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7年4月26日星期三

偷龍轉鳳


官府打劫老百姓,另一種常用的招數,是貨幣改革又或者應該叫財技,關鍵是從流通中的鈔票入手。

其中一種做法,是官府玩突襲,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之下,忽然宣布即將發行新鈔取代舊鈔,而老百姓必須在限期之前,帶備全副身家,趕到國營銀行兌換新鈔,否則無法購買糧食和應付日常生活所需。這一招,可以令民間所囤積或私藏的財富浮面,被納入地面上的合法金融系統之內,日後要追查或徵稅,也比較容易。

亞洲兩大古老文明:印度 vs 中國

近期的好例子,是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於 2016 年 11 月初,突然宣布大額的五百及一千元盧布鈔票將不再流通,迫使老百姓立即到銀行排隊,把大額鈔票兌換成面額較小的一百元盧布鈔票,否則無法應付日常生活所需。背後的原因,是印度有一個規模龐大的地下經濟體系,黑市交易活動頻繁,偽鈔、逃稅和貪污也非常猖獗,令官府的稅收嚴重流失,官方的統計數字失去參考價值。莫迪此舉令銀行門前出現長長的人龍,老百姓被迫放下工作排隊,生活節奏被打亂,令民間怨聲載道。英語傳媒認為莫迪此舉是兵行險著,試圖解決一些困擾印度多年的結構性問題,令經濟活動重回正軌,以及穩定政府的財政收入。

中國也面對同樣的問題。中國和印度,都是亞洲的古老文明,精神相通。亦即是說,官民角力的歷史非常悠久,聰明的老百姓都懂得隱藏及轉移資產,又或者私下囤積一些他們認為比較保值的東西(例如:黃金、鑽石、古董、紅酒、沉香、紫檀木、美元和港幣),同時走資,然後在官府面前扮窮或報窮(宣布破產)。貪污風氣嚴重的國家,貪官當然不會笨到把賄款存入銀行,一定是私藏家中或海外的小金庫。國產貪官家中私藏過億現金,早已不是新聞。其中一頭大老虎叫徐才厚,情婦叫趙丹娜,在香港洗黑錢,被起訴之後棄保潛逃。欲知詳情,請上網。

類似的情節,在近期熱爆的國產反貪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重現,劇情非常寫實:某國家部委的處長被舉報貪污,他是農民的兒子,當上幹部,變成貪官,在家中私藏了超過兩億元人民幣的現鈔。由於數量龐大,執法人員從銀行借來的幾部點鈔機也報銷了,於是再借來幾位專業的銀行員工以人手點鈔。劇中的點鈔場面非常壯觀,點鈔手法也很有中國特色,吸引台灣、日本、韓國以及英語傳媒的跟進報導。男主角是英俊小生陸毅,飾演國產的執法人員,跟貪官周旋。

而另一種更無恥的招數,是試圖用偽鈔換走對方的真鈔,又或者交易時使用真假混雜的鈔票,試圖佔對方的便宜。對,魚目混珠、偷龍轉鳳。這一招,不止是用於官民之間,老百姓之間都也很常見。偉大祖國偽鈔多,不少北上的港人都曾經中招。回歸之後,流通中的大額港幣(包括:港幣 500 元或 1,000 元)也出現過偽鈔,部份可能是中國製造的,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資料。

二戰時期的偽鈔:日本皇軍 vs 納粹德軍

如果是戰爭時期,侵略者打正旗號掠奪敵國的民間財富,就更不擇手段。老一輩的香港人會告訴你,香港淪陷期間(從 1941 年的聖誕節開始的三年零八個月),日軍下令港人把手頭上的港幣兌換成日本軍票,再配合日軍所發出的「良民證」,才能購買指定份量的糧食(提示:六兩四)。淪陷期間糧食短缺,有人餓死,被張愛玲的文字紀錄下來(提示:燼餘錄+流言)。也有吃人肉的傳聞,著名播音人李我的版本,是上環潮州人食肆所製作的人肉包子, Auntie 已故的廣東人警察外公的版本是人肉雲吞。到 1945 年 8 月中日軍投降,香港重光,日本軍票頓成廢紙,亦即是香港民間的財富被日軍所掠奪。二戰結束七十年後,受害人早已仙遊,兒孫後人繼續向日本鬼子追討,但是至今沒有結果(提示:香港索償協會)。

異曲同工的做法,是二戰期間的納粹德國。德軍除了掠奪猶太人的財富,然後把他們送入毒氣室之外,還使用偽做的英鎊和美元,以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同時擾亂英美兩國的金融系統,試圖削弱對方的作戰能力。德國電影 The Counterfeiters (2007) 紀錄了這一筆。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讓你明白金錢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男主角是擅長製作偽鈔和假護照的猶太裔職業騙子,被德軍抓進集中營。他的特殊才能被發現了,德軍免他一死,把他調到製作偽鈔的團隊,跟美術人才和印刷工人合作,專責製造英鎊和美元偽鈔。男主角沒有選擇,為了生存以及得到較佳的待遇(例如: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只好跟納粹德軍合作。

慢慢地,透過偽鈔的數量和種類的變化(從英鎊變成美元),他發覺自己開始掌握到戰況的變化,同時又要面對同胞的責難,處境艱難。集中營內的猶太裔銀行經理和知識份子替他補習,協助他分析形勢。男主角開始明白,納粹德國也許瀕臨破產邊緣,而美國才是真正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的國家。壞人動腦筋,他決定繼續製作偽做的英鎊,但是想辦法拖延製作美元偽鈔,希望等到形勢逆轉的一天。他有運氣,某日德軍把製作偽鈔必需的印刷機運走,即是戰爭快要結束,然後集中營被盟軍解放,男主角因為健康良好,跟其他骨瘦如柴的猶太人相差太遠,幾乎被當作德軍槍殺,要靠德軍留在他身上的數字紋身來證明猶太人身份。電影的結局,是男主角離開集中營之後,帶著偽鈔到歐洲的賭場豪賭和揮霍,出貨兼出氣。他身邊的拜金美女感嘆,輸掉那麼多錢真可惜,男主角得意地笑了。劇情首尾呼應,暗示男主角沒有因為不平凡的遭遇而改邪歸正,騙子還是騙子,高手回到民間。這部電影是德國人拍的,奪得 2007 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電影獎。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11-09)
Modi Scraps Largest Indian Banknotes (2: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epWpNt7Ug
Indian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has moved to replace the country's largest-denomination banknotes in an effort to thwart counterfeiters and dredge up what could be billions of dollars stashed in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台灣)中天新聞 2017-04-04:
大陸反腐劇尺度大 兩億人幣花式點鈔驚人 (1: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CHcpNR_aM
這是台灣傳媒的報導,當中有國產反貪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點鈔場面。

日治香港 1941-1945(片長:8 分 30 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3jMC7UyU
日本於 1941 年 12 月 8 日進攻香港, 18 日後香港向日軍投降,直至 1945 年 9 月 16 日,駐港日軍正式投降為止,統治了香港 3 年零 8 個月。紀錄片的部份配樂來自喜多郎和 Randy Miller 為張婉婷電影<宋家王朝>(The Soong Sisters) (1997) 所寫的音樂。如果你有那張 Soundtrack,是 Track 4。

The Counterfeiters (2007) trailer (2: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49HBf_aM8
The true story of Salomon Sorowitsch, counterfeiter extraordinaire and bohemian. After getting arrested in a German concentration camp in 1944, he agrees to help the Nazis in an organized counterfeit operation set up to help finance the war effort.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Your money's no good: rupee note cancellation plunges India into panic
The Guardian (Nov 10, 2016)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6/nov/10/rupee-note-cancellation-panic-in-india-banks-500-1000
Extract: Queues of angry, panicked Indians wound around bank buildings in Mumbai, the financial capital, on Thursday morning, two days after the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announced that 500- and 1,000-rupee notes, worth around £6 and £12, would be taken out of circulation. In a televised announcement on Tuesday night, Modi had urged Indians not to rush to banks, as they would have until the end of 2016 to deposit cash in their accounts. But with the high-value notes withdrawn from Wednesday in an effort to combat corruption, black-market trade and tax evasion, many were left without cash for day-to-day expenses. Newspapers around the country reported long queues at branches, as people scrambled to exchange their high-value banknotes for 100-rupee bills. Analysts said the surprise move could hurt the Indian economy in the near-term but would ultimately prove positive, by cutting corruption and giving a badly needed boost to stretched government finances. There are also hopes the clampdown will curb inflation, notably cutting property prices – an area of the economy where many transactions are in cash. That in turn would give India’s central bank more leeway to cut interest rates. By its nature, India’s shadow economy is hard to quantify. But a 2010 World Bank-sponsored study estimated it was equivalent to around a quarter of the country’s GDP.

「大老虎」五年貪逾億元
蘋果日報 2017 年 4 月 1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7/19992337
節錄:普羅大眾一輩子也賺不了 1 億元人民幣(下同.約 1.13 億港元),到底中國貪官需用多少時間才「賺到」?內地傳媒近日統計發現,內地幾名億元級別貪官歛財速度驚人,其中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白恩培及廣東省政協前主席朱明國最快手,約五年多便吸金過億元。報導統計十名涉案過億的「大老虎」,計算他們斂財一億元需要多長時間,而這批落馬官員大多有十年以上「撈錢史」。其他大老虎,如寧波市原市長盧子躍,被控在 1999 年至 2016 年共受賄 1.47 億元(約 1.66 億港元),平均年進賬 865 萬元(約 977 萬港元),上周五在珠海受審,當庭認罪。已故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 2014 年被揭,其北京豪宅內有一噸重現金、大批金銀珠寶及唐宋元明的古玩字畫,辦案員花十多天才完成搜查。

<人民的名義>開播 反腐劇的春天來了?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7-03-28)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gz.xinhuanet.com/2017-03/28/c_1120708642.htm
節錄:備受矚目的「2017 反腐第一大劇」<人民的名義>將於今晚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也標誌著沉寂十年的反腐題材劇高調復蘇,與現實中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互相輝映。該劇以某部門的一位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開始,抽絲剝繭一步步牽出錯綜復雜的內幕。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劇中還有政法幫、秘書幫等的爭鬥。據了解,<人民的名義>劇情一分為三,寫檢察官辦案過程,寫官場生態,也寫民間疾苦。該劇匯聚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胡靜、張志堅、張凱麗、趙子琪、馮雷、丁海峰、李建義、李光復等 40 餘位實力派演員。

黃尹華:<人民的名義>神奇之處
蘋果日報 2017 年 4 月 24 日
節錄:其中的大貪官政法委高書記,筆者原以為是來自已落馬的原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個案,但越看越似是在影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劇中,高書記一身正氣,官威凜然,非常喜歡以歷史人物和典故教訓他人。眾所周知,王岐山讀歷史出身,講話和文章都喜歡講史,讓人無法不作聯想。更為蹊蹺的是,內地的實際反腐主力是紀委,但今次紀委不單沒有參與<人民的名義>製作向外界領功,在劇中也幾乎隱形,全劇都是檢察院反貪局與公安黑警、貪腐高官不斷鬥法。以內地政治環境,如此否定紀委作用,實在不同尋常。流亡海外的中國富豪郭文貴在周三(19 日)爆猛料,指習近平擬查王岐山家族在海航集團利益,涉及十九大權鬥。

(Auntie 的補白:大陸商人郭文貴踢爆海航集團的靠山是王岐山的家族,令海航系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股價下挫。網上陸續有更多的黑材料曝光,有大陸網民替海航主席陳峰的兒子陳超起底,據說持有美國護照,曾經任職於摩根士丹利、瑞信以及德意志銀行,而德意志銀行較早前被海航入股。再次證明香港不但是中國的洗黑錢中心,也是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祝林鄭月娥好運。)

鍾左敦:【趣味國史】劉備以貨幣財技搶劫民間財富
信報財經新聞 2017 年 2 月 11 日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china/article/1489494/【趣味國史】劉備以貨幣財技搶劫民間財富
節錄:劉備好像一個永不安份的打工仔,不甘人下,不停背叛主子,沒有一間公司能令他久留,但他又暫時未夠實力當老板。劉備流浪了幾十年,終於搶得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的益州作為根據地。當時,蜀地仍以漢朝的五銖銅錢作為貨幣。劉備已將成都的財富寶物作為獎賞分給入城將士,早已窮得很,竟然想到用貨幣改革這一招財技搶劫民間財富。他周圍去搜刮銅才,鑄造出的貨幣叫做「直百五銖」,重量只是原五銖錢的三倍,卻要當一百枚五銖錢用,以 3% 成本去搶劫蜀地的糧食財富。史書<三國志>描寫「數月之間,府庫充實」,劉備的財技在短短數月已將大量民間財富轉移至政府的袋中。劉備鑄大錢搜刮致富後,便有足夠財力去支持出兵漢中的軍事行動。

法庭:阿女印偽鈔 換走母真鈔
東方日報 2017 年 4 月 14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414/00176_110.html
節錄:三十歲女兒為助愛郎解財困卻連累母親一度被捕,最終她自己惹上官非。她為籌錢幫助男友家的公司,覷準母親放在家中的大批「大牛」現鈔,為了暗中行事,她遂在其工作的辦公室內,用打印機粗疏印製了七十六張劣質五百元,「鈔票」更僅得單面印刷,再偷龍轉鳳將面值三萬八千元的假鈔混在大疊真鈔中,取走部分真鈔以作「江湖救急」。不知就裏的母親期間將錢存入銀行時,被指持有假鈔而莫名其妙地被捕,最終由女兒道出真相,始將真兇拘捕。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 年 1 月 9 日
2003 年版 1,000 港元偽鈔
http://www.hkma.gov.hk/chi/key-functions/monetary-stability/notes-coins-hong-kong/notes/counterfeit-notes.shtml
節錄:警方於 2015 年 1 月檢獲一張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2003 年版港幣 1,000 元偽鈔,該張偽鈔與早前發現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2003 年版港幣 1,000 元偽鈔有兩點不同:(一)偽鈔正下方的付印日期的阿拉伯數字由「2008」改成「2009」及將中文年份的「八」字改成「九」字; 及(二)在紫外光燈下,該張偽鈔的螢光條碼顏色比上一批次的偽鈔鮮明及突出,與真鈔較為近似。

香港警務處:香港偽鈔情況
http://www.police.gov.hk/ppp_tc/04_crime_matters/ccb/cct_05.html
節錄:警方於 2013 年 12 月開始檢獲仿製中國銀行(香港)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2003 年版港幣 1,000 元的偽鈔。現時內地與香港之間商貿頻繁,兩地的貨幣普遍互通。近年香港檢獲的偽鈔中,約四成為人民幣偽鈔。手法:在香港,騙徒往往會利用人多繁忙的時間,於便利店、街市或其他商舖乘店員不留神時行使偽鈔。另外,騙徒亦會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或的士車廂的昏暗環境,或向司機/收銀員出示大額紙幣(港幣 500 元或港幣 1,000 元)要求找錢,其後以各種方法擾亂司機/收銀員,以便使用偽鈔付款。以往本港居民在內地旅遊時,曾遭騙徒用「偷龍轉鳳」的騙局以偽鈔(包括人民幣及港幣偽鈔)換掉真鈔。常見的手法是,騙徒在受害人支付的士車資或購物結帳時,訛稱受害人使用偽鈔付款,然後騙徒便以偽鈔換掉真鈔。在部份個案中,受害人將錢包存放於按摩院提供的儲物櫃內,騙徒在受害人享用按摩服務時打開儲物櫃,以偽鈔換掉真鈔。

港幣 50 元都有假銀紙?中銀認近日發現懷疑偽鈔:已報警
(撰文: 鄧麗婷)
香港01 (2016-06-13)
https://www.hk01.com/港聞/25838/港幣50元都有假銀紙?中銀認近日發現懷疑偽鈔:已報警
節錄:假鈔再現?網上今日瘋傳多張相片,懷疑香港市面出現中國銀行港幣 50 元的偽鈔,鈔票尾數為 659,呼籲市民留意。中國銀行回覆<香港01>指,「近日發現 50 元懷疑偽鈔,已按既定程序轉交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跟進。客戶如對所持有的鈔票有懷疑,可向銀行查詢,或直接交由警方處理。」警方亦回應指,近日接獲港幣 50 元偽鈔的舉報,今年頭三個月就檢獲 22 張港幣 50 元偽鈔,而過去檢獲的港幣偽鈔主要在境外以噴墨打印機印製。

維基百科:日本軍用手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日本軍用手票
節錄:日本軍用手票(日語:軍用手票,在日本簡稱為軍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流通的一種貨幣。以二次大戰的香港為例, 1941 年聖誕日香港淪陷後,日軍即以軍票作為貨幣,規定港幣和軍票的兌換率為 1 兌 2 。其後於 1942 年 7 月,日軍又將軍票面值貶至 1 兌 4 。日軍更於 1943 年 6 月起硬性規定軍票為香港唯一合法的交易媒介,港幣和其他貨幣一概禁止流通,市民私藏港幣屬違法行為。日軍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程度十分嚴重,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為止,香港共有 19 多億圓的軍票在香港流通。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全部軍票頓變廢紙,同時港幣恢復成為香港法定貨幣。戰後軍票使占領國很多人一夜之間失去全部財產,而日本政府多年來亦未有任何實際行動向曾被佔領國的人民換回軍票。

終戰 70 年:香港索賠日本軍票了無期
(撰文:葉靖斯) 
BBC 中文網 2015-08-14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8/150814_wwii_hongkong_military_yen
節錄: 1941 年 12 月 25 日,英屬香港守軍無力抵抗進侵日軍,總督楊慕琦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到尖沙咀半島酒店簽署投降書,香港從此淪陷。那時候林彥斌 14 歲。日軍佔領香港後,很快就宣佈發行軍票,並強迫香港市民兌換。林彥斌還記得,當時住在九龍的他隨著父母到半島酒店後方的中間道,與許多九龍市民靜靜地等著交出手上的港元,換成日本軍票。至於林彥斌的父母,他們在佔領後眼見生意蕭條,把家裏經營的雜貨店賣掉。兩老總算熬過了戰爭,但直到他們離世的一刻,也沒能看見積蓄換回港元 ―― 這就是林彥斌手上的 10 萬日元軍票。這些手持軍票的香港民眾在 1968 年成立了香港索償協會,一直持續要求日本兌換軍票。索償協會現任主席劉文對 BBC 中文網說,該會在冊登記會員共涉及 3500 個家庭,所持軍票總額達 5.4 億日元。

維基百科:香港日佔時期
https://zh.wikipedia.org/zh-hk/
節錄:饑荒:日本統治下,人民生活艱苦,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由 1942 年開始由日本定額配給日用品如米、油、麵粉、鹽和糖。每個家庭都有一張定額配給許可證,每人每天只可以買六兩四的白米。六兩四白米明顯不足,於是很多人只能以樹葉、樹根、番薯藤、木薯粉或花生麩勉強充飢。其後白米亦缺乏,改為配給日本蘿蔔作糧食。因為糧食日趨缺少,日方的定額配給制度於 1944 年取消,改以自由買賣,但更多市民因付擔不起食物價格瘋狂通貨膨脹而餓死。日治時期香港經常有市民餓死,甚至出現人吃人事件,街上常有皮包骨的棄屍。即使如此,棄屍的大腿肉還是經常被割走。報章亦曾報導有婦人烹煮棄嬰的新聞。當時市面曾盛傳某些食肆使用人肉做成肉包,因為市面上根本不可能買到足夠肉類。另香港大學的口述史計劃記錄一些市民的回憶,指於日佔時期曾於臘腸中發現類似兒童手指的物體。根據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有關日佔時期的檔卷資料顯示,每日在市區街道上都收集到 300 至 400 具屍體,有時更多,曾經有一日達到 731 具。因飢餓及所造成的衰竭、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達 50,000 人。

Wikipedia - The Counterfeiters (2007 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Counterfeiters_(2007_film)
Extract: The Counterfeiters (German: Die Fälscher) is a 2007 Austrian-German drama film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Stefan Ruzowitzky. It fictionalizes Operation Bernhard, a secret plan by Nazi German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o destabilize the United Kingdom by flooding its economy with forged Bank of England pound notes. The film centres on a Jewish counterfeiter, Salomon 'Sally' Sorowitsch, who is coerced into assisting the operation at the Sachsenhausen concentration camp. The film is based on a memoir written by Adolf Burger, a Jewish Slovak typographer who was imprisoned in 1942 for forging baptismal certificates to save Jews from deportation, and was later interned at Sachsenhausen to work on Operation Bernhard. Ruzowitsky consulted closely with Burger through almost every stage of the writing and production. The film won the 2007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Oscar at the 80th Academy Awards.

Holocaust survivors sue German banks
BBC News (June 4, 1998)
http://news.bbc.co.uk/2/hi/world/americas/106339.stm
Extract: A group of Holocaust surviv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filed a civil suit against two German banks they accuse of appropriating money and assets the Nazis took from Jew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 similar suit has been filed against Swiss banks which are trying to reach a global compensation settlement with Holocaust survivors.

Holocaust victims sue US banks
BBC News (December 24, 1998)
http://news.bbc.co.uk/2/hi/world/americas/241693.stm
Extract: Lawyers acting on behalf of Jewish victim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Holocaust and their families have filed a class-action lawsuit against two United States banks. The banks, Chase Manhattan and J.P Morgan, are accused of seizing accounts held in their Paris branches by Jewish clients during the German Nazi occupation. Several French banks are facing similar lawsuits in the US courts.

Swiss Banks Said to Offer Holocaust Payment
By David E. Sanger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5, 1998)
http://www.nytimes.com/1998/06/05/world/swiss-banks-said-to-offer-holocaust-payment.html
Extract: Switzerland's three major commercial banks have offered a settlement totaling more than $1 billion to end suits brought by Holocaust victims and their survivors who contend that the banks failed to return their assets after World War II,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negotiations. The offer, made late last week, days before the New York State Banking Department was scheduled to decide whether to approve the merger of the New York branches of two of the banks, the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and the Swiss Bank Corporation, to form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bank. Negotiations between those two banks and the third, Credit Suisse, as well as lawyers for more than 40,000 plaintiffs and Jewish groups, will resume on Friday at the Four Seasons Hotel in New York.

相關的文章:

聖誕死仔包
2008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2/blog-post_14.html
節錄:外公是廣東人,一輩子當警察,上世紀三十年代入職。他說淪陷期間香港街頭有不少死屍,一排排用布蓋著,如果你把布掀起,會見到大腿的肉已經被割去,因為餓死的人身上的肉本來就不多,而大腿的肉比較厚和完整。被割去的肉通常會被製成食物果腹(外公的版本是人肉雲吞),又或者在黑市中(被當作豬肉)出售。

中史老師
2016 年 1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_28.html
節錄:金文泰中學以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 (Cecil Clementi) 命名,是殖民地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幾十年前的畢業生幾乎直入中大,研究文學史的小思老師和前警隊一哥李明逵都是好例子。八十年代,盧瑋鑾曾經接受蕭紅丈夫端木蕻良的委託,協助尋找埋於聖士提反女校的一半蕭紅骨灰,但是不成功。另一半的蕭紅骨灰,早於五十年代在文化界人士的統籌下遷葬廣州。 1941 的聖誕節,香港淪陷於日軍之手,令兩位女作家(蕭紅和張愛玲)滯留。欲知詳情,請上網。

梁羽生寫劉天蘭的爸爸
2009 年 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2/blog-post_15.html
節錄:梁羽生:記劉芃如:日前談及蕭紅的遷葬,因而想起劉芃如。他也是促成此事的熱心人士之一。他是英國留學生,專攻文學,中英文造詣都很好,德文意文也懂得一點。回國後曾任四川大學外語系講師,1950 年南來香港,從事新聞工作,最初是在新晚報做翻譯。他是因飛機失事死的,1962 年 7 月 19(日),他應阿聯邀請,參加阿聯建國十週年紀念,飛往開羅,中途失事,機毀人亡。他有一子兩女,兒子劉天均,長女劉天梅,次女劉天蘭。

寫女人(一)
2014 年 7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2.html
節錄:到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女作家(例如:蕭紅、張愛玲)冒起,男人才開始透過她們的作品,窺見女人的世界。這兩位女作家的生平,已經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有興趣自己找來看。蕭紅 (1911-1942) 的故事,最近被香港的許鞍華拍成電影(片名:黃金時代),女主角是湯唯。蕭紅的人生,是文藝愛情悲劇,三十出頭就魂斷香江,死前曾向養和醫院求醫。至於張愛玲 (1920-1995) ,台灣拍過電視劇(劇名:她從海上來),女主角是劉若英。

鬼婆雜憶:鐵蹄下的香江(一)
2007 年 5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5/blog-post_5226.html
節錄:「東江縱隊游擊隊」的英雄事蹟固然有歷史價值,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強行 「統一認識」。歷史從來就是人言人殊,視乎觀點與角度,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作為前殖民地,香港的歷史包含來自本體、母體和外族統治者的元素,異常複雜,不應該被輕易簡化。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歲月,可以有共產黨或者國民黨的版本,同時亦應該有外國僑民的版本。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特區政府對長者真是無話可說,一方面拒絕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又積極開發各種為退休人士度身訂做的理財產品(例如:銀色債券、終身年金計劃、安老按揭計畫),呼籲長者把棺材本拿出來,交給公營機構或保險公司代為投資(即是:錢生錢),換取穩定的現金流,亦即是變相動用長者的棺材本托市,支持股票或債券的價格。大陸的做法,是社保基金入市托 A 股和購買國債。

雙軌制(二)
2011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28.html
節錄:八十年代到大陸工作或者旅遊,外國人和港澳台胞必須把手頭上的外幣轉換成外匯券,然後在指定的地點(友誼商店或者接待外賓的酒店)購物和消費。同一件東西,外國人所付的價格比本地人貴,但是質素不見得特別好,即是被偉大祖國合法打劫。外國人和港澳台胞用外匯券,本地人用人民幣。我年紀大,早出道,手頭上的外匯券,是八十年代北上工作用剩的,是 1979 年的版本。

賊喊捉賊
2013 年 3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7.html
節錄:談到 Hair cut,五十歲或以上的香港銀行家一定記得現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這位頭髮不多的內地財金官員,九十年代處理「窗口公司」粵海和廣信的債務重組方案,跟香港的銀行界展開談判。偉大祖國的官方傳媒把他吹捧成「救火隊長」、「拆彈專家」,已經退休的香港銀行家則只會記得「被削髮」的慘痛經歷。這位國產太子黨(提示:姚依林)的強硬態度,令香港銀行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江湖傳聞,他是債仔惡過債主的典範。

火燒連環船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14.html
節錄:大陸資產市場的亂象持續,民間的游資到處流竄,尋找可供資金停泊以及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渠道。這邊剛剛撲滅了一個泡沫,那裡又冒出另一個泡沫。官府三令五申防泡沫、禁走資,民間的高手卻不斷找到破解之道。官民角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金融系統的壓力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中國的洗黑錢中心,少不免首當其衝。

諜影
2016 年 4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_22.html
節錄:如果提供黑材料的匿名者的確是某國的情報人員, ICIJ 或主流傳媒的角色,是替一個權貴對付另一個權貴,亦即是國際政治或權力鬥爭中的棋子、打手、下線、公關、外判商,負責整個行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整理資料然後向公眾發放)。說穿了,是各取所需:傳媒透過匿名者(間諜)取得平時無法接觸的機密資料,情報機關則借助傳媒之手把機密資料整理、加工及提煉,然後包裝成普羅大眾都讀得懂的新聞故事(權貴做壞事),如此這般,那堆文件才能發揮最大的殺傷力。

前記者(三)
2011 年 8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346.html
節錄:紅色貴族中,有一個獨特的族群,出自外交系統。他們也許是前外交官,又或者是外交世家的後人,通常是放過洋的海歸派、太子黨。他們集合家庭背景、人脈關係、高等學歷、外語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多項優秀條件於一身,因此頗受跨國金融機構的歡迎。他們的履歷表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從事新聞工作,做過記者、編輯或者新聞官。

離岸中心(二)
2009 年 1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04.html
節錄:冷戰時期,蘇聯不可能把國有資產直接存入美國的金融體系,因為隨時會被凍結,而且會走漏風聲,洩露國家機密。於是把錢存入歐洲的銀行,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東西歐本來就是一體,歷史文化淵源甚深。一個東歐人在西歐活動,容易融入當地社會,不會太過引人注目。戰後歐洲的金融體系很快發展出一個跨越國界並且頗具規模的離岸美元中心 (Offshore Centre for US Dollar)。

離岸中心(三)
2009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1.html
節錄:透過英國或者歐洲的金融體系匿藏和調動資產的,當然不止前蘇聯的共產黨官僚,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貪官和政客,他們都懂得利用西方的銀行系統,在海外建立小金庫,為自己及家人舖定後路。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一份子,又跟大英帝國有深厚淵源,在資金的流轉過程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近期的例子,有泰國前總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 ,還有「台灣之恥」陳水扁一家。

離岸中心(四)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8.html
節錄:純粹從金融活動的層面看,不論回歸前後,中港兩地的金融系統從設計理念、發展程度以致監管的方式,還是存在明顯的差異,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分隔。正因如此,由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開始,香港就好像倫敦一樣,為共產黨提供「特殊服務」。以下是一宗歷史懸案,涉及兩位「功在家國」的大人物。

離岸中心(五)
2009 年 1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25.html
節錄:國產貪官可以透過入股港商所經營的飲食或娛樂事業洗錢。這些行業通常賬目混亂,又有大量的現金交易,非常適合洗黑錢。另一個好處是又食又拎又有女人玩,港產和國產的草莽英雄又可以有個落腳點,聯誼兼共商大事,可謂一舉數得。

離岸中心(六)
2010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html
節錄:理論上,凡是可供巨額資金停泊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房地產、私人信託、珠寶首飾以及古董文物,都可以成為不法之徒清洗黑錢的工具。人壽保單亦不例外,根據內地出版的<反洗錢知識手冊>,具體操作如下。

26/04/2017

2017年4月19日星期三

棺材本托市


特區政府對長者真是無話可說,一方面拒絕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提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周永新 vs 林鄭月娥),另一方面又積極開發各種為退休人士度身訂做的理財產品(例如:銀色債券、終身年金計劃、安老按揭計畫),呼籲長者把棺材本拿出來,交給公營機構或保險公司代為投資(即是:錢生錢),換取穩定的現金流,亦即是變相動用長者的棺材本托市,支持股票或債券的價格。大陸的做法,是社保基金入市托 A 股和購買國債。對,中港官府,精神相通,都是玩財技。至於為甚麼要動用民間的棺材本托市,是否害怕資產泡沫爆破,想用別人的錢 (OPM) 買時間 (Buy Time Tactic),讓領導或權貴的錢先走,自己想。

是保障還是騙局?

結果是:沒有權選特首的尋常百姓的棺材本,被用來支持有權選特首的上市公司(老闆)所發行的股票或債券,讓特權階級可以趁高出貨,或者降低融資成本,小市民的棺材本則被綁死,你的錢變成不是你的,要取回並非不可能,但是非常困難,因為合約文件上的細字條款無法讀懂,又或者諸多限制(提示:提早領取強積金的條件是罹患末期疾病又者永久性離開香港)。當你已經七八十歲,頭暈眼花、四肢乏力、病魔纏身、出入醫院,還要跟官僚制度搏鬥,才能取回自己的錢,你會想死。換言之,公營機構或保險公司所提供的並非保障,而是令人折壽的金融騙局(提示:雷曼迷債)。金融推銷員跟閣下的不肖兒孫一樣,噓寒問暖,只為哄你盡快簽下授權書,錢到手就失蹤,明白未?

財金官員的說法:(銀色債券)有助開發潛力龐大的銀髮市場,為長者提供更多合適的投資產品,進一步提高大眾對債券的興趣,鞏固零售債券市場的發展動力。(出處:陳家強)而(終身年金計劃和安老按揭計畫)則有助長者更加妥善地為晚年生活做好財務安排,可以安心享受退休生活,減輕中產長者因為擔心未來的財政需要,因而過度節衣縮食的壓力。(出處:陳茂波、張建宗)

香港網民的回應:又係補藥黨(健身補品騙局)!試過強積金仲唔怕咩(還不怕嗎)?政府一毫子都唔出(一毛不拔),跟住(然後)保險公司仲(還)要賺錢,(終身年金計劃)結果好明顯係(是),超過平均壽命嘅(的)人先會有著數(好處),而呢啲著數係(這些好處是)由短命嘅(的)人補貼。如果身體健康,家族係(是)長命種(百歲人瑞),不妨考慮。巧立名目,一毛不拔,搵你笨柒(佔你便宜)。政府全無責任,保險公司又有錢賺,政權就更加鞏固。想迫你係(在)強積金之外,再開多一兩個被鎖死的儲蓄戶口。如果識投資就唔使考慮,三、四厘買公用股都得啦(就可以了)。

於是你會明白,為甚麼立法會保險界功能組別代表陳健波主持會議的時候,突然葉問(甄子丹)上身一個打十幾個(民主派議員),懶得辯論,甚至限制其他議員的發言時間,又勇猛地剪布(終止拉布)。你也會明白,為甚麼陳健波面對提倡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女博士劉小麗的時候,態度可以如此的傲慢。(陳健波教訓劉小麗:今日唔係學生會辯論!)對,政商一局棋,議會不過是利益輸送或交換的渠道,做議員不是服務窮人。領受了主子的恩惠,就要落力報恩,否則不會有下一次(提示:自願醫療保險+高風險池),業界也會覺得你不夠盡責。下一屆輪不到你,就會半途而廢,無法更上一層樓,化身神獸向紅色廟堂進發。

房屋、教育和醫療領域的利益輸送

地產市場的情況也差不多。房委會於 2016 年底通過「富戶政策」單軌制,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其中一樣超標(即:月入上限的 5 倍或資產上限的 100 倍),即被趕出公屋,一改過往入息與資產同時超標才須交還公屋的雙軌制。以三人家庭為例,根據最新標準,如果每月住戶入息達 111,950 元(港幣,下同),或資產達 2,240,000 元,即面臨被逼遷。即是:官府把有資產但是沒有入息的老人推向私人市場,迫他們用棺材本購買私樓,替地產商托市。如果長者有二百萬港幣資產,也可以考慮入住香港房屋協會(下稱:房協)提供的富貴長者屋(例如:北角丹拿山長者屋雋悅),終身租住權費最平 172 萬(實用面積 351 平方呎的開放式單位),每個月的管理費連其他開支估計 2,200。官府的意思:「買得起私樓就不要跟輪候公屋的年輕人爭奪公屋!」香港網民的回應:「不要拉一派鬥一派!迫七八十歲的長者買樓托市好無陰功,二百萬是買不起私樓的,租樓住十多年就用完,政府應該從源頭減少輸入大陸人,他們才是最不應該佔用公屋的人!」

不止是香港人的頭號煩惱房屋問題,在教育和醫療領域,特區政府的做法也同樣是鼓勵市民(尤其是中產)轉投私人市場,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例如:直資學校、私家醫院)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有時候,官府會透過派發現金券(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來補貼光顧私營服務供應商的市民,美其名叫「錢跟用家走」,用市場力量增加供應或改善服務質素,以及減輕公營系統所承受的壓力。換言之,官府替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製造需求以及提供收入來源,而部份的私營服務供應商(的母公司或附屬公司或聯營公司又或者大老闆的親朋戚友或關連人士所開設的公司)會把生意上市。結果是:本應直接用於窮人身上的公帑,又或者是窮人的棺材本,透過迂迴曲折的渠道,又或者是複雜的理財產品,變相補貼某間上市公司(提示:港鐵、領展)。同一概念,改頭換臉,改名換姓,不斷翻炒,打劫窮人,進貢權貴,是香港公共政策的特色。

結論

香港的窮人很可憐。政府不但不願意花錢照顧閣下的基本需要(即:房屋、教育和醫療),而且會設下金融騙局徵收或掠奪閣下的棺材本,用來托市或酬謝或孝敬某個利益集團(提示:亞投行、一帶一路)。難怪有錢人紛紛開設離岸公司隱藏以及轉移資產,以免被官府所徵收或掠奪。中國人的為官之道,是有權就要用盡,否則來不及。香港是金融中心,有很多謀財害命的騙局。當金融市場慣用的財技,被用來掠奪民間的財富,老百姓就不再相信地面上的合法金融系統,轉而使用地下金融系統所提供的服務,以及試圖轉移資產到海外的小金庫。大陸常見的非法集資、影子銀行、地下錢莊,便是這樣搞出來的。金融系統的變質與異化,令到真正有資金需要的企業無法生存,幹實事的人找不到資金,生意便做不下去,於是離開或結業,留下來的便是跟官府共生共榮的利益集團,像腫瘤般快速成長。結局:腫瘤爆破,血肉糢糊,性命不保。(例如: Samsung +朴槿惠)

插圖來源:
http://p2.pstatp.com/large/10900011e5df91c52e2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現代漢語大詞典:棺材本是甚麼?(簡體字)
http://cidian.wenku1.com/棺材本/
棺材本:「買棺材的錢,借指養老送終的錢。」例子1:<水滸傳>第 24 回: 「乾娘端的與我説得這件事成,便送十兩銀子與你做棺材本。」例子 2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 89 回: 「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

維基百科:雷曼兄弟迷你債券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雷曼兄弟迷你債券事件
節錄:雷曼兄弟事件,是因為 2008 年 9 月 15 日雷曼兄弟破產,令其發行的信貸掛鉤票據(香港稱為迷你債券,台灣稱為連動債)價值暴跌,因而在台灣和香港等地引起投資者不滿。在香港,雷曼兄弟擔保的迷你債券總價值約 127 億港元。迷你債券不是債券,是以信貸違約掉期 (CDS) 為標的金融衍生工具,即是高風險金融投資產品。有些國家禁止售賣 CDS 予非專業投資者。不過,在亞洲不少地區,不少銀行都有代售。銀行為了豐厚佣金,不惜推銷給退休人士、相熟的街坊等。他們大都不會詳閱銷售條文,以為迷你債券和普通債券均屬保本,為低風險投資。結果雷曼兄弟破產,其迷你債券價值大跌,問題才逐漸湧現。

維基百科:保險界功能界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保險界功能界別
節錄:保險界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選民資格僅限於保險公司。截至 2016 年登記選民人數為 134 人。

新華網:社保基金開戶引發猜測,養老金入市時間再成焦點(簡體字)
(來源:証券日報 2017 年 1 月 20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7-01/20/c_129454954.htm

中國新聞網:社保基金入市了?樓繼偉:一直在入,主投債券(簡體字)
(來源:新華網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7/01-14/8124460.shtml

政府債券系列:銀色債券系列:特點
http://www.hkgb.gov.hk/tc/retail/Silver_Key.html

首批銀色債券 8 月發行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6 年 7 月 15 日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finance/html/2016/07/20160715_143735.shtml
節錄:政府推出首批銀色債券 (Silver Bond) 供年滿 65 歲的香港居民認購,目標發行額 30 億港元(港幣,下同),每手一萬元,為期三年, 8 月 12 日發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在記者會闡述詳情,指債券每六個月派息一次,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鉤,保證利率不少於兩厘。有別於通脹掛鉤債券 (iBond),銀色債券不設二手市場,有轉讓限制,投資者如需在債券到期前套現,政府會以原價和相應的累計利息贖回債券。陳家強說,銀色債券為年長投資者提供回報穩定的投資產品,更可帶動業界開發潛力龐大的銀髮市場,為長者提供更多合適的投資產品,進一步提高大眾對債券的興趣,鞏固零售債券市場的發展動力。 1951 年 12 月 31 日或之前出生、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長者,可於 7 月 26 日上午 9 時起向 21 間配售銀行認購, 8 月 3 日下午 2 時截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推出銀色債券,試驗計劃為期兩年。

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年金計劃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7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finance/html/2017/04/20170410_185406.shtml
節錄: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終身年金計劃,年滿 65 歲人士繳付一筆過保費後,即可終身提取年金;保金下限為五萬元(港幣,下同),上限為 100 萬元。身兼公司主席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與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德霖會見傳媒,公布計劃詳情。陳茂波指,計劃可讓長者轉化部分積蓄,在有生之年,每月獲得穩定收入。初步估算,長者一筆過存入現金,可獲內部回報率 3% 至 4% ,具一定吸引力。根據計劃,以 4% 內部回報率為例,男性在 65 歲投保,每 100 萬元保費,預料每月可獲約 5,800 元固定年金,年金率約 7%。女性方面,由於預期壽命較長,同於 65 歲投保,年金率為 5.4% 至 6.4% 。陳德霖表示,為使計劃更具吸引力,建議提供保費 105% 的身故保障。投保人如在獲發已繳保費前身故,其受益人可獲合共 105% 保障;投保人如有現金需要,可提早退出計劃。按揭證券公司董事會原則上批准計劃,首批規模為 100 億元,爭取在明年中推出。

行政長官梁振英:年金計劃反應良好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7 年 4 月 11 日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admin/html/2017/04/20170411_093830.shtml
節錄:按揭證券公司昨日宣布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此舉說明本屆政府重視長者需要。他指,社會初步反應良好,計劃如受歡迎,政府可以加推。梁振英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傳媒說,本屆政府十分重視長者退休保障需要,訂定房屋、環保、貧窮、老年等四個主要政策範疇,其中貧窮與老年相關,老年貧窮問題比較突出。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部署退休保障 迎接高齡社會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7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7/04/20170416_081424.shtml?pickList=topstories
節錄:早於 2015 年 12 月,扶貧委員會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已詳細討論公共年金計劃。我們在其後的六個月諮詢期收到不少支持的意見。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公布退休保障改善建議時有提及公共年金計劃,財政司司長在 2 月的<財政預算案>中全力配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及按揭證券公司於上周公布計劃,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為這項突破性建議提出計劃細節,充分反映政府的高效率,爭分奪秒回應長者所需,群策群力完善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為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的部署向前邁進重要的一步。

陳茂波網誌談年金計劃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7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7/04/20170416_081451.shtml?pickList=topstories
節錄:上星期一,我主持按揭證券公司的董事局會議,原則上批准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終身年金計劃,供 65 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長者選購。這項計劃的目的是為退休長者提供多一項理財選擇,讓他們可以將部分積蓄轉換成長期、可靠、穩定並且具吸引力的定期收入,直至百年歸老。年金計劃是繼安老按揭計劃之後,另一項有助長者更加妥善地為晚年生活做好財務安排,可以更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的措施。

按揭證券公司:安老按揭計畫(小冊子)
http://www.hkmc.com.hk/files/product_shortcut/1/65/chi/RM%20Leaflet%20%28Chi%29.pdf

惟工新聞:公屋富戶:
有積蓄就無公屋 棺材本托樓市 新富戶政策成退休長者末路
21 December 2016
http://wknews.org/taxonomy/term/729
節錄:香港無限好,樓奴做到老!七老八十還要被房委會踢去買樓托市,到底是甚麼滋味?房委會近日通過「富戶政策」單軌制,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其中一樣超標即被趕出公屋,一改過往入息與資產同時超標才須交還公屋的雙軌制。退休長者和即將退休人士首當其衝,勢將因養老積蓄或退休金而被趕出家園。 57 歲的鄧先生直斥新政策將公屋居民趕去買樓是荒謬行徑:「你有收入無資產,就買唔起樓啦;但到你有資產無收入,買咗樓你食風呀?」

房委會通過新富戶政策
入息超 5 倍 資產逾百倍 違一項即踢出公屋
蘋果日報 2016-12-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0/19861012
節錄:公屋供應短缺、樓價高企下,房委會正式出兩招向公屋富戶「開刀」,通過富戶雙軌制改為單軌制,住戶凡入息或資產超出入息限額的 5 倍或 100 倍,或擁有物業便被「叮走」,明年 10 月實施。據悉,受新措施影響而須遷出的住戶不會多於 1 萬戶。民主黨質疑措施殺錯良民,住戶被迫「捱貴租」,公屋聯會批當局借住戶「過橋」卻無助加快流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收緊富戶政策,宣佈將富戶雙軌制改為單軌制,即原本住戶需入息及資產同時超出入息的 3 倍及 84 倍才需遷離公屋,改為其中一項超標便要遷出。持有本港住宅物業的住戶則不論入息及資產如何均會被「踢走」,明年 10 月執行。當局採取了較寬鬆建議,黃遠輝指入息上限定在入息限額的 5 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息限額的 100 倍,以二人家庭為例,家庭入息超出約 8.4 萬元(港幣)或資產超出 169 萬元(港幣)便無得留低。截至今年 6 月底,全港約有 2.6 萬個富戶,交一倍半、兩倍及市值租金住戶分別有 2.28 萬、3,100 及 60 宗。據悉,當局料受影響公屋戶可能不多於一萬戶。

香港經濟日報:地產站:
長者屋「雋悅」 愈年長愈平 開放式租權 172 萬起
2015 年 12 月 12 日
http://ps.hket.com/article/1068022
節錄:香港房屋協會(下稱:房協)本周公布北角丹拿山長者屋「雋悅」申請詳請,長者可終身入住,租住權費最平為 $172 萬(港幣,下同),而最貴竟高達近 $2,000 萬,「富貴長者屋」確實名不虛傳。值得一提,申請人士需繳交租住權費,可選擇一筆過、 1 年和 10 年分期繳付, 3 種繳費之中以一筆過形式最便宜,至於租住權費的金額多寡,也視乎申請者的歲數(年紀愈長愈便宜, 85 歲或以上劃一收息)、單位面積大細、層數及景觀。其中以一筆過付款計, 85 歲或以上長者,租住實用面積 351 平方呎,屬開放式的 2 座 11 樓 A 室,租住權費為 $172.2 萬,呎價 $4,906,屬樓盤最平的單位。除此之外,租住人士每月需繳付每呎 $4.1 的管理費,以及每人 $800 的服務費(提供居家護理支援、每月 2 小時家居小維修、年度「關顧大使」家訪),若以面積最細 342 呎的開放式單位計,每月基本使費已達 $2,200。雋悅由 3 座物業組成,提供 588 伙,實用面積 342 至 1,231 平方呎,當中包括 4 個相連單位,間隔由開放式至3房(連雙套房)及儲物室加儲物室連廁設計。另一方面,除雋悅外,房協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黃傑龍稱,紅磡利工街項目將推出作中產長者屋供租住,但由於屬資助性質,申請人需經過資產及入息審查,項目將提供 300 伙,料 2020 年完成。  

雅虎香港:三文治:
陳雲:福利國家與金融勾結
2017 年 2 月 17 日
https://hk.news.yahoo.com/福利國家與金融勾結-043245486.html
節錄:交稅,就是國家與國民的日常關係。福利國家要全民退休保障、全民醫療保險供款,就必須抽重稅,大部分稅金投入一個資金池 (capital pool),再投入股市、債券市場,國家成為金融投資的持有人,有些國家甚至有主權投資基金(例如:新加坡),形成了自然的官商勾結,期望股市、債市、樓市只升不跌,政府也不懲罰搞出 2008 年次按危機的壞蛋銀行,香港特區政府將公屋商場、地鐵送給私人公司炒高股價,這就是新自由主義的來源。政府不務正業,成為保險公司、金融投資者、龐滋計劃 (Ponzi Scheme) 之首,這叫做福利國家。福利國家好歡迎移民甚至年青難民,因為龐滋計劃不斷需要青年供款人,否則爆煲。

林本利:滙控一面回購 管理層一面沽貨
(原載:2017 年 4 月 6 日壹週刊)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7/04/blog-post.html
節錄:近年這股回購歪氣蔓延至香港股市,一些恒指成分股也加入回購行列,其中最進取的是領展和滙控。早於 2014 年 6 月,領展已開始進行大規模回購股份行動,直至 2016 年 3 月已花費 30 多億元現金回購股份,試圖托高股價。到去年 8 月,又重施故技,再花費十多億元回購股份托價。換言之,領展至今已花掉約 50 億元回購股份,相等於約 4% 已發行股份。至於滙控,去年花掉 194 億元回購股份,約佔已發行股份的 2%。回購的股份只是庫存起來,並沒註銷,日後可再找機會配售。今次再花 78 億元回購股份,則會全數註銷,不會庫存起來。過去一個月,有報導指滙控一面回購股份,管理層一面沽貨獲利。行政總裁歐智華合共沽貨 45 萬股,套現約 2,900 萬港元。財務董事麥榮恩及風險管理總監繆思成,亦加入沽貨行列,二人合共套現約 200 萬港元。滙控管理層若然看好公司前景,又怎會沽貨離場?從過去十多年可見,金融市場「賤精」橫行,管理層不單沒有創造價值,還透過種種方法去推高股價,然後沽貨離場,享受退休生活。

盧斯達:三星帝國興亡史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6/10/samsung-empire-self-defeated/
節錄:據說三星在 Note7 全球爆炸事件之後,電話部門盈利暴瀉 96%。雖然出事的是 Note,但其實連累銀河 (Galaxy) 乃至三星帝國毀於一旦。大躍進通常都沒有好下場。我都用過 Note7,其實都是一部好機,不過總不能冒著生命危險繼續用。近日南韓總統被揭任用私人,自己友圍爐以權謀私;藝人批評兩句,又搞甚麼娛樂圈清算名單,剛愎自用,搞到天怒人怨,南韓人又要出來示威。當然,由於國家政治的緣故,無論 Samsung 爆甚麼,它仍可以生存下去。像中國許多企業,不賺錢,但會一直與政權共生下去。鼓足幹勁,力爭上游,以流行文化征服世界的寵寵寵,滿足了很多需要五光十色的現代人。但大躍進就是急功近利,用一部 Made in Korea 的電話也感受得到。

相關的文章:

代理人
2014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節錄:改革開放之後的做法,是透過把具備戰略價值和影響國家安全的行業(例如:電訊、能源、航空、銀行、保險、傳媒)交給太子黨經營與謀利,換取他們的合作,從而鞏固政權,而這些行業的龍頭國企則透過國有銀行(即:建農工中)得到低成本的營運資金。這樣做,是分贓。(蔣公:共匪!)即:打劫老百姓,賄賂太子黨。不甘心被剝削的老百姓,把血汗錢投入地下金融體系,溫州民間信貸,影子銀行,便是這樣搞出來的。

雙軌制(一)
2011 年 10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14.html
節錄:溫州民間借貸爆煲,情節似曾相識。簡單地說,又是雙軌制惹的禍。原因不外是官倒加三角債,國有銀行體系為特權階級服務,無法發揮應有的金融中介功能,而民間的游資太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太少,為了抗通漲,於是把錢投進高利貸市場,令火上加油。換言之,舊瓶新酒,借屍還魂。

OPM (Part 1)
2012 年 7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7/opm-part-1.html
節錄:OPM 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 ,意思是投資或者做生意的時候,部份資金來自借貸。舉債的好處:由於有槓桿 (Leverage) 作用,可以把蠅頭小利放大好幾倍,但是利潤要扣除借貸成本以及交易費用。舉債的壞處:槓桿作用令風險增加,萬一資產價格不升反跌,虧損會被放大好幾倍,缺乏財政實力的投資者,可能因此而破產。如果是企業的話,過份借貸,週轉不靈,資不抵債,一樣死得。

學壞師
2016 年 10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html
節錄:大陸學香港的管理制度,也是一樣,資產市場(股市和樓市)的泡沫是好例子。去年七月初爆發股災,暴力救市淪為國際笑話。如今 A 股元氣未復,人民幣又存在貶值壓力,老百姓轉戰樓市保值,於是又輪到樓市過熱,而火上加油的,是把槓桿 (Leverage) 作用推到極致的「氣球貸款」(又稱:大額尾數貸款)。如果中國的地產泡沫是個隨時爆破的氣球,這種「氣球貸款」可能是最後一口棺材釘,而借到盡的炒家,則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樓市的第一批烈士。

火燒連環船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14.html
節錄:大陸資產市場的亂象持續,民間的游資到處流竄,尋找可供資金停泊以及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渠道。這邊剛剛撲滅了一個泡沫,那裡又冒出另一個泡沫。官府三令五申防泡沫、禁走資,民間的高手卻不斷找到破解之道。官民角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金融系統的壓力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中國的洗黑錢中心,少不免首當其衝。

疑似地產商
2015 年 4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html
節錄:而緊隨市建局、領匯和港鐵的步伐,近年開始變得有點像地產商的,還有定位本是提供可負擔房屋(公屋和居屋)的香港房屋協會(提示:綠悠雅苑)。換言之,擁有地產發展商思維的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又或者是沒有地產商之名但是擁有地產商之實的上市公司,好像越來越多。亦即係話:香港地,唔做地產,揾唔到食,賺唔到錢。(粵語:不涉足地產行業,無法在香港生存或發達。)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個領域,經常都出現這種情況:服務供應長期不足而且質素欠佳,但是政府又不想增加資源投放(因為不想加稅或者害怕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於是採取一些派錢式或道歉式的措施,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服務對象(窮人)拿著官府發出的現金券(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市場上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券、醫療保險)。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諜影
2016 年 4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_22.html
節錄:如果提供黑材料的匿名者的確是某國的情報人員, ICIJ 或主流傳媒的角色,是替一個權貴對付另一個權貴,亦即是國際政治或權力鬥爭中的棋子、打手、下線、公關、外判商,負責整個行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整理資料然後向公眾發放)。說穿了,是各取所需:傳媒透過匿名者(間諜)取得平時無法接觸的機密資料,情報機關則借助傳媒之手把機密資料整理、加工及提煉,然後包裝成普羅大眾都讀得懂的新聞故事(權貴做壞事),如此這般,那堆文件才能發揮最大的殺傷力。

19/04/2017

2017年4月7日星期五

不是情人


中國情人或嫖客

劇情(借用邁克的文字):「十五歲半的法國女子,在西貢,與一個作者一直不肯透露姓名的中國男子的戀情。他們渡河時邂逅。他坐在他的黑色汽車裡,而她凝視湄公河。她記得那天她塗了當時流行的暗赭如櫻桃的口紅,穿著她母親嫌顏色太淺的真絲衣裙,腰間扣了她兄弟的皮腰帶,頭上戴著一頂男式平邊呢帽。以後,她們在一間房間會面,他會用他的黑色汽車送她回去宿舍。他們當然沒有結合的可能。兩人分開後,男婚女嫁,經過戰亂、生子、離婚、再婚,然後有一天,在巴黎,他打電話給她。」(來源:<書啊!書>,博益 1996 年 3 月,p.164)

故事改編自小說<情人>(又名: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電影版的男主角是香港演員梁家輝(圖左)。作者叫瑪格麗特.杜拉絲 (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她的舊照片顯示,女作家年輕時的樣子跟女主角(珍.瑪奇)有六、七成相似。至於男主角的真身,根據八卦傳媒發掘到的舊照片,相貌頗清秀,但是跟玉樹臨風的梁家輝相差很遠。

這段殖民地異族戀其實並不浪漫,因為當中牽涉肉體和金錢,有援交的成份。男方富裕,女方拮据。男主角的父親反對兒子跟法國女子結婚,因為兒子要跟另一個華人富戶的女兒結婚,替家族的利益作出貢獻。女主角是教會學校的高材生,但是母親偏愛有情緒問題的長子,慣性地忽略女兒。讀書無法改變命運,是女狀元面對的困局。事情傳開了,母親起初反對女兒跟中國男人交往,但是發覺對方有錢之後,開始默許這段關係。對,男人不可以窮,情人或嫖客都一樣,這個道理港男一定懂。故事的結局,是男主角服從父親的命令,跟另一個華人富戶的女兒結婚,而女主角一家得到男方的資助,可以回歸法國。她上船的時候,看見他的黑色汽車停在碼頭,知道他的人在車內。關係結束,失去聯絡。若干年後,她在巴黎收到他的電話,說依然愛她。他知道自己是她的第一個男人,想重拾舊歡?

中國人有甚麼好怕?

但這個故事的包裝很精美。時代背景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的法屬越南,風光明媚,山水秀麗。晚間的湄公河上,當地人駕著有如樹葉的小舟,販賣各種各樣的熟食。女主角的記憶中,河面上瀰漫著廣東米飯、炭燒海鮮和煮沸了的蔬菜的香味。喜歡亞洲美食的法國少女,沒有被大她十年以上的中國男人剝削,她並非男人的性奴。誰嫖了誰,還說不準呢。今日女權份子愛說的「情慾自主」,十五六歲的法國少女已經懂了。原著中,早熟的法國少女這樣反擊她的中國情人或嫖客:

「中國人有甚麼好怕的?」

「中國人到那裡移民,都不會被同化,他們在這裡和美洲都是一個樣,遷徙流離,四處落腳,誰也沒辦法用殖民方式安頓他們,這還不教人難受嗎?」

那中國人笑了。她跟著也笑了。她耵著他,看他滿眼讚賞。

「千真萬確,一點辦法也沒有!」

沉默。

(來源:中國北方來的情人,麥田出版 1993 初版,p.120,譯者:葉淑燕)

故事的教訓:即使是男長女幼,男人富女人窮,佔上風的不一定是男人。中國男人以為自己征服了法國少女,但是在少女的心目中,自己的族群依舊是殖民地的主人,而男人的族群不過是一群麻煩的僑居者。肉體和金錢以外,這段感情還牽涉到種族問題和殖民地制度,非常複雜。中國人,錢再多,也不過是難民。華人僑居的地方,掌握權力的,永遠另有其人。男女角力,不能只看桌面上的籌碼。

不是優雅的梁家輝

而今日移居西方國家的中國人,又比來自前殖民地的老華僑麻煩,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是另一種 DNA。他們並非電影中優雅的梁家輝,而是經歷過共產主義洗禮的大陸人,部份人更加是迷你版的中國共產黨,作風粗暴,習慣把自己的一套強加於別人的身上(提示:孔子學院)。亞洲國家的共產黨元老,不乏法國留學生(例如:周恩來、鄧小平、胡志明),但是他們學不到法蘭西最美好的一面,卻把法國大革命最黑暗的一面帶回亞洲,令國家變成人間地獄,老百姓則變成鎔爐中的灰燼,血流成河,白骨堆積。共產主義政權所遺留下來的毒素,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徹底清除,令這些國家的女人急不及待往外逃(提示:越南新娘),當中部份人淪為性奴。

法蘭西最美好的一面,只有美術人才懂得欣賞。唯有林風眠、吳冠中(提示:風箏不斷線)、趙無極、朱德群和潘玉良(提示:畫魂)等人的畫筆或雕刻刀,才能準確地刻劃與捕捉。這群法國留學生的作品,如今靜躺於畫廊或美術館之內,跟電影中的梁家輝,屬於同一個優雅的年代。千山萬水,千帆過盡,回不去了。導火線或轉捩點,據說是個手執剪刀,來自浙江的中國男人。到底是警察濫權,還是另有內情(例如:錢債情債?家庭糾紛?),有待查證。可以肯定的是,來自前殖民地的老華僑逝世,被湧入的大陸人所取代,同時帶來一堆社會問題(例如:樓價飆升、間諜滲透)。法國跟中國的關係,不再是情人或嫖客,很大機會是怨偶。英國或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講廣東話或台山話的老華僑去世之後,由大陸人所取代,而當中夾雜一些疑似商業間諜或軍火商人或傳媒人兼情報人員。

避不開的中國因素

面對新一輪的排華浪潮,時日無多的老華僑搖頭嘆息。叫兒孫回歸華人社會發展事業?今時今日,香港和台灣的產業開始被中資(及其代理人)所進駐、收購或滲透,你跑得到那裡去?全球化的真正大贏家,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你跑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避不開中國因素,這才是中國人最可怕的地方。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的特朗普(大陸譯名:川普)備受注目。他選擇迎頭痛擊,西方國家樂於旁觀美國牛仔挑戰 the Wild East,讓他作先鋒。他成功了,模仿者眾。一旦失敗,西方國家會吸收教訓,然後調整策略,用另一種方法對付中國。這位新任美國牛仔也真夠格,一邊接待習近平,一邊向敘利亞的軍事基地發射導彈。殺雞儆猴?自己想。跟中國談戀愛?別傻了,那個年代已經結束。那種西方人,今日近乎絕種。電影中的法國少女,她的心留在湄公河畔,沒有留戀中國男人的肉體。由始至終,他不過是她生命中的踏腳石。換言之,男人上心,女人不上心。女人放下了,男人放不下。說穿了,是中國男人的處女情意結作怪。

插圖來源:
http://cfs12.blog.daum.net/original/8/blog/2008/02/08/13/29/47abda930e2a2&filename=102%EB%B3%B5%EC%82%AC.jpg

YouTube 精選:

The Lover (1992) Trailer (1: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x27dUOlIc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電影<情人> (199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情人_(1992年電影)
節錄:<情人>(英語:The Lover,法語:L'amant)是一部 1992 年上映的電影,由克勞德.貝里製片,讓-雅克.阿諾導演,主演是珍.瑪奇和梁家輝。影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說<情人>,講述了在 1929 年的法國殖民地越南,一個法國少女和富有的中國男子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情人>從 1989 年開始製作, 1991 年正式開鏡, 1992 年 1 月 22 日首先在法國上映,同年 6 月和 10 月分別在英國和美國上映。電影獲得 1993 年愷撒獎「最佳電影音樂獎」的榮譽。

維基百科:瑪格麗特.莒哈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瑪格麗特•莒哈絲
節錄:瑪格麗特.莒哈絲(法語:Marguerite Donnadieu,以 Marguerite Duras 知名,1914-1996),法國知名作家、電影導演。 1914 年莒哈絲生於中南半島嘉定市(即是南越的西貢,越南統一後改稱胡志明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中南半島渡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泉源。 1943 年她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父親的老家,一個名為 Duras 的村莊。莒哈絲的父母是響應法國政府的號召而來到時為法國殖民地的中南半島的。到達不久,父親便患上了重病,不得不回法國,最終不幸在法國病逝。父親病逝後,母親帶著三個孩子留在中南半島。她依靠作為教師微薄的工資養活三個孩子,在一次投資柬埔寨的房產失敗之後,家庭境況更是捉襟見肘。其書<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 便是以這次投資失敗為藍本,講述一位到中南半島的法國母親向殖民地當局地籍管理局租用中南半島南方太平洋海邊一塊租讓地,因為沒有行賄,租到的竟是一塊不可耕種的鹽鹼地,還有被太平洋大潮隨時吞沒的危險。其代表作<情人>(電影版 1992)亦與這次經歷息息相關。在中南半島,青年時期的莒哈絲和一位富有的中國商人李雲泰有過一段情事,在她後來的作品中反覆被提及。

邁克:<她的法國名字在湄公河畔>
收錄於<書啊!書>,博益 1996 年 3 月,p.163-165
ISBN 962-17-1556-3

書名:中國北方來的情人 (L'amant de la Chine du Nord)
作者: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譯者:葉淑燕
出版:麥田出版 1993 初版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89 3570

書名:外面的世界 (Le monde exterieur)
作者: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譯者:袁筱一、黃葒
出版:漓江出版社 1999 年 7 月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89 3570

香港電台 2017-04-06:
法國華僑劉少堯被警察槍殺案 巴黎檢察院立案調查
http://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323749-20170406.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法國華僑劉少堯被警察槍殺的案件,當地傳媒報導,巴黎檢察院對相關人士,以涉嫌「公務人員故意採取暴力導致過失殺人」的罪名立案調查,並展開司法偵訊,一名預審法官也介入調查。報導說,警方的分析報告顯示,劉少堯在當晚被警察射殺之前,並未吸毒或服用藥物,但有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是每升 0.71 克。根據驗屍結果,開槍警員使用的是 9 毫米口徑手槍,受害者在不到 2 米距離胸口中彈,正中心臟部位。

中國新聞網:法國華僑華人概況(簡體字)
http://www.chinanews.com/hr/491/2014-10-31/13.shtml

上報 2017-03-27:
木馬與鏡子 ―― 推薦<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4382
節錄:希臘史詩記載了古希臘人久攻 Troy 城不下,利用暗藏士兵的木馬進入該城,終於攻克。時間來到二十世紀,美國人類學家 Jean and John Comaroff 講了一個殖民遭遇 (colonial encounter)的故事。倫敦傳教士在十九世紀初抵達南非 Tswana 人的部落時,傳教士送給部落首領一面鏡子,人類學家的詮釋是這樣的:鏡中所呈現出來的意象將周遭的世界擋在外面、將鏡中的意象回傳給本人、將其自我從其脈絡中剝離,並且裂解了原來連續的世界,這將會重塑當地人:他們遲早將從鏡中看到基督徒的意象(這是傳教士的期望)。另一方面, Tswana 人視傳教士送的鏡子是傳教士本人的延伸,會奪人魂魄並阻礙自我的繼續成長。

相關的文章:

長腿叔叔(一)
2012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人社會,男尊女卑。結果是:男人容易高估自己,而女人則習慣隱藏實力。中國男人,永遠低估了女人的機心、演技和學習能力。中國女人的變化,也永遠在男人的掌握之外。為了迎合社會規範,很多中國女人都懂得扮演柔弱無助的小孤女,四出尋找長腿叔叔或者 Sugar Daddy。

洋鸚鵡
2015 年 10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html
節錄:外國一些名牌大學,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大量中國學生湧入,學費源源不絕送上門,但是中國學生收得太多太濫的話,學校需要照顧他們的獨特口味和需要,代價是容易失去自我,甚至是自貶身價。解決之道?在中國境內開設分校(分店),讓中國顧客無須奔波千里,又可以把中國學生集中管理,令母校校園保持安寧恬靜,優良傳統免受中國學生的衝擊。換言之,錢照賺,但是想辦法減少所帶來的副作用。

諜影
2016 年 4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_22.html
節錄:如果提供黑材料的匿名者的確是某國的情報人員, ICIJ 或主流傳媒的角色,是替一個權貴對付另一個權貴,亦即是國際政治或權力鬥爭中的棋子、打手、下線、公關、外判商,負責整個行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整理資料然後向公眾發放)。說穿了,是各取所需:傳媒透過匿名者(間諜)取得平時無法接觸的機密資料,情報機關則借助傳媒之手把機密資料整理、加工及提煉,然後包裝成普羅大眾都讀得懂的新聞故事(權貴做壞事),如此這般,那堆文件才能發揮最大的殺傷力。

南洋幫(八)
2015 年 3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7.html
節錄:從清末開始,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經歷幾番轉變。祖國的面貌也不斷變化:從文化根源、夢中故鄉,到國民黨或共產黨執政,黨國一體的民國與新中國,再變成跨國收購合併活動中的紅色生意夥伴。最新的發展,是某些由南洋華僑所創辦的老字號可能會消失,九十一歲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剛剛撒手塵寰。一個時代結束了,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進入另一個階段。

南洋幫(六)
2014 年 3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3/blog-post.html
節錄:長遠來說,男人若要尋找一個對華人比較有保障的地方,用來安置老婆情婦孩子,以及處理家族的財富,亞洲區的選擇,離不開前英國殖民地香港和新加坡。這個道理,很多南洋富商和大陸土豪都懂,所以這兩個城市近年有人滿之患,令本地人非常不滿。祖國母親的怪病一日未康復,孩子們都只好繼續往外跑,托庇於洋人所建立的社會制度。中國人,錢再多,也不過是難民。

南洋幫(三)
2014 年 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是西方國家的華僑,如此高調地替偉大祖國「代客泊車」,一定會被英語傳媒和外國政府找麻煩,認為謝國民是替中國共產黨辦事的南洋富商,有間諜嫌疑。之後參與競投外國的基建項目,容易被外國政客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理由叫停,又或者在投標的過程中被洋人踢出局。這種事情,李嘉誠遇過(外國傳媒的說法:取得港口的經營權是為了協助解放軍控制巴拿馬運河),近年輪到走出去的大陸國企(例如:有解放軍背景的華為,英文:Huawei)。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越來越似澳門賭場貴賓廳。如果香港是一盤生意,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錯,「自由行」可以幫你「交數」(達成銷售指標),交租出糧,燈油火蠟,向股東交代。表面上,高增長概念,股價上升,前景向好(但是近期「自由行」的消費力開始放緩)。代價卻是:喧嘩吵鬧,烏煙瘴氣,黑錢氾濫,北姑橫行。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化多端,風高浪急,充滿挑戰,去留之間,充份考驗生意人的眼光與智慧。八九十年代,英資開始部署淡出。華資接力的結果,是地產霸權坐大,成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來是否會由往績欠佳以及肩負政治任務的中資接手,有待觀察。近年多宗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均顯示,國家隊高價接貨的一刻,極有可能是派對終結,又或者是某個行業開始走下坡之時。

英吉利快勞
2007 年 7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7/blog-post_23.html
節錄:根據 Answers.com 的說法,前大英帝國殖民地盛產「英吉利快勞」。陶傑和董橋是中年「英吉利快勞」的表表者。少年版自然是扮巫師通宵排隊搶購<哈利波特>的小朋友們。當然,還有那位在鏡頭前死命捲舌頭發 R 音,唯恐別人聽不懂 Harry 的極品港女。崇拜英國文化未必代表港人懷念前殖民地主子,我們只是習慣了搶購標籤 (Label)。

唐人街英文(一)
2008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4/blog-post.html
節錄:以下的英文譯名,來自一本英文小書 Cathay By the Bay (中文書名:<灣區華夏>,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裡面有大約二十篇文章,描寫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三藩市唐人街風貌。作者高克毅 (1912-2008),筆名喬志高,英文名字 George Kao。他曾於中文大學翻譯中心任職,是美式英語專家。且看你能否把它們還原中文,請用廣東話或者台山話思考。

大吉利是
2017 年 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html
節錄:做慣老闆的特朗普也許是想借這首歌告訴全世界:我有我一套!I am going to re-write all the rules. 他是生意人,懂計算,而且有賭仔性格(證據:開賭場、娶嫩妻、喜歡打官司),是打落水狗的先頭部隊。舊媒體被新媒體搶走廣告收入和年輕客戶,影響力下降變成夕陽工業。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改革處於瓶頸階段,資產市場火燒連環船。共通點:掙扎求存。被他看中,隔空開火,展開罵戰,連蜜月期或基本禮貌都省下。

哇哈哈
2007 年 6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6/blog-post_22.html
節錄:一宗富中國特色的商業糾紛,航班上的雜誌跟內地網站提供完全相反的解讀,也是常見的現象,畢竟內外有別。倒是連老朋友法蘭西也不給面子,比較難說得過去,人家可是歐洲國家當中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更不提培養了周恩來、鄧小平等一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唯一解釋是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懶得念舊。

翱翔萬里
2013 年 8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30.html
節錄:法式美學,抽象簡約。這個廣告讓你明白趙無極 (1921-2013)、吳冠中 (1919-2010) 和林風眠 (1900-1991) 的畫風出自何處,以及美術人才為何總是投奔法蘭西。萬一你不認識這幾位留學法國的著名中國畫家,以及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請上網。背景音樂是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的作品。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07/0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