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李泰祥
那些天地人
流行音樂以外,李泰祥 (1941-2014) 也涉足正統音樂領域。跟很多華人社會的音樂家一樣,李泰祥曾經改編中國民歌,那些作品收錄於<那些天地人>專輯(寶麗金唱片 1985)之內。包括:<長白山上>、<送我一朵玫瑰花>、<小路>、<天黑黑>、<馬車夫之戀>、<蒙古牧歌>、<阿拉木汗>、<對鳥>、<相親親>。李泰祥改編的中國民歌,並非悽悽楚楚、哀怨纏綿、自傷自憐,而是明亮、恢弘、大氣。其中的<長白山上>和<蒙古牧歌>,更加是氣勢磅礡。
李泰祥是這樣說的:「我一直覺得,民歌應該回歸到民眾。但是,社會已經有很大的改變,民歌不可能再回到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社會,現代人也無法再過那樣拙樸單純的生活。在我們的實際生活裡,只怕高樓煙窗已經代替了小橋流水,高速公路已經代替了羊腸小徑,我們要詮釋民歌,應該非用新的方法、新的語言來表達不可。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途徑,它既是大眾的音樂語言,與大眾息息相關,而又能含蓄地傳達我個人的音樂理念。大眾音樂並不是我唯一的表達方式,但我確信它是一種與社會溝通的具體的新形式,也是一種相應於社會變遷的文化產品。這一次,從我所選的中國傳統民歌中可以看出,我企圖表現的不是繡花鞋式的中國表象,而是中國人從過去到現在的艱苦成長中的毅力、胸襟、和生命力,我希望能從中國音樂中呈現中國人的喜怒哀樂,一種橫切面的感情。」(來源:<那些天地人>專輯,寶麗金唱片 1985)
李泰祥與黃安源
中國民歌以外,李泰祥也有創作和改編中樂作品。八十年代中後期,李泰祥跟香港的胡琴演奏家的黃安源 (1945-) 合作過,那些作品收錄於台灣福茂唱片出版的<黃安源專輯>之內。那個系列,我有其中的幾張 CD。資料顯示,黃安源演奏過的李泰祥作品包括:<酒歌>、<杜甫夢李白>、<春望>、<龍舞>、<山連水,水連天>和<舒展你的笑靨>。而同一系列中,經過李泰祥改編或配器,再交由黃安源演奏的中樂作品則包括:<賽馬>、<江河水>、<二泉映月>、<牧羊姑娘>、<草原上>、<拉駱駝>、<山林中>、<大河漲水沙浪沙>和<延邊舞曲>。台灣福茂唱片剛剛把這些作品的完整錄音上載到 YouTube,以下提供了相關的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上網聽。要評價李泰祥的音樂理念和創作風格,黃安源是適當的人選。他生於重慶,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七十年代末來港,加入香港中樂團,曾經長期擔任團長一職。行內人叫他黃老師,現已退休,但是依然有公開演奏。
照片來源:
http://lady.shangdu.com/d/file/entertainment/star/star_emotion/2014-01-03/af3b2ab0d8d9672afdc56ec8c8b52f55.jpg
YouTube 精選:
李泰祥編曲及指揮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交響樂團演奏<天黑黑>
(台灣民謠)(4: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CNAqy6ASA
這是<那些天地人>專輯中的版本。
李泰祥編曲及指揮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交響樂團演奏<長白山上>
(東北太平鼓舞曲)(4:4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LOfDAyeZNM
這是<那些天地人>專輯中的版本。
李泰祥:<馬車夫之戀>(四川民歌)(4:5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U8FsZLR_4w
跟<那些天地人>專輯中的版本有細微的分別,但是保留了李泰祥的風格。
李泰祥+陳揚:<阿拉木汗>(新疆民歌)(2:3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2pa1McxZMs
新格唱片的版本,跟<那些天地人>專輯中的版本有分別,比較接近輕音樂。
齊豫:<橄欖樹>(3:46)
(曲:李泰祥/詞:三毛/唱:齊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pqn7yWIr64&list=PL4A9F52B000DE6E22
台灣電影<歡顏>(1979) 的主題曲,也是李泰祥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女主角胡慧中 (1958-) 現居香港,丈夫是眼科醫生出身的前政府官員何志平。李泰祥的死訊傳出後,身處高雄的林懷民 (1947-) 率領<雲門>的舞者,在舞台上唱出<橄欖樹>,向音樂家致敬。台上台下大合唱,氣氛感人。
閔惠芬:<阿美族舞曲>(4:19)
(編曲/配器:周成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tbn9vNO0_U
看照片覺得李泰祥似山地人(原住民),原來他是阿美族。這首樂曲的音樂素材來自阿美族民謠<賞月舞曲>和<杵歌>,編曲的周成龍來自上海民族樂團。閔惠芬 (1945-) 是大陸的胡琴演奏家,她是江蘇宜興人,曾經多次來港演奏。
張惠妹:<思念>(卑南族古調)(4:1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XY31JFbF_I
台灣的山地人(原住民),過去的說法是「十大部族」,當中不乏音樂天才。李泰祥是阿美族,張惠妹是卑南族。阿妹用母語唱自己部族的歌,展示她的音樂根源。就算你不懂歌詞,也會被她的歌聲所感動,台灣的原住民紛紛留言說讚。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山連水,水連天>(4:5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vcabqHAIG4
這首李泰祥創作的樂曲曾經被台灣的日盛證券用作廣告音樂。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舒展你的笑靨>(5:3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uE2knGssjc
另一首李泰祥創作的樂曲,運用了現代的音樂語言(例如:複旋律)。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延邊舞曲>(5: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jpTV5nj-5c
李泰祥改編的中樂作品,旋律和配器會令你想起<大長今>。延邊位於中國東北,與北韓隔江相望,是朝鮮族聚居的地方,所以這首樂曲有古裝韓劇的感覺。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山林中>(3:4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5NOy_7zUuc
李泰祥改編的中樂作品,作曲的張銳 (1926-) 生於雲南昆明。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大河漲水沙浪沙>(3: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YylVINDMA
李泰祥改編的雲南民歌,原曲是山歌風格。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賽馬>(3: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McpZiQfBEI
李泰祥改編黃海懷 (1935-1967) 的作品。<賽馬>篇幅短小,一氣呵成,中段用手指撥弦製造馬蹄聲,結束時用滑音模仿馬匹的嘶叫聲,把現場氣氛推至高峰,因此是音樂會常用的安歌曲,也是父子兵的熱門選擇。在 YouTube 可以找到黃安源跟兒子黃晨達合奏的版本,還有郎朗和父親郎國任的版本(鋼琴+二胡)。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江河水>(6:5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SRNcfKOT_g
李泰祥改編黃海懷 (1935-1967) 的另一首作品,音樂素材來自東北民間吹管樂,曾經被用於六十年代革命音樂劇<東方紅>中的第一幕<苦難歲月>。香港人用它來悼念六四亡魂,每年的維園燭光晚會中,默哀的時候,必定響起這首樂曲。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牧羊姑娘>(3: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n70cXPww-A
李泰祥改編的中樂作品,作曲:金砂,詞:荻帆。這首歌,先有詞,後譜曲。荻帆是詩人,歌詞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旋律經常被誤以為是民歌,其實是作於 1946 年,由當時正在修讀音樂的金砂所譜寫。流傳甚廣,傳至前蘇聯、東歐和日本。這首歌,有廣東話版的,填詞:鄭國江,主唱:關菊英,時間是八十年代初。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二泉映月>(6: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QNtWmEow0I
李泰祥改編華彥鈞(外號:瞎子阿炳)的代表作,華彥鈞 (1893-1950) 是一位苦命的民間音樂家,是道士出身。他是周星馳電影<功夫>(2004) 中的琴魔雙煞的真身,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盲炳>(一)(2010 年 5 月 1 日)。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草原上>(7:0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t_EtprsCuI
李泰祥改編劉明源 (1931-1996) 的作品。劉明源是天津人,外號「胡琴司令」。他另一首流傳甚廣的作品是農曆新年必聽的<喜洋洋>,創作於五十年代末。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拉駱駝>(5: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r05Trx0PYw
曾尋編曲,李泰祥配器,音樂素材來自內蒙民歌。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酒歌>(12: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s8cbTN4_Js
<酒歌>是李泰祥創作的胡琴交響曲。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杜甫夢李白>(9: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paMAOnxE8w
<杜甫夢李白>是李泰祥創作的胡琴交響詩。
李泰祥作品 - 胡琴大師黃安源專輯:<春望>(9: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3Nx8ZF_uxQ
<春望>是李泰祥創作的胡琴協奏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愛回憶的老頭兒:李泰祥<那些天地人>CD
http://allmytreasure.pixnet.net/blog/post/68996511
這位台灣網友說,<那些天地人>中的音樂曾經被用作廣播劇的配樂。
維基百科:李泰祥 (1941-20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B3%B0%E7%A5%A5
維基百科:臺灣原住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
節錄:臺灣的原住民族(或稱原住民)是指 17 世紀漢人移民臺灣前即已在此定居的族群,為南島民族的一個分支,目前有 14 個部族獲官方認可其地位。截至 2013 年 8 月,總人口數為 53 萬 1435 人,佔臺灣人口總數的 2.28%。
維基百科:黃安源 (1945-)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BB%83%E5%AE%89%E6%BA%90
黃安源台灣後援會@Facebook
https://zh-hk.facebook.com/pages/%E9%BB%83%E5%AE%89%E6%BA%90%E5%8F%B0%E7%81%A3%E5%BE%8C%E6%8F%B4%E6%9C%83/123256621069470
相關的文章:
民歌新編
2010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_21.html
節錄:黃友棣(1912-2010)的文章<民歌新編>:中國民歌的曲調,秀麗絕倫,人人愛聽愛唱;實在是音樂的寶藏。對於經常被人唱奏的幾首民歌,我很不滿意於他們的和聲處理與編曲技術。將一首民歌的曲調,略加和聲,反覆數次,一成不變地唱奏;實在太過單調。這是「吃榖種」的行徑,屬於懶惰習慣。「榖種」並非不可以用作食糧;只是,如此做去,未免過於浪費。「榖種」是優秀的種子,必須加以繁殖,改良,發揚光大。
龍謠
2009 年 5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5/blog-post_15.html
節錄:九十年代初,居港的澳州人 Noel Quinlan 自設公司 (Big Sky) 出版一系列的電子中樂作品,即是 Middle Kingdom(龍謠),所選都是家傳戶曉的旋律。外國人改編中國音樂,通常是熱鬧歡快的旋律跑出,哀傷的調子往往表達得不夠深刻。到底西方人不容易明白身為中國人的悲哀,Noel Quinlan 的電子中樂也有這個問題。但他的作品勝在簡單明快,容易吸收,適合外國人的口味。名廚甄文達 (Martin Yan) 的電視節目 Yan Can Cook,就是採用龍謠系列做配樂。
國產中樂本土化(一)
2008 年 7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7/blog-post.html
節錄:文革結束後,從七十年代末到一九八三年中英會談之間的幾年,大批國產音樂人(例如黃安源和辛氏姊妹)來港定居。而港英政府經歷六七暴動,開始安撫民心,為市民提供康樂活動,香港中樂團於是在一九七七年成立。從八十年代開始,「中樂」慢慢取代「國樂」,香港人開始接觸到交響化的大型民樂團,並且視之為標準。而香港中樂團的創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吳大江 (1943-2001) ,是令<梁祝>本土化的重要人物。
台語歌
2012 年 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_28.html
節錄:在流行文化層面,港台兩地交往頻繁。不少香港粵語流行曲,都是改編自台語歌的。例如:譚炳文的<舊歡如夢>是改編自台灣作曲家許石(1920-1980)的<南都之夜>。同一旋律,還有葛蘭的國語電影歌曲<台灣小調>。許石有另一首作品<安平追想曲>,廣東版是張偉民的<離別的叮嚀>。另外,很多人都知道葉振棠的<我來自潮州>的原裝版是<愛拼才會贏>。這一首,是台語歌之霸,連送往台灣的兩隻熊貓(團團、圓圓)出發之前都被迫要聽,哈哈。
鳳飛飛
2012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_21.html
節錄:七十年代中,鳳飛飛在自己主持的綜藝節目中唱了台語歌,大受歡迎。唱片公司發現有市場,開始替她出版和發行台語歌專輯。唱台語歌的鳳飛飛,成為台灣人心目中的一個文化符號。她的這一面,香港人也許不知道。正如我們不知道,原來她跟林青霞一樣,嫁給香港的生意人,進過馬場拉頭馬。
古惑仔之歌
2013 年 3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1.html
節錄:如果<大丈夫>是香港警察之歌,那麼<飛砂風中轉>便是古惑仔之歌。「古惑仔」是港式粵語,即是黑社會小嘍囉,台灣人叫「小混混」。巧合的是,兵賊之歌都是台灣人作曲,香港人填詞(黃霑、林振強)以及主唱(關正傑、周潤發)。<大丈夫>是劉家昌作曲,<飛砂風中轉>是羅大佑。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劉家昌 (1943-),請到 YouTube 聽他的歌。
11/01/2014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