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又見學券制


同一概念,不停翻炒,是香港公共政策的特色。

這邊廂,「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只適用於半日制幼稚園教育)將於 2017/18 學年取代於 2007 年(曾蔭權任內)推出的「學前教育學券計畫」(只適用於非牟利幼稚園)。換言之,一個「唔湯唔水」(粵語:不倫不類)的派錢制度將由另一個「唔湯唔水」(粵語:不倫不類)的派錢制度所取代,能否提升服務質素永遠是疑問,教師學生家長繼續受苦,受不了的繼續出走。香港和大陸的中產階級,沒有撤換政府的權力,唯有拼命賺錢,然後把孩子送出國,又或者跑到外國產子,讓下一代避開扭曲教育制度所帶來的傷害。中港融合,同一命運,集體逃亡。

阿松介紹黎架:大專學券制

那邊廂,由前特首董建華所力捧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圖)發表研究報告,提出連串教育改革措施,包括: 1. 大專學券制,即是派錢資助成績符合入大學要求,但是未獲分配政府資助大學學額的學生入讀自資的學位或副學士課程。 2. 大學學分互通,各院校之間試行本地交換生。(是指學位課程還是研究院課程?)

問題的關鍵:為何符合入讀大學資格的學生不獲分配政府資助的大學學額?原因是政府資助的大學學額長期停留於每年大約一萬五千個的水平,無法滿足需求。部份符合入學資格的學生於是要入讀(由院校以自負盈虧方式開辦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又或者是自費到外國升學。政府不願意增加資助學額,但是又想增加曾經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以及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換言之,阿松(梁錦松的外號)所倡議的大專學券制,其實是利用公帑替董建華「執手尾」(收拾爛攤子)。香港的主流傳媒形容梁錦松是「老董頭馬」,說得不錯。至於董建華是否一如部份時事評論員的陰謀論,捧阿松做特首,是為了完成自己任內沒有機會完成的分贓大計(提示:新界東北、大嶼山),自己想。而阿松在中投公司入股黑石 (Blackstone) 事件中的角色,是否一如國產憤青所言是漢奸走狗賣國賊(原因?害國家輸錢),還有他跟第二任妻子(伏明霞)之間的八卦新聞,由於並非本文的主題,按下不表。萬一你不知道來龍去脈,請上網。

如何用學券制殺死大學

回頭說學券制。香港的大學,如果全面推行學券制的話(即是:把政府對大學教育的資助金額變成現金券,然後直接派發給學生),不同的大學與學系之間,需要爭奪學生(透過學券制引入競爭),老師(跟地產代理一樣)變成推銷員跑數企街拉客被車撞,首先關門的應該是畢業生薪水較低的人文學科又或者是定位「博雅教育」的大學(即是:本土派國師陳雲曾經任教的嶺南大學),而得益者很大機會是畢業生賺錢能力較高的學科(例如:醫科、法律)又或者是排名比較高的老牌大學(即是:港大、中大)。在功利務實的香港社會,如果大學之間能夠全面實施學分互換互通(假設:學位課程+研究院課程),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即是:資源被引導向老牌大學,部份競爭能力稍弱的大學或學系會被「市場力量」所陰乾或殺死。亦即是說,官府可以借助「自由市場」之手,關閉部份的的大學或學系,減少大學生的數量,拆除殖民地政府留下的政治炸彈。至於教師團隊,由得他們轉行或者自殺好了。沒有香港人願意教書?可以從大陸輸入,又或者聘請海歸派大陸學者,要幾多有幾多,而且政治正確,肯定不會有戴耀廷、陳雲或劉小麗這類麻煩製造者。反正香港的公營教育制度已經嚴重扭曲,倒不如來個拆卸重組,把老化的零部件拋棄,就當是白紙一張,從頭開始設計新的制度。這一套西洋管理顧問玩意,商學院語言叫 Re-engineering,曾經任職美資銀行的梁錦松一定懂。這個博客的讀者形容梁錦松的教育理念:「呢條友同以前一樣致力於加劇貧富懸殊。」(書面語:這位仁兄跟過去一樣致力於加劇貧富懸殊。)

Auntie 不是開玩笑。特區政府早就懂得利用「自由市場」對付高等教育界和正統藝術界,「配對資助」(Matching grant) 令政府撥款被引導到籌款能力較強的老牌大學或大型藝團,而先到先得的遊戲規則,就令到排名較低的大學或歷史較短的中小型藝團需要競爭餘下的撥款。今年有,下年不保證一定有。誰叫你無法財政獨立、自給自足?透過引入「自由市場」競爭機制,官府有效地淘汰籌款能力比較弱以及歷史比較短的競爭者,讓麻煩製造者自動消失,同時也是一種思想控制的手段。社福界的一筆過撥款也具備同樣的效果,令社工們忙於寫 Funding Proposal,沒有時間上街爭取社會公義。注意:這幾個行業向來是民主派的票倉,明白未?華南影帝吳楚帆 (1910-1993) 的名句:「食碗面,反碗底!」用官府的錢反官府,吃我的飯倒我的米?官府絕對不會容許你這麼做,而是透過「自由市場」把你淘汰。正所謂:「一理通,百理明。」自由市場,你識得用,其實很好用。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公共政策,向來是右翼思維。「自由市場」這一招,政府官僚用得非常熟練,經驗豐富。

派錢式或道歉式的現金券

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個領域,經常都出現這種情況:服務供應長期不足而且質素欠佳,但是政府又不想增加資源投放(因為不想加稅或者害怕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於是採取一些派錢式或道歉式的措施,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服務對象(窮人)拿著官府發出的現金劵(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市場上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官府的說法,叫「錢跟用家走」,用市場力量增加供應或者改善服務質素。民間的反應,叫「善財難捨,冤枉甘心!」(出處:黃毓民)原因?官府刻薄窮人,但是卻不斷向大陸輸送利益(提示:超支過百億的大型基建項目)。公共資源嚴重錯配,其不公平不公義之處,老百姓一看就懂。民怨累積,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是有原因的。

適用於這三個領域的現金券,其實是政府官僚的權宜之計,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東西,真正目的是把問題留給下一任,即是逃避責任。官僚所設計的東西,使用方法複雜,限制多多,有時更需要通過資產審查,替服務對象製造麻煩多過解決問題。個性急躁或者文化水平比較低的窮人,可能在申請的過程中已經忍受不了,選擇中途放棄。對懶惰的政府官僚來說,提早 Close File,成功趕客,正合心意。

插圖來源:
http://www.cefco.cn/HeadImg/JKFMK9UB64KnPGRqPGag24%E6%A2%81%E9%94%A6%E6%9D%BE29.jpg

YouTube 精選:

[經典廣告] 雷達噴劑 197X 年(阿蟲介紹我黎架)(0: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thdf16zh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教育局通告第 7/2016號: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free-quality-kg-edu/EDBC_7_2016_tc.pdf

「教育 2.1」四範疇倡優教
文匯報 2016-07-05
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7/05/YO1607050011.htm
節錄:由包括被形容為香港教育改革「三頭馬車」梁錦松、程介明、戴希立在內的 17 名商界、教育界重量級人士組成的「教育2.1」昨日正式成立,並提出四大範疇優化教育的前瞻建議,當中包括改變應試文化、增強專上教育、盡展專業潛能和建立大教育平台,提倡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教育」。小組昨日舉行成立記者會並公佈新啟用的網站「https://www.edu2point1.hk」,並在席上發表多項優化本港教育的建議。另外,現時考獲符合入讀大學最低資格的人數,往往比政府資助大學學額多,故小組建議可增加資助學位及副學位數目,及試行學券制,讓更多年輕人能受惠。小組建議本地大學可研究學分互通,各院校亦可試行本地交換生制度,讓大學生「跨校學習」。

梁錦松率猛人研教育 曾向梁匯報
明報 2016 年 7 月 5 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705/s00002/1467654405590
節錄:前財政司長梁錦松牽頭成立的教育研究小組「教育 2.1」,昨宣布成立並發布報告。梁錦松一直被視為有意問鼎特首,但他指發表報告只是想關注教育,並非為參選作準備。梁錦松透露 6 月下旬曾約見特首梁振英,向其匯報報告內容,當時教育局長吳克儉等也在場,他指雙方溝通很好,政府大致上反應正面,並歡迎小組研究香港教育的長遠發展,當時他與梁振英都沒提及特首選舉事宜。

TSA 元凶 梁錦松組「教育 2.1」 
拒回應是否鋪路選特首
蘋果日報 2016 年 7 月 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5/19681900
節錄:梁錦松昨在金鐘一間五星級酒店召開記者會,宣佈成立「教育 2.1」小組,成員共 17 人,席上公佈多個建議,包括簡化校本評核、引入大專學券制等,均針對現時教育界為人抱怨的問題,其他包括大學學分互通等,否認這些屬教改,只屬改善建議。被問到是否競選特首的政綱,梁拒答:「對這些短期政治問題,我唔想詳細回答,因為將注意力分散咗。」

香港花生:梁錦松的甦醒
作者:Daniel Lee(2016 年 1 月 11 日)
http://news.hkpeanut.com/archives/13143
節錄:今天有記者問阿松是否有計劃選特首,他說沒有。問題是問錯了,答的才可以這樣直接。阿松話過參選與否是上帝的意思。這裡所指的上帝,是習大大吧。 689 述職之後繼續爭取連任,強硬路線依舊,任李國章為港大校委會主席,與香港核心價值對抗。那邊廂,鬍鬚曾又動之以情,企圖令強烈本土意識人士投到他的陣形,做成香港團結大和解的局面。財爺背後是有公務員系統支持的。至於阿松是老董頭馬,工商界人緣不差,就試試普教中這一着,這是中共最希望進行滅粵的第一步。 689 試過國民教育,失敗了,現在到阿松。述職時我估計習大大對 689 說,「你可做你的,我不管,到時有 3 至 4 個跑馬仔,到時誰做到成績,誰做特首」。所以阿松沒有計劃選特首,在選舉委員會這機制下,特首一職還是上帝委任的,阿松只是被計劃選特首。May the force not be with you。

維基百科:梁錦松 (195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9%8C%A6%E6%9D%BE
節錄:梁錦松 (Antony Leung Kam Chung,1952-) 祖籍中國廣東順德陳村,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財政司司長,黑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前主席,現任南豐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身兼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主席。 2016 年 1 月 9 日,梁錦松出席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與學校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個教育主題講座時表示,母語教育不是由他提出,更直言「點解中文唔係用普通話呢,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架嘛,如果用普通話教中文既話,可能寫作方面好好多」,指並非每個香港人的母語都是廣東話。言論被傳媒報導後,引來網民批評。支聯會人物司徒華的回憶錄<大江東去>中指梁錦松為地下共產黨員。

天涯社區:梁錦松,賣國賊,累及中投公司投資黑石虧損失近八十億(簡體字)
2007-11-28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060306-1.shtml

新浪財經:中投 30 億美元入股黑石七年 收益約等於買餘額寶(簡體字)
2014 年 7 月 11 日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40711/214319681610.shtml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http://searchcio.techtarget.com/definition/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
Extract: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is the analysis and redesign of workflows within and between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optimize end-to-end processes and automate non-value-added tasks. The concept of BPR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the late Michael Hammer's 1990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 and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a few years later, when Hammer and James Champy published their best-selling book,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The authors promoted the idea that sometimes-radical redesign and reorganization of an enterprise is necessary to lower costs and increase quality of service and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enabler for that radical change.

誰搶了你的學位?是所謂「蝗蟲」還是右翼政府?
獨立媒體 2012-02-06
作者:左翼廢青
http://www.inmediahk.net/%E8%AA%B0%E6%90%B6%E4%BA%86%E4%BD%A0%E7%9A%84%E5%AD%B8%E4%BD%8D%EF%BC%9F%E6%98%AF%E6%89%80%E8%AC%82%E3%80%8C%E8%9D%97%E8%9F%B2%E3%80%8D%E9%82%84%E6%98%AF%E5%8F%B3%E7%BF%BC%E6%94%BF%E5%BA%9C%EF%BC%9F-0
節錄:現在香港預科/中學畢業生遇到的升學問題,其根源是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大學資助學額。九四至九五年,香港公帑資助的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已有一萬四千五百個。但到二零一零到二零一一學年,該數字竟只是增至一萬四千五百八十個。在這十多年期間,不但適齡就讀大學的人口上升,而且政府不停強調我們已身處於知識型經濟社會,極需更多受過高等教育訓練的人才。為了要達成董建華時代所訂下六成中學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標,政府所依賴的是市場力量:即自負盈虧的課程(特別是副學士)和院校。儘管學界和教育界早已就大學學位不足提出批判,但多年來政府還是盡一切辦法避免增加經常性開支(別忘了梁錦松當年訂下了政府開支不能多於本地生產總值兩成的不成文規定)。因為按政府的右翼思維,不加富商的利得稅比起盡責為香港的年青人提供高等教育機會重要得多。基於這原因,大學學位的增長才這樣的少,令數以千計會考和高考成績已證明其有能力讀學士的學生被拒於大學門外。

大學生太多還是太少?
獨立媒體 2014-09-22
作者:辣椒文集
http://www.inmediahk.net/20140922g
節錄:自 1994 年開始,香港的資助學額二十年來只由 14500 個增加到 15000 個,一直維持在 18%。直到<施政報告>提出從 2015 年起資助每屆最多一千名學生在自資院校修讀學士,以及資助本地學生入讀大陸院校,才稍見誠意。可是,很多學生在考完文憑試後都不能接受資助入讀大學,須自費入讀副學士、文憑或到海外升學。社會上繼續有聲音要求政府增加資助學額。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前景日漸暗淡,有學生要做咖啡店和售貨員等一些本來不需要大學教育的工作,平均薪酬沒有比中學畢業好多少,更有科大計量財務系的畢業生去紮鐵。這種情況在歐美已屢見不鮮,有人認為讀大學已經無用,製造再多大學生也只是做以前中學畢業做的工作,不如行精英制,擇優教育,以免浪費資源。

香港政策透視:歐陽達初:福利消費主義的迷思
原載:信報財經新聞 2015-06-06(A19 時事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PolicyViewers/posts/384966058364250
節錄:福利消費主義模糊了政府、提供者、使用者之間的權力不平等,隱藏了照顧關係的道德性和公共性,把監管服務的責任轉移至個體身上,所謂「錢跟人走」變成「有券無權」的劣等私人消費模式。這種把長者責任化 (Responsiblisation) 的過程,以消費者與銷售者的契約,取代了長者作為公民所享有的權利。過去香港政府曾使用和考慮三種策略來處理未能滿足的照顧需求:擴大私營市場、限制健康資格 (Health eligibility)、引入經濟審查。在未來的長者服務規劃中,不但未見檢討這幾種方向對服務質素的影響,反而透過引入院舍券強化需求層級 (Need hierarchies),漠視照顧市場的不穩定性,例如服務提供者的進入與離開、價格波動等;加上政府對長者照顧的資源投入有限,私院在租金壓力下靠降低勞動成本牟利,令前線照顧人員的薪酬長期受壓,削弱服務質素。如要改善,自然不能缺少政府加大投入,但更重要的是,香港整個照顧政策的原則,應建基於長者的公民身份 (Citizenship) 而非購買力上。目前香港政府基於其施政哲學,推行大量補償式或道歉式的長者政策,包括年前成立的長者生活津貼、醫療券、社區照顧券、院舍券等,都是以長期財政負擔、市場選擇之名,逃避公共責任。

相關的文章: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配對資助(二)
2016 年 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29.html
節錄:話口未完,又炒冷飯。繼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之後,特區政府推出科技券。靠派發現金券解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港式官僚的慣技。這一招,勝在不傷腦筋,不牽涉策略性思維,更不會驚動具備殺傷力的利益集團。透過派發現金券,官府把決策的權力及責任,通通推卸給消費者或業界的私營機構,亦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結果是好是壞,能否解決問題,已經不關官府或官僚的事。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券、醫療保險)。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地雷、狗屎、界外效應
2010 年 6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6/blog-post_11.html
節錄:埋地雷的典範,是末代港督彭定康 (Chris Patten, 1944-)。肥彭任內 (1992-1997) 把香港的幾間專上院校通通升格為大學,又委任董建華為行政局成員。今天看來,人數倍增又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失業大學生,以及禍港七年、成功殲滅中產、把香港還原到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老董,都是大殺傷力秘密武器。肥彭實在高招,而香港人還要歡迎他回來吃蛋撻呢。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多得教育局堅持 TSA、要求學生簽署不自殺契約、推廣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推動國民教育等連串措施,讓香港學生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官府或學校眼中的交數工具,而老師是缺乏自主權的打工仔女。老師和校長不但不會保護學生,而且早就在心理上跟孩子切割,淪為「教畜」(教育界的畜生)。公營教育制度的真正目的,是為商界提供廉價勞工,以及替官府執行政治任務。這套扭曲的官僚制度,是為權貴的利益服務,並非為學生服務。

教育騙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做官
2009 年 12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_3935.html
節錄:費孝通的文章<論紳士>: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續,有一點像打防疫針,在打針期間可能有反應,做官是有風險的,可以被抄家,被斬頭,皇上是難侍候的。可是反應受過,就可以免疫了。當然,這個比喻有一點不太切,防疫針只能自己免疫,而做官所能掩護的領域卻不止個人。於是又發生了一種辦法,就是一個集團派代表去做官;一人升官,雞犬安寧。

外省人與上海幫
2015 年 1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2/blog-post.html
節錄:「上海幫」的影響力從昔日的經濟層面,延伸至今日的政治層面。亦即是說,香港的特首選舉,背後牽涉一些歷史悠久的利益集團,又跟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內情複雜,難以預測。幾十年前,「上海幫」為保身家性命財產南下香港。幾十年後,他們的兒孫卻要跟共產黨合作或勾結。中國政治之詭異,可見一斑,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

27/07/2016

For oriole: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

思考方法


小朋友說:Auntie 的文章很黑暗。

我是財經記者出身,年輕時經常北上,訓練出警覺性。但是真正令我開竅的,卻是騙子雲集的金融業。這一行是賭仔性格,大起大落,好天揾埋落雨柴(常將有日思無日),不可能一生一世(提示:翠華)。但是它讓我學會不少實用的知識,也學會從陰謀論的角度看問題:把精美的包裝紙撕開,思考誰人得益,得到甚麼;對家是甚麼人,失去甚麼。過程中,利益的輸送與交換,透過甚麼渠道,誰是中間人或代理人,為甚麼要用這種方法。熟練之後,你的眼光會穿透表層,覺得主流傳媒的報導層次很低,零零碎碎不成系統,不值得花時間。人大了,站高了。

華人社會,惡人當道,所以陰謀論很實用,讓你更快掌握到問題的重心,懂得怎樣找出幕後黑手,以及避免被口是心非的人所操控或誤導。而就算最後你無法改變事實,最低限度也知道自己死在誰人手中,臨終前吩咐忠心的旺財替你報仇。(警告:這一套的代價是不利愛情婚姻,原因?情情愛愛,呃呃氹氹,信則有,不信則無。如果你只想準時結婚生仔,滿足於小家庭小確幸,請遠離 Auntie。)

今時今日,香港很多組織或制度,已經失去原有功能,被動機複雜的權貴或他們的代理人所騎劫,例如:公營教育制度和主流傳媒行業被用來搞政治。因為我要向某人還債或投誠示忠,沒有選票的閣下(中產或草根)就要付鈔或承擔後果,又或者犧牲閣下的孩子。這一套,特區政府用到爛用到濫用到盡,令民怨沸騰,社會矛盾空前尖銳。是香港人都能舉出的例子:國民教育、推廣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大學大陸化、城大綠化天台倒塌事件、十億元一帶一路獎學金、MPF、醫療保險、強制性驗樓驗窗、私人屋苑維修工程圍標、超支的大型基建項目(即是:高鐵、三跑、西九)。中國政治的本質,是分贓。壓迫過甚,年輕人起來反抗,要求跟大陸切割,重奪未來,不難理解。

當制度被扭曲,正常人的思維根本無法拆局(解釋發生甚麼事)。你必須明白壞人的思路或者慣用的手段,才能準確理解自己的處境,然後急謀對策。中共的那一套,公立學校不會教,必須自己看書。至於是否要變成壞人,那是另一個問題。原因?做壞人也講條件,而條件又分先天和後天,你未必有時間和機會補足。古龍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描寫兩兄弟小魚兒和花無缺從小分開,一個在惡人谷中長大,另一個在移花宮中長大。小魚兒由十大惡人撫養,花無缺被女人寵壞(邀月和憐星兩位宮主),你以為誰更能適應現實世界?一定是古惑的小魚兒。你就當 Auntie 是曾經跟小魚兒打交道的女人,聽聽她怎麼說,學一招半式傍身。

女人比男人務實,不會被理論所迷惑,因此甚少向學術界發展。因為女人明白,學院理論並非為我們而設。男性的「論述」,對於處理愛情婚姻生育無能為力。在女生眼中,講台上著作等身的大學教授,其實不比鄰座那位滿臉油光的男同學高明多少,只是拿到學位之前我們不會公開講。讀書時代,那位外號「小李飛刀」,教授思考方法的哲學明星,我只上過一課,之後走堂去做兼職,考試前夕把他的書從頭讀到尾,記住一些重點,結果合格過關,然後立即忘掉,水過鴨背,點滴不留。那是大學一年級的通識課程,旨在擴闊學生的視野。是否有用,見仁見智。多年之後,他被傳媒捧紅了。再過一段日子,他讓粉絲失望(提示:馮敬恩)。人有三衰六旺,學術明星也一樣。他跟我沒有緣份,並非精神導師,所以不覺得可惜。對,他叫李天命。 Auntie 的思考方法,並非來自學院派,而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我是屋村妹,不會脫離現實。西方國家的女權份子說,女人本來就擁有從經驗中學習的本能,是父權社會強迫女人用男人的方法學習,然後用男性所設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此高學歷的女性看不見自己,又或者急於向父權社會臣服(例如:郭靄明、麥明詩)。女權份子的結論:對女性來說,大學教育有毒。

太沉重了。舉一個比較輕鬆的例子,讓小朋友明白 Auntie 的思考方法。我老媽讀得書少,初中未畢業就投身社會,靠街頭智慧混到今天。她的舊同學當中,最有成就的那一位叫黃振隆,即是日後的漫畫大師黃玉郎。我問老媽少年黃玉郎是怎樣的,她答:「蝦蝦霸霸,考試出貓。」(粵語:欺負同學,考試作弊。)碎料啦(小事情),畫得出<龍虎門>(圖)唔通考第一咩!(粵語:不可能是高材生!)我想挖黑材料,然後賣給八卦雜誌,賺點零用錢,追問:「佢有無搞你?」(粵語:他有沒有侵犯你?)老媽搖頭:「咁又無!」(粵語:沒有)我信,因為黃玉郎跟第一任老婆離婚之後,身邊的女伴來來去去,都是年紀可以當他女兒的娛樂圈女藝人。每次他換畫,我都會告訴老媽。她的反應是:「又係妹妹仔?」(粵語:又是小女孩?)我跟她說,你同學仔很專一,獨沽一味父女戀。老媽的外表像元秋(提示:功夫),如果黃玉郎對舊同學有興趣,就未免太重口味了。老媽跟黃玉郎結緣的那間學校,是薄扶林道潮商中學。

插圖來源:蘋果日報

YouTube 精選:

光良:<童話> Official Music Video (7: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cp_ljCBGU
歌詞:「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羅文:<絕代雙驕> (1979 年 TVB 劇<絕代雙驕>主題曲) (3: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zeg1gSlso
這個版本中,黃元申演小魚兒,石修演花無缺。

羅文:<小李飛刀> (3: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0dEjAMqjo
讀過顧嘉煇的訪問,談到他最喜歡的歌手,男的是羅文,女的是葉麗儀,兩位都是實力派。他形容羅文「中段可以唱得很高」,音域闊,技巧好,可以駕馭高難度的歌曲。曾經跟羅文學唱歌的容祖兒也說過,師傅的歌很難唱。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1314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翠華 CEO 辭任
財華社 2016 年 4 月 27 日(記者:施歡)
http://www2.finet.hk/Newscenter/news_detail/57203867e4b0e1ae2a3d1b47
節錄:今日看到著名港式茶餐廳翠華(港股編號:1314) CEO 都辭職了,啊?為何好端端的行政總裁放著不做,辭職幹什麼去。公告稱,行政總裁何庭枝「考慮到需要投放更多時間於個人事務」因而辭任,董事總經理彭烱豪將接替他的職位。其實,翠華成立之時 CEO 為駱國安,去年 4 月合約屆滿之後無意續約,因而開國元老何庭枝去年「五一」開始接任行政總裁,公司 6 月還出公告延長其任期三年到 2018 年 11 月。誰料到過了一年不到,居然就走人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首席財務官楊東也在去年底卸任,公司的說法是,由於內地業務正在擴張之中,管理範圍跨多個省市,而楊先生需要專注於內地業務,因而辭任,但留任內地行政總裁。還記得之前翠華業績發佈會,主席李遠康、 CEO 何庭枝、 CFO 楊東都會一起出席解答記者提問。上一次看到三人同時出現,還是去年 9 月中環威靈頓街翠華裝修前的暫別派對。當時主席還說,市況「風高浪急,坐穩點就可以」,但短時間內管理層發生大變動,幾個高層好像坐不太穩啊,公司股票編號都是「一生一世」了,果然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維基百科:古龍作品:絕代雙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5%95%E4%BB%A3%E9%9B%99%E9%A9%95
節錄:<絕代雙驕>,古龍 1966 年至 1969 年 2 月發表的武俠小說,共 126 章。是古龍武俠小說的一個里程碑和代表作。內容是描述一對孿生兄弟自小失怙,由不同的人收養,培養出不同性格,由一對仇人變成一對朋友,最後真相大白相認為兄弟。該小說被多次改編成同名影視作品、電子遊戲、漫畫和廣播劇。

維基百科:古龍作品:小李飛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6%9D%8E%E9%A3%9B%E5%88%80
節錄:小李飛刀,古龍筆下的武器之一,為「小李探花」李尋歡的武器,後亦為葉開、丁靈中、李壞等角色使用。出自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並出現於古龍的<邊城浪子>、<九月鷹飛>、<天涯‧明月‧刀>、<飛刀,又見飛刀>等小說,所以多將以上五書並稱「小李飛刀系列」。

新 Monday 易主 黃玉郎 20 萬入手
香港 01 (2016-06-29)
http://www.hk01.com/%E7%B6%93%E6%BF%9F/28898/%E6%96%B0Monday%E6%98%93%E4%B8%BB-%E9%BB%83%E7%8E%89%E9%83%8E20%E8%90%AC%E5%85%A5%E6%89%8B
節錄:恒大地產(港股編號:3333)去年入主新傳媒後,改名為恒大健康(港股編號:708)後,逐步剝離媒體業務,以 20 萬元向黃振隆(筆名:黃玉郎)出售新 Monday 全部股權,但金額未計買家需承擔的未經審核資產虧損。恒大健康表示,「NM + 新 Monday」為專注於追求潮流的年輕一代的廣告商提供廣告平台,但截至 5 月 31 日未經審核的資產虧絀淨額為 2,100 萬元。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的 18 個月,收入為 1 億元,除稅後則虧蝕 1,063.3 萬元。公司表示,隨着數碼媒體及社交網站迅速增長,本港平面媒體已成為夕陽產業。受市場挑戰及同行裁員安排提醒,令公司決定重組資產。

維基百科:黃玉郎 (195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7%8E%89%E9%83%8E

維基百科:李天命 (194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A4%A9%E5%91%BD

馮睎乾:拆李天命的神壇
蘋果日報 2015 年 10 月 11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16633979/art/20151011/19328425
節錄:李天命最近做的打油詩,實在令我大跌眼鏡,不因為立場偏頗,而是水準太低。那順口溜云:「馮敬恩,無句真。大話精,說摘星。人無信,不可信。凡交往,必騙盡。」堂堂「哲學大師」竟小學雞到如斯地步,難怪有傳他沉溺扶乩而撞邪。但這講法恕我不敢苟同。說是邪靈附體,不正是替他本人開脫嗎?七年前,友人知我對扶乩感興趣,就帶我參觀位於佐敦唐樓的「了閒壇」。所謂扶乩,相關文獻可追溯到南朝的<真誥>和<異苑>,其形式及功能隨時代變化;今天通常取一丁字形杆,以垂直一端插於沙盤,一人(乩手)扶着橫的兩端在沙上書寫,解答善信疑難。好此道者認為是真仙降靈,憑藉凡人作書。了閒壇的乩手正是李天命太太,她本身是中大中文系講師。我在那裏見過李天命,但沒看過他當乩手。

相關的文章:

自報家門(六)
2009 年 8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8/blog-post_15.html
節錄:如果 Auntie 的文章令你哋唔開心,唔好意思,我都無辦法。真相往往令人不安,尤其是華人社會,向來有欺騙小孩子的傳統。只不過 Auntie 相信,有些事情,你們早一點知道,比遲知道好,所以我還是寫了。這些事情,你我都無法改變,但是你們看完 Auntie 的文章之後,至少會有心理準備。

壞男人教我的
2011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html
節錄:壞男人 3 號喜歡使用勞動人民的語言,日常用語中的魚蝦蟹(港式粗言穢語)足夠南丫島(周潤發的故鄉)所有海鮮酒家一個週末所需。我在公屋長大,粗言穢語嚇不到我。旁人不知底蘊,見我外表老實,怕他嚇壞小妹妹,不斷向他打眼色,他照講如儀。但是他教我如何辨認職業騙子:第一是說話內容空洞,不斷繞圈子。第二必定衣著光鮮,周身名牌(而且是真的)。第三是身上常備多款不同的假名片,方便隨時轉換身份。對,很多上市公司主席都是這樣的。

OPM (Part 2)
2012 年 7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7/opm-part-2.html
節錄:如今回想起來,我是因禍得福,上了寶貴一課,叫「銀行業實務守則」。貸款部的主管們經常要跟職業騙子打交道,他們的經驗之談,是實用的防騙知識。例如:有些無良生意人,會(以親友的名義)開設多間離岸(空殼)公司,然後訛稱有客戶以偏高的價錢,購入了公司的資產、商品或者服務,然後利用虛假的交易紀錄,騙取銀行的信用狀、應收賬款融資以及營運資金貸款。這一招,很多上市公司高層都會用。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

外省人與上海幫
2015 年 1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2/blog-post.html
節錄:「上海幫」的影響力從昔日的經濟層面,延伸至今日的政治層面。亦即是說,香港的特首選舉,背後牽涉一些歷史悠久的利益集團,又跟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內情複雜,難以預測。幾十年前,「上海幫」為保身家性命財產南下香港。幾十年後,他們的兒孫卻要跟共產黨合作或勾結。中國政治之詭異,可見一斑,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

發春瘟、食魚蛋、寫劇本
2016 年 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17.html
節錄:根據西方的戲劇理論,劇本由三個部份組成:1. 舊秩序崩壞或矛盾衝突的形成。2. 劇中人的回應方式(或逃跑或戰鬥或屈服)。3. 大和解或新秩序的確立。喜劇的結局通常是婚姻或歌舞,象徵敵對陣營的和解或新秩序的確立。悲劇則把矛盾和衝突推到極致,而劇中人的結局,往往是瘋狂、死亡、戰敗、亡國、妻離子散。有理由相信,梁書記的結局,將會充滿戲劇性。而他所啟發的群眾以及所釋放的力量,中共未必懂得應付。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一場持續 79 日的佔領運動,令香港的政治版圖大洗牌。一直處於權貴的雷達偵察範圍以外的八十後出來擔大旗,發動一種全新模式的社會運動,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只能被動地回應。對話之路走到盡頭,Broker 變 Joker,從此只能靠邊站,令不少年過五十的政黨和傳媒高層欲哭無淚。本土派開始抬頭,泛民主派、大中華膠(即: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自由)、和理非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開始失去市場。

天讎、革命之子、國民教育
2012 年 9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5.html
節錄:每隔一段日子,便有勇於反抗的孩子,被誣捏為紅衛兵。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因為發起反對國民教育運動,感動全香港,被二奶電視台、紅色英文早報、女高官以及一眾「梁粉」(梁振英的粉絲)不斷地抹黑,認定背後一定是有人撐腰、擺佈和策劃,令小孩子變成紅衛兵,正在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

各位觀眾五條煙
2010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6/blog-post_24.html
節錄:有些事情,早一點知道,比遲知道好,例如:四十歲以上的人信不過,中國人的政黨靠不住。 Auntie 的上一代,要到中年甚至晚年,被野心家整得死去活來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香港的小朋友三十歲之前就知道了,從此懂得 Take things into their own hands,用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下一個戰場,主管香港事務的祖國官員說得明白,是如何爭取八十後和九十後,令年青人為國家感到自豪。小朋友,看你們了。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從小習慣為組織(學校)服務的孩子,服從性高,容易控制,也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因為公立學校不會教),一旦被組織所拋棄,會驚惶失措,迷失方向。對,就算是稱職的奴隸,也會被主子所拋棄,只要主子在鄰近地區或第三世界找到比閣下更便宜更聽話的奴隸,你就會變成被拋棄的螺絲釘。而你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只是成就了一個組織、行業或制度,本人卻被掏空,只剩下軀殼。萬一那個組織、行業或制度走下坡,你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白白浪費。

女實習生
2015 年 8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8.html
節錄:請吸取萊溫斯基 (Monica Lewinsky) (圖)的教訓,不要成為已婚男人的消遣。身為女人,必須學會應付不同種類的男人。這一課,公立學校不會教。如果你來自普通家庭,你接受的教育,其實是公營機構提供的標準套餐,帶有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要求學生服從權威(男人),但是不會教導女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原因?女人一旦有了自我保護及獨立自主的意識,就會威脅男人的主導地位。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說明香港女生依然受制於傳統思想,也說明了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女人要向上爬絕不容易。單靠讀書,作用有限。還是股民的看法最實際:女人想發達?一係識投胎,一係就嫁個有錢人!原因?能夠打入富豪榜的香港女性,不是富家女便是豪門闊太,靠創業發達的女商人只得一兩位。女人的人生路,跟男人很不一樣。但是公立大學只會提供標準套餐,不會照顧女生的需要。大學是公營機構,最重要是方便管理,以及容易控制成本。

女人勿近(一)
2012 年 5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5/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裡面,有些男教授為了避免性騷擾指控,不想惹上師生戀的嫌疑,怕別人講閒話,會主動地跟女生保持距離。舉例:有些男教授跟女學生談事情的時候,會打開辦公室或者班房的大門,又或者用重物(例如:垃圾筒)把門擋住,然後才開始說話。也聽過男教授或者男教師盡量避免單獨跟小女生合照,怕甚麼?怕小女孩會把照片上載面書 (Facebook),然後宣示主權 (He is mine !)。

學院派(一)
2013 年 5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7.html
節錄:多得董建華推動外判以及削減撥款,令學術界、醫療界和社福界的公營機構大幅削減新入職者的薪酬,導致大學的教學職位兼職化,短期合約多,終身教席 (Tenure) 少,又或者是預留給能夠立即提升大學排名的年長外國學者。結果是:土生土長以及屬於適婚年齡的男博士,要在本地大學尋找全職教席,非常困難。以兼職的身份教書,好像比較容易一點,但是前途與錢途都欠缺保障,從女孩子的角度看,是沒有安全感。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男尊女卑,以男人的利益為依歸。不少思想傳統的父母,都相信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來追名逐利,又或者是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而不應該用來應付女孩子的成長與轉變。因此,東方人的婚姻必須男長女幼。原因是肉體歡娛和生育能力以外,男人要控制妻子會比較容易。

長腿叔叔(一)
2012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人社會,男尊女卑。結果是:男人容易高估自己,而女人則習慣隱藏實力。中國男人,永遠低估了女人的機心、演技和學習能力。中國女人的變化,也永遠在男人的掌握之外。為了迎合社會規範,很多中國女人都懂得扮演柔弱無助的小孤女,四出尋找長腿叔叔或者 Sugar Daddy。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

15/07/2016

後記 (22/07/2016):話口未完,翠華可能賣盤,馮敬恩被起訴, Auntie 真係烏鴉口!但是也證明了陰謀論的實用價值,信焉?

For 凌宸:亦舒的小說<阿波羅的神壇>封面有幾句話:「這個世界,根本漆黑一片,你要自備強力手電筒照明,看到多少就多少。」

For 青月:有報導指李天命近年沉迷扶乩,以致邪靈附體,魂魄唔齊,信不信由你。我剛剛在<參考資料>部份加入了馮睎乾的文章<拆李天命的神壇>。

For 米:幾十歲人唔駛同你客氣,請參考畫面右邊的捐款箱。

For 米 again:Auntie 非常感謝你,祝世伯身體健康!

2016年7月8日星期五

The Boxer


拳王阿里 (Muhammad Ali, 1942-2016) 去世, Auntie 想起 Simon & Garfunkel 名曲 The Boxer,是 Paul Simon 的作品,發表於 1970 年。歌詞描寫窮小子變身拳師的過程,彷彿是拳王阿里的寫照,末段刻劃男主角在擂台上捱打的心情:

In the clearing stands a boxer
And a fighter by his trade
And he carries the reminders
Of every glove that laid him down
Or cut him till he cried out
In his anger and his shame
“I am leaving, I am leaving”
But the fighter still remains
Lie-la-lie...

那是男人的辛酸淚,讓你明白拳王阿里如何用拳頭殺出一條血路。這首歌很難唱,旋律有如滔滔流水奔赴前方,但是有份跳躍與浮動的感覺,有如拳手的步法。拳王阿里的說法:Float like a butterfly. Sting like a bee. 如果你掌握得不好,會聽見自己在喃喃自語,不信你試試看。唱完之後,你會明白 Art Garfunkel 不止是會唱高音那麼簡單,也會明白二人為何會重組 ―― Paul Simon 寫的歌,只有 Art Garfunkel 才唱得好。 After changes upon changes. We are more or less the same. 恩怨煙消,音樂長存。 Simon & Garfunkel 八十年代初在紐約中央公園的重組演唱會,有五十萬人出席。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他們,請上網。

這首歌「啟發」了杜琪峰電影<孤男寡女>(2000) 的主題曲<感情線上>。電影歌曲發表之後,不少資深樂迷都想起 The Boxer ,惹起抄歌疑雲。導演杜琪峰開腔,表示是他要求作曲人黃嘉倩「參考」 Simon & Garfunkel 的 The Boxer 的風格,所以不算「抄襲」。到底是「參考」還是「抄襲」,有幾相似,自己聽。

插圖來源:
http://imgc.allpostersimages.com/images/P-473-488-90/61/6185/V991100Z/posters/muhammad-ali-vintage.jpg

YouTube 精選:

Simon & Garfunkel - The Boxer (with lyrics) (5: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IBB0QjkQU
這是 1981 年 Live in Central Park 的片段。

鄭秀文:<感情線上>(電影「孤男寡女」主題曲)(2000) (4:06)
(作曲:黃嘉倩/作詞:林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6Sk6kGzng
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是劉德華和鄭秀文。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Wikipedia - Muhammad Ali (1942-201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hammad_Ali

Wikipedia - Simon & Garfunk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_%26_Garfunkel

維基百科:杜琪峰電影<孤男寡女> (200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A4%E7%94%B7%E5%AF%A1%E5%A5%B3_(%E9%9B%BB%E5%BD%B1)

相關的文章:

經濟學人(二)
2009 年 11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1/blog-post_7447.html
節錄:(例子四) I Am Just a Poor Boy Though My Story’s Seldom Told (Apr 2nd 2009) 這篇文章從科學角度探討跨代貧窮問題,裡面引述西方的科學研究,指貧窮所帶來的壓力會傷害父母的神經系統,並且透過遺傳影響下一代。標題出自 Simon & Garfunkel 名曲 The Boxer 的首句歌詞,這首歌寫窮小子赤手空拳殺出貧民窟,歌詞有血有淚,旋律充滿張力。

龍的心
2007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7/blog-post_26.html
節錄:九龍皇帝龍馭歸天,報章頭條大大隻字「皇上駕崩」,網民粉絲齊齊哀悼。跟不少藝術家一樣,曾灶財一生無財無勢,六親緣薄,但是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意願過日子,自得其樂,羨煞不少一輩子當螺絲釘的香港人。多年前林子祥有首舊歌<畫家>,改編自老牌歌手 Paul Anka 的作品 The Painter,由鄭國江填詞。歌詞彷彿是皇上的寫照: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萬寶路
2016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3.html
節錄:這首充滿美國風格的音樂,有個非正式的名字叫 Marlboro theme song。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西部電影 The Magnificent Seven(港譯:七俠蕩寇志),故事改編自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執導的日本電影<七武士>。劇情:窮困的村莊經常被山賊或土匪搶掠洗劫,農民於是合資聘請武士(日本版)或槍手(美國版)保護他們。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眼前這齣<電視風雲>,如果要選主題曲的話,<歡樂今宵>的開場曲非常適合。 Big Band 風格,熱鬧繽紛,歌舞連場,大龍鳳,走馬燈,江湖賣藝,娛樂至上。令人想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亦即是 TVB 依然有創意和人才輩出的年代。那首歌的原裝版,是英文歌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歌詞充滿黑色幽默, Woody Allen 的電影也用過。

翱翔萬里
2013 年 8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30.html
節錄:爵士樂迷一定認得這首充滿美國風情的 Rhapsody in Blue(中譯:藍色狂想曲),是作曲家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中譯:蓋希文、歌舒詠)的代表作,也是美國聯合航空的廣告音樂。這個版本結合音樂與動畫,是荷理活級數的製作。 Gershwin 寫過不少爵士名曲,例如:Summertime、It Ain’t Necessarily So、I Got Rhythm、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I’ve Got a Crush on You。

一雞三味
2013 年 1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9.html
節錄: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08/07/2016

2016年7月1日星期五

中年盤點(四)


人到中年,女人應該明白,真正關心你的人其實不多,所以無須急於替自己辯護。懂你的自然會懂,不懂的解釋也沒用。如果對方另有目的,更加沒有必要回應。

華人社會,思想傳統,對女人的要求沒完沒了,而且不合理。例如: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買大送細重要係仔,男人玩完最緊要識得返屋企,聰明的女人會裝傻,諸如此類。拒絕滿足男人的女人是 XYZ#&?說這些話的人,要求女人心甘情願為男人服務,試圖恢復古代的社會制度(即:三從四德),你沒有必要配合。如果對方發脾氣,立即轉身走,走不了就閉目養神,又或者拿出手機戴上耳塞躲進互聯網的世界。真的需要反擊,一句起兩句止,喝止大男人,然後立即撤退。

所有的錯都是女人的錯?女人被強暴,是因為穿得太少,酒喝得太多,又主動接近壞男人,所以是女人的錯,社會沒有錯。這種 Blame the victim 的荒謬觀點,香港高官黎棟國在鏡頭前示範過,結果他被婦女團體群起聲討,最後要公開道歉。華人社會的大學教育只是半桶水,無法去除中國傳統文化的毒素(即是:壓迫女人)。如果你討厭被指指點點、呼呼喝喝,選擇朋友或伴侶時,遠離思想傳統的大男人。華人社會,大男人多。被寵壞的裙腳仔,屬於他們的母親,不要爭。

也有些人,對你不好,是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對方也許只是生活得不開心,急於尋找出氣袋,而你剛好在對方面前出現,即是運氣欠佳。又或者其他人早已把這個人列入黑名單,阻隔了,而你卻笨到回覆對方的電話,又或者答應對方的邀約見面。所以不要問自己做錯了甚麼,就當是時運低,盡快擺脫對方的糾纏,避開負能量,不要被消耗。女人不開心,就容易病,不要成為別人的出氣袋。

至於那些催迫女人結婚生仔的言論,背後牽涉商業利益(傳媒想挽留所餘無幾的廣告客戶)或政治任務(官府想減慢人口老化的速度),視女人為交數工具,想把魔爪伸入女人的身體。女人的身體,向來是戰場。如果你害怕或屈服,對方會以為自己法力高強,從此咬住你不放,甚至變本加厲。應該怎樣做女人,由你自己來決定。甚麼重要,甚麼不重要,也是一樣。跟傳媒學做女人,你只會更加迷惘,成為自我形象低落以及缺乏安全感的笨女人,容易被操控。 A 餐 B 餐、食窮郎、食洋腸、釣金龜、iPad、豬扒、肥西、黑鮑,罪名一大堆,要多難聽有多難聽。如果你覺得那些言論令你不快,戒掉八卦雜誌,遠離主流傳媒以及中了毒的笨女人(例如:怪獸家長 Irene:贏在射精前)。夕陽工業, 掙扎求存,歇斯底里,把女人當水泡,由得它向下沉淪好了,你沒有必要陪葬,最佳辦法是不聽不看。對付那些問長問短的長輩,請參考另一篇文章<拜年問答>,日期是 2011 年 1 月 29 日。現實世界,華人社會,愛情婚姻生育,需要另一個人以及另一個家族的合作,並非一個女人說了算,也可以毫無道理,其實解釋都多餘。

人到中年,女人應該明白,父母或老師所灌輸的那一套,未必適合你。他們也許因循守舊,又或者根本不了解你。對,現實世界,商業社會,做好女人容易吃虧,但是做壞女人也講條件,並非每一個女人都適合。華人社會,拜金女子多,那一行的競爭也很激烈。而在妻子與妓女這兩個極端之間,女人應該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中年女人還有探索的時間與空間。不要被八卦雜誌洗腦,你的人生並非在三十五歲結束。至於老闆或男人,他們對你的要求,牽涉很多複雜的計算,也許充滿自私的動機,要小心處理,而你沒有責任滿足所有人,尤其是生命中的過客。

女人比較敏感,重視人際關係,容易受閒言閒語影響(例子:阮玲玉+人言可畏),有些人會利用女人的這些特質,以關心之名行控制之實。甜言蜜語、噓寒問暖,想令你養成服從的習慣,然後在不知不覺間,為對方的利益服務。生意人不願意分身家給女兒,便是這個原因(女人容易受騙)。因此要提防對你好的人,對方也許只想要一個女僕,又或者覺得你有利用價值,而非對你有興趣。這種人,有男也有女,有推銷員也有騙子更有間諜。香港是個複雜的移民社會,商業活動或政治勢力入侵人際關係,是常見的事。人到中年,應該要有警覺性,建立關係之前,先觀察一段時間,不要急於付出。對,成長的代價,是純真消逝。

經歷過高低起跌,你會看清楚誰是朋友,也更加明白自己的需要。無用的事情無須再做,無益的關係可以結束。不要當自己是藝人或政客,無須在社交網站發表告別宣言,淡出就是。生命中人來人往,誰人值得留下,時間會替你作出選擇,無須想得太多太複雜。人際關係是雙向的,不可以一廂情願,所以不論朋友、情侶或夫妻,都是可遇而不可求。與其強迫自己參與虛偽的社交應酬,倒不如由得人際網絡隨年月而自動縮小。人到中年,應該明白「貴精不貴多」的道理。

想要伴侶?貓狗也許更可親。如果你有養貓,請跟優雅的喵星人學習。貓咪懂得跟人類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你永遠猜不透牠在想甚麼。貓兒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能夠獨立生活。牠永遠保留野性的本質,不會徹底被馴服,但是卻懂得如何奴役宿主(貓奴)。心情好的時候,會跟你玩一會兒,但是不會太黏人,也不害怕孤獨,是聰明女人應有的特質。都說女人像貓,跟貓咪學習,應該不太難。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Alice in Wonderland (2010) - New Official Full Trailer (HQ) (2: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OCgSRVvf0
這是 Tim Burton 的版本。女主角面對催婚的壓力,決定擺脫思想傳統的父母,跳上長輩的商船,見識外面的世界。最後幾場戲,女主角跟長輩一起研究地圖,對白提到中國與香港,意味商船將會航行到遠東。注意:電影是迪士尼的出品。

Helen Reddy - I am Woman (with Lyrics) (3: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MOC5i2eRk
經典女人歌,歌詞鼓勵女人自強。

Bette Midler - I've Still Got My Health (Brooklyn 2015 W) (5: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SDEISh5NE
Bette Midler 令我想起朱咪咪,同樣是外表似家庭主婦的實力派女歌手,能唱會演,擅長搞氣氛,樂於自嘲,不介意講色情笑話。這是她現場演唱的片段,唱歌之前講「棟督笑」(Stand-up Comedy) 替自己暖場,開黃腔,撒鹽花。歌詞替女人打氣:無錢無仔唔駛愁,最緊要身體健康。

Carly Simon - You're So Vain (with lyrics) (4: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4I3W_GZy4
歌詞嘲諷無時無刻都在裝帥,自覺是萬人迷的男人。

林憶蓮:<最佳男主角> (1988) (3: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wn1ncJs0U
這是粵語版的 You're So Vain,中文歌詞緊貼英文版。

林憶蓮:<願> (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WlLPEJp0U
歌詞:「我想相信我做得對,想到人極疲累。」

徐小鳳:<人似浪花> (4: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aUBlwFuO0
歌詞出自卡龍(葉漢良):「人像流水般經過,流向何處不清楚 。人似浪花,片刻失去。昨天的你,會否相聚?明天路向,不知道,望那方去。」

Janis Ian - Here Comes the Night (3: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4PNexWAEc
這是<人似浪花>的原曲。

Janis Ian - At Seventeen (4: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bLk-pZ9Y
這首歌是 Janis Ian 的成名作,歌詞是醜小鴨女生對愛情和婚姻的觀察。

梅艷芳:<孤身走我路> (4: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2uuMae5kk
這是 2003 年最後演唱會的片段,梅艷芳身上的紅色旗袍出自 Christian Dior。

山口百惠:This is My Trial [Digital Remix 2015+歌詞 ]【HD】(6: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29Ze5T-XI
這是<孤身走我路>的原曲,是谷村新司的作品。谷村新司有多首作品被改編成廣東歌,<孤身走我路>以外,還有:關正傑的<星>、陳潔靈的<無言地等>。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陸潔玲:黎棟國別幫侵害者搵藉口!
獨立媒體 2013-05-18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6627
節錄:日前身為保安局局長的黎棟國就強姦案的比率激升(增加了 59.1 %)作出回應時,只簡單拋下一句:「奉勸女性飲少 D 酒」,令人嘩然,也引來本地團體以及外國媒體的批評。黎棟國的輕率「忠告」,其實與普遍社會「怪罪受害人」(victim-blaming) 的文化意識無出其右。性侵害、性騷擾的主流論述,往往只歸疚女性的衣著、打扮,夜歸、流連酒吧等作為解釋性侵害之發生,背後隱含「你抵死、你自招」的怪責。其實把性侵責任推卸給受害女性,不單不公平,同時只會加強受害人的罪疚感,無法走出自責的困局,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常識。而保安局局長卻一無所知。在婦女團體憤憤不平之際,有評論認為批評上綱上線,因為這種忠告合理並無不可。黎棟國第一件要反省的是:自己作為保安局局長的責任是什麼。好好研究如何終止性暴力,給公眾一個交代。再者黎的言論最危險的地方是為侵犯者提供一個開脫:「是這個女性自己飲醉酒,與我無關」。故此,他應該收回這個講法,公開澄清謬誤,以正視聽,而不是簡單表示「不安樂」就了事。

左丁山:警隊指揮成疑
蘋果日報 2016 年 2 月 2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60222/19500264
節錄:呢班所謂 senior alumni 包括左丁山在內,都有過做大學「學長」 mentor 嘅經驗,可惜經驗不甚愉快,原因係在校嘅師弟妹好似同中環學長鬥忙,又不主動,約見面食餐飯傾吓偈嘅,通常係學長做主動。航運 C 就講:「諗住周末得閒,打電話搵女 mentee 見吓面,分享吓人生經驗,了解對佢嘅觀點,點知 mentee 話周末好唔得閒噃,唯有作罷。」呢個就係問題所在。學生 mentee 星期一至五要上堂,要去實驗室,周末就要去街拍拖睇戲或者打機,或者離開宿舍返屋企見爸媽,點得閒與 mentor 會面呀。如是者大學一年頂多見一次至兩次,mentor / mentee 之間根本無溝通可言,無法建立以舊帶新嘅關係,學長制名存實亡,冇乜意思。大家既然對自己嘅 mentee 都唔了解,遑論其他學生吖,故此對大學生參與旺角街頭活動,自然又係一片指責之聲,絕不支持。(Auntie 的評語:小師妹沒有興趣應酬大師兄,男的就覺得女的不識抬舉,借傳媒發洩,是甚麼心態,自己想。)

盧斯達:育兒要贏在射精前 —— 咁射果個舒唔舒服?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6/06/ejaculation/
節錄:大台收視下滑,又推岑應出來做爭議節目拯救收視。一班女性生物在節目中表示,若干有名的幼稚園,只收一月出世的學生,所以父母想子女能爭入好學校,要「贏在射精前」,射精前,諗一諗,計好月份先射。當一班雌性動物笑談「贏在射精前」的時候,她們的男人合該有人哀憐。男人都係用來射精打種,無關痛癮(癢)。他能傳授甚麼人生經歷、可以言傳甚麼氣度視野,咩來架?食得架?教仔就搵名校啦,係老豆老母做嘅咩?「贏在射精前」首先不是關於可悲的嬰兒,而是關於可悲的丈夫。但偽.女性主義者不會說到這個,男人也不。因為他們內化了奴役他們的思想 —— 男人生來要建設的、顧全大局、帶來生產。射精也要思前想後,為了下一代,更為了國家和民族。幾千年來男人都被教育為不能只顧著自己快樂與否。啊。顧著自己的快樂之前,要先顧著自己在女人面前的面子,所以持久力很重要,別人眼中的男人,重要過真實的人......陽剛的自我期許,令男人成為最可憐的強者。

相關的文章: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是公立學校不敢碰的題目。因為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壞女人比好女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快地向上爬。學校不教,女孩子於是靠八卦雜誌(即:釣金龜指南)學習生存策略,結果變成條件欠佳但自以為是的拜金女,令男孩子畏懼和迴避。做女人難,狼太和狼女是真實個案,適合作為小組討論的題材。對女孩子來說,這個題材夠貼身,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香港的主流傳媒,與影視作品一樣,跟女權運動絕緣。對於性別角色、愛情、婚姻、生育等題目,所採取的觀點,充滿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女人讀書再多,也只配充當男人的後勤支援。這個世界是屬於男人的,女人只需要專心做好賢內助。香港的主流傳媒,不管是政治、財經,還是娛樂新聞,都充滿性別歧視的色彩。女孩子長期受薰陶,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不難想像。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我不要的才輪到你
2015 年 11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13.html
節錄:這是打擊情敵的慣用手法,也是為自己鋪設下台階。美女身陷愛情三角錯,不想再糾纏下去,想來個了斷,於是透過媒體隔空傳話:我不要的才輪到你!既可以貶低情敵,又可以抬高自己,一舉兩得。旁觀者眼中,被寵壞的美女在發脾氣。女人善妒,美女尤甚。美女好勝,天經地義。美女比醜女更在乎情場上的得失成敗,也更重視情敵的級數。

是非題
2013 年 7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0.html
節錄:小器的瘋女人,辦公室多的是。她們執著於眼前的得失,忘記了外面還有更廣闊的天地。而她們所身處的行業,也許正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是已經開始走下坡,成為夕陽工業。她們身處的鐵達尼號快將沉沒,但是她們依然喋喋不休,爭論到底是誰不小心打翻了廚房裡的那堆碗碟,誰人說謊,誰應該受罰。男上司很怕這種女下屬,因為她們牙尖嘴利,又喜歡在工作間落淚。

陪審團
2013 年 5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節錄:陪審團的意見,笨女人言聽計從,身體力行。有些缺乏自信以及依賴性重的笨女人,會傻到每天跟陪審團通電話,詳細報告家中各人的行蹤和近況,總之事無大小不分輕重,解決方案都必須得到陪審團的一致通過,她才敢付諸實行。跟迷信股評人貼士的小投資者一樣,她不願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結果任人擺佈。對個別陪審團成員來說,透過笨女人遙控別人的老公和孩子,又毋須承擔任何責任,實在太過癮了,沒有其他消閒活動比得上。

目連救母(一)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故事用迂迴曲折的方式,表達了中國母親對兒子的霸佔式的愛,以及隱藏的慾望。讀懂了「目連救母」的故事,你自然會明白,為何華人社會中,婆媳糾紛特別普遍以及嚴重。你也會明白,為何戲曲故事當中,特別多兒子救母親的情節。戲名或有不同,戲軌卻如出一轍:丈夫也許遠行出征,又或者優柔寡斷、軟弱無力,受苦受難的妻子缺乏依靠,只能夠等待兒子長大成人、羽翼漸豐、中狀元又或者學成武藝下山,方能逃出生天,有好日子過。

狠母
2013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0.html
節錄:接連有言情小說女作家被主流傳媒踢爆是拋棄兒子的狠心母親,令痛恨女人的封建勢力和父權份子非常高興,更加深信「女子無才便是德」、「娶妻求淑婦」、「文人無行」。女人還是笨的好,因為容易控制。道德家讀得書少,不知道祖師婆婆張愛玲 (1920-1995) 更心狠手辣 ―― 她選擇墮胎,令混血兒子沒有機會出生,詳情請參考她的作品<小團圓>。

母女情仇(六)
2015 年 7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23.html
節錄:漂亮的女孩子,背後通常有個拜金母親。後者的養份來自:1. 傳統思想。覺得女兒是蝕本貨(養大益人),想在她身上賺點錢,減少虧蝕,能夠高價脫手更好。2. 慘痛經歷。母親年輕時被男人出賣過,不相信男人或愛情。她在心理上和經濟上又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是個沒有安全感的老女人,只能靠女兒吃飯或脫貧。這種母親,視女兒為搖錢樹,娛樂圈多的是。

寫女人(一)
2014 年 7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2.html
節錄:A 餐 B 餐?娼妓聖女?沒那麼簡單。中國男人,不懂寫女人,原因很多。首先是傳統思想重男輕女,視女人為傭人、洩慾工具或生育機器。其次,是華人父母普遍不鼓勵兒子了解異性。第三,是中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長期沒有女人的聲音。第四,是女人比男人複雜,這是公認的。最後,男人不了解女人,其實女人也有責任。有些事情,不能全怪男人。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男尊女卑,以男人的利益為依歸。不少思想傳統的父母,都相信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來追名逐利,又或者是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而不應該用來應付女孩子的成長與轉變。因此,東方人的婚姻必須男長女幼。原因是肉體歡娛和生育能力以外,男人要控制妻子會比較容易。

寫女人(四)
2015 年 1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7.html
節錄:以下兩個故事,出自男作家之手。同樣以黃昏時份的下雨天為場景,女主角都是出軌邊緣的人妻,而她們都有充份的理由。兩位男作家都拿過諾貝爾文學獎,不幸地,同樣自殺身亡。男人明白女人心,實屬難能可貴,但偏偏有自毀傾向,非常可惜。也許人生太苦,所以觸覺敏銳的天才容易早逝(佛家語:五陰熾盛),反應遲鈍的男人卻得享天年(渡邊淳一:鈍感力)。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拜年問答
2011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1/blog-post_29.html
節錄:小孩子和年輕人都怕拜年,因為那些年過半百、本身事業愛情都一塌糊塗的長輩,最喜歡用關懷做藉口,質問晚輩為何尚未買樓、結婚生仔、嫁入豪門、發達上岸,諸如此類。為免破壞節日氣氛以及維持表面上的和諧,以下提供一堆標準答案,任君選擇,歡迎抄橋,祝大家一團和氣。

01/07/2016

For Vanessa: 註明出處便可,看得開心請捐款。請參考畫面右邊的捐款箱,在童年照下面。 Aun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