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含笑半步釘


當「喜劇之王」周星馳正襟危坐、一臉正經地表示支持下一屆香港特首候選人唐英年,你會想起甚麼?是吃完之後會高叫「李鵬是偉大領袖!」的「謊言豆沙包」?我會想起「含笑半步釘」,即是吃完之後絕對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則會全身爆炸而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下一屆的香港特首選舉被傳媒形容為「豬狼對決」、「一個傻一個奸」,無論 2012 年 3 月 25 日誰人當選,對於精明的香港人來說,都是一齣悲劇或者鬧劇。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也是電影<胭脂扣>和<霸王別姬>的原作者和編劇)用「爛片」來形容這個選舉。對於無權投票的七百萬香港人來說,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無奈地被迫做觀眾。

難得星爺不怕拿「金話梅影帝」(註:「金話梅獎」是香港影評人專為爛片而設的獎項),替傻豬站台。主流傳媒終於找到一個比較有趣和大眾化的角度去分析這場沉悶的選戰,城中名嘴紛紛跳出來向大家解釋,星爺為何要參演爛片。

政治評論員說,星爺大智若愚,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選個傻的,混混噩噩過日子,香港才會有一點言論和創作的空間。如果選個奸的,他會強推基本法二十三條,借保護國家安全之名限制言論自由,到時就大件事。星爺是「誠實可靠小郎君」,並非浪得虛名的!至尊寶不是向五指山投降,他是為萬民福祉而犧牲,自願戴上金剛箍,用心良苦,阿彌陀佛!

財經分析員有另一種看法。他們說,今日星爺已經是上市公司(比高集團,港股編號:8220)的董事,他在投資地產方面的收入,早已經超過來自電影那邊的收益,唐唐(唐英年的外號)得到大地產商的支持,星爺站在他的那一邊,是歸隊,理所當然。正如「燒雞翼,我鍾意食!」,但是有需要時,也不妨換換口味吃傻豬豬扒。這份愛,如果要加上一個期限,我相信係,最多四個月!曾經有「感情缺失」的唐唐,請好好珍惜。畢竟,達文西的「太陽能電筒」只有日照當頭才能用。

照片:「含笑半步癲」糖果,台灣製造,香港和大陸買不到。
來源:http://www.shxb.net/newspic/20090305/92.jpg

YouTube 精選:

2011 年 11 月 26 日:星爺爆笑撐唐唐(6:5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nPcHyICn4
金句:「其實蠢嗰啲人,我係唔會同佢做朋友嘅。」(我是不會跟笨蛋做朋友的。)

<唐伯虎點秋香>片段(粵語版):
「一日冚包散」+「含笑半步釘」(0:5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p-UnVnnDw&feature=related

<傑出華人系列>:唐英年失言全紀錄(6: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HHn7L5u94
香港網民製作,輯錄唐英年當官以來的中英文雙語金句。

<搵鬼信 2011 >外傳 - 請關注以下訊息(1: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D8Ih96zSYI
香港網民嘲笑唐英年的惡搞作品,原裝版是武俠影星姜大衛的保險廣告,片段中的男主角造型模仿風水師司徒法正(提示:龔如心、陳振聰)。至於「屎坑關刀」一詞,根據資深編劇劉天賜的考證,是上一代的廣東俗語,指某人沒有本領。「屎坑」是粵語,即茅廁。太臭,故不能聞(文)。空間狹窄,因此也不能舞(武)。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周星馳電影經典金句
http://www.lemonforumhk.com/forum/archiver/?tid-12597.html

信報網站:無論蠢狠 分別不大
(2011 年 11 月 28 日)
節錄:有財經記者指出,周星馳雖然在演藝界選委中自動當選,但他近年已轉型當上市公司董事,其山頂「天比高」地產項目今年創出 9.6 萬(港)元最貴豪宅呎價紀錄,但其後傳媒踢爆發展商向買家借出高達四億元按揭,達到樓價五成,被指「借錢給人買自己樓」,惹托價疑雲,而相關公司以「配合買家資金安排」否認托價。財經記者說,星爺在地產界賺的錢,早已超越演藝界的收入,其實他大可以選擇在地產及建造業界出選(選舉委員),那才算是真正完全轉型。

周星馳 4 億借客買自己樓
樓商貸五成按揭罕見 議員憂托價促查
(明報 2011 年 8 月 22 日)
節錄:喜劇泰斗周星馳領頭的發展商,3 個月前剛以呎價近 10 萬(港)元全港最高呎價售出山頂天比高 A 屋單位。不過,本報調查發現,原來發展商向買家借出高達 4 億元的按揭,足足是 8 億元樓價的一半。業內人士及議員均指出,發展商願借出相當於五成樓價的按揭,幫客人購買自己發展的物業,可算極為罕見,有議員稱將要求港府跟進。負責發展天比高的「星揚海外有限公司」,乃由周星馳及菱電共同控制,各佔一半股權。菱電執行董事梁家棟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對於發展商為何借出 4 億元,以及新買家是否「熟客」等等,他一概只回應稱﹕「這是公司內部事務,無可奉告。」

中環在線:星爺要做中國影業大亨
(蘋果日報 2011 年 4 月 15 日)
節錄:「星爺」周星馳又有搞作,旗下比高集團(8220)前日同(跟)中華影業公司訂立諒解備忘錄,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喺(在)內地投資數碼影院。比高搞(做)開電影製作同相關業務,今次撈埋(兼營)院線,睇嚟(看起來)星爺向影業大亨嘅(的)路邁進緊(中),要做新一代六叔邵逸夫同鄒文懷,志向甚為遠大。講到呢度(說到這裡),華華諗(想)起星爺喺<食神>套戲入面,搞(製造)爆漿瀨尿牛丸嘅(的)經典對白,「我會先開分店,一間變兩間,兩間變四間,四間變八間,八間之後上市,上市之後再集資,跟住再分拆上市.....。」

比高集團(港股編號:8220)公司網頁(簡體字):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執行董事:周星馳
http://www.bingogroup.com.hk/index2.php?section=aboutus&option=directors-and-senior-management

唐英年個人網站
http://www.henrytang.hk/main/index.php

梁振英個人網站
http://www.cyleung2012.com/

29/11/2011

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雙軌制(四)


中國人社會,雙軌制特別多,跟文化因素有關。

中國人不擅長建立制度。這方面最有成就的,是秦始皇。於是幾千年來,統治者都樂於沿用他的那一套,頂多是少修少補,又或者是稍為調整一下執行的方式。

歷代統治者普遍缺乏建立社會基建的意願和能力,結果令到教育、醫療和法律制度都名不符實、虛有其表、殘缺不存,令中國人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老百姓要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要麼運用「潛規則」,送禮走後門拉關係,要麼依靠家人或者同鄉的幫忙,又或者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

在中國人社會長大的小孩子,如果稍為有一點悟性,都會覺得迷惘,因為不知道應該追隨那一套。學校教的那一套(忠孝仁義禮智信),現實世界用不著,連老師自己也不相信。大人示範的那一套,不但消耗生命,而且賠上自由。兩套都是爛蘋果,叫青春的生命如何抉擇?中國人的孩子不快樂,沒有夢想,不難理解。

中國人的統治者通常都是烏合之眾或者暴力集團,缺乏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家天下的皇朝,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官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必然的事。遇有技術層面的爭端,又或者是具體的利益矛盾,解決方法通常是:(一)空談道德,把道德當作萬應靈丹,要求所有人立即提高道德水平,同時發動各種群眾運動(例如:學習班),企圖轉移視線。(二)拖,希望問題會隨著時間而自動消失,又或者以局部的人事調動拖延時間。(三)犧牲少數人,穩定大局。被犧牲者必須先要被洗腦,於是愚民教育不可或缺,而且要從小孩子抓起。曾經是國民黨兵的歷史學者黃仁宇(1918-2000)在他的著作<萬歷十五年>(圖左)和<中國大歷史>中,把中國式行政機關的老毛病解釋得非常透徹,如果你不知道,請讀書。

結果是:問題一拖再拖,曠日持久,利益矛盾糾纏不清,盤根錯節,變得難以解決,但是民情洶湧,不處理又不行(否則爆發社會動亂甚至是革命)。於是乎,當權者會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動作,口頭上說是新政(制度),然後讓新舊兩套制度並存,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規則辦事,結果衍生出更多的執行問題,所形成的新舊兩套制度互不從屬,卻又互相交叉,架床疊屋、臃腫不堪、政出多門,令到想解決基本需要的小市民感覺有如走進迷宮。與此同時,也令到直接面對民眾的前線員工(或者低級公務員)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許多事情根本不合邏輯,無法向憤怒的市民提供合理的解釋,也令他們變成(高層的)代罪羔羊。

近期的例子:香港特區政府復建少量居屋(並且修改補地價的制度),強積金制度的僱員供款部份可以自由選擇基金公司(俗稱「強迫金」半自由行),公立醫院婦產科床位實施配額制度(要求湧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先行付款、登記和預約)。

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

民國奇書<厚黑學>(圖右)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即是醫生把中箭者身上的箭的尾端鋸掉,但是不會把箭頭拔出,然後匆匆止血包紮,跟病人說我是內科的,請你去找外科。這一套,當官必學。擅長計算的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學得非常到家,進退之間,精乖醒目(粵語:聰明伶俐),是厚黑典範。

有時候,想要徹底地解決問題,必須公開地否定、聲討和清算始作佣者,即是上一任或者某位大人物。繼任人經過精密計算,覺得上一任得罪不起,又或者大人物的肉身雖然已經死亡,但是精神猶在。他也許已經蓋了棺,但是尚未能定論。在大陸,為了限制人口遷移而設立的戶籍制度是公認的弊政,但是官方不願意把它徹底地取消,而是隻眼開隻眼閉,任由沿海省市的地方政府推出各種投資移民計畫,慢慢地在城鄉之間的圍牆上打開缺口或者暗門。部份原因,也許是顧忌那位依然躺在水晶棺裡的大人物,不想公開地跟他劃清界線。也許大人物的後人、部屬和黨羽仍然有影響力,正在伺機復出或者復仇。也許當權者未看清楚形勢,怕一旦押錯注,會禍延子孫。對,又是出於自私。

有時候,是問題太複雜,當權者只想把它留給下一代,於是會想辦法鞏固過渡性的安排,又或者是把它無限期地延長下去,好處是可以保留面子,厚顏一點更可以自吹自擂,說成是史無前例的偉大發明。解決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以及處理台灣問題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都是好例子。

總之,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含糊其辭,自欺欺人。這套含混過關的技巧,是中國人官場的必修科,是文化基因,也是不傳之秘。大陸如是,台灣如是,今日的香港也如是。如果你有讀過胡適(1891-1962)的<差不多先生傳>,以上論述,對你來說,應該沒有新意,只會讓你會心微笑。當官的明明不願意解決問題,卻要扮成已經解決了問題,並且立即領功,開香檳慶祝,找文人替自己作傳,急不及待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試圖建立身後的美名,為家族和後人增添議價能力。

香港人的說法:「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香港人怕甚麼

香港人最熟悉的雙軌制,莫過於「一國兩制」。

關於兩套制度背後的價值觀和理念分歧,不少香港文化人都寫過,此處不重複了。那些精神層面的差異(例如:政權和國家之間的分別,對於重大歷史事件例如「六四」的詮釋,政府的角色和人民的權利,人命的價值和尊嚴的定義),如果你不知道,請讀陳冠中或者梁文道寫的文章。回歸十三年,「一國兩制」已經出現不少問題,先後引發不少的爭議,有些問題至今尚未解決。然而,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我們擔憂的,卻是更實際的問題,即是如何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回歸之前,這本來不成問題。回歸之後,這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前文<雙軌制>(三)提到,大陸的社會基建(即是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不過是擺在那裡做個樣子 ―― 學校不會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醫院治不好病患,法律和法院保護不了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銀行系統無法扮演資金的供應者和需要者之間的中介角色,經濟制度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政治制度無法妥善處理權力的更替與傳承,也無法解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這樣的社會,學院派英文叫 dysfunctional ,意思是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無法正常運作)。

多得一百六十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香港本來擁有一套曾經叫國父孫中山為之讚嘆不已的社會基建。在上世紀的五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社會基建曾經傲視大中華,令我們比大陸和台灣的中國人幸福。在經濟和社會領域,香港也發展出一套成功地跟國際社會接軌的做事方法。回歸前,我們有自由但是沒有民主,總算是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這是台灣女星喜歡嫁給香港富商的其中一個原因(提示:窗外),也是老一輩香港人懷念英國殖民地政府的真正原因。回歸之後的香港,由一個遊戲規則比較公平和清晰、貧富差距存在但是未至於失控、官府也要講道理的社會,變成一個遊戲規則開始變得模糊、「潛規則」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而且開始失控、官府越來越傲慢和懶得講道理的社會。

由於香港的當權者只顧追求中國共產黨標準的政治正確(例如:推行母語教學和國情教育,政府公文使用狗屁不通的國產中文,不敢在源頭阻截大陸孕婦湧來港產子,再三要求人大解釋基本法),又或者忙於替兒孫舖路(北上跟太子黨結盟),再加上施政失誤和資源錯配(例如:削減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的資源),社會基建承受不了龐大的壓力,開始出現裂縫、表現倒退,甚至開始失效以及崩潰(例如:公營的教育制度無法促進社會流動,教師和學生承受不住壓力而自殺,公立醫院的婦科和兒科服務被內地人佔用,醫療事故頻生),令到交稅多但是福利少而且沒有權選特首的中產階級非常不滿。

中產階級很害怕,怕自己和孩子向下流動,怕香港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即是窮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有如印度的賤民。當權者不理會窮人的死活,因為他們無須依賴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也不需要老百姓的選票(提示:香港的特首是怎樣選出來的?)。當權者彷彿生活於另一個星球,按照另一個軌道運行,跟老百姓各不相干。長此下去,香港成為只適合權貴、貪官和太子黨生活以及處理財富(洗黑錢)的地方,我們的家被來自北方的腐敗勢力所徹底征服和吞噬。要建立社會基建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需要很長的時間。要破壞,卻只是旦夕之間。不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能力移民的,也有些香港人是有能力移民,但是不願意離開這個辛苦經營多年的家。我們跟大陸人不同,我們視香港為家,大陸人(尤其是女人)則往往視香港為踏腳石或者中轉站。

香港人擔憂的是,回歸未夠五十年,兩制併軌,東方之珠變成另一個的中國沿海城市,失去了自我。中國失去了最後的進步力量,當權者成功消滅了一個顛覆基地。下一代的孫中山,後勤基地不在香港,在網上世界。與此同時,大量低質素的內地人湧來港定居,既蠶食各種社會福利設施,也跟香港人爭奪低薪的工作機會,同時有效地攤薄(港式粵語叫「溝淡」,英文版 Dilute )了香港人對民主的訴求(因此有評論認為每日一百五十個的大陸移民名額是既定的「國策」)。他們向上流動的能力比較低,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特區政府不願意承認的事實,因為政治不正確),最終窮人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開始累積,香港變成一個壓力煲,就等一個爆發的機會,一條點燃民怨的導火線,讓飽受壓迫的老百姓上街,然後官府用暴力鎮壓。這種事情,國產中文叫「群眾事件」。

YouTube 精選:

許冠傑:<鐵塔凌雲>(1974)(3: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pokTG7uYc
想知道甚麼叫「香港情懷」,為甚麼香港人不願意移民,請聽許冠傑。許冠傑是香港流行音樂的殿堂級人物,多位台灣歌手來港開演唱會,都會翻唱他的廣東歌(因為三四十歲或以上的現場觀眾一定會跟你大合唱!),例如:羅大佑唱<浪子心聲>,張惠妹唱<天才白痴夢>。片段中出現的景物,例如啟德機場和尖沙嘴舊火車站,均已消失,令人想起「雞泡」(許冠傑的三哥許冠英剛剛去世)。

羅大佑/蔣志光:<皇后大道東>(4: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2CZKIOVsx8&feature=related
羅大佑的曲,林夕的詞,寫香港人面對九七回歸的焦慮。因為這首歌,香港傳媒訪問羅大佑的時候,樂於聽他評論政治。話說某次羅大佑出席香港大學的一個講座,被一群大學生圍著,對著他高唱這歌,邊唱邊跳,想迫他開腔,他無奈地苦笑搖頭。跟羅大佑合唱的蔣志光是實力派歌手,因為對香港樂壇失望,近年主力拍電視劇,所以九十後不知道他會唱歌。

羅大佑:<東方之珠>(2:4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xJB0EMXrY&feature=related
如果<皇后大道東>是香港民間最愛的羅大佑作品,那麼<東方之珠>便是官方首選。每年的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包括 1997 年 7 月 1 日當晚)都會響起這首歌,多位中港台流行歌星都唱過。羅大佑的作品能夠同時得到香港官民雙方的肯定,再次證明我們不排外。羅大佑的實力毋容置疑,但是他的台胞身份(有統戰價值嘛!)也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再配合歌曲的流行程度,一舉兩得。

台灣民進黨唱衰香港電視廣告(廣東話旁白)(0:40)
(2010 年 8 月 11 日於互聯網和電視首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jwziK3GfKI&feature=related
香港是台灣的「示範單位」?對!這個電視廣告由民進黨在香港實景拍攝,內容指 CEPA 令香港貧富懸殊,提醒台灣民眾不要接受 ECFA,否則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其聰明之處是旁白採用港式粵語(而且是八十後無精打采的語氣,哈哈),再配合殘舊老工業區(觀塘)的街景,令真實感大增。台式文宣,果然厲害。香港網民反應熱烈,請參考 YouTube 上的留言。

高登音樂台:<蝗蟲天下>(原曲:<富士山下>)(4: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ZFgkJNxDM&feature=topvideos
香港高登討論區網民於 2011 年 2 月底於網上發表這首惡搞歌曲,歌詞反映香港人不滿大量內地人湧入爭奪資源。由於政治不正確,香港的主流媒體沒有大幅報導,反而是向來敢言的內地媒體<南方周末>隨即於同年 4 月 30 日刊出一篇長篇報導<全港爭議內地新移民,香港不高興?>,內文探討香港社會就應否向新移民派發六千元所引發的爭議,裡面提到這首歌。

內地八十後心聲:<我今年,二十七八歲>(7:4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mXSO_j4Rso
「灰爆」(港式網絡語言:沒有希望,情緒低落,想死。)

大陸禁片:<請為我投票>(1/5) (10: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705iw-sR8&feature=related
內地小學生競選班長,家長插手,送禮走後門拉關係。「潛規則」的訓練,從小孩子開始,反映大陸社會的殘酷真相,被香港文化人形容為「恐怖片」。

香港兒童節目<放學 ICU :諸氏家庭:諸柔選班長>(6: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Yrl2Dk9Vs
同樣是選班長,Miss Tam(譚玉瑛姐姐)教你正確的做法:班長出缺,必須重選。渴望當選班長的小璇以零食賄賂同學,但是小朋友明白她的意圖,拒絕被收買。小朋友知道,選舉要公平公正,不可以因為利益而影響決定。香港網民結合政局分析,認為編劇「借古諷今」,封譚玉瑛姐姐為「民主女神」。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黃仁宇(1918-200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4%BB%81%E5%AE%87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李宗吾(1879-1943)的<厚黑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E%9A%E9%BB%91%E5%AD%B8

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繁體版)
http://www.skhsbs.edu.hk/chi/ref/Artical/166.htm

百度百科: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簡體版)
http://baike.baidu.com/view/913349.html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
201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2%E5%B9%B4%E9%A6%99%E6%B8%AF%E7%89%B9%E5%88%A5%E8%A1%8C%E6%94%BF%E5%8D%80%E8%A1%8C%E6%94%BF%E9%95%B7%E5%AE%98%E9%81%B8%E8%88%89
節錄:201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將於 2012 年3 月 25 日舉行。行政長官由循四大界別產生的選舉委員會共 1,200 人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要成為候選人,必需獲得至少 150 名委員提名,即總人數的 1/8 ,而每名委員只可提名一位候選人,即不可能出現多於 8 位候選人的情況。

國策「迫」孕婦來港
信報網站 2011 年 10 月 26 日
節錄:香港孕婦每次到醫院或診所檢查,哪管私家還是公家,隨時聽到普通話多過聽廣東話。星期日有一千人上街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抱怨搶走本地孕婦床位和產科醫療服務,要求政府停止向內地孕婦所生子女發出世紙。遊行人士當中,不少還是頂着個大肚子的準媽媽,可見問題嚴重。不過,周日的遊行只是第一波,第二波預計 12 月舉行,屆時又會見到一些準媽媽及其家人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正視問題。政府中人指出,內地執行一孩政策有鬆有緊,從內地來港父母的戶籍背景可以見到,若某地方執行較嚴,便有較多父母來港產子,這些父母的心態是與其在內地交罰款,倒不如花錢來港取得居留權更實際。

20/11/2011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雙軌制(三)


戶籍制

在中國,雙軌制幾乎無處不在。經濟金融和商業外貿以外,在社會層面,最明顯的雙軌制,莫過於為了限制人口遷移而設立的戶籍制度。這套制度由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嚴格推行,至今已經有半個世紀。視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策略,近年城鄉之間的圍牆已經開始出現缺口或者暗門(國產中文的寫法,是「政策開始有了鬆動」) ―― 個別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海城市為了吸引外省富戶,開始容許外來者透過直接投資取得當地的戶口。香港的版本,叫「投資移民計畫」。

雖然如此,對於沒有錢的農民來說,戶籍制度依然是個人發展和向上流動的主要障礙。它令到城鄉居民有不同的待遇、權利和自由度。入城工作的外省民工在教育、就業、醫療和住屋方面受盡歧視,日常生活也諸多不便。改革開放三十年,外省民工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付出不少血汗,甚至是送命,但是只能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在城市的邊緣苟且偷生,猶如老鼠或蟑螂般過日子。更可怕的是,這套制度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的發展機會,民工子弟上學難,有心人所開辦的私校和義學又被官方所強拆和取締,結果形成跨代貧窮。從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的角度看,父母為奴,則孩子也為奴,叫人想起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有外省民工為了方便日常生活(例如:上醫院看病),會在地下黑市購買假的城鎮居民身份證,而且不止買一張,隨身攜帶。假證件上面的個人資料,有可能是屬於一個死人的。形成習慣之後,有人會用來詐騙不知就裡的海外華人。曾經有返大陸娶老婆的香港或台灣男人中招,付出禮金買下房子,舉行過婚禮之後,大陸老婆失蹤,之後才發現她盜用別人的身份跟他結婚,結果想離婚也難。(請參考<假如我是真的>(二),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0 月 20 日)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戶籍制度把農民圈禁起來,強迫他們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材料,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長期扮演支援和後勤的角色,為集體利益作出犧牲,美其名叫「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又名「城鄉二元結構」,其實是一群人奴役和剝削另一群人的藉口,也是一種鼓勵歧視的政策 ―― 坐享其成的城鎮居民覺得農民不是他們的一份子,自視高人一等,不屑與他們為鄰。

外省民工的苦況,連外國傳媒都知道。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每一次中國實施宏觀調控(貨幣政策緊縮),企業財困,在城鎮中靠出賣勞動力維生、幹厭惡性工作的外省民工都會首當其衝。他們會被拖欠好幾個月的工資,缺了錢就無法繼續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又不甘心就此回鄉(因為無法繼續追討欠薪)。如果不幸遇上無良老闆,失蹤之前有計畫地轉移資產,民工追討欠薪會非常困難,只能依靠地方政府代為出頭(即是動用地方財政收入墊支部份的工資應急)。在求助無門,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情況下,大陸久不久就會發生追討欠薪的民工跟無良老闆同歸於盡,又或者自殘身體這類可怕的事情。

做人做到這個地步,實在沒有甚麼尊嚴可言。這套不公平和不公義的制度,靠犧牲農民的基本人權和經濟利益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居然能夠運作那麼久,說明中國人好欺負,不但需要管(成龍的名言:「中國人是要管的」),而且容易管。

無法正常運作的系統

而就算是中國的城鎮居民,也要面對另一種形式的雙軌制。

表面上,城鎮居民的社會福利比農民好,但是誰也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是假的,不過是擺在那裡做個樣子 ―― 學校不會教導孩子如何思考和做人,醫院治不好病患,法律和法院保護不了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銀行系統無法扮演資金的供應者和需要者之間的中介角色(請參考<雙軌制>(一),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10 月 14 日),經濟制度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政治制度無法妥善處理權力的更替與傳承,也無法解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

這樣的社會,學院派英文叫 dysfunctional。這個字源於醫科,後來應用到社會科學的範疇中,意思是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無法正常運作)。如果整個社會是一個身(整)體,而教育、醫療、法律、經濟和政治系統分別是不同的器官,那麼這個人早就應該病發倒下,不省人事了。不但無法正常生活,而且要送入 ICU(Intensive Care Unit,港譯:深切治療部),靠儀器延續壽命。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還沒有崩潰,而是長期處於拖拖拉拉、半死不活、苟且偷生的狀態,已經是一個奇蹟(好死不如賴活?)。也許某君說得對,讀網上的言論,你會以為中國快將爆發革命。但是關上電腦走在街上,卻是風平浪靜,太平盛世。魔鬼國度,充滿矛盾,無人能讀懂。

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無法正常運作,但是當權者並不在乎,因為這一套是用來應付政治上沒有影響力的中產階級以及草根階層的,是虛有其表的道具,也是拖延時間的手段,又或者是欺騙外國人的把戲。掀開堂皇華麗的外殼,內裡早就殘缺不全,潰敗腐爛,腥臭化膿,不堪入目。老百姓都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搖搖欲墬,東歪西倒,是傷殘兼重病的三腳老貓,捉不到老鼠,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不能滿足或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那怎麼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不少人會選擇依靠家人或者族群的幫忙。萬一家人或同鄉無法滿足需要,就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即是往配偶那邊尋找資源。中國人的愛情婚姻,於是充滿功利計算。(請參考<事業集團>(一),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2 月 11 日)

特權階級也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不行,但是他們並不在乎。因為特權階級不需要光顧公(國)營的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他們的孩子都被送到外國唸書,他們的病由醫術高明的國產軍醫或者外國醫生醫治,他們的財產透過香港、澳門和新加坡轉移,然後交由外國的銀行保管和投資。至於他們的特權和人身安全,則靠暴力和謊言來維護。能夠維持多久,誰也沒有把握。為了購買政治保險,特權階級的孩子會採用不同的姓氏,被分散安置於不同的西方國家讀書、工作和生活。一旦政治風雲變幻,家族的首領或者靠山失勢倒台,也比較容易保住性命以及延續家族的血脈,這是二十一世紀現代版的<趙氏孤兒>。(請參考<姓甚名誰>(一),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1 月 2 日)

回應的方式:逃

於是乎,特權階級和尋常百姓,明明生活於同一個城市或者國家,卻好像生活於兩個不同的星球。他們按照不同的軌道各自運行,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平日就各不相干,老死不相往還,直至爆發革命的那一天。

這樣的國家,根本不是人住的,廣東話的說法是「人都癲」(會發狂)。難怪大陸人不管是特權階級還是尋常百姓,都喜歡移民。特權階級的孩子早就紮根西方國家,移民不是問題。至於尋常百姓,一時間去不了西方國家,就先去香港、澳門或者新加坡,先住下來,休息一下,調養身體,消費購物,處理錢財,然後再想辦法。利用別人舖橋搭路也好,採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也好,總之是跑得越遠越好。這個遊戲叫三級跳,大陸女人玩得非常出色。她們全心全意追求個人幸福,其意志之堅定,足以開山闢石;其氣勢之強勁,足以令鬼神退避三舍。

剩下逃不了的一群,亦即最貧窮,也是最缺乏「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一群,為了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只得放下所餘無幾的尊嚴,積極學習檯底的一套,即是「潛規則」。舉例:大學生畢業之前要先入黨或者整容,還要父母四出送禮走後門拉關係,否則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加入體制之後,男孩子要學會做唯唯諾諾的奴才,女孩子要學會如何侍候有錢有權的男人。工作以外,面對各種不公平和不公義的事情,要視若無睹(於是有「佛山十八途人事件」),勿聽勿視勿言,不要發聲,嘴巴要閉得緊。不要多管閒事,不要天真地以為你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否則會坐牢和連累家人,總之盡快賺夠錢離開魔鬼國度。從此頭也不回,對於過去種種,以及逃亡路上的辛酸,均隻字不提。有需要的話,改名換姓,展開新生活。(請參考<姓甚名誰>(二),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1 月 12 日)

插畫來源:百度百科

YouTube 精選:

國產電影<落葉歸根>(2007)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hGWksmvxpk
男主角(趙半山)為了一個承諾,要帶客死異鄉(深圳)的民工朋友的屍體回鄉。沿途要解決不少困難(例如:金錢、交通、把死人裝扮成活人),也遇到各色人等,有幫忙的也有找麻煩的。歷盡艱辛,終於抵達目的地,卻發現家鄉也在消失中(變成水庫)。新中國趕屍傳奇,充滿黑色幽默,被香港影評人形容為國產的「公路電影」,是通識科國情教育的上佳題材,不過香港的學校應該不敢用。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戶籍制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B7%E7%B1%8D%E5%88%B6%E5%BA%A6

百度百科:戶籍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962.htm

BBC 中文網:
中國報章聯手促戶籍制改革( 2010 年 3 月 1 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business/2010/03/100301_household_registration.shtml
節錄:全國的人大和政協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全國十三家報紙 3 月 1 日發表共同社論,呼籲兩會代表敦促有關部委加速制訂戶籍制改革時間表。社論開篇就指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弊政」困擾民眾數十年,「已到非革新不足以平息民怨」的程度。社論稱中國現行戶籍政策造成城市居民與農民、城市居民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制約了中國公民的自由遷徙,明顯違背了<憲法>。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Agriculture as the base, Industry to take the lead,「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397 頁
節錄:這是在 1962 年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會上提出來的國民經濟發展總方針。農業的基礎作用表現在:農業是整個社會基本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原料;農業是國家資金累積的重要來源;農業是工業品的巨大市場;農業還是出口商品的重要來源。工業對農業的主導表現在:工業為農業提供技術裝備(例如:化肥、農藥),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對包括農業在內的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工業還為農業提供多種的生活消費品。充份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並發展工業為農業服務,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Scissors Difference,剪刀差,139 頁
節錄:用統計圖表表示,工業品價值指數變動線總是在上,農產品價值指數變動線在下,這兩類線如同張開的剪刀形狀。「剪刀差」這個名詞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蘇聯,斯大林(Joseph Stalin, 1878-1953)說:農民除了向國家繳納普通稅即直接稅和間接稅以外,還要繳納一種超額稅,即在購買工業品時多付一點錢,而在出賣農產品時少得一些錢。自 1979 年起,中國幾次大幅度地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降低農業機器、化肥、農藥、農用塑料等工業品的價格,使工農業品比價趨向合理。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Sale Price Lower Than Purchase Price,價格倒掛,133 頁
節錄:價格倒掛的原因,主要出於國家政策的要求。一方面為了發展農業生產,照顧農民的利益,需要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市場價格,不使城鎮職工生活水平下降,又不宜於提高銷售價格,於是就形成了價格倒掛,收購價高於銷售價的虧損部份由國家給予補貼。

Unpaid wages in China
Can’t pay, won’t pay
Companies’ cash is drying up, with dire consequences for their workers
The Economist (Oct 29, 2011)
Extract: Efforts to curb inflation in China are having some painful side-effects. A squeeze on bank lending has prompted some businesses short of cash to stop paying wages to blue-collar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from China’s vast countryside are usually the first to suffer when employers find themselves strapped for cash. In February a revision to the criminal law made it illegal for a company to withhold salary if it had the means to pay. This has done little to protect the more than 150 million rural migrants who perform most of the country’s manual labour. A household-registration system that discriminates against migrants in employment, housing,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inforces a widespread tendency to treat them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11/1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