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星期日

梁羽生寫劉天蘭的爸爸


撇開政治立場不論,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傳統左派(註一)陣營一度人才濟濟。當年的左派也的確有左派的風範,同情勞工,為窮人發聲。一如電影「危樓春曉」(1953) 中吳楚帆的金句,他們真心相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六七暴動」是香港左派的命運轉捩點,盲目附和內地的極左路線,跟隨「主旋律」起舞,搞武裝鬥爭、「反英抗暴」、傷及無辜,結果令傳統左派被香港的主流社會所排斥和屏棄,從此成為邊緣社群。

回歸十年,傳統左派(今日應該改口叫「親北京陣營」,即是 Pro-Beijing Camp)逐漸掌握權力,算是「翻身」或者「平反」了,但是依然無法得到香港普羅大眾的諒解和接受。在本地年青網民的心目中,依舊是「邪惡土共」。

翻閱梁羽生的散文集<筆劍書>,裡面提到不少老一輩的左派文人,都是有才氣、有內涵、有稜有角的人物。相比之下,今日已經打進特區政府權力核心的那一群民建聯政客(以及跟他們眉來眼去的「隱形左派」),簡直是下九流貨色。他們的嘴臉以及跟當權者的關係,只會叫人想起吳楚帆的另一金句:「食碗面,反碗底」。

套用黃毓民的說法,香港的傳統左派是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枝葉凋殘壞死,主幹的生命力,可想而知。

以下節錄一篇梁羽生文章,寫於 1980 年。他懷念一位早逝的報界朋友,名叫劉芃如,是香港資深傳媒人劉天蘭的爸爸。「芃」字粵音讀「逢」,普通話讀 peng ,唸上聲,意思是草木茂盛。<詩經>:「我行其野,芃芃其麥。」(鄘風/載馳)

題目:記劉芃如
作者:梁羽生
收錄於:散文集<筆劍書>(94-98 頁),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1985)。

學兼中外的才子

日前談及蕭紅的遷葬(註二),因而想起劉芃如。他也是促成此事的熱心人士之一。他去世已經十八年了,我寫此文,就當作是對故友的悼念吧。

他是英國留學生,專攻文學,中英文造詣都很好,德文意文也懂得一點。回國後曾任四川大學外語系講師,1950 年南來香港,從事新聞工作,最初是在新晚報做翻譯,後來擔任英文雜誌「東方月刊」的總編輯。戰後初期,香港一般的報館翻譯,是很少有如他這樣的學歷和資歷的,但他卻無「委屈」之感,工作得十分認真。記得有一部意大利名片 Riso Amaro 在香港上演,這兩個字是「苦米」的意思,他譯為「粒粒皆辛苦」,很得圈內人讚賞。

他搞翻譯,也寫新詩和散文。譯作「沉默的美國人」在中國出版,甚獲好評。散文集有「書、畫、人物」和收輯在「新雨集」中的一輯文字。「新雨集」是葉靈鳳、阮朗、李林風、洪膺、夏果、夏炎冰六人的合集。洪膺即劉芃如的筆名。新詩寫得較少,似乎也未結集。但他的詩人氣質是很濃的,作家舒巷城寫過一篇題為「洪膺,你就是詩」的文章,可見他給朋友的觀感。

他在擔任「東方月刊」總編輯期間,每期都有他用英文寫的一篇「編者的話」之類文章。我的英文程度不夠談論它的好壞,但據他的好友韓素音說,他的英文文章是已經有了個人的風格的,文字優美,頗受歐美作家重視。韓素音是用英文寫作的女作家,所言當非過譽。中文寫作能有個人風格已難,可況是中國人用英文寫作。但他卻並非「倚馬可待」那類才子,在朋友中他是被叫做「劉慢」的。他寫文章,字斟句酌,非到他認為滿意,不肯「交貨」。

萬里長空悵望中

聽報館的朋友說,有一次報館要劉芃如寫一篇有時間性的文章,他遲遲未交,報館朋友催他,他突然大發脾氣,說道:「你們都是才子,我是劉慢,我不寫了!」說不寫就不寫,結果只好由別人代寫。從這件事也可見得,他只適宜做「作家」,絕不適宜做稿匠。

他很有點英國紳士的派頭,平日做事,也是慢條斯理的。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長壽的,誰也想不到他會短命。

他是因飛機失事死的,1962 年 7 月 19(日),他應阿聯邀請,參加阿聯建國十週年紀念,飛往開羅,中途失事,機毀人亡。

......他有一子兩女,兒子劉天均頗能繼承他衣缽,留學加拿大,讀「比較文學」,現在溫哥華從事中文電視節目的製作。長女劉天梅,某年曾回香港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現在是一間報館的廣告部經理。次女劉天蘭在香港電視台工作,能歌善舞,經常在螢幕出現。

小圖:劉天蘭

註釋:

(註一)傳統左派包括:民建聯、工聯會、愛國學校例如培僑、香島和漢華,三大親中報章(即是<大公報>、<文匯報>和<商報>)以及中資機構。

(註二)蕭紅於 1942 年初病逝香港,當時是淪陷期間,她的骨灰被草草埋葬於淺水灣。梁羽生的散文集<筆劍書>中有另一篇文章<蕭紅的遷葬>(91-93 頁),裡面提到經多位文壇朋友的努力,蕭紅於 1957 年 7 月遷葬廣州銀河公墓。維基百科則指出,蕭紅尚有部份骨灰葬於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一棵樹下。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六七暴動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D%E4%B8%83%E6%9A%B4%E5%8B%95&variant=zh-hk

林忌:邪惡土共系列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search/label/%E9%82%AA%E6%83%A1%E5%9C%9F%E5%85%B1%E7%B3%BB%E5%88%97
林忌是本地著名博客,擅長惡搞,代表作<福佳始終有你>,改編自基本法宣傳歌<香港始終有你>。「福佳」是「仆街」的轉音,意思是橫死街頭。

維基百科:吳楚帆 (1910-199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B3%E6%A5%9A%E5%B8%86&variant=zh-hk

維基百科:蕭紅 (1911-1942)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5%AD%E7%B4%85&variant=zh-hk

維基百科:舒巷城 (1921-1999)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8%92%E5%B7%B7%E5%9F%8E&variant=zh-hk

維基百科:韓素音 (191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F%93%E7%B4%A0%E9%9F%B3&variant=zh-hk

維基百科:劉天蘭 (195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A%89%E5%A4%A9%E8%98%AD&variant=zh-hk

YouTube 精選:

吳楚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電影「危樓春曉」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5_p38Xmlfs

劉天蘭:<一千張吊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dhtTnv6r8

詩詩/劉天蘭/林子祥:<三人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JLPsV291d0&feature=related

15/02/2009

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魔女先鋒


我不算武俠迷,對梁羽生的記憶,來自七十年代的<新晚報>,當年的副刊有連載他的武俠小說。

當年我是小學生,不懂欣賞他的詩詞歌賦,但是他寫的女人叫人印象深刻。記憶中我讀過一個故事,以新疆為背景,女主角叫飛紅巾,是白髮魔女練霓裳的徒弟。為防記憶有誤,上網查證,很快找到答案,原來是<塞外奇俠傳>。故事內容上承<白髮魔女傳>,人物情節也跟<七劍下天山>有關。

最近內地電視台攝製的<七劍>電視劇中,蔡少芬飾演飛紅巾。預告片中,她一身鮮紅塞外服飾,立於大漠高處。鏡頭由遠而近,只見她冷著臉,手一揚,把停靠於前臂的獵鷹送上藍天。這樣的女子,一望而知不好惹。論造型,師徒同樣突出。論名氣,徒弟不及師傅。

<白髮魔女傳>是梁羽生的代表作,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比我年輕的一輩,大概會記得林青霞的電影版 (1993) 。內地朋友也許會記得蔣勤勤的電視劇版 (1999)。其實在林青霞和蔣勤勤之前,尚有幾位早期的魔女。以下節錄梁羽生的一篇文章,發表於 1980 年。裡面提到三位早期的魔女,分別是羅艷卿、李麗麗和鮑起靜。

題目:魔女三現 懷滄海樓
作者:梁羽生
收錄於:散文集<筆劍書>(4-7頁),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1985)。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這是我在「白髮魔女傳」中寫的「題詞」。在我的想像中,白髮魔女是來去如風,在群峰之中出沒的「神奇女俠」,但她並不是「神」,所謂「神奇」,只是由於她在旁人眼中那種「超凡」的本領,只是由於她被某些人所不能理解的特殊強烈的性格。

這樣的「奇女子」,倘若沒有雄奇的名山來供給她做活動的場所,恐怕就會減少了她的魅力了吧?

當然這只是我的構思,但值得慶幸的是,我這個「構思」如今已經成為事實。

長城公司的「白髮魔女傳」(1980) 是在黃山拍攝的!

古人有個說法:「黃山歸來不看嶽」,把黃山的位置放在五嶽之上,可見這座名山的享譽之隆。黃山的雲海、奇松、怪石、飛瀑......這種種罕見的景物,不正是足以襯托出這位罕見的魔女嗎?

「魔女」的導演張鑫炎是曾經和我合作過多次的朋友,「雲海玉弓緣」、「俠骨丹心」,都曾有過令人滿意的成績,對這部具特色的「白髮魔女傳」,我是有信心他能更上層樓的。

在我寫的武俠小說中,這部小說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部,也是被改編得最多的一部。曾先後改編成粵語電影、國語電影,和長達四十部的電視片集。

第一個「白髮魔女」是羅艷卿,說起來已是二十三年前的事了。1957 年,李化的峨嵋公司首次將我這部小說改編成粵語電影,由於賣座不錯,先後拍了三集,都是由羅艷卿擔任主角。

第二個「白髮魔女」是李麗麗,她是佳視 (1975-1978) 製作的同名電視片集的女主角。

現在這部正在香港上映的「白髮魔女傳」(1980),是由長城當家花旦鮑起靜擔綱的,她是第三個白髮魔女。

魔女三現,各擅勝場。作為小說的原著人,我是十分高興看到「新魔女」的出現的。

小圖:鮑起靜版白髮魔女(1980) 
(照片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5f70001009561.html)

YouTube 精選:

電視劇:<七劍下天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yT2luKcnAI&feature=related
這個 MV 以飛紅巾(蔡少芬)為主題。

張國榮:<紅顏白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S4_bsn8iY
這是電影<白髮魔女傳>(1993) 的主題曲。

延伸閱讀:

1. 人物介紹:飛紅巾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emprise/M.905763020.A/M.930392766.A/M.1028303154.A.html

2. 維基百科:<七劍下天山>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3%E5%8A%8D%E4%B8%8B%E5%A4%A9%E5%B1%B1&variant=zh-hk

3. 維基百科:<白髮魔女傳>的多個不同版本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9%BD%E5%8F%91%E9%AD%94%E5%A5%B3%E4%BC%A0&variant=zh-hk

4. 維基百科:<白髮魔女傳> (1980):
長城公司電影版的工作人員名單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9%BD%E9%AB%AE%E9%AD%94%E5%A5%B3%E5%82%B3_(1980%E5%B9%B4%E9%9B%BB%E5%BD%B1)&variant=zh-hk

(按:負責音樂的草田即是黎草田,他曾為不少長城和鳳凰出品的電影配樂。他的兒子黎小田是流行音樂作曲家,女兒黎海寧是舞蹈家。)

(更正:維基百科(中文版)<白髮魔女傳> (1980) 裡面方平的連結,並非片中飾演卓一航的那位方平,而是同名同姓之誤。長城公司電影版中飾演卓一航的方平如今是幕後製作人,間中也在幕前客串演出。<無間道>第二集中,方平飾演被倪永孝(吳鎮宇)所幹掉的四位黑幫大哥之一,角色名叫「甘地」。他的死法最香艷,是在桑拿浴室之類的地方,被按摩女郎用膠袋笠頭殺死的。現實生活中,方平和鮑起靜是夫妻。)

5. 維基百科:鮑起靜(1949-)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2%8D%E8%B5%B7%E9%9D%99&variant=zh-hk
鮑起靜的弟弟就是憑<臥虎藏龍>奪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鮑德熹(原名:鮑起鳴)。他們的父親鮑方是資深演員,曾於林青霞版的<白髮魔女傳>(1993) 中飾演武當掌門。

6.「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二:
<理想年代 ── 長城、鳳凰的日子>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chinese/publication/pub14_preface.html
這是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網頁,詳述本地左翼電影公司的歷史淵源。

7. 維基百科:佳視(佳藝電視)(1975-1978)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D%B3%E8%A6%96&variant=zh-hk
一個短命的電視台,但總算長命過 12 日 CEO 王維基。

8. 維基百科:李麗麗 (1950-)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8E%E9%BA%97%E9%BA%97&variant=zh-hk
出身邵氏的女演員,擅長武打,目前是無線電視的甘草演員。

9. 維基百科:羅艷卿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E%85%E8%89%B7%E5%8D%BF&variant=zh-hk
羅艷卿是粵劇名伶,她應該是眾多魔女之中,身段最豐滿的一位。

08/02/2009

2009年2月1日星期日

梁羽生


年初一晚從電台廣播中聽到梁羽生的死訊,記起手頭上有他的一本散文集<筆劍書>。這本書收錄了他於 1980 年間在新加坡「星洲日報」所發表的專欄文章,書名就是欄目。

書由香港的天地圖書公司於 1985 年出版,早已絕版多時。書中第一篇文章題為<開場白>(代序),發表於 1980 年 3 月 17 日的「星洲日報」,裡面談到封筆的原因。以下節錄部份內容,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題目:開場白(代序)
作者:梁羽生
原載:新加坡的「星洲日報」(1980 年 3 月 17 日)
收錄於:散文集<筆劍書>(1-3 頁),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1985)。

1980 年 3 月,我在新加坡的「星洲日報」寫一個名叫<筆劍書>專欄,寫了將近一年光景,現在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的這本小書,大部份就是選自這個專欄再加上在其他報刊的「同類性質」的文字輯錄成的。因此就借用當年在「星洲日報」所寫的「開場白」作「代序」吧。

開場白

我本來是從事文史工作的,以偶然的因緣,寫上武俠小說,不知不覺,在刀光劍影之中,已是浪費了將近三十年的光陰了。多年前我曾借用龔自珍的一首詩,答覆一位對我期望甚深的朋友:

「少小無端愛令名,也無學術誤蒼生,白雲一笑懶如此,忽遇天風吹便行。」

最近我想「銅盆洗手」(沒有錢買金盆,所以只能用銅盆),「閉門封刀」,他也集了龔自珍两句詩給我:

「且莫空山聽雨去,江湖俠骨恐無多。」

勸我不要「封刀」。

但對寫武俠小說,我實在有點疲倦了,為酬朋友雅意,多寫兩年,無論如何,在我寫滿三十週年 (1983) 的時候,我是一定要封刀的了。

小圖:梁羽生 (1924-2009)

01/0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