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8年12月16日星期日

2018 Top 10


2018 年發表的文章,瀏覽量最高的十篇是:

1. 教育騙局(六)(Feb 2, 2018)
2. 逆天而活 (Feb 24, 2018)
3. 宿命論 (Jan 11, 2018)
4. 給青年 (Mar 21, 2018)
5. 影像財經 (Jun 8, 2018)
6.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Mar 28, 2018)
7. 一切隨風 (Mar 4, 2018)
8. Beggar-thy-neighbour (Aug 15, 2018)
9. 人生滿希望 (May 25, 2018)
10. 大辯論 (May 9, 2018)

<教育騙局>(六)和<給青年>都是教育題材,解釋當權者的控制手段。<宿命論>和<人生滿希望>探討傳媒的社會功能,揭示這個行業的黑暗面。華人社會,教育和傳媒都是執行愚民政策的工具。學校管不到的地方,由傳媒代勞。傳媒依賴廣告收入生存,難免要照顧商界的利益,而商界跟官府的關係又千絲萬縷,尋常百姓根本逃不出天羅地網。這個博客的讀者說得對,社交媒體令當權者的控制手段更加精準、細緻和綿密,無孔不入。中共繼續加強對香港的控制,教育和傳媒行業首當其衝,不難理解。其餘的都是財經分析,是這個博客的收視保證。

2018 的主題是醒覺和反擊。港人對中共的控制手段有切膚之痛,過去幾年間,勇敢的年輕人站出來,試圖重奪未來,導致反對派陣營分裂。過去一年,輪到西方世界感受到中共所帶來的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聯同日本)開始反擊,而且是迎頭痛擊,毫不猶豫。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還在思考應該姓資還是姓社,國企民企如何分工這些老掉牙的問題,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改變,西方人對中國失去耐性,開始建立防禦工事和修築防洪隄壩。美軍來了我帶路?今日科技進步,不需要帶路人,也不需要發動地面戰爭,網絡戰和間諜戰已經有足夠的殺傷力,否則大批(沒有特權和金錢的)中國人往外逃,後果嚴重。大陸網民的說法:「小時候總以為,國家強了,就沒有人敢來欺負我們了。現在才知道,國家強了,就沒有人敢來救我們了。」哈哈,說得很對。大陸人的殺傷力,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特朗普(川普)連環出招,支持港獨的本土派年輕人熱烈鼓掌(提示:喜氣洋洋),認為他有真本領,研究如何把董建華、梁振英和林鄭月娥送上開往美國的飛機,讓幾位特首繼何志平之後被關押於美國的監獄中,罪名是扮演中共的白手套。中年人則看見危機,認為香港的特首和高官只顧追求中共標準的政治正確,令香港站在文明世界的對立面,跟國際社會漸行漸遠,一旦失去獨立關稅區地位,或者美國佬廢除<香港關係法>,影響商業活動或學術交流,會打爛很多人的飯碗。再加上中國經濟下行,美國提早結束加息期(提示:Inverted yield curve),香港難免會受影響,樓價下滑,泡沫爆破,打擊消費意欲,2019 前景不妙。中美角力和中共內鬥,都會影響到香港。這是歷史的轉角位,而香港被綑綁在中國的車頭,無法控制自己的方向,內部的社會矛盾又不斷累積,港人的處境非常不妙。

唉,得快樂時且快樂。Auntie 祝大家聖誕快樂,看得開心請捐款,一起積福。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Rocky (8/10) Movie Clip Training Montage (1976) HD (3: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YmfM2TfUA
每次在電視上看見 Donald Trump 出招對付偉大祖國,Auntie 都會想起這首美國風格的電影音樂以及打拳的史泰龍 (Sylvester Stallone)。史泰龍穿 Converse 球鞋跑上 Philadelphia art museum 的樓梯級,令那個地方成為影迷和遊客的拍照熱點。

Dvořák: Symphony No. 9, "From The New World"
- Movement II - Largo (12: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lch7R1Zvo&index=6&list=RDEvV0nSkfho0
生於捷克的作曲家德伏札克 (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1904) 遊歷美國之後,於 1893 年寫下這首<第九號交響曲>,The New World 是歐洲人對美國的稱呼,這個版本的指揮是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關正傑:<夕陽下> (4: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D2y-iUnp8
這是填上粵語歌詞的版本,出自<英雄出少年>專輯 (1982),歌詞出自鄭國江。同年關正傑跟管弦樂團合作,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當時香港最大的表演場館)舉行首次的個人演唱會,唱出<恨綿綿>,即是填上粵語歌詞的<梁祝協奏曲>。曾幾何時,香港的流行音樂融會中西。古典樂迷會喜歡關正傑,因為他的歌聲精準而乾淨,沒有多餘的東西。劉德華講過,關正傑證明了不懂跳舞一樣可以做歌手。張學友唱關正傑的歌曲入行(提示:大地恩情),經常在公開場合演唱前輩的歌,向他致敬。

關正傑:<愛的音訊> (3: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MVOBuFpEQ
關正傑另一首改編自古典音樂的歌曲是<愛的音訊>,原曲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又名<歡樂頌>(Ode to Joy)。曾幾何時,香港的流行音樂跟國際社會接軌。

Anthem of Europe (2: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_-KoBiBG0
<歡樂頌>(Ode to Joy) 是歐盟的官方音樂,這是人聲大合唱版,有英文字幕。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Investopedia –
Inverted Yield Curve
What is an 'Inverted Yield Curve'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i/invertedyieldcurve.asp
Extract: An inverted yield curve is an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in which long-term debt instruments have a lower yield than short-term debt instruments of the same credit quality. This type of yield curve is the rarest of the three main curve types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edictor of economic recession. Historically, inversions of the yield curve have proceeded many of the U.S. recessions. Due to this historical correlation, the yield curve is often seen as an accurate forecast of the turning points of the business cycle. By issuing longer-term securities with lower-yield offering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alike can acquire needed investment capital at affordable costs to jumpstart a weak economy.

維基百科:美國-香港政策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國-香港政策法
節錄:《美國-香港政策法》(英語: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又稱為《香港關係法》,是一部美國國會在 1992 年通過的法案。鑑於在 1997 年 7 月 1 日,英國結束對香港的管治後,香港主權移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美國政府重新釐定對港政策。美國國會通過此法案承認「香港獨立關稅區」,將香港區別於中國大陸,在一國兩制框架之下,支持香港人權、民主與自治,保障香港生活方式及美資在此國際金融中心、自由港營商。

相關的文章:

2017 Top 10
2017 年 1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7/12/2017-top-10.html
節錄:過去一年,中共加強對香港的控制,港人的自由進一步萎縮。 2017 年最受歡迎的文章大致反映這個趨勢,傳媒和教育行業的情況尤其明顯,於是 Top 10 之內有相關的評論文章,例如<黎智英>系列。一如以往,財經分析是收視的保證。<教育騙局>系列的反應不錯,透過搜尋結果,我知道香港的網上討論區有人轉發,憑語氣推測,應該是三十歲以下的小朋友。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由學校負責的洗腦工作,交由主流傳媒接力:必食、必遊、必消費、必買樓、必結婚、必生仔、必 Playgroup、必名校、必考試、必補習。傳媒的任務,是塑造閣下的生活模式,務求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會落入商家的手裡。閣下的人生目標,只能是貢獻資本主義,而非為自己而活。你所生的孩子,將會經歷同一過程,繼續交數,一生為奴,千秋萬代,求脫無期。

翻身的日子
2017 年 12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_27.html
節錄:甚麼時候偉大祖國終於成為席捲全球同時禍及香港的金融風暴的源頭,天曉得。中國人集體「翻身」的日子,恐怕是地球人付出代價之時,而香港會首當其衝,率先陪葬。(原因:香港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升至接近兩成,而紅籌國企 H 股佔恒生指數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

假如我是真的(三)
2018 年 8 月 4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是牽涉國家安全的行業,事情更加複雜,所以你會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中資的海外收購活動設置障礙,以免被盜竊高新科技,避免戰略產業被中資控制以及國家經濟被人民幣主宰,又或者被捲入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令企業的商譽或財政受損。而中資的回應方法,是動用港商、台商、南洋華僑、海外華人甚至是西方人當人頭或 Frontman,於是離岸公司的機密文件會被外國間諜放上網,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

衍生產業鏈(三)
2018 年 10 月 14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14.html
節錄:從七月初的貿易戰開始,蔓延到科技領域,然後是高調捉拿中國間諜,甚麼時候打金融戰(例如:凍結國家領導人兒孫在美國的資產,懲罰違反美國金融法規的國有銀行),天曉得。美國佬明白香港是中國的白手套,如果民主黨或民主派還要跟美國佬講甚麼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跟中國不一樣,應該得到區別對待,美國佬懲罰中國之餘,記得要放過香港,美國佬會覺得你當他是傻瓜,又或者是中共派來的港共(間諜)。

陪跑(二)
2017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14.html
節錄:黑天鵝陸續有來,所以大家都不願意付出,害怕沒有回報,又或者被人佔便宜。已經過時的社會制度與追求自由意志的個人之間,不斷拉扯或角力,令官府施政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殺出一個狂人總統特朗普,英國選擇脫離歐盟出走,歐洲的右翼政客抬頭,有望當選法國和德國的元首,都絕非偶然或意外,而是新舊交替過程中所釋放的張力,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不安。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眼前這齣<電視風雲>,如果要選主題曲的話,<歡樂今宵>的開場曲非常適合。 Big Band 風格,熱鬧繽紛,歌舞連場,大龍鳳,走馬燈,江湖賣藝,娛樂至上。令人想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亦即是 TVB 依然有創意和人才輩出的年代。那首歌的原裝版,是英文歌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歌詞充滿黑色幽默, Woody Allen 的電影也用過。

翱翔萬里
2013 年 8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30.html
節錄:爵士樂迷一定認得這首充滿美國風情的 Rhapsody in Blue(中譯:藍色狂想曲),是作曲家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中譯:蓋希文、歌舒詠)的代表作,也是美國聯合航空的廣告音樂。這個版本結合音樂與動畫,是荷理活級數的製作。 Gershwin 寫過不少爵士名曲,例如:Summertime、It Ain’t Necessarily So、I Got Rhythm、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I’ve Got a Crush on You。

一雞三味
2013 年 1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9.html
節錄: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16/12/2018

1 則留言:

匿名 說...

I have been reading your articles for years. Glad to hear such a unique voice that can be found nowhere in our mainstream media. Merry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