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母女情仇(五)


這本<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我沒有認真看過。早已決定不要下一代,對育兒心得向來敬謝不敏。我只是上網讀過相關的報導,瀏覽過部份評論以及節錄的章節。因此,對這本書的認識不深,評論未必公正,意見絕不客觀。本文並不適合那些喜歡研究育兒心得,希望培育出哈佛男孩或者劍橋女孩的中產家長,萬一閣下會錯意,請回。

Joy Luck Club(喜福會)

作為一個沒有孩子的女人,理論與實踐都欠奉,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興趣參與中美兩國之間的育兒心得口水戰。作者耶魯教授 Amy Chua(蔡美兒)生肖屬虎,所以自稱虎媽。她得意洋洋的口吻,倒是令我想起由美籍華裔女作家 Amy Tan (譚恩美)寫的英文小說 Joy Luck Club(中譯:喜福會)。

這本書寫四段複雜的母女關係,其中一位母親也是屬虎的。其中一位女兒 (Waverly Jong) 小時候有下棋的天份,經常勝出比賽,令母親引以為傲,於是刻意栽培。後來女兒發覺母親的動機是為了向金蘭姊妹炫燿(兩位母親經常拿孩子來互相比較),於是故意輸掉比賽,事情成為母女之間的一個心結。故事中的四位母親都在中國成長,都曾經歷盡艱辛,受過封建勢力的壓迫,跟她們那些在美國自由社會長大,受西方文化薰陶的女兒之間,存在著許多溝通問題。當中有文化衝突,也有個性、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差異。

Joy Luck Club 曾經改編成電影,導演是王穎(Wayne Wang),他的老婆是演過戲的前香港小姐繆騫人(Cora Miao)。片中飾演母親的,有老一輩的著名華人女星盧燕 (1927-) 以及曾經在電影<宋家皇朝>和<建國大業>中飾演宋美齡的鄔君梅 (Vivian Wu, 1966-) 。飾演女兒的,有溫明娜 (Ming-Na Wen, 1963-)。看過電視劇 ER 的觀眾應該會記得她,劇中她飾演急症室醫生。

虎媽的心魔

華人社會,向來不乏催谷女兒的虎媽。表面上是「望女成鳳」,要求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力爭上游,然而背後的動機,卻非常複雜。

有些女人,就好像上述的例子一樣,催谷女兒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又或者填補個人的遺憾。女人都喜歡互相比較,結婚之後比丈夫比孩子,一直比到入棺材為止。這種母親,會把女兒當作名牌手袋,帶在身邊招搖過市,唯恐別人看不見。萬一女兒不是虎媽的最愛品牌,又或者跟母親的性格不同,長大之後堅決要做環保袋,則大件事矣。後果如何,你們猜。

有些高學歷的女人,因為只會生女兒而被丈夫或者夫家埋怨。她發覺自己即使讀書再多,事業再有成就,也不過是生仔機器。她的反應或憤怒或委屈或無奈,但是始終無法改變丈夫或者夫家的看法。生完一個又一個的女兒之後,生育限期已過,已經沒有機會生兒子了。她無法扭轉局面,為了發洩負面情緒,於是全力催谷女兒,嚴厲管教,全面監控,近乎虐待。她急於向夫家證明:我生的雖然是女兒,可是在我的嚴格管教之下,她們比兒子還要強。可憐的女兒,有時候會被命名為「勝男」(猶勝男子)、「冠男」(冠絕男子)或者「亞男」(不亞於男子),一輩子帶著母親的遺憾做人。(註:根據網上的資料,虎媽蔡美兒的老公是猶太人。至於猶太人是否重男輕女,有待查證。)

有些女人是為了轉移視線。中國人社會,向來不乏怨婦。女人對丈夫或者婚姻非常不滿,但是基於種種理由(例如:面子、不知如何向親友解釋、在丈夫身上投資了許多時間和金錢、花了很大的氣力才把他搶到手)而不願意離婚,於是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婚姻越是不美滿,越是要管教子女。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母親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於女兒身上,過份緊張的親子關係,反而製造出很多兒童心理問題。由於母親用力過度,擠佔了父親的空間,男人閃避一旁,夫妻之間長期冷戰,成為怨偶,結果苦的是孩子。(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排擠效應>,日期是 2008 年 9 月 21 日)

說穿了,不過是已婚女人的心魔。主流傳媒所採用的角度(中美競賽),是男人的觀點,是生意經,也是財經評論。把孩子抓得緊緊的中產母親才管不了甚麼國家大事,不是她不懂,而是她根本不在乎,因為她眼中只有丈夫和孩子,她的目光從來不出家門(中國式父權社會向來鼓勵女人以家庭為重)。母親全力催谷女兒,只不過是想滿足一己私欲,又或者是試圖替自己討回公道,出一口烏氣,發洩不滿和積怨。當發狂的中國女人,借助西方理論、英文學術詞彙、日本漢字,再混和中國式功利主義,來替自己的虐兒行為尋找冠冕堂皇的藉口,她所搞出來的一攤混醬(正寫:混帳),就叫「親子關係學」。

(題外話: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外號「掃把頭」的葉劉淑儀原來也是屬虎的。她是寡婦,有一個女兒。)

書籍封面來源:

http://herschelian.files.wordpress.com/2011/02/battle-hymn-of-the-tiger-mother.jpg

http://www.amazon.com/Joy-Luck-Club-Amy-Tan/dp/0749399570/ref=sr_1_2?s=books&ie=UTF8&qid=1299652607&sr=1-2#_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我在美國做媽媽>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中文版)
http://baike.baidu.com/view/5140851.htm

商務網上書店: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1594202841

Amazon.com Review :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http://www.amazon.com/Battle-Hymn-Tiger-Mother-Chua/dp/1594202842/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299652490&sr=1-1

Amazon.com Review : Joy Luck Club
http://www.amazon.com/Joy-Luck-Club-Amy-Tan/dp/0749399570/ref=sr_1_2?s=books&ie=UTF8&qid=1299652607&sr=1-2#_

Wikipedia : Joy Luck Club (The Novel)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y_Luck_Club

Wikipedia : Joy Luck Club (The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Joy_Luck_Club_(film)

YouTube 精選:

Joy Luck Club (1989) Trailer (3:5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CBdoFMHpTU

20/04/2011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母女情仇(四)


富家女反抗母親,有以下兩種常見的形式。

戀上窮鬼的富家女

富家女的婚姻,本來就比較麻煩,當中牽涉許多複雜的利益計算,事關重大,不容草率。富家女不需要為解決生計而結婚,而跟她們門當戶對的富家子又有很多選擇,配對的難度極高。她們的母親都很頭痛,怕女兒在外面被身份低下的男人騙財騙色,怕被人笑,怕沒有面子,更怕有辱家聲(你沒有管好女兒嗎?我女兒才不會那麼笨!)。當中也有實際的考慮,主要是金錢上的損失以及法律風險 ―― 擔心男人是壞人,會借助家族的名聲在外面經營私幫生意,又或者四處招搖撞騙。更擔心女兒誤墮色情陷阱,被有組織犯罪集團綁架禁錮,或者拍下淫照和錄影帶,然後敲詐勒索。

嬌縱的富家女為了跟霸道母親鬥氣,往往故意挑選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男人做老公或者男友,讓母親氣炸。男人也許收入微薄,幹一些不怎麼體面的工作(例如:推銷員)。他也許是自以為懷才不遇的潦倒藝術家,又或者是桃花旺盛的男藝人。也許是離過婚,前妻子女一大堆,多年來拉拉扯扯糾纏不清,欠下不少錢債和情債的中年男人。又或者是來歷不明、周遊列國的異族浪子。

由於牽涉具體利益(名利權勢),霸道母親不會坐視不理。母親想插手,但是女兒誓死反抗(因為她以為自己是祝英台,又或者急於證明自己已經長大),結果母女之間連場惡鬥或者冷戰,拉鋸多年,足以把旁觀者悶死。等到母親終於撒手不管又或者駕鶴歸西,女兒已經在情路上兜兜轉轉,多番離合,離婚再婚,青春不再,在男人眼中失去吸引力。如果女兒尚有一點慧根和悟性,中年之後她會捨棄情慾,皈依宗教,又或者運用家族的財富和人脈從事慈善活動。懂得這樣做,她總算是對社會有一點貢獻,也沒有辜負名門望族的身份。如果她沒有這一份福氣,而是繼續於情場慾海中浮沉,身邊的男伴越換越年輕,同時不斷整容塑身,她只會淪為社交場合的笑柄。她的情史,只有八卦傳媒才有興趣。

搞同性戀的年輕富家女

為免女兒於青春期荒廢學業以及被小男生搞大肚子,不少富裕家庭,都喜歡把女兒送入教會貴族女校,又或者乾脆送往外國讀單性寄宿學校。好處有很多:可以避免早戀(但是今時今日有互聯網,小朋友都懂得在網上進行社交,少年人的戀情難以禁絕),可以專心讀書和考試,可以學好英文和西方社交禮儀,可以把女兒訓練成西方淑女,放洋可以提高身價,諸如此類。

然而,教會貴族女校和單性寄宿學校也有壊處的:怕女兒信耶穌信得太過虔誠,最後選擇成為全職傳道人。也怕女兒把家族的財富捐獻給教會,然後被潛伏於教會中的職業騙子所轉移和侵吞。更怕教會女校和單性宿舍的同性戀風氣太盛,女兒會成為 TB(Tom Boy:男性化打扮的女同性戀者),又或者成為 TB 的另一半,被個性強悍的 TB(可以是女教師或者女同學)所牢牢控制著,從此走上同性戀的不歸路,成為老一輩廣東人口中的「豆腐妹」(上一代女同性戀者的代名詞),距離世俗標準越走越遠。

有些年輕的富家女,明知道母親擔心甚麼,為了鬥氣,故意作 TB 打扮,又或者跟 TB 出雙入對,手牽手,於公眾場合摟摟抱抱,人前人後老公老婆相稱,同時把親熱照片放上「面書」(Facebook),為八卦傳媒提供免費材料。她們的打扮和舉止似同性戀,純粹是為了反叛 ―― 小女孩覺得同性戀很 Cool(酷)或者很 In(趕潮流),大人越是不容許的,她越想嘗試。又或者尚未找到合心意的小男友,於是隨便抓住個小女生當替代品,感覺上好像曾經愛過(我也有人愛的!),沒有輸給假想敵(例如:一個她視為競爭對手的女同學)。青春期的孩子,性傾向處於模糊的階段,往往是為了好奇和貪玩而嘗試同性戀,其實不過是玩 Cosplay(動漫角色扮演),不是來真的,但是已經足以令父母面青。

(申報:Auntie 年輕時也讀過教會女校,有些當年貌似 TB 的女同學,畢業之後會一百八十度轉變,變得非常女性化,熱衷戀愛,彷彿想彌補年輕時失去的光陰和機會。女人心,海底針,但是時間會證明一切。有限的經驗中,真正的同性戀者,其實不多。)

富家女的母親,看見女兒有同性戀傾向,通常會暴跳如雷,立即插手。她會迫女兒遠離 TB,迫她留長髮,穿裙子,化濃妝,學儀態,打扮得體地陪同父母出席社交場合,甚至替她安排適當的小男伴(例如:生意夥伴的兒子)。這種控制狂母親,可以連女兒穿那一款的胸圍內褲都管(因為會影響女兒的體態和曲線)。母女之間,於是展開連場惡戰。這些事情,男人不懂,也不便插手,所以父親通常會閃過一旁,避開家中兩個經常開火的女人。如果他有情婦,自然會到那邊去,靜靜地喝湯。母親也許正在跟父親的其他女人惡鬥,心情煩躁,自然會遷怒於令自己處於下風的女兒。結果惡性循環,母女關係每況愈下。

男性化打扮的中年富家女

有些男性化打扮的中年富家女,會包養女藝人。翻開香港的八卦雜誌,經常有女藝人於受過情傷之後,跟男性化打扮的中年富家女同居。女藝人到底是口味轉變,還是貪圖同性宿主的金錢物質、豪華居所、社會地位和人脈關係,抑或是視對方為過渡期收容所,自己想。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從清末民初的中國梨園,到今日的大中華娛樂圈,向來都不乏假鳳虛凰。兩個背景迴異但是同樣跟正常婚姻無緣的女人同寢共食,到底算不算跨越階級的真愛,則見仁見智。

富家女跟窮家女比較,那一組的同性戀比例較高,因為沒有做過調查研究,不敢亂講。但是同屬同性戀,有錢的比沒錢的高調,卻是事實。原因不難理解:富家女的物質基礎讓她們可以不畏別人的目光,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她們的住所具備高度的私隱,出入有保鑣護駕,不怕被仇視同性戀的人騷擾。又因為有錢,許多事情都可以由別人代勞,減少跟閒雜人等的接觸,要建立自己的天地,比較容易。

相比之下,窮家女若是作男性化打扮,又要到社會中謀生,她每日都要面對父權社會的暴力威脅 ―― 她會被仇視同性戀的低下階層男人用粗言穢語問候,甚至會透過性侵犯來提醒她她是女性。電影 Boys Don’t Cry(港譯:沒哭聲的抉擇)(1999) 改編自真人真事,由 Hilary Swank(港譯:希拉莉史韻)主演,她飾演一個二十出頭的窮家女,習慣女扮男裝示人,其外表騙到街坊也騙到男人(片中的造型簡直是鬼婆版花木蘭)。男人當她是兄弟,發現真相之後,把她先姦後殺。

插畫來源:www.fotosearch.com

延伸閱讀:

張愛玲:<封鎖>、<同學少年都不賤>
用中文寫殖民地教會女生的情慾,祖師婆婆認了第一,應該沒有人敢認第二。<封鎖>是短篇小說,收錄於<第一爐香>。故事以四十年代的日據上海(孤島時期)為背景,女主角吳翠遠是英文教師,生於嚴苛的基督徒家庭。由於日軍封鎖某區搜捕疑犯,她被困於電車內,被一個已婚男人(銀行職員)用言語挑逗,故事圍繞兩人的心理變化。<同學少年都不賤>是中篇小說,寫教會貴族女校的同性戀風氣,女生之間亦友亦敵的關係,以及人生際遇的不可測。裡面有個有趣的角色叫赫素容,擅長演說,是潛伏於教會學校的左翼學生,試圖透過課外活動影響同學的思想。論技巧,<封鎖>短小精悍,勝過<同學少年都不賤>。

08/04/2011

回覆 11/04/2011 的留言:

稱呼我 Auntie 絕對無問題,我生得出八十後同九十後。

如果你覺得「搞」字有侮辱成份,唔好意思,我只是跟隨一般人的說法。其實我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想不到有其他字眼可用,可否提供你認為適當的字眼?

我留意到一個現象,部份城中名人(姑隱其名但是男女都有),面對英語媒體的時候,會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同性戀取向,甚至以此為賣點和定位吸引客戶。面對中文媒體的時候,卻諸多顧忌和語焉不詳。背後的動機和計算,頗堪玩味。

想過寫這個題材,但是身邊的同性戀者朋友不夠多,如果只是採用二手材料和個人的觀察,沒有同性戀者的觀點,文章會不夠充實和持平。Auntie 年紀大,見識過百無禁忌的七十和八十年代,覺得回歸之後的香港社會越來越保守,同性戀者的處境應該不容易。如果可以,請留言,提供你的想法和體會。

回覆 12/04/2011 的留言:

回歸之後的香港社會越來越保守和缺乏包容,相信不論同性戀者與否,都有同感。我想知道你們如何面對這種處境,會選擇站出來抗爭,還是默默承受,當中的考慮因素又是甚麼(例如:事業/家庭/信仰)?成長過程中,你們又如何面對別人的目光(以及恐同者的語言與肢體暴力)?這些問題,也許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如果你有個人網頁或者博客,或者有你認為值得推介的文章和著作,請留下相關的連結。

回覆 13/04/2011 的留言:

謝謝你提供的資料和連結。

回覆 17/04/2011 的留言:

謝謝你提供的資料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