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揾食


揾食與覓食

「揾食」是港式粵語,解「謀生」。香港人所說的「揾食艱難」,是指「謀生不易」。「揾食」亦可解作「覓食」,可以是挑選食肆,也可以是尋覓愛侶或宿主。追蹤娛樂圈拜金男女情場動態的八卦雜誌,經常使用後一種意思。

如果你是外國人、外來者、新移民,初到香港,想跟土著交朋友,交流「揾食」情報以及學習廣東話,都是明智之舉。交流的層次也許不高,但是肯定有助破冰。很多人都知道,香港人的居住環境狹窄,再加上工作時間長,於是經常外出用膳,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食肆,在挑選食肆方面也累積了不少心得。得罪講句,大部份香港人,層次不高,就算是已經成年,依然停留於口腔期 (Oral Stage),所以只適宜做普通朋友。對付這種香港人,交流吃喝玩樂情報,已經足夠有餘。

台灣小胖是個好榜樣

需要參考資料的話,主流傳媒以及網上世界提供大量的食評(例如:Open Rice 開飯喇!),中英文都有。請先做功課,學習目標食店或食物的廣東話發音,讓土著們覺得你有誠意,自然樂於指點。這種認真的外國遊客,我遇過。萍水相逢,賓主盡歡。廣東話難學?對!但是歪歪斜斜的廣東話,更富娛樂性,也更容易討人歡心。怕發音不準變成粗言?不用擔心,懂得講粗口的外來者,會更快融入香港社會。如果你真的想學習港式粗言,請上網,用 Dirty Cantonese 作搜尋。

這一套,很多訪港的外國藝人都懂,尤其是文化背景比較接近的日本、韓國和台灣藝人。他們都懂得利用香港的飲食文化主動打開話題,勝在夠親切,而且夠安全,又可以避開敏感的政治話題。較早前,那位唱 I Will Always Love You 熱爆 YouTube 的台灣小胖(林育群)訪港,接受八卦傳媒的訪問。一坐下來,自動報料,交代過去幾天品嘗過甚麼港式美食。訪問完畢,離開之前,小胖恭恭敬敬地向香港傳媒請教:「請問各位哥哥姊姊,還有甚麼是我應該吃的?」小胖乖,是個好榜樣。結果他被向來歧視肥人的八卦傳媒形容為「識 Do」(港式粵語:會做人),得到友善的對待。跟國產大款比較,台灣幫更懂得入鄉隨俗之道。

四出揾食的外國勢力

這一套,外國勢力也懂,末代港督肥彭(中文:彭定康,英文:Chris Patten)以及新任的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英文:Clifford A. Hart)都是表表者。

肥彭任內,曾經宴請訪港的德國總理科爾(英文:Helmut Kohl)。他的做法,並非在港督府設官式宴會,而是請科爾到中環著名食肆鏞記吃燒鵝、飲青島啤,飯後再帶科爾到當時位於同一條街(威靈頓街)的泰昌餅家(英文:Tai Cheong Bakery)吃蛋撻(英文:Egg Tart)當甜品。這種帶你出街「揾食」的做法,非常之有 Hong Kong Style。作為東道主,肥彭挑選的主菜是傳統粵菜(燒鵝),飲料是來自前德國殖民地的啤酒,甜品是融會中西飲食文化的蛋撻,這個餐單肯定可以為賓主雙方提供不少話題。肥彭心思細密,在飯桌上體現港式待客之道。

泰昌餅家從此聲名大噪,而青島啤酒則成為第一間來港上市的大陸國企, 1993 年以 H 股的形式上市,開市儀式理所當然地用啤酒取代香檳,股票編號 168 即粵音「一路發」,非常吉利。上市二十年後,回報率接近 20 倍,總算有交代。九七之後,肥彭回歸,出席新書的簽名會,之後繼續四出「覓食」,面對指控他體重失控的香港傳媒,肥彭一臉無奈,用半鹹淡的廣東話自嘲「肥彭好肥」。至於肥彭巡視旺角期間喝廣東涼茶的那張照片,早已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而三十歲以上的港男,一定記得肥彭的漂亮幼女,離開香港的那一夜,她哭得很傷心,令港男想把她一擁入懷,好好安慰。肥彭女兒的美貌,後來成為唐家璇的爛笑話,詳情請參考肥彭著作 Not Quite the Diplomat(圖) (Penguin 2005, p. 273) 。肥彭的文筆是典型英式風格,暗藏機鋒,語帶雙關,但是唐家璇那一筆寫得很白。

肥彭之後,輪到新任的美國駐香港以及澳門總領事夏千福(英文:Clifford A. Hart)繼承外國勢力的「揾食」傳統。上任不過數個月,他已經四出「覓食」,光顧地道港式食肆,又接納香港網民的建議,去灣仔金鳳茶餐廳喝凍奶茶、吃雞批,然後把照片上載 Facebook 。頭腦靈活的香港餐飲業老闆(提示:明將壽司)見夏千福在網上世界的人氣急升,於是在美國領事館的 Facebook 留言,乘機宣傳自己的食肆,原文用港式粵話寫成,以下提供書面語的版本:「聽說你們快要沒錢發薪水(提示:Fiscal Cliff),共和黨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才妥協,唉!美國佬的事情真麻煩。形勢不妙,你們應該想辦法省錢,不用發愁,跟你的老闆(夏千福)說,不要亂跑,也不要浪費金錢到處用膳,要吃飯,請到我們這裡來,西九龍無敵海景,中環午餐價,壽司任食,保證滿意,地址電話營業時間如下:」

這就是「交流」的意思。夏千福在午餐會講話中,提到香港的飲食文化,他也開始講半鹹淡的廣東話了。這個美國佬,是公關高手,效率很高,連串舉動,示範了社交媒體的宣傳與動員功能,也贏得香港網民的一致讚賞。他有做功課,知道香港的主流傳媒已經被愛國力量收編得七七八八,於是選擇運用網上的社交媒體,直接跟八十後對話與交流。 Facebook 和 YouTube ,本來就是「美帝」的偉大發明。今時今日,主流傳媒已經是夕陽工業,自顧不暇。真正的民意戰場,在網上世界。由於夏千福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香港人爭取真普選,立即觸動了駐港京官的神經,警告外國勢力切勿「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紅色政客立即和應,聲稱外國勢力不是真心為香港好,背後必定有陰謀,想對付偉大祖國。

大陸人為何不懂?

偉大祖國想「還拖」(港式粵語:反擊),可以有更高明的做法。如果我是中聯辦的張曉明,我會立即致電管理海洋公園的盛智民(對!蘭桂坊之父),叫猶太佬提供幾張十月底海洋公園萬聖節派對的門票,再發信邀請夏千福和他的妻小(如果在香港的話)到海洋公園的鬼屋歷險,見識清裝殭屍以及日本貞子等東方鬼怪,體驗一個本來充滿美國色彩的節日,如何被香港的生意人(盛智民)和消費者(八十後)本土化及商業化。不妨邀請海洋公園萬聖節派對的代言人羅蘭(提示:龍婆)當導賞員,解釋何謂十八層地獄,然後透過真人演出,展示中國人社會對於多言者的懲罰 ―― 粵語叫「勾脷筋」的酷刑(即:剪舌根)。對付美國佬,不妨玩 Cultural Shock ,讓他明白東方人社會的遊戲規則。共產黨不信鬼神?沒有問題!萬聖節是擺明是假的,小孩子裝神弄鬼尋開心,我們當你是小孩子,Trick or Treat ? 你不會不來吧?西方鬼節將至,中國鬼嚇西洋鬼,很應該。

不論是搞外交,玩政治,共產黨都缺乏幽默感,這是文化的問題,也是缺乏自信和修養的表現。回歸以來,駐港京官都是「寧左勿右」的幹部,一開口便是黨八股,而且他們都不大願意講廣東話,在公開場合,跟本地人的交流非常有限。也許是因為「前車可鑑」所以要避嫌 ―― 歷任駐港京官中,最懂得融入香港社會的那一位,叫許家屯(香港新華社社長 1983-1989)。起初還是典型的八路軍土幹部,但是很快就脫胎換骨,跟香港人一樣去聽演唱會(徐小鳳:「許社長,我只要旅行,不要移民!」)。 1990 年,許家屯出走美國,然後出版回憶錄。

在香港生活的海歸派以及在本地大學讀書的內地生,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們喜歡自組小圈子,跟背景相同的大陸人一起出入。他們覺得學廣東話沒有用,也沒有興趣跟本地人交流(還是跟駐港京官一樣想避開「精神污染」?),甚至沒有打算留港發展。內地生拒人於千里之外,再加上生活習慣不同,結果令本地生不願意跟他們一起做 Project。這種情況,本地的大學校長(中大:沈祖堯)都知道。

亞洲藝人和外國遊客懂的,大陸人不懂,關鍵在於心態。

大陸人也許視香港為人生旅途的中轉站,是前往西方國家的跳板,覺得沒有必要花時間融入香港,而本地人因為利用價值有限,不被視作「朋友」。這種情況,在大陸女人身上尤其明顯。那位在蘭桂坊夜店跟作家之子熱吻,然後在香港覓得洋人老公的內地女生,是個好例子。她的下一步,應該是離開香港。這位美眉(妹妹)有眼光,避過一劫。那位作家之子,後來透過財經演員發放消息,聲稱炒賣某隻神仙股賺得過千萬港元利潤。如此「低莊」(低級的做莊手法),信者失救。

也有些大陸人,視自己為香港的新主子,視本地人為奴隸,要求香港的傳媒及學校講普通話、用簡體字,以及無條件地滿足大陸人的所有要求(例如:奶粉、學位)。更有些「高層次」的大陸人(提示:賈選凝、粗俗喜劇),用主人的語氣,命令香港人「更換主體性」(解讀:跟大陸接軌)。這種大陸人,是「迷你版」的共產黨,橫蠻無理,神憎鬼厭,莫說交流飲食情報,當個普通朋友,我們香港人甚至不想跟他們「搭檯」(港式粵語:同桌吃飯)。

插圖來源:
http://www.lavoisier.fr/couvertures/1509609.jpg

YouTube 精選:

經典廣告:<山西竹葉青>(呀 Sir 請食飯)(1977) (0: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AWC4HfO0
經典廣告教你如何融入香港:學廣東話,出街食飯,和土著一起喝國產名酒。

Taiwanese Lin Yu Chun Sings "I Will Always Love You" (LIVE) (2:5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tOsM6F4Y
台灣小胖(林育群)的成名作。

Chris Patten - Hong Kong handover BBC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pLrZQJm-w
肥彭的開場白:It was the very last day of British rule.

2012-07-04 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
前港督彭定康道出港人心聲 (8: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nutukfWkk
My anxiety is this: not that this community's autonomy would be usurped by Peking, but that it could be given away bit by bit by some people in Hong Kong.(肥彭說:我感到憂慮,不是因爲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它將逐點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2013 Lunar New Year Greetings
From the U.S. Consulate General HK and Macau (3: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gkQFMjgk3o
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的華洋員工跟香港人拜年, Full Team 上陣,載歌載舞,背景音樂是經典賀年歌<歡樂年年>,作曲填詞關聖佑,這個版本的歌手是歐瑞強和張德蘭。香港網民反應熱烈,大陸網民則留言感謝美國人救出陳光誠。

Yankee Doodle Come to Town (American Patriotic Song) (2: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RhFH5OyHo
關於這首歌的來源,一般說法是十七或十八世紀期間,在海外作戰的英軍看見同行的美軍軍容不整、拉雜成軍,於是作了這首歌,用來嘲笑美軍。美國佬一個唔該收為己用,所以歌詞有不止一個版本。九十年代初,香港著名導演徐克重拍經典粵語武俠片<黃飛鴻>,加入中西文化衝突,負責配樂的黃霑把這首歌(純音樂版)用於外國傳教士出場以及廣東人排隊賣豬仔(去美國當苦工)的場面。

Jimi Hendrix -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American Anthem]
(Live at Woodstock 1969) (4:0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zZh6-h9fM
只要你有心有力有技巧,國歌一樣可以用來反政府。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 Jimi Hendrix ,請上網。這是 1969 年胡士托音樂節的片段,那是越戰期間, Jimi Hendrix 令手中的電結他聽起來像一架正在轟炸越南的美國戰機,示範如何利用音樂作出反戰聲明。幸好他是美國人,如果是中國人,一定被判叛國罪,然後收監或處死。

2013 海洋公園哈囉喂全日祭廣告(完整版)(1:4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tFE4dUUXk
最新的海洋公園哈囉喂派對電視廣告。

海洋公園哈囉喂 2010 廣告製作花絮 (4: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WD010p_Ag
留意最後三十秒,羅蘭(提示:龍婆)示範影后級演技,令人不寒而慄。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US Consulate General HK and Macau
https://zh-hk.facebook.com/USAinHKMacau

Impressions on the US-HK Partnership:
Strong Ties Bring Shared Benefits
U.S. Consul General Clifford A. Hart Jr.'s Luncheon Speech to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
September 24, 2013, Conrad Hotel
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cg_ch_2013092401.html
Extract: I've sampled yin yeung tea(鴛鴦=奶茶+咖啡)in Graham Street, chatted with a used book store owner, enjoyed some gai pai(雞批)and milk tea(奶茶)at Wanchai's Kam Fung Bakery(灣仔金鳳茶餐廳), attended a "Beginning of School" ceremony for school kids at a Taoist temple in Sham Shui Po, and sampled the superb local bean sauce produced by the Kowloon Soy Company. These outings have of course helped introduce me to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s important, however, they have also helped enrich my understanding of what makes Hong Kong unique. As I have said more than once to my wonderful Consulate General colleagues, Hong Kongers and Americans alike, "I can't believe I get paid to do this stuff!"

Wikipedia - Yankee Dood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Yankee_Doodle

Not Quite the Diplomat
Home Truths about World Affairs
By Chris Patten, Penguin 2005
Extract: My semi-formal pardon for past crimes came a few months after I arrived in Brussels. The then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Tang Jiaxuan(唐家璇)came to see me. Like his successor Li Zhaoxing(李肇星), he was a cheerful and experienced diplomat. He sat down at the large table in my office and looked up at a line of photographs of my daughters on the wall. ‘How come,’ he enquired, ‘such beautiful daughters have such an ugly father?’ ‘The Minister is telling a joke,’ the Chinese ambassador said quickly. Minister Tang went on from his opening crack to tell me that senior leaders – he read this sentence out carefully from his brief – had concluded that I was ‘an element of concord not of discord’. So there it was: not just remission but a pardon. (p. 273)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By Chris Patten, Times Book 1998
肥彭教英文:「跛腳鴨」是 lame duck, 「另起爐灶」是 the setting up of a “second dove”, 「親北京的香港擦鞋仔」是 Peking’s local “shoe shiners”, 「殺雞警猴」是 killing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s, 「千古罪人」是 sinner for a thousand years, 「中國通」是 Old China Hands (OCHs), 「中國的老朋友」是 Old Friends of China (OFOCs)。至於肥彭本人,為何用 Peking 而不用 Beijing ,自己想。

鏞記酒家 (Yung Kee Restaurant)
http://www.yungkee.com.hk/index.html
跟香港很多華人家族企業一樣,這間著名食肆較早前爆發爭產風波。記不起是來自董橋還是其他人的文章:作家林語堂 (1895-1976) 喜歡光顧鏞記。上世紀六十年代,林語堂的次女(林太乙 1926-2003)在香港工作(提示:讀者文摘)和生活,跟丈夫一起居於港島區的羅便臣道。據說林語堂每次來港探望女兒,都會去中環鏞記吃燒鵝。林語堂生前愛吃,曾經替鏞記題字「天下第一」。

Open Rice 食評:鏞記酒家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4203

Open Rice 食評:灣仔金鳳茶餐廳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1549

Open Rice 食評:泰昌餅家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5522

Tart Me Up
Why the fuss over egg tarts? Donald Asprey and Miranda Yeung investigate.
By Don Asprey, Miranda Yeung
HK Magazine (May 26, 2005)
http://hk-magazine.com/restaurants/article/tart-me
Extract: The Tai Cheong Bakery(泰昌餅家)had been running for 51-years. It was catapulted into stardom by Chris Patten when he visited with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in the early 1990s for a diplomatic tart feast. But this week the bakery was put out of business by the rejuvenated economy and recent property boom. Unable to meet the 110 percent increase in rent, from $38,000 a month to a whopping $80,000, Tai Cheong closed on May 25.

Helmut Kohl (1930-)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ut_Kohl

中証網 (2013-07-16):
國企在香港上市 20 年 青島啤酒回報近 20 倍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gg/gsxw/201307/t20130716_4066179.html
節錄: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昨日為中國首只國企股(H 股)青島啤酒 (168) 在港上市 20 周年的日子, 20 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港上市的國企已達 176 家,其市值約佔港股市場的兩成,成為港股市場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投資回報方面,若以 1994 年 8 月 8 日恒指服務公司推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簡稱:國企指數)當日計算,至今回報率則不是很理想,接近 19 年的回報率僅 67.7%。不過,作為國企第一股青啤,其 20 年的回報卻相當理想。青啤當時以每股 2.8 元發售 3.18 億股,集資約 9 億元。其上市首日即被市場熱烈追捧,收市報 3.6 元,較招股價飆升 28.6%。若投資者選擇當時套現回報已相當可觀,但若一直持股至今,其回報則更加驚人。若以昨日青啤收市價 57.65 元計算,不計派息等因素,其 20 年回報率已達 19.6 倍。

Yahoo 新聞:范太:勿信外國助港爭普選
(原載:星島日報 2013-10-06)
http://hk.news.yahoo.com/%E8%8C%83%E5%A4%AA-%E5%8B%BF%E4%BF%A1%E5%A4%96%E5%9C%8B%E5%8A%A9%E6%B8%AF%E7%88%AD%E6%99%AE%E9%81%B8-214744580.html
節錄:英美兩國早前分別就香港政改進程發聲,表明支持普選甚至願提供支援。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表示,不相信外國真心為香港,強調每個國家都最重視己國的利益,質疑外國有意無意為中國製造麻煩,以拖慢中國發展。她呼籲,港人不要天真地被外國利用,爭取民主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夏千福早前表明支持香港落實普選,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臣施維爾更撰文指英方隨時願意提供支援,但范徐麗泰昨表示:「這些動作對爭取普選無大幫助。」

文匯報(2013-10-09):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需要「新香港人」
http://news.wenweipo.com/2013/10/09/IN1310090034.htm
節錄:有香港媒體採訪了一些香港市民,他們認為新移民侵佔了港人的社會資源,包括房屋、社會福利、教育、醫療以及工作機會等。差異的存在,也是出現新香港人爭議的客觀因素。但認識和化解差異需要時間和智慧。比如之前發生的「吃麵事件」。香港明文規定地鐵內不能吃東西,內地遊客不知情,外來的小妹妹在地鐵上吃麵,導致吃麵與看吃麵的惡言升級,最後升級為兩地的網絡對罵。近年香港的出生率偏低,內地新移民也是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為補充香港的勞動力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融入香港社會的過程中,內地新移民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難題,包括語言、生活習慣、社交文化等細節問題。

李光耀:低生育率+排拆移民 人口驟減使日本走向平庸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3-08-08)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808/KH9MTLD2NWL7V.shtml
節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周二 (6 日) 推出新書<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他在新書中除了暢談新加坡國事,亦大談對鄰國的觀感,表示對日本前景感到「極之悲觀」,認為人口驟減使日本「走向平庸」。李光耀表示:「如果我是日本年輕人,又懂得英語,我可能選擇移民。」他指出,新加坡與日本同樣面對生育率低,但新加坡與日本分別在於新加坡肯吸納移民。新移民目前佔新加坡人口 1/3,但民眾已開始抗議新移民湧入,逼使政府收緊移民政策。

相關的文章:

Don't Shit Where You Eat
2013 年 4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4/dont-shit-where-you-eat.html
節錄:對香港歷史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香港人,是買辦(英文:Comprador)起家,懂得如何「勾結」外國勢力,這是阿爺(中共)不信任香港人的其中一個原因。近期的代表作:在西環中聯辦門前高舉港英龍獅旗(令京官氣炸!),向美國白宮網頁請願要求介入奶粉荒(令京官丟臉!)。還有事先張揚的「佔領中環」行動,尚未開始,就已經招來偉大祖國的文攻武嚇。

釋義篇:西人
2010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1/blog-post_29.html
節錄:廣東人早跟洋人打交道,於是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稱謂系統。當廣州還叫做 Canton 的年代,外國人被稱為「番鬼」。當年來粵經商的外國人聽見了,紀錄下來,寫作 Fan Kwae (Foreign Devil)。清末的廣東童謠,已經有唱詠「番鬼」,歌詞幸災樂禍。在香港生活的白種洋人,一般都不介意被稱為「鬼」,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人對我們的暱稱」,亦樂於自稱「鬼佬」(Gweilo)。

楊修
2010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9/blog-post_25.html
對廣東人來說,洋人是用來尋開心的。常見的玩法包括:請洋人上茶樓吃秘製豉椒鳳爪(雞腳)和 Ten Thousand Years Egg (皮蛋配紫薑)、到大牌檔喝鴛鴦(奶茶混咖啡)、到蛇店喝蛇膽酒,以及帶他們到國貨公司,尋找浸有一窩未開眼小老鼠的綠色藥酒。我們都喜歡嚇到隻鬼依嘩鬼叫,然後在 OMG (Oh My God) 聲中欣賞他們的驚嚇表情。

HK Magazine
2009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4/hk-magazine.html
HK Magazine 是一份有趣、有態度的刊物。它的讀者是一群有好奇心,有幽默感,喜歡對香港大小事物尋根問底的外國人。他們一方面享受這個城市的便利生活,另一方面有興趣了解香港的過去,會到舊區尋找隱世民間美食(例如:缽仔糕、雞蛋仔、波蘿包、臭豆腐、陳意齋),也樂於用英文拼音學習這些食物的廣東話發音,然後跟本地人交流揾食心得。

迎春花、歡樂年年
2011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2/blog-post.html
節錄:對於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來說,這兩首歌是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迎春花開,歡樂年年。年復一年,昔日的螢幕情侶如今依然活躍,不過已經是男女主角的父母,而我們也長大了,各有際遇。日子有功,音樂一起,大家都會跟著唱,甚至自動加上粵劇做手。絕對是過年的例牌菜,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這兩首歌寫於七十年代,作曲填詞都是剛剛去世的關聖佑。

入行障礙(二)
2012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4.html
節錄:每個社會,都需要一些低入行門檻的行業,收容失業中年,好讓他們自食其力,養妻活兒。香港的失業中年,還有甚麼出路?有!神棍和食家。這兩個行業的共通點,是毋須考試,不受監管,成效存疑,沒有法律責任,適合大話精。震倉哥成名之後,大家都知道當神棍的金錢回報沒有上限,按時薪計算,勝過需要不停考試和無償加班的專業人士。

入行障礙(一)
2012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7.html
也有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抬高樓價和大舉殖民是阿爺的陰謀 ――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敢結婚,大陸蝗蟲卻不斷湧來港產子,長遠來說是替香港換血,再配合洗腦教育,令這個地方變得容易統治,亦即是對付西藏和新疆的那一套。學院派的看法,是年輕人不敢結婚,將會導致人口老化,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政治人物無力改革,擔心香港將會步日本的後塵,成為另一個絕望之城。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中產階級很害怕,怕自己和孩子向下流動,怕香港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即是窮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有如印度的賤民。當權者不理會窮人的死活,因為他們無須依賴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也不需要老百姓的選票(提示:香港的特首是怎樣選出來的?)。當權者彷彿生活於另一個星球,按照另一個軌道運行,跟老百姓各不相干。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越來越似澳門賭場貴賓廳。如果香港是一盤生意,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錯,「自由行」可以幫你「交數」(達成銷售指標),交租出糧,燈油火蠟,向股東交代。表面上,高增長概念,股價上升,前景向好(但是近期「自由行」的消費力開始放緩)。代價卻是:喧嘩吵鬧,烏煙瘴氣,黑錢氾濫,北姑橫行。這種情況,商學院語言,叫「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

五毛出沒注意
2013 年 4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4/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博客的留言版,最近出現疑似五毛,迂迴曲折地替阿爺辯護,直接了當地批評 Auntie「對大陸人有這樣深的偏見!」(即:歧視)。這種論調,太熟悉了。每次香港人投訴大陸蝗蟲搶奪資源,特區政府的一眾高官也是這樣回應的。

10/10/2013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這位美眉(妹妹)有眼光,避過一劫。"

她避過一劫非因有眼光, 祇是作家之子的老婆發虎威, 要他與美眉一刀兩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