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9年5月8日星期三

財演開 Show


文字傳媒式微,是不爭的事實。「財經演員」(港式財經術語:股評人的貶義稱呼,簡稱:財演)的應變之道,跟流行歌手差不多:當實體商品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是無利可圖的蝕本生意,想賺錢就要靠開 Show,讓粉絲購票入場,跟偶像進行近距離接觸。然後透過開 Show,讓偶像把名氣套現。跟歌手開演唱會一樣,財演開 Show 缺少不了商業機構的參與(主辦、協辦或贊助),商業模式頗為類似。香港的玩法:

1. 股評人跟財經刊物合作,開辦收費的投資講座或課程或飯局,然後雙方分攤收入(拆賬)。股評人有出書的話(可以是由財經刊物附屬的出版社包辦),那本書就變成送給出席者的禮物或贈品,而成本早已計算在票價或學費之內。換言之,出書的成本是宣傳開支,似印名片,並非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2. 沒有出書和缺乏名氣的年輕股評人跟財經刊物合作,開辦收費的投資講座,送給出席者的 Early bird discount 是超級市場現金禮券(即是:變相減價),哈哈。香港人會告訴你,這是服務業供應商(例如:商業機構或公用事業)送給客戶的續約禮物,很受歡迎,原因是簡單易用,可以送給家中長者。

3. 也有股評人不想跟媒體分攤收入(拆賬),索性自組 Fan Club 招收會員,粉絲付費入會之後,可以跟股評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及參加由 Fan Club 所舉辦的各種活動(例如:飯局、講座、課程、考察團)。那些活動牽涉其他商業機構(例如:餐廳、地產商、地方官員),股評人有沒有收受利益(例如:回佣),自己想。玩這一套的,有已故的邱永漢 (1924-2012),他教日本人去中國和香港投資,港島區的中產屋苑太古城因此成為日本人的聚居地,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他,請上網。災難性的玩法,有那位聲稱得到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回信,結果在礦場出事的 KOL(提示:火燎森)。他的最新搞作,是夾公仔機投資騙局,哈哈。

4. 由財經刊物召集一群股評人,自訂主題(例如:2019 投資前景)開辦收費的投資講座或課程,報名參加的觀眾免費獲贈那份雜誌的電子版訂閱服務(一個為期 N 個月的免費及無上限的閱讀帳戶),優惠期結束之後是否需要付費,自己想。換言之,股評人協助財經刊物吸納訂戶(即:對理財知識感興趣的年輕讀者),進行數碼轉型,提供寶貴的現金流,以補充被新媒體(例如:Facebook、Google)搶走的廣告收入,讓媒體可以生存下去。即是:互相利用、共生共榮。

結論:雙方追求同樣的東西(錢+生存+發展+轉型),目標一致,結為盟友。廣東話的說法:「同撈同煲」。至於參加收費講座或課程或飯局或考察團的讀者,他們扮演甚麼角色,自己想。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邱永漢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邱永漢

知日部屋:邱永漢眼中的香港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1315
節錄:97 前十年,香港出現移民潮,外資撤資,邱卻認為是日資的良機。他在 1992 年移回香港居住,以香港為跳板,著眼內地的商機。他的眼光銳利,在股市樓市大有斬獲。最為人樂道是 1989 年樓市暴跌時與日本投資者一口氣在太古城買下 650 個單位,1997 年全數沽出。

相關的文章:

唱片店
2018 年 12 月 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html
節錄:互聯網對唱片業所帶來的衝擊,跟文字傳媒或出版行業很相似,同樣是改變了年輕一輩的消費習慣(即:上網合法或非法下載,或使用付費的串流服務,或使用免費的 YouTube),令實體商品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是無利可圖的蝕本生意,產業鏈的部份環節開始萎縮(例如:唱片店減少),行業的生態環境改變,能夠養活的從業員數量減少,裁員無可避免。

雞尾包與棟督笑
2014 年 4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1.html
節錄:當你在某個行業或範疇混了一段日子,建立了一些人脈關係,也累績了一些知名度,有點經驗或心得,但是離開大紅大紫還很遠,上位遙遙無期,又或者正遇上事業瓶頸,無法突破,不上不下,可以怎麼辦?不妨把這堆零零碎碎、不成系統、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混合起來,變成一個「雞尾包」,起個名字,賦予主題,自資搞一場或多場的棟督笑,作用如下。

雞肋(一)
2013 年 8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html
節錄:在這種情況之下,依然有人搞出版,原因之一,是老闆名下有其他的生意,需要出版社提供支援。如果老闆是傳媒或者相關行業出身,主業是公關顧問或市場推廣,作為形象工程的一部份,客戶也許有需要出書,推銷自己或公司的產品。既然客戶有需要,就無謂白白讓生意流失,倒不如自己做埋,為客戶提供全套服務,說出來也動聽一點(即:騙外行人)。

影像財經
2018 年 6 月 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html
節錄:財經新聞比較抽象,牽涉數字、圖表、資料,還有源於西方世界的理論與概念,而表達這些東西並非電子傳媒的強項,也是東方人的弱項(跟華人社會的教育制度有關)。抽象的東西比較適合用文字傳媒來表達,讓程度參差的讀者自行決定閱讀的速度。但是今日文字傳媒也式微了,很多歷史悠久的老店(報章和雜誌)相繼倒下,有深度的財經評論需要尋找另一個載體或發表渠道。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中文的財經分析不容易寫,因為要面對一群不同程度的讀者,也需要運用一些抽象的理論或概念提供分析框架,然後適當地剪裁和安放相關的資料和數據。如何拉著這一大堆的工具和零件,運用簡單直接的語言,把問題解釋得清楚明白,讓讀者無痛閱讀,讀完之後又不會令作者的母親大人被問候,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思。

人生滿希望
2018 年 5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25.html
節錄:如果你聽從那些被傳媒捧紅的名嘴專家的意見,然後事情出錯,你嫁錯老公或娶錯老婆或投資失利或選錯科或入錯行,那些名嘴專家或人生教練不會向你道歉或賠償。閣下不過是某人成名路上的踏腳石,名嘴專家把你罵個狗血淋頭,鬼扯談扮權威,點紅點綠浪費閣下的時間、精力與金錢,是為了建立名氣,然後盡快把名氣套現(例如:出書、講座、棟督笑),否則便是白捱或錯過時機。閣下的長遠利益,跟名嘴專家或人生教練無關。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靠不斷入行的年輕人賤賣青春注入新血,直至被時代淘汰為止。

細價股
2017 年 8 月 2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25.html
節錄:新一代的細價股莊家,據說不乏老牌華人慈善團體的總理(贊助商)又或者馬會會員。換言之,他們一邊做壞事一邊替自己贖罪,還是一邊洗底一邊尋找客戶?聽起上來,跟黑社會返教會差不多。而推介這些細價股的財經演員(莊家的傍友兼寫手),又不乏有案底或曾經入獄的男人,即是蛇鼠一窩。古惑仔開俾面派對,局外人避之則吉,誤闖可能會無命的。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至於替主流傳媒寫專欄或主持節目,然後私底下開設顧問或公關公司接生意,又或者進行檯底交易(例如:跟莊家搵食的專欄作者向散戶推銷暴升暴跌的神仙股或者叫妖股),這一套,財經版依然有人用,但是由於股市交投淡靜,港股的走勢又越來越受大陸 A 股的影響,過去兩三年開始跟外圍(美股)脫鉤,甚麼門派的分析工具都派不上用場,股評人的市場價值其實也在下跌中。

股評人
2010 年 4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4/blog-post_23.html
節錄: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市民投資股票的比例高,超過三份一成年人是股民。但是香港人工作時間長,忙於揾食(謀生),沒有時間做功課,結果本地盛產「即食」(快速版)股評人,貶義的說法叫「財經演員」。他們當中有人有鬼,有男有女,來自四面八方,操兩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英文)。至於測市和揀股之道,有人用理論也有人信風水,正路邪門一應俱全,是個發展成熟、競爭激烈的紅海 (Red Ocean) 市場。

東尼(一)
2010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4/blog-post.html
節錄:東尼 (Tony Measor, 1933-2015) 應該是香港知名度最高的鬼佬股評人。東尼的投資哲學非常 Old School、王道、正路。他主張「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發掘有潛力但是現階段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 (Buy and Hold),即是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那一套。上一代阿媽教女兒揀老公,也是這樣的。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你不加思索,便盲目依從這些潛規則,可能會令自己身陷險境,無法抽身,死無全屍。那些讀完 Rich Dad, Poor Dad(富爸爸.窮爸爸)之後,相信讀書打工無用,於是借錢借到盡,然後辭工,用別人的錢全職炒股炒樓,最後損手爛腳、破產收場、燒炭自殺的香港人,便是好例子。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喝過頭啖湯,賺過錢之後,以 Facebook (FB) 為首的新媒體開始走上舊媒體的老路,證據:間諜滲透、捲入權鬥、政治干預、商業壓力。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本來是「自動導航」。優點:輕巧靈活,本小利大,刀仔鋸大樹。運作了十幾年之後,這套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問題。結果是:原有的優點慢慢消失,越來越不好玩,賺大錢的最佳時機已成過去,需要考慮轉型,甚至是撤退。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黎智英(六)
2017 年 7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_21.html
節錄: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日後<蘋果日報>或賣盤或染紅或結業,我都不會再寫了。寫完這一篇,盡了。商人重利輕別離(出處:琵琶行),我說對了。傳媒行業是精神分裂的壞情人,愛上他,你會傷得很重。這個行業的詭異之處,是任何試圖利用它的人都會受傷,分別只是輕傷或重傷,老闆和員工都一樣,無法倖免。四個月前,我在這個系列的第五篇中,形容「黎智英似結業前夕的小商販」。

南洋幫(四)
2014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1.html
節錄:今時今日,南洋富商眼中,香港的傳媒機構,不是用來賺錢的,而是用來對沖中國政治風險。走商業路線的文化產業,早已不跟商業原則辦事。南洋富商購入香港的傳媒機構,等於替府上添置籌碼、棋子、過河卒、歌姬舞女,一件次要的資產, Dog Business ,諸如此類。有需要的時候,權貴喜歡,立即奉上,至於歌姬的貞操、聲譽與性命,生意人從來不在乎。不是已經付了錢嗎?

燒錢生意、湊客之道、中港足球
2014 年 6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0.html
節錄:有些昂貴的玩意或燒錢的生意,是用來「湊客」的,即是跟 VIP 建立更緊密關係,方便「埋堆」(打入小圈子)。前者的例子:紅酒、茅台、錦鯉、古董、沉香木、羅漢松、高爾夫球。後者的例子:足球隊、主流傳媒、娛樂事業。既然只是工具,又或者是用來娛賓的歌姬舞女,燒錢的生意,死亡率高,不得善終,不是賣盤收場,便是關門大吉。管理上常見的問題,是大老闆無心經營,得過且過,又或者是外行領導內行,結果鬧出笑話。

Fool Me Twice
2014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fool-me-twice.html
節錄:蔡生講過,財經新聞令人疑心重,遠離幸福。說得對,Auntie 年輕時誤入歧途,見識過不少壞男人,結果成為一個警覺性高的老女人。純真消逝,回不去了。身為女子,不便爆粗,用英文也許更有品味,也更配合蔡生的身份。總之,豬腸也好,臘腸也好,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壞男人教我的
2011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html
節錄:壞男人 3 號喜歡使用勞動人民的語言,日常用語中的魚蝦蟹足夠南丫島所有海鮮酒家一個週末所需。我在公屋長大,粗言穢語嚇不到我。但是他教我如何辨認職業騙子:第一是說話內容空洞,不斷繞圈子。第二必定衣著光鮮,周身名牌(而且是真的)。第三是身上常備多款不同的假名片,方便隨時轉換身份。對,很多上市公司主席都是這樣的。

08/05/20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