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9年4月19日星期五

職業女性為何放棄向上爬


美國電影 The Associate (1996)(港譯:天生老細狂)中,黑人女星胡比高拔 (Whoopi Goldberg) 飾演一名出色的證券分析員。雖然她為老闆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升遷依然落後於表現較差的男同事。她一怒之下自立門戶,卻發覺身為女性難以爭取生意,於是虛構出一名白人男性夥伴,結果扭轉乾坤,甚至獲得從來不招收女性會員的俱樂部頒發獎項。最後,她當眾揭穿真相,震驚男性主導的華爾街 (Wall Street)。

「玻璃天花」不易打破

這個勵志故事純屬虛構,但是也反映出現實世界中,職業女性在事業發展路上所面對的障礙:即是「玻璃天花」 (Glass Ceiling) 與男性主導的企業文化 (Male-orientated Corporate Culture) 。「玻璃天花」是指女性到達一定的職級(通常是中層)之後,就無法更上一層樓,高層職位可望而不可及。根據西方學者的觀察,企業金字塔的性別比例通常是 5 : 3 : 1,即是:前線員工男女各半,中層主管有三成是女性,去到高層女性只剩下一成,男性佔九成。近年有跡象顯示,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已經成為中上層的職業女性選擇辭職,嘗試另謀發展。

財富 (Fortune) 雜誌曾經在 1985 年訪問 6 名誓要打破「玻璃天花」的職業女性。 10 年之後重訪各人,發現當中只有 2 人能夠成為高層,其餘 4 人已經放棄,自行創業或照顧家庭,而即使是成功向上爬的,也承認過程比想像中艱辛和漫長。另一項西方傳媒進行的研究則發現,從名牌大學的商學院畢業 10 年之後,女生中有三成已經選擇自僱或失業,而男生的比例只有兩成。

相比起男性,女性似乎更快和更早脫離攀爬企業階梯 (Climbing the corporate ladder) 的生涯。這是由於男女之別:女性把生命視之為許多不同甚至是不相關的階段,而男性則視之為一條有明確目標而且必須是上升的軌道。此外,女性較容易對工作間的侵略行為或惡性競爭反感,男性比較好戰或好鬥,於是樂此不疲或習以為常,也比較容易適應。

戰敗撤退還是養精蓄銳?

大部份的職業女性在辭職之前,都曾經拼命工作,比男同事加倍努力,才能爬升到一定的位置。那麼,她們為甚麼要放棄艱苦經營的成果?綜合多項調查,主要的理由如下:

1. 長期的精神和肉體疲勞影響了健康。

2. 希望工作和生活可以更自由。部份人表示想放棄高度自律的習慣,不想再強迫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

3. 對於經常被同事或客戶挑戰感到厭倦,不想每次與人交往都要付出額外的精力,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

4. 不想刻意模仿男性的處事方法,因為這樣做令女性更加自覺比男性次一等。

5. 缺乏鼓勵和支持,事業前景不明朗甚至是黯淡。職業女性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發現晉升的機會明顯減少,而同事通常是上年紀的男性,不理解她們的感受,甚至是刻意刁難或拿女人出氣。

6. 希望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調整人生目標或嘗試轉形。經過多年辛勤工作之後,她們發現所得的跟預期不符,又或者並非她們想要的東西,希望重新調整生活的優先次序,又或者改變生活方式。

7. 重拾年輕時的夢想或一直無法實現的心願,例如:進修、旅行、結婚生育。

總括而言,她們並非好像電影中胡比高拔的做法,想用另類的方式出人頭地,而是尋找另一種更加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她們並非戰敗撤退,而是養精蓄銳,為自己開展另一個階段的職業生涯作準備。不少職業女性在休息之後,會選擇創業或自僱。在美國和歐洲,由女性所創立的中小企數目,差不多是男性的兩倍。

結論

在西方國家,有關女性職業生涯的研究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向來重男輕女的華人社會相對落後。也許正如其中一位接受訪問的外國職業女性所言,要等到有足夠的女性人才脫離企業金字塔,形成一種氣候,才能敲響警鐘,迫使僱主正視這個問題。

(後話:這篇舊文寫於 1997 年初,修改一下,放在這裡,留個紀錄。今日重溫,絕不過時,原因是職業女性的處境沒有改善。香港的情況也許更複雜:回歸之後中資進駐,過百萬大陸人湧入,令職場的生態環境改變,中國特色的潛規則全方位滲透,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利。而港女不論學歷高低,在職場和情場上,都要面對大陸女人的競爭,處境更艱難。政府高官只顧出賣港人的利益,令我們失去自由,不論男女老幼都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有要求的年輕人出走,也許正合當權者的心意。面對事業瓶頸,八卦傳媒只會教職業女性嫁個有錢人或外國人。如果你照辦,又會笑你做妓女或食洋腸。無論你怎樣做女人,都好像犯下死罪,令女孩子不開心以及自我形象低落,成為容易被操控的笨女人,這些垃圾看來幹甚麼?如果小朋友還不懂,請上網搜尋:伊索寓言+父子騎驢。)

插圖來源:
https://www.peoplematters.in/article/culture/the-glass-ceiling-beyond-the-myth-vs-reality-debate-15076

YouTube 精選:

The Associate - Theatrical Trailer (1996) (1: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ewBTXlGP0
Whoopi Goldberg just can't seem to catch a break in the financial world as a single, black woman. So she creates a white partner to further her success. Dianne Wiest is cute as her bumbling secretary.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Wikipedia - The Associa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Associate
Extract: Investment banker Laurel Ayres (Whoopi Goldberg) is a smart and single woman trying to make it up the Wall Street corporate ladder, until one day she finds out that she is passed over for a promotion, because she is a woman. Unable to face the fact that her less intelligent male protege, Frank Peterson (Tim Daly), has now become her boss, she quits and tries to start up her own company only to find out that the male dominated world of Wall Street is not interested in taking an African American woman seriously, and thus is forced to create a fictional white man, Robert S. Cutty (inspired by a bottle of Cutty Sark) to legitimate her talents and make her professionally relevant in said world. Ayres does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the cultural and performative codes of the culture she seeks to impersonate. Ayres' financial wisdom is joined by the intelligent and computer-savvy secretary Sally Dugan (Dianne Wiest), who also was not properly recognized for her talents.

Together they are able to become the most successful independent stockbrokers in the world while helping a struggling high-tech computer company stay afloat. The film ends with Ayres donning the Cutty disguise one last time to attend a meeting of the exclusive gentlemen's club to accept Cutty's awards and unmasking herself in order to teach the male-dominated industry the evils of racial and sexual discrimination. Ayres is finally given credit for her work and creates a huge business empire with her friends at the helm. Frank attempts to land a job with the business, only to be laughed off.

MBA 智庫百科:玻璃天花效應 (Glass Ceiling Effect)
http://wiki.mbalib.com/zh-tw/玻璃天花效应
節錄:「玻璃天花板效應」是一種比喻,指的是設置一種無形的、人為的困難,以阻礙某些有資格的人(特別是女性)在組織中上升到一定的職位。「玻璃天花板效應」一詞首先出現於 1986 年 3 月 24 日的<華爾街日報>的專欄當中,用來描述女性試圖晉升到企業或組織高層所面臨的障礙。意思是:女性或少數族群無法晉升到企業或組織高層,並非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或經驗不夠,或是不想要其職位,而是企業或組織似乎設下一層障礙,而這層障礙甚至有時看不到其存在。

Definition - Glass ceiling
http://www.businessdictionary.com/definition/glass-ceiling.html
Extract: Invisible but real barrier through which the next stage or level of advancement can be seen, but cannot be reached by a section of qualified and deserving employees. Such barriers exist due to implicit prejudice on the basis of age, ethnicity, political or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or sex. Although generally illegal, such practices prevalent in most countries.

Glass Ceiling its Causes and Types
https://pakistanihr.blogspot.com/2012/05/glass-ceiling-its-causes-and-types.html
Extract: the term glass ceiling refers to "the unseen, yet unbreachable barrier that keeps minorities and women from rising to the upper rungs of the corporate ladder, regardless of their qualifications or achievements." Initially, the metaphor applied to barriers in the careers of women but was quickly extended to refer to obstacles hindering the advancement of minority men, as well as women.

相關的文章:

玻璃懸崖
2015 年 10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30.html
節錄:「玻璃懸崖」(Glass Cliff) 是指女性在突破「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之後,卻發現自己身處險境,有如站立於懸崖邊,稍有差錯便粉身碎骨。原因?只有當企業或組織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玻璃天花」才會短暫打開,讓女性接受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然而,當企業或組織渡過難關之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再度由男性掌握大權。

登上懸崖峭壁的女子
2017 年 3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3/blog-post_29.html
節錄:工作上,林鄭月娥面對一大群紅色背景的毒男(狠毒男人)。在經濟層面,林鄭月娥同樣面對紅色勢力所帶來的挑戰。英資裁員(例如:匯豐、渣打、國泰),外資金融機構的後勤部門遷移到東九龍,把中環的甲級商廈讓給中資。人傻錢多的中資繼續高價搶地,令麵粉(地價)貴過麵包(樓價),華資地產商見狀讓路。中資進駐資產市場所帶來的扭曲,普羅大眾都感受得到。

陷阱
2015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3.html
節錄:處身於男性主導行業的女人,要跟身邊的男士們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又或者建立起自己的收風渠道,絕非易事。有些思想傳統的大男人,根本不容許女人打入男人的小圈子,新界鄉事派不乏這種人。男人不說的事情很多,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女人要用智慧來區分。有些重要的事情,男人不會告訴你,而你又笨到不去打聽的話,結果便是失禮於人前。更嚴重的後果,是被男人們合力擺佈或出賣,成為他們的棋子或替死鬼。

女人勿近(二)
2012 年 5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23.html
節錄:女性要在男性主導的行業中立足或者向上爬,要面對不少困難。首先是欠缺支援。這些行業中,具備知識、經驗、人脈和權力的,通常都是已婚的中老年男人,為了避免性騷擾指控,不想惹上師生戀嫌疑,又或者怕家中老妻不高興,他們通常不會刻意栽培女弟子。挑選接班人的時候,會傾向選個男的。這些行業的女性,由於得不到男高層的指點與提拔,事業發展很容易行人止步。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不少女生爬到企業金字塔的中層便止步或流失。這種現象,說明香港女生依然受制於傳統思想,也說明了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女人要向上爬絕不容易。單靠讀書,作用有限。還是股民的看法最實際:女人想發達?一係識投胎,一係就嫁個有錢人!原因?能夠打入富豪榜的香港女性,不是富家女便是豪門闊太,靠創業發達的女商人只得一兩位。

中年盤點(四)
2016 年 7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催迫女人結婚生仔的言論,背後牽涉商業利益或政治任務,視女人為交數工具,想把魔爪伸入女人的身體。女人的身體,向來是戰場。如果你害怕或屈服,對方會以為自己法力高強,從此咬住你不放,甚至變本加厲。應該怎樣做女人,由你自己來決定。跟傳媒學做女人,你只會更加迷惘,成為自我形象低落以及缺乏安全感的笨女人,容易被操控。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狠母
2013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0.html
節錄:愛情婚姻,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不同的位置與份量。可以是主菜,也可以是零食或宵夜。亦可以是宗教,信則有,不信則無。視乎每個人的性格、需要和際遇而定。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以及處理方法。除非當事人觸犯了法律,否則沒有必要向旁觀者解釋。主流傳媒是夕陽工業,商業利益先行,因此忙於替女人洗腦,令女人相信,做女人只有一種方式。

女人都是同行
2016 年 10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果男人可以透過操縱遊戲規則不讓女人上位,而女人之間又自相殘殺,這種地獄職場還有甚麼值得留戀?越想越不對路,難怪拜金女越來越多,當中又不乏高學歷的女狀元,試圖透過另類的途徑把優秀的學業成績套現,上岸或移民,遠走高飛。

中年盤點(三)
2016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24.html
節錄:利用男人(收兵),是女人反抗父權社會的方式(例子:武則天)。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女人是強者。以下是大陸女生的心聲(來自網上留言):「男人長得慢,但是卻死得早;女人成熟得快,但是青春有限。要在男人有限的清醒時間之內,把他們從茫茫人海中拖拉出來,然後調教成當老公的材料,真是想起都悲從中來。」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

殺夫
2016 年 8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8/blog-post_27.html
節錄:如果婚姻是最慘烈的男女角力或兩性戰爭,殺夫便是女人對父權社會的終極反抗。而下毒,是女人慣用的行兇手法。社會文化要求女人照顧男人的起居飲食,扮演傭人或看護的角色。既然如此,女人就順勢而行,在飲食中下毒,讓男人在不知不覺間中毒身亡,又或者先令男人中毒昏迷,失去反抗能力,然後再用刀或槍把男人了斷。那位在奶昔中下毒的鬼婆(粵語:洋婦),便是這種做法。

學院派(三)
2018 年 9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html
節錄:案件中的男主角運用大學傳授的專業知識殺妻,是他們的選擇,但是也反映出學校教育的局限。受過高等教育的男人不懂得處理跟妻子的衝突,而是把她幹掉就算,這種男人非常自私,對女性也缺乏尊重,視妻子為自己的附屬品,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取她的性命。事實證明,大學教育對於促進性別平等沒有太大的作用。

思考方法
2016 年 7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15.html
節錄:西方國家的女權份子說,女人本來就擁有從經驗中學習的本能,是父權社會強迫女人用男人的方法學習,然後用男性所設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此高學歷的女性看不見自己,又或者急於向父權社會臣服(例如:郭靄明、麥明詩)。女權份子的結論:對女性來說,大學教育有毒。

笨男人
2018 年 10 月 26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26.html
節錄:只有笨男人,才會透過公開渠道,教導女人如何做人。在華人社會的吹水界(即:官場+大學+傳媒),這種笨男人很常見,他們透過動機複雜的中文傳媒,對女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鬧出笑話或公關災難,卻渾然不覺,甚至自得其樂,又或者死撐到底。這種笨男人其實是找死或自設陷阱。原因?1. 女人的世界你懂得幾多?2. 閣下用甚麼身份跟女人說話?

19/04/20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