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真兄弟


名利場的「累埋兄弟」

每次有名利場的男人出事,總有智者歸功於「錢銀女人」,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男人有可能是被不知真假的所謂「兄弟」連累。累埋兄弟,近期很多。

例子一:曾蔭權涉嫌收受利益案。港男的網上留言:係(是)真兄弟先(才)會送間炮(豹)房俾(給)你!(提示:曾蔭權+黃楚標)卡拉 OK 房的另類用途,是港人都懂,娛樂新聞有教。萬一閣下太年輕,未聽過「豹房」這個中華典故,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提供的資料。至於那個深圳豪宅頂層單位,到底是放租還是出售(即是:半賣半送給曾蔭權,好讓他日後轉售圖利),法庭的判詞沒有定論,但是大家心裡有數。

同一案件,還有到禮賓府領取完荷蘭水蓋(勳章)之後,上法庭作供時隔空掌摑前客戶(曾蔭權)的室內設計師(提示:何周禮+酒林肉池+俾我都唔住)。至於曾蔭權怎樣結識黃楚標和何周禮這兩位「真兄弟」,關鍵人物應該是資深傳媒人兼前立法會議員的鄭經翰。根據八卦雜誌的報導,鄭跟別人說 BT(曾的外號叫 Bow Tie)不但沒有怪責他,並且反過來安慰他。這幾個男人是否「真兄弟」,曾蔭權是真傻還是假傻,自己想。

「真兄弟」陸續有來

其他被傳媒揭發的「真兄弟」陸續有來。

例子二:前高官何志平被美國佬拘捕之後,聲稱沒有他的電話號碼所以無從問候的馬時亨,玩無厘頭問記者吃過飯沒有的董建華,跟何志平割蓆的中華能源基金會和中國華信能源(提示:葉簡明),否認收受賄賂的非洲小國(提示:乍得政府)。何志平由名醫變成國際棋局中的棄卒,暴露「一帶一路」的真面目,引發網民的熱議。有大陸媒體這樣定調:「超級聯繫人」是香港對自身的錯誤定位。

例子三:在「國家與香港」研討會上爆出「朋友在大陸用支付寶叫雞」論述的「雷」教授,也許以為自己身處只收男性會員的私人俱樂部,當眼前的梁振英、陳啟宗和張信剛是「真兄弟」,分享嫖妓心得,結果騎劫了那個場合,連累其餘三位有頭有臉的男人淪為北上嫖妓兄弟幫的成員,真係陰功豬!(可憐、可歎)

例子四:聲稱自己是中計或被人利用,所以才會入股康健國際(港股編號:3886)的蔡志明(提示:曹貴子+李嘉誠等錢使)。那些曾經被 David Webb 點名,涉嫌透過互相控股造市的「謎網 50」老千股(包括:康健國際)的大股東,近期急於減持股份,亦即是劃清界線(拆網),以免被監管機構追殺或停牌。至於那些在財經版寫專欄,用兄弟口吻向閣下推銷細價股的男人是否「真兄弟」,自己想。

累埋兄弟 vs 真兄弟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那些在飯局中教你如何做人,叫你去求官或求財,然後閣下出事就翻臉無情立即切割的,不可能是「真兄弟」,而是把你推落地獄的魔鬼。香港是金融中心、商業社會和移民城市,先天格局騙子多,「累埋兄弟」成行成市,「真兄弟」鳳毛麟角。上述例子,都是牽涉金錢或權力的醜聞,都有笨男人淪為別人的工具、棋子、過河卒、踏腳石。問題是:被用完即棄的那一位,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

從女人的角度看,原因可以是:頭腦簡單,容易信人。據說男人思想上的成熟程度,是生理年齡減至少 13 歲(吉祥!),以上幾位仁兄是否要減更多?因為當官太久脫離了現實?因為爬得高於是跌得重?因為從小被思想傳統的母親寵壞,習慣高估自己,不懂世途險惡?因為男人比女人更加重視朋友或兄弟?因為熱衷於追求名利權勢,又或者是想替兒孫鋪路,結果上錯賊船埋錯堆?那些男性飯局或聚會,如果不是用來建立交情,到底是用來幹甚麼?像日本人的那種做法,大機構的行政人員用免稅的公款交際應酬刺激消費,變相替官府保住飲食和娛樂事業員工的飯碗?西方人愛說的 Networking,傳到東方人社會,是否變成利益輸送與交換的渠道?如果關鍵時刻只講利益只求自保,而所謂的「兄弟」只不過是供利用或出賣的棋子,那麼飯局跟陷阱又有甚麼分別?為甚麼還要出席?因為男人們想避開老婆,集體飲酒嫖妓賭博?還是男人甲透過提供性服務收買了男人乙,然後甲乙一起被公共情婦所檢舉,最後坐牢或殺頭(大陸官場的版本)?

真男人的真兄弟

間諜出身的普京大帝(圖)用行動告訴大家:真男人的真兄弟,是忠誠的汪星人。現實世界,商業社會,爾虞我詐,只有 GOD 派遣的人間天使 DOG,永遠守護在你的身邊,絕對不會出賣你。那頭日本首相贈送的秋田犬,被普京養大了,用來唬嚇到訪的日本電視台攝製隊。越了解人,越喜歡狗,普京是好例子。我愛狗,你送狗,很好,謝謝。但是我想透過日本傳媒告訴你:你的狗兒被我收為己用了,我會用日本狗兇日本人,哈哈。把敵國派來的間諜收為己用,這一招叫「反間計」(出處:孫子兵法:第十三章:用間篇)。想收買或控制普京大帝?沒那麼容易。

照片來源:互聯網

說明:前面的秋田犬是日本首相所贈

YouTube 精選:

The Hollies -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with Lyrics) (4: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zfTdIZoP0
這個版本灌錄於 1969 年,歌詞描寫真正的兄弟情。

'She is being a guard dog'
Putin jokes as his pet barks at Japanese journalists (3:50)
RT LIVE (2016-12-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emaZfcQ5g
普京用日本首相贈送的秋田犬唬嚇到訪的日本電視台攝製隊。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台灣)中時電子報:
明武宗的「豹房」何以墮落成馳名歷史的「炮房」?
http://hottopic.chinatimes.com/20151118004783-260812
節錄: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位荒政縱樂的皇帝。他因為不願住在紫禁城,所以在紫禁城西北,營建了一處集縱情享樂和處理政務於一體的宮室建築,統稱為「豹房」。豹房是一個綜合性的場所,但主要還是用於武宗隨心所欲地享樂。因此豹房在武宗縱情聲色的盛名之下也名聲大噪,成為以荒淫無度而馳名歷史的一大淫窟,而它理政和指揮軍事的功能相對黯然無光,漸漸地鮮為人知。其實豹房並非是武宗的創建,而是貴族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元朝時期已有此風氣。另有虎房、象房、鷹房等處,房又稱為坊,如羊坊 、象坊、虎坊等,北京至今尚存此類地名。清人毛奇齡在<明武宗外紀>中詳細記述了豹房的營造和豹房中的活動,還記載說為淫樂需要,不斷增添人員和虎豹熊獅等兇猛野獸,並不斷令人為其進獻美女。「豹房」專門設有許多地下密室,一個一個緊密排列,這些小房間是專門供明武宗朱厚照侵犯婦女之用。每一間都住著用強搶,或被皇帝宣召,或是他人貢獻來的美女。明武宗朱厚照在玩膩了這些美女之後,又令錦衣衛都督到京官的府第中去物色一批能歌善舞的美女。朱厚照將她們留在豹房的密室中,待之如妃嬪。明武宗朱厚照還和這些舞女及樂工們,同喝同演,醉生夢死。

多維新聞:「超級聯繫人」是香港對自身的錯誤定位(簡體字)
2017-11-06
http://blog.dwnews.com/post-981473.html
節錄:香港當然要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絕對不是「超級聯繫人」角色。香港是中國完整領土和主權歸屬下的一個地方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特別行政區,它沒有資格在內地和其他國家之間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Auntie 的評語:批鬥 689 的前奏?)

Dictionary.com - Moron
http://www.dictionary.com/browse/moron
1. Informal. A person who is notably stupid or lacking in good judgment: I wonder why they elected narrow-minded moron to Congress.
2. Psychology. (No longer in technical use; now considered offensive) A person of borderline intelligence in a former and discarded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retardation, having an intelligence quotient of 50 to 69.

Dog Is God Spelled Backwards - Poem by Jackie Ann
https://www.poemhunter.com/poem/dog-is-god-spelled-backwards/
Extract: Dog is God spelled backwards. I've heard it said before. No matter how much we love them. They always love us more. It is not an accident. Nor mere coincidence. That God gave us our quiet friends. To have our lives make sense.

相關的文章: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以為可以做福兒孫,結果變成禍延子孫。這盤生意的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已經無法平衡了。那些小便宜、小甜頭(例如:人大或政協身份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只不過是贏粒糖(粵語:得到糖果作為獎賞)。你所輸掉的,不是工廠,而是家族的聲譽,以及兒孫的前途。生意人不明白,中國共產黨每隔一段日子就會發瘋,然後犧牲一批追隨者。跟車太貼,容易出事。

還得起,先好借
2017 年 7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html
節錄:老董時日無多,利用價值所餘無幾,但是家族生意還有點戰略價值,被國家所徵用,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也很應該。如果陳嘉庚所創辦的集友銀行以及莊世平所創辦的南洋商業銀行可以成為中銀香港(港股編號:2388)的附屬機構,營運若干年之後被分拆出售,令老字號消失,日後同樣情況發生於東方海外身上,令貨輪上的梅花商標消失,也很正常。

做官
2009 年 12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_3935.html
節錄:費孝通的文章<論紳士>: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續,有一點像打防疫針,在打針期間可能有反應,做官是有風險的,可以被抄家,被斬頭,皇上是難侍候的。可是反應受過,就可以免疫了。當然,這個比喻有一點不太切,防疫針只能自己免疫,而做官所能掩護的領域卻不止個人。於是又發生了一種辦法,就是一個集團派代表去做官;一人升官,雞犬安寧。

不思疑
2015 年 1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2/blog-post_17.html
節錄: Auntie 有以下問題,想請教各位大哥(及大嫂),歡迎留言。 1. 張華峰跟黃楚標是甚麼關係?一起唱 K 的酒肉朋友?以張華峰的水平,居然可以成為代表金融業(千王群英會)的立法會議員,阿爺要紅不要專? 2. 娶華裔女子然後進軍中國市場,梅伯 (Rupert Murdoch) 試過行不通,點解(為甚麼)朱伯(Facebook 的朱黑伯格)還要用這一招?我老婆比較旺夫?

中年盤點(三)
2016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24.html
節錄:父母對兒子的要求高,令中國男人心理包袱多。所謂慈母多敗兒,漢人教養兒子的方式(即是:壓抑情感、追名逐利)教出很多優柔寡斷,表面大男人,內裡小男人,口氣很大,外強中乾的雄性動物。中國式父權社會,權力、財富、地位和名氣沿父系血脈傳承,令兒子不敢反抗父親,不願意偏離主流社會的標準(原因:遊戲規則保障男人的利益),政治立場傾向保守或親建制。

失控港男
2015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24.html
節錄:這群男人,年紀不小,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但是還沒有長大(成龍的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無須江湖術士批命,都知道他們流年不利,或遇上命中的剋星叫陣,或選錯戰場、跟錯老闆、埋錯堆、押錯注,害怕承擔責任,方寸大亂,失魂落魄,語無倫次,越喊越驚,要勞動法力高強的龍婆(演員:羅蘭)替他們進行粵俗「喊驚」儀式,召喚迷失的靈魂。

失控中佬
2017 年 6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html
節錄:獅子山下,香港精神,其實害死不少人,尤其是以事業為重的男人。部份男人在向上爬的過程中,長期被組織或制度壓迫,但是不敢反抗,也不敢走獨立自主之路,因為害怕付出沒有回報。老一輩的香港人從小被洗腦,以為死捱難捱就可以上位,結果性格扭曲、心理變態、保守虛偽、階級觀念重,只敢拿身份比自己低下的人出氣,下屬、新人、實習生和求職者成為熱門的選擇。

錢銀女人
2015 年 1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15.html
節錄:許仕仁這種男人,很像張愛玲筆下的佟振保 ―― 表面上事業有成,照顧家庭,符合主流社會的標準,內裡卻是個懦弱自私的小男人,有嫖妓的習慣,又發展婚外情,感情生活混亂。年紀不小了,但是從未長大。不負責任,累己累人。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的開頭:

忽然父親、贖罪老爹
2013 年 7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2.html
節錄:被女人用腹中塊肉要脅,是男人的惡夢。如果男人是普通人,女人的動機,通常是迫婚。如果男人有錢,可能是敲詐錢財。有這種經歷的男人,可能從此害怕女人,又或者用嫖妓取代婚姻。萬一我說錯了,歡迎各位大哥留言。(送給普通男人的:結婚?可以!不過要同我阿媽一齊住。重有,我無錢請陪月,OK 嗎?)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她們認為,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大時代
2014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劇中主角丁蟹(演員:鄭少秋)的口頭禪:「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則出自清代中葉面世的啟蒙讀物<增廣>。這本書,跟<三字經>、<百家姓>和<幼學瓊林>一樣,是老一輩的識字課本,流傳甚廣。如果你是愛看粵語長片的老人家,會覺得書中的人生格言耳熟能詳。因為那些上一代的處世智慧,早已經被寫成經典對白,然後由吳楚帆、白燕、張活游娓娓道來。

細價股
2017 年 8 月 2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25.html
節錄:新一代的細價股莊家,據說不乏老牌華人慈善團體的總理(贊助商)又或者馬會會員。換言之,他們一邊做壞事一邊替自己贖罪,還是一邊洗底一邊尋找客戶?聽起上來,跟黑社會返教會差不多。而推介這些細價股的財經演員(莊家的傍友兼寫手),又不乏有案底或曾經入獄的男人,即是蛇鼠一窩。古惑仔開俾面派對,局外人避之則吉,誤闖可能會無命的。

死亡筆記
2017 年 6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_30.html
節錄:細價股「股災」,為中國的金融改革帶來啟示。 A 股終於被納入 MSCI ,債券通(北向渠道)快將開通,中國想利用外資去槓桿(減債),理論上會比過去容易,洋人是否上當又是另一個問題。問題是:當洋人發表「死亡筆記」,打開口牌,爆黑材料,沽空造淡,中國的財金官員是否懂得應付?

Leapfrogging(蛙跳模式)
2017 年 11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leapfrogging.html
節錄:如果你知道甚麼叫 Leapfrogging(中譯:蛙跳模式),應該不會覺得用支付寶吃飯、購物、叫車或嫖妓是「先進」,用現金付款是「落後」。新科技的滲透率高,並不代表某個國家「先進」。Leapfrogging(蛙跳模式)是西方商學院理論,意思是:發展中國家跳過較舊的科技,直接引入較新的科技,形成比西方發達國家更高的滲透率 (Penetration rate)。這種現象,常見於電訊或能源行業。

29/11/2017

For silkroad: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For the second comment: 689 遲早要還!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教育騙局(五)


大學教育泡沫化、供過於求、學歷貶值,是全球性的現象,日本、南韓以及西方國家都是這樣。大中華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然而海外華人社會的獨特之處,在於早就應該被市場力量清理的高等教育界,因為大陸學生(港式官腔叫內地生)不斷湧入,令泡沫延遲爆破,一旦泡沫爆破的話,殺傷力將會更大。

新加坡:私立大專院校泡沫爆破

根據台灣<天下雜誌>的報導,新加坡的私立大專院校出現泡沫爆破的現象,數目由高峰期的 1200 家減至近期的 300 家以下,被業內人士形容為敲響喪鐘。究其原因,是這些私立大專院校的最大學生來源地是中國,在連串的假文憑和學校倒閉事件發生之後,大陸教育部門向出國留學的學生發出警告,建議不要選擇新加坡的私立院校,而新加坡政府的教育部門亦出手整頓市場秩序。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之下,連外國名牌大學也決定撤出新加坡,當中包括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新加坡分校,於 2013 年決定遷移至香港,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資料。

台灣:用「一個中國」承諾書換取大陸學生

台灣也有類似的問題。台灣的私立大專院校數目多,中學畢業生升讀大學的比率很高,但是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很低,令年輕人的怨氣很重。其中一間私立大專院校叫世新大學,為了爭取大陸學生來台就讀,不惜跟幾間合作的大陸院校簽署「一中承諾書」,答應課堂上不會提及「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等敏感題目,由於未經台灣的教育部門批准,被政府官員公開譴責。世新大學的創辦人是著名報人成舍我,五十年代初帶同妻女遷台,創辦「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後來升格為「世新大學」。成舍我的兒子叫成思危,十來歲投奔新中國,曾經多次來港,在公開場合評論股市走勢,因為講得一口流利粵語,吸引香港傳媒的注意。成家父子的故事,請參考另一篇文章<舍我、思危>,日期是 2008 年 5 月 1 日。

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新聞行業前景不明,舊媒體萎縮已成定局,新媒體(例如:Facebook)近年廣告收入見頂,又因為捲入間諜風波(證據:俄羅斯涉嫌利用社交媒體干預西方國家的選舉)需要加強內部監控,令經營成本增加,影響盈利能力,甚至要改變商業模式。勢色不對,本地生用腳投票,院校要靠大陸學生填補學額,於是不論是課程內容、言論尺度以及教師人選,少不免要遷就大陸學生的口味,結果是犧牲學術和言論自由(提示:七不講),觸及這個行業的底線。換言之,為了保住教職員的飯碗以及延續院校的生存,你可以去得幾盡?(你願意犧牲幾多?)所造成的扭曲,日後想撥亂反正,恐怕亦不容易。大陸學生集中的院校,條件較佳的本地生自動退避。除非學費大幅下降,否則要本地生回頭也很難。

香港:明德學院之死是泡沫爆破的先兆

香港的私立大專或自資院校,也開始出現泡沫爆破的先兆。香港大學附屬的明德學院因為收生不足,於 2016 年 5 月初,由港大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接管和善後。問題的根源,首先是 1997-98 亞洲金融風暴令出生率下降,令適齡的中學畢業生人數減少。其次是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不想孩子被愛國教育洗腦,小學畢業之後立即送往外國升學,梁振英和林鄭月娥的孩子也是這樣,因此經常被香港傳媒批評為口是心非。第三,是董建華任內 (1997-2005) 的教育改革製造了一堆認受性不足的學歷(例如:毅進、副學士、自資學位)以及間接催生了十多間自資院校,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需求不足,供應過剩,部份院校於是試圖向大陸招生,又或者派發獎學金吸引學生,據說有院校派發平板電腦。

林鄭月娥的應變之道

面對泡沫爆破的危機,林鄭月娥的應變之道,是派發公帑資助學生入讀這些自資院校,亦即是試圖拖延泡沫爆破的日期。她在首次行政長官答問大會宣佈,政府推出每年三萬元「自資學券」,資助中學文憑試符合「3322」成績以及入讀指定自資院校學位課程的學生。面對前任遺留下來的問題,不管是高等教育界的泡沫(董建華的德政)還是樓市的泡沫(曾蔭權任內停建居屋以及大陸黑金湧港的惡果),林鄭都是採取拖延策略。分別是:對付自資院校供應過剩的問題,她動用公帑替那些院校吊鹽水(港式粵語:打點滴)。對付樓市的泡沫,則試圖挖掘民間潛藏的購買力,然後透過政策引導棺材本進入樓市,而且是槓桿比率較高的一手市場,亦即是協助地產商散貨,讓小市民接火棒。證據:1. 公屋富戶的標準由雙軌制變成單軌制,迫使年老的公屋富戶入市購買私樓或政府剛剛推出的首置上車盤。2. 開始研究打工仔的強積金供款是否可以用作買樓首期(這是新加坡的做法)。請參考另一篇文章<棺材本托市>,日期是 2017 年 4 月 19 日。

林鄭是公務員心態,拖得就拖,敷衍了事,打發你走。如果可以的話,難題或炸彈留給下一任。最多只會小修小補,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表面功夫,應酬一下民意就算(提示:厚黑學+鋸箭法)。港式攻略,是如何在付出最少的情況之下,賺取最高的回報,月薪四十萬的林鄭是好例子。公務員的處世之道,請參考黑澤明電影<留芳頌>(1952),男主角是低級公務員,擅長運用太極推手打發市民,死前痛改前非。這部大師經典,適合公務員觀賞,林鄭是否會有共鳴,自己想。

香港的情況最為複雜

扯遠了,說回來。相比起新加坡和台灣,香港的情況最為複雜,原因是香港和中國之間存在從屬關係(即是:一國高於兩制),而來港內地生的數量控制於中共之手。從中共的角度看,派遣學生到香港讀書,可以發揮多種功能:滲透學術界、影響學生會選舉、製造新香港人(以及影響日後的直選和功能組別選舉)、替進駐各行各業的中資機構提供行政人員、培訓未來的治港幹部或政府部門首長甚至是未來特首。問題是,內地生也有自己的私心或盤算,未必是 100% 聽命於偉光正(中國共產黨)。換言之,各懷鬼胎,間中也鬼打鬼(中共的派系鬥爭延伸至香港),請參考另一篇文章<紅色無間道>,日期是 2017 年 9 月 20 日。

面對高等教育界泡沫爆破的危機,特區政府可以做的不多,而有錢的香港家長早就把孩子送走了。最怕是不知道甚麼時候,偉大祖國覺得人數差不多了,又或者是所帶來的副作用太多(例如:內地生洗黑錢的情況開始失控,連累無辜的中小企被外資銀行取消戶口),於是突然煞停,令來港內地生的人數大幅下降,會對香港的高等教育界帶來很大的衝擊。對,放亂收死(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中國式惡性循環。宏觀經濟如是,個別產業亦如是,教育界也不例外。

供過於求的自資院校以外,內地生佔學生比例高達七成的本地大學研究院課程,是另一個最容易受打擊的 Market Segment。立法會「元秋」(蔣麗芸)說得對,如果沒有內地生,本地大學的研究院課程可能有一半要「執笠」(結業)。可供參照的例子,是澳門賭業、香港的旅遊業和零售業(尤其是售賣珠寶的上市公司)。這幾個行業的共通點:自由行的購買力於 2014 年見頂,之後人數減少,大陸人的購買力放緩,公司業務需要轉型。另一個共通點,是業務的起落視乎大陸反貪腐的力度(權鬥的程度),政治風險高,難以預測(提示:貴州茅台的股價)。

至於香港的高等教育界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以及應變能力,日後又有多少間自資院校(或公立大學的研究院)需要結業,又是另一個問題。太過依賴中國,命運難以自主。個人或企業如是,大學教育亦如是。這種事情(客戶或收入來源單一),商學院語言叫集中風險 (Concentration risk) 。故事的教訓:不要隨便讀博士,否則閣下連自資院校的教席也找不到。務實的香港人不讀研究院,是對的。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賀桂芬: 5 年學生數銳減 21% 新加坡私校為何大規模倒閉?
(台灣)天下雜誌(2017-11-13)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138
節錄:今年初,新加坡發佈統計資料,私立大專院校家數目頭一次跌落到 300 家以下; 10 年前,這數字曾經逼近 400 家。 2015 年,新加坡有 18 家正式立案的私立大專院校倒閉 ,去年全年更加劇至 25 家倒閉,其中不乏像南洋教育學院及 2014 年才風光在烏節路開張的 M2 學院等知名學校,這對希望成為亞洲教育中心的新加坡,不啻是一大打擊。 90 年代至本世紀初,隨著中國及亞洲崛起,許多中國父母把孩子送到新加坡唸書,也有不少歐美學校為了連結亞洲,選擇新加坡大專院校成立新加坡校園,也吸引不少想要連結亞洲人脈的西方師生前來,讓輻員雖小的新加坡,在最高峰時各級私立學校數多達 1,200 多家。

新加坡最大生源國是中國大陸,在一連串假文憑和學校倒閉的事件發生之後,譬如 2009 年 Brookes 商學院倒閉,造成 150 多名大陸學生失學,已經繳了 25 萬元人民幣的學費也無法取回,隨後大陸教育部連續多次發布預警,建議學生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到新加坡留學盡量不要選擇私立學校就讀,這些示警據說是促使新加坡政府決定出手整頓私校的主要原因。但從倒閉或關校的學校看來,不只品質不良的私校被淘汰出局,甚至不少名校也撤出新加坡,包括霍普金斯學院、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以及紐約大學和國立新加坡大學的法學院雙聯學位課程在內的 5 所名校。其中一度被視為新加坡教育市場皇冠上面的明珠 ───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新加坡分校, 2013 年也決定將校園遷到香港。新加坡 PSB 學院招生部王燕指出,新加坡教育市場受到重創,原因有三:1. 金融海嘯之後,歐美許多學校調低學費以吸引外國學生,導致許多亞洲學生捨新加坡到歐美留學。2. 新加坡部份私校良莠不齊,假文憑情事造成太大的傷害。3. 外界的壓力,促使新加坡政府下手整頓私校,許多無法取得認證或通過考核的學校只能關門大吉。

洪博學:投共者的下半場人生
(台灣)民報 2017-11-10
http://www.peoplenews.tw/news/1ed2ad60-f231-4ae1-b5a1-1dacde9087e0
節錄:中國每年製造 30 萬博士,不包括海歸博士,每年 700 萬學生要搶進大學,學術市場空前發達,剛好趕上台灣街頭上招牌砸下,可以打死一個博士的年代,根據台灣教育部的統計;從 1996 年,台灣進入人人念大學時代,大學廣設,學位升格,每年製造本土博士 3500 人,加上 500 個海歸博士,留在台灣就業只有一千人, 3000 位博士只能流浪,最好的歸宿就是中國,加上少子化衝擊,留在台灣的博士,想教中學也很困難。中國向台灣博士喊話,回歸條件也不盡相同,學理工優於人文社會,海歸優於本土,對中國土產博士也一樣,台灣目前到中國大學教書者,已經有一千人上下。以目前行情來看;海歸的英美大學,如果是頂級常春藤盟校博士,月薪是 15 萬台幣到 20 萬台幣,其他住宿福利沒算進去,但是本土博士就很差了。國共內戰到目前,匆匆 68 年,用愛國主義招降的獵人頭遊戲,現在改成金錢收買,你不能怪台灣訓練出(來)的博士,選擇站在高牆這一邊。

( Auntie 的推介:這篇文章運用『獵頭』的概念,分析中共如何用錢收購供應過剩的台灣博士,裡面有提到那位在鏡頭前說『我愛中國,也愛台灣』的台灣女學者盧麗安和她的丈夫沈一帆,還有身世傳奇的經濟學者林毅夫。)

Doctoral degrees
The disposable academic
Why doing a PhD is often a waste of time
The Economist (Dec 16th, 2010)
Extract: Indeed, the production of PhDs has far outstripped demand for university lecturers. In a recent book, Andrew Hacker and Claudia Dreifus, an academic and a journalist, report that America produced more than 100,000 doctoral degrees between 2005 and 2009. In the same period there were just 16,000 new professorships. Using PhD students to do much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uts the number of full-time jobs. Even in Canada, where the output of PhD graduates has grown relatively modestly, universities conferred 4,800 doctorate degrees in 2007 but hired just 2,616 new full-time professors. Only a few fast-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Brazil and China, now seem short of PhDs.

世新大學簽一中承諾書 教育部長:違法究責
(台灣)自由時報 2017-03-02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990565
節錄:對於世新大學簽署一中承諾書,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在立法院教委會開會之前受訪坦言,他不了解此事,但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 33 條規定,我國學校與中國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的合作行為,應先向教育部申報,世新大學未向教育部申報,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教育部將深入了解究責,並同時函發各校再次提醒守法。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台灣與中國的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應先向教育部申報,於教育部受理其提出完整申報之日起 30 日內,不得為該締結聯盟或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教育部未於 30 日內決定者,視為同意。前項締結聯盟或書面約定之合作內容,不得違反法令規定或涉有政治性內容。教育部國際司長楊敏玲受訪表示,教育部初步(發現)只有世新大學簽署一中承諾書,應為個案,已要求世新大學提報過程及適用對象,教育部將在一週內和陸委會查處,二週內查清全國學校是否有類似情況。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如真違反,可罰新台幣 1 萬到 50 萬元,且限期改善。

習近平新政:七不講後又有十六條
BBC 中文網(2013 年 5 月 28 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3/05/130528_china_thought_control_youth
節錄:繼中共出台 9 號文件被披露規定「 7 不講」消息在網上傳出後,最近又出現一份最早於 5 月 4 日公布的<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意見>(簡稱 「意見」),進一步突顯習近平新政試圖加強管控思想的意圖。「意見」下達時間為 5 月 4 日,與網絡上開始廣泛傳播的「七不講」時間吻合。中國各地媒體當時也曾報導過一份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的文件。有分析人士認為,文件很可能是「七不講」內容的原始文本。網上廣泛流傳的中共「七不講」文件,要求高校教師不能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和司法獨立。據報,「七不講」文件下發至縣團級,指稱:宣揚「普世價值」的核心目的是排除黨的領導;「公民社會」主張是要在基層黨組織外建立新的政治勢力;「新自由主義」理念反對國家進行宏觀調控;提倡「西方新聞觀念」,是反對黨一貫堅持的「喉舌論」,要擺脫黨對媒體領導,搞蘇聯當年改革時推行的「公開化」,用搞亂輿論來搞亂黨、搞亂社會。

HKU Space 接管明德學院
東方日報 2016 年 5 月 5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505/00176_024.html
節錄:中學畢業生人數下降,敲響自資院校警鐘。多次傳出收生不足及有財政問題的自資院校明德學院出現管理變動,校長及校務委員會主席雙雙辭職。有學生憂慮明德日後的發展,最壞的打算是轉校。明德學院是港大成員機構之一,二O一二年成立,由於校長麥培思已請辭,即時生效,港大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經文將出任學院暫代校長,今日會交代學院未來發展方向。據了解,開辦多個自資學位課程的明德學院原預期會有近三千名學生,但現時只有約六百人,本學年四年級學生畢業後,學生只剩四百人,本學年亦只有數十名新生。由於收生情況不理想,單在二O一四/一五學年,明德出現逾一千三百萬元赤字。今次除了管理層換血,據知明德的行政人員亦要由近六十人大幅減至三十多人。

自資學額過剩問題勢加劇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2 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0712/20086978
節錄:中學文憑試考生持續下跌,預期至 2023 年後才逐步回升。今年一共 2.1 萬名日校考生考獲「3322+2」入大學門檻成績,較去年減少約 2,700 人,而全港有逾 2.3 萬個資助或自資一年級學士學位,意味考獲「3322+2」的考生,篤定可入讀學士課程。與此同時,自資學士學額過剩問題勢進一步惡化。八大今年提供 1.5 萬個一年級學士學額,自資界別則提供約 8,000 個一年級學士學額,合共約 2.3 萬個。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指出,整體考生人數持續下跌,去年已出現「學額多過考生」情況,今年進一步加劇。他解釋,未能入讀八大、成績又達「3322+2」的考生,尚有人選擇海外升學,或情願讀副學士再銜接八大,七除八扣後預料自資學士學額過剩將會更嚴重。

關焯照:自資學券破壞院校優勝劣汰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7 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0707/20081652
節錄:林鄭月娥在首次行政長官答問大會宣佈,將會增加教育開支以支持本地的教育發展,包括政府推出每年三萬元「自資學券」,資助文憑試符合「3322」(成績)及入讀指定自資院校學位課程學生。自 1997-98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嬰兒出生數字持續下降,令本地學生數量逐年減少。大批自資專上學院最近幾年均收生不足,反映低生育率已對香港教育機構帶來明顯衝擊。文憑試畢業生數量下降已維持了一段頗長時間,專上院校卻無視這計時炸彈,仍然不斷推出自資學士學位課程,最終形成收生不足的困境。部份收生嚴重不足的專上學院根本缺乏競爭力,正所謂適者生存,有口碑的專上學院在劣勢下仍能吸納足夠的學生,這段期間正好為專上學院製造汰弱留強的局面。林鄭政府又何必在此時出手,挽救那些水準平庸的學院呢!現時政府所提出的「自資學券」肯定是經濟效益不高的教育措施,一旦執行,最大得益者將會是專上學院,絕對不是學生。

相關院校報讀人數升五成 自資課程三萬資助涵蓋 15 院校
頭條日報 2017 年 8 月 5 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daily/hk/590966/
節錄:被學生形容為「及時雨」的自資學位課程每年三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政府昨公佈詳情,計劃將涵蓋十五間院校的自資學士學位及銜接學位課程,合共有逾三百個課程供合資格學生報讀。有參與院校指,報名人數較去年升逾五成。特首林鄭月娥提出的三十六億教育新資源方案,早前獲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包括為合資格及入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三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政府昨公佈,計劃將涵蓋十五間院校,首年學士學位課程共一百四十六個,而銜接學位課程則有一百五十八個。政府發言人指,學生須在中學文憑考試考獲「三三二二」成績,如報讀自資銜接學位課程,則須具有副學位資歷,符合資格的新生和舊生均可獲得資助,資助金將在正常修業期內發放,但學生仍需支付扣除資助金額後的學費,有需要的學生仍可申請學生資助。而參與院校將基於實際入讀課程的學生人數而獲發資助。

相關的文章:

洋鸚鵡
2015 年 10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html
節錄:外國一些名牌大學,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大量中國學生湧入,學費源源不絕送上門,但是中國學生收得太多太濫的話,學校需要照顧他們的獨特口味和需要,代價是容易失去自我,甚至是自貶身價。解決之道?在中國境內開設分校(分店),讓中國顧客無須奔波千里,又可以把中國學生集中管理,令母校校園保持安寧恬靜,優良傳統免受中國學生的衝擊。換言之,錢照賺,但是想辦法減少所帶來的副作用。

紅色無間道
2017 年 9 月 2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_20.html
節錄:中共滲透香港的大學和傳媒行業,其實從未停過。疑似的紅色無間道,我見識過不止一位,但是從來沒有人試圖把我吸收入黨。政治和宗教團體吸納會員,會按照利用價值分等級,然後提供不同的待遇。它們最想要的,是具備權力或財富或名氣的人,因為他們能夠為組織的生存發展作出貢獻。這個世界,就是那麼現實,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

教育騙局(四)
2017 年 9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不應該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提示:沈祖堯)?太遲了。香港成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大學是接近權力核心和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一定會被捲入漩渦。校董會越來越多建制派,海歸派大舉南下(而且是同一間國產大學的校友集體進駐某個學系或學院),學生中內地生的數目又不斷增加(最新數字是 2003 年的三倍),有今日是必然的結果。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某程度上,以上的分析,也反映出香港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就是山頭眾多,人脈交錯。多年來,不少政商名流和名門望族都透過捐款或者其他途徑,跟某大學某學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或者對某大學某學系擁有某種影響力。這種情況,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大學身上,尤其明顯。在外國,大學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在香港,大學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是中環的縮影。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越來越似澳門賭場貴賓廳。如果香港是一盤生意,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錯,「自由行」可以幫你「交數」(達成銷售指標),交租出糧,燈油火蠟,向股東交代。表面上,高增長概念,股價上升,前景向好(但是近期「自由行」的消費力開始放緩)。代價卻是:喧嘩吵鬧,烏煙瘴氣,黑錢氾濫,北姑橫行。這種情況,商學院語言,叫「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

舍我、思危
2008 年 5 月 1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5/blog-post.html
節錄:一九五二年,父親帶著妻女遷往台灣。此後數十年,父子兩人分道揚鑣。五十年代初,父親在台灣當立法委員。那是蔣家天下的年代,網上的資料沒有提及他的黨籍,只是說他曾經頂撞蔣介石、爭取開放報禁以及為白色恐怖的受害人呼冤。遷台之後他似乎沒有坐過牢,這樣看來,應該算是國民黨的「諍友」。一九五六年,父親在台北成立「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後來升格為「世新大學」。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特區政府對長者真是無話可說,一方面拒絕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又積極開發各種為退休人士度身訂做的理財產品(例如:銀色債券、終身年金計劃、安老按揭計畫),呼籲長者把棺材本拿出來,交給公營機構或保險公司代為投資(錢生錢),換取穩定的現金流,亦即是變相動用長者的棺材本托市,支持股票或債券的價格。大陸的做法,是社保基金入市托 A 股和購買國債。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民國奇書<厚黑學>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攻略」是對「交數」文化的消極抵抗,也是一種非常犬儒的生活態度。既然無法推翻強迫我做交數工具的各種社會制度,以及避開執行這套制度的各色人等(官府、老闆、上司、老師、父母、伴侶),唯有敷衍了事,盡量減少付出,就當是向制度進行小規模的報復,好讓對方明白我的不滿,但是又不會立即把我拉去打靶,也無法懲罰我的小奸小壞。北方人的說法:好死不如賴活。

17/11/2017

For 米:老一輩愛面子,也容易受制於說三道四的八卦親戚。公務員通常保守虛偽,否則無法融入官僚制度,林鄭是好例子。

For T:No. I was using materials from Wikipedia. Sorry, 我打錯字害埋你,應該是<留芳頌>才對,有「萬世留芳」的意思。

2017年11月10日星期五

Leapfrogging(蛙跳模式)


如果你知道甚麼叫 Leapfrogging(中譯:蛙跳模式),應該不會覺得用支付寶吃飯、購物、叫車或嫖妓是「先進」,用現金付款是「落後」。新科技的滲透率高,並不代表某個國家「先進」,背後牽涉很多原因,事情很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清。

Leapfrogging(蛙跳模式)是西方商學院理論,意思是:發展中國家跳過較舊的科技,直接引入較新的科技,形成比西方發達國家更高的滲透率 (Penetration rate)。表面上,後發先至或後來居上。這種現象,常見於電訊或能源行業,教科書以及網上的資料,經常引用以下兩個例子:

1. 發展中國家跳過固網電話,直接引入流動手機,而且很快被廣大的貧窮人口所接受,滲透率高過西方發達國家。背後的原因,可以是鋪設網絡有困難,缺乏配套的基建設施(例如:電力供應不足或不穩定,銀行系統落後於是手機成為農民最愛用的交易平台)。這種情況,曾經出現於越南、印度和非洲。

2. 發展中國家跳過污染環境和缺乏持續性的舊能源(例如:煤炭、石油),直接引入比較環保和乾淨的太陽能發電技術,滲透率高過西方發達國家。背後的原因,可以是該國處於長年日照的中東沙漠地帶。但是那些發展中國家,女人不可以駕駛汽車,外出的時候要穿蒙面的罩袍,還有很多複雜的政治和宗教衝突(例如:什葉派 vs 遜尼派)。這些國家是否「先進」,自己想。

至於偉大祖國,流動支付科技(例如:支付寶)的滲透率高,跟中國的金融系統的發展過程有關。由於假身份、假證件、假文件和假人民幣氾濫,支票及信用卡從未真正普及,而是一下子跳入較新的移動支付科技(例如:支付寶)。關於大陸人的假身份和假證件問題,請參考<假如我是真的>和<姓甚名誰>兩個系列,收藏於 2010 年 10 月 和 11 月的檔案夾之內。 1949 年中國共產黨上台之後,從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處於閉關鎖國的階段(香港是窗口),令很多行業的發展以及人才培訓出現斷層,到新中國恢復跟國際社會的交往,開展商貿活動,才引入最新科技,於是容易出現 Leapfrogging(蛙跳模式)的現象。

香港的情況不同,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一直跟國際社會接軌,科技發展傾向採取循序漸進的模式(即是:固網、傳呼機、流動電話、智能手機),再加上港式官僚繼承了英國殖民地的保守作風,在本地大學修讀理科或工程的男生又轉行者眾(原因:香港是炒賣之城,客觀環境不利科研),種種因素影響之下,令香港不容易出現青蛙跳躍式的科技突破。中港兩地的土壤和發展模式不同,不適宜直接比較。至於那些接受傳媒訪問,批評特區政府對於初創企業的支援不足,認為香港比深圳還要落後的國產尖子,到底是想跟特區政府要錢(即是:高槓桿創業或收購),還是利用香港做跳板移居西方國家,or both,自己想。

究其原因,「先進」是個非常複雜的概念,涵蓋多個層面。中國人對於文明或進步的理解,依舊停留於技術層面,而且只能理解數字(例如:GDP、Gadget 的滲透率、西方傳媒或國際智庫所編製的排名表)。已經是 21 世紀了,依舊迷信科技興國,思想永遠停留於封建時代。尋常百姓一旦誤觸當權者的逆麟,輕則入獄,重則送命,而且連累家人和朋友(例子:劉曉波)。大陸官媒跟隨領導人發強國夢,自我感覺極度良好,港式粵語叫「打飛機」(男人的高射炮),妄想學而優則仕的學者名嘴健筆索性更進一步,脫下褲子跟妓女打真軍,然後在鏡頭前跟大家分享北上嫖妓心得,亦即是透過傳媒向北京喊話,明白未?那個研討會,被網民定性為「幾條著西裝的 L 樣圍爐打飛機!」,哈哈。

港男之間分享北上嫖妓心得,港式網絡語言叫「包膠」,即是普通話「報告」的粵語諧音。火雞大學的「雷」教授有沒有嫖妓,引發香港網民的熱議。涉嫌學歷造假的建制派女議員批評「雷」教授的「叫雞」言論失當,「雷」教授反指對方「思想太古肅」,聲稱「叫雞」(嫖妓)是「深入民心」的廣東俗語。急於被祖國收編的「港狗」實在太多,但是狗糧或狗籠不夠分派,於是狗咬狗骨,令花生價格急升。「雷」教授娛樂性豐富,香港人被他「雷」倒,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中國共產黨是照妖鏡,令很多學者名嘴健筆現型。我同情「雷」教授的學生,被老師害到學歷貶值,但是投訴無門,因為教育官僚跟「雷」教授一樣忙於投共。可憐火雞大學的經濟系畢業生,日後在中環行走,要看很多奇奇怪怪的臉色,聽很多有骨有刺的說話。教財經學科的男人為了向紅色廟堂求一官半職,不惜打爛學生的飯碗,這就是今日的香港。女學者的版本,有教法律的鼠王芬。接近權力核心的學科首先淪陷,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

插圖來源:
http://blogs.3ds.com/perspectives/what-is-leapfrogging-for-sustainability/

YouTube 精選:

Kermit the Frog Sing Along | Rainbow Connection | The Muppets (3: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hyiBv-oQc
背景資料:"Rainbow Connection" is a popular song written by Paul Williams and Kenneth Ascher and originally performed by Kermit the Frog (Jim Henson) in The Muppet Movie in 1979. The song was nominated for an Academy Award for Best Song in 1979.

關正傑:<明日再明日>(2: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71LSHbcJU
這是關正傑的粵語版,歌詞保留了原曲的田園風味。

中國廣告長城獎(影視銀獎):<Visa 夜宴篇>(1: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E8Mf5wYVU
來自大陸、台灣和香港的男人爭埋(買)單。大陸佬似黑幫,以為自己一言九鼎(提示:李飛)。台灣幫娘娘腔,以為自己英俊瀟灑。香港代表是個怕事的小男人,嘗試在大陸和台灣之間做和事老,哈哈。大陸女星姚晨(提示:潛伏)演女侍應,喝令男人用 Visa。無用的,中國男人不會聽女人的話。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Wikipedia - Leapfrogg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apfrogging
Extract: Leapfrogg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recently the concept of leapfrogging is being used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which may accelerate development by skipping inferior, less efficient, more expensive or more polluting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es and move directly to more advanced ones. The mobile phone is an example of a “leapfrog” technology: it has enabled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skip the fixed-line technology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move straight to the mobile technology of the 21st. It is proposed that through leapfrog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avoid environmentally harmful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do not need to follow the polluting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adoption of solar energy technolog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xamples of where countries do not repeat the mistakes of high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in creating an energy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fossil fuels, but "jump" directly into the Solar Ag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he limits of leapfrogging
The spread of new technologies often depend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older ones
The Economist (Feb 7th 2008)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0650775
Extract: MOBILE phones are frequently held up as a good example of technology's ability to transform the fortunes of peopl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places with bad roads, few trains and parlous land lines, mobile phones substitute for travel, allow price data to be distributed more quickly and easily, enable traders to reach wider markets and generally make it easier to do business. The mobile phone is also a wonderful example of a “leapfrog” technology: it has enabled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skip the fixed-line technology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move straight to the mobile technology of the 21st. Surely other technologies can do the same?

Alas, the mobile phone turns out to be rather unusual. Its very nature makes it an especially good leapfrogger: it works using radio, so there is no need to rely o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s and phone wires; base-stations can be powered using their own generators in places where there is no electrical grid; and you do not have to be literate to use a phone, which is handy if your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is in a mess. There are some other examples of leapfrog technologies that can promote development - moving straight to local, small-scal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ased on solar panels or biomass, for example, rather than building a centralised power-transmission grid - but there may not be very many.

Indeed, as a recent report from the World Bank points out, it is the presence of a solid foundation of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become widely diffused. The World Bank's researchers looked at 28 examples of new technologies that achieved a market penetration of at least 5% in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found that 23 of them went on to manage a penetration of over 50%. The World Bank concludes that a country's capacity to absorb and benefit from new technology depend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more basic forms of infrastructure. This has clear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olicy. Building a fibre-optic backbone or putting plasma screens into schools may be much more glamorous than building electrical grids, sewerage systems, water pipelines, roads, railways and schools. 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could always jump straight to the high-tech solution, as you can with mobile phones. But with technology, as with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short-cuts are rare. Most of the time, to go high-tech, you need to have gone medium-tech first.

What is Leapfrogging for Sustainability?
By Aurelien
April 22, 2014
http://blogs.3ds.com/perspectives/what-is-leapfrogging-for-sustainability/
Extract: I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 particular in Schumpeter’s) however, leapfrogging refers to th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leading to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cycle, as opposed to smaller, incremental innovation steps. The new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often comes to swipe away the previous technology consequently becoming obsolete. In most cases, the new breakthrough comes in at a time where the current technology has already saturated the market: think of electrical locomotives replacing steam locomotives, or mobile phones replacing landline phon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ikipedia - List of countries by smartphone penetr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smartphone_penetration

Business Model Strategies & Tools for Disruptive Digital Innovation
http://www.leapfrogging.com/2017/08/09/business-model-strategies-tools-for-disruptive-digital-innovation/
Extract: Want Disruptive Digital Innovation? Here are 5 Business Model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Strategic Business Growth. 1. Innovate the experience platform - Uber is the world’s largest “taxi company” and doesn’t own a single vehicle. OpenTable is the world’s largest dining service and doesn’t own a single restaurant. Airbnb has the most “lodging rooms” but doesn’t own a single hotel. Facebook is arguably the largest content company in the world, all without producing content. The point: customers want service but in today’s digital world, companies don’t have to own the hard assets to provide that service. Figure out the real value underlying what customers want and explore ways to become the marketplace between those that have the assets and those willing to pay.

MBA 智庫百科:蛙跳模型(Leapfrogging model)
http://wiki.mbalib.com/zh-tw/蛙跳模型
節錄: 1993 年,貝里斯(Brezis)、保羅•克魯格曼 (Paul Krugman)、齊東 (D.Tsiddon) 在總結發展中國家成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後發優勢的技術發展的「蛙跳模型」,又稱「蛙跳模式」。該模型研究國與國之間為什麼會發生技術領導權的轉移,它解釋了落後國家超常規的發展和趕超先進國家的現象。比如 18 世紀英國超過荷蘭, 19 世紀末美國和德國超過英國。克魯格曼認為後起國可以通過學習迅速趕上原來的領先國。領先國在舊技術上有學習效應,舊技術的生產率比新技術初始時高,因此會選擇繼續沿用舊技術。而後起國由於勞動力成本較低,會選擇新技術,從而在未來取得技術優勢。後起國家很可能在獲得這樣的技術優勢後,像青蛙跳躍一樣超過領先國。蛙跳模式認為國家興衰的原因是:由於技術變遷的特點,發展中國家具有後發優勢,先進國家的技術水平可能會因為技術慣性而被鎖定在某一範圍內小幅度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後進國家就可能超過原來的先進國家,這就是「蛙跳」過程。因為巨大的技術突破會從根本上改變原有技術的性質,而這種技術突破往往發生在後進國家。企業追求短期利益會導致國家技術發展的「短視效應」,長期來看是不利的。因此,國家鼓勵技術進步的產業政策是極為重要的。

環球網:科技:
海歸回國後吃飯結賬,中國小夥伴舉動讓他目瞪口呆(簡體字)
2017-01-15
http://tech.huanqiu.com/news/2017-01/9950138.html
節錄:有一種回國叫做「結賬時,大家掏出了手機,我掏出了現金。」隨着智能手機普及率的增加,用户的消費習慣也在隨着這一趨勢發生相應的變化。年輕的一代更喜歡用智能手機來完成購物、點餐、拼車等消費活動。中國正走在移動技術的前沿:微信和支付寶的出現,讓二維碼成了購物、打車、叫外賣時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將中美移動支付進行對比,無論是在用戶規模還是用戶接受程度上,中國都已經後來居上,全面超越了美國。美國因為擁有強大的信用卡體系,刷卡消費已經成了人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因而移動支付在美國變得步履艱難。而中國人總是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手機,因此在移動支付獲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領頭羊。

【盧斯達:叫雞要依賴支付寶真係好可憐 | SOSreader】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叫雞用支付寶,是不是很進步?有人這樣言之鑿鑿。我不知道。但這對妓女和嫖客都可能不太好。中國沒有娼妓合法化,娼妓業製造的利潤,屬於地下經濟其中一部份。本來地下經濟的好處就是擺脫政府的監管和逃避徵稅。當所有人都用支付寶來叫雞,那麼這塊地下經濟就完結,再沒有避稅的空間。至於那些買春的「朋友」,用自己的支付寶來叫雞,不就是留下腳印嗎?給老婆知道還好,因為叫雞而被行政拘留,也是靠「電子足印」。叫雞的人真的會用支付寶嗎?人人都這麼勇敢嗎?用支付寶來叫雞,其實是在一個一個官僚面前扑野。好像清自順治以來,皇帝每晚想臨幸妃子,就「翻牌子」,選一個,還要由敬事房的太監背著妃子來,然後太監還可以高高在上的待在門外,還有權催促道「是時候了」,然後抬出祖宗皇帝的教誨,說皇帝應該保重龍體、不能耽於逸樂。用支付寶來叫雞,大概就是這麼不自由。叫雞不是想尋回一點自由嗎?叫雞叫到太監在門外、叫到黨員官員可以閱覽紀錄,嫖妓嫖到這麼局促,就像男人到三十歲還要依賴交通工具,好可憐,太悲哀。

高慧然:妓女讓你白爽
蘋果日報 2017 年 11 月 9 日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daily/article/20171109/20208253
節錄:著名愛國教授描述在中國的美好生活,其中一件事是中國的嫖客很摩登,可以用手機支付嫖妓的銷魂費用。香港與之相比,就落後得多了,嫖客開心過後,要把錢一張一張數給妓女。網民大肆批評愛國教授,還有人罵他猥瑣,彷彿做嫖客的人是教授本人。這很不公道。因為大家都誤解了教授想傳達的真正訊息。教授想說的是,當嫖妓可以用手機「照」一「照」埋單,省略了把霉霉爛爛、散發不潔氣味的人民幣拿出來一張一張點算的步驟,那麼,嫖客與妓女的關係就恍如 Uber 司機與乘客的關係,好像再也不涉及商業與買賣,有了浪漫色彩。在現代中國做一個現代嫖客,終究是比在香港做嫖客優勝的,不止勝在付款時的「現代化」,還勝在令商業活動充滿情感色彩。你嫖了妓,但你以為你做了愛。你甚至可以把妓女想像成與你相濡以沫,只收象徵式家用的結髮黃臉妻。這就是一個一個香港人投身中國的原因了,假作真時真亦假,假的,甚至比真的更像是真的,用馬雲的話來說,是假貨比真貨更好。妓女,讓你感覺比老婆更愛你,連皮肉錢都不要,讓你白爽。這樣的快樂,在香港當然找不到。

相關的文章: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一場佔領運動,令很多人露底。 689 、高官、議員和商界以外,還有財經學者。有一位作風很「雷」的經濟學者,以佔中運動開始 (9.28) 之後兩日的股市跌幅,計算出每位港人的金錢損失是五萬元(港幣),認為此乃佔中陣營欠港人的債。這位教授的治學態度,跟勒索金錢的北姑差不多。堂堂系主任,居然是北姑思維,問你死未!難怪有位寫財經專欄的「火雞」大學舊生,第一時間跟「雷」教授劃清界線,以免身上的標籤貶值。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你是反對國民教育的香港人,很想跟大陸切割的「本土派」,是要求立即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激進」八十後,又或者是聽見「自由市場」就火滾的 V 煞仔,那麼雷鼎鳴對於國民教育、奶粉荒以及「佔領中環」行動的言論,足以替閣下疏通血管,甚至是「通波仔」(粵語:心臟搭橋手術)。在網上世界,雷鼎鳴的言論很惹火,欲知詳情,請上網。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節錄:土產財經學者的常見問題,是視野狹窄,沉迷計算,以及一本通書看到老。為了符合理論框架的種種限制,不惜把客觀現實重新剪裁,然後得意洋洋地告訴你這套理論是如何偉大,只要當權者肯照他的說話做,就可以一夜之間解決所有的問題。我明明是國師的材料,怎麼還沒收到來自官府的電話?他們的文章,有相同的問題:不懂人情世故,但是自我感覺良好。對現實世界缺乏認識,但是好為人師。寫作技巧參差,部份人屬於中學生水平,經不起推敲。

給梁美芬的信
2014 年 7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4.html
節錄:你讓法律學生明白,讀這一科,日後不一定會變成余若薇、梁家傑,也可以成為梁愛詩、梁美芬這種愛國愛黨的紅色人才。你讓香港的中產家長明白,不要隨便叫孩子投考法律學院,因為萬一成績不好或運氣欠佳,考不入 HKU 被派入 CityU ,孩子的老師不是戴耀廷而是梁美芬,他日畢業之後到中環的律師樓求職,一定會被另眼相看,以及得到非一般的待遇。身為大學教授,你能夠不顧學生的飯碗,為解決黨的困難而堅決鬥爭到底,非常好!

假如我是真的(一)
2010 年 10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0/blog-post_7584.html
節錄:如何判斷眼前這個來歷不明、背景神秘、說話吞吞吐吐、故弄玄虛的內地人到底是太子黨還是拆白黨,如何避免誤墮色情以及財務陷阱,以免被有組織犯罪集團敲詐勒索、綁架禁錮,是外國名牌大學以及私人銀行開設的富二代暑期班不會傳授的學問。當中有江湖智慧,也有國情教育,由查證對方的身份開始。

姓甚名誰(一)
2010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1/blog-post.html
節錄:從境外生意人的角度看,替內地人「起底」(進行背景審查),是希望查證對方是否具備他或她所聲稱擁有的權力、影響力、人脈關係和財政實力,這些東西,不容易量化,但是對於一個投資項目的成敗,可以起關鍵作用(能否拿到必須的審批和資金)。傳統東方父權社會中,這些東西沿父系血脈傳承,但是內地人的命名習慣,往往切斷了孩子跟父系家族的連繫,令調查工作倍添難度。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靠不斷入行的年輕人賤賣青春注入新血,直至被時代淘汰為止。

甚麼人騎甚麼馬
2016 年 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html
節錄:男性金融從業員,通常是賭仔性格。金融市場是賭場,吸引賭仔入行,不難理解。近水樓臺,炒埋一份,成為病態賭徒,輸掉身家連累老婆,賠上婚姻與家庭,也很常見。男人五大惡習:「嫖賭飲蕩吹」。金融從業員,賭幾乎中硬。賭完錢,想輕鬆一下,集體飲酒嫖妓,容易沉迷酒色。五大惡習連中三元,是這個行業的陰暗面。

打得飛機多會盲
2016 年 4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html
節錄:打得飛機多會盲,是壞男人 6 號教我的。他幼承庭訓,然後向小妹轉述中國特色的性教育。老一輩的華人父母擔心兒子血氣方剛,濫發高射砲(提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把子孫根弄壞,無法傳宗接代,於是提倡手淫或梅毒會致盲的說法,用來唬嚇男孩,要求他們潔身自愛。

排污券
2013 年 6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8.html
節錄:所謂「界外效應」(Externalities),是指個人(或企業法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人(又或者一大群人),但是無須承擔所帶來的後果(包括好處和壞處)。教科書經常引用的例子,是工廠在生產過程中製造的有毒物質污染了河道,直接影響下游居民的健康。做成「界外效應」的原因,可以是資訊不流通(受害人不知道應該追究誰)、產權不清晰(自然環境人所共有但並不屬於任何個人)、交易成本的差異以及市場失效 (Market Failure) 等等。

排擠效應
2008 年 9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21.html
節錄:沒有獲得丈夫支持的女人,將全部寄託放在孩子身上。婚姻越是不美滿,越要管教子女。(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母親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過份緊張的親子關係,反而製造出很多兒童心理的新問題。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四眼妹(一)
2012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html
節錄:另一條路是走「小眾路線」 (Niche Player / Focus Strategy) 或者採取所謂的「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例如:黃耀明、梁文道),賣點是有個性,照顧被主流市場忽略的顧客群,嘗試開拓屬於自己的天空。成功了,你會擁有一群忠心的顧客,但是數量不多,不會產生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效益(即是:產品的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結果是:你對公司或者家族的盈利貢獻有限,於是不得寵,容易被冷待、被邊緣化。

陶傑 vs 梁文道 (二)
2008 年 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14.html
節錄:唸過商學院的人都學過「產品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 這個概念。由產品推出市場開始直至完全停產為止,中間經歷四個階段:介紹期 (Introduction)、成長期 (Growth)、成熟期 (Maturity) 和衰落期 (Decline)。上圖的橫軸是時間,直軸是銷量,需要詳細說明的話,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www.quickmba.com/marketing/product/lifecycle/

入行障礙(一)
2012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7.html
節錄:分析行業前景的五力模式 (Porter’s five forces) 中,有幾種常見的入行障礙 (Entry barriers / Barriers to entry)。其中一種,叫資本要求 (Capital requirements),意思是:進軍某個行業,需要龐大的起動資金,並非普通人或者中小企能夠負擔,於是入行者稀,容易形成壟斷。香港人的婚姻,物質門檻高,是個好例子。網上的電車男慨嘆,香港的戀愛婚姻市場貧富懸殊,有錢的老男人一拖幾,窮小子則只能打飛機(高射砲)。

OPM (Part 5)
2012 年 8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5.html
節錄:特許經營 (Franchising) 其實是專利授權 (Licensing) 的一種,常用於服務行業。特許經營的授權者 (Franchisor) 與加盟商 (Franchisee) 之間,美其名,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請注意:魔鬼在細節中)。從特許經營的授權者(以下簡稱:總公司)的角度看,用這種方式拓展海外市場,有以下幾個好處。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在香港,基督教的傳教手法接近特許經營 (Franchising) 或者傳銷/直銷 (Direct Marketing),都是把外國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尤其是美國福音派或者基要派的那一套)照搬到華人社會,工作指引 (Working Manual)、操作指南 (Operation Guideline) 和靈修材料也是照單全收,一字不漏譯成中文。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肥佬黎的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分析,是小組討論的好材料。從八十年代初創辦佐丹奴(港股編號:709)開始,他發動過多場商戰,轉戰過不同的行業(包括:服裝零售、傳媒、電子商貿),視乎競爭對手的反應,成敗參半。黎智英知名度高,資料不缺,為大學的商學院提供了富有東方色彩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ies)。他的商戰經歷,可以用來解釋不少工商管理學生必讀的基本概念。

瓣數多(三)
2014 年 9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18.html
節錄:企業多元化發展 (Diversification) 的原因,離不開:增長放緩、成本上升、利潤微薄、競爭激烈、官府改例、行業衰落及科技發展改變商業模式等。多元化發展,有幾種做法。可以是進軍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甚至是徹底放棄本業)。也可以是利用現成的產品,進軍高增長的新興市場(例如:迪士尼在香港和上海開設主題公園),又或者是在現有的市場推出全新產品(例如:McCafe)。

瓣數多(四)
2014 年 10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1.html
節錄:香港幾間華資地產商,都是綜合企業 (Conglomerate)。發展過程,大同小異。七十年代賣樓起家,上市之後作橫向式多元化發展。最初是拓展與地產相關的行業,例如:物業管理、零售、酒店、交通、公用事業。踏入九十年代,則順應潮流進軍電訊、科網和傳媒行業。中間又可能利用香港的賣樓收入,收購海外的基建項目。結果幾十年下來,公司慢慢演變成為一個以地產為主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從地產商的角度看,多元化發展有以下的好處。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綜合企業,可以用 BCG Matrix 來分析,當中包括幾大華資地產商:正考慮放售百佳超市 (Park N Shop) 的長和系、新鴻基系、新世界系、九龍倉系。以長和系為例,其業務涵蓋地產、酒店、零售、電訊、運輸、基建等多個範疇,而每一門生意的遊戲規則、成功要素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市場定位 (Market Positioning) 和顧客需求都不盡相同,對管理層來說難度極高。

官商角力
2016 年 9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商品或服務,消費者有需求,但是供應不足或者質素欠佳,頭腦靈活的生意人,於是採用另類的手法去滿足需求。可以是公然違反法例,走法律罅又或者是靠燒錢搶佔市場佔有率(例如:Uber),希望造成聲勢又或者是既定事實,試圖衝擊官府的底線以及測試官員的容忍程度,看看能否開闢新的市場空間,最終迫使官府修改法例或遊戲規則,讓這些新推出的商品或服務由非法變成合法。

配對資助(二)
2016 年 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29.html
節錄:話口未完,又炒冷飯。繼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之後,特區政府推出科技券。靠派發現金券解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港式官僚的慣技。這一招,勝在不傷腦筋,不牽涉策略性思維,更不會驚動具備殺傷力的利益集團。透過派發現金券,官府把決策的權力及責任,通通推卸給消費者或業界的私營機構,亦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結果是好是壞,能否解決問題,已經不關官府或官僚的事。

10/11/2017

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女人嚇貓


萬聖節夜,外出歸來,看見鄰居所養的兩頭貓咪在家門前狂喵,表情驚慌,大啡貓不停地跳高抓鐵閘,小黑貓向我高聲呼救,發生甚麼事?外遊歸來發現家門上鎖?鄰居大嬸那裡去了?按門鈴,無反應。兩貓在我腳邊轉來轉去,不停地喵。

怎麼辦?先開自家的門,放下手袋,亮了燈,由得大門打開,讓貓咪知道,我願意提供短暫的住宿服務。有用,貓叫聲停止了。大啡貓踏前,但是沒有走進我家,小黑貓在牠的身後探頭探腦。好奇是貓的天性,八卦的時候是不會叫的。記起廚房內有罐吞拿魚醬,開了,用牛油小刀刮落碟,萬一鄰居大嬸今晚徹夜不歸,我會用食物引貓入屋,當暫託貓奴,與兩頭貓咪共度萬聖節。

正當我手持一碟吞拿魚醬,轉身步向大門之際,鄰居的門打開了,我看見鄰居大嬸的一頭亂髮。我笑說:「我以為你出左去(外出了)。」她解釋:「咁鍾意躝街咪由得佢哋遊囉!」(那麼喜歡遊蕩就不要回來!)噢,明白了,即是媽媽嚇小孩(媽咪不要你!)。鄰居大嬸習慣晚上處理家居廢物,把垃圾袋放置於後樓梯的膠箱內,兩頭貓咪會趁機跑到走廊遊蕩。這個場面我見過,所以猜得出前半部。走廊兩端是沉重的防煙門,貓咪是推不開的。中間是自動升降機的門,啡貓喜歡等 Lift(等待升降機的門打開),某夜牠等到我,讓我很開心。也許今夜兩頭貓咪玩瘋了,不聽召喚,大嬸發惡,突然關門,讓貓咪嘗試有家歸不得的滋味。我打開門,貓叫聲停止,她開門看二貓是否跑掉。一個惡女人的心計,被另一個女人用善意破解,就是那麼一回事。

兩頭貓咪飛奔回家,沒有向恩人道謝。吞拿魚醬放入雪櫃(冰箱),第二日變成三文治被我吃掉了。故事的教訓:對,一扇門關了,另一扇門會打開。但是你只會在第二扇門的門外徘徊,不敢飛奔入內。如果第一扇門重開,你還是會奔向比較熟悉的那道門。貓咪也許跟人類一樣,都是習慣的動物。我想跟鄰居大嬸講,小心不要弄假成真,否則貓咪乘坐升降機離開,你就喊(哭)都無謂。狼來了玩多了,會失去作用的。等到被嚇的那一位膽子練大了,又或者感情麻木了,就會變成斷線風箏從此一去不歸。這個道理,毛孩和小孩都適用。玩驚嚇,也要有分寸。

插圖來源:http://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auto-er/s3/media/image/2015/10/21/20151021-123219_U3357_M96258_554d.jpg?itok=feWSsxgV

說明:日本漫畫 What’s Michael?(港譯:我為貓狂,作者:小林誠)

YouTube 精選:

Elaine Paige - Memory (4: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6FE0z5JY_w
出自音樂劇 Cats 的歌曲,歌詞改寫自英國詩人 T.S.Eliot 的作品。

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MV (199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iy_LlfQh0
歌詞:「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待一扇不開啟的門。」

Maru o' lantern (2: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TJkM045PU
日本人氣家貓 Maru 的萬聖節 video,牠曾經替便服品牌 Uniqlo 拍攝電視廣告。

DANSONS LA CAPUCINE - PAROLE DE CHAT (1:5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ePsbJSS04
貓咪玩擊掌,旁白是法文,有英文字幕。

Shell game gambling and winning Cat (0: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pdVuV0z8I
賭神貓。

貓奴(中文字幕) (1: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gfOsrGUnI
故事的教訓:做貓好過做人。

相關的文章: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寫女人(四)
2015 年 1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7.html
節錄:以下兩個故事,出自男作家之手。同樣以黃昏時份的下雨天為場景,女主角都是出軌邊緣的人妻,而她們都有充份的理由。兩位男作家都拿過諾貝爾文學獎,不幸地,同樣自殺身亡。男人明白女人心,實屬難能可貴,但偏偏有自毀傾向,非常可惜。也許人生太苦,所以觸覺敏銳的天才容易早逝(佛家語:五陰熾盛),反應遲鈍的男人卻得享天年(渡邊淳一:鈍感力)。

請你食檸檬
2017 年 7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_28.html
節錄:女人對付她討厭的男人,常用的招數離不開:1. 裝作看不見對方,當男人透明。2. 黑臉或無表情,避免眼神接觸。3. 不回答對方的問題或訊息。4. 同行的時候,把大型手袋或購物袋掛在自己的臂彎,阻止男人接近。5. 如果男人走近或開聲,女人會轉身背向男人,或立即起身離開。6. 講一些很難聽的話,直接踐踏男人的自尊。7. 向男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03/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