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2)


虛假的 Job Description

跟印度騙子交手之後,我改變了做法,要求來電的獵頭族提供 Job Description。如果沒有,拒絕會面,以免被對方用來應酬上司。然後我發現,收到的 Job Description 其實是改寫自已經在公開渠道刊登的招聘廣告,上面的英文被輕微修改過,也有一字不改,博大霧(以為求職者不知道出處)。搞邊科(幹甚麼)?

上網尋找真相,找到一個有很多居港外國人和專業人士出沒的英文討論區 IceRed,裡面有解釋。外國人說,獵頭族想吸引合資格的求職者。如果有,就利用那份 CV 作為談判籌碼,接觸僱主要求簽獨家合約。換言之,獵頭族沒有得到授權,而是利用求職者謀取私利。對,釣魚盤。如果求職者有辦法直接聯絡僱主,根本不需要通過中間人傳話,事情也會變得比較簡單。那個討論區的留言非常精采,敢言的外國人不但踢爆了獵頭族的行騙手法,也指名道姓討論那一間外資獵頭公司最多假盤,可惜現已結束。江湖傳聞,消失的原因,是有留言得罪了法官的老婆,在律師信攻勢之下「被結束」。講真話會被追殺,外國人社群也不例外。

僱主的處理方法

要用到這種手段,可見獵頭行業僧多粥少,競爭白熱化,似不似地產代理為了爭客在新盤的發售地點打架?中間人行業的命運,大同小異,殊途同歸。求職者的個人資料如果被轉售給不法之徒,然後製成假證件或虛假的商業文書,後果可以很嚴重。上述情況通常出現於中高層職位,僱主是知道的,也有方法處理:

1. 把招聘廣告直接張貼於官方網頁,上面註明得到授權的獵頭公司的名字,處理這個職位的聯絡人的姓名、電話和電郵,讓求職者可以直接發送 CV,避免沒有得到授權的獵頭族利用僱主的名義在外面招搖撞騙。較早前政府資助的九大藝團之一請 CEO,便是這種做法,而得到授權的是外資的獵頭公司。

2. 跨國商業調查公司知道有獵頭族擅自利用公司的名義接觸求職者,收集他們的 CV,為免求職者的個人資料落入不法份子手中,同時為了保護公司的聲譽,在官方網頁刊登啟事(題目:Recruitment Fraud Alert),呼籲求職者切勿上當,同時提供一個聯絡電郵,讓求職者可以直接發送 CV 或舉報騙徒。

求職者如何保護自己

僱主有辦法保護自己,求職者又如何?比較困難。問題的根源,是職場的遊戲規則對僱員不利,求職面試階段已經是這樣。很多在公開渠道(包括:獵頭公司網頁)找到的職位空缺是沒有公司名字的,只會籠統地交代僱主是那個類型(例如:Multinational, Asian)或某個行業(例如:Banks, Insurer, Private Equity, Asset Management, Venture capital),如果你向獵頭族查詢公司名字,對方不會回答,原因?如果是真盤,害怕你直接跟僱主聯絡。如果是假盤,害怕你知道他或她另有目的(例如:收集商業情報或個人資料,進行熱身練習或應酬上司)。怎麼辦?

遇上這種情況,我替獵頭族起底。獵頭族一定有 LinkedIn 賬戶,上網查看對方的 Profile,暫時當真(原因: LinkedIn 跟 FB 一樣有假賬戶和假 Profile )。如果是中高層職位,但是那位獵頭族居然只得一至兩年的工作經驗,而且是把實習也包括在內,伏味很濃(粵語:似是陷阱),對方很大機會是把求職者當作熱身練習或用來應酬上司,可以放棄。如果對方已經坐在我的面前,就兜口兜面玩起底,(笑住)問對方幹這一行多久,之前是做甚麼工作的,如果是外國人就問對方在香港生活多久,是否香港居民。這麼一問,年輕的獵頭族往往被我嚇一跳。說謊的人通常會緊張,我會觀察對方的反應,然後再決定下一步。勢色不對,自製藉口,起身離場,然後把對方的電話阻隔。如果你嫌分真假太過麻煩,放棄申請好了。香港網民的說法:「無良僱主太多,又容易被拖欠薪金,失業領綜緩算了。」

跟我交手的獵頭族,不乏被裁的金融從業員,當中有來自 Big 4 的初級會計師(年輕港男),也有外資銀行的交易員(年輕鬼妹)。三十出頭被裁,已經沒有回頭路,說明金融業非常無情,不可能一生一世。另外也有八國聯軍,包括來港未夠半年的混血男人,單憑外表無法判斷他的國籍,似乎是中東或南亞或兩樣都有。得罪講句,我覺得獵頭族這個行業跟新聞行業很相似,共通點:入行門檻低、雜牌軍、浪人館、難民營、中轉站、旋轉門、龍蛇混雜、良莠不齊。近年傳媒裁員,有電視台新聞部的男主播轉行當獵頭族,也有外國回流的女性獵頭族趁年輕跑去選美釣金龜。怎樣對付這種人?請參考徐克監製的電影<新龍門客棧>(1992) 的結局:最後大發神威重創東廠錦衣衛(甄子丹飾演的大太監)的,是個平日毫不起眼,埋頭切肉的韃靼廚子。故事的教訓:快刀斬亂麻,然後轉身走。

插圖來源:Peanuts comic strip by Charles Schultz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電影<新龍門客棧>(199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新龍門客棧

獵頭公司致電聲稱收到 CV
無厘頭被邀見工 畢業生疑遭盜資料
蘋果日報 2012 年 9 月 18 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20918/18018818
節錄:近日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收到來歷不明的公司電話,要求他們應徵「Marketing Assistant(市場助理)」或「Management Trainee(管理見習生)」等職位,原來竟是獵頭公司的蠱惑招。「我明明冇 send 過 CV(履歴)去呢間公司,點解有我啲資料?」大學剛畢業的黃小姐報料,指早前收到「易聯公司」來電,聲稱收到 CV,叫她去鰂魚涌見工,她遂於網上搜尋該公司名稱和電話,「嘩!好多人 post,我擔心係求職陷阱」。剛於港大經濟系畢業的 Amy 在求職網「JobsDB」搵工,很快便有人邀請她應徵康宏,「佢哋有講明係康宏啲 post,我拒絕咗」。後來又有一間叫「Toplink」的公司來電,「我冇 send 過 CV,但佢呃我個 title 係 Marketing Assistant,所以見吓,點知又係做康宏。」由於不少被易聯電召的求職者都曾使用 JobsDB 搵工,懷疑履歷被出售,但 JobsDB 否認:「我哋絕對唔會將求職者嘅資料轉售俾公司。」康宏企業傳訊高級經理黃偉燕否認曾委任易聯進行招聘,對於有中介公司以不正當手法轉介應徵者,會保留追究權利,並勒令同事即時停用。(提示:康宏 1019+曹貴子+王利民+謎網五十)

FTI Consulting -
Recruitment Fraud Alert
http://www.fticonsulting.com/careers/professionals/career-notices
Extract: It has come to our attention that various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are posting fraudulent job descriptions and contacting people offering fal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retending to recruit on behalf of FTI. These fraudulent “recruiters” pretend to solicit applications on behalf of FTI, notify individuals that their qualifications were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employment, and may request sensitive personal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We consider the unauthorized use of our company name or the names of FTI employees to be a crime and are working to investigate and resolve this issue. To report a suspected fraud, please contact careers@fticonsulting.com.

CCP Investment Board -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ppinvestments/
Extract: CPP Investment Board does not accept resumes from employment placement agencies, head-hunters or recruitment suppliers that are not in a formal contractual arrangement with us. CPP Investment Board will not pay any referral, placement or other fee for the supply of such unsolicited resumes or information.

Asiaxpat.com - ICERED IS DEAD?
https://hongkong.asiaxpat.com/forums/living-in-or-moving-to-hong-kong/threads/e612a561-e368-499c-b685-aa7785d79fb5/icered-is-dead/

10 signs about fake interviews that will make your hair stand on its end
https://ezjobs.io/10-signs-about-fake-job-interviews-that-will-make-your-hair-stand-on-its-end/

Employment Crossing -
5 Signs You Are In A Fake Job Interview
By Amanda Griffin
https://www.employmentcrossing.com/article/900047459/5-Signs-You-Are-in-a-Fake-Job-Interview/
Summary: Know the 5 signs during an interview that indicate the interview will lead to nowhere because the employer is just looking for free advice. No one would ever imagine that companies would conduct interviews for nonexistent jobs, but they do. One employer admitted to interviewing candidates a few times each year for nonexistent jobs so they could get ideas from them. Employers are seeking free advice and ideas from candidates that are completely unaware that their time is being wasted. Don't let yourself be one of these poor unsuspecting job seekers. Here are the 5 signs you should look out for that indicate it is an interview for a nonexistent position.

Fake interviews. What are they? How can a candidate spot them?
By John Doe
https://medium.com/@gabilapus1989/fake-interviews-what-are-they-how-can-a-candidate-spot-them-92bd2ee59bf4
Summary: For those of you who don’t know what is a fake interview you should keep reading. If you know what is a fake interview and if you can easily identify one then you should read this article anyway. Based on my experience I could identify four categories of fake interviews:
- From the employer to the candidate
- From the candidate to employer
- From the recruiter to candidate
- From the fake recruiter to other honest recruiter - pretending as a candidate to another recruiter

相關的文章: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1)
2018 年 6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6/part-1.html
這個系列旨在提供一些「進階版」的求職知識。港式求職騙局花樣繁多,跟大家一樣,Auntie 中過伏(港式粵語:中伏=中了埋伏),部份經歷已經在這裡公開。寫出來,希望幫到讀者。幾十歲人,老皮老肉,不怕丟臉。

Revised Feb 07, 2020

2018年6月22日星期五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1)


這個系列旨在提供一些「進階版」的求職知識。港式求職騙局花樣繁多,跟大家一樣,Auntie 中過伏(港式粵語:中伏=中了埋伏),部份經歷已經在這裡公開。寫出來,希望幫到讀者。 幾十歲人,老皮老肉,不怕丟臉。

人事顧問不過是中間人

首先你要明白,人事顧問(通常叫高一級自稱獵頭族)不過是中間人行業,有時會被無良僱主利用作商業間諜。因此江湖經驗豐富的生意人都懂得提防中間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不會披露太多資料,以免中間人把商業秘密出售給競爭對手。結果是:這些行業的工作經驗缺乏深度,在僱主眼中永遠是局外人。今時今日,跨國金融機構(例如:發鈔銀行+Big 4)的 In-house HR Officer 也不過是幾個月短期合約,每隔一年幾乎整個部門換掉,更不要說街外人(人事顧問)。金融業數口精,對於沒有賺錢能力的部門心狠手辣,不難理解。僱主眼中,人事顧問不過是短期的合作夥伴,似外判商,用完即棄,不怕開罪,拖數或翻臉都得。

正常情況,人事顧問是向僱主那邊收錢的,向求職者收錢的必定是騙子。這種人,我遇過,請參考另一篇文章<印度騙子>,日期是 2015 年 8 月 14 日。正所謂:利益決定立場,屁股指揮腦袋。人事顧問本質上是建制派、藍絲帶,所以永遠不會批評僱主,他或她必定是責備求職者,尤其是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把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個人化,所有的錯都是閣下一個人的錯,好讓你閉嘴聽話認命,是建制派的慣技。中間人眼中,求職者不過是一件貨,用力踐踏,令求職者自我形象低落,有助壓價,盡快成交,然後收佣,貨如輪轉,密食當三番,是中間人行業的生存之道。閣下的長遠利益,與中間人無關。中間人的 Timeframe 是以 Deal 為單位的,有今次未必有下次,就是這樣。

同樣原理,身為地產代理的施永青不可能批評地產商謀取暴利,只會說買不起樓是閣下的錯,你應該離開香港到大陸生活,然後在大灣區被中國公安毆打,哈哈。僱主當人事顧問是街外人,但人事顧問卻只會替僱主說話,這種關係似不似單戀?單戀者不可能對目標人物有太深入的認識,對不對?如果你是求職者,試圖透過外判商(人事顧問)了解僱主的要求,聽回來的二手資料未必可靠。同樣原理,預測樓市走勢,你信施永青還是李嘉誠?識揀一定揀誠伯,可惜他退休了。

「職場專家」並非獵頭行業的龍頭

那些經常接受傳媒訪問的「職場專家」也並非獵頭行業的龍頭。得罪講句,被香港網民「熱烈擁戴」的「職場專家」都不過是小角色,我相信她們成名之後很快會轉行(保險界還是 KOL?)。對,跟戲劇組花旦或新聞部小花一樣。獵頭行業似證券界,能夠得到授權替大機構物色高層人選的(例如:大學校長),通常是外資獵頭族。外資獵頭族比較低調,甚少接受中文傳媒的訪問。對,傳媒也分等級,而洋人是看不起中文傳媒的。情況跟投資銀行或跨國企業一樣,外資獵頭公司喜歡聘請名門望族之後,藉此換取本地人脈和內幕消息以及帶來生意。對,職位是利益交換的渠道。這些潛規則,大學教授不敢跟學生講,怕小朋友退學嘛。外資獵頭族我領教過,單憑對方(中年男人)的名字和外表,我已經猜得出他是某個家族的成員。當面查證,他大方承認。有幾巴閉?那個家族有成員參選特首失敗,選擇題,自己想。名門望族又如何,之後一樣音訊全無。

申報利益:從未透過獵頭族找到工作,這一行的人倒是很喜歡利用我應酬上司,吹水(粵語:說空話)。試得幾次,你自然不想跟中間人打交道。沒有實際效益的活動,通常是用來延續某條產業鏈的生存。而不斷催迫你參加這些活動(例如:北上交流、無薪實習)的人,必定是跟那條產業鏈關係密切,也許有檯底交易,但是他或她不會告訴你(例如:成為人大政協的大學校長、成為上市公司非執行董事的財經學者)。表面上的理由,必定是「我為你好」。以關心之名行控制之實,把別人的孩子當踏腳石,是華人社會的常態。(提示:魯迅+人血饅頭)

扯遠了,說回來。單憑中文傳媒的報導,求職者無法理解為何職場上假盤充斥(原因:政府高官缺乏管治能力於是各行各業群魔亂舞、大陸人湧入引進國產騙子的行騙手法);求職過程為何如此的繁複以及費時(原因:因為遊戲規則保障僱主的利益以及令中間人行業有生存的空間),但是配對的成功率卻很低,令求職者經常被浪費時間和被佔便宜;為何資方永遠態度強硬,拒絕回應勞方的要求。

市場秩序混亂,背後很多原因,包括:香港的政治制度(提示:誰人有權選特首?)和經濟發展模式(即是:年輕人必須忍受長工時和低工資好讓僱主賺到盡),還有中國因素所帶來的扭曲(例如:建制派僱主覺得輸入大陸人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無須回應年輕人的訴求)。主流傳媒提供的,是零零碎碎的資訊,沒有來龍去脈,又或者若隱若現,讓打工仔看不清壓迫自己的魔鬼。看不見問題的核心,你就無法對準要害出擊,然後日復一日,無奈地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玩下去。你和你的孩子,因此無法擺脫惡性循環,萬劫千生,求脫無期。誰人得益?你懂的。那麼多人靠弄虛作假混飯吃,而非做實事,令我想起那句經典對白: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出處:Joe Junior +天與地)香港的 GDP,其實也有不少水份。

此為序。下一篇,寫獵頭族如何利用求職者。

插圖來源:
http://funneng.blogspot.com/2013/03/if-you-pay-peanuts-you-get-monkeys.html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趣味英文: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
http://funneng.blogspot.com/2013/03/if-you-pay-peanuts-you-get-monkeys.html
節錄:“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 中譯:「如果你只肯付花生,你只會得到一堆猴子。」這句話出自於英國有名的金融大亨 James Goldsmith。

The free dictionary - 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
https://idioms.thefreedictionary.com/if+you+pay+peanuts%2C+you+get+monkeys
Extract: If you pay very low wages, you will only attract incompetent or unskilled workers (because better workers can go elsewhere to earn better wages). “Peanuts” is a slang for low wages, “monkeys” implies stupidity.

香港網絡大典:TVB 劇《天與地》語錄
http://evchk.wikia.com/wiki/《天與地》語錄
節錄:Dr. Dylan(演員:Joe Junior):「你睇吓我哋呢個世界,睇吓我哋呢個城市係乜嘢樣,除咗錢呢個字之外,我哋已經分辨唔出是非黑白,我哋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到,好似倒模出嚟噉。鍾意食同一樣嘅嘢、鍾意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同一種生老病死嘅做人方法,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書面語:你看看我們這個世界,看看這個城市的樣子。除了「錢」這個字,我們已經分辨不出是非黑白,我們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得像倒模出來似的。喜歡吃同一樣東西,喜歡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一種生老病死的做人方式。這個城市正步向死亡,你知道嗎?)

相關的文章:

雞肋(一)
2013 年 8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html
節錄:九七之後,香港的就業市場翻天覆地,人事顧問這個行業,基本上沒有好日子過。原因之一:香港的就業市場經歷多次的裁員潮。原因之二:香港經濟轉型失敗,本地的就業市場依然側重金融地產。原因之三:部份行業或工種,早已被資訊科技所取代(例如:秘書)。原因之四:大陸海歸派南下,移民外國的香港專業人士回流,令中高層職位的競爭變得激烈。結論是:香港經濟差,職位空缺流失,連人事顧問也要轉行,有人轉型從政(例如:張志剛、吳克儉)。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disintermediation.html
節錄:中間人被飛,商學院語言叫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首當其衝的,是舊經濟的中間人行業(例如:商業銀行、地產代理、人事顧問)。華人社會的傳媒行業,向來是 Power broker 的溫床,部份「資深傳媒人」其實是穿梭於不同陣營之間的中間人,所以你會見到這種「傳媒人」跟地產代理或人事顧問或建制派或人大政協埋堆,一起罵年輕人不肯捱,我後生果陣慘過你但是沒有自殺也沒有精神病。夕陽工業,同病相憐,圍爐取暖,就是那麼一回事。

印度騙子
2015 年 8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14.html
節錄:女人的直覺很準確,原來所謂的 Opening 是假的。他的真正目的,是向我推銷一個聲稱可以協助求職者揾工(粵語:找工作)的「嶄新」服務套餐,透過所謂「超準」的心理測驗以及幾次「深入」的面談,幫我找出事業發展的方向以及最適合我的僱主,然後他會代表我向僱主敲門。整個過程分階段收費,首階段收費(港幣)$3000。如果他無法幫我找到工作,半年之後回水(粵語:退款)。即是:掠水局(粵語:騙錢的陷阱)。

交數(三)
2013 年 2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9106.html
節錄:跟政府部門或者公營機構相比,商業機構的「交數」(達到銷售指標)文化來得更徹底、更瘋狂,充份體現出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Law of the Jungle)。有些服務行業,要求員工交數,其實是變相誘使新入職者「貼錢打工」,說穿了,是無良僱主或者黑社會精心鋪排的求職騙局,目的是騙財,所以特別喜歡聘請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又或者是對香港認識不深的新移民,常用的手法如下。

自報家門(二)
2009 年 7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7/blog-post_17.html
節錄:也有部份立心不良的僱主(例如:求職騙局的主謀)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在面試時向求職者查家宅,一方面是想估計對方能夠帶來多少張新單,另一方面亦想知道對方是否有人撐腰,尤其是對方的直系親屬當中,有沒有得罪不起的人(例如:警察、律師、議員、傳媒和社團之類),從而判斷對方被我方欺負,又或者關係破裂之後,是否有還擊的能力,是否可以把我方集團連根拔起。換言之,挑選合適的受害人。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從小習慣為組織(學校)服務的孩子,服從性高,容易控制,也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因為公立學校不會教),一旦被組織所拋棄,會驚惶失措,迷失方向。對,就算是稱職的奴隸,也會被主子所拋棄,只要主子在鄰近地區或第三世界找到比閣下更便宜更聽話的奴隸,你就會變成被拋棄的螺絲釘。而你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只是成就了一個組織、行業或制度,本人卻被掏空,只剩下軀殼。萬一那個組織、行業或制度走下坡,你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白白浪費。

給新奴隸
2016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假盤或釣魚盤, Auntie 見得多。舉例:某資助機構的小頭目對我說:「我們想 Build 一個 Pool ,以後每年 Interview ,跟進你的發展,看看你有甚麼可以貢獻給我們。」那麼我得到甚麼?Stay in the waiting list? 對方應該是演戲應酬上司,把我當免費的臨時演員。我笑住反擊:「那些 Headhunter 也是這樣做的,有空就來個電話,想 Update 你的 Profile ,但是手頭上根本沒有 Opening 。」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疑似陪跑的經驗, Auntie 多的是。其中一次,是申請某大學自資課程的 Part-time Lecturer,對方是位學者型的中年男士。我步入房間的時候,他低頭看我的 CV ,神色凝重,眉頭深鎖,然後抬起頭,清一清喉嚨,非常客氣地對我說:「其實今日叫你黎(來)呢,唔係(不是)正式嘅(的)Interview,只不過係傾下偈(聊天而已),初步了解下咁啫!」

教育騙局(六)
2018 年 2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2/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涉嫌出賣學生或玩弄權術的大學校長,有理由相信,他們已經替自己舖好後路,找到退休之後的幫閒工作(提示:張仁良+政協委員),日後會跟學術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然得罪窮孩子沒有手尾跟,倒不如一次過賺盡愛國積分,留待北上面聖時使用。對,學生成為校長的棋子,而大學則跟傳統政黨或主流傳媒一樣,淪為踏腳石。

外姓人
2015 年 1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節錄:話題轉到我早年服務過的一間華人家族企業,對方突然面色一沉,開始目露兇光,甚至拍桌子,越說越激動,言語間非常不客氣。我滿頭問號,懷疑自己遇上瘋子,但是沒有奪門而出,因為我想知道原因。跟他周旋,追問細節,終於發現真相。原來我其中一位舊老闆曾經聘請對方的直系親屬出任部門主管,等建立好規章制度,找到基本客戶,運作上軌道之後,就借故把這位開荒牛辭退,然後安排自己的親戚接管那個部門。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過橋抽板,用完即棄。

中年盤點(一)
2016 年 6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11.html
節錄:也有些人,在多次轉工轉行之後,開始明白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利害衝突(優先次序不一致)。有些僱主,不斷請人,同時又不停炒人,即是透過換血控制成本,以及利用對沖機制取回僱主部份的強積金供款,根本沒有打算讓員工向上爬,Performance appraisal 只不過是做個樣子。從僱主的角度看,只要不斷有新人入行,遊戲就可以繼續。新血的來源?大學畢業生。

22/06/2018

For er…

80 後碩士見 2 百次工咬綜援 (4: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mMejuY3RE

片段中惡女職場專家所示範的,是一種低層次的控制手段。一開始把你罵個狗血淋頭,用氣勢壓住你,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軍訓也是這樣。片段出街之後,職場專家把握時機,自薦替<蘋果日報>寫專欄,開始建立名氣。換言之,小朋友成為她的踏腳石。至於<蘋果日報>是否站在年輕人的那一邊,自己想。

給新奴隸

2016 9 20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壞人利用虛假的承諾,剝削年輕人,騙財騙色。有些人,關係尚未正式確立,已經把你罵個狗血淋頭,踐踏得體無完膚(例如:出口傷人的 HR ),他或她以為一開始用氣勢壓住你,成功摧毀了閣下的自尊,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這種手法,有時會配合一些威嚇性的手段(例如:一大群人圍攻一個人)又或者洗腦課程同時使用。這是很低層次的控制手段,經常用來訓練跑數的推銷員。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8)

2020 9 22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20/09/part-8.html

節錄:HR 必定是站在僱主的那一邊,如果是中間人(自稱獵頭族的人事顧問),只不過是僱主的外判商。向弱勢施壓或責備受害人,把事情扭曲成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樣子,是建制派的慣技,依附建制派(真僱主)的 HR or agent 也是這樣。利益決定立場,有奶便是娘,你以為她們會站在打工仔的那一邊?所以 HR or agent 不會教小朋友如何拆解求職騙局,因為她們根本就是騙局的一部份。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7)

20209 22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20/09/part-7.html

節錄:以下內容來自專業人士社交平台 LinkedIn,同樣是外國人對假招聘和假面試的觀察和評論,收集時間是最近幾個月。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6)

2020 9 22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20/09/part-6.html

節錄:這幾篇,是這個系列的 (Part 2) (日期:2018  6  29 日)的延伸,也是 (Part 5) (日期:2019110日)的補充,如果你沒有看過這個系列,請參考下面的<相關的文章>。如果你不知道甚麼是假面試,請參考 (Part 2) 裡面<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三篇英語文章,題目有 Fake Interview 這個詞,是外國打工仔女的經驗之談。作者沒有名氣,但頭腦清醒,也敢講真話,具備參考價值。所用的英文並不深奧,大學生應該看得懂。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5)

2019  1  10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1/part-5.html

節錄:無良僱主或中間人(即:人事顧問或獵頭公司)收集求職者的個人資料,然後轉售圖利,是常見的港式求職騙局。常見的做法:填完申請表格,叫你回家等通知,之後音訊全無。也許會約你去面試,但是感覺很假,因為對方的表情和語氣似背對白,是有劇本的。對方也許會在面試過程中耍手段,真正目的是趕你走(因為收集個人資料的任務已經完成),把放棄的責任推卸到閣下身上。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4)

2018 7 13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7/part-4.html

節錄:如果要改革求職面試這個遊戲,大方向應該是省減不必要的程序(例如:交完 CV 還要填表又要準備 Cover letter 以及在未簽合約的情況之下遞交個人的身份、學歷和工作證明,而那堆東西有可能成為製作假證件或假文件的樣本),提高透明度(而非要求職者無止境地等候)以及讓求職者有較大的話語權(隨時可以叫停)。簡單地說:平衡僱主和求職者之間的期望與要求。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3)

2018 7 6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7/part-3.html

節錄:僱主向求職者偷橋,或以測試的名義,要求提供免費服務,時有所聞,也領教過。問題的關鍵,是無良僱主覺得遊戲規則對自己有利,反正不請你無須解釋,兩句廢話就可以送你出門,不吃(便宜)白不吃。這個不中計?還有下一位,遊戲繼續。有些僱主甚至覺得,求職者有責任用行動、金錢或肉體來證明自己的誠意,所以未入行先吃虧是應該的。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2)

2018 6 29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6/part-2.html

節錄:跟印度騙子交手之後,我改變了做法,要求來電的獵頭族提供 Job Description。如果沒有,拒絕會面,以免被對方用來應酬上司。然後我發現,收到的 Job Description 其實是改寫自已經在公開渠道刊登的招聘廣告,上面的英文被輕微修改過,也有一字不改,博大霧(以為求職者不知道出處)。搞邊科(幹甚麼)?

FYI: 「進階版」求職須知系列是為大學生或年輕人而寫的,希望可以幫到小朋友。如 果 Auntie 的文章沒有浪費你的寶貴時間,請捐助「高錕慈善基金」,網址:https://www.charleskaofoundation.org/support-us/donate-now  謝謝。

 

 

 



2018年6月8日星期五

影像財經


Back to the 80s

八十年代末, Auntie 還是大學生,在香港電台電視部做兼職,替一個財經節目做資料搜集兼打雜和撰稿,每個星期有兩、三日在廣播道上班,每次半日。每集有一個主題,製作團隊出動之前,我要做資料搜集,讓他們掌握基本知識,然後協助物色訪問對象,幫手打電話約訪問。製作人員做完訪問歸來,剪輯完成之後,我負責寫字幕。節目播出之後,我要把內容濃縮成一篇文章,在中文報章刊登,上面有節目名稱和我的名字,我的職銜是「資料整理」。

那是錄影帶的年代,我要跑到另一個房間,用放映機看剪輯好的訪問片段。香港電台是公營機構,管理制度跟政府部門差不多,開機之前要填表。有專用稿紙的,上面註明了時間和字數之間的關係。換言之,那段訪問的長短,決定了字數的上限,於是我要在腦海中進行換算。財經新聞比較抽象,訪問對象又並非每一位都具備表達能力,於是同一片段要看兩三次才能落筆。萬一那天睡眠不足,會夢遊的。得罪講句,有些男人詞不達意,而且外表惡俗,若非有金錢墊腳,是不會有機會上電視的。對,有錢就不需要美貌,尤其是男人。男人只要有錢有權,電視台自然會派出有幾分姿色的女子跟你做訪問,美化畫面之餘逗閣下開心,觀眾則冷眼旁觀美女與野獸角力,談話內容水過鴨背點滴不留。資訊節目不過是一個 Show,美女是花瓶或贈品,電子傳媒就是那麼一回事。

那份兼職沒有變成全職,但是從實踐中我得出兩個結論:1. 財經新聞並非電子傳媒所長,2. 電子傳媒不適合我。從此告別廣播道,轉身走另一條路(文字傳媒),結果那條路把我帶入萬惡的金錢世界。金融業很無情,似賭仔性格的男人,不可能一生一世,但是他助我清還學生貸款,然後供我讀碩士和考取金融業資格。錢以外,也提升了見識水平。今日有能力拆解騙局,是壞男人的功勞。有收穫,我感恩。如果傳媒是我的初戀情人,金融業是賭仔性格的前度男友,哈哈。

財經新聞並非電子傳媒所長

扯遠了,說回來。財經新聞並非電子傳媒所長,原因如下:

首先是技術因素。財經新聞比較抽象,牽涉數字、圖表、資料,還有源於西方世界的理論與概念,而表達這些東西並非電子傳媒的強項,也是東方人的弱項(跟華人社會的教育制度有關)。電子傳媒的強項,是令觀眾有親歷其境的感覺,本質上是戰爭片或災難片(提示:911、8964)。抽象的東西比較適合用文字傳媒來表達,讓程度參差的讀者自行決定閱讀的速度。相比之下,電子傳媒把觀眾放在一個頗為被動甚至是被餵食的位置,所以電視看得太多會變傻瓜,容易被操控。但是今日文字傳媒也式微了,很多歷史悠久的老店(報章和雜誌)相繼倒下,有深度的財經新聞和評論文章需要尋找另一個載體或發表渠道。網上平台容許讀者控制閱讀的速度,而且突破地域和時區的界限,言論尺度也比較寬鬆(因為年輕人多),是一個適合進行實驗的地方。這個博客有很多「政治不正確」的評論文章,是 Google 的功勞,如果有朝一日 Google 因為政治或商業上的考慮而關閉這個平台,又或者連 Google 也下跪,我會封筆。

基於同樣原理,金融業的電視廣告不可能在短短 30 秒之內講解財務公司比商業銀行優勝的地方(提示:批核速度+收數手段)、解釋保險或理財產品的運作(以及潛在風險),於是只能扮感性玩 soft selling(提示:鄭秀文+楊千嬅),結果變成公然說謊又或者歪理一堆:財務公司請電台 DJ 跟你講易借易還(然後金管局開腔警告你:借錢梗要還!)、保險經紀是閣下的守護天使(試過向保險公司索償的都知道並非如此)、商業銀行是閣下的事業拍檔或生意夥伴(而非落雨收傘的債主),理財產品助你擺脫人生困局(例如:女兒被長工時所困所以父親替她理財好讓她盡快上岸,姊姊自覺有責任供弟弟的孩子去外國讀書所以要投資理財)。講錢的金融機構跟潛在客戶(扮)講心,是電子傳媒的弱點所形成的扭曲。

其次是商業因素。舊媒體的商業模式,是(電視頻道)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觀眾,面對廣告客戶的時候才有足夠的議價能力,才可以吸收足夠的廣告收入,然後養活製作團隊以及背後的流水作業生產線,即是一個類似工廠的組織架構。要吸收足夠數量的觀眾,就要遷就大多數人的水平,即是不可能走高檔路線。而過去幾十年香港的歷史發展軌跡,是每一次出現政治動盪,都會導致經濟條件較佳的階層移民(提示:今天應該很高興),回歸之後更加出現「換血」的現象,即是土生土長的「高端人口」被來自大陸的「低端人口」所取代,拉低了平均的理財知識水平。已經移民外國的「高端」通常十來歲就到外國升學,習慣閱讀英文,也從父母身上學會理財,這類人可以透過英語媒體滿足對資訊的需求,中文讀寫能力則停留於初中生的水平,跟中文傳媒(不論是電子還是文字傳媒)也缺乏感情聯繫。「高端」的中文媒體留不住,「低端」的又如何?新移民的投資知識哈哈哈(提示:在法庭上拍照、使用假名片和跟耶穌對話的澳洲金融碩士唐琳玲),面對金錢遊戲的心態也跟香港人很不同(提示:洗黑錢、高摃桿、海航、安邦),所以近年保險經紀和理財顧問的招聘廣告寫明歡迎內地生和新移民,結果請了不少大陸女人。大陸人的心態,只有大陸人才明白,於是金融推銷員也要「換血」。

中文的財經新聞很難做

面對這樣的觀眾群或讀者群,中文的財經新聞很難做。單靠香港的觀眾讀者,市場有限,是否可以嘗試開發香港以外的市場,增加廣告費用或訂閱收入?答案:很困難。技術層面的困難,包括字體的選擇(繁體 vs 簡體)和翻譯問題(解釋:部份財經術語有不止一個中文譯名)。這是入門層次的東西,更加複雜的問題,是華語世界在文化上四分五裂,思辯能力弱(所以讀不懂有如推理小說的財經分析),價值觀和邏輯也非常混亂(尤其是大陸人)。財經新聞裡面,有很多現代社會的複雜議題,在是非黑白缺乏共識,五毛黨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華語世界,中文傳媒的編輯部很難把關。

黃金時期的邵氏或 TVB 賺到錢,是因為出品有龐大的海外市場(包括:東南亞)支持,電影還未開拍已經可以透過預告片(行內人叫賣片花)收回製作費甚至有利潤,而出品以古裝電影或電視劇為主,因為海外華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戲曲故事和文學作品)比較有共識,於是經典作品可以翻拍 N 次(例如: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國四大名著),成為一個低風險的投資項目。但是時移勢易,今時今日,拍古裝電影或電視劇,大陸的產量已經超越了香港,看橫店影視城的規模就知道了。

但是財經新聞不可以玩古裝,金錢世界的故事似推理小說,跟國際關係和現代社會緊扣在一起,而中共又有「國家金融安全」這個概念,害怕外國媒體透過發放不知真假的消息影響股市樓市的走勢以及跨境的資金流動,藉此動搖甚至推翻中共政權。本土派網民的說法叫「支爆」(支那爆炸),英語傳媒叫 China Meltdown 。實例:1. 2015 年 7 月「暴力救市」的背後,據說是共產黨內的某個派系玩財技,發動「經濟政變」,事後有人自殺或被捕或失蹤(提示:肖建華)。2. 近期的中興通訊(港股編號:763)事件,是外國勢力透過疑似商業間諜(據說是猶太裔的美國律師)取得內部機密文件,令中方無法抵賴。特朗普(川普)上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改變對華政策,轉走強硬路線,如果你是中共高層,會怎樣對待媒體?控制不了外國媒體,但是會加強控制中文媒體,對不對?

由此牽涉到第三個因素:政治因素。如果有金融分析師因為接受傳媒訪問的時候表示看淡人民幣而丟飯碗(原因:大陸的財金官員向外資金融機構施壓),外國的沽空機構因為揭發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國企賬目造假而被(強力部門)報復,財經新聞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東西(提示:胡舒立),會為傳媒機構的大老闆帶來麻煩。編採人員講真話的時候,共產黨會不高興甚至出手制止,如果大老闆是身兼人大政協的香港富商,你猜他會怎麼辦?既不賺錢又要殺頭的生意,為甚麼還要做?當談判籌碼用?此外,還要兼顧廣告客戶的利益以及公眾輿論的反應呢!這個遊戲既麻煩又危險,很難找到令各方滿意的平衡點。今日有互聯網,令文字傳媒跟電子傳媒的界線變得模糊,面對的問題大同小異。難怪有些拿維穩費扮傳媒大亨的人頭,索性叫財經記者向上市公司高層拉廣告,把員工當推銷員用,叫他們跑數算了。跑到就繼續做,跑不到就炒魷,無謂傷腦筋。是香港人都知道,很多服務行業的僱主都是這樣。對,一招走天涯。

港式財經新聞捨難取易

面對各種限制,港式財經新聞捨難取易,實行數字化、馬經化和娛樂化。香港人的一貫作風,是不會跟障礙物硬碰,寧願繞道而行,廣東語叫「走精面」。

首先是數字化。既然香港人只能理解數字,就把故事簡化成數字,方便生活節奏急速的觀眾吸收。股評人的意見用數字表達,俗稱「派冧巴」(港式財經術語:提供必勝股票編號,股價的止賺位和止蝕位),無謂長篇大論。主持人和嘉賓的座位或數目不變,連鏡頭的擺位也無須改變,於是那個節目不需要動用太多的製作人手,變成小規模的流水作業。簡單地說:放棄質素,賣即食麵。

其次是馬經化。既然股評人的責任是「派冧巴」,下一步自然是找出那一位「大師」比較靈驗。中文財經雜誌(週刊)的做法,是每星期刊出一個表,比較幾位「大師」所推介的股票的走勢(提示:天下第 N 倉),英文叫 Mark-to-Market,同時附上名字或照片方便尋仇。那一位的表現最好(以股價升幅計算),就簪花掛紅或遊街示眾,捧你做「明燈」(港式財經術語:預測出錯的股評人),讓讀者一目了然,然後追隨或踐踏。香港人挑選風水師,也是這樣的。而西方人的玩法,是出動野生動物做 control group。實例:1. 讓猴子蒙眼投擲飛鏢選股票,結果跑贏大市或基金經理。2. 讓動物預測世界盃足球賽的結果(提示:八爪魚保羅),稍後的俄羅斯世界盃據說會「出貓」(出動俄國白色聾貓預測結果)。簡單地說:茶餘飯後的笑話,無須太認真。

第三是娛樂化。如果關於「明燈」的笑話還未足夠,再添上一些娛樂八卦,例如:名門望族爭產案,財經版男人配娛樂版女人的光棍姻緣,勝在材料供應充足,也無須動用太多的資源去挖故事。水平低的觀眾讀者嫌學院派寫法太過沉悶?港聞國際兩岸財經一律娛樂化,連行內人(例如:女主播)也被當成戲劇組花旦般處理及消耗(證據:轉行之後繼續被跟蹤偷拍),以免太過嚴肅會趕客,影響下降中的廣告收入。女性員工因為有幾分姿色被性騷擾?一笑置之,因為那是人家的女兒。反正得罪女人沒有手尾跟,她們一過三十歲就自動轉行,好命的話嫁有錢仔上岸,怕甚麼?說穿了,是計算。撇開虛妄的名氣,女主播的處境其實跟大部份的服務業打工女郎沒有分別:僱主要你出力,但是不會讓你掌握權力,除非男人不想做高層否則輪不到女人(提示:Glass Cliff)。我擺明剝削,你不高興可以辭職。我預左你會走,只要不斷有新人入行,遊戲就可以繼續。本地生開始遠離這個行業?不怕,輸入大陸人囉,十四億要幾多有幾多,而且懂得自動自覺地配合中國共產黨。對,又是玩「換血」。

港式粵語:Hea 做(放軟手腳做人)。夕陽工業,掙扎求存,不能要求太高。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達明一派:<今天應該很高興> MV (5: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6lMuvD_IE
潘源良的歌詞描寫九七前的移民潮,開頭的畫面是尖沙嘴東部的聖誕燈飾。

達明一派:<十個救火的少年> MV (1990) (3: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Qmtx02A5c
另一首潘源良填詞的<達明一派>歌曲,歌詞是政治寓言,港人一聽就懂。

鄭君綿:<睹仔自嘆>(五十年代版本)(3: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57dd6_pUo
經典粵調,歌詞請參考網民的留言。

The Animals - 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1964) (4: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B3Fjw3Uvc
經典名曲,歌詞刻劃賭仔的墮落之路。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Any Monkey Can Beat The Market
Rick Ferri
https://www.forbes.com/sites/rickferri/2012/12/20/any-monkey-can-beat-the-market/#77c40a22630a
Extract: Give a monkey enough darts and they’ll beat the market. So says a draft article by Research Affiliates highlight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100 monkeys throwing darts at the stock pages in a newspaper. The average monkey outperformed the index by an average of 1.7 percent per year since 1964. That’s a lot of bananas! What is all this monkey business? It started in 1973 whe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Burton Malkiel claimed in his bestselling book,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that “A blindfolded monkey throwing darts at a newspaper's financial pages could select a portfolio that would do just as well as one carefully selected by experts.”

Opinion: How hedge-fund geniuses got beaten by monkeys - again
June 25, 2015
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how-hedge-fund-geniuses-got-beaten-by-monkeys-again-2015-06-25
Extract: The dumbest simple index will beat the smartest guys on the Street. The average hedge fund has produced a wors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than a portfolio consisting of a savings account at your local bank and a random collection of stocks picked by a blindfolded monkey. Stop me if you’ve heard this one before.

相關的文章: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靠不斷入行的年輕人賤賣青春注入新血,直至被時代淘汰為止。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至於替主流傳媒寫專欄或主持節目,然後私底下開設顧問或公關公司接生意,又或者進行檯底交易(例如:跟莊家搵食的專欄作者向散戶推銷暴升暴跌的神仙股或者叫妖股),這一套,財經版依然有人用,但是由於股市交投淡靜,港股的走勢又越來越受大陸 A 股的影響,過去兩三年開始跟外圍(美股)脫鉤,甚麼門派的分析工具都派不上用場,股評人的市場價值其實也在下跌中。

細價股
2017 年 8 月 2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25.html
節錄:新一代的細價股莊家,據說不乏老牌華人慈善團體的總理(贊助商)又或者馬會會員。換言之,他們一邊做壞事一邊替自己贖罪,還是一邊洗底一邊尋找客戶?聽起上來,跟黑社會返教會差不多。而推介這些細價股的財經演員(莊家的傍友兼寫手),又不乏有案底或曾經入獄的男人,即是蛇鼠一窩。古惑仔開俾面派對,局外人避之則吉,誤闖可能會無命的。

東尼(一)
2010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4/blog-post.html
節錄:東尼 (Tony Measor, 1933-2015) 應該是香港知名度最高的鬼佬股評人。東尼的投資哲學非常 Old School、王道、正路。他主張「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發掘有潛力但是現階段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 (Buy and Hold),即是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1930-) 的那一套。上一代阿媽教女兒揀老公,也是這樣的。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中文的財經分析不容易寫,因為要面對一群不同程度的讀者,也需要運用一些抽象的理論或概念提供分析框架,然後適當地剪裁和安放相關的資料和數據。如何拉著這一大堆的工具和零件,運用簡單直接的語言,把問題解釋得清楚明白,讓讀者無痛閱讀,讀完之後又不會令作者的母親大人被問候,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思。

光棍姻緣(一)
2008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html
節錄:儘管公司已經週轉不靈,瀕臨破產邊緣,依然大手花錢做宣傳,不斷招聘員工,同時向供應商大量入貨,以及繼續接受客戶的訂金和訂單。明明公司的業務已經走下坡,股價長期低殘,但是老闆依然帶著知名度甚高的女藝人出入娛樂場所,招搖過市,夜夜笙歌。聰明的銀行家,見狀都懂得第一時間上門追數。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桃色煙幕。

光棍姻緣(二)
2008 年 9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_10.html
節錄:如果你是一心釣金龜的漂亮女藝人,對男人的要求(財富而言)比一般港女高出許多,符合你要求的男人自然少之又少,而難得合符條件的男人又已經放眼大中華,你面對的競爭實在非常激烈,就算「打崩頭」(廣東話:打架打到頭缺了一塊,形容戰況之慘烈)也未必搶到唐僧肉。面對白熱化的競爭,加上要趕死線,以及減肥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女藝人情緒不穩,特別容易看錯人。

戲如人生(二)
2015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29.html
節錄:時代背景是今日的香港,眼見文字傳媒走下坡,才子想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轉型當電影導演兼編劇。他的首部電影叫<愛.尋.迷>,由三個都市情慾故事編織而成。三位女主角中,外表最亮麗的那一位叫 Mandy Lieu,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混血美女。結果電影的票房紀錄平平,令才子的轉型大計受挫,但是戲外的故事似乎更精采。

雞肋(二)
2013 年 8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果有人能夠用行動證明, A 並非到達 B 的唯一途徑,還有 C、D、E 等方法, A 行業會立即被捨棄,求職者的數量和質素均會明顯下跌。「香港小姐」是好例子,近年參選佳麗的質素明顯下降,因為它已經不再是嫁入豪門又或者加入娛樂圈的唯一途徑。另一個好例子,是女主播公然違抗電視台新聞部高層的命令,自己私底下接工作,又或者是爆內幕博炒,然後轉行或嫁人。到了這個地步,在僱員的眼中, A 行業已經不再是踏腳石,而是真真正正的「雞肋」。

女主播
2010 年 7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20.html
節錄:究其原因,是女主播這個行業,越來越似空中小姐,入職的時候必須年輕貌美、口齒伶俐,但是職業生涯非常短暫,頂多幹到三十來歲就要轉行。有鑑於此,不少漂亮的女孩子,千辛萬苦入行,知道真相之後,唯有邊做邊發展副業,又或者忙於釣金龜,希望盡快上岸。女主播一般會讀書,但是她們所用的策略,本質上跟娛樂圈的拜金女子(也是大學生)無異,都是想趁年輕貌美,盡快利用名氣尋找出路,試圖轉換人生的軌跡。

美人窩
2013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html
節錄:管理層的態度,通常非常曖昧。也許是睜一眼閉一眼,又或者視乎個別員工的利用價值,在不同的時期,採取不同的標準。管理層眼中,俊男美女不過是交數工具。而需要姿色的行業,通常設有年齡上限,職業生涯短暫。部份俊男美女,因此忙於經營副業,希望盡快釣金龜、掏古井、泊碼頭,上岸去。上司們心裡明白,這種下屬,有如急流瀑布,來去匆匆。相比之下,大老闆則不動如山。有時間,倒不如用來討好大老闆。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喝過頭啖湯,賺過錢之後,以 Facebook (FB) 為首的新媒體開始走上舊媒體的老路,證據:間諜滲透、捲入權鬥、政治干預、商業壓力。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本來是「自動導航」。優點:輕巧靈活,本小利大,刀仔鋸大樹。運作了十幾年之後,這套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問題。結果是:原有的優點慢慢消失,越來越不好玩,賺大錢的最佳時機已成過去,需要考慮轉型,甚至是撤退。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黎智英(六)
2017 年 7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_21.html
節錄: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日後<蘋果日報>或賣盤或染紅或結業,我都不會再寫了。寫完這一篇,盡了。商人重利輕別離(出處:琵琶行),我說對了。傳媒行業是精神分裂的壞情人,愛上他,你會傷得很重。這個行業的詭異之處,是任何試圖利用它的人都會受傷,分別只是輕傷或重傷,老闆和員工都一樣,無法倖免。四個月前,我在這個系列的第五篇中,形容「黎智英似結業前夕的小商販」。

南洋幫(四)
2014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1.html
節錄:今時今日,南洋富商眼中,香港的傳媒機構,不是用來賺錢的,而是用來對沖中國政治風險。走商業路線的文化產業,早已不跟商業原則辦事。南洋富商購入香港的傳媒機構,等於替府上添置籌碼、棋子、過河卒、歌姬舞女,一件次要的資產, Dog Business ,諸如此類。有需要的時候,權貴喜歡,立即奉上,至於歌姬的貞操、聲譽與性命,生意人從來不在乎。不是已經付了錢嗎?

燒錢生意、湊客之道、中港足球
2014 年 6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0.html
節錄:有些昂貴的玩意或燒錢的生意,是用來「湊客」的,即是跟 VIP 建立更緊密關係,方便「埋堆」(打入小圈子)。前者的例子:紅酒、茅台、錦鯉、古董、沉香木、羅漢松、高爾夫球。後者的例子:足球隊、主流傳媒、娛樂事業。既然只是工具,又或者是用來娛賓的歌姬舞女,燒錢的生意,死亡率高,不得善終,不是賣盤收場,便是關門大吉。管理上常見的問題,是大老闆無心經營,得過且過,又或者是外行領導內行,結果鬧出笑話(提示:王晶:老周電視台)。

Fool Me Twice
2014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fool-me-twice.html
節錄:蔡生講過,財經新聞令人疑心重,遠離幸福。說得對,Auntie 年輕時誤入歧途,見識過不少壞男人,結果成為一個警覺性高的老女人。純真消逝,回不去了。身為女子,不便爆粗,用英文也許更有品味,也更配合蔡生的身份。總之,豬腸也好,臘腸也好,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壞男人教我的
2011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html
節錄:壞男人 3 號喜歡使用勞動人民的語言,日常用語中的魚蝦蟹足夠南丫島所有海鮮酒家一個週末所需。我在公屋長大,粗言穢語嚇不到我。旁人不知底蘊,見我外表老實,怕他嚇壞小妹妹,不斷向他打眼色,他照講如儀。但是他教我如何辨認職業騙子:第一是說話內容空洞,不斷繞圈子。第二必定衣著光鮮,周身名牌(而且是真的)。第三是身上常備多款不同的假名片,方便隨時轉換身份。對,很多上市公司主席都是這樣的。

離岸中心(六)
2010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html
節錄:理論上,凡是可供巨額資金停泊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房地產、私人信託、珠寶首飾以及古董文物,都可以成為不法之徒清洗黑錢的工具,人壽保單亦不例外。洗錢者選中一家保險公司,先將贓款交給保險經紀,購買大量的保險單,然後解除保險,保險公司的退款支票到達指定的帳號後,黑錢就被洗淨。

火燒連環船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14.html
節錄:大陸資產市場的亂象持續,民間的游資到處流竄,尋找可供資金停泊以及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渠道。這邊剛剛撲滅了一個泡沫,那裡又冒出另一個泡沫。官府三令五申防泡沫、禁走資,民間的高手卻不斷找到破解之道。官民角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金融系統的壓力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中國的洗黑錢中心,少不免首當其衝。

翻身的日子
2017 年 12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_27.html
節錄:這種情緒轉化成影像版的「支那爆炸」(香港本土派用語)或 China Meltdown(西方傳媒用語):中國銀行電視廣告被網民接上外國電影的片段,變成中銀大廈被轟炸,有如被刀劍削斷的竹樹,斷裂倒下。那棟大廈,是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靈感來自節節上升的竹樹。在篤信風水的香港人眼中,卻是一把三尖八角的鐮刀,是用來收割的,最後是中港一體「攬炒」(港式粵語:同歸於盡),這是小市民對中資的觀感。

08/06/2018

2018年6月1日星期五

鳩的疑惑


男人拿自己的要害發毒誓

港式粵語:「信佢一成,雙目失明!」原來有下文,就是:「信你兩成,鳩都變形!」不但有下文,而且出了貼紙(圖)。某日外出購物,看見路邊停泊了一部淺色家用版 Toyota,車門把手位置上面,貼了這款貼紙,笑了。開舊款 Toyota 的,應該是住家男或週末司機,也許是希望親友拋卻煩惱笑住上車,又或者不滿官府的施政,但是沒有時間抗爭,於是用貼紙表態。這幅圖,足以總結過去一週的港聞(提示:馬逢國+馬時亨+唐琳玲)。對,港人時刻精明,騙徒無所遁形。問題是:我們的政治和司法制度已經被扭曲,無法懲罰騙徒,港人只能吃花生。

男人拿自己的要害發毒誓,是否信得過,自己想。華人社會保守虛偽,女人因為要顧及個人形象,在公開場合評論男人的要害,通常不敢講得太過仔細,以免被罵淫娃蕩婦或性工作者(提示:港女貪錢+全部都是雞)。除非男人是色狼或變態佬,女人才會針對男人的要害出擊(例如:女人用尖的鞋跟或鞋頭踢或踩色狼的要害)。男人沒有這些心理包袱,所以形容得比較具體,而且還要圖像化和商品化,貼在男人的大玩具汽車身上,玩宣示主權或政治表態。對,男人長不大。至於有幾真心,又是另一回事。高登仔論政的常用語:「一定係咁,否則我切!」(一定是這樣,否則我自宮!)借用長毛(梁國雄)的口頭禪:「呀哥!你切得幾多次?」唉,女人總是懷疑男人的誠意,所以港男港女註定只能爾虞我詐,港式愛情婚姻於是淪為血腥情殺、懸疑電影或投資騙局,不可能一生一世。

「鳩」的意思:鴿子、尾巴、陽具

翻查資料,「鳩」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鴿子類的雀鳥,粵音讀作「溝」。有一首日語歌叫<山鳩>,意思:山鴿子,來自 1975 年的日本電影<絕唱>,演員: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劇情是文藝愛情悲劇:地主的兒子跟農民的女兒相戀,戰爭爆發他要當兵出征,歸來發現女的已經病死,他寧願辦冥婚也要履行承諾娶她為妻。這種故事,純情少女看了會哭的,國產五毛則認為這部電影美化了侵華戰爭。

在港式粵語的語境中,「鳩」卻變成粗口字。由於粵語發音接近「尻」(即:尾龍骨的尾部),於是成為「尻」的假借字,然後焦點再往下移,結果變成男人要害的代名詞。例句:港男 A 評論帶 Gatsby 髮臘上機的建制派議員(馬逢國):「得個幾條頭毛 Gel 乜 L 野?」港男 B 回覆:「唔係用黎 Gel 頭毛架,係用黎 Gel 下面 D 鳩毛!等陣要除褲淨身呀嘛。」(大意:日本髮臘並非用於中年男人日漸稀疏的頭頂而是用於下體的體毛)哈哈,男人笑男人,對準要害,也很正常。

粵語粗言中,「鳩」又可以當作形容詞使用,罵人白痴、腦殘或無用,跟「戇」字連用成為「戇鳩」。罵粵籍男人「戇鳩」是非常冒犯的說法,對方可能會跟你動手(打架)的。而高登討論區的寫法,是諧音版的「硬膠」或英文版的 on9 。在 2014 年底的雨傘運動期間,高登版的寫法成功地衝出國際,原因是一位年輕廣告人 David Cheang 創作了一首粵語粗口歌<話你 on9 怕你嬲>然後把它放上網,英語傳媒把 on9 翻譯成 Stupid Dick 介紹給外國讀者。歌名英譯:If I Call You a Stupid Dick, I'm Afraid You'd Be Mad. 對,壞事傳千里,是傳媒的職責。

香港是騙子橫行的商業社會,容不下沉迷愛情電影的純情少女。把別人當笨蛋的男騙子倒是多不勝數,而且位高權重,經常見報或上電視。廣東話的說法:「眼冤!」(視覺污染)這種男騙子的要害有沒有變形,還是已經秘密淨身,自己想。

插圖來源:
https://freeweibo.com/weibo/3520665007326656

YouTube 精選:

山口百惠:<山鳩>(山鴿子)(3:0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AT5-jfMXR8

來自 1975 年的電影<絕唱>。山口百惠生於 1959 年,電影中的她 16 歲,三浦友和比她大 7 歲即是 23

賣芝麻糊的順德婆婆示範粵語粗言中「鳩」的用法 (0: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y8w0yS68k&feature=youtu.be

關於女人和粗口的關係,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爆粗的女人>(日期:20145 6 日)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香港網絡大典:信你一成
http://evchk.wikia.com/wiki/信你一成
節錄:「信你一成」是高登會員常用的接龍用語,每當有人講了一些天方夜譚、難以令人相信之話時,接龍組就以此句作接龍,開頭必定是「信你一成,雙目失明」。

粤宅男女:信你一成,雙目失明!(簡體字)
https://freeweibo.com/weibo/3520665007326656
節錄:「信你一成,雙目失明;信你兩成,無期徒刑;信你三成,月經都停;信你四成,智商變零;信你五成,碌鳩變形;信你六成,對波變平;信你七成,腦部變形;信你八成,高過姚明;信你九成,心跳即停;信你十足,一定火燭。」(Auntie 的評語:這個由大陸粵籍網民所續寫的的版本兼顧女性性器官。)

陶傑: 特區無厘頭尻人
蘋果日報 2018 年 5 月 7 日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3530511/daily/article/20180507/2038293
2
節錄:今日的廣府話、客家話、潮汕話、閩南話,保留大量先秦至南宋的古音,這一點漸人人皆知,不必多言。實際上北宋市井的原話,叫「莫理頭尻」。「尻」不是男性生殖器,而是尾脊骨下截那凸出來的一小塊尾巴的殘餘。日文的「尻尾」即是尾巴。有一首著名的情詩:「如果人有尻尾,說起來不好意思,只要和你在一起,一定會止不住搖起來。」詩不是色情,而是浪漫,所以日本漫畫家小池一夫,有一作品,叫做「青春の尻尾」。「莫理頭尻」是指粗心大意,首尾錯亂,本末倒置。該列為優先的,放到最後;最不重要的視同頭等大事。香港人崇拜周星馳,「莫理頭尻」「演變」為「無厘頭」,還誤以為那個「尻」字是男人的 JJ 而避忌。

維基百科:鳩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鳩
節錄:鳩(發音:gau1 或者 kau1)係一種雀,而且種類都唔少,最常見有斑鳩、山鳩等。另外,由於讀音相同,網絡上唔少人會用「鳩」字假借廣東話粗口嘅「尻」。

香港網絡大典:廣東粗口五大字
http://evchk.wikia.com/wiki/廣東粗口五大字

GATSBY Hong Kong @Facebook
https://zh-hk.facebook.com/GATSBYHK/
節錄:去旅行都想帶支定型啫喱膏 gel 番個靚頭,但擔心帶住太大支 gel 唔方便?唔洗怕!依家買 GATSBY 定型啫喱膏(特硬/濕硬),會附送一支 30g 輕便裝,細細支咁方便,想帶去邊都得啦!(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相關的文章:

打得飛機多會盲
2016 年 4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html
節錄:打得飛機多會盲,是壞男人 6 號教我的。他幼承庭訓,然後向小妹轉述中國特色的性教育。老一輩的華人父母擔心兒子血氣方剛,濫發高射砲(提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把子孫根弄壞,無法傳宗接代,於是提倡手淫或梅毒會致盲的說法,用來唬嚇男孩,要求他們潔身自愛。

中史老師
2016 年 1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_28.html
節錄:中史科被廢的那一天,7 號心情鬱悶,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男人心情欠佳的時候,就容易沉迷酒色或賭博,7 號也一樣。下課之後不想回家,迷迷糊糊,遊遊蕩蕩,結果蕩進一間新界區的電影院,買了一張門票,可以在同一日之內,無限制地觀看多部日本色情電影。你可以由早看到晚不出來,在淫聲浪語中徹底忘記殘酷現實,又或者讓下半身發揮原始本能,亦即是關掉腦袋的思考功能。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一場佔領運動,令很多人露底。 689 、高官、議員和商界以外,還有財經學者。有一位作風很「雷」的經濟學者,以佔中運動開始 (9.28) 之後兩日的股市跌幅,計算出每位港人的金錢損失是五萬元(港幣),認為此乃佔中陣營欠港人的債。這位教授的治學態度,跟勒索金錢的北姑差不多。難怪有位寫財經專欄的「火雞」大學舊生,第一時間跟「雷」教授劃清界線,以免身上的標籤貶值。

失控中佬
2017 年 6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html
節錄:獅子山下,香港精神,其實害死不少人,尤其是以事業為重的男人。部份男人在向上爬的過程中,長期被組織或制度壓迫,但是不敢反抗,也不敢走獨立自主之路,因為害怕付出沒有回報。老一輩的香港人從小被洗腦,以為死捱難捱就可以上位,結果性格扭曲、心理變態、保守虛偽、階級觀念重,只敢拿身份比自己低下的人出氣,下屬、新人、實習生和求職者成為熱門的選擇。

失控港男
2015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24.html
節錄:這群男人,年紀不小,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但是還沒有長大(成龍的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無須江湖術士批命,都知道他們流年不利,或遇上命中的剋星叫陣,或選錯戰場、跟錯老闆、埋錯堆、押錯注,害怕承擔責任,方寸大亂,失魂落魄,語無倫次,越喊越驚,要勞動法力高強的龍婆(演員:羅蘭)替他們進行粵俗「喊驚」儀式,召喚迷失的靈魂。

路姆西
2013 年 12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19.html
節錄:有些學院派的女權份子,又或者是高學歷的女人,認為男人講粗口是一種性暴力,故意讓女人勾起被強姦的恐懼,應該被嚴厲譴責和懲罰(例如:總之講粗口就係唔啱!)。Auntie 是這樣看的:男人講粗口,原因複雜,不能一概而論。年輕時大概是為了貪玩,中年時應該是為了發洩工作壓力,老年時則肯定是為了哀悼性功能衰退、感嘆如廁日益困難。萬一我說錯了,歡迎各位大哥留言。

爆粗的女人
2014 年 5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5/blog-post.html
節錄:男人不會明白,女人爆粗,需要多大的勇氣。粵語粗言,由於頻頻亮劍(拔出男性的生殖器官),又經常問候女性的生殖器官,容易令女性覺得受侮辱,又或者是勾起被強姦的恐懼。女人當中,又以學院派的女權份子,高學歷的女性專業人士,以及有性潔癖的女性基督徒,最為抗拒粗口。

賀年 Look
2018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look.html
節錄:乳房是女性的性徵,而香港是個將乳房物化或商品化的城市。女性的乳房要成為男性愛戀的物件,就必須符合男性(其實是商家)所設定的標準,乳房的價值與它們的大小很有關係。而乳房的大小,是胸圍的罩杯量度。因此,傳媒鋪天蓋地報導女藝人的乳房大小及形狀,而豐胸廣告亦隨處可見。紅色賀年 Look 的潛台詞,是女性不但迎合男性的凝視,而且主動吸引男性的目光。

殺夫
2016 年 8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8/blog-post_27.html
節錄:如果婚姻是最慘烈的男女角力或兩性戰爭,殺夫便是女人對父權社會的終極反抗。而下毒,是女人慣用的行兇手法。社會文化要求女人照顧男人的起居飲食,扮演傭人或看護的角色。既然如此,女人就順勢而行,在飲食中下毒,讓男人在不知不覺間中毒身亡,又或者先令男人中毒昏迷,失去反抗能力,然後再用刀或槍把男人了斷。那位在奶昔中下毒的鬼婆(粵語:洋婦),便是這種做法。

貴蓋抬見抓泥0麥
2007 年 7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07/07/0.html
節錄:這是一句潮州話的廣東話拼音,意思係「過河睇見蛇眨眼」。除非說話人是許仙,經常在擺渡途中遇上蛇妖送秋波,否則正常人一聽就知係講大話,仲要係離晒大譜,呃鬼食豆腐個隻。例如:「我睇見國旗升起,心情非常激動。」

電話騙案、國產騙子
2015 年 8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8.html
節錄:所以做香港人很累,揾食(粵語:謀生)已經夠艱難,還要浪費時間和精神跟國產騙子周旋。對方改變了行騙的手法,港人也要改變回應的方式。回歸之後,人口結構改變,新香港人多,單憑外表(尤其是女孩子)未必可以判斷誰是新移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變得越來越低,直接影響人際關係和情場生態。年輕一輩的港人,為了生存也被迫學會如何提防國產騙子。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在中港融合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之下,接近權力核心的行業相繼淪陷,在不同程度上被赤化(例如:傳媒、教育)。不少真正的人才,因為思想獨立,被體制所排斥,需要在體制以外的地方尋找發揮的空間。而官府管不到的互聯網,就成為一條出路、一個能夠自由發表作品的平台。壓迫越大,反抗越大。近年香港的網上創作,百花齊放,非常精采,比主流作品更好玩。以下選取部份有代表性的作品,並且提供簡單的介紹,供香港以外的網友參考。

01/0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