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年結
我的報應
這個博客於 2007 年 5 月底開業,到今年年底便是兩年半,是時候來個回顧。
我寫博客,有幾個動機。首先是人有我有,整個玩玩。其次是學習運用新媒體。但最重要的是,我想搞個網上實驗室,嘗試在不受限制、完全自主的情況之下,寫新的題材,試不同的表達手法,以及做一些漠視商業原則、違反約定俗成的事情,看看會有甚麼結果。就算沒有結果,亦可自娛。
我曾經是金融機構職業寫手,一般人數得出的商業報告我都寫過。職業生涯中我殺死過無數樹木,直接導致全球暖化。下一世我應該會投生於亞馬遜森林,做地衣(青苔)日日被飛禽走獸踐踏,同時承擔它們的排泄物,最後成為蛇蟲鼠蟻的食糧,經過消化系統變成排泄物,滲入地面泥土變肥料,再被地衣的種子或者根部所吸收。如此這般,在原始食物鏈中循環不息,輪迴萬代,方能贖我一身罪孽。
是職業寫手都知道,商業報告必須把公司或者客戶的利益置於第一位,否則無糧出、無飯開、無得撈。個人觀點,只能留給自己。於是我累積了一堆倉底貨,博客開業之後就把它們安置在這裡(存放於 2007 年 5 月的檔案夾)。然後,也陸續寫一些新的東西,放在這裡,當作自娛。有沒有人看,無所謂。結果大家的反應,卻比預期中熱烈得多,多謝捧場。你們的濃情厚意,來生我變了地衣,也不會忘記。只願來生相逢,你不會在我頭上拉屎。
最受歡迎的系列
這個博客裡面的多個系列,便是我的實驗成果。每個系列,都有一個主題,又或者由幾個相關的概念所貫穿。系列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角度,可以獨立成篇,也可以跟系列內的其他文章互相參照。至於閱讀的方法,你可以只讀其中一篇,也可以整個系列順次序讀,又或者不順次序也可以,總之悉隨尊便。我寫博客是為了自主,也希望大家享有自主權。
其中兩個系列,貼出之後反應熱烈,在網絡世界中被廣泛轉貼、引用和討論。
第一個是<陶傑 vs 梁文道>(存放於 2008 年 2 月的檔案夾),這個系列香港和內地的網友都有轉貼,但是講到討論之深入,前者不及後者。內地網友對這個系列甚感興趣,相信是由於過去一两年間,梁文道於內地開始走紅,而且走勢凌厲(對於文化界的朋友來說應該不是新聞了)。內地網友很守規矩,有留言告訴我轉貼到何方,於是我可以到他們的討論區看回應。大部份的內地年輕網友都偏愛「道長」(梁文道的外號),不喜歡「才子」(陶傑的外號)。他們消息靈通,知道「才子」一詞在香港是帶有貶義,或者有特殊意義的(即是:曝光率高的男性文化人,商業味濃,善於應酬,但是不一定有料,更加不會講道德)。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有一位居港的內地人(應該是中年人)卻表示,希望梁文道的天真不會感染實際的香港人,他寧願選擇賣燕窩廣告的那一位。這位網友令我想起許多人都引用過的名句:「三十歲以前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良心。三十歲以後還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智慧。」華人社會,左傾是有時限的。新中國成立六十年,良心和智慧都沒有了。梁文道四十歲了,依然講理想,近年銳意拓展內地市場,其志可嘉,但是老實講我替他擔心,畢竟華人社會,從來沒有多少個成功的地藏菩薩。假冒的彌勒佛,倒是從來不缺。
第二個是<自報家門>(存放於 2009 年 7 月和 8 月的檔案夾),其中的第四篇引用了本地學者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概念,作為全文的引子和框架,寫作的時候我已經預見到年輕網友會有反應,但是沒想到如此洶湧澎湃。眾多的「第四代香港人」(1976 年之後出生)把<自報家門>(四)轉貼到本地多個網上討論區、個人博客以及 Facebook 和 Windows Live 戶口之內,令到這篇文章被轉貼的次數遠遠超過<陶傑 vs 梁文道>。最高峰的時候是今年十月中(亦即是施政報告公佈,煲呔開始連環爆鑊之時),這個博客的點擊數字在一夜之間激增二千四百(平時淡靜的日子只有五十左右),之後連續幾日,每日都錄得過千點擊,令我這個「第三代香港人」親身感受到互聯網的威力。
小朋友很乖,有註明出處,於是我可以透過搜尋器知道文章被轉到何方。讀「第四代香港人」的留言,令我非常感慨,當權者搞到小朋友咁唔開心,真不該(仆街)。那些只懂應酬阿爺(北京)和地產商的香港高官,應該好好反省,唔好以為小朋友無權無勢,就得罪得起,由得班細路係網上嘈到拆天,以為可以側側膊唔多覺,夠鐘就腳底抹油溜之大吉,把問題留給下一任。有一天足夠數量的小朋友從虛擬世界走上街頭,後果將會是爆炸性或者災難性的,到時就「大檸樂」(港式粵語:大件事)。互聯網的傳播和組織能力,實在不容低估,而香港的高官似乎還停留在 web 1.0 的時代,又或者他們以為小朋友未成氣候、不足為患。
小朋友的表達手法很有港產片的風格,當我見到你們在討論區中使用卡通公仔(活動頭像 Smiley)隔空向我跪拜或者上香(而且是三支香高舉過頭),真係唔知應該好嬲定好笑(粵語:嬲=生氣)。我啋!黑社會拜山咩!也有小朋友問作者是誰,立即有另一位小朋友搶白:「邊個寫唔重要,最緊要係佢講得啱唔啱!」(誰寫不重要,最重要是說得對不對。) 講得好,我是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的文章是否值得你花時間讀。
<自報家門>(四)的篇幅頗長(連註釋大約七千字),但是小朋友非常俾面(粵語:賞臉),全部讀完,並且在轉貼的時候使用了不同的顏色來標示文章的重點和層次,這麼認真,令我很感動,也推翻了小朋友不識字、不願意閱讀文字以及抗拒傳統文字媒體的說法。問題的關鍵,應該是文章的內容是否夠貼身,表達手法是否夠生活化,夠否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和共鳴。
另外,發表的渠道很重要。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於 2007 年出版之後,主流傳媒中早已有大量的報導和討論,但是我發覺部份小朋友未聽過這本書,而是透過我這篇文章,才知道有這本書或者認識呂大樂,反映出他們沒有使用主流傳媒的習慣,而是一開始就直接從互聯網中得到資訊和吸收知識。對於主流傳媒行業 (包括印刷和電子傳媒) 來說,是壞消息。
小朋友以外,也有中年人回應這篇文章(包括自稱「知青後代」的居港內地人)。轉貼者中,有旅居加拿大和英國的香港人,也有澳門人和台灣人,以及翻牆而來的內地網友。可見年青人覺得沒有出路、人生沒有希望、貧富懸殊惡化、社會流動陷於停頓以及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是大中華地區所共同面對的問題。有位充滿黑色幽默的內地網友寫道:「事實證明中國的制度是先進的,香港現在才形成的社會狀態,大陸五十年前就形成了。」說得也是,講到搞「太子黨」,偉大祖國的確「優秀先進」。
背景方面,根據網友的申報,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公仔佬」(漫畫界還是設計師?)、「龍友」(攝影發燒友)、IT 人、工程師、會計師、醫生、教師以及股民等等。性別方面,經常有人說網上論壇是電車男的天下,但是我發覺也有女性論壇轉貼這篇文章,可見各位姊妹並非只關心女性話題,所謂電車男獨霸網上論壇的說法,不過是刻板的性別定型而已。當然,作為女人我們需要花時間保養自己以及料理家務,上網的時間比電車男少,這是事實。我是更年期在望的 Auntie ,上網的時間比美少女多,也是合理。
給網友的話
還是那句話:多謝捧場(第二次啦!黎明話齋,講第三次就會好虛偽)。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以及提供相關的連結。有時間,我會到訪。這個博客的文章,只限作非牟利用途。小朋友請注意:我會過濾留言,所以你們的留言不會即時於網上顯示。 Auntie 要睡覺的,請等一等。我會刪除不適當的留言,所謂「不適當」,是指謾罵、人身攻擊以及有法律風險。這個博客開業两年半以來,我只刪過一個留言,原因是謾罵。(再講多次:這個博客不會賣廣告,所有宣傳留言,將會被即時刪除。)
從搜尋結果中,我知道有內地和台灣的網友瀏覽以及追蹤這個博客,我想跟你們說一聲,考慮到你們未必懂得粵語,我參考了前輩的做法,用廣東話入文的時候加上解釋,希望做到既保留港味,又不會妨礙理解。廣東話是一種非常活潑的方言,開放包容,顛覆性強,又是我身份的一部份,不用太可惜。而港式粵語中英夾雜,商業味濃,變化迅速,生命週期短,跟傳統廣府話有明顯的區別,老一輩的香港人(或者廣東人)也不一定明白。不解釋,我怕你們不懂。只是括號用得太多,有時會破壞句子的結構和節奏,而有些廣東俗語我也不肯定你們懂不懂(因為我知道你們會看港產片),所以還在摸索中。
兩岸三地的中國人經常要面對這個問題:我以為你不懂的,其實你懂。我以為你懂的,你卻偏偏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另一回事,結果大家都迷失於當權者所建立的文字魔障中,然後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在外國人面前丟臉,也令五千年文化淪為笑柄。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把話說清楚,並且把中文的解釋權和使用權保留在民間(因為當權者信不過)。
祝大家聖誕快樂!
小圖:插畫來自 www.fotosearch.com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地藏菩薩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9C%B0%E8%97%8F%E8%8F%A9%E8%96%A9
維基百科:彌勒菩薩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BD%8C%E5%8B%92%E4%BD%9B
YouTube 精選:
葉麗儀: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197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xL2U0uuHo
萬一你不知道:她是<上海灘>的原唱者(浪奔!浪流!)。這部電視劇 (1980) 是周潤發演藝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內地拍攝的新版由黃曉明飾演許文強。
黃毓民罵曾俊華「不該」(廣東話「仆街」的普通話轉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t8jH9IzaY&feature=related
「仆街」是廣東話的常用「祝頌語」,意思是即時暴斃、橫死街頭。由於普通話是香港立法會的官方語言之一,黃毓民於是發揮香港人通曉兩文三語的優勢,利用「普通話化」以及「英文版」的廣東粗口怒罵政府官員。「仆街」的其他代名詞包括:福佳(廣東話諧音)、PK 和 Poor Guy(英文版)。
15/12/2009
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做官
「做官並沒有太大的直接的好處。利用官職直接發財的行為,在皇帝看來,不但是腐化皇權所依賴的行政機關,而且是和自己爭利,在一個不太糊塗的皇帝手上是不會容忍的。像賈政這樣的循吏,加上內宮裡還有著裙帶的聯繫,為了姪媳的受賄,竟免不了抄家,可見吏治在專制皇權之下的嚴厲了。普通官吏不能不勉為其難做到兩袖清風的地步。做官既沒有太大的好處,而多風險,為甚麼大家還是爭著要做官呢?
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續,有一點像打防疫針,在打針期間可能有反應,做官是有風險的,可以被抄家,被斬頭,皇上是難侍候的。可是反應受過,就可以免疫了。當然,這個比喻有一點不太切,防疫針只能自己免疫,而做官所能掩護的領域卻不止個人。於是又發生了一種辦法,就是一個集團派代表去做官;一人升官,雞犬安寧。
中國傳統的官吏並不認真做官,更不想終身做官;打防疫針的人決不以打針為樂,目的在免疫,和免了疫的康健。中國的官吏在做官時掩護他的親戚,做了一陣,他任務完成,就要告老還鄉了,所謂的「歸去來兮」那一套。退隱山林是中國人的理想。這時,上邊沒有了隨時可以殺他的主子,周圍是感激他的親戚街坊,他的財產有了安全,面團團,不事耕種而享受著農業的收益。這是「衣錦還鄉」的景況,是中國專制政治下的特權人物的享有。他們決不冒險去覬覦政權,他們的孩子都不准玩著「做皇帝」的遊戲。他們更不想改革社會制度,因為他們一旦把皇權的威脅消除了,他們就不能靠這制度得到經濟的特權。他們在農業經濟中是不必體力勞動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可說是不勞而獲的人 —— 這種人就是紳士。紳士是退任的官吏或是官吏的親親戚戚。他們在野,可是朝內有人。他們沒有政權,可是有勢力,勢力就是政治免疫性。政治越可怕,苛政猛於虎的時候,紳士們免疫性和掩護作用的價值也越大。託庇豪門才有命。
紳士和官僚互相聯起來才發生上述的作用,於是我們可以了解為甚麼我們一直沿用這封建時代所傳來的大夫和士這兩個名稱,而且自從顛倒了次序成為士大夫之後,我們一直把這兩個名稱聯用著竟成了一個名詞了。
紳士是士,官僚是大夫。士大夫聯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一個重要的層次,就是到現在還是如此。」
以上引文,節錄自費孝通 (1910-2005) 的文章<論紳士>,收錄於<皇權與紳權>。書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輯錄了多篇研究中國社會結構的文章。作者名單:費孝通、吳晗、袁方、史靖、全慰天和胡慶鈞。費孝通屬於「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五十年代末被打成右派,但是他福厚,保住性命活到九十五。另一位作者吳晗 (1909-1969) 就沒有那麼幸運,他最著名也是後來害他命喪黃泉的作品,是一齣歷史劇,叫<海瑞罷官>。
小圖:圖左是馬時亨,圖右是梁展文。
延伸閱讀:
百度百科:費孝通 (1910-2005)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3.htm
百度百科:吳晗 (1909-1969)
http://baike.baidu.com/view/23373.htm
04/12/2009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