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舞台姊妹


多年前,在尖沙嘴文化中心的音樂廳內,見過紅線女 (1924-2013)。那場音樂會的指揮是關迺忠,特別嘉賓是她的女兒紅虹。音樂會開始之前幾分鐘,香港中樂團的樂師已經就座,開始調音。繁雜的絲竹管弦聲中,觀眾席上突然傳出一陣低語,有如潮水般從後排傳到前排,再傳到舞台上的樂師。然後全場觀眾連同台上的樂師,都望向同一個入口。紅線女在徒弟南紅(提示:楚原)的攙扶下,緩緩步進音樂廳。一代名伶,銀髮紅衣,走得很慢,儀態萬千。她知道大家在看她,絕對不會讓觀眾失望。當晚她展示的,是首席女伶 (Prima Donna) 應有的氣派。

然而,一代名伶出道之初,也不過是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十來歲的時候,她是粵劇舞台上的提燈宮女,身邊有個好同伴叫梁燕芳。自傳中,紅線女這樣說:

「這段戲,我和一位同伴的任務是:手拿著宮燈,雙雙走著俏步出台,十分高興地看著熱鬧的環境,用手比劃著,像是看到許多騎馬坐車的將士官員;也有手執五光十色的羅傘,準備迎接六國元帥和王侯駕到。我和我的同伴俏步走到台口亮了相,手指比劃地表示一齊到那邊歡迎隊伍中去,之後,兩人又走俏步到衣邊台口,我們兩人一齊閃了個腰,表示我們這些姑娘是小腳走路,幾乎跌交。我第一次登台,就作這些新鮮的舞蹈動作,沒有驚惶失態,都是得力於師兄們的教導和督促練功。走俏步,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好的,用腳尖走路,在台下練習的時候,和上舞台表演時的感覺也不一樣,因為舞台上有厚厚的地毯,它會把鞋底黏著似的。開始時就不大靈活,不過練熟了,就能掌握。

我和一起擔宮燈的同伴,合作得很好,每次演出<六國大封相>,我倆出場表演時,觀眾都會發出一種高興讚賞的聲氣。我第一次踏台板,一起挑宮燈的好同伴叫梁燕芳,她就是後來粵劇舞台上出色的女演員芳艷芬。我和燕芳同班共事,差不多有兩年的光景。台上一起工作,台下一齊生活,真有點情同姊妹。我和燕芳經常住在同一張床的高低鋪,用布帳把床圍住了,就當房間,食飯也在一起。有時天氣熱得厲害,我和燕芳都躲進床下底去(第三層了),這樣睡在地下,比較涼快。我和她經常躺在床底下,拿著唱本就唱起來了。當時的唱本都把一些流行的粵曲刊登出來,馬師曾的<寶鼎明珠>、薛覺先的<胡不歸>、張月兒的<一代藝人>我都喜歡唱,有時突然忘記了,就叫燕芳唱,唱得有味,越想越想唱,唱到『煲頭叔』大聲叫『開鑊』,我們也不願起來吃飯。」(來源:<紅線女自傳> p.21-22)

那些基本功沒有白費。紅地毯上的那對提燈宮女,日後都成為一代宗師。數十年後,她們在廣州的粵劇舞台上重逢,笑著挽手,互道閨名(即:燕芳、健廉)。她們的聲音,早已預告了日後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向:紅腔高亢跌蕩,芳腔軟糯溫柔。紅線女為了追求藝術成就北上,被捲入政治漩渦,歷盡劫難,浴火重生。芳艷芬選擇在事業巔峰急流勇退,結婚息影,相夫教子,直到晚年才參與慈善演出。父權社會的世俗眼光中,芳艷芬有福氣,她的人生比較美滿,是女孩子的學習對象。紅線女嘛,心頭太高,性格張揚,而且政治上押錯注,結果受盡苦難,也令她後半生的藝術成就打折扣。這一切,都怪她不安份,是咎由自取。

坊間的八卦雜誌與女性刊物,也是宣揚這一套 ―― 女人應該以家庭為重,外面的世界與妳們無關。女人無須追求事業成就,最重要的是嫁個有錢人,當男人的附屬品,然後不斷生孩子,用男人解決生活費,用孩子作為退休保障,又或者是離婚時的談判籌碼。一輩子無須上班的,才是成功女性的典範,有資格榮登雜誌封面,成為少女們的學習對象。八十後的女孩子,從小被父母或傳媒灌輸這一套,不會成為真正的女性藝術家,也不會是真正的賢妻良母,因為她們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苦練基本功,只想利用別人解決現實問題。這種女孩子,喜歡佔別人便宜,必定是控制狂,笨男人娶了她,不但家無寧日,而且禍延三代。

這個世代,人心已變,純真不再,不會再有肯吃苦的紅線女和芳艷芬。鄭裕玲說得對,未來三十年,香港不會出另一個梅艷芳 (1963-2003)。當大家看見肯練基本功的實力派女生得個捱字,收入微薄,活得沒有尊嚴,健康欠佳,感情生活也不大如意(例如:鄧萃雯),又或者像羅蘭(提示:龍婆)般六十五歲才拿下影后,得到業界的認同。前車可鑑,女孩子已經不相信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那一套。既然好女無好報,我把心一橫算了。八十後的小女生,相信她的人生在三十五歲結束,所以追名逐利要快,成名要趁早(張愛玲名句),否則來不及了。女人的青春有限,必須價高者得。<阿信的故事>?早已經 Out 了。

照片:紅線女 (1924-2013)

來源:http://img2.hkheadline.com/headline/af/gcmt_images/54/56/si0000318248/enp13p06160110_sm245.jpg

YouTube 精選:

紅線女:<昭君出塞>(1959) (12: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qF13pChco&feature=related

黑白粵語電影<審死官>(1948):
紅線女數白欖訴楊秀珍之冤情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Md5L6LZ7k&feature=related
1948 年,馬師曾 (1900-1964) 把京劇故事<四進士>改編成電影<審死官>。

新版<審死官>(1992) 預告片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TIQlSZBQQ
1992 年,杜琪峯重拍<審死官>。其中一場戲 (2:47 開始),周星馳昏迷之後被家人裝扮成女人,他身後的祖宗畫像,全是馬師曾的樣子,此舉是向前輩致敬。

紅線女:<紅燭淚> (1954) (3:22)
(曲:王粵生/詞:唐滌生/唱:紅線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Kb_Zcscfg&feature=related
歌詞:「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鴛鴦扣,宜結不宜解。苦相思,能買不能賣。悔不該,惹下冤孽債。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顧影自憐,不復是如花少艾。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

2012-05-29 Metro Vocal Group 新光戲院聽粵劇
紅線女:<荔枝頌>(2:3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yKOqvqxnPs
2012 年 5 月底,香港北角新光戲院復修之後重開,紅線女以嘉賓身份上台獻唱<荔枝頌>,是她最後一次在香港公開演唱。新光戲院有四十年歷史,向來是戲曲演出場地。粵劇以外,也上演過越劇、京劇和崑曲。上載這片段的 Metro Vocal Group 較早前以無伴奏合唱形式演唱 Beyond 的<海闊天空>(搜尋:Metro Vocal Group 海闊天空 Under A Vast Sky),洋人唱粵語,字正腔圓,錄得過百萬點擊。

廣東音樂:<聞雞起舞>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片頭音樂)(2: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fkh68BcwCw
這首<聞雞起舞>是呂文成 (1898-1981) 的作品,也是八十年代初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頭音樂,之前曾用作鄧寄塵在<麗的呼聲>的節目<諧劇>的開場音樂。呂文成是粵樂名家,作品包括:<平湖秋月>(填上歌詞之後變成粵曲<游龍戲鳳>)、<步步高>(曾經是港台劇集<獅子山下>的片頭音樂)、<青梅竹馬>(填上歌詞之後變成梁醒波的<光棍姻緣>)、<漁歌晚唱>、<醒獅>。

黃韻詩:<懷舊> (1: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rZ-zVcmU4
舞台女伶的奮鬥故事,是影視作品的常見題材。落入謝晉 (1923-2008) 的手中,成為六十年代大陸電影<舞台姊妹>。那一齣,是上海越劇版。落入甘國亮的手中,則成為八十年代初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這一齣,是五十年代粵語長片版。劇中有個角色叫雪艷芳(演員:陳嘉儀),以芳艷芬為藍本。這是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段,黃韻詩的角色叫梅劍仙,出身寒微,起步艱難,後來靠反串男角,才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劇中她唱了芳艷芬的名曲<懷舊>。

芳艷芬:<懷舊>(五十年代)(曲:王粵生)(4: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7P99IeEiY
歌詞:「嬉戲於沙灘,日影已漸殘。淺水碧波染泳衫,一雙一對樂忘還。」

芳艷芬:<荷花香>(1951)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W_lto-_Ew
另一首王粵生 (1919-1989) 作品,歌詞出自唐滌生 (1917-1959)。

芳艷芬:<檳城艷>(五十年代)(3:5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zUT-odsRbM
也是王粵生的作品,畫面是五十年代的馬來西亞。

<香港中樂團>演奏關迺忠作品<拉薩行>
(第四樂章:打鬼)(2: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NYbH-kBCsc
第四樂章的氣氛詭異,曾經被國產電視劇<西遊記>用作配樂。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書名:<紅線女自傳>
作者:紅線女(原名:鄺健廉)
出版社:星辰出版社(1986 年 8 月香港出版)
ISBN 962-04-0485-8

維基百科:紅線女 (1924-201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7%B7%9A%E5%A5%B3&variant=zh-hk

維基百科:方艷芬 (1926-)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A%B3%E8%89%B7%E8%8A%AC&variant=zh-hk

維基百科: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198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6%B0%B4%E6%9C%89%E7%9B%B8%E9%80%A2_(%E7%84%A1%E7%B6%AB%E9%9B%BB%E8%A6%96%E5%8A%87)

<百度百科>:謝晉電影<舞台姊妹>(1965)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431/8080258.htm

<百度百科>:電影導演謝晉 (1923-2008)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5790/9238421.htm?fromId=65790&from=rdtself

Wikipedia - Prima Don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a_donna

相關的文章:

審死官
2008 年 6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6/blog-post_15.html
節錄:正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背景,才有<審死官>(1948) 這部經典電影,馬師曾飾演清朝爛仔狀師宋世傑,紅線女演潑辣老婆,夫婦合力跟貪官鬥法。宋世傑的生存之道是「你當我爛仔呀嘛?好,我就同你鬥爛仔!」他其實是個好人,面惡而心善,肯為黎民百姓伸冤。相比之下,今時今日港產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的律師角色,十居其九是奸人。

OPM (Part 6)
2012 年 8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6.html
節錄:紅線女名曲<紅燭淚>的歌詞:「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唐滌生把這種女人寫絕了:她以為身邊的男人都在掌握之內,殊不知,自己早已經透支了今生所有的運氣。結果是:上一刻還玩得興起,下一刻遊戲已經結束。報應來得太快,她來不及反應。得失之間,拿捏不住,只能目瞪口呆,由得情緣和金錢在眼前灰飛湮滅。

粵韻
2012 年 10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9.html
節錄:想有系統地了解粵曲,可以參考<粵曲基本知識>這本書,作者黃少俠是資深的粵曲老師,他從樂理的角度介紹粵曲,從粵曲的各種體系講起,然後是工尺譜、叮板、腔調。書中列舉的例子,用簡譜,適合有音樂根底的人。書中第 203 頁的<十板南音板面>是<客途秋恨>的前奏,對了,即是電影<胭脂扣>(1988) 中,如花與十二少的主題曲。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年輕時已經斤斤計較的人,年老之後轉性的可能性極低。而思想傳統的女人,又比男人更計較得失,更怕吃虧,因為她們從小被父母或傳媒洗腦,相信女人越老,越缺乏議價能力,必須趁年輕,替自己爭取最大的權益,否則晚景堪虞。缺乏安全感的瘋女人,比壞男人更難應付。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保守,不願意付出,而是終日埋頭研究「攻略」,對於一個人口老化的社會來說,絕非好事。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信奉這一套的女人相信,做女人就應該以男人為重心。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對這種女人來說,結婚與否並不重要,而她們就算結婚,也不過是分身家、向上爬、移民出國又或者驅趕敵人的手段。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10/12/2013

For the first comment: 謝謝你提供的資料。紅線女在自傳中,對馬師曾頗有怨言。演藝界老夫少妻多,原因是不少女藝人,都喜歡嫁給有才華或者有利用價值的老男人。是否借美色上位,自己想。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

2012 年 1 月 14 日的<長腿叔叔>(一)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马鼎盛讲述红线女往事:妈妈,你不要结婚
2004 年 12 月 16 日
http://news.sina.com.cn/cul/2004-12-16/2110.html

紅線女1955年與馬師曾離婚,回中國內地後於文革期間(1975年前後)再婚,第二任丈夫是作家華山。據馬鼎盛回憶,「她第一段婚姻,年紀差太遠,性格喜好格格不入,好在事業上是最佳拍檔。……我媽認為她第一段婚姻並非自願,因此,自主的第二春一定要全方位成功。恰巧,同第一段婚姻一樣,也不過十年光景,而且,最後一年,那位大作家患絕症臥床,我媽天天跑重病房照顧得無微不至,不惜工本。……當我們斗膽問到她第二段婚姻時,她也坦承「缺乏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