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教育騙局(八)


上市公司要結束或出售某間附屬公司,通常會更改後者的名稱(例如:廖創興銀行放棄家族姓氏,然後賣盤給廣州市的窗口公司越秀集團),或減少持股量,或減少資源投放,或不再共用後勤部門,以往由母公司提供的免費服務開始要收費,那間附屬公司要遷出總部,搬到偏遠的地點繼續營運,順便迫走部份基層員工,諸如此類。這些都是說再見的前奏,情場玩家的說法,叫「分階段分手」。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向教育局提交的報告顯示,特區政府採用類似的手法,去處理專上教育界供過於求的問題。報告建議,八間公帑資助大學的附屬自資部門需要脫離大學的本部,與其他私營自資學院一併納入統一的規管制度,並建議訂立更清晰的取消院校註冊機制,例如列明院校收生人數持續低於目標,又出現學術水平不達標等問題,就有可能被「殺校」。明顯地,是吸收了港大附屬的自資院校明德學院的教訓,該校已宣佈於 2019 年停收新生,同時裁減教職員人手,為可能結業作出準備。換言之,官府有最壞的打算,明白也許陸續有來,用行政手段減輕震盪,同時向市場傳遞訊息,讓業界和公眾有心理準備。

背後的原因:適齡學生數目減少(解釋:2000 至 2003 經濟差導致港人不敢生育),副學士課程因為定位模糊,缺乏資助以及銜接問題,被本地生所離棄,要靠內地生來填補,部份私營的自資院校收生不足,經營困難。至於八大的自資部門是否需要改名,留給院校的校董會決定。換言之,你可以立即改名跟大學本部切割,代價是不可以再用大學本部的名氣來招生,又或者等找到買家之後才改名。(例如:提供副學士課程的城大專上學院跟澳洲的大學結盟,數年之後易名「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聽起來似港式粗言,哈哈)至於「殺校」的標準,則語焉不詳,即是叫教師開始找工作,學生最好避開由自資部門或自資院校所開辦的課程。特區政府知道那個 Market Segment 供過於求,但是不想親自出手打破教職員的飯碗,以及處理學生如何轉校等令人頭痛的問題,但是校董會內的建制派懂得解讀官府的心思,知道應該怎樣做,股評人的說法:Underweight。過去數年間,部份公帑資助的大學已經開始停辦副學士課程,即是撤出市場。

為甚麼不乾脆取消負面新聞多兼且需求下降的副學士課程?因為這樣做等於公開掌摑目前是政協副主席的前特首董建華(以及背後的中共派系),政府高官不想得罪他,也無意替他善後,更不想面對那群受騙的年輕人。那些僭建物(即:毅進、副學士、高級文憑、自資學位)跟商店的舊招牌一樣,搞出人命之前不要去碰它,由得舊招牌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反正舊東家已經聯絡不上,甚至是移民海外。對,賺夠就走。高級公務員只會做門面功夫,小修小補,應酬輿論,把問題留給下一任。敷衍、拖延、打發。這一套,香港人非常熟悉。隨著時日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會自動轉化或變質,到時教育官僚已經退休,又或者成為人大政協(目標已達)。據說他的孩子在外國讀大學,所以無意理順扭曲的公營教育制度(提示:楊潤雄)。

結果扭曲形成進一步的扭曲,令事情變得更難解決,尤其是牽涉大陸人的事情。近日上網,發現市面上開始出現替修讀副學士課程的內地生尋找補習老師的招聘廣告,那間公司提供移民和升學顧問服務,服務對象是居港的內地生,老闆是曾經在本地二線大學讀研究院的內地人,讀工程的男生,他的第一個學位來自內地二線大學(我當你真),哈哈。我夠資格,但是不敢申請,因為不想被大陸人拖欠薪金,更不想被捲入國產騙局。我想起那些由大陸人開辦的旅行社,向自由行提供低價旅行團,然後強迫團友購物賺佣金,結果搞出人命。(提示:惡女導遊阿珍的普通話對白:我給你吃給你住,是你欠了我不是我欠了你!)即是:大陸人騙大陸人,但是影響香港的聲譽,令某個行業的形象受損。

難怪教副學士的劉小麗要轉行從政。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廖創興銀行有限公司已易名為創興銀行有限公司
http://www.chbank.com/tc/about-ch-bank/news-releases/news_20061223.shtml
節錄:廖創興銀行有限公司已於 2006 年 12 月 23 日起易名為創興銀行有限公司。本銀行易名之原因:本銀行已故之創辦人廖寶珊先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創辦「創興書院」以樂育菁莪,早已貫徹其服務社會、造福人群,不以一家一姓為念的宗旨,故本銀行名稱亦無須冠以「廖(Liu)」氏;使本銀行企業形象更趨年輕化,以吸引年輕一代;有利藉國家《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優惠政策,獲准進軍內地龐大市場開拓經營,促進業務更加多面發展;及更準確地反映本銀行作為一間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之公眾公司的公眾性質。

創興銀行賣盤越秀
越秀斥資逾 116 億元購創興銀行
Now 新聞 (2013-10-25)
https://news.now.com/home/finance/player?newsId=83157
節錄:創興銀行落實,以超過 116 億元,出售予廣州越秀集團。是 08 年以來,香港再有銀行併購活動。賣盤的消息早已傳聞不斷,創興銀行最終落實,出售予廣州越秀集團。是 08 年以來,本港再次出現銀行併購活動。創興銀行宣布,大股東廖氏家族與越秀集團,簽署協議,同意以每股 35.69 元,收購最多 3.2 億股創興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的七成半。較股份停牌前收市價拆讓約 4.5%。總收購作價涉及 116.4 億元,約為市帳率兩倍。越秀集團將會以現金支付。公布又提到,完成收購後,創興銀行仍會保持上市地位。而有關收購仍有待金管局及內地監管當局批准。 1948 年創立的創興銀行,廖氏家族合共持有約五成股權。中遠香港集團則持有兩成股權,而三菱東京 UFJ 銀行持有約一成股權。

城大專上學院與澳洲大學結盟 5 年後或「賣盤」
東方日報 2014 年 11 月 14 日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41114/bkn-20141114152847434-1114_00822_001.html
節錄: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城專)宣布有意與澳洲臥龍崗大學結盟為夥伴大學,對於 5 年過度期結束後是否等同將城專「賣盤」予臥龍崗大學,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管理議會主席周永成承認,「 5 年後希望城大可完全放手,如果一切做得好,邁向大學有進展,城大會淡出」。周永成指,相信 5 年後城專將脫胎換骨,屆時校名或會改變,但目前言之過早。至於城專現有的儲備,將一直屬於城專。他堅稱,城大有意放手城專的原因,是「睇到城專同臥龍崗大學結盟有咁好嘅發展,城大好樂意讓賢」。校董會下周如通過建議,預料兩校最快由 15/16 學年起結盟,城專及臥龍崗大學將確保在過度期的 5 年內,即未來 3 年入學的學生,其課程架構、獲頒證書及學費將維持不變,校方將於 5 年內另覓新校舍發展。

城專將改名「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
東方日報 2017 年 11 月 19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1119/mobile/odn-20171119-1119_00176_032.html
節錄: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昨日在九龍灣德福分校舉辦「澳洲同樂日」,並宣布與澳洲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策略性聯盟,城大專上學院未來的辦學名稱是「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城大專上學院於一五年七月一日與澳洲伍倫貢大學建立策略性聯盟後,隨即展開五年過渡期,學院逐漸加強與伍倫貢大學合作,過渡期間,入讀城大專上學院副學士課程的學生在修畢課程後,除可獲頒香港城市大學畢業證書外,亦可額外獲頒由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的畢業證書,該學歷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

【Asso 這條路】副學士升學搵工難 
過來人︰浪費氣力、金錢、時間
www.hk01.com (2017-08-06)
節錄:新學年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分別有 125 個及 161 個,較七年前減少 24% 及 33% ;僅 11 間院校開辦副學士課程,較有開辦高級文憑的院校少七間,城巿大學專上學院、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及理大香港專上學院為三大院校。相比 2012/13 學年,多間院校大削副學士課程,如嶺南大學兩間自資院校 2012 年發生超收醜聞後,副學士課程由 25 個銳減至新學年只餘 7 個;恒生管理學院、公大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教育大學、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耀中社區書院更已退出副學士市場,改為只辦高級文憑課程為主。港府當年鼓勵院校加開副學位課程,目的是增加本地學生接受大專教育比例,為未來知識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惟副學士課程氾濫,最終釀成大批畢業生無法升學,在職場認受性低問題。面對中學生人數減少、副學位供過於求,當局應走出重量而不重質思維,培育年輕一代。

2.5 萬學額無人吼 恐爆殺校潮
蘋果日報 2018 年 12 月 28 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228/20578530
節錄:自資專上界別剩餘學額問題將持續惡化,2022 至 2023 學年更是自資專上界別收生的「冰河時期」,逾 2.5 萬個自資學額恐無人問津。小組主席張炳良會上強調,自資專上界別須承受市場風險,部份院校屆時或因「良性競爭」面臨殺校。參照小組在報告中臚列的數據,預料 2022 年只有 43,300 名文憑試日校考生,其中 17,300 人可考獲「3322」的學士學位基本入學要求。考慮其中 15,180 人將獲八大學士學位錄取,即該年只有 2,120 名手持「3322」的學生,須考慮八大學士學位以外的升學途徑。報告同時預料該學年會有另外 13,000 名學生考獲 5 科 2 級的副學位基本入學要求,但該學年的公帑資助副學位、自資副學位、自資學士學位合計有 40,900 個,其中 73% 即 30,100 個學額屬自資專上界別。這代表即使該學年所有未獲八大學士學位錄取、但考獲至少 5 科 2 級以上成績的文憑試考生均計劃在本地升學,該學年仍會剩餘至少 25,780 個非八大學士學位學額。

特區政府新聞稿: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
2018-12-27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12/27/P2018122700325.htm
節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專責小組主席張炳良教授說:檢討報告以「並行發展,促進多元」為題,重申肯定政府支持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界別並行發展的政策,有助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發展。專責小組在檢討報告提出 13 項建議,包括應制定清晰的自資專上教育發展政策、更加明確區分副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資歷的定位、加強對自資專上院校及學生的支援,以及更新和統一自資院校的規管架構等。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檢討報告
「並行發展,促進多元」
2018 年 12 月
https://www.cspe.edu.hk/resources/pdf/tc/TF%20review%20report_TC.pdf

相關的文章: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教育騙局(七)
2018 年 9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21.html
節錄:副學士課程因為定位模糊,缺乏資助及銜接問題,開始被本地生所離棄,部份院校索性北上招生,有網民說本地院校的副學士課程早已收了不少內地生,翻查相關院校的副學士課程網頁,證實所言非虛(證據:簡體字)。前車可鑑,如果 DSE 走上同一條路,出現官府印刷的簡體字課程簡介,並不奇怪。

教育騙局(六)
2018 年 2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2/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涉嫌出賣學生或玩弄權術的大學校長,有理由相信,他們已經替自己舖好後路,找到退休之後的幫閒工作(提示:張仁良+政協委員),日後會跟學術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然得罪窮孩子沒有手尾跟,倒不如一次過賺盡愛國積分,留待北上面聖時使用。對,學生成為校長的棋子,而大學則跟傳統政黨或主流傳媒一樣,淪為踏腳石。

教育騙局(五)
2017 年 11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blog-post_17.html
節錄:大學教育泡沫化、供過於求、學歷貶值,是全球性的現象,日本、南韓以及西方國家都是這樣。大中華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然而海外華人社會的獨特之處,在於早就應該被市場力量清理的高等教育界,因為大陸學生(港式官腔叫內地生)不斷湧入,令泡沫延遲爆破,一旦泡沫爆破的話,殺傷力將會更大。相比起新加坡和台灣,香港的情況最為複雜,原因是香港和中國之間存在從屬關係(即是:一國高於兩制),而來港內地生的數量控制於中共之手。

教育騙局(四)
2017 年 9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不應該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提示:沈祖堯)?太遲了。香港成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大學是接近權力核心和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一定會被捲入漩渦。校董會越來越多建制派,海歸派大舉南下(而且是同一間國產大學的校友集體進駐某個學系或學院),學生中內地生的數目又不斷增加(最新數字是 2003 年的三倍),有今日是必然的結果。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地雷、狗屎、界外效應
2010 年 6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6/blog-post_11.html
節錄:埋地雷的典範,是末代港督彭定康 (Chris Patten, 1944-)。肥彭任內 (1992-1997) 把香港的幾間專上院校通通升格為大學,又委任董建華為行政局成員。今天看來,人數倍增又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失業大學生,以及禍港七年、成功殲滅中產、把香港還原到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老董,都是大殺傷力秘密武器。肥彭實在高招,而香港人還要歡迎他回來吃蛋撻呢。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民國奇書<厚黑學>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

28/12/20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