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數豆驚魂


我並非唸會計出身,但是因緣際會,曾經在四大 (Big Four) 會計師行的非核數部門 (Non-Audit) 混飯吃。我工作的部門早已消失,既然無回頭草可吃,對我來說,四大生涯已成往事。

話雖如此,得知舊公司開始「勸退」表現「欠佳」的中層及前線員工,我還是立即上網看行內人的直擊報導。想起核數部門那群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為了完專業人士夢而狂 OT ,每日靠快餐充飢,男男女女面無人色,過著行屍走肉般的奴隸生涯,如今未達目標就被資深奴隸掃地出門,思之黯然。

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為了向父母交代而唸會計,本身對數豆學科興趣不大。而他們的父母,則是聽信三姑六婆七姨丈八舅父的一句「做會計師好」,就千方百計逼迫孩子走上被奴役之路,成為金字塔底的奴隸獸。

如今向上爬的美夢破滅,未取得專業資格的大學生一旦轉行,被迫 Mark to the Market(按市值入帳),心理打擊不可謂不少。專業人士轉行,比一般人困難。原因是他們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和成本考專業試,放棄執業的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較其他行業高。再加上香港社會僵化的階級觀念,就算當事人願意放低身段,轉行從頭做起,其他行業的僱主也未必敢接收。

而有得留低的,日子也不好過。長遠來說,一旦中港兩地的會計師團體實施資格互認,初級會計師的供應量大增,本地的畢業生將會首當其衝。

「做會計師好」不過是外行人的誤解,絕對不是 True and Fair View。金融海嘯之後,會計師的飯碗也不再是 Going Concern (會計師準備公司帳目的時候,是假設該公司於未來十二個月之內會繼續營運),而是 Serious Doubt 。

這個行業最弔詭的地方是,數豆者 (Bean Counter) 每日與公司帳目為伍,卻由於職業訓練以致目光如豆,迷失於由會計法則所建造的迷宮當中,眼中只見一塊樹葉的其中一段葉脈,卻無視整片森林的榮枯。數豆者無法掌握經濟週期,尤其是對轉角位欠缺敏感度,結果是初入行者遭殃。英國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的專欄作者 Robert Bruce 形容英國會計行業的週期性波動:

Traditionally, larger accounting firms have always been slow to adapt. As the world enters a slowdown, firms suddenly realize – and usually much too late – that they have a stream of graduate trainees entering the workforce, many more than is actually needed. So there are sudden offloads of talented individuals who, having been wooed assiduously, are somewhat shocked by this and kick up a fuss. As a result, the much-touted awards for top 100 employers start to look a bit misjudged.

And the same usually goes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cycle. Work takes off like a rocket, but there is now no one in the career stream to do it. Once upon a time this mean disguised scheme in Australia and South Africa to encourage people to come and work in the London office. The shiny-faced arrivals would discover much too late that this was not so much a chance to experience a new environment, but a chance to work until midnight at clients in unlikely parts of London’s industrial hinterland.

...The huge rabble of newly qualified accountants were mostly hell bent on the idea of becoming a finance director. And it was only after several years in the profession that the realization slowly dawned. There were an inexhaustible number of people with the same career goals and only a relatively static number of finance director posts. Many careers became diverted at that point.

Now we are at the game again. We will shortly be seeing smaller generation coming through, and there will be fierce competition for a smaller pool of talent.

大型會計師行的管理層無法掌握經濟週期,再加上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影響,結果是當市場復甦的時候,業內出現人才斷層。

香港的數豆行業師承大英帝國,情況大同小異。本地的四大會計師行不論裁員或者招聘都比金融業(尤其是跟股票市場關係密切的投資銀行)慢一步。而有經驗和有本領的本地會計師,年齡到了三四十之間,眼見金字塔頂的合夥人數目有限,通常會選擇到大企業擔任財務總監或者相關的職位。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如其同時侍候許多個客戶,受一大群人的閒氣,倒不如到一間有前景的公司深耕,在商場建立人脈關係,餘暇擔任一些公職,又或者加入政黨和教會,在社會上建立知名度、曝光率,長遠來說,對個人事業發展可能更有利。

若果此路不通,又無法回頭做奴隸獸,不少人被裁之後會創業、轉行又或者回歸家庭。我的舊同事當中,男的有自立門戶或者北上,女的有開花店、賣餅或者專心湊仔。我也見過被裁的初級會計師轉行做獵頭族 (Headhunter)。

而香港跟英國的分別是,本地的四大會計師行不會擔心人才斷層的問題。從管理層的角度看,只要家長和學生繼續迷戀專業光環,只要(來自本地和內地的)奴隸獸供應充足,公司自會有足夠的 Cheap Young Blood(廉價新血),可以用數量取代質素。保得住邊際利潤,遊戲自然會繼續。至於上一代的知識和經驗是否可以傳承下去,那並非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回歸之後,香港已不再是追求質素的地方,反正客戶的質素亦同樣在下降中,將貨就價,是應該的。

小圖:插圖來自 www.istockphoto.com

參考資料:

Swings and Roundabouts
Robert Bruce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Sept 2008) p. 72

延伸閱讀:

若缺齋老人
http://dodderer.blogspot.com/
這位博客對會計行業的就業前景有深入研究,有意入行者不容錯過。

一個不再做逼科奴隸的人
http://big4slave.mysinablog.com/
一位前四大員工的博客,用小說形式訴說數豆辛酸。

23/11/2008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笑話


由芝加哥開始

金融海嘯令大家心情沉重,愁眉不展。是時候苦中作樂,輕鬆一下。今時今日,最適合拿經濟學家開玩笑。以下笑話來自互聯網,就由罪魁禍首芝加哥學派開始:

Q: How many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A: None. If the light bulb needed changing the market would have already done it.

Q: Why did God create economists?
A: In order to make weather forecasters look good.

Q.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conomists and businessmen?
A. The first don't keep their feet on the ground; the latter use to keep their four feet in the ground.

Q.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conomist and a befuddled old man with Alzheimer's?
A. The economist is the one with the calculator.

An economist is a trained professional paid to guess wrong about the economy.

An economist is someone who doesn't know what he's talking about - and make you feel it's your fault.

An economist is someone who knows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value of nothing.

An economist is someone who gets rich explaining others why they are poor.

To an economist, real life is a special case.

Making a speech on economics is a bit like pissing down your leg. It seems hot to you but never to anyone else.

美國總統 vs 經濟學家

對待經濟學家,其實無須太認真。他們只不過是一群不通世務的學院蛋頭 (Egghead),當中又不乏脫離現實、盲從教義的「原教旨主義者」(又名「基要派信徒」,英文 Fundamentalist),自以為擇善固執,替天行道。除非他們要取你性命,否則犯不著跟他們一般見識。外國政要都懂得避重就輕,拿他們開玩笑,打個哈哈應付過去,美國總統杜魯門 (Harry Truman, 1884-1972) 和列根 (Ronald Reagan, 1911-2004) 都是好例子:

Harry Truman, an American President, pleaded “Give me a one-handed economist! All my economists say,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Ronald Reagan, caught the public mood as usual by describing economists as unworldly “people, who see something work in practice and wonder if it would work in theory.”

肥彭 vs 羅祥國

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 1944-)亦精於此道,九七前他在立法局中面對經濟學家羅祥國的質詢,是這樣說的:

Dr. Law Cheung Cheung-Kwok told Chris that he had not assessed productivity accurately...The Governor retorted:

“I don’t have the advantage of belong to what I think is called “the gloomy profession” – I am not an economist. I also accept what was implicit in the honourable gentleman’s view that if you have 10 economists in a room you have 10 different view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Oct 14, 1995)

肥彭的答案是典型的英式冷嘲,明褒暗貶,同我玩?你未夠班。肥彭是政壇老手,身經百戰。他又是保守黨文膽出身,擅長拋書包,要玩弄一個傻兮兮的經濟學家簡直易如反掌。換了煲呔,恐怕只會左兜右兜耍官腔,言不及義帶你遊花園,全程仲要黑口黑面,俾面色你睇。

肥彭所引用的“the gloomy profession”(憂鬱的專業)是岀自一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 Thomas Carlyle (1795-1881)。這位作家形容經濟學是一門“dismal science”(令人沮喪的科學),因為經濟學家總是作出“gloomy predictions”(悲觀的預測)。

李國章 vs 林毅夫

回歸之後的本地政客中,夠膽在公開場合拿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開玩笑的,記憶中只有外號「阿瑟王」、「打機局長」的李國章。今年四月一日(愚人節)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此君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身世非常傳奇)在香港的中文大學發表英語演說,李國章(曾任中大校長及醫學院院長)是座上客,在左丁山(香樹輝)的筆下,兩人有以下的對答:

...李國章問:「林教授講到經濟發展與政府政策、思潮(ideas)有關, 但當 ideas 與 public opinion 有衝突時,如何解決?」林教授知道呢條問題係棉裡針,立即講:「我地經濟學家當自己係傳教士(preacher),周圍講道而已。」果然係高手過招,完全唔上身。李國章素來識得幽默,未問之前已經講左一句: 「我自己唔識經濟學,我聽人講,經濟學係普通常識,以常人不明白之語言表達之!」 英文原文好似係 economics is just common sense presented in a language that nobody can understand),引起哄堂大笑。

蘋果日報 (08/04/2008)

英式貴族教育非常著重培養詞鋒,在適當的時候拋個笑話出來,可以四両撥千斤,不但令對方無言以對,同時亦可以博得滿堂彩。肥彭和李國章,一個牛津,一個劍橋,在大英帝國的最高學府學得一身上乘的修辭功夫,這些行走西方上流社會必備的基本功,中國人學校是不會教的,它只會叫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貢獻國家,做個有用的人。

中國人缺乏幽默感,而且得失之心極重,怕開罪人被秋後算帳,不敢隨便開玩笑。李國章家世顯赫,不怕開罪人(事實上他的確得罪人多)。他又是醫學博士,而且是外科,外科醫生經常要替病人開刀,有時打開腹腔之後,發現情況比想像中複雜,又或者已經無法救治,要立刻做非常困難的決定。做外科醫生,必須學會舉重若輕,手起刀落,見血封喉。因此,性格特點往往是當機立斷或者剛愎自用,李國章就是一個好例子。當你試過直接或者間接地殺人,開別人玩笑絕對是輕而易舉。

打落水狗?

如果你是高官富豪的幕僚清客,間中要為老闆寫講辭,以上笑話最適合在官商雲集的場合作為開場白,又或者在午餐會的甜品時段中引用,觀眾本來就討厭經濟學家,會笑得很開心,外國人反應猶佳。過去不少高官和商家眼見本地的主流中文傳媒(尤其是壹傳媒)以及大學裡面遍佈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好漢不吃眼前虧,不敢開罪他們。如今芝加哥學派開始失勢,過去高舉自由市場旗幟的財經評論員開始失去自信,私底下懷疑自己是否押錯注、讀錯書。如果你過去受了他們不少閒氣,心思思想打落水狗的話,是時候了。

小圖:照片來自 www.fotosearch.com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彭定康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D%AD%E5%AE%9A%E5%BA%B7&variant=zh-hk

羅祥國簡歷
http://www.baf.cuhk.edu.hk/alumni/beta/ic2_cklaw.htm

維基百科:Thomas Carly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Carlyle

維基百科:李國章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8E%E5%9C%8B%E7%AB%A0&variant=zh-hk

左丁山:<聽林毅夫> (蘋果日報 08/04/2008)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cfm?iss_id=20080408&sec_id=38167&subsec_id=38173&art_id=10959582

中國評論新聞網:林毅夫傳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5/1/6/100551684.html?coluid=6&kindid=28&docid=100551684&mdate=0122154720

The Trouble with Friedman
The Economist (Aug 7th 2008)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unitedstates/displaystory.cfm?story_id=11900731
這篇文章報導芝加哥大學師生對於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 的不同看法,事件涉及一場冠名風波。

A Critique of the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The Methodology of the Chicago School
http://www.huppi.com/kangaroo/L-chimeth.htm
一篇批評芝加哥學派的學術文章。

陶傑:<佛利民、毒品、香港、狗及其他>
陶傑指出,佛利民在美國同時難容於左右派,因此視奉行「積極不干預」(Positive Non-Intervention) 的香港為私人實驗室。左派不喜歡佛利民的原因不難理解,右派則覺得佛利民提倡毒品合法化,不可以接受。這篇文章收錄於散文集<芳菲花田>,149-153頁,皇冠,2007年12月出版。

阮峰:<對香港新自由主義的反思>
http://chexin2006.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0829
網站名稱<赤新>即是「赤色新人類」,是香港少有的土產左翼青年網站,網頁簡介自稱不屬於任何政黨。

11/11/2008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拋書包


煲呔搞錯「第三路線」(Third Way) 的定義?好出奇咩!

這裡是香港,有錢的話事。開埠一百六十年以來,東方之珠從來不是搞學問的地方。香港人能夠在國民黨、共產黨、英國人以及一大群來歷不明、各懷鬼胎的外國人之間生存,靠的是見風轉舵、鑑貌辨色、欺上瞞下,以及兩面食價的買辦本領,不是靠正確理解和詮釋任何學問。開明的英國人容得下各門各派的大師和弟子,底線是他們不能教本地人推翻殖民地政府。而務實的廣東土著只顧搵錢,大部份時間懶得理會這群過客,反正他們不過是夏日午後的一陣過堂風,借香港的言論自由發表各種偉論,大部份最後都會離開。也有少數在此地百年歸老的,例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1868-1940)(註一)。他埋骨於香港華人永遠墳場,但是他的精神沒有在此地生根。

所以,煲呔不讀書很正常,你以為他是梁文道乎?

香港人最懂得計算成本效益,那些甚麼政治、經濟、社會學理論,它們的壽命跟時裝潮流差不多,今年時興的,明年已經 Out 了。人生苦短,香港人的生活更加是超濃縮高壓版,不少人每週工作五十小時以上,有時間都寧願多睡兩個鐘,讀書?咪玩啦。對香港人來說,這些東西跟辦公室女郎的手袋一樣,是一種標籤,是用來炫燿的,不是用來安身立命、身體力行的。我們尊敬孫中山,但是沒有打算仿效他救國救民。偉大的事情,留給偉大的人來做,我們樂於做小人。

香港人讀書,總要計算準確。

因此,Paul Krugman (中譯:克魯明、克魯格特曼,1953-)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公佈的第二天,香港的書店已經第一時間把 Milton Friedman (中譯:佛利民,1912-2006) 的英文著作下架,然後開始五折清貨。許多高官富豪,也立刻把書桌上的 Milton Friedman 合照收藏起來,然後叫秘書撥通長途電話,吩咐剛剛考入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兒子轉系。進退之間,盡顯香港人的生存智慧。既然可以忽然愛國,當然可以忽然干預。這裡不是北京,甚麼兩條路線之爭,我們不懂。基於歷史原因,香港人向來左右不分,我們口中的「左派」(俗稱「土共」,以區別於國產的共產黨),是一群不敢承認自己是共產黨的鼠輩。

香港人目光如炬,看透知識的虛妄。既然如此,我們就更加應該發揮「香港精神」,用最省錢、省力、省時間的方法,去「學習」這些壽命不長的「學問」。你可以到以下網頁:

(一)「維基百科」(英文版)(www.wikipedia.org)
(二)www.answers.com (另一個網上百科全書)
(三)網上書店阿瑪遜 (www.amazon.com)

然後在網頁的搜尋功能輸入任何一本「經典著作」或者「熱門話題書」的英文書名,你會找到一份「精讀版」天書,裡面應該有:

- 主題簡述 (Review / Overview)
- 作者生平 (About the Author)
- 目錄或者大綱 (Topics / Table of Content)
- 金句摘錄 (Citation / Quotations)
- 外國各大報章的書評 (Book Reviews)
- 主要批評 (Critics / Criticisms)
- 網民評論 (Customer Review) 以及
- 相關的連結 (External Links / Reference / Further Readings)

列印出來,也不過幾頁紙,省錢、省力、省時間。你喜歡的話,可以把它抄錄到 Word 檔案之中,然後存放在電腦裡面,這樣比較環保。

許多達官貴人,平時用閒錢養幾個幕僚清客或者私人助理,用來讀文件或者寫講辭。需要接受傳媒訪問的時候,秘書小姐會吩咐幕僚為老闆準備一份 Briefing Note。她會用老闆娘的語氣說:「哪,一張 A4 紙好啦,老闆好忙架嘛,Font size 12,字體唔好太細,你知啦,老闆老花兼散光,Single Line Spacing,唔好密密麻麻,重點 Boldface,最好你用螢光筆 Highlight。唔該六點之前交俾我,等老闆在飛機上面睇,OK ?」於是乎,那位會考八優的幕僚,會到上述網站搜集資料,整理好一頁「貓紙」,透過秘書小姐戴著三卡粉紅鑽戒的玉手,準時交給會考不合格的老闆。

醒目的老闆,瞄過「貓紙」之後會記住一兩個重點,在適當的時候拋出來,舉一反三,發揚光大,好讓自己聽起來好 update,好有見地。如此,則傲慢官僚馬上平添幾分書卷氣,無良老闆亦立即變身「儒商」。今日講完,明日忘掉,即學即用,用完即棄。看,這才是「香港精神」。

煲呔的失敗之處,是請錯幕僚。十幾皮(港式粵語:皮=萬)一個月,重要係「永久性腦傷殘」(Permanent Head Damage,即是 PhD),居然連抄書都抄錯,不如請我啦,工多藝熟平靓正,價錢面議。為了證明本人的抄書功力,以下送上幾本「精讀版」天書,供大家參考:

Third Way
http://www.answers.com/topic/third-way-uk
煲呔搞錯了的概念。這個網頁以英國為例子加以說明,解釋其來龍去脈以及主要的施政理念。

Karl Marx / Capitalism
http://www.answers.com/topic/karl-marx
http://www.answers.com/topic/capitalism
金融海嘯,財富蒸發,左派回朝。據說近期在歐洲馬克思的<資本論>銷量上升,是時候扮左派,為資本主義把把脈了。

Freakonomics
http://www.answers.com/Freakonomics
這本書有個彆扭的中文譯名叫「蘋果橘子經濟學」,又名「怪雞經濟學」。它試圖用經濟學解釋社會現象,裡面的分析非常「政治不正確」,例如作者認為八十年代美國犯罪率下降,是因為墮胎合法化,令許多長大之後容易淪為黑幫成員的孩子沒有機會出生。這本書的英文原裝版已經開始流入中環的二手書店,如果你未看,無謂浪費時間。

Paul Krugman
http://www.answers.com/topic/paul-krugman
Paul Krugman 曾經加入美國能源企業 Enron 的 Advisory Board,這間公司後來由於做假帳以及一系列的企業管治問題而破產,成為商業罪案的經典案例。Paul Krugman 被指牽涉利益衝突,沒有向公眾公開和 Enron 的關係。批評者認為 Enron 重金禮聘 Paul Krugman 是為了控制輿論,因為他的專欄頗具影響力,詳情請參考這個網頁。Paul Krugman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本地的中文傳媒沒有報導此事,只是忙於翻譯外電。陶傑說得對,學好英文,你的世界會廣闊得多,最低限度不會被見識少的華文傳媒所誤導。

The World is Flat
http://www.answers.com/The+World+is+Flat?cat=biz-fin
中譯本叫「世界是平的」,探討全球一體化的原因以及發展趨勢,作者教發達國家的中產家長如何從小訓練子女跟第三世界的孩子爭飯吃(得咩?港女邊夠北姑爭呀?)。作者 Thomas L. Friedman 的新作叫 The World is Hot, Flat & Crowded,中譯本叫「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叫人想起週末的旺角行人專區。作者有意進軍中國市場,今年八月底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盛讚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思想開放,有創意。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卻認為此乃死亡之吻,因為受到西方傳媒吹捧的共產主義國家領導人通常沒有好下場,例如:戈爾巴喬夫。

M-shape Society
http://www.answers.com/topic/m-shape-society?cat=biz-fin
中譯本叫「M 型社會」,日本作家大前研一的話題之作,講中產階級的消失以及階級社會的形成,分析架構和結論跟香港的呂大樂(近作:<四代香港人>)差不多。大前研一今年二月來港,接受無線電視的<財經透視>訪問,他建議香港的年青人學好外語,萬一中國香港有乜風吹草動,都可以去第三地搵食。哈哈,真有遠見,Edison 早已身體力行。

The Purpose Driven Life
http://www.answers.com/topic/the-purpose-driven-life
中譯本叫「標竿人生」,教你如何根據上帝的旨意做人,虔誠教友必讀。

The God Delusion
http://www.answers.com/topic/the-god-delusion
作者是英國科學家,非常討厭基督教,認為無神論者先至係正常人。陶傑曾經在電台節目<光明頂>中推介此書,本地反基督教網頁<奧賣葛>的網民亦熱烈推薦。

Enneagram
http://www.answers.com/topic/enneagram?cat=technology
港譯「九型人格」或者「九種性格」。近年市面上有不少速成實用心理學課程,教年青推銷員如何看一眼看穿客戶屬於那一類型,然後在最短時間之內取得對方的信任,好叫客戶迷迷糊糊,大手購入有毒的商品或者服務,最後死左都唔知咩事,寶藥黨及銀行前線員工必學。

小圖:插畫來自<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註一)維基百科:蔡元培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4%A1%E5%85%83%E5%9F%B9&variant=zh-hk

01/1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