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跨國商業調查公司
上文提到,在內地,收集以及查證個人資料,是國家壟斷的專利。從當權者的角度看,搜集情報涉及國家安全,萬一被外國反華勢力利用,取得個別國家領導人不見得光的私隱,後果可以很嚴重。因此內地早於九十年代初,已經明令禁止私家偵探這個行業。但是由於潛在的需求龐大,殺頭(但是有錢賺)的生意總有人做,於是國產福爾摩斯往往以商業調查或者諮詢公司的名義開業,在法律的灰色地帶中低調運作,半開門地經營。由於中港兩地關係密切,交流頻繁,既通婚又通商,因此近年也有香港的私家偵探跟內地的行家結盟,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一起為客戶提供服務。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張大胃」(本地某位經常拋頭露面的私家偵探)是靠家庭糾紛(例如:婚外情、爭家產)生存的。其實商業侵權以及商業糾紛才是真正的「大茶飯」(港式粵語:大買賣)。去過旺角女人街買冒牌貨的人都知道,香港是華南地區山寨廠出品的集散地,這些冒牌貨經地下渠道偷運來港,因此香港海關經常在例行的或者有部署的搜查行動中,截獲大批的冒牌貨(通常收藏於漁船、貨車或者貨櫃車的暗隔之內),數量和金額都非常可觀。有鑑於此,不少被侵犯版權的外國品牌,都會聘請跨國商業調查公司收集證據,然後通知香港海關拉人封店,以及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例如:法律訴訟)。
此外,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採用英式普通法,又有仲裁機制以及完善的配套專業服務,所以不少跨國企業以及內地的國企和民企都喜歡在香港做交易,又或者進行跨境收購合併 (Cross-border Merger & Acquisition) 。參與這些活動的專業服務公司(例如:律師樓、會計師樓)以及外國機構投資者(例如:投資銀行、私募基金和風險基金)有需要的話,也會聘請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幫忙,進行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 。
跨國商業調查公司
內地不容許民間團體或者外國人公開搜集情報,但是香港可以。許多內地禁止的調研活動,在香港會被視作正常的商業活動(例如:市場調查、行業分析、背景調查),再加上香港擁有資訊流通、沒有網路審查、出入境自由、沒有外匯管制、外國人社群龐大、特區政府對情報工作缺乏認識和經驗等各種「優點」(從某些人的角度看也許是「缺點」),不少跨國商業調查公司都喜歡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服務。它們的服務範圍,通常不離以下幾類。個別公司所使用的英文字眼會有出入,而每一間公司的具體業務範圍亦會有差異,也有公司走 boutique 路線,選擇性地專注於其中兩三項。
Brand Protection /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 保護品牌,即是上述的打擊冒牌貨、保護版權持有人利益的行動。
Company Search - 提供目標企業的註冊資料、信貸以及法庭紀錄。一般來說,如果調查對象是內地企業,收費會比香港註冊的公司貴。
Due Diligence - 港譯「盡職審查」或者「盡責調查」。香港的會計師替內地企業進行「盡職審查」,往往困難重重,原因如前文所述。
Background Screening - 個人背景調查,俗稱「起底」。跨國企業聘請高級行政人員之前,通常會請獨立第三者調查對方是否有偽做學歷和工作經驗。
Business Intelligence / Competitor Intelligence - 收集競爭對手的資料以及市場情報,是否商業間諜?自己想。
Forensic Accounting - 法證會計,調查目標公司的帳目是否有問題。
Money Laundering Investigation - 洗黑錢調查。
Tracing Hidden Person or Asset - 追查失蹤人士或者被轉移的公司資產。
Fraud Investigation / Employee Integrity / Corporate Security - 調查企業內部的欺詐行為,防止員工做出傷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例如:盜取客戶資料和商業機密),可以包括電腦以及資訊保安服務。
Protective Services / Security Services / Crisis & Emergency Management - 提供私人保鏢服務,萬一客戶於治安不靖的第三世界被綁架,會加以營救或者協助談判。
職業特工隊
這一行有不少前軍警。本地私家偵探不乏前警察,而國產福爾摩斯則通常是前公安,原因不難理解。至於香港的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其管理層通常是香港的前高級警務人員,又或者是前外國特工。當中有出身香港警隊商業罪案調查科 (Commercial Crime Bureau, CCB) 或者刑事情報科 (Criminal Intelligence Bureau, CIB) 的英國佬,也有出身於西方國家情報機關的前外國特工(例如:MI5, MI6, CIA, FBI)。此外,也有擅長情報工作的日本忍者,其中一間跨國商業調查公司的香港區調查組主管便是日本人,他是一位前記者。
由於歷史原因,以及具備上述各種「優點」,香港向來都是國際情報中心。電影<十月圍城>(2009) 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某程度上也反映現實 ―― 中國現代史上,香港從來都是各方政治勢力的集結與互動之地。不少政治人物(例如:前香港新華社社長許家屯)的回憶錄和訪問,都證實了這一點。真實個案:近期揭發了一宗台灣特工被大陸情報機關策反的案件,內容被台灣傳媒形容為有如電影情節,而香港正是雙面間諜(台灣人)跟(大陸的)聯絡人秘密會面以及錢銀交收的地點。國共諜戰,向來透過香港進行。
歷史上,香港曾經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邊緣地帶。從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東方之珠是收集中國情報的重要據點,不少外國情報機關都在香港活動。有些前外國特工退休之後,索性留港工作,又或者當應召的僱佣兵,利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和人脈關係,為跨國企業和外國機構投資者服務。這一行外國人多,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向來是八國聯軍。因此,不少華人商家對於聘請跨國商業調查公司有所顧忌。一來它們收費昂貴,二來就算錢不是問題,也擔心會洩露國家機密,因此得罪阿爺(中國共產黨)。還有第三個原因:擔心對方用心不良,取得客戶的私隱和得悉事件內情之後,會掉轉槍頭。
近年也有自稱人脈通天的內地人加入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又或者在香港自立門戶。他們到底是通天帝國狄仁傑,還是冒牌的通屋奇應丸,自己想。
香港人的弱項
行文至此,已經進入情報工作的範疇,而不論是商業調查或者情報工作,向來都是香港人的弱項。如果你考慮到客觀環境,香港狗仔隊其實沒有甚麼了不起。香港社會整體透明度高,九七前的殖民地政府又建立了比較像樣的官方紀錄,而民間也有不少私營的資料庫(收費的),有不少公開的渠道可以搜集以及查證資料,為調查工作提供方便。此外,回歸之後的特區政府長期處於弱勢,不會取締或者趕絕狗仔隊(強勢的極權政府則絕對不會容狗許仔隊橫行),也是有利條件之一。如果你把眼光放遠一點,採用國際標準,香港狗仔隊不算厲害,至少亞洲區內,比不上日本忍者。何謂國際標準?請參考日本傳媒對於北韓政局(尤其是金家父子動向)的報導和分析。近年偉大祖國積極培訓國產黑客,有後起之勢。
香港人不擅長情報工作,原因如下。
首先,調查工作要求耐性和專注力,注重細節,沉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但是未必有回報(因此是日本人的強項),因此不適合喜歡賺快錢,熱愛短線炒賣的香港人。而中國人父母,亦不會鼓勵孩子投身於一個容易得罪權貴的行業。九七之後,越來越多的商業罪案涉及國產太子黨以及他們的人頭,務實的香港人,自然知道如何抉擇。曾經認識一位前警務人員,他應徵廉政公署調查員,成功受聘,但是放棄了,原因?「唔想得罪大陸佬。」(粵語:唔=不)。
其次,是香港人缺乏商業調查或者情報工作的系統化訓練。從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地管治,到回歸之後的十三年間,香港人都被宗主國(英國和中國)有計畫地排除於情報系統之外,本地的教育制度也不會教學生從情報工作或者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問題。大英帝國擅長情報工作,但是沒來有把這一套教給香港人(小兒科的童軍訓練倒是有的)。主權移交前夕,港英政府更解散了負責監控本地反對派以及外國特工活動的政治部,同時銷毀所有檔案。大批前政治部人員移居外國(主要是英國),令知識和經驗無法累積和傳遞。九七之後,國防外交歸中央政府管,香港人同樣無權過問。英國人的想法不難理解,而偉大祖國則從來沒有信任過香港人,原因?跟廣東人一樣 ―― 海外關係多,政治忠誠度低,難洗腦。北佬向來不信粵人,還記得<國產凌凌漆>嗎?
你也許會說,香港人可以加入廉政公署嘛!對,但是回歸之後發生的多宗金融罪案都顯示,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之下,廉政公署以及金融監管機構(例如:有權調查違規上市公司的證監會)無法進行跨境調查和執法,當處理一些涉及內地企業違規行為的商業罪案時,往往面對諸多掣肘,再加上特區政府怕得罪阿爺,不想捲入中南海的派系鬥爭,結果不論是廉政公署還是金融監管機構,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不信的話,請到香港廉政公署的網頁,上面的通緝犯名單還有周正毅的名字。至於特區政府為何不開口向阿爺要人,自己想。從這個角度看,香港人即使加入廉署或者證監會當調查員,可以學到的,還是有限,論深度和寬度,始終無法跟西方國家的情報機構相比,令香港人在這個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近年廉政公署的金漆招牌更有退色的跡象,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西諺有云:「無知是福」(Ignorance is bliss)。對情報世界缺乏認識,警覺性低,有利亦有弊。好處是可以專心揾銀(賺錢),壞處是容易誤闖情報世界而不自知(例如:程翔)。北上採訪被誣陷、毆打或者拘禁的香港記者便是好例子,除了中港兩地新聞觀的差異之外,在內地官員的眼中,新聞機構兼具情報功能(還記得新華社嗎?),因此記者本質上跟情報員沒有分別,都是應該獲得「最高規格待遇」的。內地的老百姓對於傳媒機構的本質也有相同的看法。近期有一宗內地青年戴上白種老人面具偷渡加拿大的案件,被捕青年的加拿大代表律師較早前要求禁止當地的<星島日報>、<明報>及<世界日報>等三份中文報章採訪聆訊,理由是有關傳媒機構的老闆和高層當中有政協委員,又或者與大陸有大量的生意往來,中國政府有機會透過有關傳媒取得被捕青年的身份資料,對他本人以及尚在中國的家人帶來危險。這個要求被加拿大的移民及難民局( IRB)拒絕,認為有關報章受中國政府操控的證據不足。
同樣道理,香港記者到台南採訪,遇上民進黨的死硬派支持者,也是獲得「最高規格待遇」。深綠份子的觀點是:「他們的公司有大陸資金,頭家(台語:老闆)又是大陸的人大政協,所以他們是共產黨派來搞破壞的間諜!台灣郎,丟唔丟(台語:對不對)?」「丟!」之後發生的事,自己想。
不要以為這是共產黨、極權國家官員或者偏激份子的獨有看法,在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政界和商界也經常利用傳媒來收集情報,只不過手段比較高明、間接和低調而已。收集情報,不一定要用私家偵探或者職業特工,記者和學者也可以(其中一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便是 CIA 出身,曾於香港大學做研究),甚至可以是尋常百姓(日本人的做法)。而同一個消息,也可以有不同的用途,視乎它落入甚麼人的手中,以及如何運用(因此偷渡青年的擔憂不無道理)。前線記者未必知道幕後玩家是誰,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辛苦採訪得來的消息,會(透過收受了利益的傳媒老闆或者高層)落入甚麼人的手中,以及如何運用。前線記者不過是棋子的棋子,而他們的老闆(某一方勢力的棋子)視記者為廉價勞工,當然不會道破。今時今日,香港不少主流傳媒機構的老闆都是跨行業經營的大商家,利益矛盾縱橫交錯,他們是否會利用旗下的傳媒機構搜集競爭對手的情報,處理(自己以及別人)的商業糾紛和私人恩怨,又或者以是非做人情向主子獻媚,自己想。
結語
這篇文章不會推介個別商業調查公司,因為不想驚動職業特工隊。也不想評論個別公司的服務水平,因為商業調查公司有時候會介入商業糾紛和豪門恩怨之中,替其中一方收集情報和證據,以及調查目標人物(例如:案件中的證人),過程中他們所採取的手段,對於目標人物來說,足以構成滋擾,又或者涉嫌妨礙司法公正。有些事情,請恕我不便寫得太白,但是結合上文下理,應該不難想像。商場歷練比我豐富的朋友,一定明白。只是網上世界年輕朋友比較多,所以需要說明。
想尋找跨國商業調查公司的網頁一點也不難,上述的服務範圍提供了不少英文關鍵字,配合 China / HK 搜尋,自然可以找到。這類公司也經常在供會計師、律師以及機構投資者閱讀的英文刊物中刊登廣告,又或者接受訪問,所以不難找。
小圖:CIA Logo
來源:http://blog.tmcnet.com/blog/tom-keating/voip/cia-offers-voip-service.asp
延伸閱讀:
47 分鐘紀錄片<偵探>(2009)
導演:潘志琪
簡介:國產私家偵探老方穿梭中國都市的黑暗角落,替客戶調查婚外情,這部紀錄片曾於香港藝術中心播放,日期是 2010 年 6 月。
港產片<跟蹤>(2007)
導演:游乃海
主演:任達華、梁家輝、徐子珊、謝雪心
簡介:任達華是香港警隊刑事情報科的跟蹤小組組長,徐子珊是新人,梁家輝演的智慧型罪犯是目標人物,謝雪心演江湖師母。
維基百科:港產片<竊聽風雲>(2009)
導演/編劇:麥兆輝/莊文強
主演: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
簡介:三位男角是香港警隊刑事情報科的竊聽小組成員,調查上市公司的內幕交易,有人抵受不住誘惑,結果萬劫不復。
香港廉政公署:通緝犯名單
http://www.icac.org.hk/tc/law_enforcement/wp/index.html
<尋找國民黨父親的共產黨秘密>(1990)
作者:葉輝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57 4429
簡介:香港作家寫的 200 頁小說,比國產電視劇<潛伏>更早。
葉輝@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21529468911
<孫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間篇>
簡介:<孫子兵法>的最後一章,說明情報戰的重要性。
<閱讀殖民地>
作者:王慧麟
出版社:CUP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年 6 月初版
ISBN:988-98409-8-7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 574.39107 1050 http://www.cosmosbooks.com.hk/topic_2/page_1.asp?topic=2&bookid=262818
簡介:香港學者到倫敦翻查已經解密的英國官方檔案,研究戰後英國如何管治殖民地,其中涉及情報工作。殖民地政府始終是外來政權,最緊張的是如何監控反對派(尤其是主張武裝起義的共產黨)。所以,部份主要的殖民地例如馬來亞或香港,都有英國軍情五處 (MI5) 的人員,和殖民地政府的政治部合作,蒐集情報和監控反對派的活動。本書的第一部份,就引用一份政治部的文件指出,在七十年代初,港英政府的政治部曾經監控過鄭海泉 (1948-) (p.15)。文件這樣形容鄭海泉:「中文大學學生會副會長,新亞書院經濟系學生。他是一名極端激進的學生,高度參與學生及社會活動。他曾參與失明工人及糖街居民的抗爭。」(p.32) 鄭海泉後來加入匯豐銀行,工作多年之後成為首位華人執行董事。懂得吸納年輕反對派進入建制,英國人統治手段之高明,可見一斑。監控名單上的其他名字包括:莫昭如(今日依然活躍於戲劇界)、吳仲賢(已故)和周魯逸(魯凡之)。相比之下,今日特區政府對付社運人士的手法顯得粗暴、笨拙和進退失據。如何對付反對派,是英國人的不傳之秘,結果特區政府只得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1923-) 偷師(他的做法是濫用司法律程序告到你破產為止)。
The State Within(港譯:外交邊緣)
http://www.answers.com/topic/the-state-within
簡介:這是 BBC 製作的電視連續劇,2006 年播出,內容描寫英國駐美國外交官的間諜生涯,觸及英美兩國的特殊關係。由於劇情涉及色情暴力,被香港的英語電視頻道安排於深宵時份播放。英方陣營包括貴族、名校生和男同性戀者,英國味十足。個別角色呼之欲出,一望便知影射何人,適合喜歡間諜小說的朋友。
維基百科:羅伯特貝登堡 (1857-1941)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BE%85%E4%BC%AF%E7%89%B9%C2%B7%E8%B2%9D%E7%99%BB%E5%A0%A1
他是童軍活動的創辦人,英國陸軍出身,年輕時曾於 MI6(軍情六處)服務三年。
<情報日本>
作者:胡平
出版社:三聯香港
出版日期:2008 年 4 月
ISBN:9789620427558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5689
簡介:在世界歷史上,可能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建立過如此包羅萬象、朝野齊心投入的情報系統;也沒有一個民族像大和民族這樣,情報觀念幾乎根深蒂固於全體成員的血脈。正是因為情報戰的出色運用,近代以來的日本人,總能在出人意料的時間或地點,以某種出人意料的方式,讓世界大為震驚。
德國電影<竊聽者>(2006)
德文片名:Das Leben der Anderen
英文片名:The Lives of Others
簡介:東德秘密警察良心發現,暗中保護異見人士。2006 年德國本土最賣座電影之一,2007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內地人看這部電影,感受尤深。類似事情應該不會在中國發生,因為國產的秘密警察忙於開拓灰色收入。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廣州某公司提供竊聽服務,只要你能夠提供目標人物的廣州手機號碼,就可以提供該號碼的半年之內的通話紀錄,每個月的通話紀錄只收五百元人民幣,保證一日之內交貨。他們是甚麼人,自己想。
21/11/2010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姓甚名誰(二)
移居海外立即改名
內地人一旦有機會離開中國大陸,移居海外(香港、澳門、新加坡或者西方國家),通常都會第一時間改名,改掉容易被辨認出是大陸人身份的中英文名字。他們相信,此舉可以避免被歧視,有助開展新生活。
尤其是北方佳麗,基於人所共知的原因,於海外華人社會名聲欠佳,通常都不喜歡被別人知道自己是國產美女。她們喜歡講蹩腳英文(腥橋!),扮演不懂中文的外國土生華人,又或者嫁鬼佬之後,冠夫姓行走江湖(章子怡如果嫁給以色列裔美國富豪 Vivi Nevo 就會變成 Mrs. Nevo)。時間一久,又或者嫁多兩三次,再加上整容的效果,在海外就沒有太多人知道她原來的身份。
香港的律師都說,近年來自內地人的改名生意顯著上升。比較常見的,是把兩個字的中文姓名改成三個字,又或者把採用漢語拼音(pinyin)的英文名字改成廣東話拼音。以下幾種情況,是常見的做法。
改掉政治色彩濃厚的中文名字
有些內地人的名字,政治色彩濃厚,又或者帶有時代烙印,一望而知是大陸人。長大之後,走出去,通常都會改名。中港兩地交流頻繁,這類名字,香港人都懂得如何辨認。因此,香港的影視作品中,「省港旗兵」(跨境犯罪的前大陸軍警)叫衛東,又或者單名一個軍字。賣春北姑通常叫阿紅、冰冰。滿口黨八股的老幹部叫忠黨、井岡、延安,斂財好色的貪官叫建國、為民。還有一個七十年代開始「政治不正確」的名字叫學彪,今日已經沒有人敢用了。
話說數十年前,有一個歸國印尼華僑的孩子,生於天津,原名林捷。林副主席從天上掉下來之後,街上不斷有人喊「打倒林賊」,普通話「捷」(Jie)、「賊」(Ze)兩個字的發音相近,父親擔心孩子會受影響,於是替他改名林雪。這個名字,據說來自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後來改編成革命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是共產黨版本的<無間道>)。孩子長到十來歲,從天津移居香港,多了一個殖民地政府替他改的英文名字叫 Lam Suet(廣東話拼音)。他讀書不成,沒有學歷,又不懂英語,唯有在社會的低下階層打滾,混得一身市井氣。後來加入電影界,從低做起,被大導演看中,從幕後跑到幕前,成為警匪片的綠葉。對了,他就是杜琪峯電影<PTU>裡面的失槍肥警察。今日林雪已屆中年,年輕藝人喜歡用娃娃腔(的廣東話或者普通話)稱呼他「雪哥」,配合他絕不清秀的外表,肥膩的表情,以及慢半拍的反應,效果搞笑。
「一孩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有些內地人的名字,明顯地是「一孩政策」的產物,也很容易辨認。由於只准生一個,而父母雙方的家族都想有人繼後,於是命名的時候便設法融合父母的姓氏。可以是兩個字,例如:馮葉(畫家林風眠的義女)、方蘇、李林。也可以在父母雙方姓氏的後面或者中間加入一個字,成為三個字,例如:黃林紅(父親姓黃,母親姓林,單名叫紅)、陳雲林(海協會會長)。發展到最近,據說出現了四個字的姓名,即是:父姓+母姓+兩個字。例如:劉楊懿寬(父親姓劉,母親姓楊)。孩子的父母認為,四個字的姓名,可以避免「重名」(跟別人同名同姓)。
實施三十年的「一孩政策」、繼後香燈的傳統思想以及把孩子視作私產的觀念,令命名權成為夫妻之間爭執的導火線。根據內地傳媒的報導,不少八十後本身都是獨生子女,性格自我,再加上雙方家長的推波助瀾(你家怕斷後,我家就不怕?),年輕夫婦往往為了孩子的命名權而激烈爭吵。在本地的網上論壇,也有港男訴苦,他跟大陸女人結婚之後誕下孩子,妻子(及其娘家)要求讓孩子隨母姓,說是大陸的習慣,港男卻認為用父姓才是天經地義,而且孩子在自由香港生活,沒有必要隱瞞甚麼,除非妻子另有打算(例如:離婚、改嫁),結果雙方爭持不下。
改掉用漢語拼音的英文名字
另一個常見的做法,是改掉用漢語拼音的英文名字。個人觀察,內地人似乎覺得,漢語拼音越普及,在海外越通行,就越容易被境外人士(特別是學會漢語拼音的洋人)知道他們的背景。內地人危機感重(尤其是財富來歷不明的貪官家屬),隨時準備著草(粵語:穿草鞋,解逃亡),於是非改名不可。放棄漢語拼音之後,他們有很多選擇。不懂?可以請律師代勞。
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可以採用廣東話拼音。舉例:中信泰富(港股編號:267)前主席榮智健的英文名字是 Larry Yung Chi Kin,是廣東話拼音(漢語拼音是 Rong Zhi Jian)。國產大款往往看不起南蠻,其實廣東話拼音也有好處的,就是可以冒充美國華僑(我阿爺後生個陣「賣豬仔」去舊金山起鐵路!),尤其適合懂粵語的內地人。廣東人早出國,應付排華經驗豐富。有香港網民指出,早年移民美國的廣東人,姓何往往改姓 Hall,姓吳就改姓 Wood,姓李改姓 Lee,姓鍾就改姓 Jones,再信埋耶穌投靠西方教會,就算再排華也不怕!
如果是來自閩南語系地區,懂得閩南話或者潮州話,準備移居新加坡的內地人,可以採用南洋華僑的拼音法,例如:Ong(王)、Goh(吳)和 Tan(陳)等等。南洋各國的老華僑,不是福建人便是潮州人又或者客家人(例子:泰國總理他信的父母便是潮州人和客家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是客家人,而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僑通常是福建人)。這三大族群加起來,至少佔了南洋華僑總數的六七成,內地人如果懂得當中一個族群的方言,改英文名字的時候便可以採用鄉音的拼音法。之後要扮演當地人,又或者融入當地社會,會比較容易。
想扮演台灣人或者國民黨後人的話,可以採用台灣通用的 Wade–Giles System (韋氏拼音,大陸譯「威妥瑪拼音」)。不少著名的海外華人(特別是國民黨後人),其英文名字的拼音方法,都是採用韋氏拼音。例如:作家白先勇 (1937-) 是國民黨將領白崇禧 (1893-1966) 的兒子,生於廣西桂林,是元朝色目人的後代,他的英文名字是 Pai Hsien Yung(漢語拼音是 Bai Xian Yong)。另一個例子是電影導演侯孝賢 (1947-),是生於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年幼時隨父母遷居台灣,他的英文名字是 Hou Hsiao Hsien(漢語拼音是 Hou Xiao Xian)。
有些人物,是海外華人的集體回憶,是不可以用漢語拼音的。例如:鄧麗君 (1953-1995) 只可以是 Teresa Teng (韋氏拼音是 Teng Li-chun),而不可以是 Deng Li Jun(漢語拼音)。另一個例子是鋼琴家傅聰 (1934-),他的英文名字是 Fou Ts’ong(應該是韋氏拼音),而非漢語拼音 Fu Cong。記憶中,傅聰的唱片封套和音樂會海報從來沒有用過漢語拼音。不論是在東方或者西方,他永遠是 Fou Ts’ong。傅聰是演繹蕭邦的權威,他的父親是翻譯專家,對於音樂、語言和家國,自有一番深刻的體會,而答案也許就在他的琴音之中(本月底他在香港有一場音樂會)。傅聰向來低調,你不會見到他為中國的當權者演奏,那是郎朗和李雲迪的專利。
也有人反其道而行,熱烈擁護漢語拼音的,就是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想不到吧?)。眾所週知,陳水扁一家涉及貪污和洗黑錢,調查過程中,被台灣傳媒封為「爆料天王」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曾於 2006 年 11 月召開記者會,出示據說是陳致中於紐約美國銀行開設的個人戶口的資料,但是上面的英文名字是大陸的漢語拼音 Chen Zhi Zhong,而非台灣通用的韋氏拼音。陳致中當然否認,指並非他本人,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如果的確是他本人,是刻意用大陸的漢語拼音來掩飾身份,那麼,他作為職業騙子,就實在太有水平,也太有政治智慧了。扁家是民進黨,向來主張台獨,做壞事入共產黨數,保家(產)衛(台灣)國,好!
由於兩岸三地華人的英文名字,往往採用不同的拼音方法,而同一個人又可以擁有超過一個名字(尤其是內地人,原因如前文所述),再加上方言發音所引起的各種問題,要確定某人的身份變得很困難,也令到不懂中文的西方國家調查人員非常頭痛,為調查工作增添不少難度。
小圖:林雪(Lam Suet)
來源:http://images.xooob.com/20086720/200867201937274.jpg
YouTube 精選:
別讓父親活在廁所中(林雪演出關注前列腺癌廣告 90 秒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MRfY6RG2A&feature=related
林雪演窮爸爸,廢話多,夜尿更多。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電影<省港旗兵> (1984)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C%81%E6%B8%AF%E6%97%97%E5%85%B5
維基百科:林雪(Lam Suet)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E%97%E9%9B%AA
百度百科:<林海雪原>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548.htm
維基百科(中文版):韋氏拼音/威妥瑪拼音
(Wade–Giles System)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F%8B%E6%B0%8F%E6%8B%BC%E9%9F%B3
維基百科(中文版):傅聰 (1934-)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2%85%E8%81%B0
維基百科(中文版):侯孝賢 (1947-)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E%AF%E5%AD%9D%E8%B3%A2
Pai Hsien Yung (白先勇) @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Pai-Hsien-Yung-bai-xian-yong/346054835481
個案研究:
中聯辦副處長當區議員
蘋果日報 2011 年 12 月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204&sec_id=4104&art_id=15860450
節錄:今屆區選種票遍地開花,中聯辦不但幕後發功,幹部還走到台前參選,實行在本地議會深耕細植。在觀塘秀茂坪北選區高票當選的黃春平,報稱獨立人士,但本報接獲密函,踢爆黃是新華社香港分社與中聯辦高幹,近數年才化身「地區人士」參政。黃春平在中聯辦卡片的英文姓氏,用了普通話拼音 Huang,全名 Huang Chun Ping。但在觀塘民聯會的卡片,英文姓氏改用廣東話拼音 Wong,還有英文名 Jackson 。翻查他今年 9 月報名參選區議會填報資料,其英文姓氏報稱是 Wong,但再翻查他報住的麗港城第 4 座中層單位的物業買賣記錄,就發現他於 04 年與一名女子林麗容以 185 萬元聯名買入單位時,姓氏譯音仍然是 Huang ,顯示他早有預謀透過改掉姓氏拼音,刻意為自己形象「去內地化」;而黃在 04 年置業時,已擁有香港身份證。
Revised 23/12/2011
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姓甚名誰(一)
從境外生意人的角度看,替內地人「起底」(進行背景審查),是希望查證對方是否具備他或她所聲稱擁有的權力、影響力、人脈關係和財政實力,這些東西,不容易量化,但是對於一個投資項目的成敗,可以起關鍵作用(能否拿到必須的審批和資金)。傳統東方父權社會中,這些東西沿父系血脈傳承,但是內地人的命名習慣,往往切斷了孩子跟父系家族的連繫,令調查工作倍添難度。
隨母姓而非父姓
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知道,內地人有讓孩子隨母姓而非父姓的習慣,最初是「革命需要」,共產黨員從事地下活動,不想連累孩子。中共建國之後,政治運動不斷,萬一父母的其中一方不幸被標籤為「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又或者於政治鬥爭中落敗,為了保護孩子,也會讓孩子隨母姓。又或者父母由於政治理由離異(例如:受到各種壓力而被迫劃清界線),母親改嫁,孩子於是改用繼父的姓氏。
最近收購香港亞洲電視的疑似太子黨王征(據說是盛宣懷的後人,本人隨母姓)以及曾經令香港自由黨地震的李大壯(據說是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的姪孫,由於母親改嫁隨繼父改姓李),都是好例子。要加上「疑似」和「據說」,是因為本人無法查證他們的身世。那些刊登於本地中文雜誌上,「據說」是由當事人所提供的家族世系表 (Family Tree),我無法分辨真偽。外國有人專門研究族譜和鑑定血緣關係,中國人社會卻沒有,結果是太子黨滿街跑,個個聲稱能夠直達天庭,但是無法分辨真偽。梁文道的說法:「滿街孫子,但是找不到阿爺。」
另一個例子是流行天后王菲 (1969-),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王菲的祖父王墨林(另一個名字叫王兆民)於1949 年前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另一個說法是國民政府的法官)。次子王佑林是王菲的父親,是位煤炭工程師,母親夏桂影是煤礦文工團的女高音。由於文革的關係(國民黨的後人會受迫害),王菲十五歲前隨母姓叫夏琳,十五歲之後改從父姓叫王菲,有一兄長叫王弋。根據網上的資料,我們的流行天后至少使用過五個中英文名字:夏琳、王菲、王靖雯、Shirley Wong 和 Faye Wong。
如果你是她的交易對手,正在進行過千萬的西九豪宅買賣,你會怎麼想?是否會懷疑她是國產騙子(因此同時採用幾個不同的名字從事不同的活動)?如果她並非歌手,而是國企或者民企的高層,公司正準備來港上市,市場傳聞她那位生於新疆的漢族老公(李亞鵬)的父親是王震 (1908-1993) 的部下,是生產建設兵團的總領導,在新疆坐擁多個葡萄園,出品的紅酒質量頂呱呱,在法國XXX(你我都不會唸的法文)大賽得過獎,而李亞鵬最近獲得「中華才俊論壇」頒發的「傑出華人企業家」獎以及美國 KFC 大學所頒授的榮譽法學博士銜頭。如果你是香港的會計師或者保薦人,正在進行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 ,面對這樣的背景資料,你是否會仰天長嘆,後悔選錯科入錯行?還是立即致電喜歡抽新股的親友羊生羊太,叫他們切勿入票?
(註:以上關於新疆的文字,靈感來自一位信口開河的大陸佬,他聲稱父親是追隨王震的解放軍,先是開墾南泥灣,然後進駐新疆,一輩子功在家國,所以他才有今日。當日他身處位於舊中銀大廈的中國會,面前坐著一位講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出身福音世家、金髮碧眼的美國佬。大陸佬一時興奮,感懷身世。莫問真假,借用別人的好東西,好應該註明出處。)
採用第三者的姓氏
另一種更絕的做法,是讓孩子使用祖母或者外祖母的姓氏,又或者採用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第三者的姓氏,讓追查者的線索中斷。文革期間,有些不幸的孩子父母雙方都成為「黑五類」,要坐牢或者勞改,又或者正被批鬥,孩子被送交居於另一個省市的祖父母照顧,老人家被沒完沒了的政治鬥爭嚇怕了,為了保護孫兒,索性替孩子改用祖母或者外祖母的姓氏,聽起來似是傷痕文學的情節,卻是今日依然有人採用的做法。由於個別孩子可以隨母姓,又或者採用父姓和母姓以外的第三者姓氏,於是出現一個怪現象:就算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之間,也可以有兩三個不同的姓氏。
胡耀邦 (1915-1989) 的後人便是好例子。根據香港蘋果日報 2010 年 4 月 16 日的報導,他與夫人李昭育有三子一女,四個孩子分別用三個姓氏,長子叫胡德平,次子叫劉湖,三子叫胡德華,最小的女兒隨母姓叫李恆(又名李滿妹)。次子劉湖生於 1945 年冬,曾經送給一個姓劉的農民撫養,建國之後才回到生父的身邊。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劉湖曾任香港華潤集團的常務董事和副總經理。至於長子胡德平,他的女兒胡知鷙(Janice Hu),現居香港,是投資銀行瑞信的高層。如果你是香港商人,在社交場合遇上劉湖,別人告訴你他跟胡耀邦的關係,你信還是不信?如果你是銀行家,你會借錢給他嗎?
另一個好例子,是趙紫陽 (1919-2005) 的女兒,原名趙亮,母親姓梁。維基百科的資料說,她為免「自己的姓氏所引起的各種問題」,改名王雁南。網上的資料顯示,她是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的總經理,從事文物買賣的生意。這是個非常敏感行業,容易受政治因素影響。行內人都知道,部份中國文物需要出口批文,也有國寶級文物是完全禁止出口的。此外,內地又有<文物保護法>,限制外國機構於內地舉辦拍賣會(因此國際級拍賣行例如蘇富比都選擇在香港舉辦中國文物拍賣會)。如果你是海外的收藏家或者藝術品商人,有人告訴你她跟趙紫陽的關係,你信還是不信?你會跟她交易嗎?
子女不從父姓,從儒家的觀點看,是禮樂崩壞、違反倫理、大逆不道、沒有規矩,諸如此類。但是中國人社會,向來外儒內法,百代皆行秦制,有誅九族的傳統,中共更加是把這一套發揮得淋漓盡致,達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反右和文革期間,誅連之廣,慘絕人寰。從內地人的角度看,兄弟姊妹採用不同的姓氏,就算出現最壞的情況(滿門抄斬),也比較容易保住家族血脈。生死關頭,保命要緊,對於曾經於政治鬥爭中落敗的家族來說,是務實的做法,等同買保險。
小圖: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三號>,2008 年由蘇富比於香港拍賣,成交價 4,700 多萬港元。
02/11/2010
延伸閱讀:
獨立媒體:轉載:梁文道:<滿街孫子,但是找不到阿爺>
2008 年 10 月 13 日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1278
節錄:共產黨是隱形的,結果就是香港滿街一堆孫子,人人都把「阿爺」掛在嘴上。無論你幹的是政治、商業,還是媒體,你準會遇到一些自稱「同阿爺好熟」的人,他們很喜歡說自己「在中南海有條線」。回歸十一年,香港出了一大批這種人物,也許其中不乏「真係有啲料」的角色,更多的卻是利用「阿爺」幻影般的權威來謀取個人私利的投機分子。中國共產黨是長期掌握政權的政黨,但是礙於各種技術及法律問題,它卻不能坦蕩示人。所以香港社會就出現了「阿爺」無處不在,但又沒有人看得清它廬山真面目的詭異局面了。各種虛虛實實的傳聞取代了清晰明確的信息,各種或真或假的人際網絡架空了層次井然的權力結構;古典地說,這叫做擾亂朝綱;通俗地講,這叫做沒有了規矩。
香港蘋果日報:台灣風景線:封建落後的台灣民法
卜大中(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2010 年 4 月 2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422&sec_id=4104&subsec=15337&art_id=13953888
節錄:台灣<民法>僵固在父權體系落後思維的例子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成年子女不能按自己的要求更改姓氏,除非提出原姓氏對本人「不利影響」的事實證明。有位張姓婦女和孩子經常被老公毆打,離婚三十年小孩歸她撫養。如今孩子已經超過三十歲,願改從母姓,但向法院申請時,法官竟說她前夫沒有作姦犯科等對他們的「不利影響」,駁回改姓的申請,讓她和孩子都很痛苦。台灣<民法>分明是建構父權血緣譜系的幫兇,親屬和繼承說的就是這個。公民選擇姓氏權就像選擇性別權一樣,是基本人權。國家請收回你的髒手,還給人民選擇姓氏的權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