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

翻身的日子


北方風格的喜慶音樂

<翻身的日子>是一首北方風格的喜慶音樂,作曲的朱踐耳 (1922-2017) 於 2017 年 8 月 15 日在上海病逝。他生於十月中,只差兩個月,就是 95 歲生日。

翻查資料,樂曲創作於 1952 年,作曲家是為一部土地改革紀錄片而寫的。樂曲由引子、第一部份、第二部份、第三部份和尾聲所組成。一開頭的引子,已經是管弦齊鳴、鑼鼓喧天、喜氣洋洋,曾經被用作香港的農曆年初二維港賀歲煙花配樂。其他曾經被用作賀歲煙花音樂的國產中樂(大陸叫民樂合奏):<春節序曲>、<豐收鑼鼓>、<金蛇狂舞>、<喜洋洋>。萬一你未聽過,請上 YouTube。

<翻身的日子>的第一部份,先由板胡奏出富陜北風格的曲調,描寫農民獲得分配土地之後的歡樂心情。第二部份是一個對比的段落,音樂素材來自山東戲曲,不同音色的樂器愉快地對奏,由擅長模仿人聲的管子領奏,表達年老貧農拿到地契之後的激動和喜悅心情。第三部份是樂曲的進一步發展,作曲家把北方音調跟吹打樂編織在一起,把樂曲推向歡樂的高潮。最後是尾聲,把引子的主題變化重現,令樂曲前後呼應。(資料來源:<中國音樂史與名曲賞析>,頁數:231-232)

香港版的土地改革

中共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推行的土地改革,據說是「打土豪,分田地」。發展到今時今日,內房股(例如:恒大、萬科)是否「土豪」,大陸官媒罵李嘉誠又是否「鬥地主」,中共還算不算「共產黨」,這些大逆不道的殺頭問題,自己想。

香港版的土地改革,是中資進而華資退,李嘉誠出售香港的資產,然後把資金轉投外國(尤其是英國和歐洲)的基建項目,轉化成穩定的現金流,保住身家。首富可以撤資,尋常百姓的選擇卻不多。無法跟大陸黑金爭貴樓,只好退守置業階梯底部的公屋或居屋。特區政府用修改富戶政策回應,迫使年老富戶加入炒樓大軍。地產商趁機推出高成數的按揭計畫配合,鼓勵父母把手頭上的物業拿出來幫助孩子「上車」(港式粵語:首次置業),即是集合兩代人之力供款,而所借的金額是接近甚至超過物業價值的 100%。萬一香港的樓市高位爆破,兩代人的身家一起蒸發,即是走上日本的舊路。之後是漫長的經濟衰退,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又或者只能做散工,收入不高兼工作不穩,男不婚女不嫁,沒有心情做愛,人口老化加劇,自動走上滅族之路。騰出來的空間,用來安置新香港人,即是換血。

不願做樓奴的小朋友

面對困局,不肯做樓奴的小朋友起來反抗,拒絕被剝削或被綑綁,不願意跟隨舊劇本演下去。地產代理隔空訓話,呼籲年輕人去跳崖或跳樓(提示:施永青),僱主代表(提示:萍姐)也插嘴,認為年輕人沒有經驗,應該降低薪金要求,否則不敵熟悉國情的內地生,又或者英語流利兼具備國際視野的海歸派。最後由特首和建制派大合唱:年輕人要「惜福」或「感恩」,表達訴求要「守法」,否則官府送你入獄,然後把你脫光衣服羞辱(提示:黃之鋒),中斷閣下的抗爭之路。對,殺一警百,製造恐懼。官府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解決提出問題的年輕人。

香港人,不論男女老幼,距離「翻身的日子」好像越來越遠了。特區政府有意或無意間的施政「失誤」,以及中資進駐資產(以及就業)市場所帶來的扭曲,令港人或不安或不滿或憤怒。壓迫越大,反抗越大,年輕人翻桌子,可以理解。無錢買樓,長期單身,無須帶孩子,有很多時間跟你抗爭。對,當權者的自作孽。快將結束的 2017 年,香港的局勢是:資產泡沫+世代戰爭+官府卸責+矛盾累積=壓力煲。噢,幾乎忘記了,還有桌底下的中美角力(提示:何志平、黎智英)。身處漩渦之中,香港同時被幾股暗流所衝擊和牽引,甚麼時候再度爆發?不知道。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網上世界,這種情緒轉化成影像版的「支那爆炸」(香港本土派用語)或 China Meltdown(西方傳媒用語):中國銀行電視廣告被網民接上外國電影的片段,變成中銀大廈被轟炸,有如被刀劍削斷的竹樹,斷裂倒下。那棟大廈,是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靈感來自節節上升的竹樹。在篤信風水的香港人眼中,卻是一把三尖八角的鐮刀,是用來收割的,最後是中港一體「攬炒」(港式粵語:同歸於盡),這是小市民對中資的觀感。毛主席的名句:「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大陸財金官員的說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英文版:Systematic risk)

在海外華人社會或西方國家,中資形象欠佳。如果是進軍戰略性產業的話,又因為牽涉國家安全問題,需要動用港人或台商或南洋華僑作為人頭(代理人)、先頭部隊(開路先鋒)或代客泊車(代持資產),英文版叫 Frontman。收購團隊於是變成一個洋蔥,裡面有很多層。想拆解中國或俄國風格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又或者替人頭進行背景審查,技術上有難度。於是職業特工隊頻頻出動,把天堂地獄外太空文件放上網,然後各國傳媒跟進報導,把資料本土化或重組或解讀,讓尋常百姓也能讀懂。中資的收購合併活動,不但令港人難以翻身,也令到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和脆弱(提示:海航、安邦、萬達、復星)。甚麼時候偉大祖國終於成為席捲全球同時禍及香港的金融風暴的源頭,天曉得。中國人集體「翻身」的日子,恐怕是地球人付出代價之時,而香港會首當其衝,率先陪葬。(原因:香港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升至接近兩成,而紅籌國企 H 股佔恒生指數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翻身的日子> (2:39)
(作曲:朱踐耳/指揮:彭修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cqGWr_Xd4
舊版錄音,有炒豆聲。

殷承宗:<翻身的日子> (1: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PHbRCGUwQ
這是鋼琴獨奏的版本。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豐收鑼鼓> (5:59)
(作曲:彭修文、蔡惠泉/指揮:彭家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OfRL5hO4qc&feature=related
另一首賀歲煙花配樂,寫於 1972。

中國交響樂團:<春節序曲> (4:4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e9-DMRRntU&feature=related
另一首賀歲煙花配樂,寫於 1956。作曲的李煥之 (1919-2000) 生於香港,長於廈門,上海求學。他的另一首作品叫<社會主義好>,被用於香港獨立電影<關公大戰外星人>(2011 年更新版),用來烘托解放軍秘密武器雷鋒機械人出場。

中銀香港 (2017) 100 週年廣告 [HD] (1: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qBYKFmJro
這是粵語版。

中國銀行 百年形象廣告 (1: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WW-28iUpo
這是普通話版。

[惡搞廣告] 香港中國銀行百年形象 X Battleship 2012 (0: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mVRaGdspw
這是惡搞版,接上外國電影的片段,結局變成香港的中銀大廈被轟炸,斷裂倒下。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書名:<中國音樂史與名曲賞析>
編著:曹美韵
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年 9 月)
ISBN:7-308-02753-8

百度百科:朱踐耳 (1922-2017)
https://baike.baidu.com/item/朱践耳

中資今年 656 億搶港地 歷來最高
經濟日報 2017 年 12 月 28 日
http://ps.hket.com/article/1978781
節錄:回顧 2017 年,中資發展商積極投地並在私人市場買地,共斥 655.8 億元(港幣,下同)吸納土地儲備,涉及約 544 萬平方呎樓面,金額料創歷來新高,佔整體土地供應比例約 24%。綜合政府賣地、補地價、「一鐵一局」以及私人土地買賣, 2017 年市場錄得約 2,272.4 萬平方呎樓面的土地買賣,當中長實(港股編號:1113)、新地(港股編號:16)、恒地(港股編號:12)、新世界(港股編號:17)及信置(港股編號:83) 5 大發展商,透過補地價、競投政府用地,成功吸納多達 1,304.9 萬平方呎樓面的土地儲備,佔整體比例 57% ,鞏固了市場主導地位,涉及買地金額高達 915.8 億元。至於中資發展商在上半年橫掃政府賣地及鐵路項目供應,惟隨着中央收緊資金外流,下半年搶地略放緩。不過,總結今年全年計算,中資財團合共斥 655.8 億元吸納土地儲備,相較去年料以 410 多億元投地,大幅增加 6 成,包括龍光(港股編號:3380)、合景泰富(港股編號:1813)以破紀錄 168.6 億元奪得鴨脷洲豪宅地。而中資發展商土儲來源亦較過往全面,除了競投政府官地外,甚至參與補地價、舊樓收購。

金管局收緊銀行對發展商借貸
信報財經新聞 2017 年 5 月 12 日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hongkong/article/1562353/金管局收緊銀行對發展商借貸
節錄:金管局表示,近日在審查銀行時發現,部分在近期買地及發展項目的發展商,以高槓桿的方式,為項目進行融資,金管局認為,有必要加強銀行借貸予發展商的信貸風險管理。金管局稱,自 6 月 1 日起,在建築融資方面,銀行向發展商提供的融資貸款比率上限,由地價成本的 50% 下調至 40% ,以及建築成本由 100% 下調至 80%。在整體貸款上限方面,則由不超過物業完成後預期價值的 60%,下調至 50%。金管局表示,若發展商財務狀況較弱,例如負債比率偏高,銀行應考慮在適當情況下,進一步調低貸款比率。

港銀內地貸款突破四萬億
蘋果日報 2017 年 12 月 22 日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222/20252420
節錄:金管局公佈新一期季報,銀行業內地相關貸款由第二季末的 39,920 億元(港幣,下同),增加 2% 至第三季末的 40,730 億元,首次突破 4 萬億關口,佔資產總額 16.7%,較第二季末稍微提升 1 個百分點。分析認為,人民幣走勢趨穩,內地企業到境外融資的意欲見上升,加上今年內地企業頻頻於境外進行併購活動,帶動融資需求。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銀行業的內地貸款風險(2014 年 4 月)
http://www.hkeconomy.gov.hk/tc/pdf/box-14q1-c4-1.pd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harbours large risks, says IMF
BBC (7 December, 2017)
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42263737
Extract: Rising levels of debt pose "large risks" to China's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 stress test on China's banks found four-fifths were vulnerable. China's "big four" banks had adequate capital but "large, medium, and city-commercial banks appear vulnerable", the IMF said. The stress tests covered banks holding 171tn yuan ($26tn; £19tn) in total assets, and 27 out of the 33 tested needed to raise more funds, despite already complying with Basel III regulations on bank capitalisation.

The IMF warned in October that China's dependence on debt was growing at a "dangerous pace". China has seen robust growth over recent years, driven by debt-financed investment and exports. But in order to maintain high growth rates, and protect jobs and social stability, local governments had extended credit and protected failing companies, the report said. China's debt has ballooned and is now equivalent to 234% of the country's total output, according to the IMF. The IMF also warned agains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it said could "very rapidly become large and popular and potentially a systemic risk".

Investopedia - Systematic risk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s/systematicrisk.asp
Extract: What is systematic risk? Systematic risk is the risk inherent to the entire market or market segment. Systematic risk, also known as “undiversifiable risk,” “volatility,” or “market risk,” affects the overall market, not just a particular stock or industry. This type of risk is both unpredictable and impossible to completely avoid. It cannot be mitigated through diversification, only through hedging or by using the correct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y. Systematic Risk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The Great Recession also provides an example of systematic risk. Anyone who was invested in the market in 2008 saw the values of their investments change drastically from this economic event. The Great Recession affected asset classes in different ways as riskier securities (e.g. those, which were more leveraged) were sold off in large quantities, while simpler assets, such as U.S. Treasury Bonds, became more valuable.

【盧斯達:「威權」這一個用詞 | SOSreader】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在香港,「威權」是一個帶著自我蒙蔽意味的詞語,因為它仍然指向政府的政治決定不夠問責,民主制度仍然未竟之類。但政治的這些問題,其實只是中國殖民體系的派生現象。同樣的派生物,其實包括殖民勾結式的經濟體系,還有人口換血生態等等。事實上香港的第一問題,是殖民,是政府服務境外政權。這個體系落地,就變成政權必然不開放,以防原香港人透過選舉顛覆殖民體系。即使是虛權、屬於政治綜援的立法會議員,也不准許不符合基本法(一種「殖民根據」)的候選人。將中國殖民香港現狀,用「威權」形容,是一種迴避真正權力關係的自由派話語。彷彿香港已經是一個已經完成的實體,一個 Entity、一個 Sovereignty,現在的問題呢只是政府的產生辦法不民主。一國一制,是急性的種族滅絕;維持不平等的兩制,但一制遙控另一制,就是殖民。所以「威權」已經不是避重就輕,而是根本不對準問題。「威權」背後的來源,是死掉的司徒華,大家仍然將香港視為中國本來的一部份,因此到今天,很多政工作者,對「殖民」二字諱莫如深,絕口不提。

相關的文章:

紅歌(一)
2012 年 10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節錄:這堆歌,正式的名稱,叫「群眾歌曲」。老一輩,叫「革命歌曲」。唱片公司的宣傳文案,愛用「紅色經典」。西南王被拉下馬之前幾年,一直在巴蜀唱紅打黑,於是又有「紅歌」之名。當中又以「群眾歌曲」的定義最為清晰:「一般是指演唱技巧難度不大、與政治生活有關、適合群眾集體演唱的歌曲。群眾歌曲在我國近代革命運動中曾發揮了極大的宣傳與鼓動作用。」

國產中樂本土化(二)
2008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7/blog-post_10.html
節錄:猜謎山歌以外,另一個好例子是五、六十年代的港產粵語武俠片,當中大量運用了同一時期內地創作和改編的中樂作品。這些志氣昂揚的國產中樂被引進到土法炮製的「騎呢科幻」武俠片當中,令各路英雄生色不少。許多年後,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為了向前輩致敬,把這些經典樂曲交由香港中樂團重新演繹,好叫大家一聽回魂,再聽回味,完全投入漫畫化的光影世界。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在中港融合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之下,接近權力核心的行業相繼淪陷,在不同程度上被赤化(例如:傳媒、教育)。不少真正的人才,因為思想獨立,被體制所排斥,需要在體制以外的地方尋找發揮的空間。而官府管不到的互聯網,就成為一條出路、一個能夠自由發表作品的平台。壓迫越大,反抗越大。近年香港的網上創作,百花齊放,非常精采,比主流作品更好玩。以下選取部份有代表性的作品,並且提供簡單的介紹,供香港以外的網友參考。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眼前的香港股市,是卡夫卡 (Franz Kafka, 1833-1924) 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男主角是孝順兒子,任職旅行社推銷員,連續五年努力工作,替父母還清債務,某日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起初還有人類的意識,但是日子久了,語言能力退化,行為跟甲蟲無疑(倒掛在天花板)。由於被家人厭惡,缺乏照顧,自我放棄。他死後,家人的反應是:「感謝上帝!」

阿爺造市?
2015 年 11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html
節錄:中港融合的代價,是本地人的生存空間收窄,係(在)自己長大的地方搵唔到食(粵語:無法謀生)。股市以外,其他行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大陸人或資金大舉進駐之後,遊戲規則開始改變,令本地人摸不著頭腦,又或者是處於弱勢。再加上官府不願意在問題的根源落刀(例如:取回移居香港的大陸人的審批權),令民怨不斷累積。這種情況之下,本土派抬頭,年輕人激烈抗爭,是必然的事。

火燒連環船
2017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14.html
節錄:大陸資產市場的亂象持續,民間的游資到處流竄,尋找可供資金停泊以及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的渠道。這邊剛剛撲滅了一個泡沫,那裡又冒出另一個泡沫。官府三令五申防泡沫、禁走資,民間的高手卻不斷找到破解之道。官民角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金融系統的壓力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中國的洗黑錢中心,少不免首當其衝。

草船借箭
2015 年 6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國的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和 ODI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的金額接近持平。外資大行經濟師的看法:前者降,後者升,趨勢持續的話,幾年之後 ODI 將會超越 FDI ,走出去的會超過引進來的。對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的實體經濟早已不再吸引,下一輪的投資熱點可能是跟美國關係改善的緬甸或古巴。因應形勢轉變,偉大祖國試圖透過香港,引導外資進入金融市場,透過另一管道,讓洋鬼子繼續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地產市場的情況也差不多。房委會於 2016 年底通過「富戶政策」單軌制,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其中一樣超標(即:月入上限的 5 倍或資產上限的 100 倍),即被趕出公屋,一改過往入息與資產同時超標才須交還公屋的雙軌制。即是:官府把有資產但是沒有入息的老人推向私人市場,迫他們用棺材本購買私樓,替地產商托市。

學壞師
2016 年 10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html
節錄:資產市場(股市和樓市)的泡沫是好例子。去年七月初爆發股災,暴力救市淪為國際笑話。如今 A 股元氣未復,人民幣又存在貶值壓力,老百姓轉戰樓市保值,於是又輪到樓市過熱,而火上加油的,是把槓桿 (Leverage) 作用推到極致的「氣球貸款」(又稱:大額尾數貸款)。如果中國的地產泡沫是個隨時爆破的氣球,這種「氣球貸款」可能是最後一口棺材釘,而借到盡的炒家,則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樓市的第一批烈士。

國產財技
2016 年 3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16.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資積極在香港收購商廈和參與投地(例如:中信泰富、中國海外、萬科、雅居樂、碧桂園)。相比之下,地頭蟲(華資)則謹慎得多(證據:梁振英上台之後的三年內,李嘉誠的長實系甚少出手投地)。中資進而華資退的情況,同樣出現於銀行界(例如:越秀收購創興銀行)和証券界(例如:海通証券買大福証券)。中資入城,執行政治任務,接管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順便走出去兼轉移資產,一舉兩得。(提示:浴血太平山+誰情願寸地都給你霸領)

死亡筆記
2017 年 6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_30.html
節錄:中資玩財技,還是停留於抄襲的階段,左抄右抄,炒埋一碟,似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特徵:用人頭隱藏真老闆、高槓桿收購、回購股份托價、大股東抵押股票(然後被斬倉)、自製同股不同權、持有上市業務的控股公司上面還有幾重的離岸公司(例如: TVB)。對付妖怪,監管機構用律師的方法,狙擊手用古惑仔的手段,中外決戰,看誰的本領高。股市有洋人狙擊手出沒,可以令生態環境稍為平衡一點,不至於向紅色勢力一面倒。

還得起,先好借
2017 年 7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html
節錄:老董時日無多,利用價值所餘無幾,但是家族生意還有點戰略價值,被國家所徵用,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也很應該。如果陳嘉庚所創辦的集友銀行以及莊世平所創辦的南洋商業銀行可以成為中銀香港(港股編號:2388)的附屬機構,營運若干年之後被分拆出售,令老字號消失,日後同樣情況發生於東方海外身上,令貨輪上的梅花商標消失,也很正常。

南洋幫(八)
2015 年 3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7.html
節錄:從清末開始,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經歷幾番轉變。祖國的面貌也不斷變化:從文化根源、夢中故鄉,到國民黨或共產黨執政,黨國一體的民國與新中國,再變成跨國收購合併活動中的紅色生意夥伴。最新的發展,是某些由南洋華僑所創辦的老字號可能會消失(提示:集友銀行),九十一歲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剛剛撒手塵寰。一個時代結束了,南洋華僑跟中國大陸的關係,進入另一個階段。

南洋幫(三)
2014 年 2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是西方國家的華僑,如此高調地替偉大祖國「代客泊車」,一定會被英語傳媒和外國政府找麻煩,認為謝國民是替中國共產黨辦事的南洋富商,有間諜嫌疑。之後參與競投外國的基建項目,容易被外國政客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理由叫停,又或者在投標的過程中被洋人踢出局。這種事情,李嘉誠遇過(外國傳媒的說法:取得港口的經營權是為了協助解放軍控制巴拿馬運河),近年輪到走出去的大陸國企(例如:有解放軍背景的華為,英文:Huawei)。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化多端,風高浪急,充滿挑戰,去留之間,充份考驗生意人的眼光與智慧。八九十年代,英資開始部署淡出。華資接力的結果,是地產霸權坐大,成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來是否會由往績欠佳以及肩負政治任務的中資接手,有待觀察。近年多宗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均顯示,國家隊高價接貨的一刻,極有可能是派對終結,又或者是某個行業開始走下坡之時。

諜影
2016 年 4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4/blog-post_22.html
節錄:如果提供黑材料的匿名者的確是某國的情報人員, ICIJ 或主流傳媒的角色,是替一個權貴對付另一個權貴,亦即是國際政治或權力鬥爭中的棋子、打手、下線、公關、外判商,負責整個行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整理資料然後向公眾發放)。說穿了,是各取所需:傳媒透過匿名者(間諜)取得平時無法接觸的機密資料,情報機關則借助傳媒之手把機密資料整理、加工及提煉,然後包裝成普羅大眾都讀得懂的新聞故事(權貴做壞事),如此這般,那堆文件才能發揮最大的殺傷力。

跨國商業調查公司
2010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香港的跨國商業調查公司,其管理層通常是香港的前高級警務人員,又或者是前外國特工。當中有出身香港警隊商業罪案調查科 (Commercial Crime Bureau, CCB) 或者刑事情報科 (Criminal Intelligence Bureau, CIB) 的英國佬,也有出身於西方國家情報機關的前外國特工。此外,也有擅長情報工作的日本忍者,其中一間跨國商業調查公司的香港區調查組主管便是日本人,他是一位前記者。

姓甚名誰(一)
2010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1/blog-post.html
節錄:從境外生意人的角度看,替內地人「起底」(進行背景審查),是希望查證對方是否具備他或她所聲稱擁有的權力、影響力、人脈關係和財政實力,這些東西,不容易量化,但是對於一個投資項目的成敗,可以起關鍵作用(能否拿到必須的審批和資金)。傳統東方父權社會中,這些東西沿父系血脈傳承,但是內地人的命名習慣,往往切斷了孩子跟父系家族的連繫,令調查工作倍添難度。

姓甚名誰(二)
2010 年 11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1/blog-post_12.html
節錄:內地人一旦有機會離開中國大陸,移居海外(香港、澳門、新加坡或者西方國家),通常都會第一時間改名,改掉容易被辨認出是大陸人身份的中英文名字。他們相信,此舉可以避免被歧視,有助開展新生活。

假如我是真的(一)
2010 年 10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0/blog-post_7584.html
節錄:如何判斷眼前這個來歷不明、背景神秘、說話吞吞吐吐、故弄玄虛的內地人到底是太子黨還是拆白黨,如何避免誤墮色情以及財務陷阱,以免被有組織犯罪集團敲詐勒索、綁架禁錮,是外國名牌大學以及私人銀行開設的富二代暑期班不會傳授的學問。當中有江湖智慧,也有國情教育,由查證對方的身份開始。

假如我是真的(二)
2010 年 10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0/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你是港澳台胞和海外華人,想查證一個內地人(婚姻對象或者合作夥伴)的身份,要知道對方是否他或她所聲稱的那個人,是非常困難的事。

Revised 28/12/2017

For 宣傳留言:留言已被刪除,請回。

沒有留言: