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雙軌制(三)


戶籍制

在中國,雙軌制幾乎無處不在。經濟金融和商業外貿以外,在社會層面,最明顯的雙軌制,莫過於為了限制人口遷移而設立的戶籍制度。這套制度由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嚴格推行,至今已經有半個世紀。視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策略,近年城鄉之間的圍牆已經開始出現缺口或者暗門(國產中文的寫法,是「政策開始有了鬆動」) ―― 個別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海城市為了吸引外省富戶,開始容許外來者透過直接投資取得當地的戶口。香港的版本,叫「投資移民計畫」。

雖然如此,對於沒有錢的農民來說,戶籍制度依然是個人發展和向上流動的主要障礙。它令到城鄉居民有不同的待遇、權利和自由度。入城工作的外省民工在教育、就業、醫療和住屋方面受盡歧視,日常生活也諸多不便。改革開放三十年,外省民工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付出不少血汗,甚至是送命,但是只能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在城市的邊緣苟且偷生,猶如老鼠或蟑螂般過日子。更可怕的是,這套制度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的發展機會,民工子弟上學難,有心人所開辦的私校和義學又被官方所強拆和取締,結果形成跨代貧窮。從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的角度看,父母為奴,則孩子也為奴,叫人想起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有外省民工為了方便日常生活(例如:上醫院看病),會在地下黑市購買假的城鎮居民身份證,而且不止買一張,隨身攜帶。假證件上面的個人資料,有可能是屬於一個死人的。形成習慣之後,有人會用來詐騙不知就裡的海外華人。曾經有返大陸娶老婆的香港或台灣男人中招,付出禮金買下房子,舉行過婚禮之後,大陸老婆失蹤,之後才發現她盜用別人的身份跟他結婚,結果想離婚也難。(請參考<假如我是真的>(二),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0 月 20 日)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戶籍制度把農民圈禁起來,強迫他們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材料,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長期扮演支援和後勤的角色,為集體利益作出犧牲,美其名叫「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又名「城鄉二元結構」,其實是一群人奴役和剝削另一群人的藉口,也是一種鼓勵歧視的政策 ―― 坐享其成的城鎮居民覺得農民不是他們的一份子,自視高人一等,不屑與他們為鄰。

外省民工的苦況,連外國傳媒都知道。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每一次中國實施宏觀調控(貨幣政策緊縮),企業財困,在城鎮中靠出賣勞動力維生、幹厭惡性工作的外省民工都會首當其衝。他們會被拖欠好幾個月的工資,缺了錢就無法繼續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又不甘心就此回鄉(因為無法繼續追討欠薪)。如果不幸遇上無良老闆,失蹤之前有計畫地轉移資產,民工追討欠薪會非常困難,只能依靠地方政府代為出頭(即是動用地方財政收入墊支部份的工資應急)。在求助無門,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情況下,大陸久不久就會發生追討欠薪的民工跟無良老闆同歸於盡,又或者自殘身體這類可怕的事情。

做人做到這個地步,實在沒有甚麼尊嚴可言。這套不公平和不公義的制度,靠犧牲農民的基本人權和經濟利益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居然能夠運作那麼久,說明中國人好欺負,不但需要管(成龍的名言:「中國人是要管的」),而且容易管。

無法正常運作的系統

而就算是中國的城鎮居民,也要面對另一種形式的雙軌制。

表面上,城鎮居民的社會福利比農民好,但是誰也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是假的,不過是擺在那裡做個樣子 ―― 學校不會教導孩子如何思考和做人,醫院治不好病患,法律和法院保護不了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銀行系統無法扮演資金的供應者和需要者之間的中介角色(請參考<雙軌制>(一),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10 月 14 日),經濟制度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政治制度無法妥善處理權力的更替與傳承,也無法解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

這樣的社會,學院派英文叫 dysfunctional。這個字源於醫科,後來應用到社會科學的範疇中,意思是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無法正常運作)。如果整個社會是一個身(整)體,而教育、醫療、法律、經濟和政治系統分別是不同的器官,那麼這個人早就應該病發倒下,不省人事了。不但無法正常生活,而且要送入 ICU(Intensive Care Unit,港譯:深切治療部),靠儀器延續壽命。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還沒有崩潰,而是長期處於拖拖拉拉、半死不活、苟且偷生的狀態,已經是一個奇蹟(好死不如賴活?)。也許某君說得對,讀網上的言論,你會以為中國快將爆發革命。但是關上電腦走在街上,卻是風平浪靜,太平盛世。魔鬼國度,充滿矛盾,無人能讀懂。

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無法正常運作,但是當權者並不在乎,因為這一套是用來應付政治上沒有影響力的中產階級以及草根階層的,是虛有其表的道具,也是拖延時間的手段,又或者是欺騙外國人的把戲。掀開堂皇華麗的外殼,內裡早就殘缺不全,潰敗腐爛,腥臭化膿,不堪入目。老百姓都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搖搖欲墬,東歪西倒,是傷殘兼重病的三腳老貓,捉不到老鼠,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不能滿足或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那怎麼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不少人會選擇依靠家人或者族群的幫忙。萬一家人或同鄉無法滿足需要,就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即是往配偶那邊尋找資源。中國人的愛情婚姻,於是充滿功利計算。(請參考<事業集團>(一),刊出日期是 2011 年 2 月 11 日)

特權階級也知道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不行,但是他們並不在乎。因為特權階級不需要光顧公(國)營的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他們的孩子都被送到外國唸書,他們的病由醫術高明的國產軍醫或者外國醫生醫治,他們的財產透過香港、澳門和新加坡轉移,然後交由外國的銀行保管和投資。至於他們的特權和人身安全,則靠暴力和謊言來維護。能夠維持多久,誰也沒有把握。為了購買政治保險,特權階級的孩子會採用不同的姓氏,被分散安置於不同的西方國家讀書、工作和生活。一旦政治風雲變幻,家族的首領或者靠山失勢倒台,也比較容易保住性命以及延續家族的血脈,這是二十一世紀現代版的<趙氏孤兒>。(請參考<姓甚名誰>(一),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1 月 2 日)

回應的方式:逃

於是乎,特權階級和尋常百姓,明明生活於同一個城市或者國家,卻好像生活於兩個不同的星球。他們按照不同的軌道各自運行,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平日就各不相干,老死不相往還,直至爆發革命的那一天。

這樣的國家,根本不是人住的,廣東話的說法是「人都癲」(會發狂)。難怪大陸人不管是特權階級還是尋常百姓,都喜歡移民。特權階級的孩子早就紮根西方國家,移民不是問題。至於尋常百姓,一時間去不了西方國家,就先去香港、澳門或者新加坡,先住下來,休息一下,調養身體,消費購物,處理錢財,然後再想辦法。利用別人舖橋搭路也好,採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也好,總之是跑得越遠越好。這個遊戲叫三級跳,大陸女人玩得非常出色。她們全心全意追求個人幸福,其意志之堅定,足以開山闢石;其氣勢之強勁,足以令鬼神退避三舍。

剩下逃不了的一群,亦即最貧窮,也是最缺乏「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一群,為了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只得放下所餘無幾的尊嚴,積極學習檯底的一套,即是「潛規則」。舉例:大學生畢業之前要先入黨或者整容,還要父母四出送禮走後門拉關係,否則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加入體制之後,男孩子要學會做唯唯諾諾的奴才,女孩子要學會如何侍候有錢有權的男人。工作以外,面對各種不公平和不公義的事情,要視若無睹(於是有「佛山十八途人事件」),勿聽勿視勿言,不要發聲,嘴巴要閉得緊。不要多管閒事,不要天真地以為你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否則會坐牢和連累家人,總之盡快賺夠錢離開魔鬼國度。從此頭也不回,對於過去種種,以及逃亡路上的辛酸,均隻字不提。有需要的話,改名換姓,展開新生活。(請參考<姓甚名誰>(二),刊出日期是 2010 年 11 月 12 日)

插畫來源:百度百科

YouTube 精選:

國產電影<落葉歸根>(2007)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hGWksmvxpk
男主角(趙半山)為了一個承諾,要帶客死異鄉(深圳)的民工朋友的屍體回鄉。沿途要解決不少困難(例如:金錢、交通、把死人裝扮成活人),也遇到各色人等,有幫忙的也有找麻煩的。歷盡艱辛,終於抵達目的地,卻發現家鄉也在消失中(變成水庫)。新中國趕屍傳奇,充滿黑色幽默,被香港影評人形容為國產的「公路電影」,是通識科國情教育的上佳題材,不過香港的學校應該不敢用。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戶籍制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B7%E7%B1%8D%E5%88%B6%E5%BA%A6

百度百科:戶籍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962.htm

BBC 中文網:
中國報章聯手促戶籍制改革( 2010 年 3 月 1 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business/2010/03/100301_household_registration.shtml
節錄:全國的人大和政協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全國十三家報紙 3 月 1 日發表共同社論,呼籲兩會代表敦促有關部委加速制訂戶籍制改革時間表。社論開篇就指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弊政」困擾民眾數十年,「已到非革新不足以平息民怨」的程度。社論稱中國現行戶籍政策造成城市居民與農民、城市居民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制約了中國公民的自由遷徙,明顯違背了<憲法>。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Agriculture as the base, Industry to take the lead,「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397 頁
節錄:這是在 1962 年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會上提出來的國民經濟發展總方針。農業的基礎作用表現在:農業是整個社會基本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原料;農業是國家資金累積的重要來源;農業是工業品的巨大市場;農業還是出口商品的重要來源。工業對農業的主導表現在:工業為農業提供技術裝備(例如:化肥、農藥),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對包括農業在內的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工業還為農業提供多種的生活消費品。充份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並發展工業為農業服務,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Scissors Difference,剪刀差,139 頁
節錄:用統計圖表表示,工業品價值指數變動線總是在上,農產品價值指數變動線在下,這兩類線如同張開的剪刀形狀。「剪刀差」這個名詞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蘇聯,斯大林(Joseph Stalin, 1878-1953)說:農民除了向國家繳納普通稅即直接稅和間接稅以外,還要繳納一種超額稅,即在購買工業品時多付一點錢,而在出賣農產品時少得一些錢。自 1979 年起,中國幾次大幅度地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降低農業機器、化肥、農藥、農用塑料等工業品的價格,使工農業品比價趨向合理。

英漢雙解中國經濟新詞典 
主編:黎楊蓮妮
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 年 10 月第 1 版
ISBN 9620761529
條文:Sale Price Lower Than Purchase Price,價格倒掛,133 頁
節錄:價格倒掛的原因,主要出於國家政策的要求。一方面為了發展農業生產,照顧農民的利益,需要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市場價格,不使城鎮職工生活水平下降,又不宜於提高銷售價格,於是就形成了價格倒掛,收購價高於銷售價的虧損部份由國家給予補貼。

Unpaid wages in China
Can’t pay, won’t pay
Companies’ cash is drying up, with dire consequences for their workers
The Economist (Oct 29, 2011)
Extract: Efforts to curb inflation in China are having some painful side-effects. A squeeze on bank lending has prompted some businesses short of cash to stop paying wages to blue-collar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from China’s vast countryside are usually the first to suffer when employers find themselves strapped for cash. In February a revision to the criminal law made it illegal for a company to withhold salary if it had the means to pay. This has done little to protect the more than 150 million rural migrants who perform most of the country’s manual labour. A household-registration system that discriminates against migrants in employment, housing,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inforces a widespread tendency to treat them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11/11/2011

2 則留言:

henhenb 說...

It's very much well written. I would forward it to my liberal studies students.

匿名 說...

讀了你的文章,叫人茅塞頓開。請讓我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