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

變形記


眼前的香港股市,是卡夫卡 (Franz Kafka, 1883-1924) 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男主角是孝順兒子,任職旅行社推銷員,連續五年努力工作,替父母還清債務,某日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起初還有人類的意識,但是日子久了,語言能力退化,行為跟甲蟲無疑(倒掛在天花板)。由於被家人厭惡,缺乏照顧,自我放棄。他死後,家人的反應是:「感謝上帝!」

香港的財經雜誌封面:港股被「國產大媽」(還是駐港解放軍?)佔領!甚麼價值投資法、圖表派,通通不管用。進入「大時代+新常態」,你只能放棄思考,不要問錢從何來(提示:李小加)。正所謂:「炒股跟黨走,贏(輸)到無朋友!」剛過去的一個週末,香港股民讀不懂偉大祖國到底想冷卻還是刺激股市(提示:中證監就融資融券業務提出七項要求、中國人民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只能以港式粗言回應:「 DKLM !神又係佢,鬼又係佢,你玩晒啦!」(粵語:我操你媽!政策反覆,老子不懂,我不玩了!)

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要強調「劣質」,因為在「優質」的大陸人心目中,香港只不過是財富管理中心。他們的孩子(瓜瓜果果)在哈佛牛津劍橋跟金髮美女開閉門派對,不會在香港的公立大學學生宿舍門前性交(提示:慾火佛光街),然後被路人拍下來放上網。

香港的地產市場,比股票市場更早被佔領。過去幾年由於大陸資金湧入,傳統的分析方法,亦即是負擔能力比率 (Affordability Ratio) 已經不適用,因為預測樓價的走勢不能單看本地人的購買能力。那些在香港囤積豪宅的國產大款根本不需要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也不考慮物業的回報率,因為他們寧願把房子丟空,也不會出租給本地人(因此西方國家會用物業空置稅或資產增值稅對付這種人)。據說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會分租給同學賺錢,但那是大型私人屋苑,是另一個的 Market Segment。大陸人的獨特思想與行為,只有大陸人才明白,於是 iBank 的地產股分析員變成移居香港的海歸派。修讀財經學科的本地生,又少一條出路,他們只能加入後勤部門做支援(然後職位被外判),又或者成為跑數的金融推銷員,即是杜琪峯電影<奪命金>裡面的何韻詩。

資產市場以外,出現奇怪變異的,還有零售業、教育傳媒、情場生態。當雲吞麵店變成藥房,公立學校變成洗腦工廠,傳媒用來發放假消息(兼拖欠薪水),婚姻變成換取居留權或侵佔公屋的手段,香港人是否應該像卡夫卡筆下的男主角一樣,放棄思考,自行了斷?還是苟且偷生,繼續包容那些忘恩負義的「家人」?

插圖來源:
https://2012thetrial.wordpress.com/2011/12/01/comparison-of-the-trial-and-the-metamorphosis/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卡夫卡:變形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98%E5%BD%A2%E8%AE%B0_(%E5%8D
%A1%E5%A4%AB%E5%8D%A1)

相關的文章:

大時代
2014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一周的 A 股走勢,令人想起九十年代初港劇<大時代>。主流傳媒的財經寫手說,如果偉大祖國想冷卻 A 股炒風,不妨重播這部以股市為題材的經典港劇。<大時代>是金牌編劇韋家輝(提示:杜琪峯)電視台時期的話題之作。第一集玩倒敘法,炒股輸清光的父親(丁蟹)迫兒子跳樓(提示:五蟹跳樓),令不少電視觀眾嚇破膽。對於未死過的大陸股民來說,夠警世。

套戥
2014 年 4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6.html
節錄:至於大陸散戶當中,財力最雄厚的一群(即:土豪和貪官),他們的一貫做法,是透過人頭(例如:香港商人)或地下管道(即:地下錢莊、澳門賭場)把錢匯到香港,然後開戶口買賣港股、基金、保單、豪宅(提示:西九四小龍),又或者是透過香港的金融體系,把錢轉移到西方國家,注入海外的小金庫。今時今日,大陸黑錢南下的渠道很多,要避開資本管制並不困難。地下直通車,早已開通多時。法庭版的洗黑錢個案,一百幾十億是平常事。

擾亂金融
2007 年 10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10/blog-post.html
節錄:萬一「擾亂金融」的是中國共產黨或者是權貴的嘍囉又如何?具體罪行包括:港股「大陸化」,國產大戶以掃 LV 的精神掃港股:同一間公司的股份,香港的 H 股便宜過大陸的 A 股,監管水平亦高過大陸,閉眼掃之可也。就算買錯亦無所謂,反正交易完畢之後,資金可以借香港的金融體系轉移到世界各地,為日後出走鋪好後路。國際金融中心淪為洗黑錢中心,無眼睇。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越來越似澳門賭場貴賓廳。如果香港是一盤生意,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錯,「自由行」可以幫你「交數」(達成銷售指標),交租出糧,燈油火蠟,向股東交代。表面上,高增長概念,股價上升,前景向好(但是近期「自由行」的消費力開始放緩)。代價卻是:喧嘩吵鬧,烏煙瘴氣,黑錢氾濫,北姑橫行。這種情況,商學院語言,叫「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

東尼(一)
2010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4/blog-post.html
節錄:東尼 (Tony Measor, 1933-) 應該是香港知名度最高的鬼佬股評人。東尼的投資哲學非常 Old School、王道、正路。他主張「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發掘有潛力但是現階段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 (Buy and Hold),即是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1930-) 的那一套。上一代阿媽教女兒揀老公,也是這樣的。

前記者(三)
2011 年 8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346.html
節錄:紅色貴族中,有一個獨特的族群,出自外交系統。他們也許是前外交官,又或者是外交世家的後人,通常是放過洋的海歸派、太子黨。他們集合家庭背景、人脈關係、高等學歷、外語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多項優秀條件於一身,因此頗受跨國金融機構(特別是機構投資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歡迎。

天讎、革命之子、國民教育
2012 年 9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5.html
節錄:每隔一段日子,便有勇於反抗的孩子,被誣捏為紅衛兵。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因為發起反對國民教育運動,感動全香港,被二奶電視台、紅色英文早報、女高官以及一眾「梁粉」(梁振英的粉絲)不斷地抹黑,認定背後一定是有人撐腰、擺佈和策劃,令小孩子變成紅衛兵,正在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本地生的入大學之路,也開始出現一些或明或暗的政治審查(例如:國民教育、隱含政治立場的古怪試題)。而隨著大陸資金接管的行業(例如:能源、電訊、航空)越來越多,政治立場開始成為一個入行障礙,又或者是職場上自動分流的其中一個條件。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據說頗受中資機構的歡迎,因為他們不會支持「佔領中環」。香港,越來越似西藏或新疆: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土著都受制於一些紅色背景的外來者。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入行障礙(一)
2012 年 1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7.html
節錄:也有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抬高樓價和大舉殖民是阿爺的陰謀 ――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敢結婚,大陸蝗蟲卻不斷湧來港產子,長遠來說是替香港換血,再配合洗腦教育,令這個地方變得容易統治,亦即是對付西藏和新疆的那一套。學院派的看法,是年輕人不敢結婚,將會導致人口老化,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政治人物無力改革,擔心香港將會步日本的後塵,成為另一個絕望之城。

20/04/2015


2015年4月11日星期六

嘆十聲


鄧麗君 (1953-1995) 的遭遇,說明帶眼識人的重要。

她的朋友林青霞去年年底在香港出書,披露台灣男影星秦祥林曾經同時追求影后和歌后。表面上,兩個女人是閨蜜,其實是疑似情敵。張愛玲的名言:「女人都是同行。」這個例子讓男人明白,為何女性之間的情誼如此脆弱,可以突然翻臉。

上星期輪到世紀賤男成龍。他在大陸出書,披露當年跟鄧麗君交往的經過,還斷言跟她分手是正確的決定。男人公開數落已逝的前度,是非常缺德的行為。結果鄧麗君的哥哥開腔,叫成龍不要再消費她。在網上世界,罵成龍的人多不勝數。

對於一個十來歲就開始唱歌養家的女孩子來說,渴望愛情,不難理解。很多女人都是這樣的,工作辛苦,事業不順,遇上瓶頸,很想找個男人依靠,又或者替自己鋪一條後路,回歸家庭。結果嫁錯老公生錯仔,拖拉數年終於離婚,然後再花數年時間復原。到準備好的時候,卻發現潮流已變,後浪已經站穩陣腳,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後只能靠邊站,又或者移民、創業、轉行。這種女人,娛樂圈多的是。鄧麗君沒有跟成龍發展下去,是她的福氣。這種男人,不要也罷。

現實世界,商業社會,真情難覓。工作上認識的人,不免牽涉利害衝突、金錢物質、權力階級,不便交心。至於在學校認識的那一群,已經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思想容易出現距離,又或者生活重心轉移,再沒有共同的話題和語言。舊的已去,新的不來,人際網絡萎縮,孤獨老人就此形成。難怪養寵物的單身人士越來越多,因為至少有個說話的對象。向貓狗傾訴心事,無須擔心被出賣。小動物不懂人言,而且一般來說壽命比主人短,絕對不會在閣下死後出書爆料,安全系數非常高。

出賣故人以外,林青霞和成龍的新書,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老牌大學舉行發布會。林青霞的新書發布會在香港大學舉行,而成龍的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都是華人社會的百年老店,如今卻淪為缺德之人的宣傳平台,讓他們宣揚自己的「成功之道」。難怪稍為見過世面的富商和高官,都把孩子往外國送。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明報>多媒體頻道:林青霞憶秦祥林怎樣追求她 (2: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VlzIBLQPl4
這是林青霞新書<雲去雲來>的發布會,時間是 2014 年 11 月,地點是香港大學。

Yes 娛樂:成龍出書口誤引笑場,自嘲講話太多頻遭誤會 (2: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1Nd9PWc-rA
2015 年 4 月 7 日,成龍攜新書<還沒長大就老了>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講座。書中不僅談到林鳳嬌與房祖名,還揭露與鄧麗君曾有過的一段感情,他說分開是最正確的決定,因為一開始兩人的性格就不同。

鄧麗君:<嘆十聲> (4: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aYo1oB6j4
TVB 製作的 MV ,香港人一定認得。聲帶是現場演唱會錄音,所以開頭有掌聲。

鄧麗君:<原鄉情濃>(3: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82-2i6fe8
鄧麗君和林鳳嬌曾經為同一部電影效力。這是李行執導的台灣電影<原鄉人>(1980) 的插曲,女主角是林鳳嬌,男主角是秦漢。故事根據台灣的客家籍作家鍾理和 (1915-1960) 的短篇小說<原鄉人>及其個人經歷改編而成。這首<原鄉情濃>是山歌風格,王菲曾經翻唱,在 YouTube 可以找到她的版本。

黃鶯鶯:<葬心> (4: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EwLV1UW-gg
這是關錦鵬電影<阮玲玉>(1991) 的主題曲,畫面是阮玲玉的照片和劇照,張曼玉憑這部電影奪得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黃鶯鶯(又名:黃露儀,英文:Tracy Huang)來自新加坡,曾經跟香港的關正傑合唱(提示:愛你不分早晚)。

林子祥:<丫嗚婆> (2: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DD1Xz6Z6o
「丫嗚婆」是粵語,解作醜女。歌詞是林振強(林燕妮的弟弟)給男士們的忠告:If you wanna be happy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don't you make a pretty woman your wife. So for my personal point of view, get an ugly girl to marry you!

Rod Stewart - I was only Joking (with lyrics) (6: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0ldxVoO_s
這首 Rod Stewart 名曲發表於 1977 年,歌詞寫男人的成長與辛酸,似林振強的風格,例如:Now you ask me if I’m sincere. That’s the question that I always fear. Verse seven is never clear. But I’ll tell you what you want to hear.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林青霞自揭俾秦祥林呃
蘋果日報 2014 年 11 月 10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110/18929427
節錄:剛踏入 60 歲的大美人林青霞,昨日一身高貴黑裙出席在香港大學舉行的<雲去雲來>新書發佈講座。青霞指當年拍電影<真白蛇傳>時,秦祥林向她展開追求,但自己未接受,後來到巴黎剪綵,秦祥林說也要去巴黎,兩人便相約在巴黎見面,青霞以普通話說:「我在巴黎等了一星期,電影公司老闆叫我走,我想,莫非他跟別人來?然後我回到台灣,報紙說他跟鄧麗君去巴黎。我不介意,一點都不介意,因為那是鄧麗君,而且我沒答應他追求呀!之後有一次見到鄧麗君,但因為當時有記者在場,我對住記者很害羞,於是走開去另一邊,沒有跟鄧麗君打招呼,之後鄧麗君說我好像怕了她、避開她,我很難過。」

新浪新聞:(鄧麗君)三哥鄧長富:別再消費她!
2015-04-06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406/14126401.html
節錄:成龍推出自傳暢談情史,從林鳳嬌、吳綺莉到鄧麗君的戀愛故事曝光,他自認與鄧個性南轅北轍,分手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書籍預計 7 日出版,鄧麗君三哥鄧長富表示成龍並未事先告知,且妹妹過世 20 年,內容真實性無法查證。有回鄧麗君要求單獨吃飯,他們抵達氣氛浪漫的法式餐廳,但半小時內掃光食物,他叮嚀她:「從今以後別再帶我到這家餐廳了。」小細節即能看出兩人個性差異。某日她想見面,正與好友聊劇本的成龍請她待在一旁,一個小時後她默默離開,接著撥給成龍說:「我看你並不需要我,你就跟你的兄弟們在一起吧。」

維基百科:李行電影<原鄉人>(198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E%9F%E4%B9%A1%E4%BA%BA_(%E7%94%B5%E5%BD%B1)
節錄:<原鄉人>是一部 1980 年出品的台灣電影,根據台灣客家籍作家鍾理和的短篇小說<原鄉人>及其個人經歷改編而成。導演:李行,主演:秦漢、林鳳嬌。影片獲得 1981 年第 18 屆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翁清溪作曲、鄧麗君演唱)、童星(鄭傳文),並獲最佳音樂、音效的提名。

維基百科:鍾理和 (1915-196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D%BE%E7%90%86%E5%92%8C

相關的文章:

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2007 年 5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5/blog-post_24.html
節錄:這樣的女人,可以叫阮玲玉、周璇、鄧曼薇(小明星)、梅艷芳或者鄧麗君。她們的情感,豐富而脆弱,不落紅塵,沒有男人可以承擔得起。她們註定無法成為歸家娘,只能孤身走我路,一輩子寄身舞榭歌臺,在鏡花水月中尋找慰藉。花落人亡之後,空餘婉約音容,供後人憑弔。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收數的女人
2013 年 7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html
節錄:今年是鄧麗君 (1953-1995) 的六十歲冥壽,中港台三地有不少紀念活動。小時候聽她唱<你怎麼說>,只覺得這位台灣阿姨的聲音嬌嗲甜膩。長大之後,見過拜金女嗲老男人,聽懂了歌詞的弦外之音,明白是酒家女勒索歡場常客,但是用撒嬌的語氣道來。到底是台灣女人,就算是敲詐男人,也不失溫柔。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要向商界籌款,少不免要向生意人賣賬,收錢前後奉送榮譽學位,同時協助生意人進行「形象工程」,即是扮演「儒商」。大學本來是思想交流的地方,因此,有些學院官僚會用言論自由或者學術自由做藉口,不加選擇,不設底線,美其名叫百花齊放。結果是:大學淪為某一方勢力的宣傳平台,某君專用的後勤中心,某個大白象工程的 Special Investment Vehicle (SIV),又或者是進行利益交換和輸送的渠道。

11/04/2015

For the first comment: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2015年4月3日星期五

疑似地產商


問題 1:市區重建局(市建局)、領匯(港股編號:823)和港鐵(港股編號:66)有何共通之處?答案:疑似地產商。市建局用公帑和公權力收地,拆掉舊樓,然後與地產商合作發展豪宅,低價收樓,高價出售,利潤可觀。領匯近年開始轉型成為地產商,夥拍南豐投得觀塘一幅商業地皮,又把缺乏升值潛力的幾個本地商場放售,然後北上收購大陸的商場。至於經營集體運輸系統的港鐵,過去經常跟地產商合作發展車站上蓋的商業或住宅物業,可以說是副業,又或者是一種變相的補貼(即:作為大股東的政府透過批出土地,去補貼一間上市公司。)而港鐵跟領匯一樣,都利用在香港累積的經驗(即:經營鐵路、翻新商場)北上進軍大陸市場(即:用香港的利潤補貼大陸的業務)。這一招,也是香港地產商的慣技。而緊隨市建局、領匯和港鐵的步伐,近年開始變得有點像地產商的,還有定位本是提供可負擔房屋(公屋和居屋)的香港房屋協會(提示:綠悠雅苑)。換言之,擁有地產發展商思維的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又或者是沒有地產商之名但是擁有地產商之實的上市公司,好像越來越多。亦即係話:香港地,唔做地產,揾唔到食,賺唔到錢。(粵語:不涉足地產行業,無法在香港生存或發達。)

問題 2:三間機構之間有何關連?答案:市區重建局的主席蘇慶和是領匯的前行政總裁,由 2013 年 6 月 15 日起接替張震遠出任市建局主席,任期三年。蘇慶和與張震遠同為梁粉,曾於參選造勢大會為梁振英站台。蘇慶和擔任領匯的行政總裁期間,曾多次被商戶投訴大幅加租,即是無良包租公。而近年開始轉型成為地產商的領匯跟港鐵一樣,都是備受政治壓力的上市公司。常見的指控: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而犧牲小市民的利益,政府官員以機構已經上市(社運人士的說法:公產私有化!),需要向小股東交代,又或者必須擁有決策方面(尤其是定價)的自主權作為藉口,就算手頭上依然持有公司的股份(提示: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亦不願意干預公司的日常運作,又或者把問題推卸給個別的董事局成員(官府代表)就算。另一個重要的關連:香港奉行自由市場,政府無法左右各大地產商的售樓計畫,要增加整體的房屋供應,回應市民的置業訴求,就必須得到市建局和港鐵(以及房委會和房協)的配合,這是否意味著處於弱勢的特區政府必須容忍這些機構的嚴重缺失(例如:港鐵繁忙時間服務水平下降、市建局考慮把收樓工作外判給疑似黑社會),然後在調查重大事故(即:工程延誤)的過程中,把罪人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自己想。這種合作關係,很像年輕一輩的港式怨偶 ―― 因為需要對方幫手供樓,於是遲遲不願離婚,寧願繼續吵架或冷戰。幾時才可以分手?視乎誰比誰更需要這段關係,又或者誰比誰更缺乏耐性。

人為的裝置

表面上,「疑似地產商」是官府的合作夥伴或施政障礙。但是想深一層,極有可能是人為的裝置。是香港人都知道,越高級的政府官員,越懂得尋找不做事的藉口,因為這是最具備成本效益的工作態度(即:港式攻略)。從陰謀論的角度看,是否有人靠建立起一堆獨立王國(即:專門收留退休高官的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和所謂的自由市場、商業原則,來掩飾跟某些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或金融界)之間的利益輸送與交換(例如:強積金、自願醫保),有待查證。被傳媒揭發的,只不過是手影(提示:許仕仁+新鴻基地產),並非全部的真相。可以肯定的是,地產行業是鴉片,而香港中毒太深,誰人做特首都難以摧毀地產霸權。鬥地主?只不過是電腦遊戲,又或者是某個統治集團內部的派系鬥爭的延伸。這種情況也說明了八十後為何要上街,因為除了地產金融之外,他們沒有其他的出路。連掌握權力和財富的大人也要繼續吸毒(即:依賴地產),你叫兩手空空的年輕人可以怎樣?流動式的街頭抗爭(例如:旺角鳩嗚團)於是成為常態。

事情還可以有另一種的解讀方式:這些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本來就是處於資本主義制度裡面的灰色地帶,官不官,民不民,有時服從商業原則致力提升效率追求利潤,有需要的時候又可以抬出使命宣言做擋箭牌,性質非常 Fluid(即是:液體化、容易變動)。視乎誰人上台執政,職責範圍有如橡皮,可以放大縮小。回歸之後,從董建華到曾蔭權再到 689 ,香港的管治理念和經濟政策不斷左搖右擺,不少的公營及半官方機構的職責範圍一變再變,再加上當權者不斷安插自己友(可以是政治酬庸又或者是負責奪權的臥底),結果令到這些公營及半官方機構目標模糊、人事複雜、山頭林立(例如:醫管局),容易爆發權力鬥爭或管治危機。過去的例子:九鐵風波(提示:田北辰+黎文熹)。近期的例子:市建局(提示:譚小瑩+蘇慶和)。其他的例子:香港按揭証券公司(從向銀行收購按揭貸款組合變成向中小企提供融資以及推動逆向安老按揭)、香港貿易發展局(從協助香港出口商品拓展海外市場變成推動港商拓展大陸市場),這兩個機構也經常被業界(即:商業銀行、展覽商)指控為與民爭利,利用公帑作不公平競爭。

香港是個不談理念的商業社會,卻搞出那麼多聲稱用來彌補官府和商界不足的公營及半官方機構,所反映出的問題,是當權者面對眼前複雜無比和盤根錯節的利益矛盾,一籌莫展、藥石亂投、章法全無,再加上高級公務員暗中消極抵抗(因為他們明白,特區行政長官跟九十年代以來的日本總理一樣,任期不會太長,甚至可能中途鞠躬下台),於是退而求其次,在官僚制度以外另起爐灶,建立一堆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動作(例如:強積金半自由行),以為是權宜之計,又或者是應酬民意,結果替自己製造出更多的難題,甚至是大災難,而負責付鈔或承擔後果的,是納稅的中產階級、沒有選票的小市民。身陷困局多時,但是找不到出路,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也是問題的真正根源。至於樓價飆升,年輕人無力置業,上街露宿抗爭,只不過是表徵。這個城市,鴉片起家,中毒太深,血氣失調,脈像紊亂,容易被庸醫斷錯症,然後死得不明不白。

插圖來源:
http://belegal.com/wordpress/buying-property-in-spain-in-my-own-name-or-using-a-company/

YouTube 精選:

謝安琪:<囍帖街> (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bFn81Jj80
關注市區重建的團體批評,譚小瑩與蘇慶和一樣視市建局為發展商,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蘇比譚去得更盡。譚小瑩任行政總裁期間,灣仔利東街(印刷結婚囍帖的小社區)被市建局改造成豪宅區。這首歌寫昔日的囍帖街,歌詞出自黃偉文,曾經被免費雜誌 HK Magazine 翻譯成英文,用於舊區拆遷重建的專題報導之內。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行政長官 2015 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5/chi/p64.html
節錄:第 64 段:樓價上升,市民的相對購買力下降,中低收入家庭購買居屋或其他資助單位的需求明顯增加。 2012 年年底房屋協會(房協)預售「綠悠雅苑」,上個月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預售 2160 個新建居屋單位,市民反應均極為熱烈。因此,政府有必要積極探討透過房委會、房協、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等公共或非牟利機構,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選擇和置業機會。

Yahoo 財經香港:
趣遊樓市:市建局是幹甚麼的?(作者:脫苦海)
2015-04-01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趣遊樓市】市建局是幹甚麼的?(脫苦海)-092202938.html
節錄:每一個公營機構都應該有特定的工作範圍,否則就不會出現多個公營機構,例如房委會的前身房屋署是用作興建出租資助房屋,後來才參與居者有其屋;而房協則是一個非牟利機構,提供可負擔的房屋及相關服務;市建局顧名思義,就是做市區重建以及活化社區。而一向以來市建局高價出售重建物業,目的就是為補貼一些虧損項目以及無法回本的社區活化工程,是講得通的;業主需求主導是應用市建局法定權力,協助部份業主重建物業,甚至一些重建項目,亦是在早知虧損的情況下進行。公營機構成立的目的,就是以補自由市場的不足,如果連法定收樓的權力也交由私營執行,一來法定組織成立目的已盪然無存,二來又要與私人市場爭逐利益,實在是說不過去的。不過最離譜的是,要求市建局連資助房屋都要提供,那麼市建局究竟是法定機構、發展商,還是資助房屋提供者?最終,面對這一筆胡塗賬,正本清源是思考市建局的角色,否則今日走一個行政人員,他日其他人也會無所適從,以至於整個機構,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

市區重建局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http://ura.org.hk

HK Magazine – There goes the Neighborhood
By John Robertson (Oct 9, 2008)
http://hk-magazine.com/city-living/article/there-goes-neighborhood-1
Extract: There’s no question Wan Chai is booming. But a number large-scale development projects could jeopardize the area’s historic charm.

HK Magazine – Our Town
By Winnie Chau (Oct 9, 2008)
http://hk-magazine.com/city-living/article/our-town
Extract: On the morning of Boxing Day last year, May Je had been starving herself for over 60 hours. The reason? She was protesting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tear down Lee Tung Street, otherwise known as Wedding Card Street.

HK Magazine – Kay Tse
By Grace Tsoi (Oct 25, 2012)
http://hk-magazine.com/city-living/article/kay-tse
Extract: She became a household name when her 2008 song “Wedding Card Street,” about the redevelopment of Wan Chai’s old-fashioned Lee Tung Street, became a major hit. Attacks from the media and problems with her record label, however, have made Tse’s road to stardom a rocky one.

田生集團有限公司
http://ir.sinodelta.com.hk/richfieldgp/

香港網絡大典:田生地產
http://evchk.wikia.com/wiki/%E7%94%B0%E7%94%9F%E5%9C%B0%E7%94%A2
節錄:田生集團主要從事舊樓收購,然後把併購完成的舊樓或地盤售予發展商或自己發展。 2007 年,田生集團透過全美國際借殼上市, 2007 年 9 月公司改名為田生集團有限公司,以經營地產業務為主。田生地產的收樓方式,引起不少網民非議。而田生集團之目標樓宇時常出現各種治安問題,如單位無故斷水斷電、鄰近空置單位無故起火,或遭潑屎水等事件,亦令不少網民把矛頭直指田生地產。

維基百科:田生集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0%E7%94%9F%E9%9B%86%E5%9C%98
節錄: 2011 年 6 月 1 日田生集團刊登網上廣告,招聘有四年以上工作經驗,具有長者服務經驗之註冊社工。為此,有社工質疑田生若聘請社工協助收樓,有違專業守則,並在 Facebook 上召集同工一人一信「應徵」該職位,但應徵信內容實為抗議。其後,社工總工會加入反對。發起抗議社工指出根據<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社工有責任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首要責任是向服務對象負責,但社工若受聘於收購公司,兩者的價值觀一定有衝突,稱「假如社工衡量過對象需要,認為留於原居地較好,但公司的目的卻是用盡方法逼他走,試問怎樣協調?」田生其後發佈聲明解釋稱,其公司經常遇到有特別援助需要的年老居民,他們多數不太了解由政府提供的服務及措施。因此,公司計劃聘請一位社工,以了解此類居民的需求。

領匯 The Link(港股編號:823)
http://www.thelinkreit.com

領匯監察 The LinkWatch
http://www.linkwatch.hk

曾淵滄專欄:領匯變身好壞參半
蘋果日報 2015 年 1 月 29 日
節錄:領匯(港股編號:823)終變身地產發展商,成功聯同南豐以近五十九億元,呎價六千六百三十元投得九龍東的商業地皮,領匯作為房託基金而當地產發展商,估計不會像其他地產發展商那樣,將單位一個個出售,而是用來收租,過去領匯就買過三個商場來收租,也出售房委會留下的五個商場。領匯出世後政治包袱不輕,至今仍常有政治人物到其辦公室門前示威,抗議加租,連賣商場也有人抗議,因此,買商場、賣商場至再當地產發展商,領匯正在努力丟掉政治包袱,但我還是喜歡有政治包袱的領匯,到一天完全沒有政治包袱時,租金水平將與市場租金水平看齊,目前年年加租情況將不能保持,租金將跟市場的升跌步伐,如此一來,領匯與其他房託將沒有分別, PE、股息率也會與其他房託看齊, PE 會下跌而股息率會上升。目前,領匯就因為有很重政治包袱,加租不能加到盡,不加到盡的好處是不論經濟狀況如何,領匯都能年年加租,因為年年加租之後的租金,依然低過市場的正常水平。

曾淵滄專欄:領匯北上考驗功力
蘋果日報 2015 年 3 月 27 日
節錄:過去兩年,領匯(港股編號:823)不斷地尋求新突破,賣掉手上房委會留下的公屋商場,買入私營商場,現在更進一步進軍內地,日前宣佈以 25 億元人民幣買入北京中關村的商場歐美滙。今日中國各大小城市已出現商場過多、供過於求現象,過去十年我多次帶領城大 MBA 學生到內地多個城市研究商場的經營、管理問題,故供過於求、管理落後的現象看得多,領匯的強項就是把管理落後的公屋商場變身,中關村是北京的矽谷,地點算是中等,不是人頭湧湧的王府井大街,但是消費力強,以收購價計算回報率 6 厘,扣除融資成本後,應能為領匯的股東增值,但關鍵是領匯能不能發揮其強項,改造這個商場,提升租戶服務水平與賺錢能力,當然最後就是提高商場的租值。

林本利:港鐵霸權 政府一手造成
蘋果日報 2014 年 3 月 4 日
節錄:自從 2007 年地鐵和九鐵合併成港鐵後,除了鐵路事故增多外,港鐵與地產商合作興建大量發水樓圖利、濫收管理費、出賣八達通個人私隱圖利等事件,都對港鐵的公眾形象構成負面影響。筆者對兩鐵合併一直有所保留,認為合併後港鐵控制的資產超過 2,000 億元,再加上未來五條新鐵路的發展權都交由港鐵負責,公司控制的資產很快便達到 4,000 億元。港鐵急速膨脹,現在每日乘客量達到 500 萬人次,佔整體公共交通乘客量超過四成。日後新鐵路相繼落成後,估計市場佔有率更會超過五成,港鐵是否有能力應付需求?一旦出現嚴重事故,或者工潮,又如何找足夠公共交通工具去接載市民上落班?港鐵不單主導公共交通,在地產市場上亦是市場主導者,與各地產商合作發展的住宅物業,估計佔每年平均供應量的三至四成之多。眾所周知,港鐵大部份利潤來自物業發展、出租和管理,鐵路服務所佔的比重不高。在商言商,為着小股東利益,港鐵批出發展權時當然會數算清楚,扣除補地價及地產商分賬後,能否取得合理回報,沒有責任去響應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政策。港鐵在公共交通及地產市場上建立的市場權勢,明顯是由政府一手造成。當日政府為了整頓九鐵管理層,主動要求兩鐵合併,將九鐵的資產和土地以半賣半送方式交給地鐵管理和發展,並沒有考慮到合併後的港鐵能否有效管理和營運龐大網絡,維持過去良好的服務質素。

財經茄哩啡:地主鐵路(上)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2011/06/blog-post.html
原載:2011 年 6 月 2 日 am730
節錄:今期開港鐵(港股編號:66)。發展商惡,鄉議局惡,香港最惡地主,叫港鐵。除咗數碼港同迪士尼,幾乎每一塊土地,賣出私人市場經營,都要公開招標,港鐵係唯一一間,唔使競爭又可以坐擁大量靚地嘅地主,發展商人人可以得罪,就係唔可以得罪港鐵,否則新鐵路走線可能走咗去隔離樓盤,新站出口可能開喺行家個商場。發展商錢多,經濟上惡得起;鄉事派票多,政治上惡得起;港鐵做得成香港最惡地主,純粹因為個大股東戇居居。可能大家冇為意,過去十年,財政司司長呢個位,已經有四條友坐過,換人頻率,可能係發達經濟體系當中最高,期間經濟大起大跌,當財爺一職淪為政途野心跳板,當理財哲學失去連貫性,當公共財政政策五時化六時變,港鐵就係咁變成今日之怪物。( Auntie 的評語:這位高人叫順叔,行文市井,但係爛口得黎好有智慧,他的文章頗具參考價值。)

財經茄哩啡:地主鐵路(下)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2011/06/blog-post_03.html
原載:2011 年 6 月 3 日 am730
節錄:今時今日,大家係時候問吓,港鐵(港股編號:66)存在最大目的係乜。七十年代政府開始起地下鐵路,因為路面交通太擠塞,要一個鐵路系統方便市民出入,同時配合市區規劃及房屋政策,提供公共空間及連接區內通道,地鐵更加係警隊唯一跨界警區,咁多政策任務,簡單一句,其實為咗「服務香港市民」,但私有化後的港鐵,同呢個最根本目的,越行越遠。港鐵舊年收入增加 57% ,去到 295 億,變化咁大,因為香港以外鐵路項目開始營運,包括北京杭州深圳甚至遠至英國瑞典澳洲,海外鐵路附屬公司攤分收入,激增近 9 倍,去到 101 億,不過計埋折舊等,稅前利潤得 1.5 億,即係賺得 1 巴仙多少少。港鐵從來冇講到香港以外鐵路項目,總資金投入咗幾多,但係一年收支均以百億計,斷估放咗唔少錢落去,呢個亦解釋咗,點解港鐵近年盈利勁升,但係派息又極孤寒,因為好大嚿錢,拎咗去內地及外國擴張業務,相關生意,目前已經佔港鐵收入三分一,比重未來極有可能超過一半,香港政府應該全面檢討港鐵「放眼世界」,對股東係咪有利,港鐵仲係咪服務緊香港市民,算唔算不務正業。深圳北京等地鐵項目,冇地產補貼,港鐵都有信心做,仲視為重要增長來源,如果係咁,港鐵自己地頭做嘢,冇理由仲要吓吓伸手攞地,換句話講,港鐵根本唔需要地產項目盈利支持鐵路發展,但需要地產收益令條數繼續靚仔。

維基百科: 2006 年九鐵人事變動風波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6%E5%B9%B4%E4%B9%9D%E9%90%B5%E4%BA%BA%E4%BA%8B%E8%AE%8A%E5%8B%95%E9%A2%A8%E6%B3%A2

港鐵 MTR
http://www.mtr.com.hk

香港房屋協會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http://www.hkhs.com/chi/business/renhousing.asp

香港按揭証券有限公司
The Hong Kong Mortgage Corporation Limited
http://www.hkmc.com.hk

香港貿易發展局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http://www.hktdc.com

相關的文章:

瓣數多(四)
2014 年 10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1.html
節錄:香港幾間華資地產商,都是綜合企業 (Conglomerate)。發展過程,大同小異。七十年代賣樓起家,上市之後作橫向式多元化發展。最初是拓展與地產相關的行業,例如:物業管理、零售、酒店、交通、公用事業。踏入九十年代,則順應潮流進軍電訊、科網和傳媒行業。中間又可能利用香港的賣樓收入,收購海外的基建項目。結果幾十年下來,公司慢慢演變成為一個以地產為主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從地產商的角度看,多元化發展有以下的好處。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地產商的必殺技,是對時機的掌握,懂得如何鑽(法例的)空子,以及跟官府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即:官商勾結)。跟其他國家的地產商比較,香港的地產商不見得特別有競爭力,因為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證明,它們的業務範圍大部份局限於香港,頂多是北上拓展大陸市場。但是來自香港市場的豐厚利潤,卻足以填補地產商在其他範疇又或者是海外業務(例如:能源和電訊)的虧損。

出口術(二)
2012 年 6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23.html
節錄:出口術,也有高低之分。如果任志剛是高手,一開口便驚動金融市場,那麼,香港的現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及偉大祖國的中國影帝溫家寶,都是「低手」。他們的評論,沒有人會認真對待。港式粵語:「小學雞,得啖笑!」即是:幼稚兒童跟大家開玩笑。不約而同地,曾俊華和溫家寶的剋星,都是地產商。

有鬼用
2013 年 11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28.html
節錄:如果港鐵是享受政府補貼的公營地產發展商,那麼,管理二百個公屋商場和停車場的領匯(港股編號:823)便是無良包租公,也是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的反面教材,適合作為 MBA 課程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y)。領匯似美國的 Wal Mart ,即是被思想左傾的社運人士恨之入骨,但同時成為個別股評人或基金經理的愛股。這隻股票,似榴槤,或極愛,或極恨,沒有中間路線。社運人士向來視領匯為「地產霸權」的代表,罪名如下。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拋書包
2008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html
節錄:開埠一百六十年以來,東方之珠從來不是搞學問的地方。香港人能夠在國民黨、共產黨、英國人以及一大群來歷不明、各懷鬼胎的外國人之間生存,靠的是見風轉舵、鑑貌辨色、欺上瞞下,以及兩面食價的買辦本領,不是靠正確理解和詮釋任何學問。開明的英國人容得下各門各派的大師和弟子,底線是他們不能教本地人推翻殖民地政府。而務實的廣東土著只顧搵錢,大部份時間懶得理會這群過客。

OPM (Part 3)
2012 年 7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7/opm-part-3.html
節錄:面對權傾天下的利益集團以及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官員沒有解決問題和推行制度性改革的勇氣與智慧,但是卻坐擁巨額儲備以及分配資源的權力。於是動不動就掟(拿)一大舊(堆)錢出來,成立一個甚麼基金或者法定機構 (Statutory Bodies)。由於欠缺監管,再加上人事任命出現偏差(被某個利益集團所壟斷),於是那個甚麼基金或者機構,很快淪為職業騙子的自動提款機 (ATM)。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交數(一)
2013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3.html
節錄:公營的大學與醫院,基本上是政府部門的延伸,依賴官府撥款(部份也有自行籌款的能力)。因此企業文化跟政府部門大同小異:員工眼中只有上司或老闆,看不到服務對象。反正公營部門提供的服務帶有壟斷性質,是施捨窮人的冷飯殘羹,客戶別無選擇,註定要忍受官僚主義和晚娘面孔。廣東話的說法:「鬼叫你窮呀!有本事,你去幫襯私家呀笨!」(誰叫你窮!有錢請光顧私營機構!)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攻略」是對「交數」文化的消極抵抗,也是一種非常犬儒的生活態度。既然無法推翻強迫我做交數工具的各種社會制度,以及避開執行這套制度的各色人等(官府、老闆、上司、老師、父母、伴侶),唯有敷衍了事,盡量減少付出,就當是向制度進行小規模的報復,好讓對方明白我的不滿,但是又不會立即把我拉去打靶,也無法懲罰我的小奸小壞。北方人的說法:好死不如賴活。

03/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