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黎智英(四)


首先 Recap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 (2012 年 11 月 11 日):「萬一你是肥佬黎的員工,切記不要跟公司談戀愛。」接近三年之後,<忽然一周>已經停刊,<壹周刊>今年七月中裁員,據說稍後輪到<蘋果日報>瘦身。商人重利輕別離, Auntie 說得沒錯。

始終是生意人

肥佬黎(黎智英)始終是生意人,視員工或公司為工具。去年底的雨傘運動令他明白自己在政治上押錯注(捐款給並非扮演領導者角色的民主黨)。塵埃落定之後,他開始檢討得失,調整<蘋果日報>的立場(收起激情,多些智慧,深黃變淺黃),進行高層人事調動,以及開始裁員和業務重組。<忽然一周>停刊,<飲食男女>被併入<壹周刊>,而後者的售價維持不變,依舊是港幣 $20,即是變相減價,又或者半賣半送。換季時節,減價清貨,是時裝店的做法。可以是顧客自己挑選(例如: Giordano 夏日 Tee 減至 $79 兩件),又或者由時裝店把兩件 Tee 綑綁在一起減價出售,而顧客必須從指定的組合中選擇(例子: H&M 的 2 Packs Organic Cotton,售價:$79.9)。肥佬黎經營過時裝店,用同一套手法處理旗下的雜誌,他對文字傳媒的看法,已經很清楚了。對,即是過氣的商品,降低 Mark-up 清貨。

同一時間,肥佬黎也開始跟香港的壹傳媒切割。去年十二月中,他辭去集團的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又宣布不再參與日常管理。跟自己一手創立的生意切割,黎智英並非第一次(提示:六四事件之後他跟佐丹奴切割)。這種老闆是否跟得過,自己想。下一步,肥佬黎是否會把<蘋果日報>或<壹周刊>出售,他多次重申不會,否則他會成為契弟、仆街(粵語粗言:橫死街頭的壞蛋),俾(給)(香港)人鬧(罵)足一世。但是他也說過,沒有打算由孩子繼承他的傳媒王國,因為此舉對他們不公平(原因:過去兩年肥佬黎被仇家 24 小時跟蹤和監視)。根據維基百科提供的資料,肥佬黎生於 1948 年,已屆望七之年,是時候思考繼承問題。

父親有承諾 兒子沒有

這個局,不難拆。正所謂:「高手在民間,識睇睇留言。」以下的一則留言,來自<蘋果日報>的網站(2015 年 7 月 30 日): 「第一步止蝕同炒人執番靚盤數,第二步等肥佬黎去賣鹹鴨蛋,第三步由佢個仔賣俾私募基金,第四步恒大地產買左控股權。」(粵語:第一步進行裁員和業務重組改善財政狀況,第二步等肥佬黎歸西,第三步由他兒子賣給私募基金,第四步由私募基金賣給恒大地產)。轉兩個圈,顧全面子,成功拆局,這位高人也許是資深股民。還有另一種處理方式:先把旗下的傳媒生意注入私人信託,日後的股份買賣無須公開,然後再分階段轉讓股份給一個或多個買家(提示:信報),減少震盪,令讀者慢慢習慣。這一招,叫分階段分手,逐步退出對方的生命,讓弱小心靈有時間適應,情場玩家一定懂。

經典黑幫片<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中,第一代教父 (Marlon Brando) 仙遊,幼子米高 (Al Pacino) 繼位,誅殺江湖仇家立威,對方求情說:「你爸答應過不殺我們的!」上過戰場的米高冷靜地答:「他有承諾,我沒有。」殺!殺人的場面跟家族的初生嬰兒在天主教堂受洗的場面平衡剪接,一邊殺人一邊贖罪,阿門。電影中,羅馬天主教會跟黑幫家族關係良好。讀過聖經的你,也許會想起贖罪券,以及聖經故事「耶穌潔淨聖殿」(其實是耶穌掃蕩在聖殿外面出售祭品的小販攤檔,出處:路加福音 19:45)。至於 Auntie ,我會想起黎智英和陳日君。宗教和傳媒,同樣是操控人心的行業,再加上肥佬黎給陳樞機的巨額捐款,感覺很邪門。肥佬黎買贖罪券?還是其他的勾當?自己想。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雨傘運動將屆一週年,肥佬黎接受壹傳媒的訪問,講述自己在(金鐘)佔領區多日的感受。片段上載到壹傳媒的網站,看完之後你會明白,他為何會押錯注。因為片段中所展現的,是一個唯我獨尊、習慣發號施令、沒有興趣跟其他人互動的大男人。請拋開那些偉大的口號(我要真普選!),用常識思考:既然你(肥佬黎)那麼討厭應酬,甚至不想跟佔領區的示威者傾偈(粵語:聊天)或者做朋友,那麼你跑到那裡由早坐到晚幹甚麼?向兩個學生團體(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教路(粵語:指導)或訓話,還是想尋找機會搶韁(粵語:爭奪領導權),抑或為參與而參與,想留下紀錄?佔領區的學生不理會肥佬黎,是對的,因為肥佬黎跟泛民主派有相同的問題:跟年輕人脫節。金鐘清場當日,肥佬黎跟前來補飛(票)的多位民主派議員一起被押上警車,是合理的結局。原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來到轉角位

過去三數年間,香港爆發了幾場具備規模和影響力的社會運動(例如:反高鐵、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過程中清楚顯示,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的影響力正在減退,它們不再是主導者,甚至是開始被邊緣化,既無力左右社會運動的發展方向,也不再扮演引導輿論的角色。如果捐款給民主派以及經營傳媒是黎智英的參政渠道或方式,現階段的他來到一個轉角位,需要思考是否還要繼續使用舊的渠道,還是另覓新的渠道。如果他選擇放棄舊的渠道,需要思考如何退場。另一個選擇,是結束一切,移居外國,餘生只做生意,又或者安享晚年,不再過問政治。如果你有閱讀他在<壹周刊>的專欄文章,裡面經常提到他跟家人在外國吃喝玩樂,個別孩子在外國讀書或工作,是短期居留還是已經辦妥移民手續,有待查證。肥佬黎仇家多,為免自己死後妻兒受牽連被清算,替家人安排後路,是負責任的做法。他是「傑出人蛇」(港式粵語:偷渡來港然後創業成功者),明白逃難之苦。

給民主派的捐款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但是旗下傳媒王國的規模或立場或定位,卻依然在他的控制之下。自己不上班,但是遙控高級打工仔炒低級打工仔,又或者由 Consultant 做 Dirty Job ,這一招,很多大老闆都懂。過去幾個月,壹傳媒開始 Underweight 文字傳媒,減少資源的投放。裁員減薪,業務重組,也許還沒有完結。至於轉型走精英或高檔路線,則註定困難重重。即使肥佬黎開始跟香港的壹傳媒切割,但是他已經在旗下的文字傳媒留下深刻的烙印,要洗底並不容易。以壹傳媒的往績,珍惜羽翼和追求質素的寫手也不敢替這個集團效力,以免成為白老鼠或踏腳石,又或者被動機複雜的編輯亂改標題(沈大師:明做我!)而對於要求高的讀者來說,想尋找有質素和有深度的文章,可以選擇英語傳媒,又或者一些供機構投資者閱讀的英文雜誌。壹傳媒旗下的刊物,從來不是首選。

有香港網民用算命師的口吻,來形容現階段的黎智英及王維基:「大運已過,事倍功半,不宜硬碰。」兩個都是白手興家的男人,事業上不斷地轉型和跨界,直至踩入性質複雜的傳媒行業,被負責發牌的官府玩殘(黎智英在台灣,王維基在香港),又找不到可行的商業模式,花錢如流水,但是看不見前景,最後也許要忍痛止蝕離場。創業成功的男人自信十足,容易高估自己。貪勝不知輸的結果,是一舖清袋甚至輸突。作為他們的員工,要有充份的心理準備,隨時會被犧牲。

插圖來源: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壹週 Plus (2015-09-09):
獨家受訪講佔領,肥佬黎鬧學民學聯戇居 (2:26)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50909/259377
節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佔領區度過 79 日,與 208 人一同在金鐘清場時被捕。佔領結束後他首次接受本地傳媒專訪,大談佔領。性格孤獨的他難得接觸不少市民,但原來他覺得跟他們做不了朋友。他說:「實(一定)有人找你,來傾偈(聊天),一定有。但我有時假裝,有人來時低頭看書,不要找我吧大佬(大哥),沒有必要來來去去都是說那些話。」這場佔領歷時七十九日,肥佬黎不想運動爛尾,於是有時親自苦勸學生退場。他說:「一路(一直)都有寫文章,又跟他們傾(談),跟每一個傾(談),由它吧,會再返來的,班友仔(那群小孩子)當你沒到,理都不理你,寸(傲慢)到不得了。」他對學聯及學民思潮,也相當有微言。他說:「那時傾(談)(辭職)公投,雙學找何俊仁,我說黐線(傻的嗎),贏了沒人認你,輸了就當你認真,真是輸,你阻了那麼多人返工(上班),搞到很煩(製造麻煩),如果輸了你切腹呀?這些(o靚)仔(小朋友)什麼都想得出,那麼戇居(笨)都想得出……他們對(佔中)三子直情差(壞)到不得了,食完飯,碗碟放在哪裡,三子的太太幫他們執拾。」肥佬黎坦言覺得佔領七十九日很悶,但揚言有下一次爭取民主的大型運動或佔領都會參加。面對刑責他也處之泰然,坐監也不怕,但原來最怕是要他「洗廁所」。

<壹周刊> 2015 年 9 月 10 日
焦點人物:黎智英:佔領之後 (Book A, p. A26-A32)
節錄:黎智英這三個字,在香港人心目中,跟壹傳媒早就畫上等號。退下火線,遠離堆填區,未知能否挽回銷量和廣告收益,但他認為最起碼「無左我自己個形象係度先」(粵語:壹傳媒擺脫了我的個人形象)。他說:「我唔係介意俾人鬧,我唔介意自己唔需要個D錢,亦唔介意個D麻煩,而將一個包袱甩左佢。自己可以孭一個包袱,點解唔孭?壹傳媒一定係包袱,你問我會唔會俾仔女去孭,一定唔會,到我自己孭唔到,或者我自己走左,仔女點樣做,我唔會怨佢。」(粵語:我不怕被人罵,不怕金錢上蒙受損失,也不介意那些麻煩,不會因為這堆理由而摔掉壹傳媒這個包袱。我自己可以背負一個包袱,為甚麼不背負?壹傳媒一定是包袱,你問我會不會把這個包袱交給孩子去背負,一定不會,到那一天我再背負不來,又或者我已經死了,孩子們怎麼處理,我不會埋怨他們。)

黎智英辭任主席:壹傳媒絕對不會賣
蘋果日報 2014 年 12 月 1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15/18969856
節錄:在金鐘佔領區清場行動中被警方拘捕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繼上周四辭去<蘋果日報>社長後,上周五以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並進一步追求個人興趣為由,辭去壹傳媒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不再參與公司管理。在壹傳媒集團持有 73.49% 股份的他昨透過集團管理層表示:「壹傳媒絕對不會賣!」現兼任臨時主席的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強調,<蘋果>等壹傳媒旗下刊物會繼續保持編輯自主。獲委任為臨時主席的行政總裁張嘉聲向本報表示,黎辭去集團董事會主席和執行董事職務後,在集團內已沒任何行政職務,不會再參與公司的管理,「但他依然是集團的創辦人和集團的大股東」。上周四(11 日)黎智英與一眾學生、立法會議員等佔領者,在金鐘佔領區留守,接受警方拘捕。黎雖已獲無條件釋放,但警方保留追究權利,意味仍有機會要負刑責。有市場人士推斷,黎辭任或與參與雨傘運動,需面臨法律風險有關。但上市規則未有明文規定留有案底人士不可出任上市公司董事,僅指董事須被確信具備適宜擔任董事的個性、經驗及品格,及證明具備足夠才幹勝任。

收黎智英 2000 萬捐款 陳日君襄助內地教會
蘋果日報 2011 年 10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1019/15718837
節錄: Foxy 軟件近日洩露一份疑似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的半億捐款名單,揭露黎智英 05 年至今共捐出 2,000 萬元予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樞機。教區昨表示不知情,陳日君沒回應事件。據了解,陳日君主要把捐款用作支援飽受中共打壓的地下教會等事宜。該份透過 Foxy 流傳的文件,記錄了黎智英過去七年部份捐款紀錄,捐款對象包括公民黨、民主黨、社民連,以及陳日君樞機等五名神職人員,也有香港糖尿聯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團體。當中最大筆的捐款是 05 年至今年合共捐出 2,000 萬元予陳日君樞機。文件顯示,05 年起,黎智英每年平均向陳日君捐款 300 萬元, 06 年陳日君獲委任為樞機,黎在該年捐出 500 萬元。黎智英昨拒回應事件。陳日君樞機昨被記追問接受捐款一事,沒有回應任何提問即匆匆坐上的士離開。

聖經故事:潔淨聖殿的事件
http://chungi.biblekm.com.tw/f2story/index.php?load=read&id=11

相關的文章:

黎智英(一)
2012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放售,不是沒有可能的。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到時候,肥佬黎已經無眼睇,因為他早已在「永別亭」跟員工說再見了。貨銀兩訖,各不相干,立即抽離,他又去尋找下一個戰場了。跟這種老闆打工,註定大起大落,必須自備驚風散和暈浪丸,有乘坐海盜船的心理準備,以及切記不要在辦公室放置太多的私人物品,就當自己是 iBank 員工好了。

黎智英(二)
2012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黎智英向來特立獨行,朋友不多,他不會是那種經常出席社交活動,忙於跟行家和官府拉關係、講交情,有問題就私下談判,然後檯底交易的人,這是權貴以及對手不喜歡他,甚至害怕他的其中一個原因。肥佬黎性格自我,跟別人的互動不足,因此不了解競爭對手的心態,也無法準確評估對手的反應。中國人社會,謝絕應酬,不給面子的人,註定不受歡迎。個性強的人,事業上,容易大起大落,過著戲劇人生。創業家,不乏這種人。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欠黎智英一個商科的榮譽博士學位。肥佬黎的貢獻,與捐款無關,與政治立場更加無關。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填補了香港在營商理念方面的空白與不足。難得有個逃難來港、童工出身、白手興家的大冒險家,勇於挑戰常規,押上真金白銀,跟大集團(例如: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開戰,同時積極實踐西方理論(例如:拓展 B2C 網上零售)。撇開成敗不論,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有教育意義,也太有香港精神了。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燒錢生意、湊客之道、中港足球
2014 年 6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0.html
節錄:有些昂貴的玩意或燒錢的生意,是用來「湊客」的,即是跟 VIP 建立更緊密關係,方便「埋堆」(打入小圈子)。前者的例子:紅酒、茅台、錦鯉、古董、沉香木、羅漢松、高爾夫球。後者的例子:足球隊、主流傳媒、娛樂事業。既然只是工具,又或者是用來娛賓的歌姬舞女,燒錢的生意,死亡率高,不得善終,不是賣盤收場,便是關門大吉。管理上常見的問題,是大老闆無心經營,得過且過,又或者是外行領導內行,結果鬧出笑話(提示:王晶:老周電視台)。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作為代理人,民主黨再無利用價值,就算不會即時死亡,也會隨著水源乾涸而慢慢凋謝萎縮。黎智英的捐款泡湯,又被廉署和警察找麻煩,大把手尾跟。他也自知押錯注,開始調整策略和立場。是否有後著,拭目以待。前車可鑑,應該不會有傻瓜願意重蹈覆轍,支持沒有前途的民主黨。而香港的大中小學生見識過兩個學生組織(即:專上學生聯會、學民思潮)在佔領運動中所發揮的作用,應該不會笨到加入民主黨從派傳單做起。民主黨無錢無人,時日無多,可以收檔。

18/09/2015

For worte paroles : Auntie 覺得 Factwire 有幾個問題:

1. 讀過吳曉東的訪問,他說首年免費,第二年開始(向使用內容的媒體)收費,我懷疑是否有足夠的需求。舊媒體的作業模式追求即時性,管理層是否有足夠的見識和膽量,去分辨甚麼是高質素的調查報導,然後付錢購買,我很懷疑。得罪講句,香港的主流傳媒,追求質素的不多。由大陸資金控制的傳媒機構更不用想,間公司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長期虧蝕的業務適合用來洗黑錢因此 ATV 吸引大陸佬),背後條水喉用得幾耐又唔知。

2. 發起人吳曉東(前 TVB 記者)並非做調查報導出身,不清楚他的團隊裡面是否有這方面的專家。調查報導的法律風險比一般新聞高,有可能打幾次官司 D 錢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如果揾法律界人士拍心口義務幫忙,又唔知拍得幾多次幾多個。萬一打官司輸了,不但要賠錢,更會影響聲譽。傳媒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每日不停踩鋼線的遊戲,近期官司纏身的壹傳媒是好例子。

結論:缺乏可持續性,好大機會 D 錢燒完就結束。我覺得 Factwire 並非一盤可行的生意,而更似一個大學校園內的學術研究 Project,一個行內人覺得有趣的 Reality Check ,又或者係社企 (Social Enterprise)。至於眾籌 (Crowd Funding),根本就係 IPO。

For Cheung geng ho : pls refer to the following article.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3 則留言:

parolesworte 說...

Auntie,那你認為Factwire可以做得起嗎?

匿名 說...

Auntie,我有個關於黎智英的小故事(有待查證),不妨在此分享下。當初黎智英打算偷渡到香港,臨行前,他的母親給黎一塊黃金,並對黎說:「你帶着它,去找你父親。」黎將要過海關時,心想:「假如他們從我身上搜出這塊黃金,可能會把我送回去。」然後不假思索,一手便把黄金丢掉。當時黎只有九歲,日後他在香港所賺錢的數目可是千百萬倍。有時一個小小的決定,足以左右大局。

Ty Wong 說...

SHARE ON A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g/sparkpostpage/posts/?ref=page_in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