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

衍生產業鏈(一)


「扯貓尾」造就第二條產業鍊

香港的常見現象:公營機構的服務質素欠佳或供應不足,於是衍生出另一條產業鍊,而背後的經營者(商人)跟官府關係密切。某程度上,需求是製造出來的,如果官僚處事認真,在問題的根源落刀,第二條產業鍊會失去生存空間,又或者需求下降,官僚為了保護商人的利益及逃避責任(為市民服務),會設法拖延時間,或小修小補,或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功夫(例如:公布私營骨灰龕場的表一表二清單,但是既沒有懲罰違法的經營者,也沒有告訴受影響的消費者應該怎麼辦),好讓第二條產業鍊有足夠的時間壯大以及賺錢(提示:曾蔭權任內停建居屋和停止賣地的原因),而商人稍後會報答曾經暗中幫助過他的官僚。這種玩法,廣東話叫「扯貓尾」,即是官商勾結或利益輸送。例子:

1. 從公營教育制度衍生或分拆出來的產業鏈:補習社、直資學校、國際學校。

2. 從公立醫院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私家醫院、可以進行小手術的醫療中心。

3. 從政府資助的老人院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私營的安老院(香港或華南地區)。

4. 相對於政府資助的房屋市場(即:公屋和居屋)的私營產業鏈:私樓市場。

5. 從公營骨灰龕場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私營骨灰龕場(合法或非法、香港或華南地區)。

如何用公帑養大第二條產業鍊

簡單地說:教育、醫療(加上安老)、房屋(陽宅+陰宅)。這些都是令到有份交稅但無份享用社會福利的中產階級非常不滿的公共政策範疇,即是部份民怨的由來。官僚的藉口:公營機構和私營部門可以相輔相承或互補不足,又或者服務不同的社會階層(即:付得起錢的中產可以光顧私家醫院),官府提供的現金券(提示: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讓錢跟用家走,引入競爭有助改善服務質素,自由市場分配資源比官府更加有效率,諸如此類。

問題是:在第二條產業鍊的成長過程中,有公帑的投入,但是那條產業鍊長大之後卻專注服務購買力較高的顧客,所得利潤也落入商人的口袋中。例子:私家醫院向公立醫院挖角,而那些被挖走的資深醫護人員的培訓過程中,有公帑的投入(原因:那些資深醫護人員是由本地大學的醫學院訓練出來的),亦即是公營大學及背後的官府為牟利的私家醫院訓練人才,令公立醫院淪為行內人的踏腳石。

跟公立醫院比較,私家醫院在定價和營運方面擁有較大的自由度,靈活性較高,有利於回應市場需求。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之間,是否存在不公平競爭,官府是否透過默許人才流失來補貼私家醫院,有爭議的餘地。至於那些直接動用公帑的現金券(即是: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以及政府資助的健康檢查服務為第二條產業鍊所帶來的好處,已經非常明顯,無須長篇大論。香港的醫療體制,跟教育界一樣貧富懸殊,公營系統淪為應酬窮人的冷飯殘羹。如果私家醫院的經營者稍後決定把它(也許聯同旗下的醫療產業生意)分拆上市,官府便有份養大一間上市公司,明白未?公帑是納稅人的錢,官府是否明益生意人,自己想。

官府有份養大的上市公司:領展和港鐵

官府有份養大的上市公司:領展(港股編號:823)和港鐵(港股編號:66)是好例子,今日都成為怪獸,又或者應該叫「大山」(提示:林鄭月娥+三座大山)。共通點:領展和港鐵都是把公共資源私有化的好例子,成為上市公司有助擺脫官僚體制的約束,然後大條道理追求利潤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管理層致力提升資產的回報率(例如:領展旗下的商場透過大幅加租趕走年老的小商販,然後換入能夠負擔昂貴租金的大型連鎖集團;港鐵則透過地產項目補貼運輸業務,同時又北上拓展回報不高的中國業務),利潤和股價上升,管理層的薪金和花紅也水漲船高,變成企業肥貓 (Corporate fat cat),而付出代價的是沒有選擇的小市民(即是:購買力不高的公屋居民+每日乘搭港鐵上下班的打工仔女)。

如果沒有分拆上市,那些因為資產增值所帶來的金錢收益(港式財經術語:釋放價值)應該落入政府庫房,然後用於公營的教育、醫療或房屋,令到(另一群)窮人受惠。財政政策 (Fiscal policy) 的功能,本來是財富轉移,舒緩階級矛盾,防止窮人起來造反,上街高唱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出處:孤星淚 Les Misérables)上述觀點,有不止一位的本地財經寫手提過。結論:與其說領展和港鐵變成怪獸是官府政策失誤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早有預謀,向內定的高層人選輸送利益。對,中國政治的本質,是分贓。而香港高官的玩法,是透過公產私有化向某人或某集團進行利益輸送。過程中,窮人的利益被犧牲,令階級矛盾激化,導致民怨累積,為社會不穩製造土壤。香港高官的壞習慣,是把同一個概念或橋段用到爛或用到殘為止。英文的說法:Copy cat(盜版貓)。領展和港鐵的成長故事、商業模式及其災難性後果,稍後是否會在香港的教育或醫療產業中重現,值得留意。這種港式 Good 水(上市套現)財技,跟扭曲的政治制度有甚麼關係(提示:誰人有權選特首?),你懂的。

某程度上,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國企,也是玩這一套。換言之,用公帑或保護政策所養大的產業鍊所產生的利潤,透過股市落入生意人或白手套的手中,然後被轉移海外亦即是走資。對,中港一體,互相學習或抄襲,盜版貓養大企業肥貓,小市民利益受損但是沒有選擇(提示:強積金+騰訊),就是這樣。

插圖來源:https://de.123rf.com

YouTube 精選: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28)
- Les Miserables - High resolution, with lyr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7E2tfK5QAg
這是電影版 (2012)。

相關的文章: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官府替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製造需求以及提供收入來源,而部份的私營服務供應商(的母公司或附屬公司或聯營公司又或者大老闆的親朋戚友或關連人士所開設的公司)會把生意上市。結果是:本應直接用於窮人身上的公帑,又或者是窮人的棺材本,透過迂迴曲折的渠道,又或者是複雜的理財產品,變相補貼某間上市公司(提示:港鐵、領展)。同一概念,改頭換臉,改名換姓,不斷翻炒,打劫窮人,進貢權貴,是香港公共政策的特色。

疑似地產商
2015 年 4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html
節錄:而緊隨市建局、領匯和港鐵的步伐,近年開始變得有點像地產商的,還有定位本是提供可負擔房屋(公屋和居屋)的香港房屋協會(提示:綠悠雅苑)。換言之,擁有地產發展商思維的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又或者是沒有地產商之名但是擁有地產商之實的上市公司,好像越來越多。亦即係話:香港地,唔做地產,揾唔到食,賺唔到錢。(粵語:不涉足地產行業,無法在香港生存或發達。)

瓣數多(四)
2014 年 10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1.html
節錄:香港幾間華資地產商,都是綜合企業 (Conglomerate)。發展過程,大同小異。七十年代賣樓起家,上市之後作橫向式多元化發展。最初是拓展與地產相關的行業,例如:物業管理、零售、酒店、交通、公用事業。踏入九十年代,則順應潮流進軍電訊、科網和傳媒行業。中間又可能利用香港的賣樓收入,收購海外的基建項目。結果幾十年下來,公司慢慢演變成為一個以地產為主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券、醫療保險)。

配對資助(二)
2016 年 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29.html
節錄:話口未完,又炒冷飯。繼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之後,特區政府推出科技券。靠派發現金券解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港式官僚的慣技。這一招,勝在不傷腦筋,不牽涉策略性思維,更不會驚動具備殺傷力的利益集團。透過派發現金券,官府把決策的權力及責任,通通推卸給消費者或業界的私營機構,亦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結果是好是壞,能否解決問題,已經不關官府或官僚的事。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個領域,經常都出現這種情況:服務供應長期不足而且質素欠佳,但是政府又不想增加資源投放(因為不想加稅或者害怕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於是採取一些派錢式或道歉式的措施,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服務對象(窮人)拿著官府發出的現金券(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市場上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某程度上,以上的分析,也反映出香港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就是山頭眾多,人脈交錯。多年來,不少政商名流和名門望族都透過捐款或者其他途徑,跟某大學某學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或者對某大學某學系擁有某種影響力。這種情況,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大學身上,尤其明顯。在外國,大學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在香港,大學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是中環的縮影。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民國奇書<厚黑學>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

官商角力
2016 年 9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商品或服務,消費者有需求,但是供應不足或者質素欠佳,頭腦靈活的生意人,於是採用另類的手法去滿足需求。可以是公然違反法例,走法律罅又或者是靠燒錢搶佔市場佔有率(例如:Uber),希望造成聲勢又或者是既定事實,試圖衝擊官府的底線以及測試官員的容忍程度,看看能否開闢新的市場空間,最終迫使官府修改法例或遊戲規則,讓這些新推出的商品或服務由非法變成合法。

清明奇譚
2009 年 4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4/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人很可憐,不論生前死後,都無處容身。陽宅物超所值,陰宅嚴重短缺。香港每年有接近四萬人死亡,大約八成半火葬。根據政府統計,未來五年即使計入新增的供應量,公營靈灰位(骨灰位)依然短缺十四萬個。由於積壓的需求太多,輪侯公營靈灰位一般需要两、三年時間。可憐的香港人,生前死後都要排隊。

29/09/2018

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

教育騙局(七)


DSE 有可能繼研究院和副學士之後,被本地生所離棄,要靠內地生填補空缺。去到那個程度,還有待觀察,但學生和家長對 DSE 缺乏信心,卻是不爭的事實。

證據 1:市面上已經出現專門為修讀 IB 課程又或者準備投考 GCE-A Level 的香港學生服務的補習社,招聘廣告可以在公開渠道(例如:SCMP、求職網站)找到。對求職者(老師)的要求:必須熟悉 IB 或 GCE-A Level 課程,或本身已經通過這類國際試。另外,也有補習社尋找能夠協助學生準備 IELTS 或 SAT 考試的老師。這些都是為海外升學而設的課程,如果這條產業鏈開始壯大,便足以證明本地生開始離棄 DSE 課程。對教師的影響:如果你沒有相關的資格或經驗,不過是教育學院或本地大學畢業,萬一找不到教職,想投身補習社恐怕也不容易。

順帶一提:不止是香港,華南地區(例如:佛山)也出現這類補習學校(也許兼具升學顧問功能),服務準備前往外國升學的內地生,在本地求職網站可以找到招聘香港老師北上的廣告。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庸官所打造的本地學歷不吃香,在國際社會缺乏認受性,令本地大學的畢業生變成唐狗唐貓,在出生地被歧視,做完看更之後被遺棄。We prefer overseas graduate 這句話 Auntie 見工的時候聽過兩次,都是外國人在我面前講,第一次是(聲稱代表外資銀行的)鬼婆獵頭族,第二次是跨國企業的鬼佬高層,兩隻鬼見我另有目的(即:攞料、偷橋、陪跑)。兩間老牌大學我都讀過,尚且無面俾,其他的更不用說。

證據 2:賺錢能力較高的學科(例如:醫科、法律、環球商業)收 IB 學生的人數或比例已經超越修讀 DSE 的學生。以守護生命為使命的港大醫學院帶頭示範,用行動告訴小朋友,白色巨塔比較歡迎有父幹的富貴學生,因為可以帶來富貴病人(提示:港大附屬的私家醫院),對爭取研究經費也有幫助。那位拋棄已經開肚的公立醫院病人,跑去私家醫院替富貴病人做手術的醫生(提示:吳國際)是港大醫學院的僱員,對不對?對,生命也分等級。此例一開,學生和家長自動調整升學策略,即是放棄無助於向上爬的 DSE 。修讀 IB 課程的學生既可以投考外國的大學,也可以投考本地大學的「神科」(港式粵語:賺錢能力比較高的學科),證明有錢有選擇。 DSE 的歷史不足十年,在國際社會的認受性存疑,學生和家長自然會用腳投票。

回歸之後,本地學歷大幅貶值,背後是政治因素作怪。熟悉香港學制演變的人會告訴你:特區政府為了令本地的高中學制跟前宗主國(英國)脫鉤,把大學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又把以前的高級程度會考 (A-level) 和中學會考 (CE) 合併,成為現今的 DSE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中文:新高中文憑試),壞處是令到不是讀書材料的孩子被迫在公立學校中多留一年,浪費時間、金錢和青春。官府利用教育搞政治或投誠示忠,香港家長卻有另一套想法,就是依然相信英式學制。有鑑於此,部份直資名校索性開辦 IB 或 GCE-A Level 課程,方便學生畢業之後去英國升學。香港人會告訴你: 689 和 777 的孩子也是往英國升讀大學的,特首是否口是心非,還是把窮人的孩子當作交數或擦鞋的工具,自己想。

香港教育,貧富懸殊。有錢有出路,無錢的只能任人魚肉,下一代還要被洗腦,難怪港女要嫁個有錢人,用錢解決問題,把孩子送入國際學校或直資名校讀 IB 課程,然後去外國升讀大學。嫁不到有錢人?寧願不生育,絕後抗暴政(出處:黃子華),由得「港豬」(本土派用語:等待被宰割的香港人)滅族。簡單地說,扭曲的政治制度延續了扭曲的教育制度,令港式思維離不開錢,因為我們的特首不需要香港人的選票,也無須回應我們的訴求。香港沒有主權,港人沒有選票,沒有錢又想避開扭曲制度所帶來的傷害?只剩下賣身一途(注意:男女均可)。

扯遠了,說回來。由香港公務員直接管理的行業(例如:教育和醫療),必定是遊戲規則扭曲,出現很多古怪的現象,政策背後的邏輯也很混亂。兩試合併令公立學校學生對補習服務的需求下降,部份補習老師趁機轉行,也有補習社上市套現售股離場。改制之後,投考 DSE 的本地學生人數連續數年下降,特區政府的教育部門(提示:考評局)要北上宣傳 DSE,吸引內地生來港考試,官府還要用免考試費作招來(提示:<財政預算案>建議為參加 2019 年中學文憑考試(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難怪本土派網民懷疑真正目的是讓 DSE 成為另一個輸入大陸人的渠道,至於大學學費則成為購買居留權的費用。內地生來港考 DSE 入讀本地大學,特區政府同時又呼籲本地生去大陸升讀大學,結論:換血!

網上討論區的留言:本地大學的研究院畢業典禮要用普通話唱名,因為內地生比本地生多,令後者不是味兒。副學士課程因為定位模糊,缺乏資助及銜接問題,開始被本地生所離棄,部份院校索性北上招生,有網民說本地院校的副學士課程早已收了不少內地生,翻查相關院校的副學士課程網頁,證實所言非虛(證據:簡體字)。前車可鑑,如果 DSE 走上同一條路,出現官府印刷的簡體字課程簡介,並不奇怪。分別是:研究院課程屬於高等教育界的上層建築,對於沒有興趣入大學教書的普通人來說,沒有切膚之痛。而副學士是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是董建華任內 (1997-2005) 的傑作,屬於高等教育界的外圍或下游。但是 DSE 不同,它是高中課程的出口,影響很多年輕人的前途,也牽動無數家長的心情和利益,此外還牽涉公立學校教師和校長的飯碗。如果 DSE 泡沫爆破,成為一個不論在本地還是外國的高等教育界都缺乏認受性的野雞學歷,受害者的數目眾多,災情不但嚴重而且廣泛,特區政府是否準備好迎接這股來自民間的怒火?教育局長楊潤雄的孩子據說入讀國際學校,他是否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還是己所不欲卻施之於人,(跟林鄭月娥一樣)打這份工不過是為了儲備愛國積分?自己想。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港大醫學院開刀 吳國際不獲續約
星島日報 2018-02-22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752893&target=2
節錄:港大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吳國際去年十月,於瑪麗醫院進行換肝手術時中途離開手術室三小時事件,院方上月初公布調查報告,批評事件屬「不必要」及「可以避免」。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宣布,經考慮所有因素後,醫學院人力資源委員會農曆新年前一致決定,吳國際約滿將不再獲醫學院續約。若吳國際不能再出任副教授一職,他在瑪麗醫院榮譽委任醫生的工作安排亦將取消。瑪麗醫院去年十月為病人進行換肝手術期間,負責監刀的吳國際中途離開手術室,改往養和醫院進行另一項手術,導致瑪麗的換肝手術延遲三小時。

吳國際獲聘港大深院顧問醫生
成報 2018-06-15
http://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news1&id=73311
節錄:去年 10 月在瑪麗醫院監督換肝手術期間離開醫院的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臨床副教授吳國際,事後不獲港大續約,而他的合約本月屆滿,吳亦將北上行醫,因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聘請吳國際為顧問醫生,並已和其簽約,吳應會在本月到深圳履新。身兼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的瑪麗醫院肝移植科主任盧寵茂,昨日證實深圳醫院已聘請吳國際擔任醫院肝膽胰外科顧問醫生,他又表示吳國際近日才決定受聘,而他早前亦有到港大深圳醫院了解環境。吳國際與港大醫學院的合約本月屆滿後,他便會北上深圳開展新工作。

家長控訴港大醫學院「搬龍門」
明報 2018 年 8 月 10 日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810/s00002/1533839384671
節錄:本報昨日報道,香港大學醫學院曾承諾取錄至少 75% 聯招生,不過在 18/19 學年,聯招生比例突然跌至 49%。有應屆文憑試(DSE)家長控訴港大突然「搬龍門」,稱事前不知該系 75% 聯招生比例有變,故未及調整選科策略,她考獲最佳 6 科 36 分成績的女兒,最終在大學聯招(JUPAS)學位落空;她又批評港大側重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的學生,不利考 DSE 的本地生。港大醫學院至今仍拒就聯招生比例事宜回應。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中學文憑簡介
http://www.hkeaa.edu.hk/tc/hkdse/introduction/

維基百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節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語: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 HKDSE ),慣稱「文憑試」及「DSE」,是因應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 2012 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作為完成中學階段(中六)的公開試,文憑試的考生組成跟過往中學會考(中五)的考生組成是相同的。但文憑試的課程內容比中學會考多了一年,但較過往香港中學預科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短一年。

DSE 考生國籍不設限 家長憂內地生湧港報考掀競爭
星島日報 2018-03-08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658736-香港- DSE考生國籍不設限+家長憂內地生湧港報考掀競爭
節錄:<財政預算案>建議為參加 2019 年中學文憑考試(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考評局表示,沒有就國籍、考生人數等設限,亦沒有內地生報考 DSE 的相關統計數字。去年,全國內地高考生人數達 940 萬人,當中約 700 萬人能考入大學;至於文憑試(DSE),今年則不足 6 萬人報考,是 2012 年改制後連續第 6 年下跌。有網民在帖文留言,質疑考評局容許外地考生報考 DSE 的政策,呼籲盡快堵塞漏洞。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中港兩地教育制度存異,若內地考生來港考 DSE ,難度很高,相信不會有大批內地生來港應考的誘因不大,不會因此構成競爭問題。他呼籲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建議應慎重看待網上流傳信息,不要輕易相信。

中國留學社:香港 DSE 及聯考,其實是哪個比較好?
2014 年 1 月 30 日
https://www.chinaeducenter.com/forum/viewtopic.php?t=21912
節錄:見到有很火的帖都在說怎麼考 DSE,然後又有些同學躍躍欲試......寫點東西,希望能對童鞋們能有所幫助。1. DSE 是香港的新高中文憑試,是大學入學試,形式可理解為內地的高考。近幾年,香港有學制的改變:為將大學改成四年制(和內地一樣),便將以前英國學制的高級程度會考(A-level)和中學會考(CE)合併,成為現今的 DSE。學生考少了一個試,學生的負擔也少了,教的內容讀相對變得簡單。 DSE 的全寫是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那是新高中文憑試的意思。那就是香港學生考上香港的大學前,必須經歷的一個考試。有香港身份證,便可參加 DSE 的考試。2. DSE 比聯考易。 DSE 比聯考容易,我發了一兩道題,给想参加考試的孩兒們一些參考。(提示:這一篇是內地生的觀點)

大學線 136 期:
來港升學走捷徑 內地生考 DSE
2018-04-26
http://ubeat.com.cuhk.edu.hk/136_dse/
節錄:「高考入大學難度是 100 分,DSE 難度只有 20 分。」內地學生家良(化名)去年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以六科 38 分佳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家良在廣東家鄉名列前茅,一心想來香港讀大學,但深感高考競爭太大,高三時毅然放棄高考,每逢週末坐船來港補習,瘋狂操練試題,最終得償所願。現時考評局未規限考生國籍,只要年滿 19 歲即可應考 DSE 。據數字顯示,2018 年合共 184 位考生持非香港身份證報考,是 2017 年的三倍多。總結應考 DSE 的經歷,家良道:「來港考 DSE 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為 DSE 付出的經濟成本,只有 2,000 多元考試費,另加補習費和車馬費等,相比 SAT 和 IB 等國際試動輒十多萬中介費便宜得多,高考補習費亦十分昂貴。即使放榜成績不理想,家良不介意重考一年 DSE,「畢竟高考也很可能失敗,以 DSE 考香港次級大學仍比高考穩當,也能以 DSE 成績報考外國大學。」可是,當他向學弟妹推薦 DSE 時,他們仍覺資訊太少,不敢嘗試。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唔啱聽系列】拆解大陸生湧港考 DSE 迷思
https://medium.com/@henryporterbabe/唔啱聽系列-拆解大陸生湧港考DSE迷思-10625a70efdc
節錄:首先我地要知道,香港大學學額分兩種,一種係政府資助學額,係全數撥入本地學生申請;此外大學最多可以額外收取 20% 嘅非資助學額,呢個學額其實係容許全世界學生申請,但同全世界個趨勢一樣,最終大部份都會落入大陸學生手上。通常呢啲非資助學額學費係會比資助學額貴幾倍,但因為香港各大學都有大量獎學金學額,所以大陸學生要爭呢啲獎學金,最直接方便都係透過內地高考成績黎申請;而黎香港考 DSE 嘅學生,又係同番以大陸高考成績申請黎香港嘅陸生爭番同一堆非資助學額,試問又有乜嘢分別?考評局去內地宣傳 DSE,亦只不過係睇下有無辦法拉高啲而家大陸收生水平。最簡單嘅證據就係,講到 DSE 咁吸引,點解 2017 年都仲係得 186 位大陸生走黎考?講番大陸人搶奪香港各大學學額問題,真正應該關心嘅應該係非資助學額有無需要 SET 到 20% 咁高;仲有而家嘅學費究竟係咪真係公平:雖然特衰政府講過非資助學位係要比「原價」,但其實呢個「原價」有無包埋一啲大學既有資產成本,例如飯堂、宿舍同圖書館等,好似並無公開,仲要好多大學其實不知不覺間已多超過一半宿舍分比內地生。至於<大學線>我體諒佢係一本學生刊物,就唔響度苛責勒。

姐死姐還在@Facebook:
<政府新聞網公然「搵老襯」,叫 DSE 學生報名北上求學>
2016-02-09
節錄:聽日已經係 3 月,政府新聞網就提醒今年嘅 DSE 考生,可以考慮 3 月 20 日前報名北上求學。大陸大學係分一本二本三本,簡單來講就係 band one band two band three 咁,北大,清華,復旦,中山大學呢啲就係一本重點大學。今日政府新聞網推銷嘅「免試收生計劃」,參與嘅 84 間大學,好多都係二本大學,甚至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係三本大學。如果一本大學都排到 800 名,甚至 800 名以外,咁三本......咁即係雞校啦。政府新聞網,係用政府之名推廣內地嘅大學,推介雞校,仲要推介 D 「貴價唔飽」嘅雞校。

點解政府咁落力推銷北上求學?鼓勵香港學生北上求學,洗腦係其一。其二,參與「免試收生計劃」嘅大陸院校愈來愈多,呢個世界唔會咁著數,有無咁好死,好明顯呢啲係「等價交換」,大陸院校俾得香港學生北上求學,即係香港呢邊,會愈收愈多唔同省份嘅大陸學生。一眼睇穿仆街政府呢啲屎橋。所謂嘅香港大學愈來愈國際化,其實就係大陸化。最恐怖莫過於呢個「免試收生計劃」,有好多二本醫科大學……之前都嘈過架啦,醫管局擬以「免試」形式招聘海外醫生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如果,我話如果,將來香港真係實施「免試」形式招聘海外醫生,我諗之後喺香港見到嘅「海外醫生」極大可能就係呢啲大陸二本醫科大學培訓嘅大陸醫生。以香港回歸以來嘅情形,我覺得一啲都唔出奇囉。香港政府用政府新聞網去宣傳雞校,搵老襯之餘,仲陰謀重重。我呼籲所有心急想要學位,想讀大學嘅 DSE 學生,千其唔好做老襯呀。(警告:寸嘴烈女,內含粗言!)

香港 01:子女均讀國際學校 
楊潤雄稱因港教育制度「複雜」
2017-10-25
https://www.hk01.com/
節錄:楊潤雄自上任教育局局長後,已屢次被質疑,其子女過去並非就讀主流地區學校。據了解,楊育有兩名子女,他們過去均就讀國際學校,目前則在澳洲讀大學。他昨日接受 Now 新聞台訪問,坦承兩名子女過去均就讀國際學校,因為他派往外地工作回來後,覺得香港教育制度較「複雜」,而此舉亦「方便適應」。他表示希望將國際學校教學理念引入香港,但強調香港教育制度亦做出很多成績,在國際間備受推崇。他又認為自己其中一個子女,如果當年在傳統學校就讀,表現或會更好。

有無聽過大陸人讀副學士搏入本地大學?
https://lihkg.com/thread/679307/page/1

大學線:內地生來港讀副學士
http://ubeat.com.cuhk.edu.hk/ubeat_past/090490/34asso.pdf

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簡體字)
https://www1.hkuspace.hku.hk/cc/cht/admission/admission-for-mainland-students/mainland_news
內容:副學士課程最新消息。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K Community College(簡體字)
http://www.hkcc-polyu.edu.hk/other/details.php?id=233&lang=chi
內容:副學士課程入學要求。

相關的文章:

教育騙局(六)
2018 年 2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2/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涉嫌出賣學生或玩弄權術的大學校長,有理由相信,他們已經替自己舖好後路,找到退休之後的幫閒工作(提示:張仁良+政協委員),日後會跟學術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然得罪窮孩子沒有手尾跟,倒不如一次過賺盡愛國積分,留待北上面聖時使用。對,學生成為校長的棋子,而大學則跟傳統政黨或主流傳媒一樣,淪為踏腳石。

教育騙局(五)
2017 年 11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blog-post_17.html
節錄:大學教育泡沫化、供過於求、學歷貶值,是全球性的現象,日本、南韓以及西方國家都是這樣。大中華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然而海外華人社會的獨特之處,在於早就應該被市場力量清理的高等教育界,因為大陸學生(港式官腔叫內地生)不斷湧入,令泡沫延遲爆破,一旦泡沫爆破的話,殺傷力將會更大。相比起新加坡和台灣,香港的情況最為複雜,原因是香港和中國之間存在從屬關係(即是:一國高於兩制),而來港內地生的數量控制於中共之手。

教育騙局(四)
2017 年 9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不應該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提示:沈祖堯)?太遲了。香港成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大學是接近權力核心和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一定會被捲入漩渦。校董會越來越多建制派,海歸派大舉南下(而且是同一間國產大學的校友集體進駐某個學系或學院),學生中內地生的數目又不斷增加(最新數字是 2003 年的三倍),有今日是必然的結果。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資助機構的行政總裁 (CEO) 需要同時滿足和平衡上述三類持份者的要求,絕不容易。與此同時,他還要設立和管理專責籌款的部門或團隊,真是想起都頭痛。如果他是行內人出身,更需要向員工和外界保證,業界的信念和價值,絕不會因為接受商業贊助和使用政府公帑,而被商業利益或政治勢力所凌駕,看看現任港大校長馬斐森 (Peter Mathieson) 的處境,你自然明白。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多得教育局堅持 TSA、要求學生簽署不自殺契約、推廣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推動國民教育等連串措施,讓香港學生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官府或學校眼中的交數工具,而老師是缺乏自主權的打工仔女。老師和校長不但不會保護學生,而且早就在心理上跟孩子切割,淪為「教畜」(教育界的畜生)。公營教育制度的真正目的,是為商界提供廉價勞工,以及替官府執行政治任務。這套扭曲的官僚制度,是為權貴的利益服務,並非為學生服務。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紅色無間道
2017 年 9 月 2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_20.html
節錄:中共滲透香港的大學和傳媒行業,其實從未停過。疑似的紅色無間道,我見識過不止一位,但是從來沒有人試圖把我吸收入黨。政治和宗教團體吸納會員,會按照利用價值分等級,然後提供不同的待遇。它們最想要的,是具備權力或財富或名氣的人,因為他們能夠為組織的生存發展作出貢獻。這個世界,就是那麼現實,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以為可以做福兒孫,結果變成禍延子孫。這盤生意的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已經無法平衡了。那些小便宜、小甜頭(例如:人大或政協身份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只不過是贏粒糖(粵語:得到糖果作為獎賞)。你所輸掉的,不是工廠,而是家族的聲譽,以及兒孫的前途。生意人不明白,中國共產黨每隔一段日子就會發瘋,然後犧牲一批追隨者。跟車太貼,容易出事。

21/09/2018

2018年9月13日星期四

Online Form


Online Form 是西洋古惑仔用來趕客的。

以下情況我遇過兩次:申請跨國企業的中層職位,透過電郵遞交了 Cover letter, Full CV 和 幾篇 Writing samples。幾日之後鬼婆 HR 用電郵回覆,裡面有一條超連結,叫我上網填 Online Form。上面有兩行字:In order to be considered for a position at [Company Name], you must apply via [website or URL] 。上網,到指定的網頁,發現填表之前要先開 Account,網頁聲稱閣下加入了公司專用的 Talent pool 之後,有適合的 Opening 會第一時間透過電郵通知閣下,即是利誘求職者。

照辦,然後在填表過程中,你發現某些 Item 在香港人身上不適用,例如要求你輸入 Social Security Number(美國公民的專利),但是系統不容許你輸入 Not Applicable,而那一格是 Compulsory,即是不填就無法進入下一頁,也無法完成登記手續,你沒有選擇,只好中途放棄,然後畫面還要彈出一句: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quit? Yes or No? 我想爆粗!只能選 Yes,然後望住電腦咒罵洋鬼子,從此遠離某公司。想打發我?早 D 講啦(早點說嘛),我受得起,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對方是試圖製造虛假的希望,乘機收集閣下的個人資料,想篩走不夠富貴的申請人(原因:美國人這個身份很昂貴,因為全球收入都要繳稅,而且稅率很高),還是想把放棄的責任推卸到求職者身上,or all of the above,自己想。真相是:洋人耍手段,用迂迴曲折的手法說不。那個職位根本不想聘請本地人或本地生(原因:利用價值不夠高),但是又不便言明,於是利用 Online Form 讓閣下明白你與某個系統不相容,然後令你無法完成登記程序,迫使閣下放棄申請。由於整個過程在網上世界透過電腦系統進行,令僱主無須面對被玩弄的求職者,也不怕閣下手持機關槍衝入跨國企業的 HQ 掃射 HR。對,店大不止欺客,也欺負求職者,尤其是亞洲人。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高官或富商的孩子都升讀外國的名牌大學,而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後人一定擁有美國護照。對,說穿了,是資產審查或階級歧視,至於所謂的「英語能力」或「國際視野」,不過是藉口、廢話、謊言。

但是那個 Opening 在本地的求職網站刊登,下面還有兩行政治正確的字句:[Company Name] is committed to equal opportunity and diversity, and recruits people based on merit. 我苦笑,中伏了,老貓燒鬚。對,企業跟個人一樣,也會口是心非。記住: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個人或企業都一樣。如果你發現某人或某機構口不對心,就忘記對方所說的話,集中分析對方的行動,留意有甚麼是對方一直沒有做的,自然明白對方的立場與動機,不會那麼容易受騙。同樣原理,你以為那位因為美國航空公司超賣機位而被趕下飛機兼且被洋人打到一口血的亞洲男人真的是被電腦系統抽籤選中的嗎?別傻了。(提示:設計系統的是誰?)

另一種玩法:跨國企業要求外國投訴人上網填寫 Online Form,填完之後你會收到 Auto-reply,叫你等候回覆,然後音訊全無,對方(跨國企業)不會就閣下所投訴的事項採取任何實際行動,真正目的是拖延時間以及消耗投訴人的耐性,如果投訴人不耐煩,發脾氣,轉身走,放棄抗爭,就正合大機構或跨國企業的心意。對,官府打發小市民或反對派也是用這種手段的。這一招的變奏是特區政府慣用的假諮詢(提示:土地大辯論),高官叫小市民填寫點心紙或遞交意見書,然後「意見接受,一切照舊」,又或者早有定論(提示:林鄭月娥+填海),拍板去馬。

真實個案:之前在這裡提過,Amazon 是 Auntie 的仇家,因為我的港大碩士論文被非法上載到十多個不同語言的 Amazon 網上書店發售。事件於 2017 年 3 月被傳媒揭發,起初 Amazon 不斷迫我填寫 Online Form,試圖把我封印於惡性循環之內,真正目的只有一個:拖延時間,賣得一本得一本。另一位有相同想法的苦主(中年男士)索性在 Amazon 開 account,然後自掏腰包用真金白銀買自己的論文(哈哈),收到實物之後用手機拍下照片,然後上載到苦主的 Facebook 群組向大家匯報,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這位仁兄真夠義氣!之後有苦主透過 Facebook 直接向 Jeff Bezos 投訴, Auntie 得到啟發在 Jeff Bezos 的 LinkedIn 個人專頁貼投訴信,同時呼籲有興趣的讀者直接下載本人提供的免費精華版,不要花錢買盜版,試圖斷對方的財路。有用,之後 Amazon 肯刪除我的論文。有苦主找到其中一間侵權出版社的創辦人,發現是 Amazon 的前員工,把他的 LinkedIn Profile 貼在苦主的 Facebook 群組,呼籲大家上門尋仇。我有,對方 Block 我。戰況最激烈的時候, LinkedIn 發電郵通知我,表示如果收到 Report of abuse 可能會 Close 我 account,溫馨提示,明白。科技發展往往比法律制度走得更快更前,所以網上侵權行為的苦主要靠社交媒體跨國追兇,替自己討回公道。港大校方和香港警察好像幫不上忙,大部份時間靠邊站。

事件至今尚未結束。故事的教訓:那些 Online Form 是用來拖延時間的,你要直接打搞跨國企業的高層,對方才會認真處理投訴,至於 Amazon 在事件中的角色有待查證。我知道 Amazon 的股價和市值創新高,無人商店越開越多(提示:AmazonGo),但是它跟其他的美國科網巨擎(即是:Facebook、Alphabet)一樣,已經成為特朗普(大陸譯名:川普)的打擊對象(原因:Amazon 的罪名是逃稅、濫用美國的公共郵政系統以及打爛零售業員工的飯碗),即是有政治風險,所以 Jeff Bezos 要投資太空旅遊計劃(提示:Blue Origin)以及收購 Washington Post,作用是儲備政治籌碼以防萬一。是否「亢龍有悔」(出處:易經),自己想。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糯米糰:<跆拳道> (3: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rLMBiXB4k
醜男要在娛樂圈立足,幽默感不可或缺。糯米糰是台灣的醜男團,走搞笑路線,主音叫馬念先,這首<跆拳道>是他的作品。由於小時候經常被欺凌,所以 MV 的前半部向李小龍致敬(提示:東亞病夫),後半部則惡搞<龍的傳人>,歌詞變成:「多年前寧靜的一個夜,我媽媽帶我來到紐約,現在要回來出唱片,麻煩大家賞個臉。」是否嘲諷王力宏,自己想。<龍的傳人>是侯德建的作品,原唱者李建復是王力宏的長輩,他的父親李模是蔣經國時代的政府官員。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Yahoo 知識:亢龍有悔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1115000014KK08136
節錄:「亢龍有悔」是易經卦象的最高層。卦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是指一個人的聲勢、成就已達巔峰,準備步入衰微的意思。如同一隻龍飛升至九天之際,但氣老力衰,將成墜勢,其心已感到後悔也。

相關的文章: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4)
2018 年 7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7/part-4.html
節錄:港式求職面試是一個變了質的遊戲。就業市場權力分散,人力資源(勞工)的供應商(大學)跟消費者(僱主)之間缺乏溝通,而後者又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即:歧視或騙局),再加上中間人(人事顧問或獵頭族)搞局(即:說謊、耍手段、搶生意),令事情變得很複雜。假盤多,容易中伏(中了埋伏)。求職者付出時間與金錢,結果換來一肚氣。小朋友被放在一個非常被動的位置,容易被動機複雜的人佔便宜。

給新奴隸
2016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至於面試之後音訊全無,又或者約好的面試突然取消,而所謂的「理由」真假莫辨(例如:Your position has been put on hold. Due to schedule change of the senior management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interview on day/month/year has been cancelled),Auntie 也試過不止一次,僱主是跨國企業。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鬼界(洋人)也一樣。(提示:許冠傑+浪子心聲)遇上這種情況,不管是求職或求愛,都請你自設限期,切勿痴痴地等或苦苦痴纏,浪費生命。

自報家門(四)
2009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8/blog-post.html
節錄:十年教改,公營教育體系已經爛透,無可救藥,中產家長以及大機構(尤其是跨國企業和投資銀行)已經對港產的大學生失去信心。於是出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港產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地方,給自己人歧視。連我這個「第三代」隊頭,拿著本地老牌大學的陳年學歷,若干年前見工時也聽過以下的說話(來自一個扮演獵頭族的鬼婆):We prefer overseas graduates because they have the same wave length with our clients. 我的答案是:So you are suggesting that I am ET?

算盤打不響
2018 年 4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4/blog-post.html
節錄:美國五大科網股的負面新聞陸續有來,例如:Facebook 涉嫌販賣用戶私隱圖利、Facebook 跟 Apple 的高層隔空對罵、YouTube 總部槍擊案、特朗普多次發表針對 Amazon 的言論、英國和歐洲多國考慮動用反壟斷法迫使五大科網股分拆。凡此種種,令到投資市場對科網股的看法改變,再加上中美爆發貿易戰,導致美股和港股向下,對於有計畫在香港或大陸上市的國產科網股(例如:小米)來說,絕對是壞消息。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disintermediation.html
節錄:從九十年代中開始,互聯網興起,令中間人行業的生存空間收窄。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跨越國界的交易平台,讓買賣雙方找到對方,令中介活動轉移至網上世界進行(例如:LinkedIn 搶 Headhunter 的生意)。中間人被飛,商學院語言叫 Disintermediation(中譯:非中介化、脫媒)。首當其衝的,是舊經濟的中間人行業(例如:商業銀行、地產代理、人事顧問)。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新媒體的廣告也牽涉複雜的版權問題,因為部份廣告其實是推銷侵權物品(例如:冒牌貨,沒有得到授權的文字或影音創作),又或者以滾筒模式展示於提供侵權內容的網站之內。這些發生於虛擬世界的侵權行為,一樣會被現實世界的執法者或版權持有人所追究,但是蒐證和執法有難度,因為現實世界的法律受到國界所局限,而侵權者可以在網上世界不斷轉移。

貼街招
2017 年 5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31.html
節錄:如果是追討錢債情債,通常是張貼於某君的居所或工作地點附近,讓對方的親友、鄰居、上司或同事看見,目的是迫使當事人現身,交代事情或償還欠款。對,玩群眾壓力。為了加強驚嚇效果,討債街招一般會採用特大的紅色字體印刷,又或者用紅色噴漆直接寫在牆上。這種追債手法,已經轉移到網上世界,透過社交媒體進行。

古惑仔之歌
2013 年 3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1.html
節錄:如果<大丈夫>是香港警察之歌,那麼<飛砂風中轉>便是古惑仔之歌。「古惑仔」是港式粵語,即是黑社會小嘍囉,台灣人叫「小混混」。巧合的是,兵賊之歌都是台灣人作曲,香港人填詞(黃霑、林振強)以及主唱(關正傑、周潤發)。<大丈夫>是劉家昌作曲,<飛砂風中轉>是羅大佑。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劉家昌 (1943-),請到 YouTube 聽他的歌。

大辯論?
2018 年 5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9.html
節錄:要加問號,因為疑點重重。凡是智力正常的香港人,見識過回歸之後的幾任特首處理爭議性問題的嘴臉(提示:林鄭月娥+無聊問題),還有立法會內建制派議員封殺民主派議員的手段,都不會相信今時今日的特區政府會真心誠意地聽取民意。而所謂的諮詢會,很大機會是一齣戲,劇本早已寫好,背後另有目的。

13/09/2018

For the first comment: 中國日報和法輪功(即:大紀元、新唐人電台)都用川普,不信請上網。是否同門,自己想。請不要叫我作家,叫 Auntie 得啦。

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學院派(三)


九月初是開學的日子,卻接連發生了兩宗男學者殺妻案(搜尋:許金山、張祺忠),本地兩間老牌大學(即:中大、港大)各有一位,平起平坐,不分高下。案中的兩位男主角,同樣運用專業知識殺妻:學醫的那一位,用毒氣殺老婆結果連女兒也幹掉,讀工程的那一位則自製「木棺」收藏妻子的屍體,然後搬運到自己的辦公室。中年港男的網上留言:「你學過甚麼,重要關頭一定會使出來的!」

男人怎樣對待妻子,跟學歷無關,因為學校不會教你如何處理愛情婚姻或家庭糾紛。原因?男女關係及婚姻制度的背後,牽涉權力和財富的分配方式,還有孩子誰屬的問題,跟父權社會關係密切。而使用公帑的學校是建制派,校長和老師是公務員心態的打工仔女,不想培養出質疑現實世界遊戲規則的學生,以免學校成為革命基地(提示:港獨),傷害當權者的利益,影響自己的飯碗。利益決定立場,不難理解。華人社會的公立學校,是執行愚民政策的工具,也是複製階級的地方,於是課程內容跟現實世界脫節,追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案件中的男主角運用大學傳授的專業知識殺妻,是他們的選擇,但是也反映出學校教育的局限。受過高等教育的男人不懂得處理跟妻子的衝突,而是把她幹掉就算,這種男人非常自私,對女性也缺乏尊重,視妻子為自己的附屬品,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取她的性命。事實證明,大學教育對於促進性別平等沒有太大的作用。

主流傳媒也好不了多少。事件的受害者是女性,但是傳媒的取態,卻依舊是從男性的角度出發。向來是維穩部隊的 TVB 新聞部派出一位年輕的女記者訪問了兩位出席港大開學禮的小男生,要求他們回應事件。第一位是講廣東話的本地生,他說事件不過是個別老師的私人問題(潛台詞:他殺人不關我事!)。第二位是講普通話的內地生,他的說法是工程學者殺了老婆還要把她搬運到辦公室,影響大學的聲譽,很不應該(潛台詞:老師不應該令學生身上的標籤貶值)。兩位男生都只求自保,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沒有為女性受害人說話。如果你是中年父母,有女兒在港大讀書,看見女兒的男同學是這種貨色,你會搖頭嘆息,擔心她找不到有質素的男朋友,婚姻會沒有著落。對一般人來說,大學除了是職業訓練中心,也是婚姻介紹所。難道你想女兒投身職場之後,跟已婚的男上司發展婚外情,又或者嫁給沒有前途的男同事?讀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甚麼會有女狀元去選美。

值得注意的是:怎麼女記者不訪問女生?還是女記者訪問女生的片段被男主管剪掉了,不知道。女性傳媒人在行內的地位,可見一斑,難怪她們一過三十歲便轉行,或當公關或從政或嫁人上岸結婚生子,是否玻璃天花 (Glass ceiling) 作怪,還是舊媒體走下坡急於跳船,自己想。撇開虛妄的名氣,女記者或女主播的處境其實跟大部份的服務業打工女郎沒有分別。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職場上和情場上,女性經常被指派當下把,負責成就男人,但是功勞被掠奪,也缺乏話語權。中國空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只有一個武則天。當女人被男人欺負,沒有人會替你說話或出頭,旁觀者只顧吃花生嚼舌頭是非八卦,然後一句「女怕嫁錯郎」就替你結案 Close file,不會有人採取行動,防止再有女性受害。華人社會,大部份人對弱勢冷漠無情,也不敢公開追求公平公義,於是獨裁專制可以千秋永續,即使有政權更替,老百姓的處境依舊水深火熱。學院派的說法,叫「超穩定結構」。

扯遠了,說回來。學者殺妻令女孩子覺得婚姻是低回報但高風險的玩意,選男人學歷並非可靠的指標。既然遊戲規則對女人不利,索性放棄婚姻,寧願一個人輕輕鬆鬆過日子,反正香港的環境也不適合養育孩子。這種女人意志堅定,不想為男人付出,更不願身陷婆媳糾紛,官府或傳媒強迫女人結婚生子的洗腦攻勢對她們沒有作用。對,逃避婚姻和拒絕生育,是亞洲女性反抗父權社會的方法。幾年前<經濟學人>雜誌已經有一篇文章,指出越來越多的亞洲女性選擇逃離婚姻,但是思想傳統的亞洲男性卻依然希望成家立室生兒育女,於是造就不少異地婚姻。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港男北上娶妻(然後製造很多社會問題需要動用公帑解決),台灣佬用錢買越南妹(即:郵購新娘),國產剩男跑去烏克蘭娶妻生混血孩子。對,重男輕女的社會,輸出尋找生育機器的炮兵團。

有些女孩子覺得問題的根源在於華人社會習慣欺負女人,爭取女權只會招來更大的打壓,於是想嫁外國護照然後遠走高飛,即是靠婚姻改變命運。這種情況在大陸女人身上尤其明顯(例子:鄧文迪 Wendi Deng),她們全心全意追求個人幸福,視男人為踏腳石,對國家大事沒有興趣,也沒有打算要改變甚麼。對,中國人的基因,是逃跑,而非戰鬥。

男士們要明白,女人也有很多種,並非只有賢妻或妓女這兩個類型。而傳媒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女人以結婚生育照顧家庭為終身事業)是假象,那些宣傳攻勢背後牽涉商業利益或政治任務,試圖把女性變成交數工具,如果你信以為真,然後把那些扭曲的價值觀強加於女性身上,女人會不高興的。跟女人相處,最簡單的做法,是聆聽女人說話,然後問為甚麼。遇上口是心非的女人,留意有甚麼事情是她從來不做的,然後思考原因。女人對付花言巧語的男人,這一招同樣適用。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就是那麼簡單。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港大副教授涉殺妻藏屍
星島日報 2018-08-29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864492&target=2
節錄:繼中大副教授許金山涉嫌殺妻女後,本港最高學府香港大學又揭發教授殺妻案!港大校委兼副教授張祺忠,與妻爭執涉嫌用電線勒死妻子,再自製密封「木棺」,由校園宿舍第一現場移屍三公里外的黃克競樓辦公室,有人還報警尋妻圖轉移視線,惟藏屍十一天,警方憑「天眼」攝得運屍片段,昨登門搜查破棺起屍,涉案的張當場被捕。

The decline of Asian marriage
Asia's lonely hearts
Women are rejecting marriage in Asia.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are serious.
The Economist (Aug 20, 2011)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11/08/20/asias-lonely-hearts
Extract: A lot of Asians are not marrying later. They are not marrying at all. Women are retreating from marriage as they go into the workplace. That’s partly because, for a woman, being both employed and married is tough in Asia. This is true elsewhere in the world, but the burden that Asian women carry is particularly heavy. And Asian women who give up work to look after children find it hard to return when the offspring are grown. Not surprisingly, Asian women have an unusually pessimistic view of marriage. Asian governments have long taken the view that the superiority of their family life was one of their big advantages over the West. That confidence is no longer warranted. They need to wake up to the huge social changes happening in their countries and think about how to cope with the consequences.

相關的文章: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節錄:這群港男,很會計數,也擅長考試,所以金融業的專業試難不到他們。但是由於成長階段沒有修讀政治、歷史和文學等學科,缺乏文化修養,視野狹窄、沒有深度,為人也缺乏氣度和風度。跟女人相處的時候,呆呆板板,焦慮不安,沒有話題,又或者斤斤計較,害怕被女人佔便宜。他們所修讀的學科,令他們相信萬事萬物都有方程式,於是欠缺隨機應變、鑑貌辨色的能力。這種男人,面對比他們成熟或有機心的女人,會束手無策。

學院派(一)
2013 年 5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7.html
節錄:多得董建華推動外判以及削減撥款,令學術界、醫療界和社福界的公營機構大幅削減新入職者的薪酬,導致大學的教學職位兼職化,短期合約多,終身教席 (Tenure) 少,又或者是預留給能夠立即提升大學排名的年長外國學者。結果是:土生土長以及屬於適婚年齡的男博士,要在本地大學尋找全職教席,非常困難。以兼職的身份教書,好像比較容易一點,但是前途與錢途都欠缺保障,從女孩子的角度看,是沒有安全感。

性別戰爭
2017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html
節錄:怎麼學校從來不教你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以及討論性別議題?因為背後牽涉權力與財富的分配,亦即是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西方學者說,知識無法改變命運,因為學校其實是個複製階級的地方。它只會教你尊重現有的制度,跟從既定的遊戲規則去玩。既然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難以改變,有些女孩子索性把心一橫,用肉體跟掌握權力或金錢的男人交易,甚至是設局敲詐勒索對方,這是女人擺脫宿命的另類途徑。

性騷擾
2012 年 4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27.html
節錄:請小心提防那些主動向你送秋波的女下屬。不要以為是飛來艷福、回春靈藥,就貪一時之快,立即變狗公,嘿咻嘿咻撲過去。有些有機心的女孩子,會主動設局陷害男人。她也許是想得到指導和保護,想擁有挑選工作的特權,想借助男上司上位,又或者純粹是貪玩好勝,想征服男人,然後向其他女孩子耀武揚威、宣示主權。個人觀察,有機心的小女孩,今天比過去多。男士們,小心女人。

中年盤點(三)
2016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24.html
節錄:利用男人(收兵),是女人反抗父權社會的方式(例子:武則天)。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女人是強者。以下是大陸女生的心聲(來自網上留言):「男人長得慢,但是卻死得早;女人成熟得快,但是青春有限。要在男人有限的清醒時間之內,把他們從茫茫人海中拖拉出來,然後調教成當老公的材料,真是想起都悲從中來。」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是公立學校不敢碰的題目。因為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壞女人比好女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快地向上爬。學校不教,女孩子於是靠八卦雜誌(即:釣金龜指南)學習生存策略,結果變成條件欠佳但自以為是的拜金女,令男孩子畏懼和迴避。做女人難,狼太和狼女是真實個案,適合作為小組討論的題材。對女孩子來說,這個題材夠貼身,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不少女生爬到企業金字塔的中層便止步或流失。這種現象,說明香港女生依然受制於傳統思想,也說明了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女人要向上爬絕不容易。單靠讀書,作用有限。還是股民的看法最實際:女人想發達?一係識投胎,一係就嫁個有錢人!原因?能夠打入富豪榜的香港女性,不是富家女便是豪門闊太,靠創業發達的女商人只得一兩位。

玻璃懸崖
2015 年 10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30.html
節錄:「玻璃懸崖」(Glass Cliff) 是指女性在突破「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之後,卻發現自己身處險境,有如站立於懸崖邊,稍有差錯便粉身碎骨。原因?只有當企業或組織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玻璃天花」才會短暫打開,讓女性接受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然而,當企業或組織渡過難關之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再度由男性掌握大權。換言之,鐵娘子成為過渡性的領導人物。這種潛規則,在男性主導的行業很常見。

女人都是同行
2016 年 10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果男人可以透過操縱遊戲規則不讓女人上位,而女人之間又自相殘殺,這種地獄職場還有甚麼值得留戀?越想越不對路,難怪拜金女越來越多,當中又不乏高學歷的女狀元,試圖透過另類的途徑把優秀的學業成績套現,上岸或移民,遠走高飛。

目連救母(一)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html
節錄:讀懂了「目連救母」的故事,你自然會明白,為何華人社會中,婆媳糾紛特別普遍以及嚴重。你也會明白,為何戲曲故事當中,特別多兒子救母親的情節。戲名或有不同,戲軌卻如出一轍:丈夫也許遠行出征,又或者優柔寡斷、軟弱無力,受苦受難的妻子缺乏依靠,只能夠等待兒子長大成人、羽翼漸豐、中狀元又或者學成武藝下山,方能逃出生天,有好日子過。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漢人家庭,被儒家思想毒害太深,只顧傳宗接代,對兒孫卻重量而不重質。女人面對沉重的封建壓力,唯恐生不出兒子,生了兒子又過度縱容和保護。到兒子長大之後,就把他當老公般霸佔,令家宅不寧。慈母多敗兒,結果中國女人培養出一大堆既沒有肩膊也沒有腰骨的廢柴,也令到這個國家數千年來缺乏稱職的領導人,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這是女人的自作孽,也是中國人的共孽。

殺夫
2016 年 8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8/blog-post_27.html
節錄:如果婚姻是最慘烈的男女角力或兩性戰爭,殺夫便是女人對父權社會的終極反抗。而下毒,是女人慣用的行兇手法。社會文化要求女人照顧男人的起居飲食,扮演傭人或看護的角色。既然如此,女人就順勢而行,在飲食中下毒,讓男人在不知不覺間中毒身亡,又或者先令男人中毒昏迷,失去反抗能力,然後再用刀或槍把男人了斷。那位在奶昔中下毒的鬼婆(粵語:洋婦),便是這種做法。

玩物與玩人(二)
2009 年 3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3/blog-post_10.html
節錄:<宋江怒殺閻婆惜>的故事見於<水滸傳>第二十回,故事內容是熟悉的:年青女子(閻婆惜)為了生活當老男人(宋江)的小妾,解決生活之後在外面包養小白臉(張三郎),物質和感情都有著落,但是依然活得不開心。某日意外發現老夫的罪證(暗通梁山的書信),意圖要脅或者敲詐勒索,結果激起老夫把火,動殺機把她幹掉,之後老夫亡命天涯,又或者被捕伏法。

05/09/2018

For The Penguins Family: 請參考畫面右邊的捐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