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福壽版


「福壽版」是香港傳媒行業的術語,出自本地殯儀館靈堂常用的橫匾「福壽全歸」。意思是把某位名人的生平資料和重大事蹟(文字或影像紀錄)預先收集好,分門別類(例如:事業、家庭、名句、代表作),準備妥當,然後放置一旁,靜待某君斷氣。某人一死,立即拿出來,加上最新的資訊(例如:時間地點,學者專家的評論),稍加整理,便可以立即推出。

值得傳媒行業製作「福壽版」的,絕非等閒之輩,你必須要符合以下的條件:

1. 具備江湖地位,建樹良多(正反皆可),有重大影響力,值得電視台為你臨時更改節目時間表或製作專輯,也值得文字傳媒為你印發號外或製作特刊。

2. 患上不治之症,久病不癒,渾身上下散發死亡的氣息,經常進出醫院和鬼門關,多次瀕危或者傳出死訊。連小孩子都知道,閣下仙遊是遲早的事。

符合上述條件的名人包括:

政治人物:鄧小平(1904-1997)、江澤民(1926-)、金正日(1942-2011)。

商界領袖: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 1955-2011)。

娛樂圈代表:伊莉莎白泰萊(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羅文(1950-2002)、沈澱霞(1945-2008)、梅艷芳(1963-2003)。

其他行業也有類似的做法。飲食業的例子,應該是港式茶餐廳的 A 餐 B 餐或常餐(例如:太陽蛋、火腿和多士),中式酒樓的燒雞或乳豬。建築行業的例子,應該是「預製組件」,即是把一棟摩天大廈的不同樓層預先在另一個地方(大陸)做好,然後運到地盤(香港)組裝。這種做法,英文叫 Prefabricated building。

「福壽版」也好,「預製組件」也好,都是一種資源調配,是一種組織(Organizing)活動,有助於控制工作流程的進度和成本。傳媒行業需要回應大量的突發事件,有些事情例如天災、大人物死亡和金融市場崩潰,是天意,無法準確預測,但是由於早有準備,事發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某程度上可以按照本子辦事。

福壽版 vs 應變計畫

簡單地說,「福壽版」可以說是一種應變計畫(Contingency Plan),為有可能發生但是不知道甚麼時候發生的事情,預先作好準備。

嚴格來說,兩者之間,其實是有細微的分別。「福壽版」是為一些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作準備。那位名人通常時日無多,一切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傳媒不需要等很久。至於應變計畫,所針對的外來打擊或者突發事件,其可能性可高亦可低。

理性的西方人認為,就算事發的可能性很低(例如:恐怖襲擊、傳染病爆發、CEO 猝死),只要後果夠嚴重,足以對組織帶來致命的打擊,都需要及早作出準備,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處事態度。相比之下,東方人的家天下組織通常禁忌多多。

商學院的說法,是應變計畫可以令企業保持運作正常,不會因為一些人力無法控制的突發事件而陷入癱瘓狀態,令公司的聲譽和形象受損,以及招致法律風險或者財務上的損失,同時亦可以保障「持份者」(Stakeholders)的利益。所謂「持份者」包括:僱員、客戶、供應商、股東、債權人、官府和監管機構、企業身處的社區以及其他受影響的人士(例如:社區的居民)。西方人相信,有系統地回應來自外間環境(External Environment)的突發事件,有助於減低風險,以及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Competitive Advantage)和生存機會,是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重要一環。

應變計畫的實例

政府部門的例子,是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針對禽流感或者其他傳染病而制定的應變計畫(例如:殺雞的程序、隔離染病者、向公眾發布訊息)。至於商界的例子,是香港匯豐銀行為傳染病爆發而制定的應變計畫(例如:容許部份員工在家工作),又或者美國駐外的商業機構針對恐怖襲擊而制定的應變計畫(例如:聘請前職業特工 Jack Bauer 出任 Chief Security Officer)。

另一個好例子,是日本人面對地震威脅的應變之道。不少人都知道,每一個日本家庭,都常備一個「地震包」(背包),裡面有:乾糧(餅乾)、幾公升的食水、收音機、電筒、電池、急救藥物、頭盔、被舖和衣服之類的應急物品,萬一地震發生,樓房倒塌,不幸被埋,至少可以支持幾日,直到獲救為止。

今年 3.11 日本東北大地震之後,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Associate Dean of the Faculty of Arts)中野嘉子(Dr. Yoshiko Nakano)接受本地中文傳媒的訪問,被問到日本人面對災難的冷靜表現,是後天還是先天?她的答案是後天多於先天,是一個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過程,令日本人訓練有素,臨危不亂。

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應變計畫不止是一份文件或者內部程式那麼簡單,還需要適當的文化背景配合,否則可能無法實施或者執行。由於「福壽版」含有「祝壽」的意思,在禁忌多多的家天下組織或者國度,傳媒替仍然在世的當權者製作「福壽版」,又或者官商機構的管理層試圖處理某人死後的權力傳承問題,可能會被視為「大不敬」,輕則丟官,重則抄家滅族。從權力鬥爭的角度看,此舉的風險甚高,是自尋死路。既然如此,倒不如繼續埋沒良心,領導已經被洗腦的人民群眾高呼偉大領袖萬歲、萬歲、萬萬歲。讀過金庸小說<鹿鼎記>的,一定記得韋小寶的名句:「祝教主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至於北韓的人民勞動黨有沒有為金正日之死及早制定應變計畫,真是天曉得,有些西方傳媒認為有。至於北韓的鄰邦南韓、中國和日本,則肯定早有準備。有香港傳媒報導,早於金正日的死訊正式公佈之前,已經有中國解放軍進駐北韓,協助穩定局面,中韓邊境也加強駐軍和防衛,避免大批難民湧入。

至於傳媒機構的應變之道,由北韓人民勞動黨控制的官方媒體應該不敢替偉大領袖金正日製作「福壽版」(國寶級女主播李春姬應該不用排練吧?)。同樣原理,偉大祖國的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也不會替江澤民製作「福壽版」。被疑似太子黨當棋子般擺佈的香港亞洲電視新聞部則肯定有,由於太早推出,結果當事人「死去活來」,亞視卻死得很難看,兩位新聞部高層亦成為犧牲品。至於無線電視新聞部(香港網民叫 CCTVB)有沒有膽識替人瑞老闆邵逸夫(1907-)製作「福壽版」,好讓他添福添壽,自己想。萬一你是 CCTVB 員工,歡迎留言。

插圖:金正日(1942-2011)
來源: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dprk/kim-jong-il.htm

YouTube 精選:

北韓國寶級女主播李春姬:<關於世界盃>(1: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mhFMpqRGKo&feature=related
中文字幕是內地網民的傑作。

司徒夾帶獨家訪問金將軍(4: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spHS9Oxwv0
香港人的惡搞作品,冒牌風水師訪問冒牌金正恩,粵語加假韓語,有中文字幕。

<阿里郎>(Arirang)(3: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vmxqTg825I&feature=related
非正式的韓國國歌,這是女聲獨唱版。

個案研究:

路透社誤報索羅斯死訊
蘋果日報 2013 年 4 月 20 日
節錄:路透社擺烏龍報錯死人新聞。該社周四誤發現年 82 歲、被稱為金融大鱷索羅斯的訃聞,而且內文更形容索羅斯為「掠奪者」,提及他於 1992 年狙擊英鎊及被指在 1997 年引發亞洲金融危機等,似乎對他的評價甚低。有關文章報導索羅斯的年齡及死亡時間均以「XXX」代替,明顯是預先寫好的版本,以待將來索羅斯逝世時刊登。該社發言人指,有人誤登索羅斯死訊,有關報導已經除下。索羅斯發言人及後表示:「索羅斯仍在生、並很好。」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Wikipedia: Prefabricated build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fabricated_building
Extract: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s a type of building that consists of several factory-built components or units that are assembled on-site to complete the unit.

Wikipedia: Contingency pla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tingency_plan
Extract: A contingency plan is a plan devised for an exceptional risk which is impractical or impossible to avoid. Contingency plans are often devised by governments or businesses who want to be prepared for events which, while highly unlikely, may have catastrophic effects. For example, suppose many employees of a company are traveling together on an aircraft which crashes, killing all aboard. The company could be severely strained or even ruined by such a loss. Accordingly, many companies have procedures to follow in the event of such a disaster. The plan may also include standing policies to mitigate a disaster's potential impact, such as requiring employees to travel separately or limiting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on any one aircraft.

Wikipedia: Stakeholder (Corpora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keholder_(corporate)
Extract: A corporate stakeholder is a party that can affect or be affected by the actions of the business as a whole. The stakeholder concept was first used in a 1963 internal memorandum at the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It defined stakeholders as "those groups without whose support the organization would cease to exist." The theory was later developed and championed by R. Edward Freeman in the 1980s. Since then it has gained wide acceptance in business practice and in theorizing relating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business purpos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The term has been broadened to include anyone who has an interest in a matter.

維基百科(中文版):Jack Bauer(港譯:包智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6%99%BA%E5%82%91

後天多於先天
中野嘉子訪問
第 43 期<讀書好>(April 2011) (p.12-17)
全文見:http://www.books4you.com.hk/43/pages/page4.html
節錄:很多人問日本人有這樣的表現,是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我覺得其實是我們訓練有素,尤其是 1995 年之後。所以那不是本性之辯,而是後天的培養,是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過程。對大家來說,問題不再是會不會有地震,而是地震甚麼時候會來。我媽媽(73 歲)在神戶地震後買了個急救背包,內裡放了現金、一些可存放很久的餅乾、一個可盛兩三公升水的袋子等等。還有收音機、電筒、足夠的電池,無論多重也沒關係。每晚睡覺前她都會泡兩壺熱水,洗澡後她也會把水留下來,萬一遇上地震,至少還有點水可用。

North Korea's succession
Goodbye, hello
The Economist (Dec 20th 2011)
Extract: Several Washington-based think-tanks believe the regime had prepared for the succession, and that a “gang of four” — the young Mr Kim, his powerful aunt, Kim Kyong Hui, her husband, Jang Song Taek, and the most senior general, Ri Yong Ho — will work together to keep order. Others are more pessimistic, however. Marcus Noland, a North Korea specialist at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 Washington, DC, thinks Mr Kim may be tempted to engage in provocative acts, another nuclear test or a military engagement for example, to burnish his credentials (some believe he wa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attacks in South Korea in the last two years). Or he may be simply unable to control factions within the regime, allowing the army to create mischief of its own.

Revised 20/04/2013

回覆 26/12/2011 的留言:謝謝。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聖誕文告


祝大家聖誕快樂,送上爵士版商場音樂。

YouTube 精選:

Joy To The World - Jazz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Gu-CX95D_E&feature=related

Duke Ellington Orchestra - Jingle Bell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YBuzVFZ8mg

Glenn Miller Orchestra -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BBLb8dorXI&feature=related

Oscar Peterson - O Christmas Tre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yzKewindf4&feature=related

Charlie Parker - White Christma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4PiarGaoJA&feature=related

Diana Krall - 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PZUgjJRUM&feature=related

Michael Buble - Let it Sno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rrIM8DOoHw&feature=related

15/12/2011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迎春花、歡樂年年


對於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來說,這兩首歌是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迎春花開,歡樂年年。年復一年,昔日的螢幕情侶如今依然活躍,不過已經是男女主角的父母,而我們也長大了,各有際遇。日子有功,音樂一起,大家都會跟著唱,甚至自動加上粵劇做手。絕對是過年的例牌菜,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這兩首歌寫於七十年代,作曲填詞都是剛剛去世的關聖佑。關聖佑原籍廣東順德,他為電視劇寫的流行曲,粵味正宗,平易近人,有鳳城的優良傳統。流行曲以外,也創作正統音樂。關於他的生平資料,請參考以下節錄的香港電台第四台刊物<美樂集>的文章,另一篇報導則提供了他的照片和作品清單。

照片來源:
http://wwww.adamche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0909/20090920_923735e55ed2ba73810fCB5L2RdZhVVe.jpg

YouTube 精選:

鄭少秋/汪明荃:<迎春花>(3: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XhiguOzSvk&feature=related

鄭少秋/汪明荃:<歡樂年年>(3: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wFN0Ewcjn0&feature=related

七十年代無線電視劇<江山美人>主題曲(2:34)
(曲:關聖佑/詞:盧國沾/唱:鄭少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qOfJuevhmE

八十年代亞視電視劇<秦始皇>主題曲(1:36)
(曲:關聖佑/詞:盧國沾/唱:羅嘉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JJK-gS8QE
劇中飾演呂不韋的資深演員王偉剛剛去世。

八十年代亞視電視劇<武則天>主題曲(4:39)
(曲:關聖佑/詞:盧國沾/唱:張藍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k15AzW1p64

關聖佑的中樂作品<祭神>(13:25)
指揮:吳明信
演奏:台灣高雄市中正國小 97 級國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fO4TvCVGc&feature=related
這首樂曲是香港中樂團的保留曲目。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作曲家兼作詞家關聖佑病逝
香港電台第四台刊物<美樂集>
(Fine Music)Dec 2011 (p.33)
節錄:每逢新春,總會聽到經典賀年曲<迎春花>和<歡樂年年>。兩曲的作者關聖佑於上月十日(即 2011年 11 月 10 日)因癌症病逝,享年 67 歲。關聖佑生於廣西,原籍廣東順德,曾於香港讀小學,1959 年考入廣州音樂專科學校附中,主修古琴副修鋼琴,其後專修作曲。1968 年移居香港,加入風行唱片公司工作,寫流行曲以及替電視劇集配樂,也寫正統音樂。1978 年,他應樂評人周凡夫的要求,寫下個人履歷:「本人是個由環境及生活偶然迫出來的作曲佬,庸而俗之,無天份卻有緣份。多年來從不作自我介紹,皆此原因。」

中國廣播網:關聖佑去世 曾創作<歡樂年年>
原載:新快報(2011-12-07)
http://www.cnr.cn/newscenter/fun/201112/t20111207_508888443.shtml

風行唱片公司
http://www.funghang.com/200610/asp/00_news.asp

07/12/2011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含笑半步釘


當「喜劇之王」周星馳正襟危坐、一臉正經地表示支持下一屆香港特首候選人唐英年,你會想起甚麼?是吃完之後會高叫「李鵬是偉大領袖!」的「謊言豆沙包」?我會想起「含笑半步釘」,即是吃完之後絕對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則會全身爆炸而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下一屆的香港特首選舉被傳媒形容為「豬狼對決」、「一個傻一個奸」,無論 2012 年 3 月 25 日誰人當選,對於精明的香港人來說,都是一齣悲劇或者鬧劇。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也是電影<胭脂扣>和<霸王別姬>的原作者和編劇)用「爛片」來形容這個選舉。對於無權投票的七百萬香港人來說,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無奈地被迫做觀眾。

難得星爺不怕拿「金話梅影帝」(註:「金話梅獎」是香港影評人專為爛片而設的獎項),替傻豬站台。主流傳媒終於找到一個比較有趣和大眾化的角度去分析這場沉悶的選戰,城中名嘴紛紛跳出來向大家解釋,星爺為何要參演爛片。

政治評論員說,星爺大智若愚,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選個傻的,混混噩噩過日子,香港才會有一點言論和創作的空間。如果選個奸的,他會強推基本法二十三條,借保護國家安全之名限制言論自由,到時就大件事。星爺是「誠實可靠小郎君」,並非浪得虛名的!至尊寶不是向五指山投降,他是為萬民福祉而犧牲,自願戴上金剛箍,用心良苦,阿彌陀佛!

財經分析員有另一種看法。他們說,今日星爺已經是上市公司(比高集團,港股編號:8220)的董事,他在投資地產方面的收入,早已經超過來自電影那邊的收益,唐唐(唐英年的外號)得到大地產商的支持,星爺站在他的那一邊,是歸隊,理所當然。正如「燒雞翼,我鍾意食!」,但是有需要時,也不妨換換口味吃傻豬豬扒。這份愛,如果要加上一個期限,我相信係,最多四個月!曾經有「感情缺失」的唐唐,請好好珍惜。畢竟,達文西的「太陽能電筒」只有日照當頭才能用。

照片:「含笑半步癲」糖果,台灣製造,香港和大陸買不到。
來源:http://www.shxb.net/newspic/20090305/92.jpg

YouTube 精選:

2011 年 11 月 26 日:星爺爆笑撐唐唐(6:5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nPcHyICn4
金句:「其實蠢嗰啲人,我係唔會同佢做朋友嘅。」(我是不會跟笨蛋做朋友的。)

<唐伯虎點秋香>片段(粵語版):
「一日冚包散」+「含笑半步釘」(0:5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p-UnVnnDw&feature=related

<傑出華人系列>:唐英年失言全紀錄(6: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HHn7L5u94
香港網民製作,輯錄唐英年當官以來的中英文雙語金句。

<搵鬼信 2011 >外傳 - 請關注以下訊息(1: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D8Ih96zSYI
香港網民嘲笑唐英年的惡搞作品,原裝版是武俠影星姜大衛的保險廣告,片段中的男主角造型模仿風水師司徒法正(提示:龔如心、陳振聰)。至於「屎坑關刀」一詞,根據資深編劇劉天賜的考證,是上一代的廣東俗語,指某人沒有本領。「屎坑」是粵語,即茅廁。太臭,故不能聞(文)。空間狹窄,因此也不能舞(武)。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周星馳電影經典金句
http://www.lemonforumhk.com/forum/archiver/?tid-12597.html

信報網站:無論蠢狠 分別不大
(2011 年 11 月 28 日)
節錄:有財經記者指出,周星馳雖然在演藝界選委中自動當選,但他近年已轉型當上市公司董事,其山頂「天比高」地產項目今年創出 9.6 萬(港)元最貴豪宅呎價紀錄,但其後傳媒踢爆發展商向買家借出高達四億元按揭,達到樓價五成,被指「借錢給人買自己樓」,惹托價疑雲,而相關公司以「配合買家資金安排」否認托價。財經記者說,星爺在地產界賺的錢,早已超越演藝界的收入,其實他大可以選擇在地產及建造業界出選(選舉委員),那才算是真正完全轉型。

周星馳 4 億借客買自己樓
樓商貸五成按揭罕見 議員憂托價促查
(明報 2011 年 8 月 22 日)
節錄:喜劇泰斗周星馳領頭的發展商,3 個月前剛以呎價近 10 萬(港)元全港最高呎價售出山頂天比高 A 屋單位。不過,本報調查發現,原來發展商向買家借出高達 4 億元的按揭,足足是 8 億元樓價的一半。業內人士及議員均指出,發展商願借出相當於五成樓價的按揭,幫客人購買自己發展的物業,可算極為罕見,有議員稱將要求港府跟進。負責發展天比高的「星揚海外有限公司」,乃由周星馳及菱電共同控制,各佔一半股權。菱電執行董事梁家棟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對於發展商為何借出 4 億元,以及新買家是否「熟客」等等,他一概只回應稱﹕「這是公司內部事務,無可奉告。」

中環在線:星爺要做中國影業大亨
(蘋果日報 2011 年 4 月 15 日)
節錄:「星爺」周星馳又有搞作,旗下比高集團(8220)前日同(跟)中華影業公司訂立諒解備忘錄,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喺(在)內地投資數碼影院。比高搞(做)開電影製作同相關業務,今次撈埋(兼營)院線,睇嚟(看起來)星爺向影業大亨嘅(的)路邁進緊(中),要做新一代六叔邵逸夫同鄒文懷,志向甚為遠大。講到呢度(說到這裡),華華諗(想)起星爺喺<食神>套戲入面,搞(製造)爆漿瀨尿牛丸嘅(的)經典對白,「我會先開分店,一間變兩間,兩間變四間,四間變八間,八間之後上市,上市之後再集資,跟住再分拆上市.....。」

比高集團(港股編號:8220)公司網頁(簡體字):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執行董事:周星馳
http://www.bingogroup.com.hk/index2.php?section=aboutus&option=directors-and-senior-management

唐英年個人網站
http://www.henrytang.hk/main/index.php

梁振英個人網站
http://www.cyleung2012.com/

29/11/2011

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雙軌制(四)


中國人社會,雙軌制特別多,跟文化因素有關。

中國人不擅長建立制度。這方面最有成就的,是秦始皇。於是幾千年來,統治者都樂於沿用他的那一套,頂多是少修少補,又或者是稍為調整一下執行的方式。

歷代統治者普遍缺乏建立社會基建的意願和能力,結果令到教育、醫療和法律制度都名不符實、虛有其表、殘缺不存,令中國人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老百姓要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要麼運用「潛規則」,送禮走後門拉關係,要麼依靠家人或者同鄉的幫忙,又或者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

在中國人社會長大的小孩子,如果稍為有一點悟性,都會覺得迷惘,因為不知道應該追隨那一套。學校教的那一套(忠孝仁義禮智信),現實世界用不著,連老師自己也不相信。大人示範的那一套,不但消耗生命,而且賠上自由。兩套都是爛蘋果,叫青春的生命如何抉擇?中國人的孩子不快樂,沒有夢想,不難理解。

中國人的統治者通常都是烏合之眾或者暴力集團,缺乏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家天下的皇朝,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官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必然的事。遇有技術層面的爭端,又或者是具體的利益矛盾,解決方法通常是:(一)空談道德,把道德當作萬應靈丹,要求所有人立即提高道德水平,同時發動各種群眾運動(例如:學習班),企圖轉移視線。(二)拖,希望問題會隨著時間而自動消失,又或者以局部的人事調動拖延時間。(三)犧牲少數人,穩定大局。被犧牲者必須先要被洗腦,於是愚民教育不可或缺,而且要從小孩子抓起。曾經是國民黨兵的歷史學者黃仁宇(1918-2000)在他的著作<萬歷十五年>(圖左)和<中國大歷史>中,把中國式行政機關的老毛病解釋得非常透徹,如果你不知道,請讀書。

結果是:問題一拖再拖,曠日持久,利益矛盾糾纏不清,盤根錯節,變得難以解決,但是民情洶湧,不處理又不行(否則爆發社會動亂甚至是革命)。於是乎,當權者會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動作,口頭上說是新政(制度),然後讓新舊兩套制度並存,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規則辦事,結果衍生出更多的執行問題,所形成的新舊兩套制度互不從屬,卻又互相交叉,架床疊屋、臃腫不堪、政出多門,令到想解決基本需要的小市民感覺有如走進迷宮。與此同時,也令到直接面對民眾的前線員工(或者低級公務員)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許多事情根本不合邏輯,無法向憤怒的市民提供合理的解釋,也令他們變成(高層的)代罪羔羊。

近期的例子:香港特區政府復建少量居屋(並且修改補地價的制度),強積金制度的僱員供款部份可以自由選擇基金公司(俗稱「強迫金」半自由行),公立醫院婦產科床位實施配額制度(要求湧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先行付款、登記和預約)。

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

民國奇書<厚黑學>(圖右)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即是醫生把中箭者身上的箭的尾端鋸掉,但是不會把箭頭拔出,然後匆匆止血包紮,跟病人說我是內科的,請你去找外科。這一套,當官必學。擅長計算的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學得非常到家,進退之間,精乖醒目(粵語:聰明伶俐),是厚黑典範。

有時候,想要徹底地解決問題,必須公開地否定、聲討和清算始作佣者,即是上一任或者某位大人物。繼任人經過精密計算,覺得上一任得罪不起,又或者大人物的肉身雖然已經死亡,但是精神猶在。他也許已經蓋了棺,但是尚未能定論。在大陸,為了限制人口遷移而設立的戶籍制度是公認的弊政,但是官方不願意把它徹底地取消,而是隻眼開隻眼閉,任由沿海省市的地方政府推出各種投資移民計畫,慢慢地在城鄉之間的圍牆上打開缺口或者暗門。部份原因,也許是顧忌那位依然躺在水晶棺裡的大人物,不想公開地跟他劃清界線。也許大人物的後人、部屬和黨羽仍然有影響力,正在伺機復出或者復仇。也許當權者未看清楚形勢,怕一旦押錯注,會禍延子孫。對,又是出於自私。

有時候,是問題太複雜,當權者只想把它留給下一代,於是會想辦法鞏固過渡性的安排,又或者是把它無限期地延長下去,好處是可以保留面子,厚顏一點更可以自吹自擂,說成是史無前例的偉大發明。解決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以及處理台灣問題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都是好例子。

總之,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含糊其辭,自欺欺人。這套含混過關的技巧,是中國人官場的必修科,是文化基因,也是不傳之秘。大陸如是,台灣如是,今日的香港也如是。如果你有讀過胡適(1891-1962)的<差不多先生傳>,以上論述,對你來說,應該沒有新意,只會讓你會心微笑。當官的明明不願意解決問題,卻要扮成已經解決了問題,並且立即領功,開香檳慶祝,找文人替自己作傳,急不及待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試圖建立身後的美名,為家族和後人增添議價能力。

香港人的說法:「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香港人怕甚麼

香港人最熟悉的雙軌制,莫過於「一國兩制」。

關於兩套制度背後的價值觀和理念分歧,不少香港文化人都寫過,此處不重複了。那些精神層面的差異(例如:政權和國家之間的分別,對於重大歷史事件例如「六四」的詮釋,政府的角色和人民的權利,人命的價值和尊嚴的定義),如果你不知道,請讀陳冠中或者梁文道寫的文章。回歸十三年,「一國兩制」已經出現不少問題,先後引發不少的爭議,有些問題至今尚未解決。然而,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我們擔憂的,卻是更實際的問題,即是如何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回歸之前,這本來不成問題。回歸之後,這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前文<雙軌制>(三)提到,大陸的社會基建(即是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不過是擺在那裡做個樣子 ―― 學校不會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醫院治不好病患,法律和法院保護不了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銀行系統無法扮演資金的供應者和需要者之間的中介角色,經濟制度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政治制度無法妥善處理權力的更替與傳承,也無法解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這樣的社會,學院派英文叫 dysfunctional ,意思是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無法正常運作)。

多得一百六十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香港本來擁有一套曾經叫國父孫中山為之讚嘆不已的社會基建。在上世紀的五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社會基建曾經傲視大中華,令我們比大陸和台灣的中國人幸福。在經濟和社會領域,香港也發展出一套成功地跟國際社會接軌的做事方法。回歸前,我們有自由但是沒有民主,總算是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這是台灣女星喜歡嫁給香港富商的其中一個原因(提示:窗外),也是老一輩香港人懷念英國殖民地政府的真正原因。回歸之後的香港,由一個遊戲規則比較公平和清晰、貧富差距存在但是未至於失控、官府也要講道理的社會,變成一個遊戲規則開始變得模糊、「潛規則」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而且開始失控、官府越來越傲慢和懶得講道理的社會。

由於香港的當權者只顧追求中國共產黨標準的政治正確(例如:推行母語教學和國情教育,政府公文使用狗屁不通的國產中文,不敢在源頭阻截大陸孕婦湧來港產子,再三要求人大解釋基本法),又或者忙於替兒孫舖路(北上跟太子黨結盟),再加上施政失誤和資源錯配(例如:削減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的資源),社會基建承受不了龐大的壓力,開始出現裂縫、表現倒退,甚至開始失效以及崩潰(例如:公營的教育制度無法促進社會流動,教師和學生承受不住壓力而自殺,公立醫院的婦科和兒科服務被內地人佔用,醫療事故頻生),令到交稅多但是福利少而且沒有權選特首的中產階級非常不滿。

中產階級很害怕,怕自己和孩子向下流動,怕香港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即是窮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有如印度的賤民。當權者不理會窮人的死活,因為他們無須依賴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也不需要老百姓的選票(提示:香港的特首是怎樣選出來的?)。當權者彷彿生活於另一個星球,按照另一個軌道運行,跟老百姓各不相干。長此下去,香港成為只適合權貴、貪官和太子黨生活以及處理財富(洗黑錢)的地方,我們的家被來自北方的腐敗勢力所徹底征服和吞噬。要建立社會基建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需要很長的時間。要破壞,卻只是旦夕之間。不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能力移民的,也有些香港人是有能力移民,但是不願意離開這個辛苦經營多年的家。我們跟大陸人不同,我們視香港為家,大陸人(尤其是女人)則往往視香港為踏腳石或者中轉站。

香港人擔憂的是,回歸未夠五十年,兩制併軌,東方之珠變成另一個的中國沿海城市,失去了自我。中國失去了最後的進步力量,當權者成功消滅了一個顛覆基地。下一代的孫中山,後勤基地不在香港,在網上世界。與此同時,大量低質素的內地人湧來港定居,既蠶食各種社會福利設施,也跟香港人爭奪低薪的工作機會,同時有效地攤薄(港式粵語叫「溝淡」,英文版 Dilute )了香港人對民主的訴求(因此有評論認為每日一百五十個的大陸移民名額是既定的「國策」)。他們向上流動的能力比較低,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特區政府不願意承認的事實,因為政治不正確),最終窮人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開始累積,香港變成一個壓力煲,就等一個爆發的機會,一條點燃民怨的導火線,讓飽受壓迫的老百姓上街,然後官府用暴力鎮壓。這種事情,國產中文叫「群眾事件」。

YouTube 精選:

許冠傑:<鐵塔凌雲>(1974)(3: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pokTG7uYc
想知道甚麼叫「香港情懷」,為甚麼香港人不願意移民,請聽許冠傑。許冠傑是香港流行音樂的殿堂級人物,多位台灣歌手來港開演唱會,都會翻唱他的廣東歌(因為三四十歲或以上的現場觀眾一定會跟你大合唱!),例如:羅大佑唱<浪子心聲>,張惠妹唱<天才白痴夢>。片段中出現的景物,例如啟德機場和尖沙嘴舊火車站,均已消失,令人想起「雞泡」(許冠傑的三哥許冠英剛剛去世)。

羅大佑/蔣志光:<皇后大道東>(4: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2CZKIOVsx8&feature=related
羅大佑的曲,林夕的詞,寫香港人面對九七回歸的焦慮。因為這首歌,香港傳媒訪問羅大佑的時候,樂於聽他評論政治。話說某次羅大佑出席香港大學的一個講座,被一群大學生圍著,對著他高唱這歌,邊唱邊跳,想迫他開腔,他無奈地苦笑搖頭。跟羅大佑合唱的蔣志光是實力派歌手,因為對香港樂壇失望,近年主力拍電視劇,所以九十後不知道他會唱歌。

羅大佑:<東方之珠>(2:4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xJB0EMXrY&feature=related
如果<皇后大道東>是香港民間最愛的羅大佑作品,那麼<東方之珠>便是官方首選。每年的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包括 1997 年 7 月 1 日當晚)都會響起這首歌,多位中港台流行歌星都唱過。羅大佑的作品能夠同時得到香港官民雙方的肯定,再次證明我們不排外。羅大佑的實力毋容置疑,但是他的台胞身份(有統戰價值嘛!)也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再配合歌曲的流行程度,一舉兩得。

台灣民進黨唱衰香港電視廣告(廣東話旁白)(0:40)
(2010 年 8 月 11 日於互聯網和電視首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jwziK3GfKI&feature=related
香港是台灣的「示範單位」?對!這個電視廣告由民進黨在香港實景拍攝,內容指 CEPA 令香港貧富懸殊,提醒台灣民眾不要接受 ECFA,否則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其聰明之處是旁白採用港式粵語(而且是八十後無精打采的語氣,哈哈),再配合殘舊老工業區(觀塘)的街景,令真實感大增。台式文宣,果然厲害。香港網民反應熱烈,請參考 YouTube 上的留言。

高登音樂台:<蝗蟲天下>(原曲:<富士山下>)(4: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ZFgkJNxDM&feature=topvideos
香港高登討論區網民於 2011 年 2 月底於網上發表這首惡搞歌曲,歌詞反映香港人不滿大量內地人湧入爭奪資源。由於政治不正確,香港的主流媒體沒有大幅報導,反而是向來敢言的內地媒體<南方周末>隨即於同年 4 月 30 日刊出一篇長篇報導<全港爭議內地新移民,香港不高興?>,內文探討香港社會就應否向新移民派發六千元所引發的爭議,裡面提到這首歌。

內地八十後心聲:<我今年,二十七八歲>(7:4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mXSO_j4Rso
「灰爆」(港式網絡語言:沒有希望,情緒低落,想死。)

大陸禁片:<請為我投票>(1/5) (10: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705iw-sR8&feature=related
內地小學生競選班長,家長插手,送禮走後門拉關係。「潛規則」的訓練,從小孩子開始,反映大陸社會的殘酷真相,被香港文化人形容為「恐怖片」。

香港兒童節目<放學 ICU :諸氏家庭:諸柔選班長>(6: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Yrl2Dk9Vs
同樣是選班長,Miss Tam(譚玉瑛姐姐)教你正確的做法:班長出缺,必須重選。渴望當選班長的小璇以零食賄賂同學,但是小朋友明白她的意圖,拒絕被收買。小朋友知道,選舉要公平公正,不可以因為利益而影響決定。香港網民結合政局分析,認為編劇「借古諷今」,封譚玉瑛姐姐為「民主女神」。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黃仁宇(1918-200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4%BB%81%E5%AE%87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李宗吾(1879-1943)的<厚黑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E%9A%E9%BB%91%E5%AD%B8

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繁體版)
http://www.skhsbs.edu.hk/chi/ref/Artical/166.htm

百度百科: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簡體版)
http://baike.baidu.com/view/913349.html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
201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2%E5%B9%B4%E9%A6%99%E6%B8%AF%E7%89%B9%E5%88%A5%E8%A1%8C%E6%94%BF%E5%8D%80%E8%A1%8C%E6%94%BF%E9%95%B7%E5%AE%98%E9%81%B8%E8%88%89
節錄:201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將於 2012 年3 月 25 日舉行。行政長官由循四大界別產生的選舉委員會共 1,200 人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要成為候選人,必需獲得至少 150 名委員提名,即總人數的 1/8 ,而每名委員只可提名一位候選人,即不可能出現多於 8 位候選人的情況。

國策「迫」孕婦來港
信報網站 2011 年 10 月 26 日
節錄:香港孕婦每次到醫院或診所檢查,哪管私家還是公家,隨時聽到普通話多過聽廣東話。星期日有一千人上街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抱怨搶走本地孕婦床位和產科醫療服務,要求政府停止向內地孕婦所生子女發出世紙。遊行人士當中,不少還是頂着個大肚子的準媽媽,可見問題嚴重。不過,周日的遊行只是第一波,第二波預計 12 月舉行,屆時又會見到一些準媽媽及其家人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正視問題。政府中人指出,內地執行一孩政策有鬆有緊,從內地來港父母的戶籍背景可以見到,若某地方執行較嚴,便有較多父母來港產子,這些父母的心態是與其在內地交罰款,倒不如花錢來港取得居留權更實際。

20/11/2011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雙軌制(三)


戶籍制

在中國,雙軌制幾乎無處不在。經濟金融和商業外貿以外,在社會層面,最明顯的雙軌制,莫過於為了限制人口遷移而設立的戶籍制度。這套制度由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嚴格推行,至今已經有半個世紀。視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策略,近年城鄉之間的圍牆已經開始出現缺口或者暗門(國產中文的寫法,是「政策開始有了鬆動」) ―― 個別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海城市為了吸引外省富戶,開始容許外來者透過直接投資取得當地的戶口。香港的版本,叫「投資移民計畫」。

雖然如此,對於沒有錢的農民來說,戶籍制度依然是個人發展和向上流動的主要障礙。它令到城鄉居民有不同的待遇、權利和自由度。入城工作的外省民工在教育、就業、醫療和住屋方面受盡歧視,日常生活也諸多不便。改革開放三十年,外省民工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付出不少血汗,甚至是送命,但是只能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在城市的邊緣苟且偷生,猶如老鼠或蟑螂般過日子。更可怕的是,這套制度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的發展機會,民工子弟上學難,有心人所開辦的私校和義學又被官方所強拆和取締,結果形成跨代貧窮。從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的角度看,父母為奴,則孩子也為奴,叫人想起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有外省民工為了方便日常生活(例如:上醫院看病),會在地下黑市購買假的城鎮居民身份證,而且不止買一張,隨身攜帶。假證件上面的個人資料,有可能是屬於一個死人的。形成習慣之後,有人會用來詐騙不知就裡的海外華人。曾經有返大陸娶老婆的香港或台灣男人中招,付出禮金買下房子,舉行過婚禮之後,大陸老婆失蹤,之後才發現她盜用別人的身份跟他結婚,結果想離婚也難。(請參考<假如我是真的>(二),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0 月 20 日)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戶籍制度把農民圈禁起來,強迫他們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材料,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長期扮演支援和後勤的角色,為集體利益作出犧牲,美其名叫「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又名「城鄉二元結構」,其實是一群人奴役和剝削另一群人的藉口,也是一種鼓勵歧視的政策 ―― 坐享其成的城鎮居民覺得農民不是他們的一份子,自視高人一等,不屑與他們為鄰。

外省民工的苦況,連外國傳媒都知道。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每一次中國實施宏觀調控(貨幣政策緊縮),企業財困,在城鎮中靠出賣勞動力維生、幹厭惡性工作的外省民工都會首當其衝。他們會被拖欠好幾個月的工資,缺了錢就無法繼續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又不甘心就此回鄉(因為無法繼續追討欠薪)。如果不幸遇上無良老闆,失蹤之前有計畫地轉移資產,民工追討欠薪會非常困難,只能依靠地方政府代為出頭(即是動用地方財政收入墊支部份的工資應急)。在求助無門,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情況下,大陸久不久就會發生追討欠薪的民工跟無良老闆同歸於盡,又或者自殘身體這類可怕的事情。

做人做到這個地步,實在沒有甚麼尊嚴可言。這套不公平和不公義的制度,靠犧牲農民的基本人權和經濟利益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居然能夠運作那麼久,說明中國人好欺負,不但需要管(成龍的名言:「中國人是要管的」),而且容易管。

無法正常運作的系統

而就算是中國的城鎮居民,也要面對另一種形式的雙軌制。

表面上,城鎮居民的社會福利比農民好,但是誰也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是假的,不過是擺在那裡做個樣子 ―― 學校不會教導孩子如何思考和做人,醫院治不好病患,法律和法院保護不了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銀行系統無法扮演資金的供應者和需要者之間的中介角色(請參考<雙軌制>(一),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10 月 14 日),經濟制度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政治制度無法妥善處理權力的更替與傳承,也無法解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

這樣的社會,學院派英文叫 dysfunctional。這個字源於醫科,後來應用到社會科學的範疇中,意思是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無法正常運作)。如果整個社會是一個身(整)體,而教育、醫療、法律、經濟和政治系統分別是不同的器官,那麼這個人早就應該病發倒下,不省人事了。不但無法正常生活,而且要送入 ICU(Intensive Care Unit,港譯:深切治療部),靠儀器延續壽命。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還沒有崩潰,而是長期處於拖拖拉拉、半死不活、苟且偷生的狀態,已經是一個奇蹟(好死不如賴活?)。也許某君說得對,讀網上的言論,你會以為中國快將爆發革命。但是關上電腦走在街上,卻是風平浪靜,太平盛世。魔鬼國度,充滿矛盾,無人能讀懂。

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無法正常運作,但是當權者並不在乎,因為這一套是用來應付政治上沒有影響力的中產階級以及草根階層的,是虛有其表的道具,也是拖延時間的手段,又或者是欺騙外國人的把戲。掀開堂皇華麗的外殼,內裡早就殘缺不全,潰敗腐爛,腥臭化膿,不堪入目。老百姓都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搖搖欲墬,東歪西倒,是傷殘兼重病的三腳老貓,捉不到老鼠,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不能滿足或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那怎麼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不少人會選擇依靠家人或者族群的幫忙。萬一家人或同鄉無法滿足需要,就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即是往配偶那邊尋找資源。中國人的愛情婚姻,於是充滿功利計算。(請參考<事業集團>(一),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2 月 11 日)

特權階級也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不行,但是他們並不在乎。因為特權階級不需要光顧公(國)營的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他們的孩子都被送到外國唸書,他們的病由醫術高明的國產軍醫或者外國醫生醫治,他們的財產透過香港、澳門和新加坡轉移,然後交由外國的銀行保管和投資。至於他們的特權和人身安全,則靠暴力和謊言來維護。能夠維持多久,誰也沒有把握。為了購買政治保險,特權階級的孩子會採用不同的姓氏,被分散安置於不同的西方國家讀書、工作和生活。一旦政治風雲變幻,家族的首領或者靠山失勢倒台,也比較容易保住性命以及延續家族的血脈,這是二十一世紀現代版的<趙氏孤兒>。(請參考<姓甚名誰>(一),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1 月 2 日)

回應的方式:逃

於是乎,特權階級和尋常百姓,明明生活於同一個城市或者國家,卻好像生活於兩個不同的星球。他們按照不同的軌道各自運行,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平日就各不相干,老死不相往還,直至爆發革命的那一天。

這樣的國家,根本不是人住的,廣東話的說法是「人都癲」(會發狂)。難怪大陸人不管是特權階級還是尋常百姓,都喜歡移民。特權階級的孩子早就紮根西方國家,移民不是問題。至於尋常百姓,一時間去不了西方國家,就先去香港、澳門或者新加坡,先住下來,休息一下,調養身體,消費購物,處理錢財,然後再想辦法。利用別人舖橋搭路也好,採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也好,總之是跑得越遠越好。這個遊戲叫三級跳,大陸女人玩得非常出色。她們全心全意追求個人幸福,其意志之堅定,足以開山闢石;其氣勢之強勁,足以令鬼神退避三舍。

剩下逃不了的一群,亦即最貧窮,也是最缺乏「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一群,為了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只得放下所餘無幾的尊嚴,積極學習檯底的一套,即是「潛規則」。舉例:大學生畢業之前要先入黨或者整容,還要父母四出送禮走後門拉關係,否則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加入體制之後,男孩子要學會做唯唯諾諾的奴才,女孩子要學會如何侍候有錢有權的男人。工作以外,面對各種不公平和不公義的事情,要視若無睹(於是有「佛山十八途人事件」),勿聽勿視勿言,不要發聲,嘴巴要閉得緊。不要多管閒事,不要天真地以為你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否則會坐牢和連累家人,總之盡快賺夠錢離開魔鬼國度。從此頭也不回,對於過去種種,以及逃亡路上的辛酸,均隻字不提。有需要的話,改名換姓,展開新生活。(請參考<姓甚名誰>(二),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1 月 12 日)

插畫來源:百度百科

YouTube 精選:

國產電影<落葉歸根>(2007)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hGWksmvxpk
男主角(趙半山)為了一個承諾,要帶客死異鄉(深圳)的民工朋友的屍體回鄉。沿途要解決不少困難(例如:金錢、交通、把死人裝扮成活人),也遇到各色人等,有幫忙的也有找麻煩的。歷盡艱辛,終於抵達目的地,卻發現家鄉也在消失中(變成水庫)。新中國趕屍傳奇,充滿黑色幽默,被香港影評人形容為國產的「公路電影」,是通識科國情教育的上佳題材,不過香港的學校應該不敢用。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戶籍制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B7%E7%B1%8D%E5%88%B6%E5%BA%A6

百度百科:戶籍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962.htm

BBC 中文網:
中國報章聯手促戶籍制改革( 2010 年 3 月 1 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business/2010/03/100301_household_registration.shtml
節錄:全國的人大和政協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全國十三家報紙 3 月 1 日發表共同社論,呼籲兩會代表敦促有關部委加速制訂戶籍制改革時間表。社論開篇就指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弊政」困擾民眾數十年,「已到非革新不足以平息民怨」的程度。社論稱中國現行戶籍政策造成城市居民與農民、城市居民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制約了中國公民的自由遷徙,明顯違背了<憲法>。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Agriculture as the base, Industry to take the lead,「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397 頁
節錄:這是在 1962 年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會上提出來的國民經濟發展總方針。農業的基礎作用表現在:農業是整個社會基本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原料;農業是國家資金累積的重要來源;農業是工業品的巨大市場;農業還是出口商品的重要來源。工業對農業的主導表現在:工業為農業提供技術裝備(例如:化肥、農藥),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對包括農業在內的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工業還為農業提供多種的生活消費品。充份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並發展工業為農業服務,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Scissors Difference,剪刀差,139 頁
節錄:用統計圖表表示,工業品價值指數變動線總是在上,農產品價值指數變動線在下,這兩類線如同張開的剪刀形狀。「剪刀差」這個名詞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蘇聯,斯大林(Joseph Stalin, 1878-1953)說:農民除了向國家繳納普通稅即直接稅和間接稅以外,還要繳納一種超額稅,即在購買工業品時多付一點錢,而在出賣農產品時少得一些錢。自 1979 年起,中國幾次大幅度地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降低農業機器、化肥、農藥、農用塑料等工業品的價格,使工農業品比價趨向合理。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Sale Price Lower Than Purchase Price,價格倒掛,133 頁
節錄:價格倒掛的原因,主要出於國家政策的要求。一方面為了發展農業生產,照顧農民的利益,需要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市場價格,不使城鎮職工生活水平下降,又不宜於提高銷售價格,於是就形成了價格倒掛,收購價高於銷售價的虧損部份由國家給予補貼。

Unpaid wages in China
Can’t pay, won’t pay
Companies’ cash is drying up, with dire consequences for their workers
The Economist (Oct 29, 2011)
Extract: Efforts to curb inflation in China are having some painful side-effects. A squeeze on bank lending has prompted some businesses short of cash to stop paying wages to blue-collar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from China’s vast countryside are usually the first to suffer when employers find themselves strapped for cash. In February a revision to the criminal law made it illegal for a company to withhold salary if it had the means to pay. This has done little to protect the more than 150 million rural migrants who perform most of the country’s manual labour. A household-registration system that discriminates against migrants in employment, housing,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inforces a widespread tendency to treat them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11/11/2011

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雙軌制(二)


在中國的經濟、金融、外貿和商業領域,雙軌制可謂無處不在。有時候是一物兩價,有時候是兩套標準或制度,視乎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舉例:

1. 匯率制度:資深中國通會記得,從 1981 到 1984 年間,大陸實施雙重匯率制度,即是官方匯率以外,還有一種適用於對外貿易結算的匯率,根據當時的出口創匯成本而釐定。早年從事中國貿易的香港人,應該會記得「外匯調劑中心」(Foreign Exchange Swap Centre) 這個已經成為歷史的名詞。人民幣在 1994 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鈎,匯率只能於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內浮動。到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波動設上下限,官方說法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2. 外匯券(圖):八十年代到大陸工作或者旅遊,外國人和港澳台胞必須把手頭上的外幣轉換成外匯券,然後在指定的地點(友誼商店或者接待外賓的酒店)購物和消費。同一件東西,外國人所付的價格比本地人貴,但是質素不見得特別好,即是被偉大祖國合法打劫。外國人和港澳台胞用外匯券,本地人用人民幣。我年紀大,早出道,手頭上的外匯券,是八十年代北上工作用剩的,是 1979 年的版本。外匯券從 1980 年開始發行,到 1995 年停止流通,圖中的是 1979 年和 1988 年的版本,今日成為收藏家的藏品。

3. 九十年代初大陸開始發展股票市場,分別設立 A 股和 B 股兩種形式,持有人的權益(例如:股息、投票權)相同,分別之處在於 A 股只供國內投資者以人民幣購買,而 B 股則專供境外投資者買賣並且以外匯結算。 A 股和 B 股至今尚未合併,而所謂的 RQFII (Renminb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又名「小 QFII 」,其實是一項中間落墨的措施,讓持有境外人民幣的投資者透過在香港的指定中資證券或基金公司,購買流通於內地的人民幣股票或債券,買賣過程中款項匯入與匯出內地時,均直接採用人民幣作為貨幣清算支付單位。 RQFII 與現有的 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機制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進行投資操作時,先要向中國人民銀行下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兌換人民幣的額度,而資金離開在岸市場(大陸)時,亦需要轉回外幣才能匯出境外。

4. 國內企業跟外資企業的稅率以及管理制度:中國大陸於 2001 年 12 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國內企業跟外資企業在稅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均有明顯的差異,國內企業在任何地方的企業所得稅率是 33%,而外資企業在經濟特區的稅率是 15%,在沿海開放城市是 24%。中國加入 WTO 之後,要實踐「最優惠國待遇」( Most Favored Nation, MFN )原則,對內外企業不能有差別,理論上要一視同仁,企業所得稅於是統一(併軌)為 25%。

不厭其煩地詳列資料,是怕八十後年輕朋友不了解國情,不知道老一輩的經歷。如果你是資深中國通,以上所寫的,對你來說,應該是集體回憶。對於雙軌制所帶來惡果,你應該有不少親身經歷 ―― 雙軌制令到某個行業或者市場被人為地分割成條條塊塊,就算是最簡單的買賣也變得很複雜,官方的管理和監督變得很困難,買賣過程中出現很多不公平和不公義的現象,也鼓勵了特權階級利用兩套制度之間的差異進行套戥、投機、走私和炒賣,而特權階級(這套複雜制度的唯一得益者)為了捍衛「灰色收入」,一定會反對併軌,令改革過程困難重重。長遠來說,就算最終併軌,在併軌之前,也有不少的利益矛盾和派系鬥爭需要擺平。事情可以拖延很久,就算花很長的時間談判,進展依然不大。也有可能是不了了之,等到適當的時候,再變換面貌和名號重新推出,甚至是把一切推倒重來。

2007 年的「港股直通車」就是一個好例子。當年八月二十日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外訪期間)宣布,到十一月二日由他親自叫停(也是外訪期間),在不足三個月內恒生指數由 20387 點升至 30468 點,幅度達49%。之後訊息混亂,不了了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心知涉及中南海的派系鬥爭,面對鏡頭的時候都不敢多言。拖拉數年,直至今年八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為香港金融界帶來連串商機,其中包括港股組合 ETF(英文:Exchange Traded Fund,中文:交易所掛牌基金),即是重新包裝和規模縮少的「港股直通車」。問題的關鍵,在於內地人當中,誰有資格買賣港股,以及透過甚麼渠道,採用甚麼方式(直接買股票還是買基金)。有背景和有辦法的內地人,當然不在此限。從另一個角度看,撇開搖擺不定的官方政策不論,內地人也分兩種:有辦法(買賣港股)的以及沒有辦法的,這也是一種雙軌制。

官方的理由和民間的對策

對於推行雙軌制,官方的理由和民間的對策,是這樣的:

1. 防止外國人的購買力衝擊內地的消費市場(例子:外匯券)。講到購物,女人的反應最直接,據說八十年代初有大陸女孩為了外匯券而嫁給港澳台胞,又或者刻意親近一些有海外關係,曾經被鬥得很慘但是已經平反的「反革命份子」(例如:五六十年代歸國的南洋華僑、被留在大陸的國民黨後人)。動機?添置家電。八十年代初,歸國華僑和國民黨後人的海外親友紛紛回鄉探親,帶來外匯券及家電。當年的「三大件」(彩色電視、電冰箱和洗衣機)是短缺商品也是結婚必備。今日大陸的家電行業產能過剩,多到要「下鄉」,即是用國家財政收入補貼農民購買指定型號的倉底貨,變相補貼家電生產商(上市公司)。

2. 防止外國人透過股市收集某一間上市公司的股份(例子: A 股和 B 股),進行敵意收購,在短時間內奪得和累積市場佔有率,甚至壟斷個別行業。股票市場以外,大陸官方有行政法規防止外國人收購「民族品牌」(例如:必須取得國務院某些部門的審批和許可)。於是乎,可口可樂買不到匯源果汁(港股編號:1886)。

3. 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官方對於資本帳目(Capital Account)的兌換依然有管制,所以人民幣的兌換金額仍然要設置上限,而且必須透過指定的官方渠道進行(例子: RQFII 和 QFII )。但是香港人會告訴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資金管制?名存實亡!大陸資金早就透過各種地下管道來港炒股炒樓,多得這群國產暴發戶(尤其是溫州幫),害到我們買不起樓,港產大學生不敢結婚生子,真正的香港人從此絕後。

4. 為了防止境外的人民幣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之下,回流內地的金融市場,令內地的貨幣政策執行以及國有銀行的信貸額度計畫受影響,所以要對人民幣的兌換金額和進出途徑設限(例子: RQFII 和 QFII )。內地的金融系統的風險管理相對落後,資金短時間內大進大出,可以危害國家金融安全,香港又是國際大鱷雲集之地(索羅斯的辦事處設於 IFC),偉大祖國怕外國反華勢力會以香港作為橋頭堡,收集人民幣資產,然後利用財技衝擊內地的金融市場,間接推翻中共政權。

5. 為了防止洗黑錢活動,所以需要對回流大陸的人民幣設限。部份流入香港的人民幣資金,其實是內地貪官的「灰色收入」,部份抵港之後會轉移海外,也有部份經轉換面貌或者持有人(即是洗白)之後,再經貿易或者投資渠道回流內地,重新回到貪官(或者代理人)的手中。這種洗黑錢手法,英文叫 Round tripping(走一圈)。貪官的代理人,可以是香港人(商人或藝人),又或者是貪官的兒孫、親友、人頭和二奶。

6. 過去由於內外資企業在稅制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於是有內地企業想辦法轉換身份圖利。Auntie 當小記者的時候(八十年代),跟前輩學會的第一個具備中國特色的財經術語,叫「假洋鬼子」,意思是大陸的個人(通常持有香港身份證或者外國護照)或者企業於境外成立離岸公司(Offshore company),然後以「外資」的身份回大陸投資,目的是享受稅務優惠,又或者從事某些不正當的業務,例如:虛假交易、虧空公款、轉移資產、洗黑錢、套匯套息套戥(利用匯率、利率和價格差異圖利),駐港中資機構尤其精於此道。

(申報利益:Auntie 收過中資機構的律師信。)

跨國企業的回應方式

視乎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和社會制度,不少國家都採用不同的政策,來管理本地人和外國人的活動。換言之,對待國民和對待外國人,有兩套標準或制度。但是甚少國家會像中國大陸一樣,如此鉅細無遺和繁瑣複雜,不但針對經濟活動,並且進一步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例如:教育、醫療、住屋、交通、旅遊和移民)。令人不勝其煩,因為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都無法完全擺脫官府的操控和滋擾,分別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又或者是犯規之後所得到的處罰和處理手法輕重有別。難怪大陸女人都喜歡嫁外國護照,因為借助婚姻飛越十八層地獄,比推翻現有的不公平制度來得省力。

在經濟、金融、外貿和商業領域,大陸不少政策的背後都缺乏完整的理念(改革開放總工程師說的:摸著石頭過河!),用國產中文寫成的政策文件向來又長又臭、迂迴曲折,有如纏腳布,不是正常人能夠明白的,也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一項比較清楚的原則,是凡事先問閣下的身份(大陸說法是「定性」),評估你有沒有替現有政權帶來威脅,或者有沒有利用價值,然後替閣下劃定一個模糊的認可活動範圍。中央政府的官員替閣下定性和設限之後,負責實際執行的地方官員(又或者是國務院屬下某個部委的官員)對同一政策或者法規,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詮釋。官員當中又不乏貪官(即是喜歡把「潛規則」進行到底的內地人),心口不一,精神分裂,經常於兩套規則(檯面和檯底)之間游移,令頭腦比較簡單的外國人和港澳台胞無所適從,非常頭痛。

有些跨國企業想拓展大陸市場賺人民幣,但是不想跟國產官僚糾纏,也不想花時間閱讀那堆沒有人會真正明白的政策文件。跨國企業也許覺得檯面的一套太麻煩,又不願意降低道德水平玩檯底的一套,又或者受制於本土的法律制度和企業管治的要求,不便與魔鬼共舞(Yahoo 和 Google 試過但是失敗),於是採取權宜之計,聘請太子黨擔任中國區的高層或顧問,然後由太子黨負責疏通官府,又或者在拓展業務的時候有計畫地打擦邊球、踩鋼線,或明或暗地挑戰官方的底線。萬一出了事(例如:政治靠山倒台仙遊,被批評偏離了主旋律),又或者涉及不正當行為(例如:行賄、詐騙、做假、非法收地、污染環境),跨國企業的總部立即更換中國業務的負責人甚至整個的管理層,然後把罪責全推到某(華)人的身上。這樣做的好處,是洋人管理層會比較容易脫身,也便於向公司總部和大陸官方交代,英文的說法,是保持 Arm’s length(一隻手臂的距離)。太子黨不便宜的,但是貴得有道理,因為他們也要承擔風險的。這個遊戲,不容易玩的。

大清帝國的管理手法

歸根究底,偉大祖國管理外資的手法,其實跟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1842)之前的大清帝國(1644-1911)差不多。大清的做法,是限制外國人只能於廣州十三行的範圍之內行走和生活,同時運用行政手段,把外國人跟本地人的互動減至最低,根據歷史資料,具體措施如下:

1. 不得在商貿季節(夏季和秋季)以外的日子逗留在廣州。

2. 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遊逛,不准隨意入城。

3. 除(廣州十三行)商務廣場以外,必須由翻譯陪同,不得單人匹馬行動。

熟口熟面,對不對?今日外國人到西藏旅遊,當局的管理手法也是差不多。如果你是老一輩的中國通,改革開放初期曾經出席亂糟糟的廣州交易會,又或者曾經陪伴洋人老闆北上,跟偉大同志談生意,肯定會會心微笑,勾起不少回憶。

改革開放初期,偉大祖國的做法跟大清帝國一樣,都是試圖把外國人及外來者(港澳台胞和海外華人)局限於指定的活動範圍(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個別的行業和市場)之內。官府跟外國人做買賣的時候,只是對少數的商品(高新科技)有興趣。談判時佔盡對方的便宜,但是無意回報對方的善意,對外國文化也缺乏真正的興趣,一切從功利計算出發。人家的「好處」(資金和技術)要佔盡,但是「壞處」(普世價值和顛覆思想)卻一點也不要。外國人被視為踏腳石,一旦目標達到,立即變臉,過橋抽板。具體做法可以是開動宣傳機器抹黑對方(例如:官方傳媒對於四大會計師行的報導),也可以是採用行政手段壓縮對方的生存空間(例如:不准康師傅的方便麵加價),意圖迫使對方退出某個市場。改革開放三十年,勞動密集加工業已經完成歷史任務。九十年代初開始,輪到服務行業北上,近年不少港商和外商,都開始見識大國崛起之後的嘴臉。外國傳媒都說,中國的投資環境有惡化的趨勢,國產保護主義開始抬頭,中國官員越來越傲慢。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中國共產黨聲稱是國父孫中山(1866-1925)的「忠實繼承者」,但是中共管理外資的手法,其實是師承自大清帝國(1644-1911)。本質和精神都沒有變,只是執行手法有所調整。原來滿清沒有被推翻,只是被取代了。對付洋人用同一套管理手法,那麼對待國民又如何?講到推動民主,大清其實不太壞,至少死前一刻,曾經認真地考慮君主立憲,還政於民。大清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年間,累積的殺人數字應該遠遠比不上立國六十年的中國共產黨。國父在天之靈如果有知,一定會用珠江牌國語質問:「窩燜 D 果喳,威森麼回邊層遮哥央子呢?」(我們的國家,為甚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然後吐血昏迷,再死一次。

(申報利益:我是香港人,對大清帝國和鴉片戰爭永遠感恩不盡。如有偏袒,理所當然。)

YouTube 精選:

電影<鴉片戰爭>(1997)(導演:謝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Oc6IxYSrY
偉大祖國為慶祝香港回歸而拍攝的主旋律電影。

孫中山粵語演講 (6:5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xoCFvCYVQ

孫中山國語演講 (10: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9jG9SVf-JI&feature=related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人民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6%B0%91%E5%B9%A3

雅虎香港知識:外匯券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52802981

中國百科網:新婚三大件演變史
http://www.chinabaike.com/z/jd/2011/0110/122976.html

騰訊網:甚麼是兩稅併軌?
http://finance.qq.com/a/20080218/001827.htm

百度百科:世界貿易組織 (WTO)
http://baike.baidu.com/view/3929.htm

RQFII 可用人民幣結算 RQFII 與 QFII 不同之處
大公報 2011 年 8 月 18 日
http://www.takungpao.com/fince/roll/2011-08-18/918404.html

小型港股直通車 ETF 最快年底推
明報 2011 年 8 月 18 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8/News/ea_gab2.htm
節錄:2007 年「港股直通車」這五個字,曾經令港股引發升浪。但事隔四年「港股直通車」如「八萬五」般成泡影,而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昨日帶來的港股組合 ETF(英文:Exchange Traded Fund,中文:交易所掛牌基金)被喻為小型「港股直通車」,料最快年底前推出。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出席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後表示,就推出港股組合 ETF ,港交所會盡力配合,亦希望能盡快推行,但整個過程仍會小心詳細處理。但相比起當年的「港股直通車」,港股 ETF 會有明確的額度,內地投資者亦只能透過基金間接投資港股,而不是自行選擇股票。

余永定:我支持叫停「港股直通車」
2007 年 11 月 20 日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中文網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15622
節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一直是「港股直通車」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他認為「港股直通車」危險重重,而資本管制的長城必須存在。文章指出,「港股直通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個人投資境外證券投資項下購匯不受年度總額限制,這意味著中國將在資本管制的堤壩上開一個大洞。由於中國的金融體制依然脆弱,中國經濟中所存在的各種不平衡目前仍在惡化,整個社會中充斥著的浮躁心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不起跨境資本大進大出的沖擊的。有進就必有出。閘門開啟後,一旦洪水轟然而出,再想放下閘門就為時晚矣。

「洋人旅粵指南:廣州自助遊全攻略」I & II
The Ultimate South China Travel Guide - Canton
香港藝術館編製光碟(展覽系列)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chinese/exhibitions/exhibitions01_jul09_02.html
簡介:「洋人旅粵指南:廣州自助遊全攻略 I」的展期是 2009 年 9 月 14 日至 2010 年 3 月 28 日。策展人參考現代旅遊指南(例如:Lonely Planet)的形式,假設時光倒流,而參觀者是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1842)前夕到廣州旅遊經商的洋人。透過文字資料(例如:洋人寫的回憶錄和遊記,外國和本地的學術著作)配合館內的藏品(例如:油畫、地圖、古董和工藝品)展出,重構當時旅粵洋人的衣食住行,並且提供實用知識(例如:粵式洋涇濱英語跟正式英語的對照表)和旅遊宜忌(例如:聽見身後有人叫「番鬼」切勿回頭,否則可能會被擲石)。展覽採用說故事的形式,解說幽默,很多外國人參觀之後留言,表示想知道鴉片戰爭之後的情況。

香港藝術館順應「鬼」意,半年後推出同一系列的「洋人旅粵指南:廣州自助遊全攻略 II」(結局篇)(展期: 2010 年 9 月 10 日至 2011 年 8 月 21 日),適用於 1840 年之後抵粵的洋人。解說保持幽默風格,提醒洋人要小心人頭,切勿胡亂飲食。話說 1856 年年底爆發第二次的鴉片戰爭,兩廣總督葉名琛(1807-1859)懸賞殺「鬼」,按人頭領賞,來自香港的亦可。有居港華人響應清廷號召,製造砒霜麵包毒「鬼」。1857 年 1 月 15 日,幾乎整個香港洋人社區都中了毒,原因是他們吃了裕盛辦館的砒霜麵包。由於砒霜的份量太多,中了毒的洋人嚴重嘔吐,結果反而得以保命。港人愛國,總是為錢。這兩個展覽的部份資料,收錄於香港藝術館編製的光碟內。

維基百科:葉名琛(1807-185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89%E5%90%8D%E7%90%9B
節錄:葉名琛( 1807 年 - 1859 年 4 月 9 日),字崑臣,中國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俘,卒於印度。

28/10/2011

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

雙軌制(一)


溫州民間借貸爆煲,情節似曾相識。簡單地說,又是雙軌制惹的禍。原因不外是官倒加三角債,國有銀行體系為特權階級服務,無法發揮應有的金融中介功能,而民間的游資太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太少,為了抗通漲,於是把錢投進高利貸市場,令火上加油。換言之,舊瓶新酒,借屍還魂。上一次官倒和三角債為禍,是 1989 年,今次是 2011 年更新版。

價格雙軌制

歷史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共產主義國家)都曾經出現價格雙軌制(Dual pricing system):部份求過於供的商品又或者是具備戰略價值的物資,老百姓必須要先取得官方發給的購買憑證,然後才能限量和限價地購買。共產主義國家老百姓的集體回憶,是寒冷陰沉的冬天,長長的人龍,沒有笑容的面孔,排了大半天,買回來的東西質素欠佳,買到不好的只能怨命。同一時間,那種商品或者物資,可以在地下黑市中買到,質素比較好,不過要有特別的門路,而且貴到不得了。

在這種國家,有門路的特權階級(例如:貪官的子女、親友、人頭和二奶)會利用兩個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圖利(教科書叫套戥,英文 Arbitrage ),積極拓展「灰色收入」。他們壟斷了短缺的商品或者物資,平價買入,高價賣出,賺個肚滿腸肥,然後把所得的金錢轉移到瑞士銀行戶口。老百姓一再被特權階級欺壓和剝削,經常被合法打劫,敢怒而不敢言。如果是發生在民族性剛烈的國家,可以成為爆發革命的導火線。中國人夠乖了,但是三十歲以上的朋友應該記得,1989 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物價飛升、通貨膨脹以及官倒橫行。民主火苗被撲滅之後,1989 年下半年的經濟緊縮政策,令國企資金短缺,互相拖欠,導致三角債問題惡化,要官府用行政手段清理。如果你是八十後,不知道甚麼叫官倒和三角債,請上網。

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短缺的商品或者資源被官方(以及特權階級)所壟斷,成為被炒賣的東西,無法流入實體經濟活動,沒有落入真正的用家手中,長遠來說會做成資源錯配,令國家的生產力無法提高,產業結構無法調整和提昇。另一個後果,是產業空洞化和形成惡性循環。個人沒有事業,國家沒有實業,官員和老百姓都靠炒賣度日,頭腦簡單的忙於排隊,頭腦不簡單的忙於尋找遊戲規則的漏洞,鑽空子、走後門和打關係,想辦法令自己變成特權階級,男孩子去做貪官,女孩子則整容隆胸去當貪官的二奶。這樣的國家,不會有前途。真正有本事和想做事的人,不想浪費生命玩這個無聊的遊戲,會選擇移民,尋找他鄉,一展抱負。

今時今日,溫州幫炒賣的東西,是資金。內地資金短缺,地面和地下的兩個金融系統有不同的利率,一物兩價甚至日日不同海鮮價,令特權階級可以無本生利。參與民間借貸的,其實不止民企老闆和老百姓,還有政府官員和共產黨員。到目前為止,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當中有法官、地方幹部、國企和國有銀行高層。

銀行體系的中介角色

資本主義社會出版的經濟學教科書會告訴你,資金是企業的財政資源 (Financial resource),是生產資料 (Factor of production)。資金的價格,是利率(Interest rate),反映供求的平衡。銀行的本業,是扮演中介(Intermediation)的角色,融通有無,把經濟體系中閒置和分散的資金集合起來,再提供給缺乏資金的個人或企業。而存貸利率之間的差異(即是息差,英文 Interest margin),是傳統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過程中,銀行透過承擔借貸風險,以及提供不同的金額、還款年期、利率結構和償還條款,為資金(銀行業的原材料,來自客戶存款或者同業拆借市場)增值(Value-added),令不同種類的貸款更加符合客戶的需要,有如量身裁衣。

這一套,在偉大祖國不適用。那裡據說是具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信不信由你,詳情請參考<鄧小平文選>。由於計畫經濟的後遺症,內地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大約有三份之二的貸款是借給「國企」的。當年的「國企」,中文叫「國營企業」,今日中文叫「國有企業」(即是國家依然擁有股權但是經營管理在某程度上自主),英文版是 State-owned enterprise(SOE)或者 State-run enterprise,也有外國傳媒懶得區分經營權和擁有權,一概統稱 Government-backed enterprise。

時至今日,四大國有銀行依然很大程度上依然扮演著國企出納員的角色,為政治服務(即是滿足特權階級的需要)以及配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為得到國策扶持的國企提供營運資金),而非按照商業原則和風險管理營運。有時候,國有銀行會被有後台的地產商(以及地方政府)所脅持,如果地產商(以及地方政府)的資金週轉出現問題,或者背後的中南海政治靠山突然倒台仙遊,又或者有來自中央的調查組(審計員)到國有銀行(的地方分行)清查違規貸款,水(財)源被切斷,項目就會被叫停,變成大陸常見的「爛尾樓」。銀行貸款無法收回,變成壞賬。近期在香港上市的四大國有銀行股價低殘,就是因為股票市場擔心大陸的房地產市場會出現泡沫爆破以及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惡化,令國有銀行壞賬飆升。

國有銀行為當權者服務,無法有效地扮演中介(Intermediation)的角色,存貸利率被人為地扭曲,長期偏低,無法反映真正的資金需求。民間中小企長期融資困難,只能光顧貸款利率高得嚇死人的地下錢莊。有些溫州民企老闆拿到錢之後,沒有用來經營實業,而是用更高的利率拆放出去,又或者參與形形色色的炒賣活動(例如:來香港炒樓炒股,在大陸炒賣茅台、大閘蟹、礦產資源)。同一時間,小存戶無法得到合理的回報,老百姓不甘被合法剝削,眼見物價上漲,購買力流失,為求自保,也直接或間接地(例如:透過同鄉或中間人)參與非法的集資和放貸活動。簡單地說,不論是資金的需求者和供應者,都無法透過地面的國有銀行系統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都要透過地下的金融體系來解決問題。

學院派觀點:利率市場化

有香港學者用非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角度來分析大陸的民間借貸活動。也有學院蛋頭(Egghead)認為這是政府干預市場的惡果,只要讓利率自由化和市場化,就可以解決問題,資金自然會透過市場機制,落入有能者和有需要者之手。書生藥方,知易行難。問題的關鍵,在於誰掌握了短缺的資源(資金)?誰決定資源應該如何分配?誰承擔資源錯配的後果?誰透過壟斷資源(資金)和操控價格(利率)而得益?學院蛋頭的建議,是叫既得利益集團吐出口中肥肉或鮑魚,然後祖孫三代發配邊疆去吃西北風,是遠離現實世界的夢話。明顯地,這是個政治問題而非單純的經濟問題。資源如何分配,視乎誰人掌權,也視乎政治制度的遊戲規則。香港的地產市場就是一個好例子,東方之珠奉行資本主義制度,被美國一個右翼智囊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但是香港的中產階級在住屋方面卻缺乏真正的選擇,原因?自己想。

華人社會的大學,經濟和政治這兩個學科是分開教授的,結果是經濟學者不懂政治,政治學者不懂經濟,然後兩個學系互相看不起對方,也無法溝通交流,平時就各忙各的,讀經濟的忙於炒股炒樓,讀政治的一心想做官府智囊。現實世界中,把市場視為萬應靈丹的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的香港分舵總舵主,亦即是主張三綱五常的那位前港大經濟系教授,早就知道權力的重要性。他近年躲在大陸,筆下聲稱獨裁比民主更有利於發展經濟。至於曾任中文大學校長的另一位經濟學者,亦樂於向屠殺大學生的紅色政權獻媚和獻策。香港的經濟學者,口裡說的是市場,眼中看見的是權力。他們教出來的,是甚麼東西,自己想。

最後一章:「爆煲」或「資金鏈斷裂」

扯遠了,說回來。在泡沫爆破之前,大陸的資金市場出現價格雙軌制,地面銀行體系利率低,地下錢莊的利率卻高得嚇死人。於是有特權階級進行利率套戥(又名套息,英文 Interest Arbitrage)。做法是向大陸的國有銀行(又或者香港的商業銀行)借入低息資金,再於大陸的地下錢莊發放高利貸。泡沫爆破之前,這幾乎是穩賺的,於是吸引更多人加入這個遊戲,直至有人因為無法還本付息而逃亡或者跳樓為止。幾乎同一時間,地面和地下的兩個金融系統都壞賬湧現,作為抵押品的物業或資產被大幅劈價出售,老闆逃亡,工人被拖欠工資,破產數字和失業率飆升,零售業不景氣,昔日用來炫燿財富的寶馬汽車成為跳樓貨,二奶被斷供要回鄉,市面一片蕭條。最後一章,港式粵語叫「爆煲」,大陸叫「資金鏈斷裂」。

由於信貸危機牽連甚廣,社會動盪不安,結果要官府出面,用行政手段收拾殘局。外國的做法,是把壞賬從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剝離,注入新成立的機構,又或者由官府直接注資銀行,壞賬則打折收回,又或者由得商業銀行一次過大幅撇賬。資金從何而來?國家的儲備、納稅人的錢。不貪婪的老百姓,最終要為貪婪的特權階級付出代價。教科書的說法,叫「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如果偉大祖國真的走到這一步,那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銀行體系,其實沒有甚麼分別,都是為權貴的利益服務,都是犧牲缺乏政治本錢的低下階層。分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老百姓,沒有發起「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行動的權利。

這種事情,在大陸,是常態。每隔一段日子,每逢經濟週期逆轉,又或者官府進行宏觀調控(經濟緊縮),就來一次,是週期性也是結構性的死結。短缺的商品或資源被特權階級所壟斷,並且利用價格雙軌制所帶來的混亂圖利,這種現象,改革開放以來,屢見不鮮。但是今次的規模龐大,被捲進去的人多,出亂子的也不止溫州一個地方,並且牽涉到中港兩地的金融體系,情況跟過去有別。由於溫州幫在香港炒樓炒股,一旦「爆煲」(資金鏈斷裂)的話,可能會波及香港的銀行體系 ―― 溫州幫購入香港物業的時候,可能有向本地銀行貸款,萬一無法供款,銀行的壞賬水平會上升,抵押品劈價求售,香港的樓市和股市也會受影響,特別是豪宅市場又或者受溫州幫歡迎的樓盤(例如:西九四小龍)。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之後,中港兩地的資金流動頻繁,速度加快,規模更大,很多國產暴發戶在香港做「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即是洗黑錢的客氣說法),內地經濟泡沫爆破,香港所受的影響會比以前大。以香港銀行體系的規模和監管的水平,不會是致命的打擊,而是內地「自由(亂)行」同胞所帶來的眾多副作用之一。

<紅樓夢>啟示錄

在內地,民間借貸「爆煲」(資金鏈斷裂)所帶來的短期後果卻嚴重得多。搞不好,是可以亡黨亡國的,難怪溫家寶又出動了。外國反華勢力發動的「貨幣戰爭」還沒有來真的,和諧國度已經不和諧了。不禁令人想起<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中,三小姐賈探春一番非常沉痛的話:「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賈探春是賈寶玉庶出的妹妹,姊妹中排行第三,人稱三姑娘。她是大觀園內的年輕人當中,頭腦最清醒的一位,早已洞悉賈家外強中乾,也知道病灶所在。探春曾經短暫掌權,出任當家一職,<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中,她嘗試興利除弊,跟下人達成協議,推行承包制,被後世評論家視為改革派。華人社會,改革派通常沒有好下場。三姑娘算好了,按照作者曹雪芹的原意,她的下場,是遠嫁海疆(另一說是和番),從此一去不歸,有如斷線風箏。

不要以為<紅樓夢>是女人書,裡面只有寶黛釵三角戀,其實這本書也有管理學和財務學的角度。裡面有位非常厲害的當家媳婦(她流產之後靜養期間由賈探春當替工),不識字,卻很有生意頭腦。她拖延和扣押下人的工資,偷偷把錢拿出去放高利貸,中飽私囊,累積了大量的私己錢。如果她是大陸國企或者華人家族企業的高層,借用今日的說法,便是經營小金庫。她的所作所為,加速了賈家的敗落。她叫王熙鳳,是這一行的先行者,溫州人應該奉她為祖師,向她上香。這個女人不但會放數,而且迫死老公的懷孕二奶,更玩殘對她有性幻想的笨男人,夠厲害吧?1987 年的國產電視劇<紅樓夢>中,王熙鳳由張國立的老婆鄧婕飾演,她因為這個角色而走紅。數十年前香港拍攝的黑白粵語電影時裝版<紅樓夢>中,由鳳凰女(1925-1992)飾演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角色易名王鳳姐。

插畫來源:
http://www.ysxs8.com/downlist/2192.html

YouTube 精選:

白光(1921-1999):<等著你回來>(3: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CS9novZrcI&feature=related
溫州打工仔女以及香港西九地產代理的心聲。這首上海老歌經常出現於香港的影視作品之中,包括:無線電視劇<大鬧廣昌隆>(1997)(女主角:周海媚)以及九十年代初的鐵達時手表廣告(女主角:梅艷芳)。<大鬧廣昌隆>改編自著名的廣東鬼故事,數十年前已經有粵劇版和粵語電影版。電視劇跟廣告一樣,以三四十年代為背景,八十後年輕人於是覺得這首歌鬼氣森森。

廣州六歲小學生:「我的志願是做貪官!」(2:5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sZ0P_R2LIo
廣東人勝在夠坦白。很喜歡以下這段網民留言:「在中國,當貪官的人才多的是,競爭很激烈呢。小朋友,努力啊!祝您夢想成真。」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價格雙軌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B7%E6%A0%BC%E5%8F%8C%E8%BD%A8%E5%88%B6
節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曾作為 1978 年改革開放的其中一項政策。在改革開放前,諸多如木材、鋼鐵、金屬原料等物資均須從政府部門拿到計劃指標,即購買憑證,才能購買。 1978 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政府針對緊缺商品實施價格雙軌制,即一部份由政府發放計劃指標,由於是國家發放,按計劃購買,價格較便宜;另一部份則釋出至市場上,由市場供需自然調節該商品的價格,而此類經市場調節的部分之價格較政府發放指標的價格相對的要高。

1981: Dual-track Price System
http://www.china.org.cn/features/60years/2009-09/16/content_18534471.htm
The dual-track price system is the intermediate price system from the state control price system to the free market price system. In China prior to 1978, most prices were set by the government alongside quantity targets. When the need for reform was accepted, there aros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ove the economy from a planned one towards a market-oriented system. Chinese economic reformers took the view that the best way was to keep the existing planned economy, but gradually to build up a free market system alongside it. In 1981,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llowed some enterprises which had fulfilled their planned production quotas, to sell their surplus output at market prices, while their planned quota production was sold at state-set prices.

百度百科:官倒
http://baike.baidu.com/view/708518.htm
節錄:主要指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違反工商管理法規,進行投機倒把的活動。另外,在價格雙軌制下,官員們利用手中權力,適用平價(官價)和市場價(議價)兩個槓桿撈錢,俗稱官倒。

百度百科:三角債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391.htm
節錄:企業之間拖欠貸款所形成的連鎖債務關係。通常由甲企業欠乙企業的債,乙企業欠丙企業,丙企業又欠甲企業。企業之間的資產拖欠,有些是正常的商業信用,不可能完全避免,也不應該強行清理。但若波及面太廣,規模過大,則會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同時也會衝擊銀行信貸計畫的執行。此時,企業應主動清欠,銀行也應積極協助。辦法是推進商業信用票據化,專業銀行對企業的商業票據有選擇地承兌和貼現,中央銀行有選擇進行再貼現。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Triangle Debt,三角債,289 頁
節錄:在實際生活中,往往不只是三家企業之間,而是在許多企業之間形成了互相交叉、錯綜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其中有一方不能按時償清欠款就會引起連鎖反應而使各企業之間都難以清償欠款。1989 年下半年,中國在治理整頓經濟中採取了財政信貸雙緊政策,壓縮投資規模控制消費需求,同時,產業結構的調整沒有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因而部份商品市場疲軟,不少企業資金短缺,從而產生了許多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貸款的現象。1990 年上半年,中國政府採取措施,清理三角債,首先是在一個行業,一個省(區、市)的範圍內清欠,然後逐步擴大到全國,進行全國的清欠。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Little Exchequer,小金庫,375 頁
節錄:又名「賬外現金」或者「小錢櫃」,是指採用不正當方式籌集的專為本單位自由支配的資金。私設小金庫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本單位財務上不能報銷的費用支出(如請客送禮、超過開支標準的支出,濫發補貼等),逃脫財政部門的監督。私設小金庫的手段,有的是隱藏某些收入,有的是來自非法經營所得,還有的是虛報名字(人頭),領取獎勵補助。總之,都是一些非正常的收入。

百度百科:王熙鳳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682.htm
紅樓夢第五回:<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百度百科:賈探春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113.htm
紅樓夢第五回:<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棄。」

金融經濟英漢詞典
主編:呂汝漢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3 月第 1 版
ISBN 9620701542
條文:Intermediation,中介過程,110 頁
定義:是指金融機構扮演中介人(Financial Intermediary)的角色,以本身名義先行借入款項,然後再將款項轉借出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承擔了負債的責任風險,發揮了調配資金的功能,有利於經濟體系內融資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增加。

內地資金鏈斷裂會否構成危機?
作者: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
信報網站 2011 年 10 月 10 日
節錄:部份國企可以低息向銀行借入資金,他們可鋌而走險,把這些資金以高息借給高風險的借貸人,倘若獲利,國企中某些人可得到好處,如果出了事,蒙受損失的卻是屬於國家的國企。內地銀行現時貸款的基準利率一年期是 6.56%,低於六個月的是 6.1%,但今年 8 月 PPI(即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 7.3%,由此可見,中國已出現負實質利率。在負利率的環境下,希望借到錢的企業當然為數眾多,要求借貸的總額大於存在的可放款的資金,錢應該借給誰最恰當?在自由市場中,這並不是一個死結,利率會因借貸壓力大而上調,直至借貸需求等於放款供應量;但內地的借貸利率卻由政府政策決定。國企、大型民企甚至是願意付出賄款的企業會有更大的把握借到資金,它們的生產效率不見得比別人高,但最能利用資金賺錢的企業卻不一定借到錢,這便帶來資源錯配,問題叢生。

HK MSN 地產博客:林木地:溫州幫班水回朝
2011 年 10 月 8 日
http://property.hk.msn.com/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NEWSPROP&com=CWT&id=14702
節錄:股市插水,內地私企貸款市場出現資金鏈斷裂危機,或成為港股大調整之駱駝背上最後一根蘆葦,幸好,內地領導人開始開腔關注事件。今次股市波動,樓市受內地因素影響難獨善其身,有傳內地客活躍之西九龍二手市場出現沽盤潮。溫州幫急於沽貨套現,內地客狠劈 200 萬沽帝峰。外圍經濟告急,加上內地持續收緊銀根,不少內地豪客來港買樓意欲隨即大減,其中近期受企業倒閉潮困擾的溫州幫更首當其衝。消息指,向來為內地客落腳首選的九龍站屋苑,近月內地買家比例較早前回落一半至兩成。另代理透露,最近內地客放盤比例有所增加,大角嘴帝峰‧皇殿有內地業主轉租為賣,並因應市況減價求售,務求盡快套現班師回朝。

套現還債 溫州炒樓新丁輸鋪勁
蘋果日報 2011 年 10 月 8 日
節錄:近排受到溫州走佬團負面消息衝擊,引發香港個別等錢還債或班資回朝的疑似劈價個案,記者向多個溫州客熱點買賣的區域了解,發現早年來港買樓特別以投資移民購樓的大陸客出貨意欲並不高,但來自同鄉的新丁卻成為高危一族。據可靠消息指出,眼見家鄉親朋戚友來港買樓賺大筆港幣,一批年約三十餘歲的小伙子,膽粗粗動用私銀和借貸來港炒樓,購入包括將軍澳日出康城和大角嘴瓏璽等新盤樓花,近日內地收緊銀根,他們或無力再供,正醞釀出貨,隨時損手爛腳。這批新丁可說落筆打三更,來港首鋪便輸餐勁,有代理形容「未賺到錢便首先要交學費」。

For oriole (15/10/2011)
Noted with thanks. Revised.

Revised 15/10/2011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出書 ?


有網友問,甚麼時候結集出書?暫時沒有這個打算,原因如下:

1. 得罪人多,不想曝光。怕仇家太多,同時上門的話,會應付不了。

2. 部份文章題材敏感,涉及商業情報與罪案,又或者得罪阿爺(中共),比較適合於網上發表。搜尋結果顯示,這類題材頗受內地網友、海外華人以及外國監管機構的歡迎。網上有人用社交媒體轉載我的文章,然後交流討論。對這群讀者來說,互聯網比傳統書籍方便得多。

3. 這個博客是我的自主空間,先娛己,後娛人。寫作的時候,把商業原則通通拋諸腦後。正因為沒有出版計畫,下筆才會如此放肆。如果要結集出書,便是回歸主流,要照顧很多人的利益,首先要篩選適合的文章(即是放棄部份敏感題材),然後部份文章可能要大幅度改寫,太麻煩,我不想,也懶得這樣做。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部份題材不但敏感而且冷門,不容易找到熟悉相關題材的編輯。

4. 另一個原因是香港出版行業的生態環境和遊戲規則。出版傳統印刷書籍的話,書價中作者分得的比例偏低,很大比例歸發行環節所有,數期長,資金回流慢,足以殺死小規模的出版社(因此香港的出版社死亡率高)。出版社當中,有些做事沒交帶,相隔幾年才不定期發放一次版稅和銷售紀錄(因此靠寫書謀生會餓死),又或者攬著一大堆版權突然死亡(例如:博益)。至於大型的出版社,在發行和宣傳方面有優勢,但是有很多政治和商業上的考慮,情況有點像香港的電影業和流行音樂工業。這個博客,暫時沒有出版社表示興趣(想死咩!得罪阿爺無運行!),而我也懶得到處兜售。至於電子書,這個博客的視覺元素也許不夠豐富,而我的長期讀者也未必是喜歡看電子書的人。

5. 我曾經是金融機構職業寫手,寫過大量的研究報告和商業文書。過去由於工作關係,經常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印刷品,上面不一定有我的名字,但是肯定有僱主或者客戶的商標。見慣實物,對於出書不太熱衷。我跟其他博客不同,不需要一本傳統的印刷書籍來證明些甚麼,又或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也不需要用錢去買一個「作家」身份,把自資出版的書籍當名片派,然後借送書之名親近某人,意圖達到某種目的(例如:從政、求職、找生意)。

6. 我不需要名氣,從來不喜歡走在幕前。有得選擇,我一定做幕後黑手,躲在暗處靜觀自己一手策劃的好戲上演。今時今日,名氣易得,口碑難求。我寧願是「無印良品」(Muji),幕後主腦(產品的設計師)從不亮相也不留名,也不需要甚麼明星藝人代言。產品低調樸素,不花巧,沒有商標,但是質素有保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有一群忠心的客戶支持。我寧願是 Best kept secret ,也不要 Five minutes’ fame 。另一個相關的原因,是華人社會,向來人怕出名豬怕肥,女人有了名氣更麻煩,肯定會變成母豬任人宰割。 Auntie 自問已經一把年紀,沒錢整容,不想拍照,更怕被評頭品足。換個角度看,不宣傳,其實也是一種宣傳。

網友可能會問:

Q1. Auntie 你的文章這樣長,製作認真,看得出花了很多時間寫,不出書,博客又不賣廣告,沒錢收,豈不是很吃虧?你做的事沒有金錢回報,是不是很笨?

在香港,出書不一定賺錢,大型連鎖書店的發行制度是死結。上文已經解釋過了,如果你還是不明白,請向出版行業的朋友了解。既然未必可以賣錢,倒不如放上網任人使用。大家高興,繼續收看。再講多次,這裡的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只限作非牟利用途,最好通知一聲,讓我知道轉到何方,有時間,我會到訪。

如果你對回報的定義是金錢物質,寫博客不是理想的選擇。互聯網的精神,本來就是無償分享。而就算沒有金錢物質上的回報,其實也沒有甚麼大不了。今時今日,很多最佳員工也飯碗不保(獅子錢莊攞你命三千!),更遑論升職加薪。生活在這樣的年代,如果我們每天都替自己盤點得失,每一下舉動都要求「合理」的回報,應該很快會發瘋或者自殺。許多香港人因此而不願意付出,只顧關起門埋頭研究「攻略」,希望在付出最少的情況之下得到最多,結果令自己沉迷功利計算,變得非常之難相處。一眾港爸港媽港孩港男港女,便是這樣煉成的。

到目前為止,我玩得開心。如果看遠一點,回報可以是金錢物質以外的東西,那麼總會有回報的。至於是甚麼,我不知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如果你不知道這兩句舊式中文的意思,請上網。世事的運作規律,複雜詭異,有時殘酷而荒謬,有時帶點黑色幽默,甚至可以是「無厘頭」(周星馳的風格),凡人一時之間未必能夠參透。因果之間的路徑,可以是迂迴曲折,也可以是連結貫穿不同的人物與時空。吃虧與否,笨與不笨,要等我「埋單」(粵語:結帳)的那一天才知道,又或者要等我「釘蓋」(粵語:封棺)許多年之後,才能來個真正的結算。阿彌陀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因果報應總有時,若然未報時辰未到。 Auntie 前半生殺死太多樹木,罪孽深重,再出書肯定會下十八層地獄,然後下一世投生於亞馬遜森林,做青苔或樹木,被野獸踐踏,被人類砍伐,輪迴萬代,方能贖我一身罪孽。想起都頭皮發毛,請開動電子唸佛機,為我超度,念經迴向亦可。

Q2. 不出書, Auntie 會不會把自己自困於網上?

不!多得互聯網,這個博客早已衝出香港,真的要感謝「光纖之父」高錕校長。

Google Blogger 有一個功能叫 Pageviews by Countries ,<小收煞>的讀者群頗為國際化,大中華(包括:香港、澳門、大陸和台灣)以外, 有日本(忍者?),東南亞國家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南亞大陸有印度(朋友?),華人移民熱點有英美澳加,南美洲國家有阿根廷和巴西,歐洲國家有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瑞典、芬蘭和挪威。還有一些連我也想像不到的國家,例如:緬甸(人民會翻牆!)、越南(北漏凍奶!)、俄羅斯(洗黑錢專家即是共產黨式黑手黨?)、烏克蘭、拉脫維亞、羅馬尼亞(尼古拉伯爵?)、波蘭、以色列(猶太佬真識貨!)和一些非洲小國(學藝不精的貪污獨裁者?)。

Google Blogger 另一個功能叫 Overview ,讓作者知道某一段時間之內(每日、每週、每月、開業以來),那些文章最多人瀏覽。排行榜不斷自動更新,讓作者可以調節寫作的方向。這個博客中,部份涉及商業情報與罪案的文章頗受歡迎,例如:存放於 2010 年 11 月檔案夾的<姓甚名誰>系列和<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就經常進駐十大排行榜。近期的<前記者>(三)(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8 月 24 日)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走勢凌厲,已經打入累積瀏覽量的十大排行榜。有理由相信,那是外國監管機構的功勞,否則讀者群不會如此國際化。隨著內地同胞和企業紛紛「走出去」,大灑金錢收購各行各業,所牽涉的商業罪案的金額越來越大,情節也越來越複雜。外國監管機構對相關題材的分析文章感興趣,透過互聯網收集情報,是正常的事。我是香港人,寫這類題材有優勢。網上有很多免費的翻譯軟件(例如:Google Translator),部份讀者閱讀的,也許是外語版。也有可能是讀原文的,外國監管機構中相信有華人,又或者是懂中文的洋人中國通。

網上世界無國界,既然這個博客已經衝出香港,就沒有必要走回頭路,為照顧細小的香港市場而諸多顧忌和計算。這個博客開業的時候,我沒有想過互聯網的傳播功能會如此厲害,也沒有想過八十後年輕朋友會對我的文章有興趣,這些都是意外收穫。既來之,則安之。我會繼續玩,且看會玩出個甚麼東西。

Q3. 萬一將來 Google Blogger 結業, Auntie 仙遊,又沒有結集出書的話,這堆東西豈不是會從此散失?

別擔心,Auntie 有備份。至於日後交給誰,還沒有決定。將來的事,將來再說。我沒有孩子,這個問題你讓我想一想。其中一個考慮中的方案,是仿效外國富婆的做法,把遺產留給寵物,即是喵喵或者旺財。我當然是開玩笑,香港的律師說,寵物不是自然人 (Natural person) 或者企業法人(例如:私人有限公司 Private limited company),所以不具備法人 (Legal entity) 的資格,根據香港法律不可以作為遺產的繼承人。無所謂啦, Auntie 相信,值得流傳的東西,總會有辦法流傳下去的,毋須作者本人操心,又或者指定要使用某一種形式。今日已經是互聯網的年代,不一定需要傳統的印刷書籍來裝載內容。再講一次,多謝捧場。:)

插畫來源:
http://www.watblog.com/wp-content/uploads/2010/05/digital-book.png

延伸閱讀: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ook industry
Disappearing ink
Readers have never had it so good. But publishers need to adapt better to the digital world
The Economist (Sep 10th 2011)
Extract: For publishers, though, it is a dangerous time. Book publishing resembles the newspaper business in the late 1990s, or music in the early 2000s. Although revenues are fairly stable, and the traditional route is still the only way to launch a blockbuster, the climate is changing. Yet there are still two important jobs for publishers. They act as the venture capitalists of the words business, advancing money to authors of worthwhile books that might not be written otherwise. And they are editors, picking good books and improving them. So it would be good, not just for their shareholders but also for intellectual life, if they survived.

02/10/2011

回覆 Hevangel 的留言(02/10/2011):
謝謝你的意見,Auntie 沒有玩 Facebook ,因為無時間。

回覆 William 的留言(03/10/2011) :
Auntie 最怕做明燈,希望我沒有令你誤入歧途。

回覆路人癸的留言(05/10/2011):
謝謝你的意見。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衍生需求


有一個經濟學概念,叫「衍生需求」,又名「引申需求」,英文是 Derived demand。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對某種生產資料(Factor of production)的需求,是取決於對製成品(Final product)的需求。第二種解釋: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需求,是取決於對相關的商品或者服務(Related good or service)的需求。

第一種解釋的例子:偉大祖國為了壓抑樓價的升勢以及解決城鎮居民的住屋問題,宣佈第十二個五年計畫期間(2011-2015)將會大量興建廉價房(保障房),股票市場認為此舉將會令到水泥和建材的需求上升,分析員用這個理由,向散戶推介在香港上市的「神州建材」和「東部水泥」。

(續集篇:等一眾散戶信以為真,紛紛上車之後,水泥股慘遭基金洗倉,股價大幅滑落,跌到阿媽都唔認得。此時分析員又用另一堆理由解釋,例如:固定投資增長放緩,水泥供應商產能過剩,大行唱淡調低目標價,諸如此類。換言之,經濟學概念不過是炒作的藉口,認真你就輸了。)

第二種解釋的例子:對各種兒童興趣班的需求,是取決於中產家長對於傳統名校的需求。中產家長越是熱衷於把孩子送入名校,對各種兒童興趣班的需求就越大。同樣原理,對美容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取決於女人對愛情和婚姻的需求(或者幻想),如果女人不介意自己嫁不出去,這些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就會下跌,依賴相關產品和服務廣告的主流傳媒(例如:八卦雜誌)將會難以生存。

因此,為了照顧廣告客戶的利益,亦即是保障自己的生存,主流傳媒會不厭其煩地反覆炒作有關剩女、敗犬、失婚、離婚、性別失衡以及高齡產婦的題材。於是乎,「香港剩女飆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 A1 頭條(之後再由專欄作家和城中名嘴循環再用);八卦雜誌的封面故事永遠是女藝人釣金龜、嫁入豪門和連生貴子的進度大比拼;「鋒芝婚變」的報導舖天蓋地、钜細無遺、歇斯底里。

主流傳媒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明星藝人的感情生活,讓女人相信世上沒有比愛情遊戲更重要的事,就算你身邊暫時沒有伴侶,也不許袖手旁觀、置身事外。身為女人,你必須密切關注明星藝人於戀愛戰場的最新進展,然後把自己代入其中,就當是替自己的愛情婚姻做思想彩排或者操練,否則一旦輪到你親身上陣,就會因為久疏戰陣而兵敗如山倒,不但絕無勝算,而且必死無疑。靠嚇?絕對是。針對女人的宣傳推廣攻勢(從美容產品到婦科病防治),甚麼時候都是靠嚇。

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走入便利店,隨便挑一本八卦雜誌,算一算裡面有多少頁的平面廣告是推銷那些聲稱可以提高情場競爭力的產品或者服務(例如:整容、隆胸、瘦身、速配、婚姻介紹所、人工受孕服務),再推算一下它們佔雜誌的整體廣告量的百份比,自然明白過來。唸過傳播學或者市場學的人都知道,廣告的功能,是令讀者或者觀眾相信,可以透過消費行為來彌補生命中的某些遺憾。你信不信不打緊,反正傳媒和廣告商都信了 ―― No wedding no buying, no buying me dying。

地產霸權,百業蕭條,營運資金都用來交租了。生意淡薄,不如賭博(例如:賭馬賭波、炒樓炒股、窩輪牛熊證、衍生工具)或者放數(例如:向香港的銀行借入低息平錢,然後透過大陸的地下錢莊放高利貸,即是利率套戥)。今時今日的香港,願意大灑金錢賣廣告的行業其實不多,所以許多資深廣告人都轉行了。都說女人錢容易賺,賺女人錢,靠女人食糊,就是要靠嚇,亦即是繼續用封建思想迫害女人,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又或者更簡單地說,為婚禮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做法卑鄙,但是實際,同時也符合中國式父權社會迫害女人的傳統。

明乎此,部份學院派女權份子倡導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要求主流傳媒收斂甚至改過,長篇大論地探討電視劇和電視廣告中的性別定型,研究週末黃金時間的遊戲節目如何搬演夜場男女的意淫玩意,批評八卦傳媒單一議題(結婚生仔離婚分身家),是緣木求魚、對牛彈琴和捉錯用神。用來寫學術論文,換取博士學位,謀一個半個的大學講師職位,倒是可以的。

小圖:李嘉欣和許晉亨的結婚照
來源:蘋果日報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Derived demand
(Source: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1978, p. 124)
The demand for a factor of production is said to be a derived demand. This is because both the intensity of demand, i.e. the height of the demand curv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 price and quantity demanded, are determined by the demand for the FINAL PRODUCT. Thus, the greater the demand for the finished product, the greater the demand for the factor of production.

What Does Derived Demand Mean?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d/derived_demand.asp
Extract: A term used in economic analysis that describes the demand placed on one good or service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the price for some other related good or service. It is a demand for some physical or intangible thing where a market exists for both related goods and services in question. The derived demand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rived good's market price.

人口推算報告 香港剩女飆升 三個女人一個獨身
蘋果日報 2010 年 7 月 30 日
節錄:香港地,越來越多女人剩。政府統計處公佈往後 30 年人口推算結果,發現本港女多於男的差距將會擴大,未來每三名港女便有一個獨身。剩女飆升,估計現有剩女人口為數五萬。統計處長馮興宏相信,港女擇偶條件會有所調整。剩女氾濫的趨勢預計將會持續,現時大約每八名女性就有一名在其生育年齡期( 15 至 49 歲)完結時仍維持未婚。根據統計處推算,到了 2039 年,大約每三名女性會有一名獨身。

高學歷高收入 難兼顧家庭 逃避婚姻
港剩女 亞洲比例最高
蘋果日報 2011 年 8 月 23 日
節錄:剩女難覓對象寧願不結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新一期發表的報告指,亞洲女性越來越遲婚,寧選工作逃避婚姻,而去年本港 30 至 34 歲的女性中,有 27% 仍然是單身。報告更指在 2005 年,五個 35 至 39 歲的港女中,便有一個是剩女,比例冠絕日本及台灣等七個亞洲地區。<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以 Asia's lonely hearts(亞洲孤獨的心)為題,指出亞洲女性一向被視為是家中的主要照顧者,在工作和家庭生活難以平衡下,她們寧可享受單身生活,逃避婚姻。不過,女性逃避結婚生兒育女之餘,男性仍然希望娶妻成家立室,結果造就不少異地婚姻。

The decline of Asian marriage
Asia's lonely hearts
Women are rejecting marriage in Asia.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are serious.
The Economist (Aug 20, 2011)
Extract: A lot of Asians are not marrying later. They are not marrying at all. Women are retreating from marriage as they go into the workplace. That’s partly because, for a woman, being both employed and married is tough in Asia. This is true elsewhere in the world, but the burden that Asian women carry is particularly heavy. And Asian women who give up work to look after children find it hard to return when the offspring are grown. Not surprisingly, Asian women have an unusually pessimistic view of marriage. Asian governments have long taken the view that the superiority of their family life was one of their big advantages over the West. That confidence is no longer warranted. They need to wake up to the huge social changes happening in their countries and think about how to cope with the consequences.

19/09/2011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壞男人教我的


作為男人堆中的女人,我有很多機會見識壞男人。按照三毫子愛情小說的標準,以下幾位都不是好男人,但是他們教我一些實用的防騙知識,特此鳴謝。

壞男人 1 號是錢莊高層,他說:「見到支票唔好咁開心,過到數先至係真!」意思是別人簽發給你的銀行支票未必能夠兌現 (港式粵語叫「彈票」),所以不要高興得太早。他讓我明白,文件上的數字,可以是空洞的承諾,又或者是魔術師身邊的美女助手,即是轉移視線的把戲,未必值得花時間深入研究,甚至可以置諸不理。 1 號本人倒是言出必行,他在大陸包二奶,二奶要他替親戚安排工作,他照辦。他的下屬暗地裡笑他笨,因為那個所謂親戚,是男的。

壞男人 2 號也是錢莊高層,他經常收到職業騙子的來信,要求協助洗黑錢。他曾經給我看一封行內人叫 Nigerian Prince 的信件,發信人是非洲騙子,內容是有富貴客戶突然去世,留下一大筆錢,無人認領,要求收信人提供個人資料以及銀行戶口,協助把資金侵吞和轉移,事成之後給你佣金若干,又或者某個比例的分成。 2 號說,收到這類信件,千萬不要回覆,因為你的覆函上面會有公司的商標以及閣下的簽名和職銜,對方會用來製造假文件,萬一假文件落入監管機構的手中,會很麻煩。 2 號現已退休,收山之作,是推銷「累埋兄弟」。

壞男人 3 號喜歡使用勞動人民的語言,日常用語中的魚蝦蟹(港式粗言穢語)足夠南丫島(周潤發的故鄉)所有海鮮酒家一個週末所需。我在公屋長大,粗言穢語嚇不到我。旁人不知底蘊,見我外表老實,怕他嚇壞小妹妹,不斷向他打眼色,他照講如儀。但是他教我如何辨認職業騙子:第一是說話內容空洞,不斷繞圈子。第二必定衣著光鮮,周身名牌(而且是真的)。第三是身上常備多款不同的假名片,方便隨時轉換身份。對,很多上市公司主席都是這樣的。 3 號後來跟許多港男一樣,北上營商娶妻去了,以他的年紀、性格和作風,相信已經在神州大地廣開分店,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了。

壞男人 4 號酒醉飯飽,轉過頭來,白我一眼,然後說:「唉!都唔明你哋啲女人,點解咁 X 鍾意結婚,丟那媽,騙財騙色!」(「唉!真不明白,你們女人為甚麼那麼喜歡結婚,他媽的,讓男人騙財騙色!」)對於色, 4 號頗有研究。他跟我一樣,在公屋長大,有公屋居民的生意頭腦,善於利用官府提供的廉價房創業。讀書時代,他在男生宿舍經營色情刊物租書檔,服務同學,年老校工免費。他供應的,不是甚麼「藍皮書」、「老爺車」和「龍虎豹」,而是走高檔路線的中文版 Playboy 和 Penthouse 。八十年代末,香港不少一線女星(例如:鍾楚紅)都曾經替這兩份雜誌拍攝封面(圖左)。我知道,因為我參觀過他的房間。不要想歪,我沒有跟他發生關係。他是食肉獸,我是林亞珍(圖右),不過(通)電。他跟許多壞男人一樣,講一套做一套,多年來被他騙財騙色的,始終是同一個女人。

我為了打入男人堆,跟他們一起在後巷抽煙。我不喜歡味道太濃烈的香煙,只抽薄荷煙。他們的煙,我不碰。壞男人 5 號走過來,瞄一瞄我的煙包,笑著說:「女人煙!」我問何解,他說因為薄荷煙會「削精」(殺死男人的精子)。男人如果滾得多,存貨少,再抽薄荷煙,會絕後或者「唔得」(粵語:不行,即是性無能)。我回敬他一句:「你講緊你自己呀?」(你在說你自己吧?)他笑著走開。他是那種「講大話唔眨眼」(說謊不眨眼)的壞男人,我懷疑他胡扯,上網查證。原來是個流傳甚廣的都市傳說,很多男人都聽過。如果屬實,薄荷煙豈不是可以用來避孕?大陸的「一孩政策」可以取消啦!(只要中國共產黨強制所有男人抽薄荷煙,就可以解決問題。)網上有不少相關的醫學研究,我是文科生,讀不懂,總之信不信由你。關於薄荷煙對男人的影響,若有網友知道答案,請留言,特別歡迎修讀醫科的朋友。每次看見身邊的男士吃薄荷口香糖,總會聯想起這個傳說,但是不好意思開口。我是女人,主動關心男人的性能力,容易惹人誤會,又或者讓對方有機可乘 ―― 如果他是壞男人,一定會笑著說:「你試吓咪知囉!」(你一試便知),我才不會那麼笨。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Menthol Things Considered
http://www.snopes.com/business/alliance/menthol.asp
Extract: According to what they have heard, menthol cigs will render them impotent. Many researchers also believe smoking may lower sperm count.

殺精迷思
食薄荷糖殺精無科學根據
蘋果日報 2010 年 4 月 3 日
節錄:泌尿科專科醫生陳龍威表示,坊間流傳不少有關精子謬論,例如食薄荷糖可以殺精,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市民勿以此作避孕方法。香煙主要成份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殺精作用,長期酗酒會損害睾丸產生精子。此外,有研究顯示,極受歡迎的珍珠奶茶原來含大量奶精,奶精主要成份是氫化植物油,屬反式脂肪酸,會降低男性荷爾蒙分泌,抑制精子活動導致不育。

後記(11/09/2011):謝謝 Ark Ho 提供的連結,我已經把重點張貼出來,供各位男士參考。

後記(07/10/2011):日本 AV 男優加藤鷹近日來港,為電影做宣傳,接受香港傳媒訪問的時候,透露「神之手」行年五十,十四歲開始抽煙,每日三十支以上,訪問當日抽沙龍 (Salem)。神級體能,非同凡響。娛樂新聞,莫問真假。若有閃失,恕不負責,以上內容未經醫生過目。(資料來源:壹周刊 06/10/2011, Book B, p. 160-162)

Revised 07/10/2011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前記者(三)


紅色貴族中,有一個獨特的族群,出自外交系統。

他們也許是前外交官,又或者是外交世家的後人,通常是放過洋的海歸派、太子黨。他們集合家庭背景、人脈關係、高等學歷、外語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多項優秀條件於一身,因此頗受跨國金融機構(特別是機構投資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歡迎。在投資銀行 (iBank)、對沖基金 (Hedge Fund) 和私募基金 (Private Equity),都不難找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當中,經常出入香港的一群,很大機會是上海幫,又或者是江浙人士,即是祖籍江蘇、浙江,又或者是周邊地區。滬港雙城,是中國現代史上最西化的兩個國際大都市,淵源極深,交流頻繁。對他們來說,要融入香港的生活應該不難。東方之珠又保留了解放前的海派文化和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說,倍感親切。

他們的履歷表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從事新聞工作,做過記者、編輯或者新聞官。他們也許是在中央政府控制的官方傳媒中擔任過記者、編輯,又或者是在國務院屬下的某個部委中,擔任過新聞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之類的崗位,時間一般不會太長。他們通常畢業於外語學院,又或者在大學階段主修外語(例如:英語、法語、德語、日語),又或者是修讀相關的學科(例如:英國文學、國際關係)。在中國共產黨的眼中,記者其實是情報員,而當記者或者當新聞官,似乎是某個基本訓練課程的必修科。新中國的外交系統跟中央政府控制的官方傳媒,在某個程度上,是有關連的。借用商學院的概念,兩個系統似乎是聯營公司 (Associate Company) 的關係,可以互派或者借調員工,又或者合辦培訓課程。

如果你對中共的歷史有認識,又或者了解周恩來的生平,應該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這是中共的優良傳統,也是慣常的做法。新中國的第一代外交官,不少人都曾經從事新聞工作(例如:宦鄉、錢其琛)。借用中共的術語,他們都是潛伏於「白區」的地下共產黨員。所謂「白區」,是指並非由中國共產黨所直接管轄的城市,可以是由國民黨控制的城市(例如:戰時的重慶、民國時代的廣州),又或者是由日本人所管治的淪陷區(例如:四十年代的上海)。1949 年前,共產黨員於「白區」從事地下工作,用新聞工作做掩飾,是常見的事。至於周恩來,他是新中國外交系統的奠基者,年輕時曾經以伍豪的假名,從事情報、滲透和暗殺活動。溫文爾雅的笑容背後,其實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特務頭子。人民的總理,有兩副面孔。

按照這個邏輯,回歸前的香港,今日的台灣,以及海外華人聚居的城市,都是「白區」。香港的傳統愛國報章中,過去也有些老報人是地下共產黨員,日常除了寫稿和主持編務以外,也負責統戰工作。當中有人不幸被捲入權力鬥爭中,被指曾經替西方國家做間諜,結果被軟禁十年,至今尚未平反。幸好他已經回港,可以替自己出書,試圖恢復名譽。今日的香港傳媒行業中,還有沒有這種人,自己想。

另一個好例子,是李儲文。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應該會記得這個名字,因為他曾經是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李儲文年輕時,曾經以牧師的身份潛伏於上海的基督教教會中(網上可以找到相關的文字資料),是著名的紅色「無間道」(臥底),研究中國教會歷史的人都知道他。今日的香港教會中,還有沒有這種人,自己想。李儲文是寧波人,受過西方教育(1949-1950 年於耶魯大學進修),講得一口流利英語。八十年代初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到八十年代末成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外事顧問。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都知道,回歸前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名義上是新聞單位,實際上是中共駐港的最高代表機關。李儲文和香港的商界關係良好,根據本地傳媒的報導,部份愛國商人到上海經商,都是由他做「盲公竹」(粵語:介紹人、引路者)。他集合地下共產黨、新聞工作者以及外交官於一身,是典型的新中國外交人才。

翻查新中國外交系統的人事檔案,類似的個案多不勝數。境外的生意人跟來自偉大祖國外交系統的人打交道,必須格外留神。人家是從小接受嚴格訓練的紅色精英,曾經留學外國,見多識廣,外表得體,談吐大方,跟湧來香港搶購 iPhone、炒賣奶粉,在各大商場和地下鐵之內橫衝直撞、喧嘩吵鬧、隨處便溺的自由行同胞(香港高登討論區網民形容這種大陸人是「蝗蟲」)不可同日而語。論層次,高很多。勢利的香港生意人,不難看出其中的分別。看不出的,是人家背負著特殊的任務,背後也有國家機器提供強大的支援。對情報工作缺乏認識的香港生意人,尤其要小心,你眼前那位講得一口流利美式英語的國產投資銀行家,絕不簡單。他或她也許會告訴你,年輕時當過記者,來過香港,喜歡這個城市的方便,也愛這裡的美食。換言之,當日的他或她,有可能是受訓中的紅色外交官。

至於他們在跨國金融機構之中,跟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國同行之間的互動與較量,應該比國產電視劇<潛伏>(2008) 更加精采,由於牽涉國家金融安全以及現代財技與商戰,情節複雜,應該沒有人敢寫和會寫。他們當中是否有人因為執行任務而壯烈犧牲,又或者被外國勢力所收買,結果愛國變賣國,成為雙面間諜,最後變節逃亡,改名換姓,遠走他方,真是天曉得。借用國產宣傳文字的說法:他們都是「霓虹燈下的哨兵」,正在跟外國反華勢力進行你死我活的「貨幣戰爭」,為捍衛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安全而戰。至於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所扮演的角色,自己想。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這張照片攝於四十年代末,應該是 1949 年前,因為解放後周恩來就不再穿西裝而改穿毛裝(解放裝)了,白白浪費了一副好衣架和一張漂亮的面孔。留意他的身體語言,一手持杯,一手握拳,充份說明外交工作的本質。面部表情看似輕鬆,其實暗藏殺機。新中國外交系統的奠基者,是一個複雜雙面人。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周恩來(1898-197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6%81%A9%E4%BE%86

百度百科:周恩來(1898-1976)
http://baike.baidu.com/view/1751.htm

百度百科:錢其琛 (1928-)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37.htm
節錄:上海嘉定人, 1945 年至 1949 年於上海<大公報>任職員。曾經有報導指他的兒子出任美資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 的北京辦事處主管,是否屬實,有待查證。

百度百科:宦鄉 (1909-1989)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084.htm
節錄:出身清末官宦家庭,曾經留學英國。民國三十三年 (1944) 二月,取道香港,與郭沫若和梅蘭芳等五十六人去東北解放區。天津解放後,<大公報>改組為<進步日報>,宦鄉一度任主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宦鄉任外交部歐非司司長,1954 年出任中國駐英國代辦,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新浪網:北美:熱錢來了(環球企業家 October, 2005)
http://magazine.sina.com/bg/gemag/200510/20060111/001815532.html
節錄:前匯豐銀行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宦國倉(宦鄉的兒子)於不久前辭職,牽頭組建一個十億美元的基金。

批駱家輝香蕉人 李肇星姪女被轟
(蘋果日報 2012 年 5 月 7 日)
節錄:陳光誠事件再掀口水戰。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姪女、任職記者的秦楓,在微博大罵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黃皮白心香蕉人、「陰險干涉內政」,並建議將他驅逐,而遭網民狂轟。28 歲的秦楓,爺爺和外公都是中共外交高官,港人熟悉的李肇星是她的姑丈。她曾自爆留學新西蘭時,抨擊「台獨」和邪教,受時任副總理的錢其琛稱讚,2008 年她報導前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喝中國牛奶的新聞,又被總理溫家寶點名稱「很感動」。儘管幾天後曼德爾森腎結石入院,仍不阻她獲鳳凰衞視年度最佳記者及獨家新聞獎。而她去年轉到香港衞視任採訪總監,近日在微博上曬出與溫家寶、李克強的許多近距接觸,甚至對話。

朱鎔基前翻譯朱彤 任外資銀行中國總經理
(蘋果日報 2011 年 7 月 2 日)
節錄:因擔任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身邊翻譯而一炮而紅、有中國「第一翻譯」之稱的朱彤,在媒體上消失多年,原來已悄然轉行,由國家領導人身邊的翻譯搖身一變,將成為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中國區總經理。朱彤畢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其後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國議員培訓班,1990 年加入外交部翻譯室,為多位國家領導人做過翻譯。

百度百科:李小加 (1961-)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1797.htm
簡介:1984 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後曾任官方的英文<中國日報>記者。曾任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2009 年出任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是首位內地人擔任這個職位。李小加是海歸派,至於是否太子黨,跟外交系統有沒有淵源,有待查證。香港傳媒居然沒有替他「起底」(港式粵語:查家宅),奇怪。他就任港交所行政總裁之後所推動的連串改革(例如:延長交易時段),引起華資小經紀的強烈不滿,試過集體包圍交易所,高呼:「李小加,仆街!」(即是叫他去死)。2011 年 8 月 10 日港交所網頁被電腦黑客入侵,李小加的處理手法(要求個別藍籌公司停牌)和態度(事後他說:「能保證我就保證這次不發生!」)令小投資者非常不滿。有怒火中燒的股民致電電台的「烽煙」 (Phone-in) 節目,質問為甚麼要找個不會講廣東話的幹部來打理交易所,難道香港沒有人才嗎?李小加不懂粵語,在公開場合講普通話或者美式英文,溝通上沒有困難但是有隔膜,給香港人的印象是空降的京官或者幹部,部份偏袒華資小經紀的傳媒甚至形容他「有井岡山味」。

香港華菁會
http://hua-jing.org/articles/?do=list&catalog_id=1420
簡介:香港華菁會由一群內地成長,海外求學,在香港發展事業的青年人創辦。我們以「心系祖國,服務香港,促進和諧,弘善崇德」為宗旨,希望通過匯聚大批落戶香港的內地海歸青年精英的力量,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和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貢獻。

香港華菁會的組織結構與會員名單
http://allaboutleon.com/index.cgi?md=read;id=18210
簡介:名譽主席的名單中,包括鋼琴家朗朗、生於北京的香港歌手黎明、涉嫌令江澤民「死去活來」的亞洲電視大股東王征(自稱盛宣懷後人,本人隨母姓,據說是上海的地產商)。華菁會其中一位名譽主席叫王貴國,跟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同名同姓,是否同一人,有待查證。城大法律學院的王貴國是梁美芬(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香港立法會議員)的丈夫,是北京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官員。華菁會的副主席陳晴是國務院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的女兒。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這個組織的成員中,不乏國產外交世家的後人。

香港華菁會成立
大公報 2011 年 3 月 26 日
http://www.takungpao.com/hm/top/2011-03-26/658297.html
節錄:香港華菁會成立儀式暨「神州搵好工 ── 內地知名企業招攬香港大學生實習計劃」啟動儀式昨日下午在香港四季酒店隆重舉行。中聯辦副主任王志民、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詹永新等出席活動並擔任主禮嘉賓。王志民在啟動儀式上致辭時説,華菁會成立恰逢其時、服務商業及時,貫徹「一國兩制」、堅持愛國愛黨、維護繁榮穩定,促進民主和諧。

共青團成員殺入候任特首辦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2 年 4 月 23 日/香港電台 2012 年 4 月 23 日
節錄:共青團成員殺入候任特首辦,更可能過渡加入新政府。候任特首梁振英委任陳冉(粵音:染)擔任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並於上周履新。由於陳冉並非香港永久居民,需要獲得政府豁免,才能加入候任特首辦。有內地「官二代」背景的陳冉承認,中學時曾加入共青團,但否認是中共黨員。學者及公務員團體擔心此例一開,一國兩制蕩然無存,有政黨批評引入內地人來港從事政治工作是「種官」。候任特首辦證實,陳冉並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陳冉是華菁會秘書長,年約 27 歲,父母居於上海,父親為公務員,但是官職不詳。學歷方面,04 年入讀清華大學新聞系,05 年獲獎學金,入讀香港大學新聞系, 07 年取得學士學位,08 年港大金融碩士課程畢業,08 年 5 月於<南華早報>當實習記者。同年 9 月加入梁振英團隊,從事研究及聯絡工作,現職月薪 2.2 萬元的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

百度百科: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131.htm
國產諜戰片始祖,以 1938 年的上海為背景,2010 年重拍電視劇版。電影版的男主角孫道臨 (1921-2007) 是燕京大學校友。

百度百科: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
http://baike.baidu.com/view/84465.htm
1963 年發表,以五十年代初解放軍進駐上海為背景。最初是話劇,後來有電影版 (1964)、電視劇版 (2007) 以及上海越劇版。

百度百科:電視劇<潛伏>(2008)
http://baike.baidu.com/view/544315.htm

個案研究:

中聯辦前秘書長 03 年判監 15 年
「英國間諜」蔡小洪已假釋
蘋果日報 2012 年 4 月 3 日

節錄:在 2003 年 7 月間,即 7.1 大遊行後不久,時任中聯辦秘書長、官階達副部級的蔡小洪,突然被國家安全部門秘密拘捕,到同年 12 月才被香港傳媒揭發事件。中聯辦其後證實蔡被拘的消息,時任中聯辦主任是高祀仁。 2004 年底,蔡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被判 15 年。蔡小洪被指早在 1995 年開始為英國情報機關服務,直至 2002 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港,國家情報機關在一次例行監聽行動中,發現英國對江訪港行程瞭如指掌,因而揭發蔡為英國情報機關提供機密消息,涉及收受約 600 萬元人民幣的報酬。蔡小洪來港前為<解放軍報>記者,1989 年調到中聯辦前身新華社分社,由副處長做起,直到 2001 年升任秘書長。蔡的祖父伍治之、祖母蔡楚吟,都是早年在上海活動的中共地下黨員。四十年代,他的祖父母曾被周恩來派來香港,協助港澳辦前主任廖承志工作。蔡小洪為高幹子弟,父親為國家司法部前部長蔡誠。蔡誠原名伍毅鴻,年幼與父母失散,在周恩來安排下在延安長大,後因從事地下工作改跟母親姓蔡。蔡誠 1988 年升任司法部前部長之前,長期在廣東工作。 1965 年任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曾兼任深圳口岸黨委書記。

百度百科:李儲文 (1918-)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9919.htm
節錄:寧波人,1940 年大學畢業後,從事基督教青年會的學生工作。1949-1950 年於耶魯大學進修。1977 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主任,1983 年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1988-1994 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顧問。

書名:<我的父親羅孚 ―― 一個報人、「間諜」和作家的故事 >
作者:羅海雷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11 年7 月
http://www.cosmosbooks.com.hk/topic_3/page_0.asp?bookid=496139

簡介:本書是香港著名報人羅孚的傳記,由其子羅海雷撰寫。1982 年 5 月,羅孚突被召回北京扣查,一年之後以「美國間諜」罪名被判處十年徒刑,但旋即被假釋,可在北京自由活動,滯留十年之久。直到 1993 年初才得以返港。此案轟動海內外,被稱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樁「中美間諜案」,在香港傳統左派陣營及新聞界、文壇引起極大的反響。時過近三十年,關於此案的內情依然傳說紛紜,撲朔迷離。官方對此諱莫如深,當事人雖也偶為文觸及,卻未能道盡箇中的曲折詳情。本書首次由羅孚說法,詳盡地披露了此案的全過程,並附有全案有關的文字資料。

羅孚原名羅承勛,抗戰時即投入桂林<大公報>做編輯,後輾轉至重慶<大公報>工作。此後被派往香港<大公報>工作,解放前夕加入中共,任<大公報>副總編,成為左派文壇的一枝健筆。並創辦<新晚報>、<海光文藝>等,為中共左派文陣中的一名幹將,活躍於文學界、新聞界。任<新晚報>總輯期間曾催生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新武俠文學於香港誕生。他交遊廣闊,縱橫於海峽兩岸三地的文林及報界。他的生活史也是香港文化史的一個側面寫實。因此,本書也為香港的新聞史、文學史及左派政治運動史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陶傑專欄:坐看雲起時:<隔世書>
壹周刊 2011 年 8 月 11 日
節錄: 他(羅孚)與我在少年兒童時代也有一點命運的淵源,他是(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兼主編<新晚報>,羅先生是家父母在新聞機構的頂頭上司。(香港<大公報>的督印人)費彝民學足了周恩來,以「隨時北上為總理效勞」當「外交官」籠絡住一群北大燕京的精英。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公報>,是周恩來的報紙。<大公報>的骨幹,幾全是周恩來心腹喬冠華的部屬同僚。

陶傑專欄:黃金冒險號:<悲情書>
蘋果日報 2011 年 7 月 23 日
節錄:「我的父親羅孚」裏的一群左派,是民國的過來人,跟今日的維園阿伯不同,他們有知識、有理想,許多有燕京或北大的學位,博通中西。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是指出一點:無論你工作如何「出色」,賣命多熱誠,無論你怎樣鞠躬盡瘁,為「國家」打拼,「國家」永遠不會完全信任你 ── 所謂國家,當然就是共產黨的同義詞。羅孚等一羣人,當初不了解「國家」心計之複雜。他們以為「疑人勿用,用人勿疑」,而不知道以閣下的民國教育背景和資產階級的人脈關係,「國家」只把你暗暗當做工具、異己,甚或時機一到,敵人。

陶傑專欄:黃金冒險號:<人性與黨性>
蘋果日報 2011 年 7 月 24 日
節錄:羅孚先生最初把大兒子送進大陸,是黨性紀律的遵從。後來,覺得不對,把年幼的子女送去英國和美國讀書,則是人性的掙扎。喜愛書畫文學,尊敬知識份子的朋友,這份人情,是真的;但「黨」要他統戰,「多交朋友」,為了組織的利益和目的,此一黨性的要求,偏偏又是冷酷無情的。「我的父親羅孚」講的不止是一個父親,而是一代民國善良而天真的知識份子,即使他們走出了大陸,也走不出心中的一座牢籠。讀者認識的不止是一位父親,而是一代悲劇,而且悲劇或換了角色,情節劇本依舊,還遠遠沒有落幕。

(註:被報人父親送回大陸讀書的長子叫羅海星,與新中國同年誕生,長大之後曾任香港貿易發展局駐北京的首席代表,後來因為參與「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失手被捕,在大陸坐了兩年苦牢,回港之後患上血癌,2010 年年初病逝。父子都被中國共產黨「修理」過,羅家稱得上是「文明單位」。)

維基百科:羅海星 (1949-201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6%B5%B7%E6%98%9F

維基百科:「黃雀行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9%9B%80%E8%A1%8C%E5%8B%95
簡介:「黃雀行動」由已故的司徒華(1931-2011)命名,根據他的自傳<大江東去>所述,典出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原詩:「高臺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見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Revised 15/05/2012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前記者(二)


「資深記者」四個字,其實非常趕客。

外行人對傳媒行業的負面印象,會直接影響記者的轉行機會。越是接近權力核心的商人和政客,越是對記者有所顧忌和猜疑。求職的記者年資越長,職級越高,越不受歡迎。以下的真實個案,來自高繼標的著作<香港最後一個政治貴族 ―― 羅德丞政海浮沉錄>。他曾經是羅德丞 (1935-2006) 的幕僚,之前是教師。

「我在翻閱聯盟資料時無意中發現,應徵我這個位置的有來頭不小的人物,主要是資深記者,他們的閱歷都比我深,依稀記得無線名記者張志剛也在名單之列,而且要求薪金比我低。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夠有機會為羅德丞工作,不光是靠幾筆書生翰墨,而是因為馬力的原故。羅先生是個政治精算師,我是馬力介紹的,聘用了我,馬力就欠他一個人請,請我就等如變相拉到馬力相助,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至於資深記者,背景複雜,政界恩怨是非纏身,而且也認識羅的過往,難言忠心,一旦變節,倒戈相向,則後患無窮。論人際網絡,我怎比得上記者,但我優勝地方是個人背景單純,無潛伏性的政治連繫,可塑性比資深記者要強。羅先生的確是一個機關算盡的聰明人。」(11-12 頁)

未合作先評估翻臉的成本,等於未結婚先考慮離婚的代價。這是典型的生意人思維,因此才有婚前協議 (Prenuptial agreement) 這個偉大發明。中國人社會,向來缺乏信任。生意人眼中,所有人都是短期的交易對手,「舖舖清」(粵語:每一局都要計算輸贏),所以對方越笨越好,而且不可以有絲毫的反擊能力。中國人做生意,從來只有老闆全贏,而沒有老闆和員工雙贏(Win-Win),那是學院派用來騙小孩子的鬼話,連香港的小朋友都知道是假的(因為港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目睹在職母親拿外傭出氣)。有能力向前僱主發動輿論攻勢的資深記者,自然不受歡迎,首先被淘汰。

以香港的情況來說,有西方國家撐腰的洋記者,又比中國人記者更可怕。在中國式生意人的眼中,洋記者好戰和善戰,講原則,辯才好,文筆辛辣,不怕打長命官司,有能力拉攏西方傳媒,而且不怕開罪中國共產黨。把洋記者收歸門下,絕對是養虎為患。記者出身的前投資推廣處處長盧維思 (Mike Rowse, 1948-) 便是一個好例子。他曾經代表香港政府跟迪士尼談判,因此有個外號叫「米老鼠」。這個英國佬居港四十年,擁有中國護照和香港身份證,現任老婆是香港人(現職公關公司主管)。盧維思和特區政府之間有許多是非恩怨,欲知詳情,請上網。

插畫來源:www.fotosearch.com

參考資料:

書名:<香港最後一個政治貴族 ―― 羅德丞政海浮沉錄>
作者:高繼標
出版社:博益
出版日期:2007 年 12 月(第五版)
ISBN 978-962-17-9350-8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 783.91 6021

簡介:羅德丞是港英年代的政壇傳奇人物,本書作者高繼標一直協助羅德丞組織政黨,旁觀他如何待人處事。羅德丞是殖民地華人首富何東的外孫,也是法律世家羅文錦的幼子,是不折不扣的 Blue Blood(藍血貴族)。在麥理浩時代,他是港英悉心栽培的政界精英,但九七前夕,他不滿英國拒予港人居英權,毅然辭去行政與立法兩局議員職務,作別港英政權,轉投北京懷抱,過渡時期處處與港英對著幹,備受北京的賞識,曾經被視為首任特首的熱門人選,但是由於北京屬意平穩過渡,唯有捨棄具爭議性的羅德丞,寧取「四平八穩」的董建華,羅德丞從此絕跡香港政壇,直至 2006 年去世。

改寫自: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621793508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羅德丞 (1935-200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5%BE%B7%E4%B8%9E

維基百科:馬力 (1952-200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5%8A%9B_(%E6%B0%91%E5%BB%BA%E8%81%AF%E4%B8%BB%E5%B8%AD)

維基百科:盧維思 (Mike Rowse, 194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B%A7%E7%B6%AD%E6%80%9D

No Minister & No, Minister
The True Story of HarbourFest
Mike Rowse
http://www.blacksmithbooks.com/9789881869388.htm

Wikipedia : Prenuptial Agreement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nuptial_agreement

12/08/2011

回覆 Selina 的留言(12/08/2011):

米老鼠和他的老婆,簡直是天作之合。

飲茶食飯灌水搞聯誼,咪即係交保護費囉。

2011年8月1日星期一

前記者(一)


初相識的朋友知道我年輕時做過財經記者,通常會問:「做財經記者係咪好多著數?」(當財經記者是否能夠得到很多好處?)言下之意,是可以成為「春江鴨」,比一般人更快得到內幕消息,從炒賣活動中獲利,然後很快上岸(退休)。「春江鴨」是港式財經術語,典出蘇東坡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未必說得清楚。Auntie 離開傳媒行業已經二十年,以下所說的,是我當小記者時的所見所聞,是舊聞,也是碎料,行內人會覺得沒有甚麼大不了。當年我是小職員,有很多事情不知道。至於高層跟權貴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之間的是非恩怨,要等離職多年之後,才透過別人的文章,略知一二。

至於今日行內的情況,是否依然如此,還是變本加厲,要問行內人。Auntie 還有一些舊同事在傳媒行業內工作(即是未上得岸啦),萬一你是其中之一,歡迎留言,也可以直接電郵給我。閣下的寶貴意見,我會匿名發佈,OK?

的確有人是為了做「春江鴨」而入行,然後利用工作所帶來的方便謀取私利,但是這些人似乎沒有因此而大富大貴,箇中原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應該會有所領悟。部份人今日依然在行內,為存忠厚,姑隱其名。至於他們是否因為跟立心不良的消息來源(例如:操縱神仙股的莊家、擅長做市的地產商)走得太近而被利用,然後損手爛腳,我不知道,應該有的。

春江鴨 vs 大閘蟹

傳媒行業性質獨特,記者需要跟一大堆人建立和維持工作關係。這些工作關係往往亦友亦敵,脆弱善變,反覆無常,非常複雜。華人社會,向來虛偽,喜歡講面子。明明是利益關係,隨時會出賣和犧牲對方,卻要稱兄道弟,義結金蘭,扮作真心朋友。日子久了,有些意志力薄弱的記者,會迷失自我,忘記了自己的工作的目的,到底是為了滿足僱主的要求(獨家新聞),還是追求個人的利益(內幕消息、私幫生意),抑或是為了保護和照顧消息來源(未來的米飯班主?)。

有些記者,會被工作關係中的另一方所影響、同化和操縱,成為某一個私人俱樂部(例如:即將上映的港產片<竊聽風雲 2>裡面的「地主會」)的初級會員(其實是對方眼中的棋子,而且是過河卒,死不足惜)。情況就好像警察為了查案而跟黑社會線人交往、去放蛇、做臥底,結果思想行為都開始改變,變得兵賊難分,身不由己,最後死得不明不白,因為你不知道,致命的一槍,來自何人。

這種疑似「春江鴨」,Auntie 年輕時見識過。真人真事:有一位熱衷炒股的資深記者,經常借故約見自己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次數太密,令對方發火,破口大罵:「阿乜小姐,我見你重多過見股東,你重想點呀?」(我見你的次數比見股東更頻密,你還想怎樣?)乜小姐後來移民,發火的高層現已仙遊。

也聽過傳聞,說某同行(財經版的中層)向地產商買樓時索取折扣。當事人是跑地產新聞的,是否有炒樓,不清楚,就算有,也不出奇。我要強調是傳聞,因為 Auntie 沒有親眼見到,也沒有機會查證真偽。至於廉署為何不立案調查,自己想。

也見過頂頭上司(採訪主任)於離職之前的一段日子,拼命為籌備中的私幫生意(財經公關公司)拉客,對於他的編採方針有何影響,自己想。至於大老闆為何不插手干預,背後是否存在某種默契或者協議,我不知道。

至於財經記者跟上市公司到大陸或者外地視察生產設施(港式粵語叫「睇廠」),然後跟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基金經理、分析員和財經公關等一大堆人到夜店吃喝玩樂,也是常見的事。這一行是男人堆,收買男人用甚麼方法,自己想。

是疑似「春江鴨」還是傷殘「大閘蟹」?答案也許因人而異。

Auntie 自道

那麼 Auntie 自己又如何?我的情況比較特別,當年工作上面對的,是中資概念股以及駐港中資機構的負責人,還有內地各省市的領導和幹部,以及起落無常的國產暴發戶。那是天安門血跡未乾的日子,經常北上的香港記者,備受監視。茅台我喝過,幸好沒有醉。紅封包我沒有收過,倒是收過來自中資機構的律師信。得罪阿爺,早有前科。所以當我透過搜尋結果,知道這個博客被擋於國產防火牆以外,並不感到意外。Auntie 得到的好處,是對國情的認識。

離開傳媒行業之後,卸下記者的身份,到金融機構混飯吃,增長了見識,開始明白生意人的心態和思維。工作上,如果遇上疑心重的生意人,知道對方對傳媒行業有負面的印象,又或者曾經被不實報導傷害過,未必一開始就會告訴對方,我是前記者。因為這樣做,會令對方對我諸多防範,無法建立正常的工作關係。黑狗偷食,白狗當災,是常見的事。我會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又或者等對方對我建立起信心之後才說,也可能乾脆不說,視乎情況而定,隨機應變。

此外,也會小心言行,不會一開口就一大堆問題有如 AK47 般發射,又或者八八卦卦,旁敲側擊,令對方覺得我在查家宅,又或者正在收集商業秘密。我是 Auntie 輩,如果尚未學會鑑貌辨色,好應該拉去打靶。至於如何提升傳媒行業的公眾形象,就留給學院派寫論文好了。我當小記者的時候,見過疑似「春江鴨」,也見識過一些或明或暗的利益交換與輸送,不會急於替這個行業辯護。

也許你會認為我狡猾奸詐、工於心計、深謀遠慮、城府甚深,諸如此類。無問題,對 Auntie 來說,這叫人情世故。我不後悔做記者,但是如果有需要的話,也不介意照顧一下某些人的弱小心靈,就當是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某些工作經驗和江湖歷練,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視乎你在甚麼時候,遇見甚麼人。Auntie 已經一把年紀,如果還未懂得這個道理,應該送去垃圾堆填區。我是女子,狡猾是應該的,否則難以在中國式父權社會中生存。我可以做的,是盡量不傷害人。

插畫來源:蘋果日報

簡介:2009 年 3 月 9 日,匯豐(港股編號:0005)的股價創下港幣 33 元的歷史低位,香港股市哀鴻遍野,股民損失慘重。有香港網民把匯豐的商標改成一隻蟹,英文名字則改成 The Hongkong & Shanghai Big Crab, HSBC (原名:The 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HSBC),寓意股民被綁,有如大閘蟹。每年十月,香港的南貨店都會有陽澄湖大閘蟹上市,被綑綁的蟹排列成行,躺於裝有玻璃門的冷藏櫃內,靜待食家上門。店的門前通常高掛一面蟹字旗,頗有古風。根據 Yahoo Finance 的報價,今日匯豐的收市價是 76.95 港元,即是尚未回復「紅底股」(港幣一百元)的身份,但是已經大幅反彈。獅子錢莊為了開源節流,宣布退出個別效益欠佳的市場和業務,以及進行大規模的裁員改組,重災區是歐洲和美國。百年老店磨刀霍霍向員工,真係無陰功(粵語:可憐、可歎)。

延伸閱讀:

<東週刊> 407 期 Book A:最多靚女嘅財經公關公司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13184

01/08/2011

回覆 Selina (02/08/2011):

優點缺點,一體兩面。舉例:如果如果你是商台 DJ 小儀,以你的外表和經驗,嫁入豪門當然是缺點,但是如果你嫁入旺角花園街小販世家,絕對是優點,你會成為幫夫的好女人。

毛主席說的,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種批鬥式的報導,背後通常有某種目的,有可能是由仇家發功或者提供資料,不會是「沒由來」。

後記 (06/08/2011):

Big Crab 一出,股市暴瀉。十月未至,蟹蹤乍現。Auntie 烏鴉口,罪過罪過。想起 A 貨鄭秀文(EYT 台柱梅小惠)的話:「好邪呀!」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留下買路錢(六)


對生意人來說,官府和黑社會以外,還有第三股力量,會向他們收保護費,就是傳媒行業。

傳媒行業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華人社會,缺乏言論自由的傳統。傳媒行業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香港也不例外。

先天不足,是因為五千年文化中沒有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公民社會以及監察政府等相關的概念和配套設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家庭內耗嚴重,不少人的時間和精力都用於處理家事(特別是錢債和情債),沒有空關心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的死活,更加不會主動追求公平公義(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事業集團>,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2 月 11 日)。在一個不談理想只講利益的社會,為大眾謀福祉的人,會被視為別有用心的壞份子。與此同時,愚民和洗腦教育的成功,也令到人民的質素普遍低下,對傳媒行業缺乏起碼的認識、尊重與要求。這種文化背景,令傳媒行業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業內縱有正義之士,也只能孤軍作戰,單打獨鬥,隨時會被強權打壓和消滅,處境非常不利。

後天失調,是因為政治干預和商業文化的影響。上世紀的五十至八十年代,香港曾經是兩岸三地之中,唯一擁有比較像樣的言論自由的地方,令內地和台灣的中國人非常羨慕。但是由九十年代中開始,互聯網的興起(令八十後遠離傳統媒體),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和<壹周刊>的誕生(令到市場主導和只問結果不問手段的經營手法成為主流),回歸之後的政治環境變化(愛國生意人收購主流傳媒)等因素,都令到香港的傳媒生態急速惡化。而狗仔隊的橫行,更加令到傳媒行業的社會地位和公信力下跌。不論是權貴、生意人或者普羅大眾,都視傳媒為厭惡性行業,避之則吉。一個公眾形象欠佳的行業,很難吸引真正的人才入行。

傳媒行業性質獨特

華人社會,傳媒行業性質獨特,不可以純粹用商業原則來看待和分析。主流傳媒既非完全處於當權者的對立面,亦非百份之一百站在老百姓的一邊,而是左搖右擺,於灰色地帶中遊移,同時受到多股不同的力量所左右,當中包括傳媒老闆的政治野心和商業利益,以及各類「傳媒人」的複雜動機。

有時候,就算是傳媒機構的老闆,也不過是權貴的棋子。至於記者和編輯,不過是棋子的棋子,任人擺佈,隨時可以被犧牲、被出賣。近期的好例子,是江澤民如何被亞洲電視「死去活來」。香港高登討論區網民的創意說法,是由「江澤民瓜柴鳥」變成「江澤民不死鳥」。粵語「瓜柴」即是「死翹」,而粵音「鳥」、「了」二字同音。

外國的例子,有英國的<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在傳媒大亨梅鐸 (Rupert Murdoch, 1931-) 的心目中,那份爆料小報的員工,不過是棋子,而且是過河卒。員工的飯碗、聲譽和前途都微不足道,他本人的雄圖霸業才是最重要。梅鐸這類人,令人想起電影<無間道>的經典對白,出自黑社會大哥韓琛(曾志偉)的口中:「我呢(這)條命,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阿彌陀佛,因果報應總有時,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港產片<大隻佬>的對白)

扯遠了,說回來。中國現代史上,東方之珠從來是移民社會,又是西方國家非常重視的國際情報中心,也是國共間諜戰的戰場。因此,入行的人不論來源和背景都非常複雜和多元化,往往有不同的動機,理想以外,可以是:個人野心、人脈關係、私幫生意、第二事業、商業利益、收集情報和政治任務。

何謂「傳媒人」

以香港的情況來說,「傳媒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全職的記者、編輯或者高層當中,有些是新聞系或者傳理系畢業(也有唸其他學科的),他們的共通點是從低(前線記者)做起,說得好聽一點,叫做「科班出身」。有點年資的,通常會專責某一類型的新聞(例如:政治、財經、娛樂、文化和體育)。每一條 Beat 的記者,都有不同的學歷和背景、做事方法、甚至衣著打扮,舉例:財經版特別多熱愛炒股炒樓,未入行已經替父母操盤,會用政府提供的學生貸款買賣窩輪,大學未畢業已經開始考 CFP 或者 CFA 的大學生。娛樂版記者則未必有大學學歷,據說近年甚至有私家偵探、前警察和江湖中人入行。

另外,也有半途出家的所謂「傳媒人」,近年似乎越來越多。他們的背景蕪雜,有銀行家、股評人、生意人、廣告人、公務員、學者、政治人物(以及他們的幕僚)、過氣紅衛兵、情婦暗星名女人。他們當中有些在傳媒機構幹過一陣子(全職或兼職),又或者有自己的「地盤」(可以是用錢買的專欄或節目),自資出過一兩本書,於是以「傳媒人」的身份自居,到處招搖撞騙,四出敲詐勒索。當中有些人,會運用本身的人脈關係替傳媒機構拉廣告,又或者本身就是廣告客戶的高層,也可以是傳媒老闆的生意夥伴、豬朋狗友、紅顏知己,諸如此類。

此外,也有網民和博客喜歡自稱「傳媒人」、「自由撰稿人」、「獨立記者/編輯」以及「新媒體工作者」(非常奇怪的網路語言)。

香港的傳媒機構向來不是好僱主,工時長和工資低是老生常談。不少人都說,這個行業缺乏事業發展的空間,不可以幹一輩子,不足以付託終身。尤其是在互聯網興起之後,主流傳媒成為夕陽工業,現有的傳媒機構,尤其是歷史悠久和有點江湖地位的,老闆和管理層都無心戀戰,不願意增加投資或者拓展業務,放盤求售的倒有不少。在這種情況下,有「傳媒人」經營私幫生意,向生意人收保護費,是必然的事。在生意人的眼中,這類「傳媒人」跟「盤桔黨」沒有分別。

生意人心目中的「盤桔黨」

申報利益:Auntie 年輕時做過財經記者,後來轉職金融機構。離開傳媒,轉眼二十年。我當小記者的時候,尚未開竅,但是也見識過一些或明或暗的利益交換與輸送,以下是一個好例子。這位前輩的做法,早已經被發揚光大,繼承者眾。

話說當年有位前輩,是個貌醜兼脫髮的中年男人,名義上是某報的編輯,但是甚少上班。他在某報有個專欄,天天見報,用女性筆名寫稿(這種做法在財經版和風月版很常見),品評城中的商界熱門話題,替私幫生意(公關公司)的客戶(上市公司)放風放料放毒。他的所作所為,某報的老闆不會不知道,至於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默契或者協議,我不清楚。

至於誰是前輩的真正老闆,我不知道,也許不止一位。想知道答案的話,要「問米」(粵語:通靈),因為前輩早已仙遊。每次讀到某電視台高層涉嫌貪污的新聞,我都會想起他。萬一前輩今夜深宵到訪,我會跟他說,你有位姓陳的晚輩,經營私幫生意比你更出色,「食水更深」(粵語:獲利更豐),你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樣做到的?前輩乃是非精,一定會感興趣的。我會立即開電腦上網,讓他看新聞片段,跟他講解案情。等到天色發白,我會用張天師的道教驅鬼靈符送前輩往生。有需要,再開動電子唸佛機,讓「喃無阿彌陀佛」送他上西天。我不信耶穌,只會用道教和佛家的規矩。對待前輩,要講究禮數,這是應該的。

今日有些「傳媒人」的做法是這樣的:在自己的「地盤」(專欄或節目)日日狂罵某位生意人或者權貴,誘使對方付錢參加他或她開辦的「應付傳媒技巧訓練班」,又或者禮聘他或她為全職或兼職的「傳媒顧問」、幕僚、智囊、寫手,諸如此類。收了保護費之後,「傳媒人」的言論會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由天天罵,變成天天讚,言辭要多肉麻有多肉麻。如果客戶的預算有限,金額不大,「傳媒人」的評論會由「破口大罵」變成「小罵大幫忙」,又或者由天天罵變成隔日罵,又或者每週只罵一次,即是火氣會有所收斂。總之,肯付鈔,萬事有商量。

有些「傳媒人」會採用集團式經營的手法 ―― 在主流傳媒擁有「地盤」的幾位「傳媒人」自動組成「策略性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然後由「帶頭大哥」主動聯絡某商家,藉口是提供公關顧問服務。他們會選定於喜氣洋洋的好日子上門,即是生意人的新店開業前夕,新產品即將面世,金禧銀禧紀念日,又或者公司即將上市集資的時候。為免節外生枝,一輪討價還價之後,生意人乖乖付款。對生意人來說,他們跟「盤桔黨」沒有分別,都是一股惡勢力,都需要用錢打發。「盤桔黨」是港式粵語,是指那些在農曆年三十晚捧著一盤「大吉大利」的金桔,挨門逐戶跟小商販拜個早年,其實是想收保護費的黑社會小嘍囉。

對於商場歷練豐富的朋友來說,類似的「贈慶」行為絕不陌生。對生意人來說,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傳媒人」有很多不同的幫派和山頭,而他們之間的是非恩怨也糾纏不清。部份幫派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非常神秘(例如:作為中共外圍組織的傳統愛國報章、由疑似黑社會所創辦的刊物),但是可以查證的公開資料並不多(傳聞倒是不少)。部份「傳媒人」又經常轉會轉堂口,間中也互相殘殺和爭地盤,情況就跟江湖中人差不多。對於外行人來說,傳媒行業情況複雜,虛實難辨,令人很頭痛。

如果你是商家,打開門做生意,有人上門收保護費,你今天付錢給「和聯勝」(杜琪峯電影<黑社會>中的虛構地下社團),明天輪到 14K(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老牌黑社會組織)上門,你給還是不給?給的話,預算有限,錢不夠用。不給的話, 14K 上門鬧事,又或者兩幫人馬在你的店內廝殺,大肆破壞,令顧客不敢上門,也傷害公司的聲譽。來討飯的人多,而資金有限,我怎麼知道應該把保護費交給誰?應該交多少?如何發放?是每個月一次?還是每季一次?如何設定服務指標?要不要「畫隻龜」(港式粵語:簽名作實)?

另一個問題是,傳統媒體以外,還有網上的新興媒體呢?那些躲藏於虛擬世界之中,匿名發放謠言,惡意中傷本人以及公司的網絡大軍,甚麼五毛黨二毛黨,八十後九十後,又該如何應付(或者收買)?我那位漂亮女主播出身的企業傳訊總監懂得怎樣做嗎?萬一輿論失控,我還可以怎樣做?那些由傳媒人主講的「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 課程,有用嗎?抑或只是某人收保護費的把戲?

這些現實問題,那些躲在象牙塔教書的學者們,一定不懂得回答,因為他們不會從生意人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有公關顧問告訴你,把事情交給她或他吧,只要你肯付錢,事情保證不會出亂子,肯定是騙你的,快把她或他趕出辦公室。今時今日,根本沒有人有能力百份之百控制傳統媒體以及新興媒體。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科技的問題。網上世界的輿論走向二十四小時不斷變化,參與的人跨越地域,有不同的想法和動機,也有不同的表達手法,令事情變得非常複雜和難以預料,根本沒有人能夠控制得了,就算是甚麼都管的中國共產黨也做不到。連接近全能的中國共產黨都辦不到的事,香港的生意人沒有可能做得到,別傻了。

生意人眼中的傳媒人

如果你是生意人,曾經跟上述「傳媒人」打交道,看不起這個行業,可以理解。說來慚愧,Auntie 也是離開傳媒行業之後,才明白生意人的心態和思維。當時年輕,閱歷不足,而記者的身份,也令別人對你諸多防範,反而無法得知真相。

生意人眼中,所謂的「傳媒人」不過是靠是非討生活的「攪屎棍」(粵語「屎」即糞便),平日撩事鬥非、搧風點火、無風起浪、小事化大,然後從是非中謀取私利,是「攪局」而非「拆局」。「傳媒人」表面上分析時局、出謀獻策,其實是打著知情權、公眾利益和新聞自由等口號,介入別人的是非恩怨,令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和更難解決。如果「是非精」到頭來被是非所傷,例如:被毆打、被控告、甚至身敗名裂,也是正常。玩火者引火自焚,是活該,也是報應。不管「傳媒人」是來自政治版、財經版還是娛樂版,都一概被生意人視作來收保護費的小嘍囉。不管你是 C 買辦、D 才子、Y 名嘴、S 講師、李四叔、瘦肉姐、小恩姐、L 姨姨,在生意人的眼中,其實沒有分別,都是「撈偏門」(粵語:從事不正當的行業)。

生意人眼中,「傳媒人」跟形形色色的顧問、律師和會計師一樣,都是奔走穿梭於敵對陣營之間討飯吃的人。同樣都是理論多多,裝腔作勢,扭扭擰擰,又要當妓女又要拿貞節牌坊之流。一方面聲稱可以保持「客觀中立」,另一方面又向生意人收取費用。中國人社會,生意人的心態接近古代的皇帝,都是多疑的獨裁者。他們不明白傳媒行業的社會功能(即是甚麼「第四權」),只關心兒女是否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家族生意能否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宿命,家中的三妻四妾是否會發動宮廷鬥爭,諸如此類。生意人眼中,「傳媒人」沒有誠信可言,只可以視作短期的交易對手(生意人眼中所有人皆如此)。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加以利用,但是絕對不可以交心。太平無事的日子,更加要躲得遠遠的,以防被對方借故要脅、敲詐勒索,招致金錢和名譽損失。

有些生意人,見識過激烈的權力鬥爭和尖銳的利益矛盾,又或者曾經招惹官非,會擔心上門求見的「傳媒人」其實是仇家派來的探子、臥底、無間道、商業間諜,又或者是前來「踩線」(粵語:視察環境)的綁匪同謀。訪問結束之後,「傳媒人」會把生意人不小心透露的商業秘密轉賣給競爭對手,公司的會議室暗角會添置了一件高效能的偷聽器。至於那位外表亮麗和能言善道的女記者或者女主播,則會送生意人一個性騷擾甚至意圖強姦的罪名。換言之,她是美人計的香餌。她也可以是忙於釣金龜的拜金女子,如果生意人跟她反目,後果可以很嚴重。(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女主播>,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7 月 20 日。)

也有些生意人,本身是名門望族之後,階級觀念重,認為幹傳媒這一行的,一定是出身寒微和沒有家教的人。因為在華人社會,父母如果擁有權力和財富,是既得利益階層,通常會反對孩子進這一行。有財有勢的父母明白,要延續家族的社會地位和競爭優勢,必須跟官府保持良好的關係(尤其是從事金融或者地產的家族)。以香港的情況來說,語文能力強的富家子女,通常會被父母安排唸法律,日後成為家族生意的法律顧問,又或者自立門戶當專業人士。當記者?當暑期工,玩玩票是可以的,但是絕對不可以作為終身職業,而且要選國際級數的英語傳媒,這樣才不會貶低名門望族後人的身份。這一類的生意人,如果演技好的話,面對來自天水圍公屋現職中文傳媒的實習記者,會告訴後者,他的孩子也在外國當記者。他會讚實習記者有理想,有抱負,甚麼「鐵腳馬眼神仙肚」諸如此類。他不過是逗你玩,別當真。如果你聽完之後感覺飄飄然,就傻了。

插畫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17/06/2006) 江澤民怒罵香港記者 (4:3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eKSqC7Ph4
建議高登網民製作特強洗腦版送給蔡子強。

王菲:<棋子>(4:5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606k4Mf2Kw
送給亞洲電視新聞部。

18/07/2011

2011年7月5日星期二

留下買路錢(五)


自動提款機

如果受保護的生意人是從事銀行或證券業的,收保護費的貪官(或者他們的代理人)會把他們的店當成自動提款機,省卻交收程序。

真人真事:若干年前,某高幹子弟於外資錢莊開了戶口,取得信貸額度之後,不斷透支,金額很快超越上限,銀行上門追數,他既不回覆,也不亮相,後來索性失蹤。貸款部的主管知道客戶的背景,不想背黑鑊,請示上級。高層深知此乃保護費,於是讓未償還的貸款一筆勾消,當成壞帳處理,最後由錢莊(上市公司)的小股東付鈔。

類似的情況,近年也於香港的證券業中出現。部份有後台的內地客戶喜歡「輸打贏要」,他們熱愛投機炒賣,下注的銀碼很大,而部份資金由經紀行借出(港式財經術語叫「做孖展」,此乃英文 Margin 之港譯,內地的說法叫「融資」)。他們好賭,但是沒有賭品,一旦看錯市,投資失利,往往拒絕補倉或者付款,拒聽電話,甚至失蹤,令經紀行損失慘重。

對本地華資經紀行來說,這是個兩難的局面:有後台的內地客戶喜歡走數,做他們的生意,壞帳風險極高。但是不做又不行,因為自八十年代末開始,華資經紀行在香港的股票市場的佔有率不斷下跌,市場份額被外資所蠶食,而年輕一輩的八十後本地客戶又習慣透過電腦或者手機直接落盤,無須光顧由祖父輩所經營的華資經紀行。不拓展內地客戶的話,華資經紀行實在難以生存。

近年不少北上拓展業務的港商,都遇上類似的情況 ―― 特區政府的高官叫你北上,尋找商機,但是不會代你追收壞帳,更加不會替你出頭,而是讓你遠離他們的職責範圍,在神州大地自生自滅,跟地頭蟲(粵語:當地人)爭飯吃。

善用抽水機

提到證券業,不能不提香港的股票市場。港股近年有成為太子黨「抽水機」的趨勢,生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對本地小股民非常不利。

粵語水為財,而「抽水」是港式財經術語,意思是供股集資。供股集資有幾種方式,可以是首次發行股票上市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也可以是公司上市之後再次向公眾發售新股,又或者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 (Top-up Placing)。由於香港的股票市場有足夠的深度和闊度,流通性高,參與的機構投資者眾多,再加上市場基建完善,因此被視為高效能的「抽水機」。

許多內地的財金官員以及國企和民企高層(經歷過政治運動的內地中年人),都懂得「抽水」一詞,都以為是負面的意思,代表小股東對管理層的不滿,是發動「批鬥」(輿論戰)以及被「打倒」的前奏,勾起不少可怕的回憶。

一般來說,發售新股的話,將會攤薄每股的盈利和股息,令股價受壓,因此短期內對小股東不利。香港的散戶偏愛短炒,朝種樹,晚鋸板(收割),往往著眼於股票的資本增值 (Capital Gain) 潛力,他們不喜歡上市公司供股集資,可以理解。

另一個原因,是參考港股的往績,同一時間多間公司(尤其是「恆生指數」成份股)大規模地供股集資,往往是股市見頂,即將大幅回落,甚至是「插水式」轉勢的先兆,兇兆也,比「秋官效應」(Adam Cheng Effect) 更靈驗。所以,除非管理層能夠說服傳媒、機構投資者以及小股東,集資所得將會帶來合理的回報,可以替股東帶來長遠的效益,否則一般會被解讀為負面訊息。現實世界,有質素的上市公司管理層不多。

常見的情況,是公司不務正業,上市之後只懂不斷「抽水」,然後很快「爆煲」(出事)―― 集資所得不翼而飛,管理層一度失蹤,最後被捕入獄。近年不少由太子黨(或者他們的人頭)出任高層的民企 (Mainland Enterprise) 來港上市之後,企業管治 (Corporate Governance) 出現嚴重問題,管理層牽涉商業罪案,公司的資金不翼而飛,懷疑有人侵吞公款、轉移資產、做假帳以及洗黑錢。小股東上錯賊船,棺材本泡湯,欲哭無淚,只能等待作風官僚的監管機構代為伸張正義。由於涉及內地太子黨,調查工作困難重重(在「一國兩制」原則之下,香港的監管機構於內地缺乏執法權)。至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不提也罷。

香港人的角色

類似個案中,香港人所扮演的角色,其實跟「紅頂商人」胡雪巖差不多,都是替貪官或者太子黨處理灰色收入,代為投資營運,然後從中收取手續費或者佣金。換言之,是掌櫃或者幫兇的角色。而現代版跟古代版的最大分別是,透過香港股市這個高效能的「抽水機」,貪官或者太子黨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外逃之前,再掠一大筆,有計畫地侵吞和轉移本來不屬於他們的資產(例如:國家的資源,小股東的資金)。

至於香港人交保護費的方式,也由直接地提供金錢物質,變成貪官或者太子黨的幕僚、顧問、助手、人頭和跑腿。不少內地的高幹子弟,都曾經在海外受教育又或者長期生活,對於金錢遊戲非常在行,明白具體操作,懂得如何利用受保護者的專長。香港既然是國際金融中心,自然不乏金融專才或者財務專家,他們透過用不同的方法,協助太子黨「走出去」,實踐「走資」大計。

他們當中,有些會出謀獻策,扮演「財技顧問」,教太子黨如何把離岸公司包裝成「國策扶持股」,然後透過收受利益的傳媒大吹大擂,合力「搭棚」(透過虛假交易)推高股價,誘騙散戶入局。香港有位「紅籌國企之父」,一口港式「煲冬瓜」(普通話),媲美「神者能」(想節能)古天樂,試過在鏡頭前把「上市」 (Shang Shi) 講成「想死」(Xiang Si)。他的創業作百富勤死於亞洲金融風暴,最近重出江湖,向羊生羊太推銷羊咩,夏天賣羊肉,簡直是推銷員典範。

至於「大孖沙」(港式財經術語:大富豪、大戶、莊家,英文 Master 之港譯),則喜歡玩「借朵」(借出自己的名字),透過扮演上市公司的「前期投資者」(Early Stage Investors),協助太子黨做勢。他們會入股公司,注入資金,提供流通性 (Inject Liquidity) 以及擴大股東基礎 (Broaden Shareholder Base) 。他們是「春江鴨」(港式財經術語:擁有內幕消息者,即是英文 Insider,典出蘇東坡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通常很快沽貨套現,獲利離場,而接火捧的,往往是小股民。如果你是資深的香港股民,讀到這裡,一定可以隨口道出幾位股市大戶的名字。說不定你曾經跟他們下注,然後輸到阿媽都唔認得(血本無歸)。提起他們,令你不禁咬牙切齒,炒蝦拆蟹丟那媽,港式粗言穢語連珠炮發,問候他們的祖宗十八代。

至於港產的高學歷專業人士,則可以出任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滿足監管機構對於企業管治 (Corporate Governance) 的要求。受到一九四九年之後的連場政治運動所影響,內地人的學歷和專業資格往往殘缺不全,缺乏認受性,又或者真假難辨。這方面香港人比較優勝,履歷表比較完整和可信,含金量比較高,可補公司管理層的不足。

前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1944-)就是一個好例子。他是名校生,經濟學博士,又是國民黨元老的後人和大陸的政協,以他的學歷、背景以及於兩岸三地的人脈關係,非常適合出任內地金融機構的非執行董事或者顧問。他是搶手貨,公職頗多,如果你不知道,請上網。讀完資料之後,自然會明白,為何他於離任前夕堅拒民主女神像進駐大學校園。出賣靈魂的大學校長,目前正在協助偉大祖國的主權基金 (Sovereign Fund) 中國投資公司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C) 管理國家的外匯儲備,積極尋找海外的投資機會。

(申報利益:我是香港中文大學校友,1989 年畢業,有份在網上罵劉遵義。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相關文章<給劉遵義校長>,刊出日期:2010 年 6 月 4 日。)

金融專家以外,也有層次比較低的香港人,扮演人頭(替幕後老闆持有資產的代理人),又或者替太子黨招募人頭,然後借用第三者的個人資料以及銀行戶口來掩飾牽涉有關連人士 (Connected Parties) 的虛假交易 (Fake Transactions) ,藉此協助主謀(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侵吞公款、轉移資產、做假帳和洗黑錢。

插畫來源:www.fotosearch.com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華富財經網:供股 (Right Issues)
http://www.quamnet.com/learninglist.action?request_locale=zh_TW&listSectionCode=LRN_SHRBSC&articleId=760400

華富財經網:配股 (Placings)/甚麼是「先舊後新」(Top-up Placing) 的配股方式 ?
http://www.quamnet.com/learninglist.action?request_locale=zh_TW&listSectionCode=LRN_SHRBSC&articleId=776246

Yahoo 知識:「春江水暖鴨先知」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52903075

「秋官效應」(Adam Cheng Effect)
http://www.adamcheng.net/news/AdamChengEffect.pdf
這是里昂證券於 2004 年 3 月 30 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令「秋官效應」廣為人知。

梁伯韜收購知名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版權
(新華網 2011 年 2 月 28 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2/28/c_121129226.htm

維基百科:劉遵義 (1944-)
http://zh.wikipedia.org/zh/%E5%8A%89%E9%81%B5%E7%BE%A9

維基百科:中國投資公司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C)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6%8A%95%E8%B5%84%E5%85%AC%E5%8F%B8

中國投資公司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C)
http://www.china-inv.cn/

中國人民銀行:香港成內地貪官洗錢樞紐
2008 年報告首次披露 列八大轉移資產途徑
(原載:明報 2011 年 6 月 15 日)
http://news.hk.msn.com/gcr/article.aspx?cp-documentid=5209569
節錄: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成為內地腐敗分子洗錢外逃的「主要中轉地區」,而名單中只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地區。報告列舉了八種向外轉移資產的主要途徑以及部份案例,當中都多次提到香港的關鍵角色。八種轉移資產到境外的方式包括:現金走私、經常項目造假、海外投資、通過境外特殊關係人轉移等,其中多個經典案例都有涉及在港公司和人員。報告引述社科院資料稱,1990 年代中期以來,外逃黨政幹部以及駐外中資機構外逃、失蹤人員數目高達 1.6 萬至 1.8 萬人,攜帶款項高達 8000 億元(人民幣,下同)。

Sneaking in Through Backdoor
Helen Luk and Heda Bayron
APlus (p. 14-19), Issue 5, Volume 7, May 2011
http://app1.hkicpa.org.hk/APLUS/1105/pdf/mergers.pdf
APLUS 是香港會計師公會 (HK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的英文官方刊物。這篇英文文章詳細說明在美國透過借殼上市 (Backdoor Listing) 的內地民企如何「爆煲」(出事)。內文解釋了民企借殼上市的原因,轉移資產的具體方式,「前期投資者」(Early Stage Investors) 所扮演的角色,美國監管機構的回應之道以及投資市場對於內地民企的看法。這篇英文文章資料詳盡,前因後果寫得清楚明白,勝過中文傳媒的相關報導。

Muddy Waters Report on Sino-Forest Corporation
Published on June 2, 2011
http://www.muddywatersresearch.com/research/tre/initiating-coverage-treto/
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於今年六月初發表關於嘉漢林業 (Sino-Forest Corporation) 的英文研究報告,質疑該公司藉虛假交易誇大資產,令嘉漢林業的股價於兩日內急跌七成,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綠森集團(港股編號:0094)的股價亦受拖累,市值 (Market Capitalization) 大幅蒸發,掀開民企「欺詐門」風暴的序幕。渾水從此聲名大噪,令不少於海外上市的內地企業聞風喪膽。由於渾水發表報告之前會沽空相關的股份,不少華文傳媒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認為涉及利益衝突,是名副其實的「渾水摸魚」,又或者質疑其動機(美國佬有計畫地唱衰中國)。嘉漢林業的行政總裁陳德源曾於香港的信報寫專欄,筆名管仲連,部份文章已經結集出版,網上可以找到他的個人資料,YouTube 上也有他的演講片段。

個案研究:

棄保潛逃 內地富商遭通緝
涉賄工銀兩主管 三人同被起訴
(蘋果日報 2011 年 7 月 5 日)

節錄:經營房地產及高爾夫球會的內地富商曾偉,涉嫌向兩名工商銀行主管人員提供逾 400 萬元,作為助他延遲還款的報酬。首被告陳寶奎(50 歲)案發時為工商銀行亞洲企業業務部主管,次被告陳翊耀(43 歲)當時任房地產及融資部主管,現為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而第三被告曾偉(47 歲)因棄保潛逃被法庭通緝。案情指,曾偉於 2006 年起向工商銀行借貸,至 2007 年曾偉申請二億元貸款,由首及次被告處理獲批。至 2009 年間,曾偉七次向銀行申請延遲還款,均由首及次被告處理,其中六次成功延期。曾偉於 2009 年 8 月給予首被告 100 萬元作報酬,至去年 10 月 5 日又約首被告到文華東方酒店會面,將 230 萬元現金給首被告作報酬,兩人當場被廉署拘捕。曾偉是內地知名富商,棕櫚泉控股有限公司曾聘前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作顧問,在北京等地經營房地產及高球會,他亦曾任海南省政府秘書及招商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串謀詐騙 6300 萬  Ba 叔判囚三年
蘋果日報 2011 年 7 月 12 日

節錄:有「內地演唱會之父」之稱的 Ba 叔(陳達志),串謀中科環保前高層挪用公司資金,再造假賬掩飾盜款,涉款逾 6,300 萬元(港元,下同)。 Ba 叔自 2006 年認罪後,昨日終於在區域法院接受判刑,法官表示 Ba 叔將公司資金當作私人財產使用,更操控資金流向,在年報編造公司良好前景。他涉及的洗黑錢、串謀盜竊及串謀詐騙六項控罪,判刑起點為四至七年,考慮 Ba 叔認罪,與廉署合作,審訊拖延甚久,予大幅度減刑。判他入獄三年,其間接受精神治療,並取消董事資格八年。案情指, 2004 至 2005 年間,Ba 叔串謀中科另一主席韓明光(44 歲)、財務總監鄒浩東(51 歲)以及中科附屬公司前僱員賴麗芹(45 歲)挪用公款。 Ba 叔 2004 年初入主中洲控股後易名為中科環保,並將出售內地網絡公司股份中的 1,118 萬元落袋,又借購買北京中科通用股份及電腦零件,將 1,400 萬元落袋。於 2004 年底,中科環保須準備年報,為掩飾盜款,Ba 叔與其他被告商議造假賬,假稱公司向桂林合資公司提供貸款、收購梅州垃圾焚化發電項目及貸款予被告等,令公司賬面批出 3,800 萬元貸款。

湯財文庫:股票掌故:死黐明星太子黨 Ba 叔股市掠水局
2005 年 10 月 6 日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5199

重點:活躍於香港娛樂圈,有「內地演唱會之父」稱號的 Ba 叔(陳達志)因為涉嫌非法挪用上市公司資金而被香港的廉政公署拘捕。事件牽涉內地太子黨,轟動中港兩地。陳達志出身廣東台山的農村,只有小學學歷,不懂英語,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曾經從事製衣業。出事前,陳達志分別出任上市公司中國環保電力及中科環保電力的主席和執行董事。中科環保頻頻投資內地的垃圾焚化發電項目,以「再生能源」為概念,多次抽水(供股集資),並於 2004 年找來北京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的女兒王京京入股,擔任副主席。前中國領導人李鵬的女兒李小琳主理的中國電力國際,原本打算購入百分之五點四的中科環保股份,入股前夕,廉署展開拘捕行動,令李小琳可以及時抽身,認真夠運。

在這條垃圾發電的垃圾橋段中,有幾個重要的角色。被捕者之一的中國環保執行董事李如樑是財務高手,在投資及證券界有廿多年經驗,並曾任港交所理事及上市委員會委員,2002 年因為被證監會譴責而退下火線,其後一直主理中科環保及中國環保兩間公司。而金利豐則包辦中國環保電力及中科環保電力的集資活動,中科環保大股東志星(現由韓明光全資持有),更將股份抵押予金利豐。這次廉署行動亦拘捕了金利豐企業融資部主管梁享英。金利豐老闆娘朱李月華(朱太)是澳門黃金賭廳廳主李惠文的女兒,也是廣東省政協委員,近年於香港財經界冒起,包辦了不少三四線股的融資活動。不少手緊的三四線上市公司老闆,都將股份抵押給金利豐借貸周轉,而朱太亦永無托手踭(拒絕)。金利豐已於 2011 年 4 月初借殼上市,現名「金利豐金融集團」(港股編號:1031)。上市之後,金利豐曾經向國產「女股神」劉央旗下的西京投資配售新股。

Revised 12/07/2011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留下買路錢(四)


顧問公關廣告公司、傳媒機構與文化事業

有些高幹子弟,不喜歡透過中間人收保護費(因為要支付手續費或者佣金),會自設顧問、公關、廣告公司,又或者經營傳媒機構和文化事業,讓受保護的人 (例如:藝人和生意人) 透過合法的途徑進貢(例如:做義工、刊登廣告、贊助活動、簽訂服務合約)。有時候他們會主動上門,帶著價目表向生意人進行 Cold Call,做哈佛商學院水平的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真正目的是收保護費。

是中國通都知道,如果你在內地的投資項目處處碰壁,自然會有人透過「好心人」傳話,介紹你光顧某間顧問、公關、廣告公司,付款之後保證路路暢通。似曾相識?對了,香港某位涉嫌貪污的電視台高層,也是這樣做的。這種透過私幫生意以權謀私的做法,在本地的傳媒行業中,其實頗為常見,稍後有專文討論。

至於內地的傳媒機構與文化事業,向來有收紅封包的習慣(內地叫「有償新聞」),被訪者需要向前來訪問的傳媒機構代表(記者、編輯或高層)提供金錢利益,又或者其他好處(例如:食宿費、性服務、預付卡)。生意人可以透過這種途徑,向貪官所指定的傳媒代表(例如:漂亮的女主播亦即是貪官的二奶)交保護費。而交保護費的地點,不一定是大陸,可以是香港、澳門、台灣和新加坡,又或者其他的海外華人聚居地(例如:加拿大)。這一套,不少港商和台商都懂。

問題是,偉大祖國無貨不假,向被訪者索取金錢利益的內地傳媒,也有真有假,而境外生意人缺乏可靠的渠道查證真偽,因此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近年有些國產騙徒喜歡向港商和台商下手,他們會主動上門,提出跟企業高層做專訪,數千字的專題報導之外,附送經電腦修飾的完美封面照片,另加「傑出華人商業領袖」獎項(頒獎禮保證會有娛樂圈的小花出席),條件是金額若干,以及包起整個製作團隊於海外逗留期間的開支。他們會向受害人出示記者證、印刷刊物、新聞網站,甚至是記者會的片段(注意:都可以是假的),同時暗示有高幹子弟做幕後老闆,要求生意人「識做」(配合),就當是交保護費。生意人一不小心,聽信一面之詞,就很容易會交錯保護費(即是受騙)。換言之,是個「屈錢騙局」。

高幹子弟涉足傳媒與文化事業的原因

內地的高幹子弟(或者他們的人頭)喜歡涉足傳媒與文化事業,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自持有後台有背景,有人脈關係以及熟悉官方路線。他們相信,有需要的話,在言論尺度上打起「擦邊球」來,會比其他人更有把握。香港不少「愛國商人」,都有類似的心態和想法,也同樣地喜歡涉足傳媒與文化事業。

第二個原因,是附庸風雅,把自己包裝成有內涵、有承擔的儒商。高幹子弟中,既有滿口美式英語的海歸派,也有文革期間的失學兒童,今日成為暴發戶但是自知讀得書少,於是想用錢來掩飾自己的不足。基於同樣的理由,他們也喜歡炒賣文物,因為提升品味之餘也可以用來洗黑錢(開幾間空殼公司,然後把文物賣來賣去,藉此掩飾資金的真正流向)。因此,部份聰明的生意人,會用古董交保護費(例如:圓明園十二獸首)。這種做法,頗有古風,叫人想起一代貪官和珅。

第三個原因,是買政治保險。萬一高幹子弟因為「經濟犯罪」出了事,被「雙規」或者「被失蹤」,名下的傳媒生意令他們有條件跟中國共產黨討價還價(乃念我替你進行愚民教育,維穩有功,可否放我一馬?),又或者令到當權者投鼠忌器(因為傳媒行業具備顛覆國家政權以及號召民眾上街的能力),不敢輕舉妄動。

第四個原因,是收集情報。中國人社會,沒有言論自由的傳統。在不少國產權貴(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心目中,傳媒機構其實是情報單位,可以用來對付競爭對手,可以介入別人的商業糾紛,又或者用來解決自己的私人恩怨(例如:你偷拍我的二奶,我跟蹤你的兒子)。經營傳媒,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與商業籌碼,以及提升江湖地位。換言之,傳媒是為老闆個人利益服務的兇器,而非監督政府的公器。

最後一個原因,是吸引到娛樂圈的拜金女子以及渴望出名上位的「財」女來歸附。不少有錢有權的中國男人,是由下身指揮腦袋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插畫來源:

http://revitalizationpartners.com/wp-content/uploads/2010/07/ConsultantServices2.jpg

YouTube 精選:

爆笑六合彩 假到無朋友 (9:19)
(相關報導:蘋果日報 2011 年 5 月 8 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vtxWuE7zE
由國產騙徒製作的假記者會片段,被香港網民形容為「假到無朋友」、「比周星馳更爆笑」。騙徒聲稱能夠準確地預測六合彩結果(該項發明叫「港版三中三」),片段中由鄉音阿嬸扮演香港女高官,土氣大叔飾演馬會高層,笑死港人無命賠。

個案研究:

求助田紀雲 遭田承剛索 4300 萬顧問費
李兆基撼贏太子黨
蘋果日報 2012 年 3 月 16 日
節錄:恒基地產(恒地)因銷售北京恒基中心將逾 10 億港元售樓得益非法存放在港,被國家外滙管理局指違規。恒地主席李兆基擔心被重罰,親函田紀雲求救。北京恒兆的顧問公司向田承剛(田紀雲之子)求助。李家傑(李兆基長子)其後拒絕支付 4,300 萬元給田承剛作顧問費。聲稱受恒地委託做顧問的田承剛,指父親田紀雲曾向外滙局交涉,認為自己曾出力擺平,索取 4,300 萬元顧問費。4,300 萬元如何訂出來?據出任深圳市兆田投資(深圳兆田)董事長的田承剛聲言,與外滙局「初步洽談」後,對方計劃重罰 34%,即約人民幣 1.32 億元,他根據罰款額而計出 4,300 萬元顧問費。

Revised 27/03/2012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留下買路錢(三)
















今時今日,生意人交保護費,有很多方法。

大白象工程特別多

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知道,偉大祖國的大白象工程特別多。可以是規模龐大的基建項目(例如:鐵路、碼頭、機場、發電廠、水利工程),也可以是門堪羅雀的娛樂場所(例如:酒店、賓館、卡拉 OK 和色情場所),甚至是文化教育項目(例如:沒有觀眾的演唱會和電影,跟大學掛鈎的科研中心)。

這些既沒有市場需求,也沒有實際效益,通常長期虧蝕的項目,是用來向官員進行利益輸送的,有時候也會用來清洗黑錢,通常會用偉大的藉口來掩飾,例如:環保、扶貧、促進經濟發展、打造 XX 中心、為國家培養人才、提升國家軟實力,諸如此類。啟動的時候,會有一個風風光光的開幕典禮,最後爛尾收場。所謂「爛尾」,是指項目由於缺乏資金而無法完工,內地常見的「爛尾樓」便是一例。

有些精明的境外生意人,會把大白象工程注入上市公司,然後透過發行股票攤薄自己的股份,有計畫地把項目脫手。至於日常營運開支,則由小股東付鈔,又或者由銀行貸款支付,最後公司變成一盤爛帳,又或者是一個空殼。至於真正有利可圖的投資項目,則由私人名義又或者由家族的私人信託持有。好東西,當然是留給自己或者兒孫。

翻臉無情的中國情婦

另一種常見的做法,是把保護費交給貪官的二奶、子女、親屬又或者由對方所指定的人士。也可以由中間人代收,然後透過中間人所經營的業務(離岸公司或者空殼公司)進行利益輸送。這種輸送利益的手法,牽涉的人數目眾多,各懷鬼胎,利益矛盾不容易擺平,只要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事情就會失控或者曝光。

當中最難搞的,要算情婦。中國式貪污,必定涉及情婦。國產貪官通常有多位情婦,而當情婦的大陸女子,向來不是省油的燈,隨時是受過高等教育,對男人非常有辦法的南北佳麗,也是比中紀委(中央紀律委員會)更有效率的反貪部隊,平時暗地裡搜集宿主的罪證,一旦投資回報未如理想,又或者因為其他的原因跟男人翻臉,立即向有關部門舉報。她們的豐功偉績,得到內地網民的一致肯定。

真人真事:若干年前,某外資金融機構聘請了中共元老的兒子的情婦擔任北京辦事處的主管,原因不講自明。本來情婦只是當個樣子的,她大可以不理事,天天血拼 (Shopping) 不上班,反正沒有人敢管她。怎知情婦自視甚高,來真的,經常插手實務工作,令幹實事的員工不勝其煩,高層不斷接到投訴,最後權衡輕重,忍痛賠錢送賊。情婦收受了不少利益和好處,但是離開之後,繼續於京城的金融圈內散播對前僱主不利的各種謠言。這種女人,一旦翻臉,殺傷力非同小可。

插畫:包二奶指南
來源:http://www.wangxiaofeng.net/?p=1398

17/06/2011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留下買路錢(二)

 

交保護費,要交給有能力維持秩序的人。這個道理,生意人一定懂。在缺乏法治和治安不靖的地方,生意人的身家和性命都缺乏保障,正常的商業糾紛亦無法透過司法制度解決。生意人為求自保,需要尋找有力的靠山,保護費於是成為必要的開支。這是沒有辦法當中的辦法,商人必須托庇官府或者黑社會,才能保命。

「紅頂商人」胡雪巖

「紅頂商人」胡雪巖 (1823-1885) 是官商勾結的表表者。在大中華地區,他的名字廣為人知,他的故事廣為流傳,有高陽寫的長篇小說(胡雪巖三部曲:<胡雪巖>、<紅頂商人>和<燈火樓台>)以及內地拍攝的兩部電視劇為證。許多人認為,北上營商,非讀胡雪巖不可。因為在中國人社會,巴結官府,是最實際的做法,既符合成本效益,也符合中國國情,比任何 MBA 課程都來得管用。

胡雪巖是錢莊學徒出身,廣交朋友,善於理財。清廷任用漢人將領對付太平天國,但是沒有為他們準備足夠的糧草和軍餉,胡雪巖運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和理財本領,替漢人將領左宗棠 (1812-1885) 解決融資問題,從此攀上官府,得到朝廷的嘉許,被封贈二品頂戴(虛銜),成為「紅頂商人」。在左宗棠和朝廷的庇祐與支持下,胡雪巖的生意越做越大,事業版圖包括錢莊、押業、絲綢和藥材。今日的杭州,尚有他名下的中藥店胡慶餘堂,是熱門的旅遊景點。至於左宗棠,有沒有吃過「左宗棠雞」?如果沒有,請上網。

胡雪巖交保護費的方式很傳統。他名下有錢莊,於是順理成章地替貪污的朝廷官員處理賄款,並且代為投資營運,從中收取手續費或者佣金。今日的說法,是清洗黑錢。不少縱橫神州大地的港商、台商和海外華人,也是這樣做的。最初,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已經北上,在大陸開設加工廠(台灣人叫「代工」)的廠佬。到九十年代,輪到從事服務業的銀行家、地產商、廣告人、飲食業和娛樂界。

某些內地的宣傳文案形容胡雪巖是「曾經力抗外資入侵,但是最終失敗。試圖力挽狂瀾,但是結果螳臂擋車。一位愛國民族資本家於商海浮沉,驚濤駭浪,波瀾壯闊,起伏跌宕,充滿傳奇的一生。」那是政治正確的說法,符合當今的國家產業政策(扶持跟官府關係密切的內地企業,藉此對抗跨國企業和國際品牌),也是大陸慣用的借古諷刺手法,信不信由你。

現實世界,生意人托庇官府,自然會被捲入權力鬥爭,容易成為犧牲品。所謂的「經濟犯罪」(例如:逃稅),不過是表面上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靠山失勢或者倒台。有時候,是靠山的對頭人出手,所謂「射人先射馬」。這種事,很常見。

胡雪巖的一生,成也官府,敗也官府,極具代表性。後來,他的政治靠山左宗棠逝世,對頭人李鴻章 (1823-1901) (即是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先祖)上位,想剷除左宗棠的勢力,上奏朝廷要逮捕胡雪巖入獄。屋漏更兼逢夜雨,胡雪巖的錢莊又因資金周轉不靈而引發擠提,重重打擊之下,胡雪巖最後破產,死於貧病之中。大中華地區,有不少托庇官府、患得患失、如履薄冰和非常害怕坐牢的生意人。他們讀胡雪巖的故事,感同身受,非常有共鳴,因為大家都在玩同一個遊戲。

故事的教訓是:官商勾結,是中國版大富翁遊戲的必殺技,也是一把雙刃劍 (Double-edged Sword) 。生意人為求自保,押注在政治人物身上。押對了,從此順風順水,飛黃騰達,業務蒸蒸日上。押錯了,隨時抄家滅族,子孫後代從此跌入社會的最底層,無法翻身(曹雪芹的家族是好例子)。後果之嚴重,足以令生意人寢食難安,死不瞑目。這個遊戲,說穿了,是賭博。生意人押上的,不止是身家性命,還有兒孫的幸福。這個遊戲的最新香港版,叫「下屆特首跑馬仔」。

青幫龍頭杜月笙

官府以外,黑社會也徵收保護費。有時候,是黑社會代官府徵收。中國現代史上,地下社團可以是政治集團的外圍組織或者僱佣兵,跟國民黨關係密切的洪門和青幫都是好例子。坊間不少文字資料都指出,孫中山早年加入過洪門(註一),而青幫則替蔣介石捕殺共產黨。

據說當年上海灘青幫龍頭杜月笙 (1888-1951) 徵收保護費的方式是這樣的:龍頭大哥會跟受保護的生意人(通常自稱「門生」)合夥做生意,當個掛名的主席或者董事長,但是不會參與日常營運。對生意人來說,好處是沒有人敢來搞事。對龍頭大哥來說,好處是藉此透過合法的途徑(例如:收取股息)收保護費,以及利用正當生意清洗黑錢(具體做法:把黑錢混和正當收入,然後傳入錢莊,再透過錢莊發出的銀票購物,又或者透過匯票轉移外地)。

杜月笙其中一位「門生」是生意人徐大統 (1909-1982) 。徐的女兒,是下屆香港特首的「疑似」候選人。香港有些八卦雜誌,特別派人到上海翻查舊檔案和歷史文獻,研究徐大統跟青幫的關係。那一篇報導的弦外之音,是暗示「解放前」徐大統有可能曾經協助青幫追殺共產黨(註二)。如果屬實,今日生意人的女兒向共產黨投誠示忠,就實在太識時務了。張愛玲名句:「到底是上海人。」

聽老一輩的上海人講,當年青幫替蔣介石殺共產黨,是先把受害人打個半死(嚴刑迫供?),然後塞進大麻袋,再往袋裡面丟進一大堆石頭,把袋口紮好之後,沉入沒有浪奔浪流的黃浦江中。八十年代經典電視劇<上海灘>的最後一幕,許文強(周潤發)在百樂門舞廳門前身中多槍而死,是戲劇化的處理。現實世界,殺人也要計算成本的,當年的子彈很貴,不能隨便讓子彈飛。

江湖傳聞,無法查證。老人面前,我太年輕。但是老上海說得也有道理,坊間不少文字資料都指出,青幫源於清代的長江流域內河運輸業業者(例如:碼頭工人)的組織,以蘇北人為骨幹。這個行業,舊式中文叫漕運,白話文的寫法是水路運輸,今日的商學院術語是物流業。既然來自水路,習慣了把不要的東西往水裡丟,也是理所當然。

至於長埋江底的共產黨先烈,今日是否會覺得自己是白白犧牲,就只有天曉得。青幫十大幫規之首,是「不准欺師滅祖」。中國共產黨不但欺師滅祖,而且素來不講江湖道義,善於過橋抽板,於是成為華人社會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黑社會,論競爭能力和生存本領,遠勝杜月笙的青幫。由此證明,中國人社會,是「森林定律」 (Law of the Jungle) 的典範。夠惡,夠狼,夠狠,才能奪得「龍頭棍」(杜琪峯電影<黑社會>中的權力象徵)。

至於華人社會中,當權者跟黑社會的關係,港產片<古惑仔>系列中,陳松勇飾演的台灣黑幫元老(忠勇伯)跟陳小春飾演的香港古惑仔(山雞),有一段精采的對話。陳松勇的角色非常準確地描述當權者跟黑社會的關係,大意是:中國人的政黨把黑社會當作夜壺(尿壺),有需要的時候便拿出來用,用過之後立即收在床下底,平時絕口不提,就當甚麼也沒有發生。要實例的話,寫<蔣經國傳>的台灣作家江南之死是好例子。這一宗政治暗殺事件發生於八十年代初的舊金山,令美國佬勃然大怒,如果你沒有聽過,請上網。

註釋:

(註一)關於孫中山和洪門的關係,網上有不少文字資料。香港學者沈旭輝認為「孫早年加入過洪門事跡為歷史常識」。沈旭輝的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寫過一系列以電影為題材,討論中國現代史以及國際事務的文章。他較早前有一篇文章從電影<十月圍城>說起,探討孫中山的公眾形象,認為國父「江湖味特濃」,結果被讀者投書譴責,認為他污蔑國父,必須道歉。相關的文章:

題目:<十月圍城>與 1905 年的「國父」
作者:沈旭輝
香港藝術中心刊物<藝訊>(Arts Link) 2010 年 9 月

題目:沈旭輝先生污蔑國父,須深切反思及公開道歉
作者:高家裕
香港藝術中心刊物<藝訊>(Arts Link) 2011 年 1 月

題目:作者回應
作者:沈旭輝
香港藝術中心刊物<藝訊>(Arts Link) 2011 年 1 月

(註二)<壹周刊> 2011 年 5 月 26 日,題目:<范太啟動富豪網絡>。

照片來源:

圖左:<胡雪巖經商十字訣>
http://pic.eslite.com/Upload/Product/200902/m/633694311375247500.jpg

圖右:杜月笙 (1888-1951)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091023/efe147be68.jpg

參考資料:

左丁山(香樹輝):<駐京應讀胡雪巖>
蘋果日報 2005 年 7 月 21 日
節錄:「拿,晚晚放工之後,唔好去蒲吧或者卡拉 OK ,用十晚八晚睇完套高陽三本小說<胡雪巖>、<紅頂商人>、<燈火樓台>,從胡雪巖發跡到佢家錢莊俾人擠提、破產,你就知道係北京,今之視昔,有如昔之視今,走門路,送土儀,上下疏通,憑藉高官上位等等方法,全都有齊。」

高陽的胡雪巖三部曲:
<胡雪巖>、<紅頂商人>、<燈火樓台>
繁體版由台灣的聯經出版,在網上個別拍賣網站可以找到二手貨,香港的公共圖書館也有收藏(索書號 857 0076 )。高陽的小說,通常有內地出版的簡體版,不過應該是沒有授權的翻版。

胡雪巖電視劇(2005)四十集巍子版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5-02/05/content_2550373.htm
這個版本由內地演員巍子飾演胡雪巖。香港演員呂良偉(八十年代憑<上海灘>丁力一角而冒起)飾演王有齡,是正義書生,後來成為胡雪巖的官場好友兼靠山,也是清官和忠臣,太平軍攻入杭州時殉節(自盡)。

胡雪巖電視劇(1994)二十三集陳道明版
http://www.huxueyan88.com/index.php/hxydsj/
這個版本由內地影帝陳道明飾演胡雪巖。他曾經參演港產片<無間道>(第三集),又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中國利郎(港股編號:1234)的品牌代言人,他拍攝的時裝硬照曾於香港的地下鐵路廣告燈箱中出現,港人對他很熟悉。

訪胡雪巖故居 中國第一豪宅 胡雪巖傳奇起落
長訊(2010 年 12 月)
http://www.goldenage.hk/b5/ga/ga_article.php?article_id=1007

維基百科:胡雪巖 (1823-188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9%9B%AA%E5%B7%96

維基百科:左宗棠 (1812-188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AE%97%E6%A3%A0

維基百科:李鴻章 (1823-190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9%B4%BB%E7%AB%A0

維基百科:高陽 (1922-199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98%B3_(%E4%BD%9C%E5%AE%B6)

維基百科:杜月笙 (1888-195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6%9C%88%E7%AC%99

維基百科:青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5%B9%AB

維基百科:徐大統 (1909-198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5%A4%A7%E7%B5%B1

維基百科:范徐麗泰 (194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C%83%E5%BE%90%E9%BA%97%E6%B3%B0

YouTube 精選:

葉麗儀:<上海灘> (粵語) (2:5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iM_dKEN6lo&feature=related
發哥真係死得好鬼型(發哥死得實在太酷)!

葉麗儀:新版<上海灘> (國語) (3:2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KsfoTxi50&feature=related
這是內地拍攝的新版<上海灘>的主題曲,葉麗儀所站之處,應該是外白渡橋。電視劇片段中,新版丁力刀削雪梨皮一條到底不會斷,其實是青幫龍頭杜月笙的絕技。據說杜月笙年輕時做過水果小販,練得一手快刀。國產編劇把這一手絕技送給新版丁力,用來逗馮程程開心,有心思。

Revised 01/08/2022

For the first comment:

上文提及陳松勇(忠勇伯)跟陳小春(山雞)的對話出自電影<勝者為王>(2000 年),是<古惑仔>電影系列的第六集,也是最後一集。詳情:

維基百科:勝者為王 (2000 年電影)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勝者為王_(2000年電影)

節錄:《古惑仔 6:勝者為王》(英語:Born to Be King),是依據香港漫畫家牛佬所繪製的漫畫《古惑仔》改編的電影作品,本片由嘉禾公司出品。該片是古惑仔正傳系列的第六部兼最後一部,亦是六部當中唯一不以「古惑仔」為主戲名的電影。拍攝時正值陳水扁就任中華民國總統。與前五部不同的是,本集是以台灣三聯幫及日本山田組為主線,而非洪興社、東星社。

劇情:山雞作為台灣三聯幫毒蛇堂堂主(台灣名:扛把子),跟他的表哥、黑豹堂堂主柯志華在 2000 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為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助選,落敗後山雞被派往日本迎娶山田組頭目草刈一雄的女兒菜菜子。山雞的好兄弟、洪興社銅鑼灣堂主陳浩南及一眾洪興社堂主聯同龍頭蔣天養前往日本參加山雞的婚禮,期間認識三聯幫已故幫主雷功之子雷復轟。雷復轟在美國畢業,返回台灣前到日本參加婚禮。三聯幫因幫主已死,而暫由忠勇伯擔任臨時幫主,雷返回台灣後,忠勇伯推舉雷當新任幫主,柯志華卻推舉山雞當新任幫主,忠勇伯以山雞是香港人為理由表示反對,雖然山雞無意坐上幫主之位,柯志華卻跟忠勇伯鬧翻。忠勇伯知道雷復轟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不太了解台灣,故此不再懷疑山雞。

請注意:你說的是第二集,我寫的是第六集,陳松勇的角色是代理幫主,即是過渡人物、看守性質,所以我叫他黑幫大哥、黑幫元老或黑幫大叔都無問題。你一定是老男人,所以對「大哥」或「幫主」等稱謂非常上心。Auntie 經常開男人的玩笑,罪過罪過,請「大哥」包容。

電影的片段:

#古惑仔 山鸡向忠勇伯虚心学习 忠勇伯句句良言给山鸡上课 如果说陈浩南的老师是蒋天养,那山鸡的老师就是忠勇伯 (2: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wQoAxFHEE&feature=share

FYI: 黑社會是政治人物的尿壺,其實是杜月笙的名句,電影編劇把它寫進對白中,由陳松勇以黑幫元老的身份傳授給後輩(陳小春)。

杜月笙的名句:

https://zh.m.wikiquote.org/wiki/%E6%9D%9C%E6%9C%88%E7%AC%99

12.政府當你是尿壺(戇大)。——黑社會在政府眼中就是夜壺,須臾不得離之,方便完了就一腳踹進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