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

陪跑(二)


厭倦競爭的中年人

學校、職場和情場,不乏陪跑份子。你我都曾經陪跑,只是年輕時不自覺。

有些人,長大之後站高了,看透了競爭遊戲的本質,對無休止的淘汰賽感到厭倦,不想被榨乾榨盡,主動退出某種競賽。他或她,也許放棄追求學歷,把儲蓄用來見識外面的世界,又或者學一門實用的手藝傍身。他或她,也許放棄冷酷無情的商業機構,不再堆砌 CV 和收集推薦信,寧願做散工保持自由身。他或她,也許放棄愛情婚姻生育,或退出某個社交圈子,寧願回家跟毛孩(貓狗)相依取暖。

理由很簡單:如果勝出的機會不大,遊戲規則又是 the winner takes it all,過程令人不快,付出沒有回報,只是令某個組織、行業或制度可以生存下去,又或者替某人抬轎,那麼我為甚麼還要參加這個遊戲?年輕時也許還有浪費時間的本錢,如今年紀不小,也見過世面,還要被動機複雜的人擺佈,看盡晚娘臉孔,聽盡冷言冷語,被消耗生命?也罷,不如歸去,降低物質要求,過簡單的生活。這類人,由於不願意配合官府和商界的需要(即:靠生育製造勞工、靠換血控制成本、靠消費帶動經濟),會被主流傳媒標籤為「消極退縮」的宅男、剩女、廢物,亦因為不再出席舊同學聚會,成為被談論的那一位(標籤:獨行俠)。

社會制度的崩潰

問題的關鍵,並非閣下努力與否,又或者正能量是否足夠。今日的教育制度、勞資關係和婚姻制度,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社會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運作數百年之後,因為無法回應時代的轉變,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由於製造了大量的失敗者,不願意配合的人越來越多(提示:在家上學、共享經濟、不婚不育)。

世界變了,行業和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互聯網令國界消失,也顛覆了商業模式,可靠的謀生技能越來越少,大學教育的投資回報越來越低。工作難找或者不穩定,家庭朋友伴侶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精神支援,因為社交媒體令人際關係停留於最表面的層次,按一個鍵就可以刪除或阻隔,無須面對面解釋,連再見都省下。想尋找溫暖,只能養寵物或購買「療癒系」商品(例如:以貓狗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個人在學校、職場和情場中浮沉多年,但是很難建立穩定的關係,也沒有找到值得付出的對象。這樣的人生,支離破碎、風雨飄搖。

西方國家的左翼學者說,資本主義令人際關係疏離(搜尋:Capitalism + Alienation),直接導致自殺現象(提示:富士康)。習慣右翼思維的港式官僚(例如:吳克儉)說:不是制度迫死奴隸,而是奴隸不懂得配合制度,所有的錯都是個人的錯。

不穩定的因素增加,黑天鵝陸續有來,所以大家都不願意付出,害怕沒有回報,又或者被人佔便宜。已經過時的社會制度與追求自由意志的個人之間,不斷拉扯或角力,令官府施政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殺出一個狂人總統特朗普,英國選擇脫離歐盟出走,歐洲的右翼政客抬頭,有望當選法國和德國的元首,都絕非偶然或意外,而是新舊交替過程中所釋放的張力,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不安。

不願付出的年輕人

香港的情況,比西方國家更複雜。特區政府缺乏真正的自主權,誰人做特首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中國因素所帶來的各種扭曲也不容易糾正,短期內中美關係也許有變,但是進駐香港的大陸資金不會一下子撤退,因為可供停泊的避風港不多。過去兩三年間,華人移民熱點(例如:澳洲和加拿大)以及亞洲區的理財中心新加坡,都開始對大陸資金落閘,防止樓市泡沫化,保障本地人的利益。

表面上,香港是個融會中西的國際大都市,但內裡是個既不中又不西的商業社會兼移民城市,人來人往,來去匆匆,因利而聚,利盡而散,表裡不一,充滿矛盾,潛規則多。教育制度、勞資關係和婚姻制度只是表面上西化,內裡被分割成不同的板塊 (Segments),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待遇,分類方法是資產審查,即是階級。

舉例:由九十年代初開始, TVB 的選美冠軍多數是外國回流的女孩子,因為她們已經通過西方國家移民歸化部門的資產審查,即是有能力貼錢打工,好讓一個走下坡的行業賺盡最後的一分錢。出身公屋或居屋的女孩子就算入到三甲,也會被八卦雜誌標籤為急於脫貧的 Cheap 雞(港式粵語:廉價妓女),成為夕陽工業的出氣袋。說穿了,是階級歧視。私底下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級,公開場合卻繼續宣揚獅子山下、香港精神,呼籲年輕人不要怕吃虧或降低薪金要求。小朋友看穿成年人的詭計,寧願住公屋,打政府工,放軟手腳,費事益人。

回歸之後,英國人所建立的制度被扭曲或騎劫,政府高官又缺乏推行改革所需要的眼光、勇氣和能力,令香港跟外面的世界脫節,延續中國的宿命。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落後於形勢,無法吸納年輕人。年輕人的訴求得不到回應,於是在體制以外的地方爆發(提示:雨傘運動)。隨著大陸移民和資金湧入,國產財技(例如:高摃桿收購)成為資產市場(例如:股市和樓市)的新常態,不同形式的國產騙局被引進職場和情場,或透過社交媒體和手機應用程式傳播。人際關係變得更複雜、更脆弱,真假難分。每日上網,但是假朋友多真朋友少,愛情婚姻遙不可及亦無從起步。至於公營的教育制度,早就成為中國式權鬥的磨心,校長和老師未必有能力保護學生,更不要提家中的怪獸家長了。香港的成長環境,簡直是十面埋伏,沒有自殺的都是勇者。小朋友在學會信任別人之前,首先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不會輕易付出,叫我陪跑?別開玩笑。

結果是惡性循環:中年人厭倦競爭,年輕人不願付出,這個城市會失去活力和創意,走上日本之路。對,年輕人不願結婚生育,可以輸入大陸人,減慢人口老化,順便換血和執行政治任務(接管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但是洋鬼子(外資)不笨,他們明白香港變了質,不過是另一個中國城市,於是分階段撤退。一個由洋人開拓的國際大都會,最後隨著洋人的離開而走下坡,是非常合理的結局。

插圖來源:
https://img.clipartfox.com/0401efc16dcdf2a6da56d655a9ac8c57_of-other-marathon-runners-runner-finish-line-clipart_499-344.jpeg

YouTube 精選:

A Street Cat Named Bob Official Trailer (2016) HD [Movie] (2: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cBKWZMW1I
這部外國電影較早前在香港放映,劇情講述自來貓令失業漢振作,重建人生。

「猫侍 Season 2」主題歌特別 PV (1: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HQWBm0oHI
這部日本電視劇較早前在香港的 ViuTV 頻道播放,劇情講述武士失業淪為浪人,受僱刺殺白貓玉之丞,被喵星人電到不忍下手,偷走貓咪共同生活,日久變成男貓奴。故事為貓奴度身訂做,主題曲有日本動漫 Feel。

Hachi: A Dog's Tale / Hachiko: A Dog's Story (2009) trailer (1: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0vPFSGQ2U
劇情是日本忠犬八千公的故事,移植到西方社會,李察基爾演狗主(大學教授)。

Maru in Michiga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ruinMichigan/
日本姑娘遠嫁美國,養柴犬解鄉愁,閒時把孩子和狗兒的生活照放上網,跟親友分享。小孩與狗,美國風景,賞心悅目。出過寫真集,是典型的 coffee table book。

黃子華:<狗的角度 + 貓的虛無> (5:3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OQDLEhABU
貓的角度:「唔做就一定無,(但係)做都未必有呀!而要好辛苦做番黎嘅有,我情願無。」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天父爸爸奇妙安排」 相約做 Facial
騙徒施美男計 呃單身女買療程
蘋果日報 2017 年 2 月 13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13/19926808
節錄:民主黨近月收到 3 宗單身女士求助,遭年輕男子透過交友軟件及社交網站誘騙約會。騙徒向受害人形容二人相識是天父安排,又在首次約會稱希望有難忘回憶而結伴光顧美容院,游說受害人購買巨額療程,金額 3.4 萬元至 20 萬元,民主黨斥騙徒借美男計騙取感情及金錢。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透露,去年底該黨收到 3 宗 30 歲以上單身女性求助,誤墮約會為名,賣美容療程為實的騙局,所涉金額由 3.4 萬元至 20 萬元。騙徒手法相似,一般是年輕、相貌不俗的男子在交友平台或 Facebook 接觸受害人,假借遺失 Facebook 戶口,或用交朋友為名兜搭,「佢哋會話我都係某某大學學生、我都係天主教徒等,識到你係神嘅安排,藉此接近事主」。

大學生搵快錢北上假婚
東方日報 2017 年 2 月 11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211/00176_080.html
節錄:入境處去年三月開始展開「閃刺」行動,成功瓦解一個專門招攬本港年輕人跨境假結婚的犯罪集團,行動至今共拘捕一百二十八名本港及內地居民,包括三名原籍內地的本港骨幹成員。入境處發現,集團利用 WeChat、WhatsApp 和 Facebook 等通訊程式和社交網站,利誘年輕香港居民到內地假結婚,而參與港人,近八成為年約二十至二十五歲的新一代,有兩人為大學生,皆因想「搵快錢」而瞞着家人往內地假結婚。該集團活躍超過兩年,初時稱以八萬至十萬港元利誘港人假結婚,但部分港人完成「婚禮」被走數,僅收到五千至兩萬港元報酬。而參與假結婚的內地人,集團會向他們每人收取八萬至十五萬元人民幣,涉及金額超過一千萬港元。

公屋仔根本就係好過私樓撚(作者:mboii)
香港討論區 2017-01-04
http://ladies.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6357988&extra=page%3D1
節錄:是咁的,早幾年有篇文好出名,講緊私樓撚點樣有雞脾食,同伯母樂也融融,公屋撚就雞囉柚都無得賴下,我真係笑而不語。但我當時無出聲,即管畀班私樓撚開心下打下飛機先。其實公屋撚既優勢依家已經逐漸浮現,有 D 遠見既伯母已經開始識諗。過多十年再睇返我依個 POST 啦,到時個個伯母都以公屋撚女婿為榮既時候,你再讚歎我係預言家都未遲。先此聲明,我講既私樓撚係指班凡夫俗子私樓撚,如果你係「成功需苦幹」果班二世祖或者老豆老母留低一千幾百個畀你既,你贏,伯母唔止雞脾,大脾都畀埋你。講完開場白,點解公屋撚完勝私樓撚?我用伯母既角度逐點逐點分析過你聽下。(Auntie 的推介:這篇網絡文章認為公屋男才是贏家,內含港式粵語和粗言,屬於家長指引級別。裡面提到的另一篇網絡文章,是發表於高登討論區的<女朋友帶你返屋企食飯>,被拍攝成短片<公屋、居屋、私樓>放上 YouTube ,由 TVB 資深演員盧宛茵演勢利岳母,視乎未來女婿所居住的物業類型,展現三種不同的表情與反應。)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17-03-14:
日本年輕人的通縮心態,讓世界上最激進的貨幣政策一敗塗地
http://cn.wsj.com/big5/20170310/ECB171831.asp
(香港討論區全文轉載連接: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6503404)
節錄:他們(日本年輕人)不認可父輩的消費主義,覺得那無異於揮霍浪費。有些人住在「團體家屋」裡,和室友共享一室(日本新興現象),吃 3 美元(約 20 元人民幣)的牛肉飯。要說他們肯在哪方面花錢,那就是旅行。在一個通縮的社會裡,你買的所有東西都可能貶值,但經歷不會。一些上了年紀、經歷過二戰後缺衣少食日子的日本人不免擔心,年輕人缺乏進取心。日本用「啃老族」一詞形容不處於「讀書、工作或培訓」中任何一種狀態的年輕人,用「飛特族」指那些工作不穩定的兼職者或合同工。「單身寄生虫」說的是那些從未離開父母家的人,還有遭女性抱怨、對女性不感興趣的「食草男」。

書名:低欲望社會(中文版)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30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713
節錄:什麼是「低欲望社會」?大前研一在本書深入探討這個社會現象,由於人口超高齡化、少子化、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不斷增加,日本超前世界各國面臨這個現實問題。「低欲望社會」的特點:1. 在社會工作幾年後,薪水也沒什麼漲。年輕人不願意背負風險,不像從前世代一樣願意獨立購屋,背負幾千萬的房貸。現在自有住宅的人,不是請父母幫忙出錢,就是改建父母的房子。2. 晚婚化、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導致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口超高齡化的問題。年輕人喪失大志、草食化;老年人活力十足,到處都是老年管理高層或高齡領導人。3. 喪失物欲、成功欲,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欲望。年輕男性不買車,年輕女性平時只選購 Zara 等平價時尚,在家就穿運動服。在這個用幾個銅板購買超商飯糰、麵包或便當,隨便吃個一、兩餐就能活下來的社會,出人頭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4. 國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企業也有高額的內部準備金,卻未能有效運用資金。貸款利率低於 1% 也沒人想借,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

Wikipedia - Black swan theor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swan_theory
Extract: The black swan theory or theory of black swan events is a metaphor that describes an event that comes as a surprise, has a major effect, and is often inappropriately rationalized after the fact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The term is based on an ancient saying which presumed black swans did not exist, but the saying was rewritten after black swan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wild. The theory was developed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 to explain the disproportionate role of high-profile, hard-to-predict, and rare events that are beyond the realm of normal expectations in history, science, finance, and technology.

相關的文章: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年輕時已經斤斤計較的人,年老之後轉性的可能性極低。而思想傳統的女人,又比男人更計較得失,更怕吃虧,因為她們從小被父母或傳媒洗腦,相信女人越老,越缺乏議價能力,必須趁年輕,替自己爭取最大的權益,否則晚景堪虞。缺乏安全感的瘋女人,比壞男人更難應付。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保守,不願意付出,而是終日埋頭研究「攻略」,對於一個人口老化的社會來說,絕非好事。

入行障礙(一)
2012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7.html
節錄:也有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抬高樓價和大舉殖民是阿爺的陰謀 ――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敢結婚,大陸蝗蟲卻不斷湧來港產子,長遠來說是替香港換血,再配合洗腦教育,令這個地方變得容易統治,亦即是對付西藏和新疆的那一套。學院派的看法,是年輕人不敢結婚,將會導致人口老化,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政治人物無力改革,擔心香港將會步日本的後塵,成為另一個絕望之城。

自報家門(四)
2009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8/blog-post.html
節錄:十年教改,公營教育體系已經爛透,無可救藥,中產家長以及大機構(尤其是跨國企業和投資銀行)已經對港產的大學生失去信心。於是出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港產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地方,給自己人歧視。連我這個「第三代」隊頭,拿著本地老牌大學的陳年學歷,若干年前見工時也聽過以下的說話(來自一個扮演獵頭族的鬼婆):We prefer overseas graduates because they have the same wave length with our clients. 我的答案是:So you are suggesting that I am ET?

教育騙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多得教育局堅持 TSA、要求學生簽署不自殺契約、推廣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推動國民教育等連串措施,讓香港學生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官府或學校眼中的交數工具,而老師是缺乏自主權的打工仔女。老師和校長不但不會保護學生,而且早就在心理上跟孩子切割,淪為「教畜」(教育界的畜生)。公營教育制度的真正目的,是為商界提供廉價勞工,以及替官府執行政治任務。這套扭曲的官僚制度,是為權貴的利益服務,並非為學生服務。

是非題
2013 年 7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0.html
節錄:如果你已經不是小朋友,曾經不止一次轉工轉行,覺得天下烏鴉一樣黑,世間上根本沒有 Dream Job,那麼,你應該慎重考慮是否應該創業。另一條出路,是徹底改變生活模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嘗試過獨立自主的簡樸生活。背後的理念,是放棄向上爬,不再追名逐利。在香港要過簡樸生活,難度甚高,原因之一是樓價和租金高企。就算你想歸隱田園,務農種有機菜,也絕不容易,因為香港所餘無幾的農地已經被官府徵收得七七八八,然後送給地產商建屏風樓。

中年盤點(一)
2016 年 6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11.html
節錄:也有些人,在多次轉工轉行之後,開始明白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利害衝突(優先次序不一致)。有些僱主,不斷請人,同時又不停炒人,即是透過換血控制成本,以及利用對沖機制取回僱主部份的強積金供款,根本沒有打算讓員工向上爬,Performance appraisal 只不過是做個樣子。從僱主的角度看,只要不斷有新人入行,遊戲就可以繼續。新血的來源?大學畢業生。

給新奴隸
2016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職場或情場上假盤充斥。壞人利用虛假的承諾,剝削年輕人,騙財騙色。有些人,關係尚未正式確立,已經把你罵個狗血淋頭,踐踏得體無完膚,他或她以為一開始用氣勢壓住你,成功摧毀了閣下的自尊,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比較高層次的控制手段,是一開始客客氣氣以及獻殷勤,等到關係確立又或者是儲備足夠的交情之後,才突然變臉,把閣下拿來出氣、當作傭人使喚、把交情套現、把閣下出賣。

車仔麵精神
2011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1/blog-post_14.html
節錄:車仔麵精神在於不浪費,Mix & Match,貧富兼容,有些女孩子會應用於感情生活上。她們首先是開列出長長的理想對象的條件清單,然後發覺現實世界中,根本找不到完全符合所有條件的男人,找得到又或者愛上她的,勉強只符合其中的一兩項條件。既然找不到集齊「潘驢鄧小閒」五種美德的男人,又不想從此退出情場,她們決定從不同的男人的身上收集不同的特質,用自行配搭、七拼八湊的方式,為自己度身訂做她想要的感情生活。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蝕頭賺尾?已經行不通了。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相信在舊媒體做幾年奴隸之後,就可以跳出去把名氣套現換磚頭,又或者釣金龜上岸嫁人,那是上一代的事。連香港小姐都不願意簽約 TVB,已經轉行的新聞部女主播只能做紙上明星接商演活動,可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連拜金女子都不屑一顧。沒有北上的年輕創作人,則運用社交媒體自己捧自己,然後直接跟廣告商交易,勝在自己話事,無須被剝削。

雞肋(二)
2013 年 8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果有人能夠用行動證明, A 並非到達 B 的唯一途徑,還有 C、D、E 等方法, A 行業會立即被捨棄,求職者的數量和質素均會明顯下跌。「香港小姐」是好例子,近年參選佳麗的質素明顯下降,因為它已經不再是嫁入豪門又或者加入娛樂圈的唯一途徑。另一個好例子,是女主播公然違抗電視台新聞部高層的命令,自己私底下接工作,又或者是爆內幕博炒,然後轉行或嫁人。到了這個地步,在僱員的眼中, A 行業已經不再是踏腳石,而是真真正正的「雞肋」。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靠不斷入行的年輕人賤賣青春注入新血,直至被時代淘汰為止。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電話騙案、國產騙子
2015 年 8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8.html
節錄:所以做香港人很累,揾食(粵語:謀生)已經夠艱難,還要浪費時間和精神跟國產騙子周旋。對方改變了行騙的手法,港人也要改變回應的方式。回歸之後,人口結構改變,新香港人多,單憑外表(尤其是女孩子)未必可以判斷誰是新移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變得越來越低,直接影響人際關係和情場生態。年輕一輩的港人,為了生存也被迫學會如何提防國產騙子。

草船借箭
2015 年 6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國大陸的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和 ODI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的金額接近持平。外資大行經濟師的看法:前者降,後者升,趨勢持續的話,幾年之後 ODI 將會超越 FDI ,走出去的會超過引進來的。對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的實體經濟早已不再吸引。因應形勢轉變,偉大祖國試圖透過香港,引導外資進入金融市場,透過另一管道,讓洋鬼子繼續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災後評估
2015 年 7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火燒連環船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14.html
節錄:大陸資產市場的亂象持續,民間的游資到處流竄,尋找可供資金停泊以及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渠道。這邊剛剛撲滅了一個泡沫,那裡又冒出另一個泡沫。官府三令五申防泡沫、禁走資,民間的高手卻不斷找到破解之道。官民角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金融系統的壓力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中國的洗黑錢中心,少不免首當其衝。

14/2/2017

For the second comment: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3 則留言:

Kristine 說...

Hello,謝謝分享,很有同感,特別是這段:
如果勝出的機會不大,遊戲規則又是 the winner takes it all,過程令人不快,付出沒有回報,只是令某個組織、行業或制度可以生存下去,又或者替某人抬轎,那麼我為甚麼還要參加這個遊戲?

我會在Facebook分享,謝謝你!

匿名 說...

英鎊選擇脫離歐盟出走 -- 英國去年公投脫離歐盟, 英鎊則在1992年與歐元脫勾.

Myles 說...

擲地有聲! 特别是par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