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
母女情仇(六)
漂亮的女孩子,背後通常有個拜金母親。後者的養份來自:1. 傳統思想。覺得女兒是蝕本貨(養大益人),想在她身上賺點錢,減少虧蝕,能夠高價脫手更好。2. 慘痛經歷。母親年輕時被男人出賣過,不相信男人或愛情。她在心理上和經濟上又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是個沒有安全感的老女人,只能靠女兒吃飯或脫貧。
這種母親,視女兒為搖錢樹,娛樂圈多的是。不少漂亮女藝人背後,都有個貪錢母親(有時再加上生意失敗的父親),對女兒實施全天候監控,事業愛情婚姻,樣樣都要管,每日跟出跟入。原因?怕女兒行差踏錯,壞了名聲,斷了財路,影響現金流,破壞了自己的退休大計。這種充滿功利計算的母女關係,通常在女兒選擇戀愛或婚姻對象的時候,最容易出現裂痕,甚至是母女徹底決裂。女人之間的鬥爭,總是透過男人進行。視乎女兒的性格和際遇,她可以就範、反抗或出走。
就範、反抗或出走
有些女藝人,年輕時服從母親的安排,透過參加選美、歌唱比賽或者其他的途徑(例如:做 DJ、做主播、拍廣告、拍電影)加入娛樂圈,開始釣金龜,成為八卦雜誌的跟蹤對象,由於不懂得相人,又或者是欠缺運氣,結果嫁錯空心老倌,離婚之後成為單親媽媽,帶著孩子重出江湖找工作,被八卦雜誌形容為失敗者。
有些女藝人,也許成長階段被母親看管得太緊,又或者在外國長大於是頭腦相對地簡單,加入五光十色的娛樂圈之後迷失了方向,忘記了自己的任務(釣金龜),反而成為桃花旺盛的男藝人的獵物,結果壞了名聲,無法嫁給真正的有錢人。浮浮沉沉,浪費青春,事業愛情皆落空,最後被新入行者所取代。
也有些性格比較剛烈的女孩子,故意跟貪錢母親作對,加入娛樂圈之後,嫁一個曾經離婚,有前妻有孩子,錢債情債未清,也沒有甚麼突出事業成就,甚至是曾經得罪權貴的中老年男人。她寧願婚禮當日沒有半個娘家親友出席,日後要當孩子的後娘和男人的看護,也要借助婚姻擺脫令她不快的原生家庭。原因?鬥氣。
異曲同工的做法,是嫁洋人或外國華僑,然後遠走高飛,回歸平淡當家庭主婦。歷屆「香港小姐」中,有一位外號「爆牙港姐」(姓氏:林)的女孩子,外表似女學生,便是走這條路。她的對照是翁美玲,她在英國讀書時有位洋人男友,母親迫她跟他分手,之後她回港參加選美,演黃蓉(演郭靖的是黃日華)走紅了,但是自殺收場。多年之後,洋人男友在網上公開一批舊照片,披露她有自殺的前科。如果洋人男友所言屬實,翁美玲可能是一段充滿壓力的母女關係的受害者。女兒自殺反抗壓迫自己的母親,你會想起誰?我會想起 689 的叛逆千金梁齊昕。
張愛玲小說的參考價值
關於漂亮女孩子的命運,祖師婆婆張愛玲是這樣說的:「漂亮的女孩子不論出身高低,總是前途不可限量,或者應當說不可測,她本身具有命運的神秘性。一結了婚,就死了個皇后,或是死了個名妓,誰也不知道是哪個。」(出處:怨女)
這個系列經常引用張愛玲的小說,因為她筆下有很多充滿壓迫感的母女關係。她是過來人,寫得出中國人家庭生活中黑暗的一面。關於拜金母親之煉成,請參考<金鎖記>或<怨女>,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出身卑微的女孩為錢嫁給殘廢的富家少爺,跟小叔有曖昧關係,後來發現他動機不純(騙財騙色),從此對男人死心,把怨氣發洩在傭人和孩子的身上。此外,還有經典的<第一爐香>:女學生為了繼續學業,來港投靠姑母(廣東富商的姨太太),結果被她訓練成接班人(交際花),然後栽在情場浪子的手上。故事以香港為背景,被改編成 TVB 劇<儂本多情>(1984)。演員名單:俊俏的張國榮演情場浪子,商天娥演由正入邪的女學生,資深歌手關菊英演姑母。至於懂得反抗母親壓迫的女孩子,有<連環套>的混血女兒的原型,請參考這個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警告:張愛玲的作品調子灰暗,不適合浪漫感性的小朋友。如果閣下入世未深,也許會讀不懂她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以及她所運用的象徵性表達手法(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如果你正面對生命低潮,需要補充正能量,她的作品也不適合你。
照片:翁美玲的黃蓉造型(八十年代初)
來源:http://news.shangdu.com/huajiao/20140507/P_5899840_1__189008626.jp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翁美玲 (Barbara Yung, 1959-198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F%81%E7%BE%8E%E7%8E%B2
節錄:翁美玲是家中的獨生女。中學時期隨家人移居英國,並於高中時期與荷蘭同學羅泊.萊得鮑初戀。根據羅泊.萊得鮑的回憶,他與翁美玲交往時,她的母親並不同意,翁美玲因為感情脆弱,曾於 18 歲和 19 歲時,連續兩年吃下整瓶安眠藥自殺,幸而被人及早發現送去醫院洗胃,迫使其母默許翁美玲與他交往。他推測,可能因此使翁美玲認為通過自殺,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為日後的自殺埋下伏筆。高中畢業後,翁美玲與羅泊.萊得鮑分手,她其後在英國入讀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並獲頒文學士銜。 1980 年,翁美玲參加英國華裔小姐選美獲得亞軍。 1982 年回港競選「香港小姐」成為 15 位入圍者之一。後被邀請擔任香港無線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並簽下 5 年演員合約。同年,她首度登場,在<十三妹>中飾演康熙皇妹雙格格一角,這部戲也是她與湯鎮業的戀情開端。 1983 年,翁美玲主演由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扮演冰雪聰明的黃蓉,成為影迷心中的偶像。
維基百科: TVB 劇<天師執位>(198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B8%AB%E5%9F%B7%E4%BD%8D
維基百科: TVB 劇<儂本多情>(198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4%82%E6%9C%AC%E5%A4%9A%E6%83%85_(%E7%84%A1%E7%B6%AB%E9%9B%BB%E8%A6%96%E5%8A%87)
YouTube 精選:
香港中樂團 2008 年英國音樂會:
閻惠昌指揮:<射雕英雄傳>(3:4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znzqopjA&list=PL9D7A3266E63F9692
這是 TVB 劇<射雕英雄傳>(1983) 的主題曲<世間始終你好>,作曲:顧嘉煇,填詞:黃霑,原唱者:羅文、甄妮。這個版本中,翁美玲演黃蓉,黃日華演郭靖。閻惠昌接受訪問時說,顧嘉煇的作品是票房保證。閻惠昌 1997 年開始執掌香港中樂團,經常演奏顧嘉煇的作品。曲中的人聲效果,平時由樂師負責,片段中由洋人觀眾提供。閻惠昌的女兒閻奕格 2010 年參加歌唱比賽(提示:超級星光大道星光傳奇賽)勝出,由於技驚四座,被八卦傳媒起底,發現是音樂家的孩子。
譚詠麟:<誰可改變>(3:54)
(作曲:顧嘉煇/填詞:鄭國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7k7h9gmWY
這是 TVB 劇<天師執位> (1984) 的主題曲,畫面是劇照。女主角是翁美玲,男主角苗僑偉在 1983 年版的<射雕英雄傳>中演楊康。歌手譚詠麟外號「校長」,年輕時拍過電影(提示:假如我是真的、幻影),演過搞笑版的黃飛鴻。
相關的文章:
母女情仇(一)
2011 年 3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3/blog-post_11.html
節錄:對這種母親來說,男人才是生命中的重心,是她的世界的唯一支柱,所以她不能失去他,否則便是世界末日。女人的壞習慣,是把視線集中於一個男人的身上,如果對方拋棄她,她便覺得天塌下來,因此會不顧一切地滿足他。至於女兒,母親習慣把她當作畜牲般放養,期望她自己上山找草吃,最好盡快離巢自立。如果男人是職業騙子,明白女人的心態和弱點,他會在母親的身上騙財,在女兒的身上騙色。
母女情仇(二)
2011 年 3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3/blog-post_19.html
節錄:有這樣的母親,難怪張愛玲寫得出「女人都是同行。」既然是同行,自然如敵國,難以和平共處,更遑論在艱難時刻互相扶持。母親不是女兒的感情支柱或者精神導師,她賦予女兒生命,然後撒手不管,冷眼旁觀,由得她掙扎求存,免不過都不會出手相助,甚至會落井下石。這種複雜陰暗、驚心動魄、血淋淋與狗咬狗骨的母女關係,只有過來人,才寫得出。<小團圓>裡面,其實沒有團圓,不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都是殘缺不全、支離破碎、不堪回首、思之黯然。
母女情仇(三)
2011 年 3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3/blog-post_2222.html
節錄:張愛玲小說<心經>收錄於<第一爐香>。故事中的女兒(許小寒)二十歲,是獨生女。她從青春期開始,就透過霸佔父親(許峯儀),一點一滴地摧毀父母的婚姻關係。女兒美麗聰明,充滿野心,也非常自私。她認為母親太過平庸,配不起她心目中完美無暇的父親。她像守護獵物般看著父親,打算一生一世不離開他,並且在性方面誘惑他。跟父親相處的時候,女兒的舉止像情人。不少評論家,都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用「戀父情意結」(Electra Complex) 來分析這個故事。女兒跟母親爭奪的,是生父。到最後,是男人退出。
母女情仇(四)
2011 年 4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4/blog-post.html
節錄:嬌縱的富家女為了跟霸道母親鬥氣,往往故意挑選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男人做老公或者男友,讓母親氣炸。男人也許收入微薄,幹一些不怎麼體面的工作(例如:推銷員)。他也許是自以為懷才不遇的潦倒藝術家,又或者是桃花旺盛的男藝人。也許是離過婚,前妻子女一大堆,多年來拉拉扯扯糾纏不清,欠下不少錢債和情債的中年男人。又或者是來歷不明、周遊列國的異族浪子。
母女情仇(五)
2011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4/blog-post_20.html
節錄:有些女人,就好像上述的例子一樣,催谷女兒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又或者填補個人的遺憾。女人都喜歡互相比較,結婚之後比丈夫比孩子,一直比到入棺材為止。這種母親,會把女兒當作名牌手袋,帶在身邊招搖過市,唯恐別人看不見。萬一女兒不是虎媽的最愛品牌,又或者跟母親的性格不同,長大之後堅決要做環保袋,則大件事矣。後果如何,你們猜。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評價狼太與狼女,應該採用甚麼標準?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反映出閣下對性別角色的看法。她們是否好女人、好妻子或好女兒,大有爭議的餘地。思想傳統的人,傾向使用父權社會的標準,覺得她們十惡不赦。思想開明的人,也許會用幽默的態度,視之為傳媒跟名人之間的互動連續劇,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如果你相信梁齊昕的性格是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甚至開始欣賞狼女勇於講真話的叛逆精神。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對這種女人來說,結婚與否並不重要,而她們就算結婚,也不過是分身家、向上爬、移民出國又或者驅趕敵人的手段。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OPM (Part 6)
2012 年 8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6.html
節錄:紅線女名曲<紅燭淚>的歌詞:「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唐滌生把這種女人寫絕了:她以為身邊的男人都在掌握之內,殊不知,自己早已經透支了今生所有的運氣。結果是:上一刻還玩得興起,下一刻遊戲已經結束。報應來得太快,她來不及反應。得失之間,拿捏不住,只能目瞪口呆,由得情緣和金錢在眼前灰飛湮滅。
光棍姻緣(一)
2008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做生意的男人,儘管公司已經週轉不靈,瀕臨破產邊緣,又或者自知紙包不住火,不法勾當即將曝光,依然大手花錢做宣傳,不斷招聘員工,同時向供應商大量入貨,以及繼續接受客戶的訂金和訂單。明明公司的業務已經走下坡,股價長期低殘,但是老闆依然帶著知名度甚高的女藝人出入娛樂場所,招搖過市,夜夜笙歌。聰明的銀行家,見狀都懂得第一時間上門追數,同時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企業和老闆本人的信貸限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桃色煙幕。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提示:杜國威、劉雅麗),也是同一路數。
雞肋(二)
2013 年 8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果有人能夠用行動證明, A 並非到達 B 的唯一途徑,還有 C、D、E 等方法, A 行業會立即被捨棄,求職者的數量和質素均會明顯下跌。「香港小姐」是好例子,近年參選佳麗的質素明顯下降,因為它已經不再是嫁入豪門又或者加入娛樂圈的唯一途徑。另一個好例子,是女主播公然違抗電視台新聞部高層的命令,自己私底下接工作,又或者是爆內幕博炒,然後轉行或嫁人。到了這個地步,在僱員的眼中, A 行業已經不再是踏腳石,而是真真正正的「雞肋」。
美人窩
2013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html
節錄:俊男美女集中的行業,必定桃花旺、戀事多。辦公室之內,不難出現上司下屬談戀愛搞婚外情、同事之間發生三角戀,紅啼綠怨、你爭我奪。辦公大樓門前,也必定有癡漢狂迷長期守候偶像,聲稱要致送禮物,求婚求愛、要生要死。而間中有些員工,會被尊貴的客戶私有化,由服務員變 VIP。換言之,公司成功地跟客戶建立個人化的關係。對待這些事情,管理層的態度,通常非常曖昧。
女主播
2010 年 7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20.html
節錄:究其原因,是女主播這個行業,越來越似空中小姐,入職的時候必須年輕貌美、口齒伶俐,但是職業生涯非常短暫,頂多幹到三十來歲就要轉行。有鑑於此,不少漂亮的女孩子,千辛萬苦入行,知道真相之後,唯有邊做邊發展副業,又或者忙於釣金龜,希望盡快上岸。女主播一般會讀書,但是她們所用的策略,本質上跟娛樂圈的拜金女子(也是大學生)無異,都是想趁年輕貌美,盡快利用名氣尋找出路,試圖轉換人生的軌跡。
23/07/2015
2015年7月16日星期四
災後評估
共產黨的方向感,令人拍案叫絕。能夠執政一個甲子,已經不是進一步退兩步那麼簡單,而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漠視商業原則和國際標準,把長官意志堅決進行到底。共產黨式「暴力救市」,手法之原始,力度之強勁,令人大開眼界,被香港股民形容為 Gamchulia ,即是廣東話「監粗黎」,書面語:「發了狠勁,蠻幹」。辛辛苦苦三十年,幾乎回到改革開放前。每隔一段日子,中共就會親手破壞自己所累積的成就以及犧牲一群追隨者,絕非正常人所為。並非東方神話「鳳凰涅盤」,也不是西方商學院語言 Creative Destruction ,而是失心瘋、瞎折騰、惡性循環。根據病歷推斷,應該是遺傳的,源於基因變異,所以無藥可救。
層壓式救市
中國式的經濟管理手段,也只有在大陸才行得通。股市變成宏觀調控的手段,國家機器的一部份,領導人的政績工程,並非為解決企業的融資需求而設。當實體經濟缺乏增長動力,改革進入瓶頸階段,利益矛盾無法解決,就自己製造資產泡沫,情況可能失控,就要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增持或回購股份,公司於是乘勢要求員工認股。官府交托的政治任務(托價),由員工來分擔。員工為保飯碗,傾盡儲蓄。官府為了自保,搶大股東的錢,而大股東則搶小股東和員工的錢。這是一條由權力打造出來,非常具備中國特色的食物鏈 (Food Chain),只能以「森林定律」(Law of the Jungle) 或者「血酬定律」(暴力強者說了算)來解釋,西方商學院的「代理人理論」(Agency Theory) 並不適用。這種商界為了配合官府而發動「層壓式執行政治任務」的風氣,近年開始吹到香港,令打工仔女非常抗拒,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交數>(四),日期是 2014 年 8 月 11 日。
問題是:萬一日後公司的股價下跌,甚至停牌、清盤或結業,又或者公司早已被掏空,根本不值這個價錢,員工的損失又由誰來承擔?官府今日怕股價下跌,明日就不怕打工仔女輸掉身家上街?官府禁止「層壓式傳銷」,自己卻搞「層壓式救市」,即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在香港上市的「神仙股」漢能薄膜(港股編號:566)是個好例子,根據主流傳媒的報導,停牌前大股東(李河君)多次向銀行抵押股份貸款,又向員工售股,之後股價暴瀉和停牌,員工的賬面損失至少四成。另外,還有跟母公司之間的可疑關連交易,被香港的監管機構叫停。這間公司,問題多多,欲知詳情,請上網。這種質素的上市公司,大陸 A 股市場多的是,官府間接地迫打工仔女入市,跟迫人跳樓又有甚麼分別?還談甚麼維穩?還是統治集團的某個派系只求自保,不擇手段把窮人推出去送死?難怪大陸人千方百計想逃,就算大人跑不掉,也要設法把孩子和金錢轉移海外。今次股災中,官府的處理手法,只會令大陸人加速走資,令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增加。香港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上海人開始兌換美金了。至於中國的實體經濟是否會雪上加霜(原因:民間的資金被股市套牢以及財富效應沒有出現),則有待觀察。
大海航行靠舵手
經此一役,中共自亂陣腳,暴露了外強中乾的本質,成為旁觀者眼中的紙老虎和國際大笑話。香港有不少評論認為,今次股災,背後牽涉中共的派系鬥爭,即是:天神借股市角力。塵埃落定之後,是否會有人頭落地,不同派系之間的勢力平衡如何變化,由於牽涉太多的國家機密,香港蟻民無法預測。正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派系鬥爭未完,不知道誰人掌舵,金融體系和人民幣的改革開放與國際化進程不免會受影響。那些(表面上)用來帶動國家發展的大白象工程(例如:一帶一路)到底是誰人的 Pet Project ,是包子派還是江河派,是否會被擱置或者 Water Down(因為某人失勢以及資金被股市套牢),天曉得。香港有些傻瓜高官和政客,為了向祖國示忠,建議香港應該把握「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寶貴機遇,為國家民族的復興作出重大貢獻。或有可能埋錯堆、擦錯鞋,日後要自打嘴巴、後悔莫及。香港回歸之後,被迫捲入中共的派系鬥爭,很多事情都變得難以預測。特首選舉,股市樓市,首當其衝。香港股民說:開始懷念沒有「滬港通」的日子。右翼的<蘋果日報>甚至主張煞停「深港通」,以免港股進一步 A 股化。
今次股災,能夠不受迷惑,一直保持頭腦清醒,沒有跟隨共產黨的魔笛起舞的,是洋鬼子(外國機構投資者)。 A 股不被納入 MSCI ,其實救了不少人,也證明洋人眼光準確。外資在 A 股高位沒有追貨,而是透過在港買賣的 A 股 ETF 趁高減持,「七七股變」之後有撤退的跡象(提示:「滬港通」餘額變化),但是港匯指數沒有大幅轉弱,反映外資把錢留在香港,等待時機。玩股票,農業民族不敵遊牧民族,外資才是真正的 Smart Money 。香港股民與其聽九十後少年股神以及寫專欄的莊家傍友「派冧巴」(港式財經術語:提供必勝股票編號),不如觀察 A 股 ETF 股價和單位數目、「滬港通」餘額和港匯指數的變化,然後跟隨洋人的方向行事。記住: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照片: TVB 劇<大時代>劇照(演員:鄭少秋)
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大海航行靠舵手>(1:20)
(曲:王雙印/詞:李郁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xfjjQgchI&feature=related
作於 1964 年,由一群哈爾濱的文藝工作者集體創作,歌詞令人想起今日的北韓。
<社會主義好> (1:20)
(曲:李煥之/詞:希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wZV0vl7GiE
五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作曲家李煥之(1919-2000)生於香港,長於廈門,上海求學。他的另一首代表作<春節序曲>寫於 1956 年,是農曆新年(年初二)維港賀歲煙花常用配樂。
國家機密級最終兵器:機械人雷鋒 (0: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Cm6w0ZbP-g&feature=related
這是<關公大戰外星人>(2011 年更新版)中機械人雷鋒出場的片段,背景音樂是<社會主義好>。劇情講述外星怪獸襲港,偉大祖國派出由解放軍研發的雷鋒機械人打救香港,結果反而帶來更大的破壞,最後還是要由神化了的關雲長出來打怪獸。導演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認為香港不應依靠祖國打救。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血酬定律(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4318.htm
<經濟日報>社評:漢能突暴瀉 顯港股 A 股化挑戰
2015 年 5 月 21 日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e169313-ebc1-4571-923b-f94771d077a4-729972
節錄:漢能薄膜發電(港股編號:566)在約半年內,股價由約 1.8 元升至最高曾見 9.07 元,市值曾逾 3 千億元,被不少投資者視為「神仙股」,惟其股價昨在約 20 分鐘內暴跌 47%,市值蒸發近千四億元,之後停牌,其主席李河君更罕有地未在股東會亮相,令各種傳聞甚囂塵上。市場對漢能早存爭議,如其定單大多來自透明度極低的母公司,其大股東李河君發迹史神秘等。惟更深層問題是,漢能事件實是港股 A 股化顯例。滬港通去年 11 月開通後,漢能成為南下的北水最熱捧股份之一,其股價急飈急爆,反映北水炒港股的兩個新常態:其一,股價升銳挫急。其二,「神仙股」規模更巨大。港股 A 股化除帶來源源北水外,如何不被內地非理性投機、甚或操弄市場的習氣沾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現象,那就須本港監管當局正視與矯正。
<信報財經新聞>:漢能薄膜發電遭證監勒令停牌
2015 年 7 月 15 日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stock/article/1098063
依據證券及期貨規則之條例第 8(1) 條,聯交所應證監會指令,於今年 7 月 15 日即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港股編號:566)股份之買賣。證監會在今年 5 月證實正調查漢能薄膜發電。由中國富豪李河君控股的漢能薄膜發電,其股票在 5 月 20 日由該公司提出停牌,以待刊發載有內幕消息的公布。該股當日大跌 50%。漢能薄膜發電股份停牌前報 3.91 元,急跌 47%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網誌:認清優勢 把握機遇
2015 年 7 月 12 日
http://www.fso.gov.hk/chi/blog/blog120715.htm
節錄:至於在下一個三十年,香港經濟發展的重心,顯然就是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策略了。正如我在上星期的網誌提到,「一帶一路」沿線六十多個國家,當中不少是人口龐大的新興市場。我認為我們的四大支柱產業,甚至是一些新興產業,都有明顯優勢可以參與和貢獻「一帶一路」的發展。
相關的文章: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
草船借箭
2015 年 6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節錄:綜合香港主流傳媒及西方英語傳媒的看法,偉大祖國推高 A 股的其中一個動機,是為 A 股納入 MSCI 指數做勢,希望以 A 股股價不斷上升所帶來的壓力,迫使外資基金施壓,要求將 A 股納入指數之內,目的是增加 A 股的認受性,同時增加偉大祖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相關的行動:港交所收購 LME 、建立亞投行、人民幣納入 SDR )。簡單地說:大國崛起,想當老大。問題是:洋鬼子(外資基金、機構投資者)是否會上當?
代理人
2014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節錄:改革開放之後的做法,是透過把具備戰略價值和影響國家安全的行業(例如:電訊、能源、航空、銀行、保險、傳媒)交給太子黨經營與謀利,換取他們的合作,從而鞏固政權,而這些行業的龍頭國企則透過國有銀行(即:建農工中)得到低成本的營運資金。這樣做,是分贓(蔣公:共匪!)。即:打劫老百姓,賄賂太子黨。不甘心被剝削的老百姓,把血汗錢投入地下金融體系,溫州民間信貸,影子銀行,便是這樣搞出來的。
雙軌制(一)
2011 年 10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4542.html
節錄:溫州民間借貸爆煲,情節似曾相識。簡單地說,又是雙軌制惹的禍。原因不外是官倒加三角債,國有銀行體系為特權階級服務,無法發揮應有的金融中介功能,而民間的游資太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太少,為了抗通漲,於是把錢投進高利貸市場,令火上加油。換言之,舊瓶新酒,借屍還魂。
經濟學人(三)
2009 年 11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1/blog-post_25.html
節錄:要降低儲蓄率,政府必須進行多項非常艱巨的結構性改革,例如: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療和教育體制、讓人民幣升值和開放金融體系、令個人和企業更容易借錢、改革戶籍制度(讓人民自由遷移)、容許土地自由買賣等等。結果將會是減少中央政府對個人和企業的控制,背後牽涉到敏感的政治考慮,因此中國對於擴大內需,總是不情不願 (Half-hearted),寧願繼續用老法子刺激經濟增長,即是:政府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基建項目),以及繼續壓低人民幣匯價保住出口。
大時代
2014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一周的 A 股走勢,令人想起九十年代初港劇<大時代>。主流傳媒的財經寫手說,如果偉大祖國想冷卻 A 股炒風,不妨重播這部以股市為題材的經典港劇。<大時代>是金牌編劇韋家輝(提示:杜琪峯)電視台時期的話題之作。第一集玩倒敘法,炒股輸清光的父親(丁蟹)迫兒子跳樓(提示:五蟹跳樓),令不少電視觀眾嚇破膽。對於未死過的大陸股民來說,夠警世。
套戥
2014 年 4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6.html
節錄:至於大陸散戶當中,財力最雄厚的一群(即:土豪和貪官),他們的一貫做法,是透過人頭(例如:香港商人)或地下管道(即:地下錢莊、澳門賭場)把錢匯到香港,然後開戶口買賣港股、基金、保單、豪宅(提示:西九四小龍),又或者是透過香港的金融體系,把錢轉移到西方國家,注入海外的小金庫。今時今日,大陸黑錢南下的渠道很多,要避開資本管制並不困難。地下直通車,早已開通多時。法庭版的洗黑錢個案,一百幾十億是平常事。
擾亂金融
2007 年 10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10/blog-post.html
節錄:萬一「擾亂金融」的是中國共產黨或者是權貴的嘍囉又如何?具體罪行包括:港股「大陸化」,國產大戶以掃 LV 的精神掃港股:同一間公司的股份,香港的 H 股便宜過大陸的 A 股,監管水平亦高過大陸,閉眼掃之可也。就算買錯亦無所謂,反正交易完畢之後,資金可以借香港的金融體系轉移到世界各地,為日後出走鋪好後路。國際金融中心淪為洗黑錢中心,無眼睇。
交數(四)
2014 年 8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html
節錄:六月底,近八十萬香港人參與公投,要求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方案。大陸官媒氣炸,用黑社會的口吻教訓香港人:「你再多也不過七百萬,我有十三億!」玩組織動員?誰也玩不過共產黨!阿爺(中共)動真格,設定目標,短時間內,要收集過百萬港人的簽名,讓發動「佔領中環」的陣營見識偉大祖國的「硬實力」。廣東話的說法:「唔係咁玩架,等我教你啦!」(書面語:看我的!)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俄國和中國的文化基因,盛產煽動力強的革命家,他們都是「天龍八部」中的「阿修羅」,好戰、暴躁、執拗、善妒、疑心重。他們與天鬥,與人鬥,把國家變成人間地獄,老百姓則變成鎔爐中的灰燼。俄國的皇帝被革命黨處決,換來的,是把人變鬼的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把末代皇帝(溥儀)「改造」,但是老百姓的命運跟俄國差不多,同樣是成為當權者進行社會實驗的白老鼠,又或者是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像水淹螞蟻般大批大批被消滅。
紅歌(一)
2012 年 10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節錄:這堆歌,正式的名稱,叫「群眾歌曲」。老一輩,叫「革命歌曲」。唱片公司的宣傳文案,愛用「紅色經典」。西南王被拉下馬之前幾年,一直在巴蜀唱紅打黑,於是又有「紅歌」之名。當中又以「群眾歌曲」的定義最為清晰:「一般是指演唱技巧難度不大、與政治生活有關、適合群眾集體演唱的歌曲。群眾歌曲在我國近代革命運動中曾發揮了極大的宣傳與鼓動作用。」
16/07/2015
For 凌宸: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大家看得開心,請捐助「高錕慈善基金」:
高錕慈善基金捐款方法
http://www.charleskaofoundation.org/zh/donation.aspx
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陶傑 vs 梁文道(五)
首先 Recap 這個系列的第二篇(2008 年 2 月 15 日):
「從當權者的角度看,一個喜歡扮演社會運動理論家的外人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下,拿來裝點門面,證明當權者的容人之量,但是統戰之餘必須小心提防。在華人社會中,梁文道這類人面對雙重的風險:被官府敵視和被同志指責。如果他願意妥協,淡化反建制的色彩,會有比較大的生存空間,但是會開罪追隨者和革命同志,搞不好很容易變成陳獨秀。踏入 2008 年,梁文道還未到四十歲,還有反建制的本錢。再過幾年,他會否把自己重新定位,從小眾走向主流,又或者乾脆放棄香港,把事業重心轉移到大陸和台灣,值得留意。」
梁文道
一如所料,梁文道選擇北上。基於中共對筆桿子的重視,以及對付文人的手段,文化人北上,難免會被粉絲及旁觀者質疑閣下將會甚至是已經被污染、同化、變質、統戰、收編(淪為中共的打手)。前車可鑑,港產片是好例子,大部份的合拍片已經失去「港味」。能夠保住港式風格的,只有徐克新作<智取威虎山 3D>,他把紅色經典當港產片玩(即:臥底動作片),票房報捷,反應良好。
問題的關鍵,是(閣下)改變中國還是被中國改變?香港的其他產業(例如:法律、會計、醫療)北上,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借用港大醫學院校友蔡堅的說法(評論港大深圳醫院的成立目的和開業之後所面對的困難):「一滴清水落入一桶污水之中,到底能夠發揮甚麼作用?(大意)」植根西方文化的專業服務行業尚且如此,牽涉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的文化產業,形勢只會更加嚴峻、更加困難。
梁文道既然選擇把事業重心轉移到大陸,應該早有心理準備,要面對類似的質疑和指控(即:被大陸改變),以及思考如何自保和自辯,而非簡單地用「誅心論」來回應陶傑。在西方文化中,質疑別人的動機,是非常不高貴的行為。但是在惡人當道的東方人社會,卻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否則閣下會死得不明不白。如果梁文道沒有考慮過北上的風險,以及對個人形象所帶來的影響,未免太傻太天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梁文道信奉南傳佛教,應該明白何謂因果報應。
梁文道北上,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幹出甚麼成績?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原因是缺乏公開以及可靠的統計數字作參考(例如:有多少個文字傳媒專欄,出版著作的數目和銷售數字,主持及參與的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網上世界追隨者的數目。)歡迎網友提供相關的資料,請註明出處,謝謝。不要怪 Auntie 勢利、庸俗、淺薄,我年輕時是財經記者,後來轉職金融機構,喜歡講錢很正常。你可以罵我「港女」、「港婆」,無問題。感性的「左膠」也許會這樣回應:並非每一種成就都可以數量化,文化產業是播種的行業,不會即時見效,需要時間累積成果,但是長遠來說必定會深入民心,影響社會。正如我們今日見到的星光,是由千萬年前的星體所發出的,而那個星體早已消失。對,從清末民初開始,不少人試圖透過辦報、辦學、寫書和演講來啟迪民智,推動改革,效果如何,自己想。
至於梁文道是否已經淪為中共的打手,開始扣同行的帽子、出謀獻策和依附權貴,對文字有感覺的朋友,不妨閱讀他在大陸發表的文章,留意他沒有說的話,以及一直沒有做的事情。如果閣下是生活節奏急速的香港人,讀書時代已經受不了本地大學校園裡面常見的大字報文章,因此討厭梁文道的文字風格(香港網民對他的看法: D 文又長又臭,都唔知佢想講乜!),又或者不想落入文字魔障之中,不妨直接觀看他在鳳凰衛視主持節目時的表現(請上 YouTube),留意他有沒有迴避敏感話題(例如:中港矛盾、藏獨、疆獨、法輪功、六四、劉曉波、達賴喇嘛),又或者面對敏感話題時的反應(即:聲線眼神、表情動作),然後自行判斷。行走江湖,必須學會如何閱人。江湖經驗豐富的人都知道: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對付理論多多又或者花招百出的人,這一招尤其管用。如果你還不明白,請參考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洪七公向郭靖傳授<降龍十八掌>,教他如何應付黃蓉的那一段。那一章,寫黃蓉入廚,肚餓時不要看。
陶傑
再次 Recap 這個系列的第二篇(2008 年 2 月 15 日):
「陶傑的港式文字並不適合大陸和台灣讀者的口味,不利開拓新市場。國產憤青不會接受他對新中國的批判,學養所限也讀不懂他的英式冷嘲。海峽的另一邊,以繼承中國文化香火自居的外省人只會視陶傑為另一個柏楊或者李敖,而習慣以閩南語和台式日語入文的本省人也跟陶傑格格不入。至於年輕一輩的台灣人,不管外省本省,都崇拜美國文化,對英國文化認識不深,陶傑沒有美國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對他們來說吸引力有限。換言之,如果陶傑在香港市場走下坡,又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失去地盤的話,他的出路不多。前車可鑑,黃毓民就是好例子。」
陶傑選擇留守香港,原因不難理解。但是形勢非常不妙,因為要面對文字傳媒走下坡以及被親共力量所收編的客觀現實。尤其是佔領運動結束之後,黎智英自知押錯注(捐款給民主派),開始調整立場和策略(提示:<蘋果日報>高層人事變動),一旦他選擇把旗下的文字傳媒機構(即:<蘋果日報>和<壹週刊>)減持或放售,而新買家選擇調整寫作班底,陶傑就可能立即失去他所餘無幾的地盤。以他的年紀、性格、立場、風格和言論尺度,要尋找新的地盤並不容易。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陶傑試圖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轉型當電影導演兼編劇,可惜他的首部電影<愛.尋.迷>票房紀錄平平,令才子的轉型大計受挫。
中年男人,事業受挫,更年期至,心情壞透,不難理解。男人也有不方便的日子,所以我等小女子都懂得避開心情壞透的大男人,以免成為他們的出氣袋,甚至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偏偏素有宿怨的仇家選擇在這個時候上門叫陣(梁文道的文章:全部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累積多時的負能量終於找到出口,令抽水機變機關槍 ―― 跟我玩共產黨的那一套?死靓仔你未夠班!返去讀多幾年書先啦!好,我豪俾你!陶傑讓子彈飛,從 2015 年 6 月 22 日的<打爛齋缽>開始,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每日一篇,寫足八日。另外,還有兩篇相關的文章刊於<壹週刊>(題目:舊患復發、中國面子)。前後十篇,論字數,是梁文道的文章<全部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的很多倍,直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陶傑筆鋒一轉,<蘋果日報>的專欄改寫日本貓狗(貓站長小玉和忠犬八千公)。轉捩點,應該是前輩李怡的文章,他平心靜氣地勸陶傑不要便宜了梁文道(李怡的文章: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老一輩的香港人都知道,李怡年輕時脫離左派陣營自立,對中共有認識。他的叔父是音樂家,年輕時投奔延安。
結論
經此一役,梁文道應該會流失部份粉絲, Man 爆的陶傑也許會成為男性保健食品的代言人(燕窩留給女人養顏!)。這場筆戰,令兩個男人之間的積怨升級,從不點名到指名道姓,從隔空放冷箭到明刀明槍,說明男人瘋狂起上來,比女人更小器,也更惡毒。香港人,揾食艱難(港式粵語:謀生不易),前路茫茫,進退維谷,心浮氣躁,不論是北上還是留守,日子都不好過。連文化人也殺氣騰騰,把書本當作武器般發射,令花生友(港式粵語:旁觀者)樂透,也便宜了一份右翼報章(即:蘋果日報)。其他的傳媒人以及在大學任教的人文學者,也許是不想挑動中港矛盾以及提倡港獨思想,或受制於親共老闆和政府官僚,或害怕得罪紅色勢力,又或者不想便宜了黎智英,大部份選擇置身事外,反映出香港的言論空間正在收窄,而傳統上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正在減退。
Auntie 算是這場筆戰的得益者,多得高登巴絲打的推介,這個系列的瀏覽量從 2015 年 6 月 23 日開始大幅上升,其中又以第一篇最受歡迎。截至今日為止,第一篇的累積瀏覽量已經超過四千五百,而只是花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它就把累積瀏覽量十大之首的<目連救母>(一)(2009 年 9 月 2 日)迫落第二位,厲害!截止今日為止,這個系列的頭四篇文章,累積瀏覽量超過九千五百。你們再次讓 Auntie 見識到互聯網的威力,多謝捧場!也多謝兩位才子帶挈小女子。正所謂:「呃 Like 容易賺錢難」,這個博客沒有賣廣告,所以無錢收。 Auntie 想把瀏覽量轉化成金錢,然後轉送給互聯網的奠基者。這一步,需要大家的幫忙。如果你已經捐助「高錕慈善基金」, Auntie 非常感謝你!男人開片,女人籌旗。男人破壞,女人修復。如果你沒有聽過女媧「煉石補天」這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請上網,又或者參考<紅樓夢>的第一回(提示:賈寶玉、無才可去補蒼天)。
照片來源:
圖左:
http://res.book.ifeng.com/index/liangwend1111.jpg
圖右:
http://news.xinhuanet.com/abroad/2012-07/26/123471419_11n.jpg
YouTube 精選:
徐克電影 2014<智取威虎山 3D>中文預告 (2: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3e0vHQWatU
YouTube 上面的大陸網民留言:有徐老怪的特色,居然還沒有把原來的東西丟掉。
蘇芮:<一樣的月光>(1984 年台北演唱會)(5: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N8McQ9d2I
蘇芮是真正的搖滾女聲,那些愛飆高音鬼哭狼嚎的小朋友不過是 A 貨。八十年代初,她把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酒干倘賣無>唱到街知巷聞,由於作者侯德建(提示:龍的傳人)跑到對岸(提示:六四),連累這首歌一度被台灣當局禁播。這首<一樣的月光>是電影中的插曲(作曲:李壽全,歌詞:吳念真、羅大佑)。其中兩句歌詞:「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李照興:徐克新派紅色動作片
明報 2015 年 5 月 10 日
節錄: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3D>的首要成就,可能正是把這種前人遺下的紅色框架縮小,並試行放大其娛樂元素,使一個本來就近似江湖俠義的傳奇故事還原本色。有一句評價<智取威虎山 3D>的評語似乎濃縮了這種新的國產電影處理:它是把主角楊子榮拍成了鐵金剛 007 了。 007 或者不盡是(沒有浪漫和智能小武器,湯告魯斯的<職業特工隊>倒有些似),可是若細看原版劇情的話,不難發現徐克的選擇實屬明智,因為那基本是一個武林正派以一個臥底草根俠士混上光明頂取得掌門人信任後,再引狼入室一舉將邪派消滅的英雄故事。也就是說,在一個如此經典的紅色神話中,徐克找回了他熟悉的元素,省減去不必要的複雜旁枝(如國共關係),像武俠片般處理就駕輕就熟。
金庸:<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亢龍有悔
http://www.millionbook.net/wx/j/jingyong/sdyxz/012.htm
節錄:洪七公道:「那女娃娃的掌法虛招多過實招數倍,你要是跟了她亂轉,非著她道兒不可,再快也快不過她。你想這許多虛招之後,這一掌定是真的了,她偏偏仍是假的,下一招眼看是假的了,她卻出你不意給你來下真的。」郭靖連連點頭。洪七公道:「因此你要破她這路掌法,唯一的法門就是壓根兒不理會她真假虛實,待她掌來,真的也好,假的也罷,你只給她來一招『亢龍有悔』。她見你這一招厲害,非回掌招架不可,那就破了。」郭靖問道:「以後怎樣?」洪七公臉一沉道:「以後怎樣?傻小子,她有多大本事,能擋得住我教你的這一招?」郭靖甚是擔心,說道:「她擋不住,豈不是打傷了她?」洪七公搖頭歎息,說道:「我這掌力要是能發不能收,不能輕重剛柔隨心所欲,怎稱得上是天下掌法無雙的『降龍十八掌』?」
維基百科:女禍:煉石補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B3%E5%A8%B2
節錄:根據<三皇本紀>記載,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女媧補天是一個著名傳說,<紅樓夢>的第一回引用這個傳說:女媧為了補天,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下了一塊未用。
梁文道:全部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1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50621/19191996
節錄: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本土族群主義者都喜歡把自己所定義的本土,把自己所要捍衛的那個本土,視為一具身體。只有站在這種形象的隱喻基礎之上,他們才能順利號召民粹激情,打擊一切外來的「細菌」和「病毒」;同時嚴厲檢視這具身體之內的一切「器官」、「組織」與「細胞」,看看其中有沒有外敵潛伏,又有沒有病變了的叛徒。這種隱喻固然是普世的,但不同地方自有它獨特的本土資源,為這套抽象隱喻奠下了它在本地生根的基礎。例如香港,最早為這類身體隱喻提供線索的,大概就是才子陶傑了。十多年來,「DNA」這個字眼反覆出現在陶傑兄的文章和節目之中,它有時會和「小農」搭配,形成「小農文化 DNA 」;有時則與「中國人」嫁接,組成「中國人的 DNA 」。
陶傑:打爛齋缽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50622/19192932
節錄:為了香港市場,不得不做一點厭惡的事,就是「回應」了。首先,所謂的「民族基因」,不錯,這個名詞,是我最先鑄造的,不幸這幾年,我也不想,在大陸也有許多人跟隨。我沒有在大陸演說,所以,這個名詞紅了,或因網絡翻牆,我沒有公共知識份子的「影響力」,「基因論」再在大陸流行,變成套語,我不敢跟誰「爭食」,不要眼紅,乖,好嗎?然而,這位文人論斷「陶傑雖然沒有正面論斷和行動綱領」,將「陶傑」與被指「港獨」的陳雲串在一起,以這位大哥平時一面唸佛、一面在大陸謀生的風格,以目前的氣候,如果你了解中國文字獄的國情與文人告密基因,魯迅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就會看懂:這是寫給他的恩主共產黨看的,提示應該要抓人。
陶傑:A Booklist for Morons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3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3/19194013
節錄:梁文道先生他指摘「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一種玄談式的民族性」,鼓動「種族仇恨」。梁文道行走大陸,終於學到了文革的刀筆。我不是他這樣的文人,本來一直不予理會。但是梁先生進一步寫「港獨」將與「民族性」的問題對號,認為談論「民族文化基因」是催生「港獨行動綱領」的理論,這樣,即是欲置人於死地。先不說梁先生有何政治動機,他標榜讀書人,時時手持書本,此君說「民族性」是一種玄談,已經證明他讀書不精。「民族性」不是玄談,而是社會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和風俗學等綜合的學術:
陶傑:書單未完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4/19195289
陶傑:左翼霸權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5/19196497
節錄:當然,你可以說:「民族性」即使是學術,缺乏數據,既不嚴謹,而且興盛於以人類學為經緯,對人種標籤而區分,形成後來的種族主義,而希特拉以這門知識,為屠殺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根據,所以過時而危險。然而,我也可以說:左翼崇尚的馬克思主義,資本論也在一百多年前出籠。馬克思將資本家與無產階級二分而標籤,預測階級革命,卻忽視了技術中產階級的興起。馬克思理論也過時而不嚴謹。如果「民族性」的理論造成「種族仇恨」,馬克思理論也造成階級仇恨。但是西方的左膠不跟你講道理。做一個左翼,有哲古華拉的浪漫光環,你站在對立面,你就是麥卡錫。做左翼,It feels good, and looks nice。
陶傑:我的救兵奧巴馬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6/19197906
節錄:美國卡羅拉納州發生教堂種族槍擊案,總統奧巴馬評論:「種族主義是美國基因的一部份。」(Racism is a part of our DNA)奧巴馬也說到美國的民族文化 DNA 。奧巴馬不是學者,他是總統。他不在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他對美國公眾講話,所以美國共和黨不會因這句 DNA ,在國會舉行一個遺傳生物學聽證會,證明奧巴馬立論粗疏,並製造「我們美國民族性有缺陷」的種族主義仇恨。
陶傑:不知在吵什麼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7/19199229
節錄:有人說:只尖銳批評,是不負責任的,這樣太「犬儒」,應該提出解決的辦法。評論就是評論,指出問題,已經足夠,不需要也奉送怎樣解決的辦法。看見前面這許多人,一百多年前開始嘮叨,提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後來也嚕嚕囌囌的,一個個抓起來。然後一個民族的行為品格,不斷在倒退,那麼你收聲,不再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不是「犬儒」,而是常識。那麼你為什麼還在抨擊呢?理由很簡單:因為你對中國人的命運已經不敢再關心,也不敢再憂戚,因為這樣構成顛覆中國之罪,那麼只能盡力保住你方圓三呎之內的清靜。
陶傑:捍衛文化兼防野雞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8/19200254
節錄:在現代社會,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五湖四海,有不同的種類。稱呼不一樣的人,是說出他們的身份,以便交往,但是,這樣的事實指稱,現在左翼說,是不道德的,叫做「標籤」(Labelling),而標籤,據說會引起分化、歧視,甚至仇恨。不錯,一家美國野雞大學的婦女文化研究學者會大怒:這句話,分化、標籤、歧視、仇恨。但你可以笑嘻嘻對該野雞說:Oh yes, and so? Because I am a Chinaman。
李怡:最高的輕蔑是無言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6%9D%8E%E6%80%A1/art/20150628/19200259
節錄:西方關於知識分子的定義,不僅指有知識的人,而且是能夠以懷疑和批判的眼光,為社會提供理性、公平和獨特見解的人。知識分子一定要跟權勢保持距離,對掌權者永遠抱置疑態度。依附權力的知識人,被戴上「公共知識分子」的帽子,應感羞愧。中國成語有「文人無行」,即指知識人多沒有品行。徐復觀講的缺乏人格,崇拜權勢,是其中要害。凡依附權力者,也會藉對掌權者出謀獻策來自抬身價,其中之一是以其酸澀多忌之心,獻策整其他文化人。魯迅說,對這樣的人,「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梁文道:陶傑到底想說什麼?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6%A2%81%E6%96%87%E9%81%93/art/20150628/19200338
節錄:在香港批判本土族群主義,由是陷入兩難。一方面,你會被熱血的網民對付,說你出賣香港,投靠中共,怎麼說都不對。另一方面,這種批判卻又是天生地政治正確,好像在權力面前立於不敗之地,只要受得了唾面之辱,怎麼講都不怕。這樣子的辯論還有什麼意思?如果我對某些本土主義者的批評會為他們帶來實際而具體的影響,這算不算是伯仁因我而死?我算不算是權力的幫兇?感謝陶傑,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是他的回應令我反省,也許我該就此罷筆,再也不在本土主義這個議題上隨意點名道姓。接下來我要向陶傑先生鄭重道歉,拙作言語不清,使他和讀者生了這麼大的誤會。其實〈全部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和陶傑先生相關的部份,完全可以簡化為三點:
陶傑:優越感
蘋果日報 2015 年 6 月 2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629/19201205
節錄:有人聚居的地方,必然有高低。高低之間,人性之中必然有「優越感」。「優越感」有許多種,富人對於貧窮的人,就有優越感。種族優越感,會帶來偏見,應予防範。富貧的優越感,屬人性之正常,但不值得提倡。品味的優越感,則極為需要,而且,還要提倡,因為美與醜之別,正是人魔之分,其間絕無「包容」。這點常識,許多香港人是懂的,不然他們將子女送去學芭蕾舞鋼琴考皇家音樂試做什麼?但他們不敢說,因為怯懦。但是,一個專欄人和評論家,卻要說真話,這是他的天職,除非他天天交一張白紙,也有錢收。
陶傑:舊患復發
壹週刊 2015 年 6 月 25 日
節錄:統治中國人很容易,殺雞儆猴就夠了。將一個講真話的人判入監獄,不會有人為他爭相聲援,只會陸續收口。民族性格決定:文人相輕。講真話的如果是文人,得罪了政權,這個人平時也必定得罪同輩的許多「文友」。如果我是共產黨,也一定善用「文人相輕」的 DNA ,平時鼓勵他們告發,看準時機,抓一個進去,我也明白:其他文人在暗中偷笑。所以要中國人實現議會民主是不可能的,因為要中國知識份子說真話不可能。為甚麼要中國知識份子說真話不可能?因為所謂知識份子之間,先流行互相輕視,出事而告密的傳統。
陶傑:中國面子
壹週刊 2015 年 7 月 2 日
節錄:中國就是一個這樣奇怪的國家。中國人的 DNA 最愛面子。中國人要面子要得要死,但很奇怪,出外旅行,個個的基因都有一股衝動,要為他的國家掃面子。再多的女人在時報廣場跳紅歌,在羅浮宮的水池洗腳,然後每人掃貨二百萬歐羅登上飛機,也得不到文明世界的尊重。因為在中國人眼中,一切價值都顛倒,包括何謂自由、何謂自律。但現在許多人說:這是一種文化,他們要得到「包容」。我也就說到這裡為止。
陳雲@Facebook
https://zh-hk.facebook.com/pages/%E9%99%B3%E9%9B%B2/188004569012
上網尋找被大陸官媒封為「港獨教父」的陳雲(提示:城邦論)對梁文道的回應,在 Facebook 找到這位疑似陳雲,但是久未更新。另外,陳雲在 Yahoo 香港的專欄<三文治>也未見有回應。到底是國師不屑回應,唔知有食藥定無食藥(高登仔對陳雲的評價),還是 Auntie 睇漏眼,不清楚。陳雲見字,歡迎留言。(請參考 Scorpio 的留言,他說陳雲的 FB 不公開,必須 Follow 才可閱讀,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
李怡@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沈旭暉:恐襲熱潮回看「文明衝突論」:
從陶傑與梁文道的「民族性」論爭談起
2015 年 6 月 29 日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沈旭暉是少數有回應這場筆戰的本地學者,這是他的 Facebook 。他很有趣,筆下的文章通常包含一大堆理論和資料,你不可以說他沒有學問,但是不容易找到他本人的觀點與立場。這位仁兄喜歡收藏真正的自己,但是卻花了不少時間和氣力建立個人形象(因此被網民嘲笑他的外表), Auntie 覺得他似迷惘的女藝人。
高錕慈善基金捐款方法
http://www.charleskaofoundation.org/zh/donation.aspx
相關的文章:
戲如人生(二)
2015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29.html
節錄:時代背景是今日的香港,眼見文字傳媒走下坡,才子想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轉型當電影導演兼編劇。他的首部電影叫<愛.尋.迷>,由三個都市情慾故事編織而成。三位女主角中,外表最亮麗的那一位叫 Mandy Lieu,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混血美女。結果電影的票房紀錄平平,令才子的轉型大計受挫,但是戲外的故事似乎更精采。
陶傑 vs 梁文道(一)
2008 年 2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html
節錄:初三赤口,從兩個不咬弦的男人說起。兩位才子經常隔空過招,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叫人想起葉孤城大戰西門吹雪。月圓之夜,紫禁之巔,白衣翻飛,劍氣縱橫,每一下殺著,都直插對方的死穴,印證一個非常古龍的道理,就是敵人往往比朋友更加了解你。對於梁文道,陶傑是這樣說的:
陶傑 vs 梁文道(二)
2008 年 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14.html
節錄:多元化發展本來是對的,可以開拓新客源,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但是用於文化產業,這種策略有利亦有弊 ―― 陶傑正面對曝光過度 (over-exposure) 的危險。跟高流轉消費品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 FMCG) 不同,文人是「手作仔」行業,無法大量生產或者複製,必須親力親為,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地盤太多,一日走幾場,不免精力分散,一旦產品質素下跌或者內容重複,就容易走下坡,步入衰落期。
陶傑 vs 梁文道(三)
2008 年 2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21.html
節錄:毛主席說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陶傑在左傾的梁文道身上,看到昨日的自己,或者自己父母的影子。梁文道在功利的陶傑的身上,看到自己未來發展的另一個可能,看到文人向商業社會妥協之後的結果。對他們來說,對方的存在,是一種提示或者警惕。陶傑跟梁文道不是瑜亮,而是鏡中的倒影,也是一齣時空交錯的<輪流傳>,當事人看得心驚肉跳。他們看對方不順眼,是必然的事。
陶傑 vs 梁文道(四)
2008 年 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28.html
節錄:如果維基百科的資料正確,兩人的年齡剛好相隔十二年,都屬狗。根據玄學家鍾應堂師傅的分析,這兩個年份的分別是:陶傑生於 1958 戊戍年,為進山之犬,為人和氣敦厚,有膽識,好冒險,喜自立。早年運勢顛倒,財帛虛耗,晚來得財得福,藝術事業成功。梁文道生於 1970 庚戍年,為寺觀之犬,個性快活自在,做事機智敏捷。事事如意,一生利近發貴。惜犯指背(即是被「督背脊」),須防是非,丑年(牛年)見災。
年結
2009 年 1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html
節錄:其中兩個系列,貼出之後反應熱烈,在網絡世界中被廣泛轉貼、引用和討論。第一個是<陶傑 vs 梁文道>(存放於 2008 年 2 月的檔案夾),這個系列香港和內地的網友都有轉貼,但是講到討論之深入,前者不及後者。第二個是<自報家門>(存放於 2009 年 7 月和 8 月的檔案夾),其中的第四篇引用了本地學者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概念,作為全文的引子和框架,寫作的時候我已經預見到年輕網友會有反應,但是沒想到如此洶湧澎湃。
黎智英(一)
2012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首先是生意人,商人重利輕別離(唐詩:琵琶行),如果一盤生意做不下去,入不敷支,流血不止,需求比預期中少,競爭對手的反擊力量比預期中強大,來自官府的阻撓不斷,又或者他本人覺得已經玩夠,開始無癮,往績顯示,肥佬黎會當機立斷,忍痛斬纜,止蝕離場。長遠來說,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放售,不是沒有可能的。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
拋書包
2008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html
節錄:開埠一百六十年以來,東方之珠從來不是搞學問的地方。香港人能夠在國民黨、共產黨、英國人以及一大群來歷不明、各懷鬼胎的外國人之間生存,靠的是見風轉舵、鑑貌辨色、欺上瞞下,以及兩面食價的買辦本領,不是靠正確理解和詮釋任何學問。開明的英國人容得下各門各派的大師和弟子,底線是他們不能教本地人推翻殖民地政府。而務實的廣東土著只顧搵錢,大部份時間懶得理會這群過客。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外來宗教跟跨國企業一樣,要決定是否本土化,又或者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而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跟當權者的關係。佛教走本土化的道路,徹底融入中國文化,跟當權者妥協,委曲求存,找到生存的空間,而代價是面目全非,佛寺一度淪落至成為放高利貸、進行二手買賣,甚至賣淫活動的場所。西方的耶教為了保持純潔,拒絕本土化,結果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無法真正融入中國人社會,也開罪了當權者,令拓展業務的過程困難重重,死結至今未解。
03/07/2015
For wong: 註明出處便可。
For Scorpio: Thks for the info.
For 凌宸: Auntie 替你更正,你說的那篇財經評論,題目應該是<小收煞:災後評估>,而非<小收煞:災後評定>。還是那句話:如果大家看得開心,請捐助「高錕慈善基金」,謝謝。國產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