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星期一

逆周期 (Counter cyclical)?


政治問題透過派錢解決

當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引用經濟學理論的時候,你是不可以按照西方人所編寫的經濟學教科書裡面的定義去理解的,否則你會被動機複雜的官僚所誤導,然後抓不住問題的重心,又或者一知半解,但是自我感覺良好。這種情況,在學院派身上很常見,即是那群經常上電視噴口水的財經學者。

因此,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我決定推出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就意味著香港所面對的問題,並非經濟周期逆轉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勒緊褲頭過幾年苦日子那麼簡單,事情的真相,是一大堆性質不同的遠因近因炒埋一碟(即是:中美關係惡化+中共治港手段+社會運動持續+武漢肺炎擴散),非常棘手。

教科書的說法:所謂的「逆周期」政策 (Counter cyclical policy) 是指官府透過適當的貨幣或財政政策工具(圖)去減輕經濟周期波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失業或通脹),政府嘗試扮演一個穩定因素 (Stabilizing factor),稍為減輕一下老百姓的痛苦,好讓奴隸繼續當奴隸,容忍資本主義黑暗的那一面,相信明天會更好,跟隨既定的遊戲規則玩下去,而非起來造反。廣東話的說法:「一啖砂糖一啖屎。」(用砂糖引誘你吃糞便)

陳茂波的玩法,並非運用政策工具組合拳出招,協助低下階層解困(證據:保就業是保僱主多過保僱員),而是嘗試用公帑處理部份的政治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 派發給市民的一萬元(港幣)其實是「贖罪券」或「掩口費」或「湯藥費」或「失業救濟」,好讓在社會運動中受盡精神或肉體創傷或失去收入的港人稍為下火。

2. 是在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前替建制派收買選票的「蛇齋餅粽」(港式政治術語:蛇宴、齋宴、月餅和粽子,即是收買老藍絲的小恩小惠),紅色政客的說法叫「成功爭取」派錢(搜尋:民建聯+張國鈞+成功爭取北極有企鵝)。

3. 把派錢一萬元跟增加警隊開支綑綁在一起審批,迫使反對派議員放棄拉布 (Filibuster)。用錢收買警察繼續打年輕人,來年再派「湯藥費」,自製惡性循環?

一舉三得,不愧「數豆專家」 (Bean counter) ,讀會計的人懂計算。這種人背誦中大新亞書院校歌的歌詞(提示: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向錢穆 (1895-1990) 上香的中大校友切勿自作多情。懂得開離岸公司的人跟你報窮?咪玩啦(請不要開玩笑)。

把書本理論扭曲或切割

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書本理論扭曲或切割,令事情變成符合自己利益的樣子。

理論不過是包裝,真正目的是方便自己、推卸責任或利益輸送。例如:從「錢跟用家走」這個概念衍生出來的醫療券、學券制或科技券是好例子,目的是把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推卸給所謂的「自由市場」,亦可以是利益輸送(例如:使用政府派發現金券的市民必須光顧指定的服務供應商,而背後的大股東可以是建制派或紅色背景)。

有時官僚會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抽離政治或歷史脈絡,避談中國因素或共產黨的那一套,把問題簡化成容易理解的會計問題(如何達致收支平衡)。原因?港式思維,離不開錢。例如:香港稅基狹窄加上人口老化,有需要考慮開徵銷售稅 (Sales tax),提供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擴闊稅基),否則出現結構性財赤。唐英年當財政司長的時候 (2003-2007),拋出開徵銷售稅的建議,代表旅遊零售界的自由黨強烈反對,擱置至今。

真相比較複雜,且讓數字說話。<2020 年財政預算案演辭>提供的數字:2020-2021 財政年度的特區政府總收入預計是 5725 億(港幣,下同),跟股市和樓市的價格走勢和成交量關係非常密切的印花稅和地價收入分別是 750 億和 1180 億,加起來 1930 億,佔總收入的比例是 33.7%。但是股市和樓市都染紅了,價格走勢或成交量脫離了香港的基本因素 (Fundamental),跟經濟循環的關聯程度下降。證據:武漢肺炎陰影下,恒指還守得住兩萬六,原因是紅色概念股佔恒生指數的比重已經超過七成,主要收入來源地並非香港,主要交易貨幣亦非港幣,容易受北水所操控。換言之,特區政府很被動,背後牽涉中共控制香港的手段,是政治因素在搞鬼,並非經濟周期波動。這個道理高官明白,但是避而不談,因為政治不正確。

至於跟基本因素(經濟周期)直接有關的利得稅和薪俸稅,根據<2020 年財政預算案演辭>提供的預測數字,分別是 1309 億和 599 億,加起來 1908 億,佔總收入的比例是 33.3%。餘下的三份一,來自其他收入(1317 億)和投資收入(570 億)。簡單地說,收入來源三分天下,跟香港的經濟周期直接掛勾的收入,也許只佔三份一到一半左右。問題並非經濟周期波動影響收入那麼簡單,會計師陳茂波跟你講「逆周期措施」,是以偏概全或避重就輕。他是真傻還是假傻,自己想。

年輕人對香港未來的想像

從會計思維引申出來的港式官腔:香港需要新的經濟引擎,提供動力和創造就業。有道理,錯不了,問題是:往那裡找?北上融入大灣區或發展創科即是服從國家的規劃?還是本土派的想法,即是發展黃色經濟圈搞經濟層面的港獨,跟中國切割爭取自主的空間?當你見到在主流傳媒寫文章評論財政預算案的中老藍絲專家學者還在爭論政府公共開支超過 GDP 的兩成,是否違反了<基本法>的規定,財政司長是否犯下彌天大罪,我們是否要(發動派系鬥爭)把他拉下馬的時候,在網上論壇(例如:連登)留言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討論「光復香港」之後,我們靠甚麼產業養活自己,還是繼續依賴吃北水的金融保險地產?香港有沒有其他產業可供發展?如果有,是甚麼?也有小朋友這樣說:「如果可以早日得到自由,我寧願香港不是金融中心。」聽到未(沒有)?至於<基本法>所設下的各種限制(例如:公共開支佔 GDP 的比例),小朋友當你無到(沒有理會)。

年輕人對香港未來的想像,早已突破<基本法>或<一國兩制>所設定的框架,那是從社會運動中所凝聚的共識,也是用鮮血或生命所換來的覺醒,不容易動搖,而且越年輕越堅定(李怡的說法)。年輕人還沒有爭取到足夠的權力去改變遊戲規則,但是 2019 年下半年的社會運動把不少禁忌都打破了(例如:不可以用暴力抗爭)。小朋友把香港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研究如何開闢獨立於中國市場以外的收入來源。對,香港需要重新定位,社會契約 (Social Contract) 也要重新釐定,當中老藍絲還在討論如何服從國家規劃融入大灣區或發展創科,年輕黃絲卻主張跟中國切割,不論是政治或經濟層面都一樣,這種非常大膽創新但是政治不正確的思維,財政司長不敢探索。預算案沒有年輕人的聲音,原因不難理解,但是非常荒謬。香港的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難道官府(以及背後的中共)可以把黃絲全部趕走?還是消滅本土派?抑或加速換血?答案也許是多管齊下。

結論

財政預算案並非單純是錢的問題,而是個非常政治化的問題,事關香港的未來(如何轉型及重新定位)。如果你繼續用會計師的思維看待,覺得追求收支平衡就當完成任務,那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也許可以用來轉移視線或拖延時間,又或者把問題留給下一任,即是權宜之計。財政司司長一職,也許不過是踏腳石。至於那些經濟學理論,甚麼「逆周期」、「滴漏理論」或「自由市場」,不過是包裝,認真你就輸(港式網絡語言)。得罪講句,港式經濟學,教的壞,讀的傻,讀得越久越糊塗。旁觀者搖頭,學院派自我感覺良好,輕者上電視噴口水,重者扮演國師為禍人間(提示:三綱五常)。

插圖來源:
https://swiftmoney.com/blog/how-does-fiscal-and-monetary-policy-impact-your-personal-finance/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張建宗:預算案突顯問責團隊決心帶領香港渡難關
RTHK 2020-03-01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11756-20200301.htm?spTabChangeable=0
節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本港由去年至今,經歷經濟及社會發展非常困難的一年,在此非常時期,政府運用多年來積累的財政儲備,以「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為重點,果斷務實、「大手筆」推出 1200 億元逆周期措施,包括向 18 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 1 萬元,以帶動本地消費,紓緩市民經濟壓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突顯整個政府問責團隊帶領香港渡過難關的決心和承擔。張建宗在網誌說,由去年起,中美貿易摩擦、暴力的社會事件、以至新型病毒疫情等,令香港雪上加霜,構成「三重打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020 年預算案演辭(中文版全文)
https://www.budget.gov.hk/2020/chi/speech.html
節錄:5. 在準備財政預算案的時候,我將重點放在「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我明白要應對目前的挑戰,單靠財政資源並不足夠,但善用儲備、支援企業、紓解民困,的確是目前艱難環境下,市民對政府的期望。6. 所以,我決定推出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涉及超過一千二百億元,盡力回應市民的期望。縱使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會出現歷來最高的赤字,但我相信唯有這樣做,才能在市民和企業努力克服難關之際,為大家提供幫助。我會在接下來的篇章,詳細說明。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020 年預算案演辭:公共財政
https://www.budget.gov.hk/2020/chi/io.html

鄧樹雄:提高公營部門上限與理財新哲學
信報財經日報 2018 年 4 月 9 日
www.hkej.com
節錄: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倡議的「理財新哲學」,最基本的精神是要善用財政儲備,增加開支;但由於財政預算準則的開支政策列明「政府的目的是把公共開支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 20% 或以下。」,以及<基本法>第 107 條亦寫明「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均已規限公共開支的大幅增長。任志剛去年 8 月撰文指出,公營部門 20% 的上限(或任何比例)並非<基本法>第 107 條的要求,而「相適應」一詞亦不排除反景氣周期或促進經濟發展的開支政策,為「理財新哲學」提供理論根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果然於 2018/19 預算案作出回應,本文試作評論和建議。

雷鼎鳴:怎減少公共開支佔 GDP 比重?
香港經濟日報 2019/03/01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282924/
節錄:今年財政預算案在理財方針上,顯然延續了去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公共開支佔 GDP 的比重從過去一年的 20.2%,在來年預計再增至 21.6%,2020 年度又將上升至 21.8%, 2021 更突破至 22.5%,2022 至 22.7%,到 2023 才稍回落至 22.0%。要知道,在近代香港財政史上,只有 1998 及 2003 年度才觸到 22% 這紅綫。但這兩次碰到 22%,政府是被動的,主要因亞洲金融風暴及沙氏年 GDP 過於疲弱才出現,與現在的有計劃地推高公共開支比重不可混為一談。當年的財爺唐英年眼見連年赤字,也許又害怕違反<基本法>,作了重大的努力,把這比重壓下去,但也要到 2017 年度才重返低於 16% 的水平。擴張有違<基本法>原意公共開支的比重擴大,為甚麼是一個問題?世界各地的免費午餐派都會喜歡政府擴大開支,這是因為政府往往是世上最大的「水魚」,她用的錢都是別人的錢,用多了也不會肉痛,社會中的各路利益團體或政客,只要緊盯着政府,向她施壓,便可予取予攜得其所哉,政府掌控的資源愈多,愈是肥肉一塊,真正付出代價的,是納稅人不是政府。此種在民主體制下普世皆然的現象,對經濟並無好處。

MBA 智庫百科:什麼是穩定性政策?
https://wiki.mbalib.com/zh-tw/稳定性政策
節錄:穩定性政策 (stabilization policy) 亦稱「反周期政策」(countercyclical policy)。穩定性政策是指政府為減少經濟中的周期性波動而採取的各種經濟政策的總稱。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周期性的波動。在繁榮時期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政府支出與增加稅收)和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以提高利率);在蕭條時期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與減少稅收)和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以降低利率),這也就是「逆經濟風向行事」的政策。政府維持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均衡,並使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職能。這是政府主要的經濟職能之一。但對政府如何行使這一職能,不同流派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看法。凱恩斯主義者認為,政府要主動積極地採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而貨幣主義等主張經濟自由的經濟學家認為,政府的穩定性職能不是採用積極的經濟政策,而應該是為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及避免經濟重大的變(波)動。(Auntie 的補白:所以港式官僚經常用「自由市場」做藉口,令自己無須做事或只做門面功夫。)

Business Dictionary - Counter cyclical policy
http://www.businessdictionary.com/definition/counter-cyclical-policy.html
Definition - Government policy aimed at reducing or neutralizing anti-social effects of economic cycles. Such policies encourage spending during downturns, and tighten credit during inflationary periods.

Investopedia - What Is Fiscal Policy?
By LESLIE KRAMER (Updated Nov 21, 2019)
https://www.investopedia.com/insights/what-is-fiscal-policy/
Extract: Fiscal policy is the means by which a government adjusts its spending levels and tax rates to monitor and influence a nation's economy. It is the sister strategy to monetary policy through which a central bank influences a nation's money supply. These two policies are used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to direct a country's economic goals. Fiscal policy i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British economist John Maynard Keynes. Also known as Keynesian economics, this theory basically states that governments can influence macroeconomic productivity levels b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ax levels and public spending.

Let's say that an economy has slowed down. Unemployment levels are up, consumer spending is down, and businesses are not making substantial profits. A government may decide to fuel the economy's engine by decreasing taxation, which gives consumers more spending money while increasing government spending in the form of buying services from the market (such as building roads or schools). By paying for such services, the government creates jobs and wages that are in turn pumped into the economy. Pumping money into the economy by decreasing taxation and increasing government spending is also known as "pump priming." In the meantime, overall unemployment levels will fall. With more money in the economy and less taxes to pay, consumer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increases. This, in turn, rekindles businesses and turns the cycle around from stagnant to active.

Swiftmoney.com -
How Does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Impact Your Personal Finance?
Posted on 02/06/2017 by Mark Scott
https://swiftmoney.com/blog/how-does-fiscal-and-monetary-policy-impact-your-personal-finance/
Extract: What is fiscal policy? Fiscal policy can be defined as the means by which governments adjust spending levels as well as tax rates to influence a country’s economy. What is monetary policy? Monetary policy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by which monetary authorities of a country i.e. the central banks or currency boards control the supply of money by changing interest rates.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very person’s finances.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 rat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development,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payments and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which determines how much money citizens have in their pockets. The interest rates set by central banks also determine how much money is circulating in the economy at any given time and this has an effect on how much citizen pay for goods and services.

Capital.com - Procyclical and Countercyclical
https://capital.com/procyclical-and-countercyclical-definition
Extract: There are three relationships to the economy that economic indicators can have - procyclic, countercyclic and acyclic, which means the indicator has no relation to the health of the economy. When referring to fiscal policy procyclical means an increase in public spending and a reduction in taxes during an economic boom while reducing spending and increasing taxes when the economy is going through a period of recession. A countercyclical policy would be the opposite - cutting spending and raising taxes during a boom and increasing spending and cutting taxes in a recession.

Investopedia - Counter-Cyclical Stock
By ADAM HAYES (Updated Aug 12, 2019)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c/countercyclicalstock.asp
Extract: What Is a Counter-Cyclical Stock? A counter-cyclical stock refers to the shares of a company that belongs to an industry or niche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at is typical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overall state of the economy. As a result, the stock's price will also tend to move in a direction that is opposite to the general economic trend, meaning appreciation occurs during times of recession and depreciations in value occur in times of economic expansion. Counter-cyclical stocks refer to the shares of those companies that outperform or even rise during economic downturns or recessions, making them good diversifiers. Counter-cyclical stocks will also tend to underpeform during periods of economic expansion, when cyclical stocks will do well. It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find good examples of counter-cyclical industries as company businesses and their value chains become intertwined.

相關的文章:

中史老師
2016 年 1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_28.html
節錄:創校先賢包括幾位避秦新儒家,在大陸變色前夕南下香江,哀花果之飄零,試圖保存中國文化的香火,即是傳燈。據說幾十年前有人教書時罵毛澤東。換了今天,紅色勢力進駐校園兼插手校政,也許教席不保,然後又會有人跳出來唱黃友棣作曲錢穆寫詞的校歌(提示:手空空,無一物),今次應該不是用離岸公司囤地的會計系畢業生劏房波(陳茂波)。

數豆驚魂
2008 年 1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_1594.html
節錄:「做會計師好」不過是外行人的誤解,絕對不是 True and Fair View。這個行業最弔詭的地方是,數豆者 (Bean Counter) 每日與公司賬目為伍,卻由於職業訓練以致目光如豆,迷失於由會計法則所建造的迷宮當中,眼中只見一塊樹葉的其中一段葉脈,卻無視整片森林的榮枯。數豆者無法掌握經濟週期,尤其是對轉角位欠缺敏感度,結果是初入行者遭殃。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券、醫療保險)。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個領域,經常都出現這種情況:服務供應長期不足而且質素欠佳,但是政府又不想增加資源投放(因為不想加稅或者害怕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於是採取一些派錢式或道歉式的措施,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服務對象(窮人)拿著官府發出的現金券(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市場上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配對資助(二)
2016 年 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29.html
節錄:繼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之後,特區政府推出科技券。靠派發現金券解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港式官僚的慣技。這一招,勝在不傷腦筋,不牽涉策略性思維,更不會驚動具備殺傷力的利益集團。透過派發現金券,官府把決策的權力及責任,通通推卸給消費者或業界的私營機構,亦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

衍生產業鏈(一)
2018 年 9 月 29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29.html
節錄:官僚的藉口:公營機構和私營部門可以相輔相承或互補不足,又或者服務不同的社會階層(即:付得起錢的中產可以光顧私家醫院),官府提供的現金券(提示: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讓錢跟用家走,引入競爭有助改善服務質素,自由市場分配資源比官府更加有效率,諸如此類。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官府替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製造需求以及提供收入來源,而部份的私營服務供應商會把生意上市。結果是:本應直接用於窮人身上的公帑,又或者是窮人的棺材本,透過迂迴曲折的渠道,又或者是複雜的理財產品,變相補貼某間上市公司(提示:港鐵、領展)。同一概念,改頭換臉,改名換姓,不斷翻炒,打劫窮人,進貢權貴,是香港公共政策的特色。

排污券
2013 年 6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8.html
節錄:如果學券制和醫療券的理念,是透過市場力量(即:錢跟用家走),促進公私營機構之間的競爭,提升整體服務質素;那麼排污券 (Pollution vouchers) 的用意,便是透過提供誘因 (Incentive),令企業主動地減少污染環境,解決經濟學上的「界外效應」(Externalities) 問題。所謂「界外效應」,是指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人,但是無須承擔所帶來的後果(包括好處和壞處)。

排擠效應
2008 年 9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_21.html
節錄:有一個經濟學術語,叫「排擠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意思是公營部門借貸過多或者投資過度,以致私人機構缺乏集資渠道或者投資意慾偏低。結果是:公營部門擠佔了私人機構在經濟體系中所應該扮演的角色,經濟增長變成由政府所帶動。信奉自由市場的右翼經濟學家會告訴你,官僚不懂市場運作,公營部門的投資決定,通常都是錯的,只會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上詐下愚
2020 年 2 月 22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22.html
節錄:對於迷信「自由市場」或「滴漏理論」 (Trickle-Down Theory) 的政府高官來說,保住僱主等於保住就業,儘管打工仔女都知道那並非事實。香港僱主的玩法,是一邊申請或領取政府資助,同時一邊裁員又一邊請人,即是透過換血壓低成本,務求賺到盡。賺到的錢,盡快轉移,因為香港越來越不安全。

衍生需求 (Derived demand)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一場佔領運動,令很多人露底。 689 、高官、議員和商界以外,還有財經學者。有一位作風很「雷」的經濟學者,以佔中運動開始 (9.28) 之後兩日的股市跌幅,計算出每位港人的金錢損失是五萬元(港幣),認為此乃佔中陣營欠港人的債。這位教授的治學態度,跟勒索金錢的北姑差不多。難怪有位寫財經專欄的「火雞」大學舊生,第一時間跟「雷」教授劃清界線,以免身上的標籤貶值。

Leapfrogging(蛙跳模式)
2017 年 11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leapfrogging.html
節錄:如果你知道甚麼叫 Leapfrogging(中譯:蛙跳模式),應該不會覺得用支付寶吃飯、購物、叫車或嫖妓是「先進」,用現金付款是「落後」。新科技的滲透率高,並不代表某個國家「先進」。Leapfrogging(蛙跳模式)是西方商學院理論,意思是:發展中國家跳過較舊的科技,直接引入較新的科技,形成比西方發達國家更高的滲透率 (Penetration rate)。這種現象,常見於電訊或能源行業。

笑話
2008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_11.html
節錄:金融海嘯令大家心情沉重,愁眉不展。是時候苦中作樂,輕鬆一下。今時今日,最適合拿經濟學家開玩笑。以下笑話來自互聯網,就由罪魁禍首芝加哥學派開始:Q: How many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A: None. If the light bulb needed changing the market would have already done it. Q: Why did God create economists? A: In order to make weather forecasters look good.

拋書包
2008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之珠從來不是搞學問的地方。香港人能夠在國民黨、共產黨、英國人以及一大群來歷不明、各懷鬼胎的外國人之間生存,靠的是見風轉舵、鑑貌辨色、欺上瞞下,以及兩面食價的買辦本領,不是靠正確理解和詮釋任何學問。開明的英國人容得下各門各派的大師和弟子,底線是他們不能教本地人推翻殖民地政府。而務實的廣東土著只顧搵錢,大部份時間懶得理會這群過客。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節錄:這群港男,很會計數,也擅長考試,所以金融業的專業試難不到他們。但是由於成長階段沒有修讀政治、歷史和文學等學科,缺乏文化修養,視野狹窄、沒有深度,為人也缺乏氣度和風度。跟女人相處的時候,呆呆板板,焦慮不安,沒有話題,又或者斤斤計較,害怕被女人佔便宜。他們所修讀的學科,令他們相信萬事萬物都有方程式,於是欠缺隨機應變、鑑貌辨色的能力。

金融中心的黑暗面
2020 年 1 月 1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節錄:特區政府首先放棄了上街的年輕人,年輕人沒有動機守護國際金融中心,也很公平。你拒絕回應小朋友的訴求,卻要求年輕人守護閣下的飯碗和救國救黨用的水喉(粵語:水為財)?這是甚麼道理?金融業重視大陸市場,優先聘請內地生或海歸派,本地生耳聞目睹,感覺自己被紅藍兩個經濟圈所排擠,趁機出氣,也很正常。想年輕人跟你合作,但是沒有提供糖果,你當小朋友傻的嗎?

翻身的日子
2017 年 12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_27.html
節錄:這種情緒轉化成影像版的「支那爆炸」或 China Meltdown:中國銀行電視廣告被網民接上外國電影的片段,變成中銀大廈被轟炸,有如被刀劍削斷的竹樹,斷裂倒下。那棟大廈,是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靈感來自節節上升的竹樹。在篤信風水的香港人眼中,卻是一把三尖八角的鐮刀,是用來收割的,最後是中港一體「攬炒」(港式粵語:同歸於盡),這是小市民對中資的觀感。

Know Your Customer
2019 年 11 月 2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11/know-your-customer.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發生質變,不論是華資、中資還是外資,都需要重新評估在香港做生意的風險,重新審視這個城市所潛藏的權力體制和遊戲規則,也要重新認識年輕一輩的黃絲顧客。華資可以派錢或捐地自保,外資可以分階段撤出香港,但是中資沒有這些選項。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disintermediation.html
節錄:當中國自以為強大,不再需要香港這個中間人,匯豐有份栽培的首富李嘉誠(提示:和黃)選擇在這個時候退休。可見未來,香港不會再有另一個李嘉誠,也不會再有另一間匯豐,因為英國人的餘蔭已經被消耗得七七八八。至於香港的轉型之路,則受制於畸形的政治制度以及滲透各行各業的紅色勢力,註定困難重重。年輕人找不到出路,起來翻桌子,不難理解。

炒埋一碟
2019 年 6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26.html
節錄:小朋友明白,不可以再玩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和上街遊行的那一套,因為沒有用。要玩,就要玩老人家不懂的,還要爭取國際社會(及台灣)的理解和支持,香港才有機會找到出路。對,老調子已經唱完,那是魯迅多年前在香港演說的題目,因為他看見五四運動對於香港及華南地區沒有太大的影響力(證據:國學權威在港大教書),覺得不滿。

價值崩潰
2019 年 7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_27.html
節錄:站高一點,從反高鐵、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到反送中,共通點都是中港矛盾的爆發,都是特區政府出賣港人的利益,都是體制失效令社會矛盾在街頭爆發,都是年輕人試圖用自己的方法,去反擊親建制或親中共的老人。從 2012 年至今,香港的社會運動其實一脈相承,是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只是導火線不同,但問題的本質不變。

2019 Top 10
2019 年 12 月 1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9/12/2019-top-10.html
節錄:上過戰場的孩子,會有不一樣的生活態度。直到目前為止,年輕人還沒有爭取到足夠的權力,去改變權力和財富的分配方式,但是長遠來說,一定會為香港帶來一些轉變。是否會改變這個城市的價值觀,令香港變得沒有那麼右傾及無情,還有待觀察。抗爭的模式也改變了,城市游擊戰加上網絡輿論戰,成功爭取到國際社會的支持(證據: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也是小朋友的功勞。

02/03/20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