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星期五
請你食檸檬
請美國總統食檸檬
特朗普(川普)以狂人姿態當選美國總統,上任至今半年,言行舉止及施政方針都令人側目,涉嫌通俄的醜聞固然揮之不去,又毫不避嫌地扶持家人上位(提示:女兒和女婿)。內政方面致力推翻前任的政策(提示:奧巴馬醫保計畫),又繼續跟傳媒開戰(提示:CNN)。他能否完成任期,是否會重蹈尼克遜 (Richard Nixon) 的覆轍,被傳媒抓到把柄,遭彈劾下台,天曉得。
特朗普在內政方面遇到阻力,出席外交活動的時候也被多國領袖暗中冷待。外國男人直接跟他角力(證據:強力握手被法國總統破解),外國女人不約而同地選擇冷處理,玩棉裡針,保持距離。過程被無情的鏡頭攝錄下來,是男女角力的真實個案,參考價值高過所謂「愛情專家」的廢話文章。她們都是見過世面和有後台(丈夫是國家元首)的女人,但是沒有跟財大氣粗的大男人硬碰,而是運用演技或身體語言,令大男人的面子受損或心靈受創,充份體現女性的智慧。這種做法,粵語謂之「請你食檸檬」。證明男人就算有錢有權,女人一樣有辦法對付你。
第一位是波蘭總統夫人(芳名:Agata Kornhauser-Duda)。特朗普到訪波蘭首都華沙,跟她握手,她裝作看不見,繼續前行跟特朗普的老婆(來自東歐的模特兒 Melania)握手,然後再回頭跟特朗普握手。波蘭人苦命,但是有反抗精神,歷史上經常被外國強權入侵,由納粹德國到東歐鐵幕都熬得過,出了一位工運領袖起家的總統(提示:華里沙)。波蘭人的抗爭歷史有血有淚,讓你明白總統夫人的勇氣從何而來。這裡是我主場,怕你?美國總統又如何,我知道閣下惹火,但是照樣請你食檸檬!特朗普的尷尬表情,被電視鏡頭攝錄下來。哈哈,做得好。
第二位是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 (Akie Abe) 。在德國漢堡舉行的 G20 國高峰會晚宴上,她被編排坐在特朗普旁邊。她來自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見慣日式大男人,不想應酬美國風格的大男人(提示:特朗普曾經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於是扮作不懂英文,特朗普中計了,跟 New York Times 說安倍昭惠不懂英文所以晚宴上沒有交流,西方傳媒在網上找到安倍昭惠用英語演說的片段,真相大白。參考 YouTube 上面的外國網民留言,一面倒站在安倍昭惠那一邊,表示同情和理解。其中一位這樣說:A good way to protect herself from a macho man.
女人對付她討厭的男人
女人對付她討厭的男人,常用的招數離不開:1. 裝作看不見對方,當男人透明。2. 黑臉或無表情,避免眼神接觸。3. 不回答對方的問題或訊息(包括:已讀不回或無聲阻隔)。4. 同行的時候,把大型手袋或硬身購物袋掛在自己的臂彎,阻止男人接近。5. 如果男人走近或開聲,女人會轉身背向男人,或立即起身離開。6. 講一些很難聽的話,直接踐踏男人的自尊。7. 向男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例如: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送上名車或豪宅或珠寶,要求男人照顧她整個家族)。
男人如果發覺女人這樣對待你,切勿糾纏。遇上喜歡佔男人便宜的自私女人,你會被「收兵」,然後白白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成為旁觀者眼中的小丑。更加不要相信電視劇的催淚情節(例如: 101 次求婚)。如果一開始,女人已經用身體語言表示對你沒有興趣,你做甚麼也沒有用。如果閣下是缺乏利用價值的毒男,第一次求婚女人已經報警了!也不要被八卦傳媒洗腦,以為男人有錢有權就會有女人送上門(例如:國產貪官的情婦),有些女人是不吃這一套的。注意:即使是勢利的華人社會,女人也有很多種,並非全部都是雞(港式粵語:妓女)。
靜如深海的女孩子
也有另一種情況:有些女孩子,或家教嚴謹,或被宗教信仰束縛,或來自保守封閉的社會,習慣跟男人保持很遠的距離,不會主動跟男人說話。這種女孩子靜如深海,如果男人跟她說話,她只會點頭或搖頭,又或者用一兩個字回應。她不一定是討厭眼前這個男人,而是從小到大習慣了用同一種方式跟男人相處,原因是她習慣了服從家規或校規或教規。從來沒有人告訴她,她已經是成年人,需要調整自己的處世之道。於是她繼續做乖女孩,直至在職場上或情場上敗給壞女孩,以為這是自己的命,或自傷自憐自責,或更加沉迷宗教,結果成為聖女或神婆。
對粗心大意的男人來說,女人到底是討厭自己於是用身體語言下逐客令,還是性格文靜,實在難以區分。有些男人因為條件欠佳,經常被女人拒絕,於是變成 woman hater,在網上世界或主流傳媒對女人口誅筆伐,更嚴重的會變成變態殺手,隨便找個女人出氣,先殺後姦或先姦後殺。網上討論區有年輕港男投訴,他工作的地方,女同事不管已婚或未婚,都拒絕跟男同事聊天。男人們寂寞到發狂,在後樓梯集結、抽煙、說髒話,真可憐。港男港女,互相嫌棄,不是新聞。香港是商業社會,不少人用投資或交易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或感情生活,愛情婚姻於是變成條件的比拼或交換。自己是工具,也視別人為工具,沒有利用價值就連聊天都廢事,基本禮貌也省下。走在街上,看見年輕人都黑口黑臉,怎麼會有桃花?
食檸檬有益健康
扯遠了,說回來。男人經常吃檸檬,並非壞事。健康專家說:檸檬好,氣味清香,除口臭兼排毒,替你淨化身體。毒男吃得檸檬多,健康長壽身體好,代價是孤獨終老。女人都是為男人好,因為你們死得比我們早。根據特區政府最新公佈的統計數字,港男的平均壽命是 81 而港女是 87 。毒男不死,女人才有機會尋開心,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找到樂趣,否則日子怎過?明白未?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BBC News - Donald Trump in handshake trouble... again (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LBawbGHJA
背景資料:Donald Trump's handshake is in the spotlight again after being inadvertently snubbed by the Polish president's wife. Agata Kornhauser-Duda chose to greet Melania Trump before turning to the US president in Warsaw.
News 247 - Japanese First lady avoids talking to Trump by pretending not to speak English (2: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XASbJ8mJo
背景資料:The Japanese First lady may have pretended not to speak English to avoid talking to Donald Trump. President Trump, who is under criminal investigation for obstruction of justice, was seated next to Akie Abe, wife of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t a dinner to mark the end of the G20 summit in Hamburg on July 8. But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New York Times, published last night, he said conversation at the dinner was not forthcoming with Mrs Abe.
Bruce Springsteen - Born in the USA (4: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oVzHm_S0-A&feature=related
大美國主義名曲,適合送給剛剛宣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廠的台商郭台銘。
Jimi Hendrix -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American Anthem]
(Woodstock 1969) (4: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Iymq0iTsw
只要你有心有力有技巧,國歌一樣可以用來反政府。這是 1969 年胡士托音樂節的片段,Jimi Hendrix 令手中的電結他聽起來像一架正在轟炸越南的美國戰機,示範如何利用音樂作出反戰聲明。萬一你不認識 Jimi Hendrix,請上網。
Yankee Doodle Come to Town (American Patriotic Song) (2: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RhFH5OyHo
關於這首歌的來源,一般說法是十七或十八世紀期間,在海外作戰的英軍看見同行的美軍軍容不整、拉雜成軍,於是作了這首歌,用來嘲笑美軍。美國佬一個唔該收為己用,所以歌詞有不止一個版本。九十年代初,香港著名導演徐克重拍經典粵語武俠片<黃飛鴻>,加入中西文化衝突情節,負責配樂的黃霑把這首歌(的樂器版)用於外國傳教士出場以及廣東人排隊賣豬仔(去美國當苦工)的場面。
[習近平訪港] 習近平拒絕與梁振英握手,繼 30 秒速落機後另一笑點 (8: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Gj3f45Jpg
男人一樣可以請男人食檸檬。這是習近平訪港期間的片段,梁振英想與習近平握手,但是習主席把臉別過去,裝作看不見。香港的名嘴認為梁振英沒有規矩是活該,網民則高呼主席英明,相信 689 會死得很慘。對,港人還相信明君或報應。
Peter, Paul, Mary - Lemon Tree (with lyrics) (2: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eRvPx3wrs
歌詞大意:少年初入情場,迷戀美少女,被拋棄之後才記起父親的教誨(小心女人!)。異曲同工的說法,出自金庸筆下。殷素素自殺殉夫之前,留給兒子張無忌的遺言:「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美女殺傷力大,是中西文化的共識。
Peter, Paul & Mary - Mon Vrai Destin (2: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ILZqkyaKw
這是林子祥<一個人>的原曲,歌詞是法文,歌名的意思:My Real Destiny。
Peter Yarrow - Tall Pine Tree.flv (4: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9PtbneKEU
這是林子祥<我要走天涯>的原曲,Peter Yarrow 是 Peter, Paul & Mary 的成員。
泰迪羅賓:<小丑> (3: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aq-G8TEiE
歌詞:「你既不愛小丑,怎麼昨天偏要裝作跟他要好?」
CHAGE and ASKA - SAY YES (4: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qAyt0G-jM
這是日劇<101 次求婚>的主題曲。這隊二人男子組合於九十年代走紅,中文譯名是「飛鳥涼」,被港人玩(粵語)音譯變成「叉雞奶茶」(港式茶餐廳食物)。
CHAGE and ASKA - 男 と 女 (3: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nqdG42XGI
國語版是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粵語版是葉倩文的<情人知己>。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22 個喝檸檬水的好處!
http://2be.lovei.tw/archives/894
相關的文章:
大吉利是
2017 年 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html
節錄:做慣老闆的特朗普也許是想借這首歌告訴全世界:我有我一套!I am going to re-write all the rules. 他是生意人,懂計算,而且有賭仔性格(證據:開賭場、娶嫩妻、喜歡打官司),是打落水狗的先頭部隊。舊媒體被新媒體搶走廣告收入和年輕客戶,影響力下降變成夕陽工業。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改革處於瓶頸階段,資產市場火燒連環船。共通點:掙扎求存。被他看中,隔空開火,展開罵戰,連蜜月期或基本禮貌都省下。
身體語言
2015 年 1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4.html
節錄:雄性靈長類動物中門大開,展示重要部位,霸佔更多的空間,是想用身體語言告訴對方:我的地位比你高,你未夠資格跟我打。古今中外,社會地位越高的人(或雄性動物),所佔用的空間越多,所擁有的權力、財富及女人也越多。兩雄相遇,爭奪地盤、雌性和食物,是雄性動物的宿命。打架之前,擺出大佬的姿態,令對方知難而退,便可不戰而勝,亦即是本少利大。
殺夫
2016 年 8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8/blog-post_27.html
節錄:如果婚姻是最慘烈的男女角力或兩性戰爭,殺夫便是女人對父權社會的終極反抗。而下毒,是女人慣用的行兇手法。社會文化要求女人照顧男人的起居飲食,扮演傭人或看護的角色。既然如此,女人就順勢而行,在飲食中下毒,讓男人在不知不覺間中毒身亡,又或者先令男人中毒昏迷,失去反抗能力,然後再用刀或槍把男人了斷。那位在奶昔中下毒的鬼婆(粵語:洋婦),便是這種做法。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是公立學校不敢碰的題目。因為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壞女人比好女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快地向上爬。學校不教,女孩子於是靠八卦雜誌(即:釣金龜指南)學習生存策略,結果變成條件欠佳但自以為是的拜金女,令男孩子畏懼和迴避。做女人難,狼太和狼女是真實個案,適合作為小組討論的題材。對女孩子來說,這個題材夠貼身,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
女實習生
2015 年 8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8.html
節錄:請吸取萊溫斯基 (Monica Lewinsky) 的教訓,不要成為已婚男人的消遣。身為女人,必須學會應付不同種類的男人。這一課,公立學校不會教。如果你來自普通家庭,你接受的教育,其實是公營機構提供的標準套餐,帶有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要求學生服從權威(男人),但是不會教導女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原因?女人一旦有了自我保護及獨立自主的意識,就會威脅男人的主導地位。
車仔麵精神
2011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1/blog-post_14.html
節錄:車仔麵精神在於不浪費,Mix & Match,貧富兼容,有些女孩子會應用於感情生活上。她們首先是開列出長長的理想對象的條件清單,然後發覺現實世界中,根本找不到完全符合所有條件的男人,找得到又或者愛上她的,勉強只符合其中的一兩項條件。既然找不到集齊「潘驢鄧小閒」五種美德的男人,又不想從此退出情場,她們決定從不同的男人的身上收集不同的特質,用自行配搭、七拼八湊的方式,為自己度身訂做她想要的感情生活。
中年盤點(三)
2016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24.html
節錄:利用男人(收兵),是女人反抗父權社會的方式(例子:武則天)。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女人是強者。以下是大陸女生的心聲(來自網上留言):「男人長得慢,但是卻死得早;女人成熟得快,但是青春有限。要在男人有限的清醒時間之內,把他們從茫茫人海中拖拉出來,然後調教成當老公的材料,真是想起都悲從中來。」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女人是關鍵
2009 年 9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18.html
節錄:中國人社會,有時間求神拜佛的,多數是女人 —— 尤其是已婚和生了小孩,人生軌跡大局已定的女人。因此,外來宗教要吸收信眾,必須要迎合中國女人的口味,以及配合她們的生活習慣。懂得照顧中國女人需要的宗教,信眾的數目會增長得很快。從教主的角度看,女信眾可以助你紮根本土市場,出身好的可以奉獻金錢和人脈,條件稍差的可以當女傭當跑腿。但是她們有一個缺點,就是人數再多,也不能給你國教的地位,因為權力掌握在男人的手中。
聖女 vs 骨精強
2009 年 6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6/vs.html
節錄:辦公室權力鬥爭,已經夠麻煩,牽涉到宗教和性,就煩上加煩。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小弟弟,而你的辦公室內,同時有聖女和骨精強,兩邊都人強馬壯、勢均力敵,那麼你到底應該跟聖女返教會,定係跟骨精強去滾,就並非個人道德標準那麼簡單。正是:滾與不滾間,男兒千萬難。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嫖客心態的男人,只會吸引雞格的女人。但是他不明白問題出於自己的身上,只會理直氣壯地相信所有女人都是妓女,然後以歡場老手的語氣,教導其他男人如何憑女人的面相或胸型挑選床伴。「嫖妓指南」是中文傳媒的「優良」傳統,由幾十年前品評塘西風月的舊式文人,到今日的澳門鐵膽東莞肥龍夜遊手記,文字風格有變,但是本質不變。
情場 Drama King
2016 年 1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drama-king.html
節錄:本身是出來玩的男人,習慣用錢買女人,但是卻要求女人付出真心,又或者扮演賢妻良母。貪錢的女人交戲,他卻信以為真,結果被女人所操控。(提示:喜劇之王+柳飄飄+學生妹)
28/07/2017
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黎智英(六)
完結篇:商人重利輕別離
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日後<蘋果日報>或賣盤或染紅或結業,我都不會再寫了。寫完這一篇,盡了。商人重利輕別離(出處:琵琶行),我說對了。傳媒行業是精神分裂的壞情人,愛上他,你會傷得很重。這個行業的詭異之處,是任何試圖利用它的人都會受傷,分別只是輕傷或重傷,老闆和員工都一樣,無法倖免。
四個月前,我在這個系列的第五篇中,形容「黎智英似結業前夕的小商販」。在這個系列的第四篇和第一篇中,也不止一次提醒肥佬黎的員工,不要跟公司談戀愛,因為肥佬黎(黎智英)始終是生意人,視員工或公司為工具,亦即是用完即棄。壹傳媒員工工會的 Facebook 曾經轉發這個系列, Auntie 知道你們有看的。
肥佬黎露出真面目,一條腿踏上撤退之路,<蘋果日報>捱得幾耐天曉得。之前在<壹週刊>的專欄內罵黃浩,可以是談判手段,擺出不會賣的強硬姿態,為自己爭取更高的價錢。亦有可能是三心兩意,有些男人老了之後性格會變得似女人,甚至比女人更加小器善變。講得太多,留下紀錄,被人抽秤(粵語:議論)。他是老粗,不夠細心。同樣是出售傳媒(提示:有線電視),九倉系吳光正的處理手法低調得多。經營傳媒的時候,他沒有扮學院派玩論述,撤退的時候也沒有講廢話。大戶人家的駙馬爺有分寸,進退有道,包玉剛(和他的女兒)有眼光。
不認不認還須認(契弟)?
今次賣盤,黎智英沒有站出來面對群情洶湧的員工,而是寫文章扮傷心(多麼的像躲在辦公室內埋頭寫博客的特區政府高官)。賣仔莫摸頭?(粵語:賣孩子要狠心)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and good words won’t cover up ugly actions. 門面說話無須成本。黎智英也講過,他的面子沒有成本,所以不惜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擺明玩你)。高級打工仔替老闆辯護,說出售整個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才是「契弟」,分階段切割肢體就不是「契弟」。聽起上來,似是審理風化案的法庭上,辯方律師爭論女事主到底是被非禮還是被強姦。即是:玩語言偽術,跟 689(梁振英)一樣。
黎智英本人對「契弟」的定義是「出賣良知個 D 人,我稱之為『契弟』。」(來源: 2007 年 10 月黎智英在港台節目中的言論)肥佬黎身為天主教徒,做壞事(出賣員工)之餘,還要轉移視線,把男同性戀者(註:「契弟」乃粵人對男同性戀者的貶義稱呼)拖落水,是不負責任兼政治不正確,雙重罪惡,要下地獄的。須知道,天主教的陳日君不是佛教的目連,沒有飛越十八層的本領,救不到你的。至於高舉彩虹旗的男同志是否有興趣邀請肥佬黎入會,我不敢亂講。這個博客的讀者中,有非常幽默的男同志,「契弟」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你們最清楚,歡迎留言。請問:肥佬黎啱唔啱(是否適合)男同志口味? 70 歲重得唔得(還可以嗎)?你地有無 Expiry date(有沒有年齡上限)?
把這個行業送上末路
某程度上,肥佬黎改變了香港的傳媒生態(提示:狗仔隊),也有份把這個行業送上末路。面對傳媒生態劇變,首先保護自己的利益(即:收錢走人),露出真面目,無須再寫。而他對待員工的手法(即是:轉自僱+推動外判+丟給新老闆),則令到這個行業淪為無良僱主的集中營。傳媒行業的本質,是壞事傳千里。勢利的中產家長,不會讓孩子投身這個行業。沉迷新興社交媒體的年輕人,也不會加入自己也拋棄了的舊媒體。舊媒體萎縮,已成定局。香港網民的看法:舊媒體因為廣告收入萎縮,被中資或親中商人收購之後,靠紅色維穩資金養活,進一步脫離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形成惡性循環,淪為半死不活的喪屍。
如果未來數年之內,報讀新聞系或傳理系的本地生人數開始減少,黎智英居功至偉。其他傳媒機構老闆(例如:蔡東豪、于品海、司榮彬、谷卓恒、賈躍亭)也有功勞,但是他們的影響力比不上黎智英。這個下台身影,夠份量,但是絕不漂亮。如果你是剛剛拿到新聞學博士的年輕學者,我真係恭喜你呀!(提示:李嘉欣)如果閣下是那群多年來一直停留於傳媒行業的邊緣,樂於在林蔭下或鏡頭前做傳媒評論員,但是不會入行忍受低薪水和長工時,只會簽名聯署上街遊行搞民意調查或聯誼活動,平日就靠不停寫論文保住教席的新聞學者,快點醒來!閣下類似公務員的職業生涯快將起變化。勢色不對,小朋友會用腳投票。學生數量減少,一是縮班,二是加收內地生,即是本地大學研究院課程的做法。依賴內地生,會帶來甚麼後果,自己想。本地生遠離這個學科或行業,得益的是誰,你懂的。
專欄作者和泛民主派的盤算
未來幾個月內,除了<壹週刊>的員工要面對去留抉擇,還有<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多位專欄作者。是否應該跟已經被證實是無良僱主的黎智英切割,自行了斷(在專欄之內跟讀者告別),還是等候新老闆(黃浩)的發落,應該採取主動還是被動,日後又如何跟別人解釋自己跟黎智英的這段合作關係,是機緣巧合、痴心錯付、陰差陽錯、遇人不淑,還是看錢份上?不少寫手心裡七上八落,開始思考後路以及如何替自己辯護。有人嘗試開拓文字以外的收入來源但是不成功(提示:陶傑),也有人開始調整自己的政治立場(提示:梁文道、李怡)或尚未表態(例如:蔡瀾、林夕、林本利、曾淵滄、陳永陸、左丁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計算和動機。短期內,露出真面目的,應該不止黎智英一個。會有人離開,也會有人轉投另一個陣營(提示:屈穎妍)。總結(粵語):「散水格。」<紅樓夢>的優雅說法:「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第十三回)
<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專欄作者以外,還有跟肥佬黎有交往和有錢銀轇轕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包括:李柱銘(在<壹週刊>有專欄)、李卓人、梁國雄(長毛)等。長期從事勞工運動的李卓人(提示:職工盟)處境最尷尬,因為他比其他議員更加清楚自僱或外判如何傷害打工仔女的權益,當壹傳媒員工在辦工大樓門前抗議推動外判的時候,李卓人有到場聲援,但他也是其中一位收受黎智英捐款的泛民主派議員。工運領袖的幕後金主是無良僱主?聽起來似是黑色喜劇。收受黎智英捐款的泛民主派議員不止一位,他們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是否需要立即跟肥佬黎切割?如何向選民或業界解畫?日後怎樣解釋跟黎智英的合作關係?問題的關鍵,並非劃清界線那麼簡單,而是怎樣調整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路線,好讓政治生涯可以延續下去。黎智英推倒了一塊骨牌,引發連鎖效應,泛民主派再找不到出路的話,只會淪為開會機器,距離喪屍狀態只有兩、三步之遙。
大洗牌未完:香港版的政壇 Re-engineering
站高一點,香港的舊媒體走下坡,除了科技發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以外,還有政治因素。 2014 年底的雨傘運動餘波未了,幕後操盤手(偉大祖國)不肯讓步,令矛盾與衝突繼續累積。香港的政治版圖大洗牌未完,但是已經有人關水喉(陳雲的看法:美國佬關水喉令肥佬黎開始止蝕)。主流傳媒跟傳統政黨一樣,成為風暴或漩渦中的爛破船,無法帶領民眾登上彼岸。舊的參政渠道扭曲變形或被騎劫,年輕人透過體制以外的渠道爭取話語權,而新生的參政力量尚未成熟已經開始內鬥。遊戲規則改變,在拆卸與重組的過程中,部份舊媒體的員工淪為犧牲品,部份本土派議員保不住自己的議席(提示:DQ),大家都是被拋棄的零部件,這是香港版的政壇 Re-engineering(提示:Michael Hammer)。如果地震的原因,是不同的陸地板塊開始移動或互相碰撞,令壓力爆發以及導致裂縫出現,那些被裁的傳媒員工以及失去議席的本土派議員,便是因為走避不及而跌入裂縫中,然後慘被壓扁的可憐生物。至於肥佬黎,他開始走進香港歷史了。
插圖來源:
http://q.likesuccess.com/109/5427168-when-things-are-falling-apart-quotes.jpg
YouTube 精選:
中森明菜:<難破船>(中文字幕) (4: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FJi8xUAM0
這首歌的廣東話版是梅艷芳的<無人願愛我>。梅艷芳唱過中森明菜和山口百惠的歌,三位女歌手聲線接近,同樣屬於女低音。
Bonnie Tyler - It's A Heartache (VIDEO) (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Oy7TPjfkE
成長期間一場大病令梅艷芳的聲線變得低沉, Bonnie Tyler 也有類似的經歷(聲帶有問題需要動手術),後遺症令她變成女裝版 Rod Stewart。
Bonnie Tyler - 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5: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OxhH8N3Bo
歌詞:Once upon a time I was falling in love, now I am only falling apart. Nothing I can do. A 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Kansas - Dust in the wind (with lyrics) (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zSB2WEtwU
歌詞:Same old song, just a drop of water in an endless sea. All we do, crumbles to the ground though we refuse to see. Dust in the wind, all they are is dust in the wind. Don’t hang on, nothing lasts forever but the earth and sky. It slips away. And all your money won’t another minute buy. Dust in the wind, all they are is dust in the wind.
Johnny English Reborn(港譯:特務戇 J 之救國大業)
[HK Trailer 香港版預告] (2: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0Se-NIOhA
這部電影的香港譯名很搞笑,也反映港人的心態:既然建黨、建軍、建國無我份,我們只能在國家的外圍參與「救國大業」。電影在香港取景,戇 J 的任務是勇救險遭暗殺的中國總理。一開場向港產功夫片偷橋,用 J 練功玩色情笑話。今時今日收購香港的中文傳媒,動機只能是「救國」,至於新買家是否「戇 J」,自己想。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學者評壹傳媒外判制︰隨時無獨家新聞
指<天天日報>倒閉前車可鑑
蘋果日報 2017 年 6 月 2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5/20067916
節錄:壹傳媒集團外判旗下刊物部份編採製作,首批逾 40 名員工料遭遣散,包括<蘋果日報>及<飲食男女>美術部人員;其他編採職位也考慮以「自僱」方式外判。傳媒學者警告,外判是走回頭路,老牌報章<天天日報>實行外判後兩年便倒閉,前車可鑑。職工盟也發聲明,批評壹傳媒利用外判和自僱手段逃避僱主責任,「做法相當無情無義」,促回頭是岸。職工盟昨發聲明表示,壹傳媒員工多年來辛勞付出, 2014 年雨傘運動期間,集團遭社團人士重重包圍阻止出車,全體員工仍堅守崗位,抵擋巨大政治壓力。即使集團面對困難,絕不應將員工「推落大海」,逃避僱主基本責任,包括員工福利待遇和工傷保險等,反映「好處要到盡、責任不上身」的可恥心態,促回頭是岸。
黎智英「推員工落海」 建制泛民工會齊轟
東方日報 2017 年 6 月 25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625/00176_038.html
節錄:本港兩大工會,包括屬建制派的工聯會,以及屬泛民主派、一直與黎智英關係良好的職工盟,昨日不分左右,先後發表聲明狠批壹傳媒做法。其中工聯會對壹傳媒所謂的「鼓勵創業方案」表示極度失望,職工盟更狠批壹傳媒無情無義及可恥,將員工推落大海。職工盟昨早首先發表聲明,指壹傳媒縱然真的面對困難,亦應與員工同舟共濟,尋求不同的重整業務方案,絕不是快速地將員工「推落大海」,因為每個勞工背後也是一個一個家庭,有老有幼,侵犯勞工權益,是直接打擊這些家庭裏每位成員的生計。聲明續指,所謂的外判、自僱方案,只說明僱主逃避責任,因為員工要繼續為公司做相同的生產及工作,但資方卻完全不負作為僱主的基本責任,包括對員工的福利待遇、工傷保險、工資保障的責任,反映「好處要到盡,責任不上身」的可恥心態。
黎智英:新聞的變革
蘋果日報 2017 年 6 月 2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8/20071300
節錄:手機將傳媒個人化,每個人發出和分享資訊,從中知道世事和感受其共鳴。他們在社交網絡對話,各人繪出每天的「自傳」。暮色蒼茫,大眾傳媒走進了深山幽谷的古堡,與獨裁做鄰居裏終老去了。一言堂這傳媒怪物消失了。將來當然仍有傳媒,提供新聞娛樂資訊內容,但那會是另一種結構,另一種傳媒,可不知會是怎麼模樣的傳媒。手機在人民手中,新聞的定義便在人民手上!這是個不用再爭議的事實。最後每個社交網小圈子,都融匯了整個網絡交流昇華的共鳴。人們不知不覺地被分享的共鳴連結一起成為了巨大的社會力量。我們過去集中化的經營已不夠靈活應變,容不下百花齊放的天地。在這樣的個人資訊,個人意識主導的世界,山高皇帝遠的政治和政府將會越來越少人關心,最後成為人民意識的孤島,人民的 Irrelevance!獨裁也就不可怕了。
【壹週刊賣盤】接受黃浩牽頭財團 $5 億收購
CEO:黎生是傷感的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717/56965339
節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上周五股價異動,全日升逾 15%,壹傳媒今早發出通告宣佈停牌,以待刊發主要交易及內幕消息之公告。壹傳媒停牌前報 0.37 元。早上高層出席<壹週刊>員工大會。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在員工大會正式公佈,接受 W Bros.Investments 公司收購,包括香港及台灣<壹週刊>等,料 9 月完成交易。張嘉聲在員工大會透露,收購獲大股東黎智英支持,引述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指「黎生是傷感,但要發生始終發生,所以他 say yes」。張嘉聲在員工大會指董事會初步通過,接受由商人黃浩牽頭的財團「W Bros.Investments Limited」,作價 5 億元(港幣)的交易收購。
員工怒斥黎智英一世變契弟
東方日報 2017 年 7 月 18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718/00176_007.html
節錄:近年業績持續欠佳的壹傳媒,終落實出售核心業務企圖救亡。壹傳媒股份周一(17日)開市前突然停牌,並於中午發表通告證實,正洽商出售包括香港<壹週刊>、台灣<壹週刊>及多份雜誌業務。不過,證券分析員認為,該集團雜誌業務近年持續錄得巨額虧損,即使成功「斬纜」,亦不等於可為業績「止血」,餘下艱苦經營之業務料將持續轉壞,壹傳媒前景仍然黯淡。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於 2007 至 2016 年間,曾先後五次公開表明不會出售壹傳媒本港業務,否則「我一世變契弟」,有員工昨日就怒斥黎智英反口,應兌現承諾「做契弟」!
百度知道:廣東話「契弟」是甚麼意思?(簡體字)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159519.html
節錄:廣東話「契弟」有特別的含意:是指廣義的男妓,一般為男性服務,有商業性、收養性(大戶人家)和私交性(男同性戀)等等。其地位比妓女還低。所以「乾弟弟」只能稱「契細佬」,而不能稱「契弟」。罵人時,對方往往不是「契弟」,只是極力污辱其人格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其含意相當於「王八」、「小烏龜」之類。
台灣須審查交易是否涉中資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18/20093335
節錄:壹傳媒集團將港台<壹週刊>售予黃浩所持的公司,台灣<壹週刊>總編輯邱銘輝稱,踢爆是<壹週刊>精神,期望未來易主經營還能維持踢爆不公不義的精神。有員工擔心黃浩背後是紅色資金,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表示,尚未收到申請案,因未開放大陸資金投資台灣出版業,故台<壹週刊>賣盤須送文化部審查,一旦發現買家為中資背景,有可能禁止交易。經濟部投審會官員表示,台<壹週刊>非電視業,不用送交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查,但因出版業未開放大陸資金投資,故申請案須經文化部、國安單位陸委會,調查背後股東結構,最後再到投審委員會討論;惟若有中資疑慮,就可能禁止賣盤。
黎智英:歷史將在香港的一邊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719/56973137
節錄:賣仔莫摸頭。賣<壹週刊>是不可逆轉的宿命。要發生的事情終要發生。過去的光輝歲月只待追憶,不可挽回。各位朋友,我們要分手了。是的,二十七年來為香港人不平而鳴的路崎嶇難行,但<壹週刊>的同事們一一拚過去,建立了沒有人能否認的成績。有幸和他們同行近三分一個世紀、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與有榮焉。各位朋友,我們要跟雜誌業務分道揚鑣了。我們不是歷史的逃兵。追求自由、開放、人性尊嚴之志不渝。在未來的歲月,我們將踏着樂觀的步伐與科技共舞,與文明、進步的香港昂首開創明天。
<壹週刊>揭黎智英一三年已想賣盤
星島日報 2017 年 7 月 20 日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635249&target=2
節錄:最新一期的<壹週刊>,以黎智英「出賣壹週刊內幕」作封面故事。<壹週刊>指,該刊高層與員工事前對賣盤全不知情,黎智英卻早有鋪排準備,原來早於佔領運動發生前一年,即一三年時,黎智英已警告管理層,若<壹週刊>繼續虧蝕,就只能做到一四年九月,但佔領運動當年十月展開後,結束周刊一事沒下文。報導指,今年四月中,黎智英通知部分高層<壹週刊>難再做下去,要求盡快將工序外判,剩餘約十多二十人只做數碼版,「自己揸住<壹週刊>個招牌先有得做。」五月中傳出黃浩擬洽購<壹週刊>時,在六月初高層飯局上,黎智英明言:「我點會賣畀黃浩呀!」但在短短一個月後,就宣告賣盤予黃浩,令高層愕然。
李碧華: 珍惜自由的平台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20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70720/56975332
節錄:還有壹週刊賣盤,作價 3.2 億售予可疑白手套,割肉救母(堅哥語)以保蘋果 ―― 賣就是賣,雖然誠意金才一千萬,一旦不賣賠訂就是。如果台灣壹仔力阻,賣盤也有變數?儍啦,這些都是主觀意願,包括不忍它淪落,所托非人,員工集資、眾籌、課金、奪回管理權、自己孩子自己帶之幻想,不可能。好些人問我感想,只有四個字:「一言難盡」。人家追問,因為我是由 1990 年第一期開始寫專欄,至今都 27 個年頭了。看盡回黃轉綠人來人往,我都算命硬了。紙媒近年大受衝擊,黃金歲月一去不返,被狂抽廣告打壓下,時有裁員、轉型、減薪噩耗,心知肚明,把每一篇都當成最後一篇的寫......果然,倒數就來了。
梁文道: 勇武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70702/56900803
節錄:在此時刻,平日口口聲聲要勇武對抗「赤化」,痛罵傳統泛民集會遊行「無用」兼「鳩做」的港獨青年,是不是會發起一些非常實際非常有用,而且可以彰顯其熱血和勇氣的驚人行動呢?有的,例如中大、港大等十三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以及學聯,他們才不會參加七一遊行這種行禮如儀的無聊儀式,更不會徒勞地跑去衝擊習主席的車隊。他們要做的是一個更加英勇更加貼地的事,那就是辦一場論壇。他們請了盧斯達這類右翼本土派心目中的健筆,打算在人家干犯龍顏上街遊行這天暢談「赤禍殘港二十年,抗擊外侮奪主權」。過去幾年,其中一個被港獨和右翼本土勢力淘空和毀損掉的價值,正是「勇氣」二字。他們一日到黑批判別人不夠勇武,那他們又怎麼向大家示範真正的勇武呢?結果人家公民抗命之後,要不主動投案自首,要不靜坐待捕,全部都承擔責任,不計後果。而他們的領袖,則神龍見首不見尾,鏡頭之前就搶着衝鋒,警察動手之後卻逃之夭夭,接着還要得意洋洋地說唔通等住被人拉咁蠢。(Auntie 的補白:這篇文章寫於<蘋果日報>推出外判計畫的一星期後,也是習近平訪港行程結束之時。)
李怡:嘆息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545
節錄:林行止在 6 月 20 日的文章<經濟無法受惠政治權利被奪港青激進有理>值得一讀。文章從近年西方民主國家的投票結果令主流社會錯愕說起,認為這反映了年輕一代無法從經濟盛世中受惠,對政治現實和社會現狀不滿,因而用手中選票,把固有政治勢力踢出局。林先生語調溫和,但認同「港青激進有理」則態度鮮明。北京諒解不可能,港人是否支持呢?激進自然會犯錯,但眼看和理非非爭民主之路越走越窄,年輕人提出決絕的口號以至採取激烈手段抗爭,是「被政治現實迫出來」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我從來沒有告訴年輕人要怎麼做。我相信他們都有考慮過不同方式的抗爭要付出的機會成本大不同。道義上我一直認同林先生的「應予支持」。我自愧是「行動的矮子」。看到得道的大人先生,躲在堂皇的語言後面把自己保護得好好,卻在背後向年輕人丟石頭。唉,我只能嘆息!(Auntie 的補白: 2015 年 6 月底梁文道向陶傑發動筆戰的時候,李怡叫陶傑不要便宜了梁文道,兩年後梁文道向本土派健筆盧斯達開火,輪到李怡站在年輕人的那一邊,不點名反擊梁文道。稍後是否會有一場筆戰,有待觀察。)
【盧斯達:泛民核心的外圍 — 星落秋風五丈原 | SOSreader】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取消資格的浪潮,事實上從最激進到最溫和,逐刀斬。梁天琦陳浩天被劃定為港獨,連參選都不行;選到的青年新政,就針對宣誓中的「支那」宣言,然後啟動人大釋法強行剝奪議席;到現在,梁國雄、劉小麗、 姚松炎和羅冠聰,相比於泛本土派,這四人的主張均屬溫和,但還是要斬。你會發現,搞來搞去,清剿來清剿去,其實都沒有動到「體制認同泛民」系統的人。民主黨和公民黨是傷不到的,只要這兩個黨能夠做穩公務員,就天下無事。民主黨和公民黨已經是中共認可的人,所以清剿是始終在「泛民核心」以外。以上這些已經被取消資格的人,他們要不是在意識形態上,繼承了某程度上將中國視為外部勢力、自身不再愛國的本土主義,就是在行動上繼承了 2008 年以來的議會抗爭路線。積極跟體制合作的泛民核心,到今天仍然是髮毫無捐。槍林彈雨,但就是沒有一粒子彈朝他們射。玩來玩去,最後還是只有民主黨和公民黨,一切又回到十年前。沒人勝利,曾經崛起的英雄,不是變成魔鬼,就是慢慢凋零。
上報:鄭立專欄:
當「面對民主政府的手段」在香港走到盡頭
2017 年 7 月 15 日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0597
節錄:到了雨傘革命以及日後,開始產生大量的被控者,被捕者,以及政府的鎮壓明顯變得更為粗暴時,激進民主派也發覺「社運抗爭」本身也變得無力。雨傘革命把事情再擴大一重,從 2014 年的催淚彈捲入了大量無辜的旁觀者,占領區出現大量非傳統社運人開始,抗爭便從「社運人士」擴張到大量的「素人」身上。去到魚蛋革命時,被捕者當中更包括了根本對政治完全沒興趣的路人,當大量的人被捕和被控以可判幾年監禁的重罪時,過去被稱為激進民主的社運,相形之下也完全失色。社運對此卻束手無策,無論政府的鎮壓再失民心也好,社運對此卻難以動搖,政府不會因為鎮壓而失去權力,面對民主政府的手段,用在一個越來越不民主的政府上,也許是非戰之罪,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只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和矛盾。而且生存的空間,也越來越少。大家都感受到社運走到了盡頭時,香港也許就會有下一步的轉變。
The Economist - Guru - Michael Hammer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3130340
Extract: Michael Hammer (1948-2008) was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MIT when he came up with the biggest business idea of the 1990s - re-engineering - which he defined as “the fundamental rethinking and radical redesign of business processes to achieve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critical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The terms process improvement, process excellence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ll came from him. The idea, first propounded in an article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was later expanded into a book that Hammer wrote with James Champy, the founder of CSC Index, a consulting firm. The book sold several million copies. So popular was re-engineering that one survey in the 1990s showed it to have been adopted by almost 80%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It was often blamed for the widespread lay-offs that became part of almost every company's radical redesign at that time.
相關的文章:
黎智英(五)
2017 年 3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3/blog-post_17.html
節錄:Auntie 以為自己正在重溫 TVB 爭產劇<溏心風暴>,原因?大契(李司棋)的經典對白:「呢度唔係法庭,唔需要證據,我對眼就係證據!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睇得出!」(書面語:這裡不是法庭,不需要證據,我雙眼就是證據。誰是人,誰是鬼,我看得出。)肥佬黎(黎智英)變司棋姐(李司棋),指控退休法官和教師是中共卧底,男人打架變女人吵架,搞邊科(書面語:幹甚麼)?
黎智英(四)
2015 年 9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8.html
節錄:過去三數年間,香港爆發了幾場具備規模和影響力的社會運動(例如:反高鐵、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過程中清楚顯示,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的影響力正在減退,它們不再是主導者,甚至是開始被邊緣化,既無力左右社會運動的發展方向,也不再扮演引導輿論的角色。如果捐款給民主派以及經營傳媒是黎智英的參政渠道或方式,現階段的他來到一個轉角位,需要思考是否還要繼續使用舊的渠道,還是另覓新的渠道。如果他選擇放棄舊的渠道,需要思考如何退場。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欠黎智英一個商科的榮譽博士學位。肥佬黎的貢獻,與捐款無關,與政治立場更加無關。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填補了香港在營商理念方面的空白與不足。難得有個逃難來港、童工出身、白手興家的大冒險家,勇於挑戰常規,押上真金白銀,跟大集團(例如: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開戰,同時積極實踐西方理論(例如:拓展 B2C 網上零售)。撇開成敗不論,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有教育意義,也太有香港精神了。
黎智英(二)
2012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黎智英向來特立獨行,朋友不多,他不會是那種經常出席社交活動,忙於跟行家和官府拉關係、講交情,有問題就私下談判,然後檯底交易的人,這是權貴以及對手不喜歡他,甚至害怕他的其中一個原因。肥佬黎性格自我,跟別人的互動不足,因此不了解競爭對手的心態,也無法準確評估對手的反應。中國人社會,謝絕應酬,不給面子的人,註定不受歡迎。個性強的人,事業上,容易大起大落,過著戲劇人生。創業家,不乏這種人。
黎智英(一)
2012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首先是生意人,商人重利輕別離(唐詩:琵琶行),如果一盤生意做不下去,入不敷支,流血不止,需求比預期中少,競爭對手的反擊力量比預期中強大,來自官府的阻撓不斷,又或者他本人覺得已經玩夠,開始無癮,往績顯示,肥佬黎會當機立斷,忍痛斬纜,止蝕離場。長遠來說,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放售,不是沒有可能的。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
燈神
2016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html
節錄:較早前,美國的主流傳媒(提示:紐約時報)猜錯總統選舉的結果。香港的肥佬黎暨壹傳媒則錯誤解讀中共的想法,這個行業到底還有沒有公信力或者利用價值,已經很明顯了。小朋友選科擇業的時候,應該知道怎樣做了。肥佬黎牛脾氣,過去幾年間,他的運勢逆轉,手風不順,本應離場,但是偏偏要押注,結果淪為笑柄。這種老闆,是否跟得過,自己想。如果他是大機構的高級打工仔,一次押錯注已經足以致命(被炒魷了)。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廠佬出身的肥佬黎(黎智英)再次押錯注,以為放棄跟年輕人脫節的民主黨,捧朱凱迪和劉小麗開局,就可以爭取主動?結果又是敵不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無恥的人無敵。「傑出人蛇」的宿命,是敵不過你千方百計擺脫的當權者,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華人社會的食物鏈,官府是商人的剋星。<蘋果日報>的讀者留言:「叫肥佬黎自己出來選啦!」對不起,太遲了。肥佬黎接近七十歲,立法會又廢了武功,選來幹甚麼?
自報家門(三)
2009 年 7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7/blog-post_24.html
節錄:印刷傳媒中,以<壹周刊>Book A 的個人專訪,最能反映講究成本效益、視人如財貨的中環價值觀。<壹周刊>的創辦人黎智英十二歲偷渡來港當童工,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發達之後搞傳媒,喜歡講民主,玩政治動員,卻搞出一份擅長考究家世人脈,迎合中環價值觀,右到不得了的八卦雜誌。两岸三地之中,只有香港的特殊土壤,才能孕育出這種充滿矛盾、近乎精神分裂的人物。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蝕頭賺尾?已經行不通了。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相信在舊媒體做幾年奴隸之後,就可以跳出去把名氣套現換磚頭,又或者釣金龜上岸嫁人,那是上一代的事。連香港小姐都不願意簽約 TVB,已經轉行的新聞部女主播只能做紙上明星接商演活動,可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連拜金女子都不屑一顧。沒有北上的年輕創作人,則運用社交媒體自己捧自己,然後直接跟廣告商交易,勝在自己話事,無須被剝削。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尤其是針對年輕人的宣傳活動),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尤其是文字傳媒),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泛民主派開始散水,宋江之流現身了。至於那位開設了瑞士私人銀行戶口然後糊裡糊塗地被電腦黑客偷錢的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以及那位名下擁有一堆離岸公司的企管人兼傳媒人(蔡東豪),背後到底有幾多條水喉,是神還是鬼,不要問我。香港的娛樂圈,向來不乏突然富貴的女藝人,政壇也一樣。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需尋各自門(提示:紅樓夢)。所謂「樹倒猢猻散」,這種人陸續有來。
Fool Me Twice
2014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fool-me-twice.html
節錄:在舊舖突然結業、屍骨未寒、死因不明的情況之下,宣布東山再起,而新舖跟舊舖的店名只差一個字。聽落去,蔡東豪(下稱:蔡生)的做法,跟拖欠員工薪金及供應商貨款的中式酒樓東主差不多。去公司註冊處查冊的話,會發現新舊舖的董事和股東基本上是同一群人,又或者是由離岸公司持股,於是線索中斷。
瓣數多(二)
2014 年 8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6.html
節錄: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不同的工作或事業之間,容易出現角色衝突。若果處理失當,沒有做好文件紀錄,又或者忘記向政府部門和持份者 (Stakeholders) 申報利益,容易出亂子,隨時搞出一個大頭佛(港式粵語:爛攤子)。如果是政治人物(例如:許仕仁),容易被傳媒或仇家找到攻擊的理由,連累金主(即:新鴻基地產)。如果是上市公司董事,容易招惹官非甚至是牢獄之災。而就算是商場中人(例如:蔡東豪),亦可以牽連甚廣。
陶傑 vs 梁文道(五)
2015 年 7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vs.html
節錄:這場筆戰,令兩個男人之間的積怨升級,從不點名到指名道姓,從隔空放冷箭到明刀明槍,說明男人瘋狂起上來,比女人更小器,也更惡毒。香港人,揾食艱難(港式粵語:謀生不易),前路茫茫,進退維谷,心浮氣躁,不論是北上還是留守,日子都不好過。連文化人也殺氣騰騰,把書本當作武器般發射,令花生友(港式粵語:旁觀者)樂透,也便宜了一份右翼報章(即:蘋果日報)。
21/07/2017
2017年7月15日星期六
還得起,先好借
花生友看東方海外賣盤
是香港人都知道,真正「靠國家支持渡過難關」的,並非被沙士疫症籠罩或被金融風暴打擊的香港,而是前特首董建華的家族生意東方海外(港股編號:316)。本週初,東方海外落實由中遠海控(港股編號:1919)以三成溢價收購。這宗交易充滿政治色彩,令香港的花生友(國產中文:吃瓜群眾)七嘴八舌。以下來自網上留言:
義犬報恩,派發狗糧,呢 D 咪愛國囉。老董由破產邊緣轉為袋 492 億黑錢,證明愛國有代價也有回報。時日無多啦,老董執番 D 分身家。買殼+走資+洗黑錢+回佣+老董冤孽帛金 = 492 億。三成溢價是老董的政治退休金。哈哈,收完錢想撤資去外國?明天黨要你捐三百億!都係誠哥最醒,無謂被阿爺抄家。共產黨終於似返共產黨(抄家),香港又多一個行業被中資染紅。中共跟老董一起瓜分國庫金錢,侵吞民脂民膏,這種食相太難看。中國特色的貪污事件。資深股民:賣盤消息流傳了半年,但是東方海外一直沒有停牌,任由股價節節上升,年初至今升幅達八成,是六年來的高位,背後又是北水買盤推高股價,是否牽涉內幕交易,港交所和證監會為甚麼不出手?不敢管?港股變成紅色權貴專用的分贓渠道?
香港的名嘴說,航運業的公司,「一帶一路」用得著。日後偉大祖國想收購外國的港口或碼頭或競投管理權,由港資公司出手,可以淡化政治色彩,會比紅籌國企或主權基金容易(提示:中遠海運+希臘港口)。這是理論或一廂情願。外國人不笨,交易過程中,必定會聘請專業人士做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 。至於海航、安邦、萬達和復星,已經被揭發是太子黨的走資工具,備受中銀監的關注,日後再收購海外資產,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懂得翻牆的大陸網民說,這幾家公司都是趙家圈養的肥羊(即是日後會被宰殺或出賣),爆料的阿貴(郭文貴)是出走的田園犬,尋常百姓就算不服氣,也只能做(沒有安樂茶飯吃的)喪家犬、流浪狗。哈哈,農村風味,說得對。誰是「趙家人」,你懂的。
中共眼中,個人或企業,都不過是國家的工具、棋子、過河卒,用完即棄。身為長子,老董的心情不會好過,但這是跟魔鬼交易的代價。欠債還錢,做特首,借人脈,還是不夠的。有理由相信,他在大陸官媒鏡頭前講「感謝中央」時,臉上的悲情,眼中的淚光,是發自內心的。老董時日無多,利用價值所餘無幾,但是家族生意還有點戰略價值,被國家所徵用,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也很應該。如果陳嘉庚所創辦的集友銀行以及莊世平所創辦的南洋商業銀行可以成為中銀香港(港股編號:2388)的附屬機構,營運若干年之後被分拆出售,令老字號消失,日後同樣情況發生於東方海外身上,令貨輪上的梅花商標消失,也很正常。
以為保住家業,結果禍延子孫
假設收購成功,下一步是如何合併兩間公司。過程中,需要全面檢討公司的營運效率,決定個別部門的去留(即是:後勤部門可能會栽員),調整內部流程配合公司的新策略,甚至是國家的戰略。工程浩大,難度很高,容易出錯,所以收購協議通常包括叫「共管協議」的條款,舊股東及現有的管理層一般會留任兩至三年時間,協助新股東交接及處理合併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大小問題。按常理推測,扮演這個角色的人,應該是東方海外的行政總裁董立均(董建華的兒子)。
亦即是說,交出家業之後,老董及其家族還未可以全身而退,因為他的兒子成為國家隊(港式財經術語:中資+紅籌國企+主權基金)手中的人質。佔你城池之後,要你交出太子做人質,公主就嫁給勝利者的兒子,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是這樣。換言之,老董只要一息尚存,還要繼續替中共說話或奔走,港人還要繼續忍受他的廢話。(港式粗言:XYZ*#!)對老董來說,雖然有錢落袋,但其實是折磨。老董一念之差,以為保住家業,結果禍延子孫,遺下一個黃金枷鎖,令兒孫失去自由。董家後人還要替中共做幾多事情,到底有沒有機會脫身,而董家的債務問題還要困擾香港人多久,有待觀察。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警告:「還得起,先好借。」香港本土派的說法:「勿通匪類!」
同一股力量,同一條水喉(財源),同一個山頭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新股東及新管理層要設法令被收購的資產發揮效益,產生現金流或利潤,為還本付息作出貢獻,否則公司會再次陷入財政危機。 492 億(港幣)的總代價,部份來自銀行貸款。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是中國銀行提供融資。八十年代初,東方海外瀕臨破產邊緣之際,霍英東所牽頭注入的資金(據說是一億二千萬美元)是否來自中國銀行,有可能但是無法查證,因為霍家的生意沒有上市,適合隱藏國家機密,哈哈。也有另一種說法,指當年注入東方海外的資金其實來自國務院的交通部(注意:中遠系是交通部下面的國企)。亦即是說,從八十年代初至今,在東方海外背後的,是同一股力量,或同一條水喉(財源),或同一個山頭。
收購完成之後,公司的資本結構 (Capital Structure) 和債務結構 (Debt Maturity Profile) 將會如何演變,有待公佈。是否中資慣用的高槓桿收購,有待查證。按常理推測,中遠系屬於國務院下面的交通部,玩國產財技,應該不會像太子黨所圈養的民企(即:海航、安邦、萬達、復星)那麼瘋狂(證據: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海航旗下大部份上市公司逾 90% 股份被抵押),但是依然有國企的先天缺陷,就是容易被捲入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提示:華潤+宋林)。大陸的個人或企業,即使已經走出去,但是依然無法擺脫中共體制的影響,原因是他(它)們還沒有切斷跟體制的(金錢)聯繫。於是,在本地大學讀書或教書的內地人,可以輕易被電話騙案後面的國產騙子隔空騙取過百萬金錢,受害人到底是來讀書教書還是洗黑錢,自己想。而大陸國企資金鏈斷裂的原因,可以是政治靠山失勢或者被政敵關水喉(銀行融資突然枯竭)。這是胡雪巖的結局,萬一你沒有聽過他的故事,請參考高陽所寫的胡雪巖三部曲(胡雪巖、紅頂商人、燈火樓台),又或者是大陸拍攝的胡雪巖電視劇(男主角:陳道明)。中國特色的官商勾結,西方商學院理論派不上用場。
中資的盲點:讓你做到幫主又如何?
撇開政治因素不論,今次收購的表面理據,是發揮協同效應 (Synergy Effect) 、追求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建立壟斷地位 (Monopoly Power) 以及繞過市場障礙 (Bypass entry barriers) (提示:中遠海運+希臘港口)。根據香港傳媒的報導,中國遠洋去年 2 月與中國海運完成整合,目前全球市佔率為 8.3%,成功買入東方海外之後,市佔率將達 11.5%,成為全球第三大航運公司。 Empire Buliding or Monopoly Power 是國家隊海外收購的常見動機,以為成為某個行業的一哥(幫主),就可以擁有話事權,一統江湖。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也許跟政治背景有關: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強求統一的結果,是管治水平低落,問題一大堆,地方想擺脫中央。管治國家跟做生意一樣,有 Optimal size(最理想的規模),擴張過度,神仙難救。這個道理,中國的當權者不會懂,國企高層也一樣。
失敗個案:Lenovo (聯想)於 2005 年收購 IBM 的個人電腦業務,令市場佔有率超越 HP,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哥,但是兩年之後智能手機 iPhone 面世(提示:Apple + Steve Jobs),部份功能跟個人電腦重疊,令個人電腦的銷售量在其後幾年錄得雙位數字的跌幅(按年比較)。近年好像回穩了,但是上升乏力。故事的教訓:如果是走下坡的行業,讓你做到一哥(幫主)又如何?不論是玩財技還是打商戰,中資還是停留於抄襲的階段,層次很低。借用武俠小說的語言,是只懂得模仿別人的招式,但是沒有修煉內功,結果經常高價收購快將走下坡的公司或行業,成為外國機構投資者眼中的冤大頭。人傻,錢多,經常被騙財。中資買貴貨,還有其他原因,例如:走資或買殼的動機強過為國家賺錢,太子黨想收回佣或洗黑錢或急於轉移情婦孩子,收購失敗的代價由國家來承擔,諸如此類。
其他的海外併購失敗個案:中投+Blackstone,華潤+Tesco,中信泰富+澳洲鐵礦項目,被上海幫用來玩財技的香港舊媒體 TVB(提示:黎瑞剛)。洋人依靠創意或科技突破,已經可以改變某個行業的遊戲規則,令行內的排名表大執位。這一招,似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但國家隊永遠學不懂,因為它們來自一個缺乏思想和言論自由的國度。中國是個大監獄(提示:劉曉波),容不下真正的創意。原因?創意必定包含顛覆元素,又或者源於反抗精神,會為當權者帶來麻煩。
中資的其他弱點:管理文化差異、對手改朝換代
扯遠了,說回來。航運屬於舊經濟,跟大自然打交道,頭上是北斗七星,眼前是凶湧巨浪。海洋與星空之間,可以用衛星導航,但是鐵鈎船長和大力水手的工作應該不會被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所取代。創意或科技所帶來的衝擊,應該少過屬火的電腦電訊媒體等行業。亦即是說,這宗收購的成敗應該是取決於行內的供求因素,以及兩間公司的管理文化的融合程度。今次被收購的是港資公司,但是不代表容易。國企的管理文化受中共影響,員工可以是僱主的擦鞋工具(證據:新婚夜抄黨章、去貴州扶貧)。這一套,香港人非常抗拒,於是才有 2012 年的反對國民教育風波,殺出一個少年英雄 G-phone(黃之鋒)。另一個例子: 2014 年雨傘運動爆發前夕,駐港中資機構的員工被僱主下令(向親友)收集指定數量的反對「佔領中環」簽名(即是跑數),拒絕認命的員工在網上開設報案中心(Facebook 群組)爆料,然後傳媒跟進。換言之,即使被收購的是港資公司,管理文化差異也不容易處理,如果是外國公司更不用說了。
中資的海外併購活動,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不懂得處理對手改朝換代(政黨輪替)所帶來的問題,這是一黨專政制度所帶來的弱點。外國政客的慣用手段,是突然叫停某個已經啟動的大型基建項目,聲稱要重新檢討可行性(可以是回應來自民間的反對聲音,又或者以環保為藉口)替自己爭取談判籌碼。這一招,英國女首相文翠珊 (Theresa May) 剛剛示範過,她用來對付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欲知詳情,請上網。用自己熟悉的工具程序制度,來對付缺乏議會政治經驗的中國政府及附屬國企,是西方人的慣技。以己之長,打你之短,勝算高,又符合成本效益。航運業屬於基建領域,將來中遠海控併購東方海外之後,是否會出現類似的問題,自己想。至於中共是否會改朝換代,跟出走的民企(尤其是海航系)把大量的持股抵押有沒有關係,這個大逆不道的殺頭問題,也是自己想。
插圖來源:
https://www.23yy.com/4180000/4177705.shtml
YouTube 精選:
金管局「智醒」頻道:負責任借貸 (1: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GhQuRJWv4
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教育消費者的宣傳短片,宣傳口號:「還得起,先好借。」
Popeye Sing-A-Long (2: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1y3MlIHDg
老人院懷舊版卡拉 OK。外國網民的留言:I play this to my grandpa and he sing it from beginning to the end. Never miss a word.
Don McLean -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with Lyrics) (3: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HnRfhDmrk
不少財經寫手都指出,中資瘋狂收購海外資產的情況,令人聯想起九十年代初日本資產泡沫爆破之前的日子。當年日本人也是四出收購,購物單包括梵高名畫。日本人喜歡梵高,因為他的畫風受到日本浮世繪畫作的影響。日本企業買下梵高的<向日葵>、<鳶尾花>和<加歇醫生像>,但是不包括這幅<星夜>。泡沫爆破之後,那些名畫降到半價都難以出售,被存放於日本銀行的地下倉庫內。將來中資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有待觀察。這首歌的歌詞描寫畫家的悲劇人生。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東方海外官方網頁
http://www.ooilgroup.com
BBC 中文網:希臘港口私有化被叫停 中國絲路歐洲遇挫
2015-01-28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1/150128_piraeus_china
節錄: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大選獲勝後, 27 日新政府宣誓就職當天叫停了該國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的私有化計劃。該港口多數股權按原計劃將出售給中國企業。在上屆希臘政府的推動下,比雷埃夫斯港啟動了多數股權的出售程序,嘗試出售港口 67% 的股權,並選中中遠集團等五家企業成為該港口的最後潛在買家。 2008 年中遠集團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私有化招標中成功中標,獲得了該碼頭 35 年特許經營權。比雷埃夫斯港口建設是中國通往歐洲的貿易航運線上的重要一環,媒體將此通往歐洲的貿易航運線稱為新絲綢之路。<華爾街日報>曾報導說,中遠在希臘港口的投資成為希臘近幾年來最成功的私有化案例之一。為緩解債務危機,希臘上屆政府對比雷埃夫斯港實行部分私有化。但中遠集團在對比雷埃夫斯港投資初期就引起爭議,比雷埃夫斯港碼頭工會也反對私有化,因為工人擔心中遠集團會大幅度裁員、降低工作條件,並僱用中國廉價勞力取代希臘工人。
Yahoo 財經
希臘國會批准中遠控股雅典港口 中希雙方續磋商合作項目
(來源: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2016 年 7 月 5 日)
節錄:<中央電視台>報道,希臘國會批准中國中遠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集團,以 3.68 億歐元收購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 67% 權益,預計在本世紀中,有關投資將帶來 15 億歐元的盈利及創造 12.5 萬個工作機會。
港每遇難關 祖國必援手
(香港)文匯報 2017-06-22
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6/22/HS1706220032.htm
節錄:董建華憶述,香港回歸後第一波遇到的考驗,就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泰國貨幣 1997 年 7 月 2 日跟美元脫鈎,是亞洲金融風暴的開端,其後風暴迅速席捲亞洲,衝擊香港。當時,國際炒家針對衝擊香港的聯繫匯率圖利。「結果我們鬥贏了,祖國都很關心這件事,因為有這樣龐大的後盾,所以我們處理問題都比較容易一點。」2003 年,香港爆發了沙士疫情,董建華還記得,當時香港街上鮮有行人,大家出門都帶着口罩,樓價跌了很多,經濟也萎縮了,「我(當時)是特區首長,每天看着死亡數字,非常難過又非常擔心。那段時間大家都是非常痛苦的。」在關鍵時刻,中央伸出了關懷的雙手。當時,中央領導人問他香港有什麼要求,他匯報說香港醫療物資不足。很快支援物資就送來了,「中央的關懷和照顧讓我們很感動。」
東方海外升 7%「賣盤屬謠傳」
蘋果日報 2017 年 1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9/19901508
節錄:前特首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創辦的香港最大航企東方海外(港股編號:316)昨傳出賣盤,消息刺激股份曾爆升近 12%,終收升 7.3%,報 42.1 元。但據有董建華「家臣」之稱的東方海外投資公關經理沈志澄指事件是「rumor(謠傳)」。沈志澄解釋指,事件源起上周的一篇分析員文章,其後被人大做文章炒作。沈志澄指該分析機構為航運諮詢網站 Alphaliner。不過,彭博 (Bloomberg) 在晚間引述市場消息人士指出,中遠海運確曾經研究收購東方海外,以助減低成本及擴容。而現時董建華及包括其胞弟、即公司主席董建成在內的家族成員,共同持有東方海外約 68.7% 的股權。而本報翻查 Alphaliner 網站發現該篇報導,海事新聞 splash24/7 援引 Alphaliner 的每周報告指,東方海外(OOCL)將被收購,又指中遠海運及長榮海運是潛在買家。
東方海外賣盤 中遠 492 億吞併
信報財經新聞 2017 年 7 月 10 日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1604104
節錄:前特首董建華家族旗下有 70 年歷史的航運王國東方海外(港股編號:316),近期雖曾兩度否認賣盤,最終還是落實賣給中遠海運控股(港股編號:1919)。兩公司昨日聯合宣布,中遠海控聯同其持有 15% 股權的滬市掛牌公司上港集團,以每股 78.67 元(港幣)全面收購東方海外,作價較上周五收市價 60 元溢價 31%,涉及總金額達 492.31 億元(港幣)。交易完成後東方海外將保留上市地位,並承諾兩年內維持公司現狀。據東方海外現時股權分布,董建華家族持股 68.7%,聯合公告提到控股股東董氏家族已與中遠海控簽訂不可撤回承諾,接納有關收購,預料套現 338.24 億元,而所持的 68.7% 股份,當中的 58.8% 由中遠海控買入,餘下 9.9% 由上港接手。中遠海控亦會一併購入東方海外的街外股份,假設要約獲全數接納且交易完成,中遠海控將持有東方海外 90.1% 股權,上港持股 9.9%。
今次要約有待先決條件達成,包括取得所需的監管機構及中遠海控股東批准。中遠海控又承諾,在交易後至少兩年內,繼續聘用東方海外現有員工,維持現有薪酬及福利,並有意保留該公司在港上市地位,東方海外總部及管理職能繼續留在香港。東方海外董事會已成立獨立董事委員會,為公司股東就要約事宜提供建議,並將委任獨立財務顧問。中國遠洋去年 2 月與中國海運完成整合,目前全球市佔率為 8.3%,成功買入東方海外之後,市佔率將達 11.5%,成為全球第三大航運公司,兩家公司貨櫃船隊總運力合共將超過 290 萬標準箱(TEU, 20 呎標準貨櫃),經營船隊逾 400 艘,僅次於丹麥馬士基和瑞士地中海航運。日後中遠海控及東方海外將繼續以各自品牌,提供貨櫃全球運輸服務,並可挖掘協同效應潛力,共同提升營運效率和競爭力,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東方海外自今年初先後多次被傳出售資產,但屢遭公司否認,其股價仍節節上升,年初至今累漲逾 80%,目前更創逾 6 年高位。
Yahoo 財經
中遠:獲中行提供過渡貨款以購東方海外
(原載:香港電台 2017 年 7 月 10 日)
節錄:外電報導,中遠海控財務總監鄧黃君於一個媒體午餐會上表示,已獲中國銀行承諾提供過渡貸款,以支持其對東方海外的收購交易。早前中遠海控聯同上港集團出資近 500 億,收購東方海外,作價較公司股份周五收市價溢價 31%。
林少陽:董家賣盤的迷思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12/20086296
節錄:消息早於今年 1 月於國內外傳媒流傳,東方海外竟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否認,最終竟然於半年後證實傳聞不虛。為甚麼過程中東方海外要三番四次否認,在交易完成前,更涉及大量「北水」透過港股渠道,肆無忌憚地大手買貨,當中是否有涉及資訊披露違規,以及是否有人曾進行內幕交易,實有必要讓監管機構多向相關人士了解,以確保本港金融市場公平運作。這單收購作價,相當於東方海外大約 1.4 倍賬面值,高於航運業較早前錄得的兩宗大型併購。若以 2017 年預測市場平均盈利計,市盈率高達 37 倍。從表面看來,中遠海控收購東方海外的作價偏貴。一旦交易完成,中遠海控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航運集團,兩者產生協同效應,極具戰略價值。自 2009 年開始,航運業曾經歷接近 8 年寒冬,去年韓國一家全球領先的航運企業破產,據報合共清了全球接近 7% 運力,在供求回復平衡下,未來幾年出現一次歷時三數年的周期性復蘇,不出奇。本欄不太明白的是,為甚麼大股東董建華家族,會在行業復蘇之初,雞咁腳(急不及待)將一盤經營了 70 年的祖業,拱手讓予中國國家隊?
樂香園:董建華的分手費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4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14/20088955
節錄:單計董建華本人,佢持有東方海外實質權益約 30%,即今次賣家當,他個人可以淨袋 148 億元。那班「智囊」以後唔使再周圍揼地產商心口(跟地產商要錢),一於董伯伯自己出錢出力建設愛國愛港大業,記得投資一帶一路啊。是次交易作價,相當於東方海外帳面值 1.4 倍,比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去年併入德國漢堡南美船務時的 1.3 倍仲要高,難怪有人會質疑中遠的出價,可能包含了政治報酬。提醒番(請注意),今次交易並非沒有暗湧,事關仍要待美國、歐盟的反壟斷審查批准。有口痕友就話(花生友或吃瓜群眾這樣說),今次交易雖然和以往中資對外做大型收購一樣,係(是)有失敗分手費的安排,如果交易拉倒,中遠要賠償 2.53 億美元(約 19.7 億港元)畀(給)董家。但與正常做法不同嘅係(的是),今次交易條款講(說)明,如果是因為美國或歐盟反對而令交易失敗,係豁免唔使賠嘅(是不用賠償的)。咁嘅(這樣的)安排,唔多唔少(不多不少)都反映中遠的憂慮和董家的議價能力。
Bloomberg News - China Deal Watch
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2016-china-deals/
Extract: On July 9, China’s Cosco Shipping Holdings Company Ltd. & others agreed to buy Orient Overseas International Ltd. for $6.3 billion. Here’s how this deal compares to China’s other overseas acquisitions this year:
China's Dealmaking Tycoons Scrutinized by Banking Regulator
Bloomberg News (2017-06-22)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22/cbrc-said-to-seek-details-on-wanda-fosun-hna-overseas-loans
Extract: Chinese regulators stepped up scrutiny of the country’s most prolific overseas acquirers, asking banks to report their exposures to the companies after last year’s unprecedented outbound takeover spree.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中銀監)asked some bank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overseas loans made to Dalian Wanda Group Co., (萬達)Anbang Insurance Group Co.,(安邦) HNA Group Co., (海航)Fosun International Inc. (復星)and the owner of Italian soccer team AC Milan,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The inquiries, which come a week after reports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Anbang’s chairman, are likely to put a further chill on China’s outbound takeovers after tighter capital controls cut deal activity this year by 56 percent from the same period in 2016. By targeting some of the country’s most powerful tycoons, Xi Jinping’s government may be sending a signal of its commitment to cleaning up the financial system before a key Communist Party leadership reshuffle later this year.
Why China Is Scrutinizing Its Biggest Dealmakers: QuickTake Q&A
Bloomberg News (2017-06-22)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27/why-china-is-scrutinizing-its-biggest-dealmakers-quicktake-q-a
Extract: Chinese officials have stepped up scrutiny of the country’s most prolific overseas dealmakers -- Dalian Wanda Group Co., (萬達) Anbang Insurance Group Co., (安邦) HNA Group Co. (海航) and Fosun International Inc.(復星)The added checks by China’s banking regulator build on a campaign to slow the pace of China’s overseas takeovers, which surged to a record last year.
Behind China's Boldest Dealmaker, Billions in Pledged Shares
Bloomberg News (2017-07-13)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7-12/behind-china-s-boldest-dealmaker-billions-in-pledged-shares
Extract: HNA Group Co. (海航)supercharged it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obscure Chinese airline operator to a juggernaut capable of amassing multibillion-dollar stakes in globally recognized brands, including Hilton Worldwide Holdings Inc. and Deutsche Bank AG. Now China’s boldest dealmaker, with more than $40 billion of acquisitions spanning six continents, faces growing regulatory scrutiny from Beijing that threatens to spook bond investors and raise HNA’s financing costs when most of the shares pledged to fund its buying spree are declining. If the value of its collateral falls enough, HNA could be forced to sell its holdings to repay debt. HNA and its units have pledged at least $24 billion of shares across 15 publicly traded firms, including the Hilton and Deutsche Bank stakes, filings show. There’s nothing inherently wrong with share pledges or collateralized borrowing. Still, it’s the degree to which HNA has relied on pledged assets to fund its acquisition spree that concerns credit-rating agencies and analysts. In at least 11 of the 15 cases in which HNA disclosed a pledge of publicly traded share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its stake was exposed to creditors, according to data from public filings compiled by Bloomberg.
海航被揭抵押股份市值 1888 億
公司稱屬資金運用 市場常見明白風險
信報財經新聞 2017 年 7 月 14 日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headline/article/1607829/海航被揭抵押股份市值1888億++
節錄: 彭博 (Bloomberg) 引述監管文件指出,原來海航及其子公司先後抵押 15 間上市公司的股份,涉及市值至少 242 億美元(約 1887.6 億港元),其中更把 11 間公司所持的 90% 或以上股份抵押予債權人,包括在跨國酒店集團希爾頓及德意志銀行的全部持股。報導引述,連沒有上市的海航集團也抵押了自身的 17% 股權;海航系內相關實體則抵押了數十億美元非上市資產,包括控股公司股權、土地使用權、高爾夫度假村及飛機等,堪稱「押得就押」。內地抽緊銀根,在市況回穩下,不少企業甘願承受斬倉風險,把控股權用作抵押借貸。事實上海航系過去已多次押股,在本港上市的海航實業股份(港股編號:0521)及海航基礎股份(港股編號:0357)均曾公告大股東押股,而滬 A 股海航基礎(600515.SH)及深 A 股海航投資(000616.SZ)等也於去年連環押股。為投資香港啟德項目,去年海航集團來港籌措35億元一年期過渡貸款,據悉東亞銀行(港股編號:0023)、重慶銀行及南洋商業銀行有份牽頭。中銀監上月中要求各家銀行排查海航、萬達,以及復星(港股編號:0656)等活躍於海外併購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彭博指出,內地機構檢查海航等海外併購的貸款風險,令其所持股份價值下跌,海航所持的中港兩地股份,今年以來損失近 20 億美元市值。
相關的文章:
學壞師
2016 年 10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html
節錄:霍英東對香港的貢獻,並不止於引入西方國家的分期付款買樓方式。不少文字資料都指出, 1986 年董建華的家族生意東方海外出現財困,是霍英東注資令東方海外避過破產的命運。霍英東引入的是否(來自中資銀行的)紅色資金,是國家機密。霍家的生意沒有上市,所以無法查證。但是董家從此染紅,從親國民黨變成親共產黨,卻是事實。而中國共產黨得到的好處,是可以動用董家在台灣和美國政壇的人脈。至於老董做特首是否向中共報恩,自己想。
外省人與上海幫
2015 年 1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2/blog-post.html
節錄:「上海幫」的影響力從昔日的經濟層面,延伸至今日的政治層面。亦即是說,香港的特首選舉,背後牽涉一些歷史悠久的利益集團,又跟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內情複雜,難以預測。幾十年前,「上海幫」為保身家性命財產南下香港。幾十年後,他們的兒孫卻要跟共產黨合作或勾結。中國政治之詭異,可見一斑,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
做官
2009 年 12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_3935.html
節錄:費孝通的文章<論紳士>: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續,有一點像打防疫針,在打針期間可能有反應,做官是有風險的,可以被抄家,被斬頭,皇上是難侍候的。可是反應受過,就可以免疫了。當然,這個比喻有一點不太切,防疫針只能自己免疫,而做官所能掩護的領域卻不止個人。於是又發生了一種辦法,就是一個集團派代表去做官;一人升官,雞犬安寧。
國產財技
2016 年 3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16.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資積極在香港收購商廈和參與投地(例如:中信泰富、中國海外、萬科、雅居樂、碧桂園)。相比之下,地頭蟲(華資)則謹慎得多(證據:梁振英上台之後的三年內,李嘉誠的長實系甚少出手投地)。中資進而華資退的情況,同樣出現於銀行界(例如:越秀收購創興銀行)和証券界(例如:海通証券買大福証券)。中資入城,執行政治任務,接管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順便走出去兼轉移資產,一舉兩得。(提示:浴血太平山+誰情願寸地都給你霸領)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化多端,風高浪急,充滿挑戰,去留之間,充份考驗生意人的眼光與智慧。八九十年代,英資開始部署淡出。華資接力的結果,是地產霸權坐大,成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來是否會由往績欠佳以及肩負政治任務的中資接手,有待觀察。近年多宗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均顯示,國家隊高價接貨的一刻,極有可能是派對終結,又或者是某個行業開始走下坡之時。
交數(四)
2014 年 8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html
節錄:各行各業的打工仔女紛紛向傳媒投訴,開工的時候,老闆送上反對「佔領中環」的簽名表格,不簽就要丟飯碗。簽名以外,還要參加指定的活動(例如:遊行)。網上世界也有人組織「被迫反佔中苦主大聯盟」,在 Facebook 開設專頁,成立虛擬的「報案中心」,而報案人士包括拒絕認命的中資機構員工(僱主名單:華潤、中銀、中旅)。香港是商業社會,用飯碗要脅港人,是偉大祖國的慣技。
草船借箭
2015 年 6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國的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和 ODI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的金額接近持平。外資大行經濟師的看法:前者降,後者升,趨勢持續的話,幾年之後 ODI 將會超越 FDI ,走出去的會超過引進來的。對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的實體經濟早已不再吸引,下一輪的投資熱點可能是跟美國關係改善的緬甸或古巴。因應形勢轉變,偉大祖國試圖透過香港,引導外資進入金融市場,透過另一管道,讓洋鬼子繼續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南洋幫(八)
2015 年 3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7.html
節錄:從清末開始,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經歷幾番轉變。祖國的面貌也不斷變化:從文化根源、夢中故鄉,到國民黨或共產黨執政,黨國一體的民國與新中國,再變成跨國收購合併活動中的紅色生意夥伴。最新的發展,是某些由南洋華僑所創辦的老字號可能會消失(提示:集友銀行),九十一歲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剛剛撒手塵寰。一個時代結束了,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進入另一個階段。
離岸中心(四)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8.html
節錄:銀行家來自潮州,戰後在香港創業。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他受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委託,接收了一筆來自廣東省政府的五億港元巨款,另外還有一筆數目不明的美元。那筆錢當中有沒有國民政府來不及調走的資金、因戰亂而被凍結的海外華僑匯款,以及共產黨抄家得來的財富,天曉得。銀行家把錢存入香港的獅子錢莊生息,那是大英帝國的金融旗艦。跟銀行家接頭的共產黨員,是個帶兵的客家人,來自廣東梅縣。(提示:南洋商業銀行)
留下買路錢(二)
2011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6/blog-post.html
節錄:交保護費,要交給有能力維持秩序的人。這個道理,生意人一定懂。在缺乏法治和治安不靖的地方,生意人的身家和性命都缺乏保障,正常的商業糾紛亦無法透過司法制度解決。生意人為求自保,需要尋找有力的靠山,保護費於是成為必要的開支。這是沒有辦法當中的辦法,商人必須托庇官府或者黑社會,才能保命。「紅頂商人」胡雪巖 (1823-1885) 是官商勾結的表表者。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以為可以做福兒孫,結果變成禍延子孫。這盤生意的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已經無法平衡了。那些小便宜、小甜頭(例如:人大或政協身份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只不過是贏粒糖(粵語:得到糖果作為獎賞)。你所輸掉的,不是工廠,而是家族的聲譽,以及兒孫的前途。生意人不明白,中國共產黨每隔一段日子就會發瘋,然後犧牲一批追隨者。跟車太貼,容易出事。
漢賊不兩立
2015 年 9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9/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跑到北京跟習近平握手,被深綠陣營形容為「賣台投共」,變相替蔡英文助選的連戰爺爺,只不過是插科打諢的小角色(台灣網民的說法:勝民爸爸去那兒?)。電視機前,輪椅上的粵藉國民黨老兵肯定會用袁崇煥的名句「丟那媽」問候他。至於蔣公的反應,離不開寧波方言「娘希匹」。罵共匪,當然要用方言才過癮,難道要用共匪的語言普通話?
父子情仇
2015 年 12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2/blog-post_31.html
節錄:華人社會,長子跟父親的關係很極端,難以和平共處。若非絕對服從,便是反叛或對抗。富二代的心魔,是如何證明自己。繼承父業然後做出成績,別人會覺得你靠父蔭,並非靠自己的本事。繼承父業之後結業清盤(提示:鏞記),別人會認為你是敗家仔(子),令男人的面子和尊嚴受損。不論成敗,兒子都無法證明自己。既然如此,倒不如另尋出路,做一些父親沒有做過的事情。
事業集團
2011 年 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2/blog-post.html
節錄:由於老闆三妻四妾,女人們為了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利益,會爭相拉攏老臣子,又或者安插自己的人馬進公司,中下層的員工於是被迫捲入宮廷鬥爭之中,他們的事業和家庭也間接地受到影響。家族企業的規模越大,受影響的人就越多,所帶來的傷害也越深。結果是,不論老闆還是員工,都忙於應付家族企業內部的利益矛盾和權力鬥爭,並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理會外面的世界,於是一次又一次地與世界潮流擦身而過。
15/07/201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