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登上懸崖峭壁的女子


政治一日已經太長,香港政局是好例子。林鄭月娥當選特首的第二日,只餘下三個月任期的梁振英開始清算曾經參與雨傘運動的社運人士。方丈不但小器而且狠毒,你想修補社會撕裂?我要尚未癒合的傷口爆裂!想叫停迫死孩子的 TSA,你有沒有問過我?同一時間,回歸之前曾經是半間中央銀行的獅子錢莊(匯豐)裁減 120 名香港的資訊科技部門員工。新特首可以讓香港重新出發? No way. 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各種矛盾與衝突不但沒有舒緩的跡象,而且進一步激化。

工作上,林鄭月娥面對一大群紅色背景的毒男(狠毒男人)。她的前任(梁振英)及前前任(董建華)可以借助中共體制(政協)所賦予的身份或影響力,向她隔空傳話、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背後插刀。還有香港的第二權力中心西環(中聯辦)呢,紅衛兵作風的<成報>似乎鬥它不死,中聯辦是否會改變作風還是被清洗,不知道。這些需要內幕消息的中共權鬥故事,留給法輪功刊物<大紀元>。

在經濟層面,林鄭月娥同樣面對紅色勢力所帶來的挑戰。英資裁員(例如:匯豐、渣打、國泰),外資金融機構的後勤部門遷移到東九龍,把中環的甲級商廈讓給中資。人傻錢多的中資繼續高價搶地,令麵粉(地價)貴過麵包(樓價),華資地產商見狀讓路(新鴻基地產郭炳聯:等 D 癲價中曬標先啦)。股票市場的情況也差不多,暴升暴跌的老千股背後牽涉大陸資金(提示:漢能薄膜、輝山乳業、美圖秀秀),而港交所的高層是一位用普通話口音講英文的海歸派(提示:少林足球+球證都是我的人)。中資進駐資產市場所帶來的扭曲,普羅大眾都感受得到。缺乏財經知識的林鄭月娥,鎮得住這群不守規矩,喜歡玩國產財技(例如:人頭、一契多伙、高摃杆收購)的紅色新貴嗎?注意:近年高價搶地的並非老牌中資(例如:中國海外、華潤),而是來歷不明的紅色新貴或疑似皮包(例如:海航、高銀),它們是否會聽命於中聯辦,背後是否牽涉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天曉得,這一筆又要留給有內線的<大紀元>。至於林鄭助選團中的財經專家(即是:任志剛、查史美倫、陳智思)能夠為她提供幾大的助力,自己想。也許可以從陰謀論的角度解釋:林鄭缺乏財經知識,紅色勢力才可以繼續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做他們想做的事,即是:清洗黑錢、轉移資產,在海外建立小金庫。如果特首是個財經專家,也許會壞他們的大事。對,香港人的利益總是被放到最後,甚至是被忘記了。民間的怨氣?那管我死後洪水滔天。

觀乎林鄭月娥處理西九故宮博物館的手法,放生新界丁屋僭建物,玩殘研究退休保障的港大學者周永新等事件,有理由相信她的政治立場媚共,為官之道則欺善怕惡。面對紅色勢力步步進迫,就算她願意下跪,甘當中共的扯線木偶,恐怕未來五年日子也不會好過。還有網上世界的年輕人呢,經過今次的特首選舉,年輕一輩對中共政權的反感與疏離,只會有增無減。他們對香港的政治制度已經失去信任甚至是死心,對放軟手腳兼且很 Out 的泛民主派也缺乏興趣。年輕人乾脆放棄議會政治,用自己的方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未來(提示:2047)。他們所選擇的戰場,在體制以外的地方,即是網上或街頭。而年輕人的強項(運用社交媒體),正是林鄭的弱點。對,林鄭的敵人,總是衝著她的弱點而來。他們手執的武器,總是她不熟悉的東西。林鄭的命運,是一不小心,就死得不明不白。

面對如此兇險的處境,她不但需要有人提供意見,也需要有人保護以及提供精神支援。面對職場上一大群紅色背景的毒男,家中需要一個或多個的備用暖男提供支援,讓她可以充電或發洩。得罪講句,她丈夫的外表離韓劇中的暖男很遠,又聚少離多恐怕關係疏離。長子剛剛投身職場,還沒有自己的事業。亦即是說:兩個男人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留給她。她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未必能夠立即提供幫助。撇開接近四十萬(港幣)的月薪不論,林鄭月娥其實很苦命,但更苦命的是香港人。林鄭上台意味著矛盾與衝突將會繼續累積,沒有人知道甚麼時候會再來一次大爆發,導火線是甚麼,以及將會摧毀些甚麼。眼前的香港,是內外交困、資產泡沫、管治危機、世代戰爭、暗流洶湧。這個時候出現首位女特首,並不代表女權抬頭或伸張,而是時勢把一個當官幾十年的女人推上懸崖峭壁,好讓她承擔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是「玻璃懸崖」(Glass Cliff) 的好例子。

P.S. 絕望港男的心聲:和平表達冇用,坐監冇用,自焚戇鳩,暗殺犯法,依家只剩低一條橋,就係色誘,希望有比林生靚仔嘅人,願意犧牲一下,你咁為香港著想,香港人會非常感激你。(來源:香港人香港事@hkpeoplesnews)

插圖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mrandlittlemisshk

YouTube 精選:

容祖兒:<女皇>(電視劇<武則天>主題曲)(3: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RLXLunKp0
歌詞:「成就了登上懸崖峭壁的女子,人在此進亦猶豫退都未容易。」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律政司回應傳媒查詢
2017 年 3 月 27 日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3/27/P2017032700795.htm
節錄:就傳媒查詢九名人士將因涉及「佔領行動」而被檢控一事,律政司發言人今日(三月二十七日)作以下回應:警方今日依據律政司的法律意見向其中九人展開刑事檢控程序,完全是基於法律和執法的考慮。律政司強調,不應將刑事檢控政治化,包括不應從政治角度揣測是次展開檢控涉及「佔領行動」人士的時間。社會上有揣測今日對「佔領行動」人士採取行動,是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指示。律政司強調,上述揣測毫無根據,更絕對與事實不符。律政司進行刑事檢控時不會向行政部門事先知會,而此次檢控行動亦沒有如傳聞中指事先通知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正如其他刑事案件,律政司一般在盡快的情況下處理案件。

戴耀廷擬認罪 全部獲准保釋
警約捕「佔中」九人分控煽惑妨擾等罪
星島日報 2017 年 3 月 27 日
節錄:警方昨日早上致電預約拘捕 2014 年參與「佔領行動」的九名參與者,包括「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兩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及邵家臻、前學聯常委張秀賢及鍾耀華、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李永達及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起訴他們「公眾妨擾罪」等罪名。其中佔中三子分別被控三項罪名,各項罪名最高刑罰監禁七年。九人傍晚應約到灣仔警察總部,全部獲准保釋。

「修補撕裂」言猶在耳 林鄭甫當選 政府即清算
蘋果日報 2017 年 3 月 2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28/19972555
節錄:林鄭月娥周日當選新一屆特首,說希望各界「畀機會我、畀時間我」修補社會撕裂。言猶在耳不足 24 小時,警方預約檢控佔中傘運人士。泛民批評此舉無助修補社會撕裂,質疑北京、林鄭根本無意和解。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落區,被問到是否覺得「被玩」(被作弄),她表示不認同,又說修補社會撕裂不等於在法治上妥協,她會堅持法治的核心價值,如有需要檢控、起訴或法庭判決,社會應該尊重。公民黨議員陳淑莊名列預約拘捕名單,她質疑是梁振英藉此時機「做嘢」(動手),令林鄭施政舉步為艱,「林鄭噚日(昨日)仲講(還說)修補撕裂,今日就俾(給)梁振英拆佢台,以後 5 年點樣做(怎麼辦)?」另一遭預約拘捕議員邵家臻認為,政府此時才行動是擔心影響選情,「原來和解嘅(的)方法,就係(是)政治清洗」,甫當選即有拘捕行動,帶給社會的訊息「既荒謬又清晰」。

傳 IT 部門裁員逾百人 匯豐:冀年底顯著削減成本
星島日報 2017 年 3 月 28 日
節錄:對於有報導引述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總幹事陳勇華指,匯控(港股編號:05)旗下匯豐銀行總部今早上班的後勤資訊科技部 (I.T.) 員工收到「大信封」,但未知涉及員工人數、裁減模式等具體情況,內部員工對此感到擔憂。市傳今日上午,匯豐已裁減 120 人,全屬本港 I.T. 部門,但未知悉涉及年資及職級。匯豐回應傳媒查詢時指,早前已提及過,期望至 2017 年底顯著削減成本作為持續策略的一部分,這能夠確保該行保持競爭力、維持運作效率。

FT 中文網:外資銀行走出香港中環
2017 年 2 月 27 日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1529
節錄:在中資企業蜂擁而入香港中環、甚至買下整棟辦公樓的同時,跨國集團卻在收縮,並紛紛遷至租金低得多的地段。推高香港辦公樓租金的曾經是國際銀行家,如今變成了中國內地企業。香港對於中國吹起的泡沫並不陌生,它正在揣測這個泡沫能堅持多久。越來越多的銀行人士正被迫遷入不那麽中心的地段,他們將不得不在出租車和交通堵塞與乘坐港鐵 (MTR) 之間做出選擇。普華永道 (PwC) 表示,要租用香港甲級辦公樓的高層,企業必須支付每年每英尺 279 美元的租金。這要比全球第二昂貴的城市紐約 158 美元的租價高出 75% 。東京為 150 美元,倫敦為 114 美元,舊金山為 113 美元,這 5 個城市是全球辦公樓租金最貴的 5 個城市。根據房地產專業機構仲量聯行 (Jones Lang LaSalle) 的數據,去年中資集團創紀錄地占到香港中環辦公樓租用空間的 43% ,這個比例是 5 年前的兩倍。推動需求的是中國內地金融集團,包括規模較小的銀行、基金經理和券商,它們正追隨客戶對於香港與內地日益增強的金融往來的興趣,例如滬港通和深港通等交易機制。

相關的文章:

玻璃懸崖
2015 年 10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30.html
節錄:只有當企業或組織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才會短暫打開,讓女性接受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然而,當企業或組織渡過難關之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再度由男性掌握大權。換言之,鐵娘子成為過渡性的領導人物。這種潛規則,在男性主導的行業很常見。百年老店國民黨正是面對這種情況。自私和懦弱的中國男人低頭沉吟、機關算盡,只得一個花木蘭(洪秀柱)站出來擔大旗。

陷阱
2015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3.html
節錄:處身於男性主導行業的女人,要跟身邊的男士們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又或者建立起自己的收風渠道,絕非易事。有些思想傳統的大男人,根本不容許女人打入男人的小圈子,新界鄉事派不乏這種人。男人不說的事情很多,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女人要用智慧來區分。有些重要的事情,男人不會告訴你,而你又笨到不去打聽的話,結果便是失禮於人前。更嚴重的後果,是被男人們合力擺佈或出賣,成為他們的棋子或替死鬼。

女人勿近(二)
2012 年 5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23.html
節錄:首先是欠缺支援。這些行業中,具備知識、經驗、人脈和權力的,通常都是已婚的中老年男人,為了避免性騷擾指控,不想惹上師生戀嫌疑,又或者怕家中老妻不高興,他們通常不會刻意栽培女弟子。挑選接班人的時候,會傾向選個男的。如果職業女性採取主動,在工作的地方或者所屬的行業之內,積極尋找學習的對象,又或者可以幫助她們的男人,又會惹人閒話,被指借男人上位。這些行業的女性,由於得不到男高層的指點與提拔,事業發展很容易行人止步。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火燒連環船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14.html
節錄:大陸資產市場的亂象持續,民間的游資到處流竄,尋找可供資金停泊以及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渠道。這邊剛剛撲滅了一個泡沫,那裡又冒出另一個泡沫。官府三令五申防泡沫、禁走資,民間的高手卻不斷找到破解之道。官民角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金融系統的壓力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中國的洗黑錢中心,少不免首當其衝。

學壞師
2016 年 10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html
節錄:大陸學香港的管理制度,也是一樣,資產市場(股市和樓市)的泡沫是好例子。去年七月初爆發股災,暴力救市淪為國際笑話。如今 A 股元氣未復,人民幣又存在貶值壓力,老百姓轉戰樓市保值,於是又輪到樓市過熱,而火上加油的,是把槓桿 (Leverage) 作用推到極致的「氣球貸款」(又稱:大額尾數貸款)。如果中國的地產泡沫是個隨時爆破的氣球,這種「氣球貸款」可能是最後一口棺材釘,而借到盡的炒家,則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樓市的第一批烈士。

官商角力
2016 年 9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短期內大陸的地產市場泡沫爆破,香港的地產市場也會被波及,因為過去兩三年不少中資地產商開始在香港囤地,倘若內房股的資金週轉出現問題,在香港的發展項目進度難免會受影響。假設中資進華資退的情況持續,長遠來說,香港地產市場的整體供應量的穩定性將會下降,樓價的走勢更難以預測。香港蟻民的住屋問題,更不容易解決。

國產財技
2016 年 3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16.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資積極在香港收購商廈和參與投地(例如:中信泰富、中國海外、萬科、雅居樂、碧桂園)。相比之下,地頭蟲(華資)則謹慎得多(證據:梁振英上台之後的三年內,李嘉誠的長實系甚少出手投地)。中資進而華資退的情況,同樣出現於銀行界(例如:越秀收購創興銀行)和証券界(例如:海通証券買大福証券)。中資入城,執行政治任務,接管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順便走出去兼轉移資產,一舉兩得。(提示:浴血太平山+誰情願寸地都給你霸領)

離岸中心(六)
2010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html
節錄:理論上,凡是可供巨額資金停泊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房地產、私人信託、珠寶首飾以及古董文物,都可以成為不法之徒清洗黑錢的工具。人壽保單亦不例外,根據內地出版的<反洗錢知識手冊>,具體操作如下。

災後評估
2015 年 7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陪跑(二)
2017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14.html
節錄:中年人厭倦競爭,年輕人不願付出,這個城市會失去活力和創意,走上日本之路。對,年輕人不願結婚生育,可以輸入大陸人,減慢人口老化,順便換血和執行政治任務(接管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但是洋鬼子(外資)不笨,他們明白香港變了質,不過是另一個中國城市,於是分階段撤退。一個由洋人開拓的國際大都會,最後隨著洋人的離開而走下坡,是非常合理的結局。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一場持續 79 日的佔領運動,令香港的政治版圖大洗牌。一直處於權貴的雷達偵察範圍以外的八十後出來擔大旗,發動一種全新模式的社會運動,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只能被動地回應。對話之路走到盡頭,Broker 變 Joker,從此只能靠邊站,令不少年過五十的政黨和傳媒高層欲哭無淚。本土派開始抬頭,泛民主派、大中華膠(即: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自由)、和理非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開始失去市場。

送方丈上路
2014 年 10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html
節錄:是香港人都知道,方丈好小器,最憎人背後說他壞話。得罪方丈?他會出動少林寺十八銅人,以摺凳為武器,打到你吐血,然後強行拖走,讓地上留下一條怵目驚心的血路。旺角「黑」夜?碎料啦(小事),未出動解放軍,已經手下留情。駐港京官(張曉明)教訓香港民主派的名句:「你們還活著,顯示國家的包容。」事到如今,不送走報復心重的方丈,很難重啟普選特首方案的諮詢工作,以及修補嚴重受損的各種關係。

29/03/2017

2017年3月17日星期五

黎智英(五)


Auntie 以為自己正在重溫 TVB 爭產劇<溏心風暴>,原因?大契(李司棋)(圖)的經典對白:「呢度唔係法庭,唔需要證據,我對眼就係證據!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睇得出!」(書面語:這裡不是法庭,不需要證據,我雙眼就是證據。誰是人,誰是鬼,我看得出。)肥佬黎(黎智英)變司棋姐(李司棋),指控退休法官和教師是中共卧底,男人打架變女人吵架,搞邊科(書面語:幹甚麼)?

我喜歡看男人吵架,因為就算只是看對方不順眼,他們都會大費周章,用各種理論包裝自己的理由。這種情況,在高學歷又或者是來自吹水界(大學、傳媒、財演、政客)的男人身上尤其明顯。男人是社會動物 (Social Animal),習慣把個人的價值建立於工作之上。父權社會的遊戲規則保障男人的利益,聽話的男孩有獎賞(名利權勢和社會地位),所以男人比較重視自己的公眾形象,政治立場也傾向保守和親建制。女人的處境跟男人很不同,做乖女孩容易吃虧,在職場或情場上被消耗、被為難,回報不高,聽盡難聽的話,最後還要被壞人一腳踢開。但是女人反抗社會的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比男人低,心理包袱少,可以率性而為,也更敢於講真話。簡單地說,男人比女人虛偽,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和動機這樣做。學院派的說法,是男人社會化 (Socialization) 的程度比女人高。

所以,當一個老男人,而且是傳媒機構的大老闆,選擇用老女人(而且係你阿媽)的口吻去攻擊其他老男人,事情就很詭異。表面上的理由(誰是中共卧底)根本不重要,也難以查證。真正的中共卧底,就算被嚴刑迫供,也不會透露半句,甚至選擇自殺封口。如果你不明白我的意思,請參考國產諜戰片始祖<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又或者上網搜尋中共特工金無怠的生平資料,他曾經潛伏美國中央情報局三十年,是到目前為止最成功的紅色卧底,身份被揭發之後在美國的監獄中自殺。今日的中國共產黨,還是否能夠訓練出這種忠誠度高的死士,自己想。

也許有太多事情令黎智英心煩,又或者他所承受的壓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他快要崩潰,於是情緒失控,拿敵人或下屬(評論版編輯)出氣。廣東話:發爛渣、發曬茅。台式中文:發飆。真正的原因,可以是:1. 今次是(造王)的最後機會,再不成功就玩完。2. 即將被關水喉,又或者面臨財政危機。3. 傳媒生態劇變,找不到出路,迷失方向,進退失據。4. 陰謀論:健康問題?前妻回歸?孩子有事?(注意:黎智英筆下,前妻幾乎隱形,這個女人有可能是他的死穴。)

一個字:Desperate。

黎智英的最佳對照,是九倉系的吳老闆(吳光正)。面對傳媒生態改變,他吩咐高級打工仔(吳天海)向低級打工仔(前線員工)發出遠期離職通知,命令可能被裁的員工「緊(謹)守崗位」,這是非常「奇妙」的黑色幽默。(註釋:翻查資料,兩種寫法都有,所以並列。高級打工仔的意思,到底是嚴密守護公司的財物,還是工作態度小心謹慎,要問當事人。)還不夠?用財務顧問的意見做擋箭牌。鳥盡弓藏,吳老闆早已立定主意,但是依然交足戲,讓員工死得甘心。這一招,叫保持距離,很多大老闆都懂。如果部份有線電視員工日後會轉職「奇妙」頻道,便是嚇完你再安撫你,又或者壓價。吳老闆到底是大戶人家的駙馬爺,外表似銀行家,笑容得體,廢話少說,難聽的說話交給高級打工仔講, Dirty Job 交由專業刀手代勞,自己不沾灰塵和血腥,分寸拿捏得非常準確。讀書,還是有用的。對,<蘋果日報>捧出一個沒有讀過大學的娛樂版「香港女首富」,但是她繼承了壞男人的財富之後,是否會注資舊老闆的傳媒生意報恩,自己想。如果她這樣做,我信她「單純心地善良唔貪錢」。對,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

跟吳光正相比,黎智英似結業前夕的小商販,自製困境,解決不了,千頭萬緒,複雜紛亂,無從說起。老男人不擅處理自己的情緒,再加上出身寒微,性格豪邁,樂於展示真性情,缺乏偽裝的習慣與功力,於是亂發脾氣,講盡晦氣說話,拿敵人或下屬出氣,結果變成一個不講道理的老女人。如果你是男人,而講這些說話(我話係就係!)的女人是你阿媽,又或者你孩子的母親(即是:老婆大人),還可以忍受,因為生孩子是十級痛,所以她沒有必要跟你講道理。但是如果不講道理的是大老闆而且是老男人,那又另作別論。如果閣下就是那位被肥佬黎拿來出氣的評論版編輯以及經常「參考」 Auntie 文章的壹傳媒寫手,見字速磅水!請捐助指定的慈善團體,叫「香港女首富」捐錢都得,如果她還肯聽舊同事的電話。

如果閣下就是那位雨傘運動之後上位的女總編輯,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玻璃懸崖>,日期是 2015 年 10 月 30 日。壹傳媒對女性的態度是精神分裂的,既捧出一個沒有讀過大學的娛樂版「香港女首富」(即是:讀書打工無用?),又在文字傳媒走下坡的日子「提拔」女性當總編輯,幾年前又試過用 A1 頭條譴責拋棄兒子的愛情小說女作家(提示:亦舒)。到底肥佬黎是欣賞懂得走捷徑的拜金女,想鼓勵女性投身傳媒行業,還是把對前妻的恨意發洩於女作家的身上,抑或是懷念思想傳統兼廚藝出眾的亡母(財經版:生女當如趙海珠),天曉得。男人心,一樣是海底針。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男人對女人的看法或要求非常之混亂,道德觀念也支離破碎,所以要皈依宗教尋求指引(提示:陳日君)。傳媒是思想領域的行業,女人替這種老闆打工,日子不會好過。女孩子靠這種媒體學做女人,只會更加迷惘,不知道應該做賢妻良母、職業女性,還是拜金女子。

照片來源:
http://pic4.zhongsou.com/img?id=4802ac0ea55593abfcf

YouTube 精選:

The Eagles – Desperado (1973) (HD) (3: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Ntqy0zjJA
歌詞:Desperado, why don't you come to your senses? You been out ridin' fences for so long now. Oh, you're a hard one. I know that you got your reasons. These things that are pleasin' you can hurt you somehow.

梅艷芳:<不如不見> (1988) (3:5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2n5h9jSL8
這是 Desperado 的粵語版。

<黃毓民:毓民踢爆> 170314 ep113 :
香港賤人榜之黎智英:操控泛民、打擊異己、公器私用、抹黑抹紅、禍港殃民、惡貫滿盈 (10: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umlBIE_jU
被黎智英指控是「中共卧底」的包括:陳雲、黃毓民、梁天琦、游蕙禎、梁頌恆、胡國興、韓連山。這是黃毓民的回應,乾淨版,無粗口。(粗口版:毓民踩場)

<蕭若元:最新蕭析> 2017-03-14:
林鄭選票料超過 689,胡官、韓連山是不是鬼?(17: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9MG4ebTsU
香港網民的留言:「我希望蕭生今次成功衛冕燈王,蕭生努力!連希拉莉都燈得死,林鄭算老幾?大家快啲幫蕭生集氣!」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溏心金句
http://tvcity.tvb.com/drama/heart_of_greed/quotes/index.html

維基百科: TVB 劇<溏心風暴>(200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溏心風暴

香港網絡大典:李司棋
http://evchk.wikia.com/wiki/李司棋

lauchanhoiwan@twitter
https://mobile.twitter.com/lauchanhoiwan
這個博客的讀者的朋友的傑作,Profile:單純心地善良唔貪錢。哈哈,你地係咪 Quote 緊 Auntie 呀?記得俾番 Credit 我,看得開心請捐款,謝謝。

黎智英:不要讓陰謀得逞
蘋果日報 2017 年 3 月 1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12/19955267
節錄:梁振英做打手為阿爺立下豐功偉績,為甚麼不讓他競選連任?很簡單,阿爺怕他暗票選不上,因為他以仇恨處事撕裂了社會,得罪人多,連富豪建制派大佬都恨他入骨,這幾年太多有頭有臉人士上京告他狀了,令阿爺恐怕控制選票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最後只好退而求其次,推出了唔選又選的 CY2.0 的林鄭出來參選。既然是 CY2.0,阿爺多少有些顧慮,經過選 CY 的暗票未必受控的教訓,阿爺學精了,以防萬一,為了確保 CY 第二必定當選,找胡官出來變臉扮泛民代表,設下個鎅(割)票機制,令儍呼呼的泛民分散票源投到口是心非的胡官身上。

看看黃毓民陳雲等這些港獨始作俑者,阿爺吹雞收韁後今日何曾再聽到他們講港獨?港獨先鋒梁天琦今天在哪裏了?「扑嘢」妹游蕙禎和梁頌恆當時反阿爺反得夠激烈了吧,他們又到了哪裏去了?有與泛民並肩抗爭嗎?唉,區議會選舉都用上假泛民來鎅(割)票,特首選舉難道反而不會用人來鎅(割)票嗎?不要大賊當小偷,小偷不是賊好不好,他們大大小小都是賊。不要這麼天真無邪好不好,他們到處設下陰謀,我們還是快點習慣吧!講到天真無邪,<蘋果日報>評論版的編輯也真的夠天真無邪了。韓連山這個人明明看得出是中共的卧底,還不時把版面給他發表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做甚麼?言論自由是不理是非的嗎?長毛發神經為了堅持理念,高舉民主圖騰,出來競選特首,韓連山撰文要泛民團結一致支持長毛,堅持理想闖出新天地,否則只會重蹈當年民主黨步入中聯辦的覆轍,閹割掉爭取民主的力量,讓泛民分裂。胡說八道!

胡官斥黎智英「臥底論」廢話
星島日報 2017 年 3 月 13 日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564137&target=2
節錄:黎智英昨日在<蘋果日報>撰文,稱早前胡官(退休法官胡國興)建議泛民選委把票分成兩半給他和曾俊華,認為其「鎅(割)票之心昭然若揭」。他指胡官的兒子胡雅倫是中聯辦統戰組織菁英會和香港青年聯會的成員,更是茂名市的政協。胡雅倫於舅父鄧國強的律師樓工作,而鄧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成員,胡官助選團鍾瑞珍以前亦是民建聯葛珮帆議員的助理。胡國興昨日則召開記者會讀出聲明,稱「以一生人的誠信」反駁,指「用一個人身邊嘅人嘅背景去攻擊佢,係文革時代嘅手法」,反問是否候選人家人有美國護照,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派來,斥這些是廢話。至於會否猜測黎智英為何突然這樣寫一篇文章,胡國興就回應「唔知道,呢啲咁聰明嘅人我諗唔到佢點解。」

韓連山:第四權必須捍衞
蘋果日報 2017 年 3 月 1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14/19957128
節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蘋果日報>論壇版撰文<不要讓陰謀得逞>,為撐曾俊華,大罵胡國興「鎅(割)票之心昭然若揭」、大讚「戴耀廷豁然挺身而出為香港人爭取民主」。言論自由,無可厚非,讀者自會解讀。但鴻文中話鋒一轉,居然說「韓連山這個人明明看得出是中共的卧底」,並狠罵評論版的編輯「也真的夠天真無邪了......還不時把版面給他發表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做甚麼」。筆者不禁要問:我這退休教師居然也獲中共青睞?何德何能?當上「卧底」也不自知?黎先生應該拿出證據,我何時和怎樣得到中共「寵幸」?筆者也要為論壇版主編討個公道,黎先生作為資深傳媒人,當然明白干預編輯自主是死罪,萬萬不可越雷池半步。公開鞭撻自己的僱員,令僱員不安,以後選稿也自我審查,大抵要先讓老細過目,才敢決定刊登與否?第四權也淪落如斯,能不欷歔?

梁文韜:香港人正迎來一場泛民對民主的最大叛變
(台灣)民報 2017-03-22
http://www.peoplenews.tw/page/18d71ebd-52b1-474a-b90d-58a1f013e481
節錄:可悲的是,當初 2003 年作為反 23 條立法急先鋒的黎智英及其媒體,現在竟然全力支持曾俊華。如果未來的曾俊華當選特首後開始推動 23 條立法,黎智英及其壹傳媒要反對嗎?可以反對嗎?可能反對嗎?同理,如果現在有號稱支持民主的選委要去支持曾俊華,未來有可能反對他推動 23 條立法嗎?更嚴重的是,假如是林鄭月娥當選,泛民選委既然支持過一位立意推動 23 條立法的曾俊華,未來又有什麼理由反對林鄭做同樣的事情呢?

大家必須回過頭來追問為何曾俊華會在民調中佔了上風?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泛民根本沒有提名屬於自己陣營的特首候選人。泛民選委達到三百人左右,泛民只要能整合出一位候選人,就一定有資格取得 150 票「入閘」參與特首選舉。泛民製造了沒有大家共推的候選人之狀況,然後告訴市民只能選一個爛蘋果來排除另一個據說更爛的蘋果。這次支持民主的香港人正面臨一場叛變,一場泛民對民主的最大叛變。不管最後參與叛變的人有多少,泛民的政治資本將一切被消耗掉。

Cambridge Dictionary - Desperado
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us/dictionary/english/desperado
Definition: Someone who is willing to do things that involve risk or danger, often criminal things: a gang of desperados.

JHALPIN09 - The hidden meaning in the song “Desperado”
https://jhalpin09.wordpress.com/2012/01/08/the-hidden-meaning-in-the-song-desperado/
Extract: At first glance, “Desperado,” a song written by Don Henley and Glenn Frey, depicts a hardened outlaw who refuses to fall in love. This conclusion, although parallel to a majority of the themes lyrically depicted by The Eagles, is incorrect. While the depicted individual exhibits traits parallel to that of an outlaw or rock star,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confused individual is longing for love rather than rejecting it. The tone and literary devices embedded within the text support the theme that the young man is victim to his confusion, lifestyle and decisions.

Desperado - Eagles(中文歌詞)
http://sobakome.pixnet.net/blog/post/34482785-desperado-中文歌詞
節錄:在這首歌裡, Desperado 肯定不是字面上亡命之徒的意思,這人並沒有犯罪,只是形容一個男人一直無法定下來,有點像「浪子」。其實,男人常常都想當壞男人,沒事就想像自己是陳浩南,很帥,又因為常常在逃命,所以不用給終身承諾,多棒!

相關的文章:

燈神
2016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html
節錄:較早前,美國的主流傳媒(提示:紐約時報)猜錯總統選舉的結果。香港的肥佬黎暨壹傳媒則錯誤解讀中共的想法,這個行業到底還有沒有公信力或者利用價值,已經很明顯了。小朋友選科擇業的時候,應該知道怎樣做了。肥佬黎牛脾氣,過去幾年間,他的運勢逆轉,手風不順,本應離場,但是偏偏要押注,結果淪為笑柄。這種老闆,是否跟得過,自己想。如果他是大機構的高級打工仔,一次押錯注已經足以致命(被炒魷了)。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廠佬出身的肥佬黎(黎智英)再次押錯注,以為放棄跟年輕人脫節的民主黨,捧朱凱迪和劉小麗開局,就可以爭取主動?結果又是敵不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無恥的人無敵。「傑出人蛇」的宿命,是敵不過你千方百計擺脫的當權者,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華人社會的食物鏈,官府是商人的剋星。<蘋果日報>的讀者留言:「叫肥佬黎自己出來選啦!」對不起,太遲了。肥佬黎接近七十歲,立法會又廢了武功,選來幹甚麼?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尤其是針對年輕人的宣傳活動),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尤其是文字傳媒),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蝕頭賺尾?已經行不通了。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相信在舊媒體做幾年奴隸之後,就可以跳出去把名氣套現換磚頭,又或者釣金龜上岸嫁人,那是上一代的事。連香港小姐都不願意簽約 TVB,已經轉行的新聞部女主播只能做紙上明星接商演活動,可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連拜金女子都不屑一顧。沒有北上的年輕創作人,則運用社交媒體自己捧自己,然後直接跟廣告商交易,勝在自己話事,無須被剝削。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前記者(三)
2011 年 8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346.html
節錄:紅色貴族中,有一個獨特的族群,出自外交系統。他們也許是前外交官,又或者是外交世家的後人,通常是放過洋的海歸派、太子黨。他們集合家庭背景、人脈關係、高等學歷、外語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多項優秀條件於一身,因此頗受跨國金融機構的歡迎。他們的履歷表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從事新聞工作,做過記者、編輯或者新聞官。

無間道
2012 年 3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27.html
節錄:黨的「地下工作者」長期潛伏於某個組織之內,伺機奪權,時機一到,立即高舉義旗,宣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然後把人員和資源收為己用。美其名叫引導組織的成員走上革命之路,其實是吞併別人的組織。黨的語言,叫「挖牆滲沙」。香港是移民城市,也是東方情報中心,於是不時上演<諜影紅燈記>。學術界和傳媒行業,屬於意識型態領域,更加是重災區。

黎智英(四)
2015 年 9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8.html
節錄:過去三數年間,香港爆發了幾場具備規模和影響力的社會運動(例如:反高鐵、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過程中清楚顯示,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的影響力正在減退,它們不再是主導者,甚至是開始被邊緣化,既無力左右社會運動的發展方向,也不再扮演引導輿論的角色。如果捐款給民主派以及經營傳媒是黎智英的參政渠道或方式,現階段的他來到一個轉角位,需要思考是否還要繼續使用舊的渠道,還是另覓新的渠道。如果他選擇放棄舊的渠道,需要思考如何退場。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欠黎智英一個商科的榮譽博士學位。肥佬黎的貢獻,與捐款無關,與政治立場更加無關。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填補了香港在營商理念方面的空白與不足。難得有個逃難來港、童工出身、白手興家的大冒險家,勇於挑戰常規,押上真金白銀,跟大集團(例如: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開戰,同時積極實踐西方理論(例如:拓展 B2C 網上零售)。撇開成敗不論,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有教育意義,也太有香港精神了。

黎智英(二)
2012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黎智英向來特立獨行,朋友不多,他不會是那種經常出席社交活動,忙於跟行家和官府拉關係、講交情,有問題就私下談判,然後檯底交易的人,這是權貴以及對手不喜歡他,甚至害怕他的其中一個原因。肥佬黎性格自我,跟別人的互動不足,因此不了解競爭對手的心態,也無法準確評估對手的反應。中國人社會,謝絕應酬,不給面子的人,註定不受歡迎。個性強的人,事業上,容易大起大落,過著戲劇人生。創業家,不乏這種人。

黎智英(一)
2012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放售,不是沒有可能的。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到時候,肥佬黎已經無眼睇,因為他早已在「永別亭」跟員工說再見了。貨銀兩訖,各不相干,立即抽離,他又去尋找下一個戰場了。跟這種老闆打工,註定大起大落,必須自備驚風散和暈浪丸,有乘坐海盜船的心理準備,以及切記不要在辦公室放置太多的私人物品,就當自己是 iBank 員工好了。

空降部隊
2013 年 11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1/blog-post.html
節錄:電影中的例子,有 Up in the Air (港譯:寡佬飛行日記)裡面的 George Clooney (港譯:佐治古尼)。戲中他是管理顧問,專門幫企業客戶裁員,代價是飛來飛去,沒有家庭生活。他早已習慣孤獨,但報應已在眼前 ―― 老闆安排新人(剛畢業的名校女生)接替他。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如果你是中年打工仔女,經歷過裁員之苦,這部電影肯定會令你感觸良多。

玻璃懸崖
2015 年 10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30.html
節錄:「玻璃懸崖」是指女性在突破「玻璃天花」之後,卻發現自己身處險境,有如站立於懸崖邊,稍有差錯便粉身碎骨。原因?只有當企業或組織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玻璃天花」才會短暫打開,讓女性接受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然而,當企業或組織渡過難關之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再度由男性掌握大權。換言之,鐵娘子成為過渡性的領導人物。這種潛規則,在男性主導的行業很常見。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是公立學校不敢碰的題目。因為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壞女人比好女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快地向上爬。學校不教,女孩子於是靠八卦雜誌(即:釣金龜指南)學習生存策略,結果變成條件欠佳但自以為是的拜金女,令男孩子畏懼和迴避。做女人難,狼太和狼女是真實個案,適合作為小組討論的題材。對女孩子來說,這個題材夠貼身,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香港的主流傳媒,與影視作品一樣,跟女權運動絕緣。對於性別角色、愛情、婚姻、生育等題目,所採取的觀點,充滿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女人讀書再多,也只配充當男人的後勤支援。這個世界是屬於男人的,女人只需要專心做好賢內助。香港的主流傳媒,不管是政治、財經,還是娛樂新聞,都充滿性別歧視的色彩。女孩子長期受薰陶,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不難想像。

狠母
2013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0.html
節錄:接連有言情小說女作家被主流傳媒踢爆是拋棄兒子的狠心母親,令痛恨女人的封建勢力和父權份子非常高興,更加深信「女子無才便是德」、「娶妻求淑婦」、「文人無行」。女人還是笨的好,因為容易控制。道德家讀得書少,不知道祖師婆婆張愛玲 (1920-1995) 更心狠手辣 ―― 她選擇墮胎,令混血兒子沒有機會出生,詳情請參考她的作品<小團圓>。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主流傳媒,精神分裂。這邊廂喜歡催迫女人結婚生仔,那邊廂又鼓勵女人向妓女學習床技。女孩子靠傳媒學做人,只會更加迷惘,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有一位財經寫手引述損友的說法,香港小姐是跪出來的,后冠屬於願意下跪替男高層口交的那一位。因此,看香港小姐不是看面孔,而是看膝蓋附近是否有瘀傷。

情場 Drama King
2016 年 1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drama-king.html
節錄:本身是出來玩的男人,習慣用錢買女人,但是卻要求女人付出真心,又或者扮演賢妻良母。貪錢的女人交戲,他卻信以為真,結果被女人所操控。(提示:喜劇之王+柳飄飄+學生妹)

17/03/2017

2017年3月2日星期四

猶太音樂


「七警暗角打鑊」餘波

回歸之後,香港的政治亂局,令很多人出醜或露底,包括:特首、高官、議員、傳媒、學者、商界、藝人。此外,還有執法者。雨傘運動期間的「七警暗角打鑊」事件中的「七警」最近被法庭判處入獄,警察團體集會聲援,發言的警察代表謬論連篇,首先開罪所有的女人(用港式粗言問候別人的娘親),然後又把香港警察比喻為受納粹德國迫害的猶太人,令以色列和德國的駐港領事館先後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批評不當。關公災難接外交風波,令警隊高層和特區政府非常頭痕。

最新的發展,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即:警務處處長盧偉聰的上司)表示,警方已經循本身的既定渠道跟兩個領事館接觸以及作出解釋,表示上述言論不代表警方的立場,而警方亦不認同有關的言論。即是跟豬兜(粵語:笨蛋)下屬切割?不怕影響士氣嗎?算不算正式的道歉?不知道。語焉不詳,缺乏細節,試圖含混過關,掃入地毯底,盡快 Close File,是港式官僚的慣技,簡稱:「語言偽術」。事件中,沒有人向女性道歉,原因?性別歧視是父權社會的傳統,而警察是一個男性主導的行業。

猶太歷史雞精班?

猶太人和德國人都是優秀的民族,香港官場慣用的語言偽術,層次太低,騙不到他們(提示:希特拉的宣傳部長)。道歉以外,還要採取補救行動展示誠意。迫警察讀書也許強人所難,但是最低限度也應該在警隊內部搞幾場<舒特拉的名單>放映會,替年輕警察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向猶太人和德國人展示誠意,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看完之後,他們應該會記得那位紅衣女孩,以及那首哀傷的主題音樂。(利益申報: Auntie 的已故外公是香港警察,所以算是警察世家的後人。個人經驗,視覺媒體比文字傳媒更加適合他們的口味。)

要了解猶太人的歷史,那部電影不過是起步點,又或者是濃縮的速食補品(例如:雞精)。老一輩的香港人,如果是愛看外國電影的,也許會記得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的電影 Fiddler on the Roof (1971)(港譯:錦繡良緣),劇情講述在俄國生活的猶太人家庭的故事,父親極力維護猶太人的傳統文化,但是三個女兒的婚姻卻帶來不少矛盾與衝突,令家庭面臨分解。電影中的歌曲在 YouTube 可以重溫。

至於聖經,那是猶太文化的一部份,不過並非全部。個人經驗,遠東地區的聖經課,質素非常可疑。讀過十二年教會學校,頭六年羅馬天主教,後六年英國聖公會,聖經一直是必修科,考試合格的秘訣,是把它當作記載遠古傳說的文學作品。每天早會聽聖詩,但是從來沒有被牽動情緒,也一直跟耶穌無緣。長大之後,見過世面,明白求學階段所接觸到的西方宗教及學術理論,是經過遠東地區代理人的剪裁、調教或扭曲,只不過是二三流貨色,甚至是 A 貨贗品。要了解外國文化,必須要到當地生活,跟當地人交流,才能得到比較準確和深入的認識。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聆聽來自民間的聲音,聽不懂對方的火星文更好,因為可以擺脫文字魔障,專心聽旋律。音樂本來就是世界語言,訴諸情感,不立文字。

香港人最熟悉的猶太音樂

撇開電影音樂不論,香港人最熟悉的猶太音樂,應該是林子祥的<狂歡>,原曲叫 Hava Nagila,是一首流傳甚廣的猶太舞曲,以下選來一個由古典結他和曼陀林 (Mandolin) 合奏的版本,火花四射,非常精采。參考 YouTube 上面的留言,有身處以色列的港人用手機把林子祥的<狂歡>播放給剛剛認識的猶太朋友聽,令對方笑翻。可惜香港的警隊高層和政府高官都是缺乏幽默感和應變能力的人,否則跟以色列駐港領事會面的時候,大可以用這首歌來破冰。正所謂:「高手在民間,飯桶在機關。」飯桶那裡來?最高級和最高薪的那一群,如果是五十歲以上,很大機會是教會名校的畢業生,然後直入香港大學(例如:林鄭月娥)。

至於德國領事,阿 Lam 一樣幫到手,他的<成吉思汗>和<莫斯科>的原曲,是一隊叫 Dschinghis Khan 的德國樂曲的作品,屬於七十年代末的士高 (Disco) 熱潮的產品, YouTube 上面的 video 非常懷舊。歌詞是德文的,想知內容,要請教德國駐港領事館(我想學德文呀唔該!)。香港警察跟德國音樂很有緣份, 1997 年的回歸慶典會場外,香港警察播放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又名:命運)掩蓋示威者聲浪,旋律:「擔多張凳,添多碗飯。」當年的助理警務處處長是現已退休的中大校友李明逵。事後有音樂人批評此舉是侮辱樂聖,警隊則辯稱選擇貝多芬是因為其中一位警察有這張 CD,現場沒有其他的選擇,信不信由你。這件事,現任警隊一哥(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和他的上司(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應該不敢在德國領事面前提起。原因?對德國人來說,貝多芬的音樂非常神聖,是在慶祝東西德合併的紀念音樂會上演奏的(提示:歡樂頌),不是用來掩蓋老百姓的聲音。至於香港網民惡搞德國電影(提示:帝國毀滅+希特拉發脾氣)的二次創作片段,由於暴露特區政府施政失敗,政府高官更加不敢放給德國領事看。

扯遠了,說回來。另一首香港人應該聽過的猶太音樂,是 Donna Donna。參與民權運動的 Joan Baez 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灌錄過英文版,令這首歌廣泛流傳。原曲是依地語 (Yiddish),原名:Dona Dona,歌詞以動物喻人,強調自由的可貴,跟改編自秘魯民謠的 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中譯:老鷹之歌)異曲同工。以下選來的依地語版本,來自以色列歌后 Chava Alberstein (圖),可以跟 Joan Baez 的英文版作比較。根據<維基百科>所提供的資料,依地語是一種合成的語言,包含來自德語、希伯來文 (Hebrew) 、阿拉姆語 (Aramaic)、斯拉夫民族語言以及羅馬帝國語文的元素,反映出猶太民族顛沛流離的歷史足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不少生活於東歐的猶太人使用這種語言,他們當中不少人後來慘死於納粹德國所建立的集中營和毒氣室,令這種語言幾乎面臨滅絕的危機。

以色列歌后 Chava Alberstein

Chava Alberstein 曾經來港演唱,時間是九十年代末,是香港藝術節的節目,被歸類為世界音樂 (World music),我去聽了。她抱著結他自彈自唱,背後有小樂隊伴奏。當晚她用英文跟觀眾溝通,夾雜少量的希伯來文 (Hebrew) 和依地語 (Yiddish)。那一夜,也許居港的猶太人全部來了,怎麼知道?她的歌,我前後左右的外國人全部會唱,不會唱的我成為少數民族。現場觀眾中,中國人少於一成。

演唱會結束之前, Chava Alberstein 帶領全場觀眾跟她合唱 What Man is He,紀念年輕時是鷹派軍人,但是晚年致力促進以巴和平,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最後被刺殺身亡的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Yitzhak Rabin, 1922-1995)。現場觀眾男多女少,於是台上的女歌手領唱,台下眾多的猶太男人和唱,唱出一首淒滄凜然的哀悼之歌。我被猶太人的環迴立體聲所包圍,聽不懂歌詞,但是感覺震撼,印象深刻,那是教會學校聖詩班所無法達到的效果。聽真正的猶太人唱歌,感覺比聖經課真實得多。這首歌收錄於她的 Crazy Flower (1998) 專輯,歌詞出自聖經<詩篇>(Psalms 34:12-14), CD 內提供的英文歌詞:What man is he that desireth life, and loveth many days, that he may see good? Keep thy tongue from evil, and thy lips from speaking guile. Depart from evil, and do good. Seek peace and pursue it.

照片來源:
http://cfile221.uf.daum.net/image/135EA13B4F8009820664E5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Wikipedia - Dona Do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na,_Dona
Extract: "Dona Dona" popularly known as "Donna, Donna" is a song about a calf being led to slaughter written by Sholom Secunda and Aaron Zeitlin. Originally a Yiddish language song "Dana Dana" (in Yiddish דאַנאַ דאַנאַ), also known as "Dos Kelbl" (in Yiddish דאָס קעלבל meaning The Calf) it was a song used in a Yiddish play produced by Zeitlin. In Hebrew, it is known as "Lama Dona". The lyrics were translated once again in the mid-1950s, this time by Arthur Kevess and Teddi Schwartz, and the song became well known with their text. It became especially popular after being recorded by Joan Baez in 1960 in her self-titled album Joan Baez. In her version, the song is retitled "Donna, Donna" (doubling the n"). This became very popular and later versions also used the double "n". The song became a staple of Baez and used in the human rights protest movement in the 1960s.

Wikipedia - Yiddis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iddish
Extract: Yiddish is the historical language of the Ashkenazi Jews. It originated during the 9th century in Central Europe, providing the nascent Ashkenazi community with an extensive Germanic based vernacular fused with elements taken from Hebrew and Aramaic, as well as from Slavic languages and traces of Romance languages. Yiddish is written with a fully vocalized alphabet based on the Hebrew script. Prior to the Holocaust, there were over 10 million speakers of Yiddish; 85% of the Jews who died in the Holocaust were Yiddish speakers, leading to a massive decline in the use of the language. Assimilation following World War II further decreased the use of Yiddish both among survivors and Yiddish-speak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in the Americas). However, the number of speakers is increasing in global Hasidic communities.

Wikipedia - Chava Alberste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va_Alberstein
Extract: Chava Alberstein, born in Szczecin, Poland, moved to Israel with her family in 1950. Alberstein has released more than 60 albums. She has recorded in Hebrew, English and Yiddish. In 1980, Alberstein began to write and compose. According to Israel's second largest daily newspaper Yedioth Ahronoth, Alberstei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male folk singer in Israel history. Alberstein is a champion of liberal causes. Throughout her career she has been an activist for human rights and Arab-Israeli unity. In 1989, Alberstein's song Had Gadya (a spin-off on a traditional song Chad Gadya, which is sung at the Passover seder) in which she criticizes Israel's policy towards Palestinians, was banned by Israel State Radio. The song was later used in the film Free Zone by director Amos Gitai in Natalie Portman's 7-minute crying scene. Alberstein is also a champion of the Yiddish language both in her recordings and in a video titled "Too Early To Be Quiet, Too Late To Sing", which showcases the works of Yiddish poets.

BBC 中文網:
歷史回放:以色列前總理拉賓遇刺 20 週年
2015 年 11 月 4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1/151104_rabin_anniversary
節錄: 20 年前的 11 月 4 日,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 (Yitzhak Rabin) 遇刺身亡,震驚世界輿論,也對中東局勢發展造成嚴重衝擊。 20 年後,以巴依然衝突不斷。1922年,拉賓生於巴勒斯坦境內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父親是烏克蘭、美國混血,母親則是俄羅斯人。拉賓此後加入以色列軍隊,先後與英國、阿拉伯國家作戰,並一路晉升為以軍參謀總長。擁有堅實軍人背景的拉賓在政壇起步相當順利。 1974 年,時年 52 歲的他成為工黨領袖,同時也是以色列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但好景不長,三年之後他領導的聯合政府分崩離析。 1992 年,拉賓再次當選以色列總理,並力主與巴勒斯坦達成和解。 1993 年 8 月,拉賓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秘密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該份協議被視為以巴關係的里程碑之一。 1993 年 9 月 13 日,兩人在白宮舉行歷史性會面。由於其軍人出身,許多人當時認為拉賓是唯一一個能夠與巴方達成和解,同時又不會背上「叛徒」罵名的以色列政治人物。 1994 年他與阿拉法特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以色列右翼民族主義者依然將拉賓的做法視為「背叛」。 1995 年 11 月 5 日,拉賓在參加一場和平遊行時遭激進分子阿米爾 (Yigal Amir) 槍殺。

Wikipedia - Yitzhak Rabin (1922-199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itzhak_Rabin
Extract: Yitzhak Rabin was an Israeli politician, statesman and general. He was the fifth Prime Minister of Israel, serving two terms in office, 1974–77 and 1992 until his assassination in 1995. In 1992, Rabin was re-elected as prime minister on a platform embracing the Israeli–Palestinian peace process. He signed several historic agreements with the Palestinian leadership as part of the Oslo Accords. In 1994, Rabin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together with long-time political rival Shimon Peres and Palestinian leader Yasser Arafat. Rabin also signed a peace treaty with Jordan in 1994. In November 1995, he was assassinated by an extremist named Yigal Amir, who opposed the terms of the Oslo Accords. Rabin was the first native-born prime minister of Israel, the only prime minister to be assassinated and the second to die in office after Levi Eshkol. Rabin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peace process.

Wikipedia - Fiddler on the Roof (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ddler_on_the_Roof_(film)
Extract: Fiddler on the Roof is a 1971 American musical comedy-drama film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Norman Jewison. It is an adaptation of the 1964 Broadway musical of the same name, with music composed by Jerry Bock, lyrics by Sheldon Harnick, and screenplay by Joseph Stein. Starring Topol, Norma Crane, Leonard Frey, Molly Picon, and Paul Mann, the film centers on Tevye, the father of five daughters, and his attempts to maintain his Jewish religiou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s outside influences encroach upon the family's lives. He must cope both with the strong-willed actions of his three older daughters, who wish to marry for love – each one's choice of a husband moves further away from the customs of his faith – and with the edict of the Tsar that evicts the Jews from the town of Anatevka. Throughout the film, Tevye breaks the fourth wall by talking directly to the audience or to the heavens. In addition to the difficulties of being poor, Tevye speaks of the Jewish community's constant fear of harassment from their non-Jewish neighbors.

Consulate of Israel in HK and Macau
http://embassies.gov.il/hong-kong/Pages/default.aspx

Israel in Hong Kong
https://www.facebook.com/IsraelinHongKong

German Consulate General Hong Kong
http://www.hongkong.diplo.de/

German Consulate General Hong Kon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ermanConsulateGeneralHongKong/
節錄:對於有廣泛報導指一名警務人員將香港警察與猶太大屠殺的受害者作比較,本館謹作以下回應:有關的大屠殺比喻顯示講者嚴重缺乏對史實的認知。德國的猶太人民在納粹專政期間被政權及其機關迫害,有數百萬人喪生。故此,將猶太大屠殺的受害者與因濫用權力被定罪的警務人員作比較完全不恰當。

傳管理層憂淪外交風波 急約領事澄清
警集會失言 陳太促盧偉聰正視聽
蘋果日報 2017 年 2 月 2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26/19940595
節錄:有警員在上周三撐警集會將警隊與二戰期間的猶太人相提並論,被以色列及德國駐港領事館先後炮轟,淪為國際笑話。盧偉聰迄今仍未現身公開回應。警察員佐級協會及警務督察協會周三舉行集會商討支援七警,一名姓陳警員上台發言時,指香港警察猶如「被納粹德軍迫害的猶太人」,台下與會者和應「係!」事件引發極大爭議,以色列駐港總領事館指言論令人遺憾,德國駐港總領事館亦批評比喻極不恰當。事發至今 4 日,警方高層未有出面解畫,連日僅以書面回覆傳媒,指大會上發表的言論並不代表警方立場。<南華早報>昨引述警方消息指,警隊高層決定聯絡以色列及德國兩個駐港總領事館,澄清有關言論不代表警方立場,阻止情況惡化。報導指有警方高層形容事件已失控,擔心影響香港警隊的國際形象,甚至引發外交風波,屆時警方將難以處理(原文:It would become a diplomatic issue that the force cannot handl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7 年 2 月 27 日:保安局局長談罪案情況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2/27/P2017022700961.htm
記者:局長,關於警員先前的集會,其實事前沒有申請就有幾萬人集會有沒有違法?或者違反任何規例?另外,大會上有警員自比為被迫害的猶太人,其實之後有沒有接觸相關國家的領事館問他們的回應?保安局局長(黎棟國):你提了兩條問題。二月二十二日晚是兩個警務人員協會舉行的會員特別大會,當中所討論的是屬於專業及業務性質的議題。雖然坊間有講法,這個集會是受<公安條例>第二條所涵蓋,但我相信大家都看到警方發出的聲明,指出並不是那樣的一回事。至於你第二個問題,我的理解,我亦知道相關警務人員協會,甚至警方管方,亦都已經先後發表聲明。而且,警方亦循它本身既定的渠道與兩個領事館接觸,解釋有關警察員佐級協會(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的代表及其會員在二月二十二日的不對外公開代表及會員大會上的相關言論,發言人士所說的東西並不代表警方的立場,而警方亦不認同有關的言論。警隊的員佐級協會亦就這件事件發表了公開的聲明,表示非常遺憾及難過。我希望這件事情得到一個好的解決。

維基百科:成吉思汗 (樂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成吉思汗_(樂隊)
節錄:成吉思汗(德語:Dschinghis Khan)是德國的流行樂隊,在 1979 年歐洲歌唱大賽中脫穎而出。而樂隊的名稱,便是來自他們在該比賽中所演出的曲目<成吉思汗>;由拉爾夫•席格爾作曲及伯恩•邁因農格填詞。他們出道的年代,正是迪斯科 (Disco) 最流行的年代。而他們也繼數支德國樂隊(Boney M.、Arabesque 和 Silver Convention)之後,在世界上不少地方有頗高的知名度,在 1980 年奧運更是表演嘉賓之一。該樂隊的歌曲幾乎全部都是和異地文化習俗或歷史人物有關。雖然該樂隊在 1980 年代解散,可是因為他們其中一首歌曲<莫斯科>的影片在網路上被廣泛流傳,所以他們在現時仍享有頗高的知名度。

履新日長毛播貝多芬贈興
太陽報 2013-12-06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31206/20031206024413_0001_2.html
節錄:李明逵在九七年出任助理處長時統籌主權移交時回歸盛典保安工作,他當日在典禮進行期間曾播放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被人權組織指摘藉以掩蓋示威者場外叫喊聲,惹來爭議。有份參與當年示威的「長毛」梁國雄批評李打壓示威自由,考慮在下周三李就任當日到灣仔警察總部外播放該樂章贈興。李明逵事後曾在電台節目中解釋,當日播放音樂並無政治動機,只是希望鬆弛在場警員的神經及調節氣氛,事件結果惹來警監會轄下的獨立調查小組點名批評。

YouTube 精選:

Hava Nagila (Classical guitar + Mandolin) (5:3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PXDAX4Ci8
這是林子祥<狂歡>的原曲。

林子祥:<狂歡> (3: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2AfX3lvug

Dschinghis Khan - Dschinghis Khan (1979) (3: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mI3vAIhbE
這是林子祥<成吉思汗>的原曲,歌詞是德文。

林子祥:<成吉思汗>(Dschinghis Khan) (2: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CCY5FGQcQ

Dschinghis Khan - Moskau (1979) (4: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S351QKFV4
這是林子祥<莫斯科>的原曲,歌詞是德文。

林子祥:<莫斯科> (4: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3WH7BaxZkQ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Beethoven “5th Symphony” (7:4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YpPjK_-JPU
旋律:「擔多張凳,添多碗飯。」

Euronews (in English)
Music and symbolism mark 25th anniversary of fall of Berlin Wall (1: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8fLO0OVWj0
旁白:The Berlin State orchestra played Beethoven's "Ode to joy"(歡樂頌)- which is also the European anthem - in front of the Brandenburg gate.

金韻獎 () 楊芳儀+徐曉菁【夜玫瑰】Official Lyric Video (3: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UIJ4jwL1g&list=RDrTUIJ4jwL1g&index=1

這首台灣校園民歌的原曲是以色列民歌 Erev Shel Shoshanim

Erev Shel Shoshanim by Nana Mouskouri (4: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9II4TIwCzg

這是<夜玫瑰>的原曲。

Joan Baez - Donna, Donna (3: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zBEWyBJb0
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英文版,令這首歌廣泛流傳,學過民歌結他的人一定懂。

Chava Alberstein - Dona Dona (1: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slEIsL8Mbs
這是依地語 (Yiddish) 的原裝版,歌詞以動物喻人,強調自由的可貴。

Chava Alberstein - What Man is He (5:22)
Live מי האיש חוה אלברשטיי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viTQ4OxxA
歌詞出自聖經<詩篇>(Psalms 34:12-14),英譯:What man is he that desireth life, and loveth many days, that he may see good? Keep thy tongue from evil, and thy lips from speaking guile. Depart from evil, and do good. Seek peace and pursue it.

Chava Alberstein - Every Man Has a Name (3: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AEQYIT8G8
Chava Alberstein 是以色列歌后,能夠用英文、希伯來文 (Hebrew) 和依地語 (Yiddish) 唱歌,畫面是受納粹德國迫害的猶太人,歌詞有英文字幕。

Yaacov Shapiro - Shlof shoin main jankele (4: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vOMzPCOiQI
Yaacov Shapiro 是演員兼歌手。這是一首催眠曲,歌詞是依地語,YouTube 上面有猶太人提供的英文歌詞,如下:Sleep, sleep, Yankele, my handsome son. Close your little black eyes. My little one, now that you have all your teeth - must you make your mother sing you to sleep? The little boy who has all his teeth and who, God permitting, will soon go to kheyder and learn Torah and Talmud - must he cry when his mama rocks him to sleep? The little boy who will learn Talmud - and how glad and proud in his heart your father is that you'll be learning Talmud - must he make his mother stay awake all night? Sleep then, my little one, my clever one who will be a bridegroom yet. Sleep while you are still in your cradle by my side. It will cost your mother many tears to make a man of you.

Itzhak Perlman - Schindler's List Theme (3: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sAR9Sx-JQ
這是電影<舒特拉的名單>的主題音樂。

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 Sunrise Sunset (5: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3rzUoyq9K0
這部電影的香港譯名是<錦繡良緣>,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講述一個猶太人家庭的故事。這是電影中的猶太婚禮場面,英文歌詞描寫父母出席兒女婚禮的心情。

相關的文章:

古惑仔之歌
2013 年 3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1.html
節錄:如果<大丈夫>是香港警察之歌,那麼<飛砂風中轉>便是古惑仔之歌。「古惑仔」是港式粵語,即是黑社會小嘍囉,台灣人叫「小混混」。巧合的是,兵賊之歌都是台灣人作曲,香港人填詞(黃霑、林振強)以及主唱(關正傑、周潤發)。<大丈夫>是劉家昌作曲,<飛砂風中轉>是羅大佑。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劉家昌 (1943-),請到 YouTube 聽他的歌。

紅黑
2013 年 9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3.html
節錄:原因是梁振英上台之後,出現「紅黑合流」的趨勢:本地冒出一堆由紅色力量支薪的雜牌軍社團,成員包括:臨時演員、金毛紋身漢、新界圍頭佬、疑似黑社會、演技超班的 12 歲童星以及長居深圳的「偽香港人」。他們奉召出動,運用肢體和語言暴力,四出恐嚇官府的對頭人(例如:提倡「佔領中環」的學者們)。這群人很容易辨認,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跟主流社會格格不入。

MK Style
2014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mk-style.html
節錄:跟藝術氣氛濃厚的金鐘比較,旺角顯得草根、市井、奇幻、神怪,充滿本土特色。視覺焦點包括:關帝廟、模仿道符的「我要真普選」標語、耶穌小教堂。至於惠豐中心旁邊一字排開的五個「習近平」(紙板人像),更加是著名景點,本地人、外國人和自由行紛紛上前合照,證明到此一遊,可惜如今俱往矣。旺角的示威者自成一格(本土派叫「勇武抗爭」),他們不聽學生領袖或民主派議員的指揮,但是非常機動,在橫街之間穿梭流動,來得快也散得快,人數難以預測。

被訪者須知
2015 年 5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閣下是建制派,想當人大政協的商人、藝人、警察,而傳媒機構來自愛國陣營,你可以罵學聯、學民思潮、老牌大學、戴耀廷、黎智英,趁機表態示忠。罵得越兇狠、擦鞋擦得越肉麻,儲備的愛國積分越高。閣下開始脫離人身,長出尾巴,變成神獸,向紅色廟堂進發,真是可喜可賀。請參考成龍在公開場合的言論。代價:香港網民問候閣下的母親和祖宗十八代。季節性的發春瘟,是每年三月人大政協兩會期間的必備餘興節目,港人習以為常。

聖誕死仔包
2008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2/blog-post_14.html
節錄:外公是廣東人,一輩子當警察,上世紀三十年代入職。他說淪陷期間香港街頭有不少死屍,一排排用布蓋著,如果你把布掀起,會見到大腿的肉已經被割去,因為餓死的人身上的肉本來就不多,而大腿的肉比較厚和完整。被割去的肉通常會被製成食物果腹(外公的版本是人肉雲吞),又或者在黑市中(被當作豬肉)出售。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此見識水平,令你明白為甚麼修讀財經商管的港產大學生,到中環的投資銀行或跨國企業求職,會被闊太 HR 當面恥笑或奚落,聽盡冷言冷語。因為老公是馬主的闊太明白,香港的公營大學,跟公立醫院一樣,是用來應酬窮人的。稍為有點見識的大商家和政府官員,都把孩子送往西方國家唸名牌大學,以免被二三流本地學者教壞。因此,港產的大學生,不可能符合 Sons & Daughters Program 的最低要求,最多只能在後勤部門做支援。

名校生
2010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2/blog-post_10.html
節錄:由於缺乏面對失敗的經驗,踏足現實世界之後,面對各種千差萬別、非常複雜又互相影響的實際問題,往往手足無措,碰個焦頭爛額,甚至兵敗如山倒,從此一蹶不振。過去學業上的成功,反而成為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及難以跨越的障礙。面對別人的指責和批評,他們會推卸責任,態度變得自我防衛,結果無法從現實世界中學習,嚴重缺乏適應能力。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RIC 三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有需要引進外資,但是人多並不代表有足夠的購買力(因為貧富懸殊),更不代表可以為投資者帶來盈利貢獻。許多來自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 (Multinationals),結果重蹈拿破崙和希特拉的覆轍,在 RIC 三國遇到挫折,無功而還。俄國、中國和印度,向來是跨國企業的英雄塚。下次有人向你推銷「金磚四國」(BRIC) 概念的投資產品,你應該知道怎樣做吧!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希特拉都頂唔順 TVB 節目:肯定是被惡搞次數最多的外國電影(片名:帝國毀滅),令希特拉成功轉型為喜劇演員。「頂唔順」是港式粵語,意思是「受不了」。香港網民借希特拉之口,發洩各種不滿,然後由大陸和台灣的網民接力。沉重的德國歷史,從未如此好玩過。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外來宗教跟跨國企業一樣,要決定是否本土化,又或者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而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跟當權者的關係。佛教走本土化的道路,徹底融入中國文化,跟當權者妥協,委曲求存,找到生存的空間,而代價是面目全非,佛寺一度淪落至成為放高利貸、進行二手買賣,甚至賣淫活動的場所。西方的耶教為了保持純潔,拒絕本土化,結果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無法真正融入中國人社會,也開罪了當權者,令拓展業務的過程困難重重,死結至今未解。

洋鸚鵡
2015 年 10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html
節錄:在中國大陸,事情就複雜得多。首先是洋鸚鵡太多太濫,出鏡的頻率太高,背後又牽涉商業利益。其次,是短暫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洋鸚鵡開始變得像中國人,成為懂得拍馬屁的小奴才。洋鸚鵡不再可愛,也不再高貴,失去了西方文化應有的 Premium ,即是降格甚至是淪落。不少跨國企業品牌,都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才能在討好中國顧客之餘,又不致於失去自我、自貶身價?

遊唱詩人
2016 年 10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_14.html
節錄:都是才華洋溢和自我中心的人,才子才女之戀註定不得善終。十年之後,她把留給他的話唱出來:We both know what memories can bring. They bring diamonds and rust. 她叫 Joan Baez ,舊愛叫 Bob Dylan ,剛剛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文學創作很主觀,歌詞算不算文學,詩人是否值得表揚,爭論可以沒完沒了。與其鑽牛角尖,倒不如當作電影業的奧斯卡,即是西方世界思潮的風向指標。

大吉利是
2017 年 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html
節錄:近期有報導說,這首六十年代的 Simon & Garfunkel 名曲,是薯片叔叔(曾俊華)的選戰歌曲,又或者是他的心頭好。作為曾經移民美國的特首候選人,薯片叔叔的音樂品味總算過得去。選這首歌,不能說錯。 Simon & Garfunkel 的作品有書卷氣,具備文學修養,歌詞似詩,容許多重的解讀和詮釋,也許薯片叔叔想為自己預留一些變化或迴轉或進退的空間,不想講得太多太白,是聰明的做法。

02/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