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

天讎、革命之子、國民教育


每隔一段日子,便有勇於反抗的孩子,被誣捏為紅衛兵。

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因為發起反對國民教育運動,感動全香港,被二奶電視台、紅色英文早報、女高官以及一眾「梁粉」(梁振英的粉絲)不斷地抹黑,認定背後一定是有人撐腰、擺佈和策劃,令小孩子變成紅衛兵,正在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學生們應該盡快回到校園,專心讀書,以及到長眠於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的北大校長蔡元培(1868-1940)的墓前「鞠躬反思」。

要駁倒這種中國式陰謀論,令對方閉嘴,技術上不難:那些由政府公帑資助的國情交流團,是否應該包括參觀重慶的紅衛兵墓園?是否應該跟香港的小朋友解釋,那些年紀跟他們相若的紅衛兵,到底是怎樣死的?是怎樣的國民教育,令小孩子盲目服從野心家,最後死得不明不白?那位野心家的畫像,究竟甚麼時候,才能卸下天安門城樓?他的名字,為甚麼不能提?他的功過,為甚麼不能討論?噢!對了,請問你的孩子,在那裡讀書?

佛印與蘇東坡

這群紅色寫手以及一眾「梁粉」,層次甚低,本來不值得跟他們辯論或者筆戰。佛印禪師說得好,你心中有甚麼,便看見別人是甚麼。佛印心中有佛,於是看見蘇東坡是佛。蘇東坡心中有屎,於是看見佛印是糞。紅色寫手和「梁粉」是權貴的工具,所以看見別人是棋子。這種人,自以為遇佛殺佛,跟他們講佛偈,是浪費生命。所以「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同學拒絕跟自稱信佛的夢熊大師辯論,是對的。Dream Bear,你懂嗎?漫畫家 Cuson Lo 替你設計的四款造型,你滿意嗎?

想深一層,這類批鬥文章,是寫來向主子獻媚的,亦即是用來換取愛國積分的,真正的對象,不是神志清醒的香港人,而是中南海的某個派系。從港式陰謀論的角度看,紅色寫手私底下,也許跟推動國民教育的香港高官一樣,已經把孩子和財產轉移外國。寫手本人,也應該有外國護照,而且可能不止一本(瓦努阿圖)。

真假紅衛兵

被罵紅衛兵的小朋友,想知道甚麼是真正的紅衛兵,必須看書,而不是聽那些自稱年輕時當過紅衛兵,然後游水爬山偷渡來港,發達之後用錢買學歷、銜頭和曝光率,很想當名嘴或打手的國產中佬亂吹牛。這種人,香港多的是。其中一位,自稱福建紅衛兵,過去經常在二奶電視台評點江山。他寫的書,永遠用毛澤東詩詞做書名。我同情他,因為他年輕時,沒有機會讀其他人寫的書。

Auntie 算好命,投生於羅湖橋以南,成長階段碰上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1917-2000)治港的年代,於是有機會讀各門各派的禁書。十來歲的時候,正值「傷痕文學」流行的八十年代初,讀過<天讎>和<革命之子>。這兩本書,購自旺角的二樓書店,都是從年輕人的角度寫「文化大革命」(1966-1976)。<天讎>的作者是真正的福建紅衛兵,後來偷渡去了台灣。至於<革命之子>,豆瓣網的網友說,作者並非真正的紅衛兵,只是年輕時經歷過文革。這兩本書最初是英文版,後來有中譯本,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收藏,<天讎>更加有網上下載版(請到延伸閱讀部份推介的「好讀」網站。)

<天讎>與<革命之子>

<天讎>令我印象深刻,因為是同類書籍中,閱讀的第一本。「讎」通「仇」,「天讎」的意思,是國仇。這本書,封面是洪洪烈焰,最早於七十年代初面世,有盜版,市面上早已絕版多時。裡面描寫的紅衛兵武鬥場面,非常血腥暴力,港式粵語叫「重口味」。年輕時讀,感覺震撼。記憶中,男主角的小女友,名字有個梅字。她是「黑五類」(註:地富反壞右),最後慘死,令男主角萬念俱灰,覺得愧對她的家人,於是選擇逃亡,游泳到金門,投奔台灣。我是女人,記得這一段,很正常。十來歲的時候,讀教會女校,被同學視為異類,原因是我不讀愛情小說。她們不知道,我讀的愛情故事,比亦舒、瓊瑤、岑凱倫來得真實、殘酷與慘烈。我手頭上的那一本<天讎>,多年前丟掉了。小時候住公屋,居住環境狹窄,必須定期清理教科書和課外書,否則無處容身。考完中學會考,第一本丟掉的,是磚頭版英文聖經。我是壞孩子,抗拒洗腦。萬一你是基督徒,不好意思。

<革命之子>也有愛情元素,而且更重,因為作者(梁恒)的外籍太太(中文名字:夏竹麗)是到中國學中文的美國女子,英文名字 Judith Shapiro 。Shapiro 這個姓氏,常見於東歐的猶太人,所以她也許是移民美國的猶太人的後裔。這本書由夫婦二人合著,英文版叫 Son of the Revolution 。最早的版本於 1983 年面世,當時海外關於紅衛兵的第一手資料不多,所以頗受西方傳媒的重視。這本書,基本上是文革經歷加上異國情緣,比較適合外國人的口味。網上的資料顯示,由香港電台舉辦的閱讀推廣計劃<香港電台十本好書>,1988 年的書單中,包括由發哥(周潤發)推薦的<革命之子>。中國政治,向來詭異,有誰會料到,若干年後,我們的發哥會北上,飾演曾經被紅衛兵鬥垮鬥臭的孔子,宣揚偉大祖國的軟實力。

回頭說今次反對國民教育運動,「學民思潮」發起於 9 月 7 日全城穿黑衣,向洗腦教育說不,香港有很多藝人響應,紛紛在個人微博上載身穿黑衣的照片,當中有帶領中學生用紅布蒙眼,高唱 Pink Floyd 名曲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的黃耀明。至於我們的發哥,他比較傳統,不用智能手機(據說他用 Nokia 第一代老人機),也不玩社交網站,但是有穿黑衣上街。是香港人都知道,跟大家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九龍城街市買雞,去新界行山和拍照的發哥,才是真正的他。

給小朋友的話

收筆之前,有些話要跟小朋友說:

1. 如果你從未讀過關於中國大陸各種黑幕的書籍,<天讎>和<革命之子>有可能會令你發惡夢,或者想移民外國。所以讀這類書之前,請先做好心理準備。

2. 你的恐共或親共長輩可能會阻止你讀這類書,也許有需要關上房門或者包封面,又或者上網下載電子版,然後用電腦閱讀。如果親共的大人打你,報警。

3. 沉迷消費或戀愛的同學也許會視你為怪人。這是異類的必經階段,請不要不開心,就把同學當作地下鐵的同車乘客好了,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交疊的時間不會太長(相對於你以後的人生歷程而言)。

4. 閱讀之前,請做點功課,對 1949 年之後的大陸歷史,要有初步的認識,最低限度,你要知道甚麼是「文化大革命」。圖書館和網上有不少資料,而外國人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又比中國人寫的可靠,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的推介。

5. 最後,請記住,讀這類書,是為自己打防疫針,而不是要喚醒那些為了權力和利益而裝睡的大人們,因為他們無藥可救。如果你讀完之後,覺得大人很可怕,那麼,請記住,大人也有很多種,不要讓自己變成最壞的那一種。

圖左:<天讎>
來源:http://www.haodoo.net/?M=book&P=559

圖中:<革命之子>
來源:http://image.anobii.com/anobi/image_book.php?type=4&item_id=01e998cf2e970738b1&time=1230550900

圖右:香港高登討論區網民設計的反國民教育宣傳海報,呼籲港人 7 月 29 日上街遊行,結果有十萬人站出來。

相關的文章:

讀書郎與 AK47
2009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6/ak47.html
節錄:小孩子生下來,先餵他們吃毒奶粉,變成大頭怪嬰,半死不活,無法思考。長大之後,再使用有毒課本,好讓他們對眾多歷史慘案一無所知,盲目崇拜和順從一個滿手血腥的政權。會唸書的優異生,吸收入黨當小嘍囉,負責監視其他同學有沒有思想出軌,又或者派到有戰略價值的本地和海外團體去當臥底、搞統戰、挖牆滲沙,等待時機成熟,收編別人的組織,奪取權力和資源。

YouTube 精選:

崔健:<一塊紅布> (4: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8UPST1ZKSw
歌詞:「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羅大佑:<愛人同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LbbJJicbIQ
畫面是文革紀錄片,曾出現於電影<棋王>(1991)。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說改編,導演嚴浩在片中客串,飾演鍾阿城。內有毛澤東、周恩來、江青和林彪同場出現的珍貴鏡頭(1:19)。歌詞:「讓我相信你的忠貞,愛人同志。」

Pink Floyd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6: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5ApYxkU-U
香港版歌詞:We don’t need no REDucation !

12 萬名香港市民一同和唱:<年少無知>
By 劇中演員(鼓佬、黑仔)@反國民教育(政府總部門外)2012-09-07 (5:00)
(曲:黃貫中/詞:林若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beFuuDNs24&feature=related
<年少無知>是電視劇<天與地>的片尾曲,近期香港人上街遊行集會必唱,成為繼 Beyond 的<海闊天空>之後,另一首熱門的反建制歌曲。無線編劇不甘隨波逐流,起來造反,結果寫出一部師奶不愛,但是網民 Like 爆的破格之作。製作人接受香港傳媒訪問的時候,透露人吃人情節影射六四,令劇集立即被內地禁播。劇中的經典對白,充滿政治諷喻,傳誦一時,例如:「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說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一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黃家駒:<海闊天空>(3:44)
(曲/詞/唱:黃家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jruegxwmA
香港人上街遊行集會必唱,在內地也頗受歡迎。較早前,廣州萬人上街,反對「推普廢粵」,有唱這歌。「北漂」的香港人說,在北京三里屯酒吧區內,也有人唱。

亞洲電視本港台<ATV 焦點>(2012年9月3日)(3: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zz30-hXYIc&feature=related
亞洲電視評論節目<ATV 焦點>抹黑反國民教育科的「學民思潮」,認為學生是受到政黨的利用與操控。有關言論,被香港網民強烈譴責,憤怒的鍵盤戰士向負責監管電視台的政府部門發出四萬封投訴電郵,也有網民到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的蔡元培墓前獻花和留下一封信,告訴校長他被人「擺上台」。

香港電台「城市論壇」:
工聯會背景余綺華老師潑婦罵街 (1:1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VlGvtCIbw8
片段中,「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同學把有紅色背景的余綺華老師技術性擊倒,另一位長髮女子是被譽為「良心教師」的吳美蘭,她曾經在唐英年的面前高舉「我要有權選特首!」的紙牌。穿藍衣的中年男主持叫謝志峰,曾經採訪八九民運。

(瓦努阿圖)我想住嘅地方!(決心移民版) (1: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ancod-Z2AY&feature=related

發哥以市民身份接受無線電視新聞部訪問(買雞心得)(0: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anqRmzjRBY&feature=related
新聞背景:香港政府為了控制禽流感,減少活雞供應,迫香港人吃冷藏雞,無線電視新聞部去九龍城街市採訪,巧遇發哥,立即抓住他做訪問。發哥身邊戴粉紅色帽的中年女子,是雞販玲姐。俠之大者,大隱於市,發哥做到了。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書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作者:薛爾頓 (Mark Selden)
翻譯:黎少昌
出版:香港 : 曙光圖書, 1985
公共圖書館索書號:610.9 9473

書名:<天讎 : 一個中國青年的自述>
作者:凌耿
翻譯:劉昆生/丁廣馨
出版:香港 : 新境(1972)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782 3419

「好讀」網站:凌耿<天讎>(下載版)
http://www.haodoo.net/?M=book&P=559
節錄:英文著作,文革紀實長篇小說。作者凌耿(筆名)以紅衛兵(「廈八中」頭目)第一人稱紀錄,詳實寫出文革初期(1966-1968 年)經過,包括:福建紅衛兵鬥爭福建省長葉飛、王于畊夫婦;全國紅衛兵「大串聯」;到北京謁見毛主席;批鬥王光美;不同派系紅衛兵持械武鬥廝殺殘忍場面、最後女友「梅梅」擔任戰場護士卻不幸中彈身亡,導致作者凌耿萬念俱灰跳海游泳至金門大擔島,投奔台灣。天讎為兩岸第一本關於文革的小說,中文譯本是香港新境傳播出版 1970 年發行(後又數刷版再印),譯者:丁廣馨、劉昆生。

維基百科:<天讎>(繁體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8%AE%8E

百度百科:<天讎>(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9896.htm

百科問答:誰知道「天讎」是甚麼意思?(簡體字)
http://wenda.chinabaike.com/q/q641983.htm

我的藏書:<天讎>
作者:喬靖夫(香港的武俠小說作家)
October 19, 2007
http://jozev1969.blogspot.hk/2007/10/4_19.html
節錄:是的,我承認是因為曾蔭權的「極端民主=文革論」,特意提這本書。這本可以算是真正的「藏」書。絕版許久了(在台灣一些二手書網還可以找得到,或者透過 Amazon 也可以找到英文原版的二手書)。我手上這本,其實是盜版,沒有版權頁和出版社名字。作者是文革剛起時第一批紅衛兵的成員,經歷大串連、批鬥奪權、派系武鬥,最後逃到台灣。這書是他對那場瘋狂災難之後的回憶自述。「凌耿」是化名(相信是為了保護還在家鄉的親人),本名郭坤仁。 1972 年出版,文革當時還如火如荼,這本大概是最早披露文革真相的書籍之一(更是參與者的親述)。第一次知道文革是甚麼一回事,就是因為家裡放了這部<天讎>。慶幸我一個喜歡讀文史書的哥哥。學校裡,從來沒有人提過,中國曾經有一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所以,曾蔭權說得出這種「怪論」,其實也不是那麼令人意外的事情吧。

讀書 - 書緣
作者:Ah Kwan
信報網站 2012/07/16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88488
書,從來是我的好友。自小交友甚雜,基本上,是無書不讀(教科書除外)。唯能直刺心靈,至今無法釋懷的,只有「天讎」一書,禮失求於野,「天讎」從來不在我的藏書內,也非搜尋對像,與它只是偶然相遇,是在北美多市的公立圖書館。當日,久未見中文書,在書架上,見有中文書,不問內容,借了先說。事後, 用一個週末去讀畢此書,自此,對文革及大陸有了不同感受。近日,與一書坊老板,談及此書,他驚訝我對此書的認識,細細談過前因,表示希望再結書緣,唯老板告知,「天讎」只出了一版,並且流存不多,我能讀到,只能說是緣份,他唯一能幫的,便是代我向全球買賣舊書的同業查詢,並叫我寫下願付的最高金額,希望,短期內,能與「天讎」重逢。

中國評論新聞(2010-01-08):
重慶紅衛兵墓園列文物保護(繁體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9/2/1/10119219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92196
節錄:重慶沙坪公園內,有 131 座墳塚,躺著 573 人,其中有四成的死者是紅衛兵,人們習慣將這個墓園稱為「紅衛兵墓園」。這裡記錄了一段特殊的歷史,承載了那時凋謝的青春。經有識人士的多方努力,「紅衛兵墓園」去年底被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此在中國內地尚不多見。 43 年前,14 歲的羅華曾是紅衛兵,在北碚朝陽中學讀初一,他見證過當紅衛兵的同學在他身邊倒下,再也沒起來。「埋在這裡的,有六個人和我同齡,最小的八歲。」

書名:<革命之子>(英文版:Son of the revolution)
作者:梁恒/夏竹麗
出版:台北 : 時報(1983)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 782 3391

豆瓣讀書:<革命之子>(簡體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62424/discussion/18037332/

香港電台十本好書:
1986-2005 十本好書書單
http://www.hkpl.gov.hk/sc_chi/services/services_rlr/files/books_list2005.pdf

香港民風大典:香港電台十本好書
http://zh-hk.hongkong.wikia.com/wiki/%E9%A6%99%E6%B8%AF%E9%9B%BB%E5%8F%B0%E5%8D%81%E6%9C%AC%E5%A5%BD%E6%9B%B8#1988.E5.B9.B4.E5.8D.81.E6.9C.AC.E5.A5.BD.E6.9B.B8
節錄:香港電台十本好書是一個由香港電台舉辦的閱讀推廣計劃,每年邀請十位香港各界知名人士,為聽眾推介他們認為值得閱讀的好書,並分享其閱讀心得。

題目:<你永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
作者:胡清心(一位在香港讀書的內地女生)
來源:www.facebook.com/huqingxin
節錄:國民教育可怕麼?它可怕之處不在字面上的那些,不在於對共產黨的歌功頌德,而在於它讓我們中國的學生和老師,讓中國的基礎教育界,撒謊成性!國民教育可怕之處正在這裡,它要告訴你的,不是一個假的歷史真相,一個假的真實世界,一個假的良心,因為它也許壓根不想去證明它的謊言是真理,它也根本不在乎真假;國民教育的推行,只是要告訴你,這個世界,真實不重要,良心不重要,所謂歷史真相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利益與權力。國民教育課,它要培養的,不是共產黨的奴隸,而是權力和利益的奴隸。國民教育課,它要塑造的,不是鐵屋中沉睡的人,而是裝睡的人。因為,沉睡的人,你總有辦法去喚醒。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

題目:<國王新衣>
作者:梁文道
來源:蘋果日報(2012 年 9 月 8 日)
節錄:總而言之,這一切全都是戲,演戲的和看戲的都有默契,一切盡在不言中,不必拆穿。等等,那個小孩呢?那個萬眾期待的英雄呢?他怎麼還不出來拆穿這個好笑的騙局?答案很簡單,新時代的小孩全都上過學受過教育。在學校裏混了這麼多年,他們學到的不是如何刺穿氣泡,而是如何形容那件氣泡般的新衣。他們比大人還要懂得描述這件新衣,更比大人懂得這場建立在默契上的遊戲。打從小學選班幹部的時候,他就知道選票不來自演講;可他還是能夠臉不紅氣不喘地演說:「我一定會盡己所能,鼓勵同學們努力上進,完善自我,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將來一起做個對國家有用處的人,一起為了中華文明的復興大業獻一分力……。」這就是演戲,但它是管用的戲,起碼能幫你升學,幫你出人頭地。

題目:<他不要的塞給你>
作者:陶傑
來源:蘋果日報(2012 年 7 月 24 日)
節錄:記者一調查,原來特區政府班子高官,大多數的子女,不是送去英美讀寄宿中學,就是香港的國際學校和教會中學。「國民教育」還如何推行下去?特區政府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基礎。六十年代,香港的愛國左派機構領導人,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也把自己的兒子送去中國大陸讀書。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大兒子羅海星去廣州讀書,二三四子,都在香港培僑中學。愛國小說家嚴慶澍老先生,也就是反蔣小說「金陵春夢」的作者唐人,其公子嚴浩,也就是今日的大導演,幾兄弟全是讀香島。長城電影公司明星石慧、傅奇,在六十年代,一對子女也送去大陸。那時候,在愛國左派單位,身為領導人,滿口毛澤東思想和世界革命,子女不送大陸,或者培僑香島,自己也不好意思。今天的特區政府高官,「十一」站在金紫荊廣場看升旗,嘴巴還唸唸有詞唱國歌,向香港人推行「國民教育」,他們自己把子女藏起來,腳底抹油,「國民教育」他們自己也不相信,這幫王八蛋,真他媽的不要臉唷。

題目:<裏應外合反國教>
作者:韓連山(絕食 171 小時的 63 歲香港退休教師)
來源:蘋果日報(12/09/2012)
節錄:一場「反國教科運動」喚醒了沉默的港人,驚覺特區教育即將淪陷、核心價值將逐漸被蠶食,赤化的恐懼驅使大家齊齊站出來,在特區政府總部外的空地上,參與了歷時十天的抗爭行動。二十多萬市民自發地到來,沒有暴力、沒有破壞,自組物資組、糾察隊、急救組、清潔隊等,有條不紊地管理這個被冠名為「公民廣場」的集會場地,顯示着高水平的公民質素。這場「反國教科運動」,最終迫使梁振英政府作出讓步,答允教育界取消本來強制成科的意圖,改為學校可自願設科,或沿用以往滲透入其他教學範疇的做法;亦把三年開展期取消。但梁振英始終不肯「撤回」這具政治任務的「國教科指引」,只肯把當中有關「國情」教育部份取出,然後重新修訂。

學民思潮@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Scholarism

Cuson’s Blog:夢熊之蛻變
2012 年 3 月 15 日
http://cusonlo.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2389.html

晴海的音樂天空:電視劇<天與地>金句重溫
http://blog.yahoo.com/_QN5YVJNAEV5PJ57BBU2AUK4JGE/articles/645144/category/%E9%9B%BB%E8%A6%96%E5%8A%87%E9%9B%86

15/09/2012

For the fourth comment: Pls check out www.blogger.com. It is free.

回覆 09/10/2012 的留言:

<天讎>這本書曾經在台灣流通,標有新台幣價錢不足為奇。網上的資料顯示,台灣的圖書館以及台灣網友都有收藏此書。至於從廟街到台灣的路徑,當中的物流管理以及錢銀交收,我不清楚。蔣家父子主政的年代,秘密促進兩岸民間交流,把匪區文藝作品偷運到台灣的,是香港人,當中包括到台灣唸書的那一群。

我讀過戴厚英(1938-1996)的長篇小說<人啊,人!>。如果<天讎>是貨真價實的紅衛兵回憶錄,<革命之子>是文革背景的成長故事,那麼<人啊,人!>便是知識份子的哀歌。作者借書中三位主角(何荊夫、孫悅、趙振環)的遭遇,帶出人性遭踐踏,以及人的價值何在這些問題,當中運用了意識流的寫法,呈現知識份子在經歷信仰崩潰前後的心態。如果<天讎>和<革命之子>的價值在於為海外的中國觀察家提供文革參與者的親身經歷,<人啊,人!>便是「傷痕文學」的代表作。

唉!既然你見過中大學生會書展推介「傷痕文學」作品,按照網上世界的標準,你我都不再年輕,無謂鬥老呀。 Auntie 是時候敷美白去斑除皺面膜,就此打住。

4 則留言:

匿名 說...

我家有兩部 <天讎 : 一個中國青年的自述> , 一部是我卅多年前買的, 一部來歷不明.

William Tai Wong 說...

Auntie 不高興了。

匿名 說...

讀完了文章,在公司的書架上找到大學時買的《天讎》,是一間叫「新境傳播公司」出版的,地址在廟街,但吊詭地標有新台幣的價錢。現在已很少見直排的書,可這是直排的,可見其舊。不知為甚麼還能把這書保留至今,在它旁邊的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

博主讀過《人啊!人!》沒有?當年中大學生會書展常有傷痕文學推介,常見此書跟《天讎》並列。不過小弟(其實是老弟?哈哈!)沒看過此書。

當年還喜歡金觀濤、劉清峰(不知有沒記錯),講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的書。畢業後回想,才知那是「偽專」社會學著作。

匿名 說...

I know this if off topic but I'm lookiung into starting my own blog
aand was wondering what all is needed to get set up?
I'm assuming having a blog like yours would cost a
pretty penny? I'm not very internet smart so I'm not 100% sure.
Any tips or advice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Thanks

Also visit my webpage: Interior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