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星期三
中史老師
如果港大文科女生的出路,不再是政務官,而是色情片的女主角(提示:大波 Candy),那麼中大文科男生去新界區的戲院觀看日本色情電影,就更加閒過立秋(粵語:雞毛蒜皮)。問題在於中大文科男生的職業 ―― 他是可憐的中史老師。
對中大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創校先賢包括幾位避秦新儒家,在大陸變色前夕南下香江(提示:錢穆),哀花果之飄零(提示:唐君毅),試圖保存中國文化的香火,即是傳燈。據說幾十年前有人教書時罵毛澤東(提示:牟宗三)。換了今天,紅色勢力進駐校園兼插手校政,也許教席不保,然後又會有人跳出來唱黃友棣作曲錢穆(圖右)寫詞的校歌(提示:手空空,無一物),今次應該不是用離岸公司囤地的會計系畢業生劏房波(陳茂波)。萬一閣下太年輕,或者翻牆而來,不認識錢唐牟諸君,請上網。
壞男人 7 號
回頭說這位文科男生(下稱:壞男人 7 號)。壞男人 7 號其貌不揚,出身寒微,沒有家底與人脈,文科學歷在商業社會又不怎麼值錢,畢業之後,浮浮沉沉,最後找到一份教書工作,在一間屬於 Band 2 尾或 Band 3 頭的中學教授中國歷史,解決生計,但是不敢奢望有甚麼事業成就,向上流動就更加談不上。這種條件的港男,很難找結婚對象。然而,就算你願意向現實屈服,也是無法擺脫社會制度的壓迫。
中史科被廢(失去必修科地位)的那一天,7 號心情鬱悶,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男人心情欠佳的時候,就容易沉迷酒色或賭博,7 號也一樣。下課之後不想回家,迷迷糊糊,遊遊蕩蕩,結果蕩進一間新界區的電影院,買了一張門票,可以在同一日之內,無限制地觀看多部日本色情電影。換言之,你可以由早看到晚不出來,在淫聲浪語中徹底忘記殘酷現實,又或者讓下半身發揮原始本能,亦即是關掉腦袋的思考功能。對,男人身上的血,只夠支持一個器官的正常運作,那是 Robin Williams (1951-2014) 的名句。這種電影院發源於日本,由於地點欠佳,設備陳舊,觀眾老化,只能長期播放色情電影,靠不懂上網的好色老翁支持,勉強經營下去。
由於關掉腦袋, 7 號忘記了教書先生的頭號守則:做壞事必須選擇一個遠離學生或家長的地點。他拖著發軟的雙腿離開電影院的時候,一張熟悉的臉孔連跑帶跳衝過來,大聲叫:「阿 Sir 乜咁啱呀!」(港式粵語:老師這麼巧呀!)對,是他的學生,還沒有脫掉校服。看見熟悉的校服, 7 號嚇醒了,立即回魂,把學生拉進茶餐廳,請他吃了一頓飯,用大哥哥的語氣跟他分享性經驗和進行性教育,費一番功夫,總算封住性早熟小男生的大嘴巴,沒有在學校中公開這件事。至於 7 號有沒有洩漏考試試題,自己想。(提示:逃學威龍+安史之亂)吸收教訓,7 號從此不敢再踏足電影院,而是躲在家中看 AV。事業上,他試圖轉型教通識科,那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原因?是香港人都知道,中史、中文、通識、基本法,都不過是改頭換面的國民教育,港式粵語叫「斬件上」,即是把肉類切開上碟,是(以港大校友為骨幹的)特區政府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投誠示忠的古惑招數(即:投名狀)。所以高官和富商的孩子,不會在香港讀書,洗腦是窮孩子的專利。台灣人的說法:「人家的孩子死不完。」
對, 7 號很「柒」(註釋:香港的舊式雜貨店把 7 寫作「柒」,港式粗言罵男人「欠柒」是指已經去勢的太監、奴才、走狗,例如:689)。他不但缺乏警覺性,而且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誤交損友。上述這個故事,是他的豬朋狗友壞男人 8 號在飯局中告訴我的,他們經常一起幹壞事(自己想)。8 號說,那種戲院,設備陳舊,燈光昏暗,地面濕滑,出入要很小心。我把話挑明:「你想同我講(粵語:跟我說)精盡人亡?」8 號笑住轉身,走入男廁,清點存貨。男人的煩惱,離不開那話兒。
插圖來源:
圖左: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76/21/1895/123227806.jpg
圖右: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錢穆
YouTube 精選:
電影<逃學威龍 1 >:周星馳出貓衰左(粵語版)(6: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eRGUxP168
中史測驗:平定「安史之亂」的唐朝名將是誰?「牛李黨爭」是甚麼?
陳秋霞:<偶然> (2: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Y1ytYp6ck
如何令肉麻情詩變得動聽,答案是音樂。陳秋霞替徐志摩的<偶然>譜曲兼主唱,救了不少老一輩的中文老師。這首歌出自電影<秋霞>(1976),由陳秋霞和鍾鎮濤主演,當年陳秋霞 19 歲。這首歌成為她的代表作,日後被多位年輕歌手翻唱。
張清芳:<偶然> (4: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Sa3MVdY3I
這是張清芳的版本,她出過一張專輯,翻唱別人的歌。這個 MV 在上海取景,由外白渡橋開始。香港的葉麗儀曾經站在同一地點,高唱國語版的<上海灘>(黃曉明主演的新版<上海灘>電視劇的主題曲),那個 MV 在 YouTube 可以找到。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題目:<九十分鐘香港文化史>
作者:陳冠中
書名:<下一個十年:香港的光榮年代>(P. 16-17)
出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800181-2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541.209391 7535
節錄:1949 年後,國學及人文學科在大陸都受到高高在上的唯物史觀所遮蔽,歷史學家錢穆、哲學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等的許多學人,他們都長時間借住殖民地,或圖振興國學,或嘗試結合儒學與歐陸哲學,想像著挽狂瀾於既倒。一百四十年前的王韜模式一再重現:不容於大陸而避居香港,在殖民地著書立說發出聲音,回頭再影響大陸。香港是當代中國思想在某些時期的孵化器,在另一些時刻的推動器,甚至曾在萬馬齊喑的日子成為海內外孤存的一盞明燈。
維基百科:錢穆 (1895-199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錢穆
節錄:1949 年 8 月 12 日起,新華社連續發了六篇評論<中美問題白皮書>的文章,其中五篇為毛澤東親自執筆;在 8 月 14 日<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文中,毛澤東點名胡適、傅斯年與錢穆受美帝控制,錢穆既憤怒又擔憂遭到迫害。 1949 年 10 月,錢穆隨華僑大學南下香港,出任「亞洲文商學院」(新亞書院前身)院長。 1950 年,亞洲文商學院更名「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絃歌不輟;而辦學有成,亦獲香港政府尊崇,於 1955 年贈予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56 年,錢穆與胡美琦在香港結婚。 1960 年,錢穆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又獲頒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1965 年,錢穆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亞大學任教。錢穆一生以教育為業,五代弟子冠蓋雲集,余英時、嚴耕望等人皆出門下。
維基百科:國史大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國史大綱
節錄:<國史大綱>乃近代歷史學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主要闡述中國從上古到現代的發展歷程。全書主要是貫徹了錢穆的思想觀點:強調傳統的價值。他反對近代中國學術界以科學或馬克思主義否定中國古代社會的特質。他在書中說:「今求創建新的古史觀,則對近人極端之懷疑論,也應稍加修正。」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錢穆倉促地從北平(今日北京)逃離至西南大後方,教學多年來的大量教材悉數失散。時中國面臨國家存亡時節,錢穆有感於中國國運飄渺,儘管他本身相信抗戰中國會贏得勝利,但也對中國的命運抱持最壞的打算。錢穆在雲南鄉下的偏僻之處寫下<國史大綱>,他是抱著「中國人寫中國最後一本史書」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國不幸敗戰覆亡,至少留給後人一本中國史書,讓後人知道中國的歷史及文明成就,激勵後人復興中國之心。
國史大綱_錢穆_在線閱讀(簡體版)
http://www.sbkk88.com/mingzhu/zhongguoxiandaiwenxuemingzhu/guoshidagang/
維基百科:唐君毅 (1909-197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唐君毅
節錄: 1963 年,新亞書院與崇基學院、聯合書院合組成香港中文大學,出任新亞書院哲學系講座教授,兼任教務長及哲學系系主任等職。唐氏在 1968 年至 1978 年擔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期間,廣邀學界名宿來校主講文化講座,令香港一時成為研究中華文化的重鎮。1975 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1978 年於香港病逝。國際哲學界公認他為「當代新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2003 年四川省宜賓市成立了「宜賓學院唐君毅研究所」,又建立了「唐學網」及出版<唐學>集刊,內容欄目包括「生命垂範、唐學通論、體系與方式、哲學與文化、宗教與道德、教育與人文、儒學與時代、君毅眾學、故園文化」等等。香港中文大學於 2009 年唐先生百歲冥壽時在中大校園內樹立了他的銅像以紀念他。
唐君毅的愛情的形上學
humanum.arts.cuhk.edu.hk/~kwaipiu/general/life/12-love-appTR.doc
這份文件簡述唐君毅先生的<愛情之福音>中的觀點。
何仁富:<愛情之福音>及唐君毅的情愛哲學
—— 唐君毅早期思想研究之一
http://blog.sina.com.tw/wissenschaft/article.php?entryid=258348
節錄:在唐君毅先生眾多的著作中,他的早年作品<愛情之福音>是本十分奇特的小書。該書寫於 1940 年,初版為正中書局 1945 年 1 月, 1982 年由正中書局出了修訂十二版, 1988 年<唐君毅全集>出版時收入第二卷。 唐君毅在<愛情之福音>一書中提出了一種形而上的愛情理論。依據這一理論,男女之間的愛情絕對不是生理慾望的現象,而是精神的表現,是超越個體生命而直通宇宙真實的道路。 另一方面,唐先生又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從柏拉圖而來的思想靈感,將愛情理解為「分離」的宇宙靈魂求圓滿的過程。總而言之,通過愛,人與宇宙互相滲透融化成一體。
(Auntie 的補白:唐君毅先生的愛情觀非常純潔、高貴和柏拉圖,跟商業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南轅北轍,讓你明白避秦新儒家在香港的影響力為何局限於馬料水。得罪講句,唐君毅先生如果依然在世,有機會見識今日香港的情場生態,應該會吐血。)
維基百科:霍韜晦 (194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霍韜晦
節錄:霍韜晦,廣東廣州人,思想家、教育家、新人文主義與性情學之倡導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西哲學二十餘年,現在香港法住文化書院院長、新加坡東亞人文研究所所長,並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廣州中山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之客座教授。
霍韜晦:香港知識分子何在?
―― 論當前世界政治的躁動與香港學生「佔中」
(原載:<法燈> 387‧388 期, 2014 年 10 月 1 日)
http://www.dbi.org.hk/web/FD/fd_387&388_s.html#.WFtTStR97eM
節錄:青年的可愛,在有理想、有熱血,但青年的欠缺,亦正在其思想的簡單,易受煽動,正如香港某些人要爭取「真普選」,以「命運自主」,「奪回我們的未來」來包裝,試問是甚麼意思?難道要香港獨立嗎?要否認我們自己是中國人嗎?為甚麼要否認?這些問題必須問到底,你纔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五四」「六四」之所以贏得巿民支援,是因他們的出發點是愛國,不為自己謀利益,甘地、馬丁路德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為民族獨立,為取得公民的平等身份。如果公民抗命中間夾有一絲一毫自己利益的話,就不會得到同胞的尊敬。
以此來看香港學生的「佔中」,理由就不充分,因為完全沒有必要這樣抗爭。即使要奉行西方民主,也可以從長計議,也可以逐步邁進。為什麼要那麼高調,拒絕協商呢?何況,我們難道沒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一定要按照「國際慣例」嗎?學生的叫價,已達到不可理喻的地步。還要衝擊政府總部,發動罷工、罷課,癱瘓香港,讓所有香港人都付出代價。一時憤激,便要玉石俱焚,為什麼呢?四十年前香港大學生「關社認祖」、「誓死保衛釣魚台」,但現在保衛的是自己的選舉權,變化太大了,像中了蠱,小心別犯下彌天大錯。
(Auntie 的補白:霍韜晦是唐君毅的學生,授業時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霍韜晦在中大任講師,教授中國哲學,之後自立門戶,創辦法住機構,提倡性情教育。讀過霍的文章,他認為唐君毅等人做錯了一件事,以為培養了足夠的老師,國學或儒學就可以傳承下去,結果弟子們成為老師之後,卻被教育界的官僚制度所束縛或消耗,國學或儒學變成寫論文的死學問,無法落實於日常生活層面,令避秦新儒家在香港的影響力不出馬料水。他認為要糾正錯誤,就要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以及強調實踐,於是北上到粵西辦學。政治立場方面,他是本土派口中的「大中華膠」,認為西方民主制度並非香港的出路,港獨更加是萬萬不可。 )
梁文道訪問盧瑋鑾(筆名:小思)
讀書好 Issue 31 (Apr 2010)
http://www.books4you.com.hk/31/pages/page8.html
簡介:小思老師提到五十年代在金文泰中學唸中一,因為成績好,被肩負特殊任務的師兄師姐拉去參加讀書會,所讀到的第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群師兄師姐後來全部被港英政府遞解出境(提示:六七暴動),她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入讀新亞書院,成為避秦新儒家錢穆和唐君毅的弟子。小思老師說,職業學生通常都是高材生(提示:曾德成)。她年輕時面對國共兩股勢力的經歷,是不少老一輩香港人的寫照。金文泰中學以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 (Cecil Clementi) 命名,是殖民地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幾十年前的畢業生幾乎直入中大,研究文學史的小思老師和前警隊一哥李明逵都是好例子。八十年代,盧瑋鑾曾經接受蕭紅丈夫端木蕻良的委託,協助尋找埋於聖士提反女校的一半蕭紅骨灰,但是不成功。 另一半的蕭紅骨灰,早於五十年代在文化界人士的統籌下遷葬廣州。1941 的聖誕節,香港淪陷於日軍之手,令兩位女作家(蕭紅和張愛玲)滯留。欲知詳情,請上網。
維基百科:牟宗三 (1909-199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牟宗三
節錄:牟宗三,字離中,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祖籍湖北省公安縣。 1927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29 年升入哲學系,並於 1933 年畢業。 1949 年往台灣。 1960 年往香港,先後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任哲學敎授及導師,退休後,定居台北。 1995 年 4 月 12 日下午三時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曾獲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及台灣行政院文化獎。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他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
陶傑:董伯說反共
蘋果日報 2015 年 5 月 12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50512/19143773
節錄:反共如果不能當特首,特區一家大學,以反共份子命名圖書館,又如何?中文大學就有一家「錢穆圖書館」,而錢穆是一名頑固反共份子。錢穆在「中國思想史」的結論說:「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近代中國新生唯一的啟示,此刻在中國蔓延猖獗的共產主義,最多將是一個有骨骼有血肉的行屍。」這樣詛咒,像一道符,難怪中大拒絕解放軍來吃飯參觀。錢穆圖書館不如改名為「董建華圖書館」比較好。不止錢穆,中大新亞書院的牟宗三在「中國文化的省察」的演講課中,也有反共言論:「近代中國人看起來似乎聰明,實際上很差。炎黃子孫怎會如此淺薄呢?其來有自,只有小聰明,沒有真智慧,遇事便沒有見識,要不然,共產黨如何能出來?堂堂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歷史,深度的文化傳統,居然會出現像毛澤東這樣的人,簡直不可思議,你說怪不怪?」牟宗三不止反共,還嘲辱中國人呢。這樣的人,開設的書院,英國人津貼,愛共愛國的董伯,當特首時,卻也沒有封掉,你說怪不怪。
陶傑:教不下去的中史
蘋果日報 2016 年 9 月 21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60921/19776414
節錄:香港兩成年輕人心歸港獨,不認做中國人,除了因為中國欽點了一名「港獨之父」做了特首,另一個原因,眾所周知,是二十年來的特府,廢除了中學的中國歷史教育,欲滅其國,必滅其史,特府大力扶助下一代脫中拔根。英治時代,英國的殖民地官閒來都喜歡鑽研歷史。但英國人很聰明,對於殖民地香港的中史科,既不促進,也不取消,任由一伙南來的民國文人自行編中史教材。一大堆死了的名詞先行,要求背誦填充,一群舊時代的老夫子,以他們自己才看得懂的方式寫教科書,上課搖頭晃腦地感時憂國,到近代史更加上許多謊言。八國聯軍殺進北京,令你從小認為:關我屁事?慈禧逃走西安,反而覺得活該,八國聯軍追上去殺了這個老婦,更好。但那位中史老夫子講到此處,竟然目泛淚光。你懨懨欲睡,打個呵欠,瞥一眼腕錶,快下課了,心想,如何考好 SAT,快點去美國進 MIT。
歷史的趣味:蕭若元專訪
讀書好 Issue 92 (May 2015)
http://www.books4you.com.hk/92/pages/page8.html
節錄:還建構了一些如禮義之邦、泱泱大國、中國人是和平等迷思,後來到了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就建立了另一個傳說:中國是被列強侵略的,過程中受盡苦難,所以大家要有「中國夢」。這是建基於一種屈辱的解釋,令你相信它,而當中利用了我們一部分的天性,就是我們劃圈的天性,華夷之辨古代已有,再經後來的人不斷加固、不斷劃圈。正因為我們有這種天性,所以才能被洗腦,而在不停的洗腦之下,就變成了中國人良心的一部分。所以,就算今天不少人會嫁給外國人,心底裏依然是相信這套說法。
葉建源(立法會教育界議員):中史科真正面對的挑戰
明報 2016 年 11 月 16 日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116/s00012/1479232779152
節錄:由於政治環境的劇變,中史科成了當前最受關注的中學學科之一。社會上普遍希望提高中史科的教育成效,可惜不少討論基於不正確的資料以致嚴重失焦。遠的如北京<人民日報>海外版 11 月 12 日刊出的文章,指稱特區政府在 2000 年取消了中史必修科的地位,又指 2009 年「削減選修科目」後「無人問津」,中史在特區政府連番摧殘下日漸式微,因而港獨思潮逐漸滋長云云。近的如包括丁新豹等 300 多名本地歷史專家在梁頌恆游蕙禎宣誓風波中發表聯署聲明,要求「全面恢復」中史作為獨立必修科的地位,意指中史曾經一度是中學的獨立必修科,其後被政府廢掉。社會因而聚焦在「必須恢復獨立必修科」這個偽命題上,以為錯在特區政府,只要把中史科地位撥亂反正,便可全面解決問題。這反而把中史科面對的真實困境輕輕錯過,對特區政府固然不公平,也對改進中史教育成效沒有幫助。
BBC 中文網:香港觀察:陳茂波講母校精神弄巧反拙
作者:黃偉國
日期: 2013 年 7 月 30 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3/07/130730_hkreview_paulchan_chenmaobo
節錄:力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7 月 22 日被報章爆出其妻子及家人在當地擁有三幅農地, 1994 年以 35 萬元買入,若政府收地發展估計可坐收逾 1200 萬賠償,狂賺三十多倍!令人側目不僅是他不盡不實的擠牙膏式回應,而是身為基督徒和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畢業生的他,在堅拒下台時引<聖經>和新亞精神,令人覺得不倫不類,更惹起教友和校友的反感,認為他是在褻瀆教義和校訓。
在 7 月 25 日立法會會議上陳茂波面對要他辭職的壓力,引述<聖經>說他為人的宗旨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又引述新亞校歌「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陳引用新亞校歌,立時激起了不少新亞人的反感。事實上,陳茂波的引用確是不倫不類,這幾句校歌,是描繪當年錢穆、唐君毅等新亞名儒,如何在貧困匱乏下仍然堅持辦中文專上教育和推崇中國文化,但陳茂波高官厚祿,滿手資產,先被指經營悶熱擠迫環境惡劣的劏房牟利,現在洗不清囤地自肥的嫌疑,他引用校歌圖戀棧權位,怎不激起反感?因此,新亞畢業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形容,陳茂波引用新亞校歌的那天是「新亞院(校)歌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中大學生會發公開信,批評陳茂波對新亞校訓主張的「誠明」亳不尊重,新亞先賢們若在世必會扼腕嘆息。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會更發表聲明,指責陳厚顏無恥,引用<聖經>和新亞校歌只為了逃避責任。
盧斯達:以造謠守護中大價值 —— 及中大無菌狂熱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6/01/sacred-place-for-leftard/
節錄:中大學生會,有得選等如無得選,因為十九年來萬世一系,由左翼社運建制系統指定下一代,下一代指定再下一代。「老鬼」權威無上,下莊其實是由上莊形塑的。十九年之後,有一支打正旗號,不滿左翼社運建制的人馬出來選學生會,很大膽,但注定要付出代價。社運是一個產業鏈,而它開始的其中一個地方,肯定是馬料水的綠嶺山頭。在過去,港大是殖民地大婆學生,中大後起,在仕途上輸在起跑線,於是轉而以道德競尚,注重「社會公義」;又有「認中關社」愛國傳統,跟港大人進入英國佬管治階層,大異其趣。這是實際發展,也反映出當年中大人的心理需求。中大的左翼傳統,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高談理想的大學生,於是慢慢形成了某種中大獨有的價值體系。因為中大一向是被想像為一個無菌世界 —— 我強調,只是想像中如此。但中大人的這種想像,變成獵巫,變成鬥爭工具(例如今次以此牽起攻勢),是很弔詭的現像。正是因為大家心知,香港是一個在叢林資本主義無力自拔的社會,他們就更加狂熱地守護「純潔的中大」,中大就好像處女,不能沾污。然而,歇斯底里的要維持一所大學的某種秩序,是因為他們理想的秩序,事實上在外面已經失落,所以只能靠維持「大學裡的公義」來作為心理補償。
盧斯達:香港應該結束流亡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6/06/end-of-asylum/
節錄:他們會說,香港是中國裡面唯一一個自由的城市、香港是中國裡面唯一一個可以悼念六四的城市、香港是中國裡面唯一一個可以買到正常奶粉的………每聽到此待套語,我都會有一種進入了法輪功小街站的異域感 —— 香港在哪裡?我們在哪裡?在這套別人送給我們的宏大論述中,我們消失了。香港從來只是手段,而非目標。從孫中山在香港籌備革命以來,目標仍是中國;香港永遠是借來、被借,流落在不同的恩客手中,暫借了幾晚溫柔,之後中出即飛。這段小小的感情,恰似飛鴻踏雪泥,雪融了,我們就是陌路人。香港的「中國論述」,不論如何光輝,別人的始終是別人的。我們的才是我們的。若非如此,我們的最後還是會變成別人的。他們溫情款款,信仰民主自由普世人權,但他們理所當然將別人的東西,當成自己的。香港以前無論如何,都有大英帝國供養。現在沒有了,再不能這麼優柔,不能任由別人的器官或者思想進進出出,而自己沒有一個底線,或者主體。香港不能再永遠成為別人的手段,這裡首先是關於於七百萬人的福祉和思想,而不是永遠的「中國境內唯一如何……」的地方。別人要來就來,但不要忘記,他們是客,我們是東道主。必要時,香港人要用比較難看的方式,去創立這裡的規則。
相關的文章:
陶傑 vs 梁文道(三)
2008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21.html
節錄:對中文大學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錢穆和唐君毅等人痛惜中國文化花果飄零,在香港避秦之餘,希望在海外延續傳統文化的香火。在精神上他們跟台灣的蔣家父子是相通的:母忘在莒,莊敬自強,寄望有朝一日光復河山,重建儒家道統,修復被共產黨破壞的道德倫理。跟陶傑比較,梁文道的情況複雜而有趣,他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較多來自國民黨,但是他沒有照單全收。梁文道的政治立場比較接近歐洲左派。
漢賊不兩立
2015 年 9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9/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跑到北京跟習近平握手,被深綠陣營形容為「賣台投共」,變相替蔡英文助選的連戰爺爺,只不過是插科打諢的小角色(台灣網民的說法:勝民爸爸去那兒?)。電視機前,輪椅上的粵藉國民黨老兵肯定會用袁崇煥的名句「丟那媽」問候他。至於蔣公的反應,離不開寧波方言「娘希匹」。罵共匪,當然要用方言才過癮,難道要用共匪的語言普通話?
出口術(二)
2012 年 6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23.html
節錄:曾經是國民黨軍人的歷史學黃仁宇 (1918-2000) 這樣說:遇有技術層面的爭端,又或者是具體的利益矛盾,中國人的執政者(或者行政機關)只會空談道德,把道德當作萬應靈丹,要求所有人立即提高道德水平,同時發動各種群眾運動(例如:學習班),企圖轉移視線,結果一再錯過改革的契機,最後只能走向衰落。黃仁宇在他的著作<萬歷十五年>和<中國大歷史>中,把中國式行政機關的老毛病解釋得非常透徹。如果你不知道,請讀書。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曾經是國民黨兵的歷史學者黃仁宇 (1918-2000) 在他的著作<萬歷十五年>和<中國大歷史>中,把中國式行政機關的老毛病解釋得非常透徹,如果你不知道,請讀書。結果是:問題一拖再拖,曠日持久,利益矛盾糾纏不清,盤根錯節,變得難以解決,但是民情洶湧,不處理又不行(否則爆發社會動亂甚至是革命)。於是乎,當權者會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動作,口頭上說是新政(制度),然後讓新舊兩套制度並存。
拋書包
2008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1/blog-post.html
節錄:開明的英國人容得下各門各派的大師和弟子,底線是他們不能教本地人推翻殖民地政府。而務實的廣東土著只顧搵錢,大部份時間懶得理會這群過客,反正他們不過是夏日午後的一陣過堂風,借香港的言論自由發表各種偉論,大部份最後都會離開。也有少數在此地百年歸老的,例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1868-1940)。他埋骨於香港華人永遠墳場,但是他的精神沒有在此地生根。
南洋幫(四)
2014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1.html
節錄:曾幾何時,香港是南洋華僑替孩子選購中文教材以及為自己添置精神食糧的地方,也是各門各派的理論交流與互動的地方。陳設也許雜亂無章,但總算是一間思想層面的南北行。那是美好的年代,邵氏和 TVB 的出品遠銷南洋,金庸梁羽生啟發馬來西亞的溫瑞安(提示:四大名捕)。西方國家紛紛在香港設立情報站,嘗試捉摸巨龍的脈搏。各路人馬,穿梭往來。廣東幫眼中,都是過堂風。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當小朋友感受到來自教育制度的壓迫,然後看見主管教育的唔得掂(吳克儉)躲在車內低頭玩手機,後面是提拔他的英主 689(梁振英),而 689 背後是偉大祖國,層層推論,冤有頭,債有主,小朋友把賬算到阿爺(中共)的頭上,非常合理。難怪 689 的最新外號是「港獨之父」,也難怪網上有人呼籲每間學校籌集 $5000「買起唔得掂」(買兇暗殺吳克儉)。現眼報,來得早。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這是毛主席的名句,阿爺(中共)應該聽得懂。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本地生的入大學之路,也開始出現一些或明或暗的政治審查(例如:國民教育、隱含政治立場的古怪試題)。而隨著大陸資金接管的行業(例如:能源、電訊、航空)越來越多,政治立場開始成為一個入行障礙,又或者是職場上自動分流的其中一個條件。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據說頗受中資機構的歡迎,因為他們不會支持「佔領中環」。香港,越來越似西藏或新疆: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土著都受制於一些紅色背景的外來者。
天讎、革命之子、國民教育
2012 年 9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5.html
節錄:每隔一段日子,便有勇於反抗的孩子,被誣捏為紅衛兵。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因為發起反對國民教育運動,感動全香港,被二奶電視台、紅色英文早報、女高官以及一眾「梁粉」(梁振英的粉絲)不斷地抹黑,認定背後一定是有人撐腰、擺佈和策劃,令小孩子變成紅衛兵,正在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
紅歌(二)
2012 年 10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1.html
節錄:老媽讀得書少,但到底是廣東女人,有點街頭智慧,替孩子報讀天主教小學。對她來說,天主教會是熟悉的避難所,神父修女信得過。至於中學和大學,就各安天命,由得公開試決定孩子的前途。結果命運安排我重歸教會的懷抱,中學讀基督教女校,然後我自己選擇了由避秦新儒家所創辦的大學。畢業之後,由於工作關係,經常北上,見識過真實的國情,免疫力有增無減。
民歌新編
2010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_21.html
節錄: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歌,是黃友棣的作品。這是一首我應該會唱但偏偏不會唱的歌,錢穆寫的歌詞永遠只記得兩句(手空空,無一物)。當年雙週會必唱,我的出席率僅僅合格,每次起立唱校歌,都是咪嘴假唱。到最後一個學期,計過數,就算不合格,也可畢業,索性缺席。我是壞學生,新儒家的教誨,有如水過鴨背。
壞男人教我的
2011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html
節錄:我為了打入男人堆,跟他們一起在後巷抽煙。我不喜歡味道太濃烈的香煙,只抽薄荷煙。他們的煙,我不碰。壞男人 5 號走過來,瞄一瞄我的煙包,笑著說:「女人煙!」我問何解,他說因為薄荷煙會「削精」(殺死男人的精子)。男人如果滾得多,存貨少,再抽薄荷煙,會絕後或者「唔得」(性無能)。
打得飛機多會盲
2016 年 4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html
節錄:叫這種男人照鏡是沒有用的。原因?打得飛機多會盲,這位笨賊已屆中年,也許已經半盲,看不清鏡中的自己。打得飛機多會盲,是壞男人 6 號教我的。他幼承庭訓,然後向小妹轉述中國特色的性教育。老一輩的華人父母擔心兒子血氣方剛,濫發高射砲(提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把子孫根弄壞,無法傳宗接代,於是提倡手淫或梅毒會致盲的說法,用來唬嚇男孩,要求他們潔身自愛。
月光光
2010 年 8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_586.html
節錄:講起舊曲新詞,我曾經聽一個壞男人唱色情版<月光光>。慈母變鹹濕佬,蝦仔變蝦女,副歌變呻吟。經典童謠慘變<十八摸>,真係無陰功(粵語:可憐、可歎)。主唱者是股票經紀,地點是錢莊盤房 (Dealing Room) 。中秋前夕,交投淡靜,他唱給電話中的客戶聽。
秋恨
2008 年 10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0/blog-post_08.html
節錄: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秋娟睇見夕陽照住眼前呢對銅獅子,不禁思悄然。秋意漸濃,露冷霜寒,嚴冬將至。縱是晚景良天,亦無心觀賞。今時今日,麥氏秋娟早已不再多情,繆姓蓮仙亦無須投筆從戎。雙飛燕?分飛燕就有。如花亦早已放低十二少。陳老爺妻妾成群,十二少分得的微薄家財,只夠他北上光顧骨場,不夠錢買名牌時裝和手袋,如花見十二少的檔次越來越低,把他撇了。
28/12/2016
For rice: 係香港教書好悲哀。
For worte paroles: 見得衰佬多咪識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3 則留言:
男人四十。哀。
男人遭遇挫折時以情色享樂來麻痺自己的腦袋,Auntie的見解可謂一針見血。
霍韜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