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星期三

雞肋(一)


有些生意,獨立來看,缺乏前景,利潤微薄,多勞少得,絕對是「雞肋」。但是如果大老闆名下還有其他的生意,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雞肋」的支援或配合,則「雞肋」依然有生存價值。香港的情況,出版社和人事顧問都是「雞肋」。

出版社

很多人都說,印刷傳媒是夕陽工業。自九十年代中開始,互聯網普及化和商業化,八十後習慣上網尋找資訊,報章雜誌的銷量大幅下跌,讀者群開始萎縮及老化。百年老店、金漆招牌紛紛賣盤或結業,整個行業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即:如何透過互聯網賺錢?)。在香港,連牛頭角順嫂都懂得用股票分析員的口吻告訴你,報業股不宜沾手,詳情請參考 2012 年 11 月 2 日的<狗咬人>。

至於書籍,幹出版的人說,今天出書,幾乎是出一本蝕一本,而人頭湧湧的「香港書展」其實是散貨場,也是那堆書的最後機會,因為書展賣不出的書,將會被銷毁。至於自資出版,幹出版的舊同學說,這類書通常質素參差,銷量一般不會太好,接這些生意是為了幫補收入,但是不敢太濫接,因為怕影響品牌的形象。

在這種情況之下,依然有人搞出版,原因之一,是老闆名下有其他的生意,需要出版社提供支援。如果老闆是傳媒或者相關行業出身,主業是公關顧問或市場推廣,作為形象工程的一部份,客戶也許有需要出書,推銷自己或公司的產品。既然客戶有需要,就無謂白白讓生意流失,倒不如自己做埋,為客戶提供全套服務,說出來也動聽一點(即:騙外行人)。就算明知出書會虧本,也可以透過其他的途徑(例如:形象顧問服務、提供競選策略)從客戶身上賺回來(即:拉上補下)。對大老闆來說,製成品的質素,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封蝕本門。

可以是自資出版的形式,由客戶承擔製作成本。萬一書賣不出去,出版社無須承擔後果,而那堆書在零售商那裡短暫展示之後,最後會被存放於客戶的辦公室內,當名片或禮物派發,一人一本。近年香港有不少政客、商家、名人出書,便是這個原因、這種做法。對當事人來說,那本書是宣傳開支,而非收入來源。也有人出書,目的是把現成的材料(例如:專欄文章、劇本和劇照、課程教材、學術論文)循環再用,旨在留個紀錄,並非牟利性質,預左蝕,有錢賺,就當花紅。此外,也有怪獸家長替子女出書,目的是用錢買個「少年作家」的身份,替孩子「打造亮麗履歷」(港式粵語:砌 Portfolio),增加入讀名校的本錢。自資出版的最低消費,據說是三萬元(港幣)左右,這個數目,很多怪獸家長都出得起。

人事顧問

九七之後,香港的就業市場翻天覆地,人事顧問這個行業,基本上沒有好日子過。

原因之一:香港的就業市場經歷多次的裁員潮,例如:二千年科網股爆破(受害人:資訊科技界、傳媒人)、2003 年的沙士疫症令百業蕭條(受害人:資深秘書、酒店業、旅遊業)、2008 年金融海嘯輪到銀行業瘦身。每隔幾年一次裁員潮,再加上經營環境動盪不安,令企業更改招聘模式,改用短期合約的形式招聘人手(另一個好處:順便逃避強積金供款)。人事顧問就算接到這種生意,利錢不會豐厚到那裡,而穩定以及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常設的職位空缺)卻越來越少。

原因之二:香港經濟轉型失敗,本地的就業市場依然側重金融地產,官府空談優勢產業(例如:文化、教育、醫療、環保、測檢、創新科技),但是沒有實質的進展,也沒有一個新興的行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讓被裁的中年人轉型,又或者讓年輕人的出路多元化。而金融地產行業請得最多的(幾乎是年頭請到年尾),是負責跑數的推銷員。這類工種,人事顧問可有可無。在人力資源部門工作的朋友說,今日不少公司聘請推銷員或客戶主任的時候,會選用求職網站(因為年輕人早已習慣上網),中高層職位才會在報章登廣告(因為目標是三十歲或以上的人)。互聯網令中間人行業的角色淡化,人事顧問的生意不免受影響。

原因之三:部份行業或工種,早已被資訊科技所取代(例如:秘書),令工種進一步流失。也有些行業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例如:物流),令工資不斷受壓。工種消失,工資受壓,人事顧問的生存空間,自然不斷收窄。當老闆只想要廉價勞工或短期合約員工,連專業服務行業也變成血汗工廠 (Sweat Shop),招聘活動無須人事顧問的參與。又或者人事顧問被迫轉型,成為外判服務的承辦商,召集和出租奴隸,價低者得搶生意。為了節省成本,近年有金融機構(提示:獅子錢莊)把招聘工序及培訓工作外判,僱主對員工質素和忠誠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原因之四:與此同時,大陸海歸派南下,移民外國的香港專業人士回流,令中高層職位的競爭變得激烈,同時令年輕人就業困難。大學生如果不想當推銷員或客戶主任,只能從事輔助性文職。今日的香港職場,八十後碩士當文員,是常見的事。招聘中高層職位的時候,僱主的議價能力高,可以精挑細選。至於人事顧問,可用可不用。可用,因為可以增加選擇,又或者利用人事顧問做商業間諜,了解競爭對手的內部運作,乘機收集商業情報(註:那個職位空缺可以是假盤)。可不用,因為省錢以及避免洩漏商業秘密。顧問、經紀、記者和學者等行業,由於工作關係,經常穿梭於敵對陣營之間,容易成為間諜的溫床,江湖經驗豐富的生意人,會對這幾類人加以提防。有機會的話,會利用他們收風,但是不會交心。

結論是:香港經濟差,職位空缺流失,連人事顧問(通常叫高幾級自稱「獵頭族」)也要轉行,有人轉型從政(例如:張志剛、吳克儉),也有人利用傳媒建立名氣,試圖另覓出路。對!梁營專收 Motorola!(港譯:無得撈啦!)而那些寫專欄教人揾工的「職場專家」,其實自己最需要揾工。至於尚未倒閉的人事顧問公司,有些是附屬於會計或秘書服務公司,替客戶開公司之後,如果有需要的話,順便協助客戶招聘員工,目的是加強與深化跟客戶的關係,但是不會當主菜。

也有些人事顧問公司是不務正業的,真正目的是收集大量的個人資料,然後提供給同一老闆旗下的 Telemarketing 公司,又或者是販賣給其他公司作推銷用途。如果閣下寄出求職信或見工之後,收到大量的推銷訊息,便是遇上這種騙子。至於就業市場上常見的求職陷阱,請參考 2013 年 2 月 16 日的<交數>(三)。

插畫來源: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EjvWR4Z3a_PA0p2FJ3KB66GH1HYOKZjJNgY3dKLblCgyGeG1d2dlHmsM246FDsO3D8RNztACePYls4gSFtUBT6DDW2JmqGCXjoWVAsaaK1uG0SPRlXqCGBsIpGGZ4eVBBweAtnx5OXxEi/s320/crossroads.jp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問題:雞肋是甚麼意思?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5937/topic/95953181/1
節錄: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當時曹操與劉備在漢中交戰,不分勝負,曹操萌生退意。有一天晚上,他手下的將軍來問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甚麼?曹操就隨口丟了一句晚餐中有的雞肋,給他當作口令。當時曹操手下所有的將領,都不知道這口令的意思,只有時任隨軍主簿的楊修,聽到之後,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撤退,於是大家就問他,為什麼他現在就在打包行李,丞相又沒有下令要撤退,楊修是這樣回答的:「現在的漢中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丞相打算先撤退,等到日後有機會的時候,再出兵佔領這裡。」雞肋的比喻:做一件事,沒有什麼價值,或暫時做不到,但放棄了又很可惜,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雞肋的意思
http://existing-queen.xanga.com/731098705/item/
節錄:以前讀曹操故事的時候,學會了雞肋的意思:「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那時我並未能體會曹操說這話時的兩難處境。直到現在,才發現人長得愈大,所面對的雞肋就愈多。它或許是家中衣櫃裏的一堆不合時卻新潔的衣服,或許是一份安穩卻沉悶的工作,又或許是一段拖拉已久、離離合合的感情。面對著種種的雞肋,有人瀟洒丟棄,頭也不回,亦有人執意留著,怕找不到更稱心的。究意是我們不夠勇氣,放手一博,還是貪得無厭,不知滿足,錯把雞脾作雞肋?但願心如止水,珍惜所有,看清路向。

<楊修之死>(原文:文言文)
http://www.plk83.edu.hk/ckf/note/yangxiu.htm

<楊修之死>(譯文:白話文)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1090700381

Yahoo 香港:張志剛獲委入教資會
(原載:星島日報 2013 年 4 月 6 日)
http://hk.news.yahoo.com/%E5%BC%B5%E5%BF%97%E5%89%9B%E7%8D%B2%E5%A7%94%E5%85%A5%E6%95%99%E8%B3%87%E6%9C%83-220846616.html
節錄:政府昨日公布委任五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成員,當中包括行政會議成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現年五十三歲的張志剛早年任職於獵頭公司,但熱衷政治事務。在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卸任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後,當時出任中心總幹事的張志剛以「一份人工兩個職位」的方式,兼任中心總裁。行政長官梁振英是中心創辦人之一,一直擔任中心的理事會主席,至競選特首時才離任。

吳克儉認疏忽漏報公司
頭條日報 2013-07-26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3/07/26/247597.asp
節錄:繼陳茂波後,再有局長漏報利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發出聲明指,因其疏忽未能盡快結束「人力資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以致去年漏報有關資料,向公眾致以萬二分歉意;又指公司在其上任前三個月已停止運作,現已委託專業人士盡快完成結束該公司,以及取消其商業登記的手續。資料顯示,吳克儉於 03 年成立人力資本管理顧問公司,該公司舉辦的「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課程,曾在政府持續進修基金資助之列,費用為六千八百元。顧問公司登記地址是一家在旺角的秘書公司、沒有網頁,網上曾簡介他為「不少公營及私人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的培訓導師」。 04 至 05 年,吳克儉的公司與廣州市紅日人力資源培訓中心舉辦「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二級證書課程」,紅日人力資源隸屬中國紅海人力集團,紅海為全國最大人力資源企業,設有黨支部進行黨員培訓。

香港政府一站通: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http://www.gov.hk/tc/about/govdirectory/po/sed.htm
節錄:吳克儉現年五十九歲。他在一九七七年任職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其後分別任職於各大跨國商業機構的人事管理部門,包括 Mital Asia、摩托羅拉、花旗銀行、AT&T、 Lucent Technologies、怡富、摩根大通及麥格理亞洲證券。

滙豐外判人事招聘工序省成本
信報 2013-08-05
http://forum.hkej.com/node/104148
節錄:滙豐控股(港股編號:05)近年不斷精簡架構,以提升成本效益,消息透露,集團旗下在港擁有二萬多名員工的滙豐銀行,較早前將其人事部門的招聘工序外判,惟未知受影響的員工數目。有銀行界人士指出,面對高通脹、成本上升而利潤收窄的環境,銀行精簡架構、善用資源是大勢所趨,確實曾見有銀行將人事部門的個別工序外判,由於招聘及培訓過程冗長並涉及不少資源,銀行或將一般性的招聘及培訓外判,將資源集中於更策略性及更專門的培訓工作上。

題目:出一本書不如留一棵樹?
作者:陳曉蕾
來源:蘋果日報 2013 年 7 月 20 日
節錄:這種題目,簡直找死。殘酷的現實是,香港很少書可以大賣,不少在書店一、兩星期便下架,書展實情是最佳清倉機會,下架書大割價仍賣不出,就會淪為廢紙。尤其可惜,是社福機構出版的書籍,出發原意非常良善,也不乏感人故事,但成書往往只是機構間互送,很少能夠吸引讀者掏腰包。那其實不一定出書,反正也不志在賣書的錢,善用社交媒體可能更有效傳播。下課有學員來說,上司在免費報章的專欄想結集成書,我建議先放在 Blog 廣傳。第二個問題:為何不出電子書?避免樹木淪落堆填區,也省下製作和運輸時消耗的能源。出版業界已期望電子書的銷售量,可佔年均書籍銷量的一成,但實際卻低過百分之一!像 2005 年,電子書的銷售量,是每賣出 1,200 本實體紙書,才賣出 1 本電子書。

題目:賣不出的書
作者:高慧然
來源:蘋果日報 2013 年 7 月 23 日
節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自資出書,印了兩千本,幾乎一本都賣不出。那些書堆在貨倉,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空間。時間一久,出版社吃不消,要求作者自己處理。作者不捨得把書銷毁,卻也沒有能力收納這麼一大批書,到處找人幫手。我不知道那批書最終會放到哪裏,也許作者自己租迷你倉安置它們,但,要安置多久呢?除非最後成功售出,否則,難逃被銷毁的命運。很少人打聽賣不出的書會有甚麼命運,絕大多數人以為賣不出的書會永久存放在出版商的貨倉內。這是不可能的。不斷有新書印出來、放進去,估計沒有銷售價值的書,最終會被切碎、銷毁。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零售商那兒,空間寶貴,一本新書運到書店,最初幾天銷量不好,零售商就會把當眼空間留給下一批書。結果,有的書運到書店,擺了幾天就被擱上書架,更難被發現,於是無人問津,最終被銷毁。

相關的文章:

楊修
2010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9/blog-post_25.html
節錄:當我翻閱財經雜誌,看見一個中文名字叫「楊修」的鬼佬,幾乎噴飯,即時反應是:「死鬼佬得罪人乎?」鬼佬楊修 (Hugh Young) 的頭銜是安本亞洲董事總經理 (Managing Director of 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是資產管理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公司總部設於新加坡。也有另一種可能,鬼佬楊修其實是知道的,只不過英國人愛自嘲,百無禁忌。又或者明明知道但係扮唔知,藉此滿足好為人師、喜歡教訓洋人的老一輩華人富戶。

出書?
2011 年 10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html
另一個原因是香港出版行業的生態環境和遊戲規則。出版傳統印刷書籍的話,書價中作者分得的比例偏低,很大比例歸發行環節所有,數期長,資金回流慢,足以殺死小規模的出版社(因此香港的出版社死亡率高)。至於大型的出版社,在發行和宣傳方面有優勢,但是有很多政治和商業上的考慮,情況有點像香港的電影業和流行音樂工業。

入行障礙(二)
2012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4.html
節錄:經濟週期的波動循環,會影響老百姓的生計。遇上經濟不景,失業人多,社會動盪,執政者隨時要下台。不少國家於是設有失業救濟金之類的安全網,但通常是短期性的措施,作用有限。因此,每個社會,都需要一些低入行門檻的行業,收容失業中年,好讓他們自食其力,養妻活兒。香港的失業中年,還有甚麼出路?有!神棍和食家。

自報家門(四)
2009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8/blog-post.html
節錄:正如呂大樂所指出,九七之後,「第二代」就算受到勞動市場的衝擊,也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他們當中的高官或者高層,透過推行彈性僱佣制度、合約制和降低入職起薪點等各種措施,有效地肥上瘦下、成功自保。他們的下屬「第三代香港人」(即 1966-1975 年間出生) 因此被合法地剝削和壓迫,無法規劃自己的事業與人生。第三代上位無望,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從小被灌輸的「香港夢」(不論出身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善物質生活以及向上爬)破滅。

當你係客
2008 年 3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3/blog-post.html
節錄:當香港人只能找到推銷員或者客戶主任之類的工作,你就不能怪責他們黑口黑面,不開口還好,一開口便是大話連篇或者晦氣說話。當香港人每日工作十幾個鐘,但是收入依然不足以應付生活,還要不停被老闆施壓跑數,又或者被粗口橫飛的野蠻客戶罵個狗血淋頭,你就不能怪他們不懂生活情趣,不會談戀愛,不懂維繫婚姻,不會教養小孩。當你係客,表面是恭維,其實是詛咒。

07/08/20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