賺錢就要靠開 Show,讓粉絲購票入場,跟偶像進行近距離接觸。然後透過開 Show,讓偶像把名氣套現。跟歌手開演唱會一樣,財演開 Show 缺少不了商業機構的參與(主辦、協辦或贊助),商業模式頗為類似。

影像財經
2018 年 6 月 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html
節錄:財經新聞比較抽象,牽涉數字、圖表、資料,還有源於西方世界的理論與概念,而表達這些東西並非電子傳媒的強項,也是東方人的弱項(跟華人社會的教育制度有關)。抽象的東西比較適合用文字傳媒來表達,讓程度參差的讀者自行決定閱讀的速度。但是今日文字傳媒也式微了,很多歷史悠久的老店(報章和雜誌)相繼倒下,有深度的財經評論需要尋找另一個載體或發表渠道。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靠不斷入行的年輕人賤賣青春注入新血,直至被時代淘汰為止。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至於替主流傳媒寫專欄或主持節目,然後私底下開設顧問或公關公司接生意,又或者進行檯底交易(例如:跟莊家搵食的專欄作者向散戶推銷暴升暴跌的神仙股或者叫妖股),這一套,財經版依然有人用,但是由於股市交投淡靜,港股的走勢又越來越受大陸 A 股的影響,過去兩三年開始跟外圍(美股)脫鉤,甚麼門派的分析工具都派不上用場,股評人的市場價值其實也在下跌中。

人生滿希望
2018 年 5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25.html
節錄:傳媒聚焦極少數的幸運兒,而忽略陪跑的失敗者,營造假像,令觀眾或讀者覺得人生還是有希望,願意跟隨既定的遊戲規則(例如:讀書打工買樓結婚生仔)玩下去,或繼續參與某個成功率很低的遊戲(例如:選香港小姐然後嫁個有錢人)。只要不斷有新人加入某個遊戲,某個組織或制度就可以延續下去,而既得利益者就透過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收割別人努力的成果。

中年盤點(一)
2016 年 6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11.html
節錄:也有些人,在多次轉工轉行之後,開始明白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利害衝突(優先次序不一致)。有些僱主,不斷請人,同時又不停炒人,即是透過換血控制成本,以及利用對沖機制取回僱主部份的強積金供款,根本沒有打算讓員工向上爬,Performance appraisal 只不過是做個樣子。從僱主的角度看,只要不斷有新人入行,遊戲就可以繼續。新血的來源?大學畢業生。

瓣數多(二)
2014 年 8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6.html
節錄:轉工轉行之前,可能需要讀書、考試、領牌。很多人只是看過院校提供的課程資料,又或者是傳媒的報導,就草率下決定。也許是生活圈中沒有來自那個行業的人,又或者不懂得上網收集情報。結果讀完之後,發現入行門檻比想像中高。又或者是入行之後,事業發展困難重重(例如:在香港修讀中醫課程的學生)。換言之,他們成為院校的交數工具。這種情況,港式粵語叫「中伏」(中了埋伏)。

Endless Loop
2019 年 8 月 23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8/endless-loop.html
節錄:「無限 Loop」是港式網絡語言,即是惡性循環 (vicious cycle)。當權者透過廢話或謊言或程序或規則,試圖把對手(反對派或弱勢社群)封印於惡性循環之內,消耗對方的耐性,迫使對方放棄爭取。佔上風的一方覺得,現有制度對自己有利,所以沒有必要讓步,也沒有打算跟對方展開談判,連見面都可免則免。只要對方跟遊戲規則玩,就永遠走不出迷宮。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5)
2019 年 1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1/part-5.html
節錄:無良僱主或中間人收集求職者的個人資料,然後轉售圖利,是常見的港式求職騙局。常見的做法:填完申請表格,叫你回家等通知,之後音訊全無。也許會約你去面試,但是感覺很假,因為對方的表情和語氣似背對白,是有劇本的。對方也許會在面試過程中耍手段,真正目的是趕你走(因為收集個人資料的任務已經完成),把放棄的責任推卸到閣下身上。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4)
2018 年 7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7/part-4.html
節錄:如果要改革求職面試這個遊戲,大方向應該是省減不必要的程序(例如:交完 CV 還要填表又要準備 Cover letter 以及在未簽合約的情況之下遞交個人的身份、學歷和工作證明,而那堆東西有可能成為製作假證件或假文件的樣本),提高透明度(而非要求職者無止境地等候)以及讓求職者有較大的話語權(隨時可以叫停)。簡單地說:平衡僱主和求職者之間的期望與要求。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3)
2018 年 7 月 6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7/part-3.html
節錄:僱主向求職者偷橋,或以測試的名義,要求提供免費服務,時有所聞,也領教過。問題的關鍵,是無良僱主覺得遊戲規則對自己有利,反正不請你無須解釋,兩句廢話就可以送你出門,不吃(便宜)白不吃。這個不中計?還有下一位,遊戲繼續。有些僱主甚至覺得,求職者有責任用行動、金錢或肉體來證明自己的誠意,所以未入行先吃虧是應該的。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2)
2018 年 6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6/part-2.html
節錄:跟印度騙子交手之後,我改變了做法,要求來電的獵頭族提供 Job Description。如果沒有,拒絕會面,以免被對方用來應酬上司。然後我發現,收到的 Job Description 其實是改寫自已經在公開渠道刊登的招聘廣告,上面的英文被輕微修改過,也有一字不改,博大霧(以為求職者不知道出處)。搞邊科(幹甚麼)?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1)
2018 年 6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6/part-1.html
節錄:這個系列旨在提供一些「進階版」的求職知識。港式求職騙局花樣繁多,跟大家一樣, Auntie 中過伏(港式粵語:中伏=中了埋伏),部份經歷已經在這裡公開。寫出來,希望幫到讀者。幾十歲人,老皮老肉,不怕丟臉。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13/06/2020

2 則留言:

匿名 說...

Thanks a lot!

匿名 說...

一脈傳承,高錕無私奉獻光纖專利, AUNTIE豪比大家財經專業學問, 唯願榮光好運歸於香港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