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黎智英(六)


完結篇:商人重利輕別離

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日後<蘋果日報>或賣盤或染紅或結業,我都不會再寫了。寫完這一篇,盡了。商人重利輕別離(出處:琵琶行),我說對了。傳媒行業是精神分裂的壞情人,愛上他,你會傷得很重。這個行業的詭異之處,是任何試圖利用它的人都會受傷,分別只是輕傷或重傷,老闆和員工都一樣,無法倖免。

四個月前,我在這個系列的第五篇中,形容「黎智英似結業前夕的小商販」。在這個系列的第四篇和第一篇中,也不止一次提醒肥佬黎的員工,不要跟公司談戀愛,因為肥佬黎(黎智英)始終是生意人,視員工或公司為工具,亦即是用完即棄。壹傳媒員工工會的 Facebook 曾經轉發這個系列, Auntie 知道你們有看的。

肥佬黎露出真面目,一條腿踏上撤退之路,<蘋果日報>捱得幾耐天曉得。之前在<壹週刊>的專欄內罵黃浩,可以是談判手段,擺出不會賣的強硬姿態,為自己爭取更高的價錢。亦有可能是三心兩意,有些男人老了之後性格會變得似女人,甚至比女人更加小器善變。講得太多,留下紀錄,被人抽秤(粵語:議論)。他是老粗,不夠細心。同樣是出售傳媒(提示:有線電視),九倉系吳光正的處理手法低調得多。經營傳媒的時候,他沒有扮學院派玩論述,撤退的時候也沒有講廢話。大戶人家的駙馬爺有分寸,進退有道,包玉剛(和他的女兒)有眼光。

不認不認還須認(契弟)?

今次賣盤,黎智英沒有站出來面對群情洶湧的員工,而是寫文章扮傷心(多麼的像躲在辦公室內埋頭寫博客的特區政府高官)。賣仔莫摸頭?(粵語:賣孩子要狠心)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and good words won’t cover up ugly actions. 門面說話無須成本。黎智英也講過,他的面子沒有成本,所以不惜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擺明玩你)。高級打工仔替老闆辯護,說出售整個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才是「契弟」,分階段切割肢體就不是「契弟」。聽起上來,似是審理風化案的法庭上,辯方律師爭論女事主到底是被非禮還是被強姦。即是:玩語言偽術,跟 689(梁振英)一樣。

黎智英本人對「契弟」的定義是「出賣良知個 D 人,我稱之為『契弟』。」(來源: 2007 年 10 月黎智英在港台節目中的言論)肥佬黎身為天主教徒,做壞事(出賣員工)之餘,還要轉移視線,把男同性戀者(註:「契弟」乃粵人對男同性戀者的貶義稱呼)拖落水,是不負責任兼政治不正確,雙重罪惡,要下地獄的。須知道,天主教的陳日君不是佛教的目連,沒有飛越十八層的本領,救不到你的。至於高舉彩虹旗的男同志是否有興趣邀請肥佬黎入會,我不敢亂講。這個博客的讀者中,有非常幽默的男同志,「契弟」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你們最清楚,歡迎留言。請問:肥佬黎啱唔啱(是否適合)男同志口味? 70 歲重得唔得(還可以嗎)?你地有無 Expiry date(有沒有年齡上限)?

把這個行業送上末路

某程度上,肥佬黎改變了香港的傳媒生態(提示:狗仔隊),也有份把這個行業送上末路。面對傳媒生態劇變,首先保護自己的利益(即:收錢走人),露出真面目,無須再寫。而他對待員工的手法(即是:轉自僱+推動外判+丟給新老闆),則令到這個行業淪為無良僱主的集中營。傳媒行業的本質,是壞事傳千里。勢利的中產家長,不會讓孩子投身這個行業。沉迷新興社交媒體的年輕人,也不會加入自己也拋棄了的舊媒體。舊媒體萎縮,已成定局。香港網民的看法:舊媒體因為廣告收入萎縮,被中資或親中商人收購之後,靠紅色維穩資金養活,進一步脫離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形成惡性循環,淪為半死不活的喪屍。

如果未來數年之內,報讀新聞系或傳理系的本地生人數開始減少,黎智英居功至偉。其他傳媒機構老闆(例如:蔡東豪、于品海、司榮彬、谷卓恒、賈躍亭)也有功勞,但是他們的影響力比不上黎智英。這個下台身影,夠份量,但是絕不漂亮。如果你是剛剛拿到新聞學博士的年輕學者,我真係恭喜你呀!(提示:李嘉欣)如果閣下是那群多年來一直停留於傳媒行業的邊緣,樂於在林蔭下或鏡頭前做傳媒評論員,但是不會入行忍受低薪水和長工時,只會簽名聯署上街遊行搞民意調查或聯誼活動,平日就靠不停寫論文保住教席的新聞學者,快點醒來!閣下類似公務員的職業生涯快將起變化。勢色不對,小朋友會用腳投票。學生數量減少,一是縮班,二是加收內地生,即是本地大學研究院課程的做法。依賴內地生,會帶來甚麼後果,自己想。本地生遠離這個學科或行業,得益的是誰,你懂的。

專欄作者和泛民主派的盤算

未來幾個月內,除了<壹週刊>的員工要面對去留抉擇,還有<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多位專欄作者。是否應該跟已經被證實是無良僱主的黎智英切割,自行了斷(在專欄之內跟讀者告別),還是等候新老闆(黃浩)的發落,應該採取主動還是被動,日後又如何跟別人解釋自己跟黎智英的這段合作關係,是機緣巧合、痴心錯付、陰差陽錯、遇人不淑,還是看錢份上?不少寫手心裡七上八落,開始思考後路以及如何替自己辯護。有人嘗試開拓文字以外的收入來源但是不成功(提示:陶傑),也有人開始調整自己的政治立場(提示:梁文道、李怡)或尚未表態(例如:蔡瀾、林夕、林本利、曾淵滄、陳永陸、左丁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計算和動機。短期內,露出真面目的,應該不止黎智英一個。會有人離開,也會有人轉投另一個陣營(提示:屈穎妍)。總結(粵語):「散水格。」<紅樓夢>的優雅說法:「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第十三回)

<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專欄作者以外,還有跟肥佬黎有交往和有錢銀轇轕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包括:李柱銘(在<壹週刊>有專欄)、李卓人、梁國雄(長毛)等。長期從事勞工運動的李卓人(提示:職工盟)處境最尷尬,因為他比其他議員更加清楚自僱或外判如何傷害打工仔女的權益,當壹傳媒員工在辦工大樓門前抗議推動外判的時候,李卓人有到場聲援,但他也是其中一位收受黎智英捐款的泛民主派議員。工運領袖的幕後金主是無良僱主?聽起來似是黑色喜劇。收受黎智英捐款的泛民主派議員不止一位,他們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是否需要立即跟肥佬黎切割?如何向選民或業界解畫?日後怎樣解釋跟黎智英的合作關係?問題的關鍵,並非劃清界線那麼簡單,而是怎樣調整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路線,好讓政治生涯可以延續下去。黎智英推倒了一塊骨牌,引發連鎖效應,泛民主派再找不到出路的話,只會淪為開會機器,距離喪屍狀態只有兩、三步之遙。

大洗牌未完:香港版的政壇 Re-engineering

站高一點,香港的舊媒體走下坡,除了科技發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以外,還有政治因素。 2014 年底的雨傘運動餘波未了,幕後操盤手(偉大祖國)不肯讓步,令矛盾與衝突繼續累積。香港的政治版圖大洗牌未完,但是已經有人關水喉(陳雲的看法:美國佬關水喉令肥佬黎開始止蝕)。主流傳媒跟傳統政黨一樣,成為風暴或漩渦中的爛破船,無法帶領民眾登上彼岸。舊的參政渠道扭曲變形或被騎劫,年輕人透過體制以外的渠道爭取話語權,而新生的參政力量尚未成熟已經開始內鬥。遊戲規則改變,在拆卸與重組的過程中,部份舊媒體的員工淪為犧牲品,部份本土派議員保不住自己的議席(提示:DQ),大家都是被拋棄的零部件,這是香港版的政壇 Re-engineering(提示:Michael Hammer)。如果地震的原因,是不同的陸地板塊開始移動或互相碰撞,令壓力爆發以及導致裂縫出現,那些被裁的傳媒員工以及失去議席的本土派議員,便是因為走避不及而跌入裂縫中,然後慘被壓扁的可憐生物。至於肥佬黎,他開始走進香港歷史了。

插圖來源:
http://q.likesuccess.com/109/5427168-when-things-are-falling-apart-quotes.jpg

YouTube 精選:

中森明菜:<難破船>(中文字幕) (4: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FJi8xUAM0
這首歌的廣東話版是梅艷芳的<無人願愛我>。梅艷芳唱過中森明菜和山口百惠的歌,三位女歌手聲線接近,同樣屬於女低音。

Bonnie Tyler - It's A Heartache (VIDEO) (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Oy7TPjfkE
成長期間一場大病令梅艷芳的聲線變得低沉, Bonnie Tyler 也有類似的經歷(聲帶有問題需要動手術),後遺症令她變成女裝版 Rod Stewart。

Bonnie Tyler - 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5: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OxhH8N3Bo
歌詞:Once upon a time I was falling in love, now I am only falling apart. Nothing I can do. A 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Kansas - Dust in the wind (with lyrics) (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zSB2WEtwU
歌詞:Same old song, just a drop of water in an endless sea. All we do, crumbles to the ground though we refuse to see. Dust in the wind, all they are is dust in the wind. Don’t hang on, nothing lasts forever but the earth and sky. It slips away. And all your money won’t another minute buy. Dust in the wind, all they are is dust in the wind.

Johnny English Reborn(港譯:特務戇 J 之救國大業)
[HK Trailer 香港版預告] (2: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0Se-NIOhA
這部電影的香港譯名很搞笑,也反映港人的心態:既然建黨、建軍、建國無我份,我們只能在國家的外圍參與「救國大業」。電影在香港取景,戇 J 的任務是勇救險遭暗殺的中國總理。一開場向港產功夫片偷橋,用 J 練功玩色情笑話。今時今日收購香港的中文傳媒,動機只能是「救國」,至於新買家是否「戇 J」,自己想。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學者評壹傳媒外判制︰隨時無獨家新聞
指<天天日報>倒閉前車可鑑
蘋果日報 2017 年 6 月 2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5/20067916
節錄:壹傳媒集團外判旗下刊物部份編採製作,首批逾 40 名員工料遭遣散,包括<蘋果日報>及<飲食男女>美術部人員;其他編採職位也考慮以「自僱」方式外判。傳媒學者警告,外判是走回頭路,老牌報章<天天日報>實行外判後兩年便倒閉,前車可鑑。職工盟也發聲明,批評壹傳媒利用外判和自僱手段逃避僱主責任,「做法相當無情無義」,促回頭是岸。職工盟昨發聲明表示,壹傳媒員工多年來辛勞付出, 2014 年雨傘運動期間,集團遭社團人士重重包圍阻止出車,全體員工仍堅守崗位,抵擋巨大政治壓力。即使集團面對困難,絕不應將員工「推落大海」,逃避僱主基本責任,包括員工福利待遇和工傷保險等,反映「好處要到盡、責任不上身」的可恥心態,促回頭是岸。

黎智英「推員工落海」 建制泛民工會齊轟
東方日報 2017 年 6 月 25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625/00176_038.html
節錄:本港兩大工會,包括屬建制派的工聯會,以及屬泛民主派、一直與黎智英關係良好的職工盟,昨日不分左右,先後發表聲明狠批壹傳媒做法。其中工聯會對壹傳媒所謂的「鼓勵創業方案」表示極度失望,職工盟更狠批壹傳媒無情無義及可恥,將員工推落大海。職工盟昨早首先發表聲明,指壹傳媒縱然真的面對困難,亦應與員工同舟共濟,尋求不同的重整業務方案,絕不是快速地將員工「推落大海」,因為每個勞工背後也是一個一個家庭,有老有幼,侵犯勞工權益,是直接打擊這些家庭裏每位成員的生計。聲明續指,所謂的外判、自僱方案,只說明僱主逃避責任,因為員工要繼續為公司做相同的生產及工作,但資方卻完全不負作為僱主的基本責任,包括對員工的福利待遇、工傷保險、工資保障的責任,反映「好處要到盡,責任不上身」的可恥心態。

黎智英:新聞的變革
蘋果日報 2017 年 6 月 2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8/20071300
節錄:手機將傳媒個人化,每個人發出和分享資訊,從中知道世事和感受其共鳴。他們在社交網絡對話,各人繪出每天的「自傳」。暮色蒼茫,大眾傳媒走進了深山幽谷的古堡,與獨裁做鄰居裏終老去了。一言堂這傳媒怪物消失了。將來當然仍有傳媒,提供新聞娛樂資訊內容,但那會是另一種結構,另一種傳媒,可不知會是怎麼模樣的傳媒。手機在人民手中,新聞的定義便在人民手上!這是個不用再爭議的事實。最後每個社交網小圈子,都融匯了整個網絡交流昇華的共鳴。人們不知不覺地被分享的共鳴連結一起成為了巨大的社會力量。我們過去集中化的經營已不夠靈活應變,容不下百花齊放的天地。在這樣的個人資訊,個人意識主導的世界,山高皇帝遠的政治和政府將會越來越少人關心,最後成為人民意識的孤島,人民的 Irrelevance!獨裁也就不可怕了。

【壹週刊賣盤】接受黃浩牽頭財團 $5 億收購
CEO:黎生是傷感的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717/56965339
節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上周五股價異動,全日升逾 15%,壹傳媒今早發出通告宣佈停牌,以待刊發主要交易及內幕消息之公告。壹傳媒停牌前報 0.37 元。早上高層出席<壹週刊>員工大會。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在員工大會正式公佈,接受 W Bros.Investments 公司收購,包括香港及台灣<壹週刊>等,料 9 月完成交易。張嘉聲在員工大會透露,收購獲大股東黎智英支持,引述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指「黎生是傷感,但要發生始終發生,所以他 say yes」。張嘉聲在員工大會指董事會初步通過,接受由商人黃浩牽頭的財團「W Bros.Investments Limited」,作價 5 億元(港幣)的交易收購。

員工怒斥黎智英一世變契弟
東方日報 2017 年 7 月 18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718/00176_007.html
節錄:近年業績持續欠佳的壹傳媒,終落實出售核心業務企圖救亡。壹傳媒股份周一(17日)開市前突然停牌,並於中午發表通告證實,正洽商出售包括香港<壹週刊>、台灣<壹週刊>及多份雜誌業務。不過,證券分析員認為,該集團雜誌業務近年持續錄得巨額虧損,即使成功「斬纜」,亦不等於可為業績「止血」,餘下艱苦經營之業務料將持續轉壞,壹傳媒前景仍然黯淡。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於 2007 至 2016 年間,曾先後五次公開表明不會出售壹傳媒本港業務,否則「我一世變契弟」,有員工昨日就怒斥黎智英反口,應兌現承諾「做契弟」!

百度知道:廣東話「契弟」是甚麼意思?(簡體字)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159519.html
節錄:廣東話「契弟」有特別的含意:是指廣義的男妓,一般為男性服務,有商業性、收養性(大戶人家)和私交性(男同性戀)等等。其地位比妓女還低。所以「乾弟弟」只能稱「契細佬」,而不能稱「契弟」。罵人時,對方往往不是「契弟」,只是極力污辱其人格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其含意相當於「王八」、「小烏龜」之類。

台灣須審查交易是否涉中資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8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18/20093335
節錄:壹傳媒集團將港台<壹週刊>售予黃浩所持的公司,台灣<壹週刊>總編輯邱銘輝稱,踢爆是<壹週刊>精神,期望未來易主經營還能維持踢爆不公不義的精神。有員工擔心黃浩背後是紅色資金,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表示,尚未收到申請案,因未開放大陸資金投資台灣出版業,故台<壹週刊>賣盤須送文化部審查,一旦發現買家為中資背景,有可能禁止交易。經濟部投審會官員表示,台<壹週刊>非電視業,不用送交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查,但因出版業未開放大陸資金投資,故申請案須經文化部、國安單位陸委會,調查背後股東結構,最後再到投審委員會討論;惟若有中資疑慮,就可能禁止賣盤。

黎智英:歷史將在香港的一邊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719/56973137
節錄:賣仔莫摸頭。賣<壹週刊>是不可逆轉的宿命。要發生的事情終要發生。過去的光輝歲月只待追憶,不可挽回。各位朋友,我們要分手了。是的,二十七年來為香港人不平而鳴的路崎嶇難行,但<壹週刊>的同事們一一拚過去,建立了沒有人能否認的成績。有幸和他們同行近三分一個世紀、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與有榮焉。各位朋友,我們要跟雜誌業務分道揚鑣了。我們不是歷史的逃兵。追求自由、開放、人性尊嚴之志不渝。在未來的歲月,我們將踏着樂觀的步伐與科技共舞,與文明、進步的香港昂首開創明天。

<壹週刊>揭黎智英一三年已想賣盤
星島日報 2017 年 7 月 20 日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635249&target=2
節錄:最新一期的<壹週刊>,以黎智英「出賣壹週刊內幕」作封面故事。<壹週刊>指,該刊高層與員工事前對賣盤全不知情,黎智英卻早有鋪排準備,原來早於佔領運動發生前一年,即一三年時,黎智英已警告管理層,若<壹週刊>繼續虧蝕,就只能做到一四年九月,但佔領運動當年十月展開後,結束周刊一事沒下文。報導指,今年四月中,黎智英通知部分高層<壹週刊>難再做下去,要求盡快將工序外判,剩餘約十多二十人只做數碼版,「自己揸住<壹週刊>個招牌先有得做。」五月中傳出黃浩擬洽購<壹週刊>時,在六月初高層飯局上,黎智英明言:「我點會賣畀黃浩呀!」但在短短一個月後,就宣告賣盤予黃浩,令高層愕然。

李碧華: 珍惜自由的平台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20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70720/56975332
節錄:還有壹週刊賣盤,作價 3.2 億售予可疑白手套,割肉救母(堅哥語)以保蘋果 ―― 賣就是賣,雖然誠意金才一千萬,一旦不賣賠訂就是。如果台灣壹仔力阻,賣盤也有變數?儍啦,這些都是主觀意願,包括不忍它淪落,所托非人,員工集資、眾籌、課金、奪回管理權、自己孩子自己帶之幻想,不可能。好些人問我感想,只有四個字:「一言難盡」。人家追問,因為我是由 1990 年第一期開始寫專欄,至今都 27 個年頭了。看盡回黃轉綠人來人往,我都算命硬了。紙媒近年大受衝擊,黃金歲月一去不返,被狂抽廣告打壓下,時有裁員、轉型、減薪噩耗,心知肚明,把每一篇都當成最後一篇的寫......果然,倒數就來了。

梁文道: 勇武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70702/56900803
節錄:在此時刻,平日口口聲聲要勇武對抗「赤化」,痛罵傳統泛民集會遊行「無用」兼「鳩做」的港獨青年,是不是會發起一些非常實際非常有用,而且可以彰顯其熱血和勇氣的驚人行動呢?有的,例如中大、港大等十三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以及學聯,他們才不會參加七一遊行這種行禮如儀的無聊儀式,更不會徒勞地跑去衝擊習主席的車隊。他們要做的是一個更加英勇更加貼地的事,那就是辦一場論壇。他們請了盧斯達這類右翼本土派心目中的健筆,打算在人家干犯龍顏上街遊行這天暢談「赤禍殘港二十年,抗擊外侮奪主權」。過去幾年,其中一個被港獨和右翼本土勢力淘空和毀損掉的價值,正是「勇氣」二字。他們一日到黑批判別人不夠勇武,那他們又怎麼向大家示範真正的勇武呢?結果人家公民抗命之後,要不主動投案自首,要不靜坐待捕,全部都承擔責任,不計後果。而他們的領袖,則神龍見首不見尾,鏡頭之前就搶着衝鋒,警察動手之後卻逃之夭夭,接着還要得意洋洋地說唔通等住被人拉咁蠢。(Auntie 的補白:這篇文章寫於<蘋果日報>推出外判計畫的一星期後,也是習近平訪港行程結束之時。)

李怡:嘆息
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 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545
節錄:林行止在 6 月 20 日的文章<經濟無法受惠政治權利被奪港青激進有理>值得一讀。文章從近年西方民主國家的投票結果令主流社會錯愕說起,認為這反映了年輕一代無法從經濟盛世中受惠,對政治現實和社會現狀不滿,因而用手中選票,把固有政治勢力踢出局。林先生語調溫和,但認同「港青激進有理」則態度鮮明。北京諒解不可能,港人是否支持呢?激進自然會犯錯,但眼看和理非非爭民主之路越走越窄,年輕人提出決絕的口號以至採取激烈手段抗爭,是「被政治現實迫出來」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我從來沒有告訴年輕人要怎麼做。我相信他們都有考慮過不同方式的抗爭要付出的機會成本大不同。道義上我一直認同林先生的「應予支持」。我自愧是「行動的矮子」。看到得道的大人先生,躲在堂皇的語言後面把自己保護得好好,卻在背後向年輕人丟石頭。唉,我只能嘆息!(Auntie 的補白: 2015 年 6 月底梁文道向陶傑發動筆戰的時候,李怡叫陶傑不要便宜了梁文道,兩年後梁文道向本土派健筆盧斯達開火,輪到李怡站在年輕人的那一邊,不點名反擊梁文道。稍後是否會有一場筆戰,有待觀察。)

【盧斯達:泛民核心的外圍 — 星落秋風五丈原 | SOSreader】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取消資格的浪潮,事實上從最激進到最溫和,逐刀斬。梁天琦陳浩天被劃定為港獨,連參選都不行;選到的青年新政,就針對宣誓中的「支那」宣言,然後啟動人大釋法強行剝奪議席;到現在,梁國雄、劉小麗、 姚松炎和羅冠聰,相比於泛本土派,這四人的主張均屬溫和,但還是要斬。你會發現,搞來搞去,清剿來清剿去,其實都沒有動到「體制認同泛民」系統的人。民主黨和公民黨是傷不到的,只要這兩個黨能夠做穩公務員,就天下無事。民主黨和公民黨已經是中共認可的人,所以清剿是始終在「泛民核心」以外。以上這些已經被取消資格的人,他們要不是在意識形態上,繼承了某程度上將中國視為外部勢力、自身不再愛國的本土主義,就是在行動上繼承了 2008 年以來的議會抗爭路線。積極跟體制合作的泛民核心,到今天仍然是髮毫無捐。槍林彈雨,但就是沒有一粒子彈朝他們射。玩來玩去,最後還是只有民主黨和公民黨,一切又回到十年前。沒人勝利,曾經崛起的英雄,不是變成魔鬼,就是慢慢凋零。

上報:鄭立專欄:
當「面對民主政府的手段」在香港走到盡頭
2017 年 7 月 15 日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0597
節錄:到了雨傘革命以及日後,開始產生大量的被控者,被捕者,以及政府的鎮壓明顯變得更為粗暴時,激進民主派也發覺「社運抗爭」本身也變得無力。雨傘革命把事情再擴大一重,從 2014 年的催淚彈捲入了大量無辜的旁觀者,占領區出現大量非傳統社運人開始,抗爭便從「社運人士」擴張到大量的「素人」身上。去到魚蛋革命時,被捕者當中更包括了根本對政治完全沒興趣的路人,當大量的人被捕和被控以可判幾年監禁的重罪時,過去被稱為激進民主的社運,相形之下也完全失色。社運對此卻束手無策,無論政府的鎮壓再失民心也好,社運對此卻難以動搖,政府不會因為鎮壓而失去權力,面對民主政府的手段,用在一個越來越不民主的政府上,也許是非戰之罪,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只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和矛盾。而且生存的空間,也越來越少。大家都感受到社運走到了盡頭時,香港也許就會有下一步的轉變。

The Economist - Guru - Michael Hammer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3130340
Extract: Michael Hammer (1948-2008) was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MIT when he came up with the biggest business idea of the 1990s - re-engineering - which he defined as “the fundamental rethinking and radical redesign of business processes to achieve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critical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The terms process improvement, process excellence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ll came from him. The idea, first propounded in an article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was later expanded into a book that Hammer wrote with James Champy, the founder of CSC Index, a consulting firm. The book sold several million copies. So popular was re-engineering that one survey in the 1990s showed it to have been adopted by almost 80%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It was often blamed for the widespread lay-offs that became part of almost every company's radical redesign at that time.

相關的文章:

黎智英(五)
2017 年 3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3/blog-post_17.html
節錄:Auntie 以為自己正在重溫 TVB 爭產劇<溏心風暴>,原因?大契(李司棋)的經典對白:「呢度唔係法庭,唔需要證據,我對眼就係證據!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睇得出!」(書面語:這裡不是法庭,不需要證據,我雙眼就是證據。誰是人,誰是鬼,我看得出。)肥佬黎(黎智英)變司棋姐(李司棋),指控退休法官和教師是中共卧底,男人打架變女人吵架,搞邊科(書面語:幹甚麼)?

黎智英(四)
2015 年 9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8.html
節錄:過去三數年間,香港爆發了幾場具備規模和影響力的社會運動(例如:反高鐵、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過程中清楚顯示,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的影響力正在減退,它們不再是主導者,甚至是開始被邊緣化,既無力左右社會運動的發展方向,也不再扮演引導輿論的角色。如果捐款給民主派以及經營傳媒是黎智英的參政渠道或方式,現階段的他來到一個轉角位,需要思考是否還要繼續使用舊的渠道,還是另覓新的渠道。如果他選擇放棄舊的渠道,需要思考如何退場。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欠黎智英一個商科的榮譽博士學位。肥佬黎的貢獻,與捐款無關,與政治立場更加無關。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填補了香港在營商理念方面的空白與不足。難得有個逃難來港、童工出身、白手興家的大冒險家,勇於挑戰常規,押上真金白銀,跟大集團(例如: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開戰,同時積極實踐西方理論(例如:拓展 B2C 網上零售)。撇開成敗不論,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有教育意義,也太有香港精神了。

黎智英(二)
2012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黎智英向來特立獨行,朋友不多,他不會是那種經常出席社交活動,忙於跟行家和官府拉關係、講交情,有問題就私下談判,然後檯底交易的人,這是權貴以及對手不喜歡他,甚至害怕他的其中一個原因。肥佬黎性格自我,跟別人的互動不足,因此不了解競爭對手的心態,也無法準確評估對手的反應。中國人社會,謝絕應酬,不給面子的人,註定不受歡迎。個性強的人,事業上,容易大起大落,過著戲劇人生。創業家,不乏這種人。

黎智英(一)
2012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首先是生意人,商人重利輕別離(唐詩:琵琶行),如果一盤生意做不下去,入不敷支,流血不止,需求比預期中少,競爭對手的反擊力量比預期中強大,來自官府的阻撓不斷,又或者他本人覺得已經玩夠,開始無癮,往績顯示,肥佬黎會當機立斷,忍痛斬纜,止蝕離場。長遠來說,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放售,不是沒有可能的。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

燈神
2016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html
節錄:較早前,美國的主流傳媒(提示:紐約時報)猜錯總統選舉的結果。香港的肥佬黎暨壹傳媒則錯誤解讀中共的想法,這個行業到底還有沒有公信力或者利用價值,已經很明顯了。小朋友選科擇業的時候,應該知道怎樣做了。肥佬黎牛脾氣,過去幾年間,他的運勢逆轉,手風不順,本應離場,但是偏偏要押注,結果淪為笑柄。這種老闆,是否跟得過,自己想。如果他是大機構的高級打工仔,一次押錯注已經足以致命(被炒魷了)。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廠佬出身的肥佬黎(黎智英)再次押錯注,以為放棄跟年輕人脫節的民主黨,捧朱凱迪和劉小麗開局,就可以爭取主動?結果又是敵不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無恥的人無敵。「傑出人蛇」的宿命,是敵不過你千方百計擺脫的當權者,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華人社會的食物鏈,官府是商人的剋星。<蘋果日報>的讀者留言:「叫肥佬黎自己出來選啦!」對不起,太遲了。肥佬黎接近七十歲,立法會又廢了武功,選來幹甚麼?

自報家門(三)
2009 年 7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7/blog-post_24.html
節錄:印刷傳媒中,以<壹周刊>Book A 的個人專訪,最能反映講究成本效益、視人如財貨的中環價值觀。<壹周刊>的創辦人黎智英十二歲偷渡來港當童工,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發達之後搞傳媒,喜歡講民主,玩政治動員,卻搞出一份擅長考究家世人脈,迎合中環價值觀,右到不得了的八卦雜誌。两岸三地之中,只有香港的特殊土壤,才能孕育出這種充滿矛盾、近乎精神分裂的人物。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蝕頭賺尾?已經行不通了。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相信在舊媒體做幾年奴隸之後,就可以跳出去把名氣套現換磚頭,又或者釣金龜上岸嫁人,那是上一代的事。連香港小姐都不願意簽約 TVB,已經轉行的新聞部女主播只能做紙上明星接商演活動,可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連拜金女子都不屑一顧。沒有北上的年輕創作人,則運用社交媒體自己捧自己,然後直接跟廣告商交易,勝在自己話事,無須被剝削。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尤其是針對年輕人的宣傳活動),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尤其是文字傳媒),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泛民主派開始散水,宋江之流現身了。至於那位開設了瑞士私人銀行戶口然後糊裡糊塗地被電腦黑客偷錢的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以及那位名下擁有一堆離岸公司的企管人兼傳媒人(蔡東豪),背後到底有幾多條水喉,是神還是鬼,不要問我。香港的娛樂圈,向來不乏突然富貴的女藝人,政壇也一樣。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需尋各自門(提示:紅樓夢)。所謂「樹倒猢猻散」,這種人陸續有來。

Fool Me Twice
2014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fool-me-twice.html
節錄:在舊舖突然結業、屍骨未寒、死因不明的情況之下,宣布東山再起,而新舖跟舊舖的店名只差一個字。聽落去,蔡東豪(下稱:蔡生)的做法,跟拖欠員工薪金及供應商貨款的中式酒樓東主差不多。去公司註冊處查冊的話,會發現新舊舖的董事和股東基本上是同一群人,又或者是由離岸公司持股,於是線索中斷。

瓣數多(二)
2014 年 8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6.html
節錄: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不同的工作或事業之間,容易出現角色衝突。若果處理失當,沒有做好文件紀錄,又或者忘記向政府部門和持份者 (Stakeholders) 申報利益,容易出亂子,隨時搞出一個大頭佛(港式粵語:爛攤子)。如果是政治人物(例如:許仕仁),容易被傳媒或仇家找到攻擊的理由,連累金主(即:新鴻基地產)。如果是上市公司董事,容易招惹官非甚至是牢獄之災。而就算是商場中人(例如:蔡東豪),亦可以牽連甚廣。

陶傑 vs 梁文道(五)
2015 年 7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vs.html
節錄:這場筆戰,令兩個男人之間的積怨升級,從不點名到指名道姓,從隔空放冷箭到明刀明槍,說明男人瘋狂起上來,比女人更小器,也更惡毒。香港人,揾食艱難(港式粵語:謀生不易),前路茫茫,進退維谷,心浮氣躁,不論是北上還是留守,日子都不好過。連文化人也殺氣騰騰,把書本當作武器般發射,令花生友(港式粵語:旁觀者)樂透,也便宜了一份右翼報章(即:蘋果日報)。

21/07/201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