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天問、孽子、同志


從天問到草泥馬

對中國文學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天問>是屈原的作品,原名<問天>。傳統中國文化中,天代表君權與父權,是至高無上的象徵。天不容問,於是改為<天問>。結果明明是伸張正義,卻變成以下犯上,箇中轉折,非常之有中國特色。

封建社會,不得直呼在生或者已故皇帝的名字,要避諱。不但大人口頭上說不得,連小孩子取名的時候,也要迴避同音字。壓迫過甚,於是有刁民創作童謠,在民間傳唱,歌詞大玩弦外之音、語帶相關、指桑罵槐,跟當權者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現代版,叫草泥馬。中國人社會,很多事情,五千年不變。

屈原是同性戀?

中國文學教科書會告訴你,屈原在信仰崩潰甚至是精神錯亂的情況下,提出多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天問>中,他從自然現象、古代傳說問到典章制度。身處流離困頓之中,屈原質疑一切,懷疑現有的秩序。這篇文章的精神,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苦極呼天,人窮反本」。<離騷>:「上窮碧落下黃泉,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科書沒有告訴你的,是屈原為甚麼發狂。失意於政治鬥爭?流亡之苦?飲酒吸毒?不!曾經有學者提出另類的詮釋:屈原是古代的同性戀者,跟楚懷王是愛侶關係。作品中所流露的強烈情感,包含對愛侶的無盡思念。思念成狂,投江自盡。屈原是同性戀者這個觀點,其實並不新鮮,只不過主流學校不敢教而已。幾十年前,已經有民國學者寫文章,提出這個可能性,幾年前,再被人翻炒一次。

如果你在外國的大學修讀比較文學課程,有本事把屈原的作品以及相關的中國成語(例如:龍陽之癖、斷袖分桃)翻譯成英文,再加上對古代希臘以及羅馬帝國精英階層的感情生活的考證(資料必須來自古代的西方文獻),然後有系統地向老師和同學解釋說明,讓他們知道同性戀並非西方人的專利,你應該有望拿 A 。

但是你生於東方人社會。於是立即有衛道之士跳出來,認為這種說法污蔑愛國詩人,必須加以鞭撻。如果有學生質問為甚麼屈原不可以是同性戀者,這個大膽的孩子一定會被老師懲罰、被同學作弄和欺負、被某個宗教的狂熱份子視為魔鬼附身,要送去接受治療。孩子開始明白,有些感情,不容於世,連談論都不可以。

孽子的心結:孝還是不孝?

因為同性戀者拒絕服從。

中國男人的使命,是延續家族的血脈。夜間他要奉命跟女人交合,讓她授精懷孕誕下男丁。日間他要追名逐利,致力保護家人的生命與財產,保證家族的生存與競爭優勢。耕田或者打工的,要做牛做馬,辛勤勞動。做生意的要巴結官府,讀書的要考科舉,加入黑社會的要打打殺殺,真是想起都累。

而男同性戀者一開始就說不。在外國,男同性戀者可以結婚和收養孩子,東方人社會則兩樣都不容許。兒子如果是同性戀者,意味著他不會有後代。如果他是獨子的話,家族血脈會因而中斷。如果他是獨子,同性戀者,又選擇從事遠離金錢與權力的行業(例如:文化藝術、人道工作),那就罪加一等,因為他沒有對家族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是名門望族,他會令父母蒙羞,而且容易成為敲詐勒索的對象。因此,東方人社會的同性戀富家子,通常會保持低調,又或者長居外國。

這種兒子,白先勇(1937-)筆下,叫「孽子」。他是將門之子,卻偏是同性戀者。父親從軍,兒子執筆。武狀元的文曲星兒子沒有為父親傳宗接代,但是十個兒女當中,只有這個排行第五、從小就不一樣的兒子,能夠替將軍父親作傳,代他發言,也為一個已經消失的年代留下紀錄(小說集:<臺北人>)。按照古代社會的標準,白先勇是貴族。他的大學同學陳若曦(1938-)接受訪問時憶述,當年大家叫他「賈寶玉」。

這位「賈寶玉」沒有出家,而是專心創作,發揮他的天賦。白先勇被文學評論家譽為兩位現代「曹雪芹」之一(另一位是張愛玲),融會東西文化,一方面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吸收養份,同時也借鑑西方文學的技巧(例如:意識流),寫下中國現代小說的壓卷之作。他沒有追求功名利祿,但是他用另一種方式光耀門楣。步入晚年,又用文化手段(牡丹亭)「反攻大陸」。這樣的兒子,是孝還是不孝,將軍在天之靈,恐怕也會無言。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中,主角阿青的父親,是遷台國民黨老兵,驚悉兒子是同性戀,悲憤交加,把他逐出家門。這個故事後來由台灣的公視改編成二十集電視劇,飾演阿青父親的,是台灣的著名演員柯俊雄(1945-),他年輕時,經常在國民黨拍攝的電影中飾演抗戰英雄。

梁振英和黃耀明都是同志

在保守虛偽的東方人社會中,夠膽公開男同性戀者身份的,都是勇者。最近一位,是黃耀明。他年輕時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從此遠離開「那間屋」(教會)。假如屈原真是古代的同性戀者,那麼,沒有人比黃耀明更加適合唱<天問>,因為他明白背後質疑一切、顛覆現有秩序的精神。作曲的劉以達來自火星,在周星馳的電影中大放異彩,也寫過得獎的電影配樂。填詞的周耀輝是港大校友,主修英文和比較文學,當過政府新聞官,六四之後出走異國。而這個由奇人異士所組成的創作班底,只能來自香港 ―― 一個徹底顛覆「同志」一詞定義的華人社會。

誰人首先把「同志」一詞從共產黨手中「解放」出來,借給同性戀者使用,有爭議。翻查資料,有以下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影評人邁克,他自稱「七十年代末膽大包天將它由共產黨樂園騎劫進彩虹旗飄揚的國度」。另一種說法,是於 1989 年籌辦「同志電影節」的林奕華(舞台劇導演)。誰是始作俑者,未有定論。萬一我說錯了,又或者尚有第三、第四種說法,歡迎「同志」們留言糾正。當內地官方傳媒用「同志」稱呼候任特首梁振英的時侯,香港的八卦傳媒則用「同志」稱呼黃耀明。這兩個男人,不論性取向以及政治立場均南轅北轍。這種事情,只有香港的特殊土壤,才有可能發生,而當中的黑色幽默,頗堪玩味 ―― 在這個號稱東西文化交流的城市中,共產黨跟同性戀者同樣見不得光,是禁忌。(請參考 Eric Spanner 的留言,他提供了相關的連結,是邁克寫的〈「同志」簡史〉。)

對於「同志」的顛覆,並不局限於喜歡惡搞的網民或者文化人,而是港式街頭智慧的一部份,連草根階層都心領神會。不信請參觀九龍區油尖旺(油麻地、尖沙嘴和旺角)一帶的路邊書報攤,報販們習慣把大陸「禁書」跟男同志讀物並列。所謂「禁書」,即是<林彪日記>、<江青傳>、<趙紫陽回憶錄>、<李鵬六四日記>、<薄熙來下台內幕>、<鐵路大亨劉志軍>、<中共貪官的情婦們>,諸如此類。跟這堆書為鄰的,是男同志讀物,封面是英語世界稱為 Beef Cake (牛肉餅)的肌肉型亞洲美男子,他們赤裸上身,展示六件腹肌,對著鏡頭拋媚眼。

真假「同志」為鄰,排名不分左右忠奸(<達明一派>另一首歌),只有香港人才有這份黑色幽默。報販們沒有讀過 MBA ,但是有見識,知道這堆東西是小眾趣味,擺位必須遠離最高銷量的主流報刊,以免採購「禁書」或者「牛肉餅」的「自由行」同胞阻擋熟客。真假「同志」通常被安置於報攤的一角,跟報販本人形成對角線。然而香港路窄,偏偏「自由行」男同胞(中年男人)又健壯如牛,結果他們在書報攤前面形成一道牛肉屏障,還是防礙到本地人顧客。唉!中港矛盾,沒完沒了。至於「自由行」女同胞,她們忙於追求個人幸福,對真假「同志」都沒有興趣。

插圖:屈原像
來源:http://czzoo.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6/2007122051214829.jpg

相關的文章:

事業集團
2011 年 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2/blog-post.html
節錄:中國人的家庭,本質上是一盤生意,是一個多功能的事業集團。其存在意義,並非為家庭成員提供精神上的支援又或者情感交流的空間(就算有此功能亦屬次要)。其首要任務,是提高家族成員的生存機會,以及提升整個事業集團的競爭優勢。

讀書郎與 AK47
2009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6/ak47.html
節錄:二十年前,有一群中國人的孩子,終於知道讀書所為何事。他們不甘心接受命運的安排,團結起來爭取公義,被當權者出動軍隊鎮壓。無數讀書郎,最後變成天安門的一灘血污。重溫六四紀錄片,二十年前那一夜,清場解放軍所使用的自動步槍,外觀很像 AK47。

YouTube 精選:

達明一派:天問(現場版)(5:43)
(曲:劉以達/詞:周耀輝/唱:黃耀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s1n3XqrE&feature=related
吹奏嗩吶的郭雅志是香港中樂團成員,他是山西人,愛吃刀削麵。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屈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88%E5%8E%9F

維基百科:討論:屈原與同性戀
http://zh.wikipedia.org/wiki/Talk:%E5%B1%88%E5%8E%9F
節錄:「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註:「靈修」是古代女子對戀人的稱呼。)1944 年 9 月,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教授在<中央日報>發表文章<屈原是文學弄臣的發疑>。

(2006/12/03) 無名小站:屈原是同性戀(?)
http://www.wretch.cc/blog/ann6337/11507151
節錄:近年來卻有學者認為,屈原根本就是個同性戀,愛上了楚懷王的屈原,國愁再加上私人情感無處宣洩,才讓屈原乾脆投江自盡。僅管朱自清、孫次舟等文學家也都同意這個說法,但在湖南汨羅的屈原研究學會卻否認,表示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大陸的屈原協會批評,把屈原當作「同志」研究,既可笑又可惡。

Fridae:同志之父小明雄
6 Dec 2008
趙來發(口述)/區惠蓮(整理)
http://www.fridae.asia/newsfeatures/2008/12/06/6380.
節錄:在滿地的故紙舊書堆中,找到一本書,名為<中國同性愛史錄>,厚甸甸的一本大書,是非賣品,厚厚的一本,是資料豐富的奇書,作者是小明雄。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中,這是一本充滿禁忌的書。

六四辭任新聞官<天問>為眾生感嘆
填詞人周耀輝:有燭光有希望
蘋果日報 2012 年 5 月 31 日
節錄:香港政論雜誌 89 年曾經刊出一則〈花絮〉,記載一名政府新聞官飽受六四屠城打擊而辭職。這個人,就是周耀輝。六四過不了幾天,在倫敦受訓的他不能忍受為建制服務,把辭職信寄回香港。正式離開崗位之前,有天他坐在尖沙嘴商場樓梯,身邊人潮熙來攘往,寫下<天問>歌詞,嘆眾生,生不容問。他說:「大家如常返工(上班)、買嘢(購物),包括我自己。點解我哋唔嗌、唔發問(為甚麼我們不呼喊、不發問)?問係(是)一種力量,對自己誠實。有啲(些)人夠(有)膽去問,得到好慘(可憐)嘅(的)下場。中國人好容易認命,以為默默承受係(是)美德,連天都唔敢怨(也不敢埋怨)。」 90 年代初,周耀輝移居荷蘭,去年回港在浸大任教。芸芸描寫六四的歌曲當中,<天問>最「露骨」,一直是內地禁歌。周耀輝希望藉歌詞延續六四記憶,直至現在,每逢<達明一派>或黃耀明到內地開騷,總有人問:「佢(他)今次會唔(不)會唱<天問>?」黃耀明去年首次破禁,在杭州西湖音樂節演唱此歌。

維基百科:香港流行音樂填詞人:周耀輝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8%80%80%E8%BC%9D

書名:<故事新編>(小說集)
作者:魯迅(1881-1936)
出版:三聯(香港)2001
ISBN 962.04.2035.7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57.7748
簡介:<天問>的歌詞:「誰斗膽挽起弓與箭,射天空囂張的火舌?誰不惜偷仙丹飛天,月宮孤單安守青天?」后羿到底是英雄還是暴君?嫦娥為何要偷食不死靈藥?這個中國神話,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啟發無數的戲劇工作者。魯迅的版本,叫<奔月>,寫於 1926 年。他筆下的后羿和嫦娥是對中年怨偶。男人懷念昔日光輝,不思進取。女人年華老去,受不了餐餐烏鴉炸醬麵的日子,於是出走尋找新生。 1922-1935 年間,魯迅改寫多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收錄於小說集<故事新編>,當中有<奔月>。革命導師不懂女人心,寫來平舖直敘,味如嚼蠟。

維基百科:白崇禧(1893-196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5%B4%87%E7%A6%A7

維基百科:白先勇(193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5%85%88%E5%8B%87

題目:父親與民國
作者:白先勇
原載:蘋果日報 2012 年 4 月 8 日
節錄:民國三十八年(1949)十二月三十日,父親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之際,父親選擇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用他自己的話,是「向歷史交代」。父親在台十七年,雖然過着平淡日子,但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民國五十五(1966)年,離過世前不久,父親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當時越戰正打得熱火朝天,父親認為如果越戰繼續擴大,中共可能出兵,一旦與美軍起正面衝突,便是國軍反攻良機,父親並詳細列出反攻大陸的戰略,犖犖大端。信中最後結尾:「弟待罪台灣,十有七年矣!日夜焦思國軍何時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現在國際形勢已接近反攻時機,屆時我總統蔣公,必統三軍,揮戈北指,取彼凶殘也。」我曾親聞父親吟誦南宋詩人陸游<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想這也是父親晚年最後心境的寫照吧。

書名:<孽子>
作者:白先勇(1937-)
出版:台北:允晨文化:1990(繁體版)
ISBN:9579027781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57 2621

好讀:白先勇:<孽子>
http://www.haodoo.net/?M=book&P=1131
節錄:白先勇曾在香港公開表示自己為同性戀者,但在台灣公開場合極少提及自己的性傾向。白先勇曾說,他相信父親知道其同性戀傾向,但並沒有真正和他談論過此事。他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1983)除骨肉親情外,書中對於台北部分男同性戀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節不避諱的描寫,引人注意。

台灣公視頻道 20 集連續劇<孽子>(2003)的網頁
http://web.pts.org.tw/~web01/boys/
簡介:改編自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的電視劇。

台灣公視頻道 20 集連續劇<孽子>(2003)宣傳片 (10:3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QdamQzMj_8&feature=related

雅虎香港:
<人民網>稱梁振英「同志」,再惹黨員疑雲入夜刪去
(原載:明報 2012 年 3 月 30 日)
節錄:有網民昨日發現,內地官方「人民網」上載候任特首梁振英簡歷時,以「同志」稱呼,有別該網處理董建華、曾蔭權的簡歷,令人聯想到梁振英是共產黨員,事件經網民瘋傳以及傳媒查詢後,人民網入夜將「同志」二字刪去。梁營重申,梁振英不是共產黨員。人民網隸屬<人民日報>集團,建有「中國機構及領導人資料庫」,「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亦是其屬下網站。「同志」這個稱呼來自前蘇聯,毛澤東在 1959 年作出指示,要求黨員以同志互稱,黨中央在 1965 年發出<關於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講明黨內只有上下級組織,沒有上下級黨員。近年「同志」一詞漸漸少用,間中有黨組織要求回歸「同志」的要求,例如 2003 年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發出<關於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黨內互稱同志優良傳統的通知>;今年 2 月 22 日重慶市委辦公廳亦發表文章,提出中共將「同志」定位為黨內成員之間的關係,「同志的稱呼裏面有政治,有黨性,有形象」。

題目:雙手奉還
作者:邁克
原載:蘋果日報 2012 年 4 月 12 日
節錄:比較頭痛的是「同志」,自從七十年代末膽大包天將它由共產黨樂園騎劫進彩虹旗飄揚的國度,早已習慣了在拍自己友膊頭時以它作親暱稱呼,浮出水面後氾濫華人世界,於「斷背」篡位之前,儼然成為同性戀者公開的暗號。誰不知香港一場烏煙瘴氣的小圈子選舉竟然殃及無辜,接煲呔棒的特首尚未上任,阿爺興之所至撥亂反正,不理人家新貴有老婆仔女,硬生生梁同志前梁同志後,雖然自覺失言講完收番,但無可彌補的破壞已經造成了。從今以後,為了和紅人劃清界線,基佬基婆食了老虎膽都不敢自稱「同志」,千辛萬苦搶來的名詞,恐怕逼不得已要雙手奉還偉大的黨。

03/06/2012

回覆 Eric Spanner 的留言:謝謝你提供的資料。



2 則留言:

whn 說...

我常覺得李安《喜宴》裡男主角跟父親的關係很有白先勇小說的感覺。李安台灣三部曲的時代大概也是白先勇臺北人的時代吧。

Eric Spanner 說...

邁克約十年前寫了〈「同志」簡史〉,說的更加詳細。
http://www.lgbthongkong.com/?p=31&lang=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