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一雞三味


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初嘗上一代的好東西。對老人家來說,卻是舊侶重逢,感慨萬千。

作為電影配樂,歌曲的作用,是營造氣氛、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推動劇情發展。一般來說,傳記片、戰爭片和史詩式文藝片,需要運用音樂營造某個年代的氣氛,傾向採用原唱者的版本,又或者是原裝錄音。其他類型的電影,自由度比較大,視乎導演的口味、劇情的需要以及演員的人選(是否歌手),可以採用翻唱的版本,又或者是由演員唱出。有需要的話,甚至可以將經典歌曲改頭換面,注入新的精神和感覺。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Groovy Kind of Love

六十年代的英國,發生過一宗郵政火車劫案。盜賊團隊總共有十五人,打劫一列由格拉斯哥前往倫敦的皇家郵政火車,搶走 260 萬英鎊,打傷火車司機後逃去。其中一名盜賊 Ronnie Biggs(中譯:碧斯)最近去世,據報導,他不但至死不悔,而且引以為傲。這宗轟動一時的火車劫案,曾經被改編成電影。電影中,流行歌手 Phil Collins(提示:Genesis)飾演盜賊團隊的另一位成員 Buster Edwards ,有愛情線。電影的插曲,是六十年代流行曲 Groovy Kind of Love 。原裝版青春活潑,感覺年輕。電影中由 Phil Collins 唱出,配合主角亡命天涯的命運,歌曲的節奏放慢了,感覺滄桑與無奈,中年心事似酒濃。旋律出自古典音樂,作曲家 Muzio Clementi (1752-1832) 是移居英國的意大利人。這首歌有廣東話版的,歌手是林姍姍(提示:鄭伊健)。對, Auntie 年紀大,輩份高,聽過 DJ 林姍姍唱歌。

All by Myself

這首七十年代流行曲,是單身人士的悲歌。如果閣下是高齡剩女宅男,非常之害怕孤獨終老,擔心他日無人收屍,聽之前,請準備足夠的紙巾。旋律出自古典音樂,作曲的 Rachmaninoff (中譯:拉赫曼尼諾夫)是俄國鋼琴家,他的作品浪漫、詩意、精緻,經常被用於文藝愛情片(例如:四十年代電影 Brief Encounter ,中譯:相見恨晚)。這首歌,最近一次於電影中出現,是 Bridget Jones’ Diary (港譯:BJ 單身日記)。電影開頭,女主角 Renée Zellweger (港譯:雲妮絲穎嘉)是辦公室女郎,沒有拖拍,發悶在家,一邊聽這歌,一邊跟著唱,唱到典床典席,非常誇張。電影中採用的,是女歌手 Jamie O'Neal 的翻唱版本。這部電影改編自流行小說,情節脫胎自英國文學名著 Pride and Prejudice (中譯:傲慢與偏見)。簡單地說:女主角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一個好,一個壞,不知如何抉擇。這種電影,跟愛情小說一樣,是女人的鴉片。除非你是石塘嘴如花,否則無須深究真偽。

插圖來源:
http://comps.canstockphoto.com/can-stock-photo_csp14294724.jpg

YouTube 精選:

Phil Collins - Groovy Kind of Love (Paris 2004) HD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dINYLPPY
這是電影中 Phil Collins 所唱的版本。

The Mindbenders - A Groovy Kind Of Love (1:5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cIunulJi4
這是六十年代原唱者的版本。

林姍姍:<突然> (3: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LFnfKxiICk
這是八十年代的廣東話版。

Muzio Clementi (1752-1832)
- Progressive Piano Sonatina in G major, Op. 36, No. 5 III. Rondo: Allegro di molto (2: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dYqv9j8a2A
Groovy Kind of Love 的旋律出自這首古典音樂,作曲家是移居英國的意大利人。

Eric Carmen - All by Myself (1976) (4: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n6o5tiPds
這是七十年代原唱者(男歌手)的版本。

Bridget Jones’ Diary Soundtrack - All By Myself - Jamie O'Neal (4: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bMfA-aFFe0&list=PLB6894DDEBD04C63E
這是電影中採用的女歌手翻唱版本。電影的香港譯名是<BJ 單身日記>。

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2 in C Minor, Op. 18 - HD (34: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pJ8REjvqo
All by Myself 的旋律出自這首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11:14 - 22:10) 。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Great Train Robber Ronnie Biggs dies aged 84
BBC (Dec 18, 2013)
http://www.bbc.co.uk/news/uk-25426914
Extract: British criminal Ronnie Biggs, who took part in the 1963 Great Train Robbery, has died aged 84, his spokeswoman has confirmed. Biggs was part of the gang which escaped with £2.6m from the Glasgow to London mail train on 8 August 1963. He was given a 30-year sentence but escaped from Wandsworth prison in 1965. In 2001, he returned to the UK seeking medical help but was sent to prison. He was released on compassionate grounds in 2009 after contracting pneumonia. Train driver Jack Mills was struck over the head during the robbery and never worked again. He died in 1970. Biggs, who died early on Wednesday, was being cared for at the Carlton Court Care Home in East Barnet, north London. He could not speak and had difficulty walking after a series of strokes.

Great Train Robbery (1963)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Train_Robbery_(1963)
Extract: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was the robbery of a Royal Mail train heading between Glasgow and London in the early hours of Thursday 8 August 1963 at Bridego Railway Bridge, Ledburn near Mentmore in Buckinghamshire, England. After tampering with line signals, a 15-strong gang of robbers led by Bruce Reynolds attacked the train. Other gang members included Gordon Goody, Buster Edwards, Charlie Wilson, Roy James, John Daly, Jimmy White, Ronnie Biggs, Tommy Wisbey, Jim Hussey, Bob Welch and Roger Courdrey as well as three men known only as numbers '1', '2' and '3'. A 16th man, an unnamed retired train driver, was also present at the time of robbery.

Wikipedia - Buster (1988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ster_(film)
Extract: Buster is a 1988 British comedy-drama crime film based on characters and events from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63). It stars musician Phil Collins, Julie Walters, Larry Lamb and Sheila Hancock. The soundtrack featured two Phil Collins singles which eventually topped the Billboard 100 singles chart.

Wikipedia - Phil Colli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_Collins
Extract: Collins's first film role since becoming a musician came in 1988 with Buster about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which took place in England in August 1963. Reviews for the film were mixed but Collins's performance received good reviews and he contributed four songs to the film's soundtrack. His rendition of "Groovy Kind of Love", originally a 1966 single by the Mindbenders, with lyrics by Toni Wine and music by Carole Bayer Sager, but with the melody of the Rondo section of Muzio Clementi's "Sonatina in G major", op. 36 no. 5 reached number one.

Wikipedia - Muzio Clementi (1752-1832)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zio_Clementi
Extract: Muzio Clementi was an Italian composer, pianist, pedagogue, conductor, music publisher, editor, and piano manufacturer. Born in Rome, he spent most of his life in England.

Wikipedia - Groovy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oovy
Extract: Groovy (or, less common, "Groovie" or "Groovey") is a slang colloquialism popular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It is roughly synonymous with words such as cool, excellent, fashionable, or amazing, depending on context.

Wikipedia - All by Myself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l_by_Myself
Extract: "All by Myself" is a power ballad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ric Carmen in 1975. The verse is based on the second movement (Adagio Sostenuto) of Sergei Rachmaninoff's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us 18.

Wikipedia - 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rgei_Rachmaninoff
Extract: 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 was a Russian-born composer, pianist, and conductor. Rachmaninoff is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finest pianists of his day and, as a composer, one of the last great representatives of Romanticism in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Wikipedia - Brief Encounter (1945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ef_Encounter
Extract: Brief Encounter is a 1945 British film directed by David Lean about the conventions of British suburban life, centering on a housewife for whom real love (as opposed to the polite arrangement of her marriage) brings unexpectedly violent emotions. The film stars Celia Johnson, Trevor Howard, Stanley Holloway and Joyce Carey. The screenplay is by Noël Coward, and is based on his 1936 one-act play Still Life. The soundtrack prominently features the Piano Concerto No. 2 by Sergei Rachmaninoff, played by Eileen Joyce.

Wikipedia - Bridget Jones's Diary (2001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dget_Jones's_Diary_(film)
Extract: Bridget Jones's Diary is a 2001 British romantic comedy film based on Helen Fielding'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which is a reinterpretation of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adaptation stars Renée Zellweger as Bridget, Hugh Grant as the caddish Daniel Cleaver and Colin Firth as Bridget's "true love", Mark Darcy. A sequel, 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was released in 2004.

相關的文章: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Big Band 和 Swing 是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因此,不少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都會採用這兩種風格的爵士名曲做電影配樂,來營造那個年代的獨特氣氛。用顛覆傳統的爵士樂,來刻劃戰爭年代的紙醉金迷,以及亂世中的愛情故事,是荷里活電影的慣常做法。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29/12/2013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路姆西


釋名

對!此乃路姆西,神獸家族的最新成員。由於粵語發音不雅,現已改名路福西。

今次的搶購熱潮,是粵語文化的勝利。起初是香港網民(據說是高登仔)最先發現「路姆西」這個大陸譯名,然後是被視為「激進」的政黨成員用狼公仔擲向梁振英。在廣東話的語境中,丟你=操你,路姆西=媽個 B。對,即是港版草泥馬。Auntie 是屋村妹,長大之後在男人堆中混飯吃,聽慣勞動人民的語言,沒有潔癖。

有些學院派的女權份子,又或者是高學歷的女人,認為男人講粗口是一種性暴力,故意讓女人勾起被強姦的恐懼,應該被嚴厲譴責和懲罰(例如:總之講粗口就係唔啱!)。 Auntie 是這樣看的:男人講粗口,原因複雜,不能一概而論。年輕時大概是為了貪玩,中年時應該是為了發洩工作壓力,老年時則肯定是為了哀悼性功能衰退、感嘆如廁日益困難。萬一我說錯了,歡迎各位大哥留言。

香港流行文化的傳統

在廣東話的語境中,路姆西是神來之筆。港式幽默,防不勝防。流行曲填詞人林夕(提示: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的說法:「其實只要你想玩諧音,任何東西的名字,總能讓有心人找到個說法。」(來源:蘋果日報 2013-12-14)古語有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出處:<國語 • 周語上>)

而防範嶺南刁民,更加是難上加難。粵語有九聲,音調變化複雜,再加上港人習慣同時使用兩文三語(英文、粵語和普通話),原材料供應充足,有很大的創作空間。而混雜的語言,正是香港的特色。熟悉香港政治文化的網友一定聽過:仆街、福佳、Poor Guy、調理農務蘭花系。而影痴們一定知道:周星馳和王晶的電影,有大量的疑似粗口,很多的色情笑話。香港,盛產低俗喜劇。

但是講到運用粵語諧音創作疑似粗口,「廟街歌王」尹光是專家,他的歌因此甚少在主流傳媒播放(又或者只能演唱「潔淨版」),但是在 YouTube 可以聽到原裝版。尹光的音樂根源是粵曲,被年輕網民譽為「緊貼潮流的前輩歌手」,他的近作<你老闆>撞正碼頭工潮,被封為 2013 年度之歌。對於別人批評他「教壞細路(小孩)!」,尹光的回應是:「係你哋心邪啫!」(是你們壞心腸!)

玩無厘頭,嘲弄權貴,苦中作樂,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傳統。香港的精采之處,在民,不在官。周星馳版<審死官>(1992) 中,公堂上,宋世傑妻子的那一句:「官喎!」,語氣與表情之鄙夷之不屑,只有梅艷芳才做得到。戲內戲外,她都是女中豪傑。而挑戰官府,更加是廣東人的 DNA ,所以我們有孫中山。香港人有這種 DNA ,再加上資本主義商業文化的薰陶,所以我們習慣用錢表態,以消費對抗荒謬,向官府大聲說不。每年的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年宵市場,香港人都是邊行邊買的。那一個政黨籌到最多的捐款,那一款諷刺官府的惡搞玩具最受歡迎,都是民意的指標。今次的搶購熱潮,也是這樣。能夠令跨國企業的全線貨架清空,滿城盡丟路姆西,網上的二次創作百花齊放,不斷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載自拍照,連手機 App 和手機殼都有了,越玩越大,外國人都知道狼公仔叫 fxxking mum ,意味著梁振英成功地團結港人,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位特首選對了。

把香港視作大中華市場的一部份

替一隻已經改邪歸正的狼公仔起名「路姆西」,相信是宜家 (IKEA) 的無心之失。宜家後來發表聲明,用「不幸」來形容這個中文譯名,宣布改用「路福西」。很多跨國企業都是這樣的,把香港視作大中華市場 (Greater China) 的一部份,然後整個大中華市場採用同一個公司名字(例如:Citibank 統一用「花旗銀行」),同一套的管理制度以及宣傳文案。目的是方便運作,但容易忽略了香港或台灣的獨特性。路姆西以外的另一個笑話:Olay 勁能樣!(解釋:港式粵語中,「能」是男人的性器官)。同樣是入屋的跨國品牌,也同樣地「教壞細路(小孩)!」

背後的原因,可以是跨國企業欠缺文化敏感度,也可以是錢作怪。回歸之後,港人的消費能力下降,比不上揮金如土的強國同胞,於是在跨國企業管理層的眼中,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未必值得特別照顧港人的需要(因為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也需要得到總公司的批准)。此外,今時今日的跨國企業中,主管大中華市場的高層,香港土著應該不多,很大機會是海歸派內地人(太子黨),又或者是外國土生華僑(例如:駱家輝),他們通常不懂粵語,對香港缺乏深入的認識。

今次的環球搶購熱潮,提醒跨國企業,香港值得另眼相看以及區別對待,因為港人擁有獨特的語言文化和反叛個性,海外關係多,而且懂得運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搞組織動員,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也是一個特殊的顧客群,不應該被籠統地歸入大中華市場。當公民社會透過互聯網發揮作用,令尋常百姓行動起來,主流傳媒和傳統政黨只能被動地回應,這是近年不少社會運動的共通點。今次的搶購熱潮,證實了老一輩廣東人的說法:「爛船都有三分釘」(北方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香港人的影響力,粵語文化圈的獨特性,也許不容易數量化,但是依然不容忽視。跨國企業應該提高敏感度,否則下一次可能是閣下遭殃。

上一次香港人「玩謝」一隻毛公仔(布玩偶),是日本的吉蒂貓(提示:Hello Kitty 藏屍案),那是一宗非常血腥的謀殺案,害得生產商(日本的總公司)立即發表聲明,對事件表示遺憾,強調吉蒂貓是愛的化身、和平使者。相比之下,我們對待路姆西已經很客氣了。香港人,生活艱難,壓力太大,是活火山,隨時爆發,需要「小心輕放」(Handle with Extreme Care)。民情洶湧,有如火山溶岩,只要找到空隙,便會噴射出來,至於凝固之後,變成甚麼形狀,視乎情況而定。

宜家 (IKEA) 的反應:香港 vs 莫斯科

跨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被捲入政治漩渦,是常見的事,考驗管理層的應變能力。今次的搶購熱潮,宜家採取低姿態,非常照顧中國人民的感情。宜家在香港經營多年,早已站穩陣腳,依然俾足面(給面子),可見該公司重視大中華市場。

搶購熱潮初期,宜家致力維持店內的秩序(向輪候的顧客派籌以及每人限購一個)。感激顧客的熱情之餘(即是:多謝大家支持毛公仔助學行動!購買其他毛公仔也可以做善事!),盡量避免評論香港政治。到了搶購熱潮的後期,更加是跟反政府(即:倒梁)的陣營劃清界線,強調宜家是商業機構,政治及宗教獨立,產品不涉及任何政治宗教活動。網上一度誤傳特區政府向宜家施壓,禁止狼公仔上架,宜家立即澄清不會這樣做,並且宣布補貨將於明年一月初上架。此時梁振英出招了,學洋人,玩自嘲,跟路姆西合照。香港人眼中,他在扮幽默。

相比之下,宜家幾年前處理俄羅斯市場的手法就強硬得多。 2009 年宜家在莫斯科開店,要面對官僚主義以及貪污腐敗。籌備新店的過程中,被相關的政府部門留難以及被勒索保護費,宜家堅決不肯就範,並且出動向來低調的八十幾歲創辦人發表聲明,表示不會用錢解決問題。結果莫斯科分店的開業日期再三延誤,宜家寧願錯過聖誕節這個零售業的黃金檔期,也不肯賄賂當地官員,非常之有骨氣。

路姆西過聖誕

這個聖誕節,不管是路姆西還是梁振英,都很頭痛。

八卦傳媒說,路姆西(以及相關產品)已經成為熱門的聖誕禮物,在淘寶網上熱賣。有藝術家預告:明年一月初的元旦大遊行將會出現「路姆西海」,即是港人會用創意手法展示搶購得來的路姆西,它可能會被倒吊、被火燒。日後梁振英所到之處,也會有路姆西恭迎,而且不止一頭。可能是飛行中的,也可能是其他做法。路姆西熱潮將會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明年初新貨上架之後,自有分曉。網上有人用路姆西的名義,寫信給香港人,表示願意犧牲小我,成全民主大業。

至於梁振英,也許是感受到香港人的集體念力,近日心緒不寧。 12 月 17 日他上京述職,離開人民大會堂的時候,在門前的石級踏空了一級,幾乎跌倒,但畢竟是狼,立即恢復平衡,重新站穩。他喚起了老一輩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即是八十年代初戴卓爾夫人訪京,被鄧小平的態度嚇壞,然後在同一位置的石級仆倒的那一幕。東方人的世界,是君主獨裁,權鬥不絕,天災人禍,百姓遭殃,人命輕賤。縱是狼心狗肺、冷酷無情的野心家,一旦捲入政治漩渦,必定身不由己,隨時死得不明不白。而最壞的情況,是死無全屍、株連十族(提示:張成澤)。想到這裡,再狼死(粵語:兇狠)的人也會心寒腳軟,然後把孩子和財產轉移。

買唔買到都好啦,祝大家聖誕快樂!萬一內地網友發現山寨版,歡迎留言。另外,買到的朋友可否告訴我,你們手中的那隻路姆西,Made in XX ? Auntie 想知道是否 Made in China ,因為宜家的 2012 年年報顯示,亞洲和澳洲佔採購額 32% ,當中又以中國為主。如果是 Made in China 就好玩了,也許是神明顯靈。謝謝。

插圖來源:
http://www.ikea.com/us/en/images/products/lufsig-soft-toy__0185582_PE337578_S4.JPG

YouTube 精選:

台灣東森新聞 (2013-12-10):
「台灣丟鞋,香港丟這隻!大野狼賣到缺貨。」(2: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gDeIk7sDw
YouTube 上面的台灣網友留言:寶島的路姆西已經賣光了。

(2013-12-11) IKEA 有「路姆西」Olay 有「勁能樣」(1: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qF8oU250AA
解釋:粵語粗言中,「能」是男人的性器官。如果你是非粵籍男人,港人讚你「能」,不懷好意。古天樂的國產輪胎廣告(口號:想節能,輪胎能!)因為「能」個不停,令港人笑爆嘴,而他的港式「煲冬瓜」(普通話)更加成為「香港的驕傲」。

尹光:<相士大隻西>(3: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VxbYcrx3BY&list=PL51957D6F247AEF1E
解釋:粵語粗言中,「西」是女人的性器官。粵籍壞男人,經常用「西」來罵女人。尹光是越南華僑,音樂根源是粵曲,今年六十出頭,被年輕網民譽為「緊貼潮流的前輩歌手」。他的近作<你老闆>撞正碼頭工潮,被封為 2013 年度之歌。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路姆西 Lufsig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ufsig?ref=nf
香港人替路姆西開設的 Facebook 專頁。

香港網絡大典:路姆西
http://evchk.wikia.com/wiki/%E8%B7%AF%E5%A7%86%E8%A5%BF

特首辦網誌(2013 年 12 月 11 日):與狼共桌
http://www.ceo.gov.hk/chi/blog/blog20131211.html

路姆西手機殼 T 恤面世
東周刊 538 期 Book A (2013-12-1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0559
節錄:「路姆西」(已改名「路福西」)一掟成名後,火速賣斷市,原價近百元的公仔,在拍賣網被炒至最高三百元。路姆西熱潮停不了,本刊發現在內地淘寶網有智能手機殼發售,由五十至八十元人民幣不等,深圳生產商更透露,有港人一次過掃入二十多個作為聖誕禮物。手機殼有二十多個款式,部分更配上「丟你」等字樣,明顯針對港人市場,從設計到生產不出三天。一班本地設計師亦覷準路姆西大熱,乘勢推出三款 689 系列「路姆西」 T 恤,於網上發售。

大陸留美學生投稿:從丟路姆西看香港人的無厘頭精神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12/11/56604

Stuffed toy wolf becomes anti-government symbol in Hong Kong
Strait Times (Dec 10, 2013)
http://www.straitstimes.com/breaking-news/asia/story/stuffed-toy-wolf-becomes-anti-government-symbol-hong-kong-20131210
這是新加坡傳媒的報導。

BBC (Dec 10, 2013)
Ikea toy wolf becomes Hong Kong protest symbol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25314580

BBC 中文網(2013-12-10):
野狼玩具在香港突然紅起來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12/131210_hk_lufsig_heat.shtml

IKEA Toy Wolf Becomes Unlikely Anti-Government Symbol in HK
Huffington Post (2013-12-09)
By Yuen Chan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yuen-chan/lufsig-hong-kong_b_4414080.html#

IKEA wolf toy Lufsig becomes an unlikely protest symbol against Hong Kong leader Leung Chun-ying
Australia Network News (2013-12-11)
http://www.abc.net.au/news/2013-12-11/an-ikea-toy-an-unlikely-protest-symbol-for-hong-kong/5148830

Ikeagosedjur i Hongkong-protester
Svt.se (Dec 10, 2013)
http://www.svt.se/nyheter/varlden/ikeagosedjur-i-hongkong-protester
這是瑞典傳媒的報導。

Ikea plans to Halt Investment in Russia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3, 2009)
http://www.nytimes.com/2009/06/24/business/global/24ruble.html?_r=1&
Extract: Ikea said Tuesday it was suspending further investment in Russia, apparently because of persuasive corruption and demand for brides. The announcement came after a rare statement by Ikea’s 83-years-old founder in a radio interview that Ikea had decided not to solve problems by shipping money under the table.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2013-12-17):
「路福西」談 IKEA 盈利結構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
節錄:根據年報,宜家於 2012 年的總營業額有 276.28 億元,按年增長達 9.8%。翻查過去 5 年的數據,發現每年的平均增幅也有 5.7%。將營業額按地區劃分的話, 70% 來自歐洲,當中以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貢獻最多, 16% 來自北美洲,當中以美國為主,接著 8% 來自亞洲和澳洲,餘下的 6% 則來自俄羅斯。此外,若將採購額按地區劃分,歐洲佔的比重最高有 61% ,當中以波蘭、意大利、瑞典和立陶宛為主,亞洲和澳洲佔 32% ,當中以中國為主,北美和俄羅斯則分別佔餘下的 4% 和 3% 。

維基百科:Hello Kitty 藏屍案 (1999)
http://zh.wikipedia.org/wiki/Hello_Kitty%E8%97%8F%E5%B1%8D%E6%A1%88
節錄: Hello Kitty 藏屍案發生於 1999 年的香港,是轟動一時的殺人案。案中 23 歲女死者樊敏儀,遭多人禁錮於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一個住宅單位裡(兇案單位唐樓已在 2012 年拆卸,重建為商業大廈),被迫飲尿、吃糞便、被嚴重毆打和燃燒身體,死後更被肢解、烹屍,頭顱被塞進一個 Hello Kitty 洋娃娃之內。

相關的文章:

天問、孽子、同志
2012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節錄:封建社會,不得直呼在生或者已故皇帝的名字,要避諱。不但大人口頭上說不得,連小孩子取名的時候,也要迴避同音字。壓迫過甚,於是有刁民創作童謠,在民間傳唱,歌詞大玩弦外之音、語帶相關、指桑罵槐,跟當權者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現代版,叫草泥馬。中國人社會,很多事情,五千年不變。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外來宗教跟跨國企業一樣,要決定是否本土化,又或者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而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跟當權者的關係。佛教走本土化的道路,徹底融入中國文化,跟當權者妥協,委曲求存,找到生存的空間,而代價是面目全非,佛寺一度淪落至成為放高利貸、進行二手買賣,甚至賣淫活動的場所。西方的耶教為了保持純潔,拒絕本土化,結果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無法真正融入中國人社會,也開罪了當權者,令拓展業務的過程困難重重,死結至今未解。

19/12/2013

For the first comment: 多謝指教!原來男人也有使用限期。

For the second, third and forth comments: 上網查了一下,「仲有」和「重有」兩種寫法都有人用。也許 Scorpio 是對的,一個正寫一個俗寫。容許我修改一下句子,變成更簡潔的「爛船都有三分釘」。這句說話的意思,應該很清楚,既然如此,刪去「仲」或「重」也可以。

For the fifth comment:「三分釘」和「三斤釘」都有人用。

究竟系烂船都有三斤钉定系烂船都有三分钉?
http://tieba.baidu.com/p/724746949

什麼是「爛船都有三斤釘」呀?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21900999

記憶中長輩的說法是「三分釘」,這個問題也許要請教劉天賜。

For the sixth and seventh comments: Thks for the info.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舞台姊妹


多年前,在尖沙嘴文化中心的音樂廳內,見過紅線女 (1924-2013)。那場音樂會的指揮是關迺忠,特別嘉賓是她的女兒紅虹。音樂會開始之前幾分鐘,香港中樂團的樂師已經就座,開始調音。繁雜的絲竹管弦聲中,觀眾席上突然傳出一陣低語,有如潮水般從後排傳到前排,再傳到舞台上的樂師。然後全場觀眾連同台上的樂師,都望向同一個入口。紅線女在徒弟南紅(提示:楚原)的攙扶下,緩緩步進音樂廳。一代名伶,銀髮紅衣,走得很慢,儀態萬千。她知道大家在看她,絕對不會讓觀眾失望。當晚她展示的,是首席女伶 (Prima Donna) 應有的氣派。

然而,一代名伶出道之初,也不過是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十來歲的時候,她是粵劇舞台上的提燈宮女,身邊有個好同伴叫梁燕芳。自傳中,紅線女這樣說:

「這段戲,我和一位同伴的任務是:手拿著宮燈,雙雙走著俏步出台,十分高興地看著熱鬧的環境,用手比劃著,像是看到許多騎馬坐車的將士官員;也有手執五光十色的羅傘,準備迎接六國元帥和王侯駕到。我和我的同伴俏步走到台口亮了相,手指比劃地表示一齊到那邊歡迎隊伍中去,之後,兩人又走俏步到衣邊台口,我們兩人一齊閃了個腰,表示我們這些姑娘是小腳走路,幾乎跌交。我第一次登台,就作這些新鮮的舞蹈動作,沒有驚惶失態,都是得力於師兄們的教導和督促練功。走俏步,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好的,用腳尖走路,在台下練習的時候,和上舞台表演時的感覺也不一樣,因為舞台上有厚厚的地毯,它會把鞋底黏著似的。開始時就不大靈活,不過練熟了,就能掌握。

我和一起擔宮燈的同伴,合作得很好,每次演出<六國大封相>,我倆出場表演時,觀眾都會發出一種高興讚賞的聲氣。我第一次踏台板,一起挑宮燈的好同伴叫梁燕芳,她就是後來粵劇舞台上出色的女演員芳艷芬。我和燕芳同班共事,差不多有兩年的光景。台上一起工作,台下一齊生活,真有點情同姊妹。我和燕芳經常住在同一張床的高低鋪,用布帳把床圍住了,就當房間,食飯也在一起。有時天氣熱得厲害,我和燕芳都躲進床下底去(第三層了),這樣睡在地下,比較涼快。我和她經常躺在床底下,拿著唱本就唱起來了。當時的唱本都把一些流行的粵曲刊登出來,馬師曾的<寶鼎明珠>、薛覺先的<胡不歸>、張月兒的<一代藝人>我都喜歡唱,有時突然忘記了,就叫燕芳唱,唱得有味,越想越想唱,唱到『煲頭叔』大聲叫『開鑊』,我們也不願起來吃飯。」(來源:<紅線女自傳> p.21-22)

那些基本功沒有白費。紅地毯上的那對提燈宮女,日後都成為一代宗師。數十年後,她們在廣州的粵劇舞台上重逢,笑著挽手,互道閨名(即:燕芳、健廉)。她們的聲音,早已預告了日後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向:紅腔高亢跌蕩,芳腔軟糯溫柔。紅線女為了追求藝術成就北上,被捲入政治漩渦,歷盡劫難,浴火重生。芳艷芬選擇在事業巔峰急流勇退,結婚息影,相夫教子,直到晚年才參與慈善演出。父權社會的世俗眼光中,芳艷芬有福氣,她的人生比較美滿,是女孩子的學習對象。紅線女嘛,心頭太高,性格張揚,而且政治上押錯注,結果受盡苦難,也令她後半生的藝術成就打折扣。這一切,都怪她不安份,是咎由自取。

坊間的八卦雜誌與女性刊物,也是宣揚這一套 ―― 女人應該以家庭為重,外面的世界與妳們無關。女人無須追求事業成就,最重要的是嫁個有錢人,當男人的附屬品,然後不斷生孩子,用男人解決生活費,用孩子作為退休保障,又或者是離婚時的談判籌碼。一輩子無須上班的,才是成功女性的典範,有資格榮登雜誌封面,成為少女們的學習對象。八十後的女孩子,從小被父母或傳媒灌輸這一套,不會成為真正的女性藝術家,也不會是真正的賢妻良母,因為她們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苦練基本功,只想利用別人解決現實問題。這種女孩子,喜歡佔別人便宜,必定是控制狂,笨男人娶了她,不但家無寧日,而且禍延三代。

這個世代,人心已變,純真不再,不會再有肯吃苦的紅線女和芳艷芬。鄭裕玲說得對,未來三十年,香港不會出另一個梅艷芳 (1963-2003)。當大家看見肯練基本功的實力派女生得個捱字,收入微薄,活得沒有尊嚴,健康欠佳,感情生活也不大如意(例如:鄧萃雯),又或者像羅蘭(提示:龍婆)般六十五歲才拿下影后,得到業界的認同。前車可鑑,女孩子已經不相信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那一套。既然好女無好報,我把心一橫算了。八十後的小女生,相信她的人生在三十五歲結束,所以追名逐利要快,成名要趁早(張愛玲名句),否則來不及了。女人的青春有限,必須價高者得。<阿信的故事>?早已經 Out 了。

照片:紅線女 (1924-2013)

來源:http://img2.hkheadline.com/headline/af/gcmt_images/54/56/si0000318248/enp13p06160110_sm245.jpg

YouTube 精選:

紅線女:<昭君出塞>(1959) (12: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qF13pChco&feature=related

黑白粵語電影<審死官>(1948):
紅線女數白欖訴楊秀珍之冤情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Md5L6LZ7k&feature=related
1948 年,馬師曾 (1900-1964) 把京劇故事<四進士>改編成電影<審死官>。

新版<審死官>(1992) 預告片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TIQlSZBQQ
1992 年,杜琪峯重拍<審死官>。其中一場戲 (2:47 開始),周星馳昏迷之後被家人裝扮成女人,他身後的祖宗畫像,全是馬師曾的樣子,此舉是向前輩致敬。

紅線女:<紅燭淚> (1954) (3:22)
(曲:王粵生/詞:唐滌生/唱:紅線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Kb_Zcscfg&feature=related
歌詞:「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鴛鴦扣,宜結不宜解。苦相思,能買不能賣。悔不該,惹下冤孽債。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顧影自憐,不復是如花少艾。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

2012-05-29 Metro Vocal Group 新光戲院聽粵劇
紅線女:<荔枝頌>(2:3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yKOqvqxnPs
2012 年 5 月底,香港北角新光戲院復修之後重開,紅線女以嘉賓身份上台獻唱<荔枝頌>,是她最後一次在香港公開演唱。新光戲院有四十年歷史,向來是戲曲演出場地。粵劇以外,也上演過越劇、京劇和崑曲。上載這片段的 Metro Vocal Group 較早前以無伴奏合唱形式演唱 Beyond 的<海闊天空>(搜尋:Metro Vocal Group 海闊天空 Under A Vast Sky),洋人唱粵語,字正腔圓,錄得過百萬點擊。

廣東音樂:<聞雞起舞>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片頭音樂)(2: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fkh68BcwCw
這首<聞雞起舞>是呂文成 (1898-1981) 的作品,也是八十年代初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頭音樂,之前曾用作鄧寄塵在<麗的呼聲>的節目<諧劇>的開場音樂。呂文成是粵樂名家,作品包括:<平湖秋月>(填上歌詞之後變成粵曲<游龍戲鳳>)、<步步高>(曾經是港台劇集<獅子山下>的片頭音樂)、<青梅竹馬>(填上歌詞之後變成梁醒波的<光棍姻緣>)、<漁歌晚唱>、<醒獅>。

黃韻詩:<懷舊> (1: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rZ-zVcmU4
舞台女伶的奮鬥故事,是影視作品的常見題材。落入謝晉 (1923-2008) 的手中,成為六十年代大陸電影<舞台姊妹>。那一齣,是上海越劇版。落入甘國亮的手中,則成為八十年代初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這一齣,是五十年代粵語長片版。劇中有個角色叫雪艷芳(演員:陳嘉儀),以芳艷芬為藍本。這是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段,黃韻詩的角色叫梅劍仙,出身寒微,起步艱難,後來靠反串男角,才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劇中她唱了芳艷芬的名曲<懷舊>。

芳艷芬:<懷舊>(五十年代)(曲:王粵生)(4: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7P99IeEiY
歌詞:「嬉戲於沙灘,日影已漸殘。淺水碧波染泳衫,一雙一對樂忘還。」

芳艷芬:<荷花香>(1951)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W_lto-_Ew
另一首王粵生 (1919-1989) 作品,歌詞出自唐滌生 (1917-1959)。

芳艷芬:<檳城艷>(五十年代)(3:5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zUT-odsRbM
也是王粵生的作品,畫面是五十年代的馬來西亞。

<香港中樂團>演奏關迺忠作品<拉薩行>
(第四樂章:打鬼)(2: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NYbH-kBCsc
第四樂章的氣氛詭異,曾經被國產電視劇<西遊記>用作配樂。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書名:<紅線女自傳>
作者:紅線女(原名:鄺健廉)
出版社:星辰出版社(1986 年 8 月香港出版)
ISBN 962-04-0485-8

維基百科:紅線女 (1924-201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7%B7%9A%E5%A5%B3&variant=zh-hk

維基百科:方艷芬 (1926-)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A%B3%E8%89%B7%E8%8A%AC&variant=zh-hk

維基百科: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198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6%B0%B4%E6%9C%89%E7%9B%B8%E9%80%A2_(%E7%84%A1%E7%B6%AB%E9%9B%BB%E8%A6%96%E5%8A%87)

<百度百科>:謝晉電影<舞台姊妹>(1965)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431/8080258.htm

<百度百科>:電影導演謝晉 (1923-2008)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5790/9238421.htm?fromId=65790&from=rdtself

Wikipedia - Prima Don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a_donna

相關的文章:

審死官
2008 年 6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6/blog-post_15.html
節錄:正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背景,才有<審死官>(1948) 這部經典電影,馬師曾飾演清朝爛仔狀師宋世傑,紅線女演潑辣老婆,夫婦合力跟貪官鬥法。宋世傑的生存之道是「你當我爛仔呀嘛?好,我就同你鬥爛仔!」他其實是個好人,面惡而心善,肯為黎民百姓伸冤。相比之下,今時今日港產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的律師角色,十居其九是奸人。

OPM (Part 6)
2012 年 8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6.html
節錄:紅線女名曲<紅燭淚>的歌詞:「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唐滌生把這種女人寫絕了:她以為身邊的男人都在掌握之內,殊不知,自己早已經透支了今生所有的運氣。結果是:上一刻還玩得興起,下一刻遊戲已經結束。報應來得太快,她來不及反應。得失之間,拿捏不住,只能目瞪口呆,由得情緣和金錢在眼前灰飛湮滅。

粵韻
2012 年 10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9.html
節錄:想有系統地了解粵曲,可以參考<粵曲基本知識>這本書,作者黃少俠是資深的粵曲老師,他從樂理的角度介紹粵曲,從粵曲的各種體系講起,然後是工尺譜、叮板、腔調。書中列舉的例子,用簡譜,適合有音樂根底的人。書中第 203 頁的<十板南音板面>是<客途秋恨>的前奏,對了,即是電影<胭脂扣>(1988) 中,如花與十二少的主題曲。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年輕時已經斤斤計較的人,年老之後轉性的可能性極低。而思想傳統的女人,又比男人更計較得失,更怕吃虧,因為她們從小被父母或傳媒洗腦,相信女人越老,越缺乏議價能力,必須趁年輕,替自己爭取最大的權益,否則晚景堪虞。缺乏安全感的瘋女人,比壞男人更難應付。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保守,不願意付出,而是終日埋頭研究「攻略」,對於一個人口老化的社會來說,絕非好事。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信奉這一套的女人相信,做女人就應該以男人為重心。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對這種女人來說,結婚與否並不重要,而她們就算結婚,也不過是分身家、向上爬、移民出國又或者驅趕敵人的手段。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10/12/2013

For the first comment: 謝謝你提供的資料。紅線女在自傳中,對馬師曾頗有怨言。演藝界老夫少妻多,原因是不少女藝人,都喜歡嫁給有才華或者有利用價值的老男人。是否借美色上位,自己想。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

2012 年 1 月 14 日的<長腿叔叔>(一)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有鬼用


香港的商業文化向來融會中西,而華洋雜處的生活環境,也令到本地人有很多機會跟外國人互動,以及到跨國企業工作,見識西方人的管理風格。老一輩的香港人見識過不少洋人空降部隊,回歸前的二十八任港督都是好例子,他們的性格各異,來自不同的背景,當中有外交官(例如:麥理浩)和中國通(例如:金文泰、衛奕信),也有政客(例如:彭定康)。撇開施政方針和成敗不論,英國人拓闊了香港人的眼界,讓我們知道待人處事,可以有另一套。結果是:香港人,就算只是尋常百姓、師奶長者、上班一族,都知道洋人跟華人的處事風格有甚麼不同,以及可以舉例說明。多得一百五十年的殖民地統治,香港人學會如何跟外國人共事(即:勾結外國勢力),而很多公營或商業機構也懂得在有需要的時候,委任鬼佬(粵語:洋人)出任高層,執行非常任務。常見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類:看守者 (Keeper)、過渡人物、暫代性質、Frontman

有些機構,派系林立,山頭眾多,惡鬥連場。如果委任任何一個山頭的人出任主席或行政總裁,隨時會觸發一場世紀大戰。為免出現最壞的情況,於是退而求其次,找個局外人填補空缺,目的是拖延時間,也是權宜之計。而最後敲定的人選,只不過是看守者、過渡人物或暫代性質,甚至可以是某君(太上皇)的扯線木偶。

例子一:詹伯樂(英文:Ronald James Blake)

2006 年 3 月九鐵(中文:九廣鐵路,英文:Kowloon Canton Railway)爆發嚴重的人事鬥爭(提示:田北辰、黎文熹),被稱為「九鐵兵變」。主席、行政總裁、十多位部門主管甚至前線員工都被捲入漩渦,是變革管理 (Change Management) 的反面教材,也是辦公室政治的真實個案,適合作為 MBA 課程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y)。事件平息之後,政府委任前工務司詹伯樂(英文:Ronald James Blake)代替黎文熹出任九鐵的署理行政總裁。詹伯樂是退休公務員,工程師出身,當時已經 72 歲,明顯地是過渡性安排,看守者性質。到 2007 年 12 月,九鐵跟地鐵(中文:地下鐵路,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正式合併,成為港鐵(中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英文:MTR Corporation Limited),管理香港最大的集體運輸系統。到 2013 年 1 月 1 日,詹伯樂離任九廣鐵路總裁,由梁廣灝接任。

例子二:鍾逸傑爵士(英文:Sir David Akers-Jones)

2009 年 10 月希慎興業(港股編號:14)的第四任主席 (2001-2009) 利定昌在家中猝逝,之後主席職位懸空三年,期間由前港英布政司鍾逸傑(英文:Sir David Akers-Jones)出任署理名譽主席。 2011 年 5 月,家族的第五代成員利蘊蓮出任非執行主席,到 2012 年出任主席一職,結束過渡性安排。傳媒的看法:事出突然,家族成員需要時間商議以及挑選繼承人,由於公司發展成熟,運作已經上軌道,於是委任一位得到家族成員信任的外人擔任署理主席。作為看守者,鍾逸傑有經驗。 1986 年 12 月,時任港督的尤德爵士(英文:Sir Edward Youde)在訪問北京期間突然病逝,鍾逸傑在 1986 年 12 月至 1987 年 4 月期間出任署理港督。 2012 年 3 月的特首選舉中,鍾逸傑支持梁振英,被歸類為「梁粉」(梁振英的粉絲)。

老一輩的香港人一定記得鍾逸傑,因為他能操流利粵語,可以用廣東話接受訪問。鍾逸傑因為長期處理新界事務,也會說客家話。資料顯示,他年輕時派駐馬來西亞期間學過閩南話。他是中國通,也是少數九七之後留港的英國殖民地官員,跟地產商的關係曾經惹來批評(提示:愉景灣)。梁文道認為,鍾逸傑學中國國粹學得很到家(即是:成精了)。至於希慎興業,是銅鑼灣的大地主。利氏家族的發跡史是香港的縮影 ―― 從鴉片生意開始,累積地皮致富,再涉足金融業(提示:利國偉)。利氏家族也是無線電視(港股編號:511)的股東,第二代家族成員利孝和(即:利希慎的第三子)是 TVB 首任董事局主席,他於 1980 年去世,利氏家族自此淡出 TVB ,而愛穿旗袍的利孝和夫人是 TVB 董事局成員,她叫陸雁群,是股票分析員陸東的姑母。

例子三:馬世民(英文:Simon Murray)

資深股民應該記得馬世民(英文:Simon Murray)以及他所負責的投資項目(即是:Husky Energy、Orange)。那個橙 (Orange) 後來賣掉了,勁賺千億。至於 Husky Energy ,久不久就有傳聞會賣給國企。馬世民在和黃(港股編號:13)工作十年 (1984-1994),離開之後接受<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的訪問,談到跟李嘉誠工作的日子,他是這樣說的:I’m just the guy driving the truck. Li’s in the back, telling me which way to go. 換言之,他只不過是奉命行事,李嘉誠才是做決定的人(即:榮耀歸於誠哥)。馬世民年輕時當過僱佣兵,是收錢替客戶解決問題的專業人士。這隻鬼,很老實,也很會說話,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

李嘉誠用馬世民,是有理由的。和黃多年前已經開始投資外國的基建項目,涉足的領域包括能源、電訊、港口和環保等。基建項目牽涉國家安全,一個跟紅色中國關係良好的香港富商,容易被外國政府視為中共的代理人。這類人,國產中文叫「人頭」,港式財經術語叫「代客泊車」。香港的「愛國商人」參與競投外國的基建項目,容易被外國政客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理由叫停,又或者在投標的過程中被洋人踢出局。這種事情,李嘉誠遇過(外國傳媒的說法:取得港口經營權是為了協助解放軍控制巴拿馬運河),近年輪到走出去的大陸國企(例如:有解放軍背景的華為,英文:Huawei)。請個鬼佬做 Frontman ,以鬼治鬼,自己退居幕後,未必可以徹底地解決問題,但是可以隔一隔,讓大老闆保持低調,避開外國政客或英語傳媒的攻擊。鬼佬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幫老細擋子彈,很專業。

例子四:林振強筆下的廣告界看門鬼

有些行業,需要養隻鬼看門口,原因是客戶喜歡。這種鬼,是另一種 Frontman。已故的填詞人林振強 (1948-2003) 筆下,八十年代的香港廣告界是這樣的:

「總之,少一隻鬼,少十樣麻煩事。可惜,那些國際品牌的大客戶,不見鬼不歡。結果,我們的美國總公司,不知從那兒調派了一隻鬼佬創作總監過來。當然,此君的薪金比我高,辦公室比我的大。不過,最好笑的,不是我們有偏見,而是,這條友真的很渣,根本不會做廣告創作。後來才發現,這人原來是寫 ―― 或希望寫 ―― 電影劇本的。至於他有沒有作品被拍成電影,沒有人知道。Joe Wang 唯有把他投閒置散,有客戶要見鬼時,便拿他出來讓他們見見。回想起來,實在像幕荒誕劇。難得的是,此君也夠厚面皮,天天大刺刺的坐在辦公室內無所事事,白逗高薪。公司只得一隻鬼,麻煩事算不多了。然而,不知是不是那個年代,還是現在也是一樣,你的公司沒有多幾隻鬼佬,就很難搶到也是鬼佬揸 Fit 的大客戶。」(來源:林振強散文集<又喊又笑>:我的野蠻廣告生涯 p.110-111)

種族歧視,華洋鬥爭,不只廣告界,香港的金融業和專業服務行業(例如:跨國顧問公司)也一樣。曾經在跨國企業混飯吃的香港人,都見識過這種用來看門口的討厭鬼,甚至有幸做過這種鬼的下屬。那隻鬼(鬼佬或鬼婆)通常沒有真才實料,作用相等於站在恒生銀行和陸羽茶室門口,替客戶開門的包頭摩囉差(印度看更)。那個崗位,也許沒有實際用途和貢獻,但是客戶喜歡,而公司又請得起,成本又可以轉嫁客戶,管理層覺得無所謂,就當是買個花瓶。沉迷教科書的小朋友,會覺得沒有道理,老江湖如 Auntie 則一笑置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騙小孩子的謊言。今年是強伯(林振強)逝世十周年,<又喊又笑>最近重印,推出紀念版,小朋友不妨買來看,就當是聽老人家講故事,然後上 YouTube 聽裡面提到的歌(以及強伯的作品)。相信我,你會有所得著, Auntie 不騙小孩子的。

第二類:屏風、堤壩、擋箭牌、守護神、包青天

有理念、有靈魂的行業,不屬於中國人。有些機構或行業,本質上需要追求質素,堅持和捍衛某些理念與價值觀,跟國際社會普世價值接軌,多過跟中國共產黨標準的「政治正確」接軌。洋人不懂中文,通常不會在香港生根或終老。揾鬼做(找個洋人做高層),可以利用文化隔膜,扮演屏風或堤壩,頂住凜冽北風和抵擋河蟹入侵,令公眾安心,以及令持份者 (Stakeholders) 收聲或收斂。陶傑(英文:Chip Tsao)經常引用的例子,是清末執掌上海海關的英國人赫德(英文:Robert Hart),他不懂中文,但認定「貪污」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從此名留青史。

例子五: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 (英文:Ashley Ian Alder)

回歸之後,香港各行各業在不同程度上被赤化,其必然後果,是紅色背景的高層(香港人或內地人)為了追求中國共產黨標準的「政治正確」,而放棄理念、出賣靈魂。於是乎,在湯顯明的領導下,廉政公署 (ICAC) 變身茅台貨倉,使命由反貪變行賄,令輿論譁然。茅台戰勝咖啡,金漆招牌蒙污,香港人笑不出了。

至於負責管理股票市場的港交所(港股編號:388),在海歸派內地人李小加的領導下,則被批評為:(1) 把關不力(令上市公司的質素下降)、(2) 沒有照顧華資小經紀的利益(為了跟大陸股市接軌而改變交易時間)、(3) 為了替國家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建立影響力,以天價 166 億(港幣)收購估計三年後才有盈利貢獻的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結果令港交所的股價受壓,小股東被迫「為人民服務」。

相比之下,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英文:Ashley Ian Alder)就像樣得多,他是律師出身,執法嚴明,作風強硬。雖然未至於是洋人版的包青天,但是整體上,其表現得到小股民的讚賞,網上甚至有香港人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把港交所、廉政公署、香港警隊和司法部門交給像他這樣的鬼佬。歐達禮由 2011 年 10 月 1 日起出任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簡稱:證監會,英文: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SFC),現時任期將於 2014 年 9 月 30 日屆滿。頭炮:2011 年 10 月,內地企業中國高精密(港股編號:591)以「國家機密」為理由,拒絕向會計師提供某些資料數據,由於無法完成核數而被停牌,一度被李小加主理的港交所放生復牌,但是很快被證監會再度停牌。歐達禮不怕開罪紅色企業,最後「中國國情」無法凌駕符合國際標準的金融監管法規,證監會成為捍衛「一國兩制」的功臣。

歐達禮的其他代表作:雷曼迷債事件(向小投資者回水)、電盈(港股編號:008)私有化事件、中金再生(港股編號:773)清盤、洪良國際(港股編號:946)(向小股東回水)、揭發商交所主腦張震遠(頭號梁粉)說謊(是被證監會停牌而非交回牌照)。比較可以挑剔的,是紅籌中信泰富(港股編號:267)於 2008 年炒燶澳元外匯累計票據 (Accumulator) 事件,調查工作進展緩慢。該公司的小股東認為管理層隱瞞事實,牽涉內幕交易(即:先行沽售公司股份),正在循法律途徑追討損失,而追溯期限將至,於是埋怨證監會辦事不力。另外,也有業界代表(例如:華資小經紀)認為證監會執法過嚴,水清無魚,阻人發達,諸如此類。但是總的來說,跟同級數的監管機構相比,由歐達禮執掌的證監會,整體上表現稱職,甚至可以說是贏幾條街(因為比較的基礎實在太低!)。這隻鬼,很有用。

(For 餅:你是唐餅還是西餅?)

例子六: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區美蓮(英文:Madeleine Onne)

文化產業屬於意識形態領域,在日益赤化的香港,洋人高層容易水土不服,又或者是慘死於揣摩上意的奴才之手,被迫自我閹割、出賣靈魂、犧牲夥伴。香港芭蕾舞團(簡稱:港芭)的藝術總監區美蓮(英文:Madeleine Onne)是好例子。近期港芭跟德國多特蒙德芭蕾舞團 (Ballett Dortmund) 聯合製作的<紅樓夢.夢紅樓>舞劇,十場演出有四場被「河蟹」,被迫抽起文革情節。至於下命令的幕後黑手,根據主流傳媒的報導,有不同的版本。起初的說法,是到現場觀看的駐港京官(張曉明),後來再有報導指是董事會的主席才對,即是澳門賭王之女(何超鳳)。享受政府資助的藝術團體涉嫌自我審查,引起文化界的關注,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然後公開真相。作為藝術家,區美蓮尊嚴受損,至於她是否會辭職,然後爆內幕,有待觀察。

例子七:西九文化管理局行政總裁謝卓飛(英文:Graham Sheffield)

水土不服的外國文化人,港芭藝術總監區美蓮肯定不是第一個,之前還有西九文化管理局的行政總裁(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WKCD)謝卓飛(英文:Graham Sheffield)。這一位,上任五個月之後,就於 2011 年 1 月以健康為理由(據說是「精神崩潰」)請辭,七個星期之後「迅速康復」,獲委任為英國文化協會藝術總監,令輿論譁然,要求政府公開內情。

謝卓飛離職,被傳媒形容為「逃跑」。真正的原因,應該跟官僚主義有關。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黃英琦曾經接受免費雜誌<讀書好>訪問,談到西九文化區的前景,她是這樣說的:「但如果(西九)讓官僚插手,那就不行了,到現在他們仍不肯放手,之前那一個(謝卓飛)離職多少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曾與他交談,他表示他的每一個電郵,事無大小,都需要副本抄送行政局,又告訴他不可做甚麼等。」(來源:<讀書好>,Dec 2011,p. 24)面對甚麼都管和處處設限的中國式官僚主義,習慣呼吸自由空氣的外國創意人才覺得無法接受,意興闌珊,拂袖而去,正常不過。謝卓飛的繼任者也是洋人,中文名字叫連納智(英文:Michael Lynch),於 2011 年 7 月底上任。吸收教訓,官府在他的合約內加入限制離職條款,指明除非出現特殊情況,例如患上癌症等,否則若未做滿 12 個月離職而欠合理解釋,則需要向官府作出金錢賠償。用這種手段對付來自外國的創意人才,可見特區政府的氣度與胸襟,以及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景。

談到創意產業的前景,觀乎近期由免費電視發牌所引起的連串風波,也難怪演藝學院的同學們選擇在畢業典禮上,用各種創意手法招呼主禮的 689(梁振英)。風氣一開,香港各大學的畢業生為了不被演藝學院的同學們比下去,一定會各出奇謀,招呼夠膽出席畢業典禮的 689。好戲還在後頭呢,同學們,看你們了。噢!幾乎忘了告訴你,演藝學院的現任和上任校長都是鬼佬。將來是否會被紅色背景的香港人或內地人所取代,然後把演藝學院變成文工團訓練基地,且拭目以待。

第三類:刀手或推土機 (Bulldozer)、救火隊長或企業醫生

洋人通常不會在香港生根或終老,不怕開罪人,適合扮演刀手或推土機,救火隊長或企業醫生,替繼任者(華人主席或行政總裁)清除障礙。這種鬼佬專做 Dirty Job,即是:削減成本、裁員減薪、架構重組、進行企業流程改造 (Re-engineering) 、推動外判 (Outsourcing)、關閉虧蝕的部門或分公司、撤出業績欠佳的地區市場、協助企業轉型、改變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諸如此類。

例子八: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英文:Jay Walder)

2011 年 11 月初,韋達誠 (Jay Walder) 接替周松崗出任港鐵(港股編號:66)的行政總裁。 2013 年 8 月底,韋達誠獲港鐵董事局續任,任期至 2015 年 8 月底。這一位,肯定是刀手。韋達誠來港之前,曾任美國紐約市都會運輸局 (New York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主席兼行政總裁。任內跟工會關係惡劣,為了削減開支,曾經一次過裁員六百人。委任刀手出任行政總裁的企業,通常是業務發展成熟,增長空間有限,需要嚴格控制成本,又或者是身處逆境,急於改善業績,需要修正上一任管理層所犯下的嚴重錯誤(例如:匯豐、思捷、利豐)。

然而,港鐵的情況比較特殊。這間公司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很有趣,某程度上是香港特產,體現香港精神。表面上,是公用事業公司,經營集體運輸系統。港鐵的業績報告顯示,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場(包括:鐵路、巴士、專線小巴、電車和渡海小輪),港鐵的市場佔有率是 45% 左右。港鐵的 2012 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基本業務(鐵路運輸)利潤佔除稅前利潤的比例, 2011 年是 59%, 2012 年是 63%。而鐵路運輸以外,港鐵的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是(商業及住宅)物業發展。而物業發展利潤佔除稅前利潤的比例, 2011 年是 28%, 2012 年是 21% 。在香港,地產是波動性大的行業,這個數字即使有大幅度的上落,也不足為奇。

網上可以找到一張由香港網民惡搞港鐵宣傳海報的二次創作改圖,前面是港鐵前任行政總裁周松崗,後面是港鐵的車站上蓋物業日出康城(潮州口音:心曠神宜!),橫排的大字標題:「唔好意思,我哋做地產架!」下面的細字說明:「香港鐵路擁有大量沿線物業上蓋土地儲備,發水樓可以有排起,等地價再高啲再招標。營運鐵路,無得賺!大家繼續供樓供成世啦!香港鐵路,用錢鋪出黃金路。」

換言之,主業鐵路運輸是利潤微薄、增長緩慢但是市場佔有率高的 Cash Cow (提示:BCG Matrix),而物業發展是利潤豐厚但是波動性較大的副業。政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上市之後依然持有大約三份之二的股份)則透過批出珍貴的土地資源,去補貼一間上市公司。港鐵既是公用事業,也是地產發展商和物業管理公司(而且管理費特別貴)。在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時候,港鐵也經常跟各大地產發展商合作,形成既是合作夥伴但也是競爭對手的微妙關係。此外,港鐵還有大小股東、小業主、社區人士和乘客的利益要照顧。港鐵的業務性質複雜,要照顧的單位太多,容易出現角色衝突,也容易顧此失彼。這間公司,是怪胎,很難管理。偉大祖國也有很多公用事業喜歡搞地產,不過那是另一回事,暫且不論。

但是從財務學的角度看,也許有好處。港鐵既有政府做大股東,主業(鐵路運輸)又可以提供大量的現金流,融資成本會比較低,有利於發債,而舉債所得的資金,部份可以用於風險較高的地產發展業務。管理層是否有這樣做,需要深入研究港鐵的財務報表 (Financial Statements) 以及資本結構 (Capital Structure),才能找到答案。 Auntie 沒有會計師資格,誠邀數豆專家 (Professional Bean Counter) 出手。

參考韋達誠的履歷表,他沒有與地產相關的工作經驗,也沒有現成的人脈關係。有理由相信,他對香港的地產市場缺乏認識,恐怕難以插手港鐵的地產發展業務。他的日常工作應該是管理港鐵的基本業務,亦即是利潤微薄的鐵路運輸,致力於控制成本。(提示:所以港鐵高層在出席立法會會議時,主張輸入外勞,否則可能無法準時完成高鐵香港段的工程。)是否真的如此,要問港鐵員工,歡迎留言。至於韋達誠的任期屆滿之後,行政總裁一職是否會由華人接任,有待觀察。

例子九:領匯主席蘇兆明(英文:Nicholas Robert Sallnow-Smith)

如果港鐵是享受政府補貼的公營地產發展商,那麼,管理二百個公屋商場和停車場的領匯(港股編號:823)便是無良包租公,也是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的反面教材,適合作為 MBA 課程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y)。領匯似美國的 Wal Mart ,即是被思想左傾的社運人士恨之入骨,但同時成為個別股評人或基金經理的愛股。這隻股票,似榴槤,或極愛,或極恨,沒有中間路線。

社運人士向來視領匯為「地產霸權」的代表,罪名如下:(1) 瘋狂加租,踢走小商戶,毀人飯碗與生計,把年老小商販趕上絕路(或申請綜援)。(2) 趕走街坊老店之後,引入負擔得起貴租的大型零售集團,令消費力不高的公屋居民缺乏選擇。(3) 涉嫌刻薄外判員工(例如:停車場的管理員)。(4) 涉嫌未得相關政府部門的許可,就偷步擴建旗下的商場(所謂「發水」是也),目的是增加可以出租的商場面績(請參考<壹周刊>的報導,日期:2013-11-14,Book A,p.48-58)。

個別股評人(例如:陸東、曾淵滄)卻很喜歡領匯,認為它表現穩定,九成的收入用作派息,在「量化寬鬆」(英文: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的低息年代,適合「食息一族」(即:喜歡高息的保守投資者)。領匯在 2005 年 11 月上市,上市價 $10.3 (散戶認購價 $9.78),股價最高見 $46(2013 年 5 月),以今日的收市價 $37.8 計算,升幅達 267% 。地產霸權,越賤越發達,這才是香港精神。

網上也有香港股民這樣看:領匯的管理層把股東利益放在第一位,透過翻新旗下的商場,致力提高資產回報率,是一間對得住股東的好公司。至於是否無良,則見仁見智,只要承擔後果的並非本人便可以了。資本主義的精神,是弱肉強食,不談道德。業主追求最大的利益(租金回報),是天經地義,經濟學教科書也是這樣說的。公屋小商戶多年來享受便宜租金,變相得到政府補貼做生意,也是時候面對競爭了。香港地,一雞死一雞鳴,無咩(沒有)甚麼大不了,我夠成日(也經常)被業主迫遷啦!公屋小商販一把年紀,都應該仔大女大啦,咪退休囉!

如果你贊成這種觀點,你會欣賞領匯主席蘇兆明(英文:Nicholas Robert Sallnow-Smith)的經營策略。這隻鬼,來自英資的香港置地集團 (HK Land),於 2000 年至 2007 年間曾任置地的行政總裁,自 2007 年 4 月起出任領匯的董事會主席及獨立非執行董事。以蘇兆明的背景,公屋變身 IFC ,執靓個場,轉走高檔路線,是理所當然(唔通你以為會變天光墟咩?)。根據<壹周刊>報導(日期:2013-11-14,Book A,p.48-58),蘇兆明有份出席梁振英宣布參選特首的做勢大會(日期:2011 年 11 月 27 日),而居中扯線的,是前港英布政司鍾逸傑。那篇報導認為,因為蘇兆明挺梁,令領匯得到包庇,公然違規,是否屬實,有待查證。

例子十:醫管局前行政總裁蘇利民(英文:Shane Solomon)

會計師懂得如何控制成本,因此在公營或商業機構的董事局眼中,是刀手的理想人選,曾任四大會計師行(提示:安永)高層的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主席胡定旭 (2004-2013) 是好例子。離任在即,胡定旭近日頻頻接受主流傳媒的訪問。回顧任內處理過的危機,令他最難忘的,是 2007 年 6 月 23 日 1200 位醫生在伊莉莎白醫院(簡稱:伊院)的大堂內靜坐,爭取改善待遇以及工作環境。當日他每說的一句話,都被在場過千位年輕醫生齊聲勁噓。當時跟胡定旭一起面對醫護界近年最大規模工業行動的,是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英文:Shane Solomon)。伊院被 TVB 新聞部譽為醫護界的「工業行動基地」,在網上又被稱為「地獄醫院」,原因是急症室及專科手術的死亡率高。至於年輕醫生有何不滿,為何靜坐,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提供的資料(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

如果胡定旭一如他的批評者(例如: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所言,只懂削減開支,試圖陰乾公營醫療,迫使病人轉投私營市場,那麼,蘇利民便是刀手的副手。他是澳洲人,由 2006 年開始出任醫管局行政總裁,任期 3 年(於 2009 年續約 3 年),年薪 410 萬港元,是第一位以非香港人和非醫生的身份出任該職位。蘇利民擁有社會工作學士以及文學碩士(公共政策)學位,曾任澳洲某醫療集團行政總裁,管理過公營及私營醫院,在老人護理、公共精神衞生以及社區服務方面均有經驗。蘇利民任內 (2006-2010) 處理了員工減薪風波、連番醫療事故、病人記錄外泄等等問題。曾經有一批醫管局合約員工不滿薪酬低,要求加薪百份之十,被蘇利民以「加幅太高」為由拒絕要求,並指示已有制度去作薪金調整。這隻鬼,懂得耍官腔,應該可以融入香港的官場文化。但是蘇利民於 2010 年 7 月 23 日突然辭職,表示因私人理由(照顧患病的岳父)要回到澳洲。蘇利民請辭之後,由梁栢賢接任醫管局行政總裁。到 2013 年 10 月,梁栢賢獲醫管局續約 3 年。至於胡定旭和蘇利民是否已經完成官府指派的任務,今日的公立醫院醫生的待遇到底有沒有改善,要問行內人,萬一「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見字,歡迎留言。

例子十一: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民(英文:Allan Zeman)

很多人都知道,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民(英文:Allan Zeman)是「蘭桂坊之父」。盛智民生於德國,加拿大長大,七十年代來港,最初是經營服裝生意的,因此早就認識後來創辦「壹傳媒」的黎智英。盛智民沒有讀過大學,但是血液中有猶太人的商業基因(提示: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白手興家。他是那種擅長替老化行業轉型 (Re-positioning) 的人,商業英語的說法,是 Turnaround Specialist 。香港人眼中,這位猶太佬有腦,也有實戰經驗,適合扮演救火隊長或企業醫生。八十年代,盛智民成功地把中環的一條後街(即是:蘭桂坊,英文:LKF)轉型成為娛樂事業專區,同時透過不斷收購物業,成為該區的大業主。他的成功故事,網上有大量的相關資料,此處不贅。盛智民近年嘗試複製蘭桂坊的商業模式,協助其他行業(例如:澳門的賭場、大陸的高爾夫球場)轉型,透過加強娛樂元素「搞旺個場」(粵語:增加客流量),改善收入,提高盈利能力。

替海洋公園轉型是盛智民的另一次成功經驗。2003 年,盛智民獲當時的特首董建華委任為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 2005 年 9 月,香港的迪士尼主題公園開幕,輿論看淡海洋公園的前景。盛智民替海洋公園引入娛樂元素(例如:舉辦哈囉喂派對),把本來充滿美國特色的萬聖節 (Halloween) 本土化(加入清裝殭屍)和商業化(要付錢買入場券)。另外,就是善用原有資源(動物):要海豚加班,增加每日表演場次,以滿足來自內地的「自由行」旅客,而熊貓和飛鳥就要以特別嘉賓的身份出席婚禮活動,結果被愛護動物人士指控涉嫌虐待動物(提示:海豚 Pinky 抗議加班撞牆自殘),在網上發動杯葛海洋公園。如果刻薄員工是中國人老闆的「美德」,那麼,猶太人在這方面絕對「有得 Fight」(港式粵語:不相伯仲)。盛智民的經營手法,是否偏離了海洋公園原來的理念(即:自然保育),有爭議的餘地,但他「執靓盤數」(港式粵語:改善盈利能力),卻是不爭的事實。

跟香港很多的生意人一樣,盛智民在事業成功之後,開始尋求政治上的影響力。他於 2008 年放棄加拿大國籍,加入了中國國籍,領取了回鄉卡和香港特區護照。盛智民是新民黨(提示:葉劉淑儀、田北辰)的顧問之一,在 2012 年的特首選舉中,他支持唐英年。那次豬狼對決,一地眼睛碎。中國政治,向來詭異。面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就算是做生意很精明的猶太人,也會眼光失準,押錯注。

結論

以上所列舉的例子,也許不夠全面,但是某程度上也反映現實:委任洋人空降部隊,執行非常任務,以香港來說,是平常不過的事,各行各業都有這樣做。香港人,向來冷靜務實,相信有能者居之,不會像某些愛國愛黨的 XX 份子,動不動就曉以民族大義,說甚麼中國人不會比不上洋人,所以應該選個政治正確的紅色精英。也只有華人才有資格出任香港的高等法院法官,而且要設法防止讓外國勢力滲透特區政府,諸如此類。說得出這種話的,不是真正的香港人。這種話,其實是說給駐港京官聽的,目的是儲備愛國績分,將來換個人大政協護身。至於下一任的香港大學校長醫學教授馬斐森(英文:Peter Mathieson)將會是以上所說的第一類(看守者)還是第二類(守護神),以及他是否會變成蜜蜂窩,則有待觀察。人家還沒有到任呢,就省點子彈吧,你們要交數,也應該等一等,別焦急。

插圖來源:
http://delawarecity.com/images/how-to-get-rid-of-ghosts.jpg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香港總督(28 任港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7%B8%BD%E7%9D%A3

維基百科:第 17 任港督金文泰 (Sir Cecil Clement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6%96%87%E6%B3%B0

維基百科:第 25 任麥理浩 (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A%A5%E7%90%86%E6%B5%A9

維基百科:第 27 任港督衛奕信 (David Clive Wilson)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9B%E5%A5%95%E4%BF%A1

維基百科:第 28 任彭定康 (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D%AD%E5%AE%9A%E5%BA%B7

維基百科:鍾逸傑爵士 (Sir David Akers-Jones)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D%BE%E9%80%B8%E5%82%91

維基百科:2006 年九鐵人事變動風波(簡稱:九鐵兵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9%90%B5%E5%85%B5%E8%AE%8A

維基百科:詹伯樂 (Ronald James Blak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9%B9%E4%BC%AF%E6%A8%82

維基百科:希慎興業(港股編號: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C%E6%85%8E%E8%88%88%E6%A5%AD

希慎興業新聞稿 (2009-10-18):
希慎興業沉痛哀悼主席利定昌先生逝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8/LTN20091018007_C.pdf

希慎興業新聞稿 (2011-03-09):
希慎興業委任非執行主席
http://www.hysan.com.hk/filemanager/press/tc/upload/98/Appointment%20of%20New%20Chairman_Chi_final.pdf

維基百科:和記黃埔(港股編號:1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9%BB%83

大公網(2013-07-20):和黃賣橙勁賺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3/0720/1774542.html
節錄:提到李嘉誠出售資產,不得不提和黃於 1999 年以約 1180 億元的價格出售「Orange」,為公司當年業績帶來逾 1100 億元的利潤,並使集團成為 1999 年全球盈利最高的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爆升逾 12 倍,所得資金亦為和黃未來數年大力擴張 3G 業務打下基礎。資料顯示,李嘉誠於 1993 年僅以約 80 億元的價錢組建「Orange」,至 1996 年 Orange 在英國上市時,和黃已收回最初所有投資,因此,其於 1999 年電訊及互聯網熱潮興起之際,以高價售予德國 Mannesmann,為其帶來豐厚的收益,同時和黃亦獲得價值 690 億港元的 Mannesmann 10% 股權,從而成為 Mannesmann 單一最大股東,令和黃在歐洲的電訊業務更加壯大。

Wikipedia - Simon Murray (1940-)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mon_Murray
Extract: On leaving the Foreign Legion in 1965, he married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Jennifer, to the Far East working for Jardine Matheson for fourteen years and he left to start his own company Davenham Investments, a project advisory company – N M Rothschild took a 50% stake in Davenham. In 1984 Davenham was sold to Li Ka-Shing and Simon became the Group managing director of Hutchison Whampoa – he stayed for ten years, overseeing Hutchison's acquisition of Hong Kong Electric, and negotiating their entry into the oil business through their acquisition of Husky Oil. Whilst CEO of Hutchison, they founded the mobile phone company, Orange, turning it into a global brand which was ultimately sold to Mannesmann for US$33 billion.

題目:論文化差異
作者:陶傑
來源:蘋果日報(2013 年 10 月 11 日)
節錄:許多人擅長亂搬龍門,他們今天氣勢洶洶的反對這一套,明天只要對自己有利,完全可以厚顏無恥地推翻,變成主張同一套。中國人一嘴巴大道理,實際上充滿個人私利的小算盤。跟這個民族交往,你們要對其基本性格有了解。其實對中國的了解,三千年文化,不要怕深奧,時至今日,了解「貪污」兩個字就夠了。李敖在一篇叫「謝謝你,帝國主義」的文章中說過:「英國的下駟,必優於中國的上駒」。當年英國人赫德主掌上海海關,不必懂中文,認定「貪污」此一文化,即名垂伲史。校長是一個委員會從一堆候選人合法選出的,你不可以白痴地說,外面還有比他好的中國人。

Hart vs. Heartless
By Chip Tsao(陶傑)
HK Magazine (Sept 13, 2013)
http://hk-magazine.com/city-living/column/hart-vs-heartless
Extract: His name was Robert Hart, a British vice-consul in Ningbo who was appointed to the post of Inspector-General of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 Office in Shanghai. Hart was appointed in 1863 to collect custom duties for the Qing government, as local Chinese officials were considered to be hopelessly addicted to bribery and embezzlement. As an English gentleman, Hart tried to help the Chinese to integrate into modern civilization by insisting on high standards of efficiency and honesty in the handling of money. Hart’s advice imported a taste of integrity into a proud buy nervous and corruption-stricken China.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歐達禮 (ALDER,Ashley Ian)
http://www.sfc.hk/web/TC/about-the-sfc/organisational-chart/board-of-directors/chief-executive-officer/alder,-ashley-ian.html

中國高精密復牌無期機構折價八成賣股
中証網 2013-10-23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gg/gsxw/201310/t20131023_4178991.html
節錄:2009 年 11 月 13 日,主營高精密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技術產品的中國高精密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為 4 港元,共發行 2.5 億股,募資 10 億港元。 2011 年 10 月,時任公司核數師的畢馬威事務所稱,中國高精密的財務記錄與審計師獨立取得的信息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對業績作出「不作出意見」的結論。公司隨即宣布首次停牌,並在其後的澄清公告中披露,因公司產品涉及航天領域,屬於「國家機密」,所以無法向審計方提供其所要求的額外資料。在經過 9 個月的溝通後,2012 年 8 月 3 日,中國高精密獲港交所復牌批準。但頗為戲劇性的是,第一次復牌僅僅 13 個交易日後,來自香港證監會的強力介入又令中國高精密遭遇「二次停牌」。

自 2012 年 8 月 22 日二度停牌以來,中國高精密曾於 2013 年 2 月 20 日發布「暫停買賣的近期發展更新」公告,稱公司已聘用了一個法律顧問團隊,並採取必要措施應對監管機構所提出的問題,致力於在可行情況下盡快恢復公司股份買賣。作為中國高精密 (591) 的股東,資本集團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一直通過增持來「力挺」,即使是在中國高精密第一次長達 9 個月的停牌期內也未曾拋售。然而,由於中國高精密所謂「國家機密」解釋至今難過關,中國高精密始自 2012 年 8 月 22 日的「第二次停牌」已過去 14 個月,且至今仍無短期內復牌的跡象。對此, Capital Group 似已耗盡耐心,其近日以 2.5 折的低價(每股平均價 0.3 港元)於場內減持約 1854 萬股中國高精密股份。相較於中國高精密停牌前的每股 1.22 港元,此次賣股折讓幅度高達 75.4%。這也意味著,如果 Capital Group 以同樣的折讓價將剩餘的 6766.93 萬股拋售,其虧損將達約 6226 萬港元。

經紀北上吸客 證監否認鬆綁
蘋果日報 2013 年 11 月 21 日
節錄:較早前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向傳媒透露,證監將放寬對經紀行於內地為客戶開戶的限制。據悉,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其後罕有地致函張華峰反駁部份言論,並重申證監對證券行在內地開戶的原則。歐達禮日前以「私人密函」的方式向張華峰發信,反駁指「認識你的客戶」程序並非開立證券戶口時唯一適用的規定,並指證監沒有與任何人訂立任何不執行適用規則和準則的協議。對於證券行在內地開戶,歐達禮重申指,所有持牌法團為客戶開立新戶口均須遵守<操守準則>的所有規定及相關法例;若持牌法團於境外沒有遵守其活動的相關規定,證監亦會進行執法;而持牌法團在境外招攬客戶及為客人開設戶口亦須要遵守當地的法規,證監亦會就此作為考慮持牌人是否合適人選的重要參考因素。

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區美蓮(英文:Madeleine Onne)
http://www.hkballet.com/web/2/bios/madeleine_onne_chi.php

香港芭蕾舞劇刪減文革內容引爭議
BBC 中文網 2013-10-31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10/131031_hongkong_ballet_cultural_revolution.shtml
節錄:香港芭蕾舞團與德國多特蒙德芭蕾舞團合作的一齣芭蕾舞劇在首演後突然刪除了一段與中國文化大革命有關的內容,輿論質疑事件與政治審查有關。被刪減的<紅樓夢 — 夢紅樓>段落有 12 分鐘視頻與舞蹈,當中包括文革時代影像,以及身穿紅衛兵裝束的舞蹈演員表演。香港芭蕾舞團董事局否認因政治理由而刪除該段戲,但<明報>星期四( 10 月 31 日)引述舞劇的影片設計師格雷戈羅維奇稱曾有人要求他刪除有關內容。香港芭蕾舞團承認,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觀看了首演,但否認他曾對該戲提出批評。而與此同時,香港芭蕾舞團解釋有關刪減是因為技術問題,且得到了多特蒙德方面同意,但香港媒體引述多特蒙德芭蕾舞團的回復稱,他們並未批准。香港芭蕾舞團於 1979 年成立,目前是獲得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藝術團體。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夫人唐青儀是舞團的名譽會長,董事局主席是澳門「賭王」何鴻燊五女兒何超鳳。

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英文:Jay Walder)
http://www.mtr.com.hk/chi/investrelation/governance.html#Jay_Walder

港鐵新聞稿 (2013-08-30):
韋達誠先生續任港鐵公司行政總裁
http://www.mtr.com.hk/eng/corporate/file_rep/PR-13-072-C.pdf

題目:港鐵霸權誰可駕馭?
作者: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
來源:<壹周刊>2011-04-28
節錄:合併後,港鐵控制的資產達到 2000 億元,日後所有鐵路新線的發展權,包括港島西、港島南、高鐵香港段及沙中線等,完全交由港鐵負責,公司控制的資產將達到 3000 億元,規模較兩電一煤加起來還要大。此外,港鐵自動享有所有鐵路上蓋的物業發展權或代理權,成為全港最大的發展商,完全有能力操控地產市場的發展。現時港鐵再公共交通市場的佔有率超過四成,有份發展的新樓盤相信亦佔市場四成以上。政府作為港鐵的最大股東,持有七成半的股權,不斷補貼港鐵發展,本應可以駕馭港鐵的管理層。奈何政府同時作為土地供應者,地產及公共交通市場的監管者,又有份制定相關政策,以致經常出現角色衝突的情況。很多時候不知要保障港鐵小股東的利益,抑或是小業主和乘客的利益。

領匯主席蘇兆明(英文:Nicholas Robert Sallnow-Smith)
http://www.thelinkreit.com/TC/aboutus/Pages/Board-of-Directors.aspx#CEO

維基百科:領匯(港股編號:82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0%98%E5%8C%AF%E6%88%BF%E5%9C%B0%E7%94%A2%E6%8A%95%E8%B3%87%E4%BF%A1%E8%A8%97%E5%9F%BA%E9%87%91

題目:風騷命胡定旭
來源:<東週刊>348 期 Book A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10156
節錄:胡定旭在位的最大危機在四年前發生,一千二百名醫生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為二千年後入職的醫護人員爭取同工同酬,工會領袖邀請他出席。「所有人都叫我不要去,以免被鬧被噓,但我寧願一次過同千幾人直接溝通。」場內醫生多到坐在樓梯頂,他每說一句,都被千人齊聲噓,「一生人都未試過,難受架,好彩我肥,面皮夠厚。」胡定旭又以退為進。事件最終圓滿收場,他極速在一個月內向政府爭取加醫生人工,成功拆彈。他亦坦言,醫生比會計師難管,「醫生都是精英,覺得自己勁到嘔,會計、法律、公關樣樣識,要他們認同,好難;一間醫院,內外科各自有山頭,聯網之間亦互爭資源,做主席要看大局,所有醫生都是 HA 一分子,像一家人,為何硬要分你我?」近年公立醫院不少名醫辭職,外闖搵真銀,連胡定旭出面也留不住。「長江後浪推前浪,即使離開,都希望他們是帶着愉快回憶而非怨氣。」他打圓場說。

逾千醫生靜坐 促「同工同酬」
文匯報 2007-06-24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6/24/HK0706240089.htm
節錄:逾千名公立醫院前線醫生昨在伊利沙伯醫院發起大型靜坐,抗議醫管局未有跟隨公務員加薪,要求正視醫生「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胡定旭及蘇利民到場接受醫生質詢及回應提問。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強調,問題並非兩、三個星期可解決。醫管局主席胡定旭亦指,當局正與政府商討增加撥款讓醫生加薪,但強調不能「一步到位」。但其言論多次被在場靜坐的醫生喝倒彩。前線醫生聯盟促請當局一個月內提供合理方案解決問題,否則將行動升級。胡定旭表示,明白同工不同酬是大問題,正與政府商討,要求增加撥款及改善醫生工時等措施,希望醫生能忍耐,「我不想空口講白話,但你要我一步到位,我做不到,但承諾會盡力去做。」在場靜坐的醫生不滿胡定旭答覆,多次喝倒彩,有醫生指摘他的回應是藉口,其間亦有醫生暗示胡定旭遲到,並批評他管理不好醫管局。

題目:講錢失感情 3
作者: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
日期:2007-06-23
http://doctorfat.wordpress.com/2007/06/23/%E8%AC%9B%E9%8C%A2%E5%A4%B1%E6%84%9F%E6%83%85-3/
節錄:一千個醫生,於星期六下午,聚集於伊利沙伯醫院的大堂靜坐,要求政府以及醫管局局方,改善二千年後入職醫生的薪酬,這是近幾年公立醫生最大型的工業行動。這七年,公立醫院醫生與市民共渡時艱,新入職的醫生除了跟隨當時的公務員一起減薪之外,醫管局同時將頂薪點大幅降低,也將跳薪點取消。所以,零零年加入醫管局受訓成為專科醫生,其頂點薪金只為九九年入職的同事的一半,實際上,是比一個剛於醫學院完成實習醫生訓練,直接於私營醫療集團工作的醫生也不如。事實上,這幾年醫管局再不能夠予醫生穩定的就業保障。首先是把醫生轉為合約制,若醫生未能於限期內完成專科訓練便得被中止合約,但大部份醫生於六年、七年甚至八年基本上是不能完成專科訓練的,是故不少同事連婚也不敢結,仔也不敢生,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考試、考試和考試。

此外,醫管局總部又或聯網往往於合約完結前一兩天才會向醫生提出續約事宜,令不少同事既無助又徬徨。「二級制」的實施,美其名為簡化醫生之間的培訓制度,實質削減醫生的晉升機會。而事實上,這幾年不少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醫生,因留在醫管局苦無晉升機會,都已經用雙腳離開了公立醫院。不幸地,這情況將會繼續惡化下去。我每星期大約收至少兩三張專科醫生開設診所的卡片,有部份醫院是整個部門又或整個專科集體離開,你可以想像有關問題是如何的嚴重。我並非質疑胡定旭主席解決問題的誠意,問題也真的不在錢,而是大家根本見不到繼續留在醫管局,專業發展有什麼曙光可言。而事實上,這一兩年,我看見越來越多實習醫生完成實習期後,拒絕加入醫管局,因為他們認為醫管局的工作環境、待遇以及專科培訓,只會徒然浪費青春。畢竟,一星期才三十小時的睡眠,近百小時留在醫院工作,卻看不見前景和未來。這又為了什麼呢(特別是對女醫生而言)?

維基百科:蘇利民(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2006-201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5%88%A9%E6%B0%91_(%E9%86%AB%E9%99%A2%E7%AE%A1%E7%90%86%E5%B1%80)

醫管局新聞稿 (2010-11-04):
醫院管理局宣布委任梁栢賢醫生為行政總裁
http://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643&Lang=CHIB5&Dimension=100&Parent_ID=10000
節錄: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今日( 11 月 4 日)宣布委任梁栢賢醫生為行政總裁,由 2010 年 11 月 8 日起生效,任期 3 年,有關任命已獲醫管局大會通過,並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批准。梁醫生被委任為醫管局行政總裁,是接替於今年 7 月辭職並已於 10 月 25 日離任的蘇利民。

醫管局新聞稿 (2013-10-11)):
梁栢賢續任醫管局行政總裁
http://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643&Lang=CHIB5&Dimension=100&Parent_ID=10000

續任醫局行政總裁 3 年 梁栢賢年薪加至 480 萬
太陽報 2013 年 10 月 12 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012/00407_063.html
節錄:醫院管理局主席即將換人,行政總裁梁栢賢則獲續任 3 年,續約後加薪 3.5%,年薪料將增至 480 多萬元。醫管局主席胡定旭表示,梁栢賢在過去 3 年處理醫護人手不足及醫院重建等問題,相信未來會繼續帶領該局面對多項挑戰。梁栢賢自 2010 年 11 月由質素及安全總監調升行政總裁,接替蘇利民。胡定旭昨代表醫管局宣布,梁栢賢將續任行政總裁,任期 3 年,下月 8 日起生效。有關續任安排早前由醫管局大會通過,並獲行政長官批准。

First Person – Allan Zeman
HK Magazine (Oct 29, 2010)
http://hk-magazine.com/nightlife/article/first-person-allan-zeman
Extract: In those years Lan Kwai Fong was just a back street, a lot of warehouses selling embroidered linen tablecloths from China. It was considered outside of Central, fringe Central, because Queen’s Road was the divider, and it was up the hill. Nobody went up there. I thought, “I can get people to walk a block. It’s not that far.” I opened up California, and it was an instant hit. All the expats started to come. It was a restaurant and then we turned it into a late-night club. I decided that I needed to own the property. And so I bought my first building. As property became available, I would buy it, and slowly I became the largest landlord in Lan Kwai Fong.

維基百科:盛智民(英文:Allan Zeman)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B%9B%E6%99%BA%E6%96%87

Yahoo 香港新聞:海洋公園拒停動物表演
(原載:太陽報 2013-11-11)
節錄:海洋公園接連被揭隱瞞園內動物死亡,有團體發起杯葛海洋公園行動,促園方檢討通報機制及停止海豚表演;海洋公園稱已為死亡的鎚頭鯊進行解剖,初步顯示該批鎚頭鯊的腦部出現損傷,詳細死因有待跟進,會定期審視及改良通報機制的程序及提高透明度,重申海豚表演及互動活動具教育作用。團體「豚聚一家」昨午舉行海洋動物權益研究會,發起良心杯葛海洋公園簽名行動,促園方落實陽光政策,即二十四小時內公布動物死亡消息、七天內交代懷疑死因、二十一天內公布醫療及解剖報告、訂立全面取消海豚表演及互動環節的時間表,以及定期與團體及漁護署會面商討動物情況,否則會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海洋公園入場券。

題目:誰入閘更重要
作者:陶傑
來源:蘋果日報 2013 年 11 月 26 日
節錄:如果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選,入閘名單如下:A. 曾鈺成、葉劉淑儀、梁振英;B. 曾鈺成、葉劉、湯家驊;或者富有想像力一些,以下這個名單:C. 曾鈺成、葉劉、盛智文。為什麼盛智文可以普選?這個海洋公園老闆,完全符合基本法要求:居住二十年,中國公民,在外國無居留權(叫他原來祖家發表一項聲明即可)。盛先生身為猶太人,加入中國籍,他愛中國。盛老闆的生意,十分成功,沒有做得破產清袋收場,他比至少兩任特首有資格。海洋公園經營十分成功,海豚表演生動有趣,為香港人和大陸遊客帶來巨大歡樂,他比任何精英都「愛國愛港」。基本法沒有規定種族膚色,只規定「中國公民」,盛智文得到一千二百人基於強大的民望提名,哪裏有問題?如果盛智文當了特首,香港就是真正的國際大都會。洋人可以做港大校長,洋人也可以做香港特區的 CEO 。

YouTube 精選:

衛奕信、李克強雙語比拼 (2:5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nHYKs6U3o
港大百周年校慶典禮上,前港督衛奕信講普通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英文。

ATV 2012 感動香港每週人物評選:鍾逸傑 (10:4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ZAr3lNDyXg
鍾逸傑講粵語的口音像鬼佬神父。

相關的文章:

空降部隊
2013 年 11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1/blog-post.html
當空降部隊,風險很高。常見的問題,是水土不服,敵不過原有的企業文化,無法執行任務,甚至壯烈犧牲。除非得到強大的後援,否則空降部隊在推動變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因為地頭蟲會起來反抗,設陷阱、埋地雷、玩偷襲、暗中顛覆,甚至是密謀推翻或處決空降部隊,令他或她成為諾曼第灘頭一具鮮血淋漓、幾乎解體、死狀恐怖、難以辨認的屍駭。而空降部隊就算可以及時撤退,勉強保住性命,也不免傷痕累累,職業生涯留下污點。

Don't Shit Where You Eat
2013 年 4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4/dont-shit-where-you-eat.html
節錄:對香港歷史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香港人,是買辦(英文:Comprador)起家,懂得如何「勾結」外國勢力,這是阿爺(中共)不信任香港人的其中一個原因。近期的代表作:在西環中聯辦門前高舉港英龍獅旗(令京官氣炸!),向美國白宮網頁請願要求介入奶粉荒(令京官丟臉!)。還有事先張揚的「佔領中環」行動,尚未開始,就已經招來偉大祖國的文攻武嚇。

釋義篇:西人
2010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1/blog-post_29.html
節錄:廣東人早跟洋人打交道,於是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稱謂系統。當廣州還叫做 Canton 的年代,外國人被稱為「番鬼」。當年來粵經商的外國人聽見了,紀錄下來,寫作 Fan Kwae (Foreign Devil)。清末的廣東童謠,已經有唱詠「番鬼」,歌詞幸災樂禍。在香港生活的白種洋人,一般都不介意被稱為「鬼」,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人對我們的暱稱」,亦樂於自稱「鬼佬」(Gweilo)。

楊修
2010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9/blog-post_25.html
對廣東人來說,洋人是用來尋開心的。常見的玩法包括:請洋人上茶樓吃秘製豉椒鳳爪(雞腳)和 Ten Thousand Years Egg (皮蛋配紫薑)、到大牌檔喝鴛鴦(奶茶混咖啡)、到蛇店喝蛇膽酒,以及帶他們到國貨公司,尋找浸有一窩未開眼小老鼠的綠色藥酒。我們都喜歡嚇到隻鬼依嘩鬼叫,然後在 OMG (Oh My God) 聲中欣賞他們的驚嚇表情。

HK Magazine
2009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4/hk-magazine.html
HK Magazine 是一份有趣、有態度的刊物。它的讀者是一群有好奇心,有幽默感,喜歡對香港大小事物尋根問底的外國人。他們一方面享受這個城市的便利生活,另一方面有興趣了解香港的過去,會到舊區尋找隱世民間美食(例如:缽仔糕、雞蛋仔、波蘿包、臭豆腐、陳意齋),也樂於用英文拼音學習這些食物的廣東話發音,然後跟本地人交流揾食心得。

28/11/2013

For 米:Thks for the info. 閣下是否港鐵員工?

For the second comment: Noted with thanks. Revised.

For 餅:Thks for the info.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空降部隊


碧血長天

提到戰爭片,The Longest Day(港譯:碧血長天)(1962) 絕對是經典。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強大,由多位當年的一線男星飾演美軍和英軍,包括:John Wayne(港譯:尊榮)、Robert Mitchum(港譯:羅拔米湛)、Richard Burton(港譯:李察波頓)、Sean Connery(港譯:辛康納利)和 Henry Fonda(港譯:亨利方達)。電影描寫 1944 年 6 月 6 日盟軍如何在德軍的砲火包圍之下,在法國的諾曼第海灘登陸,從此奠定勝局。這場戰役,舉足輕重,所以紀念二戰結束的官方活動,都選擇在法國諾曼第舉行。 YouTube 片段顯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是軍樂團的熱門曲目,法國的軍樂團曾經在巡遊中演奏。

當年參與搶灘的,有多國聯軍,兵種包括海軍、陸軍和空軍,他們分成幾路前進,而法國的地下游擊隊則提供後勤支援和軍事情報。當中又以空降傘兵的處境最為兇險,人在半空,沒有掩護,下降途中,被地面的德軍用大火力武器不斷掃射,部份人還沒有完成任務,已經變成蜜蜂窩,死在途中,沒命回家。其中一位空降傘兵的降落傘,勾住了附近一座小教堂的尖頂,吊在那裡。幸好他大命,被救下來,只是受傷,沒有死掉。而他的降落傘至今仍然停留在小教堂的尖頂,成為戰爭的紀念碑。這場戰役,傷亡慘重,雙方士兵的血把諾曼第灘頭的海水染紅。今日的法國諾曼第軍人墳場,佔地甚廣,藍天之下,草地上一排又一排的白色十字架,一眼望過去,連綿無盡,直達天邊,思之黯然。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詩:李白:關山月)想看照片,請上網,搜尋:Normandy cemetery photos。

商業社會的空降部隊

現實世界,商業社會,做空降部隊,絕對係揾命博(粵語:押上性命),少一點錢財也無法吸引勇夫勇婦。公營或商業機構的董事局,需要委任空降部隊(局外人)出任公司的主席或行政總裁(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icer,國產翻譯:首席執行官),而並非從機構內部的人選中晉升,常見的原因如下:

第一種情況:派系林立,山頭眾多,惡鬥連場,而機構的內部,又牽涉很多複雜無比而且非常尖銳的利益矛盾,一時間董事局擺不平各方勢力,問題盤根錯節,短期內很難解決。如果委任任何一個山頭的人出任主席或行政總裁,隨時會觸發一場世紀大戰,令情況失控,變成爛攤子。為免出現最壞的情況,於是退而求其次,找個局外人填補空缺,目的是拖延時間,也是權宜之計。而最後敲定的人選,只不過是過渡性人物,也許是看守或暫代性質,甚至可以是太上皇的扯線木偶。

現實世界的例子:香港大學的下一任校長是英國人,百年老店,要靠洋人頂住凜冽北風,情何以堪?校友師生議論紛紛。這位英籍醫學教授馬斐森 (Peter Mathieson) 還沒有上任,已經有三名重砲手向他開火(提示:陳婉瑩、程介明、盧寵茂),他是否會變成蜜蜂窩,有待觀察。另一個例子:特區政府委任政務官出身的公務員執掌香港電台 (RTHK),結果相信編輯自主的員工跟空降的電台台長之間,既沒有共同的語言,也缺乏信任,無法建立合作關係。大學和傳媒,相信言論自由,集合了一群理論多多,又喜歡搶佔道德高地的知識份子,特別難管。對付這種行業,中國共產黨的做法,是安插紅色無間道,電視劇版本叫<潛伏>。

第二種情況:機構早已老化,需要進行大幅度的改革,也許是重新定位 (Re-positioning) ,甚至是徹底轉型,又或者是改變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而公司的管理層(高層及中層)基於各種原因(例如:官僚主義、管理文化落後、個人動機或利益矛盾),不願意推行或者配合變革 (Change),於是要請一個跟機構內部沒有任何人脈關係,也不怕得罪利益集團的局外人回來,扮演改革者的角色,從上而下推動變革。這位局外人將會扮演刀手或推土機 (Bulldozer) ,專做 Dirty Job,即是:削減成本、裁員減薪、架構重組、進行企業流程改造 (Re-engineering) 、推動外判 (Outsourcing)、關閉虧蝕的部門或分公司、撤出業績欠佳的地區市場。這種刀手,通常是會計師背景,又或者是管理顧問出身。

現實世界的例子:出任醫院管理局主席 (2004-2013) 的胡定旭,曾經是四大會計師行(提示:安永)的高層。萬一你不知道他任內的建樹(提示:輪候時間、藥物名冊、醫療事故、同工不同酬、醫護人員流失),不妨請教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胡定旭的批評者(例如: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認為,胡只懂削減開支,試圖陰乾公營醫療,迫使病人轉投私營市場,是典型的商界(趕客)思維。電影中的例子,有 Up in the Air (港譯:寡佬飛行日記)裡面的 George Clooney (港譯:佐治古尼)。戲中他是管理顧問,專門幫企業客戶裁員,代價是飛來飛去,沒有家庭生活。他早已習慣孤獨,但報應已在眼前 ―― 老闆安排新人(剛畢業的名校女生)接替他。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如果你是中年打工仔女,經歷過裁員之苦,這部電影肯定會令你感觸良多。

空降部隊的下場

當空降部隊,風險很高。常見的問題,是水土不服,敵不過原有的企業文化,無法執行任務,甚至壯烈犧牲。除非得到強大的後援,否則空降部隊在推動變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因為地頭蟲會起來反抗,設陷阱、埋地雷、玩偷襲、暗中顛覆,甚至是密謀推翻或處決空降部隊,令他或她成為諾曼第灘頭一具鮮血淋漓、幾乎解體、死狀恐怖、難以辨認的屍駭。而空降部隊就算可以及時撤退,勉強保住性命,也不免傷痕累累,職業生涯留下污點,個人面子和聲譽受損,以及被江湖中人嘲笑。心理質素比較差的空降部隊,從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退出江湖。而心理質素比較高的,從此變得謙遜,然後轉換跑道(例如:慈善事業、社會企業、自行創業)。

本地的真實個案:王維基(提示:亞洲電視 + 12 日行政總裁)、田北辰(提示:九鐵兵變)、梁錦松(提示:偷步買車)、馬時亨(提示:仙股事件)。回歸之後的香港特首,來自商界的董建華和梁振英也是空降部隊,同樣地跟公務員下屬格格不入,也同樣地「建樹良多」和經常中「地雷」,欲知詳情,請上網。香港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政經矛盾複雜難解,形成迷宮或困局。結果董建華和梁振英都成了蜜蜂窩,而 689 更被主流傳媒形容為半死不活的喪屍(英文:Zombie)―― 失去靈魂、步伐凌亂、時日無多,甚至可以開始替他準備「福壽版」。香港的著名作家及編劇李碧華(提示:胭脂扣、霸王別姬)最近在她的報章專欄中,公開地邀請大中華地區的各路江湖術士(尊稱:師父)預測梁振英何時下台,結果她收到不少「師父」的回覆,都說馬年。當然是遊戲文章,但是也反映現實,就是 689 已經成為蜜蜂窩,特首之位是三煞位,邊個做都死(粵語:誰做都死)。

由於風險高,不少空降部隊都懂得替自己爭取巨額的分手費,用金錢補償損失。這種通常只適用於高級行政人員的合約條款,商業英語叫 Golden parachute 或 Golden handshake,在外國被視為傷害小股東權益的做法。現實世界,空降部隊可以是華人,也可以是洋人。洋人的好處很多,包括:他們通常不會在香港生根或者終老,於是不怕開罪人,適合扮演刀手或推土機,替繼任人清除障礙。洋人不懂中文,於是可以利用語言和文化隔膜頂住來自北方的壓力,阿爺的話可以扮作聽不懂,特別適合屬於文化或思想領域的行業或機構(例如:大學、傳媒、藝團)。如果是上市公司或監管機構,洋人的臉孔或履歷表可以令持份者 (Stakeholders) 收聲或收斂,同時可以取悅要求嚴格的外國機構投資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對!即是用錢買公信力。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有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地歷史,商業文化融會中西,很多公營或商業機構都有僱用洋人空降部隊,具體做法及真實個案,稍後專文討論。

插圖來源:
http://thumbs.dreamstime.com/x/skydiving-adventure-19641373.jpg

YouTube 精選:

The Longest Day Theme (4: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Z7hYEJt2UY

Up in the Air (2009) - Official Movie Trailer (2: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L1FmvVCuA

FedEx - Zombie Outbreak! TVC (0: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42T5TOQMQ8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Wikipedia - Normandy landings (June 6, 1944)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mandy_landings

Wikipedia - The Longest Day (1962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Longest_Day_(film)

Wikipedia - Up in the Air (2009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Up_in_the_Air_(2009_film)

Investopedia -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olden handshake and a golden parachute?
http://www.investopedia.com/ask/answers/09/difference-between-golden-handshake-parachute.asp#axzz1yqGBZeM6
Extract: A golden parachute is an agreement between a company and an employee that guarantees the employee certain benefits, like monetary compensation or stock options, if employment is terminated. A golden parachute agreement customarily is used as a lure to retain the upper executives of a company. Golden parachute agreements concern investors because company executives are highly compensated already and the agreements do not stipulate that golden parachute compensation be granted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the executive. A golden handshake is similar to a golden parachute in that it offers a severance package to an executive when he or she becomes unemployed from a company. While both terms describe severance packages given to executives upon termination of duties, a golden handshake goes further to include the severance packages granted executives upon retirement, too.

維基百科:胡定旭 (1954-)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83%A1%E5%AE%9A%E6%97%AD

維基百科:2006 年九鐵人事變動風波(簡稱:九鐵兵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9%90%B5%E5%85%B5%E8%AE%8A

維基百科:梁錦松 (1952-):偷步買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9%8C%A6%E6%9D%BE

維基百科:馬時亨 (1952-):仙股事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6%99%82%E4%BA%A8

墳場對聯超脫生死
香港文匯報 2006-07-20
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7/20/OT0607200006.htm
節錄:說到香港墳場,不得不提位於跑馬地的天主教墳場,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正門的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這副對聯的來由,一直都眾說紛紜,其中最熱門的說法,是早年墳場經常鬧鬼,冤魂常向路人索命陪死,多次作法都未能使冤魂安息。有日,某路人(高僧或神父)剛巧路過,說了一句:「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眾靈從此不再興風作浪。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夏其龍神父道出一個較為可信的版本:他指這對聯表現出十分典型的西方幽默,在東方社會較為少見。在公元八世紀的歐洲,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747-814) 的一位老師阿古以拉丁文寫的一首長詩,透過死人與活人的對話,反思生命意義。夏其龍估計早期來港的傳教士把這首長詩譯成中文,然後撮要成對聯,掛在與死亡最密切的墳場大門。

英國學者馬斐森任香港大學新校長
香港文匯報 2013-10-05
http://news.wenweipo.com/2013/10/05/IN1310050007.htm
節錄:作為港校翹楚的香港大學,經過近兩年的嚴謹遴選,終於覓得新校長人選,唯一候選人馬斐森 (Peter Mathieson) 在昨日連續三場與教職員、學生及校友首度會面後,下午獲得校務委員會的一致通過,正式被任命接替徐立之成為港大校長,成為港大 41 年來,自戴義安(2000 年至 2002 年)後的第二位非華人校長。

相關的文章: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7618.html
節錄:Big Band 和 Swing 是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因此,不少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都會採用這兩種風格的爵士名曲做電影配樂,來營造那個年代的獨特氣氛。用顛覆傳統的爵士樂,來刻劃戰爭年代的紙醉金迷,以及亂世中的愛情故事,是荷里活電影的慣常做法。

V 煞、1812、RIC
2013年1月1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歷史上,俄國是巨人殺手。這個國家,幅員廣闊,氣候嚴寒,抵抗力強,足以消耗遠征敵人的資源與意志,令千軍萬馬葬身於漫天風雪之中。法國的拿破崙 (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 與德國的希特拉 (Adolf Hitler, 1889-1945),都是因為攻打俄羅斯而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走向滅亡。回顧他們的事業,俄羅斯是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劵、醫療保險)。

交數(一)
2013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3.html
節錄:本地的學術界和醫療界,山頭主義,派系林立,人脈交錯,跟官府與商界的關係錯綜複雜,要用圖表來解釋。有時候,個別大學或醫院,會變成權貴的私人俱樂部,又或者是利益輸送和交換的渠道,而所謂的「服務對象」(學生和病人),早就被拋諸腦後了。至於接待處牆上的「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認真相信的人,會被視為「不識時務」的麻煩製造者。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某程度上,以上的分析,也反映出香港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就是山頭眾多,人脈交錯。多年來,不少政商名流和名門望族都透過捐款或者其他途徑,跟某大學某學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或者對某大學某學系擁有某種影響力。這種情況,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大學身上,尤其明顯。在外國,大學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在香港,大學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是中環的縮影。

無間道
2012 年 3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27.html
節錄:黨的「地下工作者」長期潛伏於某個組織之內,伺機奪權,時機一到,立即高舉義旗,宣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然後把人員和資源收為己用。美其名叫引導組織的成員走上革命之路,其實是吞併別人的組織。黨的語言,叫「挖牆滲沙」。香港是移民城市,也是東方情報中心,於是不時上演<諜影紅燈記>。學術界和傳媒行業,屬於意識型態領域,更加是重災區。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當初是你開放市場,增發牌照,鼓勵我去馬,好替你鳴囉開道,怎麼現在又拖拖拉拉了?難道是古老相傳的「請君入甕」,然後文火煎熬,連夜烹煮,等收乾水,變成一粒「精華濃湯寶」?(提示:GiGi 姐入廚)刁那媽!中計添!好,我識做!對,這是「上一屆政府開展的工作」,我知你民望低落,不想輿論失控,我答應你不會亂來,娛樂至上,不談國事,可不可以用正常的「香港速度」審批牌照,好讓我的資金早日回籠?

福壽版
2011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2/blog-post_25.html
節錄:「福壽版」是香港傳媒行業的術語,出自本地殯儀館靈堂常用的橫匾「福壽全歸」。意思是把某位名人的生平資料和重大事蹟(文字或影像紀錄)預先收集好,分門別類(例如:事業、家庭、名句、代表作),準備妥當,然後放置一旁,靜待某君斷氣。某人一死,立即拿出來,加上最新的資訊(例如:時間地點,學者專家的評論),稍加整理,便可以立即推出。

做官
2009 年 12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_3935.html
節錄:費孝通 (1910-2005) 的文章<論紳士>:中國傳統的官吏並不認真做官,更不想終身做官;打防疫針的人決不以打針為樂,目的在免疫,和免了疫的康健。中國的官吏在做官時掩護他的親戚,做了一陣,他任務完成,就要告老還鄉了,所謂的「歸去來兮」那一套。退隱山林是中國人的理想。這時,上邊沒有了隨時可以殺他的主子,周圍是感激他的親戚街坊,他的財產有了安全,面團團,不事耕種而享受著農業的收益。

08/11/2013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歡樂今宵


非常之 TVB

過去一週,香港人在追看現實版的<電視風雲>。這齣戲,比 TVB 煮麵劇和雞汁 Show 精采得多,也更具教育意義,因為它讓與世無爭的家庭主婦明白,免費電視背後所牽涉的政治因素、商業利益和社會爭議。官府做事沒規矩,於是師奶們無法欣賞年輕時的偶像黃日華(提示:郭靖)所主演的新劇,只好上街。TVB 早已老化,而師奶是最忠於 TVB 的顧客群。連她們也忍耐不住,想轉台收看 HKTV ,可見情況惡劣,接近臨界點。

有人說,由四位香港電視 (HKTV) 演員在政府總部門外合演的諷刺劇<半集直樹>(提示:半澤直樹)令人想起<歡樂今宵>的趣劇。四位演員均來自 TVB,演戲的方法很熟悉,雖然除了最資深的郭鋒以外,我叫不出其餘三位的名字(答案:陸駿光、張松枝、高俊文)。連角色設計和人物造型直接抄襲外國劇集,這種做法,也非常之 TVB。電視是創意產業,要靠抄襲節省成本,可見情況危殆。香港的主流傳媒,早已成為夕陽工業。

Big Band & Swing

眼前這齣<電視風雲>,如果要選主題曲的話,<歡樂今宵>的開場曲非常適合。 Big Band 風格,熱鬧繽紛,歌舞連場,大龍鳳,走馬燈,江湖賣藝,娛樂至上。令人想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亦即是 TVB 依然有創意和人才輩出的年代。那首歌的原裝版,是英文歌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歌詞充滿黑色幽默, Woody Allen 的電影也用過。在 YouTube 可以找到多個不同的版本,有男聲獨唱版,也有男女合唱版。歌詞有不止一個版本,有興趣,請上網。

Big Band 流行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一般是指編制在十人以上的大型爵士樂隊,音色輝煌,夜總會 Feel。代表人物:Duke Ellington、Count Basie、Benny Goodman。到三十年代中後期,由於美國經濟蕭條,大樂隊難以生存,樂隊領班們於是改變音樂風格,走商業化路線,迎合舞廳的需要。適合跳舞的 Swing 開始取代 Big Band,成為爵士音樂的主流,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1945) 為止。 Big Band 和 Swing 是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因此,不少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都會採用這兩種風格的爵士名曲做電影配樂,來營造那個年代的獨特氣氛。用顛覆傳統的爵士樂,來刻劃戰爭年代的紙醉金迷,以及亂世中的愛情故事,是荷里活電影的慣常做法。

照片來源: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6/4651006423_04d9838258_z.jpg

YouTube 精選:

2013-10-24 特區政府總部門外:
<半集直樹>(港版<半澤直樹>)(12:58)
(演員:陸駿光、張松枝、高俊文、郭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Mm3ulwRpcE
由四位香港電視 (HKTV) 演員合演的諷刺劇,人物造型明抄日劇<半澤直樹>。內容緊扣發牌風波的最新發展,對白引用特首和高官金句,也觸及港人關心的熱門話題(例如:樓價飆升、學位不足、國民教育),現場觀眾反應熱烈。

TVB 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開場曲 (19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vXRQ_WVpyU
三十歲或以上的香港人一定會唱。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 (2: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kIemJFVxKU
<歡樂今宵>開場曲的英文原裝版,這個版本來自 Woody Allen 電影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這一幕,講述兒孫在祖父的喪禮上,爭論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結果吵醒了祖父。祖父的鬼魂從棺材中爬出來,跟一群死鬼老友載歌載舞,從殯儀館一直跳到出街。祖父告誡兒孫: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不要浪費時間。影痴們會告訴你, Woody Allen 熱愛爵士樂,有夾 Band,會吹 Clarinet。

Glenn Miller - In the Mood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CI-0E_jses
另一首 Big Band 風格的爵士樂,是香港電台早晨節目<瘋 Show 快活人>的開場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Glenn Miller 主動參軍,在軍隊中組織樂隊。 1944 年年底,他乘坐軍機從英國飛到巴黎,為駐守當地的美軍演奏,飛行途中遇上惡劣天氣,飛機和乘客一起失蹤,從此下落不明。他的生平故事,曾經被拍成電影。

Benny Goodman - Wang Wang Blues (3: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lETWNigHrU
取代 Big Band 的爵士音樂潮流,是適合跳舞的 Swing 。 Benny Goodman 是代表人物,這首 Wang Wang Blues 曾經出現於電影 The English Patient(港譯:別問我是誰),時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Billie Holiday - Solitude (3: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h29hTe4qk
另一首曾經出現於戰爭電影中的爵士名曲,女歌手 Billie Holiday 歷盡滄桑。

Louis Armstrong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0: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2VCwBzGdPM
這首歌經常在廣告和電影中出現。聽 Louis Armstrong 唱歌,感覺有如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聽家中的友善老狗抬頭對月高歌,嗓子也許不完美,但是暖意入心。

Laura Fygi - What Are You Doing the Rest of Your Life? (4:1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G5LlLblg0w
香港人一定認得這首歌,因為它是樓盤貝沙灣(提示:數碼港)的廣告歌,主唱者 Laura Fygi 曾經來港開演唱會。作為 R7 和 Bella 的愛情故事主題曲,這首歌也非常適合,如果他們之間有(愛情故事)的話。

The Platters - Only You (2: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r2pEdc1_lI
周星馳的粉絲一定記得羅家英的版本(提示:Only you can take me 取西經!)。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題目:電視迷久別重逢的大出櫃
作者:譚蕙芸
來源:明報 2013 年 10 月 27 日
http://news.mingpao.com/20131027/uzc1.htm
節錄:前幾晚,政總上演一齣<半集直樹>趣劇,演員手法,台下反應,跟早年<蝦仔嗲哋>甚近似,連同當晚其他環節如 chit chat、棟篤笑、兩小時炒雜燴,不就是黃金年代<歡樂今宵>經典重現?不同是,今次<半集直樹>內容與政治緊扣,當你看到藝員以趣劇諷刺局長特首,再提及中港矛盾、板間房、洗腦教育,我目睹了一個向來政治冷感的堅實堡壘 ―― 娛樂圈 ―― 正在瓦解,我看到今次運動的積極性。

題目:挑戰各位師傅
作者:李碧華(電影<胭脂扣>和<霸王別姬>的原作者和編劇)
來源:蘋果日報 2013 年 10 月 2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6%9D%8E%E7%A2%A7%E8%8F%AF/art/20131027/18480905
節錄:免費電視牌風波那麼精彩,情節峰迴路轉,人物性格複雜,鬥爭千絲萬縷 ―― 千萬別太快落幕,虛應打發。千萬要有火!不管司法覆核挑戰政府,還是法律政策不及 689 大。做戲做全套:維基要解密,狼英拒解密,雙方撐住。更簡單一句:「港視終於有冇牌?」有就有,冇就冇。挑戰中港台玄學家或江湖術士(通稱師傅),各展所長,八字命理占卜面相紫微斗數易卦奇門遁甲扶乩問米塔羅水晶詳夢讀心......做一次真正靈驗的預測,別模稜兩可扮天機不可洩漏。中了,日後可以「金口鐵筆神機妙算」宣揚。好難呀!當然,去年狼豬大戰已遍地眼鏡,今年夠膽玩不?抑或出本無挑戰性的運程書算數?

題目:第一課
作者:陶傑
來源:蘋果日報 2013 年 10 月 2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31027/18480900
節錄:為什麼不發出第三個電視牌?因為這家企業的老闆是一個魅力型領袖。一個專制國家,像信奉一神獨大的宗教。神只可以有一個,信眾萬萬千千,只可以尊奉一個偶像。如果從哪裏冒出另一個有潛力的偶像,不論他如何正義,定必是剷除的對象。其中並無理性的理由,因為宗教並不理性,而專制的政權,對於權力的迷戀,一樣不理性。只准許我這個政權獨佔全部的收視率,決不准另一個台冒出來,你不認為這是政治嗎?這是百分之百的政治。這位王先生,電視台如果辦成功,他有一天號召市民上街遊行怎麼辦?凡是香港人,想了解中國,這是第一課。如果你有興趣做一個完整的中國人,永遠記住,這也是第一課。

Wikipedia -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joy_Yourself_(It's_Later_than_You_Think)

Wikipedia - Woody Allen (1935-)
http://en.wikipedia.org/wiki/Woody_Allen

Wikipedia - Big B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g_band

Wikipedia - Glenn Miller (1904-1944)
http://en.wikipedia.org/wiki/Glenn_Miller

Wikipedia - Billie Holiday (1915-1959)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llie_Holiday

相關的文章: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當初是你開放市場,增發牌照,鼓勵我去馬,好替你鳴囉開道,怎麼現在又拖拖拉拉了?難道是古老相傳的「請君入甕」,然後文火煎熬,連夜烹煮,等收乾水,變成一粒「精華濃湯寶」?(提示:GiGi 姐入廚)刁那媽!中計添!好,我識做!對,這是「上一屆政府開展的工作」,我知你民望低落,不想輿論失控,我答應你不會亂來,娛樂至上,不談國事,可不可以用正常的「香港速度」審批牌照,好讓我的資金早日回籠?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28/10/2013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賜座


特首梁振英在印尼峇里出席亞太經合會議期間,跟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會面,以為可以跟進馬尼拉人質事件,提升民望。結果會面時,他和兩位隨員被安排擠坐於一張小小的三人沙發內,再配合鏡頭的擺位和角度,追討血債變成被上司訓話。狼鷹被耍了,主流傳媒歸咎於他的外交經驗不足,以及手下的新聞官欠缺政治敏感度。最後要勞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腔挺梁,收拾殘局,難看死了。

我的舊老闆

這段新聞令我想起一位舊老闆。他逃難來港,出身寒微,自學成材,白手興家。獅子山下,香港精神,他是人辦。這類人通常勤儉致富,亦即是刻薄員工,所以我跟他分手。多年之後,讀某位名門之後的幕僚所寫的回憶錄,其中一頁,提到我的舊老闆,因事開罪了他的大老闆。名門之後於是設局捉弄我的舊老闆,致電邀約吃飯,表示想當面澄清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約好時間地點(著名食肆)之後,名門之後吩咐秘書,千萬不要選安靜的偏廳,也不需要在座位後面安置屏風,一定要選位於大堂中心地帶的小桌子,因為他要對方承受大量的噪音,同時身邊不斷有人走動,務求令他食得極不安樂。

我的舊老闆準時應約,因為桌子選得好,所以很快就坐立不安。名門之後開腔了,先是東拉西扯,然後是笑容滿面地稱讚對方,之後突然面色一變,嚴詞斥責對方破壞他的大事。換言之,名門之後根本無意跟我的舊老闆溝通或談判,邀約吃飯是存心報復。結果他的奸計得逞,我的舊老闆灰頭土臉。即是:賤招,but work。名門之後自覺手段高明,回到辦公室之後,得意洋洋地向幕僚憶述經過。他是藍血貴族,有政治野心,但是敵不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最後鬱鬱而終。多年之後,他的幕僚出書爆內幕,榨取舊老闆的剩餘價值。所謂江山代有惡人出,各苦生民數十年。惡人自有惡人磨,冤冤相報,惡性循環,苦海無邊,超脫無期。人世間,本是無間地獄。阿修羅之間的廝殺與鬥爭,豈止三年又三年?而是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提示:王母蟠桃),足以禍延子孫後代,甚至是毀滅人類和地球。

耳濡目染 家學淵源

撇開道德不論,問題是:這種下三流的「談判」手段,是從那裡學來的?答案是:耳濡目染、家學淵源。梁振英和我的舊老闆,都是出身寒微的人,缺乏家庭背景和人脈關係,要靠自己努力奮鬥向上爬。這類人,年輕時不是忙於讀書考試,便是忙於工作然後創業,生活圈子狹窄,社交經驗不足,跟他們打交道的人種類不夠多,層次也不夠高。長大之後,就算是社會地位已經提升,有名有利有身份,但是依然不懂得社交禮儀(沒有 Role Model 嘛),如果身邊又欠缺見過世面的社交秘書或禮賓司幫忙,一旦遇上喜歡使用下流手段的上等人(例如:來自政治或金融世家的三世祖),很容易被社交經驗豐富的一方作弄,誤墮陷阱而不自知。

三世祖也許不學無術,沒有廉恥,手段無賴,但是從小旁觀父母如何跟各方勢力周旋,學懂了交際應酬之道,更懂得如何使詐以及押注。這些東西,由於政治不正確,公立學校不會教。但是在惡人當道的東方人社會,卻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甚至可以是致勝的關鍵(提示:楚漢相爭:鴻門宴)。接近權力核心的行業(例如:金融、地產和基建),喜歡聘請名門之後,便是這個原因。人脈關係和內幕消息以外,他們懂得如何在談判桌上或社交場合中使詐,從而壓倒對手或仇家。上等人的孩子從小學會如何暗中使詐,窮人的孩子則被教導要當個正直的好人。這是甚麼一回事,以及將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自己想。等到窮人的孩子醒覺起來,學習使詐,又或者埋頭研究「攻略」,已經太遲。因為幾乎所有的利益和好處,都已經被某個統治集團所壟斷。至於人心敗壞、道德淪喪、制度崩潰,實屬必然。到這個階段,社會爛透了,溫和的改革,已經沒有用,要改變現狀,只剩下革命一途。

學校學不到的 才是最重要

也是因為上述原因,名門之後通常不需要唸商科或者 MBA 。要學做生意以及怎樣跟官府打交道,太子公主們可以跟隨父母或者太傅學習。而後者的功力和見識水平,遠勝過不少二三流的大學教授。今時今日,讀書考試,作用有限。學校學不到的,才是最重要,也是真正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現實世界,有另一套的遊戲規則。因此,品學兼優的高材生,才藝比賽的長勝將軍,不一定是僱主眼中的首選。優異生是好孩子,未必明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投身職場之後,容易出現適應不良。這些事情,僱主不會公開講。現實世界,有些潛規則,不方便公開談論,因為說多了就不靈,而且政治不正確。至於公營教育系統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訓練廉價勞工。不要罵 Auntie 勢利,詳情請參考<自報家門>系列(收錄於 2009 年 7 月和 8 月的檔案夾內)。

回頭說梁振英,他錯在沒有自知之明。下次外訪,如果不想再行差踏錯,誤墮沙發陷阱(報應!),為偉大祖國添煩亂,不妨自備摺凳,勝在攜帶輕便,擺位靈活,必要時更可以用來自衛。吸取教訓,他應該閉門苦練網民「蜘蛛俠」所發明的 42 式「摺凳套路」(提示:殘凳訣)。參考周星馳於電影<食神>(1996) 中的示範表現,摺凳最適合用來對付擅長輕功、飄忽無定的異族高手。香港網民的說法:「摺凳使用容易,只要用力適中,角度準確,必會打至敵人內傷。」梁振英既然選擇了摺凳作為選舉道具,不妨做戲做全套。反正創意無限的香港網民,早已製作了不少惡搞圖片以及網上遊戲,用摺凳狂抦(打)梁振英的頭。摺凳來,摺凳往,這才是香港精神。我們的摺凳,等於<喜羊羊>裡面的平底鑊,明白嗎?

插畫來源:
http://pic.pimg.tw/nikeshoxmiles/1342318112-374224185_n.png

YouTube 精選:

周星馳:<食神> (1996) (0:5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O9s3p1xl_Y
薛家燕:「好摺凳!摺凳奧妙之處在於佢可以隱藏係民居之中,隨手可得。哈,重可以坐住佢?掩藏殺機,就算俾差人拉到都鋤你唔入,不愧為七大武器之首。」

個案研究:

英外相在廁所門口接待習近平?

專家:那是機場貴賓室

(台灣)自由時報 2015/10/23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484856

節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英國進行為期 4 天的國是訪問,有評論員猛批英國外交大臣韓蒙德(Philip Hammond)不該在機場廁所門口接待習近平,但是,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卻對此表示,「這樣的批評有違基本外交常識」。中國時政及宗教評論員郭寶勝在個人推特上不滿表示「300 億英鎊也沒能買來尊嚴!號稱大國領袖被安排在公廁門口坐著公廁等候用的沙發。這種外交禮節實在是舉世罕見。不把國人當人看待,你走到哪裡也沒有一個國家把你當人看!」對此,沈旭暉在個人臉書上發表不同看法:「這類批評似乎是有違基本外交常識的」。他表示,英國外相接見習近平的地方是希斯路機場的一個貴賓室,今年 3 月,英國也曾安排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在同一間貴賓室內與英法德歐盟外長進行「跟進會談」。沈旭暉強調,英國政府要和國際友好進行簡短會面時,通常都會選用同一個貴賓室,「這種基本外交禮儀,英國通常是一絲不苟的」。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文庫:佛學大辭典:無間地獄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D%9B%E5%AD%B8%E5%A4%A7%E8%BE%AD%E5%85%B8/%E7%84%A1%E9%96%93%E5%9C%B0%E7%8D%84

Yahoo 知識:天龍八部:阿修羅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310936
節錄:「天龍八部」出自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即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天龍八部」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維基百科:鴻門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4%BB%E9%96%80%E5%AE%B4
節錄:事件發生於公元前 206 年,鴻門位於故秦都城咸陽郊外(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參與者包括當時楚國的兩位將領項羽及劉邦,此次宴會被認為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

Quick MBA - Competitive Advantage
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competitive-advantage/

Yahoo 知識:摺凳為何會被列為「十大武器之首」?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20502501
節錄:我想你攪錯了。摺凳是「七大武器之首」,出自<食神>味公主(薛家燕)的對白:「好摺凳!摺凳奧妙之處在於佢可以隱藏係民居之中,隨手可得。哈,重可以坐住佢?掩藏殺機,就算俾差人拉到都鋤你唔入,不愧為七大武器之首。」而在<國產凌凌漆>中,達聞西(羅家英)發明的「攞你命三千」,則集十種武器於一身,但不包括摺凳:西瓜刀、毒藥、火藥、硫酸、單車鍊、手槍、手榴彈及三角锄。

偽基百科:中國七大武器
http://zh.uncyclopedia.info/wiki/%E4%B8%AD%E5%9C%8B%E4%B8%83%E5%A4%A7%E6%AD%A6%E5%99%A8

最潮武器摺凳秘笈曝光
蘋果日報 2007 年 5 月 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70505/7071060
節錄:當今最潮武器是摺凳?自稱「蜘蛛俠」的網友僅憑摺凳一張,獨創出弓步一刺、隔凳單飛、右橫斬等 42 式「殘凳訣」摺凳套路。網友對「秘笈」褒貶不一,既有人稱讚「蜘蛛俠」凳法精妙,是一代武學宗師,並誇稱以後奧運可能會有摺凳項目,也有人嗤之以鼻,指作者太無聊,已經走火入魔。「蜘蛛俠」提點初學者:「此武器(摺凳)較輕,並能深藏於民間之中,可快速使出重劈及短暫性的鎖技,攻防皆適用,變化多端,惟獨埋身戰鬥力較差,需配合手法進擊而較難掌握。」

題目:消失的摺凳
作者:李慧玲(商業電台時事節目主持人)
來源:am 730
日期:2013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55129
節錄:在特首跑馬仔期間,梁振英這樣說:「我係落區最多、最頻密的參選人,呢一張摺凳,我每一次落區都帶住,我就係坐喺呢張摺凳上面,聽市民的意見。」 「只要有一張凳,只要你肯講,我就肯聽。香港出名的十大武器之一(Auntie 更正:梁振英記錯了,應該是『七大武器之首』才對),就係呢張摺凳,依家放了在這裡。這件武器,唔係只用來打交,而係用黎解決香港面對的問題,包括一些深層次矛盾。」「我話有張凳,有支筆,有本簿,你肯講,我肯聽,因為香港不是屬於少數人的。」去年 3 月 25 日選舉塵埃落定,梁振英當選宣言有這樣一段:「日後我會一如既往,繼續拎住一張凳,一本簿,一支筆,同我的管治團隊,走入群眾,聽取你地的意見。我,梁振英,希望做一個親民的特首,今日我作出的所有承諾,將會成為歷史紀錄,我會在陽光下,接受全港 700 萬市民監督。」

相關的文章: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何掌握時機,是複雜的學問,學校不會教,必須從實踐中學習。觀乎香港的商業歷史,公認眼光準確的華資商家(例如:包玉剛、李嘉誠、鄭裕彤)都並非高學歷的人,但是具備西方學者口中的 Trader’s Instinct(買手本能),懂得高沽低買。高學歷的人,容易被學院理論洗腦,天賦本能受到壓抑,因此不懂得接收和解讀來自現實世界的訊息,影響了他們的判斷能力。東方之珠是炒賣之城,如何面對政治風險,以及掌握買賣時機,是個人或企業在香港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這些東西,商學院學不到,MBA 課程不會教。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土產財經學者的常見問題,是視野狹窄,沉迷計算,以及一本通書看到老。為了符合理論框架的種種限制,不惜把客觀現實重新剪裁(即:削足就履),然後得意洋洋地告訴你這套理論是如何偉大,只要當權者肯照他的說話做,就可以一夜之間解決所有的問題。我明明是國師的材料,怎麼還沒收到來自官府的電話?他們的文章,有相同的問題:不懂人情世故,但是自我感覺良好。對現實世界缺乏認識,但是好為人師。寫作技巧參差,部份人屬於中學生水平,經不起推敲。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你不加思索,便盲目依從這些潛規則,可能會令自己身陷險境,無法抽身,死無全屍。那些讀完 Rich Dad, Poor Dad(富爸爸.窮爸爸)之後,相信讀書打工無用,於是借錢借到盡,然後辭工,用別人的錢全職炒股炒樓,最後損手爛腳、破產收場、燒炭自殺的香港人,便是好例子。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攻略」是對「交數」文化的消極抵抗,也是一種非常犬儒的生活態度。這種消極抵抗的心態,商學院語言,叫 Equity Theory(公平理論)―― 僱員的主觀感受 (Subjective Perception) ,是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自己被虧待了 (Underpaid),但是爭取加薪很困難,於是減少付出,以求達致心目中的均衡點。讀過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RM) 的朋友,一定聽過。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俄國和中國的文化基因,盛產煽動力強的革命家,他們都是「天龍八部」中的「阿修羅」,好戰、暴躁、執拗、善妒、疑心重。他們與天鬥,與人鬥,把國家變成人間地獄,老百姓則變成鎔爐中的灰燼。俄國的皇帝被革命黨處決,換來的,是把人變鬼的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把末代皇帝(溥儀)「改造」,但是老百姓的命運跟俄國差不多,同樣是成為當權者進行社會實驗的白老鼠,又或者是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像水淹螞蟻般大批大批被消滅。

Revised 08/11/2020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揾食


揾食與覓食

「揾食」是港式粵語,解「謀生」。香港人所說的「揾食艱難」,是指「謀生不易」。「揾食」亦可解作「覓食」,可以是挑選食肆,也可以是尋覓愛侶或宿主。追蹤娛樂圈拜金男女情場動態的八卦雜誌,經常使用後一種意思。

如果你是外國人、外來者、新移民,初到香港,想跟土著交朋友,交流「揾食」情報以及學習廣東話,都是明智之舉。交流的層次也許不高,但是肯定有助破冰。很多人都知道,香港人的居住環境狹窄,再加上工作時間長,於是經常外出用膳,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食肆,在挑選食肆方面也累積了不少心得。得罪講句,大部份香港人,層次不高,就算是已經成年,依然停留於口腔期 (Oral Stage),所以只適宜做普通朋友。對付這種香港人,交流吃喝玩樂情報,已經足夠有餘。

台灣小胖是個好榜樣

需要參考資料的話,主流傳媒以及網上世界提供大量的食評(例如:Open Rice 開飯喇!),中英文都有。請先做功課,學習目標食店或食物的廣東話發音,讓土著們覺得你有誠意,自然樂於指點。這種認真的外國遊客,我遇過。萍水相逢,賓主盡歡。廣東話難學?對!但是歪歪斜斜的廣東話,更富娛樂性,也更容易討人歡心。怕發音不準變成粗言?不用擔心,懂得講粗口的外來者,會更快融入香港社會。如果你真的想學習港式粗言,請上網,用 Dirty Cantonese 作搜尋。

這一套,很多訪港的外國藝人都懂,尤其是文化背景比較接近的日本、韓國和台灣藝人。他們都懂得利用香港的飲食文化主動打開話題,勝在夠親切,而且夠安全,又可以避開敏感的政治話題。較早前,那位唱 I Will Always Love You 熱爆 YouTube 的台灣小胖(林育群)訪港,接受八卦傳媒的訪問。一坐下來,自動報料,交代過去幾天品嘗過甚麼港式美食。訪問完畢,離開之前,小胖恭恭敬敬地向香港傳媒請教:「請問各位哥哥姊姊,還有甚麼是我應該吃的?」小胖乖,是個好榜樣。結果他被向來歧視肥人的八卦傳媒形容為「識 Do」(港式粵語:會做人),得到友善的對待。跟國產大款比較,台灣幫更懂得入鄉隨俗之道。

四出揾食的外國勢力

這一套,外國勢力也懂,末代港督肥彭(中文:彭定康,英文:Chris Patten)以及新任的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英文:Clifford A. Hart)都是表表者。

肥彭任內,曾經宴請訪港的德國總理科爾(英文:Helmut Kohl)。他的做法,並非在港督府設官式宴會,而是請科爾到中環著名食肆鏞記吃燒鵝、飲青島啤,飯後再帶科爾到當時位於同一條街(威靈頓街)的泰昌餅家(英文:Tai Cheong Bakery)吃蛋撻(英文:Egg Tart)當甜品。這種帶你出街「揾食」的做法,非常之有 Hong Kong Style。作為東道主,肥彭挑選的主菜是傳統粵菜(燒鵝),飲料是來自前德國殖民地的啤酒,甜品是融會中西飲食文化的蛋撻,這個餐單肯定可以為賓主雙方提供不少話題。肥彭心思細密,在飯桌上體現港式待客之道。

泰昌餅家從此聲名大噪,而青島啤酒則成為第一間來港上市的大陸國企, 1993 年以 H 股的形式上市,開市儀式理所當然地用啤酒取代香檳,股票編號 168 即粵音「一路發」,非常吉利。上市二十年後,回報率接近 20 倍,總算有交代。九七之後,肥彭回歸,出席新書的簽名會,之後繼續四出「覓食」,面對指控他體重失控的香港傳媒,肥彭一臉無奈,用半鹹淡的廣東話自嘲「肥彭好肥」。至於肥彭巡視旺角期間喝廣東涼茶的那張照片,早已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而三十歲以上的港男,一定記得肥彭的漂亮幼女,離開香港的那一夜,她哭得很傷心,令港男想把她一擁入懷,好好安慰。肥彭女兒的美貌,後來成為唐家璇的爛笑話,詳情請參考肥彭著作 Not Quite the Diplomat(圖) (Penguin 2005, p. 273) 。肥彭的文筆是典型英式風格,暗藏機鋒,語帶雙關,但是唐家璇那一筆寫得很白。

肥彭之後,輪到新任的美國駐香港以及澳門總領事夏千福(英文:Clifford A. Hart)繼承外國勢力的「揾食」傳統。上任不過數個月,他已經四出「覓食」,光顧地道港式食肆,又接納香港網民的建議,去灣仔金鳳茶餐廳喝凍奶茶、吃雞批,然後把照片上載 Facebook 。頭腦靈活的香港餐飲業老闆(提示:明將壽司)見夏千福在網上世界的人氣急升,於是在美國領事館的 Facebook 留言,乘機宣傳自己的食肆,原文用港式粵話寫成,以下提供書面語的版本:「聽說你們快要沒錢發薪水(提示:Fiscal Cliff),共和黨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才妥協,唉!美國佬的事情真麻煩。形勢不妙,你們應該想辦法省錢,不用發愁,跟你的老闆(夏千福)說,不要亂跑,也不要浪費金錢到處用膳,要吃飯,請到我們這裡來,西九龍無敵海景,中環午餐價,壽司任食,保證滿意,地址電話營業時間如下:」

這就是「交流」的意思。夏千福在午餐會講話中,提到香港的飲食文化,他也開始講半鹹淡的廣東話了。這個美國佬,是公關高手,效率很高,連串舉動,示範了社交媒體的宣傳與動員功能,也贏得香港網民的一致讚賞。他有做功課,知道香港的主流傳媒已經被愛國力量收編得七七八八,於是選擇運用網上的社交媒體,直接跟八十後對話與交流。 Facebook 和 YouTube ,本來就是「美帝」的偉大發明。今時今日,主流傳媒已經是夕陽工業,自顧不暇。真正的民意戰場,在網上世界。由於夏千福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香港人爭取真普選,立即觸動了駐港京官的神經,警告外國勢力切勿「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紅色政客立即和應,聲稱外國勢力不是真心為香港好,背後必定有陰謀,想對付偉大祖國。

大陸人為何不懂?

偉大祖國想「還拖」(港式粵語:反擊),可以有更高明的做法。如果我是中聯辦的張曉明,我會立即致電管理海洋公園的盛智民(對!蘭桂坊之父),叫猶太佬提供幾張十月底海洋公園萬聖節派對的門票,再發信邀請夏千福和他的妻小(如果在香港的話)到海洋公園的鬼屋歷險,見識清裝殭屍以及日本貞子等東方鬼怪,體驗一個本來充滿美國色彩的節日,如何被香港的生意人(盛智民)和消費者(八十後)本土化及商業化。不妨邀請海洋公園萬聖節派對的代言人羅蘭(提示:龍婆)當導賞員,解釋何謂十八層地獄,然後透過真人演出,展示中國人社會對於多言者的懲罰 ―― 粵語叫「勾脷筋」的酷刑(即:剪舌根)。對付美國佬,不妨玩 Cultural Shock ,讓他明白東方人社會的遊戲規則。共產黨不信鬼神?沒有問題!萬聖節是擺明是假的,小孩子裝神弄鬼尋開心,我們當你是小孩子,Trick or Treat ? 你不會不來吧?西方鬼節將至,中國鬼嚇西洋鬼,很應該。

不論是搞外交,玩政治,共產黨都缺乏幽默感,這是文化的問題,也是缺乏自信和修養的表現。回歸以來,駐港京官都是「寧左勿右」的幹部,一開口便是黨八股,而且他們都不大願意講廣東話,在公開場合,跟本地人的交流非常有限。也許是因為「前車可鑑」所以要避嫌 ―― 歷任駐港京官中,最懂得融入香港社會的那一位,叫許家屯(香港新華社社長 1983-1989)。起初還是典型的八路軍土幹部,但是很快就脫胎換骨,跟香港人一樣去聽演唱會(徐小鳳:「許社長,我只要旅行,不要移民!」)。 1990 年,許家屯出走美國,然後出版回憶錄。

在香港生活的海歸派以及在本地大學讀書的內地生,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們喜歡自組小圈子,跟背景相同的大陸人一起出入。他們覺得學廣東話沒有用,也沒有興趣跟本地人交流(還是跟駐港京官一樣想避開「精神污染」?),甚至沒有打算留港發展。內地生拒人於千里之外,再加上生活習慣不同,結果令本地生不願意跟他們一起做 Project。這種情況,本地的大學校長(中大:沈祖堯)都知道。

亞洲藝人和外國遊客懂的,大陸人不懂,關鍵在於心態。

大陸人也許視香港為人生旅途的中轉站,是前往西方國家的跳板,覺得沒有必要花時間融入香港,而本地人因為利用價值有限,不被視作「朋友」。這種情況,在大陸女人身上尤其明顯。那位在蘭桂坊夜店跟作家之子熱吻,然後在香港覓得洋人老公的內地女生,是個好例子。她的下一步,應該是離開香港。這位美眉(妹妹)有眼光,避過一劫。那位作家之子,後來透過財經演員發放消息,聲稱炒賣某隻神仙股賺得過千萬港元利潤。如此「低莊」(低級的做莊手法),信者失救。

也有些大陸人,視自己為香港的新主子,視本地人為奴隸,要求香港的傳媒及學校講普通話、用簡體字,以及無條件地滿足大陸人的所有要求(例如:奶粉、學位)。更有些「高層次」的大陸人(提示:賈選凝、粗俗喜劇),用主人的語氣,命令香港人「更換主體性」(解讀:跟大陸接軌)。這種大陸人,是「迷你版」的共產黨,橫蠻無理,神憎鬼厭,莫說交流飲食情報,當個普通朋友,我們香港人甚至不想跟他們「搭檯」(港式粵語:同桌吃飯)。

插圖來源:
http://www.lavoisier.fr/couvertures/1509609.jpg

YouTube 精選:

經典廣告:<山西竹葉青>(呀 Sir 請食飯)(1977) (0: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AWC4HfO0
經典廣告教你如何融入香港:學廣東話,出街食飯,和土著一起喝國產名酒。

Taiwanese Lin Yu Chun Sings "I Will Always Love You" (LIVE) (2:5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tOsM6F4Y
台灣小胖(林育群)的成名作。

Chris Patten - Hong Kong handover BBC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pLrZQJm-w
肥彭的開場白:It was the very last day of British rule.

2012-07-04 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
前港督彭定康道出港人心聲 (8: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nutukfWkk
My anxiety is this: not that this community's autonomy would be usurped by Peking, but that it could be given away bit by bit by some people in Hong Kong.(肥彭說:我感到憂慮,不是因爲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它將逐點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2013 Lunar New Year Greetings
From the U.S. Consulate General HK and Macau (3: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gkQFMjgk3o
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的華洋員工跟香港人拜年, Full Team 上陣,載歌載舞,背景音樂是經典賀年歌<歡樂年年>,作曲填詞關聖佑,這個版本的歌手是歐瑞強和張德蘭。香港網民反應熱烈,大陸網民則留言感謝美國人救出陳光誠。

Yankee Doodle Come to Town (American Patriotic Song) (2: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RhFH5OyHo
關於這首歌的來源,一般說法是十七或十八世紀期間,在海外作戰的英軍看見同行的美軍軍容不整、拉雜成軍,於是作了這首歌,用來嘲笑美軍。美國佬一個唔該收為己用,所以歌詞有不止一個版本。九十年代初,香港著名導演徐克重拍經典粵語武俠片<黃飛鴻>,加入中西文化衝突,負責配樂的黃霑把這首歌(純音樂版)用於外國傳教士出場以及廣東人排隊賣豬仔(去美國當苦工)的場面。

Jimi Hendrix -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American Anthem]
(Live at Woodstock 1969) (4:0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zZh6-h9fM
只要你有心有力有技巧,國歌一樣可以用來反政府。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 Jimi Hendrix ,請上網。這是 1969 年胡士托音樂節的片段,那是越戰期間, Jimi Hendrix 令手中的電結他聽起來像一架正在轟炸越南的美國戰機,示範如何利用音樂作出反戰聲明。幸好他是美國人,如果是中國人,一定被判叛國罪,然後收監或處死。

2013 海洋公園哈囉喂全日祭廣告(完整版)(1:4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tFE4dUUXk
最新的海洋公園哈囉喂派對電視廣告。

海洋公園哈囉喂 2010 廣告製作花絮 (4: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WD010p_Ag
留意最後三十秒,羅蘭(提示:龍婆)示範影后級演技,令人不寒而慄。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US Consulate General HK and Macau
https://zh-hk.facebook.com/USAinHKMacau

Impressions on the US-HK Partnership:
Strong Ties Bring Shared Benefits
U.S. Consul General Clifford A. Hart Jr.'s Luncheon Speech to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
September 24, 2013, Conrad Hotel
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cg_ch_2013092401.html
Extract: I've sampled yin yeung tea(鴛鴦=奶茶+咖啡)in Graham Street, chatted with a used book store owner, enjoyed some gai pai(雞批)and milk tea(奶茶)at Wanchai's Kam Fung Bakery(灣仔金鳳茶餐廳), attended a "Beginning of School" ceremony for school kids at a Taoist temple in Sham Shui Po, and sampled the superb local bean sauce produced by the Kowloon Soy Company. These outings have of course helped introduce me to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s important, however, they have also helped enrich my understanding of what makes Hong Kong unique. As I have said more than once to my wonderful Consulate General colleagues, Hong Kongers and Americans alike, "I can't believe I get paid to do this stuff!"

Wikipedia - Yankee Dood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Yankee_Doodle

Not Quite the Diplomat
Home Truths about World Affairs
By Chris Patten, Penguin 2005
Extract: My semi-formal pardon for past crimes came a few months after I arrived in Brussels. The then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Tang Jiaxuan(唐家璇)came to see me. Like his successor Li Zhaoxing(李肇星), he was a cheerful and experienced diplomat. He sat down at the large table in my office and looked up at a line of photographs of my daughters on the wall. ‘How come,’ he enquired, ‘such beautiful daughters have such an ugly father?’ ‘The Minister is telling a joke,’ the Chinese ambassador said quickly. Minister Tang went on from his opening crack to tell me that senior leaders – he read this sentence out carefully from his brief – had concluded that I was ‘an element of concord not of discord’. So there it was: not just remission but a pardon. (p. 273)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By Chris Patten, Times Book 1998
肥彭教英文:「跛腳鴨」是 lame duck, 「另起爐灶」是 the setting up of a “second dove”, 「親北京的香港擦鞋仔」是 Peking’s local “shoe shiners”, 「殺雞警猴」是 killing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s, 「千古罪人」是 sinner for a thousand years, 「中國通」是 Old China Hands (OCHs), 「中國的老朋友」是 Old Friends of China (OFOCs)。至於肥彭本人,為何用 Peking 而不用 Beijing ,自己想。

鏞記酒家 (Yung Kee Restaurant)
http://www.yungkee.com.hk/index.html
跟香港很多華人家族企業一樣,這間著名食肆較早前爆發爭產風波。記不起是來自董橋還是其他人的文章:作家林語堂 (1895-1976) 喜歡光顧鏞記。上世紀六十年代,林語堂的次女(林太乙 1926-2003)在香港工作(提示:讀者文摘)和生活,跟丈夫一起居於港島區的羅便臣道。據說林語堂每次來港探望女兒,都會去中環鏞記吃燒鵝。林語堂生前愛吃,曾經替鏞記題字「天下第一」。

Open Rice 食評:鏞記酒家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4203

Open Rice 食評:灣仔金鳳茶餐廳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1549

Open Rice 食評:泰昌餅家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5522

Tart Me Up
Why the fuss over egg tarts? Donald Asprey and Miranda Yeung investigate.
By Don Asprey, Miranda Yeung
HK Magazine (May 26, 2005)
http://hk-magazine.com/restaurants/article/tart-me
Extract: The Tai Cheong Bakery(泰昌餅家)had been running for 51-years. It was catapulted into stardom by Chris Patten when he visited with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in the early 1990s for a diplomatic tart feast. But this week the bakery was put out of business by the rejuvenated economy and recent property boom. Unable to meet the 110 percent increase in rent, from $38,000 a month to a whopping $80,000, Tai Cheong closed on May 25.

Helmut Kohl (1930-)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ut_Kohl

中証網 (2013-07-16):
國企在香港上市 20 年 青島啤酒回報近 20 倍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gg/gsxw/201307/t20130716_4066179.html
節錄: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昨日為中國首只國企股(H 股)青島啤酒 (168) 在港上市 20 周年的日子, 20 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港上市的國企已達 176 家,其市值約佔港股市場的兩成,成為港股市場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投資回報方面,若以 1994 年 8 月 8 日恒指服務公司推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簡稱:國企指數)當日計算,至今回報率則不是很理想,接近 19 年的回報率僅 67.7%。不過,作為國企第一股青啤,其 20 年的回報卻相當理想。青啤當時以每股 2.8 元發售 3.18 億股,集資約 9 億元。其上市首日即被市場熱烈追捧,收市報 3.6 元,較招股價飆升 28.6%。若投資者選擇當時套現回報已相當可觀,但若一直持股至今,其回報則更加驚人。若以昨日青啤收市價 57.65 元計算,不計派息等因素,其 20 年回報率已達 19.6 倍。

Yahoo 新聞:范太:勿信外國助港爭普選
(原載:星島日報 2013-10-06)
http://hk.news.yahoo.com/%E8%8C%83%E5%A4%AA-%E5%8B%BF%E4%BF%A1%E5%A4%96%E5%9C%8B%E5%8A%A9%E6%B8%AF%E7%88%AD%E6%99%AE%E9%81%B8-214744580.html
節錄:英美兩國早前分別就香港政改進程發聲,表明支持普選甚至願提供支援。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表示,不相信外國真心為香港,強調每個國家都最重視己國的利益,質疑外國有意無意為中國製造麻煩,以拖慢中國發展。她呼籲,港人不要天真地被外國利用,爭取民主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夏千福早前表明支持香港落實普選,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臣施維爾更撰文指英方隨時願意提供支援,但范徐麗泰昨表示:「這些動作對爭取普選無大幫助。」

文匯報(2013-10-09):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需要「新香港人」
http://news.wenweipo.com/2013/10/09/IN1310090034.htm
節錄:有香港媒體採訪了一些香港市民,他們認為新移民侵佔了港人的社會資源,包括房屋、社會福利、教育、醫療以及工作機會等。差異的存在,也是出現新香港人爭議的客觀因素。但認識和化解差異需要時間和智慧。比如之前發生的「吃麵事件」。香港明文規定地鐵內不能吃東西,內地遊客不知情,外來的小妹妹在地鐵上吃麵,導致吃麵與看吃麵的惡言升級,最後升級為兩地的網絡對罵。近年香港的出生率偏低,內地新移民也是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為補充香港的勞動力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融入香港社會的過程中,內地新移民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難題,包括語言、生活習慣、社交文化等細節問題。

李光耀:低生育率+排拆移民 人口驟減使日本走向平庸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3-08-08)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808/KH9MTLD2NWL7V.shtml
節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周二 (6 日) 推出新書<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他在新書中除了暢談新加坡國事,亦大談對鄰國的觀感,表示對日本前景感到「極之悲觀」,認為人口驟減使日本「走向平庸」。李光耀表示:「如果我是日本年輕人,又懂得英語,我可能選擇移民。」他指出,新加坡與日本同樣面對生育率低,但新加坡與日本分別在於新加坡肯吸納移民。新移民目前佔新加坡人口 1/3,但民眾已開始抗議新移民湧入,逼使政府收緊移民政策。

相關的文章:

Don't Shit Where You Eat
2013 年 4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4/dont-shit-where-you-eat.html
節錄:對香港歷史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香港人,是買辦(英文:Comprador)起家,懂得如何「勾結」外國勢力,這是阿爺(中共)不信任香港人的其中一個原因。近期的代表作:在西環中聯辦門前高舉港英龍獅旗(令京官氣炸!),向美國白宮網頁請願要求介入奶粉荒(令京官丟臉!)。還有事先張揚的「佔領中環」行動,尚未開始,就已經招來偉大祖國的文攻武嚇。

釋義篇:西人
2010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1/blog-post_29.html
節錄:廣東人早跟洋人打交道,於是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稱謂系統。當廣州還叫做 Canton 的年代,外國人被稱為「番鬼」。當年來粵經商的外國人聽見了,紀錄下來,寫作 Fan Kwae (Foreign Devil)。清末的廣東童謠,已經有唱詠「番鬼」,歌詞幸災樂禍。在香港生活的白種洋人,一般都不介意被稱為「鬼」,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人對我們的暱稱」,亦樂於自稱「鬼佬」(Gweilo)。

楊修
2010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9/blog-post_25.html
對廣東人來說,洋人是用來尋開心的。常見的玩法包括:請洋人上茶樓吃秘製豉椒鳳爪(雞腳)和 Ten Thousand Years Egg (皮蛋配紫薑)、到大牌檔喝鴛鴦(奶茶混咖啡)、到蛇店喝蛇膽酒,以及帶他們到國貨公司,尋找浸有一窩未開眼小老鼠的綠色藥酒。我們都喜歡嚇到隻鬼依嘩鬼叫,然後在 OMG (Oh My God) 聲中欣賞他們的驚嚇表情。

HK Magazine
2009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4/hk-magazine.html
HK Magazine 是一份有趣、有態度的刊物。它的讀者是一群有好奇心,有幽默感,喜歡對香港大小事物尋根問底的外國人。他們一方面享受這個城市的便利生活,另一方面有興趣了解香港的過去,會到舊區尋找隱世民間美食(例如:缽仔糕、雞蛋仔、波蘿包、臭豆腐、陳意齋),也樂於用英文拼音學習這些食物的廣東話發音,然後跟本地人交流揾食心得。

迎春花、歡樂年年
2011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2/blog-post.html
節錄:對於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來說,這兩首歌是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迎春花開,歡樂年年。年復一年,昔日的螢幕情侶如今依然活躍,不過已經是男女主角的父母,而我們也長大了,各有際遇。日子有功,音樂一起,大家都會跟著唱,甚至自動加上粵劇做手。絕對是過年的例牌菜,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這兩首歌寫於七十年代,作曲填詞都是剛剛去世的關聖佑。

入行障礙(二)
2012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4.html
節錄:每個社會,都需要一些低入行門檻的行業,收容失業中年,好讓他們自食其力,養妻活兒。香港的失業中年,還有甚麼出路?有!神棍和食家。這兩個行業的共通點,是毋須考試,不受監管,成效存疑,沒有法律責任,適合大話精。震倉哥成名之後,大家都知道當神棍的金錢回報沒有上限,按時薪計算,勝過需要不停考試和無償加班的專業人士。

入行障礙(一)
2012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7.html
也有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抬高樓價和大舉殖民是阿爺的陰謀 ――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敢結婚,大陸蝗蟲卻不斷湧來港產子,長遠來說是替香港換血,再配合洗腦教育,令這個地方變得容易統治,亦即是對付西藏和新疆的那一套。學院派的看法,是年輕人不敢結婚,將會導致人口老化,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政治人物無力改革,擔心香港將會步日本的後塵,成為另一個絕望之城。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中產階級很害怕,怕自己和孩子向下流動,怕香港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即是窮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有如印度的賤民。當權者不理會窮人的死活,因為他們無須依賴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也不需要老百姓的選票(提示:香港的特首是怎樣選出來的?)。當權者彷彿生活於另一個星球,按照另一個軌道運行,跟老百姓各不相干。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越來越似澳門賭場貴賓廳。如果香港是一盤生意,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錯,「自由行」可以幫你「交數」(達成銷售指標),交租出糧,燈油火蠟,向股東交代。表面上,高增長概念,股價上升,前景向好(但是近期「自由行」的消費力開始放緩)。代價卻是:喧嘩吵鬧,烏煙瘴氣,黑錢氾濫,北姑橫行。這種情況,商學院語言,叫「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

五毛出沒注意
2013 年 4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4/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博客的留言版,最近出現疑似五毛,迂迴曲折地替阿爺辯護,直接了當地批評 Auntie「對大陸人有這樣深的偏見!」(即:歧視)。這種論調,太熟悉了。每次香港人投訴大陸蝗蟲搶奪資源,特區政府的一眾高官也是這樣回應的。

10/10/2013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崔健


音樂可以喚起回憶。聽崔健的歌,感覺是回到八十年代末。手頭上有幾盒他的卡式錄音帶,當中有香港買的正版,也有在廣州買的翻版。記憶中,那盒翻版是在花園酒店附近買的。封套上的崔健,帶點嬰兒肥,凌亂短髮,單眼皮,衣著樸素。當年的他,似是那些南下廣東,打工或開車的北方小子,廣州深圳隨處可見。

上 YouTube 看他的最新 MV ,感覺是歲月催人,小子變大叔,大家都老了。幸好他一開腔,依然火氣十足。能夠堅持到今日,崔健的朝鮮族血統,應記一功。資料顯示,崔健生於北京,父母都是朝鮮族,從小跟父親學吹小號。崔健最初在歌舞團吹小號,但是聽過搖滾音樂之後,認定這是屬於自己的音樂,於是選擇脫離體制,走另一條路。多年來,他在天子腳下唱禁歌,不容易。他是正宗的韓國泡菜(但據說不懂韓語),不是商業化的 K Pop、Gangnam Style、Gwiyomi。

那是漢人所缺乏的氣魄。有人說,中國人的孩子,沒有聽搖滾音樂,於是不懂反抗。我們香港人還好一點,有英國人留下的創作空間,於是上街遊行唱 Beyond ,知識份子和性小眾鍾情前衛的<達明一派>,討厭上班的九十後喜歡清新而搞鬼的 My Little Airport(提示:Donald Tsang Please Die !)。風格各異,任君選擇。

回歸之後,向來多元化的香港社會,因為特區政府開始推行思想管制而紛爭不絕、躁動不安、矛盾激化。多得二十三條立法以及國民教育,連十來歲的中學生(提示:學民思潮)都開始明白,你不管政治,政治來管你。於是有香港人想起了崔健的<一塊紅布>:「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在香港,崔健並非主流,不曾大紅大紫,但絕對是個文化符號 (Cultural Icon)。他的音樂,向來是本地電視台新聞部慣用的罐頭配樂。首選當然是<一無所有> ―― 攝影機的鏡頭隱藏在駛過長安大街的汽車中,外面是天安門的城樓和圍欄,只有當權者的畫像,沒有老百姓的笑容,更沒有自由活動的空間。滿目蒼涼,殘忍血腥,不可理喻,那是香港人對偉大祖國的印象。電子傳媒以外,杜國威的舞台劇和張堅庭的電影(提示:表姐你好嘢),都曾經借用這首<一無所有>。

網上也有不少六四事件的 MV,用<一無所有>、<一塊紅布>或<最後一槍>做配樂。外國傳媒說得對,崔健是 Father of Chinese Rock (中國搖滾音樂之父),也是 Voice of a Generation(一代人的聲音)。用音樂紀錄一個年代,傳達老百姓的心聲,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真正的搖滾,具備反抗精神。那些空有搖滾包裝,但是隔空向權貴叩頭請安的小朋友(例如:替 689 加油的 GEM ),只不過是濫竽充數的贗品 A 貨,會被資深 Rock 友所鄙視,不屑與之同桌或同行。

二十多年過去了,崔健已經年屆五十。但是時至今日,還沒有另一位中國歌手,可以完全取代他的位置。盲人歌手周雲蓬(提示: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有潛質,值得期待。假以時日,他應該可以交出更多的佳作。而能夠直視社會現實的女歌手,好像絕無僅有。較早前,有位自彈自唱的少數民族女孩子(提示:吳虹飛),因為罵官而被捕。過程很幽默,因為上門的警察說:「我們是送快遞的,你快開門!」這種對白,非常周星馳,證明現實比戲劇更離奇,偉大祖國是魔幻王國。

自古以來,華人社會,沒有靠山的弱女罵官,容易被掌權的老男人所欺負,甚至會被殺、被侵犯。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在海外比較有知名度的大陸女歌手,不乏依附權貴的軍旅歌姬(例如:宋祖英、彭麗媛、韓虹)。也有些大陸女歌手選擇「走出去」,迎合外國人口味,走「世界音樂」(World Music) 路線,例如:「西藏概念」的朱哲琴(提示:阿姐鼓),但她其實是漢人。另一位薩頂頂(提示:萬物生)因為訪港期間,不管任何場合都巫婆 Look,被香港的八卦傳媒恥笑。本地的藝評人則形容她是廉價版的「東方主義」 (Orientalism) ,即是販賣異國風情、騙洋鬼子。她錯在班門弄斧,這一行,買辦起家的香港人,才是一代宗師。

照片來源:
http://imgs.ntdtv.com/pic/2012/10-28/p2813720a110585377.jpg

YouTube 精選:

崔健:<浪子歸>(4: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DlynkIWk
崔健的第一首單曲,他經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吹小號。

崔健:<一無所有>(5:3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YwsPt854Xo&list=TL5SyBx_bWlYU
崔健的第二首歌,也是他的成名作,外國傳媒提供的歌名英譯:Nothing to My Name。

崔健:<一塊紅布>(4: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spWXXBEo4A&list=TL5SyBx_bWlYU
國民教育的最佳註腳:「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歌名英譯:Piece of Red Cloth。

崔健:<花房姑娘>(8: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BDKL86rTA&list=TL5SyBx_bWlYU
歌詞大意:小伙子被灌迷湯,忘記了自己的路。誰是花房姑娘?自己想。

崔健:<假行僧>(6: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XbC2f1BV_Y&list=TL5SyBx_bWlYU
這首歌令人想起<達明一派>的<天問>,兩首歌異曲同工:同樣是採用中國樂器(古箏)伴奏,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歌詞也同樣充滿政治諷喻。歌名英譯:Fake Monk。

崔健:<南泥灣>(2:3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EKFRP2aWAk
據說中共元老王震 (1908-1993) 聽完這首歌之後,氣得拍桌子,怒吼:「甚麼東西!」萬一你太年輕,不知道王震跟南泥灣的關係,請上網。毛主席說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南泥灣的真相,據考證是販毒,欲知詳情,請上網。

崔健 3D 音樂電影<超越那一天>被刪剪的<最後一槍>片段 (6: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DxZkAeE7E
偉大的文藝作品越禁越紅,不以當權者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Cui Jian - Voice of a Generation (8: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zNZKOZpoBU
崔健接受外國傳媒的訪問,配樂是他的歌,歌詞被翻譯成英文,畫面是六四事件。

周雲蓬:<中國孩子>(5:4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Sk_4l1vOg
歌詞大意: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因為你的父母太懦弱,無法保護你,免受殘暴政權的傷害。如果你已為人父母,這首歌肯定令你感觸良多,眼淺的請備紙巾。這個版本提供繁體中文以及翻譯成英文的歌詞。大陸網民的留言:「每年都有新增的歌詞。」香港網民的回應:「不要做香港人的孩子,被迫跟大陸人一起生活。」

RTHK<頭條新聞> (2012-04-28):一些人一些事:周雲蓬 (10: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OohDDvwAnc
這是周雲蓬接受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的訪問,附有繁體中文字幕。

吳虹飛:<倉央嘉措情歌> (4: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6sAeyVXAZc
吳虹飛是廣西侗族人,較早前因為罵官而惹禍。倉央嘉措即是「達賴六世」,是歷代達賴喇嘛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位。他留下不少詩歌,被翻譯者解讀為「情詩」,倉央嘉措因此被形容為「情僧」,也有人認為倉央嘉措是反抗清規戒律。

朱哲琴:<阿姐鼓> MV (5:4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awtSNlDXM

薩頂頂:<萬物生> MV(梵文字幕清晰版) (4: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kOfYK1IX1E

相關的文章:

天問、孽子、同志
2012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節錄:對中國文學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天問>是屈原的作品,原名<問天>。傳統中國文化中,天代表君權與父權,是至高無上的象徵。天不容問,於是改為<天問>。結果明明是伸張正義,卻變成以下犯上,箇中轉折,非常之有中國特色。壓迫過甚,於是有刁民創作童謠,在民間傳唱,歌詞大玩弦外之音、語帶相關、指桑罵槐,跟當權者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現代版,叫草泥馬。

天讎、革命之子、國民教育
2012 年 9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5.html
節錄:每隔一段日子,便有勇於反抗的孩子,被誣捏為紅衛兵。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因為發起反對國民教育運動,感動全香港,被二奶電視台、紅色英文早報、女高官以及一眾「梁粉」(梁振英的粉絲)不斷地抹黑,認定背後一定是有人撐腰、擺佈和策劃,令小孩子變成紅衛兵,正在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學生們應該盡快回到校園,專心讀書,以及到長眠於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的北大校長蔡元培 (1868-1940) 的墓前「鞠躬反思」。

紅黑
2013 年 9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3.html
原因是梁振英上台之後,出現「紅黑合流」的趨勢:本地冒出一堆由紅色力量支薪的雜牌軍社團。他們奉召出動,運用肢體和語言暴力,四出恐嚇官府的對頭人(例如:提倡「佔領中環」的學者們)。這群人很容易辨認,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跟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部分前線警察面對這群人的時候,顯得有所顧忌。有一位路過的女教師看不過眼,拋下一句英文粗言 WTF ,結果被紅色社團發動文革式批鬥,再加上梁振英本人親自撥火,這場風波至今尚未平息。

紅歌(一)
2012 年 10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節錄:這堆歌,正式的名稱,叫「群眾歌曲」。老一輩,叫「革命歌曲」。唱片公司的宣傳文案,愛用「紅色經典」。西南王被拉下馬之前幾年,一直在巴蜀唱紅打黑,於是又有「紅歌」之名。當中又以「群眾歌曲」的定義最為清晰:「一般是指演唱技巧難度不大、與政治生活有關、適合群眾集體演唱的歌曲。群眾歌曲在我國近代革命運動中曾發揮了極大的宣傳與鼓動作用。」

讀書郎與 AK47
2009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6/ak47.html
節錄:八九年春夏之間的一場風波,對中南海的老人來說,是個慘痛的教訓。槍桿子出政權,可是不能單靠槍桿子保住江山。老大哥已經翹辮子了,他殺的人可不比我少。我總不能把小孩子都殺光吧?還是要再來一次上山下鄉?經過深刻的檢討,長居 301 醫院的老人們決定抓緊思想教育,不留半點胡作非為、自把自為的空間。

傅聰
2010 年 12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2/blog-post.html
節錄:因為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屈原到杜甫,再到李清照和白先勇,都是寫同樣的東西,而且是同樣的角度:自傷自憐、哀痛無奈,但是不會號召大家起來反抗,更加不會思考如何終止惡性循環,從根本地解決問題,為兒孫建立起比較合理和合符人道的生存環境。怨天怨地之後,中國人繼續忙於繁殖,讓孩子們承擔惡果。這是一個缺乏理性的民族,喜歡自我沉溺。

活罪
2010 年 5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5/blog-post_3857.html
節錄:當政治需要凌駕一切,所有人都必須小心翼翼,事事追求政治正確,唯恐一旦偏離不知道由誰人定調以及指揮的主旋律,就要人頭落地,抄家滅族。當事人為求自保,必須「畫公仔畫出腸」(粵語:披肝瀝膽)。旁觀者也許覺得手法笨拙、肉麻噴飯,又或者是出賣靈魂、人格墮落,當事人卻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唯恐不夠用力,令主子不夠騷麻。

熱門罐頭配樂精選
2007 年 5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5/blog-post_1491.html
節錄:受制於流水作業的製作模式,港產的電視節目和廣告配樂基本上是採用現成的罐頭配樂。以下介紹幾款熱門選擇,有興趣者不妨照單執藥。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崔健 (1961-)(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3312/5926432.htm?fromId=23312&from=rdtself

百度百科:王震 (1908-1993)(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79/11016006.htm?fromId=1779&from=rdtself

BBC 中文網 (2013-08-02):北京歌手吳虹飛行政拘留結束獲釋(繁體字)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8/130802_china_internet_speech.shtml

Wikipedia - Rock Music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ck_music

Wikipedia - Oriental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ientalism

01/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