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龍的心


九龍皇帝龍馭歸天,報章頭條大大隻字「皇上駕崩」,網民粉絲齊齊哀悼。跟不少藝術家一樣,曾灶財一生無財無勢,六親緣薄,但是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意願過日子,自得其樂,羨煞不少一輩子當螺絲釘的香港人。多年前林子祥有首舊歌<畫家>,改編自老牌歌手 Paul Anka 的作品 The Painter,由鄭國江填詞。歌詞彷彿是皇上的寫照:

愛創作以畫渡日,
他的筆掌握他命脈,
冷眼看世界不管得與失,
看透了世間萬物,
他不爭那身外物,
求靈魂能隨創作不消失。

他的心已熱烈似火,
色彩將活力傳播,
筆觸中盡量留自我,
將孤單與寂寞隔開,
瘋癲中溢著狂熱愛,
他的心與萬物並存在,
創作裡透出活力,
筆觸給予他生命力,
那創作誰能計算價值。

小圖:曾灶財 (1921-2007)

26/07/2007

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英吉利快勞


「英吉利快勞」,即是Anglophile ,「維基百科」的定義是:

An Anglophile is a person who is fond of English culture and England in general.

The term is often used in particular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ho ostensibly base their business, political, or social practices on like of or admiration for English models.

In some cases, Anglophilia represents an individual's preference of English culture to their own; or the belief that English culture is superior, or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history.

Anglophiles will often use the British English spellings of words, such as 'colour' instead of 'color,' 'flavour' instead of 'flavor,' and 'realise' instead of 'realize.'

換言之,崇拜英國文化的外國人。根據 Answers.com 的說法,前大英帝國殖民地盛產「英吉利快勞」。陶傑和董橋是中年「英吉利快勞」的表表者。少年版自然是扮巫師通宵排隊搶購<哈利波特>的小朋友們。當然,還有那位在鏡頭前死命捲舌頭發 R 音,唯恐別人聽不懂 Harry 的極品港女。

男女老幼「英吉利快勞」空群而出搶書,維園阿伯睇到眼冤,急火攻心,一定會催促德成局長盡快融入家中,為班細路洗腦。愛國老人其實無須動氣,崇拜英國文化未必代表港人懷念前殖民地主子,我們只是習慣了搶購標籤 (Label)。

在港人眼中,<哈利波特>跟名牌環保袋沒有分別。港人生活緊張,沒有興趣了解其他人,反正浮城內來去匆匆,犯不著浪費時間精力。慣常做法是在對方身上尋找熟悉的標籤,然後劃分等級,再決定是否值得花心思。<哈利波特>和英文口音都是標籤,本質上跟名牌服飾、住宅地址、學歷職業、家世人脈,甚至政治宗教信仰一樣,都是港人常用的分類方法。

講儀態,排隊搶購<哈利波特>的小朋友當然比不上安坐書房中,執筆指點江山、月旦人物的陶傑或者董橋。後者是資深的「英吉利快勞」,曾經在英倫陰雨中螫伏多年,見識過英夷醜惡的一面,只是下筆的時候懂得避重就輕。因為大家都明白,行走江湖,需要一個得體的標籤,好讓自己被歸入「正確」的等級,得到較好的待遇,有較高的議價能力。這個道理,排隊買書的小朋友也許不懂,但是替他們付鈔的父母一定懂。

崇拜英國文化,有時只不過是一種手段。

小圖:By 尊子(蘋果日報 24/07/2007)

24/07/2007

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黎鍵


他是廣東新會人,原名黎保裕,於 2007 年 5 月 26 日病逝,享年 74 歲。

讀黎鍵的文章,由七八十年代的<新晚報>開始。當年家中訂閱的報紙是<新晚報>和<星島>,共產黨國民黨各據一方。當年大公報系的<新晚報>由飽讀詩書的南來雁執掌,班底包括羅孚和梁羽生。<新晚報>有文化版,裡面有不少音樂評論文章,黎鍵和周凡夫是常客。那一版,在很長的時間裡面,陣容質量執全港報章牛耳。

記憶中那一版最大的驚喜卻不是四平八穩的黎鍵,而是黃安源。黃老師的文章寫得不錯,我看他寫前輩劉明源(註一),明白何謂風格。你未必知道劉明源,但過年過節你一定聽過他的代表作<喜洋洋>,開頭幾句是:556532 556532 56525652 332123。

往後的許多年,我繼續讀黎鍵的文章,聽他的電台節目和出席他主持的講座,吸收音樂知識。跟自信的周凡夫比較,黎鍵更像謙厚長者。他像上一代的中文老師,聲線低沉具催眠效果,不會做棟篤笑但學識廣博,悶蛋但有料倒。

多得黎鍵,讓我知道高硬快響、殺氣騰騰的革命歌曲不是中國音樂的本色。在民間,即使是熱鬧生猛的廣東音樂,也有一群「骨子」玩家,不追求舞台效果,不為當權者服務,純粹自娛,間中也為流行文化效力。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盧家熾 (1917-1996),深宵時份看粵語片,你會在片頭的工作人員名單中找到他的名字,職銜是「音樂領導」。他是正宗的西關大少,十三歲夾 band ,後來成為粵樂領班。他死後,靈堂播放的音樂是他生前領導的粵樂隊所演奏的<小桃紅>。廣州西關盛產音樂人,盧家熾之後,有黃霑。

我在音樂會上遇見過黎鍵好多次,但從未想過上前打招呼,也許潛意識當他是校長。他很易認,高瘦寒背,衣著樸素,戴鴨舌帽,邊行邊跟觀眾席上的熟人打招呼,笑容溫文,是老一輩的文人作風。相比之下,他的同行兼好友及拍檔周凡夫就比較洋化,似教會名校的精英班老師,會失驚無神拋個宇宙大難題出來,叫人不知如何應對。想不到的是,周凡夫為黎鍵寫的悼念文章(註二),卻傳統得不得了,標題<雁行折翼>是用典,寓意手足分離。

他寫到跟黎鍵合作的經驗:「大家按臨場狀況,分飾黑面白面,亦確能增添了評論節目的趣味。」如此看來,周凡夫是扮演黑面的那一位。能夠讓一個傲氣的人甘當下把,不簡單。

多得黎鍵,我認識了好幾個值得記住的名字,累積了一點零碎的音樂知識。多年來我積存了一堆音樂評論文章,裡面有不少是黎鍵的作品,如今跟舊樂譜一起存放於雜物箱內,我想黎先生不會介意。

我讀他寫的最後一段文字,是關於神功戲(註三):

「戲是娛人的。但為神功演戲,其功能便變得既娛人亦娛神,神功既有祭祀,所以戲中往往有祭,而祭祀儀式中也往往有戲。......閭里社區需要延續其人文文化,而神功與戲,便是其中重要的紐帶。」

一切表現藝術源於巫。按照中國傳統,人生的起點和終點都有祭祀。而聯繫人鬼神的,是音樂、舞蹈和戲劇。

黎先生,謝謝,再見。

(註一):劉明源 (1931-1996):生於天津的胡琴大師,精通板胡、高胡、二胡、中胡、京胡和墜胡等多種拉弦樂器,代表作包括<喜洋洋>、<幸福年>、<河南小曲>,<草原上>和<牧民歸來>等。

(註二):見香港電台第四台刊物<美樂集>2007 年7月號

(註三):見「神功與戲」攝影展覽,08/06/2007 - 08/07/2007 於高山劇場展出。

小圖:黎鍵(1933-2007)

09/07/2007

2007年7月6日星期五

貴蓋抬見抓泥0麥


這是一句潮州話的廣東話拼音,意思係「過河睇見蛇眨眼」。除非說話人是許仙,經常在擺渡途中遇上蛇妖送秋波,否則正常人一聽就知係講大話,仲要係離晒大譜,呃鬼食豆腐個隻。例如:

「我睇見國旗升起,心情非常激動。」

「回歸十年,香港實現高度自治。」

「坦克車無可能將人壓成肉醬,唔信你同我揾隻生豬試下。」

「堅尼系數上升不代表貧富懸殊加劇,香港並非 M 型社會。」

「無證據顯示,高級程度會考英文科成績下降,是母語教學的結果。」

「中國股市有實質基本因素支持,前景秀麗,所以唔係泡沫。」

「呢度藏風聚氣,又食正八運條水,一定富貴長久,子孫出人頭地。」

「過河睇見蛇眨眼」這句潮州成語,出自我老豆。我認識的老一輩潮州人都缺乏幽默感,大概童年時代靠鹽醃食物和粥水充飢,營養不良,長大之後變成咸菜橄欖口面,他亦不例外。某日晚飯時段新聞撈飯,他如常扮演維園時事評論員,忽然爆出這句精警成語,因為無幾可,所以印象深刻。小時候,老豆企圖教我們講潮州話,慘被冷待,懷恨至今。誰料幾十年後他女兒專挑邪門潮州話來學,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

說來慚愧,身為潮州妹,我基本上不會聽和講潮州話。問候伯母當然懂,但日常對話卻應付不來,所以也不敢肯定「過河睇見蛇眨眼」的發音「貴蓋抬見抓泥0麥」是否正確。再講潮州話也分潮陽潮安汕頭汕尾海陸豐等不同口音,不知何謂正宗。上網想找個真人發聲教潮州話的網站供大家參考,居然找不到,認真失禮。在香港想學潮州話,可能要返教會。以我所知,九龍城有潮語浸信會,每逢週日阿席阿 SIM 齊集,高唱「豬雅素哀娃」(主耶穌愛我)。

YouTube 精選:

潮州話新聞報導(無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vKgMxXi8s&feature=related
潮州話聽力測試,本人不合格。

<單身情歌>潮州話版 <唔自量>(有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8ixlN7o0qA&feature=related
賭外圍六合彩輸清光,攪到無錢娶靓老婆,留意男主角腦後見腮。

方展榮:潮州歌(有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QWym_rKcGc&feature=related
方展榮是潮劇丑生,曾經來港演出。

李嘉誠一分鐘自我介紹(潮式煲冬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6uFCS9HK0&feature=results_video&playnext=1&list=PLC9FD35427CAA853D)
來自香港電台製作的「傑出華人系列」。

Revised 05/10/2011

回覆的 05/10/2011 的留言:
本人父系潮州,母系廣東,家中講粵語。祖父母早已仙遊,父系長輩買少見少,從小聽家鄉話的機會不多。潮州話我只會講粗口和數目字,夠實際嘛。聞說香港的潮州社團開發了免費下載的潮州話 iPhone Apps ,專為我這種港產潮州人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