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星期三
貼街招
網上版「貼街招」
「貼街招」是港式粵語,意思是街頭小廣告,可以是上門服務(例如:修理電腦、水電通渠)、物業租售、尋找走失的寵物,也可以是向某人追討錢債情債,發表政見或聲討國仇家恨(例如:九龍皇帝曾灶財)。如果是追討錢債情債,通常是張貼於某君的居所或工作地點附近,讓對方的親友、鄰居、上司或同事看見,目的是迫使當事人現身,交代事情或償還欠款。對,玩群眾壓力。為了加強驚嚇效果,討債街招一般會採用特大的紅色字體印刷,又或者用紅色噴漆直接寫在牆上。
這種追債手法,已經轉移到網上世界,透過社交媒體進行。債主會上網,尋找債仔(目標人物)的社交媒體賬戶,然後在對方的 Facebook or Linkedin or Twitter or Instagram 專頁留下大量的追數留言(港式粵語叫洗版),又或者向網民披露對方的真面目(例如:行騙手法、情場紀錄)。如果目標人物是一腳踏幾船的情場騙子,留言者可以是正印或前度或證人。如果目標人物是無良僱主或大商家,留言者可以是被拖欠工資的員工、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被拖欠服務費的分判商、社運人士、環保份子、小股東,諸如此類。名單有幾長,視乎目標人物有多大的本領。閣下頻頻放閃(港式粵語:炫燿恩愛)或進行形象工程(提示:林鄭月娥、梁振英)?我上門贈慶!你辦喜事?我撒溪錢!你躲起來不回應?我繼續洗版!
對,你我之間的是非恩怨,在不分晝夜的網上世界解決。這種玩法,適合是非精、八卦女人和通宵不眠的年輕人。對於已屆中年的公關人員來說,絕對是災難,令到這個本來就不懂賺錢的後勤部門,更加難以向企業總部的高層證明自己的價值。傳媒和公關,是相關行業。傳媒人轉行,公關是熱門選擇。傳媒行業的商業模式天翻地覆,公關也無法倖免於難。身為公關,跟網民筆戰,你會淪為「白宮發炎人」馮煒光,但是應該拿不到他的工資(日薪港幣一萬呀陰功),因為閣下的老闆不是 689(梁振英)。不理會網民,又輪到大老闆發脾氣。公關本來就是大機構的花瓶或擋箭牌,做得好不好,高層是不懂的,總之有人做就可以,一旦破損(原因:被網民或公眾插爆)就換個新的。反正傳媒栽員,不愁請不到公關。錢解決得到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頭腦簡單的高層以為請幾個前主播回來,在鏡頭前講幾句客氣廢話,就可以打發傳媒、蒙混過關、化解危機。他們不明白,今時今日,這一套也開始行不通了,原因如下:
網上版公關災難
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越來越缺乏耐性,尤其是上網成癮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多少人會乖乖地坐下來寫一封完整的投訴信,然後用電郵發送出去,靜待客戶服務部或企業傳訊部按照既定的程序用門面說話回覆。多得 689 的語言偽術,還有高官的人肉錄音轟炸,幾年下來,香港人對於客氣廢話已經聽不入耳。大家都心浮氣躁,不論追債也好,聲討某人也好,爭取民主也好,第一時間把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拿出來,上網尋找目標人物的社交媒體賬戶,用留言轟炸對方,簡簡單單幾句話,甚至只是一連串的圖像或粗言。發洩了情緒再說,論述?留給還懂得寫文章的吹水界(即是:大學、傳媒、財演、政客)。寫文章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原因是文字傳媒處於寒冬期,大學又不喜歡聘請本地薑,吹水界的揾食地盤(覓食森林)正在縮小。
因為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民意和輿論的變化速度加快,幾乎是接近光速。虛擬世界無國界,參與事件的網民並不局限於某一個國家或時區。發言者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或者擁有不同的動機(例如:五毛黨),而他們所發佈的消息或言論,有真有假,不容易查證。商界或官府即使有財有勢,亦未必能夠影響輿論或操控民意。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科技的問題,因此學院派用「碎片化」形容今日的民意。互聯網把權力還給年輕人,讓他們在自動導航的社交媒體上,或交換情報或商討對策或組織動員。閣下開設了社交媒體賬戶之後,未必猜得到上門的是甚麼人,以及對方將會怎樣運用閣下提供的留言空間 (Like or Comment)。民意如水,無孔不入,等到滔天的洪水掩至,閣下才開始修築堤壩,就已經太遲。
如果閣下試圖篩選留言,就要設置一個或多個的編輯職位,此舉不但牽涉額外的成本或開支,而且需要制定編輯方針,亦即是說:甚麼人可以不理會,要累積幾多個投訴才刪除,那些留言要刪除,為甚麼要刪除(底線是甚麼),是否需要向留言被刪除的人解釋,有沒有必要設立上訴機制,諸如此類。這堆問題,背後往往牽涉道德、政治、宗教、文化、種族和性別,即使在現實世界也不容易處理。一旦涉足,爭論可以沒完沒了,令閣下身陷泥沼,難以自拔,而且影響深遠,因為閣下的選擇可能會改變社交媒體賬戶的用途,而日後的發展你未必預料得到。
Facebook 是個好例子,當初只是用來交友聯誼泡妞的大學生玩意,因為被用家用來發佈假新聞或挑戰道德底線的片段(例如:殺人),開始建立審查制度篩選留言,結果引發出一大堆之前沒有想到的問題。 Facebook 教主朱克伯格似乎有點意興闌珊,又或者視這盤收入見頂的生意為踏腳石,有計畫轉戰醫療產業或生命科技(提示: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至於中國市場,那是用來換取時間的,詳情請參考另一篇文章<狗咬狗>(日期:2016 年 11 月 30 日)。
結論:社交媒體不是隨便玩的
以為是公關工程,結果自尋煩惱。早知如此,悔不當初。社交媒體不是隨便玩的,如果閣下人緣差,拖欠很多錢債情債,又或者心靈脆弱,不要亂開社交媒體賬戶,否則只會招惹仇家上門「貼街招」,到時候才想起是否應該篩選留言,已經太遲。至於是否應該請個傳媒人做編輯或負責管理社交媒體賬戶,要看這位傳媒人的背景與年齡。原因是新舊媒體的商業模式很不同,消費者的心態和習慣很不一樣,來自舊媒體的工作經驗未必適用。舊媒體似工廠,流水作業的生產模式,提供標準化的產品(例如:TVB 劇),客戶的選擇不多,而且處於被動的位置,像定時定候被餵食的農場動物。新媒體似自助餐或美食廣場,客戶採取主動,用自行配搭的方式,為自己度身訂做想要的資訊套餐,然後在自選的時間或空間之內享用。客戶一旦習慣了擁有話事權,舊日的消費模式就一去不復返。得罪講句,舊媒體的工作經驗,越來越不值錢,難怪所謂的「資深傳媒人」(例如:薑蓉)急於把名氣套現,否則來不及。夕陽工業,江河日下,不再是踏腳石了。
插圖來源:
https://i1.kknews.cc/large/bdb00035237ea4a6c26
相關的文章: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養鬼仔
2016 年 5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7.html
節錄:社交媒體似「養鬼仔」的說法,來自一位刻薄的時裝博客。某日翻閱女性雜誌,看見一篇專欄文章如是說。作者的結論:粉絲多?且慢高興,網民喜怒無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萬一閣下踩錯線(即是:在敏感話題上採取錯誤的立場),你會死得很慘,就像那些「養鬼仔」的人一樣。「鬼仔」不容易養,千萬要小心。那麼恐怖? Auntie 有不少男讀者,那麼我豈不是變成「養狗公」?我啋!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梁齊昕的例子足以證明,就算你已經把孩子送去外國讀書或生活,也無法避開可怕的中國政治。互聯網令國界消失,也令閣下的「愛國愛黨」言論留下無法刪除的文字或影像紀錄。亦即是說:孩子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承擔父母的罪孽,有沒有外國護照,是否在香港生活,根本沒有分別。所以請管好你的兒孫,不要亂玩社交媒體,否則只會便宜了敵人。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相信在舊媒體做幾年奴隸之後,就可以跳出去把名氣套現換磚頭,又或者釣金龜上岸嫁人,那是上一代的事。連香港小姐都不願意簽約 TVB,已經轉行的新聞部女主播只能做紙上明星接商演活動,可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連拜金女子都不屑一顧。沒有北上的年輕創作人,則運用社交媒體自己捧自己,然後直接跟廣告商交易,勝在自己話事,無須被剝削。
留下買路錢(六)
2011 年 7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7/blog-post_18.html
節錄:尤其是在互聯網興起之後,主流傳媒成為夕陽工業,現有的傳媒機構,尤其是歷史悠久和有點江湖地位的,老闆和管理層都無心戀戰,不願意增加投資或者拓展業務,放盤求售的倒有不少。在這種情況下,有「傳媒人」經營私幫生意,向生意人收保護費,是必然的事。在生意人的眼中,這類「傳媒人」跟「盤桔黨」沒有分別。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入大學教書?本地薑不受歡迎,全職教席的首選,是年長的外國教授(因為可以立即提升大學的排名)以及海歸派內地人。教職員和學生當中,內地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政府資助的學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已經接近兩成的上限,而研究院提供的碩士及博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更高達七成。按常理推測,部份研究生日後會留校任教,當中有沒有紅色無間道,自己想。
沈旭暉
2016 年 5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html
節錄:沈旭暉很有趣,充滿矛盾。筆下的文章格局宏大,站得很高,裡面包含一大堆的理論和資料,你不可以說他沒有學問,但是不容易找到他本人的觀點與立場。這位仁兄喜歡收藏真正的自己,但是卻花了不少的時間和氣力建立個人形象。身處象牙塔,卻厭惡學術界的遊戲規則,曾經表示不會一輩子留守大學。走出校園,廣結人脈,面面俱圓,婚禮成為展示個人實力的「世紀俾面派對」。
陶傑 vs 梁文道(五)
2015 年 7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vs.html
節錄:這場筆戰,令兩個男人之間的積怨升級,從不點名到指名道姓,從隔空放冷箭到明刀明槍,說明男人瘋狂起上來,比女人更小器,也更惡毒。香港人,揾食艱難(港式粵語:謀生不易),前路茫茫,進退維谷,心浮氣躁,不論是北上還是留守,日子都不好過。連文化人也殺氣騰騰,把書本當作武器般發射,令花生友(港式粵語:旁觀者)樂透,也便宜了一份右翼報章(即:蘋果日報)。
收數佬
2016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html
節錄:切勿單拖(單人匹馬)收數,否則可能要生吞金銀衣紙和用鼻吸食香爐灰。(提示:圍村收數下場)搞鬥爭,切忌個人主義或英雄主義,應該借助廣大群眾的力量,籌組「 689 債主大聯盟」。
賊喊捉賊
2013 年 3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7.html
節錄:債仔惡過債主,是常見的事。江湖中,欠下巨債的「古惑仔」(小混混)跟有組織犯罪集團(黑社會)談判,要求打折還款,借一億還一百萬,又或者延長還款期,然後潛逃,也很常見。銀行業術語,打折還款,叫 Hair cut,港式翻譯叫「飛髮」或「削髮」。俄國佬的存款被凍結,日後變成新銀行的股票,價值只有原來的幾成,即是「被削髮」。
畫鬼腳
2013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長期使用短期合約聘請員工,過程中不斷轉換公司的名字。今日香港的服務業,短期合約很普遍。有些僱員每隔幾個月簽一次短期合約,發現上面的公司名字次次不同。萬一公司突然結業或被人清盤,打工仔女拿著一大堆不同公司名稱的僱傭合約,會一頭霧水,因為不知道應該向誰追討欠薪。也有些情況,是合約和糧單上的公司名稱不同,令僱員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僱主。
賢內助(三)
2010 年 2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2/blog-post_27.html
節錄:有錢有權的中國男人,一般都不願意跟老婆分享。但是凡事總有例外,有時男人會主動把資產轉到老婆的名下,動機是避債。有些做生意的男人,明知公司遲早資不抵債,將會被債權人入稟清盤,而自己由於為生意提供了私人擔保 (Personal Guarantee),將會破產,於是早一兩年就開始部署,陸續把名下的資產轉到老婆名下,然後跟老婆離婚。
光棍姻緣(一)
2008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html
節錄:儘管公司已經週轉不靈,瀕臨破產邊緣,依然大手花錢做宣傳,不斷招聘員工,同時向供應商大量入貨,以及繼續接受客戶的訂金和訂單。明明公司的業務已經走下坡,股價長期低殘,但是老闆依然帶著知名度甚高的女藝人出入娛樂場所,招搖過市,夜夜笙歌。聰明的銀行家,見狀都懂得第一時間上門追數,同時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企業和老闆本人的信貸限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桃色煙幕。
31/05/2017
2017年5月20日星期六
教育騙局(三)
如果教育是騙局,學院中人是否知道自己是幫兇?他們知道的。
證據 1:本地大學提供多種自資課程(包括:毅進、副學士、自資學士學位、Overseas Top-up Degree),課程簡介(單張或小冊子)最後一頁,下面通常印有兩行細字,是要用放大鏡才能閱讀的免責條款 (Disclaimer)。中文版:「個別僱主可酌情決定是否承認本課程令學員獲取的任何資格。」英文版:It is a matter of discretion for individual employers to recognize any qualifications to which the course may lead.
潛台詞:「如果閣下修讀完這個課程之後,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學歷不但不獲僱主的承認,而且還要被出口傷人的港女 HR 踐踏或羞辱,學校是管不到的,不要回來投訴,找學校的晦氣,又或者要求退款,學校早已向你發出警告!」
同樣原理,公立醫院替病人開刀之前,也會向家屬解釋風險。萬一手術出錯,危害病人的生命,事件實屬不幸。香港的公營教育和醫療系統,都是依賴政府撥款的公營機構,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管理文化大同小異。即係:你死你事,一早警告左你架啦,有咩事唔好怨我(早已向你發出警告,有人命傷亡不要怨我)。
對,魔鬼在細節中。在學院高層的眼中,學生不過是交數或擦鞋的工具。至於甚麼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還有甚麼資歷架構,一樣是管不到商界僱主的。那些不過是教育官僚轉移視線的把戲,有時甚至連其他政府部門也管不到。聽過一些真實個案:同一學歷, A 部門認可, B 部門不認可,當事人追問原因,低級公務員就用既定程序或門面說話敷衍了事,打發你走。如果你是香港人,曾經跟公務員打交道,一定明白我的意思。越高級的,廢話越多,眼中只有上司或老闆,當服務對象是白痴或乞兒(粵語:討飯的丐幫)。最登峰造極的那一位,叫 689 。
請用常識思考:如果大學管不到僱主,又不了解商界的要求,卻任由沒有實戰經驗的 Permanent Head Damage (PhD) 閉門造車,令課程內容跟現實世界脫節,學生所獲頒的學歷又有機會不獲僱主承認,那麼讀來幹甚麼?小朋友付出沒有回報,得益的是誰?大學跟商界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聚少離多的怨偶?如果大學不是職業訓練中心,又是甚麼?學生的婚姻介紹所?少年犯監獄?商業社會的孤島?如果你缺乏運氣,大學修讀的那一科沒有成為終身職業,而大學同學又沒有成為你的結婚對象,那幾年的意義何在?為了那張日後不知有沒有用的證書而被大學奴役(提示:北上交流、無薪實習)?釋放中學階段的升學壓力?擺脫父母?自我探索?鋪設人脈?情慾自主?開始學習援交、炒股,還是加入黑社會,然後成為大學校園內的毒品分銷商,又或者向同學放高利貸(錢債肉償)?
證據 2:部份本地大學的(全職或兼職)教師的招聘廣告中,最下面通常印有兩行無須使用放大鏡也看得到的免責條款 (Disclaimer)。英文版: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not to make an appointment of the posts advertised, or to fill the posts by invitation or by search.
潛台詞:「刊登招聘廣告並不代表我會請人,那個空缺可以是假的,登廣告只是程序上的需要。而就算那個空缺是真的,我也有權用內定的人選來填補,叫你來面試並不代表我會請你,閣下有可能是陪跑,又或者是免費的臨時演員,協助我演戲應酬撥款的官府。如果你依然申請這份工,請不要怪我浪費閣下的時間。」
如此迂迴曲折的港式官腔,只有公務員或學院官僚才寫得出。做社工的舊同學說,部份依賴政府撥款的社福界資助機構也是這樣的,刊登招聘廣告之前,其實早已有內定的人選,面試不過是演戲應酬官府。換言之,寫信應徵的人是陪跑,最後是內定的人選得到那份工作。換言之,就算真的有空缺,也輪不到街外人。某程度上,那個組織是使用公帑的私人俱樂部。本地大學的部份學院或學系,也有類似情況,山頭林立,小圈子多,外人不容易打進去。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界,有不少依賴政府撥款的資助機構,管理文化大同小異,表面病徵很相似。
疑似陪跑的經驗, Auntie 多的是。其中一次,是申請某大學自資課程的 Part-time Lecturer,對方是位學者型的中年男士。我步入房間的時候,他低頭看我的 CV ,神色凝重,眉頭深鎖,然後抬起頭,清一清喉嚨,非常客氣地對我說:「其實今日叫你黎(來)呢,唔係(不是)正式嘅(的)Interview,只不過係傾下偈(聊天而已),初步了解下咁啫!」有古怪,響警號,心思飛轉,即時想到兩個可能:1. 我是陪跑,已經有內定的人選。對方看我的 CV,知道我見識過不少商業騙子,怕我看得出他在演戲應酬上司,婉轉地玩自爆。2. 政治審查,對方背後的陳列品中,有中共中央黨校致送的紀念品,放在最當眼的中間位置,而且有小燈泡照射住。這位仁兄急於告訴每一位訪客,他跟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關係良好。見我當過小記者而且跑中國線財經新聞,不想跟得罪中共的人扯上關係,婉轉地送我走。
好,難得你老實。我笑住答:「呢度(這裡)D(的)氣氛呢,唔(不)適合傾閒偈(聊天),有機會我地(們)出去飲杯咖啡,依家(現在)我將(把)時間留給下一位,拜拜!」我保持笑容,拿起手袋轉身走。他呆了,不懂反應。下一位應徵者早已坐在門外等候,她看著我進去的,前後不夠五分鐘行出來。她望住我,一臉問號。我點頭一笑,轉身就走。回歸之後,使用公帑的資助機構玩政治審查,不想聘請批評中國共產黨的人,這些潛規則我懂,只是沒有想過連兼職也不放過。全職教席背後牽涉幾多政治考慮,不難想像。九七之後,官府的定義變成中港政府,而中國政府又跟中國共產黨密不可分。外行人(尤其是建制派)害怕前記者,不知道你得罪過甚麼人,不想被你連累,急於切割,這種心態(做乜放個記者入黎?)我明白,他不是第一個。勢色不對,立即撤退,講多無謂。
見微知著,本地大學不但騙學生,也騙教師。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至於財經學者,就轉型做股評人派「派冧巴」(港式財經術語:提供必勝股票編號),淪為明燈(港式財經術語:預測出錯的股評人),然後被網上世界的股民惡搞嘲笑。
原因不難理解:他們學歷再高,也不過是服務業的打工仔,面對重研究輕教學的扭曲制度,短期合約所帶來的不穩定,還有紅色勢力干預校政以及海歸派學者大舉進駐,心底裡非常不安,只是有些事情不敢公開講,以免飯碗不保。在一個走下坡的城市,高學歷不但並非優勢,而且可能是負累,不利轉工轉行。原因?學歷或證書令你依賴某個組織或制度,而後者有可能被騎劫或扭曲,令你無法把這些無形的資產 (Intangible asset) 套現,於是你會見到女狀元去選美,試圖透過另類的途徑把學歷套現,盡快上岸,遠走高飛。有付出但是沒有回報的遊戲,即是騙局,明白未?學歷或證書的另一個問題,是認受性有地域限制,萬一閣下移民,另一個國家未必承認,亦即是無法保障生計,對於曾經付出不少時間讀書考試的專業人士來說,是個打擊,絕對不好受。
插圖來源:
http://www.mourmarble.in/img/pages/disclaimer.jpg
YouTube 精選:
梁醒波:<釣魚郎>(25: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LUMdF9HnM
歌詞出自粵劇界金牌編劇唐滌生 (1917-1959):「係你游埋黎,唔係我釣你。」(書面語:是你自己送上門的,不要怪我設局陷害。)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
http://www.hkcaavq.edu.hk
資歷架構
http://www.hkqr.gov.hk
中共中央黨校
http://www.ccps.gov.cn
Cambridge dictionary - Disclaimer
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zht/詞典/英語/disclaimer
Definition: Formal: A formal statement saying that you are not legally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such as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a book or on the internet, or that you have no direct involvement in it. Specialized: Law: A formal statement giving up your legal claim to something or ending your connection with it.
Wikipedia - Disclaim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sclaimer
Extract: A disclaimer is generally any statement intended to specify or delimit the scop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at may be exercised and enforced by parties in a legally recognized relationship. In contrast to other terms for legally operative language, the term disclaimer usually implies situations that involve some level of uncertainty, waiver, or risk.
相關的文章: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長腿叔叔(二)
2012 年 1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_27.html
節錄:讀大學時主修哲學的「棟督笑」(Stand-up Comedy) 藝人黃子華是這樣說的:「你由細到大唔好讀書,將 D 學費同雜費儲起佢,等到 D 同學讀完大學周身債,你已經係有錢人,可以請返佢。」(你從小到大不要唸書,把學費儲存起來,等到你的同學讀完大學之後負債沉重,你已經是有錢人了,存下來的錢應該足夠聘用他。)這當然是笑話,而且是笑中有淚,不過當中也有真理,就是學費越來越貴,讀大學的回報越來越低。
雞尾包與棟督笑
2014 年 4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1.html
節錄:當你在某個行業或範疇混了一段日子,建立了一些人脈關係,也累績了一些知名度,有點經驗或心得,但是離開大紅大紫還很遠,上位遙遙無期,又或者正遇上事業瓶頸,無法突破,不上不下,可以怎麼辦?不妨把這堆零零碎碎、不成系統、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混合起來,變成一個「雞尾包」,起個名字,賦予主題,自資搞一場或多場的棟督笑,作用如下。
瓣數多(二)
2014 年 8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6.html
節錄:轉工轉行之前,可能需要讀書、考試、領牌。很多人只是看過院校提供的課程資料,又或者是傳媒的報導,就草率下決定。也許是生活圈中沒有來自那個行業的人,又或者不懂得上網收集情報。結果讀完之後,發現入行門檻比想像中高(原因:客路、人脈、潛規則)。又或者是入行之後,事業發展困難重重(例如:在香港修讀中醫課程的學生)。換言之,他們成為院校的交數工具。這種情況,港式粵語叫「中伏」(中了埋伏)。
沈旭暉
2016 年 5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html
節錄:沈旭暉很有趣,充滿矛盾。筆下的文章格局宏大,站得很高,裡面包含一大堆的理論和資料,你不可以說他沒有學問,但是不容易找到他本人的觀點與立場。這位仁兄喜歡收藏真正的自己,但是卻花了不少的時間和氣力建立個人形象。身處象牙塔,卻厭惡學術界的遊戲規則,曾經表示不會一輩子留守大學。走出校園,廣結人脈,面面俱圓,婚禮成為展示個人實力的「世紀俾面派對」。
學院派(一)
2013 年 5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7.html
節錄:多得董建華推動外判以及削減撥款,令學術界、醫療界和社福界的公營機構大幅削減新入職者的薪酬,導致大學的教學職位兼職化,短期合約多,終身教席 (Tenure) 少,又或者是預留給能夠立即提升大學排名的年長外國學者。結果是:土生土長以及屬於適婚年齡的男博士,要在本地大學尋找全職教席,非常困難。以兼職的身份教書,好像比較容易一點,但是前途與錢途都欠缺保障,從女孩子的角度看,是沒有安全感。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節錄:這群港男,很會計數,也擅長考試,所以金融業的專業試難不到他們。但是由於成長階段沒有修讀政治、歷史和文學等學科,缺乏文化修養,視野狹窄、沒有深度,為人也缺乏氣度和風度。跟女人相處的時候,呆呆板板,焦慮不安,沒有話題,又或者斤斤計較,害怕被女人佔便宜。他們所修讀的學科,令他們相信萬事萬物都有方程式,於是欠缺隨機應變、鑑貌辨色的能力。這種男人,面對比他們成熟或有機心的女人,會束手無策。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此見識水平,令你明白為甚麼修讀財經商管的港產大學生,到中環的投資銀行或跨國企業求職,會被闊太 HR 當面恥笑或奚落,聽盡冷言冷語。因為老公是馬主的闊太明白,香港的公營大學,跟公立醫院一樣,是用來應酬窮人的。稍為有點見識的大商家和政府官員,都把孩子送往西方國家唸名牌大學,以免被二三流本地學者教壞。因此,港產的大學生,不可能符合 Sons & Daughters Program 的最低要求,最多只能在後勤部門做支援。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中產階級很害怕,怕自己和孩子向下流動,怕香港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即是窮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有如印度的賤民。當權者不理會窮人的死活,因為他們無須依賴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也不需要老百姓的選票(提示:香港的特首是怎樣選出來的?)。當權者彷彿生活於另一個星球,按照另一個軌道運行,跟老百姓各不相干。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某程度上,以上的分析,也反映出香港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就是山頭眾多,人脈交錯。多年來,不少政商名流和名門望族都透過捐款或者其他途徑,跟某大學某學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或者對某大學某學系擁有某種影響力。這種情況,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大學身上,尤其明顯。在外國,大學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在香港,大學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是中環的縮影。
OPM (Part 3)
2012 年 7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7/opm-part-3.html
節錄:由於欠缺監管,再加上人事任命出現偏差(被某個利益集團所壟斷),於是那個甚麼基金或者機構,很快淪為職業騙子的自動提款機 (ATM) 。有時候,某個基金或者機構的成立,表面上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實際上是為了向某個集團投誠示忠、輸送利益、建立合作關係,又或者是交保護費。換言之,某個基金或者機構,是某個複雜網絡的一部份,又或者是某條產業鏈的源頭。
給新奴隸
2016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假盤或釣魚盤, Auntie 見得多。舉例:某資助機構的小頭目對我說:「我們想 Build 一個 Pool ,以後每年 Interview ,跟進你的發展,看看你有甚麼可以貢獻給我們。」那麼我得到甚麼?Stay in the waiting list? 對方應該是演戲應酬上司,把我當免費的臨時演員。我笑住反擊:「那些 Headhunter 也是這樣做的,有空就來個電話,想 Update 你的 Profile ,但是手頭上根本沒有 Opening 。」
前記者(一)
2011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html
節錄:離開傳媒行業之後,卸下記者的身份,到金融機構混飯吃,增長了見識,開始明白生意人的心態和思維。工作上,如果遇上疑心重的生意人,知道對方對傳媒行業有負面的印象,又或者曾經被不實報導傷害過,未必一開始就會告訴對方,我是前記者。因為這樣做,會令對方對我諸多防範,無法建立正常的工作關係。黑狗偷食,白狗當災,是常見的事。
前記者(二)
2011 年 8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2.html
節錄:高繼標:至於資深記者,背景複雜,政界恩怨是非纏身,而且也認識羅(羅德丞)的過往,難言忠心,一旦變節,倒戈相向,則後患無窮。論人際網絡,我怎比得上記者,但我優勝地方是個人背景單純,無潛伏性的政治連繫,可塑性比資深記者要強。羅先生的確是一個機關算盡的聰明人。
前記者(三)
2011 年 8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346.html
節錄:紅色貴族中,有一個獨特的族群,出自外交系統。他們也許是前外交官,又或者是外交世家的後人,通常是放過洋的海歸派、太子黨。他們集合家庭背景、人脈關係、高等學歷、外語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多項優秀條件於一身,因此頗受跨國金融機構的歡迎。他們的履歷表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從事新聞工作,做過記者、編輯或者新聞官。
女人都是同行
2016 年 10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果男人可以透過操縱遊戲規則不讓女人上位,而女人之間又自相殘殺,這種地獄職場還有甚麼值得留戀?越想越不對路,難怪拜金女越來越多,當中又不乏高學歷的女狀元,試圖透過另類的途徑把優秀的學業成績套現,上岸或移民,遠走高飛。
光棍姻緣(一)
2008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做生意的男人,儘管公司已經週轉不靈,瀕臨破產邊緣,又或者自知紙包不住火,不法勾當即將曝光,依然大手花錢做宣傳,不斷招聘員工,同時向供應商大量入貨,以及繼續接受客戶的訂金和訂單。明明公司的業務已經走下坡,股價長期低殘,但是老闆依然帶著知名度甚高的女藝人出入娛樂場所,招搖過市,夜夜笙歌。聰明的銀行家,見狀都懂得第一時間上門追數,同時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企業和老闆本人的信貸限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桃色煙幕。
20/05/2017
2017年5月8日星期一
教育騙局(二)
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
國際學校學位難求,港人都說得出原因:公營教育制度嚴重扭曲,孩子成為學校向官府(以及商界)交數或擦鞋的工具,不但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令他們喪失生存意志。政治干預和白色恐怖成為大中小學校園的常態,令本來已經供過於求的大學學位價值進一步下降。港人沒有撤換政府的權力,為了避開扭曲制度所帶來的傷害,於是把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又或者送去外國,這是有錢人的做法。對,香港教育,貧富懸殊。而所謂的「有錢人」,又包括本地的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還有居港理財的國產暴發戶。由於市場需求龐大,辦學團體的議價能力高,可以欺負客戶(學生家長),見諸國際學校的商業模式:
1. 國際學校以慈善團體的名義成立,一方面可以免稅,另一方面又可以免地價或以象徵式價錢向官府取得建校所需要的地皮,好處是節省成本。是否官商勾結或賤賣地皮(香港最寶貴的公共資源),算不算利益輸送,自己想。
2. 部份國際學校在校舍建成或課程通過教育部門的審批之前,已經開始偷步收生,向家長徵收報名費和留位費,令資金加速回籠,有助縮短回本期。似不似地產商賣樓花?部份國際學校的辦學團體成員名單,包括地產商的後人,明白未?
3. 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聽過一些非常狠毒的做法。孩子入學一段時間之後,校方會派老師跟家長說:我們懷疑你的孩子有讀寫障礙或情緒問題,建議你尋求專業協助(即是:看精神科醫生),我們這間學校也許不適合你的孩子(即是:請你替孩子辦理退學手續)。如果家長信以為真,小朋友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或折磨。如果家長是愛面子的人,靜靜地替孩子辦理退學,但是不敢公開談論事件,學校就可以把那個學位再賣一次,而下一位的家長又要購買債券。只要不斷有新的家長上門,中招的家長又不敢站出來,這個騙局就可以繼續運作,學校不停有新資金送上門,明白未?這種無良的營商手法,似不似航空公司超賣機票然後踢不幸被選中的乘客落機?
要求顧客買債券這一招,叫釣魚盤,是商業騙子常用的招數,也是西方國家投資移民計畫的基本要求。特徵:見工變推銷,求職變入股,招聘廣告或移民計畫的真正目的,是替某個組織揾客(尋找客戶)或揾老細(尋找投資者)。如果債券跟龐氏計劃 (Ponzi Scheme) 結合,某個組織(可以是學校或商業機構或某個國家)用新加入的資金派息給現有的投資者,便是一個典型的投資騙局,明白未?
這一招,不止國際學校懂得,公營的教育制度也懂。例如:閣下想入大學教書?請先取得博士學位。從大學管理層的角度看,這樣可以為研究院課程製造需求(即是:揾客),也可以保證學術論文的供應,因為那是保住政府撥款的籌碼,也是教育官僚所重視的數量化指標。至於教師的學歷跟教學質素之間有沒有關係,並非最重要的問題,保住組織的生存才是最重要。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研究本地大學的財務報表,你會發現政府撥款佔收入的比例可以高達五成或以上。相比之下,學生所繳交的學費佔收入的比例通常是兩成左右甚至更低。真正的香港精神,是出錢的話事(出處:馮煒光)。學生的利益,因此被放到最後。學校最想要的,是一些願意為組織的利益作出貢獻的人。想入行?請先付出幾年的青春,交學費讀某個課程,但是不保證閣下讀完之後能否入行,入行之後的收入能否養活自己,以及能否學以致用。對,跟模特兒騙局一模一樣。
扯遠了,說回來。今日香港教育界的亂局,罪魁禍首是特區政府。對國際學校學位的龐大需求,某程度上是官府製造出來的。官府製造恐慌,令家長急於帶孩子逃離地獄,結果投入另一個地獄。從陰謀論的角度看,是官府為經營國際學校的奸商開路。家長以為擺脫了官府的操控,結果投入教育界奸商的懷抱。研究那些回歸之後才成立的國際學校的辦學團體成員名單,不難找到本地名門望族的後人,又或者是恒生指數成份股(本地藍籌上市公司)的大老闆,亦即是有權投票選特首的那群人。教育(或醫療)政策失誤,公營系統服務質素低落,達到危害生命安全的程度,迫使市民轉投私營的服務供應商(例如:國際學校、私家醫院),而那些私營的服務供應商的幕後老闆,是 1200 人特首選舉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局,是否利益輸送或官商勾結,自己想。至於家長或病人,不管選擇了公營或私營的服務供應商,都只不過是某人的工具、棋子、過河卒或談判籌碼。可憐的香港人,在思想上和肉體上,都無法擺脫官府或商界的操控。
插圖來源:Sassy Mama Hong Kong
YouTube 精選:
Interview with 文詠珊 ( Miss Dior 開幕酒會 21-3-2013 ) (1: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3293nISGJo
香港女藝人Janice Man(文詠珊)示範如何扮演國際學校女生,留意她的口音和用字。係咪唔識中文先可以嫁個有錢人架?Auntie 依家先扮會唔會太遲呀?
陳美齡 (Agnes Chan):<漓江曲>(1982) (4: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UQEr0xmjA
這是八十年代初於 TVB 播放的外購劇<馬可孛羅>的主題曲,填詞:盧國沾,作曲是意大利裔的電影音樂大師 Ennio Morricone。萬一你不認識殿堂級的 Ennio Morricone,不知道女歌手陳美齡跟香港教育之間的關係,請上網。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HKIS) Tuition & Fees
http://www.hkis.edu.hk/admissions/fees/index.aspx
Extract: The fees involved in applying for a place at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and subsequent entry to the appropriate School Division and entry-level, include the following: Application Fee, Entry Fee, Annual Tuition Fee and Annual Capital Levy.
All about debentures
http://topschools.com.hk/all-about-debentures/
Extract: What is a debenture? A debenture is the traditional name given to a loan agreement where the borrower is an institutional borrower. For our purposes, the institution is a school. The money raised by the debentures becomes a part of the school’s capital structure. The school may use the funds raised through debentures in any way it chooses. The debenture, but not the interest earned on it, is usually reimbursed after the child leaves the school. However, some schools reimburse in part or do not reimburse at all and some debentures depreciate. For Hong Kong schools, debentures are sometimes called Capital Notes, Nomination Rights, Foundation Certificate,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others, but they are essentially still debentures. Some schools do not offer debentures, many schools offer a variety of debentures and many are unavailable with long waiting lists.
How much is a debenture? They range from $25,000 for ESF to $10M for the top international schools for each child. Some schools reduce the price for the second and third child entering the same school. Some schools will offer discounts or relief on the debenture i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family warrants it. In this case, the debenture may be as low as $10,000 or waived entirely. You may also be able to buy a debenture on the ‘second-hand market’. This means that the school has ‘sold out’ and existing holders can transfer them to others. The price of this transfer may be set by market demands or the school may cap it. The school may also take a cut of the sale price. Such transactions need to be approved by the school.
Investopedia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debenture and a bond?
By Sean Ross (Updated April 12, 2017)
http://www.investopedia.com/ask/answers/122414/what-difference-between-debenture-and-bond.asp
Extract: Debentures and bonds are types of debt instruments that can be issued by a company. In some markets (India, for instance) the two terms are interchangeable, bu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refer to two separate kinds of debt securities.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center around the use of collateral, and they are generally purchased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Bonds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referenced type of debt instrument, serving as an IOU between the issuer and the purchaser. Bond purchase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safe, and highly rated corporate or government bonds come with little perceived default risk.
Debentures have a more specific purpose than bonds. While both can be used to raise capital, debentures are typically issued to raise short-term capital for upcoming expenses or to pay for expansions. Sometimes called revenue bonds because they may be expected to be paid for out of the proceeds of a new business project, debentures are never asset-backed (they are not secured by any collateral) and are only backed by the full faith and credit of the issuer. Like bonds, debentures can be purchased through a broker. Bonds and debentures provide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with a way to finance beyond their normal cash flows. Some debentures and bonds are convertible, which means that they can be converted into company stock. In a sense, all debentures are bonds, but not all bonds are debentures. Whenever a bond is unsecured, it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debenture.
Types of Debentures
http://mbatab.blogspot.hk/2012/07/debentures-types.html
Definition: Debenture (Greek word) means you owe something and is derived from Latin word “debere” meaning “to borrow”. It is a written certificate/instrument signed by the company under its common seal acknowledging debt due by it to its holders. In simple words, through this document:
- Company promises to pay a specific amount of money as stated
- At a fixed date in future
- Along with periodic interest payment
- To compensate holders for using their funds.
- A debenture is a debt instrument similar to a bond. But bonds are secured while debentures are not. However, many people use both the terms interchangeably.
Meaning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Debentures
By Ashish Jain
http://www.corporatelaws.in/2017/01/Meaning-Definition-Types-of-Debentures.html
Extract: A debenture is an instrument of debt executed by the company acknowledging its obligation to repay the sum at a specified rate and also carrying an interest. It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raising the loan capital of the company. A debenture is thus like a certificate of loan or a loan bond evidencing the fact that the company is liable to pay a specified amount with interest and although the money raised by the debentures becomes a part of the company’s capital structure, it does not become share capital.
相關的文章: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多得教育局堅持 TSA、要求學生簽署不自殺契約、推廣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推動國民教育等連串措施,讓香港學生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官府或學校眼中的交數工具,而老師是缺乏自主權的打工仔女。老師和校長不但不會保護學生,而且早就在心理上跟孩子切割,淪為「教畜」(教育界的畜生)。公營教育制度的真正目的,是為商界提供廉價勞工,以及替官府執行政治任務。這套扭曲的官僚制度,是為權貴的利益服務,並非為學生服務。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個領域,經常都出現這種情況:服務供應長期不足而且質素欠佳,但是政府又不想增加資源投放(因為不想加稅或者害怕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於是採取一些派錢式或道歉式的措施,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服務對象(窮人)拿著官府發出的現金券(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市場上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官府替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製造需求以及提供收入來源,而部份的私營服務供應商(的母公司或附屬公司或聯營公司又或者大老闆的親朋戚友或關連人士所開設的公司)會把生意上市。結果是:本應直接用於窮人身上的公帑,又或者是窮人的棺材本,透過迂迴曲折的渠道,又或者是複雜的理財產品,變相補貼某間上市公司(提示:港鐵、領展)。同一概念,改頭換臉,改名換姓,不斷翻炒,打劫窮人,進貢權貴,是香港公共政策的特色。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交數(一)
2013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3.html
節錄:本地的學術界和醫療界,山頭主義,派系林立,人脈交錯,跟官府與商界的關係錯綜複雜,要用圖表來解釋。有時候,個別大學或醫院,會變成權貴的私人俱樂部,又或者是利益輸送和交換的渠道,而所謂的「服務對象」(學生和病人),早就被拋諸腦後了。至於接待處牆上的「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認真相信的人,會被視為「不識時務」的麻煩製造者。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某程度上,以上的分析,也反映出香港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就是山頭眾多,人脈交錯。多年來,不少政商名流和名門望族都透過捐款或者其他途徑,跟某大學某學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或者對某大學某學系擁有某種影響力。這種情況,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大學身上,尤其明顯。在外國,大學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在香港,大學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是中環的縮影。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要向商界籌款,少不免要向生意人賣賬,收錢前後奉送榮譽學位,同時協助生意人進行「形象工程」,即是扮演「儒商」。大學本來是思想交流的地方,因此,有些學院官僚會用言論自由或者學術自由做藉口,不加選擇,不設底線,美其名叫百花齊放。結果是:大學淪為某一方勢力的宣傳平台,某君專用的後勤中心,某個大白象工程的 Special Investment Vehicle (SIV),又或者是進行利益交換和輸送的渠道。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入大學教書?本地薑不受歡迎,全職教席的首選,是年長的外國教授(因為可以立即提升大學的排名)以及海歸派內地人。教職員和學生當中,內地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政府資助的學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已經接近兩成的上限,而研究院提供的碩士及博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更高達七成。按常理推測,部份研究生日後會留校任教,當中有沒有紅色無間道,自己想。
學院派(一)
2013 年 5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7.html
節錄:多得董建華推動外判以及削減撥款,令學術界、醫療界和社福界的公營機構大幅削減新入職者的薪酬,導致大學的教學職位兼職化,短期合約多,終身教席 (Tenure) 少,又或者是預留給能夠立即提升大學排名的年長外國學者。結果是:土生土長以及屬於適婚年齡的男博士,要在本地大學尋找全職教席,非常困難。以兼職的身份教書,好像比較容易一點,但是前途與錢途都欠缺保障,從女孩子的角度看,是沒有安全感。
學壞師
2016 年 10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html
節錄:分期付款買樓,是由著名的愛國商人霍英東 (1923-2006) 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推出,當年的買家需要支付五成的首期。霍英東帶領潮流,開創向消費者提供「售樓說明書」以及採用「賣樓花」的銷售策略(住宅樓宇還沒有落成已經開售),作用是加快(發展商的)資金的回籠速度以及吸引財力較弱的小市民置業,同時發展商亦把部份的市場風險轉嫁了給買家(提示:爛尾樓)。
壞男人教我的
2011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html
節錄:壞男人 3 號喜歡使用勞動人民的語言,日常用語中的魚蝦蟹(港式粗言穢語)足夠南丫島(周潤發的故鄉)所有海鮮酒家一個週末所需。我在公屋長大,粗言穢語嚇不到我。旁人不知底蘊,見我外表老實,怕他嚇壞小妹妹,不斷向他打眼色,他照講如儀。但是他教我如何辨認職業騙子:第一是說話內容空洞,不斷繞圈子。第二必定衣著光鮮,周身名牌(而且是真的)。第三是身上常備多款不同的假名片,方便隨時轉換身份。對,很多上市公司主席都是這樣的。
印度騙子
2015 年 8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14.html
節錄:女人的直覺很準確,原來所謂的 Opening 是假的。他的真正目的,是向我推銷一個聲稱可以協助求職者揾工(粵語:找工作)的「嶄新」服務套餐,透過所謂「超準」的心理測驗以及幾次「深入」的面談,幫我找出事業發展的方向以及最適合我的僱主,然後他會代表我向僱主敲門。整個過程分階段收費,首階段收費(港幣)$3000。如果他無法幫我找到工作,半年之後回水(粵語:退款)。即是:掠水局(粵語:騙錢的陷阱)。
交數(三)
2013 年 2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9106.html
節錄:跟政府部門或者公營機構相比,商業機構的「交數」(達到銷售指標)文化來得更徹底、更瘋狂,充份體現出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Law of the Jungle)。有些服務行業,要求員工交數,其實是變相誘使新入職者「貼錢打工」,說穿了,是無良僱主或者黑社會精心鋪排的求職騙局,目的是騙財,所以特別喜歡聘請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又或者是對香港認識不深的新移民,常用的手法如下。
陪跑(二)
2017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14.html
節錄:由九十年代初開始, TVB 的選美冠軍多數是外國回流的女孩子,因為她們已經通過西方國家移民歸化部門的資產審查,即是有能力貼錢打工,好讓一個走下坡的行業賺盡最後的一分錢。出身公屋或居屋的女孩子就算入到三甲,也會被八卦雜誌標籤為急於脫貧的 Cheap 雞(港式粵語:廉價妓女),成為夕陽工業的出氣袋。說穿了,是階級歧視。
思考方法
2016 年 7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15.html
節錄:也學會從陰謀論的角度看問題:把精美的包裝紙撕開,思考誰人得益,得到甚麼;對家是甚麼人,失去甚麼。過程中,利益的輸送與交換,透過甚麼渠道,誰是中間人或代理人,為甚麼要用這種方法。華人社會,惡人當道,所以陰謀論很實用,讓你更快掌握到問題的重心,懂得怎樣找出幕後黑手,以及避免被口是心非的人所操控或誤導。(警告:這一套的代價是不利愛情婚姻)
08/05/201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