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股評人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市民投資股票的比例高,超過三份一成年人是股民(註一)。但是香港人工作時間長,忙於揾食(謀生),沒有時間做功課,結果本地盛產「即食」(快速版)股評人,貶義的說法叫「財經演員」。

他們當中有人有鬼,有男有女,來自四面八方,操兩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英文)。至於測市和揀股之道,有人用理論也有人信風水,正路邪門一應俱全,是個發展成熟、競爭激烈的紅海 (Red Ocean) 市場。

內地的股票市場起步較遲,跟國際市場尚未完全接軌,於是有香港的股評人選擇北上發展。有趣的是,他們當中,在內地稍具知名度的,都並非香港出生的。證明東方之珠廣納人才,容許外來者發揮才幹。

郎咸平

內地股民最擁戴的外來股評人,應該是郎咸平(1956-)。他曾經在香港的中文傳媒發表文章,但是反應遠不及內地熱烈,他本人亦明顯地志不在香港。究其原因,是香港股民喜歡短炒,習慣「攞冧巴」(港式財經術語:索取必勝股票編號),學者型的股評人長篇大論,不適合香港人的胃口,註定不會大紅大紫。大部份的香港股民只會當郎咸平是學者,跟「股壇長毛」David Webb 一樣,專門研究企業管治 (Corporate Governance) 以及相關課題,喜歡替小股東出頭。

郎咸平生於台灣桃園,是遷台國民黨老兵的兒子,原籍山東,1994 年移居香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他集中研究體制上的缺點,尤其是內地企業(國企以及民企)在收購合併 (Merger & Acquisition) 的過程中所引致的產權不清、國有資產流失以及被轉移、小股東利益受損、政治因素介入股市等中國獨有的問題。內地缺乏敢於批評官府的學者,郎咸平於是非常「紅火」。

郎咸平具備大陸人崇拜的美國學歷,作風敢言,曾經點名狠批個別上市公司,在內地有不少粉絲,是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評論股市以外,郎咸平也寫分析中國經濟的文章,其觀點以及語調,都非常適合國產憤青的口味(註二)。從當權者的角度看,郎咸平這種人,跟極端民族主義者一樣,是一把雙刃劍 (Double-edged sword),可以收為己用,也可以是麻煩製造者,必須小心處理。他是台灣人,進軍大陸有語言優勢,而台胞的身份,也令到官府有所顧忌(正面打壓會不利統一大業)。換言之,郎咸平具備走鋼索、闖地雷陣的條件,問題的關鍵,是他如何把自己定位,以及如何處理跟官府的關係。

<百度百科>的資料說,由於言論影響社會「和諧」,郎咸平的電視節目曾經被叫停(即是被「河蟹」了),官方理由是「他的普通話不夠標準」。這個理由似乎是專門為台灣同胞而設,流行歌手周杰倫據說也是因為「普通話不夠標準」而跟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無緣。偉大祖國是一齣沒完沒了的黑色荒誕劇,比周星馳更無厘頭。如果根據這個邏輯,我們的發哥一口港式「煲冬瓜」(普通話),沒有山東腔更沒有北京腔,應該沒有資格演萬世師表孔子(電影中是由一位聲線跟發哥非常近似的內地演員配音)。

曹仁超

不管是分析股市還是講普通話,曹仁超(原名:曹志明,1948-)都最具香港特色。內地股民都知道他,我曾經在本地的大型連鎖書店中,親眼見過「自由行」內地同胞「狂掃」(港式財經術語:大手購入)他的書,數量不少,不知是否用來轉售。

曹仁超於 1950 年隨家人移居香港,是南來的上海人,以論「勢」馳名。他較早前接受內地傳媒訪問,示範了一口令香港人笑爆嘴的「曹氏方言」,熱爆網絡。香港人的普通話向來普通,曹仁超卻是超凡入聖,港式粵語叫「神級」。香港網民為表揚他的「煲冬瓜」(普通話),把曹仁超與藝人古天樂以及澳門特首崔世安並列,封為「三差口」。曹仁超是典型的港式推銷員,不怕被人笑,只怕老闆鬧(至於他跟舊老闆的恩怨,請參考延伸閱讀提供的資料)。

曹仁超的寫作風格是典型的港式「三及第」:文言、廣東話以及英文(財經術語)共冶一爐(還有出自台語「唔知影」的「木宰羊」)。一如陳冠中(1952-)所指出,混雜和曖昧,正是香港的本色。用這種風格寫文章,曹仁超不是第一個。始作佣者是六十年代的明報專欄作家三蘇(高雄),他的雜文混合了文言、白話和廣東話,嬉笑怒罵,諷刺時弊,風格特出。從傳承的角度看,曹仁超可以說是加入了財經元素的後繼者(信報於1973 年創刊)。今日香港的專欄作家之中,沿用這種風格的,有左丁山(香樹輝)的<蘋果日報>專欄(GG 細語)。

至於內容方面,許多批評曹仁超的人都指出,他的文章東拉西扯,欠缺獨特的觀點與角度(更加談不上分析架構),許多時左一個權威專家,右一堆不知出自何處的資料數據,中間夾雜著白頭宮女的心得,有如「百家衣」(集體創作的必然結果)。表面上看來煞有介事,看多了就知道不外如是。

從曹仁超的角度看,信報賣盤之前的三十年內,他每日都要填滿數千字的版面,面對著茫茫大海,夠頭痕了(當然,這是他的生計,再頭痕也得頂硬上,而他亦非該專欄的唯一寫手)。曹仁超只有中五學歷,不是自學成材的林行止,亦非學者型的練乙錚,他已經超額完成了,對於填海的物料,無謂要求太高。他勝在早出世早入行(1969 年加入證劵業,當年香港尚未有那麼多擁有碩士博士學歷以及具備各種專業資格的「財經演員」),兼且有運行(曹氏方言:「布屍禾衝銘嘛!箱鋼 D 精子剛剛上處嘛!」)。今時今日,賺夠上岸,於是可以在見識少的內地股民面前,用老行尊的口吻講股票經。

上海話有「白相人」一詞,可以解作行走江湖、混飯吃的人,當中再細分為好幾類,詳情請參考<百度百科>的相關條文。

小圖:圖左是郎咸平(照片來源:易闊財經),圖右是曹仁超。

註釋:

(註一):根據香港交易所(港股編號:388)於 2010 年 3 月 31 日公佈的調查顯示,香港成年人口中有 35 % 是證券投資者(定義:於接受訪問時持有股票又或者於受訪前十二個月內曾經買賣證券的人士)。這項定期調查有二十年歷史,根據紀錄,2003 年由於 SARS (沙士)來襲,股民無心戀戰,投資股票的香港成年人比例曾經跌至 17.5%。

(註二):根據四川<成都商報>於 2010 年二月初的報導,郎咸平的近作<郎咸平說:誰在謀殺中國經濟>被評為充滿民粹主義 (Populism) 的爛書,與憤青代表作<中國不高興>同時打入 2009 年十大爛書榜。同時入榜的,尚有余秋雨的著作<問學:余秋雨與北大學生談中國文化>。

YouTube 精選:

郎咸平清華演講 (Part 1):改革開放出了甚麼問題?(10: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6o1vdt80s
分贓唔勻囉(粵語:利益分配不均)。

曹仁超講普通話 (3:4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Vpmsw0TRYA&feature=related
唔笑唔係香港人(粵語:不笑不是香港人)。

周潤發戲弄朱軍 (6: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_igDHSvrWE
發哥出招,玩殘煽情主持,大快人心。

個案研究:

張士佳因違反監管規定遭證監會暫時吊銷牌照 30 個月並罰款 500,000 元(港幣)
證監會新聞稿 2013 年 4 月 8 日
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13PR31
節錄: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暫時吊銷張士佳(男)的牌照,為期 30 個月,由 2013 年 4 月 4 日起至 2015 年 10 月 3 日止,並處以罰款 500,000 元(港幣),原因是張利用隱藏的證券帳戶進行交易,造成利益衝突,並於一報章投資專欄作出虛假及失實聲明。證監會的調查發現:(1)張隸屬於華富嘉洛證券有限公司(華富嘉洛)期間,未有披露其妻子開立的一個證券交易帳戶。因此,透過該隱藏帳戶進行的交易並無按<操守準則>的規定受華富嘉洛監察;(2)張買賣其於<蘋果日報>專欄所評論的股票,造成利益衝突。於 2009 年 3 月至 2010 年 3 月,張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對若干股票作出有利評論或推介,然後於其專欄刊出的同日或於其後三個營業日內,賣出其妻子的證券帳戶中持有的部分或所有相關股票,並多次從中獲利;(3)張曾指示其助手延遲刊發若干股票的有利評論,直至其妻子的帳戶買入有關股票;及(4)張在其<蘋果日報>投資專欄評論有關股票時,對其於妻子的帳戶所持有的相關股票作出虛假及失實聲明。張的罰款額與其於上述交易中所獲利潤大致相若。

延伸閱讀:

香港交易所新聞稿(31/03/2010):
個人投資者繼續高度參與香港證券市場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onsul/hkexnews/2010/100331news_c.htm

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 vs 紅海策略 (Red Ocean Strategy)
http://www.answers.com/topic/blue-ocean-strategy
http://www.blueoceanstrategy.com/

Answers.com - Populism
http://www.answers.com/topic/populism

維基百科(中文版):民粹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B0%91%E7%B2%B9%E4%B8%BB%E7%BE%A9

<百度百科>:郎咸平
http://baike.baidu.com/view/5424.htm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郎咸平的簡歷
http://www.baf.cuhk.edu.hk/services/StaffFrame.asp?StaffID=86&DID=4&Type=Faculty

David Webb 的網頁:http://webb-site.com/

維基百科(中文版):David Webb
http://zh.wikipedia.org/zh-hk/David_Webb

維基百科(中文版):曹仁超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B%B9%E4%BB%81%E8%B6%85

香港高登討論區:轉貼:林行止筆訓曹仁超(全文)
(題目:「舊事雖往矣,記錄當存真」,原載:信報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forum8.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1866297

<百度百科>:上海話:白相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491746.htm

書之驛站:三蘇怪論
http://yvonnefrank.wordpress.com/2009/09/20/%E4%B8%89%E8%98%87%E6%80%AA%E8%AB%96/

23/04/2010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東尼(二)


香港的中文傳媒訪問東尼,往往只顧「攞冧巴」(港式財經術語:索取必勝股票編號),不會問其他問題,頂多只是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背景和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女一子),然後順帶提一提他送給老婆的聖誕禮物(以前是匯豐股票,2009 年開始改送宏利),白白浪費了一位人生經驗豐富的被訪者。

東尼五十歲才結婚,老婆叫 Jenny,是香港人,本來是他的下屬,當時是 1983 年,亦即是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的年代。東尼著作中的家庭照片顯示,Jenny 是個外表平凡的中年師奶(港式粵語:已婚女子)。2007 年東尼接受免費雜誌 HK Magazine 的訪問(刊出日期:Jan 19, 2007),是這樣說的:

My wife was working for me. I don’t know why I decided to marry her.

其實不難理解。不少從事金融業又或者是做生意的中老年男人,因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沒有時間拍拖,都喜歡娶下屬或者秘書,把本來就為自己工作的女人私有化 (Privatized) ,婚後就把所有公私事務都交給她處理,然後專心揾銀(賺錢)。所謂生不如熟,新不如舊,公私事一起辦,人工家用合一,比較符合成本效益,同時節省氣力(因為男人每日只需要應酬同一個女人)。

廣東人的說法:「唔理好醜,最緊要就手。」(不管美醜,只求方便。)

東尼以外,其他真實個案包括:

例子一:維基百科(中文版)的資料顯示,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 (1947-) 的現任妻子葉小慧曾經是其助理。

例子二:曾經是李嘉誠御用經紀的英國人杜輝廉 (Philip Tose) 的現任妻子杜黃韋娘(印尼華僑)本是其秘書。他和梁伯韜所創立的公司,叫百富勤投資 (Peregrine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 ,死於亞洲金融風暴。

我的舊同事和上司中,也有好幾位是娶下屬或者秘書的。類似的情況其實並不局限於金融才俊或者生意人。學術圈和文化界裡面,也有不少中老年男人,喜歡娶女弟子或者女粉絲(例如:楊振寧、梁實秋),原因大致相同。

這種男人,也許結過婚,又或者經歷過多段感情關係,黃金時期已過,體能開始走下坡,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談戀愛了,要求多多的女子絕對不是他的那杯茶。他需要的,是一個助手加護士(因此有人會索性娶護士或者女傭)。至於有沒有愛情,反而是次要(當然也不能排除日久生情的可能)。只要他遇上一個不怎樣計較、不怕當後娘、不介意照顧他衰老的身軀的女人(年齡倒是不拘),他們就會結婚。老男人尋找結婚對象,沒有年輕人那麼挑剔。大家將將就就,事情會比較好辦。

廣東人的說法:「揾個人服侍!」(粵語:揾=找)

當男人已經一把年紀,有老人病,夜尿頻仍,他需要的,是一個會半夜起床,扶他上廁所,遞痰罐,倒水送藥,替他按摩腫痛的關節,任勞任怨的照顧者 (Caretaker) 。男人到了這個地步,絕色美女再無意義。某大亨便是個好例子,年輕時非美女不娶,年老之後卻專挑護士。旁人以為他口味轉變,其實是出於實際需要,所謂「英雄最怕病來磨」是也。

扯遠了,說回來。

有理由相信,東尼是那種千帆過盡的鬼佬。如果你讀過他的書<東尼的投資十大心法>,都知道他曾經有一段輕狂歲月,家無隔宿之糧,今朝有酒今朝醉。七十年代,東尼在灣仔經營酒吧,對香港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那裡是蘇絲黃 (Suzie Wong) 的原產地,是專門服務外國人(尤其是訪港美軍)的紅燈區。東尼 2007 年接受免費雜誌 HK Magazine 的訪問(刊出日期:Jan 19, 2007),是這樣說的:

I ran a bar in Wan Chai. I would sell oranges in the morning, go to the bar in the evening and go home drunk. I wasn’t good with women. I was more interested in drinking.

東尼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時說,打理酒吧是他一生中最喜歡的工作,因為有酒喝,又可以認識不同的人。鬼佬貪杯很正常,東尼也許曾經是灣仔街坊眼中的醉街鬼佬(粵音:醉街 = 最佳)。在醉與醒之間,他應該見識過不少華洋婚戀、異族情緣,也許他自己就曾經是這些故事的男主角或者男配角。

今日的灣仔駱克道一帶,依舊是服務鬼佬的紅燈區,但是港產的蘇絲黃早已絕跡。週末晚上,躺在鬼佬懷中的,大部份是來自東南亞的女人以及少數高頭大馬的「北姑」(大陸女人)。東尼是會計師出身,會寫財經分析,又曾經長駐灣仔,大有條件用鬼佬的角度寫<蘇絲黃之死>(Death of Suzie Wong) 又或者<灣仔駱克道人肉市場興衰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Sex Trade along Lockhart Road)。而當中,應該沒有<生死戀>(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更沒有<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

小圖:The World of Suzie Wong (1960)

參考資料:

First Person - Tony Measor
HK Magazine (Jan 19, 2007)

<亞洲股神東尼推介五隻長揸股>
香港經濟日報刊物 iMoney (Aug 1, 2009) p.17-24

YouTube 精選:

The World of Suzie Wong (1960) (7: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vUQqk3l0xw&feature=related
這是電影<蘇絲黃的世界>的片段,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由天星小輪 (Star Ferry) 開始。女主角 Nancy Kwan(關南施,原名:關家蒨,1939-)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中英混血兒,當年二十歲,風華正茂。這部電影令她成為六七十年代訪港美軍的夢中情人,灣仔吧女投其所好,紛紛改名 Suzie ,結果通街都係。男主角威廉荷頓 (William Holden, 1918-1981) 則成為當年香港少女的夢中情人。

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 (1955)(7: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39wyMX39iM&feature=related
這是電影<生死戀>的片段,根據韓素音(1917-) 的自傳小說改編,男主角同樣是威廉荷頓。故事以五十年代的香港為背景,電影中出現的著名景點包括淺水灣(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的場景)和景賢里(一棟融合東西建築風格的古老大宅,現已慘遭破壞)。韓素音是中國和比利時的混血兒,如果你未聽過她的名字,請參考<百度百科>的相關條文。

延伸閱讀:

The World of Suzie Wong (1960)
(港譯:<蘇絲黃的世界>)
http://www.amazon.com/World-Suzie-Wong-William-Holden/dp/B0001ZWLTM/ref=pd_bxgy_d_img_c

專題報導:蘇絲黃迷失香港(蘋果日報 2010 年 3 月 23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323&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851018&cat_id=7355444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1955)
(港譯:<生死戀>)
http://www.amazon.com/Love-Many-Splendored-Thing-William-Holden/dp/B00008AOTL/ref=sr_1_cc_1?ie=UTF8&qid=1264407645&sr=1-1-catcorr

百度百科:韓素音 (1917-)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678.htm

維基百科:百富勤投資/梁伯韜/杜輝廉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9%BE%E5%AF%8C%E5%8B%A4%E6%8A%95%E8%B3%87

10/04/2010

2010年4月2日星期五

東尼(一)


東尼 (Tony Measor, 1933-) 應該是香港知名度最高的鬼佬股評人。

在內地,東尼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網上不難找到內地傳媒對他的報導,也有內地人寫博客介紹東尼的著作。

東尼是居港超過三十年的鬼佬,用英文寫財經分析,他的文章都是由香港人翻譯成中文,然後發表和出版。他發表於華富財經 (Quamnet) 網站內的文章(要收費的)譯得認真麻麻,讀英文原文好過。他的著作<富足一生:東尼的投資十大心法>(英文原名:Successful Value Investing in Asia : 10 Timeless Principles) 由<壹周刊>的編輯李科儀負責整理和翻譯,文字比較通順,可讀性較高。

東尼的投資哲學

東尼的投資哲學非常 Old School、王道、正路。他主張「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發掘有潛力但是現階段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 (Buy and Hold) ,即是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1930-) 的那一套。上一代阿媽教女兒揀老公,也是這樣的。

東尼認為,「價值投資法」簡單易用,可以讓你安枕無憂。買入有價值的股票,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他的揀股之道非常傳統,會叫你參考資產淨值 (Net Asset Value, NAV),因為它是一條底線 (Bottom line) 或者安全網 (Safety net),而盈利預測有可能出錯(因此影響到市盈率 P/E 的參考價值)。除了資產淨值 (NAV),亦須注意股息的分派 (Dividend payout) 和增長潛力 (Growth potential)。

如果你對投資有基本認識,又或者是從事相關行業(例如:會計師、理財顧問、金融業僱員),那麼對你來說,東尼的書應該是老生常談,甚至是 Out Out 哋的陳年教科書。他的書適合初哥以及保守的長線投資者,如果你是以下幾類人,他不是你的那杯茶:

(一)「爛賭二」:東尼滿足於每年一成半的複式回報率(五年後本金就可以翻一翻),如果你是一心想吃「大茶飯」(港式粵語:大買賣,英文版:Big Tea Rice),視股市為賭場,旨望一朝富貴,窮人大翻身,熱愛衍生工具,做 Margin(內地叫「融資」,即是股民向証券行借錢購入股票)做到盡,凡事只爭朝夕,一日不落盤都會周身痕的「爛賭二」(粵語:病態賭徒),你會看不起東尼,認為他老土落伍、不思進取。

(二)「短炒王」:朝種樹,晚鋸板,從來不會(跟股票)談戀愛,更加不會長線持有。熱愛炒賣三四線神仙股,喜歡玩過山車,習慣一腳踏 N 船。見諸男女關係,即是:趙世曾、陳國強(外號:殼王)、李澤楷和陳冠希。

(三)股票經紀以及基金業人士:香港的經紀佣金已經低無可低(行內人形容為「食屎」,即是吃糞),仲要叫人長揸唔放,股票經紀豈不是要食西北風,餓死老婆瘟(薰)臭屋?如果你係掙扎求存的華資 C 組經紀,東尼的著作只會令你扯火,不看也罷。同樣原理,東尼叫人不要買基金,自己的錢自己管,因此亦不適合基金業人士。

(四)「新股王」:東尼認為,那些將股市當賭場,將抽新股當擲毫的人,就算買入大量的股票,也算不上投資。與其抽新股,不如買「六合彩」(英文叫 Mark Six ,是香港賽馬會舉辦的合法彩票,東尼自稱連「六合彩」都不買,因為不想被官府抽稅)。反正都是賭,都是靠運氣,買六合彩所需要的本錢卻少得多,而且不會害到你一手「蟹貨」(港式財經術語:蝕本貨)。

(五)「間尺幫」:即是圖表派,技術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的信徒,口頭禪:頭肩頂 (Head and Shoulders Top)、陰陽燭 (Candlestick Chart)、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牛熊分界線、死亡交叉、相對強弱指數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東尼會參考股價走勢圖,但是並非圖表派的信徒,他認為過去的表現並不預示將來的表現。

(六)曹仁超的粉絲:曹 Sir 的投資「智慧」,是有「智慧」不如趁「勢」,「價值投資法」早已不合時宜。至於甚麼是「勢」,阿啦「木宰羊」(脫胎自閩南話「唔知影」,即是「不知道」,據說出自王永慶)。

股評人的私幫生意

相比起香港其他股評人,東尼算是有點骨氣。

他是鬼佬,而且是來自前朝宗主國的英國人,有講真話的特權,不怕開罪華資大亨。東尼向來鍾情於銀行股(特別是外資金融股,例如:匯豐、宏利和 AIG),對於本地部份傳統藍籌股(例如:長江實業、新世界發展、合和實業、東亞銀行等),向來都不大客氣,筆下絕不留情。本地金融市場有華洋鬥爭的歷史,在部份華資大亨以及大戶的眼中,東尼應該是個「唔嗅米氣」(粵語:不識時務)的「死鬼佬」。

本地股評人當中,有些在電子傳媒主持節目,私底下卻經營財經公關或者顧問公司(註一)。他們的私幫生意跟上市公司或者金融機構之間,是否有業務往來,又或者存在著某種利益關係,對他們的公開言論又有何影響,自己想。

東尼沒有這樣做,他已經一把年紀(行年 77),有老人病,處於半退休狀態,每日除了寫專欄之外,就是玩填字遊戲、跟家人共聚天倫,非常 Laid back。

本地金融市場向來人鬼殊途,九七之後隨著重磅大型國企(例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來港上市,內地企業(註二)佔恆生指數的比重已經超過五成,佔每日平均成交額超過七成,可見未來,偉大祖國的勢力只會有增無減。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東尼想搞財經公關公司(假設他的健康沒有問題),技術上亦有難度,因為他必須要找一個能夠提供人脈關係以及能操兩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英文)的華人拍檔(徒弟林少陽?),而符合條件者未必願意跟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鬼佬合夥做生意(因為怕鬼佬不受控制,喜歡推廣「普世價值」,隨時會得罪阿爺)。

大環境對東尼不利。一方面,他的多年愛股匯豐的相對重要性下降(個別股評人甚至認為可以不理,原因:買匯豐不如買內銀股,因為增長潛力更佳)。另一方面,隨著港股「染紅」的程度越來越高,逐漸成為「政策市」,受內地 A 股的影響越來越大,國產「春江鴨」在內地企業這個「板塊」(非常討厭的國產中文,即是分類、類別)中佔盡先機,而三四線細價股的遊戲規則卻變得「澳門化」(註三),結果是:港股正在「社團化」,小股民越來越難揾食,唯有聽消息跟風下注,又或者沉迷衍生工具(例如:窩輪、牛熊證)。

東尼的鬼佬身份令他無法加入華人社團,他著重「基本分析」 (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做法亦跟時下的炒股潮流格格不入。長遠來說,他這種舊式股評人將會慢慢 Fade Out(淡出),成為「過去式」(Past Tense)。形勢比人強,非戰之罪也。當然,你可以說,他不是那種趕潮流的股評人,而是某一門派(價值投資法)的代表人物,甚至是一代宗師。

不擦四叔鞋

當本地的主流傳媒大力吹捧「四叔」(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的外號)為「亞洲股神」或者「香港巴菲特」,經常問「四叔」索取「炒股貼士」的時候,東尼卻拒絕擦鞋,而是有碗話碗,有碟話碟。

曾經有香港記者問東尼,李兆基是否「股神」?東尼的答案是(大意):「一兩年的投資成績作不得準,能夠長期保持穩定和優異的表現才算。」他筆下提到恒基地產(港股編號:12)的時候,也不大客氣:

「這個星期我會進取一點,我打算賣出一部份股份,換取更多現金作彈藥。

我首先會在六十元價位賣出五千股恒地,我不認為恒地現價太貴,因其每股資產淨值有五十七元,但我覺得刻下整體物業價格太高,升值潛力有限。而且同一時間,組合內已經有香港地產股太古,以及內房股瑞安。

恒地將第二次派息由七角減至三角,零八至零九年全年派息由一元一角減至六角,令我頗為失望。雖然恒地盈利每股二元五角八仙,這意味著管理層對現金狀況表示擔心。此外,我對李兆基的投資理論抱有懷疑,他頻頻向傳媒講道,發現他的投資理論頗為短視,恰如其派息政策。」

(<壹周刊>專欄<天下第一倉>,14/01/2010)

有趣的是,華富財經 (Quamnet) 的網站(以及香港和內地的傳媒)都稱東尼為「亞洲股神」,他的著作的封面也貼有這個稱號。東尼做過基金經理,有往績支持,擔得起,不算太離譜。只是「股神」這個詞,實在越來越濫,論參考價值,連周星馳的「食神」都不如,已經淪為廣東話裡面「神化」個「神」。

鬼佬作風

1990 年東尼曾經中風,之後半年失去說話和寫作的能力,連家人的名字都說不出來,後來經過長期的療養,動過幾次修復血管的手術,才慢慢恢復過來。有訪問過他的香港經濟日報記者寫道,試過在電話中跟東尼做訪問,被他的英文口音考起(難倒),要非常留心才能聽得懂他在說甚麼。也許因為這個原因,東尼在本地的電子傳媒曝光率不高,亦較少出席以散戶為對象的大型投資研討會。

健康以外,另一個曝光率低的原因,是東尼對香港的地產市道(以及地產股)缺乏深入的研究。他的文章,就算提及本地樓市,也是點到即止,又或者泛泛而論。如果你是沉迷炒樓的香港人,你會覺得他「唔夠貼市」(粵語:未能緊貼市場走勢)。東尼只會籠統地說買樓宜住不宜炒,自住的話甚麼時候買都可以,純粹投資的話他會捨物業取股票。2007 年他接受免費英文雜誌 HK Magazine 的訪問(刊出日期:Jan 19, 2007),是這樣說的:

There’s too much work owning property. You’re much better off owning shares because you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 Do it the lazy way, it is usually the easiest way. Don’t try to be too clever. The market will usually beat you.

論深度,東尼對香港的地產市道的分析,不及其他財經評論員(以及個別網上博客,例如:Yahoo Blog <股海窮庭>)。他到底是鬼佬,雖然居港多年,但是始終有西方人的游牧民族心態,未能充份掌握到「中國式小農社會」(陶傑的常用語)對買樓的執著、對物業的迷戀。香港人炒樓,更喜歡「摸貨」(港式財經術語:在簽訂物業買賣合約之後,但是未成交以及安排銀行按揭貸款之前,趁樓價持續向上,立即沽貨賺取差價),即是做短炒王,試圖於最短時間內,以有限的成本揾快錢,這種做法必須要緊貼市場走勢,轉身快、走位靈活以及不怕麻煩,東尼肯定滿足不到這類 try to be very very clever 的香港人。

東尼自 1974 年起定居香港(之前曾經在香港短暫居留),到 1984 年才首次在港島區置業,於九十年代初賣出(亦因此錯過了九七前的部份升浪)。他目前居住的西貢獨立屋,是結婚之後老婆決定要買的。他老婆叫 Jenny,是香港人,本來是他的下屬,兩人於 1983 年結婚,當時東尼五十歲。

小圖:東尼的照片來自香港書城的網頁

註釋:

(註一)以下資料來自互聯網:

陳永陸的公司叫「雋陸公關」,網址是 www.t6pr.com,內有客戶名單。

香樹輝的公司叫「宙輝有限公司」(職銜是董事總經理),成立於 1996 年,聯絡方法可以在香港貿易發展局 (HKTDC) 的 Company Directory 中找到。另外,根據<蘋果日報> 2010 年 3 月 19 日的報導,前無線總經理陳志雲的記者會(2010 年 3 月 18 日)是由香樹輝及葉潔馨(曾任職香港電台)開設的「靈活聯繫」公關公司協辦,該公司成立於 1993 年,聯絡方法可以在香港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電影服務統籌科)的網頁中找到。

胡孟青的公司名為「香港財經資訊顧問有限公司」,2006 年成立。

(註二)根據港交所(港股編號:388)的定義,內地企業 (Mainland Enterprises) 包括:紅籌(在中國內地以外地區註冊成立並且由內地政府機構控制的公司)、H 股(在中國內地註冊成立並且由內地政府機構或個人控制的公司)以及「境外非國有企業」(在中國內地以外地區註冊成立並且由內地個人控制的公司)。截至 2009 年年底,共有 524 間內地企業於香港上市,佔港股市值的比例已經超過五成。

(註三)本地部份三四線上市公司的高層是澳門賭廳廳主(或者他們的生意夥伴),也有華資股票行的負責人是澳門賭廳廳主的直系親屬,當中有人身兼政協委員。至於他們有沒有涉及洗黑錢以及相關的商業犯罪活動,自己想。

參考資料:

First Person - Tony Measor
HK Magazine (Jan 19, 2007)

<亞洲股神東尼推介五隻長揸股>
經濟日報刊物 iMoney (Aug 1, 2009) p.17-24

延伸閱讀:

Tony Measor @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Tony-Measor/120354970079#/pages/Tony-Measor/120354970079?v=info
是否東尼本人有待查證。

<東尼日誌>@華富財經 (Quamnet) 網站
(For subscription only)
http://www.quamnet.com/tonydaily.action

<富足一生:東尼的投資十大心法>
作者:東尼 編譯:李科儀 出版:天窗

<富足一生:東尼的投資十大心法>撮要
http://investmentki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32565

維基百科(中文版):Tony Measor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D%B1%E5%B0%BC_(%E6%8A%95%E8%B3%87%E5%AE%B6)

香港投資者學會:技術分析 
http://td.hkii.org/investu/168ch6/index.php

Yahoo Blog <股海窮庭>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
這位博客叫「脫苦海」,對香港樓市有深入研究,曾經出書教人置業。

02/0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