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跨國商業調查公司


上文提到,在內地,收集以及查證個人資料,是國家壟斷的專利。從當權者的角度看,搜集情報涉及國家安全,萬一被外國反華勢力利用,取得個別國家領導人不見得光的私隱,後果可以很嚴重。因此內地早於九十年代初,已經明令禁止私家偵探這個行業。但是由於潛在的需求龐大,殺頭(但是有錢賺)的生意總有人做,於是國產福爾摩斯往往以商業調查或者諮詢公司的名義開業,在法律的灰色地帶中低調運作,半開門地經營。由於中港兩地關係密切,交流頻繁,既通婚又通商,因此近年也有香港的私家偵探跟內地的行家結盟,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一起為客戶提供服務。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張大胃」(本地某位經常拋頭露面的私家偵探)是靠家庭糾紛(例如:婚外情、爭家產)生存的。其實商業侵權以及商業糾紛才是真正的「大茶飯」(港式粵語:大買賣)。去過旺角女人街買冒牌貨的人都知道,香港是華南地區山寨廠出品的集散地,這些冒牌貨經地下渠道偷運來港,因此香港海關經常在例行的或者有部署的搜查行動中,截獲大批的冒牌貨(通常收藏於漁船、貨車或者貨櫃車的暗隔之內),數量和金額都非常可觀。有鑑於此,不少被侵犯版權的外國品牌,都會聘請跨國商業調查公司收集證據,然後通知香港海關拉人封店,以及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例如:法律訴訟)。

此外,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採用英式普通法,又有仲裁機制以及完善的配套專業服務,所以不少跨國企業以及內地的國企和民企都喜歡在香港做交易,又或者進行跨境收購合併 (Cross-border Merger & Acquisition) 。參與這些活動的專業服務公司(例如:律師樓、會計師樓)以及外國機構投資者(例如:投資銀行、私募基金和風險基金)有需要的話,也會聘請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幫忙,進行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 。

跨國商業調查公司

內地不容許民間團體或者外國人公開搜集情報,但是香港可以。許多內地禁止的調研活動,在香港會被視作正常的商業活動(例如:市場調查、行業分析、背景調查),再加上香港擁有資訊流通、沒有網路審查、出入境自由、沒有外匯管制、外國人社群龐大、特區政府對情報工作缺乏認識和經驗等各種「優點」(從某些人的角度看也許是「缺點」),不少跨國商業調查公司都喜歡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服務。它們的服務範圍,通常不離以下幾類。個別公司所使用的英文字眼會有出入,而每一間公司的具體業務範圍亦會有差異,也有公司走 boutique 路線,選擇性地專注於其中兩三項。

Brand Protection /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 保護品牌,即是上述的打擊冒牌貨、保護版權持有人利益的行動。

Company Search - 提供目標企業的註冊資料、信貸以及法庭紀錄。一般來說,如果調查對象是內地企業,收費會比香港註冊的公司貴。

Due Diligence - 港譯「盡職審查」或者「盡責調查」。香港的會計師替內地企業進行「盡職審查」,往往困難重重,原因如前文所述。

Background Screening - 個人背景調查,俗稱「起底」。跨國企業聘請高級行政人員之前,通常會請獨立第三者調查對方是否有偽做學歷和工作經驗。

Business Intelligence / Competitor Intelligence - 收集競爭對手的資料以及市場情報,是否商業間諜?自己想。

Forensic Accounting - 法證會計,調查目標公司的帳目是否有問題。

Money Laundering Investigation - 洗黑錢調查。

Tracing Hidden Person or Asset - 追查失蹤人士或者被轉移的公司資產。

Fraud Investigation / Employee Integrity / Corporate Security - 調查企業內部的欺詐行為,防止員工做出傷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例如:盜取客戶資料和商業機密),可以包括電腦以及資訊保安服務。

Protective Services / Security Services / Crisis & Emergency Management - 提供私人保鏢服務,萬一客戶於治安不靖的第三世界被綁架,會加以營救或者協助談判。

職業特工隊

這一行有不少前軍警。本地私家偵探不乏前警察,而國產福爾摩斯則通常是前公安,原因不難理解。至於香港的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其管理層通常是香港的前高級警務人員,又或者是前外國特工。當中有出身香港警隊商業罪案調查科 (Commercial Crime Bureau, CCB) 或者刑事情報科 (Criminal Intelligence Bureau, CIB) 的英國佬,也有出身於西方國家情報機關的前外國特工(例如:MI5, MI6, CIA, FBI)。此外,也有擅長情報工作的日本忍者,其中一間跨國商業調查公司的香港區調查組主管便是日本人,他是一位前記者。

由於歷史原因,以及具備上述各種「優點」,香港向來都是國際情報中心。電影<十月圍城>(2009) 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某程度上也反映現實 ―― 中國現代史上,香港從來都是各方政治勢力的集結與互動之地。不少政治人物(例如:前香港新華社社長許家屯)的回憶錄和訪問,都證實了這一點。真實個案:近期揭發了一宗台灣特工被大陸情報機關策反的案件,內容被台灣傳媒形容為有如電影情節,而香港正是雙面間諜(台灣人)跟(大陸的)聯絡人秘密會面以及錢銀交收的地點。國共諜戰,向來透過香港進行。

歷史上,香港曾經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邊緣地帶。從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東方之珠是收集中國情報的重要據點,不少外國情報機關都在香港活動。有些前外國特工退休之後,索性留港工作,又或者當應召的僱佣兵,利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和人脈關係,為跨國企業和外國機構投資者服務。這一行外國人多,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向來是八國聯軍。因此,不少華人商家對於聘請跨國商業調查公司有所顧忌。一來它們收費昂貴,二來就算錢不是問題,也擔心會洩露國家機密,因此得罪阿爺(中國共產黨)。還有第三個原因:擔心對方用心不良,取得客戶的私隱和得悉事件內情之後,會掉轉槍頭。

近年也有自稱人脈通天的內地人加入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又或者在香港自立門戶。他們到底是通天帝國狄仁傑,還是冒牌的通屋奇應丸,自己想。

香港人的弱項

行文至此,已經進入情報工作的範疇,而不論是商業調查或者情報工作,向來都是香港人的弱項。如果你考慮到客觀環境,香港狗仔隊其實沒有甚麼了不起。香港社會整體透明度高,九七前的殖民地政府又建立了比較像樣的官方紀錄,而民間也有不少私營的資料庫(收費的),有不少公開的渠道可以搜集以及查證資料,為調查工作提供方便。此外,回歸之後的特區政府長期處於弱勢,不會取締或者趕絕狗仔隊(強勢的極權政府則絕對不會容狗許仔隊橫行),也是有利條件之一。如果你把眼光放遠一點,採用國際標準,香港狗仔隊不算厲害,至少亞洲區內,比不上日本忍者。何謂國際標準?請參考日本傳媒對於北韓政局(尤其是金家父子動向)的報導和分析。近年偉大祖國積極培訓國產黑客,有後起之勢。

香港人不擅長情報工作,原因如下。

首先,調查工作要求耐性和專注力,注重細節,沉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但是未必有回報(因此是日本人的強項),因此不適合喜歡賺快錢,熱愛短線炒賣的香港人。而中國人父母,亦不會鼓勵孩子投身於一個容易得罪權貴的行業。九七之後,越來越多的商業罪案涉及國產太子黨以及他們的人頭,務實的香港人,自然知道如何抉擇。曾經認識一位前警務人員,他應徵廉政公署調查員,成功受聘,但是放棄了,原因?「唔想得罪大陸佬。」(粵語:唔=不)。

其次,是香港人缺乏商業調查或者情報工作的系統化訓練。從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地管治,到回歸之後的十三年間,香港人都被宗主國(英國和中國)有計畫地排除於情報系統之外,本地的教育制度也不會教學生從情報工作或者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問題。大英帝國擅長情報工作,但是沒來有把這一套教給香港人(小兒科的童軍訓練倒是有的)。主權移交前夕,港英政府更解散了負責監控本地反對派以及外國特工活動的政治部,同時銷毀所有檔案。大批前政治部人員移居外國(主要是英國),令知識和經驗無法累積和傳遞。九七之後,國防外交歸中央政府管,香港人同樣無權過問。英國人的想法不難理解,而偉大祖國則從來沒有信任過香港人,原因?跟廣東人一樣 ―― 海外關係多,政治忠誠度低,難洗腦。北佬向來不信粵人,還記得<國產凌凌漆>嗎?

你也許會說,香港人可以加入廉政公署嘛!對,但是回歸之後發生的多宗金融罪案都顯示,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之下,廉政公署以及金融監管機構(例如:有權調查違規上市公司的證監會)無法進行跨境調查和執法,當處理一些涉及內地企業違規行為的商業罪案時,往往面對諸多掣肘,再加上特區政府怕得罪阿爺,不想捲入中南海的派系鬥爭,結果不論是廉政公署還是金融監管機構,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不信的話,請到香港廉政公署的網頁,上面的通緝犯名單還有周正毅的名字。至於特區政府為何不開口向阿爺要人,自己想。從這個角度看,香港人即使加入廉署或者證監會當調查員,可以學到的,還是有限,論深度和寬度,始終無法跟西方國家的情報機構相比,令香港人在這個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近年廉政公署的金漆招牌更有退色的跡象,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西諺有云:「無知是福」(Ignorance is bliss)。對情報世界缺乏認識,警覺性低,有利亦有弊。好處是可以專心揾銀(賺錢),壞處是容易誤闖情報世界而不自知(例如:程翔)。北上採訪被誣陷、毆打或者拘禁的香港記者便是好例子,除了中港兩地新聞觀的差異之外,在內地官員的眼中,新聞機構兼具情報功能(還記得新華社嗎?),因此記者本質上跟情報員沒有分別,都是應該獲得「最高規格待遇」的。內地的老百姓對於傳媒機構的本質也有相同的看法。近期有一宗內地青年戴上白種老人面具偷渡加拿大的案件,被捕青年的加拿大代表律師較早前要求禁止當地的<星島日報>、<明報>及<世界日報>等三份中文報章採訪聆訊,理由是有關傳媒機構的老闆和高層當中有政協委員,又或者與大陸有大量的生意往來,中國政府有機會透過有關傳媒取得被捕青年的身份資料,對他本人以及尚在中國的家人帶來危險。這個要求被加拿大的移民及難民局( IRB)拒絕,認為有關報章受中國政府操控的證據不足。

同樣道理,香港記者到台南採訪,遇上民進黨的死硬派支持者,也是獲得「最高規格待遇」。深綠份子的觀點是:「他們的公司有大陸資金,頭家(台語:老闆)又是大陸的人大政協,所以他們是共產黨派來搞破壞的間諜!台灣郎,丟唔丟(台語:對不對)?」「丟!」之後發生的事,自己想。

不要以為這是共產黨、極權國家官員或者偏激份子的獨有看法,在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政界和商界也經常利用傳媒來收集情報,只不過手段比較高明、間接和低調而已。收集情報,不一定要用私家偵探或者職業特工,記者和學者也可以(其中一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便是 CIA 出身,曾於香港大學做研究),甚至可以是尋常百姓(日本人的做法)。而同一個消息,也可以有不同的用途,視乎它落入甚麼人的手中,以及如何運用(因此偷渡青年的擔憂不無道理)。前線記者未必知道幕後玩家是誰,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辛苦採訪得來的消息,會(透過收受了利益的傳媒老闆或者高層)落入甚麼人的手中,以及如何運用。前線記者不過是棋子的棋子,而他們的老闆(某一方勢力的棋子)視記者為廉價勞工,當然不會道破。今時今日,香港不少主流傳媒機構的老闆都是跨行業經營的大商家,利益矛盾縱橫交錯,他們是否會利用旗下的傳媒機構搜集競爭對手的情報,處理(自己以及別人)的商業糾紛和私人恩怨,又或者以是非做人情向主子獻媚,自己想。

結語

這篇文章不會推介個別商業調查公司,因為不想驚動職業特工隊。也不想評論個別公司的服務水平,因為商業調查公司有時候會介入商業糾紛和豪門恩怨之中,替其中一方收集情報和證據,以及調查目標人物(例如:案件中的證人),過程中他們所採取的手段,對於目標人物來說,足以構成滋擾,又或者涉嫌妨礙司法公正。有些事情,請恕我不便寫得太白,但是結合上文下理,應該不難想像。商場歷練比我豐富的朋友,一定明白。只是網上世界年輕朋友比較多,所以需要說明。

想尋找跨國商業調查公司的網頁一點也不難,上述的服務範圍提供了不少英文關鍵字,配合 China / HK 搜尋,自然可以找到。這類公司也經常在供會計師、律師以及機構投資者閱讀的英文刊物中刊登廣告,又或者接受訪問,所以不難找。

小圖:CIA Logo
來源:http://blog.tmcnet.com/blog/tom-keating/voip/cia-offers-voip-service.asp

延伸閱讀:

47 分鐘紀錄片<偵探>(2009)
導演:潘志琪
簡介:國產私家偵探老方穿梭中國都市的黑暗角落,替客戶調查婚外情,這部紀錄片曾於香港藝術中心播放,日期是 2010 年 6 月。

港產片<跟蹤>(2007)
導演:游乃海
主演:任達華、梁家輝、徐子珊、謝雪心
簡介:任達華是香港警隊刑事情報科的跟蹤小組組長,徐子珊是新人,梁家輝演的智慧型罪犯是目標人物,謝雪心演江湖師母。

維基百科:港產片<竊聽風雲>(2009)
導演/編劇:麥兆輝/莊文強
主演: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
簡介:三位男角是香港警隊刑事情報科的竊聽小組成員,調查上市公司的內幕交易,有人抵受不住誘惑,結果萬劫不復。

香港廉政公署:通緝犯名單
http://www.icac.org.hk/tc/law_enforcement/wp/index.html

<尋找國民黨父親的共產黨秘密>(1990)
作者:葉輝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57 4429
簡介:香港作家寫的 200 頁小說,比國產電視劇<潛伏>更早。
葉輝@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21529468911

<孫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間篇>
簡介:<孫子兵法>的最後一章,說明情報戰的重要性。

<閱讀殖民地>
作者:王慧麟
出版社:CUP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年 6 月初版
ISBN:988-98409-8-7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 574.39107 1050 http://www.cosmosbooks.com.hk/topic_2/page_1.asp?topic=2&bookid=262818
簡介:香港學者到倫敦翻查已經解密的英國官方檔案,研究戰後英國如何管治殖民地,其中涉及情報工作。殖民地政府始終是外來政權,最緊張的是如何監控反對派(尤其是主張武裝起義的共產黨)。所以,部份主要的殖民地例如馬來亞或香港,都有英國軍情五處 (MI5) 的人員,和殖民地政府的政治部合作,蒐集情報和監控反對派的活動。本書的第一部份,就引用一份政治部的文件指出,在七十年代初,港英政府的政治部曾經監控過鄭海泉 (1948-) (p.15)。文件這樣形容鄭海泉:「中文大學學生會副會長,新亞書院經濟系學生。他是一名極端激進的學生,高度參與學生及社會活動。他曾參與失明工人及糖街居民的抗爭。」(p.32) 鄭海泉後來加入匯豐銀行,工作多年之後成為首位華人執行董事。懂得吸納年輕反對派進入建制,英國人統治手段之高明,可見一斑。監控名單上的其他名字包括:莫昭如(今日依然活躍於戲劇界)、吳仲賢(已故)和周魯逸(魯凡之)。相比之下,今日特區政府對付社運人士的手法顯得粗暴、笨拙和進退失據。如何對付反對派,是英國人的不傳之秘,結果特區政府只得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1923-) 偷師(他的做法是濫用司法律程序告到你破產為止)。

The State Within(港譯:外交邊緣)
http://www.answers.com/topic/the-state-within
簡介:這是 BBC 製作的電視連續劇,2006 年播出,內容描寫英國駐美國外交官的間諜生涯,觸及英美兩國的特殊關係。由於劇情涉及色情暴力,被香港的英語電視頻道安排於深宵時份播放。英方陣營包括貴族、名校生和男同性戀者,英國味十足。個別角色呼之欲出,一望便知影射何人,適合喜歡間諜小說的朋友。

維基百科:羅伯特貝登堡 (1857-1941)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BE%85%E4%BC%AF%E7%89%B9%C2%B7%E8%B2%9D%E7%99%BB%E5%A0%A1
他是童軍活動的創辦人,英國陸軍出身,年輕時曾於 MI6(軍情六處)服務三年。

<情報日本>
作者:胡平
出版社:三聯香港
出版日期:2008 年 4 月
ISBN:9789620427558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5689
簡介:在世界歷史上,可能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建立過如此包羅萬象、朝野齊心投入的情報系統;也沒有一個民族像大和民族這樣,情報觀念幾乎根深蒂固於全體成員的血脈。正是因為情報戰的出色運用,近代以來的日本人,總能在出人意料的時間或地點,以某種出人意料的方式,讓世界大為震驚。

德國電影<竊聽者>(2006)
德文片名:Das Leben der Anderen
英文片名:The Lives of Others
簡介:東德秘密警察良心發現,暗中保護異見人士。2006 年德國本土最賣座電影之一,2007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內地人看這部電影,感受尤深。類似事情應該不會在中國發生,因為國產的秘密警察忙於開拓灰色收入。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廣州某公司提供竊聽服務,只要你能夠提供目標人物的廣州手機號碼,就可以提供該號碼的半年之內的通話紀錄,每個月的通話紀錄只收五百元人民幣,保證一日之內交貨。他們是甚麼人,自己想。

21/11/201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