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事業集團


中國人家庭,特別多錢債糾紛。

不管是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抑或夫妻情侶之間,都容易出現突然反目、互相指責、爭權奪利、合縱連橫以及連番惡鬥的情況。究其原因,中國人的家庭,本質上是一盤生意,是一個多功能的事業集團。其存在意義,並非為家庭成員提供精神上的支援又或者情感交流的空間(就算有此功能亦屬次要)。其首要任務,是提高家族成員的生存機會,以及提升整個事業集團的競爭優勢。

中國人的生存環境

中國人的生存環境向來惡劣。自古以來,在一個缺乏法治,人多絕對可以欺負人少,有強權沒有公理,公義有如鳳毛麟角,沒有退休保障,政治、經濟、教育和醫療制度都殘缺不存又或者虛有其表的社會,單打獨鬥是很難出頭的,孤兒寡婦特別容易被欺負,單身女人會成為無主孤魂。要生存,就必須集合眾人之力,去搶奪或者霸佔具備戰略價值的資源(土地、水源、江山和政權),然後殺出一條血路。成功了,就用暴力或者欺騙的手段保住成果,直至被推翻或者被淘汰為止。

中國人沒有理念,也不信宗教,跟陌生人組織團隊,並肩作戰,一起為生存而打拼,是文學作品中才會出現的虛構情節。現實世界,中國人社會,血緣關係是唯一的信任基礎。因此那位香港地產闊少,才會大費周章,大灑金錢,甘冒法律風險以及不畏道德家的責難,替自己製造三個高科技兒子。

中國式親子關係

有了兒子,後繼有人,問題只是解決了一半,又或者應該說製造了新的問題。中國人社會,習慣用道德(孝道)取代制度,結果令到年邁的父母不論在財政上還是心理上都習慣依賴子女,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往往過份黏連。子女小的時候,父母視子女的成敗為自己的成敗,千方百計要把孩子塑造成心目中的人,迫子女承擔家族事業或者走父母所指定的路。而就算子女已屆中年,父母依然不肯放手,繼續干預子女的事業與婚姻。日子有功,多年下來,雙方都積累了大量的怨氣和負面情緒,就等某一天,發生了金錢糾紛(又或者父母子女再婚),點燃了火頭,兩代人於是展開廝殺。集合兩三代人之力,辛苦建立的家族企業,從此土崩瓦解。

相比之下,西方社會的制度比較健全,部份中國人家庭的功能可以由國家或者政府所設立和管理的制度來分擔或者解決,家庭的功能於是變得比較簡單,事情沒有那麼複雜。舉例:有了完善的退休保障和安老制度,年邁的父母不需要跟子女的配偶爭奪關注、時間、金錢和資源。年輕人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會比較容易,成本會比較低(因為無須供養自己以及對方的父母)。制度以外,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也提供金錢以外的安全感來源,有助減低爭產和反目的機會。

缺乏愛情的生存空間

既然生存是首要任務,就必須以計算的態度來經營家庭,這樣的家自然缺乏愛情的生存空間。又或者,愛情只能以扭曲的形式,曇花一現,卻無法長期停留。

一開始,中國人組織家庭的動機,就非常現實和功利。因此,不論男女,物色結婚對象的時候,都喜歡講究物質條件,視婚姻為利益交換以及輸送的渠道。因為大家都明白,選對了,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比較容易,生活會比較有保障。萬一選錯了,不但生活艱難,而且會影響整個家族的命運。因此,在中國人社會長大的女孩子,都格外早熟,機心重。她們很懂得為自己打算:香港的女孩子沒有樓不嫁,大陸女人喜歡嫁外國護照,至於台灣女生,據說近年喜歡跨海釣金龜。

既然家庭是事業集團,男主人理所當然地扮演將軍的角色,他需要統領不同的部門,解決不同派系之間的衝突,以及在狂風大浪的情況之下,保證家族的安危,求生存,謀發展,同時處理令人非常頭痛的傳承問題。萬一他做錯決定,(政治上或者經濟上)押錯注,家族事業會從此走向衰落,兒孫的命運也會有天淵之別,而最壞的後果是抄家滅族。要做到這一點,男主人必須頭腦冷靜,精明幹練。事業集團之內必須紀律嚴明,軍令如山,獎罰分明。這種事業集團(家庭),不會是一個令人舒服、輕鬆和愉快的地方,不會有太多的笑聲,也不利於建立親密關係。

埋下宮廷鬥爭的禍根

男主人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需要一個宣洩的渠道,他的老婆不一定是精神上的支柱。正如古代的皇帝,正室通常是盟友的女兒,又或者是事業夥伴(例如:協助老公創業的大婆)。夫妻之間,一旦牽涉太多的的利益關係,就很難有真正的愛情(也許曾經有過但是後來枯萎了)。為了減壓,他通常在外面有一個(或者超過一個的)紅顏知己,同時維持著多段的感情關係。對於擁有金錢和物質基礎的中國男人來說,這種女人不難找,通常會自己送上門。大中華地區,有許多拜金女子,樂於成為富商或者權貴的情婦。

男人的長輩和正室明白他的處境,只要男人繼續執行首要任務(保證事業集團的生存),他們通常會隻眼開隻眼閉,默許或者容忍他的做法。如果外面的女人生下孩子或者有了名份,她便不能繼續扮演原來的角色(因為她的思想和行為開始變得似大婆),男人需要再找別的女人來減壓。三妻四妾,大紅燈籠,東宮西宮,便是這樣形成的。本是男人的減壓和消遣玩意,卻埋下宮廷鬥爭的禍根,日後足以摧毀整個事業集團。

相比之下,西方人比中國人理性,而且具備自律的能力,會採用「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 的態度來處理生活,把感情和事業分開處理,又或者某程度上進行「隔離」 (Segregation),令老闆本人的感情生活不致於影響公司的業務發展。舉例:章子怡的前度男友 Vivi Nevo 並沒有容許她安插自己的家人或者同鄉出任公司要職,也沒有跟她結婚(珠寶鑽戒華衣美服倒是不缺),而是玩完就算(古典的說法叫「始亂終棄」,但是對於章小姐來說並不適用)。她不過是唐餐館外賣而已,一吃無妨,但是沒有必要把家中的廚房改成中式,以遷就她的口味,因為她不會是女主人。他是美籍猶太裔富商,這個民族善於營商,其處事手法,值得中國人學習。

家庭成為內耗最烈的地方

家庭成為中國人內耗最烈的地方,兩三代人的時間和精力,就是這樣被消磨掉。百年之後,回頭一望,白行一趟,白忙半生,家族的財富與功業最後也無可避免地煙消雲散(富不過三代嘛!)。中國人試圖以家庭解決生存問題,結果令到事業、親情和愛情都支離破碎。家人之間的錢債和情債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這種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方法,究竟是過份實際還是不切實際,是聰明還是愚笨,只有天曉得。

更壞的是,中國式權鬥有如瘟疫,會大規模地擴散。由於老闆三妻四妾,女人們為了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利益,會爭相拉攏老臣子,又或者安插自己的人馬進公司,中下層的員工於是被迫捲入宮廷鬥爭之中,他們的事業和家庭也間接地受到影響。家族企業的規模越大,受影響的人就越多,所帶來的傷害也越深。

結果是,不論老闆還是員工,都忙於應付家族企業內部的利益矛盾和權力鬥爭,並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理會外面的世界,於是一次又一次地與世界潮流擦身而過。中國人的企業和社會,因此缺乏自我改善與創新的能力,更沒有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的氣魄。家變頻生,家宅不寧,也令到中國人沒有多餘的氣力向當權者要求改革。這是儒家思想的偉大貢獻,也是歷代統治者獨尊儒術的真正原因。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學院派叫「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柏楊的說法,是醬缸。

插畫來源:
http://www.gmw.cn/images/2007-05/17/xin_120504171659937286139.jp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全慰天:論「家天下」
這篇文章收錄於<皇權與紳權>,這本書有多個版本,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收藏(索書號:078.4 5543)。書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輯錄了多篇研究中國社會結構的文章。作者名單:費孝通 (1910-2005)、吳晗 (1909-1969)、袁方、史靖、全慰天和胡慶鈞。

孫隆基(1945-):<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1985)
http://www.bookschina.com.tw/802484.htm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541.2092 1274

維基百科:柏楊(1920-2008)
http://zh.wikipedia.org/zh/%E6%9F%8F%E6%A5%8A

11/02/2011

3 則留言:

chaos 說...

說起來,治家、治國、治天下,還是逃不過人治。
真是結構性問題。

匿名 說...

寫得的太好。請讓我轉載!

青月 說...

深有同感!
本人亦寫過一篇探討中國家庭的文章,有時間的話請多多指教:
http://another-moon.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