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

休戀逝水


回歸十年,一眾時事評論員都把握時機,叫香港人重新上路。可笑的是,談到今日香港人的處境,各路專家所用的語言,卻非常貧乏。前高官的「風流折墮論」早犯眾憎,愛國陣營的「檢討」則叫人聯想起文革式抄家滅族,學院派用 MBA 概念「定位」(positioning) 只會被淺薄的香港人理解為「包裝」,還有傳媒中人用大家長口吻的「香港人,醒醒!」為題目寫書。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急不及待跟香港人劃清界線。

還是陳冠中說得比較中肯:

「我這一代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責任。......場面撐久了,我這代人沒有見過別的世面,還以為這就是本該如此的永恆。一個亞洲金融風暴,問題都出來了,可是已積重難返 。」(註一)

同一番話,女人會怎麼說?

京劇四大名旦(註二)之一的程硯秋 (1904-1958) 擅演悲劇女性,他有一齣戲寶叫<鎖麟囊>,1940 年在上海首演。劇情大要:

富家千金薛湘靈跟窮家女趙氏同日出嫁,兩頂花轎同在亭中避雨,趙氏擔心沒有嫁妝會被婆家看不起,在花轎內急得哭起來,薛湘靈問明原委,派僕人把盛滿珠寶的鎖麟囊送贈,並且不留姓名。雨停了,兩女各自出嫁。六年後,一場水災,薛湘靈落難,到盧家為奴,無意中發現鎖麟囊被主子供奉,大驚,撫今追昔,趁著一段西皮二六,邊哭邊唱: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味盡,
滲透了酸心處淚濕衣襟。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
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
到今朝那怕我不信前塵,
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
他叫我收餘恨,免嬌嗔,
且自新,改性情,
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 說得沉痛,委婉,卻不乏承擔。

熟讀民間傳奇或者熱愛粵語長片的看官大概已經猜到,薛湘靈的主子便是當年的窮新娘,故事的結局自然是二女相認,好人有好報,一家團圓。<鎖麟囊>曾經被改編為電影,1966 年上映,女主角樂蒂,導演王天林。

可惜香港人當日接濟的,卻非感恩圖報的窮家女。

若以九七前後為背景,故事的結局應該是:已經破產的香港人面對曾經合體早已斷供並且已經整容改名加入娛樂圈釣金龜的二奶,以及曾經令他熱血上湧但如今已經取得美國護照正透過中間人向中南海送秋波的民運人士,連眼淚也流不出來,只能苦笑搖頭,在<獅子山下>的歌聲中,爆出一個「門」字部首,不准在地鐵內講的廣東俗字。

(註一)<我這一代香港人>,陳冠中,牛津大學出版社。

(註二)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小圖:<鎖麟囊>劇照

14/06/20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