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6年2月29日星期一

配對資助(二)


話口未完,又炒冷飯。

繼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之後,特區政府推出科技券(請參考最新公佈的 2016 年財政預算第 25 段)。配對的比例是二比一,官府佔大份 (2/3),中小企佔小份 (1/3) ,目的是資助中小企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以及進行升級轉型。關於配對資助撥款機制所產生的各種弊病,請參考<配對資助>(一),日期是 2016 年 1 月 29 日。

靠派發現金券解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港式官僚的慣技。這一招,勝在不傷腦筋,不牽涉策略性思維,更不會驚動具備殺傷力的利益集團。透過派發現金券,官府把決策的權力及責任,通通推卸給消費者或業界的私營機構,亦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結果是好是壞,能否解決問題,已經不關官府或官僚的事。正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似的官。餘下的問題,留給下一任。吾去矣,從此雲淡風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香港人都知道,高官去外國訪問或考察,旨在避開傳媒或議員的追擊,並非向外國人取經。(提示:吳克儉)

無意志,無能力,無感情。即使批評或反對的聲音再大,也木無表情、無動於衷、麻木不仁。港式官僚的態度,頗為接近周星馳所說的鹹魚境界(提示:少林足球),也跟今日的 TVB 很相似,都是把同一個概念或者橋段用到爛用到殘為止。是香港人都知道, TVB 黃金時段的劇集,不論時代背景是古代還是現代,劇中人是宮女太監皇帝后妃還是醫生律師警察,劇情都離不開爭吵爭產,爭男人爭女人,三角戀分手復合,結婚生仔離婚,結果悶死觀眾,小生花旦出走,但是高層不在乎。 hea 住做(粵語:放軟手腳),等收工(粵語:等待下班),等退休,等賣盤。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難怪官府和 TVB 關係良好,根本就是一丘之貉。一台獨大,方便管理,眉來眼去,合力製作一齣悶死香港人的爛劇。

這種混日子的工作態度,常見於老化的組織或夕陽工業。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政府高官對於香港前途的真正看法,不言而喻。他們已經替自己和家人鋪好後路,香港的未來是好是壞,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那是窮人或中產才需要操心的事情。罵我冷血涼薄,沒有人性? I don’t give a damn.(提示:林鄭月娥)

插圖來源:
http://www.infosec.gov.hk/english/promotion/images/cash.gif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香港特別行政區: 2016 年財政預算:扶助中小企
http://www.budget.gov.hk/2016/chi/budget01.html
第 25 段:為了加強中小企的長遠競爭力,我會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科技券先導計劃」,資助中小企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和升級轉型。先導計劃為期三年,以配對形式,為每間合資格中小企提供最多二十萬元資助,預計開支為五億元。

科技券先導計劃
消息:合資格中小企高獲 20 萬元資助
香港電台 2016 年 2 月 24 日
節錄:預算案公布以配對形式推出為期 3 年的科技券先導計劃,合資格的中小企最高可獲 20 萬元資助,有關資助可供申請的企業購買科技服務和方案,預算開支涉及 5 億元。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科技券的配對比例,政府與中小企的比例是 2 比 1 ,政府出資較高。申請會以公司為單位,每間公司最高可獲 20 萬元的資助金額。當局正研究設立科技公司名單,供企業作選擇。初步傾向提供服務的科技公司包括大學、科研中心、在科技園和數碼港開設公司的中小企等。消息人士說,仍在研究有關申請程序和批核時間,相信問題不會太複雜,並會設立謹慎的監管機制,防止被濫用。消息人士說,當局會參考現時創新科技署提供計劃的批核模式,以分期付款向申請企業發放資助。

相關的文章: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靠不斷入行的年輕人賤賣青春注入新血,直至被時代淘汰為止。

29/02/201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