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姓甚名誰(二)


移居海外立即改名

內地人一旦有機會離開中國大陸,移居海外(香港、澳門、新加坡或者西方國家),通常都會第一時間改名,改掉容易被辨認出是大陸人身份的中英文名字。他們相信,此舉可以避免被歧視,有助開展新生活。

尤其是北方佳麗,基於人所共知的原因,於海外華人社會名聲欠佳,通常都不喜歡被別人知道自己是國產美女。她們喜歡講蹩腳英文(腥橋!),扮演不懂中文的外國土生華人,又或者嫁鬼佬之後,冠夫姓行走江湖(章子怡如果嫁給以色列裔美國富豪 Vivi Nevo 就會變成 Mrs. Nevo)。時間一久,又或者嫁多兩三次,再加上整容的效果,在海外就沒有太多人知道她原來的身份。

香港的律師都說,近年來自內地人的改名生意顯著上升。比較常見的,是把兩個字的中文姓名改成三個字,又或者把採用漢語拼音(pinyin)的英文名字改成廣東話拼音。以下幾種情況,是常見的做法。

改掉政治色彩濃厚的中文名字

有些內地人的名字,政治色彩濃厚,又或者帶有時代烙印,一望而知是大陸人。長大之後,走出去,通常都會改名。中港兩地交流頻繁,這類名字,香港人都懂得如何辨認。因此,香港的影視作品中,「省港旗兵」(跨境犯罪的前大陸軍警)叫衛東,又或者單名一個軍字。賣春北姑通常叫阿紅、冰冰。滿口黨八股的老幹部叫忠黨、井岡、延安,斂財好色的貪官叫建國、為民。還有一個七十年代開始「政治不正確」的名字叫學彪,今日已經沒有人敢用了。

話說數十年前,有一個歸國印尼華僑的孩子,生於天津,原名林捷。林副主席從天上掉下來之後,街上不斷有人喊「打倒林賊」,普通話「捷」(Jie)、「賊」(Ze)兩個字的發音相近,父親擔心孩子會受影響,於是替他改名林雪。這個名字,據說來自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後來改編成革命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是共產黨版本的<無間道>)。孩子長到十來歲,從天津移居香港,多了一個殖民地政府替他改的英文名字叫 Lam Suet(廣東話拼音)。他讀書不成,沒有學歷,又不懂英語,唯有在社會的低下階層打滾,混得一身市井氣。後來加入電影界,從低做起,被大導演看中,從幕後跑到幕前,成為警匪片的綠葉。對了,他就是杜琪峯電影<PTU>裡面的失槍肥警察。今日林雪已屆中年,年輕藝人喜歡用娃娃腔(的廣東話或者普通話)稱呼他「雪哥」,配合他絕不清秀的外表,肥膩的表情,以及慢半拍的反應,效果搞笑。

「一孩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有些內地人的名字,明顯地是「一孩政策」的產物,也很容易辨認。由於只准生一個,而父母雙方的家族都想有人繼後,於是命名的時候便設法融合父母的姓氏。可以是兩個字,例如:馮葉(畫家林風眠的義女)、方蘇、李林。也可以在父母雙方姓氏的後面或者中間加入一個字,成為三個字,例如:黃林紅(父親姓黃,母親姓林,單名叫紅)、陳雲林(海協會會長)。發展到最近,據說出現了四個字的姓名,即是:父姓+母姓+兩個字。例如:劉楊懿寬(父親姓劉,母親姓楊)。孩子的父母認為,四個字的姓名,可以避免「重名」(跟別人同名同姓)。

實施三十年的「一孩政策」、繼後香燈的傳統思想以及把孩子視作私產的觀念,令命名權成為夫妻之間爭執的導火線。根據內地傳媒的報導,不少八十後本身都是獨生子女,性格自我,再加上雙方家長的推波助瀾(你家怕斷後,我家就不怕?),年輕夫婦往往為了孩子的命名權而激烈爭吵。在本地的網上論壇,也有港男訴苦,他跟大陸女人結婚之後誕下孩子,妻子(及其娘家)要求讓孩子隨母姓,說是大陸的習慣,港男卻認為用父姓才是天經地義,而且孩子在自由香港生活,沒有必要隱瞞甚麼,除非妻子另有打算(例如:離婚、改嫁),結果雙方爭持不下。

改掉用漢語拼音的英文名字

另一個常見的做法,是改掉用漢語拼音的英文名字。個人觀察,內地人似乎覺得,漢語拼音越普及,在海外越通行,就越容易被境外人士(特別是學會漢語拼音的洋人)知道他們的背景。內地人危機感重(尤其是財富來歷不明的貪官家屬),隨時準備著草(粵語:穿草鞋,解逃亡),於是非改名不可。放棄漢語拼音之後,他們有很多選擇。不懂?可以請律師代勞。

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可以採用廣東話拼音。舉例:中信泰富(港股編號:267)前主席榮智健的英文名字是 Larry Yung Chi Kin,是廣東話拼音(漢語拼音是 Rong Zhi Jian)。國產大款往往看不起南蠻,其實廣東話拼音也有好處的,就是可以冒充美國華僑(我阿爺後生個陣「賣豬仔」去舊金山起鐵路!),尤其適合懂粵語的內地人。廣東人早出國,應付排華經驗豐富。有香港網民指出,早年移民美國的廣東人,姓何往往改姓 Hall,姓吳就改姓 Wood,姓李改姓 Lee,姓鍾就改姓 Jones,再信埋耶穌投靠西方教會,就算再排華也不怕!

如果是來自閩南語系地區,懂得閩南話或者潮州話,準備移居新加坡的內地人,可以採用南洋華僑的拼音法,例如:Ong(王)、Goh(吳)和 Tan(陳)等等。南洋各國的老華僑,不是福建人便是潮州人又或者客家人(例子:泰國總理他信的父母便是潮州人和客家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是客家人,而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僑通常是福建人)。這三大族群加起來,至少佔了南洋華僑總數的六七成,內地人如果懂得當中一個族群的方言,改英文名字的時候便可以採用鄉音的拼音法。之後要扮演當地人,又或者融入當地社會,會比較容易。

想扮演台灣人或者國民黨後人的話,可以採用台灣通用的 Wade–Giles System (韋氏拼音,大陸譯「威妥瑪拼音」)。不少著名的海外華人(特別是國民黨後人),其英文名字的拼音方法,都是採用韋氏拼音。例如:作家白先勇 (1937-) 是國民黨將領白崇禧 (1893-1966) 的兒子,生於廣西桂林,是元朝色目人的後代,他的英文名字是 Pai Hsien Yung(漢語拼音是 Bai Xian Yong)。另一個例子是電影導演侯孝賢 (1947-),是生於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年幼時隨父母遷居台灣,他的英文名字是 Hou Hsiao Hsien(漢語拼音是 Hou Xiao Xian)。

有些人物,是海外華人的集體回憶,是不可以用漢語拼音的。例如:鄧麗君 (1953-1995) 只可以是 Teresa Teng (韋氏拼音是 Teng Li-chun),而不可以是 Deng Li Jun(漢語拼音)。另一個例子是鋼琴家傅聰 (1934-),他的英文名字是 Fou Ts’ong(應該是韋氏拼音),而非漢語拼音 Fu Cong。記憶中,傅聰的唱片封套和音樂會海報從來沒有用過漢語拼音。不論是在東方或者西方,他永遠是 Fou Ts’ong。傅聰是演繹蕭邦的權威,他的父親是翻譯專家,對於音樂、語言和家國,自有一番深刻的體會,而答案也許就在他的琴音之中(本月底他在香港有一場音樂會)。傅聰向來低調,你不會見到他為中國的當權者演奏,那是郎朗和李雲迪的專利。

也有人反其道而行,熱烈擁護漢語拼音的,就是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想不到吧?)。眾所週知,陳水扁一家涉及貪污和洗黑錢,調查過程中,被台灣傳媒封為「爆料天王」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曾於 2006 年 11 月召開記者會,出示據說是陳致中於紐約美國銀行開設的個人戶口的資料,但是上面的英文名字是大陸的漢語拼音 Chen Zhi Zhong,而非台灣通用的韋氏拼音。陳致中當然否認,指並非他本人,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如果的確是他本人,是刻意用大陸的漢語拼音來掩飾身份,那麼,他作為職業騙子,就實在太有水平,也太有政治智慧了。扁家是民進黨,向來主張台獨,做壞事入共產黨數,保家(產)衛(台灣)國,好!

由於兩岸三地華人的英文名字,往往採用不同的拼音方法,而同一個人又可以擁有超過一個名字(尤其是內地人,原因如前文所述),再加上方言發音所引起的各種問題,要確定某人的身份變得很困難,也令到不懂中文的西方國家調查人員非常頭痛,為調查工作增添不少難度。

小圖:林雪(Lam Suet)
來源:http://images.xooob.com/20086720/200867201937274.jpg

YouTube 精選:

別讓父親活在廁所中(林雪演出關注前列腺癌廣告 90 秒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MRfY6RG2A&feature=related
林雪演窮爸爸,廢話多,夜尿更多。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電影<省港旗兵> (1984)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C%81%E6%B8%AF%E6%97%97%E5%85%B5

維基百科:林雪(Lam Suet)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E%97%E9%9B%AA

百度百科:<林海雪原>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548.htm

維基百科(中文版):韋氏拼音/威妥瑪拼音
(Wade–Giles System)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F%8B%E6%B0%8F%E6%8B%BC%E9%9F%B3

維基百科(中文版):傅聰 (1934-)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2%85%E8%81%B0

維基百科(中文版):侯孝賢 (1947-)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E%AF%E5%AD%9D%E8%B3%A2

Pai Hsien Yung (白先勇) @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Pai-Hsien-Yung-bai-xian-yong/346054835481

個案研究:

中聯辦副處長當區議員
蘋果日報 2011 年 12 月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204&sec_id=4104&art_id=15860450
節錄:今屆區選種票遍地開花,中聯辦不但幕後發功,幹部還走到台前參選,實行在本地議會深耕細植。在觀塘秀茂坪北選區高票當選的黃春平,報稱獨立人士,但本報接獲密函,踢爆黃是新華社香港分社與中聯辦高幹,近數年才化身「地區人士」參政。黃春平在中聯辦卡片的英文姓氏,用了普通話拼音 Huang,全名 Huang Chun Ping。但在觀塘民聯會的卡片,英文姓氏改用廣東話拼音 Wong,還有英文名 Jackson 。翻查他今年 9 月報名參選區議會填報資料,其英文姓氏報稱是 Wong,但再翻查他報住的麗港城第 4 座中層單位的物業買賣記錄,就發現他於 04 年與一名女子林麗容以 185 萬元聯名買入單位時,姓氏譯音仍然是 Huang ,顯示他早有預謀透過改掉姓氏拼音,刻意為自己形象「去內地化」;而黃在 04 年置業時,已擁有香港身份證。

Revised 23/12/20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