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一雞三味
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初嘗上一代的好東西。對老人家來說,卻是舊侶重逢,感慨萬千。
作為電影配樂,歌曲的作用,是營造氣氛、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推動劇情發展。一般來說,傳記片、戰爭片和史詩式文藝片,需要運用音樂營造某個年代的氣氛,傾向採用原唱者的版本,又或者是原裝錄音。其他類型的電影,自由度比較大,視乎導演的口味、劇情的需要以及演員的人選(是否歌手),可以採用翻唱的版本,又或者是由演員唱出。有需要的話,甚至可以將經典歌曲改頭換面,注入新的精神和感覺。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Groovy Kind of Love
六十年代的英國,發生過一宗郵政火車劫案。盜賊團隊總共有十五人,打劫一列由格拉斯哥前往倫敦的皇家郵政火車,搶走 260 萬英鎊,打傷火車司機後逃去。其中一名盜賊 Ronnie Biggs(中譯:碧斯)最近去世,據報導,他不但至死不悔,而且引以為傲。這宗轟動一時的火車劫案,曾經被改編成電影。電影中,流行歌手 Phil Collins(提示:Genesis)飾演盜賊團隊的另一位成員 Buster Edwards ,有愛情線。電影的插曲,是六十年代流行曲 Groovy Kind of Love 。原裝版青春活潑,感覺年輕。電影中由 Phil Collins 唱出,配合主角亡命天涯的命運,歌曲的節奏放慢了,感覺滄桑與無奈,中年心事似酒濃。旋律出自古典音樂,作曲家 Muzio Clementi (1752-1832) 是移居英國的意大利人。這首歌有廣東話版的,歌手是林姍姍(提示:鄭伊健)。對, Auntie 年紀大,輩份高,聽過 DJ 林姍姍唱歌。
All by Myself
這首七十年代流行曲,是單身人士的悲歌。如果閣下是高齡剩女宅男,非常之害怕孤獨終老,擔心他日無人收屍,聽之前,請準備足夠的紙巾。旋律出自古典音樂,作曲的 Rachmaninoff (中譯:拉赫曼尼諾夫)是俄國鋼琴家,他的作品浪漫、詩意、精緻,經常被用於文藝愛情片(例如:四十年代電影 Brief Encounter ,中譯:相見恨晚)。這首歌,最近一次於電影中出現,是 Bridget Jones’ Diary (港譯:BJ 單身日記)。電影開頭,女主角 Renée Zellweger (港譯:雲妮絲穎嘉)是辦公室女郎,沒有拖拍,發悶在家,一邊聽這歌,一邊跟著唱,唱到典床典席,非常誇張。電影中採用的,是女歌手 Jamie O'Neal 的翻唱版本。這部電影改編自流行小說,情節脫胎自英國文學名著 Pride and Prejudice (中譯:傲慢與偏見)。簡單地說:女主角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一個好,一個壞,不知如何抉擇。這種電影,跟愛情小說一樣,是女人的鴉片。除非你是石塘嘴如花,否則無須深究真偽。
插圖來源:
http://comps.canstockphoto.com/can-stock-photo_csp14294724.jpg
YouTube 精選:
Phil Collins - Groovy Kind of Love (Paris 2004) HD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dINYLPPY
這是電影中 Phil Collins 所唱的版本。
The Mindbenders - A Groovy Kind Of Love (1:5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cIunulJi4
這是六十年代原唱者的版本。
林姍姍:<突然> (3: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LFnfKxiICk
這是八十年代的廣東話版。
Muzio Clementi (1752-1832)
- Progressive Piano Sonatina in G major, Op. 36, No. 5 III. Rondo: Allegro di molto (2: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dYqv9j8a2A
Groovy Kind of Love 的旋律出自這首古典音樂,作曲家是移居英國的意大利人。
Eric Carmen - All by Myself (1976) (4: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n6o5tiPds
這是七十年代原唱者(男歌手)的版本。
Bridget Jones’ Diary Soundtrack - All By Myself - Jamie O'Neal (4: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bMfA-aFFe0&list=PLB6894DDEBD04C63E
這是電影中採用的女歌手翻唱版本。電影的香港譯名是<BJ 單身日記>。
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2 in C Minor, Op. 18 - HD (34: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pJ8REjvqo
All by Myself 的旋律出自這首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11:14 - 22:10) 。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Great Train Robber Ronnie Biggs dies aged 84
BBC (Dec 18, 2013)
http://www.bbc.co.uk/news/uk-25426914
Extract: British criminal Ronnie Biggs, who took part in the 1963 Great Train Robbery, has died aged 84, his spokeswoman has confirmed. Biggs was part of the gang which escaped with £2.6m from the Glasgow to London mail train on 8 August 1963. He was given a 30-year sentence but escaped from Wandsworth prison in 1965. In 2001, he returned to the UK seeking medical help but was sent to prison. He was released on compassionate grounds in 2009 after contracting pneumonia. Train driver Jack Mills was struck over the head during the robbery and never worked again. He died in 1970. Biggs, who died early on Wednesday, was being cared for at the Carlton Court Care Home in East Barnet, north London. He could not speak and had difficulty walking after a series of strokes.
Great Train Robbery (1963)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Train_Robbery_(1963)
Extract: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was the robbery of a Royal Mail train heading between Glasgow and London in the early hours of Thursday 8 August 1963 at Bridego Railway Bridge, Ledburn near Mentmore in Buckinghamshire, England. After tampering with line signals, a 15-strong gang of robbers led by Bruce Reynolds attacked the train. Other gang members included Gordon Goody, Buster Edwards, Charlie Wilson, Roy James, John Daly, Jimmy White, Ronnie Biggs, Tommy Wisbey, Jim Hussey, Bob Welch and Roger Courdrey as well as three men known only as numbers '1', '2' and '3'. A 16th man, an unnamed retired train driver, was also present at the time of robbery.
Wikipedia - Buster (1988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ster_(film)
Extract: Buster is a 1988 British comedy-drama crime film based on characters and events from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63). It stars musician Phil Collins, Julie Walters, Larry Lamb and Sheila Hancock. The soundtrack featured two Phil Collins singles which eventually topped the Billboard 100 singles chart.
Wikipedia - Phil Colli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_Collins
Extract: Collins's first film role since becoming a musician came in 1988 with Buster about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which took place in England in August 1963. Reviews for the film were mixed but Collins's performance received good reviews and he contributed four songs to the film's soundtrack. His rendition of "Groovy Kind of Love", originally a 1966 single by the Mindbenders, with lyrics by Toni Wine and music by Carole Bayer Sager, but with the melody of the Rondo section of Muzio Clementi's "Sonatina in G major", op. 36 no. 5 reached number one.
Wikipedia - Muzio Clementi (1752-1832)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zio_Clementi
Extract: Muzio Clementi was an Italian composer, pianist, pedagogue, conductor, music publisher, editor, and piano manufacturer. Born in Rome, he spent most of his life in England.
Wikipedia - Groovy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oovy
Extract: Groovy (or, less common, "Groovie" or "Groovey") is a slang colloquialism popular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It is roughly synonymous with words such as cool, excellent, fashionable, or amazing, depending on context.
Wikipedia - All by Myself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l_by_Myself
Extract: "All by Myself" is a power ballad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ric Carmen in 1975. The verse is based on the second movement (Adagio Sostenuto) of Sergei Rachmaninoff's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us 18.
Wikipedia - 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rgei_Rachmaninoff
Extract: 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 was a Russian-born composer, pianist, and conductor. Rachmaninoff is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finest pianists of his day and, as a composer, one of the last great representatives of Romanticism in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Wikipedia - Brief Encounter (1945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ef_Encounter
Extract: Brief Encounter is a 1945 British film directed by David Lean about the conventions of British suburban life, centering on a housewife for whom real love (as opposed to the polite arrangement of her marriage) brings unexpectedly violent emotions. The film stars Celia Johnson, Trevor Howard, Stanley Holloway and Joyce Carey. The screenplay is by Noël Coward, and is based on his 1936 one-act play Still Life. The soundtrack prominently features the Piano Concerto No. 2 by Sergei Rachmaninoff, played by Eileen Joyce.
Wikipedia - Bridget Jones's Diary (2001 film)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dget_Jones's_Diary_(film)
Extract: Bridget Jones's Diary is a 2001 British romantic comedy film based on Helen Fielding'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which is a reinterpretation of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adaptation stars Renée Zellweger as Bridget, Hugh Grant as the caddish Daniel Cleaver and Colin Firth as Bridget's "true love", Mark Darcy. A sequel, 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was released in 2004.
相關的文章: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Big Band 和 Swing 是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因此,不少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都會採用這兩種風格的爵士名曲做電影配樂,來營造那個年代的獨特氣氛。用顛覆傳統的爵士樂,來刻劃戰爭年代的紙醉金迷,以及亂世中的愛情故事,是荷里活電影的慣常做法。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29/12/2013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路姆西
釋名
對!此乃路姆西,神獸家族的最新成員。由於粵語發音不雅,現已改名路福西。
今次的搶購熱潮,是粵語文化的勝利。起初是香港網民(據說是高登仔)最先發現「路姆西」這個大陸譯名,然後是被視為「激進」的政黨成員用狼公仔擲向梁振英。在廣東話的語境中,丟你=操你,路姆西=媽個 B。對,即是港版草泥馬。Auntie 是屋村妹,長大之後在男人堆中混飯吃,聽慣勞動人民的語言,沒有潔癖。
有些學院派的女權份子,又或者是高學歷的女人,認為男人講粗口是一種性暴力,故意讓女人勾起被強姦的恐懼,應該被嚴厲譴責和懲罰(例如:總之講粗口就係唔啱!)。 Auntie 是這樣看的:男人講粗口,原因複雜,不能一概而論。年輕時大概是為了貪玩,中年時應該是為了發洩工作壓力,老年時則肯定是為了哀悼性功能衰退、感嘆如廁日益困難。萬一我說錯了,歡迎各位大哥留言。
香港流行文化的傳統
在廣東話的語境中,路姆西是神來之筆。港式幽默,防不勝防。流行曲填詞人林夕(提示: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的說法:「其實只要你想玩諧音,任何東西的名字,總能讓有心人找到個說法。」(來源:蘋果日報 2013-12-14)古語有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出處:<國語 • 周語上>)
而防範嶺南刁民,更加是難上加難。粵語有九聲,音調變化複雜,再加上港人習慣同時使用兩文三語(英文、粵語和普通話),原材料供應充足,有很大的創作空間。而混雜的語言,正是香港的特色。熟悉香港政治文化的網友一定聽過:仆街、福佳、Poor Guy、調理農務蘭花系。而影痴們一定知道:周星馳和王晶的電影,有大量的疑似粗口,很多的色情笑話。香港,盛產低俗喜劇。
但是講到運用粵語諧音創作疑似粗口,「廟街歌王」尹光是專家,他的歌因此甚少在主流傳媒播放(又或者只能演唱「潔淨版」),但是在 YouTube 可以聽到原裝版。尹光的音樂根源是粵曲,被年輕網民譽為「緊貼潮流的前輩歌手」,他的近作<你老闆>撞正碼頭工潮,被封為 2013 年度之歌。對於別人批評他「教壞細路(小孩)!」,尹光的回應是:「係你哋心邪啫!」(是你們壞心腸!)
玩無厘頭,嘲弄權貴,苦中作樂,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傳統。香港的精采之處,在民,不在官。周星馳版<審死官>(1992) 中,公堂上,宋世傑妻子的那一句:「官喎!」,語氣與表情之鄙夷之不屑,只有梅艷芳才做得到。戲內戲外,她都是女中豪傑。而挑戰官府,更加是廣東人的 DNA ,所以我們有孫中山。香港人有這種 DNA ,再加上資本主義商業文化的薰陶,所以我們習慣用錢表態,以消費對抗荒謬,向官府大聲說不。每年的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年宵市場,香港人都是邊行邊買的。那一個政黨籌到最多的捐款,那一款諷刺官府的惡搞玩具最受歡迎,都是民意的指標。今次的搶購熱潮,也是這樣。能夠令跨國企業的全線貨架清空,滿城盡丟路姆西,網上的二次創作百花齊放,不斷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載自拍照,連手機 App 和手機殼都有了,越玩越大,外國人都知道狼公仔叫 fxxking mum ,意味著梁振英成功地團結港人,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位特首選對了。
把香港視作大中華市場的一部份
替一隻已經改邪歸正的狼公仔起名「路姆西」,相信是宜家 (IKEA) 的無心之失。宜家後來發表聲明,用「不幸」來形容這個中文譯名,宣布改用「路福西」。很多跨國企業都是這樣的,把香港視作大中華市場 (Greater China) 的一部份,然後整個大中華市場採用同一個公司名字(例如:Citibank 統一用「花旗銀行」),同一套的管理制度以及宣傳文案。目的是方便運作,但容易忽略了香港或台灣的獨特性。路姆西以外的另一個笑話:Olay 勁能樣!(解釋:港式粵語中,「能」是男人的性器官)。同樣是入屋的跨國品牌,也同樣地「教壞細路(小孩)!」
背後的原因,可以是跨國企業欠缺文化敏感度,也可以是錢作怪。回歸之後,港人的消費能力下降,比不上揮金如土的強國同胞,於是在跨國企業管理層的眼中,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未必值得特別照顧港人的需要(因為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也需要得到總公司的批准)。此外,今時今日的跨國企業中,主管大中華市場的高層,香港土著應該不多,很大機會是海歸派內地人(太子黨),又或者是外國土生華僑(例如:駱家輝),他們通常不懂粵語,對香港缺乏深入的認識。
今次的環球搶購熱潮,提醒跨國企業,香港值得另眼相看以及區別對待,因為港人擁有獨特的語言文化和反叛個性,海外關係多,而且懂得運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搞組織動員,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也是一個特殊的顧客群,不應該被籠統地歸入大中華市場。當公民社會透過互聯網發揮作用,令尋常百姓行動起來,主流傳媒和傳統政黨只能被動地回應,這是近年不少社會運動的共通點。今次的搶購熱潮,證實了老一輩廣東人的說法:「爛船都有三分釘」(北方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香港人的影響力,粵語文化圈的獨特性,也許不容易數量化,但是依然不容忽視。跨國企業應該提高敏感度,否則下一次可能是閣下遭殃。
上一次香港人「玩謝」一隻毛公仔(布玩偶),是日本的吉蒂貓(提示:Hello Kitty 藏屍案),那是一宗非常血腥的謀殺案,害得生產商(日本的總公司)立即發表聲明,對事件表示遺憾,強調吉蒂貓是愛的化身、和平使者。相比之下,我們對待路姆西已經很客氣了。香港人,生活艱難,壓力太大,是活火山,隨時爆發,需要「小心輕放」(Handle with Extreme Care)。民情洶湧,有如火山溶岩,只要找到空隙,便會噴射出來,至於凝固之後,變成甚麼形狀,視乎情況而定。
宜家 (IKEA) 的反應:香港 vs 莫斯科
跨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被捲入政治漩渦,是常見的事,考驗管理層的應變能力。今次的搶購熱潮,宜家採取低姿態,非常照顧中國人民的感情。宜家在香港經營多年,早已站穩陣腳,依然俾足面(給面子),可見該公司重視大中華市場。
搶購熱潮初期,宜家致力維持店內的秩序(向輪候的顧客派籌以及每人限購一個)。感激顧客的熱情之餘(即是:多謝大家支持毛公仔助學行動!購買其他毛公仔也可以做善事!),盡量避免評論香港政治。到了搶購熱潮的後期,更加是跟反政府(即:倒梁)的陣營劃清界線,強調宜家是商業機構,政治及宗教獨立,產品不涉及任何政治宗教活動。網上一度誤傳特區政府向宜家施壓,禁止狼公仔上架,宜家立即澄清不會這樣做,並且宣布補貨將於明年一月初上架。此時梁振英出招了,學洋人,玩自嘲,跟路姆西合照。香港人眼中,他在扮幽默。
相比之下,宜家幾年前處理俄羅斯市場的手法就強硬得多。 2009 年宜家在莫斯科開店,要面對官僚主義以及貪污腐敗。籌備新店的過程中,被相關的政府部門留難以及被勒索保護費,宜家堅決不肯就範,並且出動向來低調的八十幾歲創辦人發表聲明,表示不會用錢解決問題。結果莫斯科分店的開業日期再三延誤,宜家寧願錯過聖誕節這個零售業的黃金檔期,也不肯賄賂當地官員,非常之有骨氣。
路姆西過聖誕
這個聖誕節,不管是路姆西還是梁振英,都很頭痛。
八卦傳媒說,路姆西(以及相關產品)已經成為熱門的聖誕禮物,在淘寶網上熱賣。有藝術家預告:明年一月初的元旦大遊行將會出現「路姆西海」,即是港人會用創意手法展示搶購得來的路姆西,它可能會被倒吊、被火燒。日後梁振英所到之處,也會有路姆西恭迎,而且不止一頭。可能是飛行中的,也可能是其他做法。路姆西熱潮將會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明年初新貨上架之後,自有分曉。網上有人用路姆西的名義,寫信給香港人,表示願意犧牲小我,成全民主大業。
至於梁振英,也許是感受到香港人的集體念力,近日心緒不寧。 12 月 17 日他上京述職,離開人民大會堂的時候,在門前的石級踏空了一級,幾乎跌倒,但畢竟是狼,立即恢復平衡,重新站穩。他喚起了老一輩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即是八十年代初戴卓爾夫人訪京,被鄧小平的態度嚇壞,然後在同一位置的石級仆倒的那一幕。東方人的世界,是君主獨裁,權鬥不絕,天災人禍,百姓遭殃,人命輕賤。縱是狼心狗肺、冷酷無情的野心家,一旦捲入政治漩渦,必定身不由己,隨時死得不明不白。而最壞的情況,是死無全屍、株連十族(提示:張成澤)。想到這裡,再狼死(粵語:兇狠)的人也會心寒腳軟,然後把孩子和財產轉移。
買唔買到都好啦,祝大家聖誕快樂!萬一內地網友發現山寨版,歡迎留言。另外,買到的朋友可否告訴我,你們手中的那隻路姆西,Made in XX ? Auntie 想知道是否 Made in China ,因為宜家的 2012 年年報顯示,亞洲和澳洲佔採購額 32% ,當中又以中國為主。如果是 Made in China 就好玩了,也許是神明顯靈。謝謝。
插圖來源:
http://www.ikea.com/us/en/images/products/lufsig-soft-toy__0185582_PE337578_S4.JPG
YouTube 精選:
台灣東森新聞 (2013-12-10):
「台灣丟鞋,香港丟這隻!大野狼賣到缺貨。」(2: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gDeIk7sDw
YouTube 上面的台灣網友留言:寶島的路姆西已經賣光了。
(2013-12-11) IKEA 有「路姆西」Olay 有「勁能樣」(1: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qF8oU250AA
解釋:粵語粗言中,「能」是男人的性器官。如果你是非粵籍男人,港人讚你「能」,不懷好意。古天樂的國產輪胎廣告(口號:想節能,輪胎能!)因為「能」個不停,令港人笑爆嘴,而他的港式「煲冬瓜」(普通話)更加成為「香港的驕傲」。
尹光:<相士大隻西>(3: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VxbYcrx3BY&list=PL51957D6F247AEF1E
解釋:粵語粗言中,「西」是女人的性器官。粵籍壞男人,經常用「西」來罵女人。尹光是越南華僑,音樂根源是粵曲,今年六十出頭,被年輕網民譽為「緊貼潮流的前輩歌手」。他的近作<你老闆>撞正碼頭工潮,被封為 2013 年度之歌。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路姆西 Lufsig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ufsig?ref=nf
香港人替路姆西開設的 Facebook 專頁。
香港網絡大典:路姆西
http://evchk.wikia.com/wiki/%E8%B7%AF%E5%A7%86%E8%A5%BF
特首辦網誌(2013 年 12 月 11 日):與狼共桌
http://www.ceo.gov.hk/chi/blog/blog20131211.html
路姆西手機殼 T 恤面世
東周刊 538 期 Book A (2013-12-1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0559
節錄:「路姆西」(已改名「路福西」)一掟成名後,火速賣斷市,原價近百元的公仔,在拍賣網被炒至最高三百元。路姆西熱潮停不了,本刊發現在內地淘寶網有智能手機殼發售,由五十至八十元人民幣不等,深圳生產商更透露,有港人一次過掃入二十多個作為聖誕禮物。手機殼有二十多個款式,部分更配上「丟你」等字樣,明顯針對港人市場,從設計到生產不出三天。一班本地設計師亦覷準路姆西大熱,乘勢推出三款 689 系列「路姆西」 T 恤,於網上發售。
大陸留美學生投稿:從丟路姆西看香港人的無厘頭精神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12/11/56604
Stuffed toy wolf becomes anti-government symbol in Hong Kong
Strait Times (Dec 10, 2013)
http://www.straitstimes.com/breaking-news/asia/story/stuffed-toy-wolf-becomes-anti-government-symbol-hong-kong-20131210
這是新加坡傳媒的報導。
BBC (Dec 10, 2013)
Ikea toy wolf becomes Hong Kong protest symbol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25314580
BBC 中文網(2013-12-10):
野狼玩具在香港突然紅起來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12/131210_hk_lufsig_heat.shtml
IKEA Toy Wolf Becomes Unlikely Anti-Government Symbol in HK
Huffington Post (2013-12-09)
By Yuen Chan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yuen-chan/lufsig-hong-kong_b_4414080.html#
IKEA wolf toy Lufsig becomes an unlikely protest symbol against Hong Kong leader Leung Chun-ying
Australia Network News (2013-12-11)
http://www.abc.net.au/news/2013-12-11/an-ikea-toy-an-unlikely-protest-symbol-for-hong-kong/5148830
Ikeagosedjur i Hongkong-protester
Svt.se (Dec 10, 2013)
http://www.svt.se/nyheter/varlden/ikeagosedjur-i-hongkong-protester
這是瑞典傳媒的報導。
Ikea plans to Halt Investment in Russia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3, 2009)
http://www.nytimes.com/2009/06/24/business/global/24ruble.html?_r=1&
Extract: Ikea said Tuesday it was suspending further investment in Russia, apparently because of persuasive corruption and demand for brides. The announcement came after a rare statement by Ikea’s 83-years-old founder in a radio interview that Ikea had decided not to solve problems by shipping money under the table.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2013-12-17):
「路福西」談 IKEA 盈利結構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
節錄:根據年報,宜家於 2012 年的總營業額有 276.28 億元,按年增長達 9.8%。翻查過去 5 年的數據,發現每年的平均增幅也有 5.7%。將營業額按地區劃分的話, 70% 來自歐洲,當中以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貢獻最多, 16% 來自北美洲,當中以美國為主,接著 8% 來自亞洲和澳洲,餘下的 6% 則來自俄羅斯。此外,若將採購額按地區劃分,歐洲佔的比重最高有 61% ,當中以波蘭、意大利、瑞典和立陶宛為主,亞洲和澳洲佔 32% ,當中以中國為主,北美和俄羅斯則分別佔餘下的 4% 和 3% 。
維基百科:Hello Kitty 藏屍案 (1999)
http://zh.wikipedia.org/wiki/Hello_Kitty%E8%97%8F%E5%B1%8D%E6%A1%88
節錄: Hello Kitty 藏屍案發生於 1999 年的香港,是轟動一時的殺人案。案中 23 歲女死者樊敏儀,遭多人禁錮於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一個住宅單位裡(兇案單位唐樓已在 2012 年拆卸,重建為商業大廈),被迫飲尿、吃糞便、被嚴重毆打和燃燒身體,死後更被肢解、烹屍,頭顱被塞進一個 Hello Kitty 洋娃娃之內。
相關的文章:
天問、孽子、同志
2012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節錄:封建社會,不得直呼在生或者已故皇帝的名字,要避諱。不但大人口頭上說不得,連小孩子取名的時候,也要迴避同音字。壓迫過甚,於是有刁民創作童謠,在民間傳唱,歌詞大玩弦外之音、語帶相關、指桑罵槐,跟當權者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現代版,叫草泥馬。中國人社會,很多事情,五千年不變。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外來宗教跟跨國企業一樣,要決定是否本土化,又或者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而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跟當權者的關係。佛教走本土化的道路,徹底融入中國文化,跟當權者妥協,委曲求存,找到生存的空間,而代價是面目全非,佛寺一度淪落至成為放高利貸、進行二手買賣,甚至賣淫活動的場所。西方的耶教為了保持純潔,拒絕本土化,結果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無法真正融入中國人社會,也開罪了當權者,令拓展業務的過程困難重重,死結至今未解。
19/12/2013
For the first comment: 多謝指教!原來男人也有使用限期。
For the second, third and forth comments: 上網查了一下,「仲有」和「重有」兩種寫法都有人用。也許 Scorpio 是對的,一個正寫一個俗寫。容許我修改一下句子,變成更簡潔的「爛船都有三分釘」。這句說話的意思,應該很清楚,既然如此,刪去「仲」或「重」也可以。
For the fifth comment:「三分釘」和「三斤釘」都有人用。
究竟系烂船都有三斤钉定系烂船都有三分钉?
http://tieba.baidu.com/p/724746949
什麼是「爛船都有三斤釘」呀?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21900999
記憶中長輩的說法是「三分釘」,這個問題也許要請教劉天賜。
For the sixth and seventh comments: Thks for the info.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舞台姊妹
多年前,在尖沙嘴文化中心的音樂廳內,見過紅線女 (1924-2013)。那場音樂會的指揮是關迺忠,特別嘉賓是她的女兒紅虹。音樂會開始之前幾分鐘,香港中樂團的樂師已經就座,開始調音。繁雜的絲竹管弦聲中,觀眾席上突然傳出一陣低語,有如潮水般從後排傳到前排,再傳到舞台上的樂師。然後全場觀眾連同台上的樂師,都望向同一個入口。紅線女在徒弟南紅(提示:楚原)的攙扶下,緩緩步進音樂廳。一代名伶,銀髮紅衣,走得很慢,儀態萬千。她知道大家在看她,絕對不會讓觀眾失望。當晚她展示的,是首席女伶 (Prima Donna) 應有的氣派。
然而,一代名伶出道之初,也不過是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十來歲的時候,她是粵劇舞台上的提燈宮女,身邊有個好同伴叫梁燕芳。自傳中,紅線女這樣說:
「這段戲,我和一位同伴的任務是:手拿著宮燈,雙雙走著俏步出台,十分高興地看著熱鬧的環境,用手比劃著,像是看到許多騎馬坐車的將士官員;也有手執五光十色的羅傘,準備迎接六國元帥和王侯駕到。我和我的同伴俏步走到台口亮了相,手指比劃地表示一齊到那邊歡迎隊伍中去,之後,兩人又走俏步到衣邊台口,我們兩人一齊閃了個腰,表示我們這些姑娘是小腳走路,幾乎跌交。我第一次登台,就作這些新鮮的舞蹈動作,沒有驚惶失態,都是得力於師兄們的教導和督促練功。走俏步,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好的,用腳尖走路,在台下練習的時候,和上舞台表演時的感覺也不一樣,因為舞台上有厚厚的地毯,它會把鞋底黏著似的。開始時就不大靈活,不過練熟了,就能掌握。
我和一起擔宮燈的同伴,合作得很好,每次演出<六國大封相>,我倆出場表演時,觀眾都會發出一種高興讚賞的聲氣。我第一次踏台板,一起挑宮燈的好同伴叫梁燕芳,她就是後來粵劇舞台上出色的女演員芳艷芬。我和燕芳同班共事,差不多有兩年的光景。台上一起工作,台下一齊生活,真有點情同姊妹。我和燕芳經常住在同一張床的高低鋪,用布帳把床圍住了,就當房間,食飯也在一起。有時天氣熱得厲害,我和燕芳都躲進床下底去(第三層了),這樣睡在地下,比較涼快。我和她經常躺在床底下,拿著唱本就唱起來了。當時的唱本都把一些流行的粵曲刊登出來,馬師曾的<寶鼎明珠>、薛覺先的<胡不歸>、張月兒的<一代藝人>我都喜歡唱,有時突然忘記了,就叫燕芳唱,唱得有味,越想越想唱,唱到『煲頭叔』大聲叫『開鑊』,我們也不願起來吃飯。」(來源:<紅線女自傳> p.21-22)
那些基本功沒有白費。紅地毯上的那對提燈宮女,日後都成為一代宗師。數十年後,她們在廣州的粵劇舞台上重逢,笑著挽手,互道閨名(即:燕芳、健廉)。她們的聲音,早已預告了日後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向:紅腔高亢跌蕩,芳腔軟糯溫柔。紅線女為了追求藝術成就北上,被捲入政治漩渦,歷盡劫難,浴火重生。芳艷芬選擇在事業巔峰急流勇退,結婚息影,相夫教子,直到晚年才參與慈善演出。父權社會的世俗眼光中,芳艷芬有福氣,她的人生比較美滿,是女孩子的學習對象。紅線女嘛,心頭太高,性格張揚,而且政治上押錯注,結果受盡苦難,也令她後半生的藝術成就打折扣。這一切,都怪她不安份,是咎由自取。
坊間的八卦雜誌與女性刊物,也是宣揚這一套 ―― 女人應該以家庭為重,外面的世界與妳們無關。女人無須追求事業成就,最重要的是嫁個有錢人,當男人的附屬品,然後不斷生孩子,用男人解決生活費,用孩子作為退休保障,又或者是離婚時的談判籌碼。一輩子無須上班的,才是成功女性的典範,有資格榮登雜誌封面,成為少女們的學習對象。八十後的女孩子,從小被父母或傳媒灌輸這一套,不會成為真正的女性藝術家,也不會是真正的賢妻良母,因為她們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苦練基本功,只想利用別人解決現實問題。這種女孩子,喜歡佔別人便宜,必定是控制狂,笨男人娶了她,不但家無寧日,而且禍延三代。
這個世代,人心已變,純真不再,不會再有肯吃苦的紅線女和芳艷芬。鄭裕玲說得對,未來三十年,香港不會出另一個梅艷芳 (1963-2003)。當大家看見肯練基本功的實力派女生得個捱字,收入微薄,活得沒有尊嚴,健康欠佳,感情生活也不大如意(例如:鄧萃雯),又或者像羅蘭(提示:龍婆)般六十五歲才拿下影后,得到業界的認同。前車可鑑,女孩子已經不相信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那一套。既然好女無好報,我把心一橫算了。八十後的小女生,相信她的人生在三十五歲結束,所以追名逐利要快,成名要趁早(張愛玲名句),否則來不及了。女人的青春有限,必須價高者得。<阿信的故事>?早已經 Out 了。
照片:紅線女 (1924-2013)
來源:http://img2.hkheadline.com/headline/af/gcmt_images/54/56/si0000318248/enp13p06160110_sm245.jpg
YouTube 精選:
紅線女:<昭君出塞>(1959) (12: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qF13pChco&feature=related
黑白粵語電影<審死官>(1948):
紅線女數白欖訴楊秀珍之冤情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Md5L6LZ7k&feature=related
1948 年,馬師曾 (1900-1964) 把京劇故事<四進士>改編成電影<審死官>。
新版<審死官>(1992) 預告片 (4: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TIQlSZBQQ
1992 年,杜琪峯重拍<審死官>。其中一場戲 (2:47 開始),周星馳昏迷之後被家人裝扮成女人,他身後的祖宗畫像,全是馬師曾的樣子,此舉是向前輩致敬。
紅線女:<紅燭淚> (1954) (3:22)
(曲:王粵生/詞:唐滌生/唱:紅線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Kb_Zcscfg&feature=related
歌詞:「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鴛鴦扣,宜結不宜解。苦相思,能買不能賣。悔不該,惹下冤孽債。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顧影自憐,不復是如花少艾。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
2012-05-29 Metro Vocal Group 新光戲院聽粵劇
紅線女:<荔枝頌>(2:3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yKOqvqxnPs
2012 年 5 月底,香港北角新光戲院復修之後重開,紅線女以嘉賓身份上台獻唱<荔枝頌>,是她最後一次在香港公開演唱。新光戲院有四十年歷史,向來是戲曲演出場地。粵劇以外,也上演過越劇、京劇和崑曲。上載這片段的 Metro Vocal Group 較早前以無伴奏合唱形式演唱 Beyond 的<海闊天空>(搜尋:Metro Vocal Group 海闊天空 Under A Vast Sky),洋人唱粵語,字正腔圓,錄得過百萬點擊。
廣東音樂:<聞雞起舞>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片頭音樂)(2: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fkh68BcwCw
這首<聞雞起舞>是呂文成 (1898-1981) 的作品,也是八十年代初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頭音樂,之前曾用作鄧寄塵在<麗的呼聲>的節目<諧劇>的開場音樂。呂文成是粵樂名家,作品包括:<平湖秋月>(填上歌詞之後變成粵曲<游龍戲鳳>)、<步步高>(曾經是港台劇集<獅子山下>的片頭音樂)、<青梅竹馬>(填上歌詞之後變成梁醒波的<光棍姻緣>)、<漁歌晚唱>、<醒獅>。
黃韻詩:<懷舊> (1: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rZ-zVcmU4
舞台女伶的奮鬥故事,是影視作品的常見題材。落入謝晉 (1923-2008) 的手中,成為六十年代大陸電影<舞台姊妹>。那一齣,是上海越劇版。落入甘國亮的手中,則成為八十年代初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這一齣,是五十年代粵語長片版。劇中有個角色叫雪艷芳(演員:陳嘉儀),以芳艷芬為藍本。這是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段,黃韻詩的角色叫梅劍仙,出身寒微,起步艱難,後來靠反串男角,才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劇中她唱了芳艷芬的名曲<懷舊>。
芳艷芬:<懷舊>(五十年代)(曲:王粵生)(4: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7P99IeEiY
歌詞:「嬉戲於沙灘,日影已漸殘。淺水碧波染泳衫,一雙一對樂忘還。」
芳艷芬:<荷花香>(1951) (3: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W_lto-_Ew
另一首王粵生 (1919-1989) 作品,歌詞出自唐滌生 (1917-1959)。
芳艷芬:<檳城艷>(五十年代)(3:5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zUT-odsRbM
也是王粵生的作品,畫面是五十年代的馬來西亞。
<香港中樂團>演奏關迺忠作品<拉薩行>
(第四樂章:打鬼)(2: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NYbH-kBCsc
第四樂章的氣氛詭異,曾經被國產電視劇<西遊記>用作配樂。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書名:<紅線女自傳>
作者:紅線女(原名:鄺健廉)
出版社:星辰出版社(1986 年 8 月香港出版)
ISBN 962-04-0485-8
維基百科:紅線女 (1924-201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7%B7%9A%E5%A5%B3&variant=zh-hk
維基百科:方艷芬 (1926-)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A%B3%E8%89%B7%E8%8A%AC&variant=zh-hk
維基百科: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198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6%B0%B4%E6%9C%89%E7%9B%B8%E9%80%A2_(%E7%84%A1%E7%B6%AB%E9%9B%BB%E8%A6%96%E5%8A%87)
<百度百科>:謝晉電影<舞台姊妹>(1965)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431/8080258.htm
<百度百科>:電影導演謝晉 (1923-2008)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5790/9238421.htm?fromId=65790&from=rdtself
Wikipedia - Prima Don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a_donna
相關的文章:
審死官
2008 年 6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6/blog-post_15.html
節錄:正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背景,才有<審死官>(1948) 這部經典電影,馬師曾飾演清朝爛仔狀師宋世傑,紅線女演潑辣老婆,夫婦合力跟貪官鬥法。宋世傑的生存之道是「你當我爛仔呀嘛?好,我就同你鬥爛仔!」他其實是個好人,面惡而心善,肯為黎民百姓伸冤。相比之下,今時今日港產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的律師角色,十居其九是奸人。
OPM (Part 6)
2012 年 8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6.html
節錄:紅線女名曲<紅燭淚>的歌詞:「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唐滌生把這種女人寫絕了:她以為身邊的男人都在掌握之內,殊不知,自己早已經透支了今生所有的運氣。結果是:上一刻還玩得興起,下一刻遊戲已經結束。報應來得太快,她來不及反應。得失之間,拿捏不住,只能目瞪口呆,由得情緣和金錢在眼前灰飛湮滅。
粵韻
2012 年 10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9.html
節錄:想有系統地了解粵曲,可以參考<粵曲基本知識>這本書,作者黃少俠是資深的粵曲老師,他從樂理的角度介紹粵曲,從粵曲的各種體系講起,然後是工尺譜、叮板、腔調。書中列舉的例子,用簡譜,適合有音樂根底的人。書中第 203 頁的<十板南音板面>是<客途秋恨>的前奏,對了,即是電影<胭脂扣>(1988) 中,如花與十二少的主題曲。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年輕時已經斤斤計較的人,年老之後轉性的可能性極低。而思想傳統的女人,又比男人更計較得失,更怕吃虧,因為她們從小被父母或傳媒洗腦,相信女人越老,越缺乏議價能力,必須趁年輕,替自己爭取最大的權益,否則晚景堪虞。缺乏安全感的瘋女人,比壞男人更難應付。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保守,不願意付出,而是終日埋頭研究「攻略」,對於一個人口老化的社會來說,絕非好事。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信奉這一套的女人相信,做女人就應該以男人為重心。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對這種女人來說,結婚與否並不重要,而她們就算結婚,也不過是分身家、向上爬、移民出國又或者驅趕敵人的手段。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10/12/2013
For the first comment: 謝謝你提供的資料。紅線女在自傳中,對馬師曾頗有怨言。演藝界老夫少妻多,原因是不少女藝人,都喜歡嫁給有才華或者有利用價值的老男人。是否借美色上位,自己想。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
2012 年 1 月 14 日的<長腿叔叔>(一)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