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2年10月19日星期五

粵韻


粵曲採購員

母系廣東,愛聽粵曲。我的角色,是採購員。

老媽娘家,有不止一位粵劇愛好者。外公去得早,我沒有機會聆聽他的教誨。外婆長壽,我有機會跟她相處,聽她說話。她是窮家女,沒有讀過書,基本上是文盲,但是罵起人上來,生動精準,字字珠璣,句句押韻,四六文體,節奏天然,完全是粵曲的功勞。老一輩的廣東女人,聽粵曲學中文,再結合生活體驗,以及自身悟性,一樣可以出口成文。她在生的時候,我替她採購白駒榮、徐柳仙和小明星。她仙遊之後,那堆錄音帶,由老媽接收,回歸我老家。

母系長輩中,粵劇修為最深的一位,是票友,學花旦,唱子喉,會讀工尺譜,閒時「開局」。所謂「開局」,是指票友合資請樂師伴奏,然後唱餐(個)飽,這類活動通常在粵曲社進行,據說近年移師深圳羅湖商業城,因為比較便宜。她間中也參與業餘演出,換上 Bling Bling(閃閃生光)的登台服裝,濃妝艷抹,染紅頭髮,再灑上金粉,廣東話:「扮到成隻彩雀咁。」那份璀璨東方美學,時裝精叫 Glamour 。她讓我明白,才子佳人的戲曲故事,是上一代中國女人的尋夢園。這位長輩,是我的粵劇顧問,我曾經向她請教何謂「叮板」。對於陳寶珠的粵劇造詣,她是這樣說的:「只敢演折子戲!」某次逛街,遇上書店結業清貨,見有工尺譜,選了<漢武帝夢會衛夫人>,叫老媽交給她。她的回禮,是一盒外賣咕嚕肉。那陣子,她在親友經營的中式食肆幫忙。廣東人,有衣食。

中樂 vs 粵樂

手頭上有工尺譜和簡譜的對照表,但是由於缺乏粵樂訓練,所以不會讀工尺譜。香港的中樂老師,用大陸的那一套,好處是有系統,比較科學化,容易上手。而粵樂則屬於地方音樂,有很多東西還是口傳心授,沒有完整的紀錄與統一的教學方法,也需要穩定的師生關係,以及長時間的浸淫。訓練方式,截然不同。

有些家傳戶曉的廣東音樂,因為跟中樂老師學過,奏得出,但是味道不夠正宗,不敢隨便在老人家面前顯技,怕遇上真正的粵樂高人,又或者發燒友點歌。不瞞你說,我試過被長者考起,耆英甲:「<鳥投林>(作曲:易劍泉)呀唔該!」,耆英乙:「唔該我想唱<劍合釵圓>!」(提示:<紫釵記>、<春江花月夜>)榮升廟街粵曲樂師,愧不敢當,坦白從寬,招認是中樂初哥,請老人家放過我。

粵劇文化與香港電影

有限的粵樂知識,來自母系親友以及「歡樂滿東華」。那個長壽慈善節目中出現過的經典粵曲,我會記得旋律或者曲牌名稱,也知道那一首曲,屬於那一位老倌。那堆經典粵曲,是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也經常於影視作品中出現。對香港流行文化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粵劇文化與香港電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是研究港產片的重要線索。武打巨星李小龍(1940-1973)是好例子,他的父親李海泉(1901-1965)是粵劇丑生。幾十年前,伶影一家,有不少粵劇名伶演出電影,包括李海泉在內,李小龍因此有機會主演<細路祥>(1950)。

坊間有些粵曲書籍,提供經典粵曲的簡譜與歌詞。想有系統地了解粵曲,可以參考<粵曲基本知識>這本書,作者黃少俠是資深的粵曲老師,他從樂理的角度介紹粵曲,從粵曲的各種體系講起,然後是工尺譜、叮板、腔調。這本書,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收藏,網上書店也買得到。我從頭到尾讀過一遍,很多東西不懂,勉強看到一些脈絡。書中列舉的例子,用簡譜,適合有音樂根底的人。書中第 203 頁的<十板南音板面>是<客途秋恨>的前奏。對了,即是電影<胭脂扣>(1988)中,如花與十二少的主題曲。故事背景,是三十年代的香港。至於情節,是「歡場有真愛」。簡潔有力的港式中文,來自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刊物。

圖左:白駒榮 CD <客途秋恨>
來源:http://img3.douban.com/lpic/s4468145.jpg

圖右:白駒榮與白雪仙
來源:蘋果日報

相關的文章:

秋恨
2008 年 10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0/blog-post_08.html
節錄: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秋娟睇見夕陽照住眼前呢對銅獅子,不禁思悄然。秋意漸濃,露冷霜寒,嚴冬將至。縱是晚景良天,亦無心觀賞。今時今日,麥氏秋娟早已不再多情,繆姓蓮仙亦無須投筆從戎。雙飛燕?分飛燕就有。如花亦早已放低十二少。陳老爺妻妾成群,十二少分得的微薄家財,只夠他北上光顧骨場,不夠錢買名牌時裝和手袋,如花見十二少的檔次越來越低,把他撇了。

月光光
2010 年 8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_586.html
節錄:講起舊曲新詞,我曾經聽一個壞男人唱色情版<月光光>。慈母變鹹濕佬,蝦仔變蝦女,副歌變呻吟。經典童謠慘變<十八摸>,真係無陰功(粵語:可憐、可歎)。主唱者是股票經紀,地點是錢莊盤房 (Dealing Room) 。中秋前夕,交投淡靜,他唱給電話中的客戶聽。

新娘房 (二)
2010 年 3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3/blog-post_14.html
節錄:報案人是新郎的父母,廣東音樂<一錠金>響起,閃燈乳豬即將上桌之際,有人發覺新娘失蹤,龍鳳手鐲、金銀珠寶,通通不見了,梳妝桌上空空如也。警察搜遍新娘房,值錢的東西都不見了,只剩下中式裙褂,原封不動。

目連救母(一)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html
節錄:戲曲是上一代中國女人的鴉片。她們透過觀看舞台上由假鳳虛凰(女伶)演出的才子佳人故事,彌補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遺憾,得以釋放壓力,以及得到短暫的歡愉。中國女人需要一個透氣的窗口,好讓她們可以短暫地脫離現實,躲起來埋首築夢。這個窗口,古代版是戲曲,現代版是愛情小說和影視作品。

點唱時間(一)
2009 年 4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4/blog-post_10.html
節錄:以下勸世金曲,送給震倉哥和西門發。祝福你地生意滔滔,一本賺萬金。保佑你地長年富貴,越捨還越有。有請,登登登,慈善伶王新馬司曾先生。<萬惡淫為首>:「邊個好心呢,打救我呢個窮人。褔心更善心,救苦又救貧。望求做點好心,打救我貧共困,我自嘆終生不幸,真感激各位大貴人。」

光棍姻緣(一)
2008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html
節錄:<光棍姻緣>:「擔番口大雪茄,充生曬認經理,撈世界要醒目,一於當玩把戲。」生意人不過是借女藝人過橋,讓別人以為他財力雄厚,業務蒸蒸日上,可以叫娛樂圈的拜金女子投懷送抱。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他可以拖延時間,轉移個人資產或者部署出走路線,英文叫 Buy-Time Tactic。

審死官
2008 年 6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6/blog-post_15.html
節錄:正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背景,才有<審死官>(1948)這部經典電影,馬師曾飾演清朝爛仔狀師宋世傑,紅線女演潑辣老婆,夫婦合力跟貪官鬥法。宋世傑的生存之道是「你當我爛仔呀嘛?好,我就同你鬥爛仔!」他其實是個好人,面惡而心善,肯為黎民百姓伸冤。相比之下,今時今日港產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的律師角色,十居其九是奸人。

YouTube 精選:

白駒榮:<客途秋恨>(18: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2nshhJHJVo&feature=related

梁無相:<夜吊秋喜>(12: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0RTss3eSg

徐柳仙:<再折長亭柳>(12:5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X9QiWbha88

小明星:<風流夢>(13: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DWJR5Uf808&feature=related

任劍輝/白雪仙:<帝女花>之<香夭>(7: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rgNRdbPdtg&feature=related

龍劍笙/梅雪詩:<紫釵記>之<劍合釵圓>(10:4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aGe1vtBZZE&feature=related

麥炳榮/鳳凰女:<鳳閣恩仇未了情>(15: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TtYb3Tpyic&feature=related

新馬師曾:<萬惡淫為首>(6:3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sKspGAs40s

馬師曾:<余俠魂訴情>(7: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AIhKNRPNI

紅線女:<昭君出塞>(12:49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qF13pChco&feature=related

黑白粵語電影<審死官>(1948):
紅線女數白欖訴楊秀珍之冤情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Md5L6LZ7k&feature=related

Bruce Lee Does the Cha-Cha (2: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Xi94SWHI3M
這是黑白粵語電影<甜姐兒>(1957)的片段,十七歲的李小龍戴眼鏡跳 Cha Cha。一年後(1958),他奪得全港 Cha Cha 舞蹈比賽的冠軍,舞伴是弟弟李振輝。李振輝憶述,當年有不止一位女孩子想當他的舞伴,李小龍怕麻煩,於是選弟弟,然後在家中訓練。片段中跟李小龍共舞的白衣女孩子,藝名文蘭,是梁醒波(片段中結煲呔抽雪茄的胖子)的女兒。二人的父親是同行(粵劇丑生),從小認識,青梅竹馬。幾年前,香港電台製作香港電影專輯,訪問文蘭。她如今是胖祖母,否認是李小龍的初戀情人,笑說不過是同行的玩伴,當年見過他打架。

Very Young Bruce Lee in "The Kid" (3: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ilqwRQZnEs&feature=related
這是黑白粵語電影<細路祥>(1950)的片段,九歲的李小龍跟著名喜劇演員伊秋水(1904-1955)演對手戲,片段中可以見到日後成為簽名式的擦鼻子小動作。劇情講到細路祥幾乎誤入歧途,片段中他用黑幫大哥的口吻,跟大人說話。電影<細路祥>改編自報章連載漫畫,作者袁步雲(1922-1995)看中這個流連片場的孩子,認為他適合演自己筆下的頑童,替他起藝名李小龍,寓意小龍變大龍,日後證明他眼光準確。另一個說法,是李小龍這個藝名,源於他的乳名「細鳳」。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書名:<粵曲基本知識>
作者:黃少俠
出版:香港 : 臭皮匠 (1999)
ISBN:9628290177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853.9 4492

商務網上書店:<粵曲基本知識>(作者:黃少俠)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9926113

維基百科:「歡樂滿東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1%E6%A8%82%E6%BB%BF%E6%9D%B1%E8%8F%AF

黃志華的博客 (2012-10-04):
<鳥投林>作曲者易劍泉 (1897-1971)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349082.html

題目:廣府文化的奇葩 —— <粵謳>
作者:龔伯洪(廣州市地方誌辦公室)
來源: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10525&secid=10622
節錄:最早創作出粤謳作品的是馮詢、招子庸,邱夢旗、温汝適、李長榮等文士亦有參詳。嘉慶道光年間,這一班文士常游於珠江,在花艇上聽曲飲酒、談詩論文。偶聽得珠娘(艇上歌女)將舊曲變調演唱,頗有新意,但詞多俚鄙。馮詢、招子庸遂在民間演唱變調的基礎上加以點正,並創作新曲詞,命歌女演唱,果然令聽衆贊賞,於是定名爲粤謳。以後,粤謳越作越多,逐漸在粤方言區流行起來。粤謳當時不過是「流行歌」的地位,正統文人、道學先生是對之不屑的。因此,粤謳創始人之一的詩人馮詢,後來當官時便把自己創作的粤謳全部銷燬,不留一字。這一來,倒讓大膽朝通俗文學路子走的招子庸揚名中外了。

題目:<粵謳>在文學上底地位
作者:許地山(1893-1941)
來源:<許地山散文全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 年版)
轉載:http://giligooloo-libris.blogspot.hk/2011/05/blog-post.html
節錄:沒說粵謳以前,我先略略介紹粵謳底創作者。粵謳不是很古的骨董,是近百年來招子庸創作底。招子庸底生平無從稽考;所知底,是他底別號叫明珊,在清道光年間曾做過山東青州知府。他底第一本創作,冠名<越謳>,在道光八年(1829 年)出版于廣州西關澄天閣,內容共計一百二十餘首。後來寫這類韵文底人越來越多,<越謳>便成了一種公名;甚或將書內第一篇<解心事>來做招子庸所做那本底名字 ―― 叫<招子庸解心事>。

招子庸創作粵謳的動機在哪裡呢?講到這層,或者可以在書中找出一點他底行略。相傳他要上北京會試底時候,在廣州珠江上和一個妓女秋喜認識。彼此互相羨慕,大有白頭偕老思想。無奈子庸趕著要起程,意思要等會試以後才回來娶她。秋喜欠人些少錢債,在兩三個月中間,從不曾向子庸提過;子庸一去,債主隨來,她被迫不過,便跳入珠江溺死了。子庸回來,查知這事,就非常傷悼,於是作<吊秋喜>來表他底傷感。在粵謳裡這是他底「處女作」。

我把<粵謳>底大略說完,就要把招子庸所做那本裡頭幾首我最喜歡底寫在後頭,使非廣東人也享一點<粵謳>的滋味。自招子庸以後,<粵謳>的作家很多,如繆蓮仙底作品也是數一數二底。蓮仙或與子庸同時,或晚他幾年。他的生平也少有人知道,祗知他是浙江人,遊幕到廣州底。他作<粵謳>,但在南音上更有特別的長處,如<客途秋恨>,傳誦到現在還是不衰。在廣州或香港底日報上,時常也有好的<粵謳>發表出來,不過作者署名底方法太隨便,有時竟不署名,所以我不知道現在的作家都是哪位。盼望廣東人能够把這種地方文學保存起來,發揚起來,使他能在文學上佔更重要的位置。

題目:「真正攞命」
作者:梁煥松 (Chris Leung)
日期:2008 年 9 月 13 日
來源: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2008/09/blog-post_13.html
節錄:用「真正攞命」來做歌名,真是咁都得?是一首招子庸寫的「粵謳」的歌名。粵謳比今日我們聽到的粵曲還要古,盛行於清朝的青樓妓寨之中。和「南音」一樣,粵謳很多時是由失明的人來唱的,我小時候的 60 年代,香港電台每個星期都有個晚上一段「解心粵謳」節目,由「李銀嬌師娘」演唱。招子庸<粵謳>,曾印行成書,現在恐怕難得一見,我在三十多年前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找到僅存的珍本,不能借出,我在館內影印了一份,保留至今。上面的歌詞,是我掃描其中半頁,介紹給大家看的。

19/10/2012

回覆 Chris Leung 的留言:轉載了,謝謝,你的貓很有皇者風範。

1 則留言:

Chris 說...

我寫過一篇有關招子庸粵謳的短文: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