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
瓣數多(三)
企業多元化發展 (Diversification) 的原因,離不開:增長放緩、成本上升、利潤微薄、競爭激烈、官府改例(例如:澳門賭業)、行業衰落(例如:傳統工業)及科技發展(例如:互聯網)改變商業模式(例如:傳統報業、流行音樂)等。
多元化發展,有幾種做法。可以是進軍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甚至是徹底放棄本業)。也可以是利用現成的產品,進軍高增長的新興市場(例如:迪士尼在香港和上海開設主題公園),又或者是在現有的市場推出全新產品(例如:McCafe)。
進軍相關的產業:康師傅、麥當勞
進軍相關的產業,是風險比較低的做法。由於新舊業務有關連,在拓展新業務的時候,公司過去所累績的經驗、知識、技術和人脈,應該用得著,可望減省成本。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對商業風險 (Business Risk) 的影響比較低,容易被投資者所理解和接受,通常不會對股價帶來負面的影響,也不致於影響公司的集資能力。壞處是令公司長期依賴同一群顧客或者同一個市場,風險集中。
康師傅控股(港股編號:322)是一個好例子。該公司生產的方便麵,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超過四成。過去十年,市場衰退,成本上漲。試過想加價,把成本漲幅轉嫁給消費者,卻被官府喝止(大陸傳媒的說法:發改委約談)。長此下去,情況不妙。管理層看到問題所在,幾年前開始拓展飲品業務,希望可以減少對方便麵的依賴,尋找新的增長動力,以及提高邊際利潤率。 2011 年年底,康師傅收購了百事 (Pepsi) 在大陸的飲品業務,好處是在短期內(用錢)建立起知名度和市佔率。借用西方的商學院語言,方便麵業務變成現金牛 (Cash Cow),負責供養飲品業務,而後者視乎成敗,可以是問號 (Question Mark) 或明日之星 (Star) 。耕耘數年之後,康師傅的飲品業務佔總營業額的比重已經超過方便麵。也許是為了避開官府干預,康師傅透過改變飲品的容量來調整價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官府會用各種藉口,干預外資企業如何定價。
另一個好例子是香港的麥當勞 (McDonald’s) 餐廳。香港首間「麥記」(港人對麥當勞的暱稱)1975 年在銅鑼灣百德新街開業,因此美式快餐(以及所贈送的小玩具)成為不少三十歲以上港人(包括 Auntie)的童年回憶。踏入九十年代,人口老化,兒童顧客減少,潮流開始注重健康飲食,香港麥當勞增長放緩。管理層有見及此,於 1999 年開始引進副線 McCafe(首間分店設於上環),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同時向中檔市場進軍。資料顯示,全球首間 McCafe 於 1993 年在澳洲開業, 6 年後引進香港。快餐和咖啡,屬於相關業務,風險較低,而咖啡的邊際利潤率比快餐高。從跨國企業管理層的角度看,此舉是在現有市場(香港)推出已經在其他市場(澳洲)取得成功的產品,copy cat 是也,好處是節省開發成本。借用西方的商學院語言,在現有市場推出全新產品,即是「產品開發」 (Product Development),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 Ansoff Matrix + Diversification 條文。
進軍不相關的產業:759 阿信屋
另一種做法,是進軍不相關的產業。由於業務性質、成本結構、遊戲規則和產品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 不同,再加上缺乏經驗,被視為高風險的做法。如果是上市公司,而管理層又無法說服投資者,可能會對股價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是影響公司的集資能力。想減少風險的話,可以選擇跟擁有經驗技術又或者是熟悉某個市場的公司合作,以合資公司 (Joint Venture) 或策略性聯盟 (Strategic Alliance) 的方式拓展新業務。這樣做,會比較容易被股票市場所接受,但是關係管理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也需要成本和時間,如果合作夥伴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話,就更麻煩,可能出現跨文化溝通障礙。
759 阿信屋是一個有趣的轉型個案。母公司 CEC 國際(港股編號:759)本來經營電子業,工業式微,轉型零售。老闆林偉駿的說法:「等班伙記有工開。」(Auntie 的評語:聽住先啦!)傳統工業(製衣、電子、玩具、塑膠)式微的原因,香港股民都說得出:改革開放之後,生產線北移。近年「一孩政策」的副作用開始浮現,勞工短缺,工資上漲,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觀,環保和社保開支增加,繼續做廠,死路一條。轉型是正路的做法(另一條出路是賣盤給大陸佬借殼上市),問題係:是否要選零售業,是否需要不斷跨界,令「759 阿信屋」這個品牌「樣樣都有 D,樣樣都唔係」(即:定位模糊)
是香港人都知道,零售業的頭號殺手是貴租。 759 阿信屋由售賣進口的日本和韓國的零食開始,然後越賣越雜,包括:凍肉、糧油副食品(例如:米、罐頭)、家庭用品(例如:清潔劑)、家庭電器(例如:電飯煲)、護理用品(例如:洗髮水、沐浴露)等等,很多新開的分店已經具備小型超級市場的規模。在香港經營超級市場,必須要有地產商做後台,否則無法打入大型私人屋苑。另外,以這個行業平均單位數字的淨利潤率,很難承受雙位數字的租金升幅(以香港的標準隨時是三成五成的加幅甚至更狼死),這是法國的 Carrefour(家樂福)超市集團於九十年代末撤出香港的原因之一。 759 阿信屋薄利多銷(淨利潤率 1.3%),做師奶街坊生意,在沒有地產商做後台的情況之下,如何捱貴租?(根據母公司 CEC 國際控股 2013/2014 年度的全年業績公佈,總體店舖租金佔零售收益 9.8%。)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 759 阿信屋的分店網絡擴展得很快,頭一年開 60 間,最新數字已經達到 210 間。大小不一,裝修風格不同,售賣的商品也不一樣,缺乏統一的標準。有些地區又太過密集,在十分鐘的步行路程之內,居然有兩間分店在營業,變成自己打自己。明顯地,是缺乏詳細規劃的結果(某間數字便利店有同樣的問題),又或者是新舊租約的銜接問題。管理層也許應該放慢發展步伐,研究營運數據,思考一下店舖的地點和大小應該符合那些基本要求,才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以及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比較清晰和統一的形象。視乎租約的簽訂日期和合約長短,整頓分店網絡(即:關閉效益欠佳或者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分店)也許需要兩三年時間。長遠來說,如果阿信屋有興趣發展特許經營業務 (Franchising),規範化是必然的事。短期內,該公司經過迅速擴展的階段,也需要整合資源和改善營運,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 Resource-based View 條文。
對於 759 阿信屋的擴展速度,網上有另一種看法:有網民認為該公司在短短數年間建立起龐大的分店網絡,動機是博收購(想賣盤),然後 Good 水(套現)離場。是否如此,有待觀察。另外,也有網民關心該公司的負債水平(根據 CEC 國際控股 2013/2014 年度的全年業績公佈,於 2014 年的 4 月 30 日該公司的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擔心一旦利率上升會影響公司財政。詳情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提供的香港討論區連結。
根據主流傳媒的報導, 759 阿信屋的老闆林偉駿是十來歲就投身社會工作的廠佬。得罪講句,這類人通常見路就行,有錢就賺,不會是深思熟慮的人。不知道是否這個原因,還是因為轉型成功(零售業務的收入早已超過電子業的收入),令林老闆心雄,想用盡品牌的潛力,於是不斷跨界,已經拋出或實行的概念包括:玩具、嬰兒用品、寵物食品、日韓化妝品、雲吞麵、茶餐廳,跟王維基合作搞網上購物,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生意太多太雜,競爭對手多,容易分散精力,結果多而不精,但是盈利貢獻有限,盤數唔靓,得個搞字,白忙。長遠來說,該公司是否想轉型成為綜合企業 (Conglomerate),有待觀察。理論上,綜合企業瓣數多,不會太過依賴單一業務,風險較低,但同時也面對另一堆問題,稍後專文討論。
759 阿信屋的另一個危機,是轉型零售之後,不斷跨界,直至踩入某個行業,被該行業的競爭對手作出有力的反擊,又或者是被負責發牌的官府玩殘,技術性被擊倒,又或者是嚴重虧蝕,最後止蝕離場。輕微一點的後果,是進入瓶頸期。創業成功的中年男人通常自信十足,容易高估自己。貪勝不知輸的結果,是一舖清袋甚至輸突。黎智英是好例子,先後涉足製衣零售、電子商貿、印刷和電子傳媒。拓展電子商貿(提示:蘋果速銷)的時候被競爭對手(即:百佳、惠康)聯手反擊,結果虧蝕十億港元離場。去台灣搞電視台又被官府玩殘(王維基在香港遇上同樣的情況),最後要賣盤給當地人(提示:練台生)。如今 759 阿信屋又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百佳又出招了(開設零食店「滋味佳」跟 759 阿信屋直接競爭),以反擊「超市霸權」為宣傳手法的林老闆是否會重蹈肥佬黎的覆轍,值得留意。
759 阿信屋這類公司,消息多,曝光率高,很受八卦傳媒的歡迎(因為有助填滿版面),適合師奶散戶新移民,但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投資者也許會避之則吉。原因?見報率高的不一定是好公司,可以是老闆不務正業(例如: ATV 盛品儒)。過去兩年, 759 阿信屋的母公司 CEC 國際的股價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升幅。家常小炒,大家睇路。
圖左:康師傅商標
來源:蘋果日報
圖中:McCafe 商標
來源:互聯網
圖右:759 阿信屋商標
來源:www.0759.com
YouTube 精選:
翁倩玉:<阿信的故事> (5: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Ge3qlOzJk
這部日劇是勵志經典,但是今日很多的香港女孩子已經不相信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那一套。再加上人口結構改變,中港婚姻普及,「新香港人」越來越多,令拜金女子數量激增,十來歲就已經學會「收兵」(港式粵語:女孩子收集被她差遣或佔便宜的男孩子)。
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捱「麥記」的女人 (5: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rqqm8mN6iY
害怕被「收兵」的香港男孩子,只敢請女朋友吃「麥記」(麥當勞)。八十後港男心目中,「麥記」是「捱窮」的代名詞,真係「陰功豬」(港式粵語:可憐)。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Quick MBA: Strategy: Ansoff Matrix: Diversification
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matrix/ansoff/
Quick MBA: Strategy: Global Strategic Management
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global/
Quick MBA: Strategy: Competitive Advantage
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competitive-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sight: Resource-based View (RBV)
http://www.strategicmanagementinsight.com/topics/resource-based-view.html
華富新聞 2014-08-18:
康師傅控股 (322) 中期純利上升 17.93% 至 2.32 億美元 不派中期息
節錄:康師傅控股 (322) 公佈截至 6 月 30 日止中期業績,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17.93% 至 2.32 億美元,淨利潤率上升 0.58 個百分點至 4.21%,每股盈利增加 0.62 美仙至 4.14 美仙。不派中期息。營業額同比上升 1.51% 至 55.04 億美元,方便麵及飲品的營業額分別同比上升 2.05% 及 2.53%,方便食品下降 9.52%。 2014 年上半年集團方便麵營業額持續穩定增長,同比上升 2.05% 至 20.34 億美元,佔集團總營業額的 36.95%。方便食品事業 2014 年上半年銷售額為 8967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 9.52%,佔集團總營業額 1.63%。飲料業務營業額達到 33.32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 2.53%,佔集團營業額的 60.54%。
中証網 2014-08-19:
方便麵市場繼續衰退 康師傅寄望下半年改善毛利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cs.com.cn/gg/gsxw/201408/t20140819_4486012.html
節錄:康師傅上半年營業額同比上升 1.51% 至 55.04 億美元,凈利潤 2.32 億美元,同比上升 17.93% 。對於康師傅的業績,業內最關心的莫過於其在方便麵市場的表現。數據顯示,康師傅今年上半年方便面營業額持續穩定增長,同比上升 2.05% 至 20.34 億美元(125.02 億元人民幣),佔集團總營業額的 36.95%,盈利 1.61 億美元,同比上升 4.23% 。從市場份額上看,根據 AC 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 2014 年第二季度康師傅方便麵銷售量與銷售額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47.04% 和 57.1% ,同比分別上升 3.2 個百分點及 1.5 個百分點。
中証網 2012-09-24:
報告稱我國方便麵業七年幾乎零增長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cs.com.cn/ssgs/hyzx/201209/t20120924_3594296.html
節錄:本報訊 9 月 20 日,國內方便麵行業首份<中國方便面營養健康趨勢報告>在河北石家莊發布。報告顯示, 20 世紀 80 年代進入我國後,方便麵行業發展由盛到衰。從 2005 年 480 億份的銷售規模到 2011 年的 500 億份,該行業銷售量 7 年僅增長 20 億份,在業內人士看來,幾乎為零增長。統計數據顯示,自 2008 年以來,國內方便麵行業結束了連續 18 年年均增長 20% 以上的局面,産量以 10%、3.9%、3.5% 的速度大幅下滑。 10 年前方便麵的價格為 1 元, 10 年後方便面的均價仍不到兩元。相比日韓、歐美等國家的朝陽式發展,我國方便麵行業彷彿已進入暮年。
大公網 (2013-06-21):
康師傅加量不加價:飲料悄然加量 20%,行業「增肥戰」爆發
http://finance.takungpao.com.hk/gscy/q/2013/0621/1706250.html
京華時報 (2011-04-25):
康師傅被指「變相頂風漲價」:部份飲料價格未變減量 10%
http://hk.jrj.com.cn/2011/04/2508469811624.shtml
新浪財經 2011-11-05:
康師傅與百事 (Pepsi) 結盟各取所需(簡體字)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11105/151510761378.shtml
節錄:康師傅目前與百事達成協議,百事將把其在中國的非酒精飲料裝瓶業務股權全部出讓給康師傅飲品控股有限公司,並由此獲得康師傅飲品控股 5% 的權益。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對兩方而言可實現雙贏,康師傅在碳酸飲料業務方面有望獲得長足進步,百事也可借康師傅成熟的分銷渠道扭轉虧損局面。在中國飲料行業中,康師傅品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康師傅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至今年 6 月,康師傅品牌方便麵在大陸的佔有率約為 57%,茶飲品約為 54% ,包裝水約為 25% ,稀釋果汁則約為 21% 。百事公司旗下擁有百事可樂、七喜、美年達、純果樂等眾多知名飲料品牌,它在華的飲料業務是通過 24 家全資及合資裝瓶企業來運營的。在康師傅與百事結盟前,可口可樂也曾計畫併購匯源,但最終無結果。此次康師傅與百事的合作若能順利通過,將是中國飲料行業的又一次重大併購事件,對中國飲品界未來格局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RTHK:時富姚浩然論港股開市/上市公司專訪:
康師傅 (322) 財務長林清棠 食品企業抗跌力強 (2009-04-09)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Moneyprogram&p=1064&d=2009-04-09&e=90154&m=episode
節錄:康師傅在內地製造及銷售即食麵、飲料及糕點,前兩者的市佔率超過 40%。食品企業去年面對一個非常大的困境,就是原材料價格上升但成本不能轉移。去年上半年麵粉、雞蛋等農產品價格急升,引發高通脹,國家對食品商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限制食品加價,從而控制通脹水平,企業只有自行消化成本,令毛利率受壓。發改委在去年底取消了食品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為康師傅掃除其中一個不明朗因素。即食麵原材料之一的棕櫚油今年首季價格累計升近 20%,小麥價格亦未見有大調整,不過康師傅至今都未有調整過產品售價。
CEC 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港股編號:759)
http://www.0759.com/
CEC 國際控股 2013/2014 年度全年業績公佈(中文版)
http://www.0759.com/doc/art/announce/2014072900/201407290001.pdf
759 阿信屋網頁
http://www.759store.com/
759 阿信屋 @Facebook
https://zh-hk.facebook.com/759StoreHK
香港討論區 2014-08-10:
零食店大混戰,群雄並立,挑戰 759 阿信屋!(今日得悉百佳已加入戰團)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3627694&extra=&page=1
巴斯:讀過股神書都知,這種人做我又做的生意,頭一年可能還有機會暴利,之後就馬上面對「均數回歸」(因為我做人又做,盈利率下跌至正常,甚至爛市水平),除非企業有夠強的「投資護城河」。如果最大賣點係搏人地買盤,咁好多公司既目標價昇一倍都得了。
Yahoo 財經 2014-08-11:
百佳擬開設 50 間「滋味佳」搶攻零食市場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99%BE%E4%BD%B3%E6%93%AC%E9%96%8B%E8%A8%AD50%E9%96%93-%E6%BB%8B%E5%91%B3%E4%BD%B3-%E6%90%B6%E6%94%BB%E9%9B%B6%E9%A3%9F%E5%B8%82%E5%A0%B4-025200064.html
<星島日報>引述消息指,和黃(港股編號:13)旗下百佳超級市場,擬拓全新品牌零食店「滋味佳」,搶攻零食市場。百佳目標開設 50 間分店,而首間分店現已於將軍澳新都城開業。據指,百佳目前正於日本大舉搜羅零食產品,訂購量相當於 80 個貨櫃。屈臣氏發言人稱,計劃引進更多日韓零食產品。
資本壹週 2014-08-15:
財經脈搏:百佳掀零食戰 阿信屋多元反擊
撰文:許益雯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財經脈搏-百佳掀零食戰-阿信屋多元反擊-220000898.html
節錄:與其他零食品牌相比,阿信屋領先的秘訣在於價格和品種。阿信屋主席林偉駿一直強調「薄利多銷」,商品定價普遍比超市與便利店更為平價,早期便宜幅度可達一成,甚至曾因價格過低遭遇可口可樂香港公司封殺,暫停供貨。如今即使並非每件商品都平,但阿信屋另一特色是「人無我有」程度上遠勝同行,店內六成以上商品直接進口自日本,其他商品主要來自台灣及南韓。林偉駿表示,本港超市、便利店常見的商品,阿信屋都不做。阿信屋去年盈利增長一成八,逾兩千三百萬元,溢利率下降至一點三個百分點,說明增長已趨於平穩,不復當年成倍增長盛況。且租金年增超八成,佔營收逾九個百分點,壓力不小。
面對零售業巨人挑戰,再加零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下,阿信屋只好靈活走位,跳出零食的框架,覓生存空間。去年開始,阿信屋已將零食貨物的佔比由七成,降至四成左右,新增冷凍貨品及糧油副食。近期,阿信屋計畫發展微型超市,面積會比原有的零食店大,可達萬呎,一站式銷售食品、化妝品、家居及嬰兒用品,這樣的店舖今年將開設七家,分布於新界、九龍。一些舊的小舖頭則計畫改造成酒寮,售賣清酒與平價葡萄酒,還有一些變身旗下化妝品專門店 759 Kawaiiland,專營日韓化妝品。阿信屋甚至還在餐飲業躍躍欲試,林偉駿稱,今年九月在大舖的新店將主打「輕食屋」概念,三千呎的店舖的三分之一為餐廳,售賣咖啡、三文治等食品。在阿信屋的業績報告中還提到有意開設茶餐廳及雲吞麵店。而今年十月,阿信屋的網購平臺也將上線,主要售賣食米油鹽等必需品,價格會比超市平兩成。但是,新進入的行業競爭壓力也不會小,化妝品領域已有莎莎、卓越開滿街頭巷尾,茶餐廳、雲吞麵店更是如此,阿信屋能否在每一項新業務上複製零食店的成功,還得拭目以待。
我阿媽去反佔中 好過做 759 股東
作者:千頌 C @堆填區
蘋果日報 2014 年 8 月 20 日
節錄:(阿媽:)「你家吓以為我唔識嘢?我都有做功課,阿信屋越開越多,咩都有得賣,隔籬屋陳師奶嗰日仲話 759 賣啲米又平又靚,連家電、膠箱都有。咁多嘢賣,又多舖頭,師奶個個都去,個老闆一定賺到笑啦,我點會沽?」(衰仔:)「你都知佢賣得平啦,咁賺得自然唔多,上年全年都只係賺 2377 萬。」(阿媽:)「2000 幾萬,咁都叫唔多?」喺一般師奶眼中,對 100 萬、1000 萬根本毫無概念,總之就係多。(衰仔:)「你聽埋先,公司毛利率雖然有 29.9%,但盈利率 1.3%。」見到阿媽開始夾餸,我知我講深咗:「即係話,你每俾 100 蚊生意佢賺,佢落袋嘅只係得 1.3 元。你話股價點會突然間爆上?」
Yahoo 財經 2014-08-20:
阿信屋:百元賺兩蚊的故事
作者:盧志威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gs/william-lo/阿信屋-百元賺兩蚊的故事-034345595.html
節錄:阿信屋創辦人林偉駿先生自 13 歲出來工作,從早期的日本公司身上,學會處事要認真。林生多次在演講中提及要計數,無論是徹出工業,或是進軍零售,都是經過精心計算,有利可圖才出手,開店的要求是租金不可以超過收入的 10%,人工不超過 8%,即是如此嚴格,由於貨品價格低廉,毛利率不高,故利潤率只有 2%,即是我們買 $100 元零食,公司的盈利亦只有兩蚊,可見的將來亦不會提高,因為利潤率增加,短期看似多賺了,長期會失去消費者的信賴。
中環在線:阿信屋老闆打懷舊牌形容送貨似打電話叫火水
蘋果日報 2014-09-16
節錄:林偉駿指,由 2010 年開第一間阿信屋,到今日有 210 間分店,一切都係為夥計謀出路。事關 2008 年嗰陣,經濟不景氣,令廠房規模大減,內地員工總數由 1.6 萬人銳減至 4,000 人,本港人手都一定要跟住減。「就咁遣散佢哋好容易,但留喺到嘅人點諗呢?」佢話一切都唔係偶然,係諗咗好耐嘅離場計劃,希望幫到班夥計轉型。喺呢個背景下搞阿信屋,做到今日規模,佢話都係有啲幸運。「嗰陣供應商唔畀貨,冇汽水冇奶,咁啱得咁橋,先引起咁多人關注,我先開始搵水貨」。再遇上日本 311 大地震,佢把握時機取得日本供應商信任,加快腳步搵舖,第一年就開到 60 間。依家人人講網購,阿信屋亦會自組車隊,配合網購服務,10 月中開始有得送貨。阿信屋計劃今年先喺九龍灣、將軍澳、葵涌同馬鞍山提供送貨服務,每區設兩部貨 Van,另加 4 至 5 名人手。林老闆希望做到即日訂即日送貨,「最遲都第二朝送到囉」。對於未必識得上網嘅長者、師奶或阿叔,林偉駿亦照顧到,話「佢哋唔識網購可以打電話落單,滿 300 蚊就送貨,好似六、七十年代打電話叫火水嘅形式」。網購嘅話,就只得柴米酒鹽同埋日常用品可以買。阿信屋稍後亦會推出手機 App。
相關的文章: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肥佬黎的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分析,是小組討論的好材料。從八十年代初創辦佐丹奴(港股編號:709)開始,他發動過多場商戰,轉戰過不同的行業(包括:服裝零售、傳媒、電子商貿),視乎競爭對手的反應,成敗參半。黎智英知名度高,資料不缺,為大學的商學院提供了富有東方色彩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ies)。他的商戰經歷,可以用來解釋不少工商管理學生必讀的基本概念。
OPM (Part 5)
2012 年 8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5.html
節錄:特許經營 (Franchising) 其實是專利授權 (Licensing) 的一種,常用於服務行業。特許經營的授權者 (Franchisor) 與加盟商 (Franchisee) 之間,美其名,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請注意:魔鬼在細節中)。從特許經營的授權者(以下簡稱:總公司)的角度看,用這種方式拓展海外市場,有以下幾個好處。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在香港,基督教的傳教手法接近特許經營 (Franchising) 或者傳銷/直銷 (Direct Marketing),都是把外國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尤其是美國福音派或者基要派的那一套)照搬到華人社會,工作指引 (Working Manual)、操作指南 (Operation Guideline) 和靈修材料也是照單全收,一字不漏譯成中文。
陶傑 vs 梁文道 (二)
2008 年 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14.html
節錄:唸過商學院的人都學過「產品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 這個概念。由產品推出市場開始直至完全停產為止,中間經歷四個階段:介紹期 (Introduction)、成長期 (Growth)、成熟期 (Maturity) 和衰落期 (Decline)。上圖的橫軸是時間,直軸是銷量,需要詳細說明的話,請參考以下網頁:http://www.quickmba.com/marketing/product/lifecycle/
四眼妹(一)
2012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html
節錄:不跟大隊,另一條路是走「小眾路線」 (Niche Player / Focus Strategy) 或者採取所謂的「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例如:黃耀明、梁文道),賣點是有個性,照顧被主流市場忽略的顧客群,嘗試開拓屬於自己的天空。成功了,你會擁有一群忠心的顧客,但是數量不多,不會產生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效益(即是:產品的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結果是:你對公司或者家族的盈利貢獻有限,於是不得寵,容易被冷待、被邊緣化。
入行障礙(二)
2012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4.html
節錄:香港的失業中年,還有甚麼出路?有!神棍和食家。這兩個行業的共通點,是毋須考試,不受監管,成效存疑,沒有法律責任,適合大話精。震倉哥成名之後,大家都知道當神棍的金錢回報沒有上限,按時薪計算,勝過需要不停考試和無償加班的專業人士。當然,對震倉哥來說,風水不過是前菜,主菜是其他服務。
18/09/2014
For Peter Ko: 飲食零售等現金牛生意,向來 Multi-Purpose ,係社團必備。既是集團錢莊,亦可以用黎洗白白,仲可以用黎避稅(如果賬面有虧蝕的話)。關於國家隊洗白白之道,請參考 2009 年 1 月 25 日的<離岸中心>(五)。呢 D 招數,不止國家隊識,行山蔡生都識,他名下既有飲食業也有離岸公司,搞邊科,自己想。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1 則留言:
玩數琴數目的只有一個: 做隱形錢莊, 手握現金流既公司, 六個煲蓋十個煲, 六個煲蓋做大耳窿換十二個煲蓋; 基本上, 中國國企都係度玩呢家野, 保險公司既副業大過正業, 副業正是做隱形錢莊; 最近連盛產鉛水管既某建築公司, 都係玩呢家野, 一旦加息引發息嘯, 前線走數火燒連環船, 坐擁現金流既公司起碼唔會受liquidity crunch引發fire sale既災患, 所以其買家一定係中國既企業; 某中國航天集團買起一家中檔港式酒樓, 老板仲係陳濟棠後人, 原理都係一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